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社会教育的含义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社会教育的含义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社会教育的含义

篇1

言语交际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历史产物,它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社会风貌,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英汉言语交际方式作为一种载体,从多个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世界上两个较大民族的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二、英汉民族言语交际方式的社会内涵比较

1.群体倾向型社会与个体倾向型社会

中国人在言语交际中几乎处处透着“谦虚”味,如得到别人夸奖时总会说“哪里哪里”或“我还不够好”之类的话。请人吃饭时,明明是杯盘交错、水陆杂陈,也得谦虚地对客人说“没什么菜”,而英语民族人却对此难以理解,甚至认为这是虚伪的表现。中国人说话之所以谦虚味十足,绝大部分是由于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而不是单独的个人。千百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移民现象较少,人们习惯于群居,而且希望能和自己的亲朋好友永久地居住在一起。在中国农村,在很小的一个范围内聚集几十到上百户人家是不足为怪的,北方的一些城区的四合院也很好地体现出中国人爱集体生活的倾向。一旦人们把自己归属于某个特定群体时,与这一群体所有成员之间保持和谐关系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为了避免群体内部发生纠纷,人与人之间的言语交际总是显得很谦让,高傲自大的言语行为是不为群体所接受的。而美国则一向是个流动的社会,早在欧洲殖民时期,美国人就开始不停地迁移了,殖民地的人民一旦发现不能适应某地的生活,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搬离原地。因此,在美国人的一生中,他们生活的群体总是处于不停的变更中,若是他们决定去别处寻找一种更好的生活,即使是亲情的羁绊也丝毫不会打消他们搬离的念头。由于美国人很少归属于某个固定群体,因而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己,少有群体意识,他们不会害怕破坏群体的和谐,说话时不会像中国人那样谦虚地说“我不行”,而是说:“YES,I CAN DO IT !”

2.纵向(等级)社会与横向(平等)社会

中国人往往会根据说话对象的年龄、性别、地位的不同在交流时选用不同的词汇,这是由中国的等级制度决定的,如果说话时不分年幼尊长,则会被认为没有教养,同时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不尊重。一位在中国呆了两年的外国人在街上遇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时,便走过去很确信地问:“爷爷,您几岁了?”弄得老人家啼笑皆非。在中国,问老年人年龄通常要问“您高寿?”或“您老人家多大年纪啦?”只有问小孩才说“你几岁了?”而在英语民族,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时很少会考虑使用尊敬语,“How old are you?”的问法是没有年龄之分的,同时,不管是对长者还是年幼者都可以用“you”来指代,孩子可以直呼老师和父母的名字。因为英语民族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不仅是在英语国家影响广泛的《圣经》中宣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美国的“天赋人权”说也充分体现了平等的观念。

3.高语言环境社会与低语言环境社会

所谓的“高语言环境”是指不仅仅依靠言语和词汇的意思来判读说话者的真实意图,更多的是要借助环境和其它方面的因素来判断。如:当一个人对你的问题回答为“是”的时候,“是”可能意味着“是”,但也可能意味着“不是”、“不一定”或“不知道”,而“低语言环境”则指主要借助言语的意思来判断说话人的真实想法,此时“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

相对于英语国家的人来说,中国人说话更为含蓄,很多时候是通过言语之外的各种信号来传达内心想要表达的真实信息,也即,中国人说话重面子,擅长于拐弯抹角的艺术。据说有个人为了向朋友借点钱又不想让别人知道,就对朋友做了一连串看起来颇意味深长的手势,他用手指了指天,又指了指地,然后指了指朋友,最后又指了指自己,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此人的朋友要是位外国人的话,定会被这种拐弯抹角的交际艺术给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然而,对于英语民族人说,最能让他们引以为豪的思维习惯就是他们能够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最真实的看法和想法,他们认为坦率直接的对话是节省时间避免误会的好办法,拐弯抹角说话会使人感到为难,因而他们很少采用一些迂回曲折的方法来表达十分简单的意思,或者用暗示的方法让别人去猜,“yes”就是“yes”,“no”就是“no”。中国人若因对薪水不满而提出辞职,理由却往往是因为太忙或什么的,而西方人则会去找老板商量商量看行或不行。不过,在实际交往中,为了不显得过于无礼与唐突,他们会进行委婉的拒绝,如:“I’m afraid...”;“I’d love to,but...”等。同时,西方人一般不直接评论一个人的身体情况和他的长相,如:“你胖了!”“你有什么病?”之类的。对于别人的穿着、家庭发表评论,仅说一些表示赞赏类的话。也就是说西方人在坦率与诚实的同时,尽量避免伤害对方。

三、结语

一个民族的说话方式体现了该民族的社会文化,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内涵。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在中外之间架起一座文化桥梁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不同民族言语交际方式差异及其深层的社会内涵,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各国的语言文化,彼此间多一些相互理解,少一些冲突,从而更顺利地开展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Hall,Edward T.The Silent Language[M].New York: Donbley and Company,1987.

篇2

1语码转换的一般分析

1 什么是语码

首先,语码不是一个语言的术语。其次,它是由社会语言学借来的,他被描述为一个概念,也就是说可以指一种语言,例如英语、中文、法语,或者语言的小种类,例如地区方言,方言和标准语言。它可以通过适应任何语言模式应用的扬声器沟通。例如,一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的一组编码,在不同场地可以选择不同的语码,如地域方言,官方语言等等。通常人们会选择一个合适的语码在某种情况下,这可能是最适合和最能表达说话者意思的办法。例如演说家会选择一个正式的语码在他们的演讲中;朋友聚在一起的时候都使用一个非正式的语码;牧师是用宗教布道式的严格语码。语码选择密切相关演讲者的心理和社会意识。我们经常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心态下有意识地修改我们的语码。

1.2 什么是语码转换

命令只有一个语言或者各种各样的语言,不管是一种方言还是风格都是一个不好理解的现象。人们经常不是同一种族,多种语言使用这能说多种语言。一个人不会另一种语言,所以需要一个翻译者将这种语码转换成另一种这个人可以知道的语码。因为不同情r需要不同语码,一个翻译者需要按照语码的变化情况来做最后的转换决定。它常常可以通过扬声器从一种语言切换到另一种语言。例如从中文到英文,或者从方言到标准语言,这种现象统称为语码转换。

2社会语言学角度下的语码转换

2.1语码转换问题

正如上面所讨论的,语码转换中无论是口头或者是书面,每种语言都有共同的特点。在中文和英文中,显示语码转换反映了社会、心理和其他应影响,在这里没有夸张的说鱼吗转换是变化的迹象。如果在翻译中,注意到其中的一些重要迹象,渲染成目标语言后,翻译几乎是完美的。但是有时候翻译会跳过语码转换的翻译源语言,使得被翻译出来的话更加让人理解。

2.2语码转换的可译性

由于语言的共性,我们认为翻译是容易进行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语言之间的的翻译困难的东西,因为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独特的差异。彼得纽马克曾经说过:我的立场实在一切可能下翻译,但这经常是很困难的。全世界都知道没有语言可以充分表达所有人类存在的细微差别,如果每一个人的语言独特结构、声音和词汇都不同,那么显然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可译性是一个度的问题。通常在某些情况下,修辞效果可以的带押韵的表现,但在翻译中,像这些双关语都属于特殊情况,这些都是很棘手的问题。

2.3 语码转换的方法

通过例子和经验,我们可以提取一些有用的转换语码的方法。在翻译中最重要的是翻译者可以忽视翻译语码转换的重要性,在各种案件中,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变化中,遗漏可能导致丢失了说话者的一些意思,这将使得最后成功翻译很难实现。另一方面,在语码转换的翻译中,翻译者必须采取灵活的方式,将语码灵活的转换成想要的结果。然后无论翻译者采取什么方法,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中必须保持尽可能多的功能对等。语码转换必须认真对待,翻译者应该找到适当的方法来处理他们。

2.4 在社会语言层面上的翻译

语码转换在语码中的一些困难翻译不仅仅出现在发言或者外语,正如已讨论的,这些语码的选择有几个特点:首先,当原文本中使用目标语言语码,会出现翻译问题。例如,当在中国使用英语单词谈话时,这会给翻译带来麻烦。第二,这些语码选择文化和社会背景下,谈话或者施加强有力的对话中,这会有有很深远的心理变化和审美观点。例如,语码转换从现代汉语到中国古典。第三,这种语码转换可能在在很长一段话语后,个人语码可能没有深层含义,但当在谈话中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力量。这中转换语言,注释何解释,从一个词到一个词翻译是不够的。因此,按照功能等效理论,翻译者可以进行灵活的翻译方法将语码转换。

在社会语言学中,语言、语域、方言、俚语等被通称为“语码”。语码的选择、语码间的换或混合构成了社会语言学的重要内容。当今商务英汉翻译中汉语与英语夹杂使用的现象,可以用语码转换理论进行解释。

3 总结

以上的讨论提供了我们一般理解的语码转换和有关的翻译问题,可以看到,使用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的做法,用在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场合。人们经常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从一个语码切换到另一个语码,因此这种行为有时候虽然很常见,但经常会被人所忽略。对语码转换的系统研究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使用。一般来说,鱼吗转换可以分出几个功能,如显示身份,表现亲密,为了避免被理解,为了避免社会约束,显示学术深度等等。这一理论的重要性使它自发的语码转换中的区别转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研究。而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行了语码转换的中英分析,自从语码转换在两种语言文化不同于社会影响时,练者之间的一些差异就可以用相应的语码转换系统转换。这些差异往往构成了问题翻译语码转换出现的问题。事实上洞察语码转换的翻译问题被许多人忽略,几乎没有类似的讨论可以发现,然而这项研究是语码转换翻译研究的内在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这些情况下翻译会出现问题,这表明从理论上讲,这个问题需要给予适当的关注。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北石油大学校内规划课题:项目编号XN2014005

参考文献

[1] Clyne,M. G. Constraintson Code- switching:How Universal Are They[J].Linguistics,1987(25).

[2] Gumperz,J.J. Discourse Strategies[M]. Cambridge University, 1982:59.

篇3

一、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

1.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从历史上看,无论在哪个时代,教育都必须回答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①从理论上讲,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因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校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尤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之下,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不能放松。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的内容像万花筒一般,各种思想、学说、观点光怪陆离,令人眼花缭乱。而青年学生,正处于个人思想和道德信念的发展和逐渐定型的时期。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用正确的理论和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保证青年学生前进的正确政治方向很有必要。而且这一方面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2.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技术培训。

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促进力量和当今中国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离开乡村来到城市,成为城市务工人员。在城镇化进程中,来到城市务工的农民文化技术水平较低,在逐渐融入城市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技能。因此,这就给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技术培训的新的空间。适应现代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在搞好对青年学生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强化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培训,丰富农民的知识并提高其技能水平,为他们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②。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必须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适应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和工作实际。一般来讲,工学结合的技能培训方式是比较好的选择。加强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加快发展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现阶段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特色。

3.加快改革日益深化的步伐,持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变革。

当今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深水期,坚持改革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一个客观需要。在改革不断深化和持续推进的大趋势下,中国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同样离不开自身的全面变革。持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变革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显著。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方式,人才的招收和就业,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等各方面都需要与时俱进,需要进一步深化各方面的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要赶上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并逐渐成为引领者。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的原则,对改革进行整体设计和顶层设计。循序渐进,就是不能一蹴而就或者追求改革的一劳永逸,而是在制订改革规划的基础上,不断地有步骤地按照一定的程序来推进改革;突出重点,就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着重在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重视对改革的整体设计和顶层设计,就是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做好全面规划,设计好职业教育改革的整体框架,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宏观角度,从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做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规划设计,并采取坚决措施扎实推进。

4.专业设置的方向紧随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保持动态化调整状态。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的人才,尤其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方向应该紧随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跟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始终使自身处于动态化调整状态。这样,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能提供什么样的人才。在学校的专业设置方面,必须考虑社会的需求。否则,就会导致学生毕业后所学专业和岗位不对口,导致他们难以顺利就业。在积极淘汰落后专业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社会产业结构调整所出现的新兴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趋势,着眼于未来的发展,针对新兴产业的需求设置新兴专业,从而为国家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快速期,因此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跟上其发展步伐,以与时俱进的魄力使专业设置始终处于动态化调整状态,从而保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和稳步发展。专业设置始终处于动态化调整状态也应该成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鲜明特色。

5.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对外合作办学。

当今世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加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日益密切。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呈现日益频繁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必须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拓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发展对外合作办学。在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面,西方国家,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曾说:“一个逐步开放的世界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互相体验和学习。”③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对外合作办学,一方面,能够给学生提供开阔眼界和思维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学到发达国家办职业教育的相关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加强同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学习交流,让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从而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闭门造车式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早已过时了。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深化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对外合作办学,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又一个特色。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

1.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飞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职业教育必须打上信息化的烙印,借助信息化建设,来推动职业教育的根本变革和深入发展。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只有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才能迎头赶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

2.加强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校是主要责任的承担者,同时,企业也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毕竟,技能型人才的真正成长,还是在企业中完成它的过程。通过组建高等职业教育集团,构建技能人才的订单式和定向培养模式,形成学校和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上的合力,才能够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3.加强学生和教师培养发展的国际化。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任何国家的教育发展都不可能封闭起来,只有走中外合作的国际化之路,深化相互交流,才能加快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进程。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不但需要加强学生的联合培养,也要增强师资队伍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培训。只有高水平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4.加强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以创新型人才作为支撑,创新型国家才能真正建成。人才支撑是任何一个国家创新发展的先决条件。所以,中国职业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创新型人才的发展上。以国际一流的创新型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为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力支持。还要高度重视创新型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加强岗位的持续技能培训和模块化培训,不断提高其创新技能和水平。

注释:

篇4

1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含义和内容

1.1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含义

“图书馆社会教育”的概念是现代化发展对图书馆做出教育职能的要求并逐渐普及的结果,它是从图书馆社会职能中分化而来的。一般情况下是指图书馆在丰富馆藏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对读者进行信息和知识的传播,使读者从中得到教育和启发,让读者的知识水平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推动国家科教事业的发展。它的教育对象不受年龄、民族、社会阶层及文化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不仅教育对象广泛而且教育内容新颖、全面,教育形式个性化、灵活、多样,能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1.2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内容

1.2.1社会人文与思想道德教育。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它囊括了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化,用丰富多彩的声、文、图、像等形式对读者进行熏陶和感染,让读者在典籍里受到教育,提高自己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让读者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塑造和升华,这种深入灵魂的教育,陶冶着读者的思想情操,能够丰富读者的人生感悟、填充读者的精神世界、充实读者的人生体会,为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2.2科学技术与实用知识教育。图书馆是人类改造社会、改造自然、完善自身的见证者,它用多种形式保存着人类创造和积累的硕果,丰富的科学文化是图书馆践行科技教育职能的根本保证。图书馆与学校的教育模式相比,其科技教育更加自主、灵活,它能让读者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兴趣为导师指导读者对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让读者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图书馆还把科技融入日常生活中,不仅便于读者理解还有效地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读者在阅读中体会科学的力量,并进一步激发读者对知识的渴求,达到普及文化教育的目的。1.2.3学习生活与休闲娱乐教育。与传统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知识教育相比,图书馆的社会教育更加注重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生活质量,引导人们培养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让人们学会彼此同情、关心、宽容、尊重与信任的行为和意识,让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用强烈的生活责任感去迎接自己的每一天。

2图书馆社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2.1专业服务能力差

图书馆在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时,必须要用专业化的服务来迎接学科与专业化的挑战,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备专业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就目前而言,我国具备专业化水准的图书馆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但总体水平也不是很高。定题服务、高级参考咨询服务、学科馆员、查新服务等还没有得到普遍开展,即使一些图书馆开展了定题服务也仅仅是简单问题简单化,不能解决一些高端复杂的问题,由于图书馆缺乏专业化的服务,一些资深用户无法实现自己走进图书馆的目的。图书馆不能为资深用户提供科研帮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应有的专业性和普及。

2.2馆员综合素养不高

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能否真正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①传统落后的理念无法赶上时代进步的速度,“人性化”“主动化”和“一切为了读者”的全新服务理念不能很好地贯彻到日常工作中。由于馆员素质水平的整体低下,工作时不能用主动、热情的态度为读者服务,在读者心中留下了不良的印象,读者无法认同图书馆员所提供的服务,有的甚至对馆员产生厌烦心理,致使利用图书馆的读者逐步减少。②图书馆员大多缺乏专业的知识素养,对新方法和新技术不能及时主动地学习和利用,不能快速地转变工作方法,阻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使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不能很好地实现。③馆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社会形象。

3图书馆社会教育方法的创新原则

3.1教育方法的层次性

普通受众之间层次的不同决定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必须要有层次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法。在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要注意传递对象的不同需求,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实现社会教育的普及性和大众化。

3.2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是否能够真正实现,要看知识信息的利用度是否最大化,是否对受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有效性是衡量图书馆教育方法的基本体现。由于图书馆与读者地位的不相等,读者只是图书馆的知识传授对象,是被动的,在传递地点、时间及方式上都无法自主选择,但读者可以选择自己所要接受的内容,这就要求图书馆在策划传递知识之前做好调查,针对读者的知识需求进行知识的传递,实现传递与接收的有效统一,从而提高图书馆社会教育的有效性。

4图书馆社会教育方法的创新实践

4.1开展推广活动,丰富阅读形式

图书馆开展推广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改善图书馆的软、硬件基础设施。②为读者推荐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帮助读者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③举办有关图书的推广活动,充实公众的精神世界,提升国民素质,促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

4.2加强群众联系,利用网络服务

群众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根本,要想保持图书馆的地位不动摇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从思想源头上重视群众。要通过多种手段使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指导人们正确高效地阅读,提高社会教育被接受的效率。和阶段性、短暂性的学历教育相比,社会教育具有长久性、终生性的特点,图书馆作为一个为群众提供免费的、非学历的教育机构,它的作用将会更加受到重视,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图书馆将通过社会教育提升公众的整体素质,推动我国现代化文明的发展。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力争实现服务群众和自身发展的双赢。目前情况下,图书馆应引进高科技服务手段为读者提供现代化、专业化的服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加全面地引导读者进行阅读和学习。

5结语

要想真正实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就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顺利无阻,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困难,把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从被群众忽视提升到公众注视的地位。当今时代下,图书馆和以前相比更具生命力和时代特征,践行社会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得到了适时更新,相信未来的图书馆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更专业、更科学的服务,其社会教育功能将得到更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杨晓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重建与服务创新刍议[J].图书馆,2013(6):6-8,20.

[2]房永壮.努力探索公共图书馆承载社会教育的新途径[J].才智,2013(2):193-194.

[3]王余光,郑丽芬.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回归:以经典阅读推广为途径[J].图书情报研究,2014(2):1-6.

[4]杨运雄,戴旭.社会转型期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公民意识构建[J].学理论,2014(17):110-111.

篇5

各种知识的普及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要求推行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是从时、空两个方面对教育的扩充和延伸。而一般教育,教材总是有其局限性和滞后性。如何满足不同教育受众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需要教学双方的参与。博物馆作为全民教育中非正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教育与博物馆社会教育都是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但是两者又有所不同。博物馆教育比起普通学校教育有明显的灵活性,它提供的教育方式往往难以在学校里简单的复制。以实物为基础是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正是建立在运用陈列、展览或实物、模型、标本、图片、资料的基础之上的教育活动,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震撼力。而以人类文明和大自然的科考见证为基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重点已经从传统教育向休闲式的教育转变。国际博物馆协会曾提出以多管齐下的方式来强化寓教于乐的目的,对大众展示具有文化价值的对象与标本。观众来到博物馆不完全是为了参观展品、扩充知识,也在其间随意的寻找一种恬静、安慰。人们通常会与家人、朋友或同学结伴来到博物馆参观或活动,这种由年龄、经历、知识背景各异的个体所组成的人群,通过参观或其它活动中的相互讨论、联合动手制作或实验,充分完成协作、会话等学习环节,教和学的位置不断反复地互换。其次,在博物馆里,所有的主题和实物允许人们自由地选择,他们可以根据各自的经验、兴趣取舍地进行学习,这就是所谓在博物馆建筑里用脚去浏览。这种相对自由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选择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再次,一般的参观访问者虽然在博物馆逗留的时间有限,但这并不影响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因为他们可以反复再来,多次重复地进行学习;人们在博物馆也无需担心考试不及格,不像学校学习那样容易产生心理负担。

总之,教育是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途径。博物馆社会教育是人类终身教育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实现形式,是公众自我完善的组成部分。各类博物馆是人类实现自我完善,进行终身教育的理想场所。深刻理解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定位对于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教育学主客体观正确定位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对象

运用教育主客体观,首先我们应了解什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什么是教育过程的客体,进而正确确立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主体在哲学和其他领域有不同的含义,一般观点认为,主体是与客体相对的一个哲学概念,属于认识论领域,即主体是认识与实践活动的承担者、体现者人。而从教育的角度探讨主体的含义,必然限定在认识论领域,即指有社会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这时的主体是一个实体、一个载体,是认识与实践活动的承担者、体现者,这种实体有其基本的特性即能动作用,这里主要是用来突出与其对象客体的主从关系。客体是什么呢?它是指被主体对象化了的人或物,因此,客观世界(包括人)成了主体认识对象,它就是认识的客体;成了主体实践的对象,它就是实践的客体。主客体关系就是在动态过程(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而且随着这一过程的结束,主客体关系也就随之结束。

教学过程的主客体,实际上指的是教师和学生,而关于他们的主客体观又有以下几种说法:(1)教师主体、学生客体论;(2)学生主体、教师客体论;(3)师生双主体论。

在博物馆社会教育中,博物馆社会教育参人员与博物馆受众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他们互为存在的条件,均为教育活动的承担者。至于他们谁是教育的主体,大家看法不一。在人们通常习惯的观念中,认为博物馆教育人员是博物馆教育活动的主体。这一观点,明确地指出博物馆教育活动中受众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也就是教育过程的客体,而博物馆教育人员则以自身的活动来引发受众身心的发展和变化,起到了教育过程的主导作用,也就成为了这一教育过程的主体。这种观点有其缺点,受众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意识减弱,成为一个被动的接受机器。实际上教育是相互的,受众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博物馆教育人员,况且没有受众的主动探求、吸收,教育过程的进行几乎是不可能的。

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曾严厉批评以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忽视儿童的兴趣与主动性的现象。他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将重心从教师的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在博物馆教育活动中,可借鉴杜威的观点,使博物馆教育人员从一个向导和指挥者变为一个观察者与帮手,但博物馆教育人员有不能完全抵消自己的主体性,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过程中,博物馆教育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主体意识,要认识到受众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的容器。如果把博物馆受众当做客体来认识,就永远不可能把受众当做主体来形成。要把受众当做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如果不把受众放在主体地位,就不能激起受众主动参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热情,也不利于受众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其次,要不断提高博物馆教育人员自身的主体能力、交往能力、自我完善能力等。再次,还要注重情感投入,博物馆教育工作人员要热爱教育工作,使受众的情感发生积极的变化,同时控制好教育节奏,用心去教。赫托修斯曾说: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笑。同样,你自己得先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效应。所以,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只有用之以情,才能激起受众的情感体验,真正做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了解受众丰富的内心世界。引导受众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的发展和完善,形成受众的主体性品质,以达到教育目的。

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过程中,观众就是受众,是主体,是社会教育的对象;但是博物馆教育工作人员又不能完全丧失主体地位,正确定位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主客体和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对象,采取相应的讲解方式和教育手段,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三、借鉴教育学的教育学策略完善博物馆社会教育方式

什么是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y)呢?教学研究领域对教学策略的定义很多,下面是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2)为完成特定目标所涉及的指示性教学技术;(3)策略一词是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计划和指挥。从更一般的意义讲,策略是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这个词一直与方法、步骤同义。策略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排列和师生间持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教学行为。

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实施过程,教学方法这一概念侧重在指教学过程的横向结构,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材等教学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组合方式,它的实质就是具体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教学策略给博物馆社会教育以启发,博物馆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指的就是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引导、教育和受众对知识的接受。其实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学校的教育有很多的共性,因此,教学策略应用到博物馆社会教育中非常合适。况且,教学策略具有很大的创造性特征,具有直觉创造,灵活实施的特征。教学策略应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中实际上也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者智慧和教学艺术的充分体现。

从教学策略的类型来看待博物馆社会教育方式。教学策略的分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人们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笔者更偏向美国教学设计专家梅里尔(M.D.Merrill)的以中心分类因素为依据的分类方法。

(一)内容型策略

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一类策略,强调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在博物馆社会教育中,博物馆社会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教育活动上面,教育活动的整体内容规划和设计要依托博物馆馆的基本陈列或原创性展览,深度挖掘馆内藏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以及隐藏在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找到知识点与趣味点,根据不同年龄观众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策划同一主题下不同层次、不同系列、不同形式和角度的面向不同观众的活动。将一件或一个类型或一个系列的藏品做深、做透,将展览的主题思想或者某个章节或者某个展厅做精,做强,做大,而非浅尝辄止,才能策划出最独具眼光、最有效果的教育活动。

(二)形式型策略

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一类策略,如集体教学、个别学习、小班教学等,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而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展厅讲解、讲座、沙龙、夏(冬)令营、展览专题活动、节日民俗活动等等。而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博物馆的宣传及教育工作也走出了博物馆大门,走入到了老百姓的身边。创新宣传推广形式,以传统宣传手段与新兴宣传载体,双管齐下,开辟更广阔的宣传空间;一方面继续巩固传统的宣传手段,通过电视、平面媒体等传统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介绍博物馆文化。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新媒体的运用,加强与社会媒体的合作,积极开拓宣传新模式。

(三)方法型策略

篇6

当前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内容随意性较大,设置有失偏颇。如对幼儿的自信心、自我判断力、自主性、承受挫折的能力、责任心等重视的程度都不够,各年龄班对“个性品质”、“生活技能与行为习惯”、“礼仪教育”、“安全与生命教育”的关注偏少,缺乏对幼儿在多元文化、民俗习惯、国家、世界的了解方面的引导;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已有生活经验;忽视地域差异性,本土化,生活化特点不突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社会领域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文章探讨了合理设置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的策略,以期为幼儿教师组织社会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一、以幼儿社会教育目标为依据

任何课程,都有一定的目的,不管它是整体的课程,还是领域的或学科的课程。课程目标是课程系统运行、课程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目标必然地成为一切课程活动的指针,选择课程内容,作为课程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必然地受到课程目标的指导和制约。

由此可见,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以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为依据。社会教育目标规定了社会教育活动所应达成的具体结果,而所选择的教育内容应该是为实现这一结果服务的。因此,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是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首要依据。在选择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努力避免对教育目标的遗漏、偏倾及无效重复,而应力争使所选的课程内容能最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

二、以社会为依据

社会作为选择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依据有两方面含义:

一方面,社会现实是选择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基础依据。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生活现实,幼儿是通过现实生活及其表象来增进社会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完善社会行为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是一门关于人和社会、文化的课程,离开了社会现实,这一课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第二,对幼儿来说,社会生活现实是使社会教育课程中的学科知识具有可接受性的重要条件。因而,社会生活现实进而又成为学科知识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

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变化也是课程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从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社会理想到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从社区中各种物化的社会产品到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都在产生或大或小的变化。社会领域课程的设计,尤其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充分了解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使课程内容真正成为反映时代、反映社会的内容,使课程内容起到引导儿童主动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的作用。如当前,世界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变化的一极是冷战消除,各国间合作增加,由科学技术支持的世界文明正在迈向新的更光明的前景;变化的另一极是世界各国贫富越来越悬殊,发展不均衡,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负面效应,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凡此种种,社会、世界的变化应该作为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把人类对社会和世界发展的美好愿望以及人类对自己缺乏理性的行为的反省,以一定的形式反映在课程之中,通过教育,使人类的下一代更珍惜社会、自然,热爱这个世界,并为这个世界――“地球村”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三、以幼儿的发展为依据

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幼儿发展为依据,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的能力,制约着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幼儿阶段,幼儿所拥有的生活经验还相当有限,主要涉及家庭、幼儿园及常见社会机构的生活经验,而幼儿的学习能力正在发展过程之中,幼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抽象思维水平还没有得到发展。因此,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内容应建立在儿童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适当扩展,并以各种可感知的方式呈现,以扩展幼儿的经验。

其次,幼儿的经验和发展,不是笼统的,而是具体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在选择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时,应考虑到这种结构,考虑到幼儿教育和发展的不同侧面。幼儿有多种多样的经验,也有多方面的发展,在情感――社会性领域的发展中,至少涉及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三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方面,不同的课程内容对这三个方面的发展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只有具有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协同发展的内容才是最有价值的。但是,不可否认,不同的课程内容对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的促进作用并不是等同的,在选择课程内容时,一定要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幼儿发展的不同侧面,使课程内容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四、体现整合性

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虞永平教授在《幼儿教育整体观》中指出,所谓整合,就是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整合的核心是联系的建立。教育内容的整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领域内不同内容的整合,二是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社会领域教育范围是很丰富的,包括培养幼儿的自主、自信、坚持、合作、互助、分享、谦让等品质,责任和规则意识,对家乡、祖国、民族文化的情感等。教师在教育内容选择中应该尽可能挖掘多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实施整合教育。

篇7

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以感性教育为主,家长通过言传身教,更多的是用自身行为来影响、感染孩子。家庭是对孩子生活习惯、性格培养、身心成长、道德行为的养成影响最深的环境。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学历加名牌,而是人的知识水平、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因此就要求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子女教育观,改变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各种行为习惯,放手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学习独立做事情,学会自理、学会自己生存的基本本领,为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学会感恩、懂得宽容、敢于梦想、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家庭教育是对人影响最长久、最深刻的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从被动到主动到自动的过程,其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能只靠学习成绩和书本知识,还有很多生活的内容。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身受益。

二 要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是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和主阵地,学校教育是对孩子实施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以系统的理论教育、思想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科技素质教育为主的、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它是家庭教育的引申和完善。

学校教育除了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社会技能的传授外,还有着对于人的道德修养、人生价值、是非观念等人格塑造上的责任和教育功能。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而素质教育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因此,学校应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配置,构建完善的德育管理机制体系,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以教学为先导、以育人为目的、以管理为依托的宏观教育格局,从而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

作为学校教育,还应加强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连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是学校与家庭沟通和协调的纽带。学校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知识讲座、经验交流会,班主任采取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积极主动地与家庭建立联系、互通信息,促成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和交流,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一张教育网,从而加大对孩子的教育力度。

三 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学校教育只是整个教育活动其中的一个部分,对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教育还需要社会教育的参与、补充和配合。因为在学生逐步社会化的过程中,其行为表现会受到各种思想观念、不健康信息、文化和家庭不良环境等消极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缺乏是非判断力的学生而言,容易受到蛊惑,身心健康受到不良影响。学校在抓好教育教学的同时,还应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争取社会的支持,齐抓共管,形成有效合力。因此,作为社会教育同样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可见社会教育的作用之大和影响之深远。社会教育是把整个社会作为教育的资源,它包罗万象,融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并随时发生的。社会的发展、变革和各种社会现象必将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要加大社会教育力度,积极吸纳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现象。只有充分利用好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才能使学生享受更广阔的教育空间。

篇8

[思考与分析]

在幼儿园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中,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无疑是个难点。为什么社会课难上,主要困难表现在活动设计方面,目标难以确立,活动形式、内容和材料难以选择,不能凸显社会教育的核心价值;《幼儿园社会教育》是综合的学习领域。在知识教学方面体现在五大领域知识的综合,社会教学活动《小熊很勇敢》就是和语言活动的综合。在活动形式方面,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我认为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住领域学科特点,在活动设计中欠缺对活动材料的深入分析与结构的把握,欠缺针对幼儿认知经验的引导。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培养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然而,当前幼儿教育中,过于注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行为养成,一方面,教给孩子们许多道德品质方面的知识,孩子们能绘声绘色地讲解许多包含行为规范、为人处世道理的故事,另一方面,孩子们在行为中多表现出任性、自私、争抢、不懂礼貌、不分是非等不良习惯。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社会教育过程中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操行培养,以知识教学代替行为养成教育。这位教师的困惑是太重视给幼儿讲清楚大道理,知识灌输得太多、讲得太细致就像语言活动了。

要理清上述状况,首先要明确社会领域的教学重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社会领域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强调幼儿情感的体验和实践参与。其次是对教学活动的重难点要把握好,分清主次。幼儿情感体验、行为养成往往是教学活动的重难点。再次是注意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语,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不能跑偏关注幼儿是怎么说的而忽视社会行为养成。最后,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听多想,多改进。

[困惑二]什么是最重要的

星期一,李老师埋怨:“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王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李老师感叹道:“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提意见,要求我们多教孩子一些计算、多认识一些汉字。不知道对孩子而言哪些是最重要的。”

[思考与分析]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制约。社会、幼儿园、家庭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并不正确。他们往往对孩子有更多期待,希望孩子能在同龄孩子中显得更优秀,希望孩子早点学习小学书本知识。许多家长认识不到小学知识的学习,早期是立竿见影,后期会造成孩子厌学。影响孩子一生社会性发展是隐性的,家长看不到早期社会教育的缺失对幼儿有多大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学前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对人一生发展影响重大。因为幼儿期是人格塑造、品行养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性发展方向和水平。

人才素质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人能力大小的并不是其拥有哪一项特长,相反,如果某项能力有所短缺,长项就会像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一样,成为一种“多余”。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施的效果直接决定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水平。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各方面能力发挥。因此,幼儿园教育不仅要有发展幼儿智力的目标,更要担负起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任,要给予社会领域教育与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四个领域同等的地位。

家长这种教育态度可以理解,但幼儿园教师作为专业幼教工作者,不能抱怨,不能违背教育规律,迎合家长。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的等家园联系形式,让家长认识到家庭中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困惑三]

一位老师进行《天鹅的志向》这一教学活动时,一开始就问:“小朋友,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呢?”孩子们困惑地看着老师,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想让幼儿领会天鹅坚持梦想、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可是怎么讲幼儿似乎还是不明白,该怎么讲呢?

篇9

“生活教育”拥有全面的生活基础,有突出的新世纪教育特点。根据高职学生变化与养育特点,在目前生活危险突出明显、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劣、身体精神越来越颓废、生态污染越来越恶劣的生活情形下,要求对高职院校进行“生活教育”,在踏实开展“生活教育”主要知识的情形上,改革加大生活教育力度,加大责任范围,这是把国家重要价值系统加入国家教育和精神完善的全面实现。

二、教育预期任务和效果

新情形下,大家在感受着现代文明的生活和物质的同时,生活质量、生活素质却严重破坏,尤其是青年人对于生活改变,工作竞争、生活压力的加大,对将来的生活迷失了方向。高职院学生“生活教育”的重心和主要任务和发挥出的作用如下:(1)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主要在教育学生了解生命、爱护生命、珍爱生命,增加学生积极、团结、健康地维护生命,表现生命的含义和内涵。(2)知识教育。知识教育主要是教育学生了解和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个人素养,累积生活经验,坚定学习的正确路线,掌握知识的内涵,促进就业质量。(3)人生教育。人生教育主要是教育学生了解人生的多姿多彩,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热爱人生,了解人生。(4)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主要是教育学生建立了解社会的意识,提出尊重社会、认识社会的要求,社会环境要自觉遵守,保持生态平衡,加大学生文明素质,为以后学生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生活教育”是加大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开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具体体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三、学生工作实际和教育可行性讨论

增加学生工作全面化治理是加大学生工作全面进行的有力保障,在这样的情形下,应按照班主任安排根据学生个人爱好、擅长项目进行专门安排和发展,规定一个专门的制度,在新学年学生工作改革方案中开展与讨论期间,以“班会形式”为开始的学生工作全面化治理概念更深层次取得了落实与加深,所以在此次制度安排中,坚持所有学生全部参加,进行“生活教育”班会,落实切实可行的“生活教育”班会训练规则,以规则为主旨,在比较确定的时间,对训练知识、训练任务和训练的方法开展明确的指示,加大学生关联内容的深化,开展和谐的教育氛围,加大学生科学化素质。以生活教育主题为开始,班主任开展主题教育为说明,按照学院情况,安排知识内容,走“校本化”知识线路。“生活教育”可与一些实验与学习项目进行照应和互补联系,如大学生职业人生策划教育(人生教育)、大学生假期生活实践(生活教育)、大学生读物教育与培养(社会教育)、大学生军训教育(生活教育)、义务献血(生命教育)、大学生心理培养教育(人生教育)、学生学习活动(生命教育)等,全面提高知识教育、学习教育能力,提高高职院校文化素质。

四、“生活教育”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生活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立足于人的单独生命生存,提升人的完善进步。“单独人”当作群体的“所有人”的单独生命存在基础,以“单独人”和“所有人”的适当生存、完善进步,是新世纪的基本概念,是从“群体”到“个体”的转化。“生命教育”突出单独生命的含义,是个人完善进步的开始;“人生教育”突出人的全面素质,是一个人全面进步的教育;“社会教育”是人的社会观的培养,是一个人全面进步的培养方向;“教育”是培养一个人全面进步的持续性工作,是一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按照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任务,区分每个阶段学生的个性,具体开展“生活教育”具体任务,逐渐把“生活教育”规范列入学生全面素质评估,全面开展在各院校学院之间的组织学习能力施展,以“生活教育”的四个形式改革性地创建班主任项目组织,在各年级范围内进行全校性的深化学习,并不间断研究,最大化形成教育课程知识。

“生活教育”是一科全国家的学校都需要重点注意学习的内容,正好比鱼儿离不开水,小区需要保安的管理的情形一样。所以可见生活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需要高度重视。

参 考 文 献

篇10

1.幼儿社会活动的重要性。幼儿社会活动是指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的,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当前幼儿园都普遍重视社会领域教育,教师在培养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也耗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收到的教育效果却是微乎其微。这一反差意味着我们十分有必要关注和反思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的现状。

2.幼儿园社会活动中存在问题。(1)主题内容,枯燥沉闷。活动内容不能贴近幼儿社会生活,让幼儿无法迁移生活中的经验,在活动的组织上,要么过分“游戏化”,要么“教条化”,将其活动造成事实上的“成人忽悠小孩”的游戏,变成了由教师讲“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要懂得分享”等等。(2)设计构思,一尘不变。在设计和组织社会教育活动时很容易思路不清,导致社会教育的效果较差,没有很好地达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在活动设计方面,没有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很难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3)组织实施,空间不足。社会活动不像音乐活动,容易带动气氛,因此有时候在组织活动时,一直是自己说,自己总结,觉得越来越乏味,从而丧失了情绪的带动性以及幼儿的自主性。有时候在组织社会教育活动时容易预定时间一到就将体验活动草草收场,以致许多幼儿尚未来得及深入体验。

二、如何改进幼儿园的社会活动

1.回归幼儿生活原点。因为经验是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生长点。幼儿园社会活动的主题内容是生动的,而不是幼儿不能感受的、无法想象的情景;是经过筛选的真实的社会生活,并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大量事实表明,与幼儿现实生活联系越紧密的内容越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实现活动内容游戏化之前,社会活动主题的选择应以幼儿的发展为依据,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兴趣、探索、谈话和争论等。

每个幼儿都是鲜括的生命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个性和生活经历,他们先期的能力、经验具有鲜明的差异性。因此,内容的确定,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大班的孩子们正处于感受秘密的阶段。这个时候,孩子开始隐约感觉到秘密的含义,但依然不了解它真正的内涵和本质,所以,只能说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仅此而已。秘密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秘密是孩子内心的一种珍贵体验,秘密帮助孩子走向独立和成熟,孩子年龄小,他们的秘密是“从无到有”产生的,而且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慢慢懂得有些事情不愿意告诉别人,只是想自己了解就可以了。而秘密空间在生活中,可以保护孩子的安全感。

2.聚焦幼儿需要。因为幼儿内在的需要是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兴趣点。兴趣能引发幼儿的自主学习,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兴趣能激发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内在驱动力;兴趣能引领幼儿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兴趣能促使幼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例如大班社会《我的秘密空间》,就是来源于现在幼儿所需要的,缺少的,属于自己自由的一片天地。在好几次的自主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去角落的摄影馆当摄影师,在我纳闷的时候,一个孩子过来说:“能不能有两个摄影师呀?我也想到摄影棚里去。”顿时我就明白了,孩子们需要属于自己的快乐承重的空间。在大班社会活动“我的秘密空间”中,我根据活动内容,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幼儿要怎么学,幼儿想做什么、想怎么做、能学到什么,设计了整个活动。教学路径是从“什么是秘密小天地”开始,接着让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创造“秘密小天地”,然后享受“秘密小天地”的美好,最后发现问题、分享交流。每一个环节都从幼儿的需要出发,进行设计。

3.创设适宜空间。让它成为幼儿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动力点。教师在组织社会教育活动时,如果空间的创设不够自由、自主,很可能会影响到社会教育活动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时应该注意创设自主空间,观察各个环节是否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活动节奏是否流畅紧凑,各个环节间的过渡是否顺畅自然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使教育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在对环境适应过程中的主动性,认为环境的力量只有在适合儿童当前认知水平的条件下才对儿童的发展有意义。儿童思维形象具体,应从认知入手,调动幼儿的眼耳鼻、手足心等感官,让幼儿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中获得认知。如《我的秘密空间》活动中,孩子们采用两两合作或单独搭建的模式,自主地一步一步地进行探索学习,幼儿轻轻松松,自由创造并体验。活动中也充分给了幼儿自主探索、自由发现、自主表达的机会,自主合作搭秘密空间,自主合作到秘密空间里玩,体验秘密空间的自由自在及新鲜神秘带来的快乐,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体验,让幼儿在主动地活动中建构了新的经验。活动设计的游戏成分多,给了幼儿与同伴一方快乐的天地。幼儿非常感兴趣,课堂氛围好!

综上所述,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新鲜的教学内容,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创设适宜的活动空间,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谢丹.论游戏与教学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06(02)

[2]丁海东.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现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6(12)

茶园新生记

福建省安溪第三实验小学四年二班 陈婉婷

篇11

二、公共图书馆如何帮助城市塑新时期“人文精神”之魂

城市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点和亮点。一个城市图书馆多寡及其规模大小,直接反映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因此城市文化建设离不开图书馆文化建设,而图书馆要帮助城市塑新时期“人文精神”之魂,就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人民大众中间,即需从图书馆这个载体入手,努力满足城市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市民文化生活质量,加强市民的文明素质,强化人格的塑造,培育现代市民群体的人文精神。具体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发挥导向作用

篇12

一、图书馆和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图书馆的产生与教育密不可分。远古时代,人们“结绳记事”、“刻木记事”,既是为了帮助人类记忆,又有着将经验、感受保留并传授给别人的想法。这可以算作是教育萌芽阶段了。后来古代藏书楼的建立以至于近代图书馆的诞生,更有着极其显著的教育特征,只不过受教育的对象有了变化,教育的范围越来越广,受教育的对象由当初的帝王将相、皇亲国戚转变为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二战之后,图书馆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随着计算机的问世,记载文献载体由单一的纸质印刷发展到缩微品、录像带、磁盘、光盘等多种非印刷型资料,人们阅读起来更加便利,获取的信息也不断增加,从而使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效果愈发显著。

二、社会教育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能

图书馆的职能是指其在人类社会中所承担的功能和所起的作用。图书馆的职能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基本职能,是古今中外任何图书馆都具有的职能。二是社会职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赋予图书馆的历史使命。其中社会教育是构成图书馆社会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

古代图书馆虽具有教育职能,但由于服务范围小,其社会教育职能不很明显。到了近代,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才得以充分地发挥。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要求工人有较多知识和较高的技能。社会要求图书馆担负其对工人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逐渐向社会开放,广大社会读者涌进图书馆,寻求知识,接受教育,使图书馆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的一生都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大学”、“没有围墙的学校”,其社会教育职能得以更大地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阶级社会里,图书馆向来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阶级思想意识的工具。二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全社会传播文化知识,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除社会教育职能外,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还有另外三项内容: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传播科学情报的职能和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

粗看起来这些职能似乎和教育没什么相干,其实稍加推敲就会发现它们和“教育”二字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不是被动地保存,而是为了后代对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借鉴。吸取前人文化的精华,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是继承的过程,也是受教育的过程。“传播科学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则和教育联系更加紧密,科学情报传递的服务对象虽说主要是专家、学者,图书馆在为他们搞科研提供各类信息。但这些专家、学者查找资料的过程,谁又能说不是汲取知识、接受教育的过程?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中包含的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和开发人力资源,更说明了图书馆的这些职能中有着极其显著的教育特征,前者是为读者开发更多文献信息,让读者接受更周到的教育。后者是直接用教育的方法让读者学到更多的文献检索方法,开阔读者的视野,启发读者的思维,培养读者的各种能力。

三、学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较之其它类型图书馆来说,学校图书馆更具有极其鲜明的教育职能。

(一)学校图书馆的任务和学校教育教学紧密相连。

作为支撑学校教育教学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它的任务就是围绕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任务,去完成自身应担负的任务。其中包括:1.根据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收集各种书刊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和管理,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保障。2.根据教学、科研和课外阅读需要,积极主动地开展流通阅览和读者辅导工作。3.根据读者的要求,开展用户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和利用文献情报的能力。4.统筹、协调全校的文献情报工作。5.参加图书馆情报事业的整体化建设,开展多方面的协作,实现资源共享。6.进行图书馆学、目录学和情报学理论、方法,以及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推广工作,等等。

(二)学校图书馆同样要参与学校的教学进程。

学校图书馆为了开发学生的情报意识潜能,提高他们利用文献的能力,对学生要进行文献情报知识的教育。这种教育直接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获得了收集、选择文献资料的能力,强化了情报意识和情报观念。同时这种强化的情报意识有力地促进了他们学习意识的确立和巩固,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因而从整体上改善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导。另外,学校的教育教学也需要图书馆给予支持。图书馆不仅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大课堂,而且是教师备课、搞教研,查找资料、准备教学的重要场所。只有教师积累大量的情报信息,尽可能多地获得学科参考资料,才能充实、生动地上好每一堂课。

(三)学校图书馆的读者工作本身就是教育工作。

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一个情报信息处理部门。它通过自身的文献信息的收集和积累,选择有使用价值的信息为师生提供服务,使学校不断借鉴外部可用的信息,进行教改,逐步进入现代教学。学校图书馆的读者工作,既帮助读者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又丰富了学校的教学内容。课堂教育由于受学制、课时的限制,不能更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那么学生读者就得在课外时间通过对图书馆藏书的利用获取知识,增长才智。学生正是通过在图书馆的阅读,获得大量的课本以外的新知识。可以这么说,学校图书馆的读者工作本身是教育工作。

四、学校图书馆是具有素质教育的职能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践不断深入,学校的方方面面都要围绕“素质教育”这个大主题作文章。“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展开,应该是一幕以学校课堂为主舞台,课外教育(家庭教育、其它辅助教育)为分舞台的大戏。图书馆就是一个无法替代的分舞台。师生读者在这里读书的过程,就是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就是“素质教育”大戏中生动的一幕。其实,图书馆自它产生之日起,就渗透着“素质教育”的职能。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育职能表现得越发显著罢了。这种教育职能虽说不能全和今天的“素质教育”相提并论,但其实质则接近于今天所说的“素质教育”的含义。

美国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说:“图书馆是一个学校。图书馆是广义的老师。”一语道出了图书馆的教育性质。首先,从图书馆的历史发展上看,“藏书楼”转变为图书馆,就是因为人们需要更多的教育场所,社会需要素质更高的劳动力。说是教育的需要与呼唤推动了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也不为过。其次,从读者阅读的目的上看,读者到图书馆来读书,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另外,图书馆所做的读者推荐工作、阅读辅导和召开的形式多样的报告会,更有着较好的教育效果。

若把今天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与“素质教育”进行对照的话,应该说它有着“素质教育”的显著特征。从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来说,它着眼的是全体读者。从图书馆的馆藏内容上看,它涉及的学科极其广泛,既有基础性的知识,又有高深的知识。从读者的阅读过程上看,更突出了读者的主体地位,读者可以轻松自由地在书海之中遨游,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学习各方面知识,使自己的发展更全面。由于读者可以没有压力,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因此在图书馆的这种环境中更有利于个性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图书馆的教育应该说是“素质教育”。

篇13

北京铁路局:

你局《关于请求返还农民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函》(京铁保险函〔1999〕8号)、《关于执行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若干问题的请示》(京保险〔1999〕9号)收悉,经研究,现将有关问题函复如下:

一、在行业统筹期间,铁路企业的农民合同制职工按铁道部规定参加了行业养老保险统筹。在1998年9月行业统筹移交我市管理后至1998年底期间这部分农民合同制职工仍在我市缴纳了养老保险费。按照《农民合同制职工参加北京市养老、失业保险暂行办法》(京劳险发〔1999〕99号)的规定,我市农民合同制职工自1999年6月1日起才开始参加养老保险统筹,故铁路行业各企业、单位做法与我市规定不宜衔接。因此同意你局关于行业统筹移交我市管理后其农民合同制职工1998年9~12月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经核算扣除其已发放的养老金后全额返还。

二、由于按原行业养老保险统筹有关规定,你单位职工1993年10月至1994年6月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工资基数不是按上年本人工资总额而是按本人岗位技能工资,因此缴费工资基数较低。为了保证行业统筹移交地方后,职工的基本养老金不因计发办法的改变而降低,同意你单位1999年1月1日后符合退休条件的职工,在按北京市人民政府1998年第2号令及有关规定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时,其1993年10月至1994年6月的缴费工资基数不参与计算,即计算s时,以1994年7月至1997年12月的缴费工资基数计算,12n=42(n=3.5)。职工在1993年10月至1994年7月期间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可按你系统原规定的比例及计帐利率记入个人帐户。

此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