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亚健康导致的原因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亚健康导致的原因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亚健康导致的原因

篇1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根据这一定义,健康被认为是第一状态,患病被认为是第二状态,人的身心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即为“第三状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亚健康状态是由健康向疾病转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也就是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不管现在感觉是“有病”还是“没病”,但其实从身体或心理上已经在往“有病”的道路上偏移。

亚健康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状态,它的发生和表现形式通常被人们所忽视。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当心理与生理活动不能与过快的生活、工作节奏相适应时,亚健康便悄然而至。目前,亚健康已成为白领人群挥之不去的健康阴影。重视亚健康、关爱亚健康人群,尤其是亚健康高发的都市白领人群,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亚健康悄然而至,多数人体质偏颇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其实,亚健康也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而是长年累月身心不断受到损害的结果。《黄帝内经》中谈到,如要身体健康,长命百岁需“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然而,作为现代人,尤其是承受各种压力的上班族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按照中华医学会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的分类,把人类的体质分为九型,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除了平和质(即健康体质),其余皆为偏颇体质。

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不同原因导致不同体质偏颇

1.工作超负荷:蓝领如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工人和出租车司机等,白领、金领如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者、市场销售人员、文员等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经常面临加班等问题,易造成气虚质、阳虚质。

2.心理失衡:高度激烈的竞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人思虑过度,心神不宁,不但会导致睡眠问题,还会影响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进而扰乱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易导致气郁质。

3.环境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相应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人口增多、环境污染加剧、自然灾害增加等也在困扰人类,易导致特禀质及其他体质。

4.营养失衡: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等原因,许多上班族养成了饮食不规律、经常应酬,过度减肥或暴饮暴食、以快餐熟食为主食的习惯,因此也导致了他们的膳食不合理及营养失衡等问题,易导致痰湿质。

5.其他原因:如睡眠不足、久坐不动、缺乏锻炼等原因,易导致各种偏颇体质。

亚健康的“红灯”,你亮了几盏?

亚健康虽然不像严重的疾病那样有明确的症状和体征,但也有不少表现。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身体会亮出十盏“红灯”,注意及时“灭灯”,方能维护好健康。

1. 心病不安,惊悸少眠: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入睡困难,多梦纷纭等。

2. 汗出津津,经常感冒:经常自汗、盗汗、出虚汗,自己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冒,平素怕冷。

3. 舌赤苔垢,口苦便燥:舌尖发红,舌苔厚腻,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

4. 面色无华,目围灰暗:面色无华,憔悴;双目周围,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

5. 四肢发胀,目下卧蚕:晨起或劳累后足踝及小腿肿胀,下眼皮肿胀、下垂。

6. 指甲成像,变化异常:指甲出现异常表现,如卷如葱管、月痕不齐、甲面白点等,病位或在脏腑、或累及经络、营卫阻滞。

7. 潮前胸胀,乳生结节:妇女在月经到来前两三天,四肢发胀、胸部胀满、胸胁串痛,妇科检查,常有硬结。

篇2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是界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这种临界状态即使没有明确的病症出现,也会出现没有精神的态势,这种状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很容易引起心身疾病,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导致生物钟的紊乱,诱发慢性疾病;若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则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学习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危及到生命安全。高校教师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亚健康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心理压力过大、过度疲劳、缺乏锻炼、生活没有规律等原因所致。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对我院教职工388人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88份,回收有效问卷370份,有效回收率95.36%。其中30岁及以下38人,31~40岁61人,40~50岁184人,50~60岁87人;男性203人,女性167人。

2.研究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1.高校教师对亚健康知识的了解

对高校教师进行了有关亚健康知识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见表1,76.22%的教师知道亚健康的知识,但了解得不多;20.27%的教师对亚健康知识了解得较多;3.51%的教师对亚健康知识知之甚少。

2.亚健康状况的基本统计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此次我院就教职工亚健康状况的370名人群调查中,健康状态者92人,占24.86%,亚健康状态者占75.14%。其中,67.63%为轻度亚健康状态者,共188人;中度亚健康状态者60人,占21.58%;重症亚健康状态者30人,占10.79%。说明,我院教职工亚健康比例较高。

另外,男性教职工亚健康状态者145人,占男性教职工71.43%;女性教职工亚健康状态133人,占女性教职工79.64%。说明,男教师中健康者和轻度亚健康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教师,而女教师中、重度亚健康者相对男教师来说比较多。

3.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人们根据需要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支配闲暇时间、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的体育活动。通过调查,我院教职工除30~50岁年龄段以外的职工,均把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自身健康放在第一位,但30~50年龄段的却将工作摆在第一位,参加体育运动从而锻炼身体的意识较差。追其原因,这与高校教职工的年龄特点和工作性质相符。

(1)每周体育锻炼的频度与时间。锻炼频率是指每周锻炼的次数。锻炼时间是指人完成锻炼动作所必需的时间。实践证明,要想获得最佳的锻炼效果,保持身体健康,需要每周锻炼至少3次,每次时间保持在30分钟以上。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教职工50岁以下的人明显居多。这说明我院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较缺乏。原因主要体现在各项工作事物成倍增加,教职工的工作量大,没有空闲时间参加锻炼。

(2)影响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调查数据表明,教师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原因是多样的,但主要表现为无兴趣、没有时间、没有锻炼的场地器材、没有组织四个因素。

对于健康者,影响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无兴趣和没有时间,而没有锻炼的场地、器材和没有组织所占的比例较低。对于亚健康者,影响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没有场所及无兴趣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大,没有组织所占的比例相对来说是最少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工作疲劳的状态下,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可能下降,这是导致亚健康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职称的变动、年龄的增长,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逐渐下降,亚健康状态在中青年教职工中尤为突出。导致亚健康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繁重的工作、职称(务)的晋升、素质的提高、学历的提升,等等。处在亚健康状态的教师不仅体育锻炼意识较差,而且就算经常锻炼,运动量相对来说也比较小,每周锻炼的次数较少,持续时间较短。由此可见,造成亚健康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

三、对策

1.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提高教师自我保健意识的能力,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应加强健康教育知识、保健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应定期开展关于体育运动与亚健康知识讲座,以使教师树立坚持体育运动、预防亚健康发生的意识。同时,利用空暇时间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激发教师运动的兴趣,调动他们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在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减轻压力。应在学校成立健身康复中心,通过对教师参加体育活动选择的不同运动方式,给予运动速度、运动频度,运动持续时间等量化指导,从而预防和控制亚健康,进而恢复健康。

2.规律饮食,营养均衡

对于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而言,“食”对于调养身体亚健康意义重大。理想的膳食首先要保证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类、矿物质、维生素等必须的营养物质,并在每天的膳食中合理搭配荤素。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需要1500~2000千卡的热量,保持体力、精力充沛的前提是科学合理的补充营养。

3.把握运动三部曲

(1)一步一个脚印。运动应当严格考虑自身的身体情况,制定合适自身的运动处方,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不要急于求成。锻炼时,要从热身开始,先进行小运动量锻炼,再逐渐加大,运动持续时间逐渐加长,运动频度由少逐渐增多。实践证明,要想获得最佳的锻炼效果,保持身体健康,需要每周锻炼至少3次、每次时间保持在30分钟以上。

(2)贵在坚持。只要坚持,就有收获。锻炼者在运动过程中一要认识到运动的长远效用,因为运动训练的效果往往具有滞后性,它需要在一定时间后才能渐渐反映出来。二要树立正确的健身观,进行长期规律锻炼,克服自身的惰性,不可半途而废,不可“两天打渔,三天晒网”。

(3)及时调整。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要经常观察自己的健康情况,对身体反馈的信息予以记录、评价,及时调整健身方案,使得锻炼方式、持续时间、难易程度、运动量的大小符合自身情况。

参考文献:

[1]吴洁,梁磊亚.健康成因分析及预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

[2]周英,尤黎明.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与应对措施[J].中国健康教育,2002,(11).

篇3

亚健康不是疾病,只是不表现出疾病的临床症状,但它可发展成为疾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WHO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全世界亚健康人口总的比例已占到了75%,真正健康的人只有5%,亚健康的危害性已被医学界认为是与艾滋病并列的21世纪人类健康大敌。75%之多这样如此庞大人群的保健和医疗,已使我们无法不去正视它,再不加紧研究,我们的医学界就大大落后于公众的需求。许多专家指出,现在如果仍然不重视健康教育,再不有效遏制亚健康,将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加强对亚健康的概念、成因、检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是医学界一项十分紧迫的新课题。

亚健康的成因是多方面而复杂的。例如:长期快节奏的工作、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精力体力透支、心脑血管及其他慢性病前期、人体自然衰老等等。归纳起来可以认为是由于机体受到环境、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刺激后,机体发生的相应代偿性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经常或持续存在的应激反应,可导致机体正常生物代谢紊乱和生物大分子损伤,称为应激损伤。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应激反应和应激损伤可导致机体数以千计的生理、生化、内分泌、免疫等检测指标的变化[1],引起组织或器官功能紊乱,产生一系列亚健康状态的种种表现,如: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头脑不清、思想涣散、坐立不安、心烦意乱、头痛耳鸣、眼睛疲劳、视力下降、手足发痒、手足麻木、颈肩僵硬、胃闷不适、睡眠不良、心悸气短、便秘,起床时眼前发黑等等,到医院检查又往往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但若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逆转此过程,最终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亚健康的人群必须要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了解自身的健康状态,以达到早期调整、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之目的。但到医院检查的结果往往是在正常范围之内,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我国医院检验科所提供的检测项目乃至参考值范围多是针对疾病诊断而设计的,缺乏亚健康时的参考值范围。所以,目前还难以用亚健康的程度进行评估。亚健康人群的检测需求对检验医学提出了挑战,但同时又为检验医学拓展服务范围,促进学科发展提供了机遇。检验医学如何将更多的检验项目应用到亚健康医学领域,这是一项很大的课题,近几十年来的医学实践证明,血液流变学检测在亚健康医学领域和临床医学中均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

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往往发生在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的早期,是导致亚健康或疾病的重要因素。血液流变学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是研究人体循环血液及其组分流动与变形规律的科学。人体的一切正常生理活动必须依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保证供给人体组织和器官以充足的血液或血流量,而每个组织和器官的血流量,在血压、血管内经和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则主要受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当血液粘度增高时,会引起机体血液循环障碍,循环阻力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导致组织或器官尤其是微循环灌注量减少,造成组织或器官的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这一系列异常的变化,是造成变性、水肿、炎症、坏死、硬化、或血栓形成等病理变化的基础,它发生在临床出现症状或体征之前,发生在健康与疾病的过渡阶段即亚健康状态。许多研究表明[2],有很多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性疾病),在出现临床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数种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疾病病程已经开始,已由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及早的采取改善血液流变性的措施,可以逆转此过程,防止向疾病转化,使亚健康转化为健康。

造成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和引起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原因有许多惊人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如前所述,应激反应、应激损伤可以导致亚健康状态进而转化为疾病,同样,应激反应、应激损伤也是导致血液粘度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持续应激反应,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刺激儿茶酚胺增多,脾脏内a-受体激动导致红细胞排出增多[3],红细胞压积升高,血液粘度也伴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升高而升高[3],进而可出现一系列亚健康的表现。强烈的应激反应,比如过度的紧张、兴奋、抑郁、忧虑、愤怒等等,均可使儿茶酚胺产生过多,诱发血小板发生聚集,血液粘度剧烈升高,促进血栓形成或导致心肌小血管血流一过性停止,心肌缺血,甚至发生猝死,自古至今,这样的事例不计其数。综上所述,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有可能是应激损伤到达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将血液流变学用于亚健康或疾病检测最典型的例子是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预测、预防中的应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时,血流变学指标异常为常见变化之一,主要表现为:Hct升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RCD减低,ηb、ηp增高,Fibg增加,体外血栓增长增重,血小板粘附、聚集性增高,微循环异常等一种或多种血流变指标异常,通称为高血粘综合症。高血粘的程度,不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程有关,还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且可以反映预后。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研究证明,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多种血流变指标的异常,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程已经开始,已由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这时候作血流变检测,及时采取改善血液流变特性的措施,可以逆转此进程,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在这个意义讲,尤其对中老年人尤其必要。血流变检测在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田亚平,亚健康是一个值得检验医学关注的新领域,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4,27(12):817~819

篇4

1亚健康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N·布赫曼(Berkman)提出亚健康(sub-health)的概念,即指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非特异性的疾病前状态或特异性疾病临界状态,即人体活力减退,反应能力降低,适应能力下降,生理功能减弱的状态,无器质性疾病的一些功能性改变。

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①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②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③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④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分类:①身心上有不适感觉,但又难以确诊的“不定陈述综合征”;②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疾病前状态);③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④某些病原携带状态;⑤某些临床检查的高、低限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等;⑥高致病危险因子状态,如超重、吸烟、过度紧张、血脂异常、血糖、血压偏高等。

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谢雁鸣等通过设计《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调查问卷》,分析亚健康状态亚型人群的症状特点,结合医学知识,把亚健康归纳为心理性亚健康、疲劳性亚健康、睡眠性亚健康、胃肠性亚健康、体质性亚健康、疼痛性亚健康和其他型亚健康等7个亚型。

亚健康状态是国际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标志着对疾病的策略从治疗转向预防的一个根本性转变。目前,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由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最前沿的有关人类健康的边缘科学,综合各种方法进行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2疲劳

疲劳是亚健康状态中的最常见症状,是因体力、脑力消耗过多、劳动过度、刺激过强等非病理原因引起的反应能力减弱、工作效率下降时的机体状态,也是长时间负荷过重而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分为脑力疲劳与体力疲劳2个方面。

2.1西医对疲劳的认识

机体的任何活动都要消耗能量,机体内的能量来源于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和氧结合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些能量被储存在ATP中,供细胞进行各种生理活动使用。在正常情况下,葡萄糖、脂肪等营养物质和氧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或泌尿系统,及时排出体外。当机体进行长时间或高强度的活动时,相应的功能器官就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这种活动。这时线粒体中生成能量的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加快,氧供应相对不足,营养物质不能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是生成大量的乳酸、氨、尿素和二氧化碳等物质,而且由于疲劳机体清除能力降低,这些物质还会在组织中堆积过多,会使组织细胞中毒,出现肌肉酸痛或头晕、头痛等体、脑疲劳症状,进入体液,运行全身,会进一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全身性疲劳反应。因此,这些物质被统称为“疲劳毒素”。

当机体内“疲劳毒素”产生过多,“疲劳毒素”首先在疲劳组织细胞中堆积,给疲劳组织中的细胞造成损害,进人体液后,造成体内环境的污染,使全身的细胞都受到损害。

(1)“疲劳毒素”对脑组织的损害:“疲劳毒素”在大脑内堆积,能损害脑神经细胞,轻则出现犯困、头昏、头痛、记忆力下降;重者可诱发脑神经细胞凋亡。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导致神经元丢失,是老年性痴呆的病理基础。

(2)“疲劳毒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疲劳毒素”对心肌细胞有毒害作用,从而出现胸闷、气短、心慌,心电图可见各种心律不齐,以及sT段改变等。进入血液中的“疲劳毒素”会损害血管上皮细胞,使血小板和胆固醇很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硬化,心、脑血管意外可以致命。

(3)“疲劳毒素”对免疫系统的损害:“疲劳毒素”进人体液,运行全身,在脾脏、淋巴组织中过度堆积,将导致T细胞功能下降,白细胞介素、a-干扰素等免疫因子生成减少,自然杀伤细胞的数目和活性都有所下降,削弱了机体抗病能力。

(4)“疲劳毒素”对肝脏的损害: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很多“疲劳毒素”都需要在肝脏中解毒、代谢,因此“疲劳毒素”在肝脏中的浓度是很高的,对肝脏的损害是最大的。长期高浓度的“疲劳毒素”可诱发肝细胞凋亡或被动死亡。

另外,“疲劳毒素”对泌尿系统、皮肤肌肉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疲劳毒素”可导致肾小管受损,出现蛋白尿、血尿等;毒害肌细胞,出现肌肉酸痛、肿胀、疲乏无力等症状;在皮肤中堆积,使皮肤细胞中毒,使皮肤变黑和粗糙。

疲劳不仅损害机体的健康,导致疾病,而且能使机体早衰,缩短人的正常寿命。如科学家Harman发现“疲劳毒素”中的氧自由基及其诱发的氧化反应长期毒害的结果是引起生物衰老的重要原因。

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使“疲劳”被纳入疾病的范畴。然而,并非所有的疲劳表现都是病态,只有过度、过久的疲劳,即慢性疲劳综合征,才被美国CDC(CentersforDiseaseControl,疾病控制中心)正式命名为一种疾病。

2.2中医对疲劳的认识

疲劳属中医学“虚”、“虚劳”等范畴,为中医临床中的常见症状,包括体劳、心劳和房劳。在中医古籍中常被描述为“懈怠”、“懈惰”、“四肢劳倦”、“四肢不举”及“四肢不欲动”等,在现代中医临床中多用“周身乏力”、“四肢倦怠”、“神疲乏力”等描述。

《黄帝内经》中已认识到产生疲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素问·宣明五气》中关于“五劳”的记载指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劳则气耗,劳则气伤,认为各种活动过度均可引起疲劳。《灵枢·大惑论》云:“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指出思虑过度可导致疲劳。《素问·举痛论》:“有所劳倦,形气衰少”;《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欹”。指出气血不足是产生疲劳的基础。

肝主筋,《素问·五藏生成论》云:“诸筋者皆属于节”,《说文解字》中对筋的解释为“筋,肉之力也。”均指出筋是连接关节和肢体运动的重要组织。《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八,肝气虚,筋不能动”。《素问·五藏生成论》:“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摄”,肝木受邪后“肃杀而盛,则体重烦冤”都指出肝藏血主疏泄的正常功能是人体活动能力的重要保证。脾主肌肉四肢,“脾病者身重”、“脾气虚则四肢不用”,可见,脾之气血与疲劳的产生密不可分。《黄帝内经》论述“肾足少阴之脉”、“是主肾所生病”,“各脉者肾也……太过则令人懈惰”。《灵枢·海论》云:“肾虚,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提示肾阴、肾阳之盛衰也是引起疲劳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基于脏腑学说,疲劳的产生主要归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正如《素问·示从容论》所云:“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

3疲劳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

鞠宝兆认为疲劳有健康性疲劳、亚健康性疲劳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不同发展阶段。疲劳发生的第一阶段是以肝的调节失职为主,表现为生理性疲劳;第二阶段以肝脾失调为主,气阴轻度耗损,呈现亚健康性疲劳的次临床状态;第三阶段发展为脏腑功能劳伤,气血阴阳亏损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形成多种慢性衰弱征象的疾病性疲劳。亚健康性疲劳,也称为生理性疲劳(体力性疲劳)和疾病性疲劳(疲劳综合征)的中间状态,这种状态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导致五脏机能失调,精气血耗损,特别是先天之本的肾和后天之本的脾功能明显衰弱,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过度训练疲劳综合征,发生病理性疲劳的虚损、虚痨病变。

篇5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中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这是对健康的比较全面的认识,有着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表明人们传统的健康思维发生了变化,明确了只有具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良好适应能力以及后来又提出的道德健康,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的健康。

1 亚健康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N・布赫曼(Berkman)提出亚健康(sub-health)的概念,即指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非特异性的疾病前状态或特异性疾病临界状态,即人体活力减退,反应能力降低,适应能力下降,生理功能减弱的状态,无器质性疾病的一些功能性改变。

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①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②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③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④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分类:①身心上有不适感觉,但又难以确诊的“不定陈述综合征”;②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疾病前状态);③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④某些病原携带状态;⑤某些临床检查的高、低限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等;⑥高致病危险因子状态,如超重、吸烟、过度紧张、血脂异常、血糖、血压偏高等。

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 谢雁鸣等通过设计《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调查问卷》,分析亚健康状态亚型人群的症状特点,结合医学知识,把亚健康归纳为心理性亚健康、疲劳性亚健康、睡眠性亚健康、胃肠性亚健康、体质性亚健康、疼痛性亚健康和其他型亚健康等7个亚型。

亚健康状态是国际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标志着对疾病的策略从治疗转向预防的一个根本性转变。目前,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由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最前沿的有关人类健康的边缘科学,综合各种方法进行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疲劳

疲劳是亚健康状态中的最常见症状,是因体力、脑力消耗过多、劳动过度、刺激过强等非病理原因引起的反应能力减弱、工作效率下降时的机体状态,也是长时间负荷过重而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分为脑力疲劳与体力疲劳2个方面。

2.1 西医对疲劳的认识

机体的任何活动都要消耗能量,机体内的能量来源于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和氧结合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些能量被储存在ATP中,供细胞进行各种生理活动使用。在正常情况下,葡萄糖、脂肪等营养物质和氧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或泌尿系统,及时排出体外。当机体进行长时间或高强度的活动时,相应的功能器官就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这种活动。这时线粒体中生成能量的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加快,氧供应相对不足,营养物质不能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是生成大量的乳酸、氨、尿素和二氧化碳等物质,而且由于疲劳机体清除能力降低,这些物质还会在组织中堆积过多,会使组织细胞中毒,出现肌肉酸痛或头晕、头痛等体、脑疲劳症状,进入体液,运行全身,会进一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全身性疲劳反应。因此,这些物质被统称为“疲劳毒素”。

当机体内“疲劳毒素”产生过多,“疲劳毒素”首先在疲劳组织细胞中堆积,给疲劳组织中的细胞造成损害,进人体液后,造成体内环境的污染,使全身的细胞都受到损害。

(1)“疲劳毒素”对脑组织的损害:“疲劳毒素”在大脑内堆积,能损害脑神经细胞,轻则出现犯困、头昏、头痛、记忆力下降;重者可诱发脑神经细胞凋亡。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导致神经元丢失,是老年性痴呆的病理基础。

(2)“疲劳毒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疲劳毒素”对心肌细胞有毒害作用,从而出现胸闷、气短、心慌,心电图可见各种心律不齐,以及sT段改变等。进入血液中的“疲劳毒素”会损害血管上皮细胞,使血小板和胆固醇很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硬化,心、脑血管意外可以致命。

(3)“疲劳毒素”对免疫系统的损害:“疲劳毒素”进人体液,运行全身,在脾脏、淋巴组织中过度堆积,将导致T细胞功能下降,白细胞介素、a-干扰素等免疫因子生成减少,自然杀伤细胞的数目和活性都有所下降,削弱了机体抗病能力。

(4)“疲劳毒素”对肝脏的损害: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很多“疲劳毒素”都需要在肝脏中解毒、代谢,因此“疲劳毒素”在肝脏中的浓度是很高的,对肝脏的损害是最大的。长期高浓度的“疲劳毒素”可诱发肝细胞凋亡或被动死亡。

另外,“疲劳毒素”对泌尿系统、皮肤肌肉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疲劳毒素”可导致肾小管受损,出现蛋白尿、血尿等;毒害肌细胞,出现肌肉酸痛、肿胀、疲乏无力等症状;在皮肤中堆积,使皮肤细胞中毒,使皮肤变黑和粗糙。

疲劳不仅损害机体的健康,导致疾病,而且能使机体早衰,缩短人的正常寿命。如科学家Harman发现“疲劳毒素”中的氧自由基及其诱发的氧化反应长期毒害的结果是引起生物衰老的重要原因。

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使“疲劳”被纳入疾病的范畴。然而,并非所有的疲劳表现都是病态,只有过度、过久的疲劳,即慢性疲劳综合征,才被美国CDC(Centers for DiseaseControl,疾病控制中心)正式命名为一种疾病。

2.2 中医对疲劳的认识

疲劳属中医学“虚”、“虚劳”等范畴,为中医临床中的常见症状,包括体劳、心劳和房劳。

在中医古籍中常被描述为“懈怠”、“懈惰”、“四肢劳倦”、“四肢不举”及“四肢不欲动”等,在现代中医临床中多用“周身乏力”、“四肢倦怠”、“神疲乏力”等描述。

《黄帝内经》中已认识到产生疲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素问・宣明五气》中关于“五劳”的记载指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劳则气耗,劳则气伤,认为各种活动过度均可引起疲劳。《灵枢・大惑论》云:“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指出思虑过度可导致疲劳。《素问・举痛论》:“有所劳倦,形气衰少”;《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欹”。指出气血不足是产生疲劳的基础。

肝主筋,《素问・五藏生成论》云:“诸筋者皆属于节”,《说文解字》中对筋的解释为“筋,肉之力也。”均指出筋是连接关节和肢体运动的重要组织。《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八,肝气虚,筋不能动”。《素问・五藏生成论》:“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摄”,肝木受邪后“肃杀而盛,则体重烦冤”都指出肝藏血主疏泄的正常功能是人体活动能力的重要保证。脾主肌肉四肢,“脾病者身重”、“脾气虚则四肢不用”,可见,脾之气血与疲劳的产生密不可分。《黄帝内经》论述“肾足少阴之脉”、“是主肾所生病”,“各脉者肾也……太过则令人懈惰”。《灵枢・海论》云:“肾虚,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提示肾阴、肾阳之盛衰也是引起疲劳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基于脏腑学说,疲劳的产生主要归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正如《素问・示从容论》所云:“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

3 疲劳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

鞠宝兆认为疲劳有健康性疲劳、亚健康性疲劳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不同发展阶段。疲劳发生的第一阶段是以肝的调节失职为主,表现为生理性疲劳;第二阶段以肝脾失调为主,气阴轻度耗损,呈现亚健康性疲劳的次临床状态;第三阶段发展为脏腑功能劳伤,气血阴阳亏损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形成多种慢性衰弱征象的疾病性疲劳。亚健康性疲劳,也称为生理性疲劳(体力性疲劳)和疾病性疲劳(疲劳综合征)的中间状态,这种状态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导致五脏机能失调,精气血耗损,特别是先天之本的肾和后天之本的脾功能明显衰弱,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过度训练疲劳综合征,发生病理性疲劳的虚损、虚痨病变。

篇6

1.心浮气躁、心理失衡。由于受到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或者工作不如意、生活不顺心,有些人就怨气冲天,牢骚满腹,产生失落感,稍有不顺心就无名火升,或羡慕之心、嫉妒之意交织在一起,令人心神不定,浮躁不安,这样最易引发心理失衡,引发失眠、抑郁等疾病。

2.守更熬夜、生活失调 。现代不少年轻人喜欢过夜生活,甚至深更半夜还在打麻将、看电视,而早晨却睡懒觉,长期不吃早餐,生活毫无规律,正常的生物钟完全被打乱,久而久之则必然伤身害体,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罹患各种疾病。

3.得过且过、缺乏责任感。这类人往往缺乏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或认为前途渺茫,以致自认看破红尘,玩世不恭,整天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下。所谓“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这样日久天长必然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4.为人懒散、缺乏锻炼。 有些人好吃懒做,生活毫无规律,更不重视运动健身,其结果必然导致身体素质每况愈下。

5.坐享其成、适应性差。有些人工作上拈轻怕重,在经济上入不敷出(或干脆做“啃老族”),而在生活中则怕苦怕累,什么都不想干,出门一站路也要以车代步。这些人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性极差,冷点、热点、累点都受不了,更经不起风吹雨打。

6.饮食无节、嗜好不良。一些人整天生活在迎来送往、吃喝宴请之中,暴饮暴食,饮食无节,或有嗜烟、酗酒等不良嗜好。这样的生活极易导致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三高”体质,容易引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癌症等。

预防亚健康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要重视调整心态。保持平和乐观的良好心态,做到心胸宽阔,知足常乐,保持心理平衡。

2.重视保持饮食均衡。做到饮食的合理搭配,注意三餐求变、四季求变,饮食做到低脂、低盐、低糖,适当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煎炸、熏烤、盐腌制品,做到“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重视早餐,适当节食,每餐只吃七八成饱。

3.重视锻炼。并掌握“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量力而行、因人制宜、注意安全”等原则,保持动静平衡,提高身体素质。

4.重视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高质量的良好睡眠,没有必要不要熬夜,并应戒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5.重视保持人与自然平衡。重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注意“春季防风,夏季防暑,长夏(夏秋之交)防湿,秋季防燥,冬季防寒”。

篇7

1、躯体亚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亚健康往往首先表现在个体的身体上,即躯体亚健康。因为躯体亚健康的体征表现较容易被个体自身所体验和理解,也容易被他人所识别。躯体亚健康总的特征是持续的难以恢复的疲劳和周身不适,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不支、虚弱、头痛、困倦疲乏、胸闷胸痛、机能下降、功能失调以及月经周期紊乱,还可表现出睡眠障碍。

2、心理亚健康

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突出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差和人际关系不稳定,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使个体不能融入群体,不能获得群体的援助,出现孤独、冷漠、猜疑、自闭以及行为偏离,还可能诱发种种身心症状。

4、认知方面的亚健康

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偏差,由此很容易受到社会默化、从众心理和去个性化心理的影响,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导致行为偏差。认知方面的亚健康所带来的危害通常与以上几种亚健康是密切联系的,尤其是心理亚健康。近一段时间频见报端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正是认知方面亚健康危害的突出体现。

二、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

1、体力诱因

目前,进入高校的学生是多是80后期和9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营养过剩、以我为中心、在家受保护过度,一旦远离父母和家乡,加上气侯、饮食等不适应,总感到每天活得很累很烦,有时参加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后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和营养补充,肌肉过度收缩,在消耗肌肉内能物质的同时体内产生若干乳酸、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如果这些废物在肌肉内超过限量,就会妨碍肌肉细胞的活动,使人产生疲倦、乏力以及不愉快的感觉,长此以往,亚健康状态便会产生。

2、脑力诱因

有些高校学生长期潜心苦读,甚至挑灯夜战,脑细胞产生疲劳,人的头部虽只有整个躯体的二十二分之一左右,但它所消耗的氧和营养却占了人整个身体的四分之一, 由于阅读和书写用脑时是站着或坐着,在较长时间内血液要源源不断地向大脑供应营养和氧气,再不断地将脑细胞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物质又通过血液带走,如果时间过长“供”不足而“废”有余,就会出现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这种状态长期得不到调整或改变就会出现亚健康状态。

3、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激烈的社会竞争、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迫使他们不断的进行知识更新,精神压力日趋增大,再加上目前高校扩招导致的校舍紧张,学习、活动空间相对减少,空气污染严重,容易使人烦躁、心情郁闷,这些是导致大学生心理负荷压力过大、心理障碍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4、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嗜好

当前,很多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按时吃早餐甚至不吃;有一些女大学生为了保持身材,不吃主食,只简单地吃些零食,导致她们营养严重不足;还有部分大学生有不良的生活嗜好,喝酒、抽烟,自控能力不强,沉迷于上网聊天、打游戏等活动,学习、生活没有规律,导致他们的睡眠严重不足。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嗜好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5、缺乏体育锻炼

年轻的资本、惰性大,无规律、不良的生活方式,繁重的学习负担,现实的竞争与压力等等诸多因素,使得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同时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不够,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体育活动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亚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

1、增强体质,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

现代社会对人的健康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人体的循环系统、增强呼吸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身体协调发展,体态端庄,提高健康水平;在户外锻炼还具有保健作用(如阳光照射的保健作用,对大脑和眼睛等的保健作用,以及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等),体育锻炼的保健效能,在某些方面比药物更有效。同时,还能使大学生了解到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危害,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2、缓解精神压力,消除大学生的心理紧张

大学生学业任务重之压力大,使心理紧张度增加。研究表明,通过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生活紧张,能促进大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体育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练习者必须组织好自己的注意,有目的地感知、观察、记忆和思维。在运动环境中,体育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对事物做出迅速正确的判断,提高认知能力,促进人体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并使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等得到改善与提高。

3、有效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篇8

还有一个标准是“五快”:①吃得快进餐时,有良好的食欲,不挑剔食物,并能很快吃完一顿饭。②便得快: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而且感觉良好。③睡得快: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④说得快:思维敏捷,口齿伶俐。⑤走得快行走自如,步履轻盈。

中医对于中年人的健康标准①眼有神:目光炯炯,无呆滞的感觉,说明精气旺盛,脏器功能良好,思想活跃。②声息和:声如洪钟,呼吸从容不迫,心平气和,反映出肺脏功能良好。③前门松指小便通畅,说明泌尿、生殖系统大体无恙。④后门紧:大便每日一次,有规律,无腹痛、腹泻之虑,说明消化功能健旺。⑤形不丰:体型匀称,不过胖。⑥牙齿坚反映肾精充足。⑦腰腿灵:表现肌肉、骨骼和四肢关节有力、灵活。⑨脉形小:每分钟心跳次数保持在正常范围(60~100次/分),说明心脏和循环系统良好。⑨饮食稳:饮食坚持定时定量,不挑食和偏食,不饱食滥饮,无烟酒嗜好,注意饮食卫生。⑩起居准:能按时起床和入睡,睡眠质量好。

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是从健康到疾病的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准备阶段,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我国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各国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人群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者约占15%,患有各种疾病者也约占15%,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却大约占65%。美国每年有600万人被怀疑处于亚健康状态。据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有多达70%的人属于亚健康状态。发生年龄主要分布在35~60岁之间,以中年知识分子和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人士、领导干部、企业家等居多。

以身体结构和系统划分亚健康状态: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的人会较早地出现“一增三减”(即疲劳增加,活力、适应性和反应能力减退)现象,并有向“六高一低”(即心理和体力高负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稠度、高血糖、高体重和免疫能力下降)发展的趋势。

亚健康状态可出现多种不适症状:①躯体不适综合征:有不适感觉,但物理检查与实验数据均正常。②亚临床状态综合征:有某些疾病临床表现,是一种倾向性的潜伏前期表现。③原因不明综合征:此类症状不具有病理意义,也查不出具体原因,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等。④病原体携带状态综合征:为病原体携带者,他们躯体功能正常,心理、社会适应状态正常。病原体检查结果异常,如乙肝病毒携带者、结核菌携带者等。⑤检验值处临界状态:某些临床检查的实验值处于高、低限值状态,如血糖、血压值的偏高值状态和血钙、血铁等实验值偏低值状态等。⑥躯体健康处于高致病性危险因子状态:如超重、吸烟、过度紧张,异常血脂、血糖和高血压等。

亚健康也有分类

功能失调型亚健康状态

主要表现为原因不明或排除疾病来源因素的组织器官功能不良状态,或体力疲劳、身体虚弱、周身不适、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

精神与心理型亚健康状态

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环境污染型亚健康状态

受污染的周围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引起,突出表现为空气、水源、土壤、电磁、语言和行为污染等。以及社会适应性不良的影响,表现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人际关系难以协调,角色错位、环境不适应等。

生活方式型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多由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如不良的饮食、运动与生活习惯等。

测一测你是不是也健康状态

对照下列症状的描述,如果符合自己则记括号内的分数。1.早上起床时,有持续的头发掉落。(记5分)2.感到情绪有些抑郁,会对着窗外的天空发呆。(记3分)3.昨天想好的某件事,今天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而且近一段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记10分)4.上班的途中,害怕走进办公室,觉得工作令人厌倦。(记5分)5.不想面对同事和上司,有一种自闭症式的渴望。(记5分)6.工作效率下降,上司已明显表达了对你不满。(记5分)7.每天工作一小时后,感到身体倦怠,胸闷气短。(记10分)8.工作情绪始终无法高涨,最令自己不解的是,无名火很大,但又没有精力发作。(记5分)9.一日三餐进食甚少,排除天气因素,即使口味非常适合自己,近来也经常味同嚼蜡。(记5分)10.盼望早早地逃离办公室,为的是能够回家,躺在床上休息片刻。(记5分)11.对城市污染、噪声非常敏感,比常人更渴望清幽、宁静的山水,以便休息身心。(记5分)12.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朋友聚会,有种强打精神、勉强应酬的感觉。(记2分)13.夜里常常失眠,即使睡着了,也老是在做梦的状态中,睡眠质量很糟糕。(记10分)14.体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早上起来,发现眼眶深陷,下巴突出。(记10分)15.感觉免疫力在下降,经常感冒。(记5分)16.性能力下降,妻子(或丈夫)对你明显地表示了性要求,但你却经常感到疲惫不堪,没有什么欲望。对方甚至怀疑你有外遇了。(记10分)

测试结果

如果累积总分超过30分,就表明您的健康已敲响警钟;如果总分超过50分,就应好好地反思您的生活状态,加强锻炼和营养搭配等;如果累积总分超过80分,请赶紧去医院找医生,并需好好地休息一段时间。

病源因素型亚健康状态

有明确的可追溯疾病起源史,如家族先天性心脏病史和家族高血压史等。

道德亚健康状态

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与攀比心理过甚等。

什么原因导致亚健康

长期紧张工作和过度的压力

可引发急慢性应激,直接损害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引发脑应激疲劳、认知功能明显下降,破坏正常的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摄入高盐、高脂和高热量食物,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大量吸烟和酗酒、久坐不运动,起居没有良好的习惯是造成亚健康的最常见原因。

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

如水源和空气污染,噪声、微波、电磁波及其他化学、物理因素污染,环境污染导致食物的污染,这些都是防不胜防的健康隐性杀手。

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刺激

篇9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Sub-health of Students in Dezhou University

LI Shuai

(P.E department of Dezhou University, Dezhou, Shandong 253023)

Abstract The thesis use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to conduct a sample. The results are not gratifying:attention hard to be concentrated, memory slacking up, anxiety for health, lack of energy, dream persecuted, etc. that's mainly due to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irregular daily activities and lack of physical exercises. Thus we should reexamine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 have received.

Key words sub-health;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s

0 引言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有亚健康症状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表现,但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下降,如果不能及时纠正这种状态,非常容易引起身心疾病。因此,生命科学研究将对亚健康的研究作为其研究的重要部分。大学生作为国家实施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主要对象,其处于亚健康的状况如何以及对形成此种状况的原因等的研究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通过对德州学院的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调查,了解其亚健康现状,探讨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因素,为更好的改进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提供一些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德州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对有关资料进行搜集,分析整理作为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我院学生中选取男生、女生各500名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00份,回收有效率90%。

2 现状调查分析

2.1 建立健康状况调查表

本文依据搜集到的关于“亚健康”状态文献资料,设计针对德州学院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调查问卷。被调查者依照选项,进行不定项选择,其中A、B、C三项分别代表的分数是5分、3分、1分,根据调查结果汇总分数。将累积分超过35分的被调查者,界定为亚健康的临界状态;将累积分在50分以上的被调查者,界定为亚健康状态,他们需要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行反思;将累积分超过80分的被调查者,界定为已经处于病态。

2.2 我院学生亚健康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接近20%的学生将要出现亚健康状态;有接近36%的大学生处于亚健康临界状态;有接近1/5的大学生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在病态下进行学习活动和校园生活的大学生占到1.0%,有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的大学生占到0.4%,这就暗示着大学生的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3 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

(1)出现疲惫、失眠、多梦等症状。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晚上失眠的人第二天就会感到头昏、头晕、乏力,人的整体表现也差,如精神差、运动速度、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也慢。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睡眠不足,女生的这种情况稍微多一些。(2)出现四肢无力、身体不适、经常性感冒等症状。饮食的无规律造成营养摄取不足,使得大学生出现四肢无力、身体不适等身体素质下降的表现,也有些同学自身免疫力较差,平时不进行体育锻炼,所以经常出现感冒等症状。(3)出现精神难以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是大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亚健康”状态,它主要表现为脑功能衰弱,经常出现精神难以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用脑稍久便感到十分疲惫。经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出现这些症状。(4)出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等症状。这是大学生心理冲突常表现出来的一种过度的、持久的心境低落的“亚健康”状态,表现出对生活兴趣明显减退,对学校的一些活动没有兴趣参加,甚至丧失了业余爱好,对学习、生活缺少信心,自我评价低,夸大自己的缺点,常回忆不愉快的往事或遇到事经常往坏处想,但仍有自制力,对个人前途悲观失望,严重者甚至感觉自己的生活大部分没有意义。在平时经常表现出心里烦躁不安、情绪低落。调查显示很多人存在着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等症状,其中女生较多些。

2.4 造成“亚健康”的因素

(1)心理障碍。社会影响、学校和家庭教育,个人的心理、生理等诸多因素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因。对自己缺乏自信,缺少人际交往,没有真正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生活中去。(2)不良生活习惯。一些大学生无规律饮食、喜好吸烟、爱喝酒、嗜好打扑克、晚上睡觉很晚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睡眠。(3)缺乏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大学生活相对于以前的学习生活,空闲时间多了,但是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导致身体素质日渐降低,与国家倡导的终身素质教育的主旨相违背。

3 防治“亚健康”的对策

3.1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对自身有准确的认识和评价。改掉自身自卑、缺乏自信等缺点。创造条件去展示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做一个全新的定位。(2)扩大自身的社交面。 通过频繁的接触不同的陌生人,主动大胆的表述自身的观点,结识趣味相投的朋友,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3)正确面对学习、就业压力。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心理,坦然面对学习、就业压力。

3.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2)早餐合理丰富。用餐时不能挑食偏食,要加强全面营养,还要多吃水果和蔬菜。(3)要改正或防止吸烟、酗酒、沉溺于电子游戏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另外,还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德州学院“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女生比男生“亚健康”状态的比重大一些。(2)社会影响,学校和家庭教育,个人的心理、生理等诸多因素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因。(3)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我院学生处于相对较高“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4)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是改进“亚健康”状态的有效途径。

4.2 建议

(1)加强 “健康第一”的宣传教育,提升学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2)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大学生们应积极改变原有的不良的生活习惯方式,克服有害身心健康的行为习惯。(3)加强身心健康教育。学校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安排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通过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4)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能更好的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 罗达勇.关于大学生生活习惯现状与健康教育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167-169.

篇10

1 “亚健康状态”的基本知识

1.1 “亚健康现状” 根据相关卫生部门统计分析,现在约有30%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亚健康人群的年龄一般在21-48岁之间。通过相关抽样调查分析,在众多人群中,白领人群亚健康状态最为严重,且病史较久。

1.2 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方法 现阶段,临床上尚无统一的亚健康状态临床诊断标准,所以,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通常情况下,对于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学习和工作状态中的人群,一旦其出现便秘、口腔溃疡、经常性感冒、易激怒、抵抗力差、心悸、易于疲劳、食欲不振、乏力和失眠症状,即应加以注意并进行适当控制[1]。

1.3 亚健康状态的基本特征 第一,慢性疾病诱发的病变部位以外部位的不健康体征。第二,长时间处于低水平健康状态,且生存质量较差。第三,存在现代医学无法确诊的病理性改变和体征改变。第四,功能性病变,且不属于器质性病变[2]。

2 亚健康状态高发群体的基本特征以及原因

第一,酗酒、吸烟、饮食不平衡的群体。这些个人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是导致亚健康状态发生的主要原因,但这些目前没有科学准确的资料对其进行准确定性,只是理性的研究探讨;第二,生活无规律的人。因个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人们不能身体正常功能处于失调状态,各种疾病极易发生,该人群也是亚健康状态的高发人群;第三,压力大的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日益激烈的竞争,导致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长期高压下生活的人们,容易出现精神以及生理方面的种种问题,如出现失眠、头痛、食欲不振等疾病,过度累积的压力郁结心中,极易诱发各种病症,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第四,长实际那从事机械化、简单工作,且缺乏外界刺激和沟通的人。单调乏味的工作,极易诱发人们出现精神上的躁动不安,情绪不稳,肝火过旺,疾病产生,不利于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第五,人际关系负担较大或紧张的人;第六,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第七,从事繁重脑力劳动的人。职业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第八,精神负担过重的人[3]。综合上述高发亚健康人群体征,可以看出,其诱发因素较多,极易出现亚健康,因此,对其实施有效的预防治疗,并对亚健康转台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避免恶性循环发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保证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

3 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保健护理

3.1 保健措施 第一,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将压力视为正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正确对待压力,掌握合理的减压方法,保证身心状态良好和健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保证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对生活规律进行及时调整。定时更换鞋子,提高脚部舒适感,通常保证每三天更换一次鞋子,避免发生鞋子变形,加强脚步保健措施。经常洗手,保持手部卫生。适当增强户外体育锻炼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度运动。第二,营养保健措施。增强日常营养供给,保证膳食均衡,合理安排日常饮食。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人体正常运转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其中,维生素A能够提高人体糖蛋白的释放与和合成速度,糖蛋白是细胞膜表面蛋白的主要构成物质,也是人体主要的免疫球蛋白类型。对于铁、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人体无法自然合成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则应通过口服维元素片的方式加强供给。同时,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维生素B2、B1、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影响。对于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的人,易发生视力模糊、精神不振等电脑综合症,因而即使补充维生素A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维生素A的消耗量较大,易导致营养失衡问题的发生,所以,尽量保持每天口服一粒维生素A。第三,大量饮水。人们应保证至少每天3杯水。午休过后,应尽量喝一杯清淡的茶水,其主要原因在于,清茶具有解渴利尿、润肺生津、醒脑提神的作用。每天睡觉前应喝一杯白开水,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改善排泄和解毒能力,增进循环,促进消化。在此基础上,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应适量饮用白开水,以提高人体的疾病抵抗能力。

3.2 预防措施 第一,保证每天按时起居,睡眠时间控制在6至8h之间,每天睡眠时间超过15h或是不足4h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健康损害。第二,正常成年结婚男女,若连续3年在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基础上,夫妻生活正常但不育。第三,成年女性以28d为一个月经周期,若推迟或提前15d以上,并伴有严重痛经症状,则为不正常。第四,24h尿量通常为1500ml,若连续3d以上24h尿量不足500ml或是超过2500ml则为不正常。第五,每天进食量应为1至1.5kg,若连续7d进食量不足正常进食量的1/3,或是超出正常进食量3倍以上,则为不正常。第六,每天排便次数应在1至2次左右,如果连续3d以上排便次数超过4次或是不排便,则为不正常。第七,正常成年人呼吸频率为16至20次/min,心脉跳动与呼吸次数比例应为4:1,如果每分钟呼吸次数超过24次或是不足10次,则为不正常。第八,每分钟脉搏应为75次,如果超过100次或是地狱60次,则为不正常。第九,正常体温应为37℃,若人体每天体温变化超过1℃,则为不正常。

4 总 结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系统的亚健康状态预防保健护理措施,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有助于亚健康问题发生率的降低。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注意调整状态,释放压力,同时注意加强锻炼,不要造成过度的心理压力,改变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无节制,以及其他不良嗜好习性,如心理压力过大,可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诊断。对亚健康状态实施有效的预防护理保健措施,可大大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克佳,廖淑梅.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7):114-115.

[2] 徐磊,徐丽,王德新,等.疗养院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保健工作[J].中国疗养医学,2004,13(2):73-74.

[3] 胡芳.ICU护士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3,11(2):87-88.

[4] 邹新萍,凌四香.浅谈精神科护理水平的提高[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6(4):489-490.

篇11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convalescent factors;Army cadres;Subhealth condition

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诊断,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的感觉和症状,是机体活力和外界适应能力降低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如何预防、消除亚健康状态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军队在职干部是一个特殊群体,如何阻断军队干部亚健康状态向疾病转变,恢复健康体魄,是疗养院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责任。目前对于亚健康状态尚缺乏有效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为了进一步探讨对亚健康状态有效的干预方法,自2003~2008年我们采用综合疗养因子干预亚健康状态276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对象2003~2008年度在我院疗养的军队师团职干部,随机选择亚健康状态者276例作为干预组,均为男性,年龄35~55岁,平均47.6岁,经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疾病和心理疾病;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疗养的普通疗养员亚健康状态者217例作为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35~55岁,平均48.6岁。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评定方法我们采用自制《军队干部亚健康状态调查表》评定,调查表内容主要为躯体症状、心理症状与社会交往障碍共50项。

1.3干预方法干预组采用综合疗养因子进行干预,综合疗养因子包括:海水浴、沙浴1次/d,45 min/次;医疗步行2次/d,30 min/次;心理咨询、保健操、疗养饮食、健康教育、景观游览等疗养活动,15 d一疗程。对照组干预方法包括:保健操、疗养饮食、健康教育、景观游览等疗养活动,15 d一疗程。

1.4疗效评定方法采用自制《军队干部亚健康状态调查表》,在干预前后各测评1次,评定时要求被试者对调查表的每一条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独立的评定。经医务人员检查确认无遗漏后收回,使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的疗效判定标准作为本研究的疗效评估标准。计算干预前后调查表总分减分率,计算方法:[(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减分率≥95%为治愈,减分率≥70%为显效,减分率≥30%且

1.5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数值采用x±s表示,组间有效率比较采用χ2 检验,干预前后及组间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自制《军队干部亚健康状态调查表》评分比较(表1)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调查表总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2干预前后两组SCL-90评分比较(表2)干预前两组SCL-90评分比较,总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3亚健康状态者的疗效(表3)干预组:治愈138例,显效69例 , 好转52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治愈91例,显效31例,好转47例,无效48例,总有效率77.9% 。结果显示,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3.1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原因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所承受的心理和社会压力也在不断加重,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饮食不规律,睡眠不足,运动量不足或运动方式不当,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出现[2]。军队在职干部是一个特殊群体,长期紧张的工作、训练及学习,作息时间无规律,又要面对转业、职位变迁、子女就学、家属就业、赡养老人、两地分居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身体和心理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疲劳状态,这是军队干部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如果不能科学地自我调整,将导致多脏器机能减低,长期如此将影响干部的工作和健康水平,影响部队战斗力。

3.2综合疗养因子的作用与疗效综合疗养因子主要是在普通疗养的基础上,配合海水浴疗法、沙浴、运动疗法、心理疗法等,它对亚健康状态的身心症状的改善是非常明显的。从躯体症状评分分析,干预后两组比较,自制调查表总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篇12

于2006年5月对卫生学校在校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进行现况调查和分析。选择卫生学校在校2004级护理和2005级护理班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全部为女生,其中一年级学生210人,二年级学生240人,平均年龄17.31±3.03岁。

方法: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内容有亚健康状态的表现,营养膳食状况、体育锻练和生活习惯等。共收回答卷450份,最后对问卷进行统计处理。

结 果

中职生亚健康状态发生情况:在调查的学生中,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且比较严重,450学生中,存在1项或1项以上亚健康表现者379人,其发生率为84.2%。一年级210学生中,有1项或1项以上亚健康表现者164人,其发生率为78.1%,二年级240学生中,有1项或1项以上亚健康表现者215人,其发生率为89.6%。说明中职生面临很大的健康问题,且二年级亚健康状态发生率高于一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2,P

中职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调查结果见表1。

发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调查:在有亚健康表现的中职生中,原因调查显示,学习压力大、因就业困难而对前途缺乏信心、心理的承受力差、生活习惯不良(不吃早餐、营养不均衡、缺乏运动、睡眠不足)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

讨 论

中职生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良的生活习惯:①不吃早餐。②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③睡眠质量差。

学习压力大:卫生学校中职生平时学习压力很大,用脑过度,对就业前景的担忧,身心处于超负荷状态,造成过度疲劳。

心理因素:由于中职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阶段,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而导致心理紧张,从而引起心身疾病。

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人体具有生物钟现象,有期和低潮期。在期和低潮期,其脑力和体力都有较大反差。

实施学校健康促进,可减少中职生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

首先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做好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意识,采取健康行为,消除不良习惯。

其次应加强学生食堂管理工作,注重平衡膳食的合理营养:一方面要加强饮食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管理,另一方面加强营养配餐,以满足学生生长发育和学习的需要。

还应加强体育锻炼,倡导和开展有益于健康的活动:体育能够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系统的机能,健全体魄,增强免疫力;体育活动在大脑皮质相应区域有强大兴奋区,使部分由脑力劳动或思想负担而产生兴奋的区域得以抑制,从而避免大脑皮层过度疲劳而诱发亚健康状态 [1]。

然后应加强中职生生活技能教育:如人际关系、调节情绪的能力、缓解压力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应付各种危机和压力,预防健康危险行为。

再次应发挥学校卫生室和保健医生的作用:做到定期体格检查,做好健康指导。特别要重视心理卫生及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在校园内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卫生保健活动。

篇13

一是亚健康不同于亚临床:尽管亚健康与上游的健康状态和下游的疾病状态有部分重叠,但区分也是明显的。亚临床是有主观检查证据而没有明显临床表现,如当前常见的中老年人亚临床颈动脉硬化,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有较明显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甚至有斑块形成,而无临床表现;而亚健康状态者具有头痛、头晕和胸闷不适主诉,但血管心脏超声及心电图检查都未发现异常。

二是亚健康不等于慢性疲劳综合征(CFS)。首先CFS具有国际统一标准,亚健康至今没有;其次CFS在18岁以上成人发生率仅为0.004%,而亚健康则为70%,两者间悬殊甚大;再者国内描述的亚健康状态多数通过积极干预恢复健康,CFS则仅有30%可以恢复健康状态。

三是界定亚健康还应注意同临床功能性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及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相区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亚健康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判断标准,中、西医对亚健康的理解和界定范围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均是今后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现代人亚健康

根源一:前列腺无菌性炎症及前列腺肥大所产生的并发症

这相当于中医肾虚、命门火衰的症候群,是男性亚健康及早衰的原因之一。人体也像机器一样,你只懂使用,不注意保养,就容易出毛病。人们通常对于躯体劳累,会以休息、旅游、娱乐,甚至沐足、放松按摩等方式来调节,但前列腺的劳损如何去保护?

解决之道:已婚男性每次性生活后,因前列腺充血,自我恢复缓慢,这体现在体表小腹肌约在脐下三寸至四寸,即关元穴到中极穴周围挛缩,触之有气块,这时如果在此处轻轻按摩,将有利于前列腺充血的自我恢复。每次事后坚持小腹肌的穴位按摩,必能有助防止前列腺无菌性炎和前列腺肥大的发生。

根源二:尾椎急慢性损伤

这是导致女性亚健康状态和早衰的一个主要病因。

尾骨为人类进化后的“尾巴”所残留的部分,表面上看很不起眼,但内藏玄机。从神经解剖来说,尾骨前面有奇神经节贴附,尾骨急慢性损伤刺激了奇神经节,反射性引起内脏功能的紊乱;以中医经络学说解释,尾闾骨端下有督脉起点穴――长强穴。督脉为阳经之海。督脉之源头损伤受阻,扰乱体内经脉相互制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失调,杂病丛生。尾椎骨损伤后逐渐出现症状,通常有:头晕目眩,心烦胸闷,下腰部酸困,慢性泄泻,眼睛干涩,眼袋突起,脸色苍黄,中午昏昏欲睡而不能人睡,额部皱纹增多,脸上长黄褐斑。

解决之道:此类症侯群常见于中年女性,多方治疗效果差时配合尾椎按摩手法,可修复阳经脉头的损伤,调整神经节的反射,有效遏止亚健康状态的进展,可以起到一定的美容效果,也增强了青春活力。

根源三:骨盆结构损伤、错位

这种损伤破坏躯体生物力学平衡,使内腔位置倾斜,功能紊乱而致亚健康。骨盆上接躯干、头颈部,下连双下肢,为承上启下的枢纽,将两侧的骶髂关节连线和两肩关节的肩峰连线作为底线和上线,脊柱视为直线,可看出,躯干类似一个“工”字形结构,胸腔及腹腔里的器官被悬吊在上面,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上发挥作用。由于骨盆损伤错位,造成脊柱侧弯以后,“工”字形结构不同程度倾斜,被悬吊着的器官长时间受不正常的静力牵拉,耐力较差的器官因“筋疲力尽”而出现毛病。左侧骨盆移位致使交感神经紧张,影响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右侧骨盆移位使副交感神经紧张,引起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易患妇科杂症等。

解决之道:骨盆移位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懒于运动,长期不正确坐姿,髋、膝、踝等关节反复损伤久治不愈者,因走路跛行,间接撞击腰髋部,更易造成骨盆移位。妇女怀孕分娩,也是躯体生物力学失衡的诱因。因此,加强腰髋关节的运动,增强腹肌的练习很重要。

根源四:血管无菌性炎症

日本著名医学家春山茂雄指出:一切老化都是从血管开始的。糖尿病、高血压、风湿痛、动脉硬化,最后都能引起血管堵塞。人体中有些较大动脉所分布的节段,腹股沟处的股动脉。这些部位较少有肌肉等结缔组织的覆盖和保护,是机体防御中的薄弱环节。外伤、不正确姿势长时间牵拉、冷热空气侵袭,都容易造成浅动脉段及周围结缔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如颈动脉炎,能引起眩晕、头痛出汗、恶心作呕、步履不稳、走路倾斜、或伴有咽痛、咽痒、干咳、耳痛、头皮发麻、颈肩处的肌肉酸痛等症状。

解决之道:以上症状的病因难以通过化验查出,使用抗炎镇痛药、营养神经药,甚至大量抗菌素疗效不显著,针对性按摩和理疗却有较好的效果。可以看出,血管无菌性炎症是一种被忽视了的典型亚健康病原。据传,法国有位70多岁女演员,看起来只有50岁左右的样子,人们请教她保健秘诀,她说,每天多次按摩喉结两旁的颈动脉搏动处,手法要轻,持之以恒,可起到增强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大脑缺血的作用。经验值得借鉴。笔者认为,再配合两手虚拳扣打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效果更佳。

根源五:腹部脂肪过多

腹腔盛装着人体生殖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两大系统中的重要器官。腹部过多的脂肪像一座山,挤压腹腔内各器官的正常活动空间,有的甚至往上撑顶压缩胸腔体积,影响心脏的跳动和肺的呼吸。大腹便便者,大多行动迟缓,懒于运动,身体沉重,动辄气喘乏力,心跳加快。

解决之道:造成腹部鼓起、体态肥硕的原因,除了有些遗传因素外,更多的是缺少一定运动量的健身活动,不注意饮食调节,作息的生物钟错乱。所以重要的是有针对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另外,笔者发现,不少的“大肚腩”者,腹部并没有多少脂肪,仅仅是胀气而已,颈背肌酸痛乏力,胸椎后关节错位,脊柱轴线偏歪,致使背部前倾,腹肌随之下坠。此外, 因消化不良的顽固性便秘、矢气等,都可使腹部膨胀。治好颈胸椎和胃肠毛病,许多的“大肚腩”也就自然瘪下去。

亚健康如何界定

亚健康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可以这么说健康概念的范围有多大,亚健康的涵盖范围就有多大:疾病和病症谱涉及领域有多宽,亚健康谱的涉及范围就有多宽。概括我们中心近年采的研究成果和多数专家的研讨意见,亚健康的分类和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

康可划分为:(1)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2)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 (4)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2.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分类:(1)身心上有不适感觉,但又难以确诊的“不定陈述综合征”;(2)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疾病前状态);(3)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4)某些病原携带状态:如乙肝病原携带者、结核菌携带者、某些病毒携带者等;(5)某些临床检查的高、低限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等;(6)高致病危险因子状态,如超重、吸烟、过度紧张、血脂异常、血糖、血压偏高等。

3.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

我国约有60%(约7亿)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尽管造成亚健康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过度疲劳仍是首要原因。

据报载,亚健康状态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的亚健康状态为60-70%,过度疲劳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大敌。前不久公布了一项在上海、无锡、深圳等城市对2000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其中60%的人有失眠、多梦、不易入睡或白天打瞌睡的现象;经常腰酸背痛者为62%;一干活就累的人占了58%;脾气暴躁或焦虑者为48%。不仅中年人如此,大中院校学生也都存在过劳现象,尤其是科研工作者更面临着过度疲劳的严重威胁。有关资料表明,最近5年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共134人谢世,平均年龄仅仅为53.2岁。国务院体改办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指出,我国肩负重任的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左右。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过度疲劳已日益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日本每年有10000多人因过度疲劳猝死。据美国卫生部门调查发现,美国至少有400万人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在1995年一年内,日本著名精工公司、川崎制铁公司和全日本航空公司等12家大公司的总经理相继去世,年龄大多在四五十岁。

以前,亚健康主要针对中、老年而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文化、物质生活的丰厚以及情感的变化等诸多因素,亚健康状态已困扰着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年龄的男女老幼,尤其是当代都市中人,长期夜生活的颠倒,以车代步,缺少锻炼,饮食肥甘厚味……造成营养失调,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不足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等等导致心理紧张焦虑,这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重要诱因。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查不出任何疾病,心理和社会相适应的完美状态。由此可见,没有疾病的虚弱就是亚健康状态。

专家们将亚健康人的表现分为“紧张型”与“放任型”两种。

“紧张型”的人只要稍有身体不适,就赶紧往医院跑,开很多药存放家中,甚至连可动可不动的手术也“一刀了之”。

“放任型”的人则与此相反,他们常常为了学习、工作而“透支”生命,尽管十分疲劳,但仍然咬牙支撑着。这种人精神虽然可嘉,但却不尽科学,如果病倒,治疗需要加倍的时间和经费。如神经衰弱、衰老、胃肠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重病及慢性病的恢复期、疲劳综合征等,均属于亚健康之列。

亚健康状态产生原因十分复杂,过度疲劳是首要因素;其次是人体的自然老化;重大疾病的前期,人体的组织器官虽然没有出现器质性或占位性病变,但在功能上已经发生了障碍;另外就是人体的特定的时期内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关专家提出,对于大量存在的亚健康者,我们应当积极推行新的医疗模式。从现在的医院诊治模式转变为医院、社区、家庭与个人相结合;从单纯生理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三结合;从单纯中医、西医诊断、中医用药,转变为以中医药为主导,中西医相结合的传统、现代和自然疗法相结合。

第一种医疗模式,是鉴于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有着必然的影响,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在临床中,在进行生理治疗外,还需采用包括暗示、生物反馈、心静放松、慰藉与思想疏导在内的各种心理和社会进行综合治疗。

第二种医疗模式,即医疗保健向医院、社区、家庭与个人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充分运用数字化的现代信息网络,以及其它的当代通讯高科技,使人们在社会和冢庭直接与医疗中心沟通。建立远程诊疗远程干预、远程咨询和远程医疗。即病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处理问题的办法。

第三种医疗模式,是大力开展中西结合,利用科学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调理亚健康状态的独特优势,进行因人、因地、因时辨证论证。早在2000多年前,《内经》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面对大量存在的亚健康者,1999年,卫生部就将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状态列入“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重大技术和关键问题”之一。

预防医学养生保健专家们除了劝诫人们重视亚健康,走出亚健康的同时,还开出了一份“健康处方”。

均衡营养:脂肪类食物不可多食亦不可不食,因为脂肪类营养是大脑运转必需的,缺乏脂类将影响思维。维生素要多吃,因为当人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时,体内消耗的维生素C将显著增加。

保障睡眠:睡眠应占人类生活的1/3,它能增强人的免疫力,以抵御邪气。

心情宽松:人在社会生存,难免有很多烦恼,要想应付各种挑战,重要的是通过心理调节维持心理平衡。

晒太阳提神:在上午兜照半小时对经常萎靡、有忧郁倾向的人很有效。

了解生理周期:每个人的生理周期都不一样,找出自己精力变化曲线,然后合理安排每日活动。

劳逸结合,张驰有度:不能一直处于高强度、快节奏无规律的生活中。

静坐放松:每天抽出一段时间静坐,可以调整全身的脏腑和气血的运行。

每周远离喧嚣的城市一次:郊外空气中负离子浓度较高,能调节神经系统。

午后打盹半小时以调节放松和恢复精力。

亚健康五大危害:

1.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2.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高空作业人员和竞技体育人员等。3.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4.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5.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