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校智慧课堂建设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校智慧课堂建设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校智慧课堂建设

篇1

一、联系生活,创设导入情境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物理教育资源与书本上的物理学理论知识融通起来创设物理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渴望,学生学习的兴趣陡然增加。

比如,在本课中,教师演示“水流星”实验引入课题:

将透明水流星杯子和细绳出示给学生看,倒入红墨水,演示若倾倒杯子红墨水流出,但若快速在竖直平面内旋转,红墨水始终未曾流出。请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并暗示学生来挑战这个水流星实验,向不敢挑战的学生提问。

教师:你担心什么?

学生:担心水会流出来。

教师:水会在哪里流出来?

学生:最高点。

教师:在最高点水真的会流出来吗?

教师再请学生表演水流星,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水没有流出。

教师:这节课研究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找到水不会在最高点流出来的条件。

这样引入,运用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例,通过巧妙地提问,化平常为惊奇,把深刻的物理问题自然地引出。

二、重视知识,创设求知情境

物理学中的知识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们提出或发现往往都具有一定的现实背景,可能是为了描述或解释某些物理现象,也可能是为了研究或解决某一物理问题。

比如,本课中,教师由浅入深,设置拱形桥和凹形桥两类典型模型创设求知情境,完成本节课的知识深入的前期铺垫。

教师:大家知道哪些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学生:过山车、摩天轮、荡秋千、汽车拱形过桥等。

教师图片展示生活中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教师:我们先研究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的一部分――汽车拱形过桥。

播放汽车快速通过拱形高坡脱离坡面酿成车祸的视屏(渗透安全教育)。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问题1:如图1所示,若已知质量为m的汽车以速度v通过拱形桥最高点,拱形桥的半径为R,试求此时汽车对桥的压力的表达式。

请学生推导压力的表达式,并把压力与汽车的重力比较,得出汽车处于失重状态,当速度增大时,对桥的压力减小,当速度v=时,对桥的压力为零,汽车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当速度v>时,重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汽车做离心运动,很容易酿成车祸,让学生体会到安全过桥时速度不能过大。

教师:如果把地球看成是巨大的拱形桥,桥面的半径就是地球的半径R(约为6400km)。根据上面的分析,汽车速度越大,它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小。当压力为零时,这时驾驶员与座椅之间的压力是多少?

学生:压力为零,驾驶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教师:驾驶员躯体各部分之间的压力是多少?他这是有什么感觉?

学生:感觉漂浮在空中。

教师播放宇航员王亚平空中授课的视屏,适当解说不仅是宇航员,其实航天器内各个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为下一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学习打下埋下伏笔)。

教师:接着我们来研究汽车过凹形桥。凹形桥又叫“过水路面”,公路在通过小型水库泄洪闸的下游时常常修建凹形桥。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问题2:如图2所示,若已知质量为m的汽车以速度v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拱形桥的半径为R,试求此时汽车对桥的压力的表达式。

请学生推导压力的表达式,并把压力与汽车的重力比较,得出汽车处于超重状态,当速度增大时,对桥的压力越大。

教师:下面学习完整的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过山车。

这样一种结合生活情境的探究式教学既符合了“知识的必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敦促学生建构了有意义的新知识,符合物理学科知识发展的要求,也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基于实验,创设探究情境

生动活泼、内涵丰富的物理实验是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智慧的不二选择。

比如,本课中,教师提出过山车模型的名词后首先播放了游乐场过山车视频,继而用5个问题引导学生分组实验深入探究过山车模型所含物理知识和规律,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用小球从斜轨某高处由静止释放模拟过山车,在学生分组实验前用课件展示问题3:实验中,小球的释放高度是否影响它完成竖直面内圆周运动?问题4:实验中,若小球未完成竖直面内圆周运动,你认为圆周上最难通过的位置在哪里?

让学生小组内代表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

学生:只有当小球从足够的高处下落,小球才能完成竖直面内圆周运动,否则小球会掉下来,脱离轨道,最难通过的位置是最高点。教师用课件展示小球在光滑圆环内侧做圆周运动,如图4所示。提出问题5:若欲使质量,m的小球完成半径为R的竖直面内圆周运动,起始位置是否为2R高处,为什么?问题6:试分析得出小球通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vmin可以为0?若vmin≠0,具体有何特征,请用相关物理量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理论分析,得出:

在最高点:mg+[N][1][F]=m

当[N][1][F]=0时,vmin=

由此得出小球能过最高点条件:v≥vmin或轨道对小球的作用力FN≥0,即v≥。

教师做演示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从实验来探究小球能过最高点的速度条件,其中小球刚好过圆周最高点对应的轨道释放位置由前置实验中的学生找出,并利用光电传感器测出小球通过最高点的时间t,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的直径d,则速度v=(该速度公式可在苏威尔软件中编辑,d用具体数据代入,t直接由传感器测得并显示,从而在软件页面直接显示速度实际值。如图6)

而在测最高点临界速度的理论值时,首先需测量圆周轨道内径D,并在excel软件中完成相关实验数据得录入,结合公式v=直接得到理论值(如图7)。

探究的理论值和实际值在误差范围内非常接近,学生不断在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中,感受物理规律和逻辑推理挑战。将看似索然无趣的知识结论,转变成引人入胜的探究过程,激活了学生灵动的思维。正所谓,教的是思维,收获的是智慧。

教师:光滑圆环限定了小球的轨道,如果用长为L的细绳拉着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是不是在最高点也需要达到一定的临界速度?

教师请学生上来用手指甩动绳球模型,并要求学生当小球速度比较小时,注意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是否可以加以理论推导?

学生:满足相同的规律,在最高点:mg+T=m

当时T=0,vmin=,完全同于过山车模型。

教师提示:过山车模型与绳球模型的受力特征不仅在最高点相似,在最低点和其他位置也完全相同,得出的规律可以相互借鉴。教师要求学生再次演示并体会在球速较小时小球对手指拉力的变化,请猜想或判断拉力的最小点和最大点在何处?

学生结合实验观察判断拉力的最小点在最高点,拉力的最大点在最低处。

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拉力的两个最值点,教师再次应用实验结合理论推导来创设探究情境。

教师做演示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为了便于观察,教师把细绳替换为伸缩性比较明显的橡皮筋,实验开始前,小球明显离地面有20-30 cm的距离,当把细绳拉至水平在释放小球,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小球在最低点时把绳子拉得很长,几乎贴地而过,甚至可以听到和地面的摩擦声。此时,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感性认知,拉力的最大点在最低处。教师在此并没有得过且过,而是提醒学生,该模型其实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圆周运动,因为圆周半径已经变化,但实验很好地体现了最低点拉力达到最大值,但这只停留在感性层面。

教师做演示实验(装置如图9所示),将过山车轨道与拉力传感器改装后连为一体,当小球在轨道上运动时,传感器定量地显示了小球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与轨道间的弹力。

到此,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推导显得非常顺理成章,在最低点:[N][2][F]-mg=m,由于最低点v2达到最大,故[N][2][F]也达到最大。

整个流程,学生感性和理性认知都得到了深化,感受了物理学用数据说话的严谨。

四、学生参与,创设生成情境

现代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是探究与生成并重,生成的课堂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

比如,本课中,教师提出杆球模型(如图10所示):即将杆与小球固定,拉着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用课件展示问题7:实验中,你认为小球通过竖直面内圆周最高点时最小速度vmin是多少?并提醒学生在实验时注意:刚开始用力使小球快速地在竖直面内转动起来后,然后手不动,让钢丝带动小球自由转动,观察小球最后一次通过最高点的现象。

各小组学生代表回答。

学生代表1:小球通过竖直面内圆周最高点最小速度应该为零。

学生代表2:最高点最小速度有时为零,有时好像不为零。

学生代表3:小球最后一次通过最高点时速度趋向零。

学生代表4:通过最高点时速度就是零。

教师面对学生似乎统一而又不统一的答案:“应该”、“好像”、“趋向”、“就是”,是灌输给学生“小球通过竖直面内圆周最高点时最小速度的确是零”,还是教师用实验事实来证明“最小速度的确是零”?教师选择的是后者,亲自把实验演示了一遍,发现在速度几乎为零时,都能完成通过圆周最高点。

教师提出问题8:实验中,你认为杆球模型与绳球模型中小球通过圆周最高点时最小速度的不同的本质原因何在?

学生:因为绳在最高点只能对小球产生拉力,而杆在最高点时对小球可以产生拉力,也可以产生支持力。

教师提出问题9:如图11所示,已知轻杆长为L,小球质量为m,请结合力学知识分析小球通过圆周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与通过速度v之间的关系表达式。

有了前面过山车、绳球模型的铺垫,杆球模型力与速度间关系的理论推导完全放开,即有学生上台板演。

在最高点:mg-FN=m

当FN=mg时,v=0;

当FN=0,v=;

当0

当v>时,杆给球向下上的拉推力,且随着v的增大而增大。

至此,杆球模型的探究学习告一段落,但学生对这一模型的印象和理解是深刻的,因为有了他们参与的身影,有他们自己内化生成了相关知识和规律。

五、激活知识,创设应用情境

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物理应用情境,激活知识,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社会、科技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学习知识的必要性。

比如,本课中的管球模型的展开,教师就是让学生类比杆球模型来获取。

教师:如果让小球在光滑的竖直圆管内运动,如图12所示,与杆球模型比较,小球在受力和运动上有共同点吗?

学生:因为小球在管道底部一定挤压外轨,在管道顶部可能挤压外轨,也可能挤压内轨,甚至不挤压内外轨,故完全可类比杆球模型,即当0≤v时,小球与外管壁挤压受到向下的弹力。

到此,本节课所呈现的6个模型均已讲解,为了检验本节课学生实际收获,教师用课件展示问题10:学习了本节课,你能否解释“水流星”表演中杯在最高点杯口朝下而水不流出的原因吗?

篇2

一、英语高效课堂文化建设与培育中学生文明意识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英语高效课堂文化有着重要的培养中学生文明意识和行为规范育人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英语高效课堂文化建设中,才能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增强中学生内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力。

第一,中学英语高效课堂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导向的过程规律,构建系统的引导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中学生所有价值内核,外化为学习生活的行为习惯。

第二,英语高效课堂文化建设为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现实条件。

英语高效课堂文化活动具有认知导向和熏陶感染功能,良好的校园环境能绕开强制甚至意识的障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规范学生的价值取向,向学生潜在地传导正确的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英语高效课堂文化活动对学生个体发挥熏陶作用的同时,还通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日常交往活动向周围扩散。在学生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活动的精神品格会传播和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培育社会“大环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意识和行为规范形成发展。

二、积极建设英语高效课堂文化,增强文明意识和规范中学生行为,培养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效课堂不仅关注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能力,更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精神成长,因而高效课堂被描述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对于中学生来说,英语高效课堂文化建设显得更为重要,现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自己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探索。

(一)英语高效课堂文化配套建设―建立净化、美化、知识化的班级物质环境

1、教室外观:教室内墙、后墙上张贴图文并茂、设计新颖的班名、班号、班徽等。

2、教室墙面:墙壁张贴学生守则、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等内容。

3、黑板布置:在黑板一角开辟每天的“评分表”。每节课由任课老师根据课堂表现登记分数,每天核算总分,每周小评,每月大评,设立奖惩制度。

4、课桌布置:桌椅、用具归类摆放,整齐,整洁、卫生角贴环保标语。

5、班级布置:从班级的班名、班徽、班训、口号等,班级内部的活动等方面精心设计,巧妙布置;从班级的环境卫生,物品摆放,格局部署上多下功夫。使班级文化随处可见,通过耳濡目染,渐渐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

6、小组布置:以班级文化为核心打造小组文化,创制组名、口号、组训、组徽、组歌等等,并且尽量以有形可见的形式展示出来,如发动学生智慧,制作各种形式的桌牌;为每个小组开辟一块教室空间,划分出小组展示区,展示各小组的作品、成果等,从而使小组形成凝聚力。

(二)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方面,我们建立和培养合作学习小组,重视英语高效课堂文化环节设计。课堂可以这样设计:

活动一:问题导入,引起兴趣

I hear you are required to recit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recently. Can you name them?(听说最近在要求你们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说出来吗?)

活动二:唤起旧知,接触新知What’s the English for 爱国(….)?

活动三:挑战记忆,巩固所学

(1)Make sure the ss can read the words and then try to remember them through pair work.(确保学生读音正确的情况下,进行小组互助记忆)

(2)Game play

(擦掉黑板英语单词进行英汉互译游戏。一个同学挑战另外一个同学,假如一个说出汉语,另外一个需要将其译成英语,相反亦然,或者请对方提问自己。)

活动三:交流碰撞,展现思想

As an individual, how can we become a person of integrity/dedication/friendship/patriotism?

(作为个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诚信/友善/敬业/爱国之人?)

英语高效课堂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它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温暖、快乐,使班级井然有序、一枝独秀、充满生机。一个有凝聚力的国家必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一个有经营力的企业必是一个有优秀文化的企业,一个有学习力的班级必是一个有文化氛围的班级。

三、如何有效重塑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视英语高效课堂教学,发挥教师核心价值教育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始终都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每一位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循序渐进,注重核心价值教育的层次性。七年级作为起始阶段,主要以养成教育为主线,通过学习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初步培养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八年级作为发展阶段,在继续进行养成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九年级作为升华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与理想教育。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古人说得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只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这些孩子心中真正生根开花,我们的国家未来才会大有希望。一个人人崇尚主流核心价值,文明富强的中国梦才能够真正得到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篇3

廊坊地处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是京津冀1小时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廊坊2012年被列为河北省首批两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之一,2013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为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之一,廊坊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在河北省起步较早。作为沟通京津的咽喉要地,交通领域在智慧廊坊的打造过程中备受重视,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和智慧交警项目,包括电子眼、绿波带等智能化的交通改善了廊坊市公交出行的环境。公共事业服务监管建设也是重点建设项目。此外,为助力廊坊市智慧城市建设,2014年,廊坊电信启动大规模百兆光纤宽带建设。据悉,百兆宽带可同时满足多部互联网移动终端的网页浏览、视频观看等需求,让“智慧家庭”真正走进普通百姓。廊坊智慧城市的建设为廊坊高校英语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出现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技术支持。

3廊坊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高校英语教学管理新模式探析

廊坊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面临建设的复杂性和诸多困难。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进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将保障廊坊智慧城市建设深入长远发展。

3.1廊坊高校英语教学理念变革

智慧城市涉及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诸多领域。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质是一项城市综合系统工程!高校的智慧校园的建设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系统。智慧校园面向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业务需求,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以人为本,旨在实现教育环境的智慧化、教育资源的智慧化、教育管理的智慧化和教育服务的智慧化。而高校智慧校园中英语教学变革在智慧城市建设大环境的新浪潮下成为必然趋势。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从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大量图书中获取,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它使教育内容增加,使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更加先进。原有的基于班级授课制,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知识传递模式正逐步让位于广泛的学习资源,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拓展人类学习手段的过程。2012年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简称MO0C)在全球高校的爆发式崛起就是一个发人深省的信号———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语)。很难想象如此发展下去,世界名牌大学和名牌教授们会否很快带来可怕的兼并垄断浪潮,所以从现在起,不能走向卓越就可能意味着不远的将来走向消亡。高校英语教学改革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技术和机器的引入过程,它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

篇4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2

目前,各高校都相继开启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建设,以“互联网+教育”理念指导的各个高校信息化建设正处于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期,大多数的高校处于智慧校园的建设成长期,针对数字校园建设时期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弥补不足,进行准确的定位,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是信息化建设重点。

1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补充与发展

数字校园建设时期,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围绕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服务教学科研,丰富教学资源,业务系统建设与集成,建立网站门户等方式开展信息化建设,数字校园建设强调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这是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也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但要应对学生对多种学习方式的需求,只注重网络基础设施和存储空间建设,从软件定义世界的角度上难以支撑学与教的变革,特别是在数据的利用分析和学生生活空间需求扩展方面捉襟见肘。

智慧校园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校园建设时期建立的共享数据中心、应用集成平台来提供数据和基本业务的支撑,同时,智慧校园有其自身特点:网络的无缝互通、打破学校壁垒网络学习、大数据挖掘分析、情景感知的个性化推送服务、社交化网络媒体交互,等等。结合智慧校园的特征,建立一种数字校园建设补充与发展的转型模式尤为重要。

2 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

高校信息化的目标是促进学校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因此,高校智慧校园的发展目标,就是要支撑高校四项基本职能与管理服务的改革创新。另外在智慧管理决策、智慧生活服务方面也需要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3 智慧校园的体系架构

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需要融合全新的服务理念、全面的管理业务和信息共享机制,优化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在借鉴国内多所高校智慧校园规划建设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艺术高校的特点,笔者设计了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架构模型。该模型从下到上依次分为基础设施层、共享数据中心层、应用系统与资源层、服务总线层和服务中心层,共五个层次,o以信息标准与规范体系、运行维护与安全体系两个保障体系保障智慧校园的规范建设与运行维护。

4 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转型的典型应用规划

4.1 逐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平台,为智慧校园建设奠定基础

增加校园网络出口带宽,采用万兆出口设备,分区域进行无线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学校无线全覆盖的目标。建设有线与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使网络覆盖率达到100%,为学校提供高速、便捷、安全的校园网络服务,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建立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开展网络教学服务,实现校园智慧化。

4.2 以服务教学工作为核心,加强教育大数据建设

根据现有教务系统存在的体系结构不良、缺少移动端支持、对数据的利用不足等困境,建设新型的教务系统,逐步实现对教务门户的升级改造、掌上教务、个性化数据挖据、教师与信息化建设协同发展等建设工作。

4.3 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信息化与教学深入融合

建设10个平台:应用广泛的网络课程平台、开放资源推荐平台、MOOC实践学习平台、毕业论文防抄袭检测平台、基于微博、微校园(APP)的移动学习平台、课堂实录课程资源平台、数字教学参考文献平台、教学环境虚拟仿真软件平台、课堂教学监控系统、学生电子学习档案平台。逐步通过网络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微课等多种方式丰富网络教学手段。

4.4 为教学提供现代教育技术支持,利用先进设备提升教学效果

引进MOOC、翻转课堂的相关应用,提高课堂授课的效果,同时采用逐步建设投影清晰度高的投影器材和液晶屏幕,扩大网络通达教室数量,通过服务器集群提供对教学用软件或应用系统的支撑服务,通过智能一卡通系统管理教学场所,监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4.5 加快智慧校园、“互联网+”方面的应用

建设统一的共享数据中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师生员工和学院领导提供便捷的数据呈现、数据统计和分析以及一些整合应用服务。通过部署可配置的PC门户和移动门户,在全校范围内较为快速地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

4.6 加强特色知识资源平台建设,为师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

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大力加强网络课程建设,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分期进行具有特色的各类资源库建设。如:作品库、多媒体数据库、教学资源库等,为教学、科研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4.7 智能一卡通建设,为学生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空间

建立以卡为媒介的、面向全校师生的综合平台,覆盖身份识别、消费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流程整合等领域,形成高效稳定、功能全面、扩展灵活、管理方便的新一代“智慧一卡通”系统平台,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

4.8 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建设绿色网络环境

对用户上网行为进行审计,优化网络结构,通过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保护校内数据中心资源,数据的统一备份和容灾处理,保证数据实时更新和高度一致,为师生建设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分析网络行为,个性化满足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4.9 应用系统集成建设,实现校外管理流程的智能化

根据实际需要建设智慧化应用系统。并将应用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规范化整合和处理,消除信息孤岛,打造统一的应用系统平台。

4.10 智慧图书馆建设,实现个性化知识服务

建设以采购、编目、馆藏、流通及馆际互借等为核心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及资料检索系统,丰富网上图书借阅功能,建设大容量的图书资料存储系统,实现图书文献数字化,对馆藏资源和服务的深层次挖掘,结合读者需求模型而建立起来专家级知识服务系统,具有显著的个性化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

[1]丁婧,李艺.教育管理信息化评价标准体系初议[J].教育学刊,2011(4).

[2]朱洪波,张登银,杨龙祥,等.南京邮电大学基于物联技术的智慧校园建设与规划[J].中国教育网络,2011(11).

[3]黄宇星,李齐.基于网络智慧校园的技术架构及其实现[J].东南学术,2012(6).

[4]蒋东兴,付小龙,袁芳,等.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5(z1).

[5]吕倩.基于云计算及物联网构建智慧校园[J].计算机科学,2011(z1).

篇5

一、云计算技术

1.1内涵

云计算是计算机网络的一种新型技术,目前在各大校园网络中被广泛运用。如今校园内部各个部门之间没有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传递的速度很慢。云计算能完善校园的信息化系统,存储大量数据,使各个部门的人掌握信息,制定利于校园发展的相关计划。云计算的基本应用服务有四个方面:第一是基础设施;第二是基础设施服务;第三是平台服务;第四是应用服务[1]。

1.2云计算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

首先,云计算技术可以降低校园的维护费。云计算本身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在硬件设备的配置上也没有过高要求。在日常维护的过程中,云计算的供应商定期对网络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基本不需要学校增派人手,从而节省了学校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其次,云计算技术可以提高校园网络的可靠性。云计算技术具有精确的优势,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服务器的出错率,保障校园网络的安全运行。如果服务器出现问题,学校网络瘫痪,建设智慧校园的工作将难以为继。但是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校园网之后,可以快速恢复数据,使校园网络的安全得到有力保障[2]。

再次,云计算技术可以扩展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应用云计算可以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各部门把校园的有关数据放在“云”计算机中,可以互通有无,扩展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

最后,云计算技术可以完善智慧校园多媒体教学的系统。云计算技术可以将多媒体设备和其他遥控设备连接起来,优化教学环境,丰富学生的视听体验。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以云计算作为基础,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手持移动终端进行具体操作,如播放课件、选择素材等等,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水平。

二、物联网技术

2.1内涵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2.2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

首先,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在校园一卡通上。校园一卡通集消费、签到、考勤于一身,有利于便捷师生的生活。同时,物联网可以通过短信方式提醒用户账户信息、图书借阅情况、消费记录等等,让校园生活更加智能化和信息化。

其次,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在多媒体教室中。智慧校园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掌握教室的使用情况、教师的课堂情况,还能对教室的使用状态进行查询。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室,并为多媒体教室提供了音响、投影机等设备。应用物联网,一方面可以使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正常运作,顺利地播放媒体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使这些设备和无线网络连接,丰富课堂内容。

再次,物联网技术也可以应用在智慧图书馆中。图书馆作为学生收集资料的场所,急需进行智慧化管理,满足学生的阅览需求。图书馆在应用物联网技术后,可以实现无人工服务,优化校园的人力资源配置[3]。当前许多图书馆都通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RFID书籍归架车来对书籍进行管理,这种技术的操作流程如下:第一,将书籍放在归架车上,通过内部阅读器,归架车可以感知到书内存储的RFID信息。第二,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在查询书籍时,可以将信息传达给归架车,获取书籍的目标位置。第三,学生还书后,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按照屏幕上的指示合理摆放书籍。将RFID应用于图书馆中,可以有效提升工作人T的效率。

结论:我国网络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为了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高校从数字校园过渡到智慧校园的模式。在过渡过程中,网络技术十分关键,高校只有把握网络技术的内涵,将其科学地应用于智慧校园建设之中,才能推动校园的长足发展。

篇6

(一)内涵解读

“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类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设是由教育信息化、艺术设计以及智慧课堂这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对这三要素的基础组成以及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合理的内涵分析是推动和提升创新实践研究的重要基础。艺术设计是高校发展建设中一门具有独立设计意义和发展理念的学科,具有平面、产品以及环境和动画等多个设计方面,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发展特征。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支撑,通过对数据分析以及平台计算等现代化手段创造性的设计出的具有个性化和智能化的线上教育平台。其作用路径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动态学习情况的大数据分析,将计算机学习平台与学生学习设备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深度整合,从而进一步帮助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智慧课堂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指导,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发展思路。

(二)特征分析

智慧课堂在高校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特征,首先,是教学决策的数据化特征。一些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智慧课堂都能将其转变为定量的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在智慧课堂的动态学习数据进行有效的针对化分析,从而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向与进度,成功把握课堂教学的发展情况。数据化需要以云平台和互联网作为支撑,以有效的数据收集以及分析整理作为途径,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效果的交互传递与分析,充分指导教学决策。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具有较高的针对性与发展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学生展开细致化的设计指导与创新理念融入,因此,智慧课堂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充分分析不同学生在设计方面的发展优势与劣势,并结合数据情况展开针对化指导;其次,教育资源的推送智能化。智慧课堂建设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学生的学习资源进行智能化的推送,不仅能够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在数据分析结果下充分剖析自身学习存在的漏洞,并及时展开针对性的补充,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能够将声音、图像以及动画等现实教学融为一体在平台进行展示,能够为学生创设较为形象的课堂,帮助学生便捷、准确的获取知识,艺术设计类专业强调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构图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不同学生在相应的能力拓展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同,智慧课堂的融入能够对学生展开某方面能力的针对性强化,通过教学资源的智能化传输可以实现这一途径;最后,对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化,智慧课堂是以云平台建设作为支撑来实现的,因此,可以说,通过强化对学生的作业练习与课堂表现等过程来实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及时反馈,艺术设计类学生在云平台上能够通过平台建立个性化的档案,进而结合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数据分析,形成反馈。

二、艺术设计类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的研究一直处于较高的应用状态,这种智能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设计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还能够聚焦于艺术设计的思维拓展以及能力强化教育,是实现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和专业化程度提升的重要实践过程,能够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院校发展教育的创新融合。

(一)结合受教群体特征与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进度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方向需要紧跟时展的节奏,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专业建设和发展,结合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这一时期的发展特征来具体化应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及时有效的转变和跟进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在学习阶段中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智慧课堂教学中以云平台为载体向学生展示相关设计类作品和制作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这些作品和视频展开模式化创新,并与其他同学和教师展开线上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沟通与交流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一门注重实践性和发展性的艺术学科,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而是通过书本学习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设计,并从中获得思维源泉,因此,智慧课堂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融合发展能够从不同的层面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培育具有时代特征和思维创新的人才。

(二)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有效推动智慧课堂的深入拓展

篇7

物网技术高速发展给当前的高校校园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智慧校园的概念在近些年逐步融入到校园建设主题中。新的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高速发展,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水平和技术也显著提高,运用新型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程度势在必行。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深层次互联,实现各级的资源整合和共享,通过高校的物联网建设,学生能够得到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一、物联网技术相关概述

物联网技术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网络技术,其通过激光扫描、全球定位、红外感应和射频识别等辅助技术,能够按照约定的协议,将物品和网络相互连接,通过信息通讯和交换,实现智能化的监控、追踪、定位、识别等效果,并最终实现统一管理。物联网技术将看似复杂的工作变得既简单又高效,较传统的单一化网络技术有着很大的改善。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服务层四个层次,合理的整合四个层次便能够实现目标功能的智能化发挥。

二、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的各类管理活动已经逐渐在向信息化发展,建造者的目标定位从数字化校园向智慧型校园过度。

智慧校园借助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虚拟的现代化工具将原本复杂的师生、管理者等资源相互整合,最终实现集中管理和交互,让校园管理水平更进一步。

2.1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管理是高校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智慧校园物联网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管理系统。在日常教学中,物联网技术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改善课堂质量。通过各类环境传感器,调节教室的温度、湿度、光线、音量等参数,通过统一的平台调配,满足教学需要的各个环节。

同时,还可以在考勤管理中融入物联网技术,通过高效的物联网考勤系统,帮助教师解决出勤统计这一大问题,大幅度的节约课堂时间。在物联网技术帮助下,教师可以更加方便的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出勤情况,以便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工作。

同时,还可以通过该项技术提升教室利用状态,帮助学生合理选择自习教室;帮助学校合理监督学生考试;帮助教务更加及时的纠正教学环节中的问题等。

2.2 物联网在高校校园生活管理中的应用

在生活管理方面,主要涉及的是消费管理和后勤管理两个方面。通过各项设备的配合,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整体情况,清晰的了解学生校园生活的细节。通过对学生消费情况的统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方便的一站式服务。

2.3 物联网在高校能源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作为资源消耗的大单位,其在照明、空调、网络等反面都有着庞大的用电量,且在校园内的各个区域,用水量也比较庞大。通过物联网技术与智能校园相结合,可以更加合理和及时的调节能源消耗,对不必要的浪费及时停止,通过重要位置上安装的无线传感器节点,分析能耗,实现实时控制。

2.4物联网在高校实验室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在实验室资源管理方面主要针对的是实验室资源。随着当前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增大,更多的知识需要学生在实验中获得,而高校的实验设备往往得不到充分、合理、高效的运用,物联网技术在优化实验室资源使用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通过RFID标签的设置可以轻松方便的读取实验室基本信息,及时反馈给管理人员。而在物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实验室工作人员还能够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更加及时的维护和管理,实时了解设备动态,帮助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三、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中的运用,能够显著的提升高校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且对教学环境有着很大的改善,学生在智慧校园中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教育服务和更加便捷的生活环境。现阶段该项技术在高校建设中仍然不够完善和全面,还需要后续不断探索和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杜非非. 试论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 山东工业技术,2016,(02):132.

篇8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008-02

一、互联网云课堂的现状分析

当今互联网学习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如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百度传课、中国大学MOOC、兄弟连等各种学习平台,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人们可以从网上学习到所需知识,互联网学习已经深入各个行业,成为人们求学上进、补充知识的生活方式。

云课堂是一种以“云计算”为基础的面向教育和培训行业的互联网学习模式,是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产物,完全突破时空限制的全方位互动性远程教学模式。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移动终端进行实时学习,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满足了人们提升能力的需求。

目前包括大学、培训机构、教育软件商、产品厂商都在积极推进或运营互联网在线学习服掌教ā―云课堂平台。尽管目的不一样,但都对这种互联网学习方式情有独钟,充分体现了云课堂在教学领域的优越性。

高校在建设智慧校园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云课堂在信息化教学中的重要性。大多数高校还停留在如何建、怎么建、建什么的观望阶段,是引入互联网云课堂,还是建设校园云课堂?目前还在研究和探索中。唯一肯定的是云课堂是未来实现高校信息化教学的途径,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方向。

二、校园云课堂的必要性

首先,校园云课堂成为教育信息化革命性演进的一大亮点,通过云计算及桌面虚拟化等技术,一举解决了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专业实训室等教育场所中“效率低、成本高、管理弱、维护难、体验差”的问题,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新宠。很多高校都引入互联培训机构的教学模式,这是大势所趋,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

其次,校园云课堂作为新型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优势明显,效率极高,开源节流,符合教育现代化发展需求,符合互联网时代人们学习方式转变的规律,符合高校教育改革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再次,各高校经过数字化校园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初见规模,但这些信息化设施基本独立运行,无法形成整体教学系统。高校信息化建设正在从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过渡,建设智慧校园将是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趋势,而校园云课堂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向智慧校园建设转变的重要思路。

最后,校园云课堂平台具有灵活、高效、互动性,既服务教师又服务学生,打破教学活动、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的时间空间限制,必然对传统教学带来极大的冲击。

校园云课堂有别于互联网云课堂,既继承了互联网云课堂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互联网云课堂的不足,更符合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实际需求。

三、校园云课堂平台的实现

校园云课堂部署在校园内,由高校自主管理、自主运营、自主开发,以校内教师为主体构建云课堂资源平台,平台资源来自高校教师,并应用于教学课堂。

构建校园云课堂平台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平台功能,除了提供视频功能外,还应提供多媒体资源管理、课程管理、作业管理、聊天、论坛、投票、测验、问卷调查、互动评价等功能,是集技术、学习、社交于一身的多功能管理服务平台。

平台软件,当前平台软件的三大技术分别是框架、PHP框架、JAVA框架,三者各有千秋,而闭源、不能跨平台,JAVA开发周期长、难维护、技术高,建议采用流行的PHP技术,既开源又能跨平台,技术难度适中,便于后期二次开发和维护。

平台管理,应采用B/S模式架构,具有后台管理功能,界面简单、精巧,具有良好的兼容和易用性,注重全面的安全性;易安装易维护,支持多平台,支持海量数据存储等。

平台安全性,应支持数据加密、用户审核和权限设置、表单检查、数据校验和备份、信息验证等安全功能。

平台资源,应提供教师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自主开发教学课件,更新和教学资源等功能,教师还具有资源管理权限,自行决定资源调配、访问范围,自主开放资源访问空间和交流空间等。

平台实用性,应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管理、模块化管理功能,具有广泛实用价值,良好升级扩展性,支持多平台、多终端访问等。

有了以上依据,选择一个合适的开源学习平台作为校园云课堂平台是前提。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免费开源学习管理平台有:Moodle、ATutor、sakai、Dokeos、Claroline等。其中,Moodle提供了一个模块化的、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功能较齐全的免费开源学习平台。目前,关于Moodle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比较火,平台越来越成熟,适合高校校园云课堂平台建设,高校的校园云课堂应用推荐使用基于Moodle来实现。

篇9

本刊讯 9月20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在北京举行了《2015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会。

《白皮书》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牵头立项,由网龙华渔教育公司资助并参与组织,联合来自相关领域的高校及科研机构近30位专家和学者共同完成。《白皮书》从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视角全面解读了智慧学习和智慧学习环境,在国内各行政区域采集基础数据信息,监控智慧学习环境领域发展状态、广泛开展产业调查,通过真实的数据反映了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的发展水平。

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教授代表项目团队了《2015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同时,作为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黄荣怀教授还提出了中国智慧学习环境发展的十个核心观点,即:①信息时代的学习将以智慧学习环境为基本依托。智慧学习环境能够适应人们“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方式、任意步调”学习的诉求,以支持学习者轻松、投入、有效地学习。②“市民宜居体验”与“城市创新活力”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双引擎”,而智慧学习环境是城市“市民宜居体验”的重要基础之一。③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和社会上教育供给的持续增加,家庭学习、社区学习、企业学习的价值日益凸显,并与学校中的学习一起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智慧校园作为数字校园的高端形态,将在校园中为学生提供“数字原住民”应有的智慧学习环境。智慧校园建设应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学校信息化与城市信息化的鸿沟。⑤国家系列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持续推进,已经为大部分学生提供了支持数字化学习的技术环境。“云+端”将成为智慧校园的主流形态,而支持服务能力与信息安全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突破的瓶颈。⑥为迎合“数字原住民”对新型学习方式的天然诉求,学校正积极优化教室环境,丰富数字资源供给,增强学生“智慧”学习体验。新型学习空间将拓展教室的物理空间,打破课堂边界。学生的差异性管理与学习活动设计将成为未来课堂教学关注的重点。⑦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正逐渐进入课堂。局部调查表明,多媒体教室与“交互白板”教室相对“平板电脑”教室和计算机教室,其学生的“智慧”学习体验要弱一些。教室环境的设计与优化将成为教育装备、信息化和教研等部门共同研究的重要领域。⑧将智慧学习嵌入企业大学或企业人力资源保障系统,是建设现代企业和提升城市创新活力的基础,将有力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⑨移动互联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和“互联网+”战略等正催生“智慧学习”产业,可为学校学习、家庭学习、社区学习、企业学习等提品、技术和服务。⑩“智慧学习”应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既是市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也是城市系统“自我进化”的关键特征。发展“智慧学习”既能增强市民宜居体验,也能增强城市创新活力,是一个城市的“智慧”品质。

篇10

行动计划包括:1个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10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100个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2016年度完成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的规划设计,出台实施方案;培育建设2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实施50个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2017年度建成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数据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启动管理应用中心和资源应用中心的建设;培育建设4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实施50个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2018年度建成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管理应用中心和资源应用中心,正式启用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培育建设4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成果形成与应用推广。

文件在亮出3年内的智慧教育目标的同时,也明确了该市教育领域内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和内容。文件还明确表示将加大投入,把智慧教育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资金落实,形成长效机制。探索建立资金筹措的社会化机制,引入多元化融资机制。加强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和经费监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分年度对智慧教育建设单位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申请经费的重要依据。

智慧校园全覆盖

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试点工作,是以信息化环境、数字资源建设为抓手,以应用驱动、师生创新为核心,全面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及数字化应用,促进学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管理,深入推进教育内在创新,全面适应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现在,课堂教学模式完全变了,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实物展台及即时反馈系统,组成了一个“智慧教室”。通过智慧教室系统,一堂课的上课过程可以即时生成。课后,任课老师将生成的“课堂”上传云平台。学生通过学校发的个人账号,登录学校云平台,可随时重温课堂内容……“智慧教室”的快速普及更加说明,如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在网络等渠道的刺激下,学生的思维越来越“耐不住寂寞”。因此,改进授课方式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留住学生“专注力”的主要途径。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很多学校都启动了信息化教学模式,“人手一个iPad”也日益成为在校学生的“标配”。

据嘉兴市教育装备与信息中心的老师介绍,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建设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基础环境上,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网络主干速率万兆及以上,保证百兆到桌面,主要教学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网络中心机房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建有功能完善的门户网站和基于学科教学的基础资源库,并建设自己的特色资源库,实现跨平台资源共享。人人拥有便捷可用的上网终端设备,泛在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教学精准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治理水平,有效满足办学多样化、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数字教育资源上,建设以基础性资源、个性化资源和校本资源为主体的数字教育资源。基础性资源是指与国家、地方教材配套的课程资源;个性化资源是指学校根据办学需要选择性购买的个性化教与学资源;校本资源是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专业人士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生成的资源。

应用环境上,实现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校园安全监控安保系统,智能广播系统,教师人事管理系统,教师工作绩效评估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财务、后勤服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实现教学应用的信息化,包括教学教研管理应用、网络教学、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平台、德育管理系统、体卫艺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网络视频应用系统等。

全国教育信息化相关专家表示:“在前期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过程中还存在条线管理、地域分割等现象。‘十三五’期间就是要在原先的建设基础上,加强系统、平台、资源的互联融合,加强建设、管理的统筹,使教育信息化能够协调、有序发展。了解‘数字一代’学生的学习习惯,熟悉数字化的教学环境,探索更适应学生的信息化教学方式,要求我们必须借力‘互联网+’,开拓创新一体化教学新模式,建设一个‘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一体化开放教学环境。”

在配套下发的《推进嘉兴市中小学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中,市教育局明确:2016年―2018年,组织实施100个中小学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2016年和2017年为申报实施阶段;2018年为成果形成、应用推广阶段。

智慧校园给师生“云空间”

依据此次行动计划,嘉兴市要实现100%的中小学校和90%以上的幼儿园宽带到校到教室;全面实现教学班班通、人人通。在所有高中段学校和80%的义务段学校、60%的幼儿园建成智慧型校园,培育建设100所嘉兴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学校。

在“特色环境建设”这一项中有:配有与课程内容配套的特色功能实验室或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特色环境。而“网络空间”这一项,又包含学生空间、教师空间、管理者空间、家长空间、班级等机构空间这5个部分,每个部分有明确要求。

学生空间是为每个学生建立实名制网络空间,提供课程资源、作业、小组学习、成绩查询、测评、问题求助、互动交流、作品展示等功能,实现学生学习过程、实践经历的网络学习空间呈现。

教师空间是建立实名制教师与教研员网络教学空间,提供备课、布置作业、答疑、成绩管理与分析、教研活动、培训学习、教学规划、教学评价、相互交流等功能。

家长空间将提供学生平安信息、学业表现、考试成绩、出勤情况、生活情况、健康报告、教育咨询等功能。

篇11

2016年5月18日,在北仑职高校园,校领导携众教师体验“未来教室”所带来的一场“新奇”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课程。

领导老师们在北仑职高了解了“未来教室”的10大核心理念“新颖”之处,了解这高科技的“未来教室”的自动迎宾灯、电子版排系统、智慧物联网系统、电子白板系统、PAD系统、录直播系统等几个方向。北仑职高校园的未来教室之旅得到了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肯定和支持。

坐在北仑职高的O2O课堂里,学生只要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就能进入课堂云平台实现自助教学。在课前,学生可以通过登录平成教师事先提交的课程内容包括预习提纲,而教师可通过学生检测结果的反馈来了解其课前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实际教学,最后通过课后作业的探索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延伸;课堂上,学生还可以通过线下讨论探究,实时提交作业,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及时对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业的递交量等作出反应。

该学校物流专业教师陈方园介绍,这与传统的老师照着书本讲课完全不同,它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材也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了解理论知识。线上线下学习不仅可以把上课时间延续到课前、课后,还可以让学生有效利用资源进行信息加工,有利于他们素质的培养和知识能力的提高。

“有了这个数字化管理系统,学校的教学教育工作得到了优化,大大简化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该学校物流学部副主任王岩介绍道,北仑职高是2012年9月开始正式使用这个平台,这是一个专注于数字化学习、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新型平台,包括教育管理平台、课程教学系统、课件资源管理系统、试题库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以及办公OA系统。

“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实现办公、管理、研修、家联等;学生可以拥有自己的班级空间以及个人空间,写作自己的班级日记、博客。”王岩说,学生的行为与安全管理是学校学生管理中的重点与难点,这个平台还可以将学生的行为从主观评价转换成可量化的客观评价,方便学校即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做到奖惩透明。同时,平台还提供了学生请假放假、奖惩记录、学生个人及班级评比、德育活动等管理措施来辅助学校对学生的行为和安全进行规范化管理。

数字化实践平台

培养技能型技术人才

在北仑职高的现代港口物流实训室里,一台桥吊模拟机和26台安装了3D港口模拟软件的电脑终端吸引了不少学生的围观。

据王岩介绍,目前,这个现代港口物流实训室是北仑区首个使用模拟机作为教学的中职教学实训室。相比以往的书面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练技术,熟悉先进设备,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学校还在重点建设“未来教室”。届时,在未来教室中,能实现现场及远程互动教学,并能双向反馈;能够实时观看学生的反应,通过四机位实现精品教室教学状态的拍摄,支持通过互联网实时直播课程;远程学员可以通过笔记本、平板或手机单向观看课程直播;教师、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终端接入主讲课堂进行音视频双向互动。

今年,北仑职高被评为“宁波市智慧教育建设试点单位”。近年来,北仑职高按照宁波市智慧教育建设的战略部署,结合“智慧校园”试点单位评选的契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现代化为宗旨,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智慧校园环境、智慧教学课堂、智慧教育管理、智慧师生培养等模式和策略,为师生构建广泛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观念、方式和方法,促进师生的智慧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学校功能室使用申报批复系统、家校联动之家访记录提示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工作平台,让学校管理更科学、高效;开发依能系统,让老师更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和跟踪教学,逐步实现学生数量多情况下的个性化教学和指导。学校还重点建设O2O教学课堂300教师用户和“未来教室”一间,这个项目已经在2015年底开始建设,于2016年上半年建设完成。

同时,学校还有计划地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创新培训与实践活动,促进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近期,开展了一次3D打印技术进校园现场展示会。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通过云平台建立的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自习室,甚至是寝室等任意区域开展自主实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平台充分了解学生的做题过程;教师能更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跟踪教学,逐步实现学生数量多情况下的个性化教学和指导……

学校每学期分学科开展了微课、信息化技术等培训;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教学模式,学校多名老师获全国性大奖。

探索校园信息化技术

今后,北仑职高将结合宁波市的“互联网+”教育工程,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总结、提炼典型经验案例,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学校的示范作用,建设成为全市有较大影响力的智慧校园示范学校。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北仑职高校长林绿洋这样说。互联网时代,北仑职高正走在教育信息化道路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创新网络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篇1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NEC)致力于提供一个“能灵活应对未来城市变化的机制”,而不追求“构筑当前最时尚的城市”。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日电卓越软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高级总监陶文中先生,请他介绍了NEC在海外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的先进经验以及正在中国落地推广的“睿课堂”项目经验,并对未来中国智慧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NEC目前已在世界多个国家提供基于云平台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今年3月起,NEC为大阪市教委提供的可供14000人使用的校务支援服务平台开始启用,平台涵盖了学校几乎所有的业务,例如出勤管理、成绩管理、健康诊断和保健室管理。另外,建设了博客型内容管理系统,学校网站内容的制作、向家长发送邮件通知的功能,都可以通过这套系统实现。为保证安全性,使用服务时,需要ActiveDirectory和U盾的双重认证。名为“Telework”的服务,使教职工在家里,也可以在同样安全的环境下使用平台提供的服务,省去了随身携带U盘的麻烦和避免因U盘丢失而引起的数据泄露。所有学校的服务运营和维护都在云平台上进行,不需要各个学校自行构建系统,为教委大幅削减了成本。

陶文中还特别提到了NEC为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教育和早期教育发展部建设的云平台“Ultranet”。“Ultarnet”的意思就是极大网,旨在将维多利亚州的每个老师、孩子和家长连结在一起。,学生可以获取最新的网上工具和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家长登录该网站可以实时了解孩子的出勤率、时间表、学习进度和老师的反馈,老师可以利用网上的资源扩充授课内容。该平台的资源和项目从儿童早期教育涵盖到高等教育,还有为当地土著居民的儿童和父母提供的专项教育计划等。

“睿课程”走进国内中小学校园

“睿课堂”是一款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云平台的智慧教育产品,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以往上课老师在台上讲的津津有味,但是台下的学生却显得兴趣索然,开起了小差或是和周围的同学窃窃私语,“睿课堂”可以帮老师解决上述的烦恼。凡是采用“睿课堂”产品的教室,从老师到学生人手都有一个平板电脑,通过无线热点连接起来,提前制作好的课件可以显示在每个学生的屏幕上,课程进度由老师来主导,老师可以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看到每一个学生是否在线,如果学生开小差退出了课程,则他的头像将变灰。如果老师注意到有个学生正昏昏欲睡,则可以在自己的平板电脑向他发起一个震动,提示他“嘿!别走神,我已经注意到你了”。目前“睿课堂”产品还主要用于中小学教育,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接受能力又最强,老师可以通过发起抢答功能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把学生的屏幕通过投影展示出来,对他的回答结果进行讲评,也可以同时对多个学生的回答进行对比,讲评知识盲点和误区。

“睿课堂”还可以为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精确把脉”。智能作业系统会自动的批改学生作业并对正确率进行统计,也可以对课堂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析,比如学生今天在课堂上回答了几道题,哪些题答对了,哪些题没有答对。某类题目总是答不对,证明知识点没有掌握透彻。

目前NEC的这款产品已经在北京、深圳、南通等地落地,老师、学生都反响良好,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新颖有趣。据陶总介绍,北京市大兴区一所学校的老师表示,使用“睿课堂”才半年时间,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有所提高。

“睿课堂”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睿课堂”的研发和改进还需要合作伙伴的帮助,据陶文中透露,北京师范大学是“睿课堂”背后的军师,充分利用北师大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多年来总结的完善教育经验,根据中小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建立知识模型和量化评价指标。此外,NEC也有意和北京二中联手打造适合高中课堂的智慧教育产品。根据NEC针对高中老师进行的调查得到的反馈说明,除了“睿课堂”现有的积极调动课堂氛围的功能外,高中老师希望智慧教育产品可以帮助同学更好的理解数学公式、化学方程式和物理定律,目前平板电脑还不能替代分子模型、立体几何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感。

篇13

2.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性

在当前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挑战下,部分高校通过网络中心的建立已经开始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工程,但是由于系统整体规划的缺失,造成了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缓慢,不能与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相适应。主要是由于教学管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信息化应用入口以及认证方式的不统所造成的。

3.信息化建设硬件及软件投入不足

该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于硬件建设方面来说,由于办学经费的紧张,造成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硬件基础设计建设投入的不足。其次,同软件建设相比,信息化建设硬件设施具有相应的使用周期,而在长时期的软件建设过程中,势必会造成硬件设施与软件建设的不匹配。

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1.重要性

信息化社会环境下的教育管理来说,其是提升教学管理质量以及教学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首先在信息化建设中通过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有效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学生的网上选课、学籍管理以及教学评价,减轻了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管理效率提升的目的。其次,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学管理起到了规范的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参与者在教学管理部门的统一协调作用下开展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活动。

2.可行性

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发展,为现代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建设提供了有利途径,其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多数高校已经实现了校园网络在宿舍、教学楼、食堂、办公楼的全面覆盖,从而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条件。其次,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也得到了同等程度的提升,能够帮助高校进行功能齐全、性能稳定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从而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高等院校中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策略

1.加强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的建设应从教学、管理、科研以及生活和社会服务等众多方面入手,其中教学作为智慧校园的核心建设业务,主要应包括智慧课堂、远程学习与实验等。智慧校园的建设主要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校园网中的各个环节及事物形成一个统一的基础瓶套和数据共享以及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首选需要做的智能学习环境的建设,其作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最终形态,主要具有以下特征: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向学习者提供个性特征的支持服务等。在智慧学习环境下,需要主动硬件信息化和软件信息化的共同建设,从而为智慧校园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的学生从小生活在互联网的世界当中,所以学生的背景、经验和需求等与以往存在着较多的不同,从而就直接造成了其思考方式以及工作方式之间的差异,由此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就应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入手。首先应通过人才培养与教学促进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同时,鼓励教师采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从而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教学支持、使用及评价体系。其次,是推动教学教学模式的变革,该种变革应直接反应在教学理念上。在进行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的承担其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的艰巨任务,以此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写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