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风气建设的认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对风气建设的认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对风气建设的认识

篇1

一、开封城市历史

开封的城市建设始于春秋,郑庄公命人在此筑城取开拓封疆之意,名曰开封,是屯粮储粟之地。战国时魏惠王把首都迁到开封附近,命名大梁并铸城墙,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和商业都会。秦时设浚仪县,汉时属陈留郡,晋属陈留国,东魏在此设梁州,北周因城滨汴水名汴州。五代隋唐之时,随着大运河开通,开封因其漕运优势地位逐渐上升。唐德宗建中二年宣武军节度使李勉重建汴州城,并在此驻重兵。五代除后唐外都在此建都,北宋在此建都之前,这里已是经济军事重镇。

二、当时的矛盾

从晚唐到宋在东京建都这一时期,因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在城建方面出现了若干矛盾,而这些矛盾集中体现在开封。概括起来有两个:一是城市居住形态不适宜,二是人口增加商业发展带来的问题。研究普遍认为里坊制的城市形态到了唐代已发展到顶峰。自中唐以后,商品经济日渐繁荣,“坊内设市”、“凿墙开店”的现象愈发严重,可见里坊制已不适应城市发展。但因中央政府极力维持里坊制及晚唐国力衰弱,终无突破。开封从地方经济军事重镇到五代时的首都,再到全国性的大都市,人口猛增,加上庞大驻兵,居住拥挤问题严重。

三、两种力量

矛盾的发展孕育着变革,推动变革存在着由上自下和由下至上两种力量。自上而下即由统治者主导的政令和城市建设活动,短时间内改变城市的形态结构。自下而上即由个人主导的建设活动和经济行为,影响慢慢积累循序渐进,最后达到量变到质变。

1、自上而下

由上自下最有代表性也最成功的例子为后周世宗柴荣对开封的改造。显德二年四月,世宗颁布了改建大梁的诏书,这一诏书集中体现了他的城市建设思想,也开始了一个宏伟的改扩建计划。其后他又颁布了另一重要诏书,规定允许退后道路进行种树、掘井、修建凉棚等活动,有学者认为此诏书意义实际上肯定了百姓向街开门的合法性,根据道路等级退后一定距离,并允许进行低强度开发。该诏书第一次以法令形式废除里坊制。虽然宋初因循旧制曾企图实行里坊制但历史大潮不可逆转,宋仁宗庆历年间,里坊制终被废除。

他的改造奠定了开封城市的形态结构,为北宋时期东京的城市繁荣打下了良好基础。有此改造,东京三套方城,四水灌都的城市形态才终究形成。

2、自下而上

由下自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里坊制的瓦解,商业空间的发展,市民公共娱乐空间的形成。当时宋东京经济发展、政治地位提高、人口聚集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同时专业行市也逐渐形成。这些新兴商业形式,渐渐打破了商业活动时间与地点的限制,人们破墙开店,街市逐渐形成,新的城市形态就此诞生。商业不再限制在“市”内,而是分布全城,与住宅区混杂,形成热闹的商业街。城内也有集中交易的市,如因城市繁华区交通的便利形成了大的交易市场——相国寺,为点状的交易空间。商业运营也不再受时间限制,城内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如州桥夜市和朱雀门外御街一带的晓市。

商业的发展催生了市民阶层的产生,街市空间为世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场所。最为典型的市民娱乐场所就是瓦子以及与市场结合的瓦肆还有简易的勾栏。到北宋末年,汴梁共有6处瓦子,最大的是潘楼街的桑家瓦子,其中大小勾栏有50余座,瓦子中的演艺项目有数十种之多。这些场所不仅丰富了城市生活,还对文学、曲艺、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正是这些市民文化的兴起给高雅文化提供了新鲜的土壤,使得宋代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度。

四、宋东京城对后世开封的影响

在两种人为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宋东京创造了盛世繁华景象,这些景象被《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这些绘画和文字作品记录下来,今天仍被人们所称道。旧时的亭台楼阁,车水马龙虽然会被历史的尘埃淹没,但一个地方繁盛时期的种种,会在曾承载它的地方留下永远的遗产和烙印。今天的开封在城市结构、社会文化方面还是能看到当初的影子,让人不得不惊叹记忆力量的强大。

1、城市结构

首先在城市结构方面,今天的开封古城墙是从明朝开始建造,其后屡有修缮,长度仅次于南京城墙,比西安城墙长。然而南京城墙并不完整,开封城墙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它连绵古城四周,保存完整。城墙对古城的城市形态非常重要,一是因为它限定出老城界限,二是因为城门和主要道路的对应关系。虽然宋时的外城和运河已经不在,但明城墙的位置和规模大概相当于宋城墙的里城,所以还是可以依稀可以看到当年的影子。

今天大相国寺附近仍是商业中心,铁塔、繁塔、古吹台这些城市至高点仍在,甚至人们会为了发展旅游重新以仿古风格建御街、金明池,试图恢复汴梁八景。开封城内的传统街区大部分为历史遗留下来, 纵横交织,以明、清时形成的居多, 间或有宋代街巷的踪迹。如今开封历史上留存的街道尚有“ 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 之说。这些街巷保留着历史的印记,如有些是以行市命名的,例如马市街、柴火市街,有些是以重要建筑命名,例如寺后街、鼓楼街。

4.2社会文化

虽然宋东京之后开封一直是区域中心城市,却一直保留着一些宋东京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闲适文化、皇城根文化、消费型城市、书画氛围浓厚、宗教遗存。闲适文化体现在开封的花鸟市场、宠物市场、洗浴场所和不计其数的大小餐馆、茶楼、小吃摊、夜市。

直到解放初期,开封一直是区域性商业中心,典型的消费城市,并且保留着夜市和早市。当时人们习惯于去相国寺附近的剧院看戏,在小吃摊过把瘾,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家。只不过今天剧院变成了电影院,晚上小吃摊位依然灯火辉煌。

今天的开封人中有很多喜爱书法国画,在市中心黄金地段,自清朝民国时期就一直存在一条书店街,在当时是卖笔墨纸砚的高档商业街,也集中了当时有名的书局,如中华书局、世界书局、鲍乾元笔墨庄、邱文成笔庄、梁苑锦南纸庄、环文阁、惠昌山房等。各种文房四宝应有尽有。在书店街上,绝大多数商家店容店貌、待人接物方面均能做到安静、文雅,让人走在街上即感受到其与商业街各异的浓厚文化氛围。

开封对宗教有很强的包容性,在市中心很小的范围内,可以看到道观、佛寺、基督教堂、清真寺等各种不同的宗教建筑。

五、结语

有人认为城市结构的形成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在时间内城市结构就能确定且难以改变,有人认为城市形态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笔者认为在自上而下人为力驱使下固然可快速形成城市结构,相比之下自下而上的力量不易觉察,但却悄悄地改变城市,或许这种力量和管理者制定的意图一致,让已形成的城市结构不断完善和丰满,或二者互相抵触,形成矛盾,等待下一次变革。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两种论述均是正确的。在关注物质形态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一点,那就是与物质形态相比、文化、习俗、非物质遗产更具有延续性和传承性,城非那座城,人非那时人,记忆却还是永存。

参考文献

[1]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黄天其,文超祥.后周世宗城市建设思想探析[J]. 规划师,2002(11)

[3]田银生.宋东京汴梁城市新秩序的种子[J]. 城市规划学刊,2002(5)

篇2

(二)方法灵活多样。针对内容多,时间紧的实际,支队采取了理论学习、组织讨论、观看录像、笔记展品等学习方式,促进了教育效果的落实。一是在普遍学基础上突出重点。对要求学习的内容,在普遍学习的基础上,把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胡主席关于风气建设的论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法规制度和规定作为重点,组织干部原原本本地学,对先前学过党的十七大报告、新《》,主要是进行概括式、摘要式地学习,使零碎的认识系统了,抽象的认识具体了,感性的认识升华了。二是在个人感悟的基础上注重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给出足够的时间,要求每名同志联系实际和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以各部门和科室为单位,组织讨论交流,达到了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目的,进一步深化了对学习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三是在观看警示片基础上加强引导。这次学习教育活动,不但机关全体干部观看了《失衡的秤一一受贿案警示录》、《贪婪霸道自掘坟墓一一林福久案件警示录》;支队科以上干部观看了《欲海沉舟一一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剖析》,为扩大受教育面,昨晚上政治部组织支队大(中)队干部认真观看了这两部警示片。通过反面典型的警示,使大家深受触动,提高了全体干部的辨别能力,真正使写在纸上、记在本上的东西在思想深处打下了烙印,自觉变成个人的行为准则。

(三)注重解决问题。这次党委机关教育能够围绕总部、总队确定重点解决的五个方面问题,同支队的全面建设形势和自身存在的问题联系起来思考,综合起来把握,分层次、分条块明确重点要解决的问题,立准了靶子,选准了突破口。司政后各部门结合本部大会讨论反映的26条意见和建议,认真组织查摆,增强了解决问题的针对性。特别是各部门在查摆问题过程中,大家本着对党的事业、对部队建设、对同志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像、实、准”的要求,认真进行了组织讲评,确保了教育触及思想、解决问题,为下一步抓好巩固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这次教育的主要收获

大家普遍感到,这次教育活动,既是一次强化宗旨意识的党性教育,又是一次完善品行修养、塑造人格魅力的人生辅导课,教育实在管用、受益终生。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进一步认清了加强风气建设的重大意义,较好地解决了思想认识不够高的问题。教育前,有的同志认为,风气问题由来已久,各级都在抓、都在强调,但未必就管用,借助一次学习教育活动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有的同志认为,风气建设是领导干部的事、是主要领导的事,是上级机关的事、是掌权管钱部门的事,自己位卑职小无权,在“风气”上出问题是不可能的。通过教育,大家深刻认识到,这次学习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职责使命的现实需要,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战斗力完成好年度重大任务的重要举措,是从政治上对党员干部成长进步高度负责的重要举措。认识到良好的风气是调动官兵积极性,激发内在动力的根本所在,风气建设不是哪个领导、哪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每个人的事,弘扬新风正气必须自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正在做的每一件事做起,自觉身体力行;只有提高思想境界,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是非观念,真正把做官为人的基本道理搞清楚、弄明白,才能更好的履行职责、完成使命,高标准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

(二)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意识,较好地解决了工作作风不够实的问题。作为党委机关的一员,就必须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如果服务意识淡化,就不能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权力,履行好党委机关指导服务基层的职责也就无从谈起。通过教育大家深刻认识到,只有平时时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掌握基层,才能为党委实施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才能及时发现矛盾和隐患,做好化解工作,减少工作失误。只有端正工作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基层最需要、最迫切、最难解决的事情做起,脚踏实地的为基层办实事、做好事,才能赢得基层的信赖。只有真诚帮带,切实解决好“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带头做到:“变讲为做,变盯为带,变批为教”,才能真正成为作风实,素质高,会帮教,深受基层欢迎的好干部。

(三)进一步强化了表率意识,较好地解决了榜样作用不够好的问题。党委机关作为领率机关,在部队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党委机关的自身建设,直接影响到部队整体建设的质量。学习中,大家一致认为廉洁方能聚人、身正方能带人、律己方能服人、无私方能感人,只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为部属做好表率,才能赢得尊重和信服。机关干部普遍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委首长,代表领导机关,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谨小慎微,树好形象,为基层做好模范,用实际行动维护好党委机关的良好形象。

虽然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对这次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在认识上还比较缺乏,有的体会不够深刻、对照检查不够彻底;在联系实际,做到“知与行”的统一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打算

抓好风气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这次学习教育仅仅是“上篇文章”,最关键的还是要做好巩固和深化教育成果的“下篇文章”。着眼支队实际,当前,特别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篇3

一、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风建设对高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对学生自身的专业学习及未来的就业发展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只有依靠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一股踏实、务实、求是的良好作风,才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受到熏陶。

二、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连年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制度等改革措施的变化,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与竞争意识。但是,一些个人功利的不良现象依旧存在,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对教育的影响和侵蚀也日益加大。

(一)对学风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够。优良的学风是一所大学成功教学的象征。如果没有好的学习风气和好的学习环境,即便是拥有再优秀的生源,师资力量再强,软硬件设施再先进,也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现在,学校中的部分老师和大部分学生都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有着模糊的认识和了解,不能很好的实践与做出榜样。

(二)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迈入大学门槛,备战高考的所有压力都抛到了九霄云外。有些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只要考上了大学,就等于毕业证到手了,四年时间可以肆意挥霍。有些学生在师兄学姐的“及格是福”的影响下,认为公选课可以逃、只要抄的高,点名也无所谓、考试刻桌子不算作弊。有些学生整天的沉陷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或只顾着谈恋爱,浪费大好年华。

(三)关系至上的心态。在少数学生中,存在着不思进取,热衷于钻研“关系学”的现象。究其原因,一小部分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过惯了优越的有品质的生活,甚至部分同学受到了父母的某些人际处理方面的影响。认为一个人的发展、成功与有好的“人际关系”是分不开的。深层次上,这是缺乏勤奋钻研、肯于吃苦、积极向上的精神。他们认为将来能否成功,生活质量的好坏,“靠的是金钱铺路,关系搭桥”。这种不良的心态将严重影响教学育人的质量,对祖国的发展也是有着不良的影响。

(四)对所学的专业有不了解甚至认为不重要。有极大一部分的同学填写志愿时,对自己所报的专业不甚了解,甚至部分专业名称断章取义。比如,学校某位师姐高考分数相当不错,由于从小对艺术的热爱打算报相关专业。看到志愿书上的“园林”和“园艺”两个专业时,她心想:“园林”有林肯定就是种植类吧,“园艺”有艺字就是艺术类的吧。所以填报志愿时,她就填上了园艺专业。后来她才知道,两个专业完全颠倒了,园艺是花草树木艺术管理,园林就是景观设计方面的,这才是最接近她艺术梦想的地方。

一部分同学对社团活动、外出兼职打工非常的热衷,以至于耽误了专业的学习。社会经验丰富与否只是对专业熟练的一种辅助。只有一个人有强大的专业素能,在配备较出色的管理才能,才可以真正脱颖而出。二者缺一不可,却又相互制约。

三、有关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意见

只有一所学校的学风纯正了,才可以培养出更多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人才,才能承载起祖国的明天。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我们一定要严格约束自己,净化校园风气。

(一)重视思想教育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只有重视学校的学风建设,才能更好的为国家输送大量有用的人才。学风建设的关键就是要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因此,老师们上课时不要空讲理论知识,要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当今社会的现状,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社会的真实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明白应付各类事件的对策,使得同学们最终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学风建设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变“要我学习”为“我要自己学习”,这就需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果能够在刚刚步入大学的校门后,可以全面的了解自己以后的学校的教学模式和专业课,那么他们便会对自己的大学有个全面的认识,弥补自己的不足。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就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股优良的社会风气。

(三)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是学风建设的助推器。学风建设与学校的历史积淀、文化传统、管理体系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密切相关。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形成优良的学风起着重要作用。浓郁的学习氛围与优良的风气,与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分不开的。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的慵懒心态变得开朗;对紧张的学习进度适度调节和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增强,塑造出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才。

篇4

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关系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风现状

1.对学风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职院校把主要精力重点放在学院定位发展、专业建设、招生与就业、上规模、上基建与增设备等方面,对学风建设在学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学风建设问题不够重视。

2.高职教师队伍的教风问题。学风与教风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却密切相关,我们通常说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规律,教师应该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换言之,“学”取决于“教”。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如高职院校原有基础差、教育模式陈旧及相对落后的专业建设与改造等,都影响良好学风形成。

3.社会环境和风气对学风建设的影响。社会舆论、社会评价趋向等都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前,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金钱诱惑与消费攀比使部分学生失去平静的心境,学习兴趣下降,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可以说,学院周边环境和社会上的享乐主义思潮是学生产生厌学之风不可忽视的原因。

4.学生自身学习态度不端正且动机不强。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基础差,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及学习纪律松懈等各种原因,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消极、懈怠甚至否定的厌学情绪,容易形成不良的学风现状。

二、高职院校学风现状原因探析

1.社会环境和风气的影响。当前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转型时期的价值观紊乱和道德失范、不良社会舆论的鼓噪,影响学生的求学风气。调查显示,高职学生普遍对英语、计算机等实用性强的技能性科目趋之若鹜,对人文等基础学科则缺乏兴趣。部分招聘单位不再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涨,学习风气不浓厚。

2.教育政策的影响。首先,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职业院校招生门槛一降再降,众多缺乏学习基础的学生进入了大学殿堂,高职院校学风问题可谓“先天不足”。其次,与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相悖的是,社会对高职教育存在认同和评价的偏差,客观上打击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习惯于应付考试而被动学习的学生,面临相对宽松的和富裕的自由支配时间,往往缺乏自主安排学习的能力。

3.学生自身的因素。首先,学生普遍对高职教育存在思想误区,以为进入大学就摆脱了繁重的功课压力,面临人生目标的真空期,处于一种无规划的迷惘状态。其次,学习基础和方法的问题,基础差导致学习困难,从而形成无所谓混日子的恶性循环。再次,专业情绪也是影响高职学风的突出问题。调查显示,部分冷门专业的高职学生学业兴趣明显偏低,畏难厌学情绪明显,学风不良问题突出。最后,特殊群体学生学风问题有待关注。据部分院校心理健康中心调查,职业院校心理障碍、贫困学生的比例较高,这部分学生更易成为学风建设的薄弱环节。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应对策略建议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很重要,要对学生进行持续的专业教育,以达到学生正确认识专业、真正热爱专业、积极努力塑造和提升专业素质的效果。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才会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刻苦钻研、创造佳绩。专业教育过程中避免一味说教的教育形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

2.严格班级管理。强化学风建设班级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单元,学风建设要高度重视班风建设,严格班级管理,细化考核和奖惩指标,展示学生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培育勤奋刻苦、健康向上的学习风气,形成良好班风,并以点带面,以班风促学风。

3.加大考风建设,以抓考风促学风。考风不正,影响学风建设。一些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功,靠考试不择手段、投机取巧、不劳而获。而对平时刻苦学习较好的学生,发现未被抓获的作弊者考试成绩比自己还高,心里很不平衡,如此学习哪有动力,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良好的学风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保证。还有一些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养成了懒散拖拉的习惯,不遵守学习纪律的现象增多,有的上课迟到、睡觉、逃课旷课,有的沉迷于电脑游戏上课提不起精神,到考试时靠作弊混日子。因此,学校抓考风促学风的举措势在必行。

4.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教改促进学风建设。首先,严格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过程包括备课、讲课、批改作业,指导实验和实践环节等。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做好每个环节,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辅导学习困难者。其次,创造外部条件和环境,使学风建设的成果最终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规范和表现。学风建设不仅需要学生自身参与其中,更需要学校从宏观层面建立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在学风宣传、学风活动、学风行为规范等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学风观念,让学生知道迟到早退、旷课、违反考试纪律、成绩差等是可耻的。

四、结语

要从本质上促进高职院校优良学风建设,改变学习氛围不浓、学习风气不正的局面,需要社会、家长、学校各个部门、全体师生等的共同努力。学校需要根据新形势下学生的特征,兼顾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教学目标要求,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大制度建设,严格奖惩制度,,稳步推进各项学风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江涛.高职考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教学研究,2010(6):110-111.

篇5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学风作为校风的基础,是一所学校治学态度、精神风貌、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效果的整体综合反映。学风建设也就是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等的建设,学风建设在民办院校是一个破弱环节,需要大力加强。

一、民办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的动力,这是导致学风恶化的根本原因。许多大学生在高三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考大学,所以他(她)们认真、刻苦、努力地学习。但上大学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好多学生还认为,进入大学就进入保险箱,自己辛苦十几年考大学,到大学了,就可以放松,所以对学习无所谓。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端正的学习态度,表现出的是学习纪律松懈,学习兴趣低落。偏科、厌学的现象时有发生,除此之外,迟到、早退、旷课也是大学生的家常便饭。更有甚者作业拷贝、论文抄袭也少不了。总之,学生自己的主观愿望、主体能动性差,不想自己动手去学习和研究,这大大地影响了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学校教育

民办院校发展二十余年来,虽说从长远利益考虑,追求教学质量是根本,归根结底必须抓学风建设。但民办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招生和安全稳定永远是第一,教学便处于从属地位。学校管理中心的偏移,导致教师和管理人员不重视教育教学和学风建设,所以大大影响良好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家长教育的缺失

中国家庭的教育是一好带百好,只要学生学习好和分数高,其余什么都不用管。高中时家长督促和检查,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考分,所以学生有压力,认真学习。大学时,因地域问题很少有家长过问学生在大学的学习,总想钱给孩子了,做好孩子的坚强后盾,剩下的靠孩子自己去努力了。殊不知90后的孩子自控能力差,自觉性不高,在学校懒懒散散,学习积极性一点也不高。原本学生的教育学习、家长和学校是共同来抓的,可大学时家长教育缺失,孩子缺乏监管和督促,学习的意愿、动力大大减低,阻碍了各民办院校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社会的原因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消极腐败现象等负面效应,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诸如“利益分配不公”、“知识贬值”、“权力至上”、“读书无用”等,让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心态,学与不学一个样,所以学习没动力,这样的状况,何谈学风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解决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调动学生主观学习的积极性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教育学生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现在必须好好学习,学到真本领,才能立足于天下。大学时期的学习对大学生来说:好比向银行存钱,今天储备了知识,明天才能支取,今天不储存,明天怎能支取?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自己,学习是大学生的职责及应尽的义务,大学不是保险箱,大学是进入社会的预备期。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主观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主动的努力学习,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良好的学风自然而然的形成,教学质量随之提高。

(二)学校转变观念,严格考试制度,促进学风建设

1、学校的领导班子要转变以往的思维观念,招生、稳定为第一位,而是要树立长远利益目标,把学风建设、教学质量提高到第一位,学校培养出适应社会的良好人才,社会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这样形成良性循环,招生越来越好,生源质量越来越高,学风越来越浓,教学质量自然而然会越来越高。

2、学校要严格考试制度,以考风促学风。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对学生的学习有导向和促进作用。学校要严格考试制度,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压力,又让学生通过学习上的努力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除此自外,要对学生加强考风考纪、诚信考试,杜绝考试作弊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诚信为本、平等竞争的思想观念,发现学生考试违纪,坚决处理绝不姑息。严格考试制度,是促进良好学风建设的一个有力措施。

(三)家长配合学校教育

学生的教育、学习是学校和家长共同的责任,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促进学风建设。老师除多方位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向他们宣传加强学风建设的意义和具体的做法之外,建议家长大力配合学校管理,及时监管、督促孩子的学习,鼓励他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家长的参与使学生更有动力和信心,认真去学习。孩子愿意学习,良好的校风学风随之形成。

(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的不良风气

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等在爆料一些负面消息时,要充分考虑到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时期的大学生,要正面引导他们。当然社会上难免存在一些不良风气,但总是好人多,坏人少,教育学生要正确的看待,应看到社会上积极的一面,阳光的一面,走出不良风气影响的误区。真正走向社会靠的是能力,所以大学生在校必须学习。

总之,学风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相辅相成,浓厚学风的形成一定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关乎一个学校的长远发展利益,是学校的重中之重,所以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促使民办院校良好学风的养成。

篇6

一方面,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教育基地。刚刚考入大学的新生进入高校后发现学习环境与方式完全与高中的不同,学习压力相对减少很多,期末考试及格就可以,思想松懈,加之进入高校后学校已经不再设有具体的班主任进行管理,仅仅是辅导员老师进行管理与教育,这样使得一些思想稍微放松的同学就会出现学习怠慢、不思进取的状况。同时,进入高校后学生均为住宿制,家长不再天天在身边陪伴督促,这样就出现了学生迟到早退,找人替课,寝室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普遍流行。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挫败感,高校学生往往都是高中的优秀学生,在高中阶段通常在班级名列前茅,有较高的优越性,进入大学后来自不同地域的优秀学生集合在一起,自然又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位置,这样一些学生难免出现失落感与挫败感,对学习及自我前途不再充满信心,出现学习积极性降低,导致学风问题的出现。

1.2社会与家庭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风气有所改变,“一切向钱看“”读书无用论”等观念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里。认为大学仅仅是作为一个阶段性的学习,在大学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在社会中用到少之又少,到工作岗位时所有的知识都要重新学习,所以在大学学习仅仅能应对考试及格就可以。这种思想,使高校学生专业技能不强,在就业过程中很难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从而产生对高校学习的消极态度,加剧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传播。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的精力被网络上的新鲜事物所吸引,游戏、聊天交友、电影视频这些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在自己的寝室就能做到,这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的热情大幅度降低。此外,家庭也是影响高校学习风气的重要因素。当前高校学生主体是90后一代,家长对其成绩不再做苛刻的要求,顺利毕业就是行,对于毕业后的就业家长多已为其安排好,学习态度放松。

2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解决途径

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良性发展的重要工作,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措施是当前高校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

2.1加强日常管理模式促进学风建设

从高中进入大学后,许多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规划,定位不明确,从高中进入大学还没有全面的进入大学生的角色,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很多,但这些原因无一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做好学生的学前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完成过渡,更快的进入大学生活,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要认识到学识才是高校教育的主导,才是社会行业需求的核心要求。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但是管理者却是表率,应以自己的品格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感染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以身作则,而形成好学近知的学习态度与力行近仁的行为尊则,培养出德育兼备的社会需求型人才。学校可开展日常教学过程中硬性教学检查周活动、文明活动月等活动来让学生们意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宣传学风人物、演讲与口才等活动来开展学风建设的宣传,提高学生们的自我学习意识、学习风气,设立学习小组,设立固定的榜样负责人,定时开展评比与竞赛,内容涵盖德育与智育的相关内容,在全体学生感受到各自专业无论对于在校还是离校的重要性,形成竞争风气,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在学风建设中。

篇7

职业生涯专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 一般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个历程。一个人一生中连续从事的职业,它不仅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那些可以实际观察到的职业发展过程,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见解和期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系统工程,它指的是大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 结合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作的方向性的方案。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是社会职业的现实要求;二是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大学生自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职业生涯规划虽受社会发展需求的制约,但更多受大学生个人自身素质影响,因为职业生涯规划不是社会或学校教育者强加于个人身上的实施方案, 而是在一定的指导下,大学生在内心动力的驱使下,结合社会职业的要求和社会发展利益 依据现实条件和机会所制定的个人化的实施方案。

2、高校学风的内涵

学风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影响形成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内在人格作用的外部反映,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就其存在而言,学风既弥漫于无形,又可观察于有形;就其体现形式而言,学风既是学习者世界观与人生观具体体现,又是学习者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就其作用而言,学风不仅影响到当前的教学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生能否成才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所学校的学风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一般来说,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渐进、累积的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优良学风的形成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精心培育,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完成,包括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里所谈的学风主要是指狭义上的。

3、以职业生涯为切入点加强学风建设意义所在

通过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潜力与不足,对自己的性格类型和职业兴趣有一个清晰了解,包括对价值观和技能的探索,最终设立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在大学阶段,有了明确的规划,清楚职业需求,就会有动力去不断追求,不断努力,激励自己为追求良好的职业条件而去打好扎实的基础。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就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哪些才是该学的、该做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价值观念,而不会陷入盲目学习的泥潭中。

通过职业规划教育,让经历一次有效的全面的“自我认识”,学会规范自身的学习行为,一些强烈的个人主义和不良的学习行为也会有所改观。在教育上,让意识到团体荣誉感的重要性,有助于改善班级的纪律和增强凝聚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好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养成踏实好学的风气,使学生具有严谨治学的精神和求知探索的能力。

对专业不满和学习缺乏目标性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们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增进专业认同感,调整职业兴趣和择业标准,就有利于提高他们在教学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增强的职业危机感,激发的学习潜能,学生才会更积极参与有利于就业的课程,除了专业知识,他们还会为提升就业竞争力参加各类教学活动。教学相长的一个前提是把学生当作学风建设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职业规划教育则是一个很好的桥梁。

4、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夯实学风建设

4.1 高校应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作为创建良好学风的手段和平台

近年来,由于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影响,大学生在求学目的、求学态度、认知方法、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偏差,甚至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诚信不足、情绪浮躁等不良风气倾向,以致学风问题成了高校的通病。然而,过去传统的学风建设的方式方法已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大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并不是传统的提高师资力量、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教学条件等方法能够解决的。“再好的饭菜, 若无饮食的欲望, 是无法解决饥饿的”。大学生若无一定的需要和路径, 是无法自觉培养自身的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的。所以创建良好的学风,不能只靠外部因素来解决,应从内在的、自身的方面来考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评估自我和外界、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和内容、选择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径。

4.2职业生涯规划贯穿整个大学时期

学校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责任。但据了解,目前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仅能提供一些单位的招聘信息,或是举办一些就业讲座,教学生一些应聘技巧和就业包装等事情,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设计很少触及,特别是未能从新生入学开始给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或者效果不明显。基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供需之间的矛盾问题,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以利于大学生短期和长期的发展。

篇8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医疗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医疗、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群众的基本愿望,又要考虑乡村发展的需要,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我们只有深刻的掌握好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当中坚持科学发展,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三、“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重在思想观念的更新

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是重要的投资软环境。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克服影响软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思想障碍。一是满足于现状,围步自封,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二是部门的本位主义,这是当前加快我市发展步伐的最主要障碍。要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做好筑巢引凤工作,树立"你发财,我发展"的观念,做到"放水养鱼"而不是"杀鸡取蛋"。三是影响开放、束缚发展的土政策。这些土政策以一时一地的蝇头小利妨碍自己的长远利益。因此,要进一步搞好服务,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思想是人类的灵魂。真正做到深入学习、理论武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善于实践不断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思想是行动的向导。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把解放思想作为我们的方向,只有朝这个方向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四、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活动要做到四个坚持

篇9

篇10

一、政行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党政及纪检监察部门对政行风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国在围绕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职能、健全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营造经济发展软环境、转变和改善政行风等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群众的好评,但是结合当前中央八项规定和倡导“六种”风气,通过调查研究,发展政行风建设还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思想认识问题

政行风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在全市上下还没有得到普遍认识和重视,缺乏站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高度上理解和认识政行风建设工作的意识。例如,个别乡镇街政府和部门常常把加强政行风建设当成是纪委独立主抓的工作,只有纪委三令五申,反复强调,严查明管的事关政行风建设问题,才去花心思研究如何办理,下力气抓好落实。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会极个别地出现打球、搞折中,甚至有意无意触高压线,影响政行风建设的问题,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认识上的偏差。

(二)领导作风问题

领导作风是政行风的风向标。当前,在领导作风上,个别单位和个人还存在着忽视调查研究,脱离群众,搞形式主义的问题。例如,在忽视调查研究方面,表现在一些措施的出台和具体事宜决策上,事前缺乏详细的调查研究,凡事凭经验,想当然做出决定;事中缺乏必要的跟踪反馈,发现失误碍于面子不能及时纠正,导致一错再错;事后不总结经验教训,引以为戒,将错就错,给工作造成损失,给党和政府形象带来影响,给群众造成伤害。

(三)工作态度问题

对于肩负着行政职能甚至窗口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个人,有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政行风。当前,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个别单位和个人还不同程度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三难”问题越是基层政府部门和单位组织越是表现突出,而政务大厅等窗口却相对情况较好。产生基层“三难”问题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基层情况复杂。各种矛盾纠结凌乱,单独靠简单的制度规定办事显然不切合实际,稍不留神就会引起群众非议,个别基层单位为了回避矛盾,拖延问题,往往采取不作为的办法,使群众感到“门难进”,给政行风建设带来第一个影响。二是基层公职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低,对于行政事项自身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不够,在办事过程中不能给群众明确的解答和及时的处理,使群众产生误解。个别办事人员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处理,使群众感到“脸难看”,给政行风建设带来第二个影响。三是基层群众自身对政策的解读能力差,解读途径少。

二、对策

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倡导“六种”风气,着力解决政行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对策是:

(一)强化大局意识,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深入系统地组织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吉林省委“三十二条”规定、吉林市委“三十一条细则”,围绕倡导清廉、敬业、和谐、务实、创新、学习“六种风气”,统一思想认识,把为群众服务的宗旨和观念真正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中去。在纪委的统一组织领导下,突出肩负着行政职能,具有窗口效应的单位和个人在政行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政行风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坚定性。主动融入到经济发展大局中,紧紧围绕工作目标,找准定位,制定工作目标积极作为。

(二)加强作风建设,解决领导作风问题

好的作风是带出来的,好的作风是抓出来的,好的作风是干出来的。在解决领导作风问题上,建议围绕解决中央提出的“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问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等方法,改进领导作风,促进政行风建设。

篇11

一 学风的内涵

“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博学文,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是“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学风有广义的学风和狭义的学风之分。从狭义上讲,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含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讲的学风则是指“狭义的学风”,即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可见,学风既是一种学习氛围,同时也是一种群体行为,不但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还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在优良学风的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都会发生变化,并反过来对自己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 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其分析

学风归根到底是学生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通过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而要加强学风建设,须理清这六方面的现状,并找出原因。

1.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首当其冲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确实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需要引发动机,动机推动行为,这是学风建设的基础。而学习目标不明确是士官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很多学员在日常的学习中并没有树立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笔者对某系300名学员进行了调查,发现只有20%的学员有着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80%的学员则认为自己没有太明确的目标。试想,如果学员的学习目标不明确,那么在学习中就缺乏必要的学习动力,势必会影响学习结果。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三点:一是学员年龄相对较小,入伍入学或是父母的意愿,或是一时兴起,自己缺乏明确的目标;二是士官学员的学历层次、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学习难度加大,导致初定的学习目标实现困难,再加上缺乏恒心、毅力,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没有目标、混日子;三是任课教员、学员队干部、学员家长对学员缺乏有效的引导。

2.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体现于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对学习目标的追求,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情感的浓厚程度、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风建设的前提。军校的管理虽然也很严格,但相对部队要宽松很多,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目标,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再加上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基础薄弱和学习能力偏差,从而无法适应士官职业教育的自主学习模式,导致学员丧失学习知识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感降低,部分学员产生了考试只求“及格万岁”的心理,甚至无故不参加考试,认为不及格也无所谓。

3.学习纪律

这是促使良好学风形成的外部因素,它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始终一贯性。严明的学习纪律,有利于学生自觉维护正常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秩序,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起到强有力的保证作用。严格而明确的学习纪律是学员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重要保证,也是学员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其培养目标的保证。而对学员的学习纪律,制度不合理、宣传不足、落实不力、持久度不够、执行过程中时紧时松、没有完全实行“奖优罚劣”,使得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感到压力和动力,久而久之,个别学生也就不把这些纪律放在心上。还有一部分学员看到少数学员钻了空子,认为是得了便宜,形成了一种错误的分析和判断,其结果是,在放任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长此以往,导致所谓的学习纪律只是一纸空文,学习氛围会越来越差,从而影响学风建设,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4.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一个人学习方法得当,会少走很多弯路,容易产生较强的成就感,并易形成对学风的趋同意识。大部分士官学员都是中学毕业后入伍,然后考入军校的,而士官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中学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部分学员还未从中学时期老师授课方式中转变过来,不知该如何主动学习。这部分学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中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目的性,基础知识薄弱,随着专业知识不断加深,感觉束手无策,自己也逐渐滋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进而自暴自弃。另外,有的教员心态浮躁,重视科研学术、重视职称评审,对待教学态度马虎,责任心不强,对学员的学习缺乏耐心的指导、对学员错误的学习方法不进行及时更正,导致学员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学习效果越来越差。

5.学习兴趣

兴趣是对事物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识活动倾向。学生的学习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对知识的兴趣,只有在充满学习兴趣的气氛中,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学风,这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相辅相成,而学员学习的专业存在和原部队实际岗位不一致的情况,这就导致学员存在一种学习无用论,辛辛苦苦学习几年,回去也用不上,不如不学、混个毕业、得过且过,毫无学习兴趣可言。有的学员队干部的管理方法教条,和学员缺乏有效而及时的沟通,导致学员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从而影响了学员的学习劲头、学习兴趣。有的教员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因此课堂教学气氛沉闷,造成学员学习兴趣下降。

6.学习效果

这是判断学风好坏的终极标准,也是学风内涵的最高层次要求,与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相连,是衡量人才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对学风的纠正和重塑起着反馈和调控的作用,因此学习效果是否真实显得尤为重要,这即是要有合理考核方法,严明公正的考核环境。目前,士官学员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地影响和破坏了校园学习风气,甚至部分学员考试不准备,就等待下学期初补考,他们认为那样监考比较松,在补考中通过远比正式考试来得容易,甚至在学生中流传着平时期末考试通不过没什么大不了,在毕业前补考都能够通过拿到毕业证书的谣传,对学风建设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有的教员投学员之所好,降低对学员的要求,考前故意漏题,监考不严,放宽考试评分标准,不仅影响了对学习效果的评判,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学员的学习风气。

三 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统一认识,高度重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风建设不仅是学员的事,也是教员的事、队干部的事、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的事,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良好学风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多种举措的落实。因此学校要把学风建设提高到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加强思想教育,把学风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经常性重点工作来抓。让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在教学、综合演练、部队实习等各个环节培养优良学风,形成积极、主动的学风建设氛围。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每年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利用士官报、板报、广播、宣传橱窗、条幅等舆论工具在全校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学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通过举办学术报告和讲座,召开学风建设的主题班会和学员学习经验交流会,表彰学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2.制定合理学习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制度

严格落实合理的学习管理制度是学员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重要保证,也是学员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其培养目标的保证。为了制定合理的学习管理制度,学校需花大力气,结合当前的新形势,积极开展学风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认真分析新时期、新环境、新条件下学风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制度需明确学员学习目标的引导、学习态度的端正、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纪律的约束、学习方法的形成、学习效果的评估,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人,把各项学习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做到齐抓共管、人人有责、奖罚分明、不走过场,形成学员爱学习、讲学习的良好学风。

3.深化教改、课改,重视师德师风

深化教改与课改,将教学和部队实际岗位工作结合起来,了解相关专业的部队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计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开发适合教学的校本教材,加强教员和部队技术人员的互动交流,选派教员到部队实际工作岗位代职,邀请部队专家到学校指导教学,增强教学过程中学员的参与性和师生的互动性,安排学员到部队进行实习,使学员明确学习的目标,拥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形成有利于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重视师德师风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重视教员的师德师风。教员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员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这就要求必须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员必须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端正教学态度,恪守职业道德,强调奉献精神,强化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将培养学员的优良学风看成是自己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率先垂范和言传身教,最终实现优良的师德师风来带动学风进步的目的。其次要重视学员队干部的师德师风。学员队干部是学员的直接管理者,也是学员生活上的导师,可以说每个学员队都有着学员队干部浓烈的印记,有什么样的队干部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员,因此加强学员队干部的师德师风建设,建设一支具有理论素养,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既能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又能做学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双师型”学员队干部队伍,能够从很大程度上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总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风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持久性,加强领导,精心策划,分步实施,常抓不懈,确保学风建设取得持续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成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6)

篇12

一、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一)学风建设的内涵

学风是指学校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校精神或是一种氛围。从广义上看学风包括学校的学术风气、治学风气和学习风气,狭义上则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管理下、在各个影响因素下所形成的学习风气,包括学生的学习作风、学习态度等。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学风建设是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学生等学校主体在独立学院的要求和自身努力下而形成的一种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积极向上的风气。

(二)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风建设在独立学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难看出独立学院重视与促进学风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风建设是提高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保障与基础。独立学院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它在扩展学生的知识量、知识层次的同时还肩负着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的职责,所以独立学院对学风建设的重视与实践是保证大学生掌握科学与理论的重要前提。二是学风建设是独立学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应该放在与专业知识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学风建设正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与可靠途径之一,学风建设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学校的氛围也能对大学生的思想素养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是学风建设对独立学院塑造自身形象,打造自身品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学风建设能够反映出独立学院的办学理念与管理质量,关系到在校学生的行为素质以及教师的形象,也影响着独立学院自身的声誉及其精神面貌,优良的学风能够对和谐院校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向社会展现出独立学院的学术氛围和良好形象。

二、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因素包括院校自身的因素、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等。由于独立学院具有自身的特点并且发展时间较短,所以独立学院自身的因素在学风建设中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一)独立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因素

独立学院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浓厚的文化氛围与学术氛围对其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但是独立学院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在学风建设中的基础薄弱,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淀,使学校的文化建设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造成学校缺乏浓厚的学习气氛,以至于影响学生正确学习态度与学习动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许多独立学院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过分重视形式与数量,缺少立足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方面的考虑,使学生失去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兴趣。同时学生社团的管理也对优良学风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然而高校中各类活动的举办多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造成部分学生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造成学校学习氛围欠缺的现状。

(二)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实践因素

独立学院在学风建设方面的实施力度与落实情况对独立学院的学风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学风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与努力的过程,也正是因为学风建设具有费时费力的特点,在短时间内无法见效,所以许多独立学院在学风建设方面普遍存在重视不足的现状,同时在学校学风建设队伍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方面投入比重有待提高,因学风建设缺乏必要的财政支撑,对学风建设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虽然独立学院可以借鉴许多普通高校在学风建设中的经验,不断对学生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但是学风建设的内涵并不应当只停留于对学生的管理这一层面,与此同时许多独立学院存在即使有相对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但是缺乏对这些制度的实践与落实,导致了这些学生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学风建设也更无从谈起,所以独立学院对学风建设的实践与落实是影响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及个人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一些思想对我国传统的价值观造成很大的冲击,这种社会因素对高校的学风建设形成了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对高校学风建设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塑形时期容易受到较大的影响,从而对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造成一定的阻碍。另一方面家庭因素也会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一定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想素养,家庭方面的这些作用仍旧对学校在学风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再次学生个人因素也是影响学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在知识层次、学习态度、综合素质、学习自信等方面都比较薄弱,使独立学院在学风建设中面临的现状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更加严峻。对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学生个人因素的正确认识能够为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

三、独立学院在学风建设工作中的策略

(一)提高认识,重视学风建设的意义与紧迫性

独立学院加强对学风建设的认识,应当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首先高校应当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认识到学风建设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其次教师应当强化自身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意识,在教学中要遵循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教学 能力,高校也应当在这个过程中运用激励手段鼓励教师的发展,并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再次学生应当明确自身在学风建设中主体地位,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在教学中学风建设的渗透,学校也应当运用既有资源对学风建设进行宣传,将学风建设作为院校发展中的中心工作。

(二)明确目标,营造优良的学风氛围

独立学院要根据自身情况明确学风建设的目标,从而为营造优良的学风氛围提供指导。首先学校应当重视学生的学风与教师的教风建设。在学生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师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强师资建设,建设教师之间的竞争机制,同时促进教师的师德培养,从而为教师进行教学教研、改革、实践与评比提供基础条件。其次要重视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社团的管理加强学生的实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当前的诚信教育值得引起学风建设中的关注。再次要重视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纪律管理。以公寓管理为重要阵地并向班风班纪扩展,尤其在考风考纪方面需要引起格外的重视,从而形成客观、公平、公正的学校考核风气。

(三)健全制度,提高学风建设质量与水平

独立学院应当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办学特点,在认识到社会与家庭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学风建设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首先要通过考评制度的完善提出学风建设在学校工作当中的重要性。学校在先进班集体的评选中应当将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同时将学生的各项奖励与补助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挂钩。在先进教师与先进辅导员的评选中也将学风建设作为标准,从而激发各个主体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性。其次是重视学校反馈机制的建立。实现学生对教师教学进行公正的反馈,实现教师对学生生活与学习状况公正的反馈,从而使学校在学风建设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现实依据。

篇13

学风归根到底是学生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通过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而要加强学风建设,须理清这六方面的现状,并找出原因。

1.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首当其冲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确实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需要引发动机,动机推动行为,这是学风建设的基础。而学习目标不明确是士官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很多学员在日常的学习中并没有树立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笔者对某系300名学员进行了调查,发现只有20%的学员有着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80%的学员则认为自己没有太明确的目标。试想,如果学员的学习目标不明确,那么在学习中就缺乏必要的学习动力,势必会影响学习结果。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三点:一是学员年龄相对较小,入伍入学或是父母的意愿,或是一时兴起,自己缺乏明确的目标;二是士官学员的学历层次、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学习难度加大,导致初定的学习目标实现困难,再加上缺乏恒心、毅力,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没有目标、混日子;三是任课教员、学员队干部、学员家长对学员缺乏有效的引导。

2.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体现于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对学习目标的追求,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情感的浓厚程度、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风建设的前提。军校的管理虽然也很严格,但相对部队要宽松很多,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目标,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再加上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基础薄弱和学习能力偏差,从而无法适应士官职业教育的自主学习模式,导致学员丧失学习知识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感降低,部分学员产生了考试只求“及格万岁”的心理,甚至无故不参加考试,认为不及格也无所谓。

3.学习纪律

这是促使良好学风形成的外部因素,它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始终一贯性。严明的学习纪律,有利于学生自觉维护正常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秩序,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起到强有力的保证作用。严格而明确的学习纪律是学员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重要保证,也是学员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其培养目标的保证。而对学员的学习纪律,制度不合理、宣传不足、落实不力、持久度不够、执行过程中时紧时松、没有完全实行“奖优罚劣”,使得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感到压力和动力,久而久之,个别学生也就不把这些纪律放在心上。还有一部分学员看到少数学员钻了空子,认为是得了便宜,形成了一种错误的分析和判断,其结果是,在放任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长此以往,导致所谓的学习纪律只是一纸空文,学习氛围会越来越差,从而影响学风建设,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4.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一个人学习方法得当,会少走很多弯路,容易产生较强的成就感,并易形成对学风的趋同意识。大部分士官学员都是中学毕业后入伍,然后考入军校的,而士官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中学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部分学员还未从中学时期老师授课方式中转变过来,不知该如何主动学习。这部分学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中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目的性,基础知识薄弱,随着专业知识不断加深,感觉束手无策,自己也逐渐滋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进而自暴自弃。另外,有的教员心态浮躁,重视科研学术、重视职称评审,对待教学态度马虎,责任心不强,对学员的学习缺乏耐心的指导、对学员错误的学习方法不进行及时更正,导致学员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学习效果越来越差。

5.学习兴趣

兴趣是对事物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识活动倾向。学生的学习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对知识的兴趣,只有在充满学习兴趣的气氛中,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学风,这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相辅相成,而学员学习的专业存在和原部队实际岗位不一致的情况,这就导致学员存在一种学习无用论,辛辛苦苦学习几年,回去也用不上,不如不学、混个毕业、得过且过,毫无学习兴趣可言。有的学员队干部的管理方法教条,和学员缺乏有效而及时的沟通,导致学员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从而影响了学员的学习劲头、学习兴趣。有的教员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因此课堂教学气氛沉闷,造成学员学习兴趣下降。

6.学习效果

这是判断学风好坏的终极标准,也是学风内涵的最高层次要求,与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相连,是衡量人才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对学风的纠正和重塑起着反馈和调控的作用,因此学习效果是否真实显得尤为重要,这即是要有合理考核方法,严明公正的考核环境。目前,士官学员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地影响和破坏了校园学习风气,甚至部分学员考试不准备,就等待下学期初补考,他们认为那样监考比较松,在补考中通过远比正式考试来得容易,甚至在学生中流传着平时期末考试通不过没什么大不了,在毕业前补考都能够通过拿到毕业证书的谣传,对学风建设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有的教员投学员之所好,降低对学员的要求,考前故意漏题,监考不严,放宽考试评分标准,不仅影响了对学习效果的评判,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学员的学习风气。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统一认识,高度重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风建设不仅是学员的事,也是教员的事、队干部的事、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的事,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良好学风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多种举措的落实。因此学校要把学风建设提高到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加强思想教育,把学风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经常性重点工作来抓。让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在教学、综合演练、部队实习等各个环节培养优良学风,形成积极、主动的学风建设氛围。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每年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利用士官报、板报、广播、宣传橱窗、条幅等舆论工具在全校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学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通过举办学术报告和讲座,召开学风建设的主题班会和学员学习经验交流会,表彰学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2.制定合理学习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制度

严格落实合理的学习管理制度是学员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重要保证,也是学员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其培养目标的保证。为了制定合理的学习管理制度,学校需花大力气,结合当前的新形势,积极开展学风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认真分析新时期、新环境、新条件下学风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制度需明确学员学习目标的引导、学习态度的端正、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纪律的约束、学习方法的形成、学习效果的评估,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人,把各项学习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做到齐抓共管、人人有责、奖罚分明、不走过场,形成学员爱学习、讲学习的良好学风。

3.深化教改、课改,重视师德师风

深化教改与课改,将教学和部队实际岗位工作结合起来,了解相关专业的部队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计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开发适合教学的校本教材,加强教员和部队技术人员的互动交流,选派教员到部队实际工作岗位代职,邀请部队专家到学校指导教学,增强教学过程中学员的参与性和师生的互动性,安排学员到部队进行实习,使学员明确学习的目标,拥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形成有利于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重视师德师风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重视教员的师德师风。教员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员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这就要求必须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员必须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端正教学态度,恪守职业道德,强调奉献精神,强化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将培养学员的优良学风看成是自己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率先垂范和言传身教,最终实现优良的师德师风来带动学风进步的目的。其次要重视学员队干部的师德师风。学员队干部是学员的直接管理者,也是学员生活上的导师,可以说每个学员队都有着学员队干部浓烈的印记,有什么样的队干部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员,因此加强学员队干部的师德师风建设,建设一支具有理论素养,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既能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又能做学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双师型”学员队干部队伍,能够从很大程度上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