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研发展规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全区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后,我局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全区科技事业规划的编制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技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主要负责规划文本起草工作,工作中充分考虑全区科技事业发展实际、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科学合理地确定“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在具体工作中,我局对《规划》的编制工作进行精心部署、统筹安排。一是充分摸清底子。在前期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对全区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行业发展重点和方向,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增强规划的针对性,确保规划符合我区科技发展的实际和长远要求。二是科学谋划全局。科技工作需要各部门单位形成合力,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认真听取和采纳相关部门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使科技发展规划更加全面、协调、可操作和更具前瞻性。三是积极对接联系。“十二五”规划编制讨论稿形成之后,我局召开专门会议,对规划逐项逐条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论证,各科室根据论证结果进行修改,形成规划草案征求意见稿,并呈报市局征求意见,反复修订,形成规划初稿。
二、规划(初稿)基本情况
规划(初稿)从“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基本情况、“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十二五”科技创新的重点内容、我区“十二五”科技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与支撑条件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十二五”期间我区科技发展总的奋斗目标是:大力加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进程,全面提高我区产业竞争力;着力优化科技发展环境,为促进经济、科技加快发展创造条件。到年,力争科技综合实力达到全省同等城市先进水平,使科技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科技结构,整合科技资源,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社会化科技中介机构为纽带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全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到25家。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有较大发展。到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培植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
全社会科技投入有较大增加。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不低于3%,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年销售额的比例要达到5%以上。
三、“十二五”科技创新的重点内容
(一)农业高新技术。围绕建设农业强区,充分发挥农业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以增强农业原始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农业生产标准化、食品安全生产示范为重点,加大在农业标准化、食品安全、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方面研究和示范力度,带动区域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固堤西瓜、昱合集团肉鸡良种繁育养殖加工一条龙产业链条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提升,打造我区农业高端品牌。重点扶持昱合、金河食品等为主的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支持食品加工产业链与技术推广项目。
(二)新医药及生物技术。围绕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重大生物技术攻关研究,开展生物信息学、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的研究,重点在中药现代化、创新药物与生物制品、资源高效利用、生物材料等领域提高研究开发水平。重点支持以亚康药业、圣德药业等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建设,鹏飞生物肥、奥丰作物病毒防治等生物技术研究推广。
(三)电子信息技术。围绕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强软件技术、数字化电子产品及配件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服务业和传统产业。重点支持华光精工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华铃动力汽车电控系统技术研发。
(四)新材料技术。充分利用我区资源优势和化学工业优势,跟踪国际先进水平,重点开展精细化工、新型建材、新型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染料中间体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支持海龙系列节能环保新产品、圆友创智新材料膨胀玻化微珠项目等技术研发推广。
(五)先进制造技术。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研究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模式等先进制造技术,加强大型成套设备生产能力。重点扶持柴铸锻、圆友集团等为主的机械制造产业链,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六)新能源技术。重点支持研究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培植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的生产基地。
(七)资源与环境。根据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的需求,研究开发污染物综合治理及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开发流域、区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城市与区域污染综合治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
篇2
1、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现状
近年来,相关部门对土地开发整理赋予了高度的重视,很多政策做了调整,其中主要包括资金的重新分配与项目管理制度的变革,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发生了重大的转变,面对市场发展的新形势,的新任务,必须编制新的土地整理规划,明确我国的方向,确定的重点,整理的方向与目标,推进我国的发展。
2、实施存在的问题
从实施的情况来看,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影响的推进,影响我国的发展,从发展的问题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传统规划与改革形势不适应
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土地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根据过去土地形势所做的规划显然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的发展,过去的规划目标是为了补充耕地,实现占地与补地的平衡,将土地的数量作为重点开发,忽略生态保护,导致土地开发数量增加,土地污染严重,大量的土地后备资源被破坏。我国的大部分农民思想观念没有转变,对土地的使用认识不清,农村居民点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真正的规划实施范围却十分小。
2.2 过去的土地规划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从目前我国土地规划现状来看,各省对土地的专项开发不够重视,部分提交的规划成果没有正式公布批准,导致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土地整理工作没有按照既定的规划区实施,缺乏重点,综合治理的效果也没有预期的理想,没有体现规模效益,土地规划工作没有切实有效地得到开展。
3、如何实现土地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3.1 土地开发规划指导思想的转变
近年来,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日益上升,如何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土地规划的关键,要贯彻执行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的基本理念,根据实际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在群众中树立生态环保的观点,一定要避免只顾利益忽略可持续性,威胁到土地后续开发,要在保护中开发;处理好土地数量与土地质量的关系;要将改善生态环境放在土地开发规划的重要位置。
3.2 我国土地整理的潜力
了解我国土地的利用现状,详细分析土地整理的各项影响因素,提高其生产耕地的潜力,降低其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补充耕地潜力等几方面来对土地整理的潜力进行分析、评价。
3.2.1 提高耕地质量的潜力
通过实践发现,可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来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尽量减少耕作中的限制因素,提高其生产能力。
3.2.2 提高耕地质量的潜力
首先要完善耕地的基础生产设施,提高生产能力;改造消除在耕作中的限制因素,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
3.2.3 降低生产成本的潜力开发
要想节约生产成本,就要注意集中田地与土地的合理规整,机械化耕作以及完善耕地的灌溉设施,提高水渠的利用系数,减少输水损失,降低灌溉成本,从多个方向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4 改善生态环境的潜力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工艺的提高,可以采用科学的措施来加强农田建设,提高区域景观价值,改善农田与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中低产田的改造来实现水土保护,减少由于沙化、盐碱化造成的耕地破坏,改善生态环境。
3.2.5 补充耕地的潜力改善
要想实现补充耕地就是要通过对现有的田地中的可利用资源重新利用,利用零星的散地来提高可利用土地的可利用面积;加强农村城镇化建设,合理规划农村布局,加强对宅基地的利用,增加土地的耕作面积;对矿山废地的利用,恢复其植被,平整土地;仔细分析辩证,增加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可利用面积。
3.3 确定土地整理的重点
从近年来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现状来看,要想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明确其开发的重点,根据各地的情况,结合实际开发土地,实现全国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3.3.1 农田建设与保护
作为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工程,农田保护与开发是实现土地管理的重点,必须注重农田的整理,提高资金与资源的配置能力,尽量倾斜于粮食主区与重点工程区域。
3.3.2 治理荒漠化工程
我国的土地资源形势十分严峻,荒漠化形势十分严重,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加紧治理土地荒漠化,组织耕地荒漠化,保护现有的耕地不受荒漠化影响成为当前形势下迫在眉睫的问题。
3.3.3 治理水土流失工程
我国的丘陵占土地面积很大部分,受到气候的影响,其降水不均,水资源明显布局,导致土地贫瘠,肥力不足,地面植被差,无法发挥保护水土的功能,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加紧治理水土流失工程,控制水土流失,减缓土壤侵蚀,保护生态环境。
3.3.4 复垦矿山工程
由于采矿破坏的土地成为土地资源破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复垦率却较低,破坏了大量的植被,很容易受到侵蚀,导致恶性灾害的出现,威胁当地的环境与农业生产,国家对此制定了一系列的对策,必须对矿业土地采取复垦,重新整理,恢复其生产能力,保护周边环境,促进土地整理的可持续性。
4、结语
篇3
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速度是无法估计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大了对城市生活的需求,而且城市建设也是我国国民经济提高的重要体现,但是如何保障城市环境成为城市建设的首要问题,基于资源与环境的要求下,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成为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其不仅关系到我国城市建设,更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紧密相连。
1 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的原则认识城市的主体,营造城市的目的在于有利于人的工作方便的生活。因此,城市规划一定是以人的需求为最终目标。在人与城市的关系问题上,是努力营造适宜人类生活的城市,还是改造人的意志去适应机器般的城市,这是我们城市规划设计师考虑城市问题的原点。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一定是以人为本思想基础之上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应该客观的反映在规划设计的各个层面上。在区域规划中,应该统筹安排好各类自然、环境、物质、财富、社会资源和空间领域,为城市发展创造尽可能好的外部环境和互动系统。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在安排各种功能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布局以及城市公共设施的布局方面,要以方便人的活动为前提。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各种颜色的控制线、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以及各种技术指标,也一定是以最大限度的创造适宜人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为目标的。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组织好各种流线,安排好各类场地,解决各类功能问题,充分体现环境对人的关怀。在城市设计中,更应该以人的尺度为基础,对城市形体环境进行艺术创造。
城市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存在、相互制约的。城市建设中对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主要体现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两方面,资源利用方面是比较广泛的, 例如城市建设对交通、土地、绿化的规划,而环境保护则是贯穿于城市建设的整体项目中。
我国城市建设中对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重视度是极其高的, 城市建设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为避免城市建设速度过快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绿化面积减少、交通拥挤的现象, 我国提高了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水平,力求在城市建设中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建设保质保量的基础上,为社会公民提供赖以生存的环境。
2 城市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项目
城市建设中有关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主要包括3 大类:土地的合理利用、交通的合理规划以及绿化的合理设计,以下主要对这三项可持续发展项目进行分析。
2.1 土地的合理利用
我国过度进行城市建设的时期,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我国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其表现形式为: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无限扩大,大面积土地被占据,而且大量土地虽被占据但是并没有进行建设,导致周边地区以及道路受到严重影响,破坏了土地使用秩序,同时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对此实行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规划,首先切实做好城市建设的规划,严格管控城市建设的进行,以便控制土地使用规模,提高城市建设的密集度;其次保障土地利用的适当性,降低大型厂房、马路、别墅的比率,明确划分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的区分点;最后综合考虑城市建设中的土地规划,对城市中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进行疏导,系统规划密集人口的生活、工作以及娱乐,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降低土地资源的浪费。
2.2 交通的合理规划
不合理的城市交通建设,是资源严重浪费的体现,尤其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交通道路造成极大的压力,因此城市交通合理的规划不仅可以缓解交通系统的压力,还可以保障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实行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保障交通系统的使用寿命,合理进行城市交通布局,以“主次分明、通达畅顺”为交通建设原则,增加交通道路的密度,在城市交通建设的布局中,侧重公共型交通系统的建设,在满足人们对交通系统需求的同时,降低私家车的使用量,以此较低交通废气排放和交通污染。
2.3 绿化的合理设计
城市绿化系统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最具代表性的一项,绿化系统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建设形象,而且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城市环境,但是城市绿化系统的设计是系统性、复杂性的,一方面需要考虑其对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规划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其多方面的利用价值,充分发挥绿化系统的生态原则,因此,城市建设中的绿化系统的设计必须以生态原理为依据,促进其与城市发展的相辅相成。
2.4 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除对以上城市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外,城市环境建设也是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而且城市建设过程中,造成环境巨大的压力,因此将城市环境建设进行可持续发展规划。
2.4.1 城市卫生建设
卫生环境质量与人们日常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人口规模、人员流动程度进行基础卫生设施的配备,保障卫生处理渠道的完整性。
2.4.2 城市用水建设
城市建设的发展相应提升了人们生活用水的标准,同时加大了用水量,产生的污水、废水也随之增加,如不能做好污水废水的有效处理和排放,在很大程度上会污染生活和工业用水, 所以城市建设中实现用水的合理规划是保障城市用水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2.4.3 城市噪声控制
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的噪音污染是非常严重的, 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更是破坏了城市秩序,引发人群疾病等等,而且据有关资料显示,城市噪音的分贝大多在人们可承受范围以外,所以合理进行城市建设的噪声控制,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健康的环境。
3 城市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篇4
Keywords: sustainable; Urban planning; Train of thought;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思路及特点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整体思路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各种常规规划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之外,还应当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及资源的问题进行综合性考虑,对不同政策和方案下城市系统的发展水平及资源环境状况等进行预测,通过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能力这两个指标的约束作用,对城市发展方案以及相应的发展对策进行制定。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内涵进行相应的扩展,以便于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城市规划的新思路。
从整体上来看,城市规划可以说是一个反复迭代的系统性过程,在比较环节若城市规划的基本方案图了其环境承载的基本能力以及城市资源的供给能力,则必须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进行相应的控制,根据环境指标以及资源指标制定出全新的城市规划方案,而后将此方案与环境承载力及资源供给能力进行比较,指导经济发展、环境承载及资源供给之间相互满足方可进行规划方案的确定和实施。
在这种城市规划思路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是对需要与可能进行综合,构建起一个足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的新的城市系统。,在考虑环境承载力与资源供给力的基础上,将城市资源的消耗控制在某一合理的范围之内。
而基于这种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城市规划的整体思路,使城市规划具备了一定的特殊之处。
(二)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特点分析
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之下,城市规划的整体内容和基本思路都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具备部分特殊之处。总结来看,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基本特点主要有三:
1.城市规划的内容突破了城市资产的发展限制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影响,城市规划的内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城市自身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将与城市发展相关的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及环境等诸多的因素都纳入到城市规划的体系当中,在保证各项因素之间协调、促进的前提之下,对城市发展方式、发展规模及发展速度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
2.城市规划的出发点有所不同
传统城市规划工作中,城市规划的基本出发点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土地跟空间资源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下,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与资源的供给能力进行了强调,而这不仅是可持续发展观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现代城市规划最为突出特点。
3.资源环境体系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控制点
新思路下的城市规划工作中,资源与环境体系所具备的承载能力成为城市规划方案制定的重要控制点,也就是说,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必须将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供给能力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代表城市规划方案的执行需要被动地受制于环境承载力与资源供给能力的基本指标。
可以说,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影响下,我国现代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区别于以往城市规划的传统思路,且具备了一定的特殊之处。在这种条件下,城市规划设计也应该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设计探究
从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思路及特点的角度上来看,要通过对城市规划的科学设计和安排,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则必须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的发展战略,保证城市规划相关项目在发展上的可持续性。也就是说,城市规划设计必须保证人口、用地、居住区、水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方面
从人口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看,人类通过世代繁衍而得以永续发展,因此要保证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人口自然增长的有效控制则是关键。据测算,若在不加控制的情况下任由人口自由增长,至2700年,地球现有的陆地面积将再无人类的立脚之地,彼时,人类也将走向灭亡。因此,城市规划,必须对人口规模进行控制。
(二)城市用地方面
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城市发展对于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对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但这种改造行为必须在土地的承载能力之内,保证开发行为可以满足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于用地的基本需求,同时又不必危及到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代际平等”原则。所以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一定要对用地的规模进行有效确认,秉承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基本原则进行土地开发,避免因局部区域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而造成对土地的掠夺性或者是破坏性的开发,这不仅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同时也对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一定威胁。
(三)居住区设计方面
城市规划设计要保证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则应当利用生态学的理念对人类的居住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体现出城市规划对于环境的关注,由此来促进居住区的持续性。
(四)水资源利用方面
正如我们了解的一样,水、空气及阳光共同构成了人类的生命之源,水资源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可谓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其不仅能使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必须结合水资源在分布、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等方面的基本特点,根据水资源在利用条件和应用途径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水资源利用的规划,保证城市规划设计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尤其是部分大城市,应当建立起分散性的供水系统,在避免水资源污染的基础上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废水净化利用等方式建立起科学的节水型城市。
(五)环境方面
环境的可持续性,从本质上来看取决于人类经济活动对于资源的索取速度是否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而社会发展所排放的各种废弃物总量是否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要通过城市规划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是桂湖的设计方法、程序以及决策程序等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导向性,通过规划项目环境承载能力检测程序以及升天规划理念与生态方式的构建来促进社会及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进而实现环境和资源的良性发展与利用。
结论:
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城市规划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诸多有待改善的不足之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实际应用相对较浅。因此,我们必须理清新形势下,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的城市规划的基本思路和特点,依此为基础探索我国城市规划设计的可行性方案,以便于切实推动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宁,贾文毓.浅谈对城市规划的几点建议[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2).
[2]林琳,毕克妮.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城市规划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1,(03).
[3]敖卓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特点[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02).
[4]李汶浔,陈萍文.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析[J].山西建筑,2011,(08).
篇5
一、规划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建市以来,规划水平始终未能摆脱“领导规划”的禁锢,领导怎么指,规划怎么画,从而导致*市早期规划出现大卖地,私房建设成风,小区建设小打小闹,公共配套设施不存,城市建设象乡镇,许多城市土地资源落在了私人手中,政府进行经济、市政等建设无可用之地,这些,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建市二十多年,作为旅游城市,未更多供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对*的山、鸳鸯湖的水、漠*的河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规划的落实不够,“一河两岸”规划编制后尚未落实实施好,所有这些,都以一个中国旅游城市不相符。
二、规划工作的出路
在挑战与机遇面前,*市城市规划局新一届领导班子,以全新的理念、务实的工作态度出现在市民面前。局班子带领全局规划工作者敢于面对现实,深入调研,找准问题,借鉴别市的经验,找出差距,勇于进取,着手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胆更新观念。关局长提出,规划工作做得好与环,关键是观念,技术是手段。要使*规划出现新面貌,作为规划工作者必须率先打破小城镇观念,要树立大局意识、都市的理念,将城市规划融入珠三角经济圈,要使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宜居、宜业。为了更好地更新观念,市规划局不断开拓创新,请专家学者授课传经验,特别是组织全局业务骨干到清华大学进行全日制培训,使每一个规划工作者都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不断吸收新观念新知识,为更好地做好*的城市规划打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人管人管“死”人,只有制度管人才能管“活”人。这是西方许多知名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市规划局班子对这一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规划局致力规划工作的制度建设,首先组织人力物力对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使整个城市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进行,杜绝规划的随意性。其次是出台了规划技术管理等一系列规定,将整个城市规划引向正规化。
三、规划工作初显成效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局班子的带领下,经过全体规划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市城市规划工作呈现了一派新景象。
一是将*城市规划努力融入珠三角,努力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现在整个城市的道路骨架已基本构建,如阳茂高速市区出入口的建设、云阳高速联络线的规划建设、沿海高速联络线的建设,打造了市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东风一、二路的改造建设、市区市容市貌整治行动,使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承接广州产业转移园区规划建设日臻完善,规划为经济建设服务作用更加突出。
二是新编制一批详细规划,城南新区规划、石觉寺规划、一河两岸规划、北湖公园规划等规划建设项目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促进了*滨海城市的建设。
篇6
我们国土资源部门是保护土地的最后一道防线,肩负着伟大的使命!我国有耕地19.5亿亩,数字很庞大,但是如果我们除以13亿呢?人均仅1.59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3.75亩)的43%。也就是说我国的人居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许多地方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对土地和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些破坏中,许多是不可逆的,不可修复的!这些破坏,不仅影响着当代民众的生活,更将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我们国土部门的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面对这么严峻的工作,作为刚毕业的我,愣头青一个,显然还不能完全胜任这么严峻的工作!然而,我很幸运,因为在我身边有着许许多多经验丰富的领导、同事!他们丰富的经验和人生阅历不是学历和文凭能取代的!所以,面对以后的工作,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多虚心的向他们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我们土地勘测规划院是土地局的先头兵!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保护土地提供一个最原始的依据的,但也只有我们拿出了最原始的依据,其他部门的工作才能继续下去!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的工作效率影响着整个局里的工作效率!正因如此,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才更显得尤为重要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土地勘测规划院主要从事测量方面的工作,要测量,就要用到测量仪器!因此,我们首先要就要保证仪器时刻待命,随时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能源情况。该设置参数的设置参数,该校正的校正,该充电的充电,绝对不能因为仪器的问题导致工作无法进行下去,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在测量过程中,多向一些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吸取经验,设计出最优方案,做到科学测量,既能达到测量的要求,又能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在提高效率的条件下我们还要保证我们的工作质量,我们的工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到认真严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来执行,做到实事求是,为其他部门提供一个最准确的依据,保证每一份数据、每一张图纸的质量!
篇7
城市规划是政府的一种职能,城市空间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城市规划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的统一,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有多方向、开放型的思维方式。城市空间和谐发展是城市规划的关键,同时要有城市规划的社会机制、法律机制、财政机制、经济机制相配套实施;城市规划面临着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城市规划的实施也是个动态的控制和引导过程,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因而城市规划要立足于现实展望未来,要有足够空问资源来应对,近期建设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城市规划要有弹性,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不可预见因素引发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的需要,即营造可持续发展空问。
1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工业化引起城市环境恶化,人居生态环境逐步受到人类的重视。60年代,大城市全球化的研究既与规划理论结合,也与政策和城市形象结合。分析了经济发展遇到的一系列的人居环境问题,所有这些都是围绕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及人类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开发再生资源的思想,这根主线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不同体系和模式。可持续发展观的实质在于协调发展,人类应该共同致力于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兼顾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与社会、近期与长期等等的协调发展。规划理论的探讨出现了全新的局面。协调发展核心是人,改善人的生态环境、改善人的生活质量。
2代城市规划的新理念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城市发展建设实践,2l世纪初期,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将努力实现达到较高的环境质量,理所当然要把反映和追求城市现代化的共同目标当作首要任务。使城市具备健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论文参考网。使城市具备舒适的住房、优美的居住环境、方便的生活条件和齐全的服务设施;城市规划在某种意义上来就说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城市环境。现代化的城市环境应当是一个没有环境污染的困惑和压力,实现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现代化,为所有人提供足够住房,实现产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强复杂地区的人类居住规划和管理;促进可持久的建筑工业活动行动的依据;鼓励开发人力资源和增强人类居住区的开发区能力”。
3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措施3.1城市全球化对城市规划功能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世界经济结构格局的变化,全球性地影响到城市空间结构的深刻变化。论文参考网。城市中心区的结构、建筑的综合体的组织以实现更高的效率,资本和劳动力全球性流动,改变原来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的全球性迁移,区域城市群的依托和被依托关系逐步明朗,经济活动中心的全球性集聚,促使全球城市体系的多级化。各城市群中的产业分工各不相同,中心城市将更加发展,以实现其对区域经济的控制和运作。城市在城市群中的功能和地位与过去不一样。
3.2市场经济对城市规划提出新的要求在城市更新中,城市功能的转变和更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统的保护面临空前挑战,由于市场经济的地域在21世纪大规模扩大,受到经济力量和城市规划管理、建筑设计力量不足的困扰,在土地级差的作用下,尤其在决策层常被急功近利的心态所支配,城市用地出现重构和置换,造成决策不当,城市的文化传统遭到破坏原有的建筑的功能将得以改变和改造。新建筑的创作和原有建筑的更新,城市在全球化过程中加剧了世界各种文化在城市中面对面的冲突,将更加丰富城市的生活和景观。
3.3信息化使城市规划的时空发生革命性变革工业革命使人们向城市集聚而疏远大自然,人们的生活工作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信息革命则使人们居住和工作空间扩散并亲近大自然; 通过现代信息网络,工业革命使人们从郊外到市中心工作,家庭将重新与工作场所相结合,电子社区、虚拟银行等的出现,信息革命则使人们在效外工作到市中心娱乐、消费、社交等等。人们盼望共享空间、交际场所,更多新类型建筑的涌现,信息化社会使城市规划的时空关系发生革命性变革。新的城市建筑形式将成为新城景观的一部分。
3.4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城市规划探索之路变得更加任重而道远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当前还处于城市化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渡期。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显然是一个挑战,对城市化有了积极的认识,对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探索之路变得更加任重而道远。伴城市化被纳入国家发展政策中。随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逐步形成,并已得到全世界的共识。论文参考网。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城市先集中后分散的老路,探索更为合理的城市化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在区域开发、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各个层面得到全面贯彻。
结论城市规划首先必须保护维护大地生命完整和健康的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它是城市及民居能持续的获得自然服务的基础,必须做控制性的保护规划,然后才是城市的建设规划,避免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1]陈秉钊.当代城市规划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陈秉钊.21世纪的上海城市规划构想.城市规划汇刊,(1995},(2)
[3]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篇8
社区是人们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细胞。在加剧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地球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劣,如何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与家园,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其主要的生活场所社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前提下,一种可持续的人类聚集模式---生态社区的概念应运而生。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理念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坐标。如何致力于构造一种和谐的低碳生态社区也成为各国学者纷纷探讨的重要课题。城市低碳生态社区旨在将低碳的理念融入生态社区的规划,从而构建体系上低碳,功能上生态的和谐新社区。低碳生态社区不仅仅是缓解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
1.低碳生态社区的内涵与特征
1.1低碳生态社区的内涵
在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进展中,低碳城市的内涵最初的以减少碳排放为主的狭义观点发展为现在包含社会、 文化、 经济、 环境的综合课题。低碳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1]。
低碳生态社区作为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单元之一,是指在社区规划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以现代生态技术为手段,设计、组织城市社区内外的空间环境,最高效最少量地利用能源与资源,营造一种自然和谐,低碳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居住环境。低碳生态社区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生态学的范畴,而应是一个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体,外部因素于内部环境、社会、经济要素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人类和谐的居住环境。
1.2低碳生态社区的特征
1)生态和谐性
低碳生态社区的低碳生态性主要体现在自然、社会和经济三者的生态性,主要指高质量的环境指标,以绿地为主的住区结构模式,充裕的自然空间,较好的自然亲和性(2)。社区个人、团体和组织都将生态观融入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可以拥有更为和谐的邻里关系。同时,社区必须走生态经济发展的道路,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和谐性还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低碳生态社区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低碳生态社区应是一种多功能的社区,体现人、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将人车分流,绿色建筑、生态步道等思想融入建设中。
2)低碳循环性
低碳循环性主要体现在社区规划、能源结构与生活消费等诸多方面。低碳生态社区运营所采用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的清洁、安全、高效利用。建设低碳建筑,倡导居民对于日常生活用品,也尽可能选用低碳产品。同时,低碳生态社区应该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协调区域化发展,提升整个所生态化循环。
3)系统高效性
低碳生态社区是一个由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等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口流必须是高效益的流通转换。低碳社区的规划和建设应以“低碳化”为指导原则,追求城市的紧凑、舒适和宜居;从本质上改变能源的利用方式,提高能源的转化率,倡导使用公共交通,实现经济、生活的高效化和集约化。
2.低碳生态社区的规划实践
2.1国外低碳生态社区实践基本概况
低碳生态社区的实践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图1),社区的人口规模都相对较小,300人以下居多,外国相关学者曾根据生态社区所处的位置、规模大小等特征将其分为乡村生态社区、城市绿化带地区项目、城市更新项目和生态城镇等四种类型(3)。
图1.全球生态社区分布情况(来源:/4)
而国外外生态社区的建设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开发棕地,减少城市的扩张,保护生态环境。(2)提倡绿色出行,通过采取限制停车位设置、进行道路路面特殊铺装等措施,积极倡导非机动车的应用。(3)有效利用能源,实现能源的可循环利用与建筑的节能设计。(4)强调社区的公共参与性。
2.2国外生态社区实践分析
国家 社区名称 低碳理念 实现低碳生态社区的规划途径
英国 BedZed生态村 零耗能
产居综合型
(世界上第一个生态社区) (1)再生能源:采用生物质能、太阳能及风力发电。
(2)环境绿化:设置屋顶花园。
(3)低碳建筑:建筑材质与功能设计采用可循环材料
(4)资源循环:采用可回收再生及低耗能绿建材。
(6)绿色交通:外出更有全社区的绿色共乘俱乐部和公共交通系统。
阿联酋 Masdar零碳城 “零废弃物”
“零车辆 (1根据以产带居的开发思路。
(2以绿色低碳为核心,以绿色环保等相关产业的研发为主导,将知识密集型与人力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3:政府强力支持,在用地、招商等方面的鼓励政策。
(4)技术创新:新能源、环保材料利用,实现社区真正的绿色低碳。
德国 弗莱堡Vauban社区 光能发电自行车管制系统 1.vauban社区发展出“学习型规划(planningthatlearns)”的模式。结合民众参与和共同治理。
2.无车社区和“零容忍停车政策
3. 建立低碳生活观念:透过Vauban论坛负责的社会工作,居民进行更多的社区活动。
4.建立光能发电系统于能源循环系统
2.3国内低碳生态社区实践概况
我国低碳社区建设刚刚起步,对低碳社区的研究处于摸索阶段。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更是以低碳为口号,同时万科、万通、郎诗、当代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策略联盟也发起了低碳绿色运动。
固然我国的生态社区建设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由于我国实际的国情与现状,低碳生态社区的建设和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大差距。从社区规模而言,我国的社区人口在5000-10000人,这无疑从技术层面上增加了建设低碳生态社区的难度。从组织管理而言,我国居民的公众参与意识薄弱,生态保护重视度不够。从评价指标体系而言,未建立合理的低碳生态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无法进行界定,这些都是我国低碳生态社区建设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
4、低碳社区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低碳生态社区的建设与运营体系中,规划设计、建设、验收与使用管理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因此实现它们的分步发展与整体协调是实现低碳生态社区的重要途径。
4.1 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
1)土地布局规划:功能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与紧凑的空间布局形态。城市的活力在于不同城市功能的混合和人类活动的流动,土地使用兼容性制度为土地使用的混合和多元化提供可能(5)。现代主义过分强调城市的功能分区,使居住区与商业区彼此分离,从而造成多样性城市生活的消失,人文气息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因此,在低碳生态社区规划中,应首先抛弃功能主义的束缚,强调多种功能的混合,在社区中合理布置商店、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和户外活动场所,增强社区各功能空间的有机联系,不仅可以创造更好的邻里关系,也可以达到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2)交通系统规划:步行交通系统与绿色出行方式。社区对内交通应建立完善的步行交通系统,保障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都在步行可达的范围之内,以减少居民的出行需求,已达到减少机动车交通为目标。同时在社区对外交通规划中,为营造低碳生态社区,社区内应提供良好的交通联系,包括公交车线路和轨道交通线路,倡导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提倡人们采用更为绿色的出行方式。
3)社区生态环境系统规划:低碳生态社区的规划应注重内在各系统的协调发展和各种生态流的畅通(6),使社区生态系统向有序理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利用绿地生态系统中的“碳中和”功能,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络,采用斑块廊道基质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增加社区内部物质流和能量流的交换,保持社区内生态系统的平衡。
4.2 建筑设计与建设的可持续性
1)建筑的高效节能设计:绿色建筑应注重使用保温材料和构造,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同时高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使建筑自身达到自给自足的可持续状态。具体做法如可在建筑的内外表面采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高效节能玻璃等,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的作用;采用外墙隔阴和屋顶隔热的措施,控制建筑物对热量的吸收,与自然通风降温手段减少耗能与空调费用。
2)健康环保建筑材料:在城市低碳生态社区的建设中,采用的健康建筑材料不仅仅是人们对安全居住环境的需求,同时可以减低这类材料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可以延长住宅的寿命,有利于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达到城市低碳生态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3 使用管理与运营体系的可持续性
中国的生态社区建设落后于发达国家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缺少社区居民的公共参与。只有通过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养成节俭的消费观念,低碳生态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才不会断在最后一个环节。构建低碳生态社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从其规划设计到后期管理都应注入低碳生态的理念与意识,这不仅仅是针对于居民,也要针对于规划者与管理者。居民在低碳生态社区构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应自觉参与,积极献策,社区的主体是人,因此,让人们拥有更好的居住空间与居住环境才是建立低碳生态社区的最终目标。
5 低碳生态社区的未来发展趋势
1)生态化 研究居住区可持续发展中强调生态极限问题,在充分考虑社区承载力,环境容量负荷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应极限高度来规划建设低碳生态社区(8)。低碳生态社区会尽量维持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充分考虑自然通风、日照等自然条件。可应用深层生态学与城市生态安全等理论指导低碳生态社区的规划,同时将健康住宅理念融入规划理念。
2)人文化 低碳生态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更多地体现人本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关怀。低碳生态社区的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及NGO的各方面协调组织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整的机制体系,并着手于社区实际,采取长期而整体的建设策略(7)。国外一些新的理念如“开发权转换”(TDR)和灵活分区(FZ)都可以为低碳生态社区的规划提供新的规划思路。
[1]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等.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
[2]沈清基 关于生态社区的思考[J] 华中建筑,2000,18 99-103
[3]Hugh Barton.Sustainable Communities[M].London: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2000. 68.
[5] 王潇文“. 白地”、“棕地”及其它:土地使用兼容性制度研究[C].2009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9.
篇9
Keywords: city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it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形势很好,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提出了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把握好规划原则,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真正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来说是问题与成绩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对策,使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2 城市规划的作用
2.1 管理城市的公共资源,保障城市公共利益的实现。城市建设是对公共资源的占用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既有以经营为目的的开发行为,也有以社会环境效益为目的的公益性建设行为。政府在城市土地、空间配置中占有主导地位,并通过城市规划确定哪些用地用于公益性建设,哪些用地用于市场化开发,从而保障城市的合理发展;在社会层面,通过社会服务基本设施,如教育(特别是中小学)、卫生、文化(特别是社区级设施)、福利设施、低收入住宅等的规划,保障生活在城市里每个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在经济层面通过垄断一级市场来调控土地二级市场和房产价格,发挥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作用,管理好城市的公共资源是实现城市社会公平的首要条件。
2.2 协调各种利益主体之问的矛盾,平衡社会各阶层的需求。随着投资多元化,计划体制下的使用权改变为财产权,使用者之间的功能性矛盾演变为所有者之间的财产矛盾。市场条件下的商业开发行为总是倾向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并不惜牺牲城市的整体利益和其他利益主体的权益。这就要求城市政府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承担起对各个利益主体经济行为的规范和管制职能,以及各种利益的保护和协调职能;城市规划按照土地利用规律和开发项目的类型、特征、对外部环境的要求及对外部的不良影响等,确定各项控制指标和约束条件,从而使商业开发行为受到严格约束,也使商业开发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保障。因此,城市规划能够起到规范开发行为的市场规则作用。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市场机制下城市规划的作用进行探讨。
2.3 处理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保障城市的文化传承。由于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城市土地效益最高的地区往往也是大量历史遗存最集中的城市中心地区和展示城市风貌的特色地区,城市政府和开发商为追求经济利益,以牺牲人文资源为代价,进行商业开发,近几年,此类现象更为严重。因而,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开发建设的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调控土地市场,为市场的开发活动提供引导和秩序。世界上不存在纯粹自由的市场经济。正如体育比赛必须有规则才成为比赛,市场经济也因为有规则而使自由竞争能有序进行。当城镇规模较大、系统较复杂时,规划在确定城市空间结构和总体布局方面就需要起框架及引导作用,因为即使有局部的秩序和资源优化配置,也不能避免整体的无序。例如,我国一些特大城市目前面临的交通困境,通过微观层面的管理已不可能解决,而只能依靠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交通政策及交通结构等规划手段来获得解决。这不是由自由市场产生的,而是社会共同的理性选择。
2.5 有效经营城市资产,协调资源、环境等目标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政府有责任使城市的整体效益得到提升。这也是衡量城市规划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但是,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城市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地方政府为了获取更多的投资,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往往将城市经营作为唯一的目标,城市的环境保护被忽视,影响了城市的长远利益。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综合协调各类资源的主要手段,通过土地和城市各类公共设施的配置,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在有效保护资源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6 城市规划引导市场达到规划目标。经济发展周期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城市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了解城市发展的周期性可增强对城市开发的认识。建立城市规划的市场观念有助于深化对规划客体的认识,从而改善规划主体的质量。市场由供需关系及随之而来的价格体系决定,城市规划作为对土地市场的制约可以影响和引导市场。有效的市场引导取决于市场的状况和针对市场状况的规划引导能力,牵涉到规划与市场合作的形式。市场经济下,巨大的土地利益使得城市开发控制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开发控制如果没有法制基础,就没有权威,也会失去监督,因而容易成为 “寻租”的工具及贪污腐化的温床。
篇10
二、我国规划信息化发展现状
目前,已有200多个城市建设了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系统,近300个城市建设和运行了以工作流为核心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全行业初步达到了图形数据管理数字化,规划设计方案可视化和方案成果网上展示。
特别是近些年来,各地规划信息化工作发展很快,如重庆、天津的规划信息中心已经成为市领导主要参谋决策机构;广州已经实现了“一张图”规划管理,数字总规、数字详规项目也正在实施;南京的“数字规划”平台已涵盖了城市规划管理的全过程;长沙的“三维数字长沙平台”对城市建设、基础设施运行动态监管,已广泛应用于规划管理部门和政府辅助决策;天津、武汉建立了向全市各部门提供在线网络服务的功能;深圳、武汉已经启动了城市规划三维仿真系统建设的建设,大大提升了规划设计和决策水平;杭州规划局的“住在杭州”项目在技术手段信息内容深度等领域独树一帜。
三、我市规划信息化存在的差距和建设的紧迫性。
随着我市的城乡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与建设步伐的加速,规划管理工作日益繁重,涉及的各种规划数据量也越来越大,加上政府对城乡规划现代化、规划政务公开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的要求,而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滞后,将对整个城市的建设发展产生极大的阻碍。主要表现在:1管理手段落后、工作任务繁重;2、分析手段单一、信息利用率低;3、数据难以深层次利用、难以社会化服务4、数据形式多样、安全难保;数据更新不力、现势性差。随着新的《城乡规划法》对城乡规划提出的新的要求,重新启动我市规划信息化建设已是迫在眉睫。
四、我局信息化建设思路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包括标准体系、技术体系、业务体系、数据体系、应用体系、安全体系、软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等在内的庞大信息化工程体系。由于我局信息化工作欠帐太多,不能急于求成。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信息中心组织编制完成的《市城乡规划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项目将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急用先行”的建设原则分步骤、分阶段完成。最终将以“信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决策智能化、政务公开化、服务社会化”促进“城乡规划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篇11
首先,资源消耗速度过快,资源保障程度降低。现在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对矿产资源的消耗需求增长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近年来,国家对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投入又相对减少,使我国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总量增长缓慢,同时,非金属矿山开采回收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其次,产品结构不合理,深加工研发投入不够,目前我国非金属矿产品以原矿和初加工产品为主,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部分产品形成“两头在内,中间在外”,即出口原矿,进口精矿,产值在国内而利润在国外的局面。
再次,就内蒙古地区来论,矿山企业规模小而散,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突出。近年来通过整顿治理、矿山生产秩序虽有所改善,但是无开采设计方案、采富弃贫、开易弃难、大矿小开、小矿乱开等现象仍然较普遍存在,造成资源严重的浪费和破坏。同时,由于利益驱使,许多企业重生产、轻环保,大量废石、尾矿随意堆放,占用了大量耕地,一些选矿厂尾矿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对河道和土壤造成了污染。
第四,行业总体技术水平较低,资源利用率低。不少小矿山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过程调控和产品质量控制还是以人工为主。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低、产品品种少、质量波动大、能源消耗量大。
毋庸置疑,非金属矿资源在当前社会经济建设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因此,如何利用好非金属矿资源,既做到科学开发利用,不污染环境,又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李金锋总队长认为应该采取五项措施。
一是加强地质勘查人才培养,把非金属矿特别是环保型矿种的地质勘查纳入国家统一规划,增加其地质勘查投入,提高节能环保型非金属矿的资源保障能力。
二是加强非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的研究,加大非金属矿分析、测试和物理化学性能及开发应用研究投入。不断拓宽非金属矿的应用领域,充分发挥非金属矿一矿多用的特点,矿尽其用,节约资源。
三是加强管理,保护资源。鼓励大、中型企业开采加工非金属矿,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是以科技进步促进矿业开发。对非金属矿产来讲,解决深加工技术是当务之急。非金属矿产的探加工对促进矿业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五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节能环保型非金属矿的勘查、开发及应用研究,充分发挥非金属矿在节能环保万面的优势和作用,扩大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内蒙古总队简介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内蒙古总队(以下简称内蒙古总队),成立于1973年,原名内蒙古非金属矿地质队,1991年改为现用名。内蒙古总队位于呼和浩特市,占地面积83亩,资产1679万元。 现在,内蒙古总队为中国中材集团所属事业法人单位,下设地质勘查一、二院;测绘一、二院;矿勘院;中心实验室等生产机构,是内蒙古地区唯一从事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专业队伍。单位设施先进、技术过硬,通过了职业健康体系、安全体系及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三体系”认证,获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
篇12
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的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提高,人们的生活变得富裕。但是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也使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人们需要找到一种能够减轻压力的方法以缓解这种重压下精神的高度集中。而且从2007年12月,国务院将国家法定节假日改变以来,增加了传统节假日的放假安排,方便了人们旅游的出行。国家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旅游业在这些原因下快速发展。在第三产业比例增高的现代,旅游业是其最为重要的一个。因为旅游业的发展不只是关乎旅游业的发展,也关乎着就业、环境保护、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各种相关的产业。因此发展旅游业成为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发展可持续经济、实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倡导的一点。同时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不断增长、劳动力需求增加、高素质的劳动人才比例需求增加,旅游业成为了拉动内需,解决国内剩余劳动力的一大行业。在如此多的原因下,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也势在必行了。
二、生态旅游的出现
旅游业在不断发展,因此关于旅游业该如何发展也成为了该行业的重要话题,之前由于经济掠夺式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是伴随着生态的破坏而进行的。然而,在繁荣发展的背后,一些问题和矛盾却越来越显现。一方面,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获取经济利益仍然是各地开展旅游业最首要的目标;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低水平、掠夺式的开发也使得我国许多重要珍贵的资源沦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再然后,旅游产品也使得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性在逐渐的缩短。 这些等待解决的问题使得可持续发展旅游的理论和实践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出现了公众所认可的可持续旅游最佳的实现途径——生态旅游。而 生态旅游风景区的这种旅游形式,特别是森林旅游风景区的生态旅游形式以及其理论还是比较少见的,因此研究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其意义就显得极为重要。生态旅游的兴起顺应了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同时也为“无污染”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它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尤其是最近几年,生态旅游的开发带动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水平,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中国的旅游业,与世界接轨,大众的环保观念在不断的增强,全新的生态保护观念在旅游开发研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生态旅游的开发成为中国旅游开发研究的焦点。生态旅游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正在吸引无数生态旅游者的进入。尤其是鞍山的玉佛山风景名胜区,拥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资源,具有较好的开发适应性。其中以山川、温泉、玉文化三大类型的资源更是具有更好的资源综合开发的条件。
三、鞍山玉佛山发展问题及总体规划
鞍山玉佛山风景区位于鞍山市千山区的东部,坐落于市区中,为辽宁省省级风景名胜区。由东北较大的综合性公园:“二一九”公园、有世界最大玉佛的“玉佛苑”和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的东山风景区三位一体所构成。玉佛山风景区已经成为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提升鞍山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风景名胜区。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玉佛山风景区生态环境发展出现了不平衡,时间分布也不均衡,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也显现出来。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玉佛山风景名胜区首要解决的任务,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发展,更好的提升鞍山的城市形象,为我国的生态旅游做出贡献。
因此玉佛山制定了相关的生态旅游规划,首先是区域功能区的整体规划,这主要包括:1、聊北塔旅游区以及铁架山科考探险区 2、万水河漂流风景区 3、服务区和体育休闲区 4、农业生态观光区 5、景区的入口 6、景区的主要道路 7、景区的停车场。玉佛山风景区的规划布局与形态,既反映了风景区各组成要素的分区、地域等形态规律,也影响着风景区的有序性发展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景区内应该重视科学管理,制定玉佛山生态安全检测体制,对生态状况进行监测,及时掌握玉佛山环境状况。这不只是关乎着玉佛山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规划,也关乎着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这是一个城市外在形象的重要点。
玉佛山风景区的空间布局,也要考虑风景区旅游的特点,以及考虑到文化和宗教的问题,众所周知玉佛山是一座道教、佛教相结合的一座宗教名山,这种特点在中国山川中也是少见的,大力发展这种特色旅游是成功开发玉佛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因素。
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旅游规划
在十中,科学发展观被正式列入党的指导思想,因此合理利用旅游规划这一系统有效的方法,在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可持续发展就上升到了全民必须要重视的地位,必须要以人为本为核心,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这正是旅游业发展应该做到的一点,那就是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合理规划的原则,将旅游业不只是发展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一项事业,更要以深化体制改革,更好更快的发展经济为目标,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地位。使我国逐步改变以第一和第二产业为主要的局面。尤其是在“九五”期间旅游业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显示着其特有的活力,这时更是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利用保护性开发模式来解决自然保护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旅游规划必然要站在高瞻远瞩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的最终目标的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做好生态旅游规划,是贯彻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思想,这不仅是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取得成功的保证,也是为了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因此,在制定旅游区的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自然资源和和人文资源以及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种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以提前为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危害能够提前预料并消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管。
五、旅游地资源建设应以其环境承载力为基础
另外,旅游地的资源建设应该与当地的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大型的旅游项目必须制定相应的旅游规划做好评估,然后在进行开发建设,不能超过它的环境承载力,使其能够有自我修复的时间。 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包括旅游地最大人数的估算;票价的制定;基础设施的完善;旺季和淡季人员的安排;旅游吸引物的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等能够吸引旅游者到来的吸引物。
篇13
一、城市规划的概述
1、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是指以人民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根本目标,通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从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2、城市规划的原则。城市规划需遵循生态优先,体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科学优先,强调整体效果、因地制宜,突出环保主题四大原则。
3、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的内容。城市规划过程中环境保护应当以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和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为主。
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表现
1、生态发展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即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经济可持续性以及社会可持续性两大方面。
2、资源分配公平性。资源分配公平性主要是为了强调世界资源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公平分配以及当代人和后代人对资源,环境要求和权利之间的代际公平,当代资源的要求不能威胁子孙后代的需要。
3、发展能力系统性。发展能力系统性是指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系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人们控制资源能力的能力,环境净化能力,经济增长能力,社会需求能力,环境治理能力以及协调各种能力建设。
三、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交通资源优化及空间环境保护是城市规划基点。空间环境保护和交通资源优化是城市规划的重点,城市发展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可分割,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实现城市综合规划与发展的多元化,通过建立多元化、立体化交通系统是全面发展城市规划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保护和综合利用城市的不同自然环境、地形和地貌环境特点,以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规划为环境资源利用的基础,结合城市特色,进行保护性的山水资源开发和综合治理,促进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措施。
2、城市规划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承载力。对于环境保护,城市环境系统的承载能力是指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持城市环境结构不发生质量变化,环境功能不往恶化的方向发展的条件下,该城市系统可以承受的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能力,所以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确保一个地区在未来一定环境支持下的最大环境容量,这是提供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
3、环境保护平衡发展是城市规划合理的标志。城市规划合理的标志是环境保护平衡发展,这种平衡发展是通过城市规划调整城市环境系统中各种要素的布局、比例、数量和增长、下降的手段。城市规划需要充分反映城市环境因素的自然属性,通过对要素的调整和协调来加强城市发展。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新的环境要素,使城市规划实现多样化,从而提高环境保护的稳定性。
4、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目标。城市规划的目标是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基于城市环境发展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动态互动,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系统发展。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最佳目标是实现城市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体化与协同化。
四、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策略
1、城市规划坚持全局性、长期性的指导思想。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求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协调资源、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既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又要求高效和经济地利用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稳性和合理性。城市对环境资源的依赖比以往任何时候要更加紧密,因此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需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发展战略,从长远目标出发,使城市规划在环境保护中抓住所有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遇和条件,不断地发展自己。
2、城市规划以尊重自然环境发展规律为基础。城市的自然环境是城市生存的基础,但往往也是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城市的地形,水容量,地质分布,植被条件和气候特征都是影响城市规划的重要因素,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全面考虑城市功能的前提下,尊重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通过深入了解城市的自然环境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城市规划。
3、城市污染整治体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要求。城市规划是一个反复重叠的过程,城市规划必须注意城市污染治理情况,需要考虑城市的资源分配情况和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在合理解决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等城市污染问题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城市规划。城市污染整治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环境保护需要关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是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调节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结论: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破坏了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社会发展越快,城市规划的复杂性越高,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所需要的协调程度也越高。因此,我们应当综合分析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而实现城市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