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节约能源的概念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节约能源的概念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节约能源的概念

篇1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建立起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调节、企业自觉行动、公众积极参与和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范围与对象

广州大学城是集中了广州市广州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十所高校的教育基地。在大学城区中应用了全新的建筑概念、能源工程、教学媒体设备等。在大学城的全新校园里,在一个角度上看来,各高校在学生生活设备中、教学硬件设施配备等方面都达到了种类功能齐全、整体统一的高水平层次,如教学楼、行政楼、学生公寓宿舍内统一配备了空调系统。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在如此生活与教学设施配备水平大幅度提升之下,相对在生活区与教学楼中的硬件设施、能源设备所带动能源(电力、燃料)需求量也在不断攀升。

就现阶段而言,广州大学城校园的建设还处于继续完善的过程,所以,面对在全新的环境中使用全新的教学硬件设备,应该怎样科学合理地调配和配置相应的能消耗就显得极为重要,也是科学有序地建设新校园的必要性之一。为针对广州大学城各高校建筑耗能设备的配置及其能耗的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提出系统的科学分析,同时为了获悉学生对我校教学楼的设备耗能为典型的能耗与节能之情况的了解,我们特此作本次的调查研究。藉以针对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或对家里耗能设备的了解与认识等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出高校学生在设备配置能耗的科学性与存在的可以改观的节能前景,以为广州大学城高校建设新校园在能耗节约方面提出一些合理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是为了有关节能建筑的建造提供可供参考性的现实依据。

总而言之,本调查计划针对此教育体系族群了解其能源使用状况、节约能源潜力,调查研究其能源使用行为,透过对特定群组宣导节约能源及相应推广节能技术服务,以有效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抑制能源消费之不合理增长。

此外,节能意识之调查分析则藉由了解学生对于节约能源议题及节能手法之概念,以作为未来学校节能教育和社会大众节约能源宣导之参考。

三、具体成果

1.节能意识调查对象:

为了清楚了解广州大学城中高校学生对能源设备的认识与节约能源的意识,因此制定了建筑节能调查问卷100份,回收84份,回收率达到84%。本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节能行动数据分析推断学生自身存在多大的节能意识及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对学校能源设备节能行动。本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基本均衡,调查对象为广州大学城高校在校学生。

2.调查结果摘要及主要发现

篇2

近年来,节能减排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经济良好发展、保护环境的有力措施。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对于交通运输业而言,也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来研究这个行业的节能减排的工作,以政府为主导,各个企业调动积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开展节能减排。本文从理论上对节能减排的概念及内涵阐述相关理论,分析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减排的真正价值和实效性。

 

1 节能减排的概念

 

1.1节能减排相关的概念及关系

 

从字面意思来说,节能减排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即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减排的对象有废气、废水、废气污染物等。

 

(1)节约

 

节约即为节省、节俭、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在经济领域节约的本质就是在经济的运行中对资源、能源的需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可持续的合理利用。

 

(2)节能

 

节能即为节约能源,指的是在能源的开采、运输、加工及使用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小损失和浪费,大力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最大发挥出能源的经济效益。交通运输业的节能指的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科学的管理制度等技术措施来消除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挖掘能源的潜力,而不只是单单的减少能源的供给或者降低生活水平。

 

(3)节能减排力度

 

指的是节能减排的投入占节能减排效果的比重,比重越大说明节能减排的力度越大。这个指标体现的是在衡量对节能减排的投入,以及经营的主体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以及节能减排后的效果。

 

(4)节能型交通运输

 

在运输交通管理部门的制度指导、政策支持下,运输行业的经营主体能够持续不断的减少对能源的消耗,能够不断的进行节约资源方面、降低污染物排放方面的发展,在运输生产、管理和其他的环节都能够节约能源,实现交通运输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1.2节能减排与节约的关系

 

节能减排指的是节约能源,减少排放,节约则是减少消耗以增加收入,从范围上来讲,节能减排包括在节约内,是节约的一个方面,是节约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总之,节能减排是节约的手段,而节约是节能减排的目的。节能减排是为了减小能源的消耗,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最终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实现可持续发展。

 

2在交通运输发展中节能减排的适应性

 

现阶段,交通运输业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属于总体能源消耗最多的基础性行业之一,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由于消耗量巨大,使得人们不得不寻求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解决交通运输所面临的交通运输的能源需求和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所以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进行节能减排。

 

在实施节能减排的工作同时,不能斩断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否则节能减排的任务无法实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是能源节约、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污染物的基础,这需要运输业加强管理,改善技术水平,提高运输效率。交通运输的发展要不断提高运输的速度和规模,合理整理交通运输结构,做好质量和管理的发展水平,保证能源的充分供给和利用。现代交通运输的排放要与经济发展所要求的排放水准相适应,在配置资源上要合理优化,减小不必要的浪费,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3交通运输业实现节能减排的可行性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相对应的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也是治理的一个难题,各个行业都在寻求节能减排的目标。如果忽视这方面的发展,资源的严重消耗、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劣、资源相对短缺不足都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阻力。任何项工作的开展。政策的落实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理论分析和实践结果的检验,交通运输业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的依据有以下这些:

 

(1)国家政策的支持。由于国家对交通运输业这样的能源消耗大、污染排放严重的行业高度重视,并且经常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政府的各个部门也都把节能减排作为工作的重点。

 

(2)交通运输业的经营者也都积极的参与到节能减排的工作上来,在配合政府部门的倡导下,应该采取考核的方式对驾驶员的水平做出评价,比如是否采取节能、节电、节约油耗等措施,由点到面,实现整个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减排目标。

 

(3)人们的感同身受,由于近些年来污染严重,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雾霾等较为明显的现象对很多人造成切身的感受,人们节约环保的意识在逐渐提高,相信在今后不断的发展中,必会向着节能减排的方向上来。

 

结语

 

篇3

1建筑概念理解

1.1建筑节能的概念

建筑节能的定义,就是在建筑的设计、建设过程中节约能源,尽量少的、合理的使用能源,并且还要到达环境保护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保证我国经济能够不断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还是比较简单的,大多数设计者只是在设计的过程中选用节能型的材料,也只是在设计出符合国家标准的方案而已。因此,每一个设计者都应该把节能当作一件重要的指导思想,并付诸于自己的每一件设计作品中,每一个建筑施工者都应以建设节能建筑为己任,这些都是节约能源的方法,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1.2建筑平面体形的概念

建筑平面体形,这个比较容易理解,从字面上说就是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建筑平面体形系数主要是指建筑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和建筑物表面积的一个比值,设计者通常对建筑平面体形系数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使建筑物整体结构更加合理、节能环保。建筑平面体形系数越小,建筑物耗能越小,系数越大,建筑物耗能越多。设计者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出合理、数值小的建筑平面体型系数,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

2平面体形节能的设计原则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达到节能的效果,还是比较不容易的。在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要考虑到很多问题,通常有设计条件、城市规划、功能要求的制约,因此,建筑节能,必须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2.1建筑体形整体原则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坚持建筑体型整体的原则。因为建筑物的整体性越完整,建筑物的安全系数就越高,建筑质量就越好。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有许多的过程和细节,每一个程序都是合理衔接的,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的完整性,建筑比较完整,通常一个整体,比较美观。如果建筑体型在建造的过程中,某一步出现问题,可能危及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在建造的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调整,这样才能设计出质量好、节能的建筑,这也符合当前的建筑设计标准。

2.2建筑体形组合原则

建筑平面体形系数越小,建筑物耗能越小,系数越大,建筑物耗能越多,因此要减小建筑物最外层的面积,减少能源消耗,达到节能的效果。实现建筑体形的组合原则,减少建筑物最外层的面积的平面设计,优化资源配置,达到节能的效果。建筑体形组合原则有一定的节能效果,但在实际情况中,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关人员要考虑消防、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建筑体型组合。并且,在我国,由于太阳光照的原因。建筑物西墙所受的光照时间、强度比其他地方多,要加强对建筑物西墙的组合,减少空调负荷。

2.3建筑体形定量原则

现代建筑设计通常要考虑环境因素,以及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制约和作用,建筑平面体形系数要定量控制,以节约能源。通常,我国高层建筑的FO/VO在0.10~0.15是最好的。随着建筑密度越来越来越大,在建设高能耗区域的建筑时,要充分考虑建筑体型的定量,只有坚持了原则,才能减少能源的消耗。

3体形形态节能控制

建筑的平面设计中要加强对体型形态的节能设计,体形形态的设计是对建筑基本框架的结构的设计。因此,建筑设计者在对体型形态节能设计师,要考虑很多因素。这种因素主要是城市的历史文化、建筑的艺术感等。建筑设计规范中关于体型设计有明确的内容,框架结构不同,设计方式也不同。建筑设计还是要以实际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设计出节能的建筑,并且节约建筑材料的使用,从而达到建筑低碳、环保的设计建筑目标。从建筑方面的实际建设情况,相关人员可以看出,建筑平面设计在体态设计的方面还不完善。为了保证建筑的质量,设计出环保节能的建筑,相关人员汲取不同的建筑理念进行设计,优中选优,设计选择出最节能环保的设计方案,根据这个设计进行施工,建设出高效的、节能的建筑。

4基本平面形状的节能效果

建筑设计上的节能设计是建筑是否节能的关键所在。在建筑设计中,如何节能,是相关人员设计人员所关心的问题。通常建筑工程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消耗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可以从这两个方向的平面节约设计进行着手,通过平面设计,建筑所产生的消耗就能比较容易的了解清楚。

4.1体形系数分析

体形系数FO/VO的计算值越小越节能,通过数学计算可以得出,圆形的FO/VO最小,三角形的FO/VO最大,FO/VO与rd和B成反比,多边形边数越多其FO/VO越小。通过体型系数分析,相关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节能设计应多使用圆和多边形,尽量少使用三角形,三角形节能效果比较差。这样的设计,可以节约能源,并且建筑比较美观。

4.2太阳辐射得热分析

建筑物的外部环境不仅仅是温度,还包括太阳辐射、雨雪天气等。太阳辐射又是决定建筑物内部温度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外墙由于朝向不同,太阳辐射也不同。由于环境因素,正方形比长方形吸热更多,建筑南侧比北侧吸收的热更多,太阳辐射更强,建筑设计者应该在建筑南侧设计的更多一些,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这样得到更多能量。

4.3传热理论分析

建筑空间中如果设计太多的角,热传递就越快,这是热桥、传热方式的变化。建筑设计者在设计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平面体形系数,也要考虑角系数的问题,角系数为越少,越能节能。

4.4体形的风流分析

建筑平面形态的通风条件,即风流情况,也可以对建筑节能产生影响,在炎热的夏季,良好的通风环境,可以改善室内环境。使建筑获得更多的风量时,可以通过加大迎风面、迎风口等方法。特别实在炎热的我国南方地区,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减少空调的使用量,大量节约能源。

5建筑外表材料的选用

传统建筑使用的建筑材料的保温性能远远达不到建筑节能的目的,现在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开发和改进,隔热、保温性能好,节约能源。建筑保温材料主要有:粘接剂、粘接砂浆、保温胶粉、保温砂浆(或EPS/XPS/岩棉板材等)、抗裂砂浆、界面砂浆、抹面砂浆、锚栓、耐碱纤维网格布(或镀锌钢丝网)等。有些建筑还使用了复合材料,这样使建筑更美观,更安全,更舒适,更持久。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贡献率在建筑节能中占到30%~40%,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选用,能够极大促进国内建筑节能的发展。

6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能源问题已经日益严峻,我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的节能减排措施,在建筑设计方面,每一设计者都应该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出节能的建筑,建筑的平面体型设计又是建筑设计中关键的一步,设计者在这个方面更应该下一些功夫。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节能环保的建筑。体型设计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外部条件,因为建筑设计除了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也要提升建筑立面的美感,坚持原则,这样才能设计出低碳的、环保的质量好、美观的建筑。

参考文献:

[1]杨雪玲.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可控性[J].新型建筑材料,2003,(5):53-55.

[2]甄兰平,邰惠鑫.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学报,2003,(3):56-57.

[3]张菁菁.超高层建筑节能设计之我见[J].改革与开放,2009,(7):125.

[4]赵勋.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技术要点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7):208+228.

篇4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形式的建材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自身健康,以及日常生活的需要,绿色建材已成为当前建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所说的绿色建材其实就是不使用以前的天然资源和能源,而大量的去使用工农业和城市建设中的产生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的固体废弃物,这些还可以回收利用,是一类人体健康和保护环境有利的材料。如通常所说的3R建筑材料就是指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和可再生使用的建筑材料。

1 绿色建材与建筑节能的概念

1.1 绿色建材的概念

绿色建材的概念是在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研究会上首次提出。1992年国际学术研究界给绿色材料定义为: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以后的再生循环利用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对人身体健康无害的建筑材料。发展绿色建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对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从国外

发达国家绿色建材的发展情况看,绿色建材的发展除了研究和开发相关的技术体系外,必须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技术经济政策作为支撑。对于绿色建材的评价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些国家采用LCA法,即寿命全过程评价法。所提到的绿色建材指的是无毒害或者是低毒害的健康型节能材料。从现在大量使用的绿色墙体材料体现出来的特点来看,使用绿色墙体材料是实现减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所以,还应加大有关材料在其他方面的推广与使用。

1.2 建筑节能的概念

建筑节能,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源消耗。建筑节能概念提出的最初目的是在建筑工程中减少能量的散失,而现在则被普遍当做了“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代名词,被定义为合理使用能源,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筑节能的具体内容是在对建筑物的的设计、规划、改建、扩建以及使用过程中,严格实行节能标准,使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加强建筑物能源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能够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减少室内供热、照明、热水供水等系统的能源消耗,以提高保温隔热性以及制冷制热系统的使用效率。

2 绿色建材在建筑节能中的使用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有着丰富多样、价格低廉的农业废弃物,有着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用这些废弃物生产出来的墙体板材不仅重量轻、强度好,而且安装方便,非常符合绿色建材的要求。用这些农业废弃物还可以生产麦秸均质板、植物纤维水泥板、纸面草板、麦秸人造板、秸秆水泥轻质板等新型材料。这些建筑材料完全可以应用于现代建筑中,也是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所产生的垃圾数量越来越多,已经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40%左右。近些年,我国建筑垃圾已开始应用于墙体材料的研究和生产,虽然还处在起步的阶段,但是也出现了一些质量较好的材料。其中出现的石膏墙体材料就包括纤维石膏板、纸面石膏板、石膏空心条板、石膏刨花板、石膏砌块等多种类型。而且这些石膏建材具有加工工艺简单、能耗低、重量轻、防辐射、耐火性较好的特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除了各种建筑材料之外,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这两年得到广泛使用的就是太阳能资源,它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已成为是建筑上极具潜力的新型能源之一。而且我国的太阳能资源也很丰富,如果能够将太阳能源充分利用,不仅可以节省大量常规能源,而且还有可能实现太阳能采暖、做饭等。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发展节能与绿色建材刻不容缓,而建筑节能已成为影响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关键因素。

3 绿色建材在建筑节能中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经济的有力支撑和有效推动之下,我国建筑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我国新一轮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给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地机遇,所以,实现建筑材料的“绿色化”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建筑物的造型以及其围护结构形式都对建筑物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可以直接影响建筑物与外环境的换热量、通风状况以及自然采光水平等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开发新的建筑围护结构及其部件,是我国现在加大研究的方向,尤其外墙外保温、通风装饰板、通风遮阳窗帘、通风型屋顶等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根据国外绿色建材发展的情况的研究和分析,再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可以得出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应遵循的趋势是:(1)资源节约型绿色建材;(2)能源节约型绿色建材;(3)环境友好型绿色建材。

4 结 语

篇5

空调和风力发电机没有电路交叉,它们的运转互不影响。据调查,我国主要靠燃烧煤来火力发电,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多种有害气体,以及粉尘,废渣等会严重污染环境。所以,在节约能源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极其可观的,在低碳环保,节约能源,实现能源的充分高效利用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是巨大的。独特的节能方式,能源的充分利用为人们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开支。

1 研制背景及意义

现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能源的消耗也日益加剧,与此同时,由于能源过快消耗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随之,低碳节能环保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单就空调而言,低碳环保技术的应用已趋于成熟。然而,空调外机排风扇排出的那股强劲热风却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未能加以有效地利用。

研发的空调排风扇可拆卸风力发电装置,利用本来毫无用处的空调排风扇排出的风发电,实现了能源的多级利用,最终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国家对节能环保产业高度重视,为我们利用空调外机排出的风进行发电这一行业的发展打开了市场。

2 设计方案

2.1 技术概况

该装置由风力发电机和空调排风扇结合而成。空调排风扇的扇叶与风力发电机的叶轮正对。排风扇排出的风正对垂直地吹在风力发电机的叶轮面上,带动叶轮转动发电。发电机的叶轮面积与空调排风扇的扇叶面积相同,轴心正对平行固定在空调外机上。

风力发电机与一个化学蓄电池相连,发的电直接蓄存在电池中。蓄电池具有220v的稳定输出电压,可直接与各种日常的电器相连,带动其正常使用。另外,该装置的风力发电机叶轮可以随时从空调上拆卸下来。当空调很少使用时,就可以把风力发电机拆下来,风力发电机与空调完全脱离,并放在屋顶,旷地等自然风力资源充足的地方继续发电。在空调运行时,可以随时与空调结合发电。

2.2 产品特点

2.2.1 结构简单

该装置的最大特点是简单、实用。只需把风力发电机与空调机械组合一起,风力发电机与空调完全没有电路的交叉,彼此之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一方完全可以脱离另一方而正常运行。这就避免了重新设计排布电路的复杂工作,对技术的要求大大降低。在空调不运行时,风力发电机可随时拆下,放置于其它风力资源充足的地方继续发电,这就避免了器材的闲置浪费,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

2.2.2 实用方便

根据风力发电机的有关数据,10米/S的风速可带动一台200W的风力发电机正常运转,而15米/S的风速就可带动350W的风力发电机正常运转。调查的,一台1500W的空调正常运转时,排风扇排出的风风速在10米/S左右。这就说明,一台1500W的空调排出的风完全可以带动200W的风力发电机发电,因此我们的装置是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

我们的装置发出的电可以作为生活的来源。当发生停电现象时,有了该装置,就可在停电的时后供电,给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2.2.3 节能环保

一台功率1500w的空调排风扇吹出的风,足以带动一台功率200w的风力发电机正常运转。0如果一台1500W的装有该装置的空调运转十小时,那就能额外获得2.0度的电能。相当于燃烧0.64Kg煤炭的发电量。因此,该装置在低碳环保,节约能源,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 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空调给人们带来了清凉,但其室外机却向大气源源不断地排放着高达约68摄氏度的强劲热风。那股强劲的风,风速很大,而且风的集中排风口比较小,增加了它的流速。如今,空调行业技术的改革关注于开发有效利用太阳能的新途径,却忽略了外机排出的可利用的风。

该装置由风力发电机和空调排风扇结合而成。排风扇排出的风正对垂直地吹在风力发电机的叶轮面上,带动叶轮转动发电。发电机的叶轮面积与空调排风扇的扇叶面积相同,轴心正对平行固定在空调外机上。风力发电机与一个化学蓄电池相连,发的电直接蓄存在电池中。该装置的风力发电机叶轮可以随时从空调上拆卸下来。不使用时把它放在屋顶、旷地等自然风力资源充足的地方可继续发电。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装置又有效利用了自然资源。

4 创新点及应用

空调的节能与健康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亿万空调用户的需要,随着环保节能概念深入人心,观念转变带来了巨大的需求。该装置最大的特点是简单、实用,可以作为生活用电的来源;而且该装置利用风力发电,实现了能源的多级利用,起到节约能源、低碳环保的目的。深入人心的环保观念以及本装置节能实用的特点成为该装置推广应用的有效保障。

空调的节能与健康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环保节能概念深入人心,观念转变带来了巨大的需求,回收空调外机排除风进行发电的的装置迎来了崭新的一天。在行业内推出空调一体可拆卸发电装置,通过对空调外机排出的风重新利用到空调或者其它用电器上,达到省电节能、资源多重利用的目的。

5 结束语

我们要对空调排风扇可拆卸风力发电大力的研发,通过智能化、深入研究与开发,生产出空调排风扇可拆卸风力发电装置,既可以将风力发出的电重新利用到空调上,也可以储存起来利用到其他需要电的地方,其节电环保功能深受大众关注。我们的装置绿色环保,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了环境。在未来,我们的作品前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陈永祥,方征.中国风电发展现状、趋势及建议[J].科技综述,2010.

[2]韩永奇,韩晨曦.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与前景[J].新材料产业,2010.

[3]王超,张怀宇,王辛慧等.风力发电技术及其发展方向[J].电站系统工程,2006.

[4]姜波海.风光互补发电集成装备的设计开发[J].天津大学,2012.

篇6

我国的现代建筑行业耗费大量的能源、资源,因此,节约能源消耗已经成为该行业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大量的商品楼房被开发建造出来,这体现了现代人对高质量居住环境的追求以及对高质量精神享受的需求,但是在这个追求物质、精神需求的过程中,不加节制的资源损耗给环境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在消耗能源、资源的过程中,大量有害的物质污染产生,如生产生活垃圾、光污染、空气污染、电磁污染等,造成建筑行业的二次污染,这对人类的生活环境十分有害,需要进一步更新建筑理念、改良建设技术。

1绿色节能建筑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使用该建筑的全过程里,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产生环保功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的使用环境的建筑。现代建筑体系中,最常见的绿化系统有屋顶绿化、室外绿化、室内绿化等。

1.2绿色节能建筑的作用

按照我国当前的发展程度,根本不可能将这些高成本的能源用作常规消耗能源,因此,能源问题十分突出。我国能源发展主要的问题为:总储备量低、人均能源占有量低;能源结构不合理,传统能源煤以煤为主,占75%左右,目前,全国每年消耗煤超过13亿t;资源、能源分布不均,造成北煤南运、西气东送、西电东送的局面;能源利用率很低,仅为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

2绿色节能建筑推广过程中的瓶颈

2.1绿色建筑概念未能大范围推广应用

绿色建筑概念自提出到现在,缺乏有效的推广手段,单靠官方来宣传推广,而所选用的宣传建筑也仅限于那些公用建筑,民用建筑以及中小城市、乡镇的建筑较少关注到绿色节能设计的概念。

2.2绿色建筑成本过高

绿色建筑通常采用的高新科技和节能材料所需费用较高,普通民众难以承担这部分费用。

3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绿色设计时必须把握如下原则。

3.1环保节能

我国的建筑行业是个高消耗能源的行业,对资源的利用率很低,同时,造成的污染会破坏人类的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因此,在进行绿色节能设计时首先要遵循环保节能的原则。

3.2与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相结合

建筑物的整体和谐体现在自然界与其他事物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融入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能够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从而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样的设计原则要求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本地文化特色、原料、建筑资源以及气候条件,让建筑表现出特定的地域特色。

4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技术

4.1电气节能技术

在现代建筑的实施过程中,电气化节能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绿色节能设计的重要方法,其在节约能源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电气化节能技术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配置供配电系统时,尽可能简单安全,通常不要让同一个电压变配电的级数高于两级,另外变配电所应尽可能贴近负荷中心,这样线路电压能够持续稳定,减少能源的损失;应该选择节能型的变压器,降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选择适用的配电干线电缆,这能起到减少电压损失、保持热稳定性等作用。

②照明。照明设计是绿色节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照明是现代建筑的必须设计环节,良好的照明设计可以营造舒适、高效、节能的建筑空间。照明设计不是随便配置照明灯具就可以了,必须遵循合理的照度标准。设计合理的照度值可以减少电气系统的能源损失,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

③电机。电机是一种感性负载设备,其会产生无功电流,从而引发滞后作用。如果无功电流经由高低压线路传到用电设备的末端,就会加大变压器与线路的功率消耗。

4.2隔热技术

现代建筑隔热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降低能耗的作用。通常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传导性能够影响建筑物的能耗。假如围护结构隔热性能很差,在夏季室外高温时,热量会通过围护结构传到室内,室内的制冷负荷就会加重;而在冬季,围护会将室内的热能散发到室外去,屋内的温度就会大幅度降低。所以,要采用先进的隔热技术,具体要求如下:

①外墙选用合适的材料,可以先对外墙的传热指数进行控制,降低墙体的传热性能。然后设计适宜的外墙结构,主要设计外保温、内保温以及夹心层保温的墙体结构,其中,外墙保温防止冷桥热桥的产生,而且有保护主体结构的功用,不但能有效延长楼房的使用期限,还能节约资源及能源。

②重点对热工性能差的门、窗进行隔热性改造,这也是绿色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最近几年,建筑设计很流行落地窗、玻璃门与外飘窗的设计,这样虽有很利于通风和采光,但是,有些品种的玻璃并不具备隔热功能,在进行具体的建筑物设计时,需要根据室内制冷或制热的需求以及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地选择玻璃品种。同时,要注意门窗的密封功能,降低其透明度,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

4.3可持续资源利用技术

如今,清洁能源利用技术的应用可以缓解一部分能源压力,并且清洁能源几乎不会产生污染,十分符合“健康宜居”的要求。主要的清洁能源有:

①自然光源。自然光免费而且适宜人类的视觉承受力,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应该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光源,相关的技术有光线的折射、反射以及衍射原理,还可以利用导光管、棱镜以及采光窗等进行光源利用。

②太阳能。就目前主要的太阳能技术有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发电、供热系统。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热水、供暖系统,因其系统可以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其次,太阳能供电技术也得到运用,但其技术原理相对复杂,而且设备昂贵,因此,该技术目前还难以进行普遍性推广应用。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将来其推广不再会是难题。

③风能。目前风能的利用率相对较高。风能的利用形式很多,可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风能将更多地应用到建筑行业中去。

5结语

在现阶段,建筑的绿色节能技术研究是一个保持经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该设计从环保节能的角度出发,在设计时融合了人文环境、人文精神、生物生态技术以及能源等因素,避免片面追求低能耗目标而大量使用新材料与新技术,因为这样加大了该技术应用的成本,同时也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符。运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简单节能技术,如电气技术、隔热技术以及注重太阳能、风能、地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应用,并逐步将这些技术向全国推广开来,达成现代建筑绿色节能的既定目标。

篇7

1、市政规划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必要性

随着人口的膨胀,全球经济体的不断扩张和生活方式的粗放、无节制,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着二氧化碳高排放、自然资源短缺、土地资源趋于饱和,能源生产和保障系统面临巨大的压力,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在这两种情形下,粗放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对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和发展模式进行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规划更应借鉴其他国家和我国已有的经验和教训,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更为低碳、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综合平衡制约下发展城市。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构造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即3R原则。

市政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部分,它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水源、能源、环境及信息的需求而进行的规划。它所遵循的一般原则是保障供应和处理废物,即为城市居民提供水、电气、热等同时妥善处理雨水.污水、垃圾、粪便等弃物。在保障供应方面通常依靠开源的方法而处理废物则采用达标排放的方式。从本职而言,市政系统是直接体现城市资源和能源流动,同时也是集中体现城市碳排放轨迹的系统。从城市的能源输入,经过城市交通组织、建筑设计到生产生活方式形成过程,再到污水、垃圾等废弃物输出,市场系统集中反映了城市资源和能源流动的过程。因此,在市政规划中推动循环经济理念,不仅可以成为节约能源、资源的有力抓手,而且也将对低碳城市建设起到基础支撑作用。

2、市政规划适用循环经济的可能性

尽管循环经济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废物资源化,属于“废物经济”或“垃圾经济“的范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概念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例如,一个家庭的节电、节水、垃圾分类等一幢办公大楼的节能、太阳能利用、中水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等企业的节约降耗、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居住区的雨洪利用等节能设计标准等。同样,循环经济的概念也适用于市政规划。市政规划虽是一种精神产品,但也可以参照物质生产过程来描述即资源―消费―弃物。这里的资源是指市政规划中通过各种市政管道为居民提供的水、电、气、热等弃物是经过污水处理厂、粪便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的水和固体物;如果将弃物再利用变为资源.就可以体现循环经济的概念。其实在目前的市政规划中对循环经济的概念略有反映,如中水利用规划和雨洪利用规划等.但缺乏深度和广度。

循环经济理念用于市政规划所产生的效益循环经济的概念能否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市政规划,关键在于对“弃物”再利用的工程技术。按照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可以完全实现对“弃物”的再利用。如垃圾焚烧发电、粪便生产沼气、常温热能的利用等等均得到实际应用。所以说,当前的问题已不是循环经济的概念适不适用于市政规划,而是市政规划的理念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必须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去洗礼。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去思考市政规划中的问题可产生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去考虑维持一个人的基本生活所需要提供的水源和能源,是为了满足其生活用水、用气、照明、电器用电、采暖用热等等。同时,为了保持人的居住环境卫生,还要对人消耗资源后所排出的污水、粪便和垃圾进行处理,会发现垃圾可用于发电,粪便可生产沼气.污水不仅可以提供热量用于采暖,而且可制成中水用于冲厕。这样可以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其次从实际出发,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可分析现有市政领域可再利用的资源。发电厂冷却循环水可为建筑提供采暖用热。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改为焚烧发电。因此,把循环经济理念用于市政规划,不仅限于理论层面在实际工程中也会产生明显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

3、推动循环经济市政规划面临的变革

当循环经济的理念溶入市政规划时,将在知识层面、研究重点和规划的必要性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首先,知识结构向多学科综合性发展。市政规划专业较多、专业性较强,以往规划是条块分割,融合不够今后则要求知识结构向多学科综合性发展、如做燃气规划的要知道沼气方面的知识;而从事供热规划的不仅要了解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还要具备新能源方面的知识.如太阳能等。

其次,更加注重资源的研究循环经济本质是3R原则,所以按此原则进行市政规划时,应对规划区域内的可利用资源进行研究除常规资源外,更要充分挖掘弃物的资源化潜力通过再利用和再循环实现常规资源的减量化。

第三,市政规划的重要意义将更加突出。常规能源的使用,基本不受地域的限制通过一些工程措施可以达到使用的目的但是,再生能源的利用受到地域的严格限制如污水热能的利用要求用户靠近污水处理厂或流量在(万吨时以上污水管线的附近),同样,发电厂余热利用也要求用户在其周围5公里以内。因此这就要求市政规划必须先于地区开发建设确定其使用再生能源的种类,方式和范围,这样,才能确保城市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否则.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将失去对再生能源利用的机会。市政规划应着眼于“生产-回收-在生产”的循环模式,视节约、替代、优化、修复等关键理念,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特别是要建立必须的指标,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等,在循环利用方面应考虑中水回用率、垃圾回收利用率、雨水收集利用率。

篇8

1.1能源法律方面能源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要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节约能源。我国关于能源方面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上述法律尤其是《节约能源法》对于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功效。

1.2环境保护法律方面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此项法律的公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环境战略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的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

1.3政策规章方面近些年来,我国相关的政府部门积极制订节能减排的各项规划及实施方案。2004年11月,国家发改委我国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007年6月,政府公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同年9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年7月19日国务院通过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2国外低碳经济法律概况

2.1英国低碳经济法律发展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进入21世纪之后,英国又因低碳经济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第一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并宣布将实现低碳经济作为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到2050年要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2]。为实现这一目标,英国政府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尤其在低碳经济法律法规制定方面,已经抢占了“全球制高点”。2008年11月26日,英国议会通过了《气候变化法案》,为此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减少碳排放、适应气候变化立法的国家。2009年4月,英国财政部宣布将“碳预算”纳入政府预算框架,使之应用于经济社会各方面。同年7月,英国政府了《英国低碳转型计划》战略白皮书,与该计划同时公布的还有三个配套实施方案:《可再生能源战略》、《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和《低碳交通计划》。

2.2美国低碳经济法律发展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也居全球前列。为降低能耗,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美国政府尤其是奥巴马政府作出了包括立法在内的多项举措。2005年美国出台了《能源政策法》,这是美国第一部综合性的能源法。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该法案明确了低碳经济将成为美国未来重要的战略选择。2009年2月,美国正式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同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提出了建立“碳排放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cap-and-trade)”。

2.3日本低碳经济法律发展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和倡导国,日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结合本国能源匮乏的实际情况,注重与国家能源战略的协同效应,形成了以《全球气候变暖对策推进法》为核心,以《能源政策基本法》、《节约能源法》、《氟利昂回收破坏法》、《促进新能源利用特别措施法》等相关配套法规为内容的一整套较为完整低碳经济法律体系。1979年6月,日本颁布了《能源利用合理化法》(又称《节约能源法》)。1997年4月颁布了《促进新能源利用特别措施法》,大力发展风力、太阳能、地热、垃圾发电和燃料电池发电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2002年6月由日本国会制定的《日本能源政策基本法》正式颁布并实施。综上所述,通过对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低碳经济立法进程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世界各国的低碳经济立法模式大致有这样几种:①以防控“气候变化”为主导的法律模式,英国属于此种立法模式;②污染预防型法律模式,以美国为代表;③低碳经济型,以日本为典型。

3国外低碳经济法律模式对中国启示

篇9

一、绿色建筑经济的含义

绿色建筑经济是建立在绿色建筑之上的,绿色建筑是生态学和建筑学结合而生的产物,因此也被称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著名建筑师保罗•索乐瑞将建筑设计的过程与生态学的知识相结合,提出建造一种既能满足人类居住需求,又能保证在建造和使用周期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最大程度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因此,在设计、施工以及维护管理上,绿色建筑的难度相较于普通建筑而言都相对较高。由于绿色建筑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技术难度较大,在很多国家的普及程度都不是很高。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也不算非常发达,距离部分发达国家来说有一定的距离。但随着近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得到了提高,绿色建筑的实现程度也有所提升。

二、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要性

(一)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面对当下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能源日益减少的严峻形势,人类不得不走向可持续发展这条路,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能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因此,节约资源和能源十分关键。绿色建筑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尽最大可能节约能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绿色建筑经济的概念与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契合的。人类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城镇化的不断扩大,建筑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传统的建筑业对于自然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能源消耗也非常巨大。但绿色建筑经济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建筑业的发展所导致的生态问题,既能够满足人类的发展又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因此,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是人类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绿色城镇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人类的发展,城镇化范围的扩大也是必然趋势,为了避免城镇化对于自然环境的过度破坏,必须保证城镇化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对于绿色城镇化的发展十分有利。建筑群从某种意义上看是城镇发展的环境和载体,只有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才能最大可能减少城镇发展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能源的消耗。从建筑方面做到了可持续发展,城镇化自然也能够做到绿色发展。而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一批诸如新能源开发、资源循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绿色城镇发展。

(三)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必要渠道

绿色建筑经济结合了生态学知识,所呈现的建筑将会完成人类建筑和生态环境的完美融合,通过工程师科学专业的设计和规划,绿色建筑将会具备舒适的居住、节能、减排以及智能功能。与传统的建筑不同的是,绿色建筑将会做到最大化与生态环境的结合,让人们能够居住在一个充满生机与绿色气息的环境之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以及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新科技进行整个建筑的能源再利用。同时这些技术也能够洁净空气,让人们的居住感受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为人们提供更高的生活质量,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在舒适度、安全性、生态性方面都能够得到质的提高。

(四)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有效途径

绿色建筑经济概念的提出就是由于建筑业对于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引起了质疑,因此提出以节能环保为目的的新型建筑理念。绿色建筑基于减少能源消耗的根本目的进行设计,利用最新的能源回收再利用技术,将整个建筑建造成为一个大型的“资源再利用工厂”,结合生态学的专业知识,将建筑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利用自然界本身的绿色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等。通过新技术的应用让节约自然资源和打造舒适居两者相辅相成,从根本上解决过去传统建筑业对于资源的浪费和自然界的破坏问题。与此同时,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带动一批节能产业的发展,形成节能环保的良性循环。

(五)推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式

随着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和推广,这种新型的人类居住方式将会彻底改变人们的观念,绿色发展的概念将会随着绿色建筑深入渗透到人类的衣食住行之中,对于自然界生态圈的保护以及自然资源的节约将会成为人类的共识。通过日常的潜移默化,才能最大程度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随着绿色建筑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他的绿色产业也会随之发展兴起,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三、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的主要居住场所

随着绿色建筑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将自然而然地成为人类居住、工作、学习的主要场所。当下绿色建筑的发展受限原因主要是由于技术层面的较高难度,随着技术的发展,绿色建筑将更大程度得到普及和优化,成为未来城市建筑发展的主力军。

(二)绿色建筑理念成为业内标准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将带动整个绿色建筑理念的完善和发展,绿色建筑理念将取代传统的建筑理念成为整个建筑业的新标杆。目前,在我国相关政策的明确要求下,许多企业已经保证了新建设开发的新楼盘的节能性,未来随着绿色建筑的普及,这一标准将更加严格,以保证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建筑的设计将与地区特色相结合

由于一些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原因,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还不够发达,随着技术上的成熟,绿色建筑经济将取代传统建筑经济。在设计方面,绿色建筑的设计发展趋势是与地区生态特色进行结合,比如我国西部较为干旱,绿色建筑的设计将会着重抗旱绿色植被的添加。而对于沿海地区,绿色建筑的设计可能更多地注重防潮的方面,结合海边植被的特色进行设计。

(四)绿色建筑经济将带动一批节能绿色产业的发展

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及管理部分都以节能为基本保证,因此,节能减排技术将会随着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而得到快速发展,绿色产业也会由于市场的需求扩大而得到兴起和发展。

四、结束语

绿色建筑经济既满足了人类发展生活的需求,也完成了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任务,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绿色建筑作为新兴产业,在生态环境的维持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发面都有其发展的必要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其发展前景必定愈加广阔。

【参考文献】

[1]王尧,文卉卉.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6(34)

篇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使得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陆续提出了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等概念。在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节能、生态的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趋势,绿色建筑因此应运而生。

二、绿色建筑概念

关于绿色建筑的定义有很多提法,目前在国际上也没有统一的完全一致的定义。但是,各国对绿色建筑的特征描述是大体一致的。在我国,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通常来说,绿色建筑是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可靠的居住生活及工作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高效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的主要特征如下:

1 节约能源和利用可再生资源。通过各种被动设计和主动设计技术,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2 结合气候设计。人类为了抵抗自然界的风霜雨雪从而产生了建筑,可见建筑是人类适应气候环境的产物。针对不同的气候类型,应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

3 材料循环利用。为了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应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及旧材料的合理重复利用。

4 尊重人性,尊重基地环境。为使用者创造健康舒适的环境,同时使建筑与周边建筑环境有机融合,保护建筑周边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

5 整体的设计观:绿色建筑提倡人及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永续发展,因此结合社会生态的历史地域主义设计,可以将建筑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中。

三、绿色建筑的设计

绿色建筑的设计应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出发,全面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充分体现建筑的人文关怀。

1 节约能源。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再生能源供热、发电;采用保温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节能低耗的设备。

2 合理利用资源。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对地下水、雨水等加以循环利用;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

3 回归自然。建筑外部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有机协调、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还要根据地理、气候条件,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周边的水体、植被调节小气候,改善热环境。

4 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采用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利用安全的对人体无害的健康材料,营造舒适宜居的热、光、声、空气环境,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5 全寿命周期策略。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运营及最终的拆除、废弃物的处理,形成了一个全寿命周期。在这一过程中,使用对环境污染少、可回收利用的新型环保绿色建筑材料,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对垃圾进行回收处理。

6 与历史地域人文环境相结合。根据当地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继承并发扬当地的传统建筑中的绿色经验,尊重使用者,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四、绿色建筑的应用及发展

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的不断探索创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绿色建筑的实践逐渐增多,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脚步也加快了。

首先,绿色建筑的评定标准的适用范围,不再局限于原来的住宅、公共建筑(办公、商厦、宾馆等),而是推广到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科技馆、展览中心等建筑,从而使得绿色建筑的面大量广。

其次,不但是对新建建筑物有提出申报绿色建筑的要求,改造既有建筑也有提出申报绿色建筑的要求,并且超高层建筑和工业建筑都已经开始纳入绿色建筑评价的对象。

篇11

专家开出的药方也许有效,但还有一个药方,是与第二项措施“增产粮食”相对应的,即节流。任何管理。离开了开源和节流这两腿,都会成效不大,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也是如此。

对于粮食的节约,中国人历来十分重视。例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代表了中国人千百年来养成的节约粮食和其他消费品的良好行为方式。其意义在于,即使是富裕者也能以细水长流的方式获得可持续发展,维持一个家庭的基本生存,拥有、享有和过完美满的人生。

不过,今天的节约粮食还赋予了许多新的意义,节粮是与节水、节约耕地、节约能源和节约资源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虚拟水与节粮

1993年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托尼・艾伦提出了一个“虚拟水”的概念,用以计算食品和消费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用水量。这个理论认为,人们不仅在饮用和淋浴时需要消耗水,在消费其他产品时也会消耗大量的水。

通过计算,人类在生产粮食时所耗费的水最为惊人。例如,生产1吨小麦需要耗费1000吨的水资源,生产1吨玉米需要耗费接近1200吨的水资源,生产1吨稻米需要耗费2000吨的水资源。而一杯咖啡在种植、生产、包装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140升水,这相当于一个英国人平均每天的饮用和家庭生活用水量,甚至一个汉堡包也需要消耗约2400升水。当然,非粮食产品的生产也要耗费水,如生产一个仅重2克的32兆芯片也要消耗32升水。而按“虚拟水”概念计算,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天大约要消耗6800升水,是一名中国人消耗量的3倍以上。

当然,虚拟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因此,虚拟水也被称为“嵌入水”、和“外生水”。但是,虚拟水并非只是一种理论,而是可以贯彻和应用到生活中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量入为出,不浪费粮食,每人一年节约1000克稻米(这是极容易做到的),只要1000人,就可以节约一吨稻米,也就等于每年节约了2000吨水资源。如果把这种节约推广到全国13亿人身上,一年就可节约130万吨大米,相当于节约了26亿吨水。这种节约如果换成是小麦,则可节约水13亿吨,如果是玉米,则可节水15.6亿吨。所以,节约粮食也就是节约水资源,这对于我们的生存事关重大。

当然,如果把虚拟水的理论应用到粮食管理的另一个方面,则节约的意义更大。这就是,当水资源缺乏时,买粮食比生产粮食更为划算和节约。缺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就会不仅获得水,也能获得粮食,也就更能保证稳定和安全。因为虚拟水以“无形”的形式寄存在粮食和其他商品中,相对于实体水资源而言,其便于运输的特点使贸易变成了一种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用工具。所以,这也是今天一些缺水国家宁愿买粮而不愿产粮的一种粮食战略,也是一种节约战略。

而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也在不同地区实行了这种节水节粮的战略。例如,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南粮北运”格局就符合虚拟水的概念,也即符合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特点。但是,从1978年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局面又出现了粮食增长主要在北方,反而形成了“北粮南运”的局面,目前每年北方卖到南方的粮食约1400万吨。若按1立方米的水生产1000克粮食计,则相当于140亿立方米的水从北方运到南方。这对于缺水的北方是否有利,值得认真思考。

2008年3月19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资源研究所宣布把2008年斯德哥尔摩水奖授予艾伦,因为他的“虚拟水”概念对全球贸易政策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人们改进水政策和对水资源的管理,提高了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也实际上承认了虚拟水理论的实际应用可以节水和节粮。

节粮与节能

粮食生产不仅要耗费土地和水,还要消耗人力、技术、化肥、农药、能源(电、石油)等,如果把这一切换算成生产的消耗成本,例如,以生产小麦为例,可以让我们更为清楚地知道粮食中所凝聚的劳动和资源,并通过节粮来节约能源、资源,并保护生态。

研究人员对2007年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江苏、四川、陕西等9个小麦主产省216个县(市)2045个农户小麦生产成本和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小麦主产区每亩总成本424.53元,比2006年上升4.9%,每亩现金成本248.6元,比2006年上升5.1%。

造成小麦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化肥、农药等农业资源价格居高不下。2007年小麦亩均化肥折纯用量为23.45千克,比2006年增加5.6%。另外,各地农民也注重科学施肥,施肥结构有了明显变化,过去使用碳氨、磷肥的一些用户,近年也逐步使用了肥效高且质优价高的复合肥:造成化肥等费用持续上涨。

二是石油、天然气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农用柴油价格上升,带动机械作业费用增加。对2007年农资购买情况的调查发现,仅第一季度农用柴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0.9%(有的省柴油价格涨幅达27%)。

三是各地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机械费用也相应增加。在一些小麦倒伏严重的地区,机收价格明显上涨,倒伏严重的地块收割费用每亩高达90余元:

四是干旱天气促使农民增加排灌次数,使得排灌费用增加。

五是暖冬气候,引起部分麦田病菌、虫害多发,农药施用量有所增加,同时价位相对较高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合成农药及生物农药的施用,也增加了农药支出。

上述情况的成本换算是:①亩均化肥费97.03元,同比增加6.6%;②亩均农药费9.93元,同比增加20.4%;③亩均机械作业费70.05元,同比增加17.1%;④亩均灌溉费22.15元,同比增加15.2%;⑤种子费30.72元,同比减少1.4%。

篇12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内的推广,建筑节能设计越来越引起我国广大建筑工作者的重视。许多发达国家先进的建筑节能理念、技术、材料,以及应用成果被介绍到国内,向人们展示了通过优秀设计和高新科技相结合所创造的优雅、舒适且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发展前景。但是,这些大量应用高科技的节能措施往往成本很高,一次性投入比较大,连发达国家目前也难以大规模推广。我们还应当注意到,目前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技术主要是针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开发的,而这些技术本身也不是十分完善,在其他地区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我国的现代建筑行业耗费大量的能源、资源,因此,节约能源消耗已经成为该行业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1 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原则分析

1.1 环保节能。我国的建筑行业是个高消耗能源的行业,对资源的利用率很低,同时,造成的污染会破坏人类的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因此,在进行绿色节能设计时首先要遵循环保节能的原则。

1.2 与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相结合。建筑物的整体和谐体现在自然界与其他事物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融入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能够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从而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样的设计原则要求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本地文化特色、原料、建筑资源以及气候条件,让建筑表现出特定的地域特色。

1.3 健康宜居。建筑物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其使用功能上,即要适合居住、办公及其他需在室内从事的活动,这是绿色建筑的归宿。

2 绿色节能建筑的重要性分析

2.1 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是指在使用该建筑的全过程里,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产生环保功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的使用环境的建筑。现代建筑体系中,最常见的绿化系统有屋顶绿化、室外绿化、室内绿化等。

2.2 绿色节能建筑的作用。当前多种常用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呈日趋枯竭的趋势,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们需要寻求新的能源,一致将目光投向成本很高的水能、生物能、地热、风力、太阳能、核能等。按照我国当前的发展程度,根本不可能将这些高成本的能源用作常规消耗能源,因此,能源问题十分突出。我国建筑行业的耗能问题相当严峻,如果对建筑的方法和理念不进行改良,继续执行节能水平偏低的建设标准,将会对国民经济造成很重的负担,且遗留下治理难的问题。

3 绿色节能建筑推广过程中的瓶颈

3.1 绿色建筑概念未能大范围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概念自提出到现在,缺乏有效的推广手段,单靠官方来宣传推广,而所选用的宣传建筑也仅限于那些公用建筑,民用建筑以及中小城市、乡镇的建筑较少关注到绿色节能设计的概念。

3.2 绿色建筑成本过高。绿色建筑通常采用的高新科技和节能材料所需费用较高,普通民众难以承担这部分费用。

3.3 组织管理不力,法规配套不全。我国目前节能技术还不发达,一方面专门的节能工作机构尚未建立,节能管理工作进展缓慢,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相关建筑部分因此缺少强有力的监督;另一方面,相关的节能法律和规范配套不全,缺乏《民用建筑合理用能标准》,节能建设标准不规范,因此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和规范。

4 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技术分析

4.1 电气节能技术。建筑方面的电气技术是控制、电子、电工与信息技术的综合体现,现代建筑中运用的工程设计、电气化设备制造以及建筑实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实际上,绿色建筑的实施过程,也是电气设计绿色化的过程。在现代建筑的实施过程中,电气化节能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绿色节能设计的重要方法,其在节约能源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电气化节能技术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配置供配电系统时,尽可能简单安全,通常不要让同一个电压变配电的级数高于两级,另外变配电所应尽可能贴近负荷中心,这样线路电压能够持续稳定,减少能源的损失;应该选择节能型的变压器,降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选择适用的配电干线电缆,这能起到减少电压损失、保持热稳定性等作用。②照明。照明设计是绿色节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照明是现代建筑的必须设计环节,良好的照明设计可以营造舒适、高效、节能的建筑空间。照明设计不是随便配置照明灯具就可以了,必须遵循合理的照度标准。设计合理的照度值可以减少电气系统的能源损失,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另外,合理的照度依据人的视觉需求而设定,其能在生理上提升人视觉的舒适感。我国的民用建筑标准的照度标准需参考 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所规定的相关标准值。③电机。电机是一种感性负载设备,其会产生无功电流,从而引发滞后作用。如果无功电流经由高低压线路传到用电设备的末端,就会加大变压器与线路的功率消耗。

4.2 隔热技术。现代建筑隔热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降低能耗的作用。通常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传导性能够影响建筑物的能耗。假如围护结构隔热性能很差,在夏季室外高温时,热量会通过围护结构传到室内,室内的制冷负荷就会加重;而在冬季,围护会将室内的热能散发到室外去,屋内的温度就会大幅度降低,屋内的供暖负担也会加重。所以,要采用先进的隔热技术,具体要求如下:①外墙选用合适的材料,可以先对外墙的传热指数进行控制,降低墙体的传热性能。然后设计适宜的外墙结构,主要设计外保温、内保温以及夹心层保温的墙体结构,其中,外墙保温防止冷桥热桥的产生,而且有保护主体结构的功用,不但能有效延长楼房的使用期限,还能节约资源及能源。②重点对热工性能差的门、窗进行隔热性改造,这也是绿色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最近几年,建筑设计很流行落地窗、玻璃门与外飘窗的设计,这样虽有很利于通风和采光,但是,有些品种的玻璃并不具备隔热功能,在进行具体的建筑物设计时,需要根据室内制冷或制热的需求以及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地选择玻璃品种。同时,要注意门窗的密封功能,降低其透明度,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

4.3 可持续资源利用技术。绿色节能的概念中除了要求节能以外,还需要健康宜居。传统的煤炭发电技术会产生废气、废水等,严重污染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巨大,这表明需要损耗大量的煤炭来发电才能满足。如今,清洁能源利用技术的应用可以缓解一部分能源压力,并且清洁能源几乎不会产生污染,十分符合“健康宜居”的要求。主要的清洁能源有:①自然光源。自然光免费而且适宜人类的视觉承受力,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应该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光源,相关的技术有光线的折射、反射以及衍射原理,还可以利用导光管、棱镜以及采光窗等进行光源利用。②太阳能。就目前主要的太阳能技术有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发电、供热系统。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热水、供暖系统,因其系统可以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其次,太阳能供电技术也得到运用,但其技术原理相对复杂,而且设备昂贵,因此,该技术目前还难以进行普遍性推广应用。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将来其推广不再会是难题。③风能。目前风能的利用率相对较高。风能的利用形式很多,可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风能将更多地应用到建筑行业中去。

5 结语

当今在世界范围内,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传统经济正在逐渐失去昔日的荣耀,由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正处于快速城镇化、工业化和机动化的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非常迫切的重大战略选择。而建筑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如何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造成对环境的影响是节约能源的重要环节。总之,只要按照节能新标准严格把好节能设计关,监督好施工节能用材关,就能有效提高居住建筑节能效率,降低建筑能源耗费,节约居家生活成本,为住户打造真正的环保节能、舒适、健康、方便的高品质住宅,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有效地节约土地和能源,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参考文献

篇13

Keywords: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low carbon economy; low carbon life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节能减排的概念

节能减排(energy-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所称节约能源,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2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之后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成为当前国际交往与合作的热点。

低碳经济,顾名思义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经济模式,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而其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指的是大气中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光、热辐射后,再重新反射回地球,使地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低碳经济是以低消耗、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低碳化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比重不断下降,即能源结构清洁化;二是单位产出需要的能源消耗不断下降,即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低碳化进程也是碳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低碳生活(low carbon living),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3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