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人体工程学含义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人文内容与设计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云南工商学院在2011年申报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传播方向),2012年开始招生,到2014年共招生三届,共计173人。第一届学生录取之后,问题接踵而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是焦点问题之一。通过对云南省内就业市场进行调查,发现当前省内的文化市场,新闻传播、出版发行、中小型企业单位宣传部门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需求量,尤其是云南省的地州、县市、乡镇等基层单位和社区;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这一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增长较快;具备相关采写编评全媒体一体化知识技能的学生受到上述用人单位的欢迎。于是围绕着人才需求分析,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主要培养在省内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社区基层、新闻传媒、出版发行等机构从事文化宣传、出版编辑、新闻传播、文案策划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10%)、专业理论课(20%)、专业核心课(30%)、技能实践课(30%)、拓展课程(10%)五个模块组成。在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是否设置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古代文论、西方文论、美学等课程成为一度争议的问题。“实用派”认为上述课程不具备实用性,成本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独立学院教学资源有限,不应设置。“人文派”反驳,这些是基础课程、常规课程,不设置,学生如何学以致用,好比建在空中的楼阁,没有根基,实用就是空谈。双方各执一词,据理力争。
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定位是文化传播方向,专业核心课与技能实践课以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公共关系与商务礼仪、网络编辑写作、沟通与口才、速记和速录、校对实务、报纸电子编辑与实践、文化产业策划、企业宣传创意等课程为主,实用性较强,因而需要建设一系列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条件,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方面,汉语言文学专业图书15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等资产总值近300万元。拟建非线性编辑工作室、演播室、新闻实训中心(以纸媒、网媒、新媒体为主),让学生能够完成常规的前期采访和后期制作任务。学生可以在校内实训基地模拟日后的工作场景、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了解岗位职责、工作标准、注意事项以及工作细节,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模拟武装自己,为下一步进入实习单位奠定基础。同时,与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出版社、文化传播公司、社区基层进行校企合作、市场调研,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走出校门,进入上述单位,校外实训,通过完成实际任务、项目的考核,开阔眼界,准确定位,积累工作经验,获得预期的工作岗位。目前,已经与《春城晚报》、《车与人》杂志社、云南电视台、大理电视台、普洱日报社等结成校企合作单位。
三、工学交替与行业专家进课堂
为了让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传播方向)的学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体现人文课程的实用性,学院开展了工学交替与行业专家进课堂的人才培养活动。所谓“行业专家进课堂”,即邀请富有经验的专家、企业人员等来给学生讲课、示范,了解工作的实际情况,比如,云南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发展研究部主任、传媒经济学博士宁莉女士被邀请来人文学院进行“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的讲学,从事新闻行业数十年、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车与人》杂志社主编钱粲明先生做了“昆明都市类报纸的那些事”的讲座,一系列行业专家的讲座让学生受益匪浅。所谓“工学交替”是学院在学生四年大学学习期间,安排二到三次实习机会。
总而言之,人文课程不是没有实用性,而是怎样找到适合的载体和形式,体现其丰富的内容与潜在的价值。通过对云南工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传播方向)人文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上述观点。这一论证对于其他专业开设的人文课程,也同样适用。“人文课程也实用”的破立有待全方位、深层次、接地气的进一步论证,这里限于篇幅,不做赘述。
参考文献: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缩印本;
[2]云南工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传播方向)的系列调查研究报告、专业建设材料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高职院校人文课程体系设置研究”(2014C183Y)的阶段性成果,云南工商学院院级课题(JXYJ2013-1-16)成果。
(上接第16页)
选择市场研究、渠道管理以及市场策略等各个业务背景的人员任教,让学生聆听来自一线的市场营销经验,增加其真切感受,强化实践环节,加快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并加强工学结合。
(五)建立科学考评机制
要改变这种“一张试卷”的单一的考核形式,就要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变化,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企业对营销人才的能力要求,建立合理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按规定的标准对实践教学各阶段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可以根据评估标准,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作业要求,规范学习行为,在每次实践结束时就能给出每一阶段的评价结果,课程结束时综合所有实践,评价学生对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掌握情况,以真正实现对学生在营销策划等实操方面能力上的培养,以满足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考评过程还要做好效果反馈与调整工作,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收集学生参与实训中所表现出的问题,并给出解决预案,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结论
实践教学环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成为主体,教师作为配角,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型本科只有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深入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改进实践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强化师资队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更多地体现出企业的需求方向,才能在人才培养上满足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杜玮杨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2(8):157-158
篇2
1.人体工学的内容
人体工学又叫人类工程学,是以人体测量学,生理学等作为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综合的进行人体结构,功能,心理以及力学等问题的研究学科.实质上,所谓人体工学,在本质上就是使工具的使用方式尽量适合人体的自然形态,这样就可以使用工具的人在工作时,身体和精神不需要任何主动适应,从而尽量减少使用工具造成的疲劳。人体工学是利用生理、心理特徵的资讯,来设计人类使用的装置和系统。其资料和原理,被广泛应用於家庭、工作场所和娱乐,是人和工作及生活环境交互作用的研究。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
2.人体工程学的基础数据和计测手段
人体基础数据人体基础数据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即有关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的动作域等的有关数据。
2.1人体构造
人体构造与人体工程学关系最紧密的是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使人体各部分完成一系列的运动。人体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人体动作域人们在室内各种工作和生活活动范围的大小,即动作域,它是确定室内空间尺度的重要依据因素之一。以各种计测方法测定的人体动作域,也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如果说人体尺度是静态的、相对固定的数据,人体动作域的尺度则为动态的,其动态尺度与活动情景状态有关。室内设计时人体尺度具体数据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在不同空间与围护的状态下,人们动作和活动的安全,以及对大多数人的适宜尺寸,并强调其中以安全为前提。
例如:对门洞高度、楼梯通行净高、栏杆扶手高度等,应取男性人体高度的上限,并适当加以人体动态时的余量进行设计;对踏步高度、上搁板或挂构高度等,应按女性人体的平均高度进行设计。
2.2人体生理计测根据人体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有关生理状态变化的情况,通过计测手段,予以客观的、科学的测定,以分析人在活动时的能量和负荷大小。
人体生理计测方法主要有:
2.2.1肌电图方法把人体活动时肌肉张缩的状态以电流图记录,从而可以定量地确定人体该项活动强度和负荷。
2.2.2能量代谢率方法由于人体活动消耗能量而相应引起的耗氧量值,与其平时耗氧量相比,以此测定活动状态的强度,能量代谢率的计算式,以及不同活动的能量代谢率(RMR)。其计算式如下:
运动时氧耗量-安静时氧耗量能量代谢率(RMR)
基础代谢率耗量
2.2.3、精神反射电流方法对人体因活动而排出的汗液量作电流测定,从而定量地了解外界精神因素的强度,据此确定人体活动时的负荷大小。
3.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3.1由于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目前已有开展的应用方面如下:
3.1.1确定人和人际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
3.1.2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室内空间越小,停留时间越长,对这方面内容测试的要求也越高,例如车厢、船舱、机舱等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设计。
3.1.3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室内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室内设计时有了上述要求的科学的参数后,在设计时就有可能有正确的决策。
3.1.4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人体工程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2人体工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人体工学是室内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3.2.1.为确定空间范围提供依据.影响空间大小,形状的因素相当多,最主要的因素是人的活动范围以及家具设备的数量和尺寸.因此,在确定空间范围时必须搞清使用这个空间的人数,;每个人需要多大的活动面积,空间内有哪些家具设备以及这些家具设备需要占用多少面积和空间.
人体工学提供了不同性别的人在立,坐,卧是的平均尺寸,提供了人们在使用各种家具设备和从事各种活动时所需空间的面积和高度尺寸等,一旦确定了空间内的总人数,就可以确定出空间的合理面积与高度.
3.2.2.为家具设计提供依据.家具的主要功能是实用,因此,无论是人体家具还是贮存家具都要满足使用要求,属于人体家具的椅,桌,床,要让人坐着舒适,书写方便,睡得香甜,安全可靠,并能减少疲劳感;属于贮藏家具的橱,柜,架等,要有适合贮存各种物品的空间,还要便于人们存取.设计家具时,必须以人体工学为指导,是家具尺寸符合人体的基本尺寸和从事各种活动需要的尺寸.
参考文献
篇3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工效学Ergonomi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1960年创建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
及至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特征。“
其实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今后“可望运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人体工程学的基础数据和计测手段
一、人体基础数据
人体基础数据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即有关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的动作域等的有关数据。
1、人体构造
与人体工程学关系最紧密的是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使人体各部分完成一系列的运动。骨骼由颅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组成,脊柱可完成多种运动,是人体的支柱,关节起骨间连接且能活动的作用,肌肉中的骨骼肌受神经系统指挥收缩或舒张,使人体各部分协调动作。
2、人体尺度
人体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
3、人体动作域
人们在室内各种工作和生活活动范围的大小,即动作域,它是确定室内空间尺度的重要依据因素之一。以各种计测方法测定的人体动作域,也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如果说人体尺度是静态的、相对固定的数据,人体动作域的尺度则为动态的,其动态尺度与活动情景状态有关。
室内设计时人体尺度具体数据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在不同空间与围护的状态下,人们动作和活动的安全,以及对大多数人的适宜尺寸,并强调其中以安全为前提。
例如:对门洞高度、楼梯通行净高、栏杆扶手高度等,应取男性人体高度的上限,并适当加以人体动态时的余量进行设计;对踏步高度、上搁板或挂钩高度等,应按女性人体的平均高度进行设计。
二、人体生理计测
根据人体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有关生理状态变化的情况,通过计测手段,予以客观的、科学的测定,以分析人在活动时的能量和负荷大小。
人体生理计测方法主要有:
1、肌电图方法
把人体活动时肌肉张缩的状态以电流图记录,从而可以定量地确定人体该项活动强度和负荷。
2、能量代谢率方法
由于人体活动消耗能量而相应引起的耗氧量值,与其平时耗氧量相比,以此测定活动状态的强度,能量代谢率的计算式,以及不同活动的能量代谢率(RMR)。其计算式如下:
运动时氧耗量-安静时氧耗量
能量代谢率(RMR)
基础代谢率耗量
3、精神反射电流方法
对人体因活动而排出的汗液量作电流测定,从而定量地了解外界精神因素的强度,据此确定人体活动时的负荷大小。
三、人体心理计测
心理计测采用的有精神物理学测量法及尺度法等。
1、精神物理学测量法
用物理学的方法,测定人体神经的最小刺激量,以及感觉刺激量的最小差异。
2、尺度法
以顺序在心理学中划分量度,例如在一直线上划分线段,依顺序标定评语
可由专家或一般人,相应地对美丑、新旧、优劣进行评测。
第三节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目前已有开展的应用方面如下:
一、确定人和人际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
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
二、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
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室内空间越小,停留时间越长,对这方面内容测试的要求也越高,例如车厢、船舱、机舱等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设计。
三、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室内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室内设计时有了上述要求的科学的参数后,在设计时就有可能有正确的决策。
转贴于
四、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人体工程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第四节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
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
关于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前言内的话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环境心理学则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即是在人与环境之间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样创造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含义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与多门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环境保护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室内环境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环境心理学非常重视生活于人工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倾向,把选择环境与创建环境相结合,着重研究下列问题:
1、环境和行为的关系;
2、怎样进行环境的认知;
3、环境和空间的利用;
4、怎样感知和评价环境;
5、在已有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
对室内设计来说,上述各项问题的基本点即是如何组织空间,设计好界面、色彩和光照,处理好室内环境,使之符合人们的心愿。
二、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
下面我们列举几项室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情况:
1、领域性与人际距离
领域性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等的一种适应生存的行为方式。人与动物毕竟在语言表达、理性思考、意志决策与社会性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但人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也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须的生理和心理范围与领域,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所打破。
室内环境中个人空间常需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统盘考虑。人际接触实际上根据不同的接触对象和在不同的场合,在距离上各有差异。赫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即分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
每类距离中,根据不同的行为性质再分为接近相与远方相。例如在密切距离中,亲密、对对方有可嗅觉和辐射热感觉为接近相;可与对方接触握手为远方相。当然对于不同民族、宗教信仰、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人际距离也会有所不同。
2、私密性与尽端趋向
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则私密性更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私密性在居住类室内空间中要求更为突出。
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会非常明显地观察到,集体宿舍里先进入宿舍的人,如果允许自己挑选床位,他们总愿意挑选在房间尽端的床铺,可能是由于生活、就寝时相对地较少受干扰。同样情况也见之于就餐人对餐厅中餐桌座位的挑选,相对地人们最不愿意选择近门处及人流频繁通过处的座位,餐厅中靠墙卡座的设置,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形成更多的“尽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
3、依托的安全感
生活活动在室内空间的人们,从心理感受来说,并不是越开阔、越宽广越好,人们通常在大型室内空间中更愿意有所“依托”物体。
在火车站和地铁车站的候车厅或站台上,人们并不较多地停留在最容易上车的地方,而是愿意待在柱子边,人群相对散落地汇集在厅内、站台上的柱子附近,适当地与人流通道保持距离。在柱边人们感到有了“依托”,更具安全感。
4、从众与趋光心理
从一些公共场所内发生的非常事故中观察到,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会盲目跟从人群中领头几个急速跑动的人的去向,不管其去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当火警或烟雾开始弥漫时,人们无心注视标志及文字的内容,甚至对此缺乏信赖,往往是更为直觉地跟着领头的几个人跑动,以致成为整个人群的流向。上述情况即属从众心理。同时,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流动时,具有从暗处往较明亮处流动的趋向,紧急情况时语言诉引导会优于文字的引导。
上述心理和行为现象提示设计者在创造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时,首先应注意空间与照明等的导向,标志与文字的引导固然也很重要,但从紧急情况时的心理与行为来看,对空间、照明、音响等需予以高度重视。
5、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
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对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间的华盛顿艺术馆新馆——有很好的论述,他认为三角形、多灭点的斜向空间常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心理感受。
三、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面极广,暂且列举下述几点:
1、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例如现代大型商场的室内设计,顾客的购物行为已从单一的购物,发展为购物——游览——休闲——信息——服务等行为。购物要求尽可能接近商品,亲手挑选比较,由此自选及开架布局的商场结合茶座、游乐、托儿等应运而生。
2、认知环境和心理行为模式对组织室内空间的提示
篇4
人体工程学(Human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工效学Ergonomi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1960年创建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
及至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特征。“
其实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今后“可望运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人体工程学的基础数据和计测手段
一、人体基础数据
人体基础数据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即有关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的动作域等的有关数据。
1、人体构造
与人体工程学关系最紧密的是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使人体各部分完成一系列的运动。骨骼由颅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组成,脊柱可完成多种运动,是人体的支柱,关节起骨间连接且能活动的作用,肌肉中的骨骼肌受神经系统指挥收缩或舒张,使人体各部分协调动作。
2、人体尺度
人体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
3、人体动作域
人们在室内各种工作和生活活动范围的大小,即动作域,它是确定室内空间尺度的重要依据因素之一。以各种计测方法测定的人体动作域,也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如果说人体尺度是静态的、相对固定的数据,人体动作域的尺度则为动态的,其动态尺度与活动情景状态有关。
室内设计时人体尺度具体数据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在不同空间与围护的状态下,人们动作和活动的安全,以及对大多数人的适宜尺寸,并强调其中以安全为前提。
例如:对门洞高度、楼梯通行净高、栏杆扶手高度等,应取男性人体高度的上限,并适当加以人体动态时的余量进行设计;对踏步高度、上搁板或挂钩高度等,应按女性人体的平均高度进行设计。
二、人体生理计测
根据人体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有关生理状态变化的情况,通过计测手段,予以客观的、科学的测定,以分析人在活动时的能量和负荷大小。
人体生理计测方法主要有:
1、肌电图方法
把人体活动时肌肉张缩的状态以电流图记录,从而可以定量地确定人体该项活动强度和负荷。
2、能量代谢率方法
由于人体活动消耗能量而相应引起的耗氧量值,与其平时耗氧量相比,以此测定活动状态的强度,能量代谢率的计算式,以及不同活动的能量代谢率(RMR)。其计算式如下:
运动时氧耗量-安静时氧耗量
能量代谢率(RMR)
基础代谢率耗量
3、精神反射电流方法
对人体因活动而排出的汗液量作电流测定,从而定量地了解外界精神因素的强度,据此确定人体活动时的负荷大小。
三、人体心理计测
心理计测采用的有精神物理学测量法及尺度法等。
1、精神物理学测量法
用物理学的方法,测定人体神经的最小刺激量,以及感觉刺激量的最小差异。
2、尺度法
以顺序在心理学中划分量度,例如在一直线上划分线段,依顺序标定评语
可由专家或一般人,相应地对美丑、新旧、优劣进行评测。
第三节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目前已有开展的应用方面如下:
一、确定人和人际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
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
二、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
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室内空间越小,停留时间越长,对这方面内容测试的要求也越高,例如车厢、船舱、机舱等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设计。
三、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室内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室内设计时有了上述要求的科学的参数后,在设计时就有可能有正确的决策。
四、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人体工程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第四节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
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
关于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前言内的话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环境心理学则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即是在人与环境之间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样创造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含义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与多门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环境保护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室内环境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环境心理学非常重视生活于人工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倾向,把选择环境与创建环境相结合,着重研究下列问题:
1、环境和行为的关系;
2、怎样进行环境的认知;
3、环境和空间的利用;
4、怎样感知和评价环境;
5、在已有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
对室内设计来说,上述各项问题的基本点即是如何组织空间,设计好界面、色彩和光照,处理好室内环境,使之符合人们的心愿。
二、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
下面我们列举几项室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情况:
1、领域性与人际距离
领域性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等的一种适应生存的行为方式。人与动物毕竟在语言表达、理性思考、意志决策与社会性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但人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也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须的生理和心理范围与领域,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所打破。
室内环境中个人空间常需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统盘考虑。人际接触实际上根据不同的接触对象和在不同的场合,在距离上各有差异。赫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即分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
每类距离中,根据不同的行为性质再分为接近相与远方相。例如在密切距离中,亲密、对对方有可嗅觉和辐射热感觉为接近相;可与对方接触握手为远方相。当然对于不同民族、、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人际距离也会有所不同。
2、私密性与尽端趋向
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则私密性更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私密性在居住类室内空间中要求更为突出。
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会非常明显地观察到,集体宿舍里先进入宿舍的人,如果允许自己挑选床位,他们总愿意挑选在房间尽端的床铺,可能是由于生活、就寝时相对地较少受干扰。同样情况也见之于就餐人对餐厅中餐桌座位的挑选,相对地人们最不愿意选择近门处及人流频繁通过处的座位,餐厅中靠墙卡座的设置,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形成更多的“尽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
3、依托的安全感
生活活动在室内空间的人们,从心理感受来说,并不是越开阔、越宽广越好,人们通常在大型室内空间中更愿意有所“依托”物体。
在火车站和地铁车站的候车厅或站台上,人们并不较多地停留在最容易上车的地方,而是愿意待在柱子边,人群相对散落地汇集在厅内、站台上的柱子附近,适当地与人流通道保持距离。在柱边人们感到有了“依托”,更具安全感。
4、从众与趋光心理
从一些公共场所内发生的非常事故中观察到,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会盲目跟从人群中领头几个急速跑动的人的去向,不管其去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当火警或烟雾开始弥漫时,人们无心注视标志及文字的内容,甚至对此缺乏信赖,往往是更为直觉地跟着领头的几个人跑动,以致成为整个人群的流向。上述情况即属从众心理。同时,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流动时,具有从暗处往较明亮处流动的趋向,紧急情况时语言诉引导会优于文字的引导。
上述心理和行为现象提示设计者在创造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时,首先应注意空间与照明等的导向,标志与文字的引导固然也很重要,但从紧急情况时的心理与行为来看,对空间、照明、音响等需予以高度重视。
5、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
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对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间的华盛顿艺术馆新馆——有很好的论述,他认为三角形、多灭点的斜向空间常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心理感受。
三、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面极广,暂且列举下述几点:
1、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例如现代大型商场的室内设计,顾客的购物行为已从单一的购物,发展为购物——游览——休闲——信息——服务等行为。购物要求尽可能接近商品,亲手挑选比较,由此自选及开架布局的商场结合茶座、游乐、托儿等应运而生。
2、认知环境和心理行为模式对组织室内空间的提示
篇5
提到人体工程学,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把它和工业化、现代化联系起来,但它的产生并不是突然的。回溯历史,在人类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影印着人体工程学的潜在意识,只是人们还不知道对它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文字性的理论。即使是在遥远的上古时代,从那些尘封已久的文物中,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正是这些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对日后产生的人体工程学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特征。而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了室内设计的目的。
一、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而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
人类工程学是与人相关的科学信息在对对象、体系和环境进行设计中的应用,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理想的设计应当在工作体系、运动、休闲、健康和安全等诸多方面充分体现人类工程学的原理。“天人合一”是提倡人与自然的亲和性,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然而,在紧张的都市生活中,人们渴望与自然亲近的欲望无法得以实现。因此,移情于“家”,力求营造一种自然的气氛作为精神上的补偿,达到某种意义上的回归。
室内设计回归自然的手法主要有:
1.空间的营造,如巧妙地处理室内有限空间与外界交融的自然部分,以面对青山的窗户,或者蓝天与田野成为门廊设计的背景,善于借景 ;此外,还可以在装饰材料的选择上下功夫,如粗糙的岩石墙面或是石膏板仿石材料,给人一种返祖的天然气息。
2.室内陈设,如室内陈设一些原始情调的饰物,增加自然的意境 ;可通过红色的干辣椒或金黄的干玉米串,抑或一束干麦穗、白色的芦花,还有手工蜡染的花布等等,巧妙点缀,匠心独运,就会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自然美效果 ;或者在墙上,挂上或画上一些图片,可以是一片湖泊,一块山林,或是一望无际的原野、竹林,画前再配上一些与之协调的盆栽植物,虚实结合,会使人感到清新、舒畅、视野开阔,真有走进自然的感觉。
二、人体工程学以人为本的意义:
人体工程学中涉及了人体的构造的知识,这对我们从事的家具,室内的设计工作都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人体的构造,才能真正会从人体的角度开始我们的设计,这样做出来的设计,必定的好地设计,是经典、符合人体健康和舒适度的设计,才能真正满足人的需求。
要想介绍一些关于设计的知识,先阐述一下人体的构造:
1.人体构造:与人体工程学关系最紧密的是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使人体各部分完成一系列的运动。骨骼由颅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组成,脊柱可完成多种运动,是人体的支柱,关节起骨间连接且能活动的作用,肌肉中的骨骼肌受神经系统指挥收缩或舒张,使人体各部分协调动作。
2.人体尺度 :人体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 人体动作域:们在室内各种工作和生活活动范围的大小,即动作域,它是确定室内空间尺度的重要依据因素之一。以各种计测方法测定的人体动作域,也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如果说人体尺度是静态的、相对固定的数据,人体动作域的尺度则为动态的,其动态尺度与活动情景状态有关。
了解了这些数据之后,我们在做室内设计的时候,就能够充分的考虑这些因素,做出合适的适当的选择,并考虑在不同空间与围护的状态下,人们动作和活动的安全,以及对大多数人的适宜尺寸,并强调其中以安全为前提。例如,我们在进行家具的设计的时候,也必须考虑这些很重要的数据,家具是为人所用的,所以它们必须满足人的需求。也就是说,家具的尺寸,形体,大小等等的诸多的方面必须以人的尺寸作为主要的标准和设计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样才不会使得活动在其中的人感觉约束,拘谨。另外,颜色,色彩及其布置方式,都必须符合人体生理、心理尺度及人体各部分的活动规律,以便达到安全、实用、方便、舒适、美观之目的。
人体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就是特别强调家具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并对此进行科学的实验和计测,在进行大量分析的基础上为家具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把人的工作、学习、休息等生活行为分解成各种姿势模型,以此为研究家具设计,根据人的立位、坐位和卧位的基准点来规范家具的基本尺度及家具间的相互关系,而且,家具设计还要引人而异,因地适宜;家具的造型设计、材料的选用及搭配、装饰纹样、色彩图案等则更多地考虑了人的心理需要。
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的尺寸选用: 室内设计时人体尺度具体数据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在不同空间与围护的状态下,人们动作和活动的安全,以及对大多数人的适宜尺寸,并强调其中以安全为前提。
现在的人体工程学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了,我们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反而应该好好的利用这个学科,做出更多的贡献,为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服务。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我学习了什么是优秀的设计什么是必要的不能改变的真理,人体工程学是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只有通过对它的掌握,才能使设计师们更好的创造出适合于人的理想环境。
篇6
20世纪50年代,几乎在同一个时期,两架飞机的设计开启了人类关注人体工程学的时代。第一架飞机是英国的彗星号飞机,作为世界上第一架民用喷气式客机,被誉为“设计史上最漂亮的飞机之一”,因为它的设计着眼于外观的优美,机身上点缀的左右对称的方形窗花,增加了整体美感。然而,正是因为这个“美丽设计”,使高压密封舱中的压力都集中到窗角从而产生裂缝,令其在试飞时就坠落了;另一架飞机是1953年泛美世界航空公司购买的波音公司军用运输机的民用机型,它的设计着眼于内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设计由设计师提古和他的助手吉迪斯完成。提古设计了一个与飞机等大的模型,通过几十次的模拟飞行来试验机舱的座椅和厨房设计是否合理,难能可贵的是,当时的波音公司完全支持这一计划,最后确定了可活动的塑料模板、镶入式壁灯、曲线高座位椅、组合式服务车以及一种安静协调的色彩方案。貌似耗资巨大的设计却成为设计史上的经典之作,因为它成了战后商业飞机的标准设计。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架飞机的设计差别还不仅仅是机舱外部设计和内部设计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后者将安全问题进行了充分考虑,而且放到了乘客身上。
1961年,美国设计师亨利·德雷夫斯出版了《人体测量》一书,书中收录了大量有关人体尺寸的资料。这本书的出现意味着设计不仅成为一门科学,而且这门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它所提供的比例成为衡量设计师安全责任意识和人文情怀的客观尺度。因为它主要针对机械和工具制造的,关注人的因素,因此被称为人体工程学。在《人体测量》中,人体尺寸的资料包括当时左撇子、色盲和聋哑人所占的比例等数据,也就是说,从一开始,人体工程学便负载了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产品设计天然的关注。
一般而言,产品设计具有五点准则:实用性和安全性、维修、价格、销售力、外观。用人体工程学减少安全隐患,确保其安全性,一直是设计界的共识。人体工程学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领域都受到重视,许多产品的外观也是根据它得到改进,比如鼠标。这个1984年诞生的小精灵是20世纪最优秀的设计之一,它延伸了人的手指,使人对电脑的操作更加方便和自如。当苹果公司首次将鼠标设计任务交给哈特默特·艾斯林格和他的青蛙工作室的时候,他们呈上的是方盒子造型。到了1987年,这一设计小组为“苹果SE”的设计中就有了实质性的改变:盒子的表面增加了一个斜坡,以适应手掌的弯曲度。现在再来看我们熟悉的鼠标的造型——椭圆的外观呈弧形,很容易被握紧在人的手掌中,而摊开的食指和中指恰好轻松地落在它的左右键上,这一改变使得人机和谐关系被推进了重要的一步。从鼠标这个小的产品上,我们看到了人体工程学的威力。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涉及产品设计的各个方面,从座椅、课桌、卧具,到服装、运动鞋、牙刷,再到汽车驾驶室、电站控制室、宇航员座舱,处处离不开人体工程学。判断产品设计优劣的首要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相关要求。人体工程学将产品设计置于一个崭新的发展思路之内,在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依据上给予支持。例如,通过研究人体对环境中各种物理因素如声、光、热、振动、尘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分析这些普遍存在的环境因素对人体的生理、心理以及工作效率的影响程度,用科学的数据来确定人在具体环境中的舒适状况和安全限度,从而为产品设计提供与环境因素相关的准则,保障人的身体健康、安全以及工作的高效运作。丹麦设计师保罗·汉宁森设计的PH灯之所以获得国际声誉,就在于它充分考虑了人的眼睛对柔和灯光的需要,PH灯重叠灯罩的设计在客观上避免了光源眩光对眼睛的刺激,而经过分散的光源缓解了与黑暗背景的过度反差,视觉上更为舒适。
高速发展的社会,迅猛进步的技术,不断更新的产品,这一切必然导致人类对产品设计评价标准的变化。例如,信息化状态下,越来越多的人在仪表和显示器前停留越来越长的时间,由此产生了新的人机问题。工作方式转变所带来的人的运动机能衰退、心血管病、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等“办公室病”成了人体工程学家关注的热点。可以预见,人们对产品设计以及随之带来的行为,将会更加重视方便、舒适、可靠、价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评价,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会更加深入和广泛。
参考文献:
篇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026-02
一、常见的厨房形式
(一)单列式厨房。这种形式的厨房布局是只在一侧墙壁上布置家具设备,一般将水池置于中间,冰箱和炉灶分布在两侧。单列式厨房的优点在于对空间进深要求低。
(二)双列平行式厨房。这种形式的厨房布局一般将干湿区域分开,即一侧墙布置成操作区与储存区(水池、冰箱、橱柜、储存台面等),另一侧则为烹饪区与储存区(炉灶、抽油烟机、储存柜等)。双列平行式厨房对空间进深要求高,适合于空间长宽大于2600mm的厨房。对于大部分中小型住宅而言,这种双列式厨房设计并不适用。
(三)曲尺型厨房,即L型厨房。这种形式的厨房是沿厨房相邻的两边布置家具设备的布局, 一般的布局方式是将冰箱、水池、操作台放置一侧;炉灶放置另一侧。
这种设置方式比较灵活,橱柜的储藏量比较大,既方便使用又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空间。
(四)U型厨房。这种形式的厨房是在三边墙面均布置家具设备的布局,将储存区(冰箱、橱柜)、操作区(水池、操作台)和烹饪区(炉灶、操作台)各放置在一边墙面。优点是操作面长,储藏空间充足,这样的布局较灵活。
二、人体工程学在厨房空间中的运用
(一)什么是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体工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工效学Ergonomi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
(二)如何用人体工程学设计厨房
1、单列式厨房。其工作流线在一条直线上进行,三点之间的操作相互重合。当多人同时操作时,由于动线处不断重叠,每个工作区域的往返距离被拉长;同时受空间布局的限制,单列式厨房并不太适用“高效三角区”原则。因此,单列市厨房的空间布局不是最实用、高效的厨房布局设计。单列型厨房在布置时,冰箱和炉灶之间必须的距离应控制在2400~3600mm,这样其三角操作区的边长即为4800~7200mm之间。
2、双列平行式厨房。由于有了较多的台面供临时放置物品,使操作更加省时连贯。设计时应将储藏区置于一侧,而将加工和烹饪区置于另一侧。这样不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转身次数,而且减少了体力消耗。两列台面之间的距离以900mm为好;如果穿行较多则以1200mm为佳。
3、曲尺型厨房。曲尺型平面有两种情况:等臂或接近等臂;不等臂。前者流线短,工作三角不被穿越,效率较高。后者与单列式基本相同。总体来说,这种布局操作流线短,是高效率的布局形式。为了保证“工作三角区”在有效的范围内,曲尺型的较短一边长度不宜小于2100mm,较长一边在300mm,水池和灶台的距离在1200~1800mm,冰箱与炉灶间距离应在1200~2700mm,冰箱与水池间距离在1200~2100mm。设计时,应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布置储藏、加工、烹饪各项功能,加工和烹饪分置两臂并且靠近转角部位。
4、U型厨房。U型平面一般情况下将水槽置于底边,将加工案板和灶具结合成一翼,冰箱和橱柜放在另一翼作为储藏区和粗加工区,三个工作区连线程等边三角形。若两翼间距900~1200mm,灶具与水槽间距1200mm,储藏、加工、烹饪顺时针方向布置,则工作流线为单向、无交叉、无反复的顺畅流线,工作区内移动很少,而且能减少转身次数,成为省时省力三角。同其它各型相比,U型平面利用率最高,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是比较理想的平面型式。
三、合理厨房的区域尺度
基本操作区域分为基本设备与人体活动区域两部分。基本设备组合柜台面,操作台面的最小深度应不小于500mm。但从操作台实际使用效率考虑,当深度为500mm时,放置菜板(400mm)后只剩余l00mm,将难以利用而造成浪费,因此建议台面深度为550~600mm,剩余空间可放碗或碟。这样即符合使用习惯,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台面;同时在安装宽度超过500mm 的抽油烟机时,即可以避免碰头,又能保证使用效果(即抽油烟机安装在合理的高度内)。厨房基本操作区域的面积为3.75~4.40m2。
基本操作区橱柜的储藏容量为:橱柜按深度500mm、高度720mm、长度2500mm,有效容积2.5m×0.5m×0.72~0.13m3(水池灶具占据空间)=0.77m3;吊柜深度按300mm、高度900mm、长度2500750(抽油烟机宽度)=1750mm,则容积为1.75m×0.3m×0.9m=0.47m3。两项共计1.24m3,可以满足基本的储藏需要。
四、结语
总体来讲曲尺型和U型厨房的布局是最符合三角形操作动线的平面形式。三角形的总边长的距离宜控制在4800mm以内,同时应该为烹饪的材料和用具留有足够的空间,对厨房而言三角形三个边长总和在4500mm时工作效率最佳,而最理想的关系是将三角形布置成正三角形。
参考文献:
[1][美]玛丽·乔治·皮特森.厨卫空间人性化设计完全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篇8
室内设计的总体,包括艺术风格,从宏观来看,往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相应时期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特征。随着社会发展的历代的室内设计,总是具有时代的印记,犹如一部无字的史书。这是由于室内设计从设计构思、施工工艺、装饰材料到内部设施,必然和社会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在室内空间组织、平面布局和装饰处理等方面,从总体来说,也还和当时的哲学思想、美学观点、社会经济、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
通过实践经验并总结出:室内设计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又都与设计师的专业素质和文化艺术素养等联系在一起。至于各个单项设计最终实施后成果的品位,又和该项工程和具体的施工技术、用材质量、设施配置情况,以及与业主的协调关系密切相关,即设计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和前提,但最终成果的质量有赖于:设计——施工——用材——与业主关系的整体协调。
设计构思时,需要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即各类装饰材料和设施设备等,这是容易理解的;还需要遵循建筑美学原理,这是因为室内设计的艺术性,除了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之间共同的美学原则,如对称、均衡、比例、节奏。
对室内设计含义的理解,以及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来分析,许多学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见解、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借鉴的观点,例如: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
我国建筑师戴念慈先生认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内涵的建筑空间,把空间效果作为建筑艺术追求的目标,而界面、门窗是构成空间必要的从属部分。从属部分是构成空间的物质基础,并对内涵空间使用的观感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毕竟是从属部分。 建筑大师普拉特纳则认为室内设计比设计包容这些内部空间的建筑物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在室内你必须更多地同人打交道,研究人们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们感到舒适、兴奋。经验证明,这比同结构、建筑体系打交道要费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专门的训练。
美国前室内设计师协会主席亚当指出室内设计涉及的工作比单纯的装饰广泛得多,他们关心的范围已扩展到生活的每一方面,例如:住宅、办公、旅馆、餐厅的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无障碍设计,编制防火规范和节能指标,提高医院、图书馆、学校和其它公共设施的使用率。总之一句话,给予各种处在室内环境中的人以舒适和安全。
俄罗斯建筑师E?巴诺玛列娃认为,室内设计是设计具有视觉限定的人工环境,以满足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保障生活、生产活动的需求”,室内设计也是“功能、空间形体、工程技术和艺术的相互依存和紧密结合。
此外,一个好的室内设计作品还需要和科学紧密联系,比如说,需要结合人体合理的尺度来进行室内设计,这就得结合人体工程学来设计才能更好的为人们服务,比如说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的关系表现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
在整个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要全面的考虑到风水对室内布局的重大影响,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经过五千年文明渐渐演化出一套天人合一的学问,这就是风水学。它乃是涉及古代科学、哲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建筑设计的综合学问。它教人如何选择并改善生活居住的理想环境,以获得有益的“空间场”和“自然之气”;它强调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和设计,并用各种方法系统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冲突,以获得和谐的生活环境。 在整个室内设计生涯中,离不开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学习以及理论上的研究,只有不断的研究才能在设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篇9
1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又称“人因工程学”等, 最早应用于军事上,用来解决武器命中率的问题。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体工程学迅速波及其他领域,如空间技术、工业生产等,并成为展示空间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人体工程学是以生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以人为主体,综合各类相关知识,研究如何实现人-机-环境最优化的学科。其目的是为人服务,令人们在工作和生活感受到关怀和尊重,进而提高使用效能,创造良好的使用感受。
2 人体工程学与展示设计
展示设计指的是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精心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范围,不仅含有解释展品宣传主题的意图,并使观众能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展示设计的目的是有效地展示商品,为了便于参观与交流,展示空间的设计要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出发,符合人的需要,适应人的行为习惯,从而能方便流畅地向观众展示商品,为展示双方营造一个舒适的展示环境,给参观者带来愉悦惬意的心理感受。
人体工程学应用于展示空间的环境设计时,以人为本,运用人体测量、生理测量、心理测量等手段和方法,使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功能、力学等与展示空间内部环境设计之间达到协调统一,充分满足参观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参观者与展示空间形成和谐的互动关系。人体工学可为展架、展示家具、陈列以及其他展示设施的尺度和大小形状的确定提供主要参考依据,并为参观者在展示空间内自由活动所需的活动范围和空间尺寸提供主要依据和最佳参数,设计出更合理、实用、舒适、安全以及美观的展示空间及相关设施。
3 人体工程学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3.1 展示设计中的尺度要素
3.1.1 人体尺度要素
人体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重要基本数据,也是决定展示空间内部细节的重要参数之一。人体尺度要素分为人体的静态与动态尺寸。静态尺寸又称为结构尺寸,是人体处在相对静态下所测量的尺寸,如头、身躯和四肢手足的标准位置等。静态尺寸计测可在立姿、坐姿、卧姿和跪姿四种形态上进行,这些姿势包括人体结构的基本尺度特征。动态尺寸又称为机能尺寸,是受测者处于执行各种动作时身体各个部位的尺寸值,以及动作幅度所占空间的尺寸值。现实生活中,人体的运动很少有单一的,多数是把水平或垂直的动作结合起来运动,形成动态的“立体作业范围”。展示空间设计中,人体尺度的确定,需要考虑人们在不同的空间与围护状态下的活动和动作安全性,应尽量选择适宜于大多数人的尺度要素。展架、展示家具以及其他展示设施的形体和尺度设计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重视物与人体的关系研究,按照人体工学的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3.1.2 展示空间的尺度要素
展示设计中,对空间尺度、道具尺度、展品大小尺寸进行设计、组织和陈列时,要以人体为尺度基本标准。展示空间的基本尺度要素由展示空间平面尺度和垂直面陈列高度组成。平面尺度是指空间分割与组织、展品陈列与人行通道等要素与展厅总面积空间之间的百分比数,又称为陈列密度。一般来说,陈列密度以0-60%为适宜。在展示空间设计中,展示商品与展示道具的占地面积占展场地面与墙面的40%效果最佳,一般不要超过60%,否则会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如果展品、展具或者相关设施形状庞大时,陈列密度要小,这样可避免给观众的心理造成紧张感和压迫感。
展品的陈列高度受到观众视角的限制,可形成不同功能的垂直面区域范围。展厅净高最低应大于或等于4m,过低会使观众压抑、憋闷。展厅较高有8m、10m等,一些大型国际博览会的展厅会更高。展板和隔断墙的高度一般是2.2-2.4m。展示道具的尺度由展示商品、观众、展示环境、道具陈列、工艺结构以及材料成本等因素限定,最终的设计尺度标准要综合考虑。通常来说,展厅内的挂镜线高度为350至400cm,国际惯例为380cm,立式展柜的高度约为180至220cm,桌式展柜的高度约为140cm,矮式展台的高度约为10cm至25cm等,高的展台通常在40至90cm之间。常规条件下,家电产品陈列用的展台高度多为80至120cm,一些大件的工艺美术品、古玩、雕刻品等展台高度可以相对高一些,既要方便观众欣赏,还要注意保护展品的安全性。
3.2 展示设计中的视觉要素
人类获取信息时,视觉是非常重要的获取途径。展示活动是一种优美的视觉艺术欣赏活动,展示活动所具有的表达展品主旨、吸引观众眼球和与观众沟通的功能与人的视觉因素密切相关。观众通过视觉可以观察展示空间的展示内容、大小、结构、色彩、明暗以及运动肌理等多方面因素。展示中的视觉关系包括展品陈设的高低和远近,采取垂直方向还是水平方向进行观看,以及展品陈设的密度以及光线设置的位置方向和明暗程度等。
从人体工学的角度进行视觉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种视觉运动规律,如以人体尺度来确定展示陈列区域,一般是从地面80cm起,上至高约320cm,因人视觉的限制,展品陈列高度不宜超过350cm,常见的展示高度在80至250cm之间的区域。标准视线高以上20cm,以下40cm之间的水平区域是展墙和展板上的最佳陈列区域。
展示陈列中还应根据人的视觉限定,处理好视觉与视距的问题。常规来讲,能使观者看到展品全貌的正常横向视角为45度。位于展板和展墙上的平面类展品安置的位置要求主视线与墙面、板面或画面垂直,从而获得最佳视觉效果。人在观看展览时的视距是由横向和竖向的视角决定的,水平与垂直的视角是互相依存的因果关系。一般来说,视距是展品放置高度的1.5到2倍。展品的大小与视距的大小成正比,展品越小,视距就越小。此外,视距与展示厅内的照明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展厅的光线充足、照明度较高时,视距可以大一些,反之,视距就小一些,方便观众看清展品。通常,人们的视线总是遵循一定的运动规律,从左向右,从前向后,自上而下,从中心向四周等。人眼的视线水平方向运动比垂直方向快,和左右运动相比,上下运动更容易感觉疲乏,两眼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是协调同步的,相比曲线轮廓的物体,人眼对直线轮廓的物体更容易接受。在实际的展示空间设计中,展品的展示位置和次序应尽可能遵循人的视觉运动规律,设计师可根据视觉最舒适的流程和视域范围确定展品的摆放位置,赋予观众最方便的视觉角度和最佳的视觉感受。
4 结束语
将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应用于展示设计中,已成为展示空间设计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思想,极大地优化和改善了展示环境,营造和谐舒适的展示氛围,为参观者提供美观、科学、方便的体验和感受,使参观者全身心融入展示空间中,积极地参与展示活动,从而实现完美沟通的展示目的。
参考文献
[1]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篇10
在判定一项申请是否具有新颖性时,是以该项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技术方案为判断基准,其技术方案是否被现有技术公开或者抵触申请的文本所公开。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的内容作为对权利要求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的解释,但其不能限定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从下面的案例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来判断一项申请的权利要求是否具有新颖性。案例:本申请名称:人体工程学枕头申请日:2010年10月16日权利要求:一种人体工程学枕头,包括枕头外套(1)和枕芯(2),所述枕芯(2)装入枕头外套(1)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枕芯(2)内设有至少两个截面呈椭圆形或圆形的枕体(3、4),所述枕体(3、4)相互横向并排排列且保持接触。对比文件1:JP特开2004-249023A,公开日:2004年9月9日,公开了一种牵引枕头,即:一种人体工程学枕头,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包括枕头枕芯(6),所述枕芯(6)内设有两个截面呈椭圆形或圆形的枕体(4、5),所述枕体(4、5)相互横向并排排列且保持接触。对比文件2:US5809594A,公开日:1998年9月22日,公开了一种颈椎枕头,即:一种人体工程学枕头,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包括枕头外套(12)和枕芯(22),所述枕芯(22)装入枕头外套(12)中,所述枕芯(22)内设有一个截面呈椭圆形或圆形的枕体(26),所述枕体(26)相互横向并排排列。
对比文件3:JP特开2001-161531A,公开日2001年6月19日,公开了一种健康枕,即:一种人体工程学枕头,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包括枕头外套(3)和枕芯(7),所述枕芯(7)装入枕头外套(3)中,所述枕芯(7)内设有至少两个截面呈椭圆形或圆形的枕体(由4、5、6组成),所述枕体相互横向并排排列且保持接触。首先,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和对比文件3的公开日期都在本申请的申请日之前,因此,三篇对比文件都构成了本申请的现有技术。然后是进行技术方案的新颖性判断:在进行新颖性判断时,技术方案是由对比文件的所有文本(说明书摘要、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和摘要附图)中所公开的技术特征组成,通过对比文件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逐一对比确定技术方案是否相同。此处所说的技术方案是否相同指的是否实质上是否相同,即:不应当追求文字表述的方式是否相同,而应当判断本申请的技术特征与对比文件公开的内容的实际表述意思是否相同,如: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变化并不能构成技术方案的实质相同。同时,在判断新颖性的时候,可以引用那些能够从对比文件的附图中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的技术特征。具体到本案,对比文件1公开的是一种牵引枕头,对比文件2公开的是一种颈椎枕头,对比文件3公开的是一种健康枕,其文字描述与本申请的人体工程学枕头不相同,本申请的说明书中的“发明内容”部分记载了以下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人体工程学枕头,其促进健康睡眠,不仅满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者对枕头硬度的个性要求,亦能克服枕头对颈椎的承托力不足的缺陷。从这一描述可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中所述的人体工程学枕头能够促进健康睡眠以及对颈椎提供承托力,因此,从三篇对比文件的整体内容上可以判断出,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和对比文件3中公开的枕头实质上是一种人体工程学枕头,其仅仅是文字上上描述不相同。接下来,通过技术特征对比表的方式(见表1)来进一步进行分析。
由技术特征对比表1可以看出,本申请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枕头为三层结构:一是枕头外套;二是枕芯;三是枕体。枕芯装入枕头外套中,而枕芯内设置了至少两个枕体(即:一个枕芯内设置至少两个枕体),该两个枕体相互并排排列且保持接触,枕体为椭圆形或圆形。对比文件1:没有公开本申请权利要求1技术特征B中的枕头外套;对比文件2:没有公开本申请权利要求1技术特征C中的枕芯内设置至少两个枕体和技术特征D中的枕芯内设置至少两个枕体相互保持接触;对比文件3:公开了本申请权利要求1中所有技术特征。因此,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和对比文件2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2款规定的新颖性;相对于对比文件3是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2款规定的新颖性的。
篇11
人机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都是近数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综合性学科。过去人们研究探讨问题,经常会把人和物、人和环境割裂开来,孤立地对待,认为人就是人,物就是物,环境也就是环境,或者是单纯地以人去适应物和环境对人们提出要求。而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日益重视人与物和环境间以人为主体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协调。因此,室内环境设计除了依然十分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外,对物理环境、生理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的研究和设计也已予以高度重视,并开始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的特性及工作环境与机器相匹配的科学。在室内环境中,它把人和室内视为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指出室内环境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使人付出适宜的代价后可获得整个系统的最佳效益。人机工程学不仅涉及室内工程技术理论,还涉及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以及劳动卫生学等。认真研究这门科学,可以创造出最佳设计和最适宜的条件,使人机实现高度协调统一,形成高效、经济、安全的有机系统。
如何让机器及室内工作环境的设计,能更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让人在作业当中,能够感受到舒适和便捷,以至融洽和满足?这些问题,由于会让您觉得新奇而又全无头绪,或者说天真而又脱离实际,或者过于简单和平易近人,因而觉得是无须专门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但是就这个问题在发达国家已发展出了一个影响巨大的现代学科――人机工程学,我国也已在近20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 什么是人机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因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其为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和工程技术的多个领域,研究的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
人机工程学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发源,又面向更广泛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是因为人机环境问题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普遍性的问题。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是: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
2 人机工程学与室内环境研究的迅速发展
人机工程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性质。所有这些思想和方法经过长期和零散的酝酿,在二战时期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此也奠定了人机工程学被视为成熟的现代学科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受到重视并被视为工业的推动力之一。这种情形的发生,是因为战争中复杂武器的发展,使得人机协调问题的突然激化。例如,空战和歼击机提出对飞行员的体能和智能要求,使得人员的选拔和培训难度不断增大,促使在飞机的仪表显示、操纵工具和飞行员座椅及周围环境等部件的设计中,不得不加大对人的因素的考虑,进而带动了有关的技术和方法的迅速发展。
人机工程学作为一个工程学科,其研究常常是围绕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展开。例如,由于航空航天活动对人类生理适应性和工作能力的挑战,促进了航空航天医学的发展,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也较早设立了人机环境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由于工业生产中职业病的广泛危害,在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也开展了包括坐姿作业导致的肌肉骨骼劳损、粉尘污染致癌等职业病学的研究,同时也就涉及作业姿势、作业环境评价等方面的人机工程学的研究。
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目前已开展有如下方面的应用:
(1)确定人和人际交往在室内活动中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
(2)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而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室内空间大小,停留时间长短,对这方面内容测试的要求也越高,如车厢、船舱、机舱等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设计。
(3)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室内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室内设计时有了上述要求的科学参数后,在设计时就有可能有正确的决策。
(4)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人体工程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 人机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的情感和审美体验――环境心理学①与室内设计
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
关于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前言内的话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环境心理学则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即是在人与环境之间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样创造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与多门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环境保护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室内环境学等学科关系密不可分。环境心理学非常重视生活于人工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倾向,把选择环境与创建环境相结合,着重研究下列问题:第一,环境和行为的关系。第二,怎样进行环境的认知。第三,环境和空间的利用。第四,怎样感知和评价环境。第五,在已有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
对室内设计来说,上述各项问题的基本点即是如何组织空间,设计好界面、色彩和光照,处理好室内环境,使之符合人们的心愿。
设计必须是服务于人的,否则它便不能被称作设计。人机工程学以人为本、从人的特点出发展开研究,这正符合了设计的诉求。现在设计师呼吁“人情味”的设计,其实这便是在产品的功能之外寻求最舒适宜人的产品表现方法,人机工程学为此提供了必要而日益充分的条件。我们可以从椅子靠背形状的变化上看到人机工程学在设计“人情化”中的作用。椅背一度是笔直垂直于凳面的,无论靠背是高还是矮,人稍坐久了便会感到腰背部疲劳酸痛,常坐这种椅子还会影响骨骼的生长。随后出现了斜背椅,椅背由外向内收,坐者可有依后而靠的动作,疲劳不适有所减轻,但坐久了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今天的设计师们依照人机工程学提供的人体数据和生理力学数据将靠背设计成适合大多数人背部形状和无能无力态势的曲线形,使人的背部有了充裕的活动空间而不乏承靠感,而椅背下半截的斜直线又对腰部起了随托作用,可避免坐者久坐驼背的现象。在满足椅子的结构与功能巧妙结合的前提下,设计师们又依据人机工程学中对审美的适应部分的内容,发挥聪明才智,用不同材质为椅子创造了千姿百态的美妙外观,使椅子更大程度地满足大众的“幸福”要求。
再看看设计者们通过对人机工程学的掌握而作的色彩设计的成功范例。民用客机多因载客量大而体积庞大,巨型的客机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有较高的安全系数,但其外观上的笨重总给人不够轻巧、安全的感觉。设计师们用巧妙的色彩搭配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白色和银白色是看起来最轻的颜色,人们由它们可以联想矫捷的海鸥、轻盈的云朵等,而且白色和银白色都能很好地反向阳光,抵御强光的侵蚀。依据这样的色彩特征,设计师们把客机设计成白色或银白色,使巨大的机体瞬间轻盈起来。而飞机的起落架相对于巨大的机体显得过于弱小,设计师们用厚重的黑色包裹它,让它显得坚硬而富支撑力。通过这样的色彩设置,再大机型的飞机都如灵巧的鸟儿,让人能够放心乘坐。
3.1 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下面我们列举几项室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情况:
(1)领域性与人际距离。领域性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等的一种适应生存的行为方式。人与动物毕竟在语言表达、理性思考、意志决策与社会性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但人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也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需的生理和心理范围与领域,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所打破。室内环境中个人空间常需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通盘考虑。人际接触实际上根据不同的接触对象和在不同的场合,在距离上各有差异。赫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即分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
(2)私密性与尽端趋向。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则私密性更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私密性在居住类室内空间中要求更为突出。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会非常明显地观察到,集体宿舍里先进入宿舍的人,如果允许自己挑选床位,他们总愿意挑选在房间尽端的床铺,可能是由于生活、就寝时相对地较少受干扰。同样情况也见之于就餐人对餐厅中餐桌座位的挑选,相对地人们最不愿意选择近门处及人流频繁通过处的座位,餐厅中靠墙卡座的设置,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形成更多的“尽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
(3)依托的安全感。生活活动在室内空间的人们,从心理感受来说,并不是越开阔、越宽广越好,人们通常在大型室内空间中更愿意有所“依托”物体。在火车站和地铁车站的候车厅或站台上,人们并不较多地停留在最容易上车的地方,而是愿意待在柱子边,人群相对散落地汇集在厅内、站台上的柱子附近,适当地与人流通道保持距离。在柱边人们感到有了“依托”,更具安全感。
(4)从众与趋光心理。从一些公共场所内发生的非常事故中观察到,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会盲目跟从人群中领头几个急速跑动的人的去向,不管其去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当火警或烟雾开始弥漫时,人们无心注视标志及文字的内容,甚至对此缺乏信赖,往往是更为直觉地跟着领头的几个人跑动,以致成为整个人群的流向。上述情况即属从众心理。同时,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流动时,具有从暗处往较明亮处流动的趋向,紧急情况时语言引导会优于文字的引导。上述心理和行为现象提示设计者在创造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时,首先应注意空间与照明等的导向,标志与文字的引导固然也很重要,但从紧急情况时的心理与行为来看,对空间、照明、音响等,须予以高度重视。
(5)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对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间的华盛顿艺术馆新馆有很好的论述,他认为三角形、多灭点的斜向空间常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心理感受。
3.2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面极广,其应用应注意: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认知环境和心理行为模式对组织室内空间的提示;室内环境设计应考虑使用者的个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4 人机工程学对室内设计发展的作用
人机工程学使设计更多地获得经济效益。人机工程学步入兴盛阶段的标志之一是环境(包括当下环境和未来动作环境)被纳入了“人―机”系统。与此相适应,设计把环境也纳入了自己的内容。人机工程学提出了适宜于人的种种环境参数,包括温度的、湿度的、噪声的、色彩的、光线的等,为宜人环境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生产操作者处于宜人环境中的生产效率比往有大幅度提高,这直接指向经济效益。根据有关资料,工厂车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对原来不适宜的门窗做些改进,使自然光线照明比较合适并加以变化,涂上悦目而适当的色彩,就能提高生产效率2%~4%,同时工作者的疲劳程度相应降低。另外,人机工程学在人体测量学和人的生理、心理学适应方面为艺术设计者对工业产品结构外形的合理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生产者和使用者在操纵机器时不会遇到太多的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人机工程学致力于人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协调,分开来讲,则有室内设计的人性化和人的技术化两个方面。
随着工业生产智能化的发展,人机工程学在这基本意义上有了更贴近人的要求的变化。现在的人机工程学的目标是建立最安全适宜的外部条件,使人在工作过程中达到高效的同时,获得舒适和精神上的愉悦。简言之,就是做到舒适+有效+美。
最近,国际上工艺先进国家的室内设计正在向高技术、高情感方向发展,这两者相结合,既重视科技,又强调人情味。在艺术风格上追求频繁变化,新手法、新理论层出不穷,呈现五彩缤纷,不断探索创新的局面。
归根结底,人机工程学的在室内设计最终目的是“一切以人为本”,使“物”的功能与形式更好地实现统一,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大的情感效益和审美效益,强调“人”这个主体,让消费者满意,方便为目的。
注释:①环境心理学现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由于与“人”相关,本人觉得其也应纳入人机工学研究范畴。
篇12
人因工程学(Ergonomics)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应用学科,该学科的研究目的在于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使系统获得较高的效率和效益,同时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围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人因工程学的应用领域不断充实和发展。早在2000年国际海事组织就推出了桥楼设备布置的人因工程指导标准(GUIDELINES ON ERGONOMIC CRITERIA FOR BRIDGE EQUIPMENT AND LAYOUT)。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通道设备实现了网络连接,传统的船舶桥楼布置和工作方式日显落后,为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各种海损和海难,一人桥楼概念应运而生。各大船级社对一人桥楼均推出相应的船级符号及要求,如:ABS-NBLES、NIBS,BV-SYS-NEQ,SYS-IBS,DNV-NAUT-OC,NAUT-AW等等,通过比较发现DNV船级社对一人桥楼的设计要求更多的考虑了人的因素,并在工作环境、工作站布置和人机界面等方面都运用了人因工程学的理论;本文将就DNV一人桥楼设计规则中对上述提到的几方面要求的人因工程学的体现进行详解。
1 DNV一人桥楼设计要求
DNV规范在第六部分第八章用了近百页的篇幅,对一人桥楼的设计要求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在总则中就阐述了组成桥楼系统的四个基本要素(图1):技术系统(设备),人员操作,人机界面,程序;从中可以看出DNV规范对人的因素的重视和考虑。
2 工作环境
2.1 振动
低频振动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是身体共振,使某些器官或身体结构发生更大振幅的振动;从而引起人体的不舒适、工作效率降低或危及健康。在地面重力加速度条件下,长时间暴露在振动频率3~6 Hz时,会引起头痛、脑胀、眩晕和呕吐,在8~12 Hz时发生背痛,在10~20 Hz时振动会引起眼睛疲劳,以上种种症状都是对船舶驾驶人员的健康和航行安全极为不利的。
DNV规范对一人桥楼设计要求中明确指出要避免引起人体不适的短时或连续振动,同时明确定义了振动的频率、振幅、加速度,在驾驶甲板0.5~5 Hz的振动加速度不得大于0.16 m/s2,5~100 Hz的振动振幅不得超过5 mm/s(Pt.6 Ch.8 Sec.3 B100)。不难看出规范中已经把可能造成人体不适的频率范围划在禁止范围内。
2.2 噪音
噪音对人们正常生活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工作时,精力难以集中,情绪焦躁不安,产生心理不愉,妨碍正常语言交流;持续的强烈噪声还会损害人的听力。对于此问题DNV规范也对噪音会对桥楼功效和航行操作的影响进行了详尽描述,同时明确规定了在正常航行状态下,驾驶室的噪音等级不得超过65 dB(A)(Pt.6 Ch.8 Sec.3 B200)。
2.3 微气候
微气候是指工作场所的局部气候条件,主要包括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等,几个要素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低温高湿使人散热增加,严重导致冻伤;高温高湿使人无法散热,导致热疲劳。所以为了保证驾驶室操作人员的舒适,DNV规范对驾驶室的微环境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在室外温度范围-10 °C~+35 °C时,室内温度应控制在18 °C~27 °C并且温度变化不超过5 °C;在室温21 °C时,湿度应保持在45%左右并且随着温度而降低;驾驶室的风速应因温度升高而加大,在室温18 °C~23 °C时风速应保持在0.3 m/s左右,不应超过0.5 m/s。(Pt.6 Ch.8 Sec.3 B300)
2.4 照明
照明对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照明不足引起疲劳、工作效率降低;同时光亮过高会引起视觉不适,注意力分散,甚至损伤视力。DNV规范就针对驾驶室不同的工作任务和工况进行了划分,并逐一定义照度要求(表1),同时为避免室内材料光反射造成对操作人员的影响,对室内材料的颜色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Place
Colour and illumination
Wheelhouse, general
White, at least 200 lux
Workstations (day)
White, at least 300 lux
Workstations (night)
Red, variable up to 20 lux
Open staircase inside wheelhouse (day)
White, at least 200 lux
Open staircase inside wheelhouse (night)
Red, variable up to 20 lux (Alt: fixed indirect red or filtered white light may be provided in the steps)
Chart table (day)
White, variable 100-1000 lux
Chart table (night)
White filtered, variable up to 20 lux
Toilet (day)
White, at least 200 lux
Toilet (night)
Red, variable up to 20 lux(见表1)
3 工作站的布置
3.1 航行工作站设备要求
航行工作站是驾驶员可以在该工作站完成以下任务:(1)通过视觉和听觉监视交通状况。(2)分析交通状态。(3)掌握AIS信息。(4)决定避碰操作。(5)改变航向和航速。(6)改变操舵模式。(7)操作辅助操车设备。(8)监视时间、航向、速度、螺旋桨转速、船位等信息。(9)调整航行计划。(10)监视和应答航行报警。
3.2 航行工作站设备布置
DNV对于航行工作站的布置提出根据使用频繁程度,相关任务重要程度和人因工程来布置航行工作站的设备;为了方便设备布置满足以上要素,提出了within reach和easily readable的概念并且通过例图直观解释了within reach和easily readable。
从within reach的例图(图2)中,可以看出在航行工作站作业空间的设定中充分考虑了人体主尺度的因素之一(臂长),在肩部和躯干不进行大幅度运动的情况下,均可方便操作,可靠的进行作业,从而降低劳动负荷,提高工作质量;为操作者提供一个舒适的作业条件。
在航行工作站进行任务操作时除了应满足人的within reach的要求,人的视觉特性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DNV规范就从人的视野范围、视觉运动规律等方面划定了easily readable范围(图3)。
4 人机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face)的设计
人机界面本来就是人因工程学研究和应用的核心问题,许多经验和教训都表明,人机界面设计的不合理将导致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降低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甚至造成重大事故。人机界面主要体现在人对机信息输入和机对人的信息输出。规范明确人机界面的设计要考虑人的因素,同时在多任务的情况下,同时显示的信息数量应在人的理解和处理能力之内。具体要求如下。
4.1 输入设备
对于UID(user input device)输入设备,DNV规范中有以下几方面要求。
(1)输入设备形状要表示设备操作方式,如:有选择位置的旋钮对应的操作是有限幅度的旋转,而连续旋转操作的输入设备应设计为手轮或球形捏手。
(2)输入设备的操作方向需要代表操作进程,如:向右或向前移动输入设备代表数量增加。
(3)输入设备应设计成不受意外动作影响,如:如在输入设备上加保护盖或隔栅。
(4)输入设备需要有相应操作的反馈,如:按钮动作后要有声响或指示灯显示。
以上几点都是从人的运动习惯出发,通过对输入设备的进行设计指导,避免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和损失。
4.2 指示和显示设备
对于指示和显示设备,DNV也从设备操作环境、人的视力和人的逻辑习惯等方面的考虑,提出了以下要求。
(1)显示方式:显示数值变化不频繁,选用数字显示的方式,反之,选择指针显示的方式;数值线性变化选择用柱状的显示方式,转速的数值变化选择指针式回转显示。
(2)显示文字的字体要简洁清晰。
(3)显示文字与背景要有明显反差。
(4)颜色与含义符合国际惯例,如:闪动的红色代表未读报警,静态的红色代表已知报警,闪动的黄色代表未读警告,静态的黄色代表已知警告。
5 人因工程学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展望
在船舶舱室设备的设计中也在很早就引入了人因工程学的理念,在家具的尺寸设计时都要考虑人体的尺寸、姿态、动作、运动能力。但是在设备布置上往往只考虑静态的空间碰撞,忽略了船员巡查、检修的日常工作状况和施工人员在建造过程的安装。
5.1 设计不合理造成现场施工困难
对于一些日常航行中部操作检测的设备或机械的布置都是安装在远离通道的位置,但有时把一些设备安装在狭小空间内,空间刚好能容纳该设备,从设计模型中看,没有任何问题既无碰撞又充分利用了空间,但是设备无法安装固定。有时把大型设备放在后期安装,设备的起吊和搬运都会受到空间限制只能依靠人力和小型起吊装置,大大降低劳动效率。
5.2 在船舶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
在设备布置和检修通道时要充分考虑人体主尺寸和作业空间的需要;同时需要检测和读取数据的设备,应在仪表处设置足够的照明以保证照度;人员长时间停留的处所,应保证足够的通风以保证舒适。休息处所就应更多的考虑人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要素,如在休息处所振动和噪音要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同时环境的温度、颜色和照度也要利于人的休息和学习。
5.3 根据船东量身定制的船舶设计
以上提到的人的因素都是选用的标准的人体模型,但众所周知,由于人种、地域、年龄、工作环境、风俗习惯差异,在人体主尺度的数据、个人喜好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同时也要考虑船员的自身因素,这样使船员工作生活更舒适;同时在舱室和油漆颜色的选择上也要充分考虑船员的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颜色以便减轻船员的心理疲劳。根据船员的饮食习惯,配备厨房设备和冷库划分及容积的比例。根据船舶主要运营航线,选择合适的空调系统。根据船员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习惯,选择卫浴形式。随着对人因工程的发展,个性化设计将深入到船舶设计的方方面面。
6 结语
通过上述的对DNV规范中人因工程体现的解读,可以看出DNV在对设计指导中充分考虑了在船舶操作中人的体感、人体尺度、运动习惯、逻辑习惯等人因要素,率先将人因工程理论应用于船舶设计要求当中,既给船舶设计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标准,又为船舶使用者提供了舒适的驾驶环境。相信在桥楼设备布置的人因工程指导标准的指导之下,越来越多的船级社会将一人桥楼的设计标准量化。
篇13
一、教学内容的研究
(一)教学内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人机工程学是工业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通过介绍与工业设计相关的人的结构、生理和心理等基本特征,研究人、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人机系统最优(见图1)。其理论方法可为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数据,为设计中“机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掌握人机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在明确系统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分析和研究人、机、环境3个要素应具备的功能及其对系统总体性能的影响,寻求人机系统最优组合方案,并能应用人机工程学知识指导具体产品的设计,使人机系统安全、高效、可靠。
(二)构建课程框架体系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要符合教学规律,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将完整的知识教给学生以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人机工程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是人体科学、环境科学、工程科学交叉渗透的产物,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的范围较广。它的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系统,我们将课程也分为4大模块,人的模块、机的模块、环境模块和其他。而其中的重点是“人”,所以在课程安排上围绕“人”的因素来展开,首先通过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来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和测量数据的具体应用方法,探讨人的设计心理学在设计上的应用;从与设计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系统”、“运动系统”3大系统的特点来讲述其与设计的关系及应用方法;机器模块主要是“显示系统”和“控制系统”为主的人机的信息界面设计;环境模块主要是与人和机器有关的环境因素,如热环境、光环境等。其他模块主要研究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事故的成因等。通过以上模块的教学给学生构建出一个清晰的课程框架体系,从全方位把握课程内容,强化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课程体系框架结构。
(三)教学内容动态更新
人机工程学近几年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随着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认识上的提高,在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一方面要不断把人机工程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另一方面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及时将教师本人和他人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再者紧密联系人机工程应用的最新发展,用案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如网上资源、学生作品、毕业设计、教师制作等,及时穿插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丰富课堂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与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来源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工科的,一个是艺术类的,对于这两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不同的侧重点,针对学生思维活动方式的不同以及所掌握的知识的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教学模块上进行变化,增加不同的内容,与学生的特长相结合,使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二、教学方法的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形式
对于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学习主要采用讲授方式,原理和概念一般都是比较枯燥、抽象的,在讲授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深入理解,帮助他们理清楚概念的基本构架,掌握其内在的含义,从而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富于思考和综合理解的能力。讲授中要注意将抽象的内容用形象的方式进行传达,将枯燥的理论用一种新颖的表达方式呈现,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强化记忆效果。如在讲感觉和知觉时,用了“瞎子摸象”来说明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在理论讲授中结合实物直观来配合,即用不同的实物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来体会原理的具体应用。如在讲授控制装置的布置原则时,用几种不同布置方式的摇控器让学生进行操作,并提醒学生注意其操作过程,然后再讨论在布置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总结出布置的原则。这种原则是由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所以对于原则的理解更加深刻。人机工程学的知识系统性较强,并且作为一门交叉性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在讲授时要注意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使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对于学科的知识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学习的知识能以一种更稳定的形式存储,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师生互动式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由于人机工程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常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一般是我们司空见惯,然而又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或尚未归结出错误的原因的,让学生进行广泛地讨论,并适时把握讨论的方向,最后总结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如给出市场上的两种电磁炉的控制面板,让学生思考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由此还引发出了上市场找缺点的一个。另一方面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一定的作业,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由于是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发现的错误,便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展示作业让学生对作业进行评论,并就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利用作业的讲评来完善教学内容。在讲评过程中,由于相互的激励往往会产生一些新颖的想法,课堂气氛热烈,互动效果很好。
(三)案例教学式
结合典型案例和综合性案例进行讲解。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评析、讲解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其中所隐含的人机工程学知识和设计原理,掌握相关教学内容和设计方法。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能体现相关的知识点或原理,存在着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的可能性。一般案例的选择是国内外的优秀的作品、学生作品、教师作品等,内容一般是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比较熟悉的产品。通过对案例的研究能领会到理论应用的条件和环境,激发学生对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习的思路。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3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将理论内容的传授与实际中的应用进行有机的结合,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在平时练习和毕业设计中,强化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在具体的实践中体会理论的应用方法,并将这些成果不断转化为新的教学内容传授给下一届的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
(一)课件的设计
人机工程学的内容繁杂、信息量大,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如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将传统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表现出来,在较短时间里,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并用,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结合多媒体的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插图、声音、视频等,使知识简单、直观、明了,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所以对于人机工程学来说,制作多媒体课件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途径。课件的每一章都要依据章节的特点来确定其结构与布局、色彩的搭配、界面的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内容。使重点和难点突出,知识点易于理解,并加深记忆。在课堂教学来检验课件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将课件加以修改,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网络课程,实施远程教育,方便学生适时查看课程内容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强化知识,并在网络课程中补充了大量相关信息,如案例分析、精品文章、名人名作等,为学生详细讲解案例,推荐课程相关精品文章及名家作品,内容涵盖全面。以此确保学生在网络学习中不仅掌握了本课程知识,并且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摄取极大地大扩充了知识层面,从而达到有效地辅助课程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同样要注意言语直观。大部分多媒体课件使用者只利用鼠标或键盘控制演示内容,忽略了通过教师的授课形体、语调、表情和动作来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反而不能与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缺少了在课堂上面对面的互动。另外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要把握好节奏,有张有弛,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汪惠芬,刘婷婷.“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