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低碳经济发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低碳经济发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低碳经济发展

篇1

湖南省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史称""黔川咽喉,云贵门户""。是湘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和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三峡——洞庭湖、南岳衡山——张家界黄金旅游走廊的纽带与中枢。 常德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有名的“非金属矿产之乡”。

一、调查背景

(一)调查地点

湖南省常德市

(二)调查时间

2011年3月1日—4月1日

(三)调查方式

通过街上随机派发、上访企业单位、E-mail等方式派送调查问卷。

(四)调查对象

调查显示,受访者年龄集中在18—50岁之间,文化程度水平多在高中及以上,以在校大学生和企事业单位人士为主。

(五)调查内容

主要涉及人们对低碳知识的了解情况,对于低碳的关注程度,低碳生活的方式及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看法和政府作为的评价。

二、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低碳知识调查

大家都在讨论低碳经济,但“低碳”中的“碳”究竟是指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仅有半数的人选择了“二氧化碳”,说明还有一部分人对“低碳”的了解还很不够;关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对自然社会及人类社会的影响,有40%的人选择了不清楚,20%的人“知道一点,但觉得实际上不会太严重”,说明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对温室气体带来的危害还不是很了解。如图1所示,在受访者中,有七成的人是从互联网上了解到“低碳经济”一词的,说明了现代社会中,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所占比例最少的是户外公益广告和学校教育,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和学校教育方面的宣传力度还很不够。

图1

(二)低碳关注调查

在受访者中,有80%的人对全球变暖表示出了很高的关注度,说明这已成为一个普遍受到重视的话题;有30%的人认为气候和环境问题对生活的影响不是很大,同时有20%的人表示其影响很大,导致了生活质量的降低,然而更多的人选择了“不清楚”,说明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气候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至于如何补偿日常生活的碳排放方面,有70%的人选择了“愿意植树,不愿付费”,20%的人选择“两种方式都可以”,还有5%的人表示“都不愿意”,如图2所示,这说明有一些人的“低碳”还仅仅停留在思想和口号上,不愿意为低碳做出实际行动或是支付更高的成本。

图2

(三)低碳生活方式调查

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低碳还处于开始阶段,但大部分人都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支持,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均表示低碳会提高生活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等,说明大家对于低碳的前景还是比较期待的;90%的人对于低碳生活持支持态度;85%的人表示他们愿意从身边做起,为低碳生活作出贡献,但只有15%的人做到了“积极选用景区节能减排设备,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说明人们在身体力行实现低碳生活时,其自觉性还有待提高。

在节能产品方面,有60%的人表示他们选购过节能产品,在节能环保产品价格偏高的情况下,只有5%的人选择了首先考虑购买节能环保产品,这说明在大力发展环保节能产品的过程中,其相对较高的成本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如何降低其成本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企业推行低碳技术增加的生产成本应该由谁来承担呢?如图3所示,有45%的人选择了“政府”,20%的人认为是“企业政府共同承担”,认为由企业消费者政府共同承担的人占到15%,仅有5%的人选择由消费者承担,说明大家普遍认为由于推行低碳产品而增加的成本不应该由消费者承担,企业和政府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图3

(四)低碳经济调查

低碳经济日益被提上议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也势在必行,调查结果显示,有85%的受访者表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是“十分必要”的,而认为有必要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和“我国资源利用率低”,分别占到了75%和80%;而在认为“没必要”的人中,65%的人认为其原因是“低碳经济需要先进技术及低碳能源,成本太高”,说明技术和成本仍然是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一大瓶颈。

如图4所示,关于低碳经济的实施,有70%的人认为是节能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最为关键,认为是公众低碳意识和行动的占到65%,同时还有60%的人选择了“政府公众政策引导”,这说明大部分人都意识到要实施低碳经济,需要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和大家共同的努力。

图4

(五)被调查者对于政府作为的评价

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实现低碳生活方式,政府应该“建立健全低碳消费的制度,引导公众合理消费”和“加大科研力度,增加对低碳产品研发的投入”持有此两种观点的人均占到了65%,同时还有60%的人认为政府应该“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对低碳生活的推广和监督力度”,这说明公众对于政府在促进低碳生活方式方面的期望还是很高的;对于当前政府部门采取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效果,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有效果,20%的人表示“说不好”,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政府部门采取的措施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但同时还需要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调查的结尾,有85%的人表示他们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同时保持较高增长有信心,而表示“非常有信心”的人占到10%,这说明大部分人对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

三、调查结果显示的问题

在调查中及其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如下的一些问题:

(一)对于低碳知识的了解,互联网起了主要的作用,而政府部门、学校等机构的宣传力度还很不够。

(二)全球变暖得到了大部分人的关注,然而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气候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对于其影响“不清楚”,同时大家也不愿为低碳生活付出太高的成本。

(三)低碳生活方式得到了人们普遍的支持和关注, 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用电,很多人都能做到,但令人关注的一点是,选购节能产品的人相对较少,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节能产品的价格比一般产品要高,人们不愿意付更多的费用购买节能产品。

企业推行低碳技术增加的生产成本,受访者普遍认为应该由企业消费者政府共同承担,忽略了消费者在其中应承担的责任。

(四)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先进技术及低碳能源,成本过高,技术和成本仍然是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一大瓶颈。

四、提出的建议

(一)政府和学校等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使更多的人能通过更广泛的渠道获得低碳相关信息,从而能更好地参与到低碳生活中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各相关企业应进一步加强节能产品的技术改革和创新,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使得节能产品对于一般产品有更强的竞争力,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虽然发展低碳经济,企业和政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消费者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消费者应加强自我意识,积极参与到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来,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四)要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还需要尽快解决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与能源效率低的矛盾,改变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中重型化的趋势一致的现状,同时政府应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对低碳生活推广和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低碳消费的制度体系,引导公众合理消费;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群众观念特别是消费习惯的改变。

篇2

1.2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我国能源总量较为丰富,但由于人口规模庞大,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人均石油开采储量只有2.6t,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只有1074m3,人均煤炭可采储量90t,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1]。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图1显示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量持续增长,2004年对外依存度达到近十年的最大值47.5%,2005年有所下降,仍在40%以上。石油进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势必使我国经济受制于石油出口国,也给我国经济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

1.3自然资源超常利用,生态环境恶化

近年来,我国经济呈高速增长态势,资源消耗增长迅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2006年按现行汇率计算我国GDP总量大约占世界GDP总量的5.5%,但是,能源消耗达到了24.6亿t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水泥消耗12.4亿t,占54%,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了9.61%和18.1%。2003年中国的单位GDP能耗为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5倍,单位GDP水耗是发达国家的5.1~35.8倍[2]。2006年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达50%,资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淡水供应趋于紧张,水源危机来临,许多地区淡水供给不足,已成为经济增长和粮食生产的重大障碍;耕地面积持续减少,逐渐逼近18亿亩的耕地面积警戒线;2007年太湖、巢湖和玄武湖等内湖出现大面积蓝藻聚集,严重威胁当地城市用水;沿海滩涂、湿地生态破坏加剧,海域和流域污染仍未好转。资源的超常利用,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低碳经济理论与实践综述

2.1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

“低碳经济”概念首先由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①的白皮书中提出。《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随后,Johnston等学者探讨了英国大量减少住房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可行性,认为利用现有技术到本世纪中叶实现1990年基础上减排80%是可能的[3]。Treffers等学者探讨了德国在2050年实现1990年基础上减少GHG排放80%的可能性,认为通过采用相关政策措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GHG排放的减少的共同实现是可能的[4]。Kawase等学者回顾和描绘了长期气候稳定的情景,将排放变化分解为三个因素:二氧化碳强度、能源效率和经济活动等,指出为实现60%~80%的减排目标,总的能源强度改进速度和二氧化碳强度减少速度必须比以前40年的历史变化速度快2~3倍[5]。Shimada等学者构建了一种描述城市尺度低碳经济长期发展情景的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到日本滋贺地区[6]。气候集团在的报告《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中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回顾了市场的发展并分析了低碳经济道路带来的收益,表明低碳经济具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能够显著地增加产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可靠性、改善产品质量、改善工作环境并鼓舞员工士气,在新增就业方面具有出色的潜力,其增长速度也大于其它经济形态[7]。我国学者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减缓气候变化[8]。游雪晴等认为“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①。可以看出,自英国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后,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实现的可能性、市场价值等方面给予了自己的理解和探析。尽管他们研究的角度不同,所提出的概念也有所差异,但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内涵: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2.2英国低碳经济的实践现状

低碳经济自2003年由英国提出以后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一些国家也开始展开低碳经济建设的行动,诸如欧盟国家、日本等。尽管中国在2012年前没有温室气体减排量的规定,但随着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到来,中国面临着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近年来中国也在节能减排方面展开了行动。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低碳经济在英国的发展现状,可为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2003年2月24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了题为《英国政府未来的能源———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的白皮书。在该白皮书里,英国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宣布了到2050年英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着力于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同时在支持世界各国经济朝着有益环境、可持续的、可靠的和有竞争性的能源市场发展方面英国将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先导。2004年颁布能源法,核心内容为可持续能源、核能问题和竞争的能源市场。2006年7月能源回顾报告,陈述如何应对英国能源政策面临的两大长期挑战,并就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广泛的公众咨询。2006年10月30日,受英国政府委托,由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现任英国政府经济顾问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NicholasStem)领导编写的《斯特恩回顾:气候变化经济学》(简称斯特恩报告)[10],详述了气候变化造成影响的经济代价和相关温室气体减排的花费和收益。报告强调为了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各国政府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减排行动,否则气候变化将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其损失和风险将相当于每年全球GDP的5%~20%,而且损失将一直延续。如果立即行动,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500~550mL/m3CO2e(二氧化碳当量)的成本可以被控制在每年全球GDP的1%左右。斯特恩报告提出有效的全球减排政策的3个要素,即通过税收、贸易或法规进行碳定价;支持低碳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以及消除提高能源效率和其他改变行为方面的障碍[11]。另外,2007年3月,英国通过《气候变化草案》,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立法,主要内容包括:碳财政预算提供目标管理,建立气候变化委员会,为英国2050年达到温室气体减排量60%的法定目标出谋划策,给政府在排放交易方面提供更大的权力,从而建设英国的低碳经济。2007年5月23日,在英国第七届能源展览暨研讨会上,英国政府公布了堪称可再生能源开发政府纲领的《英国能源白皮书》[9]。

3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模式。具体来说,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其中,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方法分别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论述了低碳经济模式(见图2)。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不同于具体的发展方法,它是指在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过程的基本操作手段以及行为、态度和认知取向,是区域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所采取手段的共同特征。在完成发展目标过程中,我们会采取一系列步骤或措施,每个步骤和措施称为发展方法。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方法不但具有尺度的不同,还具有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只有将不同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方法成功运用到发展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稳定的低碳经济发展方式,最终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

3.1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碳发展

所谓低碳发展是指在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发展,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①,是一种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发展。低碳约束将制约经济发展方向的选择,决定经济社会向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向演化发展。在保持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碳排放的总量约束会限制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在保持现有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不变甚至更优的条件下,通过改善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碳汇等措施可以实现碳排放总量和单位排放量的减少。由此看来,为了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和经济规模持续增长的双重目标,我国需要重新审视现有发展模式,重新选择更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低碳经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选,低碳发展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当然,要实现低碳发展,技术创新是关键,因为能源效率的调高,低碳新能源的开发,化石能源的低碳化都要依赖于技术创新。

3.2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节能减排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减少能源消费和增加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使用是减轻能源生产和消费负面影响的主要手段[12,13],前者属于节约能源的范畴,而后者属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范畴。概括起来,要实现经济的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节能就是在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的前提下,获得与原来等效的经济产出;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获得比原来更有效的经济产出。换言之,节能就是应用技术上现实可靠、经济上可行合理、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4]。本文中减排的涵义不仅是指污染物排放的减少,还指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偏重于温室气体减排这一内容。节能减排是应对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压力、能源供需矛盾和生态日益恶化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实现节约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低成本发展、低代价发展的方式,是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发展目标的着力点。

3.3低碳经济的发展方法:碳中和技术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认为低碳或无碳技术的研发规模和速度决定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的规模[15]。低碳或无碳技术也称为碳中和技术。“碳中和”(Carbon-neutral)这术语是由伦敦的未来森林公司于1997年提出的②,意思指通过计算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汇)、二氧化碳捕捉和埋存等方法把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③。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三类:①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主要有三条技术路线,即燃烧前脱碳、燃烧后脱碳及富氧燃烧,燃烧前脱碳的关键技术是转化制氢,涉及高温下氢的膜分离技术,包括膜式转化装置、膜材料等方面的技术开发;燃烧后脱碳的技术核心是胺吸收脱除CO2,难点在于分子水平吸附剂的开发,此外,低能量CO2吸附、溶剂、小型高效压缩机、过程标准化等均待进一步研究;富氧燃烧技术属于提高能源效率的范畴,技术的关键是氧气供应及高技术涡轮机的开发。②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即将捕集起来的二氧化碳气体深埋于海底或地下,以达到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目的,目前的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探索地下盐水储层、采空的油气藏储层、不可开采的煤层以及深海下的地层作为CO2储库的可能性[16]。③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目前,碳中和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从技术经济角度来看离全面推广应用还有很大距离。

4我国实施低碳经济模式的政策措施

4.1节能优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是以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生态的巨大破坏为代价的。研究表明[17],我国的能源系统效率为33.4%,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侯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这说明我国能源利用比较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潜力是巨大的。因此,提高经济活动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是控制碳排放量的重要战略措施。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来看,更有效地利用每一度电、每一桶石油和每一方天然气比开采更多的煤、石油和天然气更具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必须坚持节能优先的发展战略。一方面,淘汰高耗能的产业和生产工艺,另一方面,在照明设备、家用电器、工业电动机和工业锅炉等领域进行技术改进,提高热的有效利用和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只有不断提高节能水平,才能有利于能源供应安全、环境保护和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等多重目标的实现。

4.2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我国化石能源的“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特征决定了煤炭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当前,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接近70%,比国际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虽然石油的比重有所上升,但只能以满足国内基本需求为目标,不可能用来替代煤炭。因此,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近10年得到根本改变。这就需要碳中和技术,在消费前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减少燃烧过程中碳的排放。在此格局下,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向。

4.3设立碳基金,激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篇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这一切说明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责任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

在全球碳排放激增,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悄然打响,这对我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中国正处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步伐,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了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如何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中国的能源以煤为主,缺油少气,这是国情,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的选择有限。在电力中水电占20%左右,火电占77%,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甘环境的威胁不容忽视。

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耗的主体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

作为发展中国家,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是中国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难于令人满意,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技术。以2006年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对发展中的中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首先,中国是一个极具影响的发展中大国。而发展低碳经济是抵御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挑战的积极措施。中国有责任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作出贡献。

再者,中国能源相对贫乏,煤炭在能源中比例过高的国情也使我们必须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否则我们的经济发展是难以为继的和不可持续的。

第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赶超发达国家,按常规发展是不可能的,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赶超的机遇,这也是我们必须抓住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

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发展低碳经济,我们要端正认识,提出正确的引导意见。例如在全球第一个提出低破经济的是英国政府,它正是看到英国能源正从自给自足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2003年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迫在眉睫,提出创建低碳经济的思路应运而生,而我们的能源问题和高碳排放带给环境的问题一点也不比英国轻松,我国政府基于这点坚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决策,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和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货等措施来引领低碳经济发展,这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采取促进低破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这样,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多数地区风能发电成本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上涨。从世界范围看,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能达到世界电力需求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年,60年100年左右耗尽。在“碳素燃料文明”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化能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破经济”、“低破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它在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和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篇4

一、教育先行

目标理念是人类实际行动的指挥棒,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针对中国人民群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必须有针对的、分层次的,对国民进行宣传、培训、教育,转变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提高人民群众的低碳意识,逐步形成一个关注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模式。使人们充分的认识到,在中国,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国际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内在推动力,更是中国公民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有力彰显。

同时,党和政府应该牢固的树立低碳环保理念。杜绝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开购车等方面的浪费,公职人员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建立低碳型的国家机关;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发展低碳经济好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学习经验,建立低碳宣传教育基地,对全社会免费开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积极地利用好媒体、网络等手段来普及人民大众的低碳环保意识,以实际案例的形式宣传高碳的危害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法律保障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体制和机制的保障和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有相关的法律作为保障,有相关的政策性规划并传达法律信号,这不仅仅是可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形的帮助,还可以将那些违反相关的低碳理念、妨碍和破坏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组织、机构和个人进行相应的处罚,最终能够促进低碳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一些立法,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资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相关的立法都有若干部配套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些配套的规范性文件也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低碳经济与实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保持一致的。因此,应该从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建立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制定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低碳经济相关的立法进行广泛的调查与研究,深入到问题的内部进行深刻的剖析,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指导思想、原则,逐步建立健全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对于涉及到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法律,不断地修改和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关于环境、资源保护性法律法规条款,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明确政府、企业和公民个人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所应有的职责和义务,采取有效措施和行动,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法制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可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的立法可行性和立法模式研究。同时在相关法律法规修改过程中,增加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条款,例如,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中加入气候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逐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体系。

三、科学技术支持

篇5

原标题: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4月27日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均资源相对匮乏。淡水和耕地资源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不仅资源难以为继,生态环境也难以承受。因此,必须推进以高效能、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又快又好地发展低碳经济,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压力。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实质

为了应对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威胁,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最早正式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各国政府已经达成一个基本共识,即世界经济低碳化,提倡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未来世界,低碳和无碳化将是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由于低碳经济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因此关于低碳经济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和理论概括,存在许多观点和认识。总体而言,低碳经济应该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的核心是降低碳排放和实现无碳化排放,以应对碳基能源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低碳经济可以概括为:低碳经济是一种通过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控制经济体的碳排放量,促进经济增长与由碳基能源消费引发的碳排放脱钩,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碳排放,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能效,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通过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同时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偏好,降低人为碳排放量,实现低碳生存。低碳经济的内涵揭示了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同时,低碳经济也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很强的可持续性经济。

(二)低碳经济的实质。从低碳经济的内涵中我们可以看到,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寻求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把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增长脱钩,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运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低碳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低碳技术的涵盖面极广,概括起来二氧化碳减排技术主要包括:一是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技术来替代化石能源技术;二是提高能效,进而通过减少能耗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的削减;三是碳埋存(把煤炭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封存在地下)及生物碳汇技术。

二、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一)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推行低碳经济,要在低碳经济战略的导向下,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具体实施中,在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措施上,来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同时,应该大力加强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如,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主要领域的能源单行法律仍然缺乏,同时也缺少能源公用事业法,这将导致能源与环境相协调的作用领域不够全面,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能源立法体系。

(二)产业低碳化。绿色和低碳是全球经济实现产业结构高度优化和带领全球区域经济崛起的必然选择。一要低碳意识发展制造业。加强风电装备、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设备等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优势制造行业的发展,加快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制造、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石油化工、林纸加工等优势产业的低碳化改造,在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工序上逐步实现低碳化,使之逐渐转变为低碳型产业;二要发展低碳建筑业。通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创新和新技术开发利用,在建筑施工发展过程中大力促进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的一体化结合及规模应用。有效整合资源,培育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突破产业链技术瓶颈,夯实产业基础,逐步形成低碳化建筑业规模;三要发展生态农业与碳汇林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农田土壤碳贮存,减少农业碳排放。扩大造林面积,增加森林的碳汇,大力发展绿色龙头企业,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和林业产业化程度;四要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实以低碳服务意识全面贯彻于教育、旅游、文化、商贸等领域。

(三)城市低碳化。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一要开发绿色交通,推行城际轨道交通,大力发展现代公共交通,优化公交出行方式,加速推进城市综合交通节能体系建设;二要发展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结构、标准等方面严把绿色低碳关,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完善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三要发展绿色生产,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资源整合为契机,在资源开采、生产、加工领域开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经济体系;四要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广大企业通过技术、设备的更新来实现生产领域的低碳化、生态化。积极鼓励居民家庭低碳消费,形成低碳意识和习惯。

(四)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我国化石能源的“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特征决定了煤炭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当前,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接近70%,比国际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虽然石油的比重有所上升,但只能以满足国内基本需求为目标,不可能用来替代煤炭。因此,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近些年得到根本改变。这就需要碳中和技术,在消费前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减少燃烧过程中碳的排放。在此格局下,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向。

(五)加大研发力度,推进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支撑是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低碳技术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基础。我国不仅需要大力发展先进低碳技术,更要注重科技创新和低碳技术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

1、要鼓励推广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技术在内的“低碳能源”技术,广泛应用于清洁燃料交通工具、节能型建筑、环保型农业等领域。

2、加快对碳减排技术、碳固定技术与碳替代技术的研发,形成技术储备,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碳减排技术,包括先进的烟道脱硫脱硝技术、燃煤高效发电技术、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等;碳固定技术,包括碳汇、光生物合成技术等;碳替代技术,包括新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替代技术等。

三、结论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必将引发贸易条件、国际市场、国际技术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同时也是加速深化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加大研发力度,充分利用好国际和国内两种技术资源,那么我们就有可能赢得低碳经济变革的先机。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桂娟,殷晓彦,孙相云等.低碳经济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O1O.

篇6

近年来,由于人类肆意破坏森林,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放过量等等加剧了全球温室效应。我国早在2007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超过了全世界平均水平,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由此,在全球气侯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如干旱、热浪、洪涝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我们充分认识到由于环境污染带来的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导致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将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作为中国公民和地球村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与使命,共建我们的绿色家园。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需要

我国拥有13.4亿人口,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能源消耗也十分巨大。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耗量为32.5亿吨标准煤,排世界第一。数据表明我国石油探明储量只能满足11.3年的需求,天然气的储量也只有32.3年。但我国经济发展高增长是建立在能源高消费的基础上的,其结果必然是高污染、高排放和低效率,能源产出率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每吨煤的产出效率相当于美国的28.6%、欧洲的16.8%、日本的10.5%。目前,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为35%,比发达国家低近10个百分点。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让我国经济发展能够逐步做到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率,早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新能源发展的需要

工业革命以来,我国能源消费长期处于“高碳”状态,这些“高碳”产业已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而目前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比重仅占8%。低碳经济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这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了新的机遇,有利于培育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极有可能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这些新兴产业,既有利于完善能源结构,又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二、达州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一)低碳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1.资源转化战略深入实施,循环产业得到发展。近年来,达州坚定不移地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项目投产达效、产业链条延伸、园区功能完善、开发机制创新”为主攻方向,加速推进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天然气化工、磷硫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为主体的产业格局,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转化。目前,产业区已入驻产业项目34个、总投资215亿元,一个以天然气化工为龙头、磷硫化工为支撑、精细化工为特色、物流配送为依托的新兴化工基地正在加速崛起。预计到2020年,基地建成面积将达30平方公里,年产值超过300亿元,税利50亿元以上。达州确立“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建设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下,涌现出了许多科技含量高、生产工艺先进、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现代化企业。达钢集团年产10万吨甲醇装置是达钢20万吨二甲醚项目的一部分,它通过充分利用达钢现有的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生产甲醇,每年可回收利用焦炉煤气4.48亿立方米、转炉煤气1.2亿立方米,可节约标煤2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气体排量55万吨。通过处理,该企业每天产生的10吨污水,可用来灌溉,真正实现了废物循环利用,在产业链上做到“吃干榨尽”。这是达州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亮点。

2.重点培育产业集团,结构调整速度加快。近年来,达州重点培育了以达钢为重点的钢铁集团;以达竹煤电、恒成能源和国电华蓥山电厂为重点的煤电集团;发展了以中石油、中石化在达企业等为重点的天然气开发加工集团;培育了以川东水泥、利森建材、大巴山水泥等为重点的建材产业集团。同时,在结构调整、资源配置、循环经济规划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全面提升了煤-电-冶-化-建产业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和支撑地位。目前,万源市与武汉凯迪共建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双方已签订生物质能源多项发展协议。凯迪万源生物质发电厂已选定在青花镇建青花工业园区,电厂设计图纸方案已编制完成。全国首家生物提取乙醇项目初步确定也落户青花工业园区。

3.节能减排取得初步成效,空气质量大幅度提升。“十一五”期间,达州市累计关停污染企业50多家,关停小火电机组43.3万千瓦、小水泥生产能力150万吨、苎麻生产能力3万吨。先后投资6.2亿元对工业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等158家污染源实施了限期治理,对20多家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2010年,全市对100多个大气污染源进行限期治理,全年中心城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348天,达标率为95.3%,全市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96.9%。在同年全市开展了州河综合治理,城市水功能区达标100%。

4.企业技改不断创新,新技术运用效果明显。达州企业结合国际国内大环境和自身实际,走出了技术改革创新的路子,向环保节能方面发展。川煤达竹集团石板选煤发电厂,运用高新科技,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节能环保增效多赢的效果。汇鑫能源引进世界一流技术制造安装的西南地区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罐,能储备6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相当于整个达州市每天民用天然气量的30倍。该项目生产技术先进、工艺节能环保,是近几年国内发展的新型产业,其生产液化天然气的工艺和技术属世界一流,也是达州市打造“煤-电-冶-化-建”循环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

5.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宜居达州逐渐形成。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达州市坚持抓重点、攻难点、治丑点、育亮点,扎实有效开展各项治理工作,城乡环境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全市新建城镇公(游)园16个、休闲广场149个,新增绿化面积3178万平方米。经过近年来的精心打造,这座昔日被称为“光灰城市“的川东小镇,如今已建成的城区绿地面积达到1402.46公顷,绿地率达33.39%,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608.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8.3%,公园绿地面积达482.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达12.05平方米,新增三个景观带,增加绿地面积103.97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网络初步形成,新增市级园林式单位25个、小区25个,申报省级园林式单位17个、小区12个。2011年1月达州市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并且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也已通过省上考核。发展中的达州将努力成为秦巴地区生态型、文化型、开放型的现代化大城市。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薄弱之处

1.工业生产技术落后,制约着达州低碳经济的发展。达州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达州工业的主体代表,如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80%的行业都是高耗能工业行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又加重了达州经济的高碳特征。因此,对达州而言,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2.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制约着达州经济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变。低碳经济相较于高碳经济,技术要求更高,对于达州这种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西部城市而言,要全面实现低碳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个投入比较大,显然是尚不富裕的达州的沉重负担。

3.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倡导低碳经济的口号被正式提出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达州人民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尚未形成共识,政府宣传不到位,部分基层单位和企业对低碳经济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清,工作推进机制不健全,部分市民不知道低碳经济的含义,不懂得低碳生活的妙处。据调查,达州30%的市民因价格原因,不愿购买节能灯泡;80%的市民不愿购买太阳能热水器;而30%的市民愿意购买大功能烘干洗衣机。

三、加快达州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科学制定城市区域规划

随着达州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加速向城市转移,城市向西外、南外、北外、复兴等周边地区拓展,人口外迁和工业园区建设,造成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由于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私家车出行迅速增加,造成二氧化碳排放不断加重。因此要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城市,必须对城市进行恰当的区域规划。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健全的环保基础设施,完善的低碳公共交通网络以及节约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目前,国内不少城市都制定了实现“低碳城市”的规划和目标,达州也不能落后,要在城市化进程中按照“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的要求,搞好规划设计与建设。

(二)继续推进节能减排

虽然一系列推动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和具体实施方案出台后,达州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还任重道远,需进一步强力推进。一是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二是城市建筑应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求,大量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努力打造低碳环保新型住宅体及小区。三是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客、货营运车辆可设置“绿色门槛”,限制高耗能车辆从事商业营运。四是要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五是要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六是提高工业废料、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促进产业园区集中供热、供水、供电及污水处理,提升企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七是要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八是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鼓励全市人民采用低碳生活方式,努力降低能耗水平,促使节能减排工作上新台阶。

(三)大力发展低碳产业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政策导向,要按照分步走的发展思路,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短期发展计划。要把打造低碳产业作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一是要抓紧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引导。二是要从经济结构调整入手,发挥服务业、物流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应用等低碳、高效产业的作用。三是要狠抓大项目,加快“煤-电-冶-化-建”循环产业链的继续深入;大力振兴制造业,加快川东北汽配加工基地的发展进度;努力打造万源低碳产业园区、四川首座天然气发电厂;支持果、畜、菜等农副产品深加工,带动拳头产业,如万源富硒农产品的迅速发展。

(四)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

利用自身优势,加强融资、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努力改变科技水平落后的局面。依靠科技,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积极推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使用,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根据达州自身特点,在积极推广目前已研发出的新型农机具的同时,还要注重太阳能、生物能等产品的研发。

(五)民意直通努力发展低碳能源

低碳能源,是一种含碳分子量少或没有碳分子结构的能源,是现代汽车的一种低碳“动力”,广义的说是一种既节能又减排的并能重复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能等。达州市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源,如森林能源、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生活垃圾等,生物质能源发展前景和投资前景广阔。要重点推进农村沼气、垃圾直燃等固体废弃物在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中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发展,适度发展非食用粮糖油类生物液体燃料,同时也可达到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生态建设之目的。

(六)继续提升环境质量,打造生态、宜居、和谐的生活环境

篇7

二、低碳经济下水路运输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由于我国的运输量需求巨大,而且据考究,我国具有多年的水路运输历史,水路运输方面已经具备丰富的经验,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路运输所采用的船只也已经采用汽油柴油等能源,这也加速了运输的效率。水路运输在当今具备重要角色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低碳经济。而且水路运输的经济发展也具备许多的优势。

1.低碳优势突出

水路运输较空运以及陆运的方式具备更多的优势,首先是在低碳方面,水路所消耗能源更小一些,而且排放出的废弃物也更加的小。并且水路运输也能够兼具空运以及陆运的所有优势。面对目前的各种能源的价格都在飞速的飙升,采用水路运输的优势就更加的明显,能够节省更多的资源。在目前其他的技术还未成熟的时候,采用水路运输能够更能体现其价值。水路运输连接各国的运输方式,运输的过程在各个国家中进行,节能减排的作用更加的明显。

2.政府支持度较高

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水路运输的方式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无论哪个行业,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才能够进行很好的发展。因此,水路运输的未来是非常的光明的。政府采用多种手段对水路运输进行干预,对水路运输的各个方面进行扶持。水路运输所采用的船只是多种型号的,在运输承载量以及运输速度上都可以根据所要运输的货物的需求进行选择。

3.环保性突出

水路运输由于其运输的数量巨大,并且所消耗的能源较少,同时排放出的污染物质也是相对较低的。结合相关数据研究得知,水路运输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非常好,只占据了总体的2%左右,并且,在集装箱船承担了全球货运量百分之五十的前提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又占据了水路运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百分之五十。由此可见,在环保性上水路运输的确具备一系列独特的优势。

4.经济性较为突出和明显

经济效益是运输行业首要考虑的问题,水路运输在能源消耗方面相对较小,因此能够更好的节约能源,减小开支,并且获得更多的收益。在经济不断发展的现代,集装箱式运输方式,能够进行大量的运输,而且资源也相对的紧张,因此各国都在争相的采用水路运输的方式进行运输。

三、低碳经济下水路运输经济发展建议

在大力提倡低碳经济的时代,采用水路运输已经较其他的运输方式更俱优势,但是水路运输仍然有可提升的空间。

1.提升内陆运输

我国虽然具备很大的海洋面积,但是内陆的水上面积也是十分巨大的,目前由于许多内陆水面并未进行开发,因此在内陆多采用陆路运输的方式,在水路具备很大优势的今日,应将内陆水路进行开发,提升水路运输的范围。

2.加强水路运输的能力

篇8

一、提高低碳经济认识,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在绿色经济环境下,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将低碳经济发展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有机整合起来,促使健康经济得以健康发展。首先,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应提高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认识,制定一套完整的规划,通过大力宣传,树立低碳发展与低碳经济的新概念,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低碳生活的紧迫性、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观念深入人心,产生广泛的群众基础,并自觉参与行动。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将低碳经济发展与推进低碳生活放在日程议事上来,制定一套合理的发展规划;制定一些硬性指标来约束公民,促使他们树立节能减排意识,并将其纳入低碳经济的发展措施与发展目标。通过对绿色经济的大力宣传,低碳经济发展在广大公民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让他们支持政府提出的绿色经济理念,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形成低碳经济技术体系

近年来,气候经常出现异常现象,全球气温逐渐升高,为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我国大力提倡加强对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全力发展绿色经济,形成一个低碳和无碳的经济发展体系。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无碳技术、低碳技术、绿色生产技术与绿色能源技术的扶持,提升重视程度,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以绿色经济为主导,全力构建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大力推进和高度重视先进低碳技术与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研发、运用和推广,从而形成一套绿色经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以此保证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另外,在加强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科研工作十分重要,所以,国家经济部门应与科研部门和环保部门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和开发绿色能源技术,保证低碳经济技术体系的完整性与科学性。

三、加强绿色制度创新,形成低碳发展体制机制

在绿色经济条件下,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绿色经济制度的创新,形成一个低碳和无碳发展体制机制,通过对绿色经济制度的创新,促使低碳经济能够快速而平稳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的构建低碳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制度,使其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主要包括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体制、绿色管理体制、绿色能源技术和绿色科技体制、绿色心态体制、节能减排体制、节能环境产生发展体制以及绿色产业结构体制等,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绿色能源技术、清洁发展和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另外,当这一套体制机制制定完毕之后,在执行过程中应加大力度,其中各级政府部门需起到较好的调控、监督、管理和执行等作用,保证各项绿色制度的有效实施与落实。

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政府主导公民广泛参与

现阶段,绿色经济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经济与无碳经济是国内经济发展趋势,要想保证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政府与公民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应以政府为主导,促使公民广泛参与,积极主动培养国家绿色经济制度的实施与执行。从本质上讲,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与变革,还是人类消费方式与社会生活方式的科学转变。所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需公民广泛参与,人人有责,使其成为大众化的经济发展形式。其中,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公民转变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促使全民树立低碳经济发展意识,使低碳生活成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公德,营造一个良好的低碳消费习惯与生活方式氛围;同时,政府部门与各种社会组织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引导公民广泛参与低碳生活,转变消费方式与生活方式。

五、结语

在绿色经济背景下,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发展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我国应全力推进经济转型,提倡绿色能源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王卫防.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制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篇9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1

0 引 言

工业化进程的持续加快,虽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导致各种气候和环境问题越发严重。对此,我国提出了绿色经济的发展战略,希望能够在保持自然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稳定高效发展。而低碳经济作为实现绿色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控制生产成本、保护自然环境等方面意义重大。

1 低碳经济概述

事实上,对于低碳经济最为简单的理解,就是以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蓝本,通过对技术、产业结构、观念等的创新,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属于一种高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将绿色、环保等作为基本的理念,对各类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加大新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减少碳排放。相比较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内涵更加丰富,主要体现在低污染、低消耗以及低浪费三个方面,其对绿色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意义。低碳经济更加侧重于对现有能源利用技术的创新以及对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确保在追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和消除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

作为绿色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①改善现有的气候条件。一直以来,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世界各国都存在着过度开采以及随意排放废弃物的问题,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也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能够减少对于传统资源的开发,创新能源结构,控制环境污染,从而对气候条件进行改善。②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在绿色经济视野下,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创新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技术,减少浪费。结合新的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资源节约的目标。③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逐渐深入人心,而低碳经济本身在改善环境、节约资源方面的作用,使得人们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资源和财富,留下一个更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绿色经济视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2.1 加大宣传力度

想要确保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必须首先使得大众能够了解低碳经济的相关概念,确保其能够深入人心,获得公众的支持,这样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报纸、网络平台、广播等形式,加大对于低碳理念的宣传力度,使得其可以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同,引导其逐步形成低碳观念,从自身做起,确保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开展。应该注意,在进行低碳经济宣传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包括低碳经济的概念以及作用,还应该加强对环境污染问题、气候恶化问题、资源枯竭问题等的宣传警戒,进一步提升人们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紧迫性的认识。

2.2 注重技术创新

一是应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对低碳经济相关的科研工作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注重对新的清洁绿色能源的普及和推广,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在保证研发效果的同时,对技术的开发成本进行控制;二是应该对现有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加大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核电站等的建设,注重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碳的排放。

2.3 强化政策支持

想要确保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有效支持。对于政府有关部门而言,应该及时更新观念,了解在绿色经济视野下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制定详细可行的产业扶持政策以及战略调整政策,以推动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例如,应该逐渐减少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和普及力度,对能源结构进行适时调整,以顺应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同时,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强必要的调控工作,以避免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避免国民经济的过慢或者过快发展。

2.4 调整产业结构

现阶段,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以及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在国民经济中钢铁、煤炭、建筑等产业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在保证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方面意义重大。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这样的产业结构并不能满足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从理论层面分析,想要真正实现低碳经济,就必须放弃钢铁、煤炭等产业,但是就实际而言很明显是不可能的。对于这种情况,政府部门应该立足绿色经济的发展战略,针对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保证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下,逐步实现高碳行业主导向低碳行业主导的转变,以确保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

2.5 创建低碳城市

一方面,在进行城市的设计与建设时,应该融入低碳理念,立足实际,做好清洁能源的应用,同时应该重视城市的功能布局,确保其能够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应该加强低碳建筑和低碳交通的发展。从建筑方面分析,应该选择低碳环保材料,结合自然通风和采光,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对电能的消耗;从交通方面分析,应该加强对汽车尾气的处理、交通新路的改造以及各类交通工具的管理,提倡绿色出行,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

3 结 语

针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发展绿色经济,注重低碳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协调,在尽量不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确保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篇10

低碳经济;旅游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是英国最早提出的,指的是以“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旅游业具有污染小、耗费低的特点,但若是旅游经济超出其承载能力,除了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和破坏,还会使人们对旅游景点的综合体验大幅度下降,进而对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低碳旅游在传统旅游业的基础上,融入新颖的低碳方式,更加契合低碳经济的目标,可有效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1低碳经济对旅游经济的影响

低碳旅游指的是在旅游经济中运用低碳技术、推广低碳机制、倡导低碳消费,以最低的碳排放量换取最大的旅游经济价值。现代社会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环境日益恶劣,低碳旅游势在必行。

1.1低碳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低碳思想的传播

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承受着巨大压力,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低碳旅游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最具潜力和优势的行业。低碳旅游的发展,既注重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精神享受,又注重旅游产业对游客生活理念的积极影响,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低碳生活带来的满足感,在游玩中体验低碳旅游的必要性,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低碳理念,使更多人投入到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来。

1.2低碳旅游的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例如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个别游客在观光过程中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等等。低碳旅游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与环境保护的初衷不谋而合,因此,低碳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1.3低碳旅游的发展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旅游成了人们提高生活品质的主要方式。低碳旅游作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更多人积极参与到低碳旅游的发展中来,旅游业从原有的粗放型向经济环保型转变,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低碳旅游已经突破了传统产业经济的范畴,除了经济效益之外,还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和人文关怀。

2低碳旅游发展中的不足

2.1低碳观念薄弱

低碳意识是低碳旅游发展的基础,但目前游客普遍认为旅游是一种享受,因此在游玩过程中尤为注重个人享受,这种消费观念使得旅游资源的消耗巨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容小觑,低碳观念淡薄,严重制约了低碳旅游的发展。

2.2开发过程不规范

在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上,企业为了短期经济利益,不顾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对旅游景点过度开发,不但使旅游景点缺乏特色,还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2.3技术水平低

低碳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水平的支持,目前我国的低碳排放技术尚不成熟,缺乏先进技术的支持,低碳旅游的发展缓慢。

3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旅游经济发展新模式

低碳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在旅游过程中倡导低碳行为,通过整合政府、旅游企业、游客三方主体,培育出新颖、独特的旅游产品。

3.1新颖的旅游模式

低碳旅游从细微处入手,致力于为游客提供新颖、独特的低碳体验,倡导绿色低碳的旅游理念。通过政府督促旅游企业转变旅游业单纯获利的方式,落实低碳理念的旅游方式,提高生态效益。旅游经济不单单是一项经济产业,更是一项精神活动,将低碳理念深入人心,转化为低碳行动,才是低碳视角下旅游经济的核心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量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企业,边污染边治理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这与低碳旅游所提倡的保护环境、在自然生态承载能力之内发展经济的初衷背道而驰。低碳旅游就是要扭转游客日常行为中的不当行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旅游方式上,游客可以选择自行车、徒步;在用餐方式上,可以选择绿色环保标签的食品,拒绝一次性餐具等等。

3.2评估制度、认证制度的引入

低碳旅游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活动或人们发展性的消费活动,更是一项人类文明和发展理念的文化传承活动,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还涉及社会领域,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在我国,低碳经济刚刚起步,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关于低碳标准在旅游经济范畴更是完全空白,只有建立旅游经济发展的低碳评价体系、等级认证制度和监测系统,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当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相关标准和制度,才能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确保低碳理念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得到落实,成为大众的生活指南。其次,低碳旅游的发展应该积极地完善相应的激励政策,以经济利益为引导,辅以公益性的低碳实践活动,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3.3因地制宜,对旅游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根据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能够更好地协调游客数量和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能够将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最大化,同时满足游客的精神享受,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对旅游景点进行规划时,应考虑规划的可操作性,结合旅游景区的区域特色,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应严格控制景区规模,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另一方面,在开发过程中引入先进的低碳技术,运用绿色环保材料,努力改善旅游环境,将低碳、环保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旅游过程的每个细节。例如,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引入,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引入,污水处理及净化技术的引入,生态垃圾桶、卫生态生间的引入等等。

3.4对旅游景点进行低碳改造

低碳旅游是借助对旅游环境的低碳改造实现的,通过配备低碳旅游设施服务于游客,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低碳旅游设施分为专门性低碳旅游设施和基础性旅游设施两种,景区的环卫设施、能源设施等都属于基础旅游设施;专为旅游提供的餐饮、娱乐、住宿设施等属于专门性旅游设施。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在景区中可以设置停车场,为景区游客提供新能源共享车辆,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动车和自行车等;其次,改造景区的能源系统,能源系统应该以低碳环保为主,例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最后,构建低碳建筑,低碳酒店、生态型购物娱乐场所等。此外,在景区中还可以配备环保式的休闲缆车,可以让游客体验独特的低碳观光。

4结论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态环境屡屡遭到破坏,气候变暖、沙尘暴、雾霾,都是大自然发出的求救信号,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经济建设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低碳经济得到大力倡导和推行,低碳旅游被视为长期的旅游发展模式,经过低碳思路的改进,旅游经济具有了新颖、环保、低碳的特点,低碳旅游虽然目前尚不完善,但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必将带动旅游经济的总体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冬冬.浅议我国旅游经济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企业导报,2012,(19).

[2]查建平,王挺之,冯宇.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叶资源科学,2015,(03).

篇11

当今社会的主要威胁,挑战,当属全球气候变暖。追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最主要的应当是碳的排放。所以,如何减少碳的排放,如何发展低碳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为了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做的就是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同时实现低碳产品产业化。发展低碳产业的过程中,低碳技术能够自然而然的被推进,产业化过程也会自然地被推进,所以,为了实现低碳经济,最主要的就是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产业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不可比拟的关键作用,我们应当把握发展低碳产业的内涵。

首先来说一说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概念,内涵,及实践方面的研究。

(1)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和概念。首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是英国的首相布莱尔,他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一书中指出: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为了使用较少的资源,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避免了环境的污染,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有学者认为实现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改善能源的结构问题,提高其效率。为了使能源能够更高效的利用,我们必须实现技术的革新。依赖政府的有效措施大力开展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逐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低碳化,并开展一场重大的能源革命。有些学者认为实现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能源消费方式,它将逐渐改变之前的现代工业文明,使国家的发展方向转变为生态发展和生态文明。有些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为了大大地减少一些高碳能源的利用,比如煤炭和石油。减低了这些高碳能源,我们才能建立一种全新的低污染的经济。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铭记低碳经济的全球性,综合性以及战略性。它的确立能够改善气候的变化,实现节能减排,通过改变消费的方式来减少能源的排放。其他学者则认为,低碳技术的主要内容是人类生存观的转变,观念的改变才能使能源问题真正得到改善。

(1)低碳经济的实践方面的研究。有许多国外的学者对低碳经济进行了实践研究。他们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的是来自加拿大的生态学家。他主要提出了生态足迹理论。此后,来源于物理学的脱钩理论被提出,并且由外国的学者将其延伸到了经济范畴。后来,美国的恶学者发展出来了EKC假说,通过演变模拟,给经济发展,环境的污染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有效的依据。在低碳经济的实践过程中,一些国家表现的较为突出,例如英国,瑞典,德国的一些社区都走在世界前列。他们都在交通方面,垃圾的有效处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低碳产业的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对策,这些对策能够有效地在减少能源耗费的同时降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实现低碳,高效。这些措施在我国还没有完整地被实施。但近年来,我国也在低碳社区,建筑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低碳之路正在稳步进行。在我国,实施低碳产业比较好的当属中新天津生态城。它已经成为对外展示的窗口,同时中新天津生态城也将带领我国其他地区,将低碳经济更好的发展,在它的带领下,我国的另外两所城市,上海和保定,也将沿着它的脚步,继续推进低碳经济的实施。

(3)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研究。我们应当逐渐调整能源产业结构,不断地创新,同时树立低碳经济的理念。在技术上,应当主要研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收集,存储,反复利用以及新科技的开发。有学者指出,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大力限制高碳的行业继续发展,不允许高碳行业进入市场,同时开展一些有特征的低碳行业。其次,原有的高碳行业主要是化石能源行业,我们应当树立低碳意识,降低对它的依赖程度,树立走生态高效的新观念。同时,大力开展低碳行业,将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在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开展低碳化的城市系统,使群众的生活空间处于低碳化。在城市中,大量种植树木以及其他植物,使其吸收二氧化碳,达到生物固碳的目的。部分学者认为,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时候不能过于盲目地调整结构,由于我国的状况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调整的范围和空间都十分有限。所以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发新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或者提高效率上。

再来谈一谈低碳产业,低碳产业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行业本身含碳量较低,不需要施加外力使其低碳化;其次,有些行业含碳量很高但实施了低碳化的转化,这些行业运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完成了低碳化的指标,转入低碳领域。低碳产业的特征最基本的当属低碳化,低碳化是入门的基本条件。其次,它有产业化的特征,这种特征是该产业发展的动力和途径。为了更好的实现低碳经济,必须更好地发展低碳产业。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虽然在初期需要政府的帮助,但不能完全依赖政府,要逐渐形成低碳产业的自我循环。同时,要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分工细致,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保证低碳产业能够持续的良好发展,以此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的低碳产业的发展,笔者将提出个人的对策:首先,鼓励低碳经济自主研发,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积极致力于研发新科技,主要以降低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科技为主,同时,完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按照我国法律的要求,制定一些高污染行业的准入标准,制定相关污染的控制标准;应当建立低碳城市标准体系。政府应当不断设立标准,包括低碳的交通,建筑和其他产品的碳排放的标准,并积极给予补贴;制定清洁生产体系,使各种低碳的技术都符合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要求;最后,制定低碳产业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关的战略和详细的发展布局,使得低碳产业可以深入操作,可以更好的实行。相信在我国的政府和相关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低碳产业必将得到良好的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顺。

参考文献:

篇12

本文采用MaxDEA5.2对上述指标数据进行了DEA效率分析,从总体上看,我国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各地区低碳经济都得到了强有力的发展。从各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效率来看,各地区效率差距在缩小。并且全国一半以上的省市自治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效率为DEA有效,综合效率值为1,只有12个地区DEA效率值不足1,表明这些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在投入和产出方面还有改善的空间。就吉林省而言,低碳经济发展DEA综合效率没有达到1,仍然处于DEA无效状态。吉林省在近几年的投资建设中不断提高本省的经济实力,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积极的将长吉图地区作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地区,重点建设以低碳经济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新模式。虽然目前吉林省的低碳经济发展还处于DEA无效阶段,但是我们看到吉林省的DEA得分也较高,达到0.90。从全国来看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处于全国后列,体现出吉林省在长吉图规划下进行的经济建设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低碳经济DEA无效的地区大多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就是说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低碳经济发展并不理想。吉林省2010年GDP排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第22名,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其低碳经济发展的效率水平排在全国的第20位,同样位居全国后列。在全国看,有部分地区由于地区自然资源保护较好,低碳经济产出较多而相应的投入较少,显示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DEA有效,也有省份由于传统工业较发达,虽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投入较多,但效果并不理想。吉林省由于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传统污染型工业企业较多,这些企业年代久远,生产效率较低,对环境污染较大,吉林省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资源改造和更新这些陈旧设备。本文主要采用产出导向的DEA模型进行分析,也就是保持各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投入量不变,评价地区的低碳经济产出是否达到了较高水平,这也是各地区管理者比较关心的问题,既有投入是否产生了该有的产出。在对DEA无效的12个地区进行投影分析时发现,各地区的产出都没有达到既有投入应得到的产出。就吉林省而言,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产出还有一定增长的空间,地区GDP产出经过DEA方法测算可以再提高941.09亿元,地区GDP完全可以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提高11%,这样吉林省的GDP就可以在全国排在第18位。碳生产率可以提高23.62%提高到2.41,而每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减少幅度应再减少3.65%。这些都不需要增加任何投入即可达到,这也是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DEA无效的关键。

篇13

1.1美国

作为世界头号大国,美国也是能源大国。虽然美国坚持不批准《京都议定书》也声称不承担相关义务,但其法律法规却对国内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例如1976年制定的《固体废弃物处置法》,2005年出台的《2005年国家能源政策法》。美国一些态度积极的州也出台了相关法律,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010年5月12日,《美国电力法》草案揭开了神秘面纱。该法案对《清洁空气法》进行修正,针对美国主要碳污染源建立逐步降低的碳排放量上限,包括发电厂、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1]。

1.2日本

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和倡导国,日本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亦做出了巨大的努力。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了日本新的防止全球变暖对策即“福田蓝图”,表示日本减排的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使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至80%。此外,日本还注重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鼓励和推动节能降耗,发展低碳经济。例如,《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及《绿色采购法》等法律的颁布实施,为低碳经济的有效推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证[2]。

1.3其他国家

除了美国、日本之外,法国、瑞典、韩国等诸多国家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亦做出了特色。2008年4月30日,法国政府公布一系列新的环保法律草案,涉及建筑业、交通、农业和能源等多个方面。2010年1月13日,韩国总统李明博在《绿色增长基本法》草案上签字。对于资源匮乏、经济低迷的韩国而言,《绿色增长基本法》不仅回应了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承担,更重要的是,它将韩国推向“汉江奇迹”之后的第二轮划时代经济转型期[3]。通过对以上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措施中最有效的措施是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

2我国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与相关经济立法

2.1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背景与能源背景

近年来,全球气候呈现出剧烈而显著的变化,中国气候也受到了强烈的影响。我国PM2.5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据2006年底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中国气候变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很可能在未来50年至80年全国平均气温升高2℃一3℃;到2030年,中国沿岸海平面可能上升幅度为10-16cm,导致海岸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气候变化将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1世纪后半期,中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今后20年至50年间的农业生产也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4]。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资源消耗、碳排放增加的问题。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能源。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也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和电力的供应,“高碳”产业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

2.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

虽然我国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计划政策逐步完善,并从理论迈向了实践,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等待克服。①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资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不断增长。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粗放式的特点,对资源和能源依赖度较高。③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决定了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长期存在。④在现阶段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中国产业仍处于低端位置。⑤新能源发展水平有待提高。⑥我国低碳创新能力不足。

2.3我国目前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经济立法

由于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和能源消费增长,2006年中国煤炭消费已成为全国第一。虽然《京都议定书》中没有规定中国的减排义务,但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下,中国积极制定并实施减缓气候变化的国家对策,体现了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大国态度。2005年2月28日,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大力鼓励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008年10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详细阐明了气候变化与中国国情、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目标、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建设等重大问题的原则立场和诸种积极措施。2009年4月2日,总书记在G20峰会上的发言指出,应该大力推动国际新兴产业合作尤其是节能减排、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合作,积极培育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充分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不断增强世界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5]。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强制性力量将起主要的推动作用。虽然我国制定和实施了许多法律、法规、规划,但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许多方面仍处于空白。而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尤其是经济法方面,因此,必须完善现有的经济法规范,构建低碳经济法律制度。

3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经济法思考

我国目前只有《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森林法》、《草原法》等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仅仅有这些法律是远远不够的。我国还应当借鉴其它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构建我国低碳经济法律框架,完善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体系。首先,制定一部综合的《低碳经济促进法》。其次,完善原有相关的经济立法体系。经济法包含的法律部门广阔,涉及低碳经济的法律部门有自然资源法、能源法、环境法、税法等。

3.1自然资源法

自然资源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现行的自然资源法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发展低碳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发展的需要。首先,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立法指导思想。低碳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立法指导思想就是对低碳经济的贯彻。其次,完善现有的自然资源法。①就土地法方面,完善土地利用方面的规定。完善现有关土地利用方面的立法,还需要从碳减排和碳增汇两个角度提出低碳导向的土地利用政策配套体系。其中碳增汇政策包括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林地、农地、草地和湿地的管理等七个方面;碳减排政策包括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农业碳减排、建设用地碳减排和土地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等[6]。②就森林法方面,修改森林法,建立林业碳汇制度和森林碳贸易机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对林业的需求已经由单一的经济需求转变为生态、经济、休闲、文化等多种需求,森林法应把“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林业发展的基本宗旨,重新明确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7]。

3.2能源法

能源法是调整能源开发、利用、管理活动中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我们要设法向低碳经济转型,控制气候变化,就应将能源法的变革作为关键的策略。在低碳经济理念下,能源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应该包括:能源可持续利用原则或能源安全原则;节能高效综合利用原则;能源清洁利用原则或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能源国际合作原则[8]。我国正在制定中的《能源法》作为能源领域的基本法,在能源法律制度中起着重要的统领和指导作用。其核心理念就是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通过法律制度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效率,强化能源环保[9]。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制定统一的《能源法》,还要完善一系列的能源法律法规。首先,完善《可再生能源法》的配套法律法规。其次,修改《节约能源法》,制定《建筑节能法》。再次,修改《电力法》并大力发展热电联产。最后,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法》规范政府办公耗材、办公场所、交通工具。政府机关可以通过控制采购计划,推广使用高效节能产品,将低碳节能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10]。

3.3环境法

构建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离不开对环境法的完善。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了实现保护资源防止污染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目标,政府动用经济手段进行境保护的重大作用日益显著,我国将税收和排污收费相结合,构成了大气污染经济防治手段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