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母婴同室的重要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合同管理的概念。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以工程项目为对象,以实现合同为目的,对合同进行计划、组织、指导、控制的系统的管理方法。合同管理是促进合同双方履行约定义务、确保项目实现的重要手段,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要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就应该将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制定合同管理模式,建立成本控制模型,实现工程项目最佳的经济效益。
2、合同管理的内容。订立合同的一般程序包括要约和承诺,一个有效的合同必须包含主体要件、客体要件和合同内容。合同主体通常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合同客体是指合同双方约定的所应达到的目标,即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履约时间、费用、效果等款项。合同内容包括双方当事人约定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合同生效的时间、地点、条件和违约责任等。
3、合同管理的依据。对合同进行管理,需要有一定的根据。首先,合同管理是以双方当事人订立的合同条款为根本依据,把合同谈判、签订、履行、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落到实处,使整个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从项目开始实施时,就要全面了解对方,只有在全面了解对方真实情况的基础上,才能选择最佳合作伙伴,促进合作的互利双赢。其次,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法律法规的调整、政策的变化、对方经营状况的变化,这是合同管理的又一重要依据。因为市场的变化、法律法规的调整、政策的变化、对方经营状况的变化会影响自己的经济效益和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关注这些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能够促进合同的顺利履行。
二、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1、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搞好合同管理,能够提高项目合同签约的成功率,促进双方按照约定履行合同,同时也提高了工程项目成果的转化率,在增加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实践也表明,在一些单位的实际工作中,由于没有加强合同管理,采取口头协议或不规范的协议等方式往往不能保证合同按时履行,使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低下。而加强合同管理,落实有关合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提高了合同的签约率和履约率,促进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
2、避免工程项目不应有的损失。加强合同管理能够避免工程项目不应有的损失。合同是确定当事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依据,一旦合同生效,双方都必须按照约定的事项认真履行,不得违反,违反合同约定的事项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加强合同管理,提高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能够避免上当受骗和盲目签订合同;能够保证合同条款的完善和齐全;保证合同内容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保证合同用语精确、无歧义;保证合同资料的完善,避免资产的流失;保证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不会受到不应有的损失。在实践中,由于合同某一条款的不严谨,甚至由于几个词语的使用不当,往往会给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带来巨大的损失。如一些工程项目由于忽视合同管理,在合同条款中出现诸如“工程项目完成后付款”样的条款,这样的约定很不严谨,语言不精确,没有约定准确的付款时间。如果合同一方在另一方完成工程项目后迟迟不付款,另一方也很难用合同的这一条款约束对方,请求对方付款。因为工程项目完成后的任意时间都是付款时间,一方当事人可以以此为依据拖延付款,另一方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这样一来不可避免地会给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会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加强合同管理,能够避免工程项目不应有的损失,从而也就相应地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3、提升工程项目信誉和形象,增加经济效益。工程项目信誉和形象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要想提高经济效益,不能忽视工程项目的信誉和形象的建设工作。不重视合同管理,造成合同条款不能依约定而得以实现,定会影响工程项目自身的信誉和形象。而搞好合同管理,能够提高合同的签约率和履约率,提升工程项目的信誉和形象。工程项目的信誉和形象提升了,其经济规模也会相应的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也会增加,其经济效益也会相应的增加。从上面可以看出,搞好合同管理能够增加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抓工程项目管理,还要抓合同管理,在抓工程项目管理的同时,也绝对不能忽略合同管理。
三、搞好合同管理的途径
1、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对工程项目的成败兴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的领导会带领一个企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领导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所以加强合同管理是领导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要搞好工程项目的每一项工作,首先需要获得领导重视和支持,领导是工程项目的决策者,他们的态度和意见会对工程项目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获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搞好合同管理工作将难以继续下去,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的目标将难以实现。此外,要想获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需要提高领导的思想意识观念,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合同意识。同时,还需提高领导的管理水平。只有领导的思想意识观念和管理水平提高了,他们才有可能重视和支持合同管理工作,才有可能使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的目标得以实现。
2、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要搞好合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了健全和完善的管制制度,才能使合同管理的各项工作有序的开展下去。要在制度中规定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等,明确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促进他们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搞好合同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在有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的前提下,还需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这些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和作风、法律知识和水平、管理能力和技巧等。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使合同管理的各项工作有序地开展下去,让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的目标得以变为现实。
4、尽可能采取单价合同法。某些规模较大的项目,尤其是市政项目来说,通常是边设计边施工,像这样的在合同制定以前见不到方案的工程,推荐采取单价承包方式。将项目中潜在的各类问题都转移给乙方是不合理的。施工单位只有两个方法,一是将潜在的问题综合考虑,尽量报高单价;二是,开展后谈价的方式,尽量做好自身权益问题。而对于单价合同,是固定项目的单价,实际测量工程完成的数量,并由监理认可的数量与施工单位结算。对于单价合同,工程量的控制实际上取决于设计单位的施工图设计以及工程变更。我们如果控制好了单价,就完全可以控制施工的最终结算。
5、做好相关的索赔工作。在开展项目的时候,常会遇到甲方和乙方之间的纠纷矛盾现象,此时甲方的利益比较容易维护。如果乙方有很强的的管理水平和合同专业人员时,他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找出合同或甲方及监理方面的的原因要求赔偿。这种现象的发生标志着管理的发展,如果乙方没有很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完不成此项工作的。因此,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才能更好的应对索赔问题。
总之,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是连接各种经济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经济效益是每个工程项目的生命线和最基本的价值追求。有合同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合同管理制度,没有良好的合同管理制度,就没有良好的市场运行秩序和健全的市场运行机制。要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健全工程项目的管理制度,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管理的成功与否,同时也会体现在工程项目的收益上,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中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闫爱勤. 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探析[J]. 中国商界(上半月). 2009(08)
篇2
1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1.1新生儿自身因素 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及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机体对外界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呼吸道、皮肤以及消化道等各种感染。
1.2环境因素 母婴同室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以及陪护人员的手、新生儿的日常用品,这些环境的不卫生会增加产妇和新生儿的医院感染。
1.2.1消毒隔离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到位,室内使用后的物品如毛巾、尿布等处理不当,这些物品经常与新生儿的皮肤接触,用后如不及时清洗消毒,则最容易滋生细菌,使用后的废弃物处置不规范,也是污染病室环境的因素[2]。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在不同的病区,对不同新生儿进行诊疗操作,衣物以及相关医疗器械的物体表面,都会直接或间接携带病原体,从而造成新生儿之间的交叉感染;而且探视人员增多,也给母婴同室的空气和物体表面造成污染,从而进一步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风险[3]。
1.2.2 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差,在各项操作中可通过手把细菌、病毒传给母婴。另外由于陪护人员、探视人员手卫生知识缺乏,不注意手部的清洁和卫生,也可将病原菌直接传播给新生儿。
1.2.3医护人员及产妇患有皮肤感染和其他传染性疾病时,均会将将病原菌传播给新生儿[4]。
1.3 陪护及探视制度不建全 由于医护人员少,患病的新生儿不能由医护人员单独陪护,多数时间是由家属陪护,且探访人员多不固定,可将不同环境中的病原菌带到病室,可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风险。
1.4医院的管理部门对医院感染不够重视,未加强对母婴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尤其是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护意识差,以及对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低,也是造成感染的重要原因。
2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1母婴同室及物品的消毒,母婴同室工作人员上班期间应保持衣帽整洁,进行各项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新生儿所用的包被、小毛巾、尿布等用物应加强消毒灭菌工作,常用的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计等使用前后均需消毒,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5]。母婴同室应保持空气清新,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室温保持在24~26°C,湿度55%~65%,室内的所有物体表面、地面、门把手、常用仪器、空气等坚持每日定时消毒,新生儿及产妇使用过的物品需单独处理[6]。
2.2严格落实手卫生规范和制度 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必须坚持手卫生制度,规范"六步洗手法"等,落实手卫生的管理及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加强手卫生执行力度,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7]。
2.3加强对母婴同室的空气、物体表面、手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并制定相关制度:科室要有相应的消毒及监测制度,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总结分析监测结果,持续改进工作。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及医疗安全,产妇与新生儿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所以做好母婴同室病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显得更加重要[8]。
2.4其他方面 为了减少环境的污染,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要严格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置,应专人回收并有记录;患有皮肤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医护人员应暂停在母婴同室工作,产妇哺乳前要洗手并清洁,母婴同室中婴儿所用的眼药水、粉扑、石腊油、小毛巾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9]。如产妇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肝炎、活动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不明原因的发热等症状时,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终止哺乳,必要时可将母亲与新生儿分室隔离,避免感染进一步扩散。
3结论
科室医护人员和保洁工人要增加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母婴同室消毒措施》等相关技术规范和制度,并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工作,制定清洁卫生管理制度,一次性用品管理制度,职业暴露的防护制度等,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率。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与医疗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医护工作始终贯穿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个环节,母婴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现了产科的医护质量水平。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从身心上、经济上增加了产妇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因此预防和控制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是保证产科医疗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我院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督查并持续改进相关工作,有效地控制了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Mayhall C G. Hospital 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 control[M].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12.
[2]Cummings K J, Martin S B, Lindsley W G, et al. Exposure to influenza virus aerosols in the hospital setting: Is routine patient care an aerosol generating procedure?[J].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14:127.
[3]Saiman 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ystic fibrosis[J]. Current opinion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 24(4): 390-395.
[4]王新.预防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024):5537-5537.
[5]钟巧,侯庆中,李晖,等.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5):692-694.
[6]Jaafar S H, Lee K S, Ho J J. Separate care for new mother and infant versus rooming-in for increasing the duration of breastfeeding[J].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2, 9.
篇3
1.2方法
为对照组产妇的新生儿采用母婴分离的方式进行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对其新生儿进行体温、呼吸监测、更换尿布、测量体重、洗澡、臀部护理及喂养等操作,不要求产妇或其家属参与对新生儿的护理。为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采取母婴同室的形式进行护理,将其与新生儿安排在同一病房,在为其新生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求产妇或其家属共同完成所有的护理操作,以提高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能力。护理人员应通过发放资料、现场讲解等方法对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护理新生儿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促使产妇尽早开奶,以提高其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在产妇为其新生儿更换尿布、进行沐浴、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时,护士从旁进行指导,纠正其错误的做法。若产妇发生乳汁分泌不足、扁平等情况,护理人员应为其进行关于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并列举一些为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获得理想效果的案例,让其认识到为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增强其进行母乳喂养的信心。若产妇出现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帮助其更快地完成母亲角色的转换。在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期间,应嘱其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及体重的变化,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1.3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对母亲角色的适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两组产妇发生紧张情绪的程度,将其紧张情绪分为“不紧张”、“轻度紧张”及“重度紧张”。将两组产妇对母亲角色的适应性分为“适应”和“不适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例,%)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发生紧张情绪的程度较低,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对母亲角色的适应性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4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1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71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5.2±2.6)岁。观察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4.5±2.8)岁。两组产妇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
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均超过7分,产妇依从性好可配合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排除合并产后出血、肝肾功能严重疾病的产妇,新生儿为低体质或早产儿,或在出生后合并严重疾病者。
1.3护理方法
(1)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护理
(2)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服务 ,具体方法如下:
①用吻合的语气向产妇介绍医院的各项基本情况,消除产妇的陌生感。
②环境护理:病室应明亮,尽量以自然光为主,布置应整洁,控制好室内温度及湿度,温度在25~27℃左右,湿度控制在40%~55%。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③心理干预:密切观察产妇情绪变化情况,告知产妇产后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疏导;还可指导产妇拥抱和抚摸婴儿,增进母婴交流,转移产妇的注意力。
④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优点,并告知其喂养的方式、姿势;告知母乳喂养期间饮食注意事项。
⑤向产妇讲解产后自身保健方面的知识,包括乳房、伤口等的清洁护理,告知其勤换衣物,注意保暖,增强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
⑥新生儿护理:由护理人员向产妇示范护理婴儿的正确操作,如抚触的步骤、方法、顺序等,并在抚触过程中保持与婴儿的交流,以增进母婴关系,对于操作不正确者予以纠正和指导。
1.4评价标准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两组产妇的角色适应能力进行评价,产妇能很好掌握对新生儿的护理操作技巧,及母乳喂养的方式,产妇与新生儿的关系较为融洽,新生儿对母亲有依赖感则为适应;产妇不能较好的接受母亲这一角色,对新生儿的护理技巧掌握不好即为不适应。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检验结果以p
2结果
2.1两组产妇角色适应能力情况比较
2.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与对照组的74.2%比较,差异显著(p
表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母婴同室由于能增进母婴间情感交流,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等,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但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产妇及其家庭对于产后的护理越来越重视,传统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母婴同室的需求,积极探索一种高效的护理方式极为迫切。
篇5
我院1996年以来一直实行母婴同室制度。1991年1月~1995年12月共收治孕产妇8 095例,院内感染110例,感染率为1.36%。1996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孕产妇7 750例,院内感染120例,感染率为1.66%。当严格管理,分析原因,认真落实控制措施后,2001年1月~2005年12月底,共收治孕产妇7 950例中,院内感染60例,感染率为0.75%。
2 母婴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
2.1 空气污染是导致母婴院内感染的首要因素:实行母婴同室后,产休区工作人员流动量大,陪探亲属过多过频进出产休区,尤其是部分不听劝阻的患有发热、感等传染疾病的亲属进入母婴同室,给母婴同室的清洁卫生带来较严重的影响,导致病房空气细菌培养指数偏高。
2.2 使用未经消毒的母婴用品或母婴用品混用,产妇自身卫生观念的淡薄也是导致母婴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由于我院收住产妇来自不同社会层次,生活习惯不同,部分产妇拒绝使用医院提供的消毒母婴用品,且有母婴用品混用习惯,极易引起母婴疾患。
2.3 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个别医护人员消毒隔离意识不强,操作程序不规范,母婴同室后未及时改进并认真落实相关规章制度,是直接影响院内感染控制效果的决定因素。
3 预防母婴院内感染的管理措施
3.1 母婴同室的基本条件:(1)室内温度及湿度:温度应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为保持温度、湿度相对恒定,以防忽冷忽热导致婴儿感冒,产休室内安置双温空调装置,随时调节室内温度。(2)为了保证适宜的空间面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我们将原有的多床位病房改建成双人和单人温馨产休室,保证了每床位面积约7平方米,并劝阻家属尽量少带物品进入产休室,保证产休室整洁无杂物。(3)对家庭有条件者提供单人家庭式母婴产休室,尽量减少邻床间感染机会。(4)对母亲患有感染性疾病者,如淋病、梅毒、肝炎、结核、爱滋病或腹泻等,给予隔离管理,隔离后边查明病因、边治疗、边报告,以免直接传染婴儿或间接传染邻床母婴,严防传播流行。(5)对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人员定时体检,凡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一律不得参加母婴医疗护理工作。
3.2 母婴同室的环境消毒:(1)晨间护理采取一床一套湿式扫床法,门把、室内门窗、床头柜、桌椅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佳净每天擦洗1次,用后的毛巾洗净用开水煮沸30分钟晾干备用。(2)每天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佳净拖地2次,保持室内地面清洁、干净。(3)母婴用品分开使用,婴儿所用的物品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毛巾、包被使用前高压消毒,使用后单独清洗晾干送高压消毒;使用一次性尿布、产褥垫,用后焚烧;婴儿衣服一人一用,每天更换,随脏随换。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放置,收集后统一分类处理。(4)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产休室内安置空气清新器,常规上、下午各开窗通风1次,每次15~30分钟,通风时注意母婴保暖。每月紫外线消毒产休室1次。每季度进行空气等细菌监测1次,并留存登记监测报告,保证病房空气细菌数<200菌落/m3,物体表面细菌数<5菌落/2,不得检出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并对存在问题及时改进处理。(5)产妇出院后,床单位按终末消毒处理,痰盂、便盆分别清洁、浸泡消毒;隔离病室使用后,室内及所有用物均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3.3 建立完善的探陪制度:(1)制定母婴同室探视制度,由专人管理探访程序,规定探访时间,一次只允许1人入室,并对前来探访人员做好身体健康状况的查询,发现患有上感或其他传染病者谢绝入内。(2)允许探视者,必须洗净双手,用75%的酒精纱布擦洗双手后方可入室,入室前更换专用拖鞋。(3)探视者禁止带人工、奶瓶及各种配方奶粉入室,所带尿布衣物经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探陪者不许坐或睡于母婴床上,不许在病室内吸烟。
3.4 对产妇进行卫生知识的健康宣教:宣传母婴同室的意义及重要性,提高认识及自我护理能力,严格把好产妇及家属的院感传播环节。
3.4.1 孕妇入院待产,产房责任护士耐心介绍住院环境、探陪制度、卫生设施,告诉其进出待产室及时更换拖鞋,临产后更换专用清洁衣裤,方可进入产房等知识,避免污衣物污染产房空间。
3.4.2 正常分娩的产妇,产后用温开水纱布擦洗,再行母婴早接触、早吸吮。处置观察完毕后,协助产妇更换自备清洁衣裤,方可母婴同返产休室。剖宫产者术前准备时,穿专用衣裤,术野用2%碘酊、75%的酒精初步消毒方可送入手术室,术后协助生活护理,穿专用衣裤3天,保持床单清洁,随脏随换。
3.4.3 产休区责任护士应耐心细致教会产妇母乳喂养的知识,严格把好换尿布后、哺乳前、挤奶前的洗手关,坚持母婴用品分开使用制度,做到按需哺乳,让婴儿吃到足够的初乳,增加自身免疫功能。
3.4.4 责任护士巡视病房做好健康教育,督促产妇勤换衣裤,勤换卫生垫,,保持床单元及会清洁,会有切口者,每日用消灵液抹洗会阴2次,并用75%的酒精纱布湿敷会阴切口30分钟。
3.5 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及控制院内感染意识,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预防母婴院内感染的重要保障。
3.5.1 全院开展在职教育,培养职工敬业精神。加强业务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尽快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科学的安排工作。人人达到为了自己,为了患者,自觉遵守各项制度的共识。
3.5.2 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交叉感染的主要原因,洗手是控制院内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医护人员应加强责任心,不留长指甲,上班时不带戒指。每次检查、治疗或护理产妇及婴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水浸泡双手。定时做医护人员手指细菌培养,细菌数<5菌落/cm2,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及绿脓杆菌。
3.5.3 临床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穿了3天后的工作服,细菌菌落数超过正常标准,最好每天更换工作服1次,条件不具备者,应2天清洗1次。坚决执行下班、就餐、开会时脱去工作服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分组抽样方法,在过去一段时间内(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抽取在我院出生的86例新生儿及产妇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划分在A组的产妇中年龄最大者42岁,年龄最小者19岁,平均年龄27.4岁;孕周最长者42周,孕周最短者34周,平均孕周38.7周;新生儿中包括24例男性和19例女性;划分在B组的产妇中年龄最大者43岁,年龄最小者21岁,平均年龄26.9岁;孕周最长者43周,孕周最短者37周,平均孕周39.4周;新生儿中包括23例男性和20例女性。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将抽样中86例研究对象资料,进一步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措施对A组母婴进行同室管理;采用针对性防感染措施对B组母婴进行同室管理。对两组新生儿中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产妇护理婴儿的能力、产妇对角色转变的适应能力、产妇对管理措施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3 管理措施 ①入院后将探视制度等向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大力度的宣传。尤其要对母婴同室病区不能陪视要予以重点宣传,探视制度应严格执行,将院内感染的预防的重要性以及初乳喂养的益处和初乳的营养价值向产妇进行详细说明[2]。并且对产妇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使医患关系做到融洽。②母婴同室病房内的空气应该保持流通,室内的温度也要适宜。每天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两次通风,将消毒液喷洒于地面之上,采用温式清洁法进行晨护,在进行扫床的过程中严格执行一人一床一套一消毒,一桌一布一消毒的消毒制度,每天对空气消毒器进行2次消毒,对入室人数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增加传染媒介[3]。产妇和婴儿在出院后,所使用的物品要保持清洁,使母婴同室新生儿之间的交叉感染的发生得到避免。③无菌观念要增强,无菌操作技术与消毒隔离制度均要予以严格执行,护士高频率地对病房进行巡视,对产妇予以关心,对于生活护理而言也不应忽视,陪视应尽可能减少,使传染源得到杜绝。在分娩前以及分娩时的所有致病菌,都会通过胎盘对胎儿产生影响,若是胎膜发生早破现象,多次进行内诊,应给予抗生素进行预防,避免新生儿出现窒息[4]。④在对所有新生儿进行接触的前后,尤其是对已引起感染的患儿进行接触的时候,工作人员在清洗双手、戴口罩、戴帽子时必须认真,切断任何感染因素。由于在新生儿时期非特征性以及特征性免疫功能都会存在缺陷,在护理过程中,换尿布要勤,新生儿在进行大便后应以温水洗净,并将氧化钙软膏涂抹在屁屁周围,垫上尿布,将少许消毒用的滑石粉撒在皮肤褶处,至今还没有发生新生儿有臀红的现象。为了对新生儿脓发生疱疹进行预防,每个出生的新生儿都应该穿一件棉维做的上衣,这样其他不洁布类的刺激就会得到减少[5]。气温炎热的时候,将一块凉席铺在棉褥上面,新生儿被子不易太厚,这样会使脓疱疹的发生得到减少。若是患有脓疱疹的现象会偶尔发生,可用碘酒或是乙醇进行消毒后,用消毒针将脓疱疹刺破再涂上龙胆紫[6]。给新生儿每天洗一次澡或是抹澡,在洗澡的过程中要严格执一人一条毛巾、耳后、将头皮、颈部、面部、手指间及其他皮肤处均应轻轻摺洗干净的原则,毛巾使用后应予以清洗并且在供应室进行高压消毒。新生儿脐部的消毒工作也不容忽视,断脐后的消毒工作必须要严格执行,由于细菌很容易侵入到脐部的创口,所以我们对脐部消毒作出如下规定:用75%乙醇每天消毒2次,并尽量保持干燥,会使新生儿由于感染而导致的败血症的发生得到避免[7]。⑤有很多对抗感染,对疾病有预防作用的抗体存在于母乳当中。这些抗体会使婴儿保持不被细菌以及病毒的感染,会保护呼吸道以及肠道。新生儿在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机体的屏障功能不是十分良好的条件下,由哺乳所得的免疫物质就像一支大的防御武装一样,对诸多微生物的免疫作用均十分明显[8]。
1.4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新生儿中出现院内感染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新生儿,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护理人员对母婴同室病房的巡视工作力度应加强,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宣传教育进行指导,进而使母亲自行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的技能大大提高。母婴同室使母婴之间以及家庭之间的联系得到显著的提高,让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新生儿的知识予以了掌握,对新生儿的呼吸、体温以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发生异常能够予以及时的处理[9]。在临床上,最近一段时间通过对上万名新生儿的护理,我们得知医院内感染尤其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能够进行预防的,该工作的关键就在于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并且制定一些相应的防护措施,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层层落实,进行严密的把关,对病区消毒隔离以及控制探视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应予以明确的对待与处理,对于医疗护理操作同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要予以严格的处理,使母婴同室房的管理得到加强,对每一个细小的环节的处理都应予以特殊的重视,尽量使护理的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服务于对院内感染的控制,并且也会对床位周转、母婴健康、防止医疗事故、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医疗纠纷的发生等产生一定的好处。目前母婴同室为广泛受到社会欢迎的一项新的护理模式,它的发展是存在必然性,但是做好母婴同室感染的管理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尽量使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的概率降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新生儿能够健康的成长[10]。
总而言之,在妇产科中加强母婴同室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在院期间出现感染现象,可以产妇在最短时间内适应角色的转变,使其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的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其对母婴同室管理措施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吕杰.母婴同室与早期授乳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13(14):236-237.
[2] 黄华芬,刘小平,等.母婴同室与母乳喂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13(12):103-104.
[3] 焦丽,王玮,陈靖,等.母婴同室552例与新生儿疾病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23(16):138-139.
[4] 王立军.97例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及对策[J].中外医疗,2009,28(21):121-122.
[5] 戴红梅,王淑玲,等.774例母婴同室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9,15(14):264-265.
[6] 刘晶.母婴同室新生儿观察与护理[J].中国妇幼保健,2009,14(21):262-263.
[7] 陈贝贝.母婴同室开展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J].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3(12):125-126.
篇7
1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
在医院里,头次喂奶是在产床上进行的,将婴儿脐带处理完毕,擦干皮肤上血迹和羊水,即将婴儿着抱入母亲怀中,使母婴皮肤贴皮肤(注意保温)即早接触,母亲两眼注视婴儿,并让婴儿吸吮母亲,且保持目光交流时间持续在30分钟以上。目光交流有利于母亲泌乳素的分泌,而促使乳汁分泌。产后立即吸吮能使给予婴儿更多母爱和关心,使母亲比较容易长时间喂养婴儿。剖宫产婴儿,将婴儿脐带处理好后,应该将婴儿的脸贴母亲的脸,让母亲亲婴儿,待母亲返回病房后再进行吸吮。
早吸吮即帮助母亲在半小时内给新生儿开奶。产后半小时是新生儿吸吮最兴奋阶段,这时开始第一次喂乳能使新生儿建立良好的吸吮反射,并能取得价值很高的初乳。初乳是母亲产后最初几日产生的乳汁,量较少,色黄且稠,具有许多免疫球蛋白及白细胞,能保护婴儿免受许多细菌和病毒感染,被称为出生后最早获得的口服免疫抗体。初乳中的生长因子,可促使婴儿未成熟肠道的发育,为肠道消化、吸收、成熟作准备。初乳能防止变态反应性的物质的吸收,减少变态反应发生。初乳量虽少,但它能满足刚来人世的婴儿的营养需要。产后立即开始母乳喂养,可帮助母亲增加子宫收缩,使胎盘易于娩出。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应将早吸吮的重要性告诉产妇,使她们尽可能地给婴儿进行早吸吮。
医护人员及家属应鼓励母亲多让婴儿吸吮,告诉产妇多吸吮,可导致垂体生乳素阵发性释放,而促使乳汁分泌。并且吸吮动作还可反射性引起垂体后叶释放催产素,后者刺激乳腺和腺管的肌上皮细胞收缩,促使乳汁喷向乳管,增加乳量,有利于婴儿吃到足够的乳汁。因此,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是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因素。
2母婴同室、按需哺乳
篇8
中图分类号:R197
为了控制或减少母婴同室医院感染,近5年来我们制定了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措施,用以预防、杜绝母婴交叉感染的发生。现将我医院具体实施情况介绍如下:
1.建立医院管理体系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中的规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把提高医疗质量当作当前的主要任务,全体医护人员也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成立了医院感染办公室,由1名主管院长和护理部主任分别任正、副主任,并由若干名监测人员组成。每周实行抽查制度,对具体操作人员进行的手抽样检查;各种消毒包的消毒日期检查;一次性使用医疗物品管理进行检查:对检查室、治疗室、处置室和母婴同室病房的消毒进行检查;对分娩室的消毒要严格按手术室的标准执行,如有疏漏要立即纠正。
2.普及医院感染知识,使管理规范化
本院组织全体医护人员统一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分级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规定。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特约上级主管领导,结合有关感染知识进行面对面的讲座,同时播放一些相关影片,并亲临现场进行实地指导,在现场随时提问,随时解答,使全体医护人员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了医院感染的知识。这样激发了全体医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进来,不仅达到了普及医院感染知识的目的,而且为使医院管理趋于规范化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3.母婴同室控制感染的对策
3.1检查室、治疗室、处置室的设置及要求
对检查室、治疗室、处置室每日处置前和处置后都要进行清扫,并用壁挂式紫外线消毒机进行消毒,2次/d,1h/次。每周对检查室、治疗室、处置室进行彻底清扫两次。每月做1次空气培养,主要检查细菌菌落生长情况、使其菌落数控制在≤10CFU/m3,并由一名检测员负责并记录。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换药包、一次性导尿包、一次性拆线包、一次性备皮包)实行规范化管理,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包装,如有破损、过期、污染等要彻底清查并销毁。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用完后,要与生活垃圾分类放置及包装,然后由院里主管回收的人员每天定时回收,进行统一销毁处理。
3.2病区的设置及要求
3.2.1首先病室要求保持空气洁净,环境舒适,安静,采光好,温、湿度适宜,并设有通风、保湿及保温、消毒装置。室温保持在20~22℃为宜,湿度>50%为宜,通风2次/d,20~30min/次。用壁挂式紫外线消毒机进行消毒,2次/d,1h/次,并且注意保持室温。每月对母婴同室病房进行1次空气培养,主要检查细菌菌落生长情况。
3.2.2应设立隔离的母婴同室房间,淋浴室及开水间。并设有流动水源的洗手池及厕所,一旦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发生时,应立即与正常母婴隔离。
3.3分娩室的设置及要求
①分娩房屋里,应设置待产室、分娩室、隔离待产室、隔离分娩室,并且各室要完全分开。②每周彻底打扫卫生两次,用来苏水擦拭墙壁、地面、流动洗水池、拖鞋以及产床、腰枕、便器和婴儿体重称,平时除分娩前后常规打扫卫生外,还用壁挂式紫外线消毒机消毒,2次/d,1~2h/次,每月做1次空气培养,细菌菌落生长数<10CFU/m3。③现行康乐待产,允许家属陪护,但产妇家属必须换产室内固定拖鞋,并只限于待产室内,当产妇进入产室时,家属止步,不得入内。④划分好无菌区、清洁区、有菌区的界线,无菌物品要与有菌物品严格分开摆放,对产包要进行高压灭菌消毒,接产所用不锈钢器械(产钳、止血钳、剪刀等)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⑤操作时,每位接产人员必须戴好口罩、帽子、换上分娩室内的固定拖鞋。洗手消毒时取无菌刷蘸肥皂液,先刷指尖,然后刷手、手腕前臂肘部至上臂下1/2段,共3遍,每遍3min。用清水冲净,干后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方可开始操作。⑥接生器械每人、每次用完后都要彻底清洗干净,送供应室打包高压灭菌消毒,以备下次再用。接产器械最好准备充足,以防产妇多,器械紧张而使器械达不到有效浸泡消毒的时间,从而造成交叉感染。⑦给婴儿结扎脐带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接产包开包后4h内使用,如大于4h,应重新进行高压灭菌消毒后再用。注意随时标明开、关接产包的日期及时间,以防造成交叉感染。⑧产前已知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或其他种类传染性疾病的产妇,一旦产程发动,应立即送人隔离分娩室等待分娩。⑨隔离分娩室内设有固定的全部接产所需用物及用药也应同样定期、定时进行清查和消毒,用后按隔离消毒法进行消毒,尽量应用一次性物品,并统一进行严格消毒,浸泡处理或焚烧。
3.4婴儿淋浴室的设置及要求
①室内应温暖,有流动的冷热水管。②实行1婴5巾制度,即3块毛巾、1块浴巾、1块隔离巾,1婴5巾制度应严格执行不得重复使用,毛巾使用后,1次,d进行高压灭菌消毒。③婴儿沐浴时,先将隔离巾铺在浴架上,才能将婴儿放在上面。洗头用1块毛巾,洗身体用1块毛巾,洗臀部用1块毛巾,然后将婴儿放在铺好的浴巾上,进行婴儿抚触,此项护理时应注意动作要轻柔,以防止皮肤擦伤造成细菌侵入而导致交叉感染,最后换上干净的衣服,用被包好,每个婴儿用红霉素眼液点眼后,方可送回病房。婴儿游泳时,游泳桶内放置一次性塑料膜制成的袋,每个婴儿游泳时更换1个,以防交叉感染发生。④产妇患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和其他感染性疾病时其婴儿要单独进行沐浴。用物用完后单独高压灭菌消毒和摆放。一定要注意和正常婴儿用物严格分开使用。
篇9
1 临床资料
2013年6月―2013年12月对常德市某医院收治的180例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剖宫产52例,干预后喂养成功47例;异常19例,干预后喂养成功16例;母婴分离25例,干预后喂养成功22例;婴儿方面因素14例,干预成功10例;哺乳方法不正确35例,干预后喂养成功34例,其他社会支持系统、生活与饮食影响35例,干预成功33例。
2 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
2.1 社会支持因素。近年来政府通过媒体宣传、教育,让人们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得到了提高,母乳喂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自1990年起卫生部决定将每年的5月20日作为母乳喂养宣传日,近2年来许多城市也开展了宣传活动,但是效果不佳,追其根本,是产妇及家庭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
2.1.1 部分产妇受长辈陈旧观念影响,妨碍了母乳喂养。
2.1.2 由于代乳品通过媒体过度、夸大的宣传及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影响,大多数产妇对母乳喂养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代乳品认识存在误区。
2.1.3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产妇也面临同样的竞争压力,为了赶上工作进度,很多正处于哺乳期的产妇忙于事业,因精神高度紧张及没有时间进行母乳喂养,从而影响到母乳分泌,影响到母乳喂养。
2.1.4 有些条件好的家庭,怕大人受累,买国外的好奶粉喂养,误认为比母乳好从而放弃母乳喂养。
2.2 产妇心理因素。
2.2.1 在当今这个注重外在形象的社会里,许多产妇都会紧张、焦虑进行母乳喂养会引起乳房下垂、身体肥胖,因而拒绝进行母乳喂养。
2.2.2 产妇对进行纯母乳喂养信心不够,总是持有怀疑的态度,担心婴儿没吃饱。
2.2.3 产妇在月子期间,因与外界接触少,容易引起产后抑郁,情绪不高,影响母乳的分泌。
2.3 乳房因素。平坦、凹陷、短小、过大导致早期喂养障碍:产妇缺乏孕期乳房保健常识在青春期及妊娠期使用过紧的胸罩,使被紧紧的束缚,造成平坦或凹陷,又未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异常的没得到及时纠正,异常的产妇难以做到婴儿有效的吸允。
2.4 母婴同室因素。目前虽然很多医院创建了母婴同室病房,但是很多因为母亲及婴儿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母婴分离,从而导致未能及时开奶。
2.4.1 产妇因素:产后大出血,产后因疾病进入重症监护室。
2.4.2 婴儿因素:婴儿口腔疾病、口腔畸形、舌系带过短或过长,影响婴儿吸吮能力;婴儿因早产、黄疸、产伤及缺血缺氧性脑病需要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错过开奶和早接触的时期。
2.5 生活与饮食:产妇在生产后因身体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挑食、食欲下降、拒食等情况。此外,产妇及家人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在食物选择上有所顾忌,早期饮食比较单一,饮食方面不合理会导致产妇营养不良,从而直接影响产妇乳汁的分泌,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出现乳汁不足。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社会支持系统。对产妇及家属讲解母乳喂养对婴儿和母亲的益处:母乳营养丰富,比例合适,有助于消化吸收;母乳能增强婴儿免疫力;母乳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母乳喂养时,能促进情感交流;母乳喂养经济、便利;母乳喂养能促进母亲产后恢复及减少乳房癌和卵巢癌的发生。从而让产妇及家属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减少社会对母乳喂养的干扰,提高母乳喂养率。
3.2 心理护理。了解产妇忧虑的原因,进行疏导工作,要求家属与产妇多进行沟通,为产妇分担忧愁,减轻心理压力,多鼓励产妇,让产妇对母乳喂养树立信心,保持一个良好心态,利于乳汁分泌。
3.3 乳房因素。乳房扁平或凹陷者:哺乳前湿、热敷乳房,同时按摩乳房以增加乳房的血液循环,促进乳汁分泌,继而捻转引起奶阵。进行伸展练习,将两拇指平行放在两侧,慢慢地将向外方拉开,牵拉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使向外突出,此外还可以用牵拉器、戴专用胸罩等方法来辅助喂养母乳。过大者:过大,婴儿衔接失败,产妇首先取舒适卧位,选择最舒适哺乳姿势,用刺激婴儿上唇,使其张大嘴,将塞入婴儿口中,用空着的手轻轻按摩乳房,用大拇指从乳房根部轻轻推到乳晕处,把奶水挤出来到宝宝的嘴里,反复坚持吸吮;过小者:加强练习,用吸奶器吸引,每次吸住约半分钟,连续5-10次,每天至少两回。
3.4 母婴同室因素:母婴分离的产妇由于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乳腺管阻塞不通,导致分泌减少,乳房肿胀。另外,母婴分离还会导致产妇产生紧张情绪,担心婴儿健康。首先,消除产妇负面情绪,多传递婴儿信息。其次,辅助做好乳房护理,定时用吸奶器吸取乳汁,吸取前可进行乳房热敷和按摩,将挤出的乳汁送往新生儿病房进行喂养,提高婴儿免疫力,对后期母乳喂养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篇10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尤其是初乳中含有丰富免疫球蛋白、维生素、牛磺酸和矿物质、钙、磷,比例合理,吸收率高,能使婴儿获得免疫因子,增加自身抵御能力,减少疾病。母乳的温度适宜,不易污染,省时、方便、经济,母乳喂养不仅能增进母子情感交流,还能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加速子宫复原;可抑制排卵,有利于计划生育;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 我们在母乳喂养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我院母乳喂养率达9 8 %以上。现报道如下。
1 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主要因素
1.1医务人员对母乳喂养的态度和有关知识的掌握对母亲的影响最大。近几十 年来,在对医务人员教育中,忽视了有关母乳喂养知况、技巧等方面内容.而强调了人工喂养有关问题.使医务人员对开展母乳喂养态度消极。
1.2在母乳代用品销售的影响下.使人们错误的认为采用配方奶等代乳品喂养好.是现代的喂养方法。加之有些母亲工作忙。不能随时哺喂.而盲目地选择了人工喂养。
1.3母婴分室 延迟开奶.定时抱奶,婴儿出生后立即抱婴儿室与母亲分离,待母亲泌乳后再让婴儿吸吮.以后2 ~3 h抱母亲处吸乳一次。其结果,致使很多母亲泌乳晚,乳晕小,使很多母亲对母乳喂养信心不足而最终采用人工喂养,这是母乳喂养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1.4婴儿出生后6 h未开奶前喂糖水,致使婴儿产生错觉.再不愿吸吮母乳.从而减少了对的刺激,导致母乳分泌不足,而母亲也误认为自己乳汁分泌不足,丧失母乳喂养信心而采取其他喂养方法。
2 实施母乳喂养中存在的问题
2.1部分医务人员没有转变观念.对母乳喂养缺乏正确认识,缺乏主动对产妇进行宣传、教育、指导的意识.工作比较被动。
2.2实行母婴同室 按需哺乳后,个别护理人员认为可以把婴儿完全交给母亲照顾.而减少了对婴儿的巡视和护理,从而使某些异常新生儿由于不能及时发现病情而失去有效救治时机。
2.3母亲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产妇泌乳稍晚,其家属担心影响婴儿健康,有偷喂糖水现象。二是个别产妇由于凹陷,婴儿吸吮困难而嫌麻烦不愿哺喂。三是极个别产妇担心哺乳影响体型美,对母乳喂养有顾虑.
2.4对母婴儿同室的管理问题。实行母婴同室后,婴儿与外界接触机会多.外来探视人员都要对婴儿看一看,抱一抱.无形中或多或少给婴儿增加了感染机会。
2.5个别产妇在怀孕期未接受母乳喂养知识宣教,产后增加了宣教难度。
3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护理对策
3.1为提高认识,切实转变医务人员观念.加强对全院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复训,尤其是对妇、儿科重点科室工作人员的培洲。对新上岗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做到每个工作人员均能认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什么是母婴同室,早吸吮.接需哺喂及其重要性。妇、儿科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母乳喂养技巧.并能随时对产妇进行指导,形成全院轰轰轰烈烈开展母乳喂养的。
3.2要让每一位护理人员认识到实行母婴同室,早吸吮、按需哺乳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为提高其主动服务意识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1)由专人负责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宣传教育, 其中包括下发书面材料. 组织看录像, 用模型和娃娃来讲解正确的喂奶姿势和挤奶手法。(2) 按“促使母乳喂养成功十点措施”要求.做到责任到人。如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协助婴儿早吸吮等工作必须到位。(3)加强母乳喂养工作质量监控.定期对其进行检查评估[2]。
3.3对母亲及其家属除加强宣教外,要检查病房,杜绝存在奶瓶奶嘴代乳品。对喂奶有困难的产妇,护士随时协助其哺乳,对母乳喂养态度消极的产妇.要做好心理护理.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做到有的放矢[3]。
3.4在实施母乳喂养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一是孕期对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效果最佳,因此我们加强了产前门诊宣教工作,建立了孕妇母乳喂养宣教登记卡。二是为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妇出院后继续进行指导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们成立了随访小组,设立了热线咨询电话.随时解决和解答母乳喂养中存在的问题。
3.5实行母婴同室虽尚未发现感染,但新生儿毕竟抵抗力较弱,在一定范围内尽量减少其感染机会非常重要。我们除减少母婴同室内必要的探视、陪住外,定期进行室内通风、空气消毒.为母婴创建一个清洁、舒适的休养环境。
3.6为提高新生儿重量,每天应有专职医生对新生儿进行晨检,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 小结
博大的母爱在新生命伊始就表现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迄今还没有任何乳品具备母乳那样多的优点,即使在最初可能有一些因素在影响着我们,只要坚信和坚持母乳喂养,感受出生婴儿和母亲的第一次接触,感受新生儿的每一次吸吮,做到和孩子早接触,越和孩子早接触,就越早出现泌乳,孩子越早开始吸吮,母乳的量也就越充足,为了造就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我们通过积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耐心指导帮助,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鼓励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母乳喂养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母乳喂养率得到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住院分娩产妇3000余例,平均年龄29.5岁,平均孕周为39.6周;自然分娩 2320例,剖宫产680例;
1.2 实施方法
1.2.1 应具备的条件
①护士具备熟练的业务素质、专业操作技能,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②环境:病室每天通风2次,每次15 min~30 min,温度26℃~28℃,湿度50%~6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③管理:减少陪护探视人数,配备足够数量的护士;
1.2.2 健康宣教
①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早接触、早吸吮及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及新生儿含接姿势,教会产妇如何保持乳汁充足。②现场指导并给产妇及家属示范新生儿沐浴、抚触、脐带护理、臀部护理的方法,边做边讲解,鼓励家人动手参与;讲解新生儿喂养、新生儿黄疸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家人更加科学地育儿。③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包括产后避孕指导、产褥期相关护理、出院后饮食、新生儿预防接种及家庭回访等指导。发放宣教的文字资料,如怎样开具出生证明、母婴分离时如何喂养等。
2 实施效果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责任护士对产妇身心需求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使责任护士更加深入细致地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护理措施。在与产妇的沟通交流中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母婴床旁护理的开展督促护士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更加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1]。
3 讨论
3.1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及整体护理质量
母婴床旁护理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要求责任护士对产妇各方面有完整的了解和观察,改变了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责任护士增强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责任护士提高了实施优质护理的能力。
3.2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
在母婴床旁护理整个实施过程中,产妇及家属要求护士对产科相关知识了解全面,专业操作技术熟练。为了胜任此项工作,护士只有不断充实自我,才能赢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和肯定。
3.3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融洽了护患关系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产妇近距离、无间隙地感受到责任护士对母婴的重视和爱护,使她们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同时,产科相关知识教育与家人共同参与的过程,促进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融洽了护患关系。
3.4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减少了差错事故,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从而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实施的重要方法,是回归自然的家庭温馨护理,也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
篇12
近年来,医院内产科新生儿被盗事件频频发生。如今妇产科多使用母婴同室的病房管理模式,健康新生儿的聚集地---产科病房也就成为了盗取婴儿的主要场所。新生儿被盗后导致骨肉分离,给新生儿的亲人造成巨大的痛苦,给医院的经营管理造成负面的影响,也严重地威胁着社会的和谐。
1新生儿被盗的原因分析
1.1作案人员方面的原因
1.1.1大部分作案人员的作案动机主要是受利益驱使,将偷抱来的婴儿转手卖给贩卖儿童团伙就可以有一份十分可观的收入,在金钱的诱惑下,作案人员往往抱着铤而走险的心理。
1.1.2有的作案人员因其本身丧失生育能力,害怕遭到夫家的抛弃且又十分渴望身边有个孩子来组建一个完整的家庭,做出违背法律及道德规范的行为,选择到医院偷抱别人的孩子来满足当妈妈或者爸爸的心愿。
1.1.3有的作案人员的心理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盗取新生儿仅仅是为了寻求刺激或者只是为了报复他人。
1.2医院的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1.2.1医院内病房各通道未安装电子监|控;或电子监控设备陈旧、画面模糊、损坏缺修,形同虚设;亦或是监控室工作人员不在岗未能真正起到监控的作用。
1.2.2医院是个较为开放的场所,且对探视人员的管理不是很严格,人员较复杂,且出入容易,未按陪护卡进出病房。
1.2.3医院床位不足,病人数量多的时候,有一部分产妇只能住走廊加床,设备较简陋,存在安全隐患。
1.2.4医院的保安人员配备较少,未能按时下病房巡查。
1.2.5医院宣传栏上无相关的安全警示标志。
1.3医护人员方面的因素
1.3.1产科是个较为繁忙的科室,工作预见性难。产科病房有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护理和治疗的工作外还要对急诊产妇进行分娩工作,护理工作量很大,给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1]。
1.3.2在产妇入院时、分娩后及平时的健康教育中未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婴儿防盗安全告知;或者仅仅是口头告知,未让产妇及其家属真正引起重视。
1.3.3值班人员缺乏慎独精神,责任心不强,未按时巡视病房。
1.4产妇及家属方面的因素
1.4.1产妇在住院期间对安全意识都有所缺乏[2]。产妇及家属的麻痹大意,出于对医院的信任,导致她们的思想过于放松,缺乏安全的防范意识。如果只有一个家属陪护时,既要照顾产妇的生活起居又要料理新生儿的一切,看护上容易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易为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1.4.2产妇分娩后过于疲劳,身体需要生理上的修复,特别是剖宫产的产妇,行动更为不便,加之术后往往使用镇痛泵含有镇静剂、麻醉剂,入睡深,对周围的动静欠敏感。对新生儿的监护能力很局限[3]。
1.4.3产妇家属特别是老年陪护者或者文化程度低的家属,对行骗事件的识别能力低,易于被蒙骗。
1.4.4陪护探视人员频繁更替,未能相对固定,导致对医院环境、医生、护士不熟悉,对诊疗活动的规律性不了解,对防盗安全提示及告知难以做到人人有数。
1.5新生儿方面的因素
1.5.1新生儿不具备反抗能力,即使被盗也不易被人所察觉。
1.5.2新生儿是贩卖儿童团伙选择的主要对象。
1.6社会方面的因素
因为受重男轻女的意识影响,一些地区会有盗婴事件发生,另外社会矛盾也易于导致此类事件发生[3-4]。
1.7其他方面的因素
因为实行母婴同室混合管理。母婴同室病区中有孕产妇、新生儿、陪护人员,实行特殊的混合式医疗服务及管理[3]。产科病区人员流动性大,病床周转率快,陪护人员多且不固定,进修及实习人员较多,病区人员相对复杂。
2 防范措施
2.1医院应加强内部安全管理
2.1.1产房及产科病房通道及各个出入口均要安装电子监控设备,24小时对过往人员进行监控,以便了解作案人员的外貌特征及作案时间,也为警方的破案提供有利的线索。
2.1.2严格出入口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制度。设立住院病人家属陪护卡,限定陪护人数,陪护人员只能凭陪护卡进出病房。
2.1.3避免无限量的收病人,或者适当增加病房的床位,尽量减少让产妇住走廊的加床。
2.1.4加大保安人员的投入力度,增加人员配备,加强巡查力度,发现行踪可疑人员应主动上前询问。
2.1.5设立安全教育宣传栏。在各个病房醒目的地方张贴安全防盗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如“警惕新生儿被盗”等警示语以提高孕产妇及其家属的防盗意识。
2.2.医护人员的防范
2.2.1严格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定时巡视病房,每班清点婴儿总数,对病房情况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按时上下班,认真交接,严禁脱岗现象,在工作繁忙而上班人员较少时应弹性排班,增加护士上班。在工作较轻松时更不能放松警惕,确保病人安全。
2.2.2加强安全宣教,多下病房与孕产妇、家属交流沟通,告知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即除了给婴儿洗澡、治疗和护理时间母婴分离时间不超过1小时外其他时间婴儿都跟妈妈在一起。责任护士还应将婴儿安全知识贯穿于健康教育中,并由家属或产妇签名。另外值班人员进行病房巡视时应再次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告知。经过多方多次的提醒让产妇及其家属真正引起重视。
2.2.3护士应着装上岗,要求医护人员佩戴胸卡,严禁穿白大褂而无工作牌的人员进出病房。教会病人及家属如何辨别本科室医生、护士的着装特点,避免作案人员假冒医务人员轻而易举地将婴儿抱走。
2.2.4医护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慎独精神,工作中容不得半点马虎。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填写新生儿手标时字迹清晰,如遇迁床时应在手标上体现出来,但尽量避免在病房中过多地透露产妇及新生儿的一些重要信息。负责为新生儿沐浴的护士应亲自将新生儿送回产妇床边。
2.2.5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履行安全职责,故管理人员应对此给予重视,尽到保障婴儿的义务[5]。
2.3产妇及家属的防范
2.3.1让产妇及家属有防盗意识,运送婴儿仅使用婴儿车,不允许在无直接监护下将婴儿独自遗留在病房中,新生儿应有人24小时不间断看护。
2.3.2告知产妇最好有2个固定的家属,分工协作,轮流照看,避免过度劳累。尽量减少探视人员,并要求探视人员应在规定的探视时间内进行探视。
2.3.3夜间睡觉时提醒产妇可将房门反锁,或者将婴儿床放置别人不容易接触到的位置。
2.3.4如果有陌生面孔进入病房,应多问一句如“你找谁?”或者“你是哪一床的家属”让他意识到你的注意,并且不让陌生人接触到你的孩子。
2.3.5如果有着医生或护士工作服的人员说着各种理由要将婴儿抱走时家属应紧紧跟随。
2.4其他防范
医院如果能够引进先进的婴儿安全自动防盗系统和母婴电子标签等技术手段,将能更进一步保障新生儿的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今后仍需不断完善预防新生儿被盗的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发现潜在的漏洞,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动员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到艰巨的防盗任务中,避免新生儿被盗。这样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 周为筠,魏娟.杭州医院婴儿被盗之后[j]检察风云,2007,(13):48-49.
[2] 万学英,范芹,李娟.住院患者自身医疗护理安全行为维护现状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0,25(2):76-78.
篇13
母乳对婴儿智力和体质发育的优越性是任何代乳品无法替代的。为促进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增加泌乳量,我科设置专职护士,对产妇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护理,经临床观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3月~9月在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产妇208例,年龄21岁~35岁,体健,孕37周~42周,单胎初产妇,无妊娠及内科合并症,手术方式为子宫下段剖宫产,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新生儿体重2500g~4000g,出生时Apgar评分1min及5min评分均为8分~10分。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6例,对照组102例,两组产妇纳入、排除标准相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爱婴医院要求,接受母乳喂养宣教,给予母婴早接触,早吸吮,鼓励按需哺乳,实行24h母婴同室。
1.2.2 观察组 责任护士运用现代护理理念,对产妇的心理、行为、健康问题进行正确评估、诊断、制定措施,有针对性的给予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
2 护理干预
2.1 术前干预 责任护士向产妇介绍手术目的、意义、麻醉知识、手术医生的技术、术前准备内容及必要性、术后及术后饮食要求,运用现代护理观念,对产妇的心理、行为、健康问题进行正确评估诊断,制定措施,有针对性地给予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强调良好的情绪有利于产后恢复及泌乳,同时积极向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指导。(1)详细讲解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好处,反复强调母乳喂养的优点,使产妇对母乳喂养有正确认识,树立母乳喂养信心。
2.2 术中干预 手术开始时用温水清洗及整个。新生儿娩出断脐后,母婴无异常者,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母婴皮肤接触,并进行首次吸吮,吸吮两侧各5min,皮肤接触时间尽量延长。
2.3 术后干预
2.3.1 母婴同室、早开奶
2.3.2 术后活动及饮食
2.3.3 术后疼痛临床干预
2.3.4 乳旁加奶
3 结果
3.1 泌乳始动时间比较(见表1) 观察指标以世界卫生组织培训教材为标准,挤压,至有清亮乳汁溢出。
3.2 两组产妇48h泌乳量比较(见表2) 泌乳量判断标准:根据日哺乳次数,哺乳时间,新生儿日排尿次数,哺乳后睡眠情况及新生儿体重来判定。母乳充足:日哺乳6次以上,每次哺乳时间20min―30min,小便≥6次,哺乳后能安静入睡,体重正常增加者。母乳不足:日哺乳≤5次,每次喂乳时间<30 min,排尿次数≤5次,每次哺乳后仍哭闹不安,需适量哺乳后方能入睡,新生儿体重下降明显者。
3.3 两组产妇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比较(见表3)
3.4 两组发生错觉比较 观察组为母乳不足的婴儿在吸吮的同时进行乳旁加奶,无一例发生错觉,对照组用小勺为母乳不足的婴儿补乳,发生错觉的共有13例,占12.74%。
4 讨论
人乳分泌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有多种内分泌参与的生理过程。产妇的精神状态与体力都会影响到哺乳过程,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有利于母乳喂养。专职护士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产妇在一起并为产妇提供实际帮助,促进其心理调适,促其尽早进入母亲角色。专职护士指导母亲掌握正确的喂养技巧,保证婴儿有效吸吮,为成功的母乳喂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专职护士深入细致的宣教工作,会改变家庭成员不正确的传统观念,促其增加有关知识,充分认识产妇的生理、心理变化,处理好与产妇的关系,能够自觉地支持母乳喂养,为产妇提供正确的协助,从而保证母乳喂养的持续性。
术后产妇因为切口疼痛及相关知识缺乏,无法或不愿主动下床活动,通过心理疏导,行为干预,使产妇认识到术后活动重要性,解除其思想顾虑,掌握术后活动时间及方法,向产妇讲解早期下床活动利于产妇胃肠功能及体力恢复,利于早期排气及恶露排除,可预防术后肠粘连,尿潴留等并发症,培养、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
责任护士对剖宫产产妇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向产妇提供有效帮助,通过与产妇接触,交谈,了解其思想动态,赢得产妇及家属的信赖与支持,消除影响乳汁分泌的不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指导,严格母婴同室,协助产妇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使产妇及家庭相关知识增加,从而积极、正确、及时喂哺。
术前护理干预使产妇解除思想顾虑,情绪稳定,精神愉快,树立了坚强意志和信心,增加了疼痛耐受力,减轻了痛苦,术后疼痛的干预可消除焦虑、紧张等情绪,增加催乳素分泌,为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春霞.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后早期泌乳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