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实用配音教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实用配音教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杰克逊于1968年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显性课程通常是指学校课程,是明确的、事先编制的课程。隐性课程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共同构成学校课程的全貌――实际课程。[1]隐性课程作为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与显性课程一起构成了教师培训课程体系。隐性课程所负载的信息包含有三种不同层次的教育环境的信息。这三种不同层次的教育环境分别是:物质―空间类教育环境、组织―制度类教育环境与文化―心理类教育环境。物质―空间类的隐性课程负载着以学校建筑、校园规划、班级设置等为主的物质与空间环境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趣、情感;组织―制度类的隐性课程,负载着以学校组织方式、课程分配、学校评价、校纪班规等为主的组织与制度环境的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c行为规范;文化―心理类隐性课程负载着以社会期望(包括教师期望、家庭期望)、师生交流、教育语言、心理环境等为主的文化与心理环境的信息,深刻长久地影响学生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信仰信念与态度风格。[2]

隐性课程广泛存在于与教师培训相关的方方面面,它主要通过暗示、感染等间接方式影响学员,并且对其心理层面产生影响。黄晓颖认为,隐性课程的积极功能主要体现在导向功能,扩充、强化、互补显性课程功能和培植兴趣功能等方面,并指出由于隐性课程影响的复杂性,它既有积极功能,也有消极功能。[3]正是由于这些原因,隐性课程对教师培训的意义不容忽视。优质的隐性课程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动机;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团结。

有针对性的开发与利用隐性课程,通过与显性课程的互补和优化,将学习主体、外部因素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创设“三大教育环境”,实施综合教育,是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的一条路径。

二、教师培训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自2010年始,新疆地区“国培计划”项目已实施五年,对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笔者主要从物质―空间类教育环境、组织―制度类教育环境与文化―心理类教育环境三方面进行描述。

1.物质―空间类教育环境

校园环境、住宿环境和教室布置作为物质―空间类要素,作为长期稳定存在的隐性环境要素,对学员的培训过程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新疆地区“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在提升物质―空间类教学软硬件设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物理空间类隐性课程的信息承载功能。培训院校为参训班级安排固定的教室,悬挂装饰画,制作门标及横幅,并将学员创作的愿景或规划、学员行动学习成果固定在教室的墙上,为的是营造一种稳定温馨的学习氛围。

此外,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与变革也对教师培训的物质―空间类教育环境形成了一系列的影响。微课、慕课以手机终端为载体的社交软件辅助着教师培训的教学、管理和服务。教师指导学员制作微课,管理人员使用手机软件各类通知信息,并传送报道培训的实时动态。培训院校建立网络研修社区,进行线上交流、研讨和学习,建立学员培训电子档案,持续关注学员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和个人成长变化。现代教育技术下的物质―空间类教育环境动态影像推动了教师培训工作团队不断挖掘隐性课程的新载体、新形式,从而设计动态的规划。

2.组织―制度类教育环境

教师培训的组织―制度类隐性课程,主要指以制度安排的形式存在于教育情境中的隐性信息,包括管理制度和活动组织等。课程设置、时间安排、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等以制度的形式存在于教学情景中。

教师培训中,教学与管理理念的更新以组织―制度的形式体现并落实。一是根据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培训的特点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课程设置中,设置基于“参与式培训方式”、基于实践的课程。二是根据培训项目的要求,兼顾学段与学科特色,组织开展微课比赛、讲课比赛、优秀课例展示、优秀培训方案评比、演讲大赛、儿童舞蹈创编大赛、幼儿园玩教具制作比赛等“国培新起点”系列活动,总结有益经验,凝练优秀培训成果,提高培训成效,搭建学员之间互助交流的平台,丰富学员的培训文化生活。三是在坚持刚性原则的基础上,实施柔化的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班主任在管理学员的同时积极为学员提供服务。四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开展课上互动与课下的交流与研修,建立网络研修社区,丰富课上课下活动。

3.文化―心理类教育环境

心理文化因素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人际关系又大致包括教师与学员的人际关系、管理人员与学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学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影响学员情感的重要因素。授课教师与学员在课堂上的互动程度、教师对学员的帮助意愿和教师的交际能力是教师与学员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对待学员的态度以及为学员提供的服务构成了管理人员与学员的人际关系。学员之间的课堂与课后交流、班级的归属感和合作竞争意识又是构成学员之间关系的三个重要方面。

为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搭建交流平台,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一是积极组织各班级开展团队文化建设及素质拓展训练,搭建起学科专家、班主任与学员交流沟通的平台,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促进班级的凝聚力。二是对各班级的学员分小组进行管理,并鼓励学员在课余时间进行经验的交流分享;同时学校项目管理人员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搭建小组、班级、项目的学员之间的交流平台。三是开展人文关怀,在学员生日时,学科专家、班主任及其他学员一起在生日当天为学员送祝福。四是鼓励学员在微信群、QQ群、课前半小时展示个人研修成果、交流分享学科教学和管理经验,讨论确认小组学习目标,为同伴间的交流和学习创设环境。此外,在培训时,为学员发放文化衫,可以让学员尽快地融入学校中、培训中。

三、教师培训隐性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反思

目前,对教师培训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尚处于摸索阶段,在发挥隐性课程的培训功能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的重视程度较低

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对隐性课程了解的深入,隐性课程的开发已经逐渐进入教师培训管理者们的视野,但是这种理解还是极具模糊性的,还没能真正地进入大规模创建的阶段,只是在物质―空间类教育环境、组织―制度类教育环境与文化―心理类教育环境三个层面进行了初步的开发和利用。管理人员和教师在开展培训工作时,都会有意或无意地给自己的行为添加隐性课程的元素,但是缺乏系统性的联系,缺乏从整体上对隐性课程开发的规划,缺少长期进行隐性课程开发和利用的制度性设定。

2.对隐性课程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隐性课程在以下两个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掘:一是物质―空间类教育环境中,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培训中的动态支持上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挖掘。现代教育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其动态调整的基础上,隐性课程的开发也是持续的、动态的。二是深度挖掘文化―心理类教育环境,尤其是学员互动层面的隐性课程有待进一步挖掘。学员作为成人,有其特定成长环境的丰富的经验积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与教师的关系”[4]。学员作为价值观、人生观比较成熟的个体,使得学员之间的影响变得非常普遍和有价值。学员群体内在的各种形式规范,是他们选择与教师进行互动的方式和规范的潜在依据,“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的各种非正式群体的作用,也是调整、引导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5]。开发利用互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在立足于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充分抓住学员之间的互动是非常有必要且有效的。

3.对隐性课程利用率有待提高

隐性课程资源多种多样、非常丰富,在空间分布上也无处不在。对隐性课程的利用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和管理者没有意识到一部分隐性课程,所以也就谈不到利用的问题。二是面对多种多样的隐性课程,在开发实践中,教师和管理者缺乏对这些资源的甄别。因此,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择优筛选,开发具有价值的隐性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三是教师和管理者根据培训目标,甄选出适宜的隐性课程,但是使用时没能有效利用。

综上所述,对于教师培训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的三个方面,培训院校和机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为提升教师培训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但是,由于尚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因此还需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张 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10.

[2]陈 满,帅 斌.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探微――隐性课程建设相关理论系列研究之一[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8):46.

[3]黄晓颖.对外汉语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J].汉语学习,2011(1): 82.

[4]何玉海.课程改革中隐性课程的作用不容忽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4):34-36.

[5]冯惠敏,黄明东,甘 雯.隐性课程设计及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4(1):16-18.

篇2

一、专业英语语音教材现状浅析

长期以来,专业英语语音课程设置坚持以教学大纲为指针,力求科学、系统、准确、严谨,语音课程与教材建设日趋完善,但怎样在琳琅满目的英语语音教程中选择出实用且适用的教材长期困扰相关课程教师们。诚然,目前市面上不乏许多优秀语音教材:孟宪忠主编的《英语语音学》、王桂珍主编的《实用英语语音语调》、《英语语音技能教材》 ‘American Accent Training ’等。但基于各层次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音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教材编辑者、选用者、使用者间认知方式的不同,此类教材究其实用、适用程度都亟待改进。就孟宪忠主编的《英语语音学》为例,该教材优越其它同类教材的特点在于:专业性强、编排清晰、循序渐进、教学起来有条理。但专业性太强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趣味性。而其实用性不足等缺憾往往导致教学效果难尽人意。该教材虽然从语音三要素:发音、节奏、语调详细阐述了英语语音学基本理论,配有插图、CD,图文并茂,但因其偏重生僻文字描述、单调CD配音、内容较为陈旧、英式口音RP训练等,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本书抽象枯燥的语音理论让原本基础就薄弱的学生更加痛苦无心于学习;同步练习册所配CD录音机械单调,让原本兴趣就不浓的学生更加不乐于听练;偏重RP,忽略GA(美式口音)在当今国际交流中的广泛性,让热衷于多元文化的学生无所适从、更加难以理解英语语音的多样性。

二、流行文化融入语音教材的必要性与有效性

流行文化有鲜明的时代性,诠释着各个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流行文化有极强的广泛性,彰显着各种阶层、各个年龄段人们的本色。 流行文化有精准的感染性,激发大众的参与热情。流行文化有多元的社会性、以多彩的视角展示各个时期美丽时尚的解读。流行文化更具充满趣味的娱乐性,不同认知个体都能轻松愉悦其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流行文化则是语言最为直观、形象的表现形式。英语国家流行文化底蕴深厚、个性张扬、容忍度大、生活气息浓郁等鲜明特点使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更加坚不可摧。极富音乐节奏感的英语声音更是传承各种流行文化的有声载体。因此,在专业英语语音教材,融入英美国家流行文化元素使之实用化,势必能有效弥补传统教材的缺陷、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为提高英语语言综合技能奠定坚实基础。

三、流行文化融入语音教材的内容

英美国家流行文化元素种类繁多,鱼龙混杂,如何去其糟泊、取其精华,有效融入语音教材并适用于教学乃是当务之急。英语语音教学不仅是单纯的英语声音信息的输出与传递、而且还是对信息的再加工与再创作。基于学生个体认知方式的差异特点,英美流行音乐、影视文化可作为首选内容有效渗透语音教材,但一定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更要做到思想内容积极健康。语音教材编辑者将最为实用且适用于英语发音、节奏、语调的流行音乐、影视语料,将其有机融入各教材单元。此类语料种类繁多,通过长期的课程实践,笔者筛选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内容供参考。音素、字母、音节、单词语料可选一些浅显易学的素材如abc phonics song手语歌;26个字母自然发音爵士调朗读abc phonics;hip-hop动感音标;hip-hop学单词等;而比较适用于节奏、重音、连读、弱化章节的语料有:Melody Anthem律动舞、歌曲‘Rhythm of the Rain’、‘When I am gone’等;而歌曲‘A New Day has Come’是音长变化最好的展示;气息训练语料首选乱世佳人主题歌‘My Own True Love’,教父主题歌‘Speak Softly My love’等;惠特尼休斯顿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阿黛尔的‘Rolling in the Deep’,西城男孩等流行音乐组合的众多经典更是英语声音特色训练之完美素材。而精彩纷呈的英美影视更是为实用英语语调模仿提供了大量适用的语料,如‘The Lion King’, ‘Hoton’ ‘The Sound of Music’, ‘Forrest Gump’, ‘The Ghost’, ‘Titanic’等等。

综上所述,将流行文化,特别是英美流行音乐、影视文化有效渗透英语语音教材,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兴趣与动机[2],其实用化程度是显而易见的。当然,英语语音教材内容的实用化绝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流行文化的融入,探索开发更为实用、有效的语音语料是一项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矫秀丽.流行文化与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08(40).

篇3

语言有三要素:语音、语法和词汇,其中语音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语音是语言能力的载体和外化形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不具备语音能力就不能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语音的掌握与否及掌握程度都直接关系到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语言能力。

目前,大学生大多是通过以笔试为主的高考进入大学的。在中学英语学习当中,语音教学未能像词汇、语法教学那样得到重视。学生的语音知识基本是通过模仿老师发音或从老师口头理论中而习得的。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受方言、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教育发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语音水平参差不齐。我对我校2010级英语专业本科新生的朗读测试分析后发现学生发音情况不太理想,很多新生普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混淆长、短元音;双元音发音不到位,导致单、双元音被混淆;借助汉语拼音标注辅音;部分学生弄不清/n/和/l/;不懂清辅音连读时应失去爆破或不完全爆破;读不准单词和句子重音;忽视连读;意群、节奏、语调处理不当等。

英语语音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一项基本技能,在英语专业教学中非常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然而,很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并没有开设英语语音课程,对于学生的语音问题,老师多数是在基础英语课、英语听力和口语等课上对学生的语音问题进行纠正。这就导致一方面,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的语音进行指导,学生对语音问题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学生对自己语音方面存在的缺点不够了解,不能意识到自己在语音方面的毛病。面对目前英语语音教和学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开展英语语音教学研究,寻找适合英语语音教学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音水平。

二、我校英语语音强化辅导、训练及检测的具体做法

在我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英语语音是集中实践教学项目中的一项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占0.5个学分,放在课外进行。针对我校实际和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我校英语专业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了英语语音辅导和强化训练。每班配备一名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在班级固定教室进行,每周一次,统一辅导训练内容及进度。内容包括系统的英语语音知识和《综合英语》同步教学内容。另外,辅导训练中还补充很多课外内容,如诗歌、绕口令、歌曲、影视等多媒体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辅导训练的效果检测采取形成性检测和终结性检测两种形式。课程总成绩为百分制,形成性检测占60%,课程终结检测占40%。形成性检测由三部分组成:由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记录(15%),课外发音练习完成的情况(35%),参加辅导课、小组活动和其它教学活动的情况(10%)综合评定。终结检测以口试形式进行,包括朗读单词、词组、句子和短文等。另外,为进一步巩固辅导效果,我们还举行了英语诵读竞赛,获奖同学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状。

三、英语语音辅导强化训练的策略和方法

1.明确语音强化内容和目标,加强辅导针对性。

第一,对于英语音素,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音素知识,所以音素教学应主要侧重于纠正学生发音习惯上的一些暗病。比如学生部分元音发音不饱满,发音时嘴形、舌位不到位,甚至出现双元音或词尾清辅音省音、吞音的情况。常把cat/k?t/发成/ket/甚至/ke/,heart/ha:t/发成/h?蘧t/,把name/neim/发成/nem/,难以给人语音美的感觉。另外,受到方言的影响,很多学生无法发清楚一些诸如的/?夼/和/s/、/?奁/和/z/、/r/和/?廾/、/n/和/l/、/n/和/?耷/等辅音音素,需要老师以舌位图示法加以纠正。对音素的练习,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绕口令或者趣味对话让学生练习,增强学生对自己舌位、嘴形的控制力,以便形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第二,英语节奏是英语语音教学的重点。训练内容应包含英语句子重音、弱读、连读等技巧。其中,句子重音和弱读现象比较复杂,是英语节奏教学中的重点。教师要首先让学生懂得这些规律,然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际演练。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朗读、口头作文、演讲、情景对话等操练形式,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正确定位句子重音,掌握英语中45个常以弱读形式出现的单词。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语篇能力,还掌握了英语交际策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

第三,英语语调的学习应以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实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英语中有三大基本语调,即降调、升调和降升调。它们对于表达思想感情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调型传递不同的语篇信息,在辅导训练中,教师可设计各种恰当的情景以体现具体语调的模式,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景进行对话,以加深对各种调型用法的理解。

2.大胆创新,构建轻松的语音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语音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英语语音辅导和训练中,要把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放在首位。可选择一些诗歌、绕口令、童谣、歌曲等,让学生练习或聆听,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美的熏陶中获取英语语感。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多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多组织活动让他们表现。可设置相对轻松的竞争机制,让学生在压力较小的环境中发挥潜能。教师可在辅导训练中穿插讲故事、诗朗诵、演讲、演话剧、电影配音等学生乐于参加的小比赛,要求学生自选表演节目。每位学生表演完毕后,其他学生评分,并指出优缺点,最后,老师作点评,使学生真正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潮。

3.利用多媒体进行语音教学,让学生多接触真实自然的英语材料,习惯英语的语音语调。

教师应利用教材所给的材料,或结合教材从课外选取适当的材料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声像材料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多给学生提供大量真实地道的语言模仿材料和语言接触环境,比如英文歌曲、英语笑话、英文广告欣赏、经典英语电影对白等。同时,多媒体也是检验语音成果和进行语音评价的工具。有些口语训练软件可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发音规则,模仿发音,还可录下自己的发音与原音比较。通过与原音比较,让同学和老师参与评价,更有助于发现自己的发音优势,了解自己可能存在的发音问题,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4.加强课外训练,提高自学能力。

学好语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持续的、长期的、自觉的过程。除集中辅导训练外,学生还需加强课外自主学习和训练。课外广泛接触优质的语音输入。诸如与教材配套的磁带、VCD资料、网络资料等,也可在线收听英语广播节目、收看原汁原味的英语影视作品,或MP3下载优美的有声读物以便随时欣赏、模仿,培养自觉的长期的不间断的语音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用课堂上学来的语音知识和技巧及模仿来的语音语调来朗读和说话。为增强课外学习动力和效果,教师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比如,要求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课外学习计划,记录学习进展;教师在课堂上询问、检查,实施表扬和奖励,树立榜样。

四、强化训练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加强辅导的针对性。辅导对象不同,辅导的内容和侧重点亦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英语语音基础进行调整:对于语音基础较差的学生,单音的训练应放在首位,并在进行单音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英语重音和节奏的认识;对于语音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应将重点放在英语节奏与语调的训练上,以便提高这些学生英语话语的自然和流利程度。

2.增强课程的实践性。“英语语音”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时间分布上应得到充分的体现:理论的指导应尽量简明扼要,课堂上的大部分的时间用于练习和正音。

3.既抓面上教学又抓个别辅导。面上的教学通常能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问题,对于发音有困难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以便更好地增强辅导训练效果。

五、结语

通过将近一年的辅导和训练,学生们初步系统掌握了英语语音知识和诵读技巧,英语发音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善,为专业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英语语音的学习和掌握是一个漫长而且艰苦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敏感度和重视度。学生只有在经历了熏陶、领悟、模仿和实践四个基本环节,通过有目地的认真训练后才能掌握英语语音体系的特点。总之,英语语音教学和训练任重道远,需要我们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有效的方法,提高语音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音,改善学生发音,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罗立胜,张菜湘.英语语音教学的回顾及目前英语语音教学的几点建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13-14.

[2]王桂珍.英语语音语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袁晔.英语语音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成都大学学报,2001,(3):80.

篇4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客观存在,具有重要的交际价值和社会功能。它的世界通用性极大地促进了科技、文化、商务等跨国交际,交际中的任何一方越能灵活运用口语便越能提高获得先机的概率,而口语的熟练掌握还要以语音为基础。然而,通观我国高职基础英语的语音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有必要将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恰当地融入实际语音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音水平。

二、高职基础英语语音教学

语言可以没有文字依托,但离不开语音。语音(Speech Sounds),即“人说话时的声音,语言的声音”[1]433,是语言交际听、说两个方面不可缺少的媒介,是成功地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石”。英语语音教学的目的也正是“要教学生学会正确的发音,听懂别人的谈话,并通过说来表达情意”[2]158。换言之,良好的英语语音基础不仅能促进单词的读、记,推动信息的接收与表达,而且能促进重音、节奏、语调等所隐含的情感的感知与传递,从而使交际顺利地实现。

然而,我国目前高职基础英语学生的语音习得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在幼儿园、小学时期,其思维能力尚未达到能够理解语音体系的水平[1]1;进入初、高中时期,升学的压力迫使他们忙于应试能力的提高;而到了高职阶段,英语三级、四级等证书的考取或学习的懒散又使他们忽视了语音的熟练掌握。如此一来,他们对语音的学习仅限于46个音位和词汇的拼读,并且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音位发音不到位,带有普通话或者方言的影子;混读单元音与双元音、松元音与紧元音;用汉字标注、拼读音标;不会连读和不完全爆破;不能灵活掌握节奏和语调。

三、观察学习理论

20世纪后期,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通过对儿童社会行为习得的大量研究,总结并创建了一项西方心理界颇具影响的理论――观察学习。该理论主要由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部分组成,揭示了人类行为学习的普遍规律,至今仍是教育界教学参考的重要理论之一。

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班杜拉认为观察者的学习程度受三个因素决定,即观察者的心理特征,榜样(即示范者)的活动特征,以及观察者与榜样的关系[3]49。例如,观察者的价值观念、榜样的魅力、观察者与榜样的亲近性等。保持过程是一个把榜样的行为转化成记忆表象,再把记忆表象转换成言语编码的过程,为之后观察者行为的产生起指导作用。再现过程主要是将符号表征转变成适当的行动[4]188。如果行为再现发生了错误或者不完善,就必须依靠自我监察或者他人的反馈信息进行改善。动机过程从头至尾维持着人的观察学习活动。这种动机主要通过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获得。

四、观察学习理论在高职基础英语语音教学中的运用

1.准备阶段

示范前的准备主要包括语音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学习动机的激发两个方面。由于学生对语音已具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安排最好不要是整个语音体系,而应根据上述常见问题进行针对性选取,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实用为主”,真正提高学生的语音技能。因此,教师可以将语音内容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必要增减):

音位方面――英式、美式和国际英标的异同对比,易读错的音位,易混淆的音位最小对比对[5]34,同一字母的多个音位,同一音位的多种字母组合;

词汇方面――重音、弱读、不完全爆破、省音、同化、短语或词组的连读;

句子方面――意群、连读、重音、节奏、语调。

班杜拉的动机过程贯穿整个观察学习的过程,但本文准备阶段中的动机则是指观察学习之前的动机。上述选取的语音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基础,容易掌握。他们一旦理解并习得其中一个内容后便会很积极地进行下一个学习。因此,学习前的欲望激发尤为关键。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和未来职业入手,阐释语音与口语、听力的联系,并展示语音的掌握对听说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能让学生豁然开朗、转变观念,开始重视语音的学习,并对口语交际增添一份自信。例如,好听的英文歌曲比好看的电影、广播、电视节目等更具让人模仿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可挑选一首流行又带有连读等典型语音特性的歌曲,让学生看着歌词跟读或者跟唱,并让其记录下听不清楚、跟不上的地方,之后为其重点分析是连读、省音还是弱读、不完全爆破,并就歌词作出示范。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会感知到语音对听说的促进作用,并燃起心中的学习欲望。

2.示范与注意阶段

在观察学习理论的注意过程中,榜样对观察者的注意有较大影响。因此,在教学中示范者的选取一定要遵循发音地道或者规范的原则,以引起学生注意。如果是学生敬仰的对象或者与其关系亲近的人物则更好。例如,可以选用发音地道的English Native Speakers(说英语国家的人)的视频资料,教师本人,学生身边的同学,或者是学生所学专业的行业优秀人物。总之,示范者(一个或者多个)只要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注意便是最佳人选。注意一旦发生,便为语音的掌握创造了可能性。而学生的注意处于被动或者缺失状态,语音习得效果便会不尽如人意。

在此阶段中,为避免学生有回到儿童、少年的学习之感而产生轻视或者被动的心理,教师最好不要直接示范小学、初中已学过的语音内容(尤其是音位),而先激发学生主动识读、辨读,然后只示范其没掌握的内容。

3.理解与记忆阶段

学生所注意到的语音行为,在充分理解之后会更顺利、更容易地进入记忆状态,对之后的发音行为复现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在此阶段,语音知识和技能如果比较简单,理解与记忆过程的发生就会相对比较快,反之,则比较慢。因此,为了能让学生迅速、顺利地理解和记忆,教师有必要借助图片、视频、手势等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和示范。例如,在阐释/?藜/的正确发音时,教师可以借助发音器官的图片,真人发音的口形、舌形,或者一个凹着的手掌,等等,从不同角度或者以不同方式进行讲解,效果一定会比干瘪的文字讲解或者单一方式呈现更佳。当发现学生的英语语音发音带有普通话或者地方方言的特性时,要及时采取“正迁移”等恰当的方式更正其所理解的内容,否则,理解会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进入记忆状态时就很难再调整并修改过来,这也是学生的错误语音可以从小学的英语学习持续到大学的原因之一。

4.再现与调整阶段

这是学生把示范者的语音行为转变成自己的语音行为的过程。学生如果能进行正确、规范的发音,则说明此时已掌握了相应的语音行为,反之,则需要进行必要调整。教师在发现学生发音错误或者不规范时必须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其顺利改善,形成一口地道或者规范的语音。在具体指导过程中,可以再次呈现示范者的语音行为,附加讲解,然后亲身示范或者邀请其他已掌握了该语音行为的学生进行示范,以顺利达到再现效果。

5.强化与运用阶段

在观察学习理论的动机过程中,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对激发学习动机有较大作用,其结果是间接性地加强了所学行为。而本文强化与运用阶段中的强化则侧重于对示范行为进行大量实践操作或练习,其结果是直接加强并巩固了所学行为,进而能灵活运用于不同场合。在上一阶段中,语音行为的再现只能表示学生当时习得了该行为,但长时间之后可能会出现淡忘或遗忘现象。因此,教师有必要安排大量多样化的模仿练习,如行业英语词汇、句型、对话或文章的仿读,经典歌曲的仿唱,广告或者电影片段的配音,等等,以运用为依托,巩固所学行为,从而真正实现语音行为的习得,提高听、说能力,进行成功交际。

五、结语

高职基础英语学生所要学习的语音行为并不复杂,但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改善。而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是根据大量科学研究总结而来,符合人类行为学习的普遍规律,对语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具有较强的指示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准确把握高职基础英语语音教学现状,深入研习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在语音教学中充分发挥该理论的优势,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教学的时间相当有限,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制订一套课外学习或复习的计划,扭转恶习,改进学法,这样才能持久地巩固所习得的语音行为,真实地改善语音教学现状,提高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罗琦,周丽萍.新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K].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

[2]齐放.英语教育学导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篇5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增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以及报考播音主持专业的考生越来越多,这使得很多高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于200所播音主持类的高校,为了扩大招生,不顾报考学生的成绩,导致所招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至今,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模式仍旧缺乏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方案供高校使用。

一、高校播音主持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课的设置同质、单一化

目前,我国200多所设置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都是参考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如普通话语音、语言表达、播音发音、文艺作品演播、电视播音支持、广播播音与主持、演讲与口才等。但是每个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都有所不同,将专业课程一味的同质化不能很好的发挥各自高校的优势,不符合社会各大工作岗位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二)播音主持类的师资配备不科学

个别院校为了节省开支,没有聘用播音主持方面的专业教师,而是在相关专业上调配教师。这些教师自身专业学科的知识储备量较少,缺少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教学时只能照本宣科,学生不能从中学到实用的知识。

(三)专业课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滞后

目前在专业课的教材选择上,各大高校都选用了2002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的《实用播音教程》。这是第一套正式出版的专业教材,它吸取了21世纪初电视和广播中的新实践材料。但是在近十年的发展时期,“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开办了3985套广播电视节目,多媒体广播电视已经覆盖了多达331个地市,目前各大高校的专业教材已经无法适应广播节目的多样化和创新性了,严重制约了人才的培养。

(四)部分高校的教学理念不科学

部分院校为了扩大招生,降低了考生入学的门槛,忽略了考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使得院校考生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人才的培养教育。在考生审核方面,过多的注重考生的外在因素和天生特质,忽略了后天对考生的培养和改变,招考方式传统单一。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常常忽略考生个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没有更多的四维空间,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

二、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一)正确把握行业发展,科学设置课程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等媒体已经逐渐趋于频道、频率专业化以及节目类型化,对于播音主持类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为了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要求,各大高校要科学的设置专业课程,准确把握专业课程和教育课程的权重,剔除一些内容重复的课程,同时增设一些播音支持的培训课程,例如《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娱乐节目主持》《体育解说》等。这样一来,学生在专业培训之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自身特长,选择专攻学习。

(二)加强各大院校的师资配备并强化教学教材

播音主持的人才培养教育,必须与广播电视事业密切相关。这就需要播音主持专业教师要时刻掌握媒体的动向,熟悉播音主持的一线动态,并将这些信息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各大高校应与媒体机构展开合作,为教师创造条件前往媒体机构培训,亲身体验,熟悉播音主持的艺术理念,创作的环境、条件、手段和方式等,以便将这些知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各大院校要开发适合院校本身资源条件、人才专业培养和行业人才需求的实践教材,完善教材体系,摆脱教学与实践相脱离的现状。

(三)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在教学方面,应开创教学新思路,拓宽实践教学,创新教学过程中的方式与方法。首先,在各大电台或者电视台等媒体场合设立实践场地,不要局限于课堂教学,将学生组织到实践场地进行参观、学习,实际了解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态度。其次,结合实际情况,可以邀请一些专业的播音主持人、编辑或者配音演员,来校讲课,为学生制定培养方案,并且通过不同作品和栏目对学生进行模块式教学,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最后,充分利用学校内的礼堂、演播厅等公共设施,与各传媒机制合作录制节目,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积极改进教学理念,加强素质培养

生源多并不代表办学质量一定好,招考的门槛太低,只能致使学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难以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在招考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的审查,打破传统格局,打破“闭门锁校”的传统观念,汲取其他院校的办学经验,加强与社会中各大传媒机构的合作和沟通,向学生传输更多的就业知识。同时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先天资质,还要注重后天培养,因材施教。

三、结束语

播音主持这个行业在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播音主持类人才的培养也更加受重视,各大高校只有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正确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篇6

电视新闻播音的对象化特点。电视新闻播音,即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播)以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为手段,面对镜头、话筒报道新闻信息的创造活动。它具有几种形态:出镜播音、新闻片配音、现场报道、演播室对话。由此可知,电视新闻播音形态是多样化的,这势必会导致对播音的多重制约,于是就要求电视新闻播音要比广播播音有更强的交流感。而这种更强的交流感就是建立在电视新闻播音“对象化”的基础上的,“对象化”是电视新闻播音的特点之一。

与其他电视节目一样,电视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与观众处于直接或间接的交际空间。许多观众在收看新闻节目时,会受到屏幕上新闻主播思想、情感、态度的影响产生共鸣,忘却屏幕的存在而被卷入到节目内容中。更深层地与观众建立起沟通关系,当然会收到更大的传播效益。这就是“对象化”传播方式的魅力之所在。既是交际,“真诚”就应该是这个“艺术”的核心。真诚地与观众交流,尊重观众的需要及内心感受,是实现“对象化”的关键。对谁讲,讲什么,如何讲,真正做到“心中有人”又是实现“对象化”首要的条件。

电视新闻是电视台的拳头节目,“对象化”的建立不同于其他节目。电视新闻播音员不是演员,他们的权威性、知名度,以及观众给予他们的信赖感常常是在播报新闻时建立的。在寻找具体的“心中人”时,播音员对对象感的把握不同于演员,也不同于综艺、娱乐等节目主持人,相对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设想出来的对象要更严肃一些。电视新闻播音员也不是简单机械、见字出声的机器,他们是党的新闻宣传员,是进行有声语言再创造的语言工作者,当然要时时记得“面前”观众,并与之交流,既要为观众传递信息,也要对宣传对象进行舆论引导。为了求得更大的宣传效果,“对象化”的新闻播报特点势必产生。

电视新闻播音创作中对象感的作用。电视新闻播音员进行的播音创作既具有空间造型性,又具有时间延续性和流动性,它随时受着新闻内容、画面长短、现场音响、节奏速度等多方面的制约,“戴着镣铐舞蹈”,在众多的限制中显身手。

在没有受众实体在场的情况下,电视新闻播音员坐在演播室里,面对话筒和摄像机,受众却在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前收看着,这正是电视播音与主持不同于日常工作或生活中交流的“虚拟交流”状态。因此,镜头前状态积极自如,主持人在镜头前与电视机观众的“虚拟交流”能否真实,也就成了电视主持人不可缺少的职业素质。那么,对象感的作用就在于提高这种职业素质,使单向的个性表达变成了“对象化”的真实的“虚拟交流”。进一步熟练这项技巧,方可迅速捕捉对象感,“呼之欲出”,只要往话筒或摄像机前一坐便精神焕发,双目神采奕奕,强烈的播讲欲望油然而生。具备了这样的条件,电视新闻播音创作才能取得吸引人、感动人、说服人的理想效果。

通过寻找对象感的学习和实践,笔者发现,使用这一表达技巧还可以缓解电视新闻播音中的紧张情绪,“心中有人”使播音创作从容、镇定、不慌乱,为真正做到“目中有人”开辟了前提。

电视新闻播音中对象感的掌握技巧。对象感的概念是抽象的,起初对它的认识上会有一定难度,要很好地理解这一概念,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有一定从业经验的人来说,这一技巧在播音创作中的运用也需要于实践中得到升华。

首先,在分析理解新闻稿件的基础上,具体设想对象。一方面在什么环境、气氛中,什么对象在收看,包括他们的愿望、要求、情趣、心情,这是主要的。另一方面,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人数等。这些共同构成了具体对象的特点。

例如:“据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3%,其中深圳、北京涨幅仍超过10%……”

这则有关房价上涨的消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居住在大中城市准备买房子的人对这条消息会更关注。播报这条新闻,对象可以设想为都市白领、工薪阶层、无稳定工作的打工者等,他们的年龄为25岁到50岁之间,都有购房打算,并渴望房价下调。看到这条消息,对象的心情或沉重、或感叹,表情中情绪自然流露。

其次,设想对象必须是自己所熟悉的,同时又符合稿件要求的。要设想他们在收看内容过程中的反应及心态。

篇7

关键词 :出镜播音;行动导向;视频;观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105-03

作者简介:任超荣(1963—)女,北京市人,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演讲与口才教学、古诗文鉴赏。

基金项目: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行动导向式‘学与做’在《电视播音与主持》教学中的运用”(项目编号:JG2012-06)

电视新闻出镜播音(口播),即由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播)在电视屏幕上出图像播报新闻稿件的电视新闻。它具有可视性,以有声语言作为传达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同时,辅之以体态语。出镜播音,是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传媒技术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的一个主要教学内容,也是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训练环节。

专业特点与区域行业需求

目前,新疆开设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高职院校比较少。我院为适应社会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立足北疆,面向周边乡镇县市,及时设置此专业,以满足疆内各地州县市及周边省份对这类人才的需求。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准职业技术岗位(群),明确人才定位,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工学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实现学生顺利就业为目标导向,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普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科学的突出能力考核的评价体系;依托新闻媒体行业,探索培养高职高专应用性人才的新思路。培养具备新闻媒体传播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际工作操作技能,熟悉国家新闻宣传文化传播的一般政策法规和特性,了解新闻媒体受众的特点,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度和媒体人意识,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知识技能和广播电视科学文化知识;能从事新闻采访、拍摄、编辑、写作、评论以及报纸编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工作,能基本胜任采编、记者、宣传、播音、主持、现代文秘等一线岗位的高等职业应用型专门人才。既有职业针对性,又有岗位适应性。

该专业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与实践,普遍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和计算机操作、组织策划协调、社交活动、敏锐的新闻观察及采编制作等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到电视台、报社、出版社、印刷厂、广告公司、网络公司,从事新闻采访与编辑、报纸编辑、新闻网页制作、播音主持、婚庆典礼主持、大中型企业庆典活动主持等工作,也可到各级政府部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文秘工作。有丰富新闻专业知识和熟练技能的专业人才,将会有广阔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空间。

在校学习期间,安排学生到奎屯电视台、奎屯报社、奎屯印刷厂、农七师广电局、各县市媒体单位等校外实训基地和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实习。通过顶岗到岗实习,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在实习中提高实际操作工作能力。毕业时,学生必须取得高职高专英语B级以上(含B级)证书、计算机一级以上(含一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证(二甲以上,含二甲)、新闻从业人员资格证、秘书职业资格证,并获得社会公益服务、企业实践和学生科技社团等经历。毕业后工作一年以上,可以考取记者证。

学生应具备的主要知识有: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新闻采访基础知识;掌握新闻写作和评论基础知识;掌握电子排版基础知识;掌握播音与主持基础知识;掌握报纸编辑知识;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掌握摄影摄像基础知识。具备的主要能力有:具有新闻采访能力;具有各类新闻写作的能力;具有电子排版的能力;具有报纸编辑的能力;具有播音与主持的基础能力;具有新闻网页制作和管理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一般信息处理的能力;具有摄影摄像基本能力;具有阅读本专业外语文献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立业创业能力。

出镜播音的“学与做”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有40门课程,属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电视播音与主持”,是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之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播音与主持基础知识和具有播音与主持的基础能力。广播电视的语言传播,是传播主体(如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外景记者等)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电声系统,运用有声语言进行的传播活动,是一个从稿件(话题内容)准备到实际播出的过程,有录播、直播和转播。

公众看电视听广播获取信息,方便快捷。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基于事实的报道,新闻六要素5个“W”和1个“H”是公众关注新闻、捕捉事实的关键点。新闻只有交待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才能使读者、听众和观众觉得新闻真实可信。正是基于对新闻六要素的把握,人们面对一则新闻时,才可以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每天接触大量信息的现代人来说,快速筛选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消化接受新闻,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出镜播音,就是要揭示新闻的六要素。播音员、主持人要做到以有声语言为主干线或主线表情达意、言志传神,以适应声情并茂、悦耳动听的广播特点和声画和谐、赏心悦目的电视特点。电视播音与主持是电视传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手段和宣传形式,具有声画结合的特点。作为语言传播主体,播音主持人在话筒前、镜头前、屏幕上,要恰当处理意、情、声、气的关系,以达到自如地表情达意传递信息,因情用气、以气发声、以声传情。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广播电视的节目样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主持人节目、现场报道、晚会直播等。随着电视业的蓬勃发展,电视播音与主持的语体特点越来越鲜明,样态也日趋丰富。目前,有学者称之为“屏幕语体”。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对屏幕语体有基本了解,出镜播音的实践训练,要贯穿学生课程学习的始终。

(一)课堂观摩

出镜播音(口播)要求交流感、讲述感更强;要有体态语辅助,忌语气生硬、面容呆板;因有先进的音频扩放设备和卫星传送,咬字、发声力度要稍弱;语速稍快于广播新闻播音,慢于电视新闻片配音。

电视新闻出镜播音(口播)的内容大致有5种:导语、串联类;公文类;快讯类;背景、知识类;新闻评论类。

课堂上,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落实行动导向式教学理念,关注学生播音与主持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观看一个个新闻视频。在获取信息知识的同时,着重看新闻播音主持人出镜播音的眼神、妆容、姿势、播出形式、吐字发声、音画面切换、播出效果等,分析各类不同节目播音主持的语体特征和艺术风格。增强学生对出镜播音的感觉及感性认识,加深对播音与主持能力的理解。通过视频观摩,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理解,激起练习模仿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表演欲。在一次次仿真模拟训练中,学生体会到了出镜播音的魅力,学会了基本的播音操作。

(二)模拟播音

根据教材内容,教师精心选取相应的新闻视频资料,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互动点,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出镜播音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模仿训练的积极性。

每播放一则视频,要求学生记下新闻标题、主要内容、主播性别或姓名、播出时间、新闻时长,简评新闻价值,注意主播表情神态、语速和表达,并有意去尝试模仿如何出镜播音。

观看观摩之后,利用教材或自选自编的新闻材料,进行模拟播音。一个学生在讲台上试播,其他学生可以用手机录像,可以记录,小组互动讨论,积极发言点评,指出优点及不足,互帮互助,及时改进提高。也可以把学生录的模拟播音的视频,在多媒体投影屏幕上播出,集体观看,播音者自评,学生代表评议,教师指点总结,发现问题、指点门径。课堂上,学生分组展示、单个展示、微格训练、专业点评互评,教师参与评价进行引导,把握节奏进程,推进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出镜效果和播音水平。

为了深入了解实训情况和提高播音水平,一个月的实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在微格教室进行出镜播音训练,对热点话题即兴发言、实习见闻总结交流、小组采访制作节目展播。教师率先示范,学生依次上台演讲播音。可采用小组节目展播形式,具体要求如下。

每组4人分别上台播报,播报形式内容不雷同;学生自行熟练使用现有多媒体播放设备,互为搭档补台;选材可选课本训练材料和案例,或另选自编;每组1人主持,负责推介每个播报者的特点、新闻主题要点,串联起4人的播报内容;训练时要记录,不要求全程纪实,记有用的播音经验体会、实训者的明显不足、值得学习借鉴的点,对播音表现简要评语。课堂训练时,人人出镜,模拟播音。中心组成员负责留心每组每人的表现,学生共同思考“怎样学习和练习播音与主持”、“如何模仿自己最喜欢的播音员主持人”、“策划一轮播音与主持大赛并且制定比赛评分标准”、“出镜应该注意什么”等问题;各组长小结,中心组点评,教师总结明确提升要求。

行动导向式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合作研究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所以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根据教学进度和学习计划,开展采访、调查、讨论、查阅资料、观看或阅读新闻、制作校园新闻等活动,掌握必要的看新闻、抓新闻、做新闻、播新闻以及主持节目庆典活动的能力,对学习中所获取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展示。

在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训练,要求学生逐渐养成新闻人的职业习惯,随时捕捉新闻素材,保持良好的播音主持意识。各组学生采新闻发新闻,找话题做节目,丰富课堂学习内容,这就是在“做中学”。在一起观摩了新闻联播的播音视频后,根据教材训练要点与提示,让有主持播音经验的学生,以章节提供的训练材料示范,带动全体学生的播音学习和训练。有时候反过来,让没经验的胆怯羞涩的学生先播报一条新闻,大家一起分析点评,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共同提高。教师在学生的“做”(模拟演练和互评)中“教”播音,抓住关键加以指点,让学生有趣训练、有意训练、有效训练。

教学中可播放科学发声的视频、播音时的话筒摆放法、胸腹式呼吸法、屏幕语体、新闻语体、金正昆商务礼仪讲座等视频,强化学生的发音标准和播音意识。视频资料在突出播音主持这一教学主题的同时,增广了学生的见闻,涉猎了多方面的知识。

结语

笔者承担的“电视播音与主持”是跨专业的新课型,属于教学转型和创新尝试。在充分了解该专业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之上,大胆创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行动导向式“学与做”的过程中,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兴趣,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秀环.播音主持快速入门十八招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2]罗莉.实用播音教程·电视播音与主持(第4册)[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