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历史复习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夯实基础是复习教材的目的,基础就是来自于对教材所呈现知识点的再熟悉乃至熟记,把具体的、浅显的、最基本的知识牢牢地记在心中,达到心中有数。
1.1阅读每一节的标题,思考每一节内容与单元标题之间、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结合每单元的单元引言加以理解和掌握。单元引言多是对单元知识的整体梳理,句语句间的逻辑性强,语言简洁凝练,是复习时必读的部分。
1.2阅读课本正文,充实已经形成的框架,进而把握历史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达到对历史的有效复习。
1.3阅读课本中的补充材料,形成读史的能力。补充材料类型有很多种,其中以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居多,这些补充材料不仅仅是为了给我们感性的认识,拓宽我们的视野,启发我们思考,增强历史的趣味性,而且是再次阐释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当然,在阅读课本时还要抓住历史概念的复习,试题中都很重视历史概念的考查。复习中如果阅读到某个历史名词时,就一定要查找一些工具书,及时总结出历史概念,最好能通过历史概念的比较加以厘清。
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考纲”,掌握“考纲”
在会考复习中,首先必须搞清楚要复习哪些内容,每个内容的复习要达到什么要求,这样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高中会考是水平考试,只要学生努力学习,在正常情况下就可达到合格水平。“考纲”指出了考试的范围、内容和目标、要求,并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识记”、“理解”、“应用”三种不同的层次。“识记”要求记住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文物、文献等,对于纲要列出的知识要点,记得越多,会考中小题的失分就会减少。“理解”是在“识记”的基础上,正确简述或说明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活动的背景、内容、作用、意义,它主要用于应试的选择题和问答题。“应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对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初步分析、归纳、综合,形成正确的认识,作出正确的评价。如:与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么新特点?又如:两次世界大战都对美国的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欧洲分别推行了什么外交政策?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政策的具体表现。此类问答题就包含着对“理解”和“应用”的要求。“考纲”是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的依据。因此,必须指导学生熟悉“考纲”,明确复习要求。对于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他们花较多的精力,达到较高的程度;而对于要求较低的内容,则只需花较少的精力,适可而止。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
在解选择题时,可以采用“正确选择法”“错误排除法”“双项比较法”,在犹豫不决时,要相信第一印象。在解材料题时,先要认真解读材料(包括材料出处),找准关键词,弄清材料的含义;而后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回答;要注意书写端正、答案要点前标上数字序号①②③……条理要清楚;要根据题目中的分值提示,把握好答案要点,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写几点;对自认为错误的答案,不要划掉,而应接着回答,因为划掉的答案往往是正确的。
4.指导学生读历史教材
“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5.让学生整理、整合历史知识
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试题调研,把上面的精彩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6.1检查回顾(3―5分钟)。
用3―5分钟的时间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是复习课的首要环节,能起到督促学生课下及时温习、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作用。
6.2展示课标要求,明确复习目标(3―5分钟)。
此环节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朗读,做到心中有数,加深印象,复习起来就可以有的放矢。
6.3利用多媒体梳理知识体系,师生合作探究(本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约用20―25分钟)。
一是利用多媒体展示知识框架,点出每一小节的重难点,让学生背书,填写学案,熟悉课本知识,并依照多媒体上的要点在课本上标识、归纳,对于相关内容和题目,各小组展开讨论。
二是师生合作探究,展示成果。讨论、标识完毕后,分小组让学生(各小组可以推荐口才好的学生或者由小组长指定某位学生)到讲台上将要点给全班明确,将讨论的有关题目的答案给全班讲解,这时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进行补充、辩论,最后由教师点评后学生整理答案。
6.4回顾基础知识,归纳总结(6―10分钟)。
篇2
二、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全面复习
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对中学课本就要掌握透彻。不管是课文目录、年表、地图,还是正文、注释、插图,都要认真熟读,准确把握,千万不可孤注一掷地猜题、押题。应先统观全局,勾划出历史知识的基本轮廊,然后在复习单元、章节内容时,弄清其在整体中的位置,把片断的内容纳入历史知识体系之中。历史事件可分成原因、背景、内容、过程、表现、结果、意义、影响。对构成历史基础史实的人物、地点、时间等应重点记忆,反复巩固。只有这样,才能以基础取胜,靠苦战过关。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高三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高中历史复习时,教师要善于选择复习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如为使学生对早期资产阶段革命的特点有一个科学认识,在复习完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有人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确立君主立宪制而结束,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保守性,请谈谈你的看法?”问题提出以后,同学们围绕如何评价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使命到底是什么等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四、归纳整理,把握规律,抓住特征
为了做好灵活性、考能力且富有立体感的题型,在高考历史复习时,教师要敢于打破教材的章节体系,以各种方式把同类问题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归类串联,整理成知识网络。即弄清不同类历史现象的来龙去脉,这有助于把握其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再把古今中外容易混淆的史实进行分析比较,弄清此事物与彼事物的本质区别。
五、认真分析,掌握技巧
对历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有关知识要抓实、抓全。对重点知识,具有共性和启发性的内容,要进行加工整理,组合重构,纵横贯穿,有序贮存。要善于从众多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加以总结、比较,得出正确的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在教学中力争提高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灵活性、针对性和适应性,提高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逻辑性等。在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将历史问题中的信息、情境、内涵等加以鉴别、归纳,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加以分析,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说明 、论证。不仅如此,还要求学生能够将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加以分析和评价,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如对秦始皇的评价,应从他所处的时代来看待他,分析他的功与过。
篇3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篇4
教师在诵读式复习中的指导方法。在古典诗词诵读式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诵读”中体验、感悟文本的情感与意境等内涵。要引导学生边诵读读边感悟,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典诗词文本,使之记忆深刻,不易遗忘。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还要指导学生学会从关键字词和语句入手,深刻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词的下阕,作者用“人生如梦”抑郁沉痛地表达了自己对坎坷命运的诸多感慨,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怀,思接千载,感情沉郁,使全词余音袅袅。指导学生运用诵读式复习这首诗时,应该引导学生紧扣上述“人生如梦”和“一尊还酹江月”重点语句进行体味和感悟全诗的感情基调与主题。
二、品鉴式复习:局部鉴赏与整体鉴赏相结合
采用品鉴式复习古典诗词,首先我们要指导学生重点关注古典诗词中的动词,特别是可以给古典诗词文本增添鲜活、生动、形象等美学意蕴的动词。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上阕写景中通过巧妙运用“乱”“穿”“惊”“拍”“卷”等动词,独到精妙地勾画了古战场赤壁的险要形势,描绘了赤壁的雄奇壮丽景象,为下阕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三国周郎等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可见,上述动词具有鲜活文本、生动文本、形象文本的功能,是我们指导学生进行品鉴式复习时应该关注、品析的重点字词。其次,指导学生关注古典诗词的修饰语在文本中的作用。古典诗词的修饰语大多由形容词担任。例如李白《蜀道难》中“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危”字和“难”字,形象地写出了蜀道的艰难与难以攀登。
再次,特别关注叠词在古典诗词中的作用:既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又可以起强调作用。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就使用了大量的叠词,其中“寻寻觅觅”写出了诗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强调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凄凉,“凄凄惨惨戚戚”道出了诗人心灵中巨大的伤痛。可以说,这首词仅凭上述几个叠词就已经概括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与主旨。所以,采用品鉴式复习古典诗词时,应抓住文本中最能表现情感色彩的诗眼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与主题。
三、探究性复习:探究表现手法与思想情感
第一,探究表达方式。指导学生复习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白古典诗词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四种:叙述、描写、议论与抒情。其中最常见的是描写与抒情。描写方式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抒情方式主要有间接抒情和直抒胸臆等。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通过描绘月夜江上的壮美景色,通过借凭吊古代战场和追念三国风流人物周瑜的才略、气度和功业等,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的忧愤之情和关注历史、人生的旷达之心的。
篇5
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人口模式
特
点
时代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原始社会
传统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初期
过渡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18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发展中国家20世纪中期-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发达地区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矿产资源。森林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第三节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
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迁移原因
特
点
迁移路线
二战前
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
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
1.
洲人到美洲、非洲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3.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
二战后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
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
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
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
政治:政策。战争,政治中心变更,
社会:教育。家庭婚姻。宗教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方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
1.计划经济体制
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
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改革开放政策
自发迁移
1.
内地到沿海
2.
山区到平原
3.
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区位因素
自然:地形
平原,高原,山谷
气候:中低纬(温度)。沿海(降水)
河流,供水,运输,军事
人文:矿产。交通。旅游。政治。宗教。科技。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城市等级越大,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近期速度慢,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快,
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区域联系
生产协作联系:工序—协作(布)工业聚集
部件—生产(车)工业分散
商贸联系:区域贸易。国际贸易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量。
地形、土壤,河流
科技:劳动力,科技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
种植水稻区位条件:
①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②地形:平原地区,地势低平
③人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④科技
特点:
①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
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第三节工业区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原料指向型工业
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
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
市场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
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
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
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工业布局:1.远离河流上游2.分布在盛行风下风向3.盛行风垂直郊外4.最小风频上风向
工业联系(1)投入——产出(工序)(2)轻,薄,短,小(部件)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生态破坏问题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物种的减少资源的枯竭、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部分资源短缺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古代
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合一
现代
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生态和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20世纪80s)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
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
控制人口规模
2.
转变发展模式
3.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篇6
(一)传统复习模式效率低。高三复习往往时间仓促,《财务会计》内容多,传统会计复习方法“教师示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复习方式来不及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效率迫在眉睫;高三高职考班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对于高一高二的复习内容,再按照传统每个知识点学下来的教学方式效果较差, 学生对于知识点之间的区别、知识的系统性掌握不好,提高课堂的效果迫在眉睫。
(二)“拿来主义”例题选用思想盛行。高三复习课有一个共同特点:“拿来主义”盛行,即对于要复习的知识点教师都直接拿来了历年考题、书上练习题作为案例,历年考题往往是灵活变化的,所以所选用案例并不典型,无法聚焦本质问题,而且练习时师生为了该知识点的全面系统掌握,都会陷入传统的题海战术之中难以自拔,不但影响了复习效率,也使得师生在复习中苦不堪言!
二、“典例―变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定义
(1)理论依据: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在其认识新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同化和顺应的认知结构不断再建构的过程,是在新水平上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迁伸、改组而形成的新系统。(2)“典例”与 “变式”。“典例”是教师在根据考纲中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薄弱环节来精选的,典型并不是难题、偏题、怪题,而是立足于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上,它的呈现要体现了会计的“通性通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变式”是围绕着“典例”改变问题的条件或形式,使所给的问题本质更突出, “变式”源于“典例”,又高于“典例”。“典例与变式”教学通过教师精选典例,通过学生分组改变“典例”的条件和形式等来进行“变式”探究,从而提高思维品质和应变能力, 提高复习效率。
三、“典例与变式”教学的实践运用
(一)精选“典例”。(1)先学后教。高三财会为高一高二的复习课,让学生先自己梳理知识点,教师后教是比较有效率的方法。实例:第七章《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为重要章节,把这一章中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自主复习应交税费、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知识点,这一知识点一般安排12课时。
实例步骤一:学生自主学习,找出薄弱知识点:(1)自主准备复习基础分录复习默写。完成课前基础练习卷一份。(2)开放式访谈学生,寻找薄弱知识点。
课堂基础测试,找出难点:(1)对于课前练习错题和访谈中部分知识点归纳讲解,解决大部分薄弱点。(2)完成分录默写和一份基础测试。(3)根据测试和访谈找出难点。
设计意图: 课前基础练习卷为学生自学提供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基础知识,避免教师在课堂上重复讲解浪费课堂时间,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而开放式访谈不同层次的学生,开放式访谈中, “你觉得这章的知识点最难的是?最容易粗心的是?”等,能更好地了解学情,找出薄弱点。
课堂上教师先解决一部分薄弱点,课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测试错题、学生分录默写中寻找需要专题复习的难点,这样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效率。这里教师还应思考该难点是否能用该教学方法,如应交增值税的各种情况核算比较难以设计典例,因为该知识点情境多样,但是部分可以融入到后一个知识点中。所以选择长期借款投入到在建工程的核算作为“典例”。
在找出难点时要紧扣教学目标,要克服随意性,为有目的变式探究打好基础,具体来说就是要抓重点、抓关键、抓区别。抓重点:就是学生感觉有困难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很多,要根据考纲以及核算中的重要性来对最重要的知识点实行“典例―变式”教学法。有些学生觉得难但是重要性一般的知识点就不需要应用该,如委托代销委托方和受托方的核算等;抓关键:就是选择能有解题的关键技巧的知识点,并该关键技巧能抓住原理,来应用“典例―变式”教学法,这样便于举一反三,如长期借款的核算一般要画出数轴,约当产量多工序生产时也要画出工序图,在折让和退回时在草稿本先写上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的分录等;抓区别:就是选择可以总结类似的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的典例,以抓住区别,掌握本质,才能通过“典例―变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千变万化的题目中有信心也有能力取胜。如在建工程建造的是生产用固定资产还是非生产用固定资产,一字之差,两种情况下增值税核算很多地方有区别:如购入工程物资时进项税的处理,领用原材料时进项税是否转出的处理,剩余工程物资转出进项税的处理等。
(2)以学定教。针对上述难点,教师设计出“典例”,即原型题。实例步骤二(课后):根据难点,设计“典例”。典例1:2010年1月1日借入3年期借款100万元用于建造厂房,年利率6%。借入后马上用50%购买工程物资。2011年1月1日,又投入
50%。工程在2011年12月31日完工。
设计意图:典例要立足于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上。它的呈现要体现了会计的核算原理,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该例题中时间选择2010年1月1日等为学生最好理解的,年利率6%与12个月的分母相对应便于计算、条件50%也为最简单的,目的只为学生先了解这类题目的会计原理。另外,结合其他知识点一般要求“典例”可以依据以下要求:
依据考纲,结合教材。历年的高考试题来看, 绝大多数的题目依据考纲,并源于教材, 部分综合性强的题目还略高于教材。因此, 复习中老师应立足于教学重难点,立足于课本, 精选课本中的典型例题、习题加以提炼成典例。
具有代表性,体现通法通性。教学的成效不取决于运用的数量,而要看运用的例题是否具有广泛意义上的典型性。典例往往是一些财会基础知识的巧妙“结合体”,它的解答体现了会计的“通性通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数据简单,理解原理。期望学生能首先理解原理,建立一种认知:这些都是我学过的知识点,只要我细心谨慎,都能做出来。所以在学习原理阶段只以最简单的数据来说明,这样就能更快地全面、系统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二)“变式”探究。师生共同探究“变式出题类型”。实例步骤三:(1)分组:组长组员双向选择成立4-6人小组,并为自己组取名。本次活动学生分必胜客、冲刺组、番薯干组、FightingTeam四组。(2)根据典例1师生共同讨论变式出题类型。各组先组内总结介绍自己组的题目类型,师生分享时总结出若干种出题类型:变式类型一:基本类型:1)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2)分期付息。
变式类型二:时间变:1)在年度中间开始借款,工程使用借款开始或完工。2)借款分若干次投入在建工程,可以未全部投完。
3)同一年度,不同月可以投入几次。变式类型三 :创新变:1)与第五章在建工程中增值税相关内容结合。2)预留空白(学生创新:与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出售的知识点结合。)
设计意图:课堂组织形式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和“组间竞争”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在交流中更好更多的变化题目,同时提高课堂趣味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个过程包括了学生自变、组内互变、组间互变、教师再变等各种尝试,教师变最好是学生变化的引导和补充,师生对于出题类型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该知识点,避免题海战术,并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当然一般要留出学生可自由创新的变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
1、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整个活动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即自评,组内评分,和教师评分相结合的方式,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在不断调整后,笔者认为以下评价分值比例较合理,可以分项目或知识点阶段性使用:
整组成绩由分组竞赛情况和教师评分相结合的方式,组员成绩根据整组成绩占50%,还有50%有自评和组内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团队总成绩= 出题类型20%+变式出题20%+测试成绩
40%+团队合作20%。
学生个人总成绩=团队总成绩50%+互评成绩25%+自评成绩25% 。互评成绩=团队合作5%+所承担工作完成情况
10%+创新性5%+正确性5%,自评成绩也是如此比例。
2、教学成效。(1)提高了复习课效率。“典例―变式”教学能帮助学生以新颖的思路或独特的方式来理解会计原理,把握本质规律,并运用变式出题掌握题目类型,适应题目千变万化,从而摆脱题海战术,如实例中原本12课时的教学内容可以调整为8课时左右,提高了复习效率。(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应变能力。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出题,出题互测,互相批改,都能使学生变被动思维为主动自觉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 提高思维能力。学生主动参与到变式的构造之中,从而弄清原式的本质,再做相关习题就能游刃有余,提高了应变能力。(3)小组合作形成乐学、趣学氛围,一般学生总认为财会复习课单调刻板、枯燥无味,怕学厌学。尤其是学困生,现在活动课程中小组有交流讨论,有竞争压力,还有小游戏,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逐步地转化了一部分学困生,从而形成了乐学、趣学的氛围。
3、教学反思。(1)不断调整、完善达成最佳模式。一是不断调整分组,如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人数,也可以抽签组合或是强弱搭配组合等。二是调查报告与测试结合调整,在一个专题结束后,或每次变化后或有小组调整时进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试卷测试。根据学生的调查反馈来调整教学设计。调查问卷的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关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掌握和没有掌握的原因,2)关于分组的合理性和作用,3)关于出题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4)关于变式的心得体会。结合教师的感受和测试的效果,得出了上述例题中的最佳模式。(2)要多留下“空白”给学生。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出题时,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留下思维的空间与时间。让程度好的学生引领全组做创新尝试,让程度差的学生也能参与其中,即教学设计时应该考虑各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这点有待改进研究。
参考文献:
篇7
例如:1.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电功率)、电流的定义中都有“单位”两个字。因此,教师在复习到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及相关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回答其他的物理量的定义,以及由定义得出的公式。这样在复习到其他定义和公式时,每个定义和公式都经常会在学生的脑海里出现,从而使学生反复记忆和理解,加深对相关物理量的记忆和理解。
2.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牛顿第一定律得出过程、影响动能大小因素都可以用下图中的斜面、小球或物块。因此,在复习到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课本上是在水平面上匀速拉动木块,得出结论)时,可以提问: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探究?这个实验装置还可以做什么探究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到复习牛顿第一定律,功能关系时,又可以让学生再思考,起到反复记忆和思考目的。
二、方法规律变口诀,记忆使用都便捷
物理中的很多规律,都是由实验得出来的。在物理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实验器材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物理规律的记忆。对学生而言,大段大段的使用说明和规律记起来相当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将大段文字变成口诀或顺口溜,这样学生记起来轻松快捷有趣,而且印象深刻,能激发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1.实验器材的使用中的口诀:刻度尺的使用有“四会”(“会看”,“会放”,“会读”,“会记”);温度计的使用做到“三要三不能”;托盘天平的使用:放平台,游归零,调平衡,左物右码移游码,读数结果码加游。
2.物理规律中的口诀: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动态分析: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倒立实,位异侧;正立虚,位同侧;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关系:等流分压。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关系:等压分流。电学内容:一个定律(欧姆定律);二个三:三个电表(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三个物理量(电压、电流、电阻);三个两:两个公式(电功和电功率)、两个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两个电路(串联和并联)。
三、习题要求精挑与细选,讲评注重习惯和多变
复习课离不开习题,包括上课所需讲评的例题和课后学生的练习,如果教师的课堂例题只复习资料上的例题,学生的课后练习也只是复习资料上的练习,从前至后依次做。这样效果不好。因此,教师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对习题的选择做到精挑细选,尽量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选题注意难度适中,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1.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甲上浮、乙悬浮、丙下沉, 在甲露出水面之前,关于它们所受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受到的浮力
B.乙受到的浮力大
C.丙受到的浮力大
D.甲、乙、丙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演变1.将比较浮力改成比较质量或密度
演变2.将体积相同改成质量相同比较浮力或密度
2.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质量,横坐标表示物体的体积。图像a、b分别表示物体甲、乙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浮在水面
B.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C.将体积相等的甲、乙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D.将体积相等的甲、乙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浮在水面
演变:将横纵坐标质量和体积分别改成:路程和时间、电压和电流、功和时间、压力和受力面积,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分析题目、如何答题。物理规范化解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解题过程的规范,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如:选择题要学会排除,会从题目中找出关键字词并能得出相应的结论(例如:有“光滑”就说明摩擦力为零,看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要知道合力为零);填空题中文字型填空要填通顺,计算型填空要注意单位;计算题中能从冗繁的信息文字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最好以“已知”的形式写出来),要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相应的物理量,符号注意加上相应的下标,注意单位统一,解题过程要有公式、必要的文字说明。
四、在反思中归纳总结,从纠错中充实完善
每复习完一部分知识和讲解完一组题目,教师要带领学生回过头来反思:本部分复习了哪些知识,本阶段复习了哪些知识,本题复习了哪些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用到了哪些物理方法?哪道题还可以变化?哪些题还有什么解法(一题多解)?使他们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归纳总结,在反思中不断巩固、深化和提高,使他们构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备一个纠错本,将每次做错的题目记录在纠错本上,并经常去翻阅,看自己对相应的知识是否理解和掌握,对已经掌握的做上标记,通过不断纠错的方式使学生的知识不断巩固和完善。
篇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下用电量也迅速增长,新增供电线路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但限于城市规划、环境景观、线路走廊的要求,架空输电线路的建设受到了限制,城市 110kv 、 220kv 供电线路越来越多地采用高压线缆转入地下敷设。高压线缆的敷设里程越来越长,而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并相应地担负起主干线路的作用,因而对其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根据对高压线缆故障成因的分析统计,有相当比例的线缆故障原因,追根溯源是因线缆施工过程遗留问题引起,本应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并解决。为了提高线缆供电可靠性,降低高压线缆故障率,做好高压线缆工程建设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旨在从技术层面以及管理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做好 110kV 及以上高压线缆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提高高压线缆线路的建设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线缆供电的可靠性要求。
2 .高压线缆的选型、订货
工程立项、可行性研究批复后,建设单位即可招标选择监理单位,在监理工程师的协助下通过招标选择设计、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设计单位进行高压线缆的选型设计时,需综合考虑线缆的使用条件、运行环境、投资控制等各个万面,参照DL401 《 高压线缆选用导则 》 进行逃型。110kV 及以上高压线缆的品种主要有油纸绝缘充油线缆以及交联聚乙烯( XLPE )线缆等,目前, XLPE 线缆以其优异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相对充油线缆比较存在着施工作业和运行维护方便等各项优点,加上近年来 XLPE 线缆在材料和制造技术上的长足进步, XLPE 线缆逐渐取代充油线缆。 XLPE 线缆的金属护套主要有铅套和波纹铝套两类,需要根据线缆的安装运行条件进行选择。通常铅套线缆为满足短路热稳定要求,可增加铜丝屏蔽,但应给予充分的论证、试验。在广州市区一个 220kV 铅套高压线缆工程订货时为满足短路电流热容量指标,在铅套内侧增加了大节距绕包铜丝,但是监理工程师在施工中发现,线缆在支架支承处由于小面积承受线缆整段重量,铜丝受外护套局部变形压迫,已对主绝缘外半导电层造成压挤凹陷的损害,并向主绝缘内形成突起,从而可能造成局部电场畸变。虽然目前未能准确评估对线缆安全运行的危害性,但是应足以引起各方的关注。
线缆供货厂家也应该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综合考察厂家的质量保证体系、生产能力、社会信誉、供货业绩各方面因素,在满足商务条款的前提下,优先考虑能够全面积极响应技术条件要求的厂家。与厂家签定合同时应要求厂家对施工人员、监理工程师进行技术培训,同时接受监造。在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完善的今天,建设方应要求监理工程师接受厂家培训并负责对线缆进行监造,从而使监理工程师对高压线缆施工工艺、技术要求有更深人细致的了解,能够在工程施工监理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施工图设计完成之后,建设单位要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以及有经验的运行人员、线缆专家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设计者在会上陈述设计意图并解答各参建单位提出的疑问,与会人员对线缆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图纸会审是一个变被动为主动的质量控制,是把质量控制关口前移,也是有效控制建设工程投资的组织措施,建设初期发现问题能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的损失。
3.线缆的运输保管
高压线缆的运输可由厂家直接汽车货运到现场,或者委托有经验的大型物件运输公司完成,在运输途中要认真做好交接装卸、运输固定和存储保管工作,避免可北发生的装卸冲击损害。由于高压线缆通常是按现场没计长度订做的,因此,收货时必须认真清点线缆及其附件的型号、规格、数量、出厂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检查线缆的密封防潮情况。高压线缆存放时和敷设后摆放于现场准备接头施工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做好线缆的保护工作,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受潮、外力损伤或被盗。
高压线缆的运输保管并不复杂,但又容不得有丝毫闪失,做好线缆的运输保管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参建单位的管理组织水平。监理从这一环节开始,就要协助建设单位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组建安全监督委员会,将施工安全措施落实到实处。
4.线缆的敷设
110kv 及以上高压线缆的敷设方式,设计单位需考虑线缆经过的地段环境、施工工艺要求以及工程投资等因素,经现场勘测选择采用槽盒直埋、穿管或者线缆隧道用线缆支架的托承等方案。施工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地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进人工程实体施工阶段,工程的顺利推进要求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以及供货厂家协调运作,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对工程进行管理,在现场要起到对质量、投资、进度、安全“四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两管理”以及组织、协调的作用,通过落实汇报审批制度、定期协调例会制度等方式建立起畅顺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高压线缆敷设路径通常较为复杂,放线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线缆的竣工质量。在放线时技术人员要对线缆输送机以及牵引机的牵引力、牵引速度进行控制,在合适的位置布置放缆转弯滑轮和线缆输送机,线缆弯曲半径不能过小,必须满足厂家以及规范的要求,注意避免转弯位、穿管管口处对线缆外表面的刮划损伤。有的高压线缆外护套表面是一层半导电石墨层,其作用是作为测量护层绝缘时的外电极,石墨层的损伤脱落将可能造成护层绝缘降低,或者形成易受到侵蚀的薄弱环节。
线缆的敷设布置采用隧道支架敷设时,应考虑线缆的热胀冷缩.根据电级路径地形的变化,设置迂回备用裕量或采用蛇形敷设,在线缆支承点考虑支架的衬垫以及甩缆的固定形式,在合适的位置米取刚性固定。同时要考虑防火阻燃的设计,在重要的线缆沟和隧道中,按消防要求进行分段,用软质耐火材料设置阻火墙或装设防火门。线缆接头两侧及终端线缆头 3 至 5 米长的区段应施加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
高压线缆采用直埋方式敷设时,埋设深度须满足规范要求,并埋设警示带。当遇到跨越不可穿越路障及穿出地表跨过桥梁等情况必须浅埋时,在浅埋处就要做好足够的保护措施,设计坚固的保护层,在地表竖立醒目的警示标志。特别是规划发展中的区域以及市政改造建设频繁地区,紧邻线缆地段的施工是高压线缆安全运行的最大威胁,钩机挖伤线缆及凿穿线缆护套的案例屡见不鲜。此外,在工程竣工后及时将准确的线缆沿布图提交城建规划部门,让其在周边地区施工审批阶段就对施工单位进行提醒告诫,也是间接有效的保护措施。
5.高压线缆接头及终端施工
近年以来,高压线缆的接头及终端等附件很多已采用预制化产品,技术已很成熟,应该优先选用。预制化产品对安装施工人员以及环境的依赖程度较低,接头施工质量比较容易得到保证。接头安装施工需要良好的现场施工环境,过去我们曾对国外厂家要求的恒温恒湿施工场所颇有微词,但经过实践证明,按高标准严要求建立起来的施工场所,对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劳动效率是十分有效和必要的。在室外线缆接头井的施工中,广州地铁二号线主变电站 110kV 供电线缆接头施工中采用无底集装箱形成空调封闭环境,地面彩条纤维布铺垫的方法搭建施工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压线缆终端和接头制作时,施工人员要严格遵守制作工艺规程。高压线缆的接头、终端的结构,很重要的一点是对电应力的控制,对附件中电场分布、电场畸变的控制,特别是线缆外屏蔽切断处的电场分布。因此,高压线缆终端和接头制作时,对工艺步骤、尺寸大小、缠绕包带的要求都是十分严格的,不容许有丝毫的差错。错误的缠绕包带的选择会导致附件电场分布的改变,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通常厂家在安装的时候派出现场督导到施工现场监管指导,随着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的完善,委托监理对施工单位执行线缆终端和接头制作工艺规程情况进行监督是可行和有效的。监理工程师在设备监造的同时接受了相应的培训,使其在现场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技能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进行监:}彗和指导。工程建设的趋势要求工涅建设管理者更新管理理念,逐渐推行“小业主、大监理”的管理模式,建设方赋予监理方更大的权限,监理方负担起更大的责任。高压线缆接头施工是线缆建设最重要的环节,科学的工艺技术措施、严格的管理制度、相应的监督机制相结合,才能够有效地保证这一环节的工艺质量。
6.线缆及附件试验绝缘测试、耐压试验是检验高压线缆及其附件的生产、敷设、安装质量的重要手段,生产厂家应提供出厂前预鉴定试验报告供用户审查。在高压线缆中间接头、终端施工完毕后,先要做外护套的绝缘、耐压试验,这是检验线缆安装质量的第一道关口,也是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发现了绝缘薄弱环节必须及时修复,然后再进行高压线缆的每相导体绝缘测试及主绝缘的耐压试验、导体直流电阻和线缆线路参数测试等试验。在做 XLPE 交联聚乙烯线缆主绝缘的耐压试验时,因国家尚未制订高压电力线缆敷设后现场交流耐压试验的相应标准,选择何种试验方案常常引起争论。不少研究表明,采用直流耐压试验方式对线缆绝缘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直流试验后的直流残余电荷,投运后在其上叠加交流电压峰值将可能致使线缆发生击穿,即使通过了直流试验不发生击穿,也会引起绝缘的严重损伤。如果要进行交流耐压试验,由于整条电力线缆容量很大,所要求试验设备容量、电源功率非常大,在现场安装后做工频交流耐压试验十分困难。根据 110kV 交联聚乙稀( XLPE )绝缘电力线缆订货技术条件中要求, 110kV XLPE 线缆交流耐压试验可选用在导体与金属屏蔽、金属套间施加电压110kv (Ue)持续5分钟或施加电压64kV (UO)持续24小时试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高压线缆现场耐压试验建议采用变频谐振系统进行。变频谐振系统相对 50Hz 交流试验设备和调感调容谐振系统来说具有品质因数高、需用功率小、设备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篇9
图书馆作为人们精神食粮的汲取地,作为人们文化层次提升的重要途径,是其他场所无法替代的,其为人们知识的增长增加了动力。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图书馆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能够以更加快捷、方便的方式阅读相关图书内容,让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高中电子阅览室不仅能够完成图书馆本身所具有的使命和作用,更可以让师生获得专业的阅读指导,可以让他们的阅读效率得到提升。但是,高中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建立同样需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需要其做到个性化和人性化管理,从而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个性化的需求和系统服务。
二、电子阅览室的人性化管理
(一)数据库检索服务功能
高中电子阅览室应根据读者的需求来深化和拓展管理,细化服务质量,使读者充分体会到电子阅览室的人性化管理。电子阅览室的主要功能和特点是大量的数据库信息以及搜索信息简单快捷。数据库的检索服务功能强大,通过关键词、关键语句、作者或是相关信息都可以快速地找到使用者所需要的资料信息,满足读者需求,是读者青睐电子阅览室的主要原因。因此,电子阅览室的人性化管理必须注重检索服务功能的构建,通过提供相应的检索功能让“阅览室”的阅读效果得以显现,带给用户更好的阅读体验。
(二)电子图书借阅
电子图书以其传播速度快、传输方便、传输费用经济的特点成为计算机电子传播工具的主要优势。随着电子传播的飞速发展,电子阅览室已经实现电子图书的外借,电子图书借阅模式的产生,简化了读者的借阅手段,更方便、更快捷地查阅想要获取的信息。在进行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做好电子图书借阅的建设内容,一方面要让读者能够借阅到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让师生借阅让书籍内容得到传播,比如可以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对借阅的图书发表意见,这样既能够优化借阅的方式,也能够对书籍进行推广。
(三)网络点播
电子阅览室配有音响、耳机等设备,影音文件更有利于加强人们的记忆,读者可以在阅览室里点播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或者资料,有利于读者对资料的掌握。在学习完所需知识后,读者也可以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节目视频,放松身心。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个性化管理可以运用有声图书的方式带给学生和老师更多的阅读体验,让师生不仅可以“看”书,还可以“听”书。
(四)软硬件环境
电子阅览室存在的基础就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各种应用软件来为服务读者,优秀的电子阅览室应有合适的软硬件环境。考虑到电子阅览室的公用性质,在计算机设备的管理上应尽可能考虑读者的感受和使用需求。对计算机进行软硬件配置时应以信息检索功能为主,休闲娱乐所在分区应占很少的部分,分清电子阅览的主要功能。在计算机软硬件的安装选择上,应以学习软件为主,并提供部分特殊应用方面的软件,配合信息检索区的基本软件安装,满足师生的使用需求,同时减少读者以娱乐为主的可能,切莫主末颠倒,影响读者的学习。信息检索方面不需要功能及其优化的软件配置,以简单、直接的检索模式达到帮助读者查找目的即可。在软件的使用上,可以考虑允许读者自行安装所需软件,辅助师生对于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包括扫描、打印、磁盘读取、磁盘刻录等功能亦可大大方便学生获取学习资料。
三、电子阅览室的个性化服务
(一)建立完备的用户信息库
要想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就要多方面了解读者的基本信息,建立大量、完备的用户信息库。可以通过传统的方法,如问卷调查法,也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主动分析,通过对学生平时各种信息收集的频率和数量,整理分析出读者的使用情况,从而全面了解读者的行为习惯和个人爱好等,这样建立起来的用户信息库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及所需要的科研材料。只有充分地了解x者,满足读者的需求及阅读习惯,才能吸引读者的目光,为读者提供最满意的信息服务。
(二)建立学科导航体系
对电子信息库进行个性化的设定,按照统计出来的读者需求对信息资源进行特定分类,建立特定的主体专区,将符合分类专区的内容以网络链接或是直接呈现的方式展示在专区内,以方便读者阅读的原则为前提,将网页、资料等进行归纳和分类,并呈现在相应的主体专区,这样建立起来的学科导航体系可以方便师生在特定的地址获取想要的信息,有利于师生在信息数据库中高效快捷地查到自己所需求的信息资源。
(三)开展信息推送服务
信息服务应以现代化的服务手段为主,方便读者对文献信息的检索与存取,进而不断地完善电子阅览室的各种功能,设身处地为读者提供最需要的信息获取的途径,以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取代传统的服务方式,以个性化的推送手段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根据读者选定的专题和信息资源种类,按照指定的时间间隔,或根据科学技术的新进展、新成就,通过使用开展信息推送服务的方法,主动将网上的信息资源通过固定的频道推送给用户,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是吸引和帮助读者的主要方式。在推送信息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数据技术将读者所需要的专业信息内容通过网络传输出去,采用多点传送或多址发送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师生,简单、快捷、方便,在管理上通常运用电子邮箱的方式来实现信息资源的传递和接收。
(四)其他个性化服务
除了上文提到的几种个性化服务以外,通过各种贴心的设计都可达到提高电子阅览室个性化服务的效果。在电子阅览室的系统中增加个性化的搜索引擎系统,将读者喜欢的搜索引擎列述出来,让读者自行选择搜索引擎,既可满足读者的使用情况,又显得电子阅览室服务的人性化,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建立读者专属的账号资源,读者可以将喜欢和需要的资料收藏和转载到自己的账户中,这样即使在其他的电脑中也能找到自己收藏的资源。通过邮件、短信等即时通信设备,实现读者与管理人员的互动,保证读者获取资料的及时性。
四、结语
电子阅览室进行人性化管理已经成为高中图书馆管理方式的主旋律,具有个性化服务的电子图书馆更加受到读者的喜爱,亦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只有从设备、软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全面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更好地提升高中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水平,满足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优化是对传统图书馆的发扬和提高,促进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拓展,引领电子图书馆的发展,为知识的获取增加了更具创新的渠道,更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
(作者单位为中山市华侨中学)
[作者简介:方儒(1988―),男,湖北黄冈人,专科,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
参考文献
[1] 阳明英.浅析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人性化管理[J].才智,2014(1).
篇10
一、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思路
目前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教学质量都受到了极大地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和高中历史考试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高中历史考试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解决综合型历史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对历史知识还未形成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认识和理解。②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一定的历史基础。学生在学习和日常训练只是简单地归纳和记忆,不利于学生历史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升华。③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历史课程复习效果不理想。针对高中历史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革新教学思路,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高中历史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高中历史复习注入活力。其次,教师要优化和创新高中历史复习课程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念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技能。
二、高中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1)熟悉和掌握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及结构。高中历史教材是学生复习高中历史的重要依据,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将其作为历史复习的重点,抓住历史题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只有掌握好基础的历史知识,才能够打好历史复习的基础。在日常的历史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历史教材的结构看起,在熟悉知识脉络后,再去复习具体的历史内容,这样的复习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历史教材复习中,教师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要鼓励学生理解记忆,反复阅读和理解,知识自然了然于胸,这样的方法也不至于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打压下去。因此,熟悉和掌握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及结构,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是学生历史复习的基础环节。
(2)重视高中历史知识点间的联系。高中历史是由很多琐碎的历史知识点构成的,如果学生只是单一地记忆每一个知识点,不注意发现和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水平就得不到有效提高,并且学生也会在枯燥的知识点记忆中产生厌倦心理,进而导致高中历史复习质量的逐渐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解题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只要掌握好其中的一个知识点,与之相关的知识也会了然于胸,学生的复习负担也大大减轻。尤其是学生在解决知识跨度大的历史题目时,由于已经具备了联系知识点的能力,学生就能够轻松地解决问题,学生的综合解题和分析能力就会在不断的训练中得到发展和提高。例如,教师在讲解唐朝贞观之治的原因时,要求学生不仅仅要从政治、经济上理解这一问题,也要联系文化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这样学习一个知识点可以将好几个知识联系和综合起来,学习效果更佳。
(3)注重历史知识点和重难点的复习。高中历史复习中,历史知识点以及重难点应该作为学生系统复习的重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好每一个复习环节,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学生必须准确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点,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后,学生的拓展和提高能力才能获得提高。教师要向学生明确高中历史知识点的重点部分,并且要对学生进行定期的考查和验收,监督和督促学生查漏补缺。学生在记忆知识点时要坚持理解记忆,讲究学习方法,不能死记硬背。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是整个高中历史教学的关键部分,也是能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部分。历史重点知识往往能够将历史章节的重点勾勒出来,对于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帮助意义重大。对于重点知识,教师要详细讲解,并且要求学生积极思考,找到记忆规律,抓住重点内容理解和升华。高中历史的难点涉及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等都较为复杂和深入,也有部分难点是学生容易产生知识点混淆的部分,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要注意讲究方式方法,将抽象复杂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变成直观和容易理解的知识脉络,注重指导和启发学生,促进学生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复习效率和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以及培养学生历史观念、价值观念等,教师要从历史教学和复习的思路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不断地革新和优化,教师也要注意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发现不足,总结经验,并不断提高高中历史复习水平。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提高历史复习质量,同时也为自身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历史复习课也会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严桂珍.化复杂为简单变苦学为乐学――关于高中历史复习课的改革及尝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
篇11
1重视学生感受,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虽然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已经提高了对学生主体的重视,但是笔者通过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分析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仍然存在着忽视学生感受的情况,由于历史知识本身与学生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要想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到历史知识,高中历史教师就要重视学生感受,为学生创设出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后期运用的顺利程度[1]。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普及的当前,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综合使用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呈现出与该历史有关的图片、影视资料、电视情节,使学生能够产生一种身临历史情境的感受,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为学生讲授《》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搜集更多与有关的图片,使高中历史教学课堂营造出真实的历史情景,提高学生学习该内容知识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在日后回想起时,可以借助教师所提供的图片,更全面的回想起内容。
2抓住教学重难点,理清历史教学脉络
虽然对于学生来讲不同的高中历史内容都十分重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教学重难点内容,重点内容为学生必须要深刻掌握、理解、记忆的历史知识,难点内容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高难度的历史知识,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反思,发现只有做好重难点知识教学工作,学生才能够构建出整体高中历史框架,学习效果才会更加明显[2]。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厘清历史教学脉络,明确整体教学框架;随后,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在整体框架中明确标出教学重难点内容,并在开展该阶段教学内容时,提高对其的注意,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强化教学下,更扎实的掌握重难点历史教学内容,保证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3强化学生记忆,做好复习回顾工作
与数学物理知识相比,高中历史知识对学生的记忆力要求更高,因此,学生需要反复学习、记忆该方面知识,从而加深对相关历史内容的印象,保证学生后期使用的准确性。但是,笔者通过对当前历史教学现状的反思,了解到大部分高中历史教师更重视新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对旧知识的复习回顾,这样的教学结构呈现出不尽合理的现象,学生学习有效性也会受到影响。当学生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出现疑问时,高中学生还会反思自身的学习能力,影响学生后期学习的积极性[3]。结合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象,历史教师需要在开展新课程教学内容前,仔细搜寻与该教学内容有关的旧知识,并通过复习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的历史教学内容,在强化学生对旧知识记忆的同时,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新历史知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为学生讲授《文学的繁荣》一课时,教师可以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为引导,让学生在回顾该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更快速的走入《文学的繁荣》一课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知识的记忆。
4加强教学中历史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融合
历史本身与思想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开展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学生民族认同感,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因此,加强教学中历史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融合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详细讲授中国历史发展情况,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详细的了解到我国发展史,激发出学生自身爱国主义情怀;其次,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积极弘扬我国优良传统,使学生在相关历史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后,高中历史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正确的解答,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思想,从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思想教育意义[4]。
总而言之,历史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情况,只有做好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才可以使学生掌握到更多与我国文明、文化有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基于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反思,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后教学中需要更重视学生感受、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做好历史知识复习与回顾工作、强化历史教学中文化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融合,为学生历史历史水平的提高做出努力。
作者:陈旭 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
参考文献
[1]马维林,黄敏.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5):54-56.
篇12
如今的高考形式,历史作为高考科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中考在去年才考历史,而且作为综合科来考,初中课时安排少,许多学校又缺乏专业教师,历史在有的学校形同虚设。学生初上高中后,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一无所知,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循序渐进的打算。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属新编教材,从观点到史实,从容量到质量,从广度到难度,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历史学科本身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和高考改革带来的结果。缘于此,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课时少,进度紧和高考能力考查要求日渐扎实的情况下,如何更新观念,适应新形势,学好新教材,是摆在每一个高一新生面前一道难解的方程式。
二、讲究方法,注重理解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决非一时一段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高中教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因此,高一新生接触《中国近代现代史》时较为头疼,只有注重学习方法,方能事半功倍,适应高考形势的要求。具体来讲:①要培养自学能力。高中历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同学们在学习每章之前,要认真阅读一下引言,把每章内容的线索和重点了解清楚。形成习惯后,有助于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另外,每章选用的插图、表格、史料都要认真理解领会,以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所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必须的。总之,自己掌握了主动权,养成了良好的自学、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习历史至关重要。②注重知识的联系结合,树立整体知识观。首先,高中历史许多概念比较抽象,诸如革命、改革、改良等,必须结合政治常识方能理解。在目前各类历史试题中,理解性的题目占据了主要地位,如果对教材处理不好,做选择题时,就会出现判断错误,做材料题和问答题时则容易答非所问。其次,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平时,在学习中应注重多分析、多比较,找出其异同处,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③注重跨学科的联系,学以致用。高考实行大综合的趋势,要求各科加强渗透。学生在平时应关注当前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等热点问题,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所涉及的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清主线,建构体系
系统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离不开记忆,但记忆并不等于死记硬背,透彻的理解是记忆和掌握知识的前提。对高一新生来讲,教材内容看来是支离破碎的,只不过是按顺序进行了编排,这种错误无疑是学习的障碍。因此,高一学生首先应在章节内部理出清晰的目,务必因果关系明了、逻辑清晰、概括精练、重点突出,这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要求。其次,给章节以准确的定位,即阐释清楚每一章节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犹如电脑网络,随时可调用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第三,牵出串在章节之间的纲,即教材的主线。如新编《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一至四章,展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四部曲: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阶段(18401864)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18601895)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确立阶段(18951901)中国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阶段(19011912)。这样的揭示犹如登高鸟瞰,让高一学生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历史的规律了然于胸。当然,高一新生要在短时间内达到这种境界是不可能的,但至少为他们指明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高中历史的复习介绍第一,每位同学应首先找到一本《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并能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对每一课的要求熟记于心。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可以删除一些不要的点,比如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对必修三第一专题第二节的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我们在复习时就可以删除本节有关秦朝儒学的发展状况的相关内容。这样复习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效率。二是在以后做题中,又能很好地收缩范围,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因为无论选择怎样的新材料还是如何设问,命题者都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第二是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逐一落实每一个知识点。在落实知识点的时候,首先强调第一次记忆过程的准确性。比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要求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那么同学们就要注意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比如宗法制的源头、宗法制的核心内容以及宗法制的影响,是不是自己已能很准确地表述。其次对一些基本的历史概念也要力求准确理解,比如对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掌握。因为只有对概念做到准确理解,才能使我们既提高记忆效率,又能使我们在解题时,灵活运用。在落实知识点的过程中,又可以分成两步。
第一步就按照专题来进行复习,这一步比较容易,重在熟记每个知识点,为下一步打下基础。第二步可试着按时间顺序,将同一时间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史内容进行梳理。这步较难,但很有意义,因为历史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时间观念。第三,在不折不扣完成前面两点要求后,如还学有余力的话,可适当做一些题目。这样不仅可以检测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先行一步,在实战中,锻炼自己的应用能力。成功总是垂青于有准备者,通过以上三点夯实基础,才能使同学们在高三一年的复习中腾出更多宝贵时间,进行能力方面的训练,为最后的高考奠定基础。
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一、构建历史知识框架
掌握历史基本目标在于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与方法,并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置于相应的知识框架内,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网络,好应对高考历史选择题。
篇13
二、打造高效历史课堂――以高三一轮复习为例
1.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首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握教学目标,认真备课。以人教版历史教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为例,新课标要求学生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主要史实,并认识其历史意义。通过解读课标,来安排学生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掌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相关史实和历史意义。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减少了板书时间,也增加了历史教学的内容,还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2. 新课程背景下打造高三一轮复习课堂的教学方式。高三一轮复习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最大,所占的教学时间也最多。为此,要求教师在进行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新课标(同时要参照江苏历史考纲要求),引领学生展开对高中历史的复习工作。以人教版历史教材为例,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标出重难点,通过复习“旧知识”掌握“新内容”,是一轮复习的两个重点之一。除此之外,还需要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历史复习体系,对散乱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使之系统化、条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