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精益化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明代朱柏卢治家的格言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精益化管理不仅要求成本控制的到位,而且要求成本的持续降低,通过在日常成本管理中对费用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审核,管理层要适度增加合理有效的费用开支,减少无效支出。这样使得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都是为企业效益增加服务,为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提供条件。目前,电力市场竞争激烈,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的基础上,抓内部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消耗。节约资金,增强企业效益,是每一个施工企业的目的。电力企业成本控制应是按照责任部门逐级分解的,成本费用的分解要真正落实到人,这种分解过程不仅仅是成本控制逐步分解过程,更重要的是对整个成本驱动因素分析的过程,才能够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成本的持续降低提供准备。要将成本控制落实到位,必要的奖惩措施是不可少的,要加强对业务部门执行制度的检查,对执行不好的部门,个人要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处罚,必要是要坚决撤换有关人员,要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指导和监督他们做好各项工作,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做到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使每一个管理者都能按照预定目标实现工作到位、保证成本控制的质量。同时,强化电力企业全员、全范围、全过程“过紧日子”意识,建立“三节约”活动长效机制,实施从紧的资金管理办法,坚决杜绝铺张浪费。作为一个电力部门,应该从各个方面考虑是否可以节省成本增加公司的利润。目前在电力行业中存在着很严重的资源浪费的问题。对于此,我们应该加强电网的建设,优化电网资源,加强中低压配电网络的改造,节约配电成本。电网的互联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要积极推进电网的全国互联,加强统一管理和各级调度工作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大电网优势。减少各项开支。
三、强化执行意识
《管子•立政》中有“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治理公司就好像治理国家一样应该在管理上严抓。要让公司的全体员工能够对公司的政策进行执行。而实施精益化管理的重点是对执行的管理,发力点在于抓落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事事有标准,事事有考核。推行精益化管理要从“精细”上下功夫,通过“效益”看结果。古人就提倡“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一方面要把工作细化,细节决定成败;另一方面要把工作做到位,把工作做精。要把执行力建设作为精益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班长要带头做好表率,避免管理和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确保精益化管理在工作中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许多由电源项目开发增多带来的问题例如。例如网输电受阻的问题依然存在,网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随着省内电源项目陆续建设,电网接入系统建设任务加重。电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影响黑龙江省电网发展。这些如果上层的政策不能很好的执行,将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电力市场中的环境污染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于此我们应该严格的执行相关政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对于那些小型的火电企业应该立即关停,建设新的高参数机组。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抵制,会为执行代来很大的困难。在实现的精益化管理的时候执行意识的强化就显得很重要了。
四、强化管理意识
篇2
FSSL公司通过“三下两上”的程序实现精益化预算编制。管理层首先进行预算准备(A步骤),然后进行预算启动(B步骤),这是“三下两上”程序的第一个“下”。职能部门首先进行部门业绩预期与初步预算(C步骤),然后上报业绩预期与初步预算,这是“三下两上”程序的第一个“上”。管理层与职能部门讨论初步预算(D步骤),批示并下发详细预算,这是“三下两上”程序的第二个“下”。部门编制详细计划与预算(E步骤),上报详细工作计划与预算,这是“三下两上”程序的第二个“上”。财务部汇总编制预算(F步骤),审批并下发预算,这是“三下两上”程序的第三个“下”。通过“三下两上”的程序,企业管理层和职能部门不断沟通与细化企业预算,最终实现预算编制精益化的目的。
三、企业精益化预算实施的过程
FSSL公司精益化预算实施的过程与四个内容紧密联系,这四个内容是预算的执行、预算的控制、预算的回顾和预算的预测。预算实施要通过具体的执行步骤来实现,要随时关注企业实际运行中的问题,运用预算加以控制。同时,预算回顾可量化分析预算实施中的差异,预算预测为今后的预算提供定量化的反馈。预算的执行、预算的控制、预算的回顾和预算的预测之间也相互关联和衔接,共同构成了精益化预算实施的过程。预算的执行过程需要预算控制,预算的控制过程有利于预算回顾,预算的回顾为预算的预测提供直接依据,预算的预测也为下一步(次)预算的执行提供支持。
四、精益化生产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例子
(一)背景介绍
FSSL公司是一家全球500强企业在华的独资控股公司,其母公司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全球该行业的龙头企业。企业提倡互信和人文的文化理念,以追求品质作为企业的经营思想。近年来,FSSL公司在中国的年营业额在人民币100亿元以上,且每年以25%的比率增长。FSSL公司实施企业全面的精益化预算,其全面精益化预算重点内容之一就是生产的精益化预算。由于其实施精益化生产预算,使得理想的生产作业模式成为可能。
(二)企业理想的生产作业模式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生产作业模式有两种:按订单生产和按产能生产。按订单生产的作业模式的优点是:企业能够实现产销的无缝对接,使得企业组织生产的效率达到了最高。但按订单生产的作业模式存在先天的缺点,客户订单的及时性和时间性直接影响企业组织的生产,企业受外部的影响极大;同时,如果订单不足会造成产能闲置,而超过企业产能的订单不能满足,失去了客户和收益。按产能生产的作业模式优点是:企业组织生产的效率较高,企业能较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但按产能生产的作业模式的缺点是企业的产品积压时间变长,生产资金和资源被占用,企业运营效率变低。企业理想的生产模式作业应该是按订单生产的作业模式和按产能生产的作业模式的结合,这种模式结合了两种不同模式的优点,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这两种模式的缺点,生产的精益化预算是实现这种生产作业模式的重要前提之一。
(三)生产精益化预算和理想生产作业模式的实现
在事先无法得知客户订货需求的情况下,生产精益化预算可以通过预测客户订单量的过程来实现。FSSL公司某年上半年客户订单量的预测。客户订单量(黑色矩形框)在当年上半年的1、2、4、6月份将低于企业生产能力水平,形成闲置量;而在3、5月份则高于企业生产能力水平,形成超荷量。企业在1和2月份生产超过订单量的产量,即生产量=订单量+追加量,以弥补3月份超出生产能力水平的订单量。4月份也生产超过订单量的产量以弥补5月份超出生产能力水平的订单量,6月份如此进行下去,如此的安排。通过精细化的生产预算,可以实现理想的生产作业模式。
篇3
首先,医院在运营中实行精细化管理能较好地迎合现代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在为医院管理注入了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管理方法。医院后勤部门是医院的主要管理部门之一,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必然使医院后勤工作抛弃原有的粗放式管理,同时促进其工作不断细化,继而提高后勤部门工作质量。其次,后勤工作具有极强的服务性,因此后勤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拥有良好的服务品质,要做到这点不仅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样也需要正确后勤文化的督促。而精细化管理的准则在于“精、准、细、严”四个字,这无形之中就为医院的后勤文化建设制定了目标,在四字准则的督导下后勤部门必然形成良好的工作与文化氛围,使后勤人员时刻本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工作态度,精确、细致、严格、高效地完成自身任务,促进后勤工作与文化建设工作的同步提高。
3精细化管理下医院后勤文化建设的方法
3.1引入“以人为本”理念
精细化管理工作与后勤文化建设工作的主体都是人,要使两项工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共同提高,就必须充分利用二者的共通之处,引入“以人为本”的概念。具体而言,就是要充分掌握后勤部门的人员成分以及人员素质程度,然后根据实际的用工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工作力度,提高工作质量,并逐步推行正确的工作观念。从我国医院后勤部门目前的普遍情况来看,医院后勤工作人员仍然存在着“正式工”与“劳务工”的区分,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一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劳务工”由于长期处于编外位置,工作上难免出现懈怠,而“正式工”也因缺乏危机感而放松了自身的继续学习。这就直接导致了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人员流动性大以及自主学习意识差等问题的产生。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将两种雇佣体制下的人员“平等化”,在部门内部实行人员“滚动制”,并定期对在编人员进行考核,让积极进取、工作能力显著的“劳务工”能够有升级为“正式工”的机会,而“正式工”如果无法通过考核则进入“考察期”,工作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进步就被取消编制,成为编外人员。这种方法极大地弘扬了公平的用人机制,能够有效地调动部门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工作效率和质量。部门员工为了各自的发展会不断进行自我学习以求完成自我能力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因为公平的用人机制使得员工能够更为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这样随着员工个人工作能力与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后勤部门的文化建设必然得到良好的推进,而精细化管理也会在实际工作中显露出应有的作用。
3.2确立后勤文化建设核心
文化的建设需要围绕某种精神或价值观念进行,并以此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而医院后勤工作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团队精神”。医院的后勤部门员工共同构成了一个协作团体,为了使团体的力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必须使员工的主要思想、价值观乃至智慧相互统一并融合到一起,让员工们在共同的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彻底摒弃“个人主义”,建立团体荣誉感。同时,医院后勤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具有较高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所以推进后勤文化建设的工作必须建立在精细化管理之上。只有当工作人员掌握了先进的工作技术和管理手段,才能提高后勤工作的针对性,继而提升整个后勤部门的运营能力,并使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后勤文化建设的作用。所以,后勤文化建设不单单是员工思想以及部门内部积极良好工作氛围的打造,该项工作还必须立足于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之上,切实地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部门的服务质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后勤部门在整个医院营运中的地位,建立良好的部门形象,同时促进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3.3创建良好的后勤工作制度
制度的构建是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任务目标。因为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科学合理的制度不仅能够始终对各项工作的发展方向作出有效监督,同时还能够切实地反映出单位的实际需求,使各部门的工作能够落到实处。由此可见,医院后勤制度必须始终与医院的实际发展要求保持一致,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更新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对后勤工作起到监督与促进作用,使部门的文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相呼应。医院的后勤部门直接为医院的临床工作提供支持,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后勤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医院的整体运作能够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在长期的后勤工作实践当中,后勤部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医院就必须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工作流程、细化工作内容,不断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解决新问题。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后勤工作人员就必须养成“勇于创新、积极思考、主动作为、乐于服务”的工作态度,并以此建立起合理的后勤制度。由此,后勤工作便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制度的完善促进了文化建设的进程,而文化建设的推进又促进了制度的不断改革。这也是精细化管理与后勤文化建设和谐发展的最好例证。
3.4构建良好的培训机制
良好培训机制的构建是巩固后勤部门文化构建成果,确保在精细化管理基础上建立起的后勤文化始终保持活力、为医院后勤部门的实际工作提供支持的关键所在。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的需求以及后勤部门的工作决不会一成不变,因而后勤工作在确保技术手段能够始终跟上医院发展的同时,文化建设也要随时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为具体的工作实践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导和精神动力。基于此,后勤部门就必须根据医院发展需求制定出合理的培训计划,对后勤工作人员实行上岗培训与岗内再培训,定期考核员工的业务能力,让员工的业务水平乃至思想境界得到更新和升级,这也是确保后勤部门工作活力的关键所在。
篇4
3.管理运营不顺畅。精细化管理的中心在于将所有的管理规章制度与相应的政策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及每一个医务人员的肩上。在实施的过程中带着约束性与强制性,所以执行难度较大,甚至在个别科室无法顺利的进行。
4.管理力度较弱。在精细化管理中,较多的管理者是从基层科提升到管理层的,管理者和同事共处多年,碍于情面不能进行深度的管理,对于出现细小的问题不及时进行追究,从而累积成大的问题,不仅损害了管理者的威严,还使被管理者养成了在“宠”中工作的不良习惯。
二、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1.医院文化。在进行精细化管理中,需要建立起好的医院文化。例如:培养每一位医务人员做事情要做好、做细、做精。对于医疗人员的管理情况,不仅要培养其成才,还要更多的关注医疗人员的日常生活,制定相关的员工计划表,使医务人员能够在紧张的工作中释放排解出自身的压力,在繁杂的工作中感受到医院的温暖。为了将医院文化传输给广大患者,我们可以通过发放优惠卡、义诊、召开医患关系沟通座谈会、到基层帮扶等形式进行。
2.精通管理。管理者不仅要有管理协调能力,还要有市场的敏锐性。所以管理者要不断地学习,吸取大量的知识,例如:加大我院中低层管理者的知识培训,并在医院内开展相关管理讲座,发放一些管理书籍。为加强各科主任的管理水平,组织院内的中层干部到外地学习进修。
3.制度精准。在进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时,需要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基本制度,在制定之前要对以往传统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且向医务人员及患者收集相应的意见,结合医院相应的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制度。针对岗位、操作、服务、职责等进行详细的规划,将制度表发放给每位医护人员并按其严格执行。
4.细分科室。在中医医院中有很多患者出现挂号乱的情况,很多患者对各科室了解很少,因此我院必须对科室进行细分。医院挂号处要有明确的标记,做到让患者一目了然。同时在交费高峰期的时候,可以将挂号窗口临时变更成交费窗口,这种灵活变更不仅减少了患者的排队时间,而且也提高了我院的工作速率。
5.细分疾病。疾病的种类繁多,临床症状相同的疾病也有很多,虽然有着相同的病症,但其治疗方法与原则有着很大的差别。一旦出现了误诊情况,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中医辩证诊断中也有着细致的分类,例如对于感冒中的风寒与风热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对于疾病管理我院需要做到细分。待医生对其疾病有了精准的确诊后,在根据差异的不同进行治疗,防止出现医疗纠纷问题。
篇5
1.有效把握导向,对全员认知予以引导
引入和实施精益管理是系统工程,其包括再造流程与整合系统。在此过程中,认知与学习特别关键。要引领和鼓励职工了解精益价值观和思想,运用宣传教育的模式,让所有职工认同精益理念、精益精神、精益价值观。只有全面的理解,才能有效的化成执行力,才能将企业战略规划细划成一步步的行动。职工要对自身岗位予以明确,将企业目标与自己岗位连接起来,在精益企业管理中运用全新的理念指导行动。
2.提高理念认同感,体现出凝聚功能
企业要建立起以精益思想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能够让所有职工认同的核心价值观要体现出凝聚效用。在改革流程与整合系统时,一些职工因为精益思想影响到自身利益而有意见,这是比较正常的。要善于缓解和排除出现的问题与矛盾,要重视员工间的交流与沟通,运用沟通方式,可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执行过程中对管理目标予以明确,并在各部门间形成合力,提高执行的流畅度。采取精益管理可以更好的联系企业与职工之间关系,让所有职工具有归属感,进而有效的提高企业凝聚力。
3.建立起激励机制,提高执行力
开展精益管理,需要全体职工的参与,在制度战略与再造流程等方面,都有要调动起所有职工的积极性。所以,根据精益管理规则,建立起明确的目标,此目标必须可检查、可衡量,切忌模棱两可。在确定管理方法、模式、目标的前提下,细化并层层落实目标激励,将其渗透、融入到每一个管理环节中。强化执行力,就是重视细节,并对跟进所有的细节,应该从能力、态度、行为、业绩等方面对个人执行力进行考核与评价,调动员工工作主动性,让企业管理实现转型,推动企业企业持续、协调、全面发展。
4.完善制度,强化约束力
运用精益价值观与思想做为引导,构建起完善的组织和扁平化架构。这既是精益管理涵盖的内容,也是有效的转变创新性与系统性思维,并要求企业对制度进行全方位创新。所以开展精益管理,也是对企业制度和精神进行创新,运用规则对职工行动进行约束,其能保证组织执行力。精益管理是让绩效、检查、执行与制定制度形成互动关系,对职工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模式具有较强的影响。
5.建立起精益文化,增强企业总体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建立在群众和客户心中的大致印象,是企业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也体现出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在实施精益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企业文化,既能够对管理和业务流程予以优化,也可以增强组织效率、减少经营成本、增强企业利润与竞争力。另外精益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其能够建立起企业的形像,增强企业知名度,提高企业影响力,并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就此层面而言,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生产力,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提供的辅助与推动力是稳定和持续的。大量实践表明,只有在经营中孕育出的企业文化,才是灵动而鲜活的,其感召力和说服力更强。运用精益思想与理念对企业管理予以指导,逐步建立与更新企业文化。
篇6
如图,两国经济一体化后,需求由D1移动到D2,供给由S1移动到S2,此时价格由P0上升到P1,接着随着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生产力逐步提高,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需求曲线又由D2增加到D3,但幅度减少,供给由S2增加到S3,幅度增大,此时,价格上升到P2,幅度减少,随着经济的发展,最终D与S趋于稳定,价格通胀率逐步减小直至稳定,社会总福利水平稳定提高。
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一体化
发达国家之间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相近,资源互补性也较相近,因此两国经济一体化后,会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同时会刺激需求的快速增加。需求与供给的同步性增长使价格基本上保持不变,同时,社会福利水平是不断提高的,并且增长幅度大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增长幅度。
如图,两国经济一体化后,需求会由D1增加到D2,供给由S1增加到S2,两者增加幅度相近,随着资源的优化配置,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需求不断提高,会由D2增加到D3,供给由S2增加到S3,在此过程中,价格增幅较小,社会福利水平大幅度增加。
通过以上两种情况的分析,得到一些结论:
1.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越大,价格线越高,即通胀率越高。
2.社会福利水平不仅来源于价格优势,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更取决于均衡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商品多样性的精神满足。
3.两国经济发展水平越相近,社会福利水平增长越快。
篇7
1.2规范质量体系建设的需要
精细化管理,就是为了规范医院的后勤质量体系建设,在动态和实践中,不断补充、调整、完善。消控中心推行精细化管理,还需规范激励与约束机制,对开展管理后取得成效的做法和经验及时进行总结、交流,向后勤其他科室、班组推广。
1.3提高执行力和效率的需要
实施消控中心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执行率和效率。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好管理的落脚点,从班组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对基础管理进行长期的细化,使其渗透到日常工作之中,才能发挥管理的作用和效益;其次是强化服务意识,科学优化流程,严格落实考核并实行相应的奖惩,这样才能提高执行力和效率,精细化才能得到持续的改进和发展。
2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消控中心的具体应用
2013年10月起,我院对消控中心实施精细化管理,1年来,消控中心日常管理到位,应急处置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持续、高效运转,为医院后勤管理全面实现精细化管理带了好头,
2.1成立精细化管理管理结构
医院建立院后勤→科室→班组三级组织体系,实施三级管理。(1)后勤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建立后勤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后勤各职能部门质量管理小组、品质管理促导小组,实施一级品质管理。(2)保卫处质量管理小组、品质管理促导小组:医院后勤三级品质管理中的第二级,主要负责制订消控中心精细化管理的方针、目标、制度、标准、流程,对消控中心的精细化管理进行指导、计划、协调、监督、评价。(3)班组精细化管理小组:医院后勤三级品质管理中的第三级,以品管圈(QCC)、戴明循环(PD-CA)、五常法(5S)等常用的管理工具,落实精细化管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
2.2坚持精细化管理专业技能培训
消控中心是设有火灾自动报警控制设备和消防控制设备、用于接收、显示、处理火灾报警信号,控制相关消防设施的专门场所,专业性很强,专业要求很高。所以,坚持专业技能培训的目的,就是让消控中心所有人员掌握岗位所必须要求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一句话,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2.2.1岗前培训。
我院消控中心现有人员大多数从社会招聘而来,要求为大专以上,35周岁以下,起点较高。招录通过后,首先参加了医院的入职培训,接受医院的文化和理念,然后参加省消防局安排的长达45天的消控中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全脱产培训,并通过省消防局组织的考试,取得全国统一的消控操作资格证后才能上岗实习。通过系统的岗前培训,人人都能掌握消控中心工作的基本技能。
2.2.2岗中培训。
在日常工作中,当班人员发现疑难问题时,会立即向班组长请教,班组长也会经常下命令,及时纠正当班人员的偏差,并告知正确处理的方法。我院的消防设备委托给大型的专业维保公司维保,当承保单位人员进行设施设备维修保养时,规定当班人员必须跟台学习,不懂不了解的问题立即向维修工程师请教,得到确定的答案后作好记录。
2.2.3岗后培训。
一是在日常管理中或某个阶段性工作结束后(如1个月,或1个专项工作),召开班务会,由班长进行点评,谁做的好,请他跟大家分享一下经验,谁做的不好,就大家一起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善的方法,这样的沟通交流,会使整个工作越来越完善。二是加强业余时间的学习。班组里有个每月“安全小课堂”。保卫处也会经常邀请消防部门专业教官和设备维保工程师来院进行讲座讲课。平时,大家都有机会参加行业内的继续教育或培训,汲取好的经验或教训。此外,院部也常常定期安排员工的学习和培训等等,这些都有利于精细化管理的深入开展。
2.3推动消控中心精细化管理走向深入
2.3.1工作人员职业化。
精细化管理能否贯彻与执行,既取决于管理者的能力与素质,也取决于员工的执行能力和素质高低。消控中心是个要求具有特殊技能的班组,工作人员不宜轮岗流动,而能否有效推动消控中心精细化管理,班组长是关键。所以,我们首先固定班组人员,并实现班组长管理职业化,员工执行能力职业化,团队整体能力职业化。工作人员岗位稳定后,能够安心本职工作,使各级人员一开始就做正确的事并正确地做事。
2.3.2质量管理科学化。
根据质量规范,我们制订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尽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东西量化,量化的东西流程化。然后,把成熟的流程化的东西归纳、总结,制订成相关的规章制度与操作流程(执行手册),如防火应急预案、报警处置流程、故障维修流程等等,人人熟记,并能严格按照流程操作,要求当天的工作当天完成,大家都清楚自己的职责,自己每天要做什么,做完以后交给谁,怎么交接等等。我们一共建立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流程共26项,相关基础台账7本,质量管理口号6条。
2.3.3现场管理精细化。
首先是整理工作环境,从办公桌开始。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一般的,把熟悉的东西分出一二三来,分好类贴好标签,固定在相应的位置上;其次,是做好信息资料管理,保守秘密,如监控点分布位置,录音录像的资料,查看视频监控的权限等等;第三是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干净,现场清扫标准化,物品放置合理化;第四是待人接物要得体,挂牌上岗,文明礼貌用语,仪表着装规范,体现良好的素养;第五是养成,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管理习惯,体现良好的班组文化。
2.3.4应急管理经常化。
我院实施消控中心精细化管理的目的,除了让班组人员熟练掌握日常专业技能外,还要提升大家突发火灾事件时的应急响应能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班组每月进行1次应急模拟演练,对当班人员的响应流程,班组长的处置程序,报火警的相关注意事项,启动灭火应急预案的要求等等现场打分、点评,确保所有人员在发生应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条不紊地按预案要求上报火情和操作设备,真正做到了应急事件处置演练经常化。
2.3.5检查考核常态化。
院后勤质量管理委员会和保卫处质量管理小组、品质管理促导小组按照层级做好对消控中心精细化管理活动的监管和考核工作,对培训成果、日常管理、应急处置能力等多方面建立年、季、月考核管理,并对考核结果在当月绩效中予以兑现,消控中心人员根据常态化考核结果,总结纠正评价,持续改进质量与安全工作。
3消控中心应用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成效
3.1精细化理念进一步巩固
通过全员参加品质管理培训,班组人员对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对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有了广泛的认同,通过一期、二期、三期的阶段性培训和主题、成果汇报,班组成员普遍感觉到工作压力增大,学标准、干标准的思想意识普遍形成,职工的觉悟和能力逐步提高,班组在日常管理中,也把品质管理的理念上墙,让精益求精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内心,养成持续改进的态度,让每个员工都积极参与,达到以人为本,相信员工,发动员工,依靠员工,成就员工的目的。
3.2专业技能进一步强化
实施精细化管理1年来,从科室到班组长到班组全体人员,紧紧围绕“质量就是生命”的主题,从实战出发,以日常培训与应急培训相结合,以操作培训与业务理论学习相结合,以单人培训与班组培训相结合,在多方面进行岗位练兵、专项练兵,在每一个环节上力都争最佳,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精益求精,促进了消控中心管理从粗放式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班组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进一步强化,应急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班组多次在省、市检查组检查中取得优异成绩,被无锡市消防支队树为行业标兵。
篇8
由目前的情况上看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科技与技术不断纯熟,并且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医院的各方面管理中,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占据着相对比较重要的位置,有着不可估计的作用。信息系统的组成条件为首先要符合医院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要求,然后要符合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要求,最后要符合医院信息系统的整体要求。在对于医院的相关业务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我们就要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业务活动,完成对其产生的数据的收集、传递和储存。在传统的数据收集模式里,对于这些庞大的数据分析是需要众多的人力物力,但是由于信息化技术的更新和应用,使得医院在对于数据的分析工作上减少了大量的工作量,并且确保在录入数据时不出错就可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在对于医院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上,我们只要保证信息的传输正确,就可以在计算机的信息管理系统上出现相应的反应,就能自动生成实时记账凭证。这样也可以大大地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可以对医院内部的业务状况和财政状况相互连接,便于相应的工作人员及时查看并分析。
三、信息化系统在医院经济管理上的相关应用
时代的发展决定了技术的更新,医院在其管理模式上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更新。经济的管理系统是决定着医院的运营,因此,在对于医院的经济管理上,更换好的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信息系统是医院经济管理的方式和载体,为了使得医院在经济管理上更为高效快捷,就要合理适当地应用信息化系统。以下将简述信息系统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相关应用:
3.1、对于医院管理系统的模式
医院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其内部的功能相对完整且开放。医院的内部的各个部门都存在着一定的管理模式。医院系统内部是有着各个不同的部门,而这些部门的职能和作用也都是不同的,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它们在工作上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因此这就对于医院在管理系统的模式上的要求就高了。从目前的情况上看来,大部分的医院都采用了信息化技术的管理模式,对于一些必要的信息数据都会录入电脑。明显的,传统的管理方式不在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因为信息化的科技与技术不仅可以收集数据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使得各部门的管理能有机结合。
3.2在医院中的经济决策
医院对于设备和药品等的购买必须是要非常谨慎的,因此对于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上就要更加小心谨慎,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在医院中有大量的经济决策,对于这些决策我们需要收集一定的信息数据,然后再给以反馈,这样才能决策出最优的实施应用。例如在对于医疗设备的购买、药品的购买费用、各种成本的建设所需费用等等,都是需要信息的录入,对比后才能得出最准确的信息数据。由此可见,信息化技术在医院的经济管理方面上的应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3.3医院内部经济的管理过程
在医院,对于其经济上的管理一般情况下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医院每年都应该设定自身的期望目标,同时让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对于医院目前的情况做出定论,并且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评估,然后再结合医院的期望目标制定一个合理的经济方案交由上级领导审阅,领导讨论后再决定一个医院内部未来发展的经济目标。第二、要尽可能地应用高科技技术,例如把医院的有关经济数据全部录入电脑,使得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上都应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这样可以快捷有效地得到相关的经济数据,进而可以有效地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决策方案。第三、要针对相关部门所提出的经济决策为依据,然后再结合医院目前的财政状况和未来发展计划,对医院内部的相关财政的支出和收入做一个详细的预算和计划。第四、对于医院内部的财政预算和计划要在实际中实施起来,并且要有一个监督机构,督促相关的财政人员和财务管理部门在对于医院的经济实施过程中,要一直处在预想的范围内。并且监督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在对于经济上的管理工作和个人工作操守。第五、要在医院的运营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归纳相关的数据,然后再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上进行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对比,从而找出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要定期地对于医院的经济数据进行收集,把信息系统上分析出来的内容和结论为相关依据,然后交由上层领导,让其作出相应的修正措施并给与一定的参考数据。
篇9
这里涉及的第二个重要判断是关于创意的。创意可不可以用企业的方式来组织?长期以来,企业只是用来运作有形资产的组织;运作创意这类无形资产的最佳组织形式,还是企业吗;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网络是否具有市场或企业那种独立的组织特征?……。种种疑惑,在拷问财富。
组织变革更重要
我们首先要认识变革,特别是识别出那些曾作为“不变要素”长期被当作理论前提的生产要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变化。显然,信息和知识,正取代有形资产,成为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基础;而创意,作为创造性的信息和知识,或信息和知识的创造本身,又在编码化、网络化的技术条件下,呈现出不同于一般信息和知识生产的规律。这正是我们在讨论组织变革时,十分关心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
创意,是一种典型的知识。这里说的典型,是相对于有形资产而言的。“不典型”的知识,如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必须先“有形化”—取得专利许可、品牌标识、软件形式等“看得见”的形式—才能进入经济范围,也就是说,先得把自己无形的特性,转变成有形的形式,才可能在制度上,得到与有形资产的平等对待。创意却不是这样,它在“无形”这一点上的典型性表现在,它是“活”的,是由“信息与知识”加“创造过程”构成的。创意所特有的默会知识、个人知识,只能存在于创造过程中。一旦“有形”,就不存在“创造过程”这个要件了;就成为一般的信息和知识了。
公司只适合运作前一种知识,即“脱水”后将创造过程过滤掉后的知识(显性知识、公共知识);而不适合运作后一种知识,即处于创新过程中的知识(默会知识、个人知识)。之所以如此,因为公司的基础,是产权,即权力分割。市场的基础,是契约,即权利分割。而创意本身是不可通过契约和产权分割的对象(可分割的,只是创意的结果)。
网络作为组织形式,与公司和市场的最大不同在于,公司和市场是围绕节点分割而建立的,网络是围绕节点连接而建立的。公司和市场适合对付死的东西,网络适合对付活的东西。所有活的东西,有生命性的东西,都是在最根本之处不可分割的。
当权利不可分割、权力也不可分割时,组织就要创新,就要设计另一种制度来处理类似创意这样的典型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今天我们在网络经济中遇到的种种组织变革的实质,都与此有关。
流程比功能重要
当网络比公司和市场重要时,流程就比功能重要。功能是指节点的作用,流程是指网络的作用。用契约切割权利,用产权切割权力的结果,是强化节点的专业化效果;用流程重组权利,用网络融合权力的结果,是强化网络的整合化效果。
围绕流程再造经济过程,使组织出现从机械化向有机化的转型。这样一种组织变化,特别适合于创意经济中,当生命性的、异质性的、原始性的独特成份成为组织核心价值的情况。
为此我们预言,新创意经济中,组织将发生以下的转变:
1、创意“企业”的边界日益模糊,依托网络的虚拟企业成为组织的主要形式。互联网上各种临时性的创意组合,将日益取代正式组织成为文化产业的主体。创意组合的生命周期比企业更短,聚散也将比企业更为频繁。创意组织通过这种方式旨在快速灵活地进行创意资源的最佳配置。
2、创意组织日益扁平化。创意组织内部的关系日益平等化,权力日益复归权利。利用有形资产和精英威权建立金字塔形结构的文化组织,竞争力越来越不如扁平化的项目小组和各种“草台班子”。创意组织的权力向着话语权(话语正当性)的方向转变。
3、创意组织的管理,向着治理(善治)、参与、公平的目标演进,向着以人为本和社会责任的方向发展。以知本(劳动与资本一体化)为核心的知识管理将成为管理的核心主题。
4、创意组织对知识产权的依赖将逐步减弱。随着社会创意竞争的加剧,创意周期急剧缩短,知识产权对创意的保护作用越来越弱;相反,正反馈机制将全面取代知识产权制度,成为创意经济的资本制度的基础。
框架比制度重要
在工业化条件下,人们对于经济组织设计,关注的主要是结构方面的问题。对网络经济来说,更为关注的将是结构本身的重构问题,考虑的是以组织的不断变化,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在网络经济中,框架比(正式)制度重要。
组织结构中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组织重心的转移。组织设计的重点,从理性的“结构”(制度)转向有限理性的“框架”(习得制序)。框架与制度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在价值上,制度是理性的承载体(组织形式);框架是有限理性的承载体(组织形式)。第二,在方法上,制度设计以最优为终点;框架设计认为“最优”不如“满意”。第三,在认识论上,制度把普遍真理,作为决策依据;框架强调通过学习来形成组织记忆,并随时通过当下经验与组织记忆的比对形成决策。第四,在利益机制上,制度追求无限重复博弈的结果;框架强调通过有限重复博弈过程,在自发演进中形成规范,并与时俱进调整。
框架存在(或者说寄存)于网络中,是网络的组织精髓所在。
第一,框架存在于联系经验的回忆中。框架是网络中自发形成的群体智慧。对“企业”来说,框架就存在于企业文化中,未来将逐步移到独立于企业的网络“知识管理”系统中。至于这种知识管理系统,是搜索引擎、博客、社区还是其它什么形式,那只有看人工智能的发展了。
篇10
2.邀请招标采购模式
医疗物资邀请招标是指医疗卫生机构依法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中随机邀请三家以上供应商,并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其参加投标。招标采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所需采购的医疗物资的质量标准,同时降低了采购成本,但采购周期较长,采购过程中招标所需的各项费用在采购成本中占比较大。因此,现阶段我国省市级医院、大型医疗机构通常采用招标模式进行医疗物资的采购工作。
二、我国医疗卫生机构采购医疗物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审批程序繁杂,采购周期长
对于传统的分散采购模式,从科室提交医疗物资采购需求,一般情况下需要经过该科室分管领导审批,医疗物资管理部门或采购部门审批,采购入库后科室领取使用还需要医疗机构仓储部门的审批登记。而对于招标采购模式,在采购初期需要对医疗物资整体需求进行预算,制定采购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同时采购单位需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采购信息媒体招标公告,期限不少于7个工作日。繁琐的采购审批流程和较长的采购周期造成医疗物资的供给严重滞后,影响到医疗卫生机构正常持续的经营活动。
(二)采购成本及费用难以控制
对于传统的分散采购模式,由于受到单次采购量的限制,采购成本通常比集中招标采购方式高,且受到医疗物资市场价格波动因素的影响较大。对于招标采购模式,医疗卫生机构前期需要对医疗物资供应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并需要较为准确地预测一个周期对医疗物资的使用及消耗量。与此同时,还需要打通和维护政府及媒体关系。在采购过程中将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医疗卫生机构难以控制和核算自身采购成本,而采购成本的提高往往会变向转嫁给病人,这极大地影响了医疗卫生机构和病人的利益。
(三)医疗物资专业性强,采购质量难把关
无论是传统的分散采购模式,还是招标采购模式,医疗物资的采购专业性较强,而医疗卫生机构负责采购的部门和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对医疗设备、药品及医疗器具的质量好坏、品质优劣难以把握,很容易因为采购医疗物资的质量问题造成医疗事故,不但危害到病人的生命安全,还损害了医疗机构的声誉。
(四)医疗物资采购制度不健全对于现阶段我国卫生机构医疗物资的采购模式,采购活动通常牵扯到多个部门的利益。在采购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一方面医疗卫生机构对采购活动及采购费用的管理和控制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很容易造成采购人员勾结医疗物资供应商,进行暗箱操作,骗取医疗卫生机构的采购经费。
三、国外先进医疗物资采购模式分析
对于医学发展十分成熟的发达国家,高效、低成本、精细化的医疗物资采购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其医疗服务行业的日益进步。例如,美国医疗物资专业化的集团采购模式存续了近百年,每年为美国医疗机构节约近30%的医疗物资采购成本。下面就对这种先进的、专业化的采购模式进行分析。医疗物资集团采购模式是指由一家大型医疗机构或多家中小型医院成立集团采购组织(简称“GPO”),医疗机构通过集团采购组织购买其所需的医疗设备、药品等医疗用品。集团采购组织通过集中一定数量医疗机构的采购需求与医疗物资供应商谈判采购价格,确定采购价格后,集团采购组织根据其集合的医疗机构购买量和已经确定的价格同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之后,通过该集团采购组织进行采购的医院将会根据协议价格直接向供应商购买其所需的医疗物资,同时由专门的商业组织承担物流配送服务。专业化的集团采购组织承担了医疗物资采购活动的交易管理职责。一方面,集团采购组织通过为医疗物资供应商提供稳定的销货渠道和销售价格来收取管理费用;另一方面,医疗机构通过集团采购组织同供应商签订大批量的采购协议,提高了自身的议价能力,有效地降低了采购成本,稳定了医疗物资采购市场的价格和交易量,减小了整个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
四、实现医疗物资采购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一)成立专业化的采购团队
构建专业化的医疗物资采购团队是实现医疗物资采购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采购团队在采购工作中的主要职责包括:在医疗物资采购初期,对供应商资质、信誉及规模进行充分调查;对所需采购医疗物资的行业价格、供应量进行全面分析;对医疗卫生机构历史采购量、使用量及库存量进行数据分析,并对医疗卫生机构下一个采购年度医疗物资的需求量进行合理预测;结合医疗物资市场情况及自身需求制订采购计划及方案。
(二)发掘高效集中的采购模式
高效集中的采购模式是降低医疗物资采购成本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型医院成立的采购团队或是中小医疗机构自发形成的行业采购协会,集合该医院或该地区医疗机构对医疗物资的采购需求,采用询价招标的方式,同中标的多家供应商签订总采购合同,并同各医疗机构签订提货协议。采购团队或采购协会通过集合采购提高自身议价谈判能力,并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医疗物资使用机构提供采购融资服务,达到物品使用效率和资金应用效率共同最大化。
(三)建立完善的采购审计和监督体系
建立完善的医疗物资采购审计和监督体系是维持医疗卫生机构采购工作持续稳定开展的重要决定因素。首先,要成立采购团队相对应的采购监督部门,监督部门中应设立采购价格审核、医疗物资质量审核及招标流程监督等专职岗位,培养相关岗位专业技术人才。其次,建立和完善采购组织的相关工作制度,其中包括招标会议制度、物流监管制度及资质认证制度等,充分发挥审计监督机构对医疗物资采购的监管审查职责。最后,开放及扩大医疗机构民主监督的渠道及范围,积极推行公开化的采购群众监督制度,形成专职部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得医疗卫生机构的采购活动更加规范、专业和高效。
篇11
(二)质量观更优。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中一定量的次品被看作是必然,100%的最优被认为是不可能。而在精益化生产管理中认为生产者可以很好的保证产品的质量是绝对可行的,并且具有不牺牲生产的连续性特点,因此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通过消除产生质量问题的生产环节来消除一切的次品带来的浪费是完全可行的。
(三)对员工的态度更人性化。在精益化生产管理理念中,个人对于生产的过程具有着重大的干预作用,可以充分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大的提高员工的参与意识;同时在这种管理理念中非常的重视协调,对于员工的评价都是基于长期的表现而言,具有巨大的公平公正性。
二、精益化生产管理理念在机械制造企业中的存在的问题
自日本丰田企业在上世纪提出了精益化概念之后,这一管理理念就被快速的应用到现实的管理生活之中,为企业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大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成为了现代机械制造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由于理念认识不足及现实条件限制等原因,现实中的精益化生产管理模式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现场凌乱杂乱。在现在的机械生产车间中,由于管理人员的水平及管理的理念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很多的管理者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对于生产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生产材料乱放、生产产品不能放置在规定的范围内,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的影响生产的效率,同时也不符合精益化生产管理的需要。
(二)员工专业技术能力有限,生产效率不足。在现代的机械生产车间中,大多数的员工都不是专门的技术人员,而是从社会上招聘的劳动职工,他们对于专业性的技术没有充分的了解,也不能及时的应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就使大部分的员工在生产的过程中都是被动的工作,没有主动创造的意识,也不能对于生产中出现的专业化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
(三)资金得不到及时的回笼,给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来压力。机械制造企业是一个前期投入浩大的大型制造企业,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不恰当采买材料、不合理的商品生产导致库存积压繁重,资金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及时的得到回笼,这就会给企业的正常运行带来一定的问题,同时也不符合精益化管理细致规划的原则。
三、如何做好机械制造企业中的精益化生产管理工作
精益化生产管理方式是现代企业生产的重要形式,对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加快生产速度,提升企业品质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已经日渐的发展成为了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方式,从目前来看,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一)建立“精益”企业文化内涵,发动全员进行参与。在现代的机械制造企业中,精益化生产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这种方式的实行并不是简单的依靠管理者就能够轻松的实现的,而必须要把这种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之中,才能使这种管理理念在日常的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精益化生产规定写入企业的文化要求之中,使广大的员工充分的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内涵。
(二)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精益化生产管理水平。在机械制造企业中实施精益化管理,就必须要全面的建立健全机械制造的生产管理体系,层层分工、职责明确,把每一项责任落实到生产的个人或班组之中。将每一个个人及班组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建立在一个统一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之上,这样就可以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实时的监控,从而大大的提高管理的效率,保证精益化生产管理方式在机械制造企业中的有效运用,如在企业中推行物联网、ERP、OA协同办公、PDM、条形码、供应链管理系统等。
(三)建立高柔性的生产系统,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在机械制造企业中建立一个高柔性的生产系统,就必须保证企业的组成形式是灵活多样的,从而使其能够完美的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及时的组织多样的产品生产,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通过5S方式改善现场管理水平,排除无效劳动,提高生产效率。所谓的5S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通过5S的管理方式可以很好的避免很多的质量问题,优化生产流程和工序,使生产过程达到最优化组合,从而达到规定的生产目标。同时在标准化的作业过程中,生产的程序被合理的规定,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减少某些不必要的无效劳动,从而大大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篇12
1.2坚持专业技术的提高
在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专业技术的提高才是医院增强自身竞争力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一方面,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使得工作人员对于国内外先进的治疗仪器和手段能够及时得到掌握。医生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及时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够及时共同研究治疗方案;另一方面,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加强患者同医生之间的交流,患者回家休养或者发现疾病的过程中,可以直接首先在网上同医生进行交流,医生根据患者描述,对其进行初步的判断,方便患者对病情进行掌握和了解。
2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型医院管理模式
2.1医院信息系统由事务管理模式向决策管理模式转变
在医院的日常运行过程中,信息系统的有效管理是医院顺利运行的基础,然而单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无法满足医院正常运行的需要的,而要将工作人员与计算机有效进行结合。近年来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等不断得到创新,医院的经营模式也实现了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我国及时吸取了国外先进的医院管理模式和方法,将决策管理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引入我国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并与我国医院的经营现状相结合,逐渐建立起了适合我国医院运行和发展的决策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我国医院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通过有效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将医院的种种物资和信息进行了有效的统计,同时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知识库和数学模型库的有效应用,医院领导能够及时将自身的发展状况与其他医院进行比较,有助于自身的发展和改进,促进了管理层决策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医院的长久发展。
2.2新的医院管理模式在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应用下诞生
伴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加快了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在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中有效应用计算机软件系统,促进了我国现代医院新的医院管理模式的诞生。在当今技术发展的状况下,一个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是很容易实现的,而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的建立才是问题的所在,现阶段的医院信息管理过程中,懂得信息技术的人才少之又少,只有培养出懂得医院运行相关知识的信息技术人才,才能够将医院的发展与系统的开发和安装调试等问题进行充分的结合,促进医院的飞速发展,然而这一信息补充管理模式的建立需要医院工作人员、信息技术人员和医院领导共同努力来实现。稳定性是建立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同时,医院的信息系统要能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剪裁性。将现阶段世界的主流技术应用到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当中,能够促进医院信息系统具有较高的开阔性。医院信息系统从建立之初就要拥有一个较高的技术应用平台,在进行医院信息系统软件的设计、测试和应用的整个过程都要建立在这一平台之上,而不能降低平台的标准和版本,这样能够有效保证该平台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减少死机等不良现象的产生。
2.3优化医院管理模式
影响医院总体的管理模式的因素很多,要想加强对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改进医院管理模式,一定要加强对这些因素的科学有效的分析,只有认清了影响医院总的管理模式的因素,才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和优化措施。从管理的角度出发,首先我们要将医院的服务目的和导向进行明确。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不断加深,新形势下,我国医院也不断进行着经营模式的改革,积极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医院的经营管理模式当中,促进经济补偿的增加的同时,还能够促进自身长久的进步。因此必须要医院内部执行相应的科学改革,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使医院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伴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医院还及时引进了一些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医院在不断促进自身改革的过程中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应用到新的医院管理环境当中,有效地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注重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
篇13
各病区按20张床位1名护士长和8名护士配备,其中护士长从事护理专业时间较长,职称为护师及以上;护士均为工作5年内护理人员,职称在护师以下。
1.1.2规范管理制度
我院是一所一级医院,护理人员薄弱,设备简陋,为做到安全有效的护理,制定了适合基层医院使用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护理质量控制制度、督察反馈制度、流程化工作制度、培训考核制度、突发事件预案等,使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规范高效、有章可循。
1.2方法
1.2.1制订各种制度、预案和工作流程
护理部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订出各个岗位职责、核心制度和应急预案。各科室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制订出各班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并交由护理部集中审核,统一格式,签字确认后下发执行。
1.2.2提高护理人员思想认识
组织护士集中培训,学习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知识,提高护士对精细化管理在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精细化管理具有全员性、全面性和全过程性,务必使护士从内心思想上接受认同这种管理方式,明确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患者,是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是保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方法。
1.2.3制度实施,保证效果
推行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做到护理工作合理分工,各班工作制度和流程落实到人,工作定量,工作重点及难点及时反馈。①对科室内物品的管理:定品种数量、定放置位置,定人管理登记,定期保养、核对、补充,建立《物品保养维修登记本》、《仓库物资出入库登记本》,既要保证物资充足,满足需要,又要避免一次性灭菌物品过期、器械损坏等造成浪费,并且各种物资非经批准不可擅自外借或挪用。②对护理人员的管理:要求护士熟背、熟记核心制度和应急预案及流程,不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促进护士学以致用。制度实施中要根据病区存在的问题如:发生患者猝死时,护士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应对;交接班时,未能将需要交接的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交班;静脉输液时没有核对治疗单,只核对输液卡,造成患者漏输或错输液体;护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等,有重点地健全《护理质量考评制度》、《护理绩效考核制度》、《应急预案和流程》等核心制度。
1.2.4监督反馈,修订提高
以病区为基本单位成立精细化管理自查整改小组,以护士长为组长,成员为科室全体护士,并设专职责任护士2人,护士长每日4次查房,每次查房均做好登记,记录不合格项,每周召开1次小组专题会议,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研究制订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方法条款化以后添加到《制度》内,待上报护理部审定后执行。护理部不定期督查检查,加强护理质量的监督,定期召开护理整改小组组长会议,进一步督促制度落实,审定各科上报制度修订方案。经过如此往复多次,待执行中已无需继续修订制度时,即将制度固定下来,作为正式文件下发贯彻执行。
2结果
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经过对基础(危重患者)护理,病区管理、整体护理、体温单书写、护理记录单书写、消毒隔离、急救物品、各种登统计本、规章制度执行、护士长管理、基础技术操作等护理质量检查综合评分,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0.3%,达标率上升4.4%;每月随机发放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患者满意率上升7.7%;患者压疮发生率、跌倒和坠床发生率、药品错误使用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0.1%;护士工作效率提高4.3%,不再拖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