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生态景观工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态景观工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态景观工程

篇1

2.1设计理念设计将秉承“近自然”生态理念、文化传承理念、整体景观理念和绿色环保理念。2.2设计目标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环保生态海堤,建立“和谐统一”的生态景观环境;以人为本,形成自然、人文、历史和时代融合的旅游休闲景观海岸;坚持合理、灵活运用技术标准、指标,树立精心创作的生态示范海岸;经济合理、营运安全、资源节约的城市滨海景观精品工程。2.3功能布局笔者在方案设计中将海景、功能设施和绿地环境充分结合,分为四大主题功能区块,自北向南依次是:海洋生态景观区(芦渚鸥鸣)、海岛潟湖游赏区(花影醉鱼)、渔家文化展示区(滨海渔歌)和海滨休闲活动区(碧海椰风),打造新时代防城港首个海岸带生态海堤示范项目(图1)。(1)海洋生态文化景观区(芦渚鸥鸣):位于项目北部,在这里集中了大量的原生态红树林,是项目的主要观赏区域,是整个规划最为复杂和结构最为完善的岸段,也是红沙环海岸整治的亮点。采取科学的方法对现有的红树林进行保护、恢复和重建,并且充分保护和吸引鸟类的繁殖,增加红树林区域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提升红树林区域的吸引力。通过在红树林之间架起木栈桥,交汇处适当扩展,让游客停留休息,行走在茂密的红树林,沉醉于原生态的气息中。规划配套设计海洋生态广场和观海广场,广场设计以海浪和粼粼波光为主要设计元素,以蓝白为主色调,雕塑小品以抽象海洋生物为主,突出海洋生态文化。(2)海岛潟湖游赏区(花影醉鱼):该区位于项目区中部狭长地带,3个小海湾及退化的红树林是本岸段的突出特征,区内主要有一个海岛———马岭岛和部分带状红树林。作为项目的生态景观廊道,规划着重恢复本区红树林植被以及马岭岛上植被物种多样性,增加草海桐、三角梅等植物,美化海岛。在马岭岛的西侧修建木栈桥,便于位时让人亲近海岛,深入西湾观景。在马岭岛东南侧规划一处人工沙滩,还原防城港滨海城市的特色景观,可让游人光着脚丫玩沙嬉戏,满足人们亲水的天性。在中部,利用一块凹入规划建设用地的红树林区域,通过自然的置石驳岸进行围坝清淤形成人工潟湖,湖花相映,形成花影醉鱼般景象,恢复湿地生态。(3)渔家文化展示区(滨海渔歌):在此区域中充分利用线性空间的延展性和连续性,以滨海渔歌文化为主题,主要设计原型为渔船,通过渔具、渔家村居打鱼欢庆等抽象建筑小品进行组合,运用道路、广场、景观亭等元素进行景观空间组织。通过蜿蜒曲折的道路,与周边鱼形状的草地相映成趣,犹如一条条鱼儿在海里畅游。(4)海滨休闲活动区(碧海椰风):该区位于项目区的最南部,靠近城市居民区,规划定位将该区打造成为供市民观海休闲的活动场所。以亚热带植物景观为主,运用带状的空间布置若干个滨海观赏点,并用绿色走廊加以串联,形成绿色的链珠。沿海堤岸以缓坡式为主,在坡岸边缘种植水生植物,搭配种植耐水及喜水的乔木和灌木以形成立体层次丰富的生态海岸景观。

篇2

徐州高铁站区位于徐州市主城区东部,距离正在规划建设的徐州新区仅3km。高速客站地块规划范围南起郭庄路延长线,北至城东大道,西至规划中的金山桥至徐州新区快速路,东至京福高速公路。徐州市铁路建设办公室对高铁站区站场周围约5.2km2的土地进行整理开发,其中邱山——凤凰山以及两山之间的地块集中做生态景观绿化设计。其中邱山景观设计总面积约为15万m2,凤凰山景观设计面积约为55万m2,广场、道路等绿地设计面积约为15万m2,合计约85万m2。

2 方案设计原则

(1)生态恢复原则,以生态恢复的综合方法实施破损面的植被恢复。(2)因地制宜原则,不同立面形态、不同破损状况、山体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治理手法。(3)经济适用原则,既考虑治理效果(绿化、美化、生态化),同时考虑建造成本(低投入、低维护)。(4)可持续发展原则,既考虑近期效果,也考虑可持续发展。近期美观、安全;远期植物群落生态安全稳定,消除山体不安全隐患。(5)安全性原则,充分考虑各工程措施实施的可能性和安全性,保证施工安全和长久安全。

3 固土护坡植物配置技巧

(1)灌木与草本植物结合。用单纯的灌木作为护坡植物,成本较高,而且早期生长慢,植被覆盖度低,对早期的土壤侵蚀防止效果不佳;用单纯的草本植物作为护坡植物,虽然费用低廉,早期生长快,但群落易发生衰退,且衰退后二次植被困难。可以通过将灌木与草本植物混合栽植,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草本植物早期迅速覆盖地面防止土壤侵蚀,后期由灌木发挥作用,使植被稳定下来,达到快速持久护坡的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2)多种草种混合。可用于护坡的草本植物大部分属于禾本科和豆科。禾本科植物一般生长较快,根量大,护坡效果好,但需肥较多;而豆科植物苗期生长较慢,但由于可以固氮,故较耐瘠薄,耐粗放管理,其花色较鲜艳,开花期景观效果较好,因此护坡的草种常采用多种草种混合。

(3)根据需要选择植物品种。固土护坡植物中,非常理想的极优良的护坡地被植物不易找到,如野牛草低矮,抗逆性也较强,但绿色期短,生长慢;小冠花绿色期长,极耐干旱,花期也长,但植株比草坪要高;高羊茅耐干旱,生长特别快,绿色期也长,但其造型不如野牛草纤细美观,只能根据种植环境的需要,选择相应优点的植物。

4 山体修复技术

(1)土工网技术。土工网主要应用在边坡防护。在道路边坡上铺设土工网,可防止岩块滑落,避免对人或车辆造成危害;土工网作为挡土墙体填土中的加筋材料,可分散土体应力,限制侧向位移,增强稳定性;用土工网制成石笼用于堤坝、岩石表面的防护,可防止侵蚀、避免塌方和水土流失。

(2) 喷播三维网植草技术。喷播是一种适用于风化程度较高的岩土边坡和土夹石边坡绿化的新型技术。它利用特制喷射机将草种、保水剂等有机基材喷射到坡面上,有机材在压力的作用下与坡面紧密结合,形成一层可供植物生长发育的基质层。喷播对土壤厚度的要求,根据边坡的具体情况而定,通常为10~30cm。在喷射中必须加入狗牙根、高羊茅、紫穗槐等草种,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

对岩土边坡和土夹石边坡,传统的治理方法一般采用三维网植草技术。实践证明,这类边坡由于土质条件较差,采用三维网植草技术仍然达不到良好效果的,又无法改变坡面土壤条件,可以采用客土喷播来改善边坡土质条件,绿化效果更好。在价格上,客土喷播与三维网植草造价要高很多,因此喷播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这两种生态绿化技术。

5 结语

本方案在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以保障治理效果为前提,制定科学合理的破损山体修复治理方案,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全面分析各有关方面的因素,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出发,优化最佳方案,以期达到最好的治理效果。

破损山体的整治是以生态城市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出发点,为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的一项有力措施。确定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方案,是治理效果保障的重要前提,随着对徐州市破损山体的全面治理,结合制定合理有序的矿石开发规划,定能为实现徐州城市生态安全发展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永庚,蒋高明.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4

篇3

在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工程设计中,研究生态景观与文化元素的构成关系这一课题,是一项新型的社会和技术课题。设计人员首先要对工程项目周边环境加以综合考查,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水利工程项目的生态景观和文化元素,以便最终能起到展现区域景观特色并同时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时代作用。

1.1 形象关系

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通常所处的区域环境存在很多方面的差异,诸如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等等,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对区域的景观和文化特色加以综合考虑,借助设计方案来将区域的整体形象展现出来,所以,设计方案要做到科学、合理。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在对区域自然环境特色进行展现时,基础便是生态景观,另外通过构建生态景观,而文化元素也将渐渐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生态景观与文化元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于对区域的风貌特色、文物古迹等形象关系进行展现。

1.2 主从关系

水利工程设计中,对于生态景观与文化元素构的主从关系,设计人员也务必要加以重点考虑。生态景观是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其形成是以水利工程设计特色为前提和基础的;而文化元素的展现则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生态景观,其展现还需要借助项目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所以说,水利工程品牌效应的实现是要以生态景观为基础的,突出生态景观的文化底蕴的则需要文化元素这一重要条件,由此可见二者的主从关系。

1.3 平衡关系

目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工作发展迅速,因而从整体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由此也开始对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水利工程设计中,也日益凸显了生态景观与文化元素所构成的物质与精神平衡关系。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进行生态景观建设,既要能够确保区域的生态与环境都得到很好的保护,而且要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行为和心理需求进行全面协调。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展现区域整体形象,文化因素也是重要的内容,并且还使现代社会中工程项目建设的两大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平衡。所以,在水利工程设计中,不可以忽视了生态景观和文化元素,更需要重视的是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2 协调生态景观与文化元素的措施研究

2.1 坚持与时俱进,争取创新发展

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要想协调好生态景观与文化元素的关系,还需要设计人员具备与时俱进的进步精神,在不懈的研究和摸索进程中,通过创新的方式促其发展。生态景观与文化元素的协调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水利工程设计理念的发展,其与其他行业的设计理念在很多方面存在相通之处,当然其也具备自己较为显著的特点。具体将涉及到生物、水利、园林等很多技术种类,因此其创新发展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而不能是片面的。

2.2 针对设计人员,不断提升其技术水平

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的设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更不用说掌握一定的高新技术,所以,随着现代水利工程设计理念的发展和科学化,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务必要不断加强针对设计人员的岗位培训,同时做好专业知识教育,以便促使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使其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大大增强。设计人员对于具体的管理和操作,需要严格按照预定相关施工方案、组织计划来进行,进而使水利工程的整体效果得到全面的保证。

2.3 水利工程的生态景观现代化治理

城市具有高度密集的人口,因而土地、空间等都面临着高负荷,水资源对于城市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国内外水利工程建设已经发展为生态景观型水利建设这一主要趋势,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就需要紧紧跟随这一发展趋势。我们的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必然的选择。所以,我们要将其中心理念“师从自然,恢复水利生态系统――实现水利工程的自我修复”紧紧把握住。就现代水利工程的重点来看,需要重点把握下述几点内容:水利施工要做到流畅、舒展,并根据一定条件促使自然蓄水区的形成,整治上则坚持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以及遵循河水涨落的客观规律。对河流空间加以科学利用,在设计中能够采用的形式主要有复式或不规则的断面等,这多种形式主要是为了使人们的休闲、亲自然等需求得到满足。对于护岸设计要尽量做到生态化,还要具有一定的景观特色,另外对于一些单纯的硬质护岸应尽量避免使用,尽力做到因地制宜,生态型护岸材料为最佳选择。

2.4 水利工程绿化以及景观设计

水利工程的绿化与景观设计,重点需要做好的是与景观配置,同时将大众休闲、亲水的空间营造出来,设计上应该重视挖掘自然景观,要努力使人造景观可以实现与自然景观的相融。对工程管理、气候等多方面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可以在工程两侧的绿化主要种植乡土树种,工程绿化带主要可以进行杨树、柳树的种植,滩地和护坡可以选择主要种植长绿小乔木和花灌木。景观设计位于工程的两侧,实现与人文环境的有效结合,可在整个工程中设计景观广场。针对原有河道治理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生态型水利工程建设将促使其得到有效地改善。

3 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化水利工程设计工作,需要进行一项长期的任务,那就是研究生态景观与文化元素的构成关系。设计人员在不断创新发展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对于全面规划设计工作不断加强,同时做到统筹兼顾,还要将“人水和谐”的理念突出表现出来,进而提升水利工程设计工作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收。

参考文献:

篇4

1、工程概况

挂影洲围中心涌流域位于东莞市北部,地处东江三角洲河网上中游区,流域内水系密布、相互连通,整个流域有中心涌、南排涌、北排涌3条主要河流。南排涌是中心涌最大支流,跨高逗褪碣两镇,南排涌主干流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总长9.71km,由于局部段已经规划改造完成,本工程实际整治河道长约5.70km,全线为明渠。本工程拟通过对河道进行清淤、清障、裁弯取直及护岸整治等系列工程整治措施,使其达到20年一遇防洪要求。本文针对南排涌河道堤岸结构形式的设计进行探讨分析。

本工程场地类别属软弱土、中软土地层,建筑物基础土层为淤泥质土,凝聚力低,存在抗滑失稳隐患。大部分堤岸结构土层为饱水粉砂,其细粒颗粒含量多小于20%,且密实度松散~稍密,易引发堤岸河底构筑物失稳,在筑堤过程中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及发生滑动破坏,须进行地基处理。根据挂影洲围大堤多年整治经验,本工程采用抛石换填措施进行基础处理。

2、堤岸断面型式比选

综合考虑景观布置、投资、施工等各方面因素,有三种堤岸型式较适合本工程,分别是生态景观挡土墙、钢筋砼挡土墙及浆砌石挡土墙。

2.1 生态景观挡土墙

生态景观挡土墙系统是一种新型加筋土柔性结构重力式挡土墙,它主要依靠挡土块体、滤水填料、加筋材料和墙后土体连接构成的复合体自重来抵抗动静荷载,达到稳定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坚固、美观、耐久;是一种既能起到生态环保的作用、又兼具景观功能、且能节约土地及防止水土流失的挡土墙。挡土结构中块与块之间无砂浆或其它刚性连接,利用土工格栅加筋作用成为一个整体来承担外部土压力,相当于一个重力式挡土墙。本工程采用生态景观挡土墙设计标准断面见图1。该挡墙主要特点如下:

(1)结构耐久性好。产品由高强度高密实度混凝土经过蒸汽养护而成,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冲击能力(特别体现在水下使用情况),不会分裂或腐朽。其抗冻融能力也比一般混凝土强。

(2)施工简便快捷,可重复使用。加筋土挡土墙的面板采用预制,加筋材料采用工厂生产,现场分层装配施工,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并且节省劳动力。

(3)柔性结构,对地基的要求低。独特的柔性结构可适应复杂的地质条件,系统可允许有30CM的最大沉陷。

(4)节约占地,造型美观。加筋土挡土墙的面板可以垂直砌筑,大大减少了占地,而且其面板可根据需要采用各种图案,配合环境实现路、景、物美观协调。

(5)与传统挡土墙比较,综合成本低。与重力式挡土墙相比,可节省造价20 %~6 0 %,并且随墙高的增加其经济效果越好。

(6)生态环保性好。该挡土墙施工时无需砂浆;设有鱼巢、植栽等功能,有利于水生动植物的存活及景观绿化;透水性良好,墙体后有碎石排水层,这保证了整个墙体排水的通畅性,使水能透过墙体与土壤进行自由交换,通过水体不断的循环交流,使水体达到自身净化的目的,改善水质环境。

图1 生态挡土墙标准断面图

2.2混凝土挡土墙

混凝土挡土墙施工工序多,施工工期长,且造价高。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水利工程应作为水环境纳入城市景观,生硬的混凝土堤岸拉开了人与水的距离,亲水性能差,且绿化景观布置较为困难,人工痕迹重,堤岸显得单调。本工程采用混凝土挡土墙作为比较方案,设计标准断面见图2。

图2 混凝土挡土墙标准断面图

2.3浆砌石挡土墙

该种挡土墙虽然造价相对便宜,但浆砌石挡土墙除了不符合现代水利景观要求外,还存在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墙身容易出现裂缝并且对基础要求较高等问题,因此,本次设计不作为本工程比较方案。

2.4方案比选

综上所述,分别采用生态景观挡土墙和重力式砼挡土墙对本工程进行堤岸形式设计,设计标准断面见图1和图2;两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如表1。

表1 堤岸型式比较表

护岸型式 环境效应方面 施工方面 主要工程量及造价

(每米) 备注

生态挡土墙 外观自然生态、美观、亲水。 柔性结构,适应变形能力强,工程施工简单,施工进度快。 生态挡土墙3.6 m2、碎石砂6 m3、抛石5.6 m3、及栏杆等,造价约1.1万/m 推荐方案

重力式砼挡土墙 河道生硬、人工痕迹太重、不易布置景观、亲水性差。 施工需立模、扎钢筋,工艺复杂,基础要求较高, 开挖量相对较大。 砼约6.5 m3、模板8 m2、碎石砂2.1 m3及栏杆等,造价约1.2万/m 比较方案

由两种方案对比情况可知:无论从施工技术上还是工程造价上,生态挡土墙护岸都较重力式砼挡土墙明显占优,故选择生态景观挡土墙作为本工程推荐方案。

3、生态景观挡土墙设计

生态景观挡墙主要由底板、自嵌式挡土块、土工格栅(加筋网片)及压顶组成。通过土工格栅与回填土连成一整体,为便于排水,减少墙后剩余水压力,沿墙背铺300mm厚20~40mm级配的碎石作为排水骨料,在排水骨料与回填土间铺设土工布,与排水骨料组成反滤层,防止土料渗出墙外,如图1所示。

生态景观挡墙的设计计算包括外部稳定分析计算和内部稳定分析计算。计算前必须充分了解回填土、被挡土、地基土的力学参数及土工格栅的力学性能、地面荷载情况等,并合理确定墙前、墙后的水位[2]。

3.1 外部稳定分析

分析在外部土压力作用下整个加筋土包括挡土墙在内的整体性稳定性。自嵌式挡墙应用在水利领域时,水位的变化会对挡墙产生一定的影响。水位变化有两种情况:骤变和缓变。缓变对挡墙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土体含水量的变化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以及水位变化造成影响区域内土体容重发生相应变化;骤变除了会造成上述影响外,还会由于挡墙内外及挡墙土体不同位置的水头差导致渗透力的形成,使挡墙稳定性变化更为复杂。

结合挂影洲围内水闸运行情况考虑,本工程最不利工况是,洪水位从设计水位骤降至低潮水位时的这种非常运用条件的边坡稳定计算。

外部稳定计算采用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所编制的《边坡稳定设计软件》计算。经计算,稳定安全系数为K=1.23,大于非常运用条件下Kmin≥1.05,故整体稳定分析满足规范要求。

3.2 内部稳定分析

内部稳定计算是对生态挡土墙自身稳定验算。包括:①最小拉结网层数的确定及布置②加筋网片承载力验算:分析每一层网片所承受的拉力是否在其允许拉力Ta的范围内;③加筋网片拉结能力验算:分析当加筋土发生剪切破坏时被动区内的网片长度能否承受墙体上的内部土压力;④内部滑移验算:分析在外部土压力作用下沿着加筋网片的滑移[3]。

最后综合以上计算成果确定各层土工格栅强度、长度、位置,从而确定土工格栅型号和布置方案。本工程初步选定为单项抗拉强度85kN/m的土工格栅规格,共布置6层,其间距为0.60m,长度为3420~6160mm。

根据双威生态景观挡墙设计计算程序验算知,内部稳定计算滑移安全稳定系数K=1.55>[K]=1.50,倾覆安全稳定系数K=5.02>[K]=2.00,满足设计要求。

3.3局部稳定计算

局部稳定计算包括:①拉结网与挡土砌块之间的连接强度验算:分析每一层加筋网片与挡土砌块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②挡土砌块之间抗剪强度验算:分析在内部主动土压力作 用下每一层加筋网片处的挡土砌块会不会由于抗剪强度不够而凸出墙面;③顶部无加筋挡土砌块的抗倾覆验算:分析挡土墙顶部无土工格栅加筋部分墙体在 内部土压力作用下的抗倾覆能力[3]。

经设计程序验算知,局部稳定计算成果也满足设计要求。

4、结语

本文通过生态景观挡土墙在东莞市南排涌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表明了和传统的浆砌石、混凝土等重力式挡土结构相比,生态砌块挡墙具有外观效果好、结构柔性好、适应变形能力强、施工简便、减少占地、节省投资、生态环保等许多优点,能为该项目带来了环境和经济的双重效益,不仅满足城市防洪要求,节约了工程成本,又能提升工程的景观效果,美化了城市环境。故生态景观挡土墙在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中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篇5

二、生态水系和景观工程

1.城区生态水系及水源现状情况近几年,肥乡区在城区修建了10处人工湖泊和蓄水坑塘,水面面积共计30.25万m2,蓄水量共计103.94万m3,初步形成了节点式的生态水系和景观工程。主要有:从城区东部南北纵穿的民有二干渠,向广安公园送水的十六支渠和南环沟,向三里堤坑塘、东关坑塘、李庄坑塘送水的加十六支渠,向翟固坑塘、南西落堡坑塘、田寨坑塘送水的李庄支渠,向高庄坑塘送水的团结总干渠二支渠以及希望街以西可利用雨污分流的排水管道等生态水系工程。目前,城区水系主要水源是通过民有二干渠引水的岳城水库、县城污水处理厂释放的中水以及进行雨污分流埋设管道的城区雨水。2.城区生态水系近期规划城区目前已基本完成了节点式水系工程,近期计划再建3处坑塘水面工程,即索家寨北坑塘、索家寨南坑塘和城区东北部生态湿地工程,预计水面面积达4.86万m2,蓄水量达22.0万m3。

三、生态水系需水量分析

1.农业灌溉需水量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是反映灌溉面积单位产品全过程的合理取水量。各种作物的灌溉用水定额由相应的灌溉基准定额与灌溉规模、水源、灌溉形式的调节系数相乘求得。以地表水作为灌溉水源,考虑现有坑塘蓄水所能利用的地表水资源量,按照实际坑塘的灌溉面积272.7万hm2进行计算,分析区域保证率为50%的农作物实际灌溉需水量为81.8万m3,保证率为75%的农作物实际灌溉需水量为122.7万m3。2.坑塘湖泊降水补给量根据邯郸市水资源评价成果,肥乡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30.7mm,降水深0.53m,湖泊坑塘面积35.1万m2,通过分析计算,肥乡城区平水年的坑塘湖泊年降水补给量为17.8万m3,偏枯水年的降水补给量为14.11万m3。3.坑塘湖泊水面蒸发量根据邯郸市水资源评价成果,肥乡站年蒸发能力为1175mm。以肥乡城区现有及拟建坑塘水面面积即可计算水面蒸发量。根据统计分析计算,城区现有及拟建坑塘水面面积达35.11万m2,坑塘湖泊水面蒸发量41.25万m3。4.坑塘湖泊渗漏水量根据前期对肥乡城区南西落堡、李家庄、森林公园、三里堤和李庄等以上渠道和对坑塘进行实际勘察的地质资料,对城区水系分析区进行渗透性评价,确定不同土层的渗透系数,计算出肥乡城区坑塘年渗漏水量为566.16万m3。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肥乡城区水系坑塘湖泊有部分为砂土及砂壤土,漏水严重,为减少渗漏量,可采取一定的防渗工程措施解决。依据有关地勘资料,应对现有的高庄坑塘、三里堤坑塘、森林公园、广安公园及拟建的南西落堡坑塘实施防渗工程措施。采取防渗工程措施后,按照最低可达到的壤土渗漏微透水等级,即渗透系数达到4.89×10-6cm/s,分析计算出肥乡城区年渗漏水量为54.06万m3,对部分坑塘湖泊采取防渗措施后可减少漏水损失512.1万m3。5.输水损失水量按照河北省农业节水规划目标,结合肥乡实际,确定向坑塘蓄水的渠道输水损失水量。采取防渗措施后,城区平水年的坑塘湖泊输水损失水量为71.31万m3,偏枯水年的坑塘湖泊输水损失水量为82.46万m3。6.城区生态水系总需水量肥乡城区生态水系坑塘湖泊总需水量为坑塘湖泊净用水量与渠道输水损失量之和。平水年坑塘湖泊总需水量为356.57万m3,偏枯水年坑塘湖泊总需水量为412.3万m3,比未采取防渗措施前减少640.12万m3。

四、城区水系来水量

由于肥乡城区可利用的自产地表水资源量很小,本次分析仅考虑坑塘湖泊水面由于降水产生的自产地表水资源量。城区可供水量有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和外调水源,外调水源包括引黄水和引漳滏河水两部分。1.城区污水处理厂释放的中水城区中水水源以生活污水为主,工业废水所占比重不大。城区污水收集系统接纳的来自家庭、医院等地的污水中存在数量巨大的病原微生物及化学污染物,常见的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氮磷和重金属。在环境景观用水中,中水中的余氯、氨氮和一些微量有机物成分都会对鱼和其他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明确规定:完全使用中水作为景观湖泊类水体,在水温超过25℃时,其水体静止停留时间不宜超过3天;而在水温不超过25℃时,则可适当延长水体静止停留时间。采用中水如果不注意限制条件,就会违背国家标准,出现水质问题。因此,在有其他可供水源的情况下,使用中水不是上策。2.漳滏河灌区可供水量城区水系湖泊坑塘蓄水水源主要考虑民有分灌区供水,包括岳城水库、东武仕水库调节水量和灌区自产地表水。情况如下:①岳城水库可供水量:根据漳滏河灌区规划及可研报告,按照河北、河南两省的分水比例计算,岳城水库50%保证率的民有分灌区分水量为3.48亿m3。②民有分灌区自产水量:民有分灌区东风渠以西自产水量50%保证率为0.345亿m3。③东武仕水库供水量:东武仕水库除供给滏阳河分灌区3.43亿m3农业灌溉水量外,尚剩余1.13亿m3水量可通过民有一分干渠调剂给民有分灌区。综合上述几项水源供水量,50%保证率可供民有分灌区农业用水量为4.955亿m3。根据调查,有1/3年份岳城水库没有给民有二干渠供水。肥乡区民有二干渠多年平均实际引水量为718.87万m3。另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邯郸市返还漳滏河灌区一部分水量,其中用于肥乡区的增引水量为112万m3。因此,漳滏河灌区实际上对肥乡区的可供水量为830万m3。3.引黄可供水量引黄入邯工程设计引水能力60m3/s,现状年引黄水量为1160万m3。根据邯郸市引黄灌区规划,规划水平年2020年引黄水量分配给肥乡县的水量为1363万m3,其中直供水量为912万m3,蓄供水量为451万m3。据《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方案》,地下水压采工程分配给肥乡区的引黄新增水量为400万m3。

五、城区水系来需水量平衡分析

民有二干渠引水量年际间变化较大,从统计历年民有二干渠肥乡区实际引水量可知,其中有1/3年份没有引水。统计数据中最大的引水量为1983年的2850万m3,最小为零,多年平均引水量仅为718.87万m3,平均实际灌溉面积为0.38万hm2。而民有渠在肥乡区的总有效灌溉面积为2.1万hm2,平均实际灌溉面积仅占总有效灌溉面积的18.1%。按照历年最大的引水量来讲,没有达到主要旱作物的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因此,从民有二干渠引水至肥乡县城水系坑塘作为生态景观和农田灌溉用水是不合适的。又通过上述引黄可供水量计算,合计规划水平年2020年引黄水量可达1763万m3,水量充足。因此,引黄河水蓄肥乡城区坑塘湖泊用于灌溉和生态景观是可行的。

六、结语

对于严重缺水的肥乡城区,从优先保证已有灌区灌溉的角度来说,以民有二干渠引水作为肥乡城区生态环境景观水源是不合适;而利用现有坑塘采取建立节点式的坑塘湖泊水系,实现环城区的生态景观用水是可行的。由于引黄水位低于肥乡城区坑塘湖泊水位,高差约4m,距离约12.5km,需要在引黄干渠东风渠的取水口建立泵站工程,并铺设管道引水,将东风渠引黄水通过泵站提水、管道送水,送到民有二干渠城南堡枢纽,可使肥乡城区景观工程用上黄河水。

篇6

Keywords: landscape engineeri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项目离不开各专业设计师的紧密沟通,如何在景观设计中植入生态景观元素?首先,在规划和建筑设计时,景观设计师可以参与进来,并给建筑雏形带来非常特别的效果;其次同建筑师讨论项目所推广的景观生态技术,使之与建筑紧密结合,使人们都能体验和享受这份成果。

2 景观生态技术的实例运用

2.1 屋顶花园

2.1.1 屋面风力减弱策略。首先建造一面用于阻挡风力的围墙,其次在现有围墙的基础上栽植相应的植物,植物的栽培在起到阻隔风力的同时,也能增加墙体的整体外观美感。此外,种植的植物由于相对高度较高,在大风天气下极容易出现大面积的死亡,需要在混凝土板上增加隐形支架固定大乔木。

2.1.2 屋面减重设计策略。屋顶的承受能力有限,由于屋顶花园景观建设而超出了建筑物的受重能力,将给内部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考虑到受重因素,屋顶植物的土壤有限,不适以栽种大乔木,主要以小型灌木为主,适当点缀大型乔木为辅。此外,按照科学的原理培育重量轻、养分高的特殊土壤也是必要的减重措施,设计人员还需要选用对土壤依赖相对较小的植物品种。

2.1.3 阻根层的运用。关于阻根层是在建筑的防水工程时铺设,还是在绿化施工时铺设,甚至是否有必要铺设,意见有所分歧。一方面阻根层能够有效地降低植物根系对混凝土构造的破坏,杜绝了顶楼居民出现房屋漏水的现象;另一方面阻根层的材料质量要求比较高,铺设难度高,耗费的建筑成本就相对较高。对此,对于不同的施工情况,设计人员需要与多方进行沟通,最终确定方案。

2.1.4 排水层。排水层的主要作用是将不需要的水分通过预设的管道排出,排水层功效的好坏,与排水层建筑设计科学与否,建筑材料是否过关等密切相关。只有运用了合理的设计图纸,结合优质的建筑材料,排水层才能在园林景观建设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2.1.5 保护层。保护层一方面能够提高杜绝建筑物顶部的土壤进行保护,降低雨水冲刷,狂风刮走的风险,另一方面还能够根据建筑物的整体外观进行综合选择,确保园林景观的整体审美功效。

2.1.6 屋顶雨水收集。为了达到园林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植物不需要通过市政部门进行专业的浇灌,既保护了城市有限的水资源,节约用水,同时也降低了植物灌溉的基本费用,减少了市政开支。为此,园林景观的植物浇灌用水,可以通过收集天然水。而在众多的天然水收集过程中,屋面雨水是最适用而有效的,它能够满足基本的供水要求。

2.2 暴雨收集池

为了预防暴雨对城市的侵袭,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雨水排放通道,我国南北方城市的排水管道都是遵循顺势流淌的原则,在建筑物屋顶以及2侧位置预留雨水流淌管道,并与地下水网连接。该设计理念虽然能够降低暴雨危害程度,但是雨水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传统设计理念没有对其加以利用。新型园林景观工程生态技术将园林绿化作为暴雨收集池,既能够利用暴雨对植物进行灌溉,降低绿化的工程费用,又能够起到雨水缓冲的作用。通过绿化带的雨水水量降低,水速减缓,而且绿化带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减少了暴雨对河流、城市的污染。

2.3 雨水收集花园

基地东侧的沿江绿化带,设计概念是将其打造成为商业建筑的后花园,其中绿地部分主要为雨水自然下渗为主,用绿地涵养水源,减少绿化灌溉。因此,全部采用下凹式绿地或增加下凹式绿地进行雨水利用的设施。

2.4 风力涡轮机

风是一种能够产生清洁能源的可持续资源,它能够降低会产生污染的化石燃料的使用量,环境和气候都将受益。对风力涡轮机的选址和设计给予必要的注意和考虑是至关重要的。风电场可视为景观中的一个巨型雕塑元素,类似大地艺术项目。

2.5 生态停车场

生态停车场就是给停车场一个能庇护的树荫和既能满足强度的透水地面又有绿色的停车位。地面采用超级植草地面,是一种集草坪和硬化地面于一身,同时又大大优于传统植草砖的专利技术产品,对于水土保持能起到独特的事半功倍的效果。超级植草地面所有植草孔腔彼此连结,与植草孔腔彼此隔离的预制植草砖相比,草皮成活率将大大提高,绿化率可达到80%~100%,同时不降低地面承载能力。

2.6 LED绿色光源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资源紧缺的威胁在全球蔓延,“绿色照明”作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起到重要作用,整个项目尽可能多的采用LED光源照明,总光源颜色为暖黄色调,能给人们带来温馨和安全感。

2.7 强化生态感知意识

设计能使人们对自然具有感知能力、认识自然的组成元素,能够进一步地让人们体会到现今环境中的不同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就像植物园或者其他众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地方。他们用设计传达世界的状况,也是一种根本的办法,将人们的视野放宽,去认识那些难以观察到却具有深远意义的多元功能的元素。本设计在具观赏和实用功能的雕塑上添加了一些与环保相关的数据,以达到教育及生态知识普及的作用。例如,将1994~2004年的中国人口数据表达在儿童乐园的滑梯上,讲现阶段统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据表达在极限运动场的道具侧面。

2.8 生态景观材料

生态景观材料分为以下三个特质:reduce,reuse,recycle(可减少,可再利用,可再生)。只要满足上述三个特质可视为生态材料。例如,屋顶排水格分PVC和HDPE两种,价格相差不大,那么HDPE的排水格相对PVC排水格就更环保些;硬质铺装能透水的材质当然也比不透水的材料更环保,如透水混凝土、土壤硬化地面、碎石铺地(crash rock)、生态沙、植草格、透水砖、陶土砖;钢比混凝土相对环保些;竹材比木材更环保,因为竹是速生植物,3~4年即可成材,而木材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锤炼;透水沥青不会比沥青更贵,只是配比的不同而且是公开的;塑胶实际是透水材料且内部能有组织排水,所以下面的基础最好选用透水混凝土,如果因为造价问题不能选用,那只有在混凝土上每50cm见方设置排水口穿过混凝土以防止因为排水找坡不到位塑胶长期泡水而严重减短寿命。

3 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生态技术建造的园林景观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建筑物顶部的优势、绿化带的优势等,以最小的经济价值换取最高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文中成功案例也预示着,未来生态技术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利用。

参考文献

篇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5-0006-03

1 引言

2009年12月,世界气象组织在哥本哈根公布报告,最近10年是从1850年有准确气象记录以来是全球最热的10年。2009年已成为历史排名第五的最热年份。大气中CO2含量升至390ml/L,离理想值350ml/L已越来越远。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更应在设计的各阶段,同专业设计师通力合作,将先进的、已知的、成熟的环保技术运用到所参与的设计项目中。

2 工程概况

笔者参与的案例项目位于杭州下沙国家级开发区西面, 10号路与沿江大道交叉口,紧邻钱塘江180m,拥有天然的景观资源。周围为已建住宅区,区域北部为高校园区,南面为规划沿江次商业区与居住区。

3 总体方案设计

3.1 建筑设计概念简单介绍

拉低商业入口形成广场并连接东侧绿带形成主要视轴,同时在形体上呼应钱塘江奇景。

创造入口意向,分割商住使用分区,并最大化使用沿江的面积。

加入小尺度的分割创造出有趣的内街,在连续的折面上形成丰富的住宅社区气氛。

3.2 景观设计概念简单介绍

钱塘江堤阻挡了地面观江景的视线,因此建议建筑设计做足沿江一侧建筑高度,并充分利用屋顶,使沿江观景面最大化。

利用建筑中两层通高的巨大开口,将沿江绿化带引入内院并延续至整个建筑屋顶,使建筑与绿化带融为一体。

将各种社区功能融入到整个内部景观和屋顶,并与社区服务型商业相结合,创造开放且有趣的社区氛围。

4 景观生态技术的实例运用

4.1 屋顶花园

如果建筑屋顶被绿色覆盖,人们可以在屋面上自由交流、运动、休闲、观看……,是真正的空中花园。但由于建筑屋顶上的风力和荷载,种植大型乔木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植物根系很发达,会穿越钢筋混凝土的屋面,破坏防水层,事情发生后为时已晚,补救和修复工程浩大费时费钱等原因,设计师在设计绿色屋面时要考虑周全。下面就设计时需要解决和注意的问题与同行一起探讨。

4.1.1 屋面风力减弱策略

建筑设计高出屋面120cm的女儿墙,阻挡部分风力。靠近两侧女儿墙设计中层小乔木和灌木篱,以形成绝佳的围合感,大乔木尽可能种植在中间区域。大风季节,树枝的剧烈摇晃造成根系松动而使大树成片死去。因此需要在混凝土板上增加隐形支架固定大乔木(图1、图2)。

4.1.2 屋面减重设计策略

屋面覆土不能太厚,所以种植设计主要以中层小乔木为主,局部点缀大乔木。而普通绿色屋顶大多种植草坪和景天科植物,只需满足20cm左右覆土。如需种植大乔木至少满足120cm左右的覆土需求,结合本项目中屋面阶梯状特点,并在建筑设计的扩初阶段参与进来,同建筑、结构工程师沟通,将大乔木和小乔木的种植位置在景观设计前期就确定下来,创造出最经济节约的空中花园。

图1 乔木与屋顶固定半面图

图2 乔木与屋顶固定剖面图

此外,屋面种植设计引入禾本科植物,其特点为有较高的观赏性,低维护,减少除草剂、农药等的使用,可水生可旱生的浅根系植物。

轻质土壤与轻质填充物混合使用,轻质土壤配比为:腐殖土50%~70%,蛭石10%~40%,沙土10%~20%。

4.1.3 阻根层的运用

关于阻根层是在建筑的防水工程时铺设,还是在绿化施工时铺设,甚至是否有必要铺设,意见有所分歧。特别是对浅土壤的屋顶绿化,植物根部的延伸程度并不是很长,有人认为可以不铺设阻根层。但是,对有些现有建筑物的防水层是否有损伤或老化,情况并不清楚。阻根层所应该起的作用是不让植物根部直接接触防水层。作者认为如果要在这些建筑物上进行绿化,应该在进行绿化施工时铺设阻根层,而且根层的接缝处也不要让植物的根部进入防水层。

4.1.4 排水层

排水层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在降雨和浇灌时让土壤多余的水分流走,即使在每小时降雨量为100mm时,也不会产生屋面积水。此外,如果是开放式而有人进出的话,还要考虑人的载重,必须要保证排水层不丧失排水功能。有的排水层材料具有保水功能,对薄层土壤的绿化有更好的效果。

4.1.5 保护层

保护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水分蒸发和抑制杂草发芽。如果选用的种植土比较轻,保护层的材料还要有在刮风时防止土壤飞溅,不易燃烧的特性。考虑到景观效果,保护层的外观在质感和色彩上要符合景观要求。

4.1.6 屋顶雨水收集

要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节水指标,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景观用水不宜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宜利用非传统水源,达到标准一般项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达到优选项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可收集的雨水可分为三类:道路雨水、草地雨水、屋面雨水。三种水源中,最节约成本和利用率最高的是屋面雨水。屋面雨水的收集水量是根据收集后的用途(用量)以及径流系数来决定的。本项目的屋面雨水收集后将用于屋面的景观植物浇灌用。

4.2 暴雨收集池

当下雨时,雨水通过道路事先设计好的坡度,流到两侧雨水口,并迅速排到市政雨水管网中,未经过滤和处理直接流入河流。这是我们常见的,几乎所有的街道都是这样设计的。那我们能不能利用道路的绿化带作为收集池,让雨水先汇集其中,给土壤更多的下渗空间和时间,减弱道路雨水的流速以缓冲对江河的污染。

本项目道路中心带绿化已成熟,沿人行道只种植大乔木,人行道上的绿化带内杂草较多,视为可改造设计部分。首先将绿化带分为暴雨收集池和普通种植池两种,暴雨收集池设计种植水生植物和砾石,并在道路和人行道两侧设有开口,雨水和从此处汇入池内,达到过滤沉淀的设计目的,在池内设计比土壤标高高出5cm的雨水口,当下暴雨时,雨水下渗达饱和后经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图3 道路与人行道绿色隔离带剖面

4.3 雨水收集花园

基地东侧面积为5000m2的沿江绿化带,设计概念是将其打造成为商业建筑的后花园。其中绿地部分主要为雨水自然下渗为主,用绿地涵养水源,减少绿化灌溉。因此,全部采用下凹式绿地或增加下凹式绿地进行雨水利用的设施。绿地比周围路面或广场下凹5~10cm,路面和广场多余雨水可经过绿地入渗或外排。增加设施采用PP排水片材、排水型材、排水管材以及渗滤框、渗槽、渗坑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的绿地内也设计了一定数量的雨水口,雨水口高于绿地5cm,只要超越设计标准的雨水才能经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绿地可进行细致的地形设计,通过减缓地面坡度,增加起伏形成洼地存储等方式来增强渗水能力。为配合这一设计,洼地部分设计了一些禾本科植物,并与周边已建沿江景观带相呼应相联系。

4.4 风力涡轮机

风是一种能够产生清洁能源的可持续资源,它能够降低会产生污染的化石燃料的使用量,环境和气候都将受益。对风力涡轮机的选址和设计给予必要的注意和考虑是至关重要的。风电场可视为景观中的一个巨型雕塑元素,类似大地艺术项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本项目基地紧邻钱塘江,风力较大,设置风力涡轮机发电供给沿江绿化带内的景观灯光和小型建筑的能源使用不失为一个极好的办法,另一方面风力涡轮机的高度和样式为地块提升了可识别性,并能吸引更多的关注者。通过视线和日照分析出风车的适宜高度;通过绿化带和小型建筑的面积估量出所需的用电量;风车的最小间距为叶轮直径的3~4倍。综上所述风车确定为16m,塔架高12m,风轮直径为8m。发电量为10kw/组,根据用电量需求,三组风力涡轮机能满足所用电量。

4.5 生态停车场

生态停车场就是给停车场一个能庇护的树荫和既能满足强度的透水地面又有绿色的停车位。地面采用超级植草地面,是一种集草坪和硬化地面于一身,同时又大大优于传统植草砖的专利技术产品,对于水土保持能起到独特的事半功倍的效果。超级植草地面所有植草孔腔彼此连结,与植草孔腔彼此隔离的预制植草砖相比,草皮成活率将大大提高,绿化率可达到80%~100%,同时不降低地面承载能力。

4.6 LED绿色光源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资源紧缺的威胁在全球蔓延,“绿色照明”作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起到重要作用,整个项目尽可能多的采用LED光源照明,总光源颜色为暖黄色调,能给人们带来温馨和安全感。

4.7 强化生态感知意识

设计能使人们对自然具有感知能力、认识自然的组成元素,能够进一步地让人们体会到现今环境中的不同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就像植物园或者其他众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地方。他们用设计传达世界的状况,也是一种根本的办法,将人们的视野放宽,去认识那些难以观察到却具有深远意义的多元功能的元素。本设计在具观赏和实用功能的雕塑上添加了一些与环保相关的数据,以达到教育及生态知识普及的作用。例如,将1994~2004年的中国人口数据表达在儿童乐园的滑梯上,讲现阶段统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据表达在极限运动场的道具侧面。

4.8 生态景观材料

生态景观材料分为以下三个特质:reduce,reuse,recycle(可减少,可再利用,可再生)。只要满足上述三个特质可视为生态材料。例如,屋顶排水格分PVC和HDPE两种,价格相差不大,那么HDPE的排水格相对PVC排水格就更环保些;硬质铺装能透水的材质当然也比不透水的材料更环保,如透水混凝土、土壤硬化地面、碎石铺地(crash rock)、生态沙、植草格、透水砖、陶土砖;钢比混凝土相对环保些;竹材比木材更环保,因为竹是速生植物,3~4年即可成材,而木材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锤炼;透水沥青不会比沥青更贵,只是配比的不同而且是公开的;塑胶实际是透水材料且内部能有组织排水,所以下面的基础最好选用透水混凝土,如果因为造价问题不能选用,那只有在混凝土上每50cm见方设置排水口穿过混凝土以防止因为排水找坡不到位塑胶长期泡水而严重减短寿命。

篇8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城市生态学、城市建设与生态工程相结合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如道路生态学、[1]工业生态学、城市生态工程学[2]等应用城市生态学得到长足的发展:而城市生态工业园、[3,4]城市生态居住区、[6]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自然保护等实践活动也非常活跃。公共设施生态(ecologization of infrastructure)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公共设施生态化是城市生态化的重要方面,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生态设计概述

生态设计是20世纪以来人们对于现代生产技术发展所引起的对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面对地球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人类意识到应当探索设计一条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设计应当建立在尊重自然生态的基础上,于是设计与生态学相互作用产生了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5]生态设计有时也称绿色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设计。

产品的生态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关于产品设计的一个新概念,是指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3R”原则,即减量(Reduce)、重复(Reuse)和回收(Recycle),是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指的是设计产品要减少环境污染、减小能源消耗,产品和零部件能够回收、再生、循环使用或者重新利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设施设计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元素,公共设施面临着“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考验。[6]

二、生态公共设施设计的必要性及其内涵

公共设施一词产生于英国,英语为Street Furniture,直译为“街道的家具”,类似的词汇有:园林装置(Sight Furniture),城市装置(Urban Furniture),城市元素(Urban Element)。我们所讨论的公共设施以户外城市公共设施为主。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景观的构成者和创造者,城市公共设施的品质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首先,公共设施从原料选择、结构及功能设计到后来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直至废弃处置在内的整个寿命中的各个阶段都在以某种方式影响着环境;其次,公共设施通过服务于人,也使得城市空间因此变得更加亲切,更加适宜人的活动,促进城市与人和谐相处,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再次,生态化的公共设施以其自身的功能性、艺术性和对生态观念的正确引导可以提高人的环境意识,陶冶人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操,加强人与环境之间的沟通。

公共设施的生态化设计是指用生态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规划公共设施的整个生命周期,使“人-公共设施-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和谐。比如城市广场中的一件木质公共座椅,可能是以东北长白山的红松为材,用汽车长途运到广东某地加工成品后,又运至这个城市,安排在某个广场中,在破旧后被淘汰,进入处理场。公共座椅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蕴含着物质、水、能源和土地的消耗,它的原材料、连接件等各局部以及在发挥功能的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或利或弊的影响,所有消耗和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都应该作为生态设计过程中的考虑因素:座椅原材料是否采用了可再生的材料?连接方式是否尽量避免了化学性粘和剂?结构设计是否方便拆卸和运输?淘汰后是否能够回收再利用?布局上是否能够保证公共座椅充分发挥其功能?公共设施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要用生态设计的原则作指导。

公共设施这种生态化的设计既考虑满足人的需求,又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和谐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设计者用系统化、整体化的观点辨证地把握人与自然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运用科学与艺术的手段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设计符合人生活需要的公共设施,另一方面又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作”。

三、生态公共设施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公共设施的生态化设计需要从“人―公共设施―环境”协调发展的整体上进行把握,建立起三者彼此之间的和谐关系。笔者认为建立这种和谐关系,需要从两个层次上努力:首先,分析公共设施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把生态设计原则融入公共设施设计的全过程和公共设施的每一个要素中,包括公共设施的材料的选择、功能的实现、外观与周围的环境的融合以及投入使用后的布局、组织等方面。其次,公共设施作为空间环境的创造者,还要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将生态思想进一步延伸到人的精神领域,通过生态化的公共设施设计提高公众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当然,我们不能为了保护自然而隔离人与自然,也就是说生态化的公共设施要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心理需要,从情感上拉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以上两个层次出发,依照生态设计减量、重复和回收的3个基本原则,通过对公共设施各构成要素的分析,笔者把生态化公共设施设计的主要内容总结为以下5个方面:

(一)生态公共设施的构成

生态公共设施包括生态斑块、廊道及踏脚地等3种组分(Weber et al.2008;Mell 2009;Lockhart2009),强调了不同类型生态用地之间的有效连接和生态用地作为一个网络体系的特征(图1)。生态公共设施包含多种生态用地,如公园、自然林地、人工绿地、河流湿地、海岸湿地等,这些生态用地之间的有效连接可以使生态公共设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发挥整体功能,更好地维持其间的自然生态过程。

所谓生态斑块即为面积大,连续性好,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生态用地,如自然林地、湿地、城市公园及大型绿地等。这些区域或为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或为居民集体性的休闲娱乐场所。在进行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建设的过程中,这些区域一般需要首要保护,并永久保留。Weber等(2006,2008)在对马里兰州进行的生态基础设施分析中,将下列生态用地归为生态斑块:

1.敏感物种栖息区域;

2.大中型林地(连续分布,面积可达100hm2,并且在其周边具有100m过渡带的林地);

3.面积可达100hm2,并且未遭受破坏的湿地;

4.河流及其沿岸的湿地和林地(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本地鱼类、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集中分布的代表性栖息地,或溯河性鱼类的重要产卵地);

5.已有保护区。

廊道一般是线状(或带状)分布的,并且有别于两侧景观类型。随着人类世界越来越“联通”,自然环境却日益破碎和不连续。正是由于建设用地盲目扩张所导致的自然生态用地退缩及其不连续,使得某些动物因孤立而觅食和寻偶困难,某些植物因孤立而不能有效传粉,从而导致物种灭绝和物种多样性下降(Weberet al.2006;Yuet al.2006;李正玲等,2009)。因此,生态基础设施不仅包含公园及保护区等大型生态斑块,链接这些生态斑块的廊道同样是其重要组分。

踏脚地可以看作是在生态斑块或廊道无法连通的情况下,为动物迁移或人类休憩而设立的生态节点,是对生态斑块和廊道的补充。

(二)生态公共设施的功能设计

功能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公共设施的功能决定了其存在的根本属性。公共设施直接服务于人和所处的环境,功能设计过程中要从生态的角度出发,保证公共设施充分发挥作用,满足人日常生活的需要。首先,功能设计合理的公共设施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因为功能合理的公共设施可以正确引导使用者的行为,比如分类垃圾桶就能够引导使用者对垃圾进行分类整理,增强环境意识,也方便了管理者的工作;其次,将具有不同功能的公共设施合理地组合在一起,方便使用者的使用,也便于公共设施功能的充分发挥,比如将路灯和公用电话组合在一起,方便使用者在夜间拨打电话。

(三)生态公共设施的外观设计

外观是产品材料、结构和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使用者直接接触到的部分,公共设施的生态设计离不开外观的生态设计。首先,结合周围环境的特点进行设计,与环境协调,服从和服务于城市的整体,才能有效地引起社会大众对环境设施的关心与参与;其次,作为实用性非常强的公共设施,外观造型要尽量简洁,另外如果不是绝对需要尽量减少表面处理,如化学涂料,这利于公共设施的组装、拆卸、运输和维护,同时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再次,经常使用的重要服务设施可以通过别致的造型、灯光或醒目的色彩等方式提醒人们的注意,方便寻找。

(四)生态公共设施能源的选择

对于需要能源的公共设施,还要注意使所使用的能源遵循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首先,尽量选择能够再生、可持续性的能源,例如使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路灯既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能够免去铺设大量线路的麻烦;其次,尽量使设施节约能源,例如使电子查询设备、自动提款机具有待机功能。

(五)生态公共设施要满足人亲近自然的情感需要

首先,在外观形态上,采用有机、自然而简洁的造型,赋予公共设施生态的、自然的形式美感,将自然元素通过公共设施显露出来,这样人们在使用公共设施的时候会更有亲切感,有利于公众接受公共设施,引导公众使用公共设施。而且城市里这种有机形态的公共设施设计能引导公众的审美思想,引导公众崇尚自然;其次,生态化的公共设施设计不仅体现在其形式和功能上,还体现在促进人与自然的交流、沟通上。除了设计外观还要设计人与自然交流的体验,设计人与自然沟通的方式,人与自然通过相互沟通才能达到和谐,生态设计不会为了保护环境而割断人与自然的联系。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环境的构成者和创造者,在环境得到保护的基础上,营造人与自然交流、沟通的氛围是公共设施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我们可以尝试把绿色的植物引入到城市公共设施中来,例如路灯与花草的结合,树与公共座椅的结合等等;另一方面,在具有自然特色的环境中设置公共设施为人们提供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例如在绿地中设置适当的座椅、电话亭,在喷泉、水池附近设置一些方便人们接触水、欣赏水的座椅、桥梁等公共设施。以生态化的公共设施为媒介,让人们可以更多地感知自然,构建起与自然的情感联系,使保护环境成为自觉的行为。

公共设施生态化的研究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公共设施生态化的提出是与近年来国内外的应用城市生态学、城市建设和生态工程相结合的趋势相一致的。公共设施生态化是将生态学原理与公共设施系统结合后所产生的概念,它强调从生态学的角度认识公共设施的作用以及其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强调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即强调新建的公共设施要符合生态学的原理,强调原有公共设施向生态化方向转型。公共设施生态化是人类处理公共设施系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试图协调两者关系的重要举措,对于科学发展观在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实践中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宗跃光,等.道路生态学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3(11).

[2]马光,等.城市生态工程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Gnedel,Auenby.产业生态学[M].施涵,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篇9

正文:

一、 生态铺装概述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园林景观铺装硬质程度逐渐增大,给城市可持续生态景观带来较大影响。首先,硬质路面透水性能较差,雨天容易造成路面积水; 地表积水未经土壤生态净化,即通过下水道管网直接排入城市河道,增加市域水系的生态负荷。其次,硬质铺装对太阳辐射具有较强的吸热和储热能力,尤其在居住区使用硬质铺装,将使夏季更为炎热,增强热岛效应。第三,硬质铺装阻断园林生态地表径流。保护和节约资源是风景园林设计的核心内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工程实践推广采用生态铺装技术,寻求景观工程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铺装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新技术理念,它强调环保、安全、经济,着力于增强城市铺装的渗水性、降噪音性和抗滑性。渗水性是指雨水能通过铺装面渗透到土壤中或景铺装面组织排水,渗透性能够缓解雨季园林积水问题,加强生态水系统循环。降噪性是利用铺装材料的孔隙率吸收声波,降低城市噪音。防滑性是指通过增大铺砖表面的凹凸程度而增大表面摩擦系数,减少园林中雨季跌滑等事故。

二、 常见生态铺装材料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态铺装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园林施工中常见的生态铺装材料。主要有混凝土类、砂土类、木制类、嵌草类等。

1. 混凝土类

混凝土类透水铺装材料是以混凝土为基础材料,渗入若干级配材料及辅助添加,以改善混凝土材料的透水性能。通常,透水率可以达 1- 15 毫米 / 秒,孔隙率在 15% - 25% 之间。但是,混凝土透水材料的基本原理是因为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的空隙,如果空隙过大将造成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减弱。

2. 砂土类

将各种不同粒径,按照一定比例配置的铺装材料,称为沙土材料。才将的砂土材料是砂砾和砂石混合物,在园林施工中,由于材料的限制,也常将贝壳、小石子等块状、硬质颗粒纳入其中。根据砂土颗粒的大小,还可以分为粗砂路面和细沙路面。粗砂路面也可加面层稳定剂作为路面铺设,常作为内庭院、公园园路的铺设材料。风积沙作为常见的材料,应用在风景区的道路铺设中可以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细沙路面则运用在尺度较小的庭院景观中,砂还是儿童游乐场所的理想铺装材料。

3. 木制类

在园林施工中,常就地取材,采用木屑、树皮、木渣板等铺装材料。由木屑和树皮散铺形成的场地,能够产生原生态的景观效果,从性能上说,具有较强的松软、透气等特性,在施工也取材也较为方便。在应用过程中,应该选择耐湿性较强的木料。市场中应用较多的木板铺装一般为防腐木。由于防腐木经过化学处理,对于周围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木板路常应用在园路、游乐场中。木砖路面也比较柔软、舒适,但需要进行防腐处理、成本较高、容易起翘,常应用于园路中。

4. 嵌草砖

嵌草砖有 2 种类型: 一种为在块料之间留有空隙,在其间种草; 另一种是制成可以种草的各种纹样的混凝土路面砖。植草板是由高密度聚乙烯或 PP 塑料制成的连串塑料的连锁结构。嵌草砖和植草板由于承重有限,适用于停车场、人行道、林下休憩空间、树池的地面铺装等交通与承载量不大的环境中。

三、生态铺装的渗水性

坚持“渗排结合”是生态铺装的渗水性施工的重要原则。根据路面铺装的渗排组合,可以分为全渗透铺砖和半渗透铺装。

全渗透铺装由面层、基层、垫层、砂土层四层结构。首先,铺装路面具有排水坡度,施工中通常控制在 2°至 5°之间,通过铺装坡度先将部分地表水排除; 其次,面层应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能够实现地表水的缓慢下渗,施工中面层材料可以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植草等形式。透水砖规格尺寸一般常用有 100mm × 200mm,125mm × 250 mm等,厚度有 60 mm、80 mm、100 mm 等多种,根据路面使用条件选用。渗水砖的渗水指标: 采用渗水系数表示,渗水系数平均值≥0. 5 mm/s,最小值≥0. 4 mm/s。度 Cc≥35,抗折强度≥Cf4. 0; 用于小区道路、小车停车场,抗压强度 Cc≥40,抗折强度≥Cf4. 5。从表 3 - 1 中可见,植草面层的透水率最高,达 4m/s; 普通混凝土的透水率在 1m/s; 花岗岩的透水率为 0。

第三,基层常采用级配砾石。采用开级配水泥稳定碎石,7 d 抗压强度≥2. 5 ~3. 5 MPa,水泥用量按 4%、5%、6% 剂量试配,碎石的压碎值不大于 30%。基层具有一定的蓄水功能,能将面层渗透的雨水暂时集聚,并以缓慢的的速度向垫层下渗。如果是半渗透性铺装结构,基层还应具有一定的坡度,能够组织蓄水的排放和调节。根据路面坡度和基层的蓄水调节能力,在施工中还将设置部分地下蓄水空间,成为垫层排水的缓冲地带。实验证明,不同级配的垫层孔隙率不同,孔隙率直接影响到垫层的蓄水能力。

第四,垫层。垫层材料通常是素土,在施工中采用三合土、四合土或粘土等乡土材料较多。如果是半渗透铺装,施工中应在基层与垫层之间设置防水层,防止基层中的蓄水下渗到垫层,影响排水效果。生态铺装施工中,还可以在园路两侧每隔开一定间距设置渗水井,渗水井直接收集由基层组织的排水。渗水井的半径一般为 15 - 30 毫米,间距根据园路承载的雨量控制,一般在 10 - 15 米之间设置一处渗水井。园路两侧的渗水井通过管道系统将雨水排入城市河道。

四、 生态铺装的阻热性

以混凝土为代表的传统铺装材料,具有较强的吸热的储热性能。这使得在炎热的夏季,混凝土路面白天吸收较多的太阳辐射,铺装路面温度较高; 晚上,这部分热量被逐渐释放,周围温度较高。硬质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将增强城市热岛效应。目前,在园林施工中,为了降低硬质混凝土路面产生的热岛效应。生态铺装通常采用植草铺装、陶砂铺装两种形式。植草铺装,即是在采用成片草皮或嵌草铺装的形式,在园路中设置若干草皮,其构造形态与透水铺装一致。为研究草地和混凝土两种类型路面铺装的阻热量性能。

笔者对两个生态铺装点( 即: 草地和混凝土) 进行测量。测量地点为某住宅小区,测量参数为总辐射强度,测量工具为 TBQ 型太阳辐射表,数据可以直接从仪器上读取,测量时间为夏至日全天 24小时。从数据整理情况,可以看出: 草地下垫面的总辐射观测值呈现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1 点到 6 点五个观测点的总辐射值均为 0w/m2,7 点至 13 点总辐射数值显著上升。草地下垫面总辐射的特点是,白天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出现较大的辐射量; 下午至夜晚时分能缓慢释放白天积蓄的太阳辐射总量,使其在夜晚 21 点之前仍能保证其总辐射量为正值。与草地下垫面相比,混凝土下垫面上观测点总辐射数值呈现较不规律的变化趋势,1 点到 6 点五个观测点的总辐射值均为 0w/m2,而后在 10 点到 12 点的时间段内,观测点分别上升至总辐射数值最大点,在12 时达到的总辐射数值最大,约为 415w / m2。与草地下垫面相比,混凝土下垫面上的总辐射数值不到其一半; 混凝土下垫面上总辐射峰值最小的点出现在 11 点时,此时总辐射数值约为 99w/m2。随后各点总辐射观测值开始下降,直到 17 点至 20 点时间段内,各观测点呈现负值,21 点后总辐射数值又回归至 0 线附近。混凝土总辐射数值的波动随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混凝土表面的蓄热能力不强,在太阳辐射减弱后,混凝土表面的辐射热量从放热转化为吸热。

结束语

本文着重研究了生态铺装的透水性和阻热性。目前,常见的生态铺砖材料主要是透水性混凝土、透水砖、生态植草等。生态铺装的构造可分为面层、基层、垫层和土层四部分。常见的生态材料有混凝土类、砂土类、木制类、嵌草类等。草地和混凝土面层具有不同的阻热性能。通过测定发现,草地面层具有较好的阻热性。

篇10

Key words: the city park; Park design;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项目概况

乐从镇区南片区位于325国道乐从段的西侧,乐从大道的南侧。本项目公园位于南片区的中心,公园用地呈正南北向,矩形,南北长239米,东西长180米,公园占地总面积为43020平方米。地块南北两边分别接人工河,人工河北端接沙良河,南端接沙窖大涌。根据乐从镇的定位,要达到现代经贸发展与体现岭南水乡特色的自然生态环境双赢的目标,创造宜居宜商的环境。本片区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优异的地理交通位置,设计中心公园,为未来商住中心提供一个优美和生态环境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由于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又使人们在体力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娱乐活动便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城市公园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城市公园作为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因此必须重视公园景观设计,而公园景观设计理念必须从公园产生意图出发考虑。笔者通过实践,思考了对本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1)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整合地块周边生态系统,完善生态自我修复,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本公园项目地处乐从家具、钢铁商贸区西侧,且与沙村和葛岸村富有文化历史的两村紧密联系,其公园设计特点应当融合现代与历史两个方面,体现现代商贸的风采,又延续历史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商贸风采与传统记忆

(2)生态可持续性。保持场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态基础,加以保护性改造,通过河涌、河岸、公园的不同水生态设计,形成一个自我净化系统;整体规划河涌网络纵贯的本区,保持这一生态廊道的连通。同时通过设计有生态绿岛,具有家具抽象符号和长度标听环形单车径及散步跑步径,穿行于绿色生态景观空间。

(3)都市生活调色板。城市公园作为日后发展居住区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本案为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绿地,营造山丘、树林、河流、浅滩、湿地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环境,与居住小区内部庭院功能起到互补作用,为都市生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4)超前意识。公园设计中导入安全避难防灾理念,预留大片开放空间,作为紧急避难场所为大量人群提供庇护。

设计手法

通过以上对城市公园设计理念的思考,为了有效地实现本公园水生态环境设计意图,在公园景观设计实施中采取如下手法处理。

(1)石笼设计。石笼作为一种生态格网结构,一种新型材料结构。生态格网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组装成箱笼,并装入卵石填充后连接成一体,用做堤防、路基防护等工程的新技术。作为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新型生态格网结构,成功地应用于各种保护工程中。与传统刚性结构比较起来优点突出,更提供了一个新的景观视觉效果,较好地实现了工程结构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

(2)卵石柱摒弃了传统刚性结构建筑物的单一性立面装饰,在保证钢结构亭安全性的同时,增加景观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3)新概念更楼。乐从的四座古更楼是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民防建筑,为延续地方历史文化传统,留住历史文化的轨迹及展现乐从新商贸城市的活力,以全新的表现形式及现代的钢铁材质设计出全新概念的更楼,与古更楼遥遥相望,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4)彩色安全胶垫活动区。随着生活的快速发展步伐,人们更加地崇尚健康环境生活观,儿童游戏场地及青少年活动场的安全性和趣味性设计尤为重要。在绿意盎然的小山坡中间穿插橙色和红色的小径,它们是用安全性能高的地面材料制作而成,在绿色植物与红色系的强烈色彩对劲以及巧妙结合下,充满视觉冲击和动感,这孩子们创造一个趣味性的安全嬉地带。

水生态环境设计

基于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使公共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本公园在设计手法上核心是采取生态技术,通过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措施,重点创造水生态环境的城市公园。本公园照明系统均使用环保节能的太阳能照明系统,以环保、节能配合公园的生态性设计。

(1)设计水生植物净水系统。水生植物营造了丰富多彩的水体景观,点缀水面与岸边,加强水体的美感。同时水生植物还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水生植物能吸收水中有害物质、改善水体质量,且能消除水体中许多污染元素,因此水生植物也具有重要的生态恢复功能。水生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保持湖水生态平衡方面具有显著功效。

(2)采取生态化净水。公园与河流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系统,通过水深、驳岸形式、植被护堤等水设计,建造一个的生态设施,由河道作为廊道,河涌水流经公园的入口湿地生态水生植物床和浅滩的过滤,进行生物净化,再进入深水区,再到净水区。如此进行一系列的过滤,最终达到水体的自净,最后到达卵石浅滩,为儿童提供安全戏水用水。

水景设计,通过水生植物净化床对水体进行净化,设立动态水景观――喷泉,为水体增氧。湖体基底和驳岸设计以自然土堆坡为主,表面层换粘土保水。对于公共卫生间、公园管理处等服务用房给水方面以自来水供应。植物灌溉主要采用自动喷淋系统,设净化池,利用湖水补给,提供日常的灌溉用水。公园的服务性污水主要来自洗手间和小卖部与公园管理处,采取就近排进周边的市政污水管。雨水方面则采用天然排水为主,沿路边设置不同形式的明沟排水,以自然的卵石、水生植物构成,暴雨时期会形成水溪景观,其他以暗沟排水为辅。

(3)自然护坡设计。河涌设计还原河流原生的形态,设计成蜿蜒弯曲的河流,设计不同的水深,采取自然放坡的原生态驳岸,利用水生植物加固河堤,形成自然生态的河岸风采。湖泊设计还原原地形湖泊的原生形态,扩大湖面,增加蓄水面积,形成婉延弯曲的自然放坡原生态驳岸,设计不同的水深,利用水生植物加固河堤,形成自然生态的河岸风采。同时公园里设计了生态绿地植物床,潜水跌水区、活水区、净水区以及戏水区。

(4)自然调节系统。公园各处设置天然排水系统,以保持水土,水通过有序的地表排水路径,以明水渠、地形明沟、卵石径的形式,汇集到深水区。当暴雨时侯,形成溪流的景色,水退时又是旱沟,草花丛生,呈现另一种景象。

设计效果分析

本公园通过雕塑、图案以及建造材料等,有效导入乐从家具、乐从钢铁等产业文化和品牌形象名片;同时引入新概念钢结构更楼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记忆及传承;贯穿公园的单车径更是文化绿道的延伸,倡导人们一个健康、绿色的生活态度。

由于公园设计上采取卵石明沟与草坪明沟等天然排水沟,以及各种可渗性的设计,节省不少排水管道等材料;太阳能照明系统的设计,施工方便,减少管道的铺设和缩短施工工期,在日常使用中,比起常规配电节省不少电费。通过对南片区公园的生态环保设计,提升了南片区的环境效益,为这个片区居民的提供一个设施较为完善的生态社区公园,吸引更多人到这里居住;从而,对于整个片区的土地升值起到积极作用,人口聚集造就消费的增加,商业价值也得到提高。

结语

结合某城市公园设计实例,公园设计注重生态环境效益,完善的生态化净水系统,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保持河道生态平衡;自然生态化设计使得本片区的小气候得到自然调节;环保节能理念的有效利用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篇11

引言

湿地公园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 通过人工手段对原有的自然湿地进行重建,使之成为一个以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 并且同时兼顾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展示、科普教育和示范功能。其整体规划蕴含了文化和美学价值,可供人们进行科研、游玩、休憩的一块特殊保护区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脚步的较快,湿地资源受到的严重破坏,湿地类型和面积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步丧失,致使湿地的功能日趋衰退。因此,湿地保护规划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规划工作者及政府部门的重视,其中湿地公园建设就是保护湿地的一项重要措施。

1.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湿地公园景观的设计首先应该着重突出湿地景观,同时还要尽量维持区域内的自然风貌, 为公众创造一个零距离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空间。因此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该从湿地的生态功能出发,遵从湿地的净化环境、蕴涵水源和保持生态的多样性稳定性,合理利用湿地上的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其他自然资源。尽量使湿地公园的建设不对该地区的环境造成破坏。

(2)设计人性化原则。湿地公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实现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对湿地景观的感受,尽可能在不影响或通过人工措施更有利于湿地动植物正常生存的情况下,修建必须的旅游观赏设施及缩微景观,使游人舒心悦目。因此要注意营造公园游览及休憩空间,增加公园景观的连续性。

(3)美学原则。湿地公园景观设计首先要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赏心悦目的视觉观感。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实现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性、愉悦性以及奇异性等,充分利用湿地水体和生物的特点,创造湿地意境,提升湿地审美境界。

2.某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2.1规划区概况

某市处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区且文化历史悠久,规划区位于城市东南部,由于长期开采地下资源形成较大面积的塌陷区。部分荒废的村庄和工厂遗址可改造成为文化纪念场所,保留该区域的城市记忆。局部植被资源丰富,保存了一定的乡土树种。荒废的农田和分布较广的小面积水塘为开展湿地生态恢复和生态农业旅游创造了有利条件。地块北部紧邻资源丰富的县城,为生态农业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地块中部有铁路穿城而过,需要考虑其在湿地公园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2.2 建设理念与功能分区

景观生态规划以“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为理念,以“生态、文化、景观、旅游”为主题,根据循环经济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林农复合经营和湿地文化旅游相结合的资源塌陷区土地综合利用模式; 以生态恢复与重建为核心,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并与生态农业相结合,开展多样化特色经营,形成基于塌陷区生态恢复的湿地公园建设模式。基于上述理念并结合场地的空间格局作出以下功能分区,如图1 所示。

图1

2.3 规划主体内容

2.3.1 植物种植规划

植物作为有生命力特征的景观材料,不仅在湿地公园生态恢复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更由于其本身形体、色彩、寓意的多样性,而成为影响视觉审美和文化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植物的生长受温度、土壤和立地条件等多方面制约,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创造应在尊重植物生态习性和满足不同场地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功能分区进行合理规划,力求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以生态设计为指导思想,建设多样化生态环境,形成水生、湿地、陆生等多层次的植物景观。

2.3.2生态农业规划

塌陷区对耕地的破坏较为严重,仅仅通过土地复垦的方式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并不十分明显。湿地公园位于新老城区的交界处,可以充分发挥其城乡交错带的优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综合效益。如在生态农业体验区开辟特色养殖区,开展特种水产业和农业复合种植(经济林混交种植、经济林下种植药用和菌类植物、生产“森林蔬菜”);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观光采摘、农家乐等活动。又如在山林野趣区设置苗圃培育基地和经济果林区,结合森林探险、林中野营等活动,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2.3.3复合景观设计

(1)水系景观恢复与设计

水系景观是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湿地公园发挥生态修复、娱乐休闲、环境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在正确梳理场地积水区与周边地形、水系关系的基础上,采取挖湖蓄水、调控水位、植被恢复、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建立湿地公园水系平衡系统。湿地公园采取地表水与雨水利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态补水,依靠区域周边较近的河流、汤河水库进行生态补水,同时考虑人工湿地与水系的连通性,保证湿地生物廊道的完整性。充分利用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和造景作用,运用一系列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达到缓解水体供给压力,实现建设湿地公园自然水系景观的目的。以生态修复技术为指导,通过水生生物、根系微生物和人工介质的吸收去污功能,保证区域水体的水质要求,同时补充了地下水。采取生态浮岛、人工湿地、生态岸线等形式,设置水禽栖息地和恢复湿地水生植物群落和湖滨植被带,丰富湿地公园本土动植物资源,创造池塘、溪流、沼泽、浅滩、沙洲等多样性的生态水系景观。

(2) 生物景观的引入与可持续利用

湿地公园生物景观主要由植物景观与动物景观构成。植物景观不仅包括由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湿地植物组合而成的景观,还包括果蔬园、农田、茶园等经济作物形成的大地景观。动物景观包括湿地公园中的鸟类、昆虫、鱼类和小型动物。动物作为可移动生物,为湿地公园带来了灵气和生机,也为人们探究大自然的神奇和了解动物的习性提供了机遇。不同于一般的拥有较好自然景观条件的湿地公园建设,该湿地公园的基质为工业废弃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现有动植物资源稀缺,需要在保留场地乡土树种和动物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引入当地常见的动植物资源。设置乡土树种园和果树园; 又如在山林野趣体验区设置蝴蝶园和百鸟园等,以自然山水为蓝图,以幽静、秀丽为特色,再现“花坞蝶双飞,柳堤鸟百舌”、“朝日斜来照户,春鸟争飞出林”的生物景观。

(3)文化景观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景观是在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背景下,对土地上的各种自然资源进行改造而形成的,是一个地区自然和人文历史演变的载体和见证。因此,文化景观的塑造不仅要挖掘历史文化,体现历史内涵,更应该尊重场地的过去和发展轨迹,维护场地的乡土景观。

湿地公园文化景观的塑造主要基于当地文化、湿地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如在入口景观区设置文化广场,将历代描写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的诗词场景以浮雕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开采遗址处设置文化小品,传递城市起源与发展的信息。又如在湿地休闲体验区设置水街与水上民俗体验园,开展别有风味的水上娱乐活动和民俗文化活动等。

4 结语

湿地公园的建设实现了资源城市的土地更新和景观生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服务功能。湿地公园的建设,在改善老城区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提升老城区整体竞争力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以土地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建设湿地景观、农业景观、文化景观为主要内容,不同功能分区各具特色,相互支撑,最终形成集旅游、文化、休闲、产业于一体的特色湿地公园。

参考文献:

[1]夏海山,王凌绪,夏正伟.采煤塌陷区规划的景观策略与方法—以山西司马矿景观生态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7(10).

[2]陈秋计,刘昌华,谢宏全,等.煤矿塌陷区景观生态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6,26(5).

[3]马力,胡海波,沈杰,等.泰州防空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J].林业科技开发, 2012,26(2).

篇12

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交叉性科学,主要是将地理学和生物学进行交叉,我国对这一科学的定义是:对于不同尺度上的景观进行空间变化上的研究,包括景观异质性的生物、地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这一研究在空间上具有非常明显的特色,属于宏观尺度上的空间研究,这一研究的主要核心集中在空间异质性和生态整体性2点。景观主要有3个因素:拼块、廊道和模地。拼块的含义是在外貌上与周围其它环境具有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区域,在大小和形状等方面与其他相邻的环境都有不同的地方。廊道和模地可以算作是拼块的一种,是其中比较特殊的类型,这2种类型的形状、面积和连通程度的特点都具有特殊作用。廊道是2个拼块之间的衔接地带,主要呈现带状,是生态系统之间物质流、能量流和物种流的主要通道。模块一般指具有景观性的拼块,对拼块的景观性质和动态变化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1]。当评价一项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时,需要从这项工程建筑前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判断,其主要判断的指标有:生物群落、区域环境、水和土地等。完成这些内容的评价工作需要人工进行,但现阶段我国的生态学基础研究方面没有相关的成果进行支撑,因此,要想完全进行相关指标的定量还具有一定的难度[2]。

2景观生态学在水利工程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以我国某一水电站为例,在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中,需要调查和分析生态因子,对于植被类型的调查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也是评价中比较重要的方面。使用样方法调查相关地点信息,在现状调查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该水电站的环境,主要是模地判别、生产力计算和稳定性分析。在进行模地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系统计算景观中各拼块和样方数量、面积,计算出各部分之间的密度、频率和景观比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使用优势度值判别法。评价范围内用地的类型主要包括河滩裸地、水域、园地等,不同种类具有不同的生产力值,在这一评价中使用了世界范围内相同地类平均生产力作为主要的计算依据。经过系统判定,这一水电站工程的评价范围内自体系生产力的水平较高,植被比较丰富,恢复程度较好。评价范围内的模地是林地,可以动态控制生态系统,整个区域内各种植被交替存在,异质性较强,因此,该水电站工程内的生态完整性比较好。这一水电站建成之后,在相关评价区域内,高压稳定性的元素数量没有被大量破坏,生产力依旧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工程实施对其自然体系的稳定性影响较小。这一水电站没有对附近的植被造成严重影响,工程占地的面积和被改变区域的面积总和只占据全部面积的10%,其余面积的植被均没有受到影响。拥有动态控制的组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能力均没有受到较为明显的变化,因此,这一项目的实施没有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的变化,对阻抗稳定性影响较小,项目完成后对工程的完整性没有太大影响。通过上文的阐述,可以全面体现景观生态学在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中的作用,也可以体现出其具备的优点。通过这一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判断水利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借此衡量相关工程建设的利弊关系,保证水利工程可以有效地为我国的发展带来益处。

3结语

只有保证生态完整性,才可以进行非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景观生态学应用在水利工程生态评价中,符合生态完整性的特点,通过系统分析相应水利工程前后的景观优势度和稳定性,可以有效掌握工程建成前后的实际情况,并根据相应的情况找到一定的解决措施。但目前这一方式的使用时间较短,还需要经过不断地完善,才能发挥其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睿,刘胜祥,崔鸿.景观生态学在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托口水电工程为例[J].地球与环境,2006(5)

2史学峰,曹露,刘辉,李丽珍.景观生态学法在生态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某风电场工程为例[J].科技促进发展,2012(5)

篇13

环境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二者的关系

经济在快速进步,这种形势下更多人也意识到环保的必要价值,开始重视环保。环境工程的内涵为:针对环境污染,探析相应的防治手段及技术。这种基础上,致力于防控更广范围的环境污染,消除多层次的污染。然而受到多样的要素影响,环境工程现有的建设状况并不完善,有待长期的改进[1]。建设环境工程的做法应当有利于净化城乡环境,为人们提供洁净且优美的日常生活环境。探析环境工程与生态环境的深层联系,有助于明确详细的建设思路,在根本上推进综合的环保事业完善。

1生态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现状

经济进步的同时不应当毁损环境。近些年,生活水准正在快速提高,更多人也逐渐接受了环保的意识。同时,多数企业也能做到认真依照相应的环保法规来维护环境,不去破坏生态。然而不应当忽视,现今时期内的生态破坏仍没能彻底消除,形势仍较严峻。例如水土流失、盐渍化以及沙漠化、珍稀生物面对灭绝的灾难、海域及草场的生态退化。这些生态难题表现出尤为严峻的威胁性,危害到持续性的人类进步以及发展[2]。详细来看,生态遭受破坏主要体现为如下:首先,某些城乡地区仍忽视处理废水,相关人员也没能接受新式的处理技术。在较偏僻地区,不经处理的日常生活污水都会直接排入河湖;在某些工业区,污水不经过滤而渗入地下,因此也将会带来污染。从各个地区来看,污水处理配备的成套设备质量不是很高,某些经济滞后的地区也缺乏了处理污水必要的设备,例如收集污水所需的管网还缺乏完整性,处理率也迟迟没有提升。其次,从垃圾处理来看,某些地区缺乏无害化的日常垃圾处理。近些年,城市人口已经占有更高的总比例,同时城区也堆积了更多的废物和垃圾,这种现状就会引发污染。城市中堆积的垃圾包含了日常生活以及生产排出来的固态废物,这部分废物占用较多土地,也破坏了原本优美清洁的城区环境。与之相比,无害垃圾处理的具体技术还没能完善,垃圾处理并不符合无害化的基本指标。再次,针对噪声控制、大气污染的控制都缺乏了力度。某些地区近些年呈现较快的经济进步状态。然而,排放至大气中的尾气也逐渐在变多。这是由于,汽车尾气总量是较大的,很难彻底杜绝尾气带来的污染[3]。此外,多数城市都具备较大规模的在建工程,这类在建项目也会带来噪声以及粉尘的双重污染。

2生态环境与环境工程建设的联系

从生态角度看,环境工程与生态环境二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例如从根本目标来看,环境工程建设的基本宗旨是保护生态。同时,环境工程也综合运用了多学科的根本原理,如生物学、环境科学、社会学以及工程学。由此可见,二者有着多层次的内在联系,在具体探析时应当把二者结合在一起来探究。环境工程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二者具备共同点,同时也表现出差异性。这是因为,环境生态工程的着眼点在于长久性的生态改善,但环境工程建设相对更重视治理末端的生态污染,它的目标是更详细且更具体的,虽然见效更快但却缺乏长久的成效性。与此相比,环境生态工程更重视确保平衡的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重点是消除累积性的生态污染。由此可知,环境生态工程虽然历时较长,见效也相对较慢,但是这类工程却能收到长久性的治理实效。此外,环境生态工程相比于环境工程也更能避免各区域的生态破坏。受到人为干扰,生态破坏都是很难彻底杜绝的[4]。只有加强整治,才可以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并且慎防水土流失。

3探析完善的对策

开发自然环境、发展地区经济,这二者并非彼此矛盾,而是可以整合于同一平台上。如果能够选择保护生态的方式来推进经济,那么就会收获双重的实效。人们应当明确:环境能够承载的破坏总量都是有限度的,不可以无限去破坏生态。一旦超出限度,那么环境将会反过来报复人类,威胁根本的生存权利。较长时期以来,受到多样的人为破坏,较多地区已经倾向于生态枯竭,物种遭受了破坏同时生态也被污染。面对这种严峻现状,需要停止一切破坏生态的行为,强调建设环境工程以及生态工程。只有从全面入手来逐渐完善环境工程,才可以从本质上保护生态,逐渐修复某些地区遭到损坏的生态环境。

3.1开发可再生的新资源

生态环境的根本理论应当用来解决现今的生态破坏难题。建设环境以及生态工程,首要的切入点就是确保达到最优的综合利用实效,在这种基础上不断摸索开发可再生资源。截至目前,能够被再次利用的固态废弃物只有30%,大部分废弃物还没能被转为珍贵的二次能源。这种趋势下,工业垃圾的总数明显变得更多。从发达国家来看,较多国家都已经可以综合利用可再生的二次能源。然而反思我国,这一方面仍有待完善。重视二次资源,就要在本质上提高综合运用各类资源的效率,回收利用废弃物等[5]。

3.2强化生态保护的必要意识

如果不能在根本上扭转不适当的认识,那么环境工程建设就很难被落实。保护生态环境,每个人都负有相应的义务。相关部门应能加强宣传,不断为城乡居民灌输新阶段的生态保护理念。只有强化了平日的宣传,人们才会真正接受并认可环境生态工程本身的价值,从而积极参与现今的环境工程建设中。

3.3完善环评体系

从目前来看,针对生态环境的环评体系还没能达到健全。为此,相关部门就有必要设立更健全的环评指标,全面考虑多样的生态要素。在环境可以承载的限度内,适度开发生态资源。完善环境评价,也可以督促各类企业认真予以遵守,确保自身行为是合法的。

4结论

建设环境工程,具体内容包含了初期的决策、环境工程立项、设计以及施工、后期的工程运行。建设环境工程的根本宗旨就是防控范围更广的环境污染,改进全面的生态。在目前状态下,环境质量正在受到更广的重视。环境工程应能促进生态和谐,优化现有的生活环境。在未来的实践中,相关人员还需要优化调配环境工程所需的资源,慎重防控环境遭受损害,从根本上提升环境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炳方,刘远新,臧小平等.三峡工程建设期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3):276-282.

[2]李珍.关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J].农家科技,2011(S3):46.

[3]魏左平,董志勤,靳守茂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呼和浩特市城市园林绿化为例[J].园林科技,2013(4):1-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