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电子商务的收益模式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子商务的收益模式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电子商务的收益模式

篇1

1 电子商务的特征与电子商务模式

1.1 电子商务的特征

商务就是商业贸易活动和商业服务活动。商务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商务过程。包括商务信息交流、商品交换和资金清算的过程。整个商务过程有“三流”在流动,即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网络设备进行商务活动。它以因特网为物质基础的商务形式,具有三大特点,即时空压缩、双向互动和虚拟空间。正由于Internet的虚拟性、快捷性、动态性、开放性和无国界性,才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了无国界商务信息的交换,国际标准化组织对电子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商业或行政事务,电子政务的报文形成标准化结构化的数据格式,以利于国际间和企业间的网络传输,服务于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为保证电子商务的隐私权和机密性,又引入了SSL安全协议,实现了电子商务的安全法律环境。

1.2 BtoB电子商务模式

企业对企业(BtoB或B2B)的电子商务模式有:在线商店模式,专业服务模式,中介模式和内联网模式。

(1)在线商店模式。企业在网上开虚拟商店,以网址展示产品和劳务。

(2)专业服务模式。例如,中华旅游网是香港“假日酒店”开设的旅游网,全球1.7万家酒店;中国粮食交易网由中国粮食贸易公司等创建,集合了网上贸易、粮油信息、贸易担保、质量检验、储运、保险和网上银行等多种服务功能。

(3)中介模式。中介机构在网上将经销商和采购商汇集在一起,采购代表利用中介机构网址查询产品。美国industry.net信息技术公司汇集众多制造厂商,制造了一个平台,使制造商能够与4 000多家销售商建立联系。聚集采购商达20万家,采购能力达1 600多亿美元。中国网上商品交易中心也采用了类似的中介模式,集商品信息门户、企业形象和商品报价于同一网站。

(4)内联网模式。企业将其内网有限度地向已有的或潜在的商业供应链伙伴开放,以实现电子商务的协调。客户也可在线填写需求表格,与制造商、经销商交流交易信息。美国乡村房屋贷款公司与银行和商业伙伴联网,有500个客户、250个商家使用该公司的内联网;阿根廷最大的酿酒公司Cervecrias Quilmes与六个酿造厂和四个大型经销中心共享内联网。中国联想电脑公司和用友软件公司也已建成内联网电子商务模式。

本文的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模式的博弈协调机制就是采用这种制造商与经销商的内联网电子模式,来建立供应链企业的价值生成器。

2 电子商务供应链中制造商与经销商企业的收益博弈协调机理

电子商务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是中心制造商,而合作伙伴企业中重要的是供应商和经销商(博弈参与决策者)。在判定产品价格时,需要各企业成员协商定价,达到双赢效果。这就要提高买卖双方的响应速度,并要规避各种风险。通过供应链的网络系统,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对各方都有利的最优订货数量Qs°和达到最优经销量时单位产品零售价格Ps°,以及如何进行分配才能节省相关费用等。采用博弈分析机理的数量折扣定价模型来协调各方收益是一种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用意义的研究内容。一般来说制造商先预定一个短线产品以价格Vm卖给经销商,经销商以预定的零售价Ps卖给客户,但这种商务过程中的价格Vm、Ps和Qs不能保证制造商和经销商同时获得高利润。本节引入收益的博弈协调机理,力求达到各方双赢效果,并求出收益最优时Vm°、Qs°、Ps°的值。

制造商独立定价的背景是在企业未形成供应链之前,生产新产品并未获取需求的客户市场和经销商的信息(博弈不完全信息),制造商先独立预定的新产品价格Vm(博弈战略行动)。

制造商追求利润:Bm=(Vm-Cm)×Qs ——博弈效用函数。

式中:Cm是制造商对单位产品投入的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当然Vm>Cm才有利可图;Qs是经销商的订货量。

经销商追求利润:Bs=(Ps-Vm-Cs)×Qs ——博弈效用函数。

式中:Ps是经销商设定的单位新产品零售价;Cs是经销商付出的单位产品的销售成本。

至于订货数量与产品售价存在的相关关系,订货多则价格可低些,(Qs-Ps)的关系随买方卖方关系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垄断性的新产品市场环境中Qs=αPs-β,销售产品时Qs与Ps的关系是需求量与价格存在负指数关系。设一个卖方向一组同质的买方销售一种产品时,(Qs-Ps)关系为以下的线性关系:Qs=β-αPs或Qs=α-βPs(α、β值按同类或类似产品在国际、国内、企业中的历史资料拟合取值)。将Qs=α-βPs代入以上利润Bm和Bs公式,最简易的博弈分析机理是纳什均衡求解,即对Bm和Bs公式求对Vm的一阶导数,再令此一阶倒数等于零,即求制造商造价的Vm的最大值Vm°。获得以下博弈协调收益均衡解:

(1)制造商最大利润下的理想造价:Vm°=[α+β(Cm-Cs)]/2β;

(2)经销商最优售价:Ps°=[α+β(Vm+Cs)]/2β;

(3)经销商最优订货量:Qs°=[α-β(Vm°+Cs)]/2;

(4)制造商获得利润:Bm=M(Vm°)=2s;

(5)经销商获得利润:Bs=S(Vm°)=s。

式中:s=[α-β(Vm°+Cs)]2/4β。

由上可见,按此造价模型制造商先独立造价Vm,可获双倍于经销商的利润,而经销商获得满意的利润。当然还可以联合定价,采用博弈分析机理也可双方受益。

3 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博弈双赢价值生成器

目前国际上出现价值生产模型(Value Production Unit-VPU),开放式网络服务体系结构(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OGSA)和基于企业远程监测运营参数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OGSA体现了网络技术将技术协同计算向商业计算扩展的需求,它是建立在Oracle数据库中的Globus- Toolkit3.0工具包和Web Service服务技术的技术基础之上的。笔者认为OGSA已向商业计算扩展,而我国已广泛采用美国Oracle数据库技术,就可尝试将其价值生产模型用来作为电子商务中供应链企业的博弈利润(价值)生成器。这也符合中国产品制造业对电子商务网络的需求内涵。其需求内涵包括:①支持复杂产品的协同开发工程;②支持企业动态联盟的虚拟企业运行;③支持基于Web的原材料商、零配件商、资源供应商、中心制造商、经销商,产品服务商及客户的供应链产品协同商务。文中提出的生成器仅仅针对产品需求内涵中的供应链制造商与经销商的双赢获利的价值博弈技术。如图1所示。

图1中价值生产模型(VPU)的Y轴坐标为制造商的资金链流程;X轴为经销商的供应链流程。每个坐标轴有2条矢量线连接到IBM Net Commerce 3.1.2商务服务器上的8个端口,其具体端口的输出入内容参见图1。通过IBM Web Sephore Application Service 2.0应用服务器,及配有Oracle数据库的Globus-Toolkit 3.0工具包和Web Service的数据服务器,通过控制和观测,最终输出博弈分析后的最优产品价格Vm°和Ps°,最优订货量Qs°,此时制造商和经销商获得的双赢利润值为Bm和Bs。

在生成器中,应用了与服务器操作系统无关联,却能适应不同电子商务网络设备类型的软件工具,如软件NT Server 4.0、SP4、Java等;并将上一节博弈分析结论式:Bm式、Bs式、Vm°式、Ps°式、Qs°式固化存入生成器,组成生

成器的当前服务池。服务池记录当前企业输入信息,收到企业服务请求,通过公式运算,动态输出结论。生成器用Java技术和Net data软件配置历史注册库,记录电子商务历史数据,以供查询。供应链企业可通过服务器定时刷新当前服务池,以适应不同时期电子商务的需求。

4 结语

将博弈分析机理纳入电子商务模式下供应链中的价值生成器,通过创建的供应链企业博弈双赢的价值生成器,实现了如何制定中心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单位产品的最优定价和最优经销订货量,在这些最优化前提下,将使得供应链中各企业均获得高利润值。

参考文献

篇2

将手机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到旅游业中,由于各旅游企业现有的电子商务运用水平和深度、经济技术实力、企业的特点规模不同,应用模式也会不同。目前,根据3G手机的特点,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模式。

二、基于短信平台的旅游移动电子商务模式

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是为旅游者在旅途中利用手机查询旅游地相关内容和服务而设立的。基于短信平台的旅游移动电子商务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以便为旅游者提供针对。

(一)信息查询

旅游者可以在出行前或旅途中发送需要的内容,旅游地的短信服务平台会及时地将相关信息发送到旅游者手机上。内容主要涉及旅游地各大景区、酒店、餐饮、娱乐、旅游、车票等信息。另外,如果旅游者询问的问题超出了与目的地旅游相关的范围,短信平台可请旅游者登录旅游地旅游移动商务网站进行具体的查询、预订等等。

(二)信息广告

日常生活中随意散播的广告,可能会引起接受者的反感。但是当旅游者到达某一旅游地时,将旅游地相关的促销信息,例如具体旅游景点信息、优惠活动信息、新旅游线路信息等,直接发给用户随身携带的移动手机,可以做到100%的命中目标群体、100%的阅读,使促销活动能更准确地定位到合适的人群中,节约了宣传费用,也不容易引起旅游者的反感。这对于那些资金、技术力量不是很强的中小企业来说是发展旅游移动电子商务很好的一种途径。同时,有意向的旅游者可以立刻通过手机进行进一步了解和预订,减小了宣传活动与客户响应之间的时间差,避免了潜在客户的流失,提高了促销效果。另外,信息广告中可在短信内容中设置超链接,方便旅游者登录体验。

(三)信息售后

当旅游者离开旅游目的地时,短信服务平台可主动询问旅游者是否满意、向旅游者表达感谢祝福、期待再次光临等。这对于在旅行中满意的旅游者,是一种温馨的感谢和祝福;而对于那些在旅行中有不满意,又不愿意主动登录旅游地移动电子商务网站进行反馈的旅游者,这时短信服务平台可以主动及时的进行旅游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旅游者不满意的原因,对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对不满意旅游者进行一定的补偿等,使不满意的旅游者重新成为满意和忠诚顾客。这样,通过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在旅游者来时的表示欢迎、主动介绍相关内容,到旅游结束后对旅游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表达感谢祝福等,形成对旅游者全程服务的全面关注和完整信息,提高旅游者对目的地的了解,有利于提高旅游者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旅游移动电子商务模式

中国手机用户群有相当一部分用户使用着各式各样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手机互联网通过手机上网,主要是通过空中的频率上网,只要在区域内架设接收塔,无需连线到每一个用户,使每一个用户随时随地接收到自己所要查询的信息,徜徉于手机网络中去。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旅游移动电子商务模式就是构建旅游目的地旅游移动商务网站,为旅游者查询、预订、交易、交流等提供良好地服务。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一)旅游产品区

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为旅游者提供的各类产品信息。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六大基本要素以及商务、通讯等旅游者可能关心的其他各类相关信息。例如旅游目的地的各大旅行社的信息,各个旅行社推出的线路、优惠活动;各星级酒店的房价;美食;特产;纪念品;服饰;民俗活动;会展中心等。

(二)个性化定制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者消费意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旅游消费者希望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的旅游线路,不同的旅游方式等[7]。个性化定制区就是为了满足旅游者这类需求设立的。旅游者在该区可以键入自己的需求和具体要求,据此有关人员将设计出针对该旅游者的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涵盖个性化线路、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完全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

(三)交易区

主要包括预订、购买、报团、个性化定制缴费内容。即:旅游者在旅游产品区选择好相关产品,进入交易区进行提前预订。对于自己中意的产品,线路等可进行在线支付。进行个性化定制的旅游者,可根据价格在线支付。

(四)旅游好帮手区

长途跋涉的旅途,势必会让旅游者感到乏味。旅游者可以选择登录旅游目的地旅游移动网站进入该区,阅读旅游新闻、提前查看一下旅游目的地的地图、进行汇率的查询、下载比价软件、了解旅游常识等等。该区主要为旅游者提供一些辅助。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地外国旅游者呈上升的趋势,语言不通成为外国旅游者了解目的地和体验目的地旅游产品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在该区可设置语言翻译系统,满足外国旅游者个性化语言服务的需求。

(五)交流区

目前,大多数的旅游者喜好根据个人的需求进行旅游,强化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的生活质量,彰显地位和身份。因此,不管是出行前、旅途中还是旅游结束后,都十分热衷将自己的旅游见闻经历与他人分享,交流区为广大的旅游者提供这样的平台。旅游者可将自己在目的地旅行中的独特经历、照片、视频分享给各位游人。一些人或许会因为其中的一张照片或一句话,深受感触,激发了前来目的地旅游的欲望,为目的地赢得大批潜在旅游者。

(六)在线咨询区

在该区旅游者可以直接通过在线咨询服务人员,获得所需信息、解答疑难问题或表达相关需求。这样大大方便了旅游者出游咨询的获取,也做到更好的为旅游者提供细微、周到的服务。

(七)旅游商品销售区

在此区主要汇集旅游目的地的各大商家,出售纪念品、特色手工艺,美食等。一些旅游者在旅游前可能对目的地的某些产品感兴趣,但是又不确定物品的真实情况。在到目的地对相关产品进行实地考察、货比三家后决定购买该产品时,就可以通过出售区进行购买,减少旅途中携带纪念品的麻烦。另外,在出售区旅游者也可以进行产品自由销售。例如,有一些旅游者可能因临时有事,不得不更改行程,为避免承担相应的费用可将原来购买的旅游线路出售给其他旅游者。再如,一些旅游者可将自己在目的地购买的纪念品通过该区出售给其他人。

(八)旅游信息区

在日常管理中,旅游目的地可通过此区对年度、季度、月度的旅游收入、旅游人次、旅游收入、旅游创汇等进行相关统计和。在旅游旺季,旅游者骤增会给旅游目的地的接待、游览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管理部门可对旅游者的流量等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引导旅游者合理选择出游地点、出游时间。

(九)虚拟旅游区

所谓虚拟旅游,指的是建立在现实旅游景观基础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模拟或超现实景,构建一个虚拟的三维立体旅游环境,网友足不出户,就能在三维立体的虚拟环境中遍览遥在万里之外的风光美景,形象逼真,细致生动,而且还能拍照留念。这样,通过移动手机旅游者可以通过阅读和互动体验的虚拟游戏方式实现线上旅行,并且为线下旅行提供指导。

(十)旅游者档案区

对于使用目的地移动电子商务的手机用户,通过及时整理客户信息,建立客户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这样既有利于了解不同旅游者的特殊需求,以备旅游者再次光临时提供个性化服务;也方便通过手机向旅游者发送各种信息(如生日祝福、节日问候、介绍旅游常识、优惠信息)来加强联系;或者在特殊日子给目标客户赠送一定的礼物(例如重大庆典的礼品,春节送旅游挂历等)进行关系营销,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忠诚度和对旅游地的正面口碑推荐。

三、其他应用模式

(一)移动定位服务平台

移动定位服务也就是基于位置的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它是指移动网络通过特定的定位技术来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在电子地图平台的支持下,为终端用户通过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8]。在手机上安装GPS导航仪,通过对移动终端的定位,运营商可以为用户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为旅游者和外地车辆提供基于地图的导航,为其提供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指示,例如去某个景点,走哪条路更近,哪条路更快捷,无堵车等。提别是对于自驾车的自助旅游者来说,移动定位技术可使他们的旅游活动有更安全的指引和保障。

(二)移动支付服务平台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经常会面临多笔小额支付,对于习惯采用银行卡、电子货币等进行购买的年轻旅游者而言,通过手机银行SP(信息服务提供商)等实现移动小额支付无疑会提供极大方便。旅游时携带大量现金很不方便,用银行卡异地消费不仅会产生一些额外费用,而且寻找银行也不方便。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在旅游时选择带智能处理功能的SD卡,将SD卡与个人银行卡进行绑定,使手机具有支付功能。这样无论是小额还是大额支付,旅游者都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消费。极大方便了旅游者的旅行。

(三)移动监控

旅游者在外旅游时,经常会牵挂家里的情况,3G手机的新业务“手机全球眼”,使得用户只要在家中安装摄像头,远在天涯也能通过3G手机视频随时查看家里的情况,以此防范偷盗、火灾等问题,解决在外旅游的后顾之忧。

(四)移动比价

为规范旅游市场竞争秩序,防止欺诈等行为的发生,旅游者可在旅游目的地旅游移动网站下载比价软件,安装在手机上。该软件汇集了旅游目的地主要零售商店的各种商品价格,旅游者购买产品时,只需登录该软件,输入商品名称或代码,即可获得该商品的网上售价,进而进行价格比较。

篇3

电子商务按交易主体一般分为四种:B2B、B2C、B2B2C、C2C。企业电子商务主要指前两种。按交易对象而言,B2B主要进行实物产品交易,而B2C除实物产品外还进行数字产品交易。影响电子商务赢利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成本收益、敏感性和风险。

成本收益

成本收益也叫盈亏平衡,就是说企业建设电子商务网站所带来的成本和收益,成本主要指:设备投资所需费用:这包括以各种方式接入因特网所必须的各种设备的费用和使用因特网时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终端、微机、工作站、服务器等的费用。通讯成本:指为传输信息所付的资费。维护费:这包括网络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其他消费品的费用。

收益指电子商务的实施而得到的可大致进行定量分析的开销节约。主要包括降低库存成本所获收益,对于一般商业企业,库存成本大约为销售2%,如果把原料的库存和半成品的库存加上去,则可能更高达销售额的6%~30%。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可将此成本减少10%。电子商务处理单证的费用是原来书面形式的1/10。实行电子商务后,企业可以通过因特网搜集信息,进行集中采购,从而减少了管理成本,节约了差旅费。也堵塞了采购过程中的一些漏洞。有资料表明,全球EDI通常可为企业节省5%—10%的采购成本。有研究表明使用互联网做广告媒体进行网上促销活动,可增加10倍销量,而成本只有传统广告及邮寄广告的1/10。间接收益,这包括实行电子商务之后业务管理改善及更有效的为客户服务所获得的收益。

敏感性因素

影响电子商务盈利的敏感性因素主要有技术、资金和管理。

1.技术。先进的技术是保证电子商务顺利运行的前提,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导致电子商务出现的直接原因。企业建设电子商务所需的技术分为前期的技术建设和运营后随技术发展状况而做的技术革新与追加。绝大多数电子商务企业并不进行技术的先期开发,而只是对成熟技术的引进利用。这就使电子商务技术具有普及性和趋同性的特点。技术的创新能够降低成本,率先采用新技术的企业能够在短期内提高收益,但其他企业会在很短时间内跟进。并且由于电子商务技术具有普及性及趋同性,因此技术对电子商务企业的盈利敏感度不大。

2.资金。投资于电子商务的资金包括先期开发资金和后期维护所需资金。电子商务企业先期投入的固定成本比较大,后期维护的费用比较小。电子商务硬件建成之后,固定成本对于其运营来讲是无关成本,只有后期的维护费用对企业的顺利运营有影响,由于这部分资金较小,电子商务企业一般都能及时支付,故资金对于电子商务企业的盈利影响也不大。

3.管理。企业实行电子商务后,后期的运作是包括产、供、销、资金支付等所有方面的系统工程。盈利与否、盈利大小都与管理有直接关系。同样的基础设施与技术,同样的起点,有的企业稳健发展,有的企业却连连亏损。这里,管理是决定电子商务企业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

风险

任何投资项目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因素,电子商务也不例外。而且电子商务的收益具有不同于一般项目的特性:估算性。即电子商务的收益一般只能通过主观分析比较得到,例如减少多少书面作业量,提高多少信息准确度,改善多少与客户的关系等,不可能计算的很清楚。即电子商务的收益只能在电子商务项目建成之后从其运作过程中所能节省的成本中体现出来。

以上两个特性增加了电子商务企业收益的风险性。同时,由于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变革日新月异,使电子商务企业要获得生存发展必须在信息和技术两个方面跟上整个行业的发展,稍微落后即遭淘汰,这更增加了电子商务企业的风险性。

增强赢利的关键:成本、收益、风险的管理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增强企业电子商务的盈利性,要从成本、收益、风险等方面的管理入手,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收入。

降低成本

严格成本控制,降低运营成本。曾经有一段时间,“先壮大,后盈利”的思想被信奉为电子商务的经营哲学,为赢得顾客,网站花费巨额资金在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播放广告,赞助大型音乐会,提高知名度。这时成本控制的思想已被狂热的电子商务追求者们远远抛在脑后,以致成本过高,导致回收期过长,据IDG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很多新电子商务网络获得一个网上购物顾客成本为80美元,而大多数电子商务网站毛利只有5%左右,这就意味着一个顾客要买1600美元商品才能持平营销成本,更要用3~4年时间才能把投向该顾客的成本收回来。在来自投资人的盈利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紧缩开支,控制成本是电子商务网站走出死亡阴影的必由之路。

对企业的内外部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将摩擦成本降到最低。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要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前提条件是要保证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跟进,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链,达到节省大量中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1)就企业内部而言,应加强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实施,借助计算机集成系统(CIMS)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连接研发、生产、供应、营销、服务等环节,实现对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等内部资源的优化组合。(2)就企业外部而言,应加强企业间的供应链管理,密切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的联系,跟踪技术、客户、市场,确保对市场变化的及时了解和迅速反应。具体来讲,生产实物产品的电子商务企业可以采用商务运营部门与销售部门相脱离的双链运筹策略:销售部门专心做销售,而商务运营部门不仅要负责定单处理、产品储运等物流供货任务,同时将生产计划、物资采购等供货的前提环节也合并进来,使商务运营中心能够按照市场需求及供求情况去安排生产、采购配件、合理安排库存,最终实现及时供货,提升销售渠道和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

改善企业组织结构,降低管理成本。传统的组织结构主要有U型和M型,现实的组织实践中绝大多数企业采用的就是这两类组织结构形式。这两种不同的组织结构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决策层与作业层间存在中间管理层。但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企业组织机构的存在基础发生巨大的变化,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处理效率大幅提高,企业网络内每一终端都可以同时获得全面的数据与信息,各种计算机辅助手段的应用使中层管理人员的作用日见势微,网络技术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通过网络系统,低成本的及时过滤各个基层机构形成的原始信息。因此企业应及时调整其组织结构,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方式来适应新兴电子商务经营方式,以减少中层管理人员,提高效率,降低企业内部管理成本。

提高收入增加收益

经营数字产品的电子商务企业应采用差别价格的定价方式充分挖掘电子商务的优势,提高收益。传统产品由于大规模生产具有趋同的特性,且无法获得不同消费者的偏好,只能对产品实行统一定价方式,或针对不同阶层、地区采用有限差别价格定价模式。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产品可大规模量身定制的特性使完全差别价格定价模式的两个基本条件得以实现,即实现了产品差异化,同时也满足了能获得不同消费者的偏好。这就使电子商务企业可依据消费者的个人喜好对产品收取最高价格,获取统一定价模式下所不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收益。

篇4

1、房地产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早在1995年初,美国就有大约100个网站进行商品房销售,同年底就达到了4000多个。1996年底,从事商品房销售的网站达到8000多个,2000年时已经超过了1万个。显然,房地产电子商务的推广在短短的5年内颇有成效,销售平台广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的房地产电子商务起步较晚。2011年4月,易居中国首创了房地产电子商务模式――新浪乐居房地产电子商务频道正式上线,万科,保利,招商,华润,绿城,新地,碧桂园等多家房地产开发商也纷纷进军电子商务领域。有数据显示,国内房地产电子商务网站用户在2011年11月就已经达到了219万人,2012年3月达187万人的月度用户覆盖。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用户规模平均月环比增速达到23.3%,房地产电子商务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

据易居购房企业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8月8日,新浪乐居房地产电子商务共实现了8.1万套房源,900亿成交额,在线处理购房订单27万,月均活跃用户90万。房地产电子商务的消费规模逐渐扩大,在当今的商品销售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房地产电子商务的优点

(1)网络交易的公平公开性。传统的房地产交易,具有较低的透明度。消费者通过营销人员的介绍来判断房产的优劣,这极大的抑制了房产本身的特性和消费者的主观意识。改变传统房地产的交易模式,采用消费者,开发商,材料供应商,政府以及银行等多领域的共同参与的新型模式,使消费者利用网上强大的信息联通优势对房产信息本身具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同时又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比较和评估,把房子的定价权彻底交给客户。用公开透明的信息建立健康的定价机制,避免了传统房地产的中间机构垄断信息牟取利益,实现传统交易无法比拟的公平公开性。

(2)丰富的推广手段和强大的广告宣传效应。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了消费者青睐的购物方式,采用网络平台进行购物的消费群体日益增多。利用网络高效率的搜索引擎,网络广告,网站资源合作,E-mail营销等,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控制的对产品进行宣传。同时,VR360度旋转影像浏览技术,三维动画模拟,效果图展示等构成了网上楼盘的销售系统,为消费者营造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

(3)低成本高效率的个性化服务。房地产电子商务,带给消费者的不仅仅是更加丰富的交易机会,还是信息的综合服务平台。交易前启用自动调价系统和智慧议价系统,具有专人的现场视频讲解,电话咨询等服务;交易后提供网上装修顾问,物业管理顾问等服务,更适合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随着消费用户的增多,信息库的完善,为完成交易所消耗的成本逐渐降到最低。异地看房,购房等活动也变得轻松快捷。

3、房地产电子商务所面临主要问题

(1)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制约我国房地产电子商务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据易居中国的问卷调查显示,53.8%的用户认为房地产电子商务应引入第三方机构监督交易全过程。房地产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单间价值巨大,交易环节复杂,使得消费者对产品交易的安全性十分关注。

(2)巨额资金的支付问题。虽然中国银行,工商银商等5家银行与房地产电子商务平台已达成了网络对接,消费者可以选择在网上支付或按揭支付。但由于房地产单件的交易额巨大,消费者无法完全接受和认可,线上支付的方式并不成熟。与传统房地产的支付方式相融合,线上交付定金,线下交易剩余金额的方式成为了房地产电子商务交易的主要方式。

(3)不完善的法律体系。据搜房网调查显示,16.7%的采访者认为有关法律不完善,实行条件尚不成熟,不足以全面实行房地产电子商务。消费者网上购房本就属于低频率交易,产品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截止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具体的有关网络犯罪的法律法规,这给房地产电子商务的运营带来了一定的诚信危机。

4、房地产电子商务的可行性分析

在信息网络平台的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成本。包括:网络建设成本,信息传递成本和信息搜集,处理和制作成本。随着网络的长期使用,网络建设和信息传递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信息网络的平均成本则随着用户人数的增加而明显递减,但网络的收益却随着用户人数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也就是说,网络的规模越大,总收益和边际收益也越大。

在房地产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行过程中,总收益逐渐上升,随时用户人数的不断增多,信息的不断扩充和完善,每多卖出一套房产的边际收益逐渐增加,且用户人数越多,增加的程度越大。

实现房地产电子商务的正常运营虽然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但只要优势出现并达到一定的程度,情况就会自行强化,出现强者更强的垄断局面。也就是说,当房地产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完成并由各方共同维护,所有的信息和渠道都得以保障的时候,占领的市场份额就越大,各方获利也就会多。因此,房地产电子商务探索的道路虽然坎坷,但是未来是值得期待的。

5、房地产电子商务的前景展望

综上,电子商务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持,营销经验和消费群体。无论是房地产电子商务平台本身的价值还是通过房地产电子商务所获得的利润,都将会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房地产业也不能墨守成规,亘古不变。改变传统的交易模式,实行全产业链布局的房地产电子商务,是一种历史性的创新,更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符合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

参考文献

[1]赵哲峰.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探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6):26

[2]胡洪杰.电子商务环境下房地产营销的基本策略[J].中国商贸,2013,(9):26-27

篇5

引言

电子商务是以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买卖双方不见面进行各种各样的商贸活动,从而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以及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企业也搭上了网络快车,开始利用电子商务这种运作模式,从而促进农业企业的发展,使农业企业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以此来不断提高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农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影响

1.改变经营管理模式

在农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时,企业就应该对自身业务流程进行全方位的重组,将物流以及资金流代替以往的信息流,从而快速实现生产流程、供应链、资金、客户关系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完全创新,使企业运营满足电子商务应用的基本要求,从而促进农业企业的不断发展。

2.提升农业企业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得以发展和生存的必要条件,这不仅关系到农业企业的生产、销售、经营以及服务,更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电子商务的应用能够使其快速树立企业形象、进一步拓宽产品的销售途径,从而不断挖掘潜在客户、改善客户服务水平,以此来使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此外,应用电子商务还可以使农业企业的资本、贸易以及劳务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使其更加适应网络发展的经济特征,使企业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的环境中,使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3.促进农业企业信息化

农业企业要想有效应用电子商务模式,首先就需要有全面的企业内部管理以及高效的信息技术建设。这是因为电子商务的实施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目标,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的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农业企业总体的信息化程度。在应用电子商务时,农业企业通过互联网将自己与客户、银行、税务、工商、以及配送中心等联系在一起,从而在各方的协调配合下,有效的开展相关商务活动。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农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农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有力支撑[1]。

二、农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影响因素

1.潜在收益

在采用电子商务这种运作方式的时候,农业企业的潜在收益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第一个是帮助农业企业快速成长,从而使企业的的经济利润不断增加;第二个是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这样就会使企业更具灵活性;第三是利用网络销售进一步减少库存,以此来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以及服务,使企业形象不嗵嵘。由此可见,这些潜在收益不仅能够使农村企业更加顺畅的运营,还可以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今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以往在应用电子商务时,农业企业的收益也只是在潜在收益这方面,由于电子商务需要资本的投入,因此就使得这种运营具有风险性,因此,农业企业在采用电子商务这种运作模式时,必须要根据企业发展的状况以及相关市场发展环境和趋势,考虑采用有网站的模式还是无网站的模式,从而使预期的潜在收益不断提高,促进农业企业不断发展[2]。

2.行业竞争压力

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行业竞争压力对于农业企业信息技术的采用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且相关学者也说过,企业在面对领先企业、供应者以及消费者三方施加压力时就会进行信息系统的不断创新,以此来追赶领先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由此可见,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农业企业为了保持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就会采用电子商务这种运营模式。此外,这些压力还有可能来源于相关的产业政策,或者是行业的领先者、供应商以及消费者等等。在市场的运行中,行业间的竞争压力越大,政府对于产业支持的力度就会越大,因此农业企业就会更加倾向于电子商务[3]。

3.信息获取的便利性

在农业企业采用电子商务运营时,其网站上就需要提供一些具体、全面的信息服务,比如企业介绍、产品介绍、售后服务、产品查询、企业动向、企业会员服务、行业新闻、技术服务等等,由此可见,双向的信息只有集中流向信息集散地,才可以使交易的主体进行有效的互相选择,从而使得信息获取更加便利,对农业企业以及消费者都有很大的帮助。

4.服务的便捷性

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农业企业所提供消费主要包括:民意调查、在线咨询、网上采购招标、经销商网上销售、BBS论坛等等,这些服务都具有统一的特点,那就是反映快速,可以满足个性化服务的基本需求,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并以此来使企业服务更具便捷性,不仅使企业的产品销售更加高效,还使得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购买到心仪产品。

5.交易的安全性

农业企业在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交易主体身份的真实性、交易过程的保密程度、交易双方的诚信、交易商品的质量、售后服务的质量、配送的方式、交易纠纷、以及网上欺诈的情况都是农业企业在应用电子商务时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尽可能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影响农业企业的企业形象以及经济效益。

三、结论

综上所述,农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潜在收益、行业竞争压力、信息获取、企业服务等等。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电子商务是一个复合体,电子商务的应用不仅需要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还需要具备完善的商业技能。并且成功的经验也告诉我们,电子商务是未来农业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相关农业企业就应该找到确切的盈利模式,从而使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带动了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自21世纪以来掀起了研究的热潮,电子商务企业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处理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将企业的业务流程和运营模式实现了信息化和便捷化。

(二)相关法律的健全为电商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完善的保障。近年来,电子商务领域中消费者隐私信息被公开,个人资料被盗用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我国也十分关注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状况。自2010年7月1日执行的《侵权责任法》,在第二条中明确规定了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益。《侵权责任法》同时也对网络上的侵权行为进行明确规定。

(三)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开放有序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正在形成。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因素,国家正在逐步建立完善公用数据网、互联网、物联网等,为电子商务提供实现网上认证、订货、支付、配送等安全交易的运行环境。

二、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人力资源和市场开拓的投资加大了电子商务企业的投资风险。电子商务企业在前期初始投资额较大,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占用大量资金。企业的营运过程中,由于消费者对新技术、新形式的要求,企业需要在人力资源方面加大资金投入,电商企业的营运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这相应的增加了企业的投资成本和风险。在市场开拓的过程中,电商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就需要在其宣传过程中增加销售费用。此外,电子商务企业在短期内很难见到收益,较大的营运成本致使前期盈利与成本支出存在严重的资金缺口,无疑加大了投资风险。

(二)有形资产比例较低和收益的不确定性使筹资风险加大。由于电子商务企业筹资的高风险、行业竞争的激烈、进入门槛低等因素,使得企业的筹资风险较高、财务稳健性较低。电子商务企业有形资产的占有率较低使其从银行取得贷款的能力受到限制。电商企业在短期内难以获得收益,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营运来获得收益,这使得企业外来筹资的难度加大。此外,企业在需要资金时,若选择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筹资成本高,且偿还利息等固定成本的压力较大。

(三)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形式和付款方式的改变使其盈利存在风险。电子商务企业的盈利模式需要根据消费者和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新的盈利模式往往能在几个月内打开市场渠道。如果电子商务企业能在一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的同时,不断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占领市场先机和竞争优势情况下,可减轻或化解盈利模式风险。

电子商务企业在管理形式上的改变,使得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监管就相对较弱,财务信息容易失真,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在其营运过程中需要支出业务人员费用、网站运营完善的成本、产品市场推广费用、产品物流费用等成本费用。此外,电子商务企业改变了传统的付款方式,从传统的面对面付款转变为货到付款、匿名支付、分期付款等方式,这些市场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电子商务企业坏账的可能性增加,使得电商企业的盈利存在风险。

三、防范电子商务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投资风险的防范。对于电子商务的投资策略而言,由于电子商务所处的环境更为变幻无常,而且本身的风险较大,因此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审慎评价,谨慎投资。

第一,电子商务企业要做充分详尽的可行性分析和盈利能力预测,对要投资的行业需要关注其行业所处的环境、市场状况、发展前景和现金流。第二,要对投资企业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中的数字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还要关注一些非财务指标和市场因素等多方面的信息,以此论证投资的可行性。第三,电子商务企业是在线实现商品的销售,所以投资时应重视顾客体验等方面的因素,实现“产品+服务”的整体投资策略。

(二)筹资风险的防范。电子商务企业在作出筹资策略时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第一,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即充分利用外部资金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同时综合降低筹资成本,不影响企业控制权的合理比例。第二,合理安排筹资组合方式。在进行筹资方式的比例分配时,要注重风险和收益间的权衡。第三,加强筹资风险的控制。在事前,要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其经营活动做好资金预算;在事中,要加强企业的现金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加速资金回笼以降低财务风险;在事后,要跟踪筹资的使用情况和效果,看其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利润,若存在不合理情况要及时调整。

(三)盈利模式风险的防范。为了适应当前多元经济的发展格局,电商企业制定一套多层次、相互补充、互相依存的盈利模式。针对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盈利模式的发展情况,可以从以下对策考虑:

第一,加强电子商务企业盈利模式的安全问题。现今的电子商务环境仍然存在安全问题,电商企业应该加强电子商务安全协议技术,对顾客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完整新提供安全保障。第二,要加强电子商务企业现金流管理水平。电商企业要客观的分析获利水平和创造能力,进行科学的财务预算,合理的安排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第三,电商企业应加强自身建设。将顾客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人性化的服务,以及合适的购买激励方式寻找并提供一种既能让消费者满意,又能让电商企业盈利的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彦文,李爽.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01:103-104.

[2]卢燕.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与防范策略[J].现代商业,2012,27:190.

篇7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利用网络购买所需要的商品。从网购的规模来看,根据CNNIC2010年7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已达4.2亿人,其中,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购物的消费者比2009年增长33.8%,截止2010年6月,达到1.42亿人。消费者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分析中,选择价格优惠的占33.4%。从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变化来看,从个体零售到一定数量的批发再到有组织或无组织的团购,体现了消费者希望提高议价地位,追求物美价廉的初衷。从网络商家的竞争来看,无不说明价格因素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研究电子商务的价格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已有一些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研究了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商品价格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1999年,Smith、 Bailey & Brynjolfsson从价格水平、价格弹性、价格离散程度、菜单成本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二,对电子商务环境下零售商之间的价格竞争与定价问题进行的研究。例如2000-2001年,Freiberg et al利用瑞典市场中的书籍、音乐CD方面的电子商务数据对传统商务模式与电子商务模式下的价格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建立了理论模型,指出纯在线商店的在线价格低于双渠道商店在线价格。2002年,基于Hotelling模型框架,Panetal建立了一个电子商务、传统商务结合的零售商和一个纯电子商务零售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博弈模型,分析指出后者的价格通常低于前者的价格。我国学者蔡津和张正华(2001)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对零售商按照传统模式与电子商务模式共存情况下进行价格竞争建立模型进行相关研究,并给出了政策性建议。上述研究主要比较了不同模式下商品价格的定价与竞争,并没有揭示出电子商务模式下价格具有竞争优势的原因。本文试图通过电子商务模式下商品价格的经济学分析,解决这个问题。

模型分析与验证

(一)模型假设

市场的基本构成。假设市场上存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厂商集团(记为S1)、传统模式下的厂商集团(记为S2)、消费者集团(记为D),它们只供应和需求某一类相同的商品(记为G)(例如服装类、图书类、电子产品类等),D既可以通过实体店的方式了解商品价格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方式了解商品价格信息,除此之外,信息不能充分流动。

成本。S1的成本主要来自商品成本(记为C1)和经营成本(记为C2),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经营成本主要表现为物流成本;S2的成本主要来自商品成本(记为C1)和经营成本(记为C3),在传统商务模式下,经营成本主要来自商铺租金和人员工资。

价格。S1的价格为P1;S2的价格为P2。S1、S2与D都是理性的,D通过价格做出购买决定,只购买价格低的商品;S1、S2追求收益最大化,S1总收益为,S2总收益为;S1边际收益为 ,S2边际收益为。

(二)模型验证

假设S1与S2不分离,即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厂商同时也是传统模式下的厂商。S1、S2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价格,即MR=MC的原则来确定价格和供应量,只要两者不相等,厂商就可以通过增加或者减少产量来获得更大的利益。

由于厂商按照MR=MC的原则来确定价格和供应量,MR1=MC,MR2=MC,所以S1 与S2的边际成本必须相等。若MR1φMR2 ,厂商理性的选择会减少传统市场的销售量而增加电子商务市场的销售量,直到 MR1=MR2时为止。若MR1πMR2,厂商理性的选择会减少电子商务市场的销售量而增加传统市场的销售量,直到MR1=MR2时为止。

由于:

(1)

根据商品需求的价格点弹性ed的定义, ed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 。(1)式中的正是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负倒数,这样,(1)式就可以改写为。对于电子商务的厂商来说,;对于传统商务的厂商来说。根据MR1=MR2的原则,可知:

(2)

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集团获得价格信息的成本很低,某厂商商品价格的微小变动,会引起消费者集团转向该商品的其他卖家,也就是说, 电子商务模式下ed较大,ed1φed2。根据(2)式,一定有p1πp2。这说明,对同一种商品来说,由于在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市场模式下,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不同,商品的价格水平就不同,对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商品市场应该定低价,对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商品市场应该定高价。电子商务发展越快,规模越大,该模式下商品的价格越低,竞争越有优势。

对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定不同的价格,这是三级价格歧视的表现。通过三级价格歧视,消费者虽然购买到了比传统市场上价格更低的商品,但同时消费者剩余的一部分被厂商掠夺,转化为厂商收益。

假设S1与S2分离,即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厂商只从事电子商务销售,传统模式下的厂商只通过实体店销售商品。在这种相互分离的市场中,厂商通过毛利率来计算获得收益的高低,。对于S1来说,;对于S2来说,。

第一种情况,π1=π2,即两种模式下厂商收益率相等。由于成本的差异主要在于c2和c3,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单位商品中的c2越来越低,而S2中的c3主要来源于经营场所租金和人员工资,单位商品中的c3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 p1πp2,才能保持π1=π2关系的成立。

第二种情况,π1≠π2,S1与S2互相竞争。价格一定的前提下,售出商品越多,单位成本越低,毛利率越高,因此,理性的厂商都希望提高销量。根据前文假设,消费者集团根据价格高低判断购买是否发生,因此,S1与S2都有动力尽量降低商品的价格。由于c2πc3,S1的价格空间比S2要大,S1比S2具备更大的价格优势。当p1πp2时,S1的销量大于S2,而且,ed1φed2 ,则 TR1φTR2,π1φπ2 。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模式下由于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大,单位经营成本(物流成本)小,因此,电子商务模式比传统市场模式更具有价格优势。

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物联网应用

电子商务模式下商品价格具有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物流成本低,因此,物流服务的质量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程度较大。同时,无论在何种模式下,依然存在影响购买的消费者心理:如消费者在作出购买决策前希望对商品质量具有较完全的可感知性,在购买之后希望得到较完善的售后服务。电子商务模式却有可能弱化消费者购买心理。例如,消费者对商品信息的获取主要靠商家的文字描述和图片介绍,消费者和商家对商品信息的掌握极端不对称,一些商家的过度宣传使得消费者对商品不可感知性增加,从而对电子商务方式下的购物望而却步,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再如,由于目前我国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对经营者没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从而造成商家主体资格难以确认,如果商品质量发生问题或者消费者要求售后服务时,往往找不到维权的途径。电子商务模式下不能完全使消费者做到购买之后的后顾无忧,束缚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因而,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改善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成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途径。

物联网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基础。它是在计算机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测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物品间能够进行“交流”无需人工干预。从产品准备生产开始,在原材料、半成品中嵌入EPC标签,在生产、流通的整个过程中,通过RFID技术读取EPC编码信息,并传输到处理中心供企业和消费者查询,使消费者和企业共同监督生产、流通的过程,全面提高商品供应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例如针对物流服务质量问题,消费者通过网络终端读取包裹上的EPC编码,可以实现对商品的实时监控和跟踪,准确计算出货物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即使货物在流通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消费者也可以及时与物流公司沟通,防止货物丢失或送错目的地,节约物流时间。针对消费心理问题,每件商品唯一的EPC标签上面记录了产品的生产厂商、生产日期、商品材质、质量安全等相关信息,消费者只需在网上查到商品的EPC标签,就能准确地了解到商品的型号、颜色、大小、材质、配料等相关信息。这样降低了消费者与商家的信息不对称,缓解了消费者受过度宣传的误导,减少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不可感知性。同时,无论厂商采用什么方式销售产品,消费者都能很容易地和厂商取得联系,要求合理的售后服务。厂商也可以通过读取商品上的EPC信息来辨别商品是否为该厂生产,以此来决定是否要承担售后服务的责任,双方权责的明确,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消费者购买商品前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Bakos. J Y. Reducing buyer search costs: Implications for electronic marketplaces [J]. Management Science, 1997

2.Lal R, Sarvary M. When and how is the Internet likely to decrease price competition? [J]. Marketing Science, 1999

3.Brynjolfsson E, Smith M D. Frictionless commerce? A Comparison of Internet and Conventional Retailers [J]. Management Science,2000

4.Chen P Y, Hitt LM. A Model of Price Dispersion in Internet-enabled Markets[R]. Working paper, Graduate School of Industrial Administration,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2004

5.Smith M D, Bailey J, Brynjolfsson E. Understanding digital markets: Review and assessment. Working paper, MITSloan School, Available at ecommerce.mit.edu/papers/ude, 1999

6.Friberg R, Ganslandt M, Sandstrom M. Ecommerce and prices―theory and evidence. Working paper seri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No 389, 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 Sweden, 2000

7.Friberg R, Ganslandt M, Sandstrom M. Pricing strategies in ecommerce: Bricks- vs. clicks. Working paper, 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 Sweden, 2001

8.Pan X, Shankar V, Ratchford B T. Price competition between pure play vs. bricks-and-clicks e-tailers: Analytical mode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Working paper, Smith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2002

9.蔡津,张正华.基于博弈论的电子商务零售商与传统零售商的价格竞争模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1(1)

10.王晓静,张晋.物联网研究综述[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篇8

电子商务具备低成本、高收益、灵活处理税收、高效率的财务监管等特点,使其形成良性的财务运转,同时也推动了企业的良性运转。所以,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多做了解。在财务模式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第一,买家通过互联网与卖家进行议价交易,达成交易意向,买家在付款后卖家得到订单开始做生产以及出库,交由物流公司进行运送,直到买家收到产品最终进行付款确认。在这整个交易的一系列过程当中,若发生任何问题,买家和卖家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涉协商,做到公平、平等。从这个交易模式当中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的快速交易与现代物流管理做到了完美的结合,使得企业资金流更加的合理。第二,电子商务应做到交易的真实反映。在交易的过程当中,买家与卖家必须保持高度一致,正确的进行财务项目处理,避免交易过程中发生问题。为了确保企业财务信息反馈准确度高,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使用采用一种体系,避免账目与存货订单混乱。对于商品销售中的赠品或者发放员工福利,企业应当采取新的会计方法,避免财务账目混乱。第三,随着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企业总公司与下属分公司之间的账目可以做到及时汇总的同时,还可以弱化下属分公司的财务核算工作,使得下属分公司只是单一的进行信息反馈,产生会计角色转变。财务部门的基层会计人员被越来越多的其他业务人员取代,借助网络报表信息进行财务汇总,中层人员向财务信息汇总判定过渡,使得财务工作更加的简单,高层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掌握财务信息的汇总资料,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合理的控制不必要的支出,做到企业成本节约。

篇9

2.1电子商务消费现状

电子商务在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展现了其“双刃剑”的另一面:为传播或获取未经许可的用户隐私等行为提供了便利,后者成为了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阻碍。许多消费者特别是传统消费者,正是忌惮电子商务购物模式中可能存在的用户信息、隐私泄露等风险,才会对电子商务这种消费模式望而止步。现阶段,电子商务对消费者隐私权的泄露主要是通过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的,主要包括两种形式。

2.1.1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泄露

由于互联网具有极高的开放性与全球连通性,因此任何与互联网相连接的人,其信息都可以被另一与互联网相连的个体所获得。而在电子商务购物模式下,消费者一般会被要求先在电子商务网站上进行注册,包括姓名、电话、邮箱、年龄、证件号等涉及到隐私的个人信息。而对于流量较大的电子商务网站,其用户数量是非常巨大的。这类电子商务网站可以亲耳依据所获得的海量用户个人信息,并可以在没有征询消费者意见的情况下,对这些信息进行搜集、归纳与汇总,为进一步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提供了基础。

2.1.2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不正当利用

但电子商务网站轻而易举的获得这些海量的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在正常情况下,这些信息被电子商务网站用于其电子商务业务管理,例如进行目标市场分类、选择与定位,进行针对性的精确营销。对于这种情况,若在注册协议中已经表明,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业已征询消费者的同意,是无可厚非的。但在现实情况下,消费者个人信息被大量的转手买卖,这从大量的垃圾电话与短信就可以得知。对于电子商务网站或企业将搜集到的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给第三方,以牟利为目标而超出原有的信息搜集目的,这种情况是违法但却普遍存在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诞生,被普遍认为能够降低交易成本,缩短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链条的距离与成本,但也带来了另外的风险与成本,即隐私权泄露给消费者带来的伤害。而网络效应的存在,使得隐私权泄露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从而降低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因此,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隐私权不能得到有效保护,进而产生的较高的交易成本,已经成为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瓶颈。^消费者可以选择参与或不参与电子商务交易模式,而电子商务企业也可以选择泄露或不泄露消费者隐私。若网络隐私保护技术能够应用于电子商务市场,那现阶段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瓶颈是否能被打破?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们接下来将消费者和电子商务企业的博弈行为模型化,考察网络隐私保护技术下的博弈均衡。

2.2消费者隐私保护模型

根据以上事实基础,我们假设消费者和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博弈为序贯博弈,参与者选择策略有时间先后之后。其中,电子商务企业有先发优势,通过提品的质量选择策略进行决策此后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并根据到货的产品质量进行电子商务产品“好评”或“差评”选择;再次,电子商务企业决定根据消费者产品评价情况,决定消费者网络隐私信息的转卖决策;最后,消费者根据受到的骚扰信息来决定是否进行再次购买。下面我们将详细分析这个博弈过程。

2.2.1第一阶段

产品质量选择集首先电子商务企业在商务网址上相关产品信息,同时决定提供的产品类型。此时,电子商务企业有两种选择:提供与电子商务网站商品广告相符的产品,后者能够使得消费者从产品消费中得到效应。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这种产品策略,我们称之为“守约”策略,此时的产品称之为高质量产品,用G表示;相反,如果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与广告不符的低质量产品,或者与描述有很大差别或严重质量问题或存在质量隐患的产品,则称之为“不守约”,此时的产品称之为低质量产品,用5表示。假设电子商务企业“守约”策略的发生概率为1/a(akl),高质量的产品的生产成本为C!,低质量的产品的成本为C2,两种产品的售价都为Pi,有

2.2.2第二阶段

消费者网络隐私转卖集根据电子商务网站用户注册协议中的隐私保护的条款,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将用户资料“合法”地透露给第三方机构。因此,这给电子商务企业“泄露”用户资料提供了“合法”依据。此时,电子商务企业有两种选择:“泄露”或“不泄露”消费者网络信息。电子商务企业可以选择将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网站注册、购物等网络行为中包含的隐私信息,“转卖”给第三方机构来获利,假设单个“差评”用户的网络隐私转卖价格为ft,有P2>0。对于做出“好评”的消费者,我们假设电子商务企业将选择“不泄露”消费者隐私,电子商务企业从消费者下次购买行为中得到的收益将大于“泄露”带来的收益,即乃>£及;而对于做出“差评”的消费者,电子商务企业从消费者“差评”行为可以判断,消费者下次购买的可能性非常低,本文假设给出“差评”的用户下次购买该电子商务企业产品的概率为0,也即电子商务企业必将“泄露”此类消费者的网络隐私信息造成一定的损失,用M来表示、根据前面假设,在第二阶段做出“差评”消费者,很容易得知这种转卖行为来自于电子商务企业。因此,我们假设因网络隐私带给消费者的损害非常大,导致消费者必定退出这个电子商务企业的目标市场,导致市场的萎缩,从而有%-/VM<0。我们采取反向归纳法。当在2C点时,消费者肯定会退出市场。这种行为是由电子商务企业转卖选择“差评”的消费者网络隐私信息造成的。从整体来讲,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为(l-l/a>l/b。在节点2Ab点,此时的产品时低质量产品(5),消费者有两种选择:买或者不买,其发生的概率分别为(l-l/a>l/b和(l-l/a)(l-l/b)。我们根据假设可知,消费者的市场退出行为意味着,出现低质量产品给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带来总效应将低于不购买决策的效用。但由于产品的质量信息是不完全的,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并不能得知商品的信息。因此,出售低质量的产品仍然会给电子商务企业带来收益,表示为l/b(l-l/a)(/VC7fft),此时消费者的预期收益是负的,表示为(C/s-P;JW)。在节点2Aa,此时电子商务企业出售的是高质量产品(G),消费者购买的可能性是l/a*l/b,不购买的可能性为l/a(l-l/b),两种决策带给消费者的效应分别是0和C/G-P;。根据一般常识容易得知,Ug-PI>Q-,而购买与不购买这两种决策带给电子商务企业的效应分别为和0。此时电子商务企业的期望利润五及为ER=-C,)+i(l-丄)(5-C2+P2)(2)baba而对应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没;可以表示为l/a_l/b。

3序贯博弈模型在网络晚私保护中的应用

模型改进,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造成电子商务市场萎缩的重要原因在于电子商务企业的网络隐私信息转卖行为。这种行为具有严重的负外部性,导致消费者因消费低质量产品、打“差评”而承担巨大的信息泄露损失,从而彻底退出市场。因此,对于通过这种集道泄露的网络信息,其重点规制对象应该是电子商务企业。仔细分析电子商务企业的这种转卖行为,我们发现,之所有能够很好的将打“差评”的这类消费者通过网络隐私信息转卖而踢出市场,原因在于电子商务企业对消费者的产品评价信息是完全的。它们能够完全知道是哪类消费者给予其产品“差评”,从而根据“差评”也推知这类消费者再次购买其产品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将转卖这类消费者的网络隐私信息而获利。这些最终都归因于电子商务企业对消费者的识别能力。事实上,网络隐私保护技术完全可以规避这种现象的出现。从技术上来讲,可以通过网络隐私技术使得电子商务企业的这种识别能力完全失效,不能将“差评”类消费者和“好评”类消费者分离开来。我们假设在这种网络隐私保护技术下,电子商务企业转卖网络隐私信息的可能性为1/C(C>l)o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商务企业转卖的信息来自于这两类消费者。加入网络隐私保护技术因素后,我们发现,此时的序贯博弈变得较复杂。当电子商务企业提供高质量产品时,消费者同样面临着买或不买的抉择,各自的概率为l/a.l/b和l/a(l-l/b)。

对于这些不买的消费者,则退出了市场。对于已经购买了的消费者,由于产品是质量高的产品,因此在进行产品评价时,将会给出“好评”。但根据网络隐私保护技术我们可以得知,此时电子商务企业并不能辨识这类“好评”消费者,因此只能根据总体水平在1/c的概率下进行网络隐私信息转让,从而有l/a-l/bl/c部分的消费者信息被转让了。又由于网络隐私信息转让存在严重的负外部性,这类“好评”消费者将退出市场,剩下l/a.l/b(l-l/c)部分的“好评”消费者。这两种情况下,电子商务企业对应的效用为l/b]/a‘l/c(P7-G+iy和l/M/aCl-l/cXPtCO;而“好评”类消费者的效应为Ug-Pj-M和UG-P。当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低质量的产品时,消费者同样面临着买与买的决策,(l-l/a)(l-l/b)部分的消费者将退出市场。当使用产品时,将有(l-l/a)l/b部分的消费者会给出差评。同理,电子商务企业只能根据总体情况以1/c的概率进行消费者网络隐私信息转卖。W(l-l/a)l/b-l/c部分的消费者信息将被转让,从而在负外部性的影响下退出市场,此时电子商务企业和消费者的各自的期望效用为l/b(l-l/a).l/c(/VC2+/^)和Ub-P】-M;将有部分的消费者仍然留在市场,此时企业和个人的效用分别为l/b(l-l/a)(l-l/c)(iVC》和Ub~Pi,其中Ub~Pi>0。3.2比较分析网络隐私保护技术的影响我们分析在加入网络隐私保护技术后,电子商务企业的预期收益(效用)以及对应的用市场内消费者数量表示的市场规模。对于电子商务的预期收益五及,此时为ER=-ci+A)+士?丄(1_丄)(巧-C,),、bacbac(3)+7"(1)?_(巧~C2+P2)+—(1).(1)(^i-C2)bacbac化简后有:Er—c(-Ci+C2-aC2+aP^)+aP2abc电子商务企业通过选择网络隐私信息转卖的比例来进行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决策。对式(4)求最大化,我们可以得到电子商务企业的预期收益最大化收益。其一阶条件(F.O.C.)可以表示为:C=0(5)即最大化预期收益时,电子商务企业不应该进行任何的网络隐私信息转卖。我们先求出此时对应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sc\可以写成SCX=—(—I.—)(6)bacac而sc。=。ab相对于之前,加入网络隐私保护技术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变化为:-sc;-iyc0=—(i—)(7)bea当⑴(8)1小于或等于0,当Kfl<2

篇10

[作者简介] 杜 宏,内蒙古财经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一、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诚信现状

据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1.2亿。2005年,我国电子商务的交易额达到6800亿元。中国电子商务最近几年以40%的平均年增长率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越来越普遍,网上购物的方便、快捷也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识并接受,成为大众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购物方式。但是,在高速发展中,困扰电子商务的诚信、在线支付、物流配送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特别是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发展,近年来,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由于诚信问题引发的矛盾更加突出,企业间交易纠纷不断;网上购物也屡屡出现消费者上当受骗事件,投诉相当频繁。中消协提供的数据显示,涉及网上交易的投诉2004年为3663起,2005年激增至7189起,增长幅度达到96.3%。

2006年8月8日,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诚信评价中心和北师大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我国首份《我国电子商务诚信状况调查报告》正式发表。报告显示,在线购物时,用户经常遇到在线商品说明信息(或广告,包括价格等)虚假等问题。其中,有56.4%的被调查者曾遇到过在线购物信息不真实,有40.9%的被调查者遇到过在线服务的承诺不真实或不能兑现等情况,这其中有36.1%的人遇到在线投诉渠道不畅问题(如不能找到投诉处理部门或人员,不能联系到网站,投诉电话或邮件没有人理睬等),有38.9.7%的人遇到投诉处理慢或彼此推诿的问题,另有24.9%的人遇到不能按照网上的承诺按时发货或退货。

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电子商务交易的诚信环境非常差,如果任由其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人们对电子商务交易的信心,这将严重影响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二、电子商务交易中诚信缺失的原因

电子商务是在虚拟的环境中,交易双方互不见面,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交易,正是由于电子商务的这种虚拟性,为电子商务交易的不诚信行为创造了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虚拟环境中交易就一定引发不诚信,电子商务的虚拟性不是电子商务交易缺乏诚信的根本原因,它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电子商务交易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营者缺乏足够的诚信意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由过去的计划经济转变而来,许多商家的经营观念还没有及时地进行相应地转变,还没有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是一种资本,诚信是企业的利润源泉;(2)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由于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生事物,所以,目前我国专门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对电子商务在法律方面缺乏明确的规范。因此,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解决起来缺少足够的法律依据。(3)信用体系不完善。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企业信用档案,信用管理和信用评价滞后,信用监管不到位,对企业失信行为惩罚力度不大,这些都为企业不诚信提供了客观的生存空间。

三、电子商务交易诚信状况的博弈分析

博弈[1]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及其相互决策和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当一个主体,例如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也影响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当将交易看作信用交易双方的策略行为时,对于各方的策略选择,可以通过博弈模型,分析交易双方的行动动机,并通过求解,确定交易的绩效[2]。

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如果商家能够诚信经营,以诚相待,取信于消费者,电子商务交易就会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充分认可,就能够健康发展;如果商家在经营活动中尔虞我诈,言而无信,就会对消费者造成严重的伤害,使消费者对网上交易望而却步,势必会影响电子商务交易的健康发展。

电子商务交易的真实决策环境比较复杂,电子商务交易的参与者很多,影响电子商务交易的因素也很多,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假设交易过程中只存在两个参与人:消费者和商家,且双方均为理性的经济人。消费者可选择的策略有“购买”和“不购买”,商家可选择的策略有“诚信”和“欺诈”,双方在交易之前都不知道对方所选择的策略。设消费者因购买而获得的收益为R1,商家诚信经营的收益为 R2,商家欺诈获得的收益为R3,商家因欺诈而受到的法律法规的惩罚或信誉下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L,则商家因欺诈而获得的净收益为R3-L。商家和消费者的支付矩阵如下表所示[3][4]。

在这个模型中,消费者和商家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因此他们在选择交易策略时,都会自觉的追求自身的期望收益最大化。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商家所选择的策略是诚信,消费者的最优策略应该是购买;如果商家所选择的策略是欺诈,那么消费者的最优策略就是不购买。对于商家来说,由于不知道R2与R3-L的大小关系,所以很难对商家所选择的策略做出具体判断。为此,我们分别就以下三种情况对商家所选择的策略进行讨论。

1.当R2>R3-L时。R2>R3-L,即商家诚信经营的收益大于欺诈经营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由表1可知,如果消费者选择购买策略,商家选择诚信收益是R2,选择欺诈收益是R3-L,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商家的最优策略选择是诚信;同理,如果消费者选择不购买策略,商家选择诚信收益是0,选择欺诈收益是-L,商家的最优策略还是诚信。显然,无论消费者做出何种选择,商家的最优策略选择都是诚信。在商家选择诚信策略的前提下,消费者的最优策略选择是交易。因此,当R2>R3-L时,该博弈的那什均衡为:商家诚信,消费者购买。

2.当R2=R3-L时。R2=R3-L,即商家诚信经营的收益等于欺诈经营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由表1可知,如果消费者选择购买策略,商家选择诚信收益是R2,选择欺诈收益是R3-L,此时商家无论选择诚信还是欺诈对自己的收益都没有影响,但由于商家不仅只与这一个消费者交易,也不只进行这一次交易,考虑到长远利益,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商家的最优策略选择必定是诚信;如果消费者选择不购买策略,商家选择诚信收益是0,选择欺诈收益是-L,商家的最优策略也是诚信。所以,无论消费者做出何种选择,商家的最优策略选择都是诚信。在商家选择诚信策略的前提下,消费者的最优策略选择就是交易。因此,当R2=R3-L时,该博弈的那什均衡为:商家诚信,消费者购买。

3.当R2<R3-L时。R2<R3-L,即商家诚信经营的收益小于欺诈经营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由表1可知,如果商家选择的策略是诚信,消费者选择购买的收益是R1,选择不购买的收益是0,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消费者的最优策略选择就是购买;但如果消费者选择购买策略,商家选择诚信收益是R2,选择欺诈收益是R3-L,商家就会选择欺诈;如果商家选择的策略是欺诈,消费者选择购买的收益是-R1,选择不购买的收益是0,所以消费者的最优策略选择就是不购买;如果消费者不购买,商家选择诚信收益是0,选择欺诈收益是-L,因此商家的最优策略选择必定是诚信。如此反复,这个博弈始终不会达到一个均衡状态,因为无论哪种纯策略组合,都会出现参与人为了获得自身收益最大化而改变原有策略的局面。显然,这是一个混合策略博弈问题。

为了得到这个模型的最优混合策略,假定消费者选择购买策略的概率为P1,选择不购买策略的概率为1-P1;商家选择诚信策略的概率为P2,选择欺诈策略的概率为1-P2。则消费者的期望收益函数为:

π1=P1[P2R1+(1-P2)(-R1)]+(1-P1)[P20+(1-P2)0]

在这个博弈里,因为每个消费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所以每个消费者的问题都是选择适当的P1,以便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因此,每个消费者的最优化一阶条件是:

аπ/аP1=2P2R1-R1=0

解得P2-=1/2

这说明如果商家诚信经营的概率大于1/2,消费者就会选择购买策略;如果商家诚信经营的概率小于1/2,消费者所选择的策略就是不购买;如果商家诚信经营的概率恰好等于1/2,则消费者可以随机地选择购买与不购买。

同理可得,商家的期望收益函数为:

π2=P2[P1R2+(1-P1)0]+(1-P2)[P1(R3-L)+(1-P1)(-L)]

商家的最优化一阶条件是:

аπ2/аP2=P1R2-[P1(R3-L)+(1-P1)(-L)]=0

解得P1-=L/(R3-R2)

因此,当消费者的购买概率大于L/(R3-R2)时,商家就会选择诚信经营;当消费者的购买概率小于L/(R3-R2)时,商家就会选择欺诈;当消费者的购买概率恰好等于L/(R3-R2)时,商家会随机地选择策略。

由此可得消费者与商家的混合策略均衡:商家选择诚信策略的概率为1/2,消费者选择购买策略的概率为 L/(R3-R2)。也就是说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所涉及的众多消费者中,选择购买的消费者所占的比例为L/(R3-R2)。显然,L的值越大,R3-R2的值越小,L/(R3-R2)的值也越大;当L=R3-R2时,L/(R3-R2)=1。也就是说,政府对采取欺诈经营的商家惩罚力度越大,商家选择诚信经营所获得的收益与选择欺诈所获得的收益之间的差额越小,商家通过欺诈进行获利的空间越小,选择诚信经营的商家比例就越大,必定会超过1/2,这时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消费者选择购买策略的就会越多;当政府对采取欺诈经营的商家惩罚等于商家诚信经营的收益与欺诈经营的收益差额时,商家进行欺诈已无利可图,这时商家就不会再欺诈消费者,所有的商家都将选择诚信经营,当然所有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消费者也就都会选择购买策略。

四、建立电子商务交易诚信体系的途径

1.加强诚信内容宣传,营造社会诚信环境。我国历来就有“无商不奸”的说法,更由于我国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脱胎而来的,诚信基础较薄弱,无论是企业或个人均缺乏资信管理的意识,致使电子商务诚信交易环境不佳。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因此,为了尽快提高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积极性,加速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的建设,必须更新观念,大力加强宣传力度和培训力度,加强和拓展诚信披露制度和方式,增强全社会的资信观念,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消费者文明消费,使企业以诚信经营为荣,以欺诈经营为耻;消费者以文明守信为荣,以无礼失信为耻。营造文明、诚信的电子商务交易环境。

2.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欺诈经营者的打击力度。完善的法律法规是社会诚信制度及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保障。这已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所高度重视,且都有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对电子商务进行规范和管理。我国的法律法规建设在诚信方面还没有与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相适应,需要加快信用立法,以便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发生诚信纠纷时能够有法可依,确保有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诚信交易的法律环境。

加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的刑事立法,对背叛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使背信弃义的行为受到应有惩罚并付出代价(包括罚款、罚没物资、判刑坐牢等),从而提高失信者的成本,让失信者得不偿失,不敢冒失信的风险。

3.建立诚信评价体系与监管机构,加强信用监控措施。缺少必要的企业和个人的诚信档案以及有效地使用好此类档案,是整个商务活动中诚信问题显得比较突出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对企业和个人建立起能为更多社会成员所用的公开的诚信档案,使之成为评判企业及个人信誉等级的依据。

采用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商品交易和提供服务与利用其他贸易方式一样,进行交易或涉及到交易行为的各方参与者会遇到许多风险:交易各方的资信风险、产品风险,物权转移中的风险,支付风险,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风险等。要防范这些风险,必须建立起以政府为背景跨部门的,包括银行、工商管理、公安、税务等部门协同的企业和个人的诚信评价与监管体系,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诚信信息互联互通。

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个人和商家的信用监控,有效遏制各类欺诈蒙骗活动。对商家可采取信誉年检、不定期抽查和信用分级等措施,在网上对各商家的信用等级进行公示,以便于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相关查询。对信誉良好的商家给予优惠政策,采取免于检查、信用升级等方式予以奖励;对信誉差的商家,让其受到应有的行政或司法处罚,使他们在经济上受到损失,进行信用降级处罚,并对其进行重点监管。同时,将信誉差的商家的不良行为记录在案,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广泛传播,让信誉差的商家在电子商务交易环境中没有生存之地。

参考文献:

[1]艾里克•拉斯缪森,著.王晖,等译.博弈与信息――博弈论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2004.

篇11

Key words: cloud muster house;supply chain finance;the Internet of things;loan pricing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028-04

0 引言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新型融资模式在理论界和实践界得到迅速发展。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又有了新的变化,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开始向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供应链金融方向发展。网络供应链金融借助物联网、云计算、云物流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使供应链融资服务线上化,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小企业提供了方便、快捷、低门槛的融资渠道,极大缓解了当前微小企业资金短缺的困难。同时,由于网络市场自身的特点,加之现阶段网络金融服务监管机制的缺失,以及存在借贷双方为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而进行博弈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如何既能确保收益可观又能有效控制风险就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利率是借贷市场上的价格表现,是实现金融机构收益和风险平衡的关键。那么,在网络金融市场中该如何确定利率的高低才能够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平衡?本文对“云仓”网络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利用其大数据、云计算的特点,并借助传统利率定价模型,构建了网络供应链金融利率定价模型,以期为金融机构提供有益指导。

1 文献综述

1.1 网络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研究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融资实践的蓬勃发展,基于网络的供应链融资逐渐成为了理论界研究的焦点。李明锐(2007)对金银岛网交所开展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进行了研究,并以实例对该模式进行了盈利分析,认为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利润[1]。吴樯等(2011)从银行如何为网络商户提供融资服务的角度,探讨了现有环境下网商融资服务模式,并提出未来配套机制建设的建议[2]。欧阳徽等(2011)从银行参与网络供应链金融融资业务的作用的视角,探讨了银行主导的电子商务供应链融资模式[3]。王敏(2012)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角度,对网络融资的含义及主要模式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分析了网络融资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4]。胡晓明等认为基于长尾理论的电子商务融资服务是一种可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创新服务,指出电子商务信用融资服务模式的总体思路是线上的电子商务信用与线下的金融信用两个体系的有机融合,并结合阿里巴巴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的电子商务融资业务为例进行了详细阐述[5]。任瑞柳(2012)通过对“E宝通”这款网络融资产品进行成本收益及风险控制分析,认为小微企业充分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息优势的网络融资模式可以帮助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市场上纵深化发展、增加额外收益[6]。李玉学(2013)将网络融资分为三种模式:一是信息平台模式,此类服务商主要为双方构建信息平台,企业用户可以在线向银行递交融资申请。二是直接授信模式,此类服务的主要特点是银行对电子商务服务商授信,在授信额度内服务商对企业用户进行直接授信,银行对企业用户放款,银行与服务商共同分担风险。三是仓单杠杆模式,此类服务通过对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全程监控,为交易商办理全流程网上操作的短期融资业务[7]。何娟等(2012)在总结国内外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利用“云”概念,提出了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云仓”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并初步对“云仓”的内涵及其运作模式、管理风险进行了研究和探讨[8]。由此可见,网络供应链融资模式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实践总结到理论升华的过程。目前,对于网络融资模式的研究仍集中在实践总结的阶段,对其内涵和内在运行机理的研究十分有限。何娟等人提出的“云仓”概念是对网络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理论升华,对今后网络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1.2 供应链金融贷款定价研究 贷款定价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并随着西方金融体系的成熟,发展出了一整套简单实用的方法。美国美孚银行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RAROC模型,该模型将风险资本回报作为贷款定价的依据,综合考虑了风险和收益的平衡。Peter(1996)将西方贷款定价模式归纳为三种:一是成本加成模式,这种传统的定价模式认为贷款价格主要由成本和目标利润决定,是“成本导向型”模式;二是价格领导模式,该种模式以市场平均利率为基础,在评估风险溢价的基础上确定贷款价格,是“市场导向型”模式;三是客户盈利分析模式,这种模式考虑了中间业务收入,基于客户整体关系的视角,在综合平衡总成本、总收入及目标利润的基础上确定贷款价格,是“客户导向型”模式[9]。20世纪80年代,KMV公司在结构定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KMV定价模型,该模型考虑企业资产市场价格的变化情况,将企业股权价值视为一种看涨期权,并利用期权定价理论构建贷款定价的计量模型。牟太勇(2007)将贷款定价的研究分为贷款定价的影响因素及贷款定价机制研究、贷款定价模式比较研究、贷款定价的实证研究和贷款定价模型研究四个方面,总结了这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与不足,并基于风险评估的角度构建了完全竞争信贷市场上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模型[10]。李彦(2007)建立了基于RAROC的客户关系贷款定价模型,认为该模型在资本配置、风险管理和利用客户关系方面存在优势[11]。于溯源(2010)从经济资本管理的角度,阐述了RAROC模型的应用,并提出了该模型的应用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收益、降低风险[12]。于辉等(2011)从物流金融的角度出发,考虑融资企业的决策行为,利用CVaR方法研究了不同风险容忍水平下的贷款利率的决策行为,并建立了基于条件风险价值最小的贷款利率决策模型[13]。王凤鸣(2011)基于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的特点,研究了不同业务模式下违约风险补偿率的确定问题[14]。孙光明等(2013)在订单融资模式下运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了贷款利率对银行期望收益的影响[15]。综上所述,国内外大量学者和机构对贷款定价的机理和模型进行了研究,传统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理论已经基本成熟,但是针对供应链金融的贷款定价研究较少。由于供应链金融尤其是网络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新事物,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随着供应链金融实践的不断深入,针对其特点进行贷款定价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云仓及其运作模式

云仓是借助云概念在传统融通仓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集成式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其核心思想是运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通过专业化、信息化的服务功能以及一体化的“云交易”服务形式,将“云市场”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物流商和金融机构等所有节点在“云平台”直接对接,连接成一个虚拟化的商业网络集群。由此可见,云仓是借助于云计算技术,利用强大的计算机互联网将供应链中各节点的线下交易线上化,其在实践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客户资信等资源开发的创新型金融服务业务,其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

企业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入“云市场”进行贸易活动,买卖双方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云撮合”功能在线达成买卖协议。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云仓为线上交易企业提供“云物流”服务,并实现异地现货交收,同时利用标准化仓单为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担保和监管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则利用“云计算”技术获得海量交易信息,并依此为金融机构提供信用担保。云仓供应链融资模式整合了线上信息流和线下物流,可以为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全方位的担保服务。同时,云仓可以对融资企业的资本状况、资金流量、交易信用等信息进行全程监控,有效改善银企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为金融机构实施贷款管理、控制贷款风险提供极大便利。

与传统线下供应链融资模式相比,云仓供应链融资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一是融资成本低,云仓是对供应链交易和融资渠道的整合,可以减少贸易及融资环节外的割裂成本。此外,基于互联网的云仓融资模式操作简便,可以有效简化贷款审批程序、缩短贷款时间,而且提供了多元化的贷款额度选择,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二是具有较全面的信用评估系统,云仓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极大改善银企信息不对称情况,通过对融资企业交易环节、历史信用记录、资金流量的全面监控可以对其进行较全面的信用评估,有效降低信用风险。三是提供个性化融资服务,针对中小企业不同的融资,云仓可以提供多种融资方式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如直接授信贷款、仓单抵押贷款、网络联保贷款等方式。

3 基于RAROC的云仓融资贷款定价模型

RAROC(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指资本的风险调整收益率,运用RAROC构建云仓融资贷款定价模型主要是基于风险管理和绩效度量两个方面的考虑。利用RAROC指标计算贷款利率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RAROC=■

=■(1)

3.1 模型假设 ①本模型研究云仓融资模式下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利率确定问题;②由于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的主要收入来自利息收入,因此本模型假设利息收入为全部收益。实际情况中,若存在非利息收入时,需调整模型参数;③本模型仅考虑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占用;④本模型仅研究一年期单笔贷款的利率确定问题。

3.2 基于云仓融资模式下RAROC模型参数的确定

3.2.1 收益 收益为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所取得的全部收入,本模型中收益等于贷款额度与贷款利率的乘积,即收益=贷款金额*贷款利率。

3.2.2 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又称资金转移价格,金融机构为规避利率风险,实现资金的统一管理,均在内部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因此,资金成本可由金融机构内部测算得出。

3.2.3 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是金融机构为提供贷款所承担的经营费用的总和,通常包含人力成本、业务费用、折旧费等。管理成本可以通过以往的经验和记录计算得出。

3.2.4 预期损失 预期损失是金融机构事前估计到的贷款违约损失,其数学表达为:

预期损失=贷款金额*预期违约概率*既定违约损失率

预期违约概率可以利用KMV方法,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信用监控系统和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估计得出;对于既定违约损失率的计算,金融机构则可以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掌握的信用记录对融资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再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得出。

3.2.5 经济资本 经济资本是从风险角度考虑金融机构为提供一笔贷款所必须保有的最低资本量。对于经济资本的计量可以采用CaR技术,一般情况下经济资本可以用贷款头寸与预期违约率标准差的乘积进行估计得出[16]。

3.3 基于云仓融资模式下的贷款定价模型构建 假设,金融机构通过云仓向某中小会员企业提供贷款,贷款额为L,利率为r,资金成本为D,为提供贷款的管理成本为C,预期违约率为e,既定违约损失率为i,预期违约率标准差为σ。

代入(1)式可得:RAROC=■

解得:r=σRAROC+ei+■ (2)

由式(2)可以看出,由于D、C、e、i及σ均可以通过历史数据估计得出,L可视为已知常数,当RAROC指标等于金融机构所能接受的最小资本收益率时,就可以计算出提供该笔贷款所需确定的最小利率。当双方谈判所确定的利率大于等于该最小利率时,贷款可以被批准;反之,金融机构所获得的收益不能覆盖风险损失,该笔贷款不能被批准。

4 云仓融资模式下RAROC模型应用的意义

RAROC模型通过在风险调整的基础上度量收益,使收益与其对应的风险紧密联系起来,以达到对一定风险基础上收益的客观评价。云仓运用RAROC模型进行信贷前的风险收益评价,可以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平整的信用数据对信贷业务的指导作用,对提高网络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控制能力、盈利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4.1 有利于风险控制和盈利水平的统一 目前,由于云仓融资模式尚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和金融监管,在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会忽视风险,从而导致风险积累。RAROC定价模型的内生原理充分考虑了风险和盈利的统一,金融机构在融资过程中必须考虑经济资本回报率,将“风险补偿”这一理念贯彻到整个贷款审批和监控管理过程中,以确保通过合理的利率定价将贷款收益弥补风险准备,有利于贷款收益与风险相匹配,提高金融机构在融资过程中规避风险的能力。

4.2 有利于实施全面成本管理 与其他利率定价模型相比,RAROC定价模型为每笔贷款分配一种“资本费用”,将信贷业务中未来产生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当期成本化。RAROC定价模型是基于对历史信用数据和财务数据的运算考察当前盈利,这些数据包括了信用等级、资金成本、管理成本、预期损失与经济资本,基本涵盖了经营管理中的各种成本,因此为金融机构通过成本压缩和控制,尤其是对风险成本的权衡和计量,实现成本领先战略、股东权益最大化及资本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内在动力,有利于自身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4.3 有利于细分客户群,实现差别定价 由RAROC定价模型可以看出,预期违约率对最终的利率水平有较大影响。由于预期违约率的评估基于融资企业以往信用情况,同时针对不同的客户群,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获得海量交易信息,这些全面、真实的交易信息为评估融资企业的信用等级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利用RAROC定价模型确定利率水平时,充分运用云仓内生的信息收集功能,为融资过程中有效区分不同客户群的信用水平提供支持,对于预期违约率较高的融资企业提高贷款利率以弥补风险,对于预期违约率较低的企业可以适当降低利率以维持良好的客户关系。

5 结语和展望

在电子商务日益繁荣的今天,网络金融实践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中国网络金融的先驱马云在一次演讲中指出,未来金融业的趋势有两种:一是金融网络化,二是网络金融化。网络金融的发展,必然对传统金融业产生革命性地冲击。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和网商已经开始关注这一新兴战略领域,陆续推出了众多网络金融产品,这些实践表明,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的网络融资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本文在继承和发展“云仓”这一新型融资模式的基础上,通用运用RAROC贷款定价模型,对云仓融资模式下的贷款定价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云仓运行机制、贷款定价模型中各变量的计量及其相关的统计技术等方面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云仓是当前网络融资服务的一次理论总结,其今后必定会在指导我国网络融资业务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明锐.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D].北京交通大学,2007.

[2]吴樯等.基于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网商融资服务研究[J].中国商贸,2011(36):110-111.

[3]欧阳徽等.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金融研究[J].中国市场,2011(36):14-21.

[4]王敏.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2(04):242-243.

[5]胡晓明等.基于长尾理论的电子商务信用融资服务[J].第二届网商及电子商务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61-166.

[6]任瑞柳.面向小微企业的网络融资产品发展模式选择――基于对建设银行“E宝通”产品的成本收益分析[J].中国外资,2012(7):159-161.

[7]李玉学.网络融资业务发展中的风险[J].金融博览,2013(3):52.

[8]何娟等.基于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云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7):5-13.

[9]PETER S R. 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J]. Journal of Banking, 1996, 25(11):59-61.

[10]牟太勇.基于信用风险评估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

[11]李彦.基于RAROC的客户关系货款定价[D].西南财经大学,2007.

[12]于溯源.基于经济资本管理的贷款定价方法[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9-21.

[13]于辉等.考虑借款企业决策行为的供应链CVaR利率决策模型[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1(10):1269-1277.

篇12

近年我国网上购物无论是消费规模还是人数规模都在以成倍的数量剧增,可见电子商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想要在未来的经济市场上更好地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必须走一条并购的经营模式。

一、企业并购的概述

并购包含两个基本概念,即兼并和收购。兼并包括吸收兼并和新设兼并两种形式。吸收合并可以表示为“A+B=A(B)”,新设合并可以表示为“A+B=C”。收购通常是指一家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的部分或者全部资产或股票,其目的在于重组被收购公司的经营。收购包括资产收购和股份收购两种形式。

二、电子商务企业并购的动因

企业作为一种获利的组织,必然把利益最大化放在首位,企业并购作为一种投资活动,产生的原因是追求资本增值。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并购动机显然不同,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确定并购动因。对于近几年横空出世的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并购动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一般动因

1、获取战略机会。并购是因为企业想要获得未来的发展机会,电子商务企业想要在这个特定行业发展,一个重要战略就是收购某些行业,而不是依靠自身的发展。这么做可以直接获得正在发展的资源,节省时间,有效地减少耗费在建设上的时间。另外并购在获得对方资源的同时,还减少了竞争者。另外,两个企业采用一样的价格政策,能得到比他们竞争时更高的经济效益。

2、发挥协同效应。电子商务企业的并购能够产生规模经济,有效的利用被收购企业没有使用的资源,做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在现代市场上找准自己的位置,扩宽进入市场的途径;电子商务企业还可以通过并购充分利用未使用的税收利益,也能融合两个电商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等。

3、提高管理效率。一个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显然或多或少的会缺乏专业化的管理,若一个非标准化的电子商务企业,被另一个具有标准化管理的电子商务企业收购以后,将会沿袭主公司的管理政策,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进而公司的收益也会得到提高。

4、获得规模效益。生产规模经济和管理规模经济组成企业的规模经济,生产规模经济是企业通过并购对生产资本进行调整和补充,达到既定的规模经济要求,在产品结构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专业化生产。管理规模经济则是因为企业并购之后,管理费用可以在更大的空间内进行分摊,减少单位管理费用。使更多的资源用于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因此,电子商务企业想要在众多行业中站稳脚跟,就要形成规模效益,然而获得规模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公司并购。

(二)电子商务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

1、避税。在税法中规定了某些条款,要求企业在并购时把那些具有累积亏损的企业作为并购的目标,纳税收益能使企业的价值有所增加。直到将其转换为股票,资本收益的延期付款能减少企业的资本收益税。电子商务企业的合并能够促使并购后的电子商务企业采用适当的财务政策,进而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2、筹资。筹资是高速发展的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并购一家资金充足但是股票价格较低的企业,能够用对方的资金弥补资金不足。资产的重置成本一般高于其市价,企业在并购中并购其他企业而非重置资产。有效市场中,企业的盈利能力才是反应企业经济价值的基础,而不是账面价值。电子商务企业想要快速发展,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供其周转,而企业之间的并购是电子商务企业获取资金的快速有效地方式。

3、企业价值增值。因为被并购电子商务公司的股票市盈率往往低于并购方,并购之后的电子商务企业股票市盈率会得到提升,股价的提高使每股资产收益增加,从而增加了股东收益,所以,电子商务企业并购之后,其规模扩大,成本控制、生产技术以及资金来源能力都将得到有效地提升,在面对风险时就会有更好的应变能力,因此电子商务企业盈利总额就会增加。

4、投机。电子商务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非生产性的收益,这部分收益可以改善电子商务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加电子商务企业的投机行为。近几年我国的许多企业并购中,许多企业都以举债方式收购目标企业,在把部分资产变卖,充分利用变卖的资产来获取并购收益。

5、利润最大化。可以说企业并购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有赖于市场,所以只有当电子商务企业在市场上被消费者所认可时,电子商务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利润最大化。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电子商务企业就必须有增加该企业在市场上所占有的份额。

三、结论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发展起来的行业,要想在多姿多彩的市场站稳脚步,必然要紧跟经济潮流,通过有效地并购活动来扩大自身的规模,增加行业在经济活动中资金流量。电子商务企业间的并购不仅仅是一种财务活动,它同样是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政伟.企业并购动机的财务分析[J].商业现代化,2011,7:73-74.

[2]张迪.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市场周刊,2010,5:51-52

篇13

一、引言

随着传统垂直市场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与区域经济结合将更加紧密,区域集群化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在一些区域已有传统产业集群中,电子商务这一新型的交易方式将会使传统产业集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015年5月7日,国务院今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意见表明,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降低电子商务准入门槛。目前,在全国各地,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已经开始涌现,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开始萌芽。江浙和沿海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较早,现已形成一些较著名的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阿里巴巴也开始尝试与一些区域传统产业集群合作打造垂直产业带。因此,研究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因素,对传统产业集群转型成为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为地方政府制定促进集群发展的政策和新建集群提供参考,对促进电子商务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区域电子商务集群研究

Brown and Lockett(2001)将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定义为由一个或多个中介机构连结使用数字功能的企业群落,基于一种新型的电子方式组成的跨组织系统。Dotun.A and Roula.M(2010)将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定义为一组在地理上邻近彼此具有相关性的企业,以电子信息为主要手段,形成聚合来实现企业的商业目标而产生的集聚。蒋定福、岳焱(2012)认为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是指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或业务上有关联性,将互联网作为销售产品、提供服务的平台,以实现机构或个人商务目标的企业和机构所组成的集聚体。池丽月(2010)认为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网货供应商、网商和配套服务提供商。陈德刚(2012)对我国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几种发展模式做出了总结,提出了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曹亚景(2010)从国内区域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入手,论述了区域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及对应的解决途径。然而目前对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研究多为表面的概念性研究,缺少定量和深入的研究,对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发展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尚未出现。

三、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因素分析

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既具有传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特征也具有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特征,以依托区域优势产业、互联网技术、知识创新为核心,以电子商务方式为手段,完成交易。通过已有文献总结和对目前已有集群的具体调研归纳,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发展因素就目前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集群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政府收益和企业数量、就业人口。

(一)集群对区域经济的贡献

集群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主要由集群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增长率决定,包括对区域内其它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区域商业氛围及区域品牌知名度的正面影响来体现。集群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与区域政策制定有重要的因果关系,也能直观的表现集群的发展状况。品牌是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集群的竞争力和专业人才也是其发展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因此,选取就业贡献、集群竞争力、品牌贡献共同决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品牌贡献与品牌收益有关,品牌收益由区域品牌打造投入决定,品牌打造投入由集群资本总量决定。市场占有率越高,证明该集群的市场竞争力越强。在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下集群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进而影响集群的竞争力,较高的集群竞争力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和需求,交易额的提高会促进系统的发展。集群的竞争力主要由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市场占有率几个方面来体现。集群的创新能力与知识溢出、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有关,呈正向的因果关系。影响集群的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知识溢出。集群学习能力指单位时间内集群内新掌握的知识,与集群企业数量和知识溢出有关。对市场的影响力指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在整个电子商务市场中具有的地位,在市场中对其它集群或企业产生影响的能力。与集群在整个电子商务行业中交易额所占的比重具有因果关系。

(二)政府收益

政府收益主要来自于企业的税收,税收额又由集群内企业数和平均单位企业营业利润来决定,集群内企业的数量由集群内企业数量的增减变化来决定。政府从集群中得到的收益的一部分用于新一轮的集群建设投入,包括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基础设施的改善等。除此之外政府还会支出一部分来为集群中新增企业提供支持,比如政府补贴等。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集群,从而使得集群内企业数增加又进一步增加政府的年税收额。

(三)企业数量和就业人口

集群内企业数由企业的净增加数和企业的净减少数来决定,集群内企业数由集群的最大规模来限制。集群的增加数同时还受政府对集群的投入、平均新增企业费用和调整时间的影响。集群的企业数和企业平均净增长就业人口数直接影响就业人口的增长数,就业人口又进一步影响就业贡献从而影响集群对区域经济贡献的增长率。

四、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是系统科学理论与计算机仿真紧密结合、研究系统反馈结构与行为的一门科学,是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除此之外,也被认为是一个连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个学科。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本文认为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系统由政府收益子系统、集群企业数及就业人口子系统、集群对区域经济贡献子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图1为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系统图,主要反馈回路如下:

(一)集群内企业增加数群内企业数年税收额政府收益年支出政府年集群支持支出集群内企业增加数

(二)集群内企业数就业人口就业贡献集群对区域经济贡献率政策倾斜集群支持支出集群支持支出占支出比例政府年集群支持支出群内企业净增数群内企业数

(三)集群对区域经济的贡献集群吸引投资年资本增长额资本总量区域品牌打造投入品牌收益品牌贡献集群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增长率集群对区域经济的贡献

五、结论

结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得出结论,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应立足于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在建设集群的过程别应该强调本地优势产业在整个集群中所占的比例。将本地优势产业与电子商务交易方式结合,实现产品交易方式的转型;集群发展初期政府需要较大的先导性投入,以保证集群能建立并成长起来。随着集群的发展企业已具有一定的实力,政府可以适当减少对集群的投入,防止企业过度依赖政府补贴和政策保护而对集群的竞争力产生负向影响;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应依托于本地优势产业快速整合优质资源,是供货商、生产过程、物流配送、顾客、广告商之间能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形成真正的一体化供应链效应。

参考文献:

[1]Brown, D.H., Lockett, N. Engaging SMEs in E-commerce: the role of intermediaries within e-Clusters [J]. Electronic Markets 2001,11 (1), 52-58.

[2]Ad banjo D, Michael ides R. Analysis of Web 2.0 enabled e-clusters: A case study [J]. Tec novation, 2010, 30(4): 238-248.

[3]蒋定福,岳焱.上海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推进策略研究[J].商业时代,2012, (16):129-130.

[4]池丽月.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建设问题探讨[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5):37-42.

[5]陈德刚.我国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J].江苏商论,2013,(10): 75-77.

[6]曹亚景.信息化发展新模式――区域电子商务[J].中国电子商务,2010 ,(04):75-75.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