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食品企业卫生的重要性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食品企业卫生的重要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食品企业卫生的重要性

篇1

另一方面,和食品相关的新闻中,“原产地”一词也频频出现。据意大利农场主协会称,从6月7日起,意大利牛奶生产者必须在消毒鲜牛奶包装的底图上印刷原产地标签。美国农业部部长约翰斯表示,该部建议从2009年起,在全美范围内强制推行牛、猪、羊、鸡等家禽家畜的动物身份证制度,以便能追踪从出生地,到农场、饲养场、屠宰加工厂的全过程。

在食品行业的相关规定中,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构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强调与环境的友好性。相应地,在此基础上的食品加工业,也提高了对品质的要求,不仅要看产品本身的品质,还要检查企业原产地的水、空气、环境等综合指标。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作为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管理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的关注,继欧盟以后,日本、新西兰等国都在大力推广。按这个规定,食品、饲料、供食品制造用的家畜,以及与食品、饲料制造相关的物品,其在生产、加工、流通各个阶段必须确立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该系统对各个阶段的主体作了规定,以保证可以确认以上的各种提供物的来源与方向。

大企业往往站得高而看得更远,同时他们感觉到的国际竞争的压力和参与国际市场的迫切感也比一般企业来得更早更直接。因此,他们在企业发展扩张过程中,对环境要素的关注也比一般企业要早,看得也比一般企业要重。落户北京密云工业开发区的一群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从国内最大的乳品巨头之一伊利集团、国内最大的乳酸菌发酵企业太子奶集团、国内最大的板栗加工企业山东绿润集团、国内冰淇淋业五巨头之一的“宏宝莱”集团,到世界知名的“美登高”食品,再到世界头号的韩国泡菜品牌“宗家府”——正是这样一群“勇为行业先”的人。

密云作为首都水源保护地,是北京地区唯一无污染的饮用水源,也是我国北方地区优质水源的代表。几十年的保水还形成了密云无污染的土壤、绿色的自然环境、洁净的空气。优质的水源和环境,加上在这样环境中培育出的安全、优质的农副产品,无疑为落户密云的食品企业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提供了双重的保险。而作为真正的龙头企业,他们看到的还不仅仅是这些,他们更需要在绿色安全食品时代来临之际,借助环境要素去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

篇2

1、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涉及面广且影响深远

“民以食为天”,食品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面广,而且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众多。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不仅会带来食品行业的公关危机和整个食品相关行业的行业危机,甚至会给和谐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食品行业中社会责任的缺失,通常会带来比一般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更为严重的社会影响。企业虽然可能增加一时的利润,但是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巨大的,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带来政治危机。

2、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应以对消费者承担社会责任为首要责任

消费者是食品企业产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因素中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一个食品企业的利润和企业价值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因而,食品企业必须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保障消费者安全的前提基础上去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社会价值最大化。例如,中国的乳品企业,虽然在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中都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是,却在提供合格产品这一基本问题上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了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不仅危害了消费者利益,同时使数十年营造的企业形象一夕崩塌。

3、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食品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和履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有所延伸的,在企业的发展初期,生存和发展是第一位的,这一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是创造社会财富,并为社会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企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和谐一致,例如关注劳动卫生,提高安全与环境保护意识,开发绿色食品等。食品企业应该在遵循企业共有的社会责任的同时,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应的突出其承担社会责任的重点,随着社会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扩大其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

二、食品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制造假冒伪劣产品

当前,我国存在有部分食品加工企业,无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按照食品加工工艺和食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急功近利,或者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用低价格、低质量的原料进行生产,导致产品质量严重受损。甚至更有无良商家,为了经济利益,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添加剂加工食品,对整个食品行业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影响,导致消费者对食品行业整体缺乏安全感。

2、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

食品加工业与自然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食品企业在生产、加工及流通中,很容易与土壤、水体、及空气产生接触,被污染的水、土壤及空气也很容易导致传染性疾病的蔓延。

根据调查显示,在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中,源头污染是一个重要原因,农药残留、添加剂的滥用、渗入土壤之中的有害物质等,都从源头上给我国的水产品、粮食、经济作物等带来了极大的隐患。除源头污染外,微生物污染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的食品卫生危害中,食物中毒是最主要的,而导致食物中毒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致病性微生物污染。

3、流通秩序混乱

我国现有食品经营企业约300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据大多数。而在一些食品批发市场上,由于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以及安全检测,使得不法商贩有机可乘。除此之外,在食品流通市场上,也存在有部分不法企业,为求经济利益蓄意贩卖过期或者变质食品或者是伪造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三、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分析

1、食品企业经营理念落后,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食品相关企业的经营理念落后,没有将现代化的经营理念融入其中,在我国传统的经营理念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使命的获取经济利益,企业唯一的责任就是对股东负责,这种传统的经营理念导致了许多食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过分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自身的经济利益,置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于不顾,从而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

此外,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淡薄,还表现在企业内部组织制度的建设上,根据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对我国150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受访企业中,80%的企业没有社会责任相关部门,16%的企业没有设置环境管理部门,37%的企业没有设立公共关系部门。这充分说明了,在我国,大部分的企业没有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专门的一项工作来认真对待。

2、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篇3

2 HACCP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

HACCP理论是通过风险评估的方法,分析和查找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确定具体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关键控制点,并实施有效的监控,从而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HAC-CP方法的指导原则是美国食品微生物咨询委员会(NACMCF)提出的,该准则共包括七个基本原理:①危害分析;②确定关键控制点(CCP);③确定关键限值,保证CCP受控制;④确定监控CCP的措施;⑤建立纠偏措施;⑧确立有效的记录保持程序;⑦建立审核程序以证明HACCP系统是在正确运行中,包括审核关键限值是能够控制确定的危害,保证HACCP计划正常执行。

3 HACCP管理体系在食品安全上的应用现况

3.1 HACCP在美国:1973年,美国首个以HACCP原理为基础的联邦食品法规21CFRPart 113《密封容器内低酸性食品的热杀菌》正式颁布实施。该法规要求进口国蘑菇罐头厂应在美国第三方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制订包括从农场到成品全过程蘑菇作业的HACCP计划,该法规大大提高了进口蘑菇罐头的食品质量。1985年,美国科学院(NAS)对美国食品法规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推荐各政府管理部门采纳HACCP方法,对生产企业实施强制性管理。1998年5月,由美国卫生部、农业部、环境保护总署组建的部级食品安全协调组――食源性疾病暴发应对协调组(FORC-G)成立。HACCP体系作为食品安全控制的公认方法,被政府管理部门纳入食品安全的宏观政策内。美国FDA先后颁布了水产品生产企业的HACCP最终法规,果蔬生产企业的HAC-CP最终法规。要求美国的水产品和果蔬生产企业必须实施HACCP管理体系。

3.2 HACCP在欧盟:在欧盟国家,与食品有联系的工农业研究项目框架(FLAIR)内的一个研究小组代表欧盟利益对HACCP进行了最初的研究。这个项目做出了一个HACCP用户指南,一份HACCP术语表,并建立了国际培训交流计划,以及欧盟成员国的实验室与研究机构间的互访计划,以促进HACCP迈向统一。欧盟随后公布一系列法规以使所有成员国的法律一致,其中包括3部针对不同种类食品的法规:D1R91P493EEC:市场上渔业产品卫生规定;DIR92P5EEC:欧盟内部肉和肉制品贸易中产生问题的规定;IR92P46EEC:市场中粗乳、加热乳、原料乳及乳制品的卫生规定。这些法规要求食品生产者做到HACCP各项原则要求的操作步骤。针对HACCP实施的第四项法令是关于食品卫生的横向法规,即EU93P43PEEC(食品卫生法)。这一横向法规要求食品经营操作者在危害分析并寻找关键控制点原则的基础上确定他们行动的关键步骤,以确保食品安全程序得到确定、执行、维持和回顾,并以此来发展他们的HACCP。

3.3 HACCP在日本:日本厚生省下属的乳肉卫生课和生活卫生课1993年对典型的20多种特定的食品进行HACCP的研究,提出了特定食品的HACCP模式。1995年对乳类、肉类制品、容器罐装加压加热食品、鱼肉糜类制品开始实行此体系。日本厚生省和农林水产省于1998年5月8日了《食品之制造过程高度化管理相关临时措施法》。其目的是确保食品卫生质量,健全食品制造加工过程的各项程序。同年7月1日,日本制定了《食品制造过程高度化管理的基本方针》,对实施HACCP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基本方针中,日本规定在国内的食品企业中实施“综合卫生管理制造过程(UACCP)认证制度”。

3.4 HACCP在中国:我国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从80年代末期,开始接受HACCP的原则,并在部分食品企业,如熟肉制品、乳制品、酱油、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凉果、水产品企业使用了HACCP系统。

篇4

一、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

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使企业将取之于社会的利益,具体的回馈给社会;即社会赋予企业的利益中,包括企业应尽的义务,企业对于其所依存而运作的社会,负有法律和社会义务,而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和这些义务关系的互动,企业必须以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式来履行这些义务。

综上所述,所谓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要对与企业发生各种联系的其他相关利益群体负一定的责任,即维护消费者、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对所在社区和社会环境负责,包括生产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即企业社会责任,使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1]。

(二)食品社会责任

1.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食品企业与居民生活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对食品企业而言,安全观念与企业成功与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不仅反映企业经营者的道德水准,更重要的是企业社会责任能够促进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因此,食品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作为食品企业的基本职责。提升食品企业社会责任首要的是培育和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2]。

本文认为,所谓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要承担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责任,其中最重要的是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问题。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底线是食品的安全,也就是说,保证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特征,是核心[3]。

2.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1)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质量食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产品数量、规格上要对消费者负责在市场供应上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各类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二是从产品质量上对消费者负责,为消费者提供符合产品安全、质量优秀的食品及服务,并且价格适合,杜绝恶意诱购,虚假广告等。

(2)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合理的劳动报酬。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合理的劳动报酬以及适当的工作保障,尤其要重视工作的安全性。除此以外,企业对员工的责任还包括保证员工实现就业和择业权、休息休假权等权利的法律义务,以及企业按照于法律规定的标准对员工承担的道德义务。

(3)保护环境的责任。任何企业都应当为所在的社区、国家甚至是全人类的长远利益负责,都应当承担起节约资源、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责任。而对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来说,由于其生产的特殊性,对环境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保护环境方面,即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整治被污染的生态环境,高效利用资源、积极寻求资源的循环利用等等。

(4)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社区相应部门应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必要保障,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得以正常开展;因此,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对所在社区承担某些特殊的社会责任,比如积极参与并资助社区公益事业及公共工程项目的建设等等。

(5)为股东、债权人等其它利益相关者提供最大经济效应。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要向股东或者债权人承担责任,满足投资者或金融机构的投资需求,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向公众展示自己的实力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美誉度,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4]。

二、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食品工业蓬勃发展,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种种人为的“食品污染”对人类健康乃至生命构成巨大的威胁。从植物性食物到动物性食物,从食品加工到市场流通无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在食物原料方面,滥用植物激素、违规使用农药等现象屡禁不止;在加工制造方面,食品制造使用差、劣的原料、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等情况时有发生;在市场和流通方面,以次充好、销售假冒伪劣甚至变质食品等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检测水平不能满足当前需要。

食品是人们生命安全的初级保障。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还有可能影响我们的生命和健康。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使人们对食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担忧。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食品消费心理,导致对食品安全相当程度的不信任。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可以看出我国食品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社会责任缺失,从而折射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

(二)我国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

1.企业短期行为严重

受利益驱使,很多企业往往采用短期行为,尽量减少当前投资成本,追逐当前发展优势。依法经营、诚信服务是企业生存的基本要求,但国内部分企业一味追逐“短、平、快”,造成触目惊心的后果。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谋取利益,使用差劣的原材料替代进行生产,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更有甚者为了节约生产成本,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来代替其他食品成分;一些食品生产商,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增加食品色泽,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在食品流通方面,一些食品加工企业将回收的食品任意更改生产日期等等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频出现,由此可见,假冒伪劣就在我们身边。事后,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对事件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但这毕竟只能属于是亡羊补牢的措施。

2.企业经营者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经营者进一步强化了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过分重视与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企业旨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从而忽略了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必须要承担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普遍存在的原因就在于企业对社会责任没有正确的认识,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导致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很多食品企业仅仅把承担社会责任简单地认为是企业的一种成本支出,对承担社会责任缺乏一种内在的自觉[5]。

3.缺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舆论氛围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既与企业本身领导者、管理者个人因素有关,也受“轻社会责任”的社会大气候影响。目前我国社会整体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人们价值观念也在发生深刻而快速地变化,原有的价值观念、理想信仰受到现实挑战,出现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等现象,一方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平、正义、诚信和法治等理念还没有形成。在各种各样不同价值观的冲撞中,“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相当普遍。另一方面我国媒体,主要是财经媒体,没有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没有及时给予企业社会压力,来引导企业行为。总的来说,行政和媒体等多方面主体没有最大限度地产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干预,在这样一种社会风气下,没有形成迫使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

4.市场经济体制不成熟,法制法规不健全

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有统一、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需要有完善的市场价格机制和充分发育的各要素市场,然而我国市场上垄断现象、市场分割现象依然严重,要素市场发育依然不充分,价格机制无法发挥调节社会资源的作用。

食品企业法制法规不健全表现在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乏系统的法律约束和保障。目前我国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散见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中,没有专门的法律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作出系统规定。此外,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明食品企业应该承担的强制性社会责任没有得到有效规范和切实履行。制度执行不到位,也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产生严重影响[6]。

三、提高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

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项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企业的自发行动,而且需要政府的推动和消费者的互动,提升食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不仅仅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道德水准,更因为企业社会责任也能够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因此,中国的企业,尤其是食品企业一定要主动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食品企业经营者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保护和改善社会和自然环境,作为食品企业的基本职责来加以重视。

(一)推进食品企业良好作业规范认证

全面实行质量安全体系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资本通入,又需要技术投入,这对于小规模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讲是比较难的,而采用推广良好作业规范(GMP)等安全控制体系则可能比较容易一些。GMP(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卫生环境,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7]。当前,加快推进GMP认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完善和丰富GMP的内容体系,要在遵循国际共同的GMP核心原则和基本特征前提下,结合中国实际,建立较为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的GMP认证标准体系;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GMP标准的优点,重视初级生产活动中食物源对食品安全潜在影响的检测和控制;细化《良好操作规范》及其认证要求,增强食品企业对GMP认证的自觉。

赋予有中国特色的GMP认证标准适当的法律地位,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保证GMP标准有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和推广平台,使标准实施过程始终处于法治规范范围之中,并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二)完善有关食品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制度

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完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制建设,将食品企业的相关社会责任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首先要推进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要从公司法的总则中突出强调企业必须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使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中。近两年来,国家虽然了《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将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纳入法制管理轨道,但是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规定都比较粗放,缺乏具体的评判标准,还缺少一个更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因此,应尽快制定和实施食品安全法,使食品监控有法可依。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是强化企业的守法行为,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劳动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在遵守国家各项法律的前提下创造利润,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可靠、营养的食品。

(三)加强食品企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教育

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需要一个社会基础,这就是社会公众、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重大意义的认识,只有社会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认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才能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下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在实践中量力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为深入开展面向全社会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印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纲要》明确要求,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和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不得少于40小时,每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每年也要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集中专业培训。

(四)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营造舆论氛围

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需要一个社会基础,这就是社会公众、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重大意义的认识,只有社会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认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才能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下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在实践中量力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近日国务院颁布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要求建立起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组织、专家、消费者和媒体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和食品安全“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等活动;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和音像制品,在有关媒体刊播食品安全公益广告,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制度,办好相关网站,抓好监督执法信息公开;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强化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动员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各方积极参与,发挥好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8]。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逐渐接轨和融合,我国企业必须适应国际形势的要求,认识到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获取商业利益,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理论提出之前即作为一种制度而根植于各国的法律、法规之中。顺应世界各国理论与立法的潮流,有理由相信,企业的社会责任必将成为我国理论研究和立法研究的重点。食品企业与居民生活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和谐社会呼唤责任企业,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因此食品企业应规范自身行为,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确保食品的安全性。总而言之,企业应当树立公民意识,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郑若娟.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进展――基于概念演进的视角[J].国外社会科学,2006(2):34-39.

[2]王晓丽,李磊.基于食品安全视角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浅析[J].价值工程,2009(3):11.

[3]王敏,李伟阳.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三层次研究[J].财政监督,2008(6):14-15.

[4]智红霞,李松林.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驱动力、内容与方式[J].企业问题探讨,2008(8):21.

[5]阿.B.卡罗尔,安.K.巴克霍尔茨.企业的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M].黄煜平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3-25.

[6]彭建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因、内容与动力――“三因三色三力”理论[J].宏观经济研究,2010(1):3-9.

[7]韩颖,马增林.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1):

41-42.

[8]王七萍.从“三鹿”奶粉事件探讨乳制品企业的社会责任[J].科技和产业,2009(1):

51-53.

注:本文受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07C376)和湖南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07QN69)资助。

篇5

一、食品企业加强质量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质量成本控制

一般情况下,产品质量越好,越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信赖。但是,在市场价格一定的情况下,产品质量的提高势必导致质量成本的增加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所谓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产品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所必须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不能达到该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根据质量专家菲根堡姆及相关学者的研究理论,它一般由四部分构成: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质量成本控制就是指在既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对质量成本的形成和发生施以必要的、积极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质量效益的行为。对质量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体现了现代企业对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的重视,也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食品企业加强质量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加强质量成本控制有利于食品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重塑企业诚信形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质量是食品企业的生存之本,只有重视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2)加强质量成本控制有利于保证食品质量的安全,促进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全世界公共健康的最大威胁,食品质量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加强质量成本控制,才能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3)加强质量成本控制有助于形成安全、健康的食品企业价值链,同时为政府的加强监管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全国食品行业的不断繁荣。

二、食品企业质量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原材料、人工费用等各项显性成本的上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整个食品行业都在努力寻找降低成本的突破口,由于在质量成本控制上存在诸多误区,从而导致近年来越来越多恶性食品安全事故的产生。

1、质量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1)企业管理层质量成本控制意识不强。在实际经营中,很多管理层由于很少接受正式的质量成本控制培训,往往是根据传统的经验管理企业,看重的是高效率的生产和大批的订单,而认为质量成本控制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影响不大。即使有个别企业制定了质量管理条例,由于领导层重视不够,往往也成为管理的摆设。

(2)缺乏全员质量成本控制意识。质量成本控制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的综合性管理工作,但在实际中,很多企业仍是把质量管理仅仅看作是质量检验部门的事情,这样势必会导致企业整体质量控制目标不能达到最优。

(3)对质量、成本和效益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很多企业认为高质量就意味着高成本投入,会影响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往往冒险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来实现短期的利益。殊不知,高质量的产品会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口碑,从而带来更大更长远的效益;相反,低劣的质量会让企业承担大量的外部损失成本,轻则利润受到影响,重则可能导致企业的倒闭破产。双汇瘦肉精事件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2、企业内部未形成有效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质量成本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其推行需要一套完整的控制运行体系。质量成本控制效果的好坏与质量成本控制体系设计的完善性和运行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1)很多食品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甚至支离破碎、随便拼凑。由于认识不到质量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因此,很多企业所设计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往往只是企业管理活动的花瓶,仅用来作为迎合相关部门检查和诱骗社会公众信任的工具。

(2)质量成本控制体系形同虚设,难以发挥作用。由于体系设计的不完善再加上认识上的不重视,因此更难以确立完善的组织保障措施,造成很多食品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只是制度上的、表面上的,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

3、质量成本信息难以满足管理的需要

(1)质量成本会计核算理论研究进展缓慢。近年来,相对于财务会计理论研究,成本管理会计研究整体进展缓慢。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再加上当前科学研究的功利性,财务会计更易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从而造成成本管理会计包括质量成本会计研究被冷落;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仅有的研究成果也很难被企业实践验证和应用。理论研究的停滞不前必然影响质量成本控制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

(2)企业质量成本信息不完整,难以满足管理的需要。真实相关的质量成本信息是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基础,但是,尽管当前部分食品企业也建立了一定的质量记录制度,然而这些记录大都不全面且分布于各个部门而未进行系统地汇总和分析,质量成本数据的正确归集和统计非常困难。信息的不完整、不准确必然影响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

4、企业外部质量管理监管体系不健全

(1)现有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不够完善,惩戒力度不足。法规体系不健全,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对违法经营者起不到足够的威慑作用,势必降低企业的违法成本,导致部分企业铤而走险。

(2)现有的监管主体比较单一,且比较分散。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监总局等多个部门,其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同,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

三、完善食品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的措施

1、加强对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培训

(1)加强对企业领导层的质量成本控制培训。领导层的管理理念对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他们开展质量成本控制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的辩证关系、质量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增强其质量成本意识,才能促使其带动整个企业人人关注质量、重视质量成本控制的良好氛围。

(2)加强对全体普通员工的培训。首先是理念培训,让他们认识到质量成本控制不仅是对生产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也不仅仅是质检部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涉及原材料采购、设计开发、生产、包装、运输、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部门、全体员工的事情,只有站在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加强质量管理,才能实现整体质量成本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其次是结合食品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对不同部门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比如对质量管理人员加强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对财会人员加强质量成本信息核算培训。

2、构建并不断完善企业内部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一个完善的内部质量成本控制体系,至少应该包括管理组织体系、信息反馈体系、过程控制体系和业绩考评体系四个部分。

(1)由于质量成本涉及面广,必须明确各个部门在质量成本控制中的责任,将质量成本中的各项费用逐级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执行人,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质量成本管理组织体系。各部门还要进一步分解落实到有关车间、班组甚至具体工作岗位,使质量成本的控制同厂内经济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

(2)为了使企业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各项质量成本的发生情况,以便随时采取措施,企业应建立合理的质量成本信息反馈体系,保证这些成本信息能通过各种凭证和报表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

(3)质量成本发生在产品成本形成的各个阶段,为了使产品质量成本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应建立过程控制体系。在产品设计阶段,通过对产品设计的论证、评审、试制等措施,使设计方案达到科学合理,以避免投产后因设计方案问题造成损失;在产品制造阶段,除了考虑检验成本之外,还要考核质量损失成本,包括控制废品损失、返修损失和停工损失等;在产品销售阶段,主要关注产品完工入库后在保管、发运以及用户使用的整个过程的成本控制。

(4)对于发生的质量事故要追究原因和责任,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奖惩制度。奖惩制度对于控制体系而言,既是一个辅助手段,又是维持质量成本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3、加强质量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

(1)重视对质量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视,关于质量成本的文献也不断涌现,但总体而言大都泛泛而谈,理论的系统性不够、实践的指导性不强。建议一方面在国家重大课题上加大对质量成本研究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产研合作,从而设计出符合企业管理需要的质量成本管理系统。

(2)企业内部要不断完善质量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加强对质量成本的核算,是保证质量成本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一是要建立并健全质量成本控制过程中的一系列原始记录,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及时性,这是进行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二是在关注显性质量成本的同时要充分关注隐性质量成本,即重视质量带来的潜在收益和忽视质量带来的潜在损失;三是完善质量成本控制核算会计科目和账簿;四是充分利用质量成本报表提供的信息,在分析信息寻找改进质量和降低成本途径的同时,积极在对外财务会计报告中以合理方式进行披露,从而树立并提高企业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4、完善质量管理的外部监管体系

(1)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一方面是要不断强化执法和执法监督力度,使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对坑害消费者的不法企业要坚决查处并严惩不贷,提高其违法成本;另一方面是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

(2)构建多层次的食品质量监管主体。首先是要理顺和协调现有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提高监督执法的权威性;其次是要大力发展食品质量检验中介机构和食品检验员考试认证制度;再次是要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监督意识,同时加大法律宣传,提高其维权意识,从而加大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督。

【参考文献】

篇6

中国食品工业旅游的诞生及发展现状

中国食品工业旅游在中国从产生到发展不过短短十余年,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相关的理论研究非常落后。目前可以查询到仅有侯冰[4]、卢伟红和聂小荣[5]、宋军令[6]的几篇研究文献,研究主题都是针对个案进行的,主要是特定地区发展食品工业旅游的优、劣势条件分析,以及采取的措施等,内容比较笼统,难以实现普遍性的应用。从实践来看,迄今仅有少数大型食品企业开展过零星的“食品工业旅游”,以参观企业车间及企业文化博物馆为主,旅游者大多为企事业单位及学校等集体组织,参观过程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互动性及科学普及内容,而且活动基本上都是应景举办的,缺乏时间的持续性。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的例子。具有新加坡背景的益海嘉里集团在这方面起步早,而且相应的活动多,形式多样。2006、2007、2010年,益海嘉里集团数次邀请新闻媒体参观该集团的加工工厂,请媒体实地监督金龙鱼产品的生产过程,零距离见证益海嘉里严苛的食品安全生产措施,从源头见证产品的品质。迄今为此,仅该集团下属的金龙鱼已在中国建设了14个体验式生产企业,累计接待30多万人次[7]。2009年,经中国旅游局验收,伊利集团成为中国4A级旅游景区[8]。2012年,武汉市凭借中国中部最大的国家级食品加工区———吴家山开发区,该区聚集了140多家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包括蒙牛、统一、百事、益海嘉里、华润、天喔、欧丽薇兰等,开发了首条食品工业旅游线路,食品工业旅游方兴未艾。

正确认识食品工业旅游

与普通旅游不同的是,食品工业旅游是一种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旅游模式,不能以追求旅游利润为目的,甚至可以适当对该活动进行资金的贴补。因为通过有组织的参观各类食品工业企业,可以使游客零距离了解食品加工的全过程和企业的文化,丰富其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了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产品认知度。参观者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影响了更多周边的人群,培养出忠诚的消费群体,从而获得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企业知名度,为企业赢得比广告投入更高的经济回报。从某种意义上说,从企业广告投入中截取部分资金,投入到工业旅游中更为划算。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众多消费者对中国国产食品产生恐慌,单纯的说教已无法轻易消除他们的疑虑。而食品工业旅游可以让他们亲临现场、亲眼目睹,从中见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的规范和严谨,见证产品的优质。在持续开展工业旅游的过程中,企业及其员工会长期保持谨慎、规范的工作态度,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卫生,久而久之,由被动成为习惯。而且在与消费者接触过程中,可以搜集到更多更直接的市场反馈,以及消费者的建议和消费新需求,企业可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使之更加贴近市场,并进一步赢得市场。食品工业旅游的基本属性还是“旅游”,不能脱离旅游的属性单纯进行生产过程的参观,还要注重食品工业旅游过程的趣味性、互动性、知识性和体验性。在整个行程安排中要充分考虑参观者的感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传播也不能采取填鸭式的灌输,不仅内容要浅显易懂,还要有趣味性、科学性,最好进行互动活动;在参观过程中不仅要看,还要品尝,还要有DIY的环节。

食品工业旅游的主要内容

1良好的生产环境是关键

开展食品工业旅游势必为游客提供一个干净、卫生、整洁的旅游环境,这就对食品企业的硬件设施提出更高要求。企业食品生产环境必须符合操作规范,最好参照国外模式打造花园式工厂,参观通道的规划要确保透明,还要绝对避免参观过程中对生产环境的二次污染,真正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食品之旅。

2食品知识的普及是主题

旅游者参观生产过程、体验生产实践仅仅是食品工业旅游的部分环节,只有通过适当的食品知识普及,才能使消费者科学地认知企业的产品。知识普及的内容可以是食品加工常识、食品安全知识,还可以穿插一些大众感兴趣的养生食疗方法;这些内容要简明扼要,要深入浅出,要有趣味性;食品知识的普及不仅要在简短的讲座过程中进行,还要在旅游全过程中精心安排,使参观者受到潜移默化的知识传输。但切忌过分进行企业广告宣传或片面夸大自身的产品,更不要对同行或同类产品进行毁谤,这些都会导致参观者的反感。被参观企业的优劣要靠消费者耳闻目睹,生产出来的食品质量要靠消费者品尝。

3旅游安全是保障

开展食品工业旅游,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游客参观过程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生产过程安全。在旅游接待前要筹划好行程,杜绝任何可能导致消费者人身伤害的漏洞,①提前向游客强调安全注意事项,②要安排专职工作人员对游客在企业参观过程中全程进行安全防护。企业自身的安全问题不仅要防止参观过程的二次污染,还要采取有效的企业保密措施,避免游客误闯企业内部核心机密区。针对部分工艺,应提示游客禁止拍照。此外,还要合理布局旅游线路,确定适度的旅游环境容量。

4开发产业链式旅游模式

单一企业开展食品工业旅游,不仅在人力、精力上投入太多,而且消费者会因为可参观内容太少而游兴疲乏。最好在食品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内进行多个企业的联合,可以进行直线型组合,也就是说,被参观的几个企业之间有产业链关联。比如,同样处于食品企业上游的种植、养殖基地,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食品包装材料生产厂,以及食品生产辅料的生产商(如调味品企业等)。这样可以使游客的旅游内容更加丰富,他们可以了解到整个食品产业链,而且各个企业还可以分担游客接待的工作压力和资金投入。笔者建议,这种产业链式的食品工业旅游可以由各企业派出代表联合办公,联合运作,旅游过程由指定的专业旅行社派员派车进行,企业仅仅需要专业配合。

宁乡食品工业概况

宁乡县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市周边,隶属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为2012年中国百强县(排名第61名)。宁乡经济开发区已建成中国首家安全食品示范园区,液态食品企业和休闲食品企业占优势,以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液态食品加工基地为目标。近年来,随着本土食品龙头企业加加集团的上市,乐福来、洽洽、绝味食品等一大批食品重大项目的落户投产,食品产业增速明显。宁乡处于长沙市半小时经济圈内,公路、铁路、水运十分发达,而且对周边县市,乃至江西的市场辐射力和影响力较强,为该县开展食品工业旅游一日游等主题旅游形式提供了交通优势和市场优势。宁乡的土特产相对较多,如宁乡花猪、沩山擂茶、沩山豆腐、沩山毛尖、野生干鱼、祖塔七星椒等。但就旅游特产而言,还缺乏品牌效应,没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特色旅游产品。

宁乡开展食品工业旅游存在的问题

1发展食品工业旅游的观念落后

目前,宁乡部分食品企业认为食品工业旅游只是一般政务交流活动中主体的变换,仅仅是参观考察的主体由政府官员或业内人士转换成一般普通游客,同时认为工业旅游很难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且发展食品工业旅游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较强的依附性,对企业自身的硬件设施要求高,综合效益见效慢[9],故而对此持观望态度。

2旅游产品单一,无法满足市场多元需求

宁乡食品工业旅游的发展还处在萌芽阶段,其旅游产品类型的开发尚处于萌芽阶段,大多数产品都停留在简单参观的层面上,无法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少数开展食品工业旅游企业的项目编排单一,缺乏调动游客积极性和参与性的活动内容,导致游客普遍体验度较低,游兴不高[10]。6.3专业旅行社介入少,企业缺乏专业团队目前宁乡个别企业零星开展的试探性工业旅游,还停留在企业行政人员接待,引导参观、品尝和解说的简单层面,缺乏对旅游行程的前期精心规划与准备。旅游过程也缺乏专业旅行社的介入,即使有旅行社参与,也仅仅是负责游客的征集和迎来送往,参与度极低。

宁乡县发展食品工业旅游的对策

1政府积极引导

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扶持其发展,发挥国内外旅行社和星级酒店等相关部门的接待优势,全力助推食品工业旅游发展,在全省乃至全中国范围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政府首先应对全县食品工业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摸底,掌握具体情况,将部分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看好的优势资源纳入到宁乡整体旅游规划之中,并以此制定统一的食品工业旅游规划。根据宁乡各主要食品工业企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土特产的原产地区域特色,统一规划,整体开发,避免企业和地方各自为政,重复开发,无序竞争。例如,可以将食品工业旅游实施企业———加加食品到青岛啤酒(长沙公司)之间、企业到传统旅游景点(如,沩山茶叶公司到沩山风景区之间)以及企业到县城之间进行统一的、高标准的旅游规划建设,完善旅游载体功能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形成规模效应,使食品工业旅游成为宁乡县的一道独特的风景[3]。

2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

篇7

0.前言

近些年发生的食品安全案件,突显出了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种种问题。为此,相关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加大了对食品检验工作的力度,希望能够确保食品卫生的安全。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这给当前的食品卫生的检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那么,如何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问题就成为当前食品检验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只有食品检验才能有效监督食品生产的安全。为此,相关的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要建立科学高效的质量监管体系,不断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水平。

1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般来说,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状况,所以,在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方面就必须要引起重视,只有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管理体系,从而有效地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监督和管理[1]。但是,由于我国食品检验标准和市场运用机制的不健全,这对当前食品卫生的检验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为此,需要加大对国家食品监督检测和市场管理部门的压力,不断完善食品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进而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总的来说,食品卫生的检验是从食品的加工原料到食品加工制造的全过程,或者是从食品的包装到销售等这一系列的过程都会影响食品的卫生管理。在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控制上,我们不但要完善质量检验体系,更要能够不断创新食品卫生监管体系,并对食品卫生进行严格控制。在另外一方面,由于我国对食品卫生监管方面的不健全,从本质上就无法对整个食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一些食品生产厂商对食品卫生安全质量监管意识相对来说也比较淡薄,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2 食品卫生检验对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要性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从本质上是关系到人们切实利益,如果是出现重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就很有可能会损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的就可能会引发社会的恐慌,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为此,相关的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要能够控制食品卫生安全,就必须要从问题发生的根源上进行清除,也就是要从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方面加强监管力度,不断提高食品卫生的检验水平,制定相关的监督和管理体系,进一步实现对食品行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从本质上看,食品的加工、生产、销售等方面都是一个严格的系统流程,就必须要对食品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定,加强食品生产者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2]。同样的,食品卫生检验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监督质量的检测,定期检查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断引进先进的检验仪器,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质量监察部门方面,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程序进行检验。对于不符合卫生要求食品不准生产和销售,从而为食品卫生创造有利的安全环境。从以上的情况上看,加强食品卫生检验部门的执法力度,并且加强对食品卫生的抽查力度,才能确保食品卫生的安全。

2.1 食品检验对公民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食品不仅仅是充当着人们营养的主要来源,还是关系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角色。是消费者和全社会所共同认同和关注的问题之一。所以,对食品的卫生监测对个人来说可以有效确保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3]。而如果相关的检测部门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各类食物进行认真检测,就能够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卫生的安全。例如是前几年所发生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我国食品卫生安全相关的检测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从另外一方面看,也更加突显出食品检测对个人的重要性。

2.2 食品检测对生产厂商和食品行业的重要性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看,食品检查在食品卫生质量的安全评价和市场监管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检测部门的认真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告知生产企业,这样就方便生产企业进行改进生产方法,努力调整生产结构,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从而能够在市场上占据更多的份额。

2.3 食品检验对社会的重要性分析

食品检验部门对食品卫生进行检测,一方面可以确保市场流行食物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维持社会上的稳定。同样的,只有严格把握食品卫生质量,才能更好为国家社会经济提供物质上的保证,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水平奠定基础。

3、如何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测的举措

3.1、加强食品卫生检测部门的内部制度建设

一方面,我们要持续强化食品卫生检验机构的建设,不断创新和改善检测体系的机制,建立更加健全的食品卫生质量监督检测体系。从另外一方面看,相关的部门要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检验检测市场,不断推动非政府资本的介入。从而更好地消除行业之间的壁垒。同时,还需要加强消费者在食品卫生安全的检测方面提供的技术服务,并为生产经营部门提供技术上的支撑。

3.2、建立一支具备高素质的检验人才队伍

食品检验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培养出专业化的检验人才。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对食品卫生检验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并引进先进的检验理念,促使技术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检验的标准化流程进行操作,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对实际检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3.3 树立科学的食品检验机制

现代市场中的食品检验制度是应传统市场影响观念的挑战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是一种对传统食品检验工作管理方面的颠覆性改革创新,同时也是一种面向市场经济的食品检验工作的有效策略,要确立科学有效的食品检验机制,就必须要加强对食品检验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对市场经济下的食品卫生检验工作。对此,国家食品检验部门在这种全新的食品检验机制策略下对食品检验工作的相关措施布局进行全新调整和改变,并且在对食品企业的卫生管理中更加注重生产过程中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同时还要能够不断加强对于食品企业安检人才的管理和制度上的创新。所以在这种全新的食品卫生检验机制的管理观念之下,就必须要努力加强食品检验部门人员的工作机制方面的创新和改革,并严格要求人员重视对食品卫生安全检验的工作认识,从思想层面上不断提升卫生检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食品卫生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样的,为了要能够树立科学有效的食品检验机制,还要不断改进食品检验的技术水平,更新食品检验的设备,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更加科学有效的食品检验工作机制。促进我国食品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卫生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更是关系到食品卫生行业的正常发展和社会上的稳定。为此,相关的食品卫生检测部门要加强内部机制的建设,不断引进先进的检验理念,培养出一支专业化的检验人才队伍,才能更好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篇8

《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质量控制本科专业教学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具有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1]。教学过程必须紧密地将理论教学和设计实践结合为一体。食品工厂的科学设计与建设是食品营养、安全、卫生、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益、可持续生产的基础[2]。现代食品工厂设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满足人们对食品营养、食品口感、食品安全、食品卫生和保健的需求[3]。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现代食品工厂建设对食品工厂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能保证食品的新颖、良好的风味和口感,具有营养、卫生、对人体安全及保健功能,同时生产企业又要求生产过程简单、成本低、效益高、污染少、能耗低、利用高、劳动强度低、生产人员少的特点,这就要求食品工厂设计过程中必须采取一些现代食品生产新技术,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考虑食品原料的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从而达到提高食品营养、安全、卫生、保健效果,降低原料消耗、能耗、劳动强度、人员需求,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传统的食品工业正向着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方向发展[4]。所以现代的食品工厂设计的市场新需求对人才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食品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一般的食品加工技术,又要掌握与食品相关的边缘科学的新技术在食品生产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中的应用,坚持可持续发展思维[5]。这对现在的食品专业的《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大学的《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这些新的思维理念,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才能培养出更能适应新形势需求的人才,从而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稳健发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对《食品工厂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实践、教学手法等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了现代食品新技术及食品安全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实践

1.教学内容中强化食品加工新技术、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学内容中积极探索增加和强调现代食品加工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自动化技术、远程网络控制管理技术、在线监测控制技术、现代生物安全控制检测技术、原料综合利用技术、新型节能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食品工厂技术人员信息化安全管理方法在现代食品工厂设计中的应用,介绍GMP、HACCP、ISO9000食品安全控制在食品工厂设计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实践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管理模式的使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探索不同食品加工的新方法、新技术和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管理新模式。真正把现代新技术应用于现代化食品工厂设计之中,减少和防止今后食品加工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为培养适应现代和未来新型食品企业设计人才从教学内容上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2.教学过程中突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应用,强化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观。随着全球矿物能源的消耗殆尽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恶化,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焦点,这也要求在现代食品生产过程中要尽力采用新的技术手段,不仅要生产出安全营养保健的食品,同时又要减少原料、能量消耗,减少和消除对环境的污染,走综合利用的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6]。食品工厂生产过程中要体现这些要求,首先要求食品工厂设计人员在食品工厂设计和规划之初就要具有这些思维理念和思想,这样才能把这种思维意识贯穿到现代食品工厂设计过程中,设计出适合现代和未来的新型食品企业。要培养有这种思维和意识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给同学们贯穿这些思维理念和思想,不断强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现代食品工厂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强调自动化技术、远程网络控制技术、在线监测控制技术、现代生物安全控制检测技术对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作用,原料综合利用、新型节能和环境保护技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现代食品生产技术人员信息化综合管理对食品安全、企业效益、和企业社会影响力的作用。培养学生在未来食品工厂设计中主动探索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技术和人员管理新模式,从整体上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良性发展。

3.教材建设中贯穿新技术、食品安全控制和可持续发展思路。为了培养出适合现代食品工厂设计的新型人才,首先应该从教材建设做起。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材内容建设方面,我们要把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自动化技术、远程网络控制管理技术、在线监测控制技术、现代生物安全控制检测技术、原料综合利用技术、新型节能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食品工厂人员信息化管理技术体现于教材之中,结合现代食品加工企业建设视频教学,使同学们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中知道那些技术属于新技术,哪些设备属于新型设备,哪些材料属于新材料,这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食品工厂建设中的作用,介绍如何将自动化技术、远程网络控制管理技术、在线监测控制技术、现代生物安全控制检测技术、原料综合利用技术、新型节能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及人员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于食品工厂设计过程,从而体现出食品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

4.结合现代先进工厂设计实例分析体现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食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带领学生参观各类现代化食品工厂,在现场向同学们分析该工厂在设计建造中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及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向同学讲解和分析本企业网络化技术管理、污物处理、环境保护、原材料综合利用、节能措施、食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及人员信息化管理先进经验,同时让同学们和企业生产人员进行现场讨论,探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及自动化生产、网络化技术管理、环境保护、节能措施、原料综合利用及食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及人员信息化管理为企业生产和企业效益带来的利弊,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探索企业生产过程的改进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也为企业提供可借鉴的有价值建议,促进企业的可持续良性生产,从而建立了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技术交流。

5.在教学课程设计中指导学生设计采用新技术,提高设计自动化程度和网络控制程度,增强学生设计时的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设计中,积极倡导学生在生产工艺设计过程中选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将网络控制技术、在线检测技术应用于各生产工艺单元的控制和操作,同时提倡生产过程的综合利用设计,追求食品生产过程的原料利用率,同时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生产过程的废物分析和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设计,保护生产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和污物排放,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生产控制意识,设计过程还要体现节能思想,在能达到生产工艺要求前提下,尽量采用能量消耗低的先进的单元操作设备,以便在设计理论上减少生产过程的能量消耗,达到可持续化生产工艺设计。

6.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加客观理解现代食品新技术及食品安全控制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食品工厂设计中的重要性,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比较分析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探讨式教学法,让同学们下意识地懂得食品新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及食品安全控制在现代食品生产工艺及工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同时通过一些国内外现代食品工厂生产过程视频展示,使他们在设计中自觉地考虑利用新技术来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在脱水果蔬生产工艺设计中,通过比较分析冷冻升华干燥、真空干燥、热风干燥、流化床干燥、远红外线干燥、微波干燥、太阳能干燥等不同干燥方式的优缺点,使学生意识到不同干燥方式对最终产品营养、保健成分及产品质量、品质的影响,同时比较不同干燥方式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劳动强度、能量消耗、网络化控制管理及食品质量控制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在设计中针对不同的生产目的选用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能量消耗低、易于网络化技术管理的干燥方式,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安全。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设计内容,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关键工艺能够采用的所有技术和设备,并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对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各自优缺点和自动化程度、网络信息化控制程度、能源消耗情况,引导和启发学生采用某一新技术,同时让同学们探讨生产过程可能产生的废弃物及一些废弃物可综合利用情况,并在设计中考虑废弃物的无公害处理方法,让同学们分析废弃物处理在全厂平面布局中的位置和对生产环境的影响,讨论使用这些技术在自动化、网络信息化、生产工艺参数控制、节能方面的优势,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食品工厂工艺设计的先进性、卫生性、节能性对食品企业今后生产过程的效益、质量控制、劳动强度、能源节约、技术人员管理等的影响,让同学们通过实践设计认识到现代食品新技术及食品安全控制和可持续发展对现代食品企业建设的重要性。

二、讨论

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中始终贯穿现代食品新技术及食品安全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对培养适应现代食品生产方式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适应新形势食品企业发展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今后对食品工厂的总体设计和工艺改进的新型思维方式,对推进我国食品工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安全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帮柱,岳田利,袁亚宏,高振鹏,王云阳.《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陕西教育,2010,(4):52.

[2]陈良,章超桦,吴晓萍.《食品工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科技教育,2009,(8):157-158.

[3]金松,陈旭庚,李鑫,申慧霞.食品工厂设计审查的主要问题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4,12(20):1520.

[4]胡应华,殷平芳,赵利申.21世纪食品技术发展方向[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5(21):11-12.

篇9

摘要:食品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食品安全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而同步发展的,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法令,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诸多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可谓层出不穷,而且手段方法不断翻新,让人触目惊心,已经到了让人深恶痛绝的地步。因此,人们对食品安全检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来看,加大对食品安全检验的投入,全面提升检验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食品卫生;检验;水平;思考

食品安全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的方面很多,在食品工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因此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应当建立一套全流程、多渠道的立体监管体系,但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在有些地方并不是特别理想,因为建立立体监管体系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基于这样一种现状考虑,本文认为应当将食品卫生检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食品卫生检验是食品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它就像一个“筛子”将不符合规范标准的食品全都挡在外面,只要加大对食品卫生检验的投入,守好了食品卫生检验这道防线,那食品安全问题将能得到很好的保障。那么既然如此,就必须要努力提高食品卫生检验的成效,如果已经把精力放在食品卫生检验工作上面却没能做好,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原来的“筛子”就会变成“绿色通道”,反而为不安全的食品大开方便之门,对食品安全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一、建立食品卫生检验体系

从宏观上看,提升食品卫生的检验水平必须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因为食品卫生检验虽然是食品安全工程中的一个方面,但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一两个部门的事情。首先是要严格规范企业的自检工作。企业是食品的源头,这里的食品企业不仅是成品制造的企业,还包括半成品、食品原料生产的企业,把好源头关,督促企业建立自己的产品检验线对提升产品质量和后期的检验工作都有重要意义,而且这本身对于食品企业自身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食品企业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缺少自身的自检机构和检验线,那食品质量控制将缺少必要的抓手,因此这本身就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二是要加强自身建设。食品卫生检验始终是由政府主导,要强化公共检验机构在食品卫生检验中的作用,这一点不能动摇。从纵向来看,食品卫生检验体系是要建立省、市、县三级检验体系,上下互动,统筹协作。从横向来看,食品卫生检验体系是一主多辅的格局,一个主要的检验机构,它是综合性的,多个辅助检验机构,而它们则各有各的专业特点。根据检验机构不同的特点和本地食品的特点,加强自身建设,及时购置一些检验工作中必须的先进设备,同时加快一些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三是要善于利用社会力量。目前,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关注度很高,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公众参与食品监测的积极性,畅通信息渠道。另一方面,要与本地区的科研单位、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他们在食品检验方面往往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很多检验工作可能公共检验机构没有能力完成,但是这些单位有时会掌握技术并拥有现成设备,此时可以通过购买服务形式来开展合作,可以让他们承担部分食品卫生的检验工作,检验结果具有权威性,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避免了重复建设,把人力、物力、财力都用到刀刃上。

二、整合检验资源

食品卫生检验的专业性很强,而且食品卫生检验可以说是食品安全的后道防线,一旦失守那将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它的专业性和重要性都对食品卫生检验机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目前食品检验机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检验的工作量也不均衡,有的地方检验项目多,有的地方检验项目少,这种情况大有存在。另外,参与食品检验的部门也很多,工商部门、质检部门、卫生部门等都参与了食品检验的工作,虽然检验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还是难免会存在重复检验的问题,在出现食品问题时,各部门又经常会出现推卸责任现象,可以看出现有的这种食品检验模式既不利于管理,有严重浪费了检验资源。本文认为应当加强食品检验资源的整合,现在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已经非常迫切,对于一些食品领域已经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面对这样一种现实状况,整合检验资源,统一食品检验机构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全面提升食品检验能力大于裨益,通过整合强化了原有的配置,人力、物力相对集中大大提升了检验的能力,而且工作的专一性更有利于加大对市场食品检验的力度,同时还改变了原料重复检验、信息不畅的局面,最终检验的结果一个口子统一,责任明晰。

三、充分利用检验技术手段

食品卫生标准就像是一把标尺,食品卫生检验就是拿这把尺进行测量,测量的好不好取决于尺子用的好不好。食品检验时有时会出现多个标准适用的情况,这就要对此次检验的食品情况要进行研究,对检验的目的进行研究,多了解通过此次检验究竟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在了解这些具体情况后才能有针对性的适用标准,检验出的结果才更能反映原本的意图。在检验操作过程中也要结合实际情况选用正确的方法,对于一些偏离量小,对仪器精密度要求高的检验,要进行多次检验,进行结果比对。

四、加强食品检验人才培养

食品检验专业性很强,对人才的要求很高,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优秀的食品检验人才比较匮乏的局面,近些年,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非常重视食品检验人才的培养,在这方面都加大了投入。本文认为加强食品检验人员的培养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带头人的培养。食品检验工作专业性强,带头人就是一面旗帜,他对于这个专业的食品检验工作具有引领的作用,而这个作用可以很直接的反映到他领导下的检验人员身上,形成合理的人才配置和专业分工。二是要经常性的开展食品检验业务培训。食品检验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国外都经常会有新的检验技术产生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如果不注重培训,加快检验人员的知识更新,那么检验人员的工作思路、创新理念都会受到影响。在食品检验中经常要用到一些国际先进的检验设备,不经过培训,可能连设备都不会操作,那食品检验就更无从谈起了。另外有的食品检验工作工序复杂,操作繁琐,食品检验的标准较多,要求精准,如果没有经历过实践培训,实际检验时会操作生疏,影响工作效率甚至检验出错。三是要建立人员管理机制。对于人才的培养除技术层面的培养外,还应同步注重职业操守的培养,树立食品检验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同时要加强机制建设,从制度层面对检验人员加以约束。

参考文献:

[1]焦云鹏;高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年02期

[2]刘晓刚,赵新生,薛颖;公民意识与食品卫生监督[J];商场现代化;2009年01期

[3]安洪武,马超黎,宋治鸣,沈志刚;行政指导在食品安全监督领域的运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9年01期

[4]杨新登,颜成诚;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刘山文;关于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卫生监管业务的调研[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9年04期

篇10

    2005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对保健食品进行了严格定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然而可悲的是,一个本该如日中天的朝阳行业,在中国却陷入了消费者普遍的信任危机中,中国保健品市场一直以来不断涌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危机事件,我国政府和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对该行业进行不断的干预和指导,并不断推出各种措施和法规,行业规范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效果并不显著。

    二、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的市场乱象目前,中国消费者对保健食品行业存在普遍的不信任,在该行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乱象。

    (一)保健品冒充药品

在市场上经常出现标示保健用品冒充药品信息的情况。

    按照《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保健品在广告中宣传治疗功效是不被允许的,《办法》中第二条指出保健品是“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第二十三条也明确指出,保健品广告内容“必须真实,符合其产品质量要求。不得有暗示可使疾病痊愈的宣传”。一些企业常常将一些不具药品审批条件的产品改为走保健食品、保健用品路线,获得“健”字号批件后,却在产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上标示预防、治疗人体疾病功效的文字,或直接标示所用药物成分、作用、适应症或适应范围、用法用量等,狡猾地披上“药衣”,蒙骗消费者。

    (二)保健品中含违禁药物成分

近日北京市药监局在市场监督抽检中,产品名称标示为“安睡片”的保健食品(标示的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20040330号)经检测违禁药物“马来酸氯苯那敏”呈阳性,决定在全市范围立即封存、停售相关批次保健食品。为了在激烈的保健品竞争中突出重围,为了获得短期消费者看得见的效果,一些不法企业有意在保健品中加入国家法规明令禁止的药物成分,这也成为一种严重危害消费者的企业行为。许多添加了药物成分的保健品在市场上流通,如果使用量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能对人体的伤害也会被降低到最低程度,但保健品中往往又缺乏明确的食用剂量,导致消费者为了快速取得明显的效果(尤其是减肥类保健品),会随意增加用量;服用后的副作用明显,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

    (三)未获批准的保健品大量充斥市场很多未获批准的保健品大量充斥市场,随着国家对保健品的审批和监管力度逐日加大,许多不法分子因为自己的产品经不起严格的审查,干脆假冒或伪造保健品在市场上销售,一旦被查处便立即转移阵地,改头换面重新进入新的市场。例如,著名演员赵本山代言的“蚁力神”在多家店里却出现了“第八代”、“第十代”产品,而且使用的批准文号是“进口商品商检号××××”,但这根本不符合进口商品许可证号的规范,十分具有欺骗性。

    (四)违法广告屡禁不止,整个行业遭受信誉危机一些保健食品的违法广告使大企业信誉遭损的同时,使整个行业遭受信誉危机。保健品的广告审查规定很明确,有关保健功能、产品功效成分及含量、适宜人群、食用量等的宣传,应当以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说明书内容为准,不得任意改变。然而现实是,增强免疫力、辅助抑制肿瘤等含有灵芝孢子粉成分的保健食品,通常被宣传成可以治疗、治愈各种恶性肿瘤等疾病。现实生活中对保健品广告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却屡见不鲜。

    (五)营销模式花招层出不穷,欺骗消费者在传统的保健品行销模式“终端+广告”的成本日益飙升的今天,国外的直销模式又极不成熟,便涌现了许多诸如会议营销等新的营销模式。所谓会议营销,就是将目标消费者集中至某个场所,通过开会的形式,介绍健康知识、保健常识和产品机理,会中穿插游艺节目和煽情演出,最后以现场惠卖、买赠等形式销售产品。由于会议营销模式在市场上的成功,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和个人跟随,市场秩序非常混乱,产品价高质次,欺骗消费者现象在会议营销中屡有发生,消费者对此种营销方式已表现出厌恶和抵制,国家和新闻媒体也频频曝光。

    三、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乱象的原因分析中国保健品行业之所以出现上述不正常的现象,是和保健食品行业的特殊性有关,现分析如下。

    (一)信息不对称原因

antle (1995)将信息区分为不对称不完全信息(对消费者信息不完全而不是生产者)和对称不全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都不完全)。按消费者获得商品信息的途径,尼尔逊等(nelson, 1970;caswell and padberg , 1992;vonwitzke andhanf , 1992)将商品分为三类:搜寻品、经验品和信用品。搜寻品是指购买前消费者已掌握充分的信息;经验品是指只有购买后才能判断其质量的商品;信用商品是指购买后也不能判断其品质的商品。按此分类,保健食品的品质特性既是经验品(如产品的营养、口感、味道等方面的特征)又是信用品(如有关食品中是否含有抗生素、激素、农药残留及其量等方面的特征)。对于经验品,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缺乏良好的质量信息,但消费者在购买后能认识到产品质量特性或通过长期购买所形成的经验能判断出其质量和安全。这种情况下,尽管消费者每次购买时信息不完全,但格罗斯曼(grossman,1981)认为同样可以取得与市场信息充分状态下一样的结果,即通过信誉机制形成一个独特的高质量高价格市场均衡而不需要通过政府来解决食品市场的质量安全。

    沙皮罗(shapiro ,1983)研究了无限重复博弈情况下企业的质量声誉形成机制,认为如果能够确保维持高质量而带来的未来收益,企业就不愿意透支声誉。对于保健食品的信用特性,即当食品质量涉及到化学结构、化学毒素残留或微生物时,因消费者无法判断,使生产者很难建立质量声誉,食品市场甚至会出现劣货(低质量、低成本)驱逐良货(高质量、高成本)现象。企业是否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完全依靠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否能够遵循这种道德承诺。

    这需要由足够令消费者信任的第三方介入市场,通过政府管制和第三方独立的质量认证、标签管理等,有效地将信用品转换成经验品,来保证生产者向外界传达信息的真实、准确性。如果信用商品是在对称不完全信息下,即生产者或供应方也不能了解全部品质特性时,因供应者无法提供法律或管理者所需的质量信息,设计的政策如标签管理往往也变得无效。

    antle (1996)和ccaswell and mojduszka (1996)认为,市场机制下食品安全管理政策效能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合适的信息制度。这些信息制度包括企业的声誉形成机制、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标签管理、法律和规制的制定、各种标准战略及消费者教育等。国内学者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研究了我国食品市场上的质量信号问题,并提出应从食品产业链整体出发成立一个涉及农业和食品部门的全国统一机构,最终促进食品质量信号的有效传递。

    (二)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竞争环境遭到破坏中国的保健食品市场广阔,但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激烈异常。一些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不理解企业社会责

任对企业自身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意义,缺乏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理念,经济效益至上,有意造假,无视社会责任,置消费者安全于不顾,置产业安全标准于不顾,生产伪劣商品,还千方百计逃脱官方检查,蒙混过关,盲目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道德缺失导致竞争心态失衡,引发了保健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危机。对生产者来说是为降低成本,其后果是出现不公平竞争,遵纪守法的企业被挤垮,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不仅不利于整个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伤害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造成社会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

    上述现象同样在发达国家也出现过,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18世纪晚期的美国食品市场也出现制伪、掺假、掺毒和欺诈等问题,如牛奶中掺水,咖啡中掺炭,添加有毒防腐剂和色素,用人造果胶代替天然水果生产果酱等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食品企业对于问题产品的反应,要么沉默不语,要么矢口否认,用一切手段,力图掩盖和蒙蔽政府部门和媒体,混淆视听,欺骗消费者,尽量逃避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很多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也与企业领导者的素质有关系,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食品企业发展,没有把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保护和改善社会和自然环境,作为食品企业的基本职责来加以重视。

    (三)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由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以及经验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国家不能及时地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另外,在法律、法规执行中也常常存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使得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甚至因违法而受到的惩罚不足以对企业产生警戒和约束作用。一些企业违法经营,给众多消费者造成了损害,但在很多情况下,企业只是退还消费者手中的产品,而其他责任并没有承担,违法所得大大高于其为此所承担的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不法经营者。

    目前经地方各级卫生部门批准的各种“食字号”、“健字号”产品,已远远超过经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的保健食品数量。虽然新的《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6月1日颁布实施,但其仅明确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保健食品实施严格监管,但对保健食品品种管理、生产流通环节监管等其他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尚未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迟迟没有下发,所以保健食品监管目前缺乏法律依据,处于空白期,这影响了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和监管工作的开展,也使消费者的维权有相当的难度。

    (四)政府缺乏必要的引导

由于受政治、经济及政策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多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强调“合法的妨害”,不能切实有效地监督企业行为,政府职能部门执法缺位、错位、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保健食品的违法广告,能投入巨大资金的违法广告主往往是当地的经济支柱,更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涉及地方财税的实际利益时一些事情很难办。而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旧观念影响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以罚代管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提升保健食品的信誉和责任意识,不仅需要企业经营者的道德良知和长远眼光,更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使食品企业在一个积极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环境中认识到推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五)政府监督乏力

食品安全违法成本过低、法律规定只对实际损失进行赔偿,缺乏必要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亦是造成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从相关部门监管的角度来说,首先执法资源有限、鉴定成本过大。对保健食品生产的监管,最重要的是检测技术和检测仪器比较落后,导致生产企业的检测成本比较高。对于违法药品广告,工商部门可以管,药监部门也可以管,这种权力交叉的现象非但没有增加监管的力度,反而造成了“谁都想管,谁又都没管到位”。从保健品生产商来说,现有处罚不足以形成震慑。例如,由于虚假广告产生的利润是罚款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几万元的罚款对保健品厂家来说是“小菜一碟”,违法行为即使被查处了还有很大的获利空间,违法广告也就屡禁不止了。

    (六)消费者安全消费意识不强

由于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全是客观的,消费者利用信息的能力存在稀缺性和不对称性。就保健食品的需求来说,消费者的有限理性在行为上具体表现为消费者麻木和消费者敏感。目前,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正在逐步形成,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观念发生转化的重要体现。

    政府可以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培育公众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使之学会利用消费者的权利,来为消费者争取合法的权益,借助于法律并利用社会舆论来有效约束和引导企业行为。消费者要及时反馈保健食品企业的信息,把自身消费安全与公共消费安全结合起来,做到个人消费与社会消费的信息互动,从而从社会整体上促进保健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四、结语

作为朝阳行业的保健品行业商机无限,而目前中国的消费者却陷入普遍的信任危机,行政部门应完善审查监管法例和加大执法力度;生产企业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提供安全合格的产品;消费者应加强维权意识。唯有如此,中国保健品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波,刘松先.变化食品安全供应链中政府主管部门与食品企业的博弈分析[j].工业工程,2007,(1).

[2]戎素云.食品安全治理中的消费者行为及其引导[j].经济与管理,2005,(8).

[3]周德益,杨海娟.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与政府监管机制[j].中国农村经济,2002,(6).

[4]李军鹏,傅贤治.基于市场失灵的食品安全监管博弈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7,(7).

[5]潘宏摘.中国食品市场秩序混乱的成因与对策[j].

经济与管理,2005,19(11): 93-95.

篇11

1 HACCP体系

HACCP是一种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预防性管理体系,它由食品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两部分组成[2]。涉及从食物原材料到最后消费的食品这一食物链的整个过程,通过运用食品加工、微生物学、质量控制和危害评价等有关原理和方法,HACCP对食品原料、加工以及储存等过程实际存在的和潜在性的危害进行分析判定,识别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环节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通过对加工过程的每一步进行监视和控制从而降低危害发生的概率,预防和防止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出现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防患于未然,降低产品损耗。

HACCP作为一种与传统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截然不同的崭新的食品安全保障模式,对食品安全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2 HACCP体系在食品行业的重要性

HACCP管理是对食品加工全过程实施宏观和微观控制,它将生产管理人员及各部门对食品质量安全应负的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加工环节上,做到了责任层层落实,质量环环把关,有效地保证了食品质量,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为一种高效、科学且经济的管理方法,HACCP在食品安全上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有效的HACCP可显著地提高食品安全水平,能更加充分地保障公众的健康。

在食品中可能存在一些有害人体健康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存在不同类型的危害,一种危害可能存在于产品中的任何因素中,其中化学性危害一般对身体产生长期影响,生物性危害有可能对消费者造成直接性危害,或者通过潜在危害引起食物中毒,物理性危害会造成咽喉、肠胃等物理性损伤。HACCP就是通过分析危害,确保食品在原料、加工、储存、运输过程中没有安全隐患,保证食品进入消费者手中是安全而无损健康的。在食品行业将HACCP应用到食品加工过程,就是按照HACCP体系计划实施监控。

3 A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脱水蒜片中的HACCP的实施和应用

A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以加工葱酥、葱干、蒜片、脱水葱叶等等各种脱水蔬菜,其中大蒜为重点产品,国内主要是销往康师傅、统一方便面集团公司,国外出口到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以及东南亚等地区。我们针对A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HACCP体系的实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索。

3.1 成立HACCP小组

HACCP小组应包括企业具体管理HACCP计划实施的领导、生产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以及必须得一些工作人员,HACCP小组负责制定企业HACCP计划、修改、验证HACCP计划,监督实施HACCP计划,编写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和对全体人员的培训。

3.2 产品的描述

产品表述是HACCP体系实施小组对产品的原料、包装袋和最终产品的名称、成分和重要性能等进行的说明。表述包括食品安全有关的特性(含感官指标、理化指标、生物指标等)、加工方式(烘烤、热处理、冷冻、烟熏等)、计划用途(主要消费方式、分销方法)、食用方法、包装形式、保质期、销售点、标签说明、特殊储运要求(环境湿度、温度)、装运方式等,尤其是一些产品应该有的警示声明。对于产品进行必要的表述,可以帮助消费者或后续的加工者识别产品在形成过程中以及包装材料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便于考虑易感人群是否接受该产品。

3.3 识别和拟定用途

产品的用途决定了消费对象,要预确定产品的用途和消费对象,以及消费者用于什么,这是有助于产品的生产和使用。用途和消费者不同,食品的安全保证也就不同;比如罐头和脱水蒜片这两种食品,在微生物控制上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异,脱水蒜片会注意环境的湿度,而罐头可能就要更注重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菌。脱水蒜片在烘烤过程中除去了很多水分,如果用于脱水蔬菜,在生产过程就要进行食品安全的相关控制。

3.4 绘制和确定流程图

生产流程图是由HACCP计划小组的制定的,是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全过程的简单明了的一个说明,包括整个原材料、辅助验收以及储存运输的所有环节的关键点。加工流程图是危害分析的关键,必须完整、准确。因此,HACCP工作小组应深入生产线,详细了解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在此基础上绘制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制作完成后需要到加工现场验证流程图。

3.5 进行危害分析与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危害分析主要是从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而HACCP工作小组要确定食品中任何一种潜在的危害以及可能出现的危害,并且要注意危害的特征及其变化情况,要对危害进行评价它的危害的程度。A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脱水蒜片的一系列危害分析单,包括:原料验收过程的危害分析工作单;脱皮、挑选加工过程的危害分析工作单;切片、漂洗、脱水烘干等加工工序危害分析工作单;磁选、成品包装等过程危害分析工作单。

3.6 确定关键控制点(CCP)

在了解了脱水蒜片的危害分析表格后,我们进一步探索出具体的关键控制点。HACCP工作小组的人主要是通过用CCP的判断树来进行的关键点的控制,并找准关键点,防范危害的一直存在和再次发生,蒜片的加工也是需要我们通过CCP判断树来确定关键点[3],在收购原料的时候的控制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的危害。如果大蒜中农药超标对于在烘烤过程中依然会存在,会对消费者造成长远的危害。要确保食品的安全在农药残留量不超标。

3.7 设定关键限值

完成CCP后,将检测的和对应的危害分别填进HACCP的计划表格中,对于关键点的控制其中在烘脱水蒜片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时间控制,即关键限值[4],对于每一个CCP尽量可能规定关键限值,并保证其有效性。

3.8 关键控制点的监控

监控是对关键控制点相关关键限值的测量或观察。监控必须检测CCP是否失控,在监控过程中,找准失控点和确定关键控制点,确保下一环节的顺利完成,监控措施应该起到的作用是跟踪各项操作,及时发现有偏离关键限值的趋势,迅速进行调整;查明CCP出现的失控的时刻和操作点[5]。

3.9 纠偏行动

纠偏措施是当发现CCP出现异常时,找到原因并为了让CCP重新回复到控制状态所采取的行动。纠偏措施包括:列出每个关键控制点对应的关键限值;寻查偏差的原因和途径;为纠正和消除偏差的原因和途径所采取的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在脱水蒜片中原料大蒜中的农药或重金属含量偏离关键限值时,验收员要及时拒收,并重新购入大蒜;在烘烤过程中,由于监控温度和时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当温度偏低或过高时,可以适当调节温度,并延长或缩短时间,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蒜的水分残留太多,在储存时可能会发霉产生一些致病细菌。蒜片烘烤过久会焦糊,色泽黑,口感不佳造成浪费。

3.10 建立验证程序

验证审核就是要经过严格的科学方法,确定HACCP体系是否需要修正、是否得到切实可行的落实、是否有效的过程。审核对象主要是HACCP体系。审核的内容主要有:确定HACCP体系、CCP的验证审核、HACCP体系的验证审核[6]。

3.11 建立记录保存程序

建立有效的记录保持程序,以提供HACCP体系符合相关要求和有效运行的证据,通过记录来评审,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每个HACCP计划都反映了某种食品加工方法的专一特性,其重点在于预防,设计上防止危害进入食品。

4 结语

HACCP不是零风险体系,它能使食品的生产过程最大限度的趋近于“零缺陷”。可用于尽量减少食品安全危害的风险。文章从脱水蒜HACCP应用实施可以看到,HACCP体系从生产角度来说是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是实施从原料开始最终产品保证质量安全的体系。

使用HACCP管理体系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能使食品生产由最终产品的检验转化为控制生产环节中潜在的危害,而且它不是对食品加工过程笼统地进行干预,而是对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所以它可以使食品企业应用最少的资源做最有效的事情,也就是说HACCP 体系具有低耗高效的显著特点,使食品生产从最终的产品检验的方法转化为控制生产环节中潜在危害的预防性质量保证,并且HACCP不需要太大的投资就可以使食品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方法[7]。

参考文献:

[1]白新鹏.食品安全危害及控制措施[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79-105,216-219.

[2]包大跃.食品安全危害与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07-268.

[3]包大跃.食品GMP和HACCP必要性、可行性报告局[R].北京:卫生部食品卫生高层研讨会,2001.

[4]刘申茹等主编.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M].北京:进出口商品检验局,1998:137-154.

[5]王滨.GMP和HACCP在我国食品卫生管理工作中的职业与健康[J].1999:15-16.

[6]James W .HACCP seen as gateway[J].J Am Vet Med as social,1999.94-99.

篇1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焙烤食品加工专业的实训课,必须把食品安全、卫生、营养、健康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使学生充分重视食品安全和健康。结合实际,根据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按照食品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本着食品安全的首要原则,必须在强化各类典型焙烤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加工步骤以及综合技能训练的同时,在焙烤加工实训过程中认为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重视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企业入职员工培训”在食品企业质量与安全管理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一是重视学习本专业学生的健康检查。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凡患有影响食品卫生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肠伤寒和肠伤寒带菌者、痢疾、化脓性或渗出性及脱屑性皮肤病等)的学生必须禁止进入加工室,待痊愈后体检合格方能进入加工室实训操作练习。以此确保没有患有不适宜从事食品加工疾病的学生。二是在理论教学中要进行卫生教育,要引导学生充分重视食品安全,采用典型案例说明,例如:“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等安全事件提醒学生要具有食品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食品安全和品质保证的重要性。在实训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在加工操作前洗手消毒,中途不准穿工作服直接进入洗手间,重新进入加工室前必须再次洗手消毒。注意工作服、工作帽的清洗消毒。加强食品中的危害、食品生产必须遵守的安全、卫生事项,规范加工场所,预防异物混入的基础知识等多个方面的安全意识教育。深入学习领会食品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深刻认识作为食品从业人员更要重视并培养食品卫生及质量安全意识,时刻注意个人卫生、行为习惯、健康检查,以确保食品安全及消费者健康。

2 规范实训加工场地的布局及辅助配置

一是实训室应规范化布局、配置和管理,要配有专职实训室管理员,确保实训室安全卫生。二是实训室应设有卫生间,更衣室,淋风口,消毒池,原辅料储藏室,备料室,加工室,成品室,裱花室等,规范实训场地布局,使各阶段实训井然有序,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受到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减少微生物污染,保证产品的安全。三是水龙头应采用脚踏式或感应式,减少二次污染;四是窗户应有纱窗,减少飞虫及外来物进入实训室。五是实训室墙面应易于清洗,地漏的安装应便于排出积水,以确保加工室易清洗并且防滑。六是防止老鼠、蟑螂等危害。七是实训室要配有换气装置,保持实训室舒适,空气清新;此外要配有消毒灭蝇灯,如紫外灯等,定期或不定期对实训室进行消毒处理。

3 指导学生熟悉实训室各种机械设备及用具

学生在进入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前,一是在加工产品操作前应先指导学生使用并熟悉相应的机械设备,使学生能够规范操作,当有突发事件时能正确处理,确保生产安全。二是根据中职学生相对基础较差的特点指导学生熟悉各类用具的使用,包括各类称、量杯的使用,使学生能够准确称量根据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用具操作。三是教会学生常用单位的换算,包括克,千克,公斤,市斤,两等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让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各常用单位。四是要求学生爱惜使用的机械和用具,并指导学生做好日常机械设备及用具的维护,确保使用的长效性。

4指导学生熟悉实训室各种原辅料

一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应让学生再次了解各原辅料的特点和性能,正确识别原料,正确选择并预处理原辅料。二是做好标签标记。标签标记要清楚,模糊标签要及时更换。三是原辅料要分类存放,方便使用。可以分为原料区、辅料区和食品添加剂区等,使学生熟悉材料的存放地点及存放要求。四是管理员要及时清理过期的原辅料,并强化学生注意检查原辅用料的保质期的意识。五是强化学生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意识。要求学生按照使用剂量使用。

5 指导学生根据需要调整配方并注意配方平衡

一是根据需要指导学生按基本配方计算不同的操作量。主要是教会学生从质量配方换算成烘烤百分比配方以便调整操作量。二是指导学生学会调整配方,使产品更完善。配方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条件和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但是应教会学生在配方的调整上应注意配方平衡的原则,各种原辅料的成分应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以达到产品质量的要求〔1〕。

6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习惯

在实训过程中要贯穿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习惯。良好的整理习惯有利于保证实训的有效进行,有利于确保用具的清洁卫生,有利于加工室的管理。

7注重实训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专学校,充分体现应用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要注重培养掌握具有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质量检测、营养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技术实用型人才。一是在实训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尤其是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培养。二是在实训过程中要相对认可学生的实训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的创新操作,激发其创新潜能。

篇13

坚持全县统一领导,各乡镇政府按辖区负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质监部门负责源头把关,各职能部门和政府协管员齐抓共管。本着抓实、抓细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于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全面实施。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对《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和《食品卫生法》等法律规定的全部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等8大类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进行集中整顿和规范。通过整顿和规范,扶持一批名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关闭一批不具备产品质量安全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严厉惩处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分子。通过建立监管机制,使食品生产企业自律和诚信经营意识不断增强,食品生产加工行为逐步规范,食品生产加工水平和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水平有明显提高。

三、工作网络

通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区域监管机制,明确分工和责任,层层落实,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

(一)县成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承担全县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领导和指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副县长廖曜中为组长,县政府调研员王士环为副组长,县政府副调研员、财政局局长蒋云华、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龙顺才、检察院检察长左才轩、公安局局长张荣华、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周铁生、工商局局长罗云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雷建国、卫生局局长肖桂军、农业局局长王元新、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赵伟民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由赵伟民兼任办公室主任,质监局副局长朱朝晖为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办公室日常具体工作。确定伍长青、李亚平、黄永成、陈志敏、肖高林、佘劲涛、蒋宏君、陈瑞芳为专职监督员,各乡镇企业办公室主任为本乡镇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村报账员为本村食品质量安全联络员。

(二)定人定责。局长赵伟民对全县食品质量安全工作负总责,副局长朱朝晖负责抓好食品生产企业整顿和规范工作,食安股长伍长青负责落实本方案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8名专职监督员按划定的区域负责本责任区域内的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监管工作。

(三)定区域、定企业。全县26个乡镇划分8个监管责任区域,由8名专职监督员分别负责监管。

(四)落实监督员、协管员、联络员、检验员责任。

专职监督员:负责对监管责任区域内食品生产企业的普查建档、巡查回访、监管执法、强制检验、质量投诉和咨询服务等工作。

政府协管员:负责本区域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质量信息收集,每月定期访问,协助质监部门做好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并及时向质监部门报告当地食品生产企业变化情况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村级联络员:负责本村的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协助上级职能部门做好食品企业普查建档和抽样等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企业检验员:认真执行食品质量法律法规和政策,负责对原材料和产品进行检验把关,检验结果做到科学、准确、真实,协助企业质量负责人做好企业质量管理工作。

四、工作任务与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档案。通过进村、入生产企业、入加工户,对全县食品生产企业(包含小作坊)逐一调查摸底,将企业的产品、生产条件、人员、检验设备、质量信息等情况纳入企业档案,并输入计算机存档。

(二)建立“四图”。

企业变化动态图及食品行业分布图,用图表的形式标出企业的名称、产品种类、分布地点,并每月更新一次。

监管责任落实图,分为局内各部门监管责任图和食品专职监管员区域监管责任落实图。

食品质量安全警示图,按照产品的风险程度,企业质量抽查和巡查情况,对容易出质量安全事故的企业进行分类标明。

(三)召开全县食品生产企业整顿和规范专项行动动员大会,动员乡镇政府、各职能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的力量,在县内营造一个大家都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层层签订责任书,所有食品企业要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四)对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动态分类监管。针对食品的不同风险程度和生产企业对食品质量的控制能力,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按质量安全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对不同质量安全等级的企业执行不同的监管方式和不同的检验检查频次。通过实施巡查、回访、年审、强制检验、监督抽查等监管措施,实现分类监管、分类指导,督促获证企业履行法律义务,保持出厂食品持续合格。凡是在强制检验中不合格的,采取严格依法实行加大抽检频次,公告、责令收回、跟踪抽查、责令停产整顿、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等处理措施,做到“三个不放过”:企业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质量安全达不到要求不放过,质量教训未吸取的不放过。

(五)严格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的监管。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数量大、分布广、风险高的特点,按照既要管好又要便民的指导思想,建立以质量承诺为主要内容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自我声明制度。积极引导小企业联合建立检验室,督促小企业与县质检机构签订委检协议,对小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行定期报告制度。

(六)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与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签订质量承诺书,在质量安全承诺书中承诺严格按标准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滥用添加剂,不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建立购买和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辅助剂台账,对使用的添加剂种类定期报质监部门备案。对不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助剂或不按要求记录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助剂使用情况的企业,要责令其整改。

(七)严格生产许可,加快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要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加快食品生产企业市场准入工作进度,督促未申请的企业尽快改正;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生产许可受理、审核、检验工作的管理,严格审查条件,规范审批程序,对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不发放生产许可证,对无证生产、销售的依法予以打击。

(八)突击重点,加大食品监督抽查力度。在近期集中力量开展食品监督抽查工作,突击重点品种、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提高监督抽查的有效性。同时,要加大对不合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处理力度,严格实施公告、整改、复查、处罚和责令收回等处理措施。

(九)深化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遏制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一是结合贯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加大力度查处无证生产、销售食品违法行为;二是组织实施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对城乡结合部、农村等监管薄弱地区的区域性质量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三是严厉打击使用病死畜、禽肉等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四是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造成严重后果、构成刑事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加大扶优扶强的力度。加大宣传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的力度,扶优治劣,引导消费。建立优秀企业名单,将A类企业、连续三年强制检验均合格的企业和质量好、信誉高的企业列入其中,争取有关部门从项目、资金、创企业品牌等方面重点扶持。同时,在政府网站或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进行宣传。

(十一)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县质检所重点建设常规的理化试验室和普通的微生物实验室,同时,引进和培养食品卫生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努力提升检验机构的综合能力,满足日常监管工作需要。

(十二)落实报告制度。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定期写出食品质量报告,向县政府汇报全县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形势、指出问题、提出措施。

五、实施步骤和时间

从现在起至9月底,整个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大体分六个阶段进行:

(一)调查摸底阶段。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对全县的食品生产企业及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本信息调查摸底,建立企业档案。

(二)宣传发动阶段。召开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顿和规范动员大会,督促各乡镇和有关职能部门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层层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县质监局与县内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含小作坊)签订质量承诺书。

(三)对企业进行培训和服务阶段。由县质监局组织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和检测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检验专业知识。按照划分的监管责任区域,专职监督员对责任区域内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驻厂指导和服务,着重帮助企业提高对食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使其能自觉主动地提高食品生产、检验控制水平。帮助食品生产企业从质量管理职责、企业场所要求、生产资源提供、采购质量控制、过程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检验等方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提供所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