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农业机械化的趋势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业机械化的趋势

篇1

摘 要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机械化,这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点是要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农民收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题中应有之意,在现阶段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在于它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农业

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其在农业中的扩散与应用,都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是科技的物化,是农业新技术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的主要载体。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离开机械化是不可能完成的;进行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病虫害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依靠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实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必须借助机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

1 农业机械化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离不开农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息息相关。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由于农业机械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均小于8%,而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46.9%。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的情况看,农机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民收入也比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农业生产“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我省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日益扩大,通过发展农机化可以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农机服务业,培育一大批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派生出来而尚未脱离农民范畴的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公司、农机服务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在提供蕴藏巨大商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发家致富,经营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 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是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农业机械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二是可以促进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新型农民。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要求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修养,才能较好地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使用、维修等农机化技术。目前,农业机械已进入我国农村的千家万户,而且主要为农民个人所有和经营,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和农机化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必将相应地提高农民机手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使他们率先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跑者和致富带头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有力地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篇2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有不足之处。

1、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农机服务领域稳步提高与不断拓展。

全国农业机械化装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成倍增长。农业机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逐步向产前与产后延伸,向其他领域扩展。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畜牧业、林业、植保、运输、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

(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机械耕地、播种、收获水平等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得到提高。

(3)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

中国农户种植规模小,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4)加强了与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

国内一些大型企业,近年来,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技术,加大技术改造与升级换代力度,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化产品质量的提高。

二、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1、农业机械装备不合理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微型机具居多,配套率比较低,农机作业范围比较窄,从而制约农机具整体功能。

2、农民的收入低,买机用机都有很大困难。对农户来讲,农业机械是一次性投资比较大的事情,这与世界主要经济强国差距还较大。

3、农机社会整体的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自从县、乡机构改革,多数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撤销合并,农机推广网络缺乏沟通,致使各部门职能不能正常发挥。在农机作业过程中,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严重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

4、法制力度不强,使得农机市场出现很多假冒伪劣农产品,农户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体系还不健全,农机具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力保护,农机化发展需要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三、措施与对策

1、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化,使其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推动跨区作业,使跨区作业向规模化发展

农机社会化、市场化服务是把分散的农机户与农机作业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市场有效地配置农机资源,提高农机利用效率。

3、进行结构调整,提高农机化整体素质和效益

在农机化结构调整要坚持分类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要配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农业、牧业等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引导农民购置和使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要求的农业机械。

三、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趋势

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传统农业正在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渐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将不断加快,农民摆脱繁重体力劳动的愿望也逐步增强,必将扩大对农机化的需求。展望中国农业机械化未来发展趋势有如下几方面:

1、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环境将逐步呈现良好势态

2004年6月25日,人大会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此法明确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促进职责,此法的颁布实施,将会改善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更好的调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与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与热情,对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应用有着深远与广泛的影响。

2、畜牧业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将有较快发展

畜牧业生产质量效益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广草原改良、人工草场建设与农区秸秆利用机械化技术,广辟饲料来源,推广奶品采集机械化技术,提高奶业生产卫生安全的控制能力,加快畜禽养殖环境控制机械化的发展,为畜牧业安全生产创造有力条件。

3、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关键环节需求将逐步扩大

基本实现小麦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粮食机械化技术需求将主要体现在:水稻生产工厂化育秧、高速插秧、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等技术,适应多个地区、不同行距的玉米联合收割技术。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需求主要集中在种植、管理与收获等关键环节。

4、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设备将会得到较快发展

设施农业的发展是实现农产品的“高效、优质、高产”与均衡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为巩固与提高果蔬生产的竞争力,促进果蔬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节能型设施农业装备、移栽机具、监测与调控设备、土壤消毒灭菌设备以及无土栽培设备等等将会得到较快发展。

5、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与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需求将逐步扩大

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保障中持续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需求将显著加大加强。主要包括在如下方面: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以及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技术、精量半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安全施药、农产品安全生产与加工装备等等机械化技术。

6、农机的升级换代技术需求很大

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策略和趋势.

1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1.1 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现阶段,我国在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以及服务等多个方面都建立了完善的农机工业体系,农机产品的服务对象也几乎涵盖了我国的整个农业领域,如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等。我国的小型农业机械产品生产起步的时间较早,质量优异并且成本较低,在近些年来不断的发展和研究过程中,产品种类日益齐全,并且生产能力逐步扩大,性价比也能够很好的满足我国农民的支付能力和使用水平。截止到现阶段,我国能生产出 15 个大类、近 100 个小类、超过 3000 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这些产品在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市场所占的比重很大。

1.2 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1)不同区域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差异大。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这也是导致各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的天气条件和地理条件差异很大,有的地区农村劳动力过剩,也有的地区土地十分匮乏,再加上农村的人均收入较低等因素的限制,就导致了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是有着明显区别的。通过所统计的数据我们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比约为 30%,而农机拥有量却超过了总体的一半以上,西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比为24%,农机拥有量的占比却不足15%。

(2)农业机械门类品种上有一定的缺陷。

在不同的生产环节和不同作物上,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也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有着明显的降低的趋势,主要原因就是我国水稻机械化的水平明显落后和南方的部分土地存在抛荒的现象,棉花目前还没有机械化的能力,而玉米在少数地区也还是刚刚起步的阶段,一些节种节肥节水性能较好的机具普遍都存在着水平低、数量少的问题,所以始终都无法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另外,由于我国农机产品还存在着短缺和过剩并存的问题,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机产品的工作效率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农业机械使用中的问题。

农民之所以愿意购买农业机械产品,就是要在省时省力的同时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在我国的很多地区的农民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购买农业机械,或是他们用不好这些产品,这也就制约了农机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买不起,我国农田机械产品的价格基本都在 1-10 万元之间,最小型的产品也在 5000元左右,即使各地都出台了购买农机产品的补贴政策,但补贴的力度较小,对于普通的农民来说,价格还是无法承受的;二是不会用,在农民购买了这些产品后,各地的农机管理部门对于农机具的引进、推广以及使用技术的培训等工作都还无法有效、顺畅的开展,所以很多农民都不能很好的使用这些农机产品;三是效益差,因为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所以在他们使用农机产品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问题,设备也容易出现故障,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农机作业市场,很多农机具都处于闲置的状态,无法发挥出农机产品应有的经济效益,这也就降低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产品的积极性。

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趋势.

2.1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策略.

首先,我国的农业机械发展应更加重视对高科技的投入和应用,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应与信息技术、仪器与控制技术、现代液压技术以及现代微电子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机的融合,同时应该向着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了;其次,当前我国应继续研发和生产与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特点相适应的农业技术设备,认真分析和研究我国农业的生产规模、农业资源、经济实力以及农艺制度等现状,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自身特点,从而发展出与之更加相适应的农业技术设备;最后,应逐步提高农业装备产品的质量,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生产农业装备产品的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的体系,提高农机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和舒适性,进一步的改善使用人员的作业条件,从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2 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以及自动化将是我国社会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我国发展高效节约农业的最重要措施。

(1)应用农业传感器技术。

要想真正的实现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控制,首先我们必须能够实时的监测农业装备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改善,其次就是要能够准确的评价农产品的生物学的活动和性状,所以应用农业专用的传感器技术就显得尤为关键了。现阶段,农业传感器的应用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采用谷物湿度传感器谷物的湿度进行实时的监控;采用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的测量粮食烘干和储存过程中的实时温度等等。

(2)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

在农业机械装备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将进一步的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小型化、微型化的芯片的出现也为农机产品实现完全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供了可能,比如说在农机装备上安装电子监控装置,这样农民就可以实时的掌握装备的工作状态,出现故障时可以即使的进行调整,提高作业的质量。我国电子设备的性能越来越完善,农业装备也能够更好的适应灰尘、潮湿以及噪音等不利的环境,其可靠性和耐久性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农用机器人技术。

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实例,农用机器人集合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以及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种高新技术,农业的作业对象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对农用机器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虽然现阶段农用机器人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计算机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也将越来越完善。

(4)建立更加精确的农业体系。

这一内容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及时的获取农作物的产品并掌握影响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的有关信息,分析研究其原因,从而制定出经济上有效并且技术上可行的改善措施,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调控,主要的支持技术有智能化农业机械技术、决策支持系统、3S技术以及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等。在我国工业上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所以,在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也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趋势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新世纪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要想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策略,现代农业装备技术也应体现出多学科综合和交叉这一特色,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以及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也必将向着更高的水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浅谈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推进模式[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

[2]耿端阳.浅谈农机发展的出路在于智能化和自动化[J].中国农机化,2003.

篇4

1.1 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现阶段,我国在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以及服务等多个方面都建立了完善的农机工业体系,农机产品的服务对象也几乎涵盖了我国的整个农业领域,如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等。我国的小型农业机械产品生产起步的时间较早,质量优异并且成本较低,在近些年来不断的发展和研究过程中,产品种类日益齐全,并且生产能力逐步扩大,性价比也能够很好的满足我国农民的支付能力和使用水平。截止到现阶段,我国能生产出 15 个大类、近 100 个小类、超过 3000 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这些产品在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市场所占的比重很大。

1.2 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1)不同区域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差异大。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这也是导致各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的天气条件和地理条件差异很大,有的地区农村劳动力过剩,也有的地区土地十分匮乏,再加上农村的人均收入较低等因素的限制,就导致了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是有着明显区别的。通过所统计的数据我们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比约为 30%,而农机拥有量却超过了总体的一半以上,西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比为24%,农机拥有量的占比却不足15%。

(2)农业机械门类品种上有一定的缺陷。在不同的生产环节和不同作物上,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也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有着明显的降低的趋势,主要原因就是我国水稻机械化的水平明显落后和南方的部分土地存在抛荒的现象,棉花目前还没有机械化的能力,而玉米在少数地区也还是刚刚起步的阶段,一些节种节肥节水性能较好的机具普遍都存在着水平低、数量少的问题,所以始终都无法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另外,由于我国农机产品还存在着短缺和过剩并存的问题,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机产品的工作效率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农业机械使用中的问题。农民之所以愿意购买农业机械产品,就是要在省时省力的同时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在我国的很多地区的农民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购买农业机械,或是他们用不好这些产品,这也就制约了农机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买不起”,我国农田机械产品的价格基本都在 1-10 万元之间,最小型的产品也在 5000元左右,即使各地都出台了购买农机产品的补贴政策,但补贴的力度较小,对于普通的农民来说,价格还是无法承受的;二是“不会用”,在农民购买了这些产品后,各地的农机管理部门对于农机具的引进、推广以及使用技术的培训等工作都还无法有效、顺畅的开展,所以很多农民都不能很好的使用这些农机产品;三是“效益差”,因为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所以在他们使用农机产品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问题,设备也容易出现故障,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农机作业市场,很多农机具都处于闲置的状态,无法发挥出农机产品应有的经济效益,这也就降低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产品的积极性。

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趋势.

2.1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策略.

首先,我国的农业机械发展应更加重视对高科技的投入和应用,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应与信息技术、仪器与控制技术、现代液压技术以及现代微电子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机的融合,同时应该向着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了;其次,当前我国应继续研发和生产与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特点相适应的农业技术设备,认真分析和研究我国农业的生产规模、农业资源、经济实力以及农艺制度等现状,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自身特点,从而发展出与之更加相适应的农业技术设备;最后,应逐步提高农业装备产品的质量,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生产农业装备产品的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的体系,提高农机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和舒适性,进一步的改善使用人员的作业条件,从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2 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以及自动化将是我国社会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我国发展高效节约农业的最重要措施。

(1)应用农业传感器技术。要想真正的实现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控制,首先我们必须能够实时的监测农业装备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改善,其次就是要能够准确的评价农产品的生物学的活动和性状,所以应用农业专用的传感器技术就显得尤为关键了。现阶段,农业传感器的应用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采用谷物湿度传感器谷物的湿度进行实时的监控;采用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的测量粮食烘干和储存过程中的实时温度等等。

(2)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在农业机械装备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将进一步的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小型化、微型化的芯片的出现也为农机产品实现完全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供了可能,比如说在农机装备上安装电子监控装置,这样农民就可以实时的掌握装备的工作状态,出现故障时可以即使的进行调整,提高作业的质量。我国电子设备的性能越来越完善,农业装备也能够更好的适应灰尘、潮湿以及噪音等不利的环境,其可靠性和耐久性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农用机器人技术。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实例,农用机器人集合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以及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种高新技术,农业的作业对象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对农用机器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虽然现阶段农用机器人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计算机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也将越来越完善。

(4)建立更加精确的农业体系。这一内容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及时的获取农作物的产品并掌握影响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的有关信息,分析研究其原因,从而制定出经济上有效并且技术上可行的改善措施,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调控,主要的支持技术有智能化农业机械技术、决策支持系统、3S技术以及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等。在我国工业上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所以,在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也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趋势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新世纪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要想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策略,现代农业装备技术也应体现出多学科综合和交叉这一特色,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以及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也必将向着更高的水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浅谈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推进模式[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

[2]耿端阳.浅谈农机发展的出路在于智能化和自动化[J].中国农机化,2003.

篇5

农业机械一体化是采用各种动力和配套农机具的配套产品来进行农业生产,从而实现农业生产工具的现代化。实现农业机械一体化,既可以减轻劳动生产强度,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产品商品率,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无论从解放农业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它的实际作用的角度看,大力推进农业机械一体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现阶段发展农业机械一体化,有以下促进作用:①突破农业增产的平静,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②合理控制灾害防止,将灾害引起的损失降到最低。③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跨区域农业生产,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④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国际农业机械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就已实现了从耕地、播种、施肥、除草到收获以及加工全过程的农业机械一体化。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美国等国家的农业机械研发及生产,充分的应用了卫星通讯、遥感技术、电子计算机等高尖技术应用,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上,最终实现农业机械的自动控制、自动监控等无人化操作管理模式,使农业生产减少对于人力资源的依赖性,并且实现快速准确的农业作业,向精准农业方向发展。国际农业机械一体化的发展主要有以下趋势:1、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全过程实现机械一体化,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更为多样化,蓝色农业和设施农业及其相应的技术与机械设备迅速发展。3、注重生态环保,对农业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农业所需的技术与装备迅速发展。4、农业机械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与售后服务广泛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5、农业机械制造采用加工中心、加工与喷漆、焊接自动设备等技术成果,农业机械的制造质量与可靠性逐步提高。6、与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基因工程等科技成果配合的农业机械对新品种的培育起着重要作用。7、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使农业机械一体化的新装备信息得到及时传播,加速各国农业发展技术及农业机械一体化的交流。

三、我国目前农业机械一体化的特点及不足

我国农业机械一体化的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能耗偏高、科技含量偏低、技术落后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只有通过大力提高农业机械一体化高质量水平,才能弥补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一体化的差距。

1、我国农业机械一体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后发优势明显,发展势头迅猛。每年的全国投入农机具总量、参加跨区作业机车数量、机收农作物面积、机收水平和效益均能创造历史最高水平。这代表着我国农业机械一体化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及农民的认可,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农业机械一体化水平进入中级发展新阶段。我国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已经达到42%,而且农业劳动力的从业比重逐年降低,这是农业生产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由于农业机械化的逐年深入,导致农村劳动力已经逐渐富余,其剩余劳动力加入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成为新时代的“农民工”。

3、国际农机企业均将中国视为战略发展地区。随着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耕种,国际农机巨擎已将中国视为其战略发展及业务储备的重要发展地区。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业务开展,这些企业已将中国作为发展重点,加大了市场拓展的力度,在农业机械产品设计研发上给予了方向性和标准化的指导。

四、我国农业机械一体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1、以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为主,以环保促开发。采用一体化设计理念及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发展环境保护及耕作技术为主的机械设备,进而减少对于环境造成破坏的农业机械的研发及使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阶段,该阶段正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强度较大的时期。工业污染导致不少农产品原料质量偏低,达不到加工业对农产品质量要求,加工品出口和国内市场销售受影响。而采用研发农业环境保护及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所需的耕种联合作业机械设备、减少化肥使用量的耕作机械等一系列具备环保概念及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机械设备,将成为我国农业机械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工作。

2、加大高技术、信息技术在未来农业上的应用。在工业化和工厂化农产品生产方面,在人工环境下按农作物、畜禽、水产生产期所需,实时进行精确管理,使农产品达到或接近设定的优良品质和性状及高生产率⒊晌农业新技术装备的主流发展方向。

3、研发运用节约型农业技术的机械设备,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开展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活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强新产品研发设计工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努力提高产品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使用故障、事故发生率。

4、通过不断加强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制、修订工作,不断提高农机作业效益和水平,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积极发展适宜农机作业的种植方式。培育和规范农机维修市场,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网络。

5、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在排灌、农产品贮藏、加工等方面普遍使用电力及农业机械。

6、重视改良和培育新品种的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加大水土保持、扩大农作物和畜禽的种质资源,改进农、畜、水产品加工和储藏技术等农业技术的研究的经费投入,形成教育、研究、推广三位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

篇6

    2.粮食功能区建设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

    粮食功能区建成后,机耕、机收率达到了100%,还把原有小型耕作机械全部换成了大中型耕作机械,省时、省工、省油,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水稻种植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大力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据测算人工插种秧苗每667m2工资2012年165元,而用机械化插秧成本只需65.2元,每667m2可以节省成本99.8元;机械化插秧的水稻每667m2可增产粮食40kg左右,而且机械化插秧的田块水稻通风好、病虫害少,抗倒伏能力强。

    3.粮食功能区建设使农业机械化配套设施稳步跟进

    为了发挥粮食功能区建成后稳产、高产作用,就必须装备齐全的农业机械配套设施。在每个功能区建设了为粮食功能区机械化配套服务的粮食育秧、烘干中心,3个粮食功能区共购买播种流水线4条,种子发芽器3台,高速插秧机5台,碎土机4台,育秧硬盘87000只,粮食烘干机械4套,热风炉3台,新建、改建育秧用房1500m2,烘干及粮食仓库1620m2,标准化育秧苗田2.08hm2,共投入建设资金364万元。2012年3个粮食功能区全部实行了流水线育秧,机械化插秧面积150.3hm2,占功能区建设面积的61%,烘干中心烘干粮食1404t。

    4.粮食功能区建设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粮食功能区及水稻育秧、烘干中心的建设单靠农户单门独户是不行的,必须确定一个实施主体;因此在每个粮食功能区成立了一家农民粮食专业合作社,让农民专业合作社来承担粮食功能区和粮食育秧、烘干中心的建设任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民的土地通过流转和入股经营的形式集中起来种植,这样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更加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可以最大化地争取项目资金和扩大融资渠道,2011、2012年通过合作社争取项目资金286万元,向农村合作社融资164万元,在建设育秧、烘干中心的基础上合作社还购买了大中型耕作机械5台,收割机械4台,实现了统一耕作、统一机械化种植、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割、统一烘干的“五统一”运作模式,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了经济效益。

    二、对加快粮食功能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1.政府要继续加大投入

    由于农业机械是季节性作业机械,而且使用年限短,运营成本比较高。购买农业机械在中央、省配套补助的基础上,县级人民政府、所在乡镇要出台政策给予适当的资金配套支持,以促进粮食功能区内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合作社要有规范的财务制度

    对购买的农业机械要账、物一致,农业机械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实行法人负责制,发挥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的作用,确保各项资金正常、安全地运行。

    3.加强对农机化新技术的指导与培训

    每个合作社要确定1~2名农机技术员,各级农机技术部门、生产厂家要加大对新型农业机械使用的培训力度,理论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确保新型农业机械得到及时推广和应用。

    4.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

篇7

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对于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新时期农业机械化装备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1.1农业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大量劳动力,提高农业收益率

传统农业需要人工进行种植的全过程,而农业机械化当前不断发展、更新,日益发达。很多原来必须由农民亲自完成的工作,可以交由机械来完成。生产效率十倍,百倍的提高了。而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未来,中国即将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带来的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时代已经悄然而去。未来,每一个劳动力都需要更高效的实现价值。而所有,可以由机械来完成的工作都将不再需要人的参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正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大量农业人口将转移至城镇,由农业生产转业工业生产与工业服务。那么就需要不断的提高劳动生产力,以解放大量农村劳动力。

同时,对于农民种田来说,大规模机械的应用可以使农业的收益不断的提高。这也是当前,农业机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普遍使用的原因之一。东北作为农业的主产区,农业耕种面积大,很适合大规模农业机械作业。随着国家宣传力度的加大,对于农业机械购买补贴的广泛实施,很多农民都用上了农业机械,在生产中尝到了甜头。部分农民也因为实施农业机械化生产有能力耕种更大范围的土地,从而进行土地承包,进行更大范围的机械耕种。

1.2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在农业各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田间管理、运输等各项作业,使全部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和电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

2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虽然已经很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过去10年当中,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飞还发展阶段。据官方数据统计,2002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2.3%,至2011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54.8%,10年间这一数据增长了22.5%。学者们称这是“10年跑赢30年”!

农机总动力作为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参数,在2011年我国的农机总动力达9.8亿千瓦,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迅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装备稳步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极大增强。

当前农业机械化已经不仅仅是为农民、机械操作人员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同时还为我国的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的作用。例如,过去县域内的小麦收割时间通常为20天左右,而在2011年底的数据显示县域内的小麦收割时间为10天左右。缩减一半的收割时间,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来说,是可以避免病虫害,尤其是自然灾害的重要方法,而这只能由农业机械化收割来实现。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包含技术水平的进步、应用的不断推广,同时也包括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国拥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7.1万个,组织化水平持续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达到2.8万个,入社人数达58.2万人。以财政补贴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渐形成。订单合同作业、承包租赁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农机作业环节从产中向产前、产后扩展。

3 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展望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到了飞速发展阶段。在未来,我国农业必将进入更高水平的机械化阶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农机农艺、农机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将深刻影响作物品种选育方向、耕作制度变革方向、栽培模式改进方向。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日益从以生物技术为主转向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并重。

(2)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化、全面化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由解决关键环节机械化为主向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快速推进转变,从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全程延伸。

(3)农机服务组织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将显著增强,服务质量、能力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将成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其他公益性职能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

(4)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各区域将进一步明确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和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地区间农机化发展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4 小结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农业科技人员,应认识到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C],乔金亮.通讯员.邹 红, 经济日报, 2012-09-17.

[2]论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J],王丽[D],吉林农业[D],2013-10.

[3]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陈金虎,长江大学, 2012-04.

[4]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鞠金艳,东北农业大学 2011-04.

篇8

1社会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认识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业机械化发展也面临不断挑战。我国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认为农业机械化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认为机械技术为主的劳动节约型发展路线,不适合中国国情。我国目前城市化瘀工业化水平较低,农民缺乏机械化的投资鼓励,农机发展缺乏政策保证,人们对农业机械化作用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对农业机械化评价仅仅局限于代替劳动力,机械数量增加,作业面积增加,护士机械化对农业经济效益提高的贡献。

2农机政策与农机化发展不符

我国相对农业生产水平低下,隶属小农经营,农民投资与消费意识较差,而农机成本较高,一次投入较大,利润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单靠农民自身积累与投资完成农业机械化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给予农民购买农机等相关方面政策支持。虽然我国在2004年出台政策给予农民“两减一免”政策,但相对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趋势而言,此项补助过于单一,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实际使用率较低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明显呈现区域化不平衡局面,由于我国各地区地理环境、气候不同,各地区劳动力土地资源形式不一,农村对农业投入水平不同,决定我国农业机械化地区差异严重。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相对农民收入较高,则机械化需求较为迫切,相对购买力较高,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而经济落后地区,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民收入较少,拥有农机较少,相对机械化发展水平较低。具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东部地区耕地占全国30%左右,而农机拥有量占50%左右,西部地区耕地占全国的23%左右,农机却只占15%。而我国农机实际使用率较低,影响制约农机数量、水平的提高。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农机引进、推广工作滞后。另农民自身素质不高,使得农机使用出现障碍。由于未经过培训,导致农机使用过程中,油耗过大,故障较多,造成农机使用成本过大。

二, 农业生产和机械化的关系

大多数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实现了现代化。虽然我国在现代农业道路选择上与发达国家略有不同,但最终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必然趋势。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新技术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同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农业机械化可提高粮食生产率。农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要素。农业机械化提高土地使用率。农业机械化可加快农民生产效率,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成本降低,从而提高图例使用率。农业机械化提高粮食产率,利用农机加速粮食生产有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转变,发挥粮食生产的潜力。农也机械化可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实现农业长远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则需要不断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进行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将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农业机械化是产业化形成的前提,同时也是农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的动力。农业机械化将有助于带动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机械化进行田间作业,不仅可节约成本,相对而言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机械化的覆盖可以解放年轻劳动力,进行再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率。

三, 通过改变农机配置加大粮食产出效能的方法

首先应当制定相应的农业机械优惠辅助政策,扩大农民购置机械的补贴力度,实施农业机械用油补贴,通过政府调控,改变农民农机配置,从而提高粮食产出效能。农业机械相对于其他行业,具有季节性较强、使用环境差特点,如果最终获取的经济效益较低,农民将放弃农业机械化的投入,这种情况将造成,购买主体消失。因此,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运用宏观调控方法吸纳社会资金,购置农机具,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首先应当加快农村机械化的建设,根据市场需要,完善保障措施,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农业机械产品执行标准。加强购置农机及使用农机培训的扶持政策,对农民购买大型机械,新型机械给予足够鼓励政策,加大财政对农村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同时出台农村农机用油优惠、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机、使用机械生产。组织技术人员下乡,对农民使用机械进行定期检修,保证农民生产的正常进行,打消农民生产的顾虑。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应根据我国农业各地区差异,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大农业机械化宣传力度,鼓励农民购买农机具,加大农民购机补贴扶持力度,国家规划逐渐形成农村机械化生产产业链,促进农业生产产业结构的形成,同时出台相应政策对农民使用机械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国家农机产品执行标准,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拉进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提高农机使用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提高粮食出产效能。

参考文献

[1]王忠义.浅谈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上产的作用[J].吉林农业,2012,(7):159.

篇9

2富乐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及方向

2.1走绿色的节能型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当前富乐镇是以建设节约型的社会为主导的,因此富乐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坚持走绿色化节能型的发展道路是非常有必要的,要结合着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农业机械化设备达到零排放、零污染和低能耗的使用标准。发展节能型的农业机械化设备是目前相关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关键,富乐镇农业机械化务必要达到节约能源和环保的要求,这是未来富乐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也是重点。目前一些企业在生产农业机械化设备的过程中,注重其节能环保的效果,并将这一类型的农业机械化设备不断地推向市场,这也受到了广大农业用户的支持和关注。环保节能型的农业机械化设备不仅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产品的能源利用率,使农业投入的成本大大的降低,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与富乐镇的基本政策要求是相适应的。

2.2农业机械设备向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富乐镇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在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要想在国际上有所立足和进一步的发展,就要使富乐镇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这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必然趋势。富乐镇在农业机械化产品研发和生产时要充分的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设计方面不断地优化它的操作性能,增加它的操作的舒适性和便捷性,实现农业机械化系统的按钮操作,提高各方面的安全指标和技术指标,达到操作更加简洁化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它的工作效率的效果。

2.3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由于富乐镇各地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中,要以分类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为主。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除了要继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之外,还要加强农产品的深加工,实现高技术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富乐镇粮食生产量较大的地区要以提高烤烟、油菜、玉米等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为主,然后再逐步的发展粮食的机械化水平,使富乐镇整体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逐步地达到平衡状态,进一步提高富乐镇农业机械化整体的发展效益和素质。

篇10

1.1推广资金不足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基础,但当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资金不足,推广人员的待遇不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强,严重制约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效果。同时,农民进行农业机械化的技术培训也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保障,由于资金不足,很多农民依旧无法掌握科学的机械化技术。

1.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使得农业设施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与发展。但是,在农村耕地的道路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比较落后的现象,机械设备无法进入到田地中作业,使得农机推广受到阻碍。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放置地建设不足,机械设备采购后没有停放的位置,库棚建设比较少,会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机械化设备的利用率并不高,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1.3体制机制不健全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不足,无法激发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影响推广效果。推广人员的分工不明确,服务不到位,农机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找到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维修。而且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不足,使得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面临很大的难度。

2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构建策略

2.1提高政府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支持

要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需要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政府应在农机技术规范中增加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相关标准,完善构建农业机械化服务机构,培养专业化人才,建立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当前国家已经对农机购置有一定的补贴政策,在此基础上,基层单位也应创建购置补贴资金项目。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资金纳入到政府的预算资金中,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支持个人、企业的农业生产,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稳定发展。

2.2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管理机制的建立

需要明确不同等级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责,要区别基层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农机企业及农机营销企业,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部门的权限不能给营销企业和农机企业使用。政府应将农业机械化工作作为目标管理工作,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推进。从基层开始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管理机制,实现良好的推广效果,维护农业机械化市场的发展秩序,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有所进步。

2.3强化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顺利完成推广工作,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效率的提升,使农业机械化技术能够充分发挥最好的作用和价值。要加强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形成完善的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国家应加强人员配备,提高农民的热情,完善机械化技术委员会的建立,形成高素质的技术推广队伍,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顺利建设。

2.4多样化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形式

要采用多样化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式,根据农业发展及工作实际情况,创新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形式,使更多的农民掌握农业机械化技术。在进行技术推广时,需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选择主要种植品种及相应的机械化技术,利用示范基地展示新技术和品种。通过科技下乡、农业技术进万家等形式,促进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使农民能够积极地接受农业机械化技术,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

篇1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衡量参数。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提高农业各方面效益。而农业机械自动化是指农业机械装备应用自动化技术或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农业机械装备的自动化操作。

农业机械自动化是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产物,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对于实现精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1 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控制装置是自动化的重要组成,并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逐步完善而不断发展。当前,农业机械自动化主要是指农业机械部分自动化、农机装置的分自动化及农业机器人。这几类农机自动化发展方式各具特色,优点也不同,但也存在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不相适应之处。

发展农业机械自动化,有利于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当前农村大量劳动力已经离开农业生产,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生产,加上大量年轻农村人口因升学、迁移、就业等原因进入城市,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越来越严重。发展农机自动化,有利于减轻农村人口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减轻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压力。同时,农业机械自动化因其具备自动监控、自动报警及自动切断动力等优势,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性,降低农业生产事故的发生。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农产品逐步深入到国际市场,面对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大。提高农业机械自动化程度,提高产品质量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自动控制方面。总的来说,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较为全面,也比较突出。精准农业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及生长环境的变化,通过自动化技术对农业资料投入及生产工艺进行调节,从而优化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农机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网络化管理系统、农业专家系统等方面,吉林省大力建设的农业生产物联网技术就是这一技术的突出表现。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远程实时察看作物长势、及时预警病虫害发生,并针对具体情况远程操作相关农业机械进行灌溉、喷药、施肥等作业。

而在农机产品自动化方面的应用,也已经在多方面取得突破。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在拖拉机的自动化方面,机械油压式三点联结控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其利用微机操作控制阀,改善机械运行中的平衡状态,自动设置运转速度等。目前,电子油压式连接装置也正在开发。

在微灌系统方面,已经实现了自动控制的灌溉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等自动化设施,监控土壤墒情和作物长势,自动开启或闭合微喷灌设备,使微灌系统能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灌溉。

谷物干燥机的自动化,可以通过对干燥过程中谷物干燥程度、热风湿度、机械运转情况等进行自动化监控,实行自动切断燃料或电力,从而避免故障及事故的发生。

在其他农机产品方面,自动化技术在施肥机、播种机、喷雾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均有一定程度的突破,并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开发和试验。

2 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面临着科技含量低、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关键技术发展水平低、农机自动化种类少等问题,亟待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机使用者通力合作,加以解决。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和研发力度。农机自动化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尤其是自动化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农机管理部门应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研发及生产的支持,并建立财政资金、科研经费、社会投资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模式,激发农业机械自动化研发领域的积极性,加快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步伐。

二是转变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认识。广泛引导社会各界对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的认识,把农机自动化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对待。同时,应把传统的产、学、研、用分离的研发模式向各方面相结合的模式转变,以提高农业机械自动化装备的适用性。

三是加快自动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应大力研究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农业机械装备领域中的应用,抓住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的改进,拓展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空间。

四是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发展应立足当前,结合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各地农业生产实际条件,针对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模式和农机产品研发,以便于阶段式推进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进程。

3 结语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则对农业机械化效用最大化具有特殊意义。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农机自动化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新宇.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林科技,2013,(34).

篇12

1、农业机械化是扩大农业产业发展规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动力。农业机械化对于推动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使用农业机械生产可以明显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提升单位面积粮食作物的产出率,保障粮食的稳产增收;使用农业机械生产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区域化生产,带动特色农业的发展,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

2、农业机械化可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农业机械化实施可进行农作物高留茬秸秆覆盖、机械深松、化学除草和免耕播种等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大型机械进行土壤改良、深耕深松及水利工程建设,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防止土地沙化;通过实施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气化等综合利用措施和化肥机械化深施技术,能够减少土壤中的化肥、农药残留量等。

3、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的重要条件。农业机械化被广泛应用于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贯穿农业的各个环节,推进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

4、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业机械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使农产品加工贮运、包装等大批农机化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5、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民有效转移,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1、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化、全面化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从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从种植业到养殖业,农、林、牧、渔业机械化全面发展,从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全面推进,从陆地向水域全面发展,农业机械化与产业化协同推进。

2、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将深刻影响作物品种选育方向、耕作带0度变革方向、栽培模式改进方向。农机和农艺深度融合,不但有利于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的突破,也有利于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通过着力打造功能完备、使用便捷的农业机械化信息交流平台和农机作业管理调度平台,促进政策高效实施、技术快速推广,引导农业机械合理配置、有序流动,农机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将显著提高。

3、农机服务组织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将显著增强,服务质量、能力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将成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其他公益性职能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销售、作业、维修市场不断规范,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机具利用率、技术到位率不断提升,农机抗灾减灾作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对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4、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各区域将进一步明确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和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地区间农机化发展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三、农机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农机保有量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低档机械多、高性能机械少。

2、农机化发展不平衡,表现为“三高三低”,即:耕种环节机械化水平高、收获和产后处理环节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饲草作物机械化水平低;东部地区、大城市郊区和粮食主产区机械化水平高,西部和欠发达地区机械化水平低。

3、农机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表现为“三乱三差”,即:市场秩序乱、配件质量差;营销网点乱、经营者素质差;品种型号乱,安全意识差。

四、今后的工作方向

1、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依法行政。把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到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不断提高农机行业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水平。建立相对稳定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资金渠道,以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所面临的资金困难。

2、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应是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在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无害化的同时,必须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要抓住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机遇,相对集中资金,规模实施,板块推进,实现农业示范区全程机械化。

3、快速提升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农业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粮、果、畜、菜”四大产业,以全程机械化为目标,采取加大补贴、宣传示范、项目支持等措施,加快提升产业装备水平和机械化水平。

4、加快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继续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机维修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扩大组织规模,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能力,逐步适应和满足农业各产业服务的需求。

篇13

2.新知识经济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机械科学技术成果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如基因工程对新品种的培育的重要作用正日益显现。高技术、信息技术在未来农业如精准农业上的应用,将引起现代农业装备的重大变化。工业化和工厂化农产品生产方面,在人工环境下按照农作物、畜禽、水产生产期所需,实时进行精确管理,使农产品达到或接近设定的优良品质和性状及高生产率将成为农业新技术装备的主流发展方向。

3.人们对农产品的多样化、高品质需求,使得“蓝色农业”和“设施农业”及其相应的技术、装备与设施的迅速发展。

4.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高效率的农机具将加快研发、制造。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点

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已经步入中级发展阶段。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要着力解决农业机械装备现存的结构不尽合理、物耗能耗偏高、科技水平较落后等问题,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四者相统一。只有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高质量水平,提高农机产品的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才能降低消耗,提高效益,让广大农业从业者从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获得更大收益。

1.虽然起步较晚,但我们后发优势明显,农机化发展势头迅猛。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的大力推广,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使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水平普遍提升。随着国内农机具设备的技术提高,国外农机巨头也纷纷加快了其在中国市场布局的脚步。

2.农业机械化水平进入中级发展新阶段。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另一方面,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已降低到36%。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40%,说明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机械化生产方式由原来的次要地位转化为主要地位,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由初级阶段迈入了中级阶段,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中一次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