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石油工程专业前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石油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很好,毕业生主要到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储层评价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地质学、工程科学的基础理论和与石油工程有关的基本知识,受到石油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油气田钻井、采油及油气开发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以及初步的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基本能力。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石油企业人员的不断更新,在石油生产管理与技术应用方面,将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因此,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石油生产企业具有较大的就业空间。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2、具有应用数学、地质学方法及系统的力学理论进行油气田开发设计的基本能力;
3、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油气钻采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
4、具有一般钻采工具和设备部件机械设计的初步能力;
5、具有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石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6、具有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经济知识进行石油工程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石油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石油的发展战略是在加快开发国内石油资源的同时,积极扩大和占领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市场,所以这样就急需大量石油方面的人才。石油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是非常不错的。
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中外之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石油企业员工必须懂得国际合作惯例,必须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同时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素质。而我国现在就缺少大量适应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市场要求的高素质员工。
拓展阅读:石油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储层评价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石油、新能源、仪器仪表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2 新能源;
3 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4 机械/设备/重工;
5 其他行业;
6 互联网/电子商务;
7 贸易/进出口;
8 建筑/建材/工程。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销售工程师、销售经理、项目经理等工作,大致如下:
1 销售工程师;
2 销售经理;
3 项目经理;
4 销售代表;
5 仪表工程师;
6 电气工程师;
篇3
我国石油工程业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石油工程业务需要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完善管理体制、业务结构,不断进行核心技术的研发,创造高端品牌,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才能实现我国石油行业发展的目标。
一、石油工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 石油工业的现状要求
我国石油工业需要进行技术创新。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石油以及石油制品的需求持续增大,然而国内的石油供应量是有限的,导致我国极度依赖国外进口石油,这不利于我国石油经济的战略安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要求我国石油工程不断进行技术的创新,研发核心高新技术,提高石油的使用效率,并进行国内外油田的开发与利用,促进我国石油工业的持续性发展。
(二) 石油工业发展的要求
一个民族进步的根本原因是技术的创新,创新是进步的源泉和根本动力。而石油产业作为我国的重要行业,必须不断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创造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加强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以适应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权威和地位,不断改善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全面高速发展。
(三) 石油工程技术的要求
石油是一种战略性的资源,同时也是不可再生性资源,因此石油企业必须研发高新技术,不断提高石油的使用效率,以促进我国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石油工程技术的改革和创新,不仅能极大的节约了资金成本,还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带动石油经济健康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石油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 管理体制过于分散
我国石油工业管理体制过于分散,使得各种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目前很多国内油服公司的石油工程队伍、设施、以及技术分散于多家油田企业之中,纵向上很难形成集中的优势实施技术攻关,无法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在横向上也难以与不同专业之间形成产业链,不同队伍之间沟通少、勘探开发难度增加。同时,现行管理体制过于分散,导致油服公司难以进行国际融资和合作,阻碍了石油公司队伍工程的专业化发展、不利于实现综合一体化服务,资本运作跨越式发展难度增大。
(二) 业务结构不合理
我国油服公司业务结构不合理,低端业务占总业务比重大,制约了石油企业的发展。国际优秀石油服务公司大多以人才和技术为核心,以业绩作为企业发展的标准,主要通过技术的优势、一体化服务和过硬的产品获得经济效益,增强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而国内石油工程的低端业务占总业务的比重大,如旋转导向、垂直钻井等技术含量高的业务比重小,大多都是对于国外油服技术的学习和模仿,没有研发自己的优势核心技术,这是制约国内石油工程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 自主创新能力差
由于我国石油行业技术研发投入少、企业管理体制薄弱,自主创新能力差,没有产生自己的优势技术和高技术含量品牌。目前国内石油工程企业主要在石油工程设施上投入多,而在石油工程核心技术、重要仪器和人才培养上投入较少,这导致国内石油工程企业高端技术少、技术创新能力低,影响了国内石油工程业务的发展。
(四) 员工规模过大、素质低
员工规模过大严重约束着石油工程业务的长远发展。由于国内石油工程企业如中石化、中石油的石油工程用工规模巨大,员工的素质难以保证,十万人以上的员工规模使得集团尾大不掉,导致人均资产远远低于国外油服公司,而国内石油企业不重视对于员工素质的培养,专业业务人才少,员工规模与资产规模极度不匹配。同时,石油员工结构极度不合理,一线人才缺乏、二线员工技术不足、三线员工规模臃肿,导致我国石油行业发展停滞不前。
三、石油工业问题的对策
(一) 优化组织管理结构
国外油服公司普遍采用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形成了专业的优势和区域市场的优化发展。矩阵式组织结构在纵向上按专业设置专业公司,来对公司的业务进行规划,优化配置队伍结构和设施,负责专业技术推广和技术支持,并对本专业领域的经营业绩负责,形成专业优势;在横向上,按照区域来划分区域公司,以市场为导向负责该地区各项业务的协调,负责落实公司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相乘纵横交叉的矩阵式结构。国内石油公司要充分吸收国外油服公司组织结构,优化管理方式,逐步向国际一流油服公司靠齐,促进我国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由于我国石油工程企业中专业人才较少,缺乏技术创新意识,严重制约了石油企业整体的发展。为了保证石油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石油企业必须打造出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联合各大高校,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对人才队伍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增强我国石油工业的竞争力。
(三) 加大对石油工业的技术、资金投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综合一体化,我国必须要不断加大对石油产业的资金、技术投入,研发具有特色的自主核心技术,提高综合竞争力,以在世界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进行技术的创新就必须要加大对于人才的投入,加大技术、资金的投入,同时还要加强对于技术研发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提升科研效率。
(四) 大力发展核心技术
石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核心技术的发展,石油企业必须不断的开发高新技术、研究策略。首先要形成自己的优势技术领域,大力研发具有特色的核心技术,以保证企业技术的领先,不断提高公司的科技软实力。其次,石油企业要不断开发新的高新技术,使其具有企业特色,提升企业形象,打造一体化服务模式。
四、结束语
石油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石油工程技术,石油工程技术的改革和创新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发展和要求。只有切实进行石油工程高新技术的研发,创造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促使我国石油工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我国海洋深水区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自主开发能力和实践经验仅限于200m水深之内,与国外深水海洋石油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尚有很大距离。我校石油工程、机械工程、安全工程、海洋工程等专业均开设有“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对海洋石油开发工程进行系统的介绍,能够全面地讲述海洋石油从勘探到开发的整个过程。但如今海洋石油开发技术日新月异,目前使用的教材缺乏最前沿的技术介绍,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更前沿的科普知识。在实验教学方面,教学设备比较陈旧,实验学时较少。对于最常用的海洋石油钻采工具,学生也缺乏直观的认识。受限于各种因素,我校对于海洋石油工业所需人才的培养还相对缓慢,因此对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进行教学体系改革迫在眉睫。
3.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3.1以前沿知识介绍为主,优化课堂内容
减少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增加科普性知识介绍,优化课堂教授内容,构建课程新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对海洋石油工业的热情,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渗透海洋石油开发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制作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技术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2以工程培养为本,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课时量,动画演示海洋石油钻采工艺流程,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引入科研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资源,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3.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教学平台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直观的描述实际海洋环境与海洋石油开发的特点,开发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实验平台,充实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兴趣,加深理解。建立海洋石油装备模型展厅,以模型展示、多媒体演示及展板介绍等方式对多种主要的海洋石油钻采、生产、运输装备进行展示与介绍。目前已有的海洋石油工程实验模型与装备,其中深水防喷器模拟样机由我校机电工程学院老师自主研制开发。海洋石油开发工程技术是当代石油开发工程技术方面的前沿性技术之一,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海洋油气开发工程是一门跨学科、跨部门、多领域的技术创新工程,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工程领域当务之急就是尽快缩短与国外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使我们的海洋石油开发技术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技术水平,也是海洋石油工业与相关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篇5
采油工程;问题;现状;措施
石油短缺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工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在开采过程中对石油经过了化学驱油和注水开发的手段处理,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对石油的平均采收率并没有显著提高。因此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之下,要想真正的提高采油效率,必须要不断地对采油工程中的相关技术做更深层的研究和探索,使这种技术更好的服务于采油工程建设。
1采油工程技术的实际发展水平
在实际对油田的开发过程中采油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给开采过程带来了便利,但是也不绝能忽略它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对采油工程技术现状的分析中,我们拟通过几种例子来进行针对性的说明。
2在油田的开采中面临的问题
在没有摸清油田的实际情况下,对其进行盲目的开采会使得难度增大。油田的渗透率相当低,储油层薄致使实际的储油效果不好,采油率自然效率低。如此就更不要提对开采储油层一说。虽然我们根据这些情况采用了一些针对性的手段,但是实际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采油的产量依旧没有得到提高。
3对三次采油技术的现状分析
三次采油是在油井中同时添加三种分子量,并分三次对其进行开采的的技术。它主要是针对那些采油技术要求较高的油井。虽然说在实际开采中这种技术解决了像因为油的性质变化导致的油层变薄的问题,但是它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像导致油井里面出现了油垢。这种方法不仅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采油的成本,最重要的是采油的效率并没有得到提高。
4水驱开发的现状
针对储油层比较薄的油井进行开采的过程,我们拟采用存储式自动调节工艺和直读式测调联动的工艺,它们代替了以前的限流法完井技术,显著提高了注水井测调效率。限流法完井技术在初期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往往会受到采油性质的影响,因此逐渐地被淘汰了。而我们提到的前两种工艺虽然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它们却不能由机器设备来实现,只能单纯靠人的付出,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问题,与预期的结果并不相符合。
5对石油开采的综合整治
(1)领导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在实际操作中,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让懂技术、工作能力强的人带动水平能力低的人。同时也可以强强联手,将优秀的石油工程专业人才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团队,充分发挥团队的协作意识,在利用采油相关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突破,给石油开采工程不断带来新的发展。
(2)石油工业的发展要从国民经济的现实需求出发,不能脱离实际谋求发展。石油工业的具体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统筹好当前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长远利益。
(3)加大对科研设备的投资。要想真正的突破石油技术遭遇的瓶颈问题就只有对技术进行科学的探索。国家要加大对科研设备的投资,给专业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得他们能够潜心搞科研,从而进一步提升我石油技术的发展水平。
(4)掌握进行采油工程的一些事项①要掌握油田开采的步骤、过程。石油工人要有良好的应激能力,对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②为了使石油稳定产油的期限能够有效延长,我们一般采用借助人工对其补充能量的办法来支撑底层的承受能力,这在实际操作中效果显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③在实际开采过程中,要想真正的掌握对油田开发利用的主动权,要求在我们能够通过对分层注水和油层压力的监控之下摸清油水的的分布特点,借助科学设施逐渐形成一个对石油的监管体系。④要随时关注国外采油采气工程发展的新动态,在与国际项目的合作中,通过借鉴吸收国外的发展经验,把握国际上的发展趋势,不断完善我国的技术水平,寻求一种新的突破。⑤要通过利用排水排气、酸化压裂增产等技术,综合治理在天然气开发过程中带来的问题。比如说会产生一些具有腐蚀能力的气体、气体的压力强等一系列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要通过相对应的采气技术来解决问题,避免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要注意对对些技术手段的监管和发展。
6结语
在今天,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油气开采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采油的效率并不高。因此在新时期,我们要结合石油开采中的环境问题,将科技手段运用到石油的开采中去,给石油作业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寻求一种新的突破。与此同时要求专业人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个人经验,通过努力的钻研给石油开采事业带来新的活力。要相信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石油开采遭遇的瓶颈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地突破,我国未来石油事业的发展一定会取得更高的成绩。
作者:侯庆林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采油厂第四油矿
参考文献:
[1]郑文源.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展望[J].科技与企业,2013,19:171.
篇6
1 海洋油气开发战略地位日益重要,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
我国具有油气开发前景的海域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在这片广大的海域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油气杂志》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球石油探明储量为1757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173万亿立方米,其中海洋石油探明储量约380亿吨,海洋天然气探明储量约40万亿立方米,约占总量的20%左右。根据预测,全球海洋石油资源量约1350亿吨,海洋天然气资源约140万亿立方米。根据第三次石油资源评价结果,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量246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6万亿立方米,海洋石油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我国虽然海洋石油资源丰富,但起步较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技术有较大差距,急需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海洋油气工程人才。
原油资源作为战略资源,其保障程度直接涉及国家能源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能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国内石油供应形势严峻,陆上主力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油田增产更为艰难,陆上石油产量占全国石油产量的比重近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而海洋石油产量却一直在稳定上升,是我国未来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和石油储量接替的重心。
1.1 原油消费持续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2000―2009年我国原油消费量由2.41亿吨上升到3.88亿吨,年均增长6.78%。原油净进口量由2000年的5969万吨上升到2009年的1.99亿吨,其对外依存度也由24.8%上升到2009年的51.2%。未来受石油资源限制,我国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石油供应中断风险持续加大,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1.2 国内石油资源供应紧张,陆上油气所占比重逐年下降,海洋油气是未来石油天然气储量接替重心
2003年,世界海洋石油生产量达12.57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生产量的34.1%;2003年世界海洋天然气生产量达6856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生产量约25.8%。分别较1992年提高7.6%和6.9%。根据Douglas-westwood咨询公司2005年的《世界海洋油气预测》认为,世界海洋油气产量将从2004年的3900万桶油当量/日增加到2015年的5500万桶油当量/日。2004年海洋油气产量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34%和28%。到2015年将分别达到39%和34%。
我国陆上大多数主力油田已经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老油田的持续减产已经无法逆转,而新油区的产能又难以弥补老区的递减。海洋石油产量近年来却一直在稳定上升,从2000年年产1019.4万吨,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6.7%,上升到了2008年的1990.7万吨,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11%。其中,渤海和珠江口两大盆地是海洋石油生产主要增长源。目前,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尚属中早期,是未来石油储量接替的重心。我国海洋油气资源丰富,海洋石油资源量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占总量的30%。我国海洋石油探明程度为12%,海洋天然气探明程度为1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海洋油气整体处于勘探的早中期,资源基础雄厚,产业化前景良好,是未来我国能源产业发展战略重点。
篇7
一、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责分工不明确
很多情况下,石油企业的石油工程管理每个员工的职责和目标不明确,有可能一个人对两个上级领导负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会造成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的混乱,对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也有很多的负面影响。从广义角度来看,现在石油企业部门之间也存在分工不明确的现状,各个部门为了权利的争夺,使得有的资金管理部门权利过大,具有本部门不该享有的全力和义务,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造成了管理的混乱局面的产生。
2.审批制度不严格
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顾名思义,既是对石油企业自身定的工程管理的状况进行分析和监督管理,因此这个过程存在很多的阻力。即使采取了某种企业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审批制度,很多时候这些审批制度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很少将这些审批制度落到实处。一方面,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的高层管理者不愿意制定一系列的审批制度,来约束自身和员工的行为。另一方面,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也淡漠审批制度的因素,认为企业审批制度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但是为了企业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健全的审批制度不可或缺。
3.管理无序,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对于石油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不能协调运行,使得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无序,管理效率低下,结果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因此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及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战略制定有利于实现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运营和使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获取最多的经济效益。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石油企业信息技术底下和落后造成的管理无序,信息化是解决石油企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而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长期以来处于技术落后、管理更落后的状态, 生产和管理过程尚未合理化、规范化, 管理基础、管理水平相对较差, 导致现新时期石油工程中漏洞频出。
二、优化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管理的思路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管理变得日益复杂,这也促使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管理技术变得愈加复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这对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管理关系到企业的前景,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管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管理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按照一定的科学的设计程序,并重点分析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管理中存在的要点。
1.建立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
为了保证每个员工和部门的职责明确,必须建立完善的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使得员工各司其职,一方面员工能够增加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资金管理的有序运行。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良好的绩效评估体系不可或缺。绩效评估包括很多方面,对于企业来讲,可以有财务绩效,员工工作绩效,产品绩效,虽然不同的绩效衡量企业运营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公正与实用。如果任何绩效考评标准不能够体现公正与实用,那么也不会取得良好的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结果。例如,对于财务绩效如果失去了公正,那么投资者会依赖错误的信息,这样对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造成很大影响,员工的薪酬绩效评价若失去实用和公正,会导致员工消极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企业管理创新的效果。因此企业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时刻体现体系的公正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结果。加强石油企业员工的素质,加强对企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技能培训,由于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的不当,会对石油企业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所以只有加强对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才能够减少对石油企业的侵害。
2.建立新时期石油工程授权审批制度
良好的审批制度是一个企业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石油企业如此,对于任何社会单位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石油企业有健全的审批制度,那么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必然会收到良好的结果。良好的石油企业规范制度是一个企业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企业如此,对于任何社会单位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企业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针对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大型石油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管理机制,比如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方案与计划书的编制,包括施工安全措施,应急方案,组织机构和审批意见,以及新时期石油工程的填写报告。
三、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石油工程对于石油企业具有重大作用,现代石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新时期石油工程有效使用。企业要加强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 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规范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制度,保障石油企业的正常运转,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丽君,吕锦英.新时期石油工程管理会计控制的误区及完善措施[J].煤炭经济研究,2005,(11).
篇8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04-0000-00
一、石油工程建设焊接技术现在的情况及所发现的问题
1.1 焊接技术基本状况
截至2007年9月底,石油工程建设队伍中从事焊接施工的企业共30家,其中的职工总人数大约有7万人。据统计。就有2234人是焊接技术人员,10410人是焊工, 69人是焊接技师,1137位焊工,其中持有44位工程师拥有国际执业资格,各类焊接设备共17470台,其中进口设备4850台。各类焊接设备中,手工焊机11383台,半自动焊机4222台,球罐自动焊机108套,储罐自动焊机422套,气电立焊设备174套,管道外自动焊机470套,管道内自动焊机5套,管道打底焊机340台。进入“十五”规划以来,企业的技术装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设备新度系数平均为0.73,自动化焊接施工装备新度系数普遍提高到0.8以上,大幅度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
1.2焊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石油工程焊接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球形储罐、立式储罐、管道的建设逐步开始推行了半自动焊技术、和新的自动焊技术。但是,目前自动焊的比例只占到20%左右,与发达国家的70~80%还有较大差距。其中球罐自动焊应用较少,不到5%,大型储罐自动焊技术应用在80%以上,长输管道自动焊技术自西气东输工程开了先河应用约16%,其中,高效自动焊打底技术依然是制约工程质量和效率的瓶颈;炼化安装现场施工大部分采用手工焊或半自动焊;海上石油设备的钢结构及管道现场焊接自动焊比率几乎 为零。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石油工程焊接术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而的问题:焊工基础理论薄弱,操作技能需要提高;焊接科研机构分散,研究力量相对薄弱;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的国产化研究不足;专业人才不足等很现实的问题。
二、发展石油工程建设焊接技术的思考和建议
2.1 建设中国石油集团焊接技术中心
作为石油工程技术的主要专业之一,焊接技术必须统筹规划,全而提升,满足新时期日益迫切的技术需求。建设中国石油集团焊接中心,以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现有的焊接试验室为基础,重新的规划,新的整合组成六个专业试验室,和建了一个机械加工中心:①焊缝理化及性能检测、金相试验室;②焊接结构完整性、安全性评价试验室;③焊接工艺及无损检测试验室;④激光一电弧复合备开展在焊接冶金、焊缝力学行为、
焊接结构完整性及安全性评价、高效自动焊技术、特殊条件下焊接等的研究试验基础条件。焊接试验室;⑤焊接自动控制试验室;⑥水下焊接试验室,以形成具备开展在焊接冶金、焊缝力学行为、焊接结构完整性及安全性评价、高效自动焊技术、特殊条件下焊接等的研究试验基础条件。
2.2改善技术人员待遇,关心一线科技人员
一定要重视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支持年青人岗位成才,关心一线科技人员的待遇和职称,让他们在科研管理氛围中享受职业自豪感,达到稳定科研队伍,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2.3实施差异化管理,重点突出建设色技术
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当中,一般都设有焊接培训中心,大多承担着企业内部焊工培训、焊接工艺试验、新焊接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等应用研究性工作。实行差异化管理,突出特色技术是今后焊接技术管理工作的要点。今后将根据不同地域和上、中、下游技术需求,在油田建设、长输管道、炼油化工、海洋工程领域,引导企业走特色焊接技术发展之路。
2.4加强焊接共性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当前,石油工程建设焊接技术的共性技术研究是结合长输管道工程、海洋石油工程、石油战略储备库、LNG接收站等工程开展高效自动焊技术、配套工艺技术和焊接材料的研究。
2.4.1LN G工程焊接技术;
2.4.2高强管线钢焊接工艺;
2.4.3高效管道自动焊技术;
2.4.4海洋工程焊接技术;
2.4.5水下焊接技术;
2.4.6焊接结构完整性和安全评价技术;
2.4.7高速高效焊接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2.5实施“一三四”工程,发挥焊接专委会核心作用
早在1999年,焊接专委会就提出了实施“一三四”工程,就一个中心:把工程院焊接所作为科研中心;根据三个层次:以大庆、管道局、中油一公司三个培训中心为骨干层,其紧密层是以石油企业焊培中心,把大专院校、生产厂家等作为合作层;和四个功能:实现“科研、培训、交流、服务”等功能,使其做到一体化。“一三四”工程得到了集团公司和协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目前,紧密层由3个发展到了7个,合作层的成员也在不断扩大,己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今后将继续紧密围绕实现“科研、培训、交流、服务”一体化的功能定位,开展好各项工作。
2.5.1科研: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组织实施焊接装备、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的科研攻关,引领全行业焊接技术进步。
通过这几个方面工作的不断发展,几个层次之间的紧密合作和相互支持,努力的使焊接专委会真正成为具有强大的辐射功能,使其成为重要的技术核心,同时,也要做到让焊接专委会真正拥有引领、维系和执行的功能,使其在推动石油行业焊接技术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
我国石油工业正处于稳步发展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需求量也迅速增加,中国的石油工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石油工程离不开钢铁材料,随着其使用条件的严酷复杂,对钢铁材料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石油工业建设用钢正朝着高强度、高韧性方向发展,并要求焊接各种耐高、低温及耐各种腐蚀介质的压力容器,从而对新钢种和特殊性能材料如高强钢、超高强钢、耐热钢、不锈钢、铝合金、钦合金、耐热合金及异种金属材料的焊接问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解决有关焊接关键技术也是未来石油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冯标石油工程建设自动焊技术进程及面临的新课题.石油工程建设,200s, 31(1): 14-17.
[2]刘家发.大型立式储罐高效自动焊接技术金属加工(热 加工),2008(6): 36-39}48.
[3]陈炳伟.大型储油罐焊接技术探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21)
[4]朱新昭.浅谈油气管道焊接工艺方法、应用及发展前景管理观察,2oo9(s): 99
篇9
1.转变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充分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使石油工程实训基地达到了实训设备种类齐全、技术水平先进的目标。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与生产一线一致的专业技能,很好地满足了学生实训教学的要求。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实践教学环境,教育教学培养模式也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发生了质的转变。把部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搬到基地讲授。结合实物,结合生产过程,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边学边练,讲练一体,工学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把过去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改为实训课程。把实训课程内容和学生职业资格培训有机融合,让学生掌握实用的专业知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不断提高。从2011年开始,在油气开采技术专业实施了“工学交替、分段递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2年,《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分段递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课题在天津市高职教育研究会立项,结合石油类专业在华北油田山西煤层气的学习性实习情况,按照该课题运作模式进行实践。代表该模式实施成果之一的课题研究,已于2014年12月结题并通过验收。
2.加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先后选派26人次教师下厂锻炼或参加专业培训,共24人次取得国家承认的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考评员证书。石油工程教研室还从企业聘请了15名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高级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专业教师团队中,所有教师都具备了“双师”教师资格。2014年,石油工程教研室新引进了2名油气田开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来学院工作,增强了专业师资力量。
3.深化了实践教学改革
利用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平台,对“采油工程”、“钻井工程”等多门课程实施教学改革。通过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大幅提升,教学改革效果良好。教师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仪器设备,开展教学科研和技术攻关,先后完成在上级有关部门立项的多项科研课题。如,《“采油工程”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研究》、《基于采集输技术系统的采气工程课程开发研究》等多项课题,并通过验收。其中,部分项目还在华北油田公司和学院获奖。近几年,专业教师参与和主编了《油水井生产与管理》、《钻井液的配制及处理》等教材34部,发表了《钻井过程中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发挥行业特色与专业优势,建设石油高职学习型教研室》等65篇学术论文,建成1门天津市精品课,建成3门院级精品课。其中,“采油工程”成为2013年天津市精品资源共享课。
4.推动了职业技能竞赛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天津市提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技能竞赛在天津市职业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借助实训基地,学院连续举办了三届“海蓝科技石油杯”职业技能大赛,共计参赛856人次。依托实训基地,通过修改完善石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较好地满足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地方石油企业发展的需要。将“双证书”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确定为必修学分,要求学生必须参加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到100%。近3年,共计2000余人次在石油工程实训基地通过训练考核,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目前,石油工程实训基地成为钻井工、采油工、井下作业工、采气工等多个工种的职业资格培训及鉴定考点。
5.促进了校企合作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成后,面向社会和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和社会化培训。近三年,完成了渤海钻探工程公司364名钻井操作工岗前培训任务,完成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305名学生的实训任务,为华北油田参加中国石油集输工技能大赛的选手进行培训,取得了三金两银的历史最好成绩。与中国石油大学合作,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压力管理钻井技术研究”PWD工具井下试验等一批科研成果。通过开展社会培训和对兄弟学校开放共享,基地的辐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提高了实训基地的社会影响。
三、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验
1.项目建设前进行认真细致的论证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前,学院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结合基地现有条件,未来几年石油行业人才需求调查及预测,以及基地建设的必要性等,项目组一致认为,石油工程类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该项目建设非常必要。项目建设依据天津市、华北油田公司及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了完善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瞄准专业领域一流水平,以加快培养适应我国石油工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充分借鉴职教与培训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增强职业教育辐射、集聚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努力打造融在校学生教学实训,石油企业在职人员培训及职业技能资格鉴定,以及石油职业技能大赛于一体的,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的门类齐全、设备先进、共享型和开放性的实训基地。
2.项目建设中实施规范化的管理
为确保实训基地高效运行,学院专门成立了由教学主管院长任组长,实训部、教务处、教学系和教研室人员等为成员的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组织机构。同时,细化分工,明确责任。教务处负责总体教学组织安排与协调,实训部负责实训基地的管理及规章制度的制定,教学系具体负责组织教学、培训、实践技能鉴定、设备维护、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对外合作等工作。严格遵照学院《财务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确保经费的有效使用。依据《合同管理和招投标管理办法》、《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设备管理程序》和《贵重设备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进行设备购置、管理、维护保养及维修工作。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法规及条例,以及学院《安全管理办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等,进行实训环境管理,制定设备操作管理规程,完善劳动保护措施,确保基地建设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并按期完成。2013年5月,由设备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纪委和使用单位等各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项目验收组,对整个项目进行验收。未发现质量问题,基本符合标书和使用要求。在实训设备运行中,建立健全了实训基地仪器设备台账,编制了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手册,开发了实训项目,编写了实训指导书等。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仪器设备技术文件建设,实施目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保障了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行。
3.实训基地的建设注重参照企业化模式
实训基地的建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为培养目标,邀请油田企业领导、行业专家、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参与基地实训计划的制订或修订工作。通过职业分析,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使实训基地建设和改革符合石油行业发展的需要。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从实训基地设备的整体布局,到设备间距方位;从设备质量的精度要求,到标语制度的完善,都与石油企业文化相融合。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以及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从而使学生经过实训基地的培训,完成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有效地保证了专业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的要求。
4.注重发挥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的辐射作用
基地不但要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任务,而且还要为学院其他相关专业、兄弟院校和石油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员工培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明确各共享单位(主要包括学院、油田企业、其他石油高职学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已初步成为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和油田企业共享的资源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中心。
四、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1.创造亮点
目前,学院有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石油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实训基地获得了中央财政实训基地专项建设资金资助。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正在进行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的项目建设。作为一所示范性院校,必须要有吸引人眼球的内容。实训基地就是示范性院校的闪光点,是可示范的内容。这是符合高职办学规律和时代潮流的,是可以学习和借鉴并具有推广价值的。
2.打造特色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不但要培养高素质石油人才,推动石油科技发展,而且还肩负着传播和引领石油文化,弘扬石油精神的光荣使命。把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石油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让石油精神在学校发扬光大,并成为激励广大师生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3.创造经验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作为示范校建设的一个亮点,在形成特色的过程中,瞄准示范校建设的目标,抓住发展机遇,把握时代脉搏,尊重客观规律,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加大实训基地人力、财力投入,不断推进改革,在实践教学创新、学生实训管理、培训服务、产学合作,以及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收入和分配制度改革、后勤服务体系等若干方面形成了改革驱动成果和可学习推广的经验。
4.铸造品牌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始于2004年,经历了10年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在较长的发展进程中,通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形成特色,已成为一个品牌。先后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命名为“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被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滨海新区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学院“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无论是大到企业实训基地、校级实训基地,或者小到系级实训基地、专业课程实训项目,均努力成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品牌。
篇10
1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石油行业的采油工程技术经过不断研究与实验实践,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采油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三个发展阶段,即分层采油技术的发展、采油工程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以及采油工程体制的完善。
1.1分层采油技术的发展阶段
上世纪50到70年代,经过多方面的长期探索与实践,我国分层采油技术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主要成果包括实现了油田堵水、油田防砂等试验。分层采油技术的有效发展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分层采油,指的是有效地利用低渗透层潜力,分采自喷井,分层采油主要包括高压单管封隔器、油套管分采工艺、双管分采工艺。第二,分层测试,主要是对有杆泵抽油井实施环空测试以及对注水井的注入剖面、自喷采油井的产出剖面实施分层测试,第三,分层管理,通过在平面调整中实施注水结构,使注采系统得到完善,工程生产能力、细分注水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实现结构调整以及控液稳产的效果。第四,分层研究,以吸水刨面、产出剖面、密闭取心等资料为根据,结合油水井并进行改造,分析剩油分布情况、开发状态与油层动用情况,在油田的生产过程中掌握主动权。
1.2采油工程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上世纪70到90年代,我国采油工程技术得到了突破性发展,适合多种油藏类型、满足不同场地需要的采油工程技术得到开发与应用。主要有:首先,气顶砂岩采油技术,此种技术在大庆喇嘛甸油田的开采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配套技术主要包括保障最优射孔井段、水锥与气锥保持稳定等。其次,稠油热力采油技术,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的许多油田中,稠油热力采油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以及应用,在克拉玛依、胜利等油田中完成了技术攻关。再次,潜山油藏开采技术,任丘油田中的一种典型油藏及时潜山油藏,与砂岩油藏不同的是,潜山油藏存在着是否适合开采、其大多数油气是否存在于孔隙、裂缝之中等问题。开采潜山油藏需要耐高温、大排量电潜泵技术以及完成裸眼测试。最后,断块采油技术,由于其油藏形状、油藏大小具有不确定性以及断层相互分割使油藏成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等因素,在断块油藏的开采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滚动勘探的方法进行注水、油层改造,才能保证产油效率及产油数量。
1.3采油工程体制的完善
在采油工程技术进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采油行业的采油工程体制进行了不断地发展以及完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蒸汽吞吐接替的发展,能够扭转稠油开采过程中的被动局面。第二,在采油过程中采取中长期发展规划,可以处理好近期应用技术以及基础研究之间的关系,及时地、有效地解决出现的问题,并对采油技术进行改进。第三,采用简化地面流程、加强注水等采油工程技术对低渗透油田进行开发,可以使单井产量得到有效提高,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2采油工程技术的展望
2.1对采油工程进行全面了解
第一,应对石油开采过程的规律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以此为根据采取相应的采油工程技术。第二,在采油过程中,采取人工补充能量、保持地层压力的采油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延长稳产期,实现采油效果的有效提高。第三,应国际项目加强合作,了解在采油技术方面国际上的最新发展趋势,并进行研究借鉴,使我国的采油工程技术得到发展。
2.2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采油工程技术的有效发展,离不开一支具有高技术水平、高操作技能的技术队伍。因此,采油企业应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组建专业团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深入挖掘人才潜力,从而实现整体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助于采油工程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3合理应用先进技术
应在采油工程合理应用先进技术,例如纳米技术、微生物技术等,从而使采油工程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第一,纳米技术,目前纳米采油工程技术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MD膜驱油技术正在应用。第二,微生物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正在进行发展的三采技术,在含水高的油田、枯竭老油田中具有比较强的活力。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量的不断提升,我国正在面临着是由能源短缺问题,在油藏开采过程中合理利用采油工程技术,能够使原油采收率、油井产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晓梅,庞波,王利霞.探讨石油工程采油技术的现状及对未来的展望[J].石化技术,2015,01:74+95.
篇11
[中图分类号] F270.7;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5- 0053- 02
1 引言
随着石油企业油气开发生产业务需求的飞速发展,采油工程信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普及,相关系统的开发也是越来越多,采油工程方面的系统软件不下几十套,比如:采油工程报表系统、工艺流程管理系统、采油工艺设计系统、采油与地面数据管理系统、地面工程可视化查询系统等。每套软件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但有时需要综合查询某项结果时,这些软件简单叠加使用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能更好地发挥每个信息系统软件的特长,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做到取长补短,从而为下一步油田生产的需求进行再次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最终实现增加油田的整体经济效益。
2 采油工程信息系统的特点
采油工程信息系统是集成了多年来全国石油行业在采油工程优化设计和预测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大程度根据油田实际生产需要开发的信息系统软件,在实际生产中,各大油田都在推广使用。它具有以下特点:数学模型全面准确;数据库功能强大;数据实时监控;计算结果实时保存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软件界面操作简便、文件读写能力先进;软件服务及时高效。
3 采油工程信息系统的应用
油田企业在摸清了油田的地面与地下流程、业务流程、业务范围、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在用系统、数据存储与管理现状,了解了油田的数据需求、功能需求、应用需求和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开发了采油工程信息系统软件。该系统包含的内容很多,本文只对采油工程综合信息查询的内容做简单介绍。
3.1 原始数据查询系统
分常规查询和自定义查询,后者可进行单表、多表、组合条件查询。本系统可对开发动态、开发监测、井下作业工艺、生产管理、油气集输、地面工程等信息进行分析,并以报表、文件、分析图等多样化的方式表述。
3.2 采油工艺措施信息查询系统
具体可按4个子系统实施查询。工艺措施实施情况查询子系统:可以查询特定行政单位特定时间段内工艺施工的作业工作量、工艺措施类别、作业原因、工艺施工总体工作量等,所采用的工艺技术措施以及具体施工参数。工艺措施效果查询子系统:可以查询特定油藏类型某时间段内的油水井工艺措施效果和油水井对应关系动态参数变化情况。重点井、重点工艺措施实施实时动态查询子系统:可以对重点井、重点工艺措施进行实时动态查询,以了解措施实施的最新作业动态信息。工艺措施作业井史管理查询子系统:可以对油水井投产周期、累计工艺实施情况、工艺实施效果等进行查询。
3.3 采油工艺专业条件查询系统
基于目前的主导采油工艺技术,主要包括机械采油、稠油开采、浅海采油、三次采油、防砂、压裂酸化、油气层保护以及修井完井等信息需求。通过自定义数据项及约束条件等方式,可以为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有效信息,为施工设计、方案制订、现场实施提供支持,提高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施工的成功率。该系统以采油工程整体专业应用数据库为基础,实现基础数据的共享、查询及评价流转,通过效果跟踪及综合评价等方法,为采油工程科研、生产、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4 采油工程信息系统的应用分析
采油工程信息系统是立足于石油油气公司的地面、地下工程并能够支持其生产管理业务的信息系统,适用范围很广,在实际应用中该套系统软件具有全面性、高效性、快捷性、准确性、灵活性等多种特性。例如:
在采油生产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油气水井的数据查询、报表查询、图形查询等一系列查询上。
在注采管理上的应用主要在油水井生产动态管理、井况分析、机采设备管理、注采效果分析上。
在工艺措施分析方面的应用基本是在防沙、解堵、调剖、机采上,对它们进行报表分析、周期对比、数据汇总等一系列功能的应用。
在井下作业管理上的应用主要包括单井设计、网上审核、作业流程的建立及查询、现场管理与监督、作业效果分析等方面。
在注水管理上的应用主要包括注水井洗井管理、注水井水量调配、注水井指示曲线分析、分层测试、水嘴大小设计等。
大家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局限性,在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源头采集缺失:如完井工具、代码的扩充,措施类型的增加等。
(2)信息孤岛现象:受思想狭隘影响,设计需求面窄,相关部门用不上。
(3)信息利用率低:受应用人员应用层次影响,有些系统鲜有人问津。
(4)软件重复率高:由于单位之间沟通少,功能相同的软件重复开发多。
(5)系统维护滞后:随着功能需求增加,软件缺乏及时更新维护。
这就对今后软件系统的建设和开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针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具体建议供参考:
(1)严把源头数据采集与录入关,提高基层人员专业素质。
(2)系统的建设与需求应兼顾横向(部门之间)与纵向(上下级之间)关系,使设计需求最大化。
(3)加强相关单位的信息沟通。
(4)油田之间、部门之间加强合作,应用系统互相推荐、推广。
篇12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加剧,各国对能源资源的争夺也十分激烈,能源行业的发展速度快慢,直接制约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源战略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中国的能源发展放在了前三的重要位置,国家对能源的迫切需求,事实上是对能源行业提高现代化科技水平的需求,这也表明了对未来从事能源行业的科技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培养“高、精、端”从业人员的市场前景更为广阔。虽然我国新兴能源行业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行业异军突起,但石油行业目前仍是能源行业的支柱,因此,石油开发仍然处于重要地位,这就为石油工程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促进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随着我国油田的开发,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从事油田开发人才的不断更新换代,近几年越来越多石油专业本科毕业生,走进石油企业用人市场,石油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被录用的毕业生有极强的适应企业、社会生活素质,具备广泛的石油专业知识的内涵,具有应用先进科学知识的能力。
1 石油行业对人才的新需求
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采出油量的逐年递减,要更多地开采原油,以促进石油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这就需要新的开发技术,充分、高效、合理利用地下石油资源,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目前,随着石油行业发展,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要求表现在:石油工程专业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备工科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能在石油开发领域从事油气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油田化学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素质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
由于油田所处地域的不同,对开发人才要求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国内东部主力油田已经稳产多年,油田开发工作越来越困难,原油产量下滑,生产形势日益严峻,因此,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多学科(如地质学科、高等数学、物理及化学学科、计算机技术等)特色,提高剩余油开采技术,减缓油田的原油自然递减率,这无疑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2)我国现阶段中西部的油气勘探开发主要针对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这类油气藏地质结构复杂,储渗条件差、隐蔽性强、非均质性强,勘探开发较为困难,对勘探技术要求也较高;需要培养懂得《特殊油田开发》开发技术人才,来解决复杂地质勘察及特种油田开发问题,实现高效开发中西部油田,以弥补东部油田产油量下降的缺口。
(3)开拓海外新兴市场,争取更多的海外能源资源。随着海外油气市场份额比重加大。因此,石油院校培养的人才,要掌握勘探开发技术,熟悉国际油气项目管理和勘探开发规则,精通外语语种(如英语、俄语)进行沟通交流及工作业务往来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未来石油工业日益国际化的趋势。
(4)目前,我国加大了对新型地下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如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油砂的勘探开发、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等,这些领域无疑将是石油工程人才未来施展才华的重要领域,因此必须对传统培养模式中的不足进行补充[2]。
然而,有很多石油企业都对高校大学生的工作能力不满意,大部分大学生都存在动手能力差、专业技术水平低;大学生进入企业后不能立即投入工作,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培训。
一方面企业很难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毕业生;另一方面有大量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企业用人机制、国家的经济和就业环境、就业机制等方面外,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太低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3]。为此,石油高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培养适应目前石油行业需要的人才,积极进行石油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结构上适应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变化,拥有更为全面和宽广的知识体系,具有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石油高校的人才培养,应紧密与用人单位相结合,采取合同式、定向培养等方式,建立综合考核机制,达到学校培养之人,便是行业用人之才,实现石油教育发展的新跨越。
2 现行石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内石油类高校在现行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定位狭窄单一;各类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培养目标界限不分明,特色不鲜明;培养模式上,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研究型人才培养的界定不明确,不能满足企业对个性化人才的需求;知识结构上,学生单一的专业知识不能满足石油行业多领域、多层次涉外社会化知识的需求[2];授课方式上,采取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由于以知识的细化和透彻讲解为标准,导致教师的教学负担繁重,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处于被动状态。
目前,各石油高校的课程改革独立进行、教材自成体系、各大课程模块之间相对割裂,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导致学生学完一门课后并不关注所学内容后续怎么用,无法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由于各功能模块中的课程内容缺乏有机集成,甚至同一模块的前后课程在内容上也有所重叠,导致学生缺乏对本专业的整体性认识,以致综合性实践项目的训练效果欠佳,达不到有机融合各大课程模块的目的。学生大部分时间用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上,一直到大学四年级时,学生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应用方面的学习,而这时学生又忙于找工作,致使学生得不到实际操作能力、合作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4]。
石油工程作为石油高校的一个主体骨干专业,担负着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跨世纪优秀高科技专业人才的重任。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国际上争夺石油资源的竞争激烈,实质上已表现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掌握石油开发技术的科技人才的竞争[5]。当前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许多技术性难题,必须依靠掌握现代石油开发技术科人才来攻克,并通过多学科多部门的联合攻关才有可能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复合型的,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石油工程教育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专业设置过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以及教学内容过于陈旧等弊病,按照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显然不可能担当上述重任。
3 新形势下教学体制的改革
石油工程专业具有十分明显的行业属性,石油院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必须面向矿场、服务行业,并尽最大可能争取获得行业的支持。石油专业需要工程类课程的专业理论和相关知识,以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地质学、工程科学等课程为基础课程,学生聘到企业后能具备一般钻采工具和设备部件机械设计能力,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经济知识进行石油工程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初步能力[6]。
石油专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应做到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实现“你需用的就是我培养的”对应关系,使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被用人单位真正认可。结合东北石油大学培养学生实际,通过对国外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及国内石油院校毕业生的调查研究,对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手段及教学内容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在校大学生具体知识的获得,绝大多数来源于课堂教学,要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3.1 建设石油类专业课程标准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确定开设课程数量和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课程的先后顺序,形成结构优化、结合紧密的教学体系,以满足石油专业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要。课程教学在内容上强调综合性、整体性和前瞻性,设置的必修课主要以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为主,选修课和开设的讲座则以石油工程新技术、新理论和应用为主;在课程授课方式上对部分课程进行了改革。如在《特殊油田开发课程》的教学中,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自学―文献阅读―综述一讨论一大作业”等多方式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激励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科技写作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语言和表达能力。
3.2 优化教学方式
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课程体系的建立,立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如引入情景教学方法,更多地引用油田生产中的实际案例,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引入多媒体教学法,用更加生动的画面和直观的资料,变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变抽象的问题为直白的问题;引入案例教学法,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石油专业实践教学可以借鉴国外石油高等教育的经验,将企业正在使用的新的生产加工技术、新的管理方法和营销手段等直接纳入实践教学内容。也可以把学生的实践课放在现实的工作岗位上进行,深入企业内容,把课堂搬到生产和管理的一线。在教学师资上,可以聘请企业和行业中,富于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来给学生指导实践课程的开展,真正达到“学校培养之人,便是行业用人之才”的教学目标。
4 特殊油田开发课程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4.1 发挥学科优势,创新培养模式
《特殊油田开发》课程的教学团队追踪石油与天然气学科前沿,及时以油田开发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的管理更新教学内容,以实现培养人才与实用人才的无缝对接,开创新教学模式。立足基础课程要扎实,专业课程要优化,开展“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尽量减少课内学时,增加拓宽专业方面、强化实践教学课时,逐步从课堂教育向素质、实践教学转变,实施“共基础、重实践、分方向”的培养人才战略。
加强师资力量和水平的提高,要求教学团队成员的组成,应有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教改项目的经历,并获得教学研究获得了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具有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和石油特色的教育质量观,能够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团队意识。
4.2 任务驱动式教学
采用任务驱动式方法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把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其中涉及到学生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包含了学生已经习得的知识和需要新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蕴涵了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训练的要素,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掌握教学大纲中要求教学内容,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
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分配学习任务。在建立起来的充分的积极、互赖的情境中,学生为完成共同的奋斗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互帮互助、共同工作等方式,发挥各自优势;教师适时参与分析、讨论,适当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中暗藏的新知识、新技能,控制任务完成进度,把握任务发展方向。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迁移新情境中,做到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注重学生与他人协同合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习得了如何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
4.3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教学评价时,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的潜力,如理性思辨能力、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业务能力等。这对增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教学方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向教师反馈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还能帮助授课教师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4 采取合同式、定向培养教学
为更好地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由用人单位规划所需人才的学习研究方向,并提供给高校作为培养目标将成为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即高校与用人单位以合同形式规范人才培养的形式,规范双方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应承担的义务,建立严格的考核标准,在一定时间限度内,使所培养的人才完成用人单位规划的任务、学生达到用人单位规定要求,并在通过规定的考核内容后,及时录用人才上岗。
5 结语
石油院校人才教育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石油行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将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了解社会现状,与社会发展共同进步。在保证课程教学高效实用的前提下,兼顾到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综合性知识要求的特点,以增强大学生毕业后满足企业、社会需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仇念海,曾富生.关于石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2] 汪志明,张士诚.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手段的再认识[J].石油教育,1998(3).
[3] 肖焰,田茜瑞.石油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模型构建[J].文化经济,2012(10):289-290.
[4] 刘正良.发达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9(1).
篇13
对于中资企业而言,在沙特从事石油工程服务,开拓石油工程服务市场方面,在市场开发这一关键环节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风险:
(一)市场准入风险
沙特是全球石油上下游工程服务的竞技场,国外著名的石油石化企业云集,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康菲、壳牌、陶氏化工等国际著名的石油石化企业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沙特的石油石化工程服务。主要的业主公司-阿美石油公司成立之初就按照欧美化体系和标准运作,因此,市场准入门槛较高。
市场准入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业主在某些高科技领域设置较高的门槛,这些方面之所以难以准入的主要原因是业主认为这部分是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并且业主本身也在这些领域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和设备,为了保持其领先地位故意设置障碍。另一方面,对于中资企业来说,由于长期在国内施工,对于沙特的市场准入规则不熟悉,加上队伍资质和施工经验难以满足业主的要求,导致资质预审资料提交业主后,难以达到业主的肯定回复,因资质预审被拒之门外的案例俯拾皆是。
(二)装备配套风险
目前,国内的石油装备发展迅猛,但大部分的石油装备企业处于全球石油装备技术发展的低端水平,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我国的石油物探、钻井、石化等高科技领域的装备很多都是引进国外的,包括后期的软件更新和硬件维修配套都依赖于国外的石油装备企业。尤其是海上石油装备,我国刚处在初期阶段。这些领域都被国外的著名的石油企业垄断。
在沙特,著名的石油工程服务企业云集。阿美石油公司采用的标准也是借鉴或者直接从欧美发达国家搬过来。这就导致投标时候,中资企业的装备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采购和配套,以达到业主的要求。对于业主装备要求以及欧美企业的技术垄断,导致中资企业的装备配套过程中存在巨大的风险。2010年,中国某石油企业的钻井公司和阿美石油公司签订了气井钻探合同后,在后来的装备配套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虽然设备的配套投资花去上亿元人民币,也没有通过业主最终的设备验收,最后导致合同终止,也直接导致阿美对于该油田企业气井钻探资质的注销,也给该钻井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项目信息跟踪和信息可靠性风险
根据沙特的相关法律法规,石油工程服务项目都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模式,按照国际招投标管理实施。但是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由于中资企业进入沙特相对于欧美、韩国和日本等国家较晚,因此,对于市场信息的跟踪和市场信息的可靠性分析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某些关键市场信息不透明,信息来源渠道单一。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这类情况经常发生。其次,项目跟踪人员不熟悉沙特政策和资源状况,获取信息能力不足,信息来源渠道不可靠。最后,信息收集不及时、获取不完整。
(四)投标报价和策略选择风险
在具体的投标过程中,投标文件的报价和策略失误,导致报价过高或者意想不到的低价中标后果。这方面的风险主要由以下原因:首先,对沙特石油工程服务业惯例、标准及管理程序了解不深入。其次,前期投标调研不够充分,投标文件研究不透彻,报价测算不准确。第三,对于材料供应商和工程分包上资源掌握的过少,材料询价和分包询价不准确,导致投标报价不准确。第四,投标报价方式选择不当、策略运用不当。
(五)石油工程服务项目的市场决策风险
中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相对落后,行政命令性指令在该类企业中畅行,企业的决策机制的奖惩制度缺位。在执行某些重大的市场决策时,缺乏专业人员的参与,不注重专业人员的参考意见,导致某些项目面临的重大的决策风险。
以上提到的决策风险主要有四类情况:第一类是凭借所谓经验,想当然开拓海外市场;第二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一心要抓大项目;第三类是为了一时的利益,饥不择食、盲目投标拿项目;第四类是为了业绩,不顾后果,盲目拿项目。
以上提到的是在沙特石油工程服务市场开发环节经常碰到的五类风险,当然,除了以上还有财税、法律、劳工当地化等其他风险,这里不做详尽描述。
二、沙特石油工程服务项目的市场风险防范
国际石油工程服务项目的市场风险防范是指在通过对国际石油工程承包项目的市场开发环节中的各种风险的表现和具体分析,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寻找出相应的,最有效的市场风险防范措施和处置方法,以有效地消除市场开发环节中的项目风险或控制项目风险。
针对以上提出的沙特石油工程服务项目市场开发环节存在的市场风险,采取以下积极措施进行风险防范。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开拓战略,明确市场定位
沙特石油工程服务市场门类齐全,上游涵盖了钻井、物探、油田综合服务、油田设施、气体处理厂、输油管线和罐群等各类工程项目。为了大力开拓该市场,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首先,分析沙特石油工程服务的主要对象-阿美石油公司的发展重点和倾向,尤其是下年度的预算重点以及中、长期油田开发规划,从中找到本企业的市场重点,提前规划,有意识加强相关方面的人员、资金和设备投入。
其次,中资企业必须认真分析该市场构成,对于其他外资竞争者和本地的承包商实力进行比对和调研,确定本公司的市场方向,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程度,取长补短,发挥自己在某些领域的领先性优势,细分市场,准确定位。
(二)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工作,制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度
沙特虽然属于穆斯林国家,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但是由于长期坚持亲美政策,英语已经成为该国的通用语言。主要的业主公司以及该国的商贸活动,英语书面或者口语通行,这为中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在进入该市场的是时候,需要派驻懂英语和技术的管理人员进行长期的市场调研工作,尤其是对于与石油工程服务行业的主要业主、承包商、供应商、分包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项目的可行性报告,避免各种无根据的市场决策,指导市场开发工作。
(三)拓宽项目跟踪和信息获取渠道,了解业主的招投标程序
沙特的石油工程市场比较正规和成熟,国际化程度较高,对于承包商的信息渠道比较公开,需要中资企业安排专业的投标团队收集该类信息,了解业主的招投标程序和运作规律。
(四)选择有实力的和中介公司,与业主保持良好的沟通
沙特虽然取消了强制制度,但是由于沙特和中国的文化差距以及风俗习惯差距较大,因此,为了更好的和业主保持良好的关系,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市场开发之初有必要选择有实力的和中介公司,消除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各种误解,建立和业主的良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