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校园的对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是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对社会不满和因矛盾激化而铤而走险、因严重利益冲突而报复、精神病人发病以及极少数歹徒行凶犯罪、学生之间的矛盾等情形,是引发学校欺凌、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学校要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治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增强师生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与此同时,家长应积极配合老师,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使孩子在潜意识里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减少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发生。
篇2
一、校园暴力的形成原因
(一)教育因素
教育的功利性非常明显,一切围绕高考,一切为了高考,以升学率、成绩为重。过分重视学习成绩,忽略综合素质的培养,成绩不好的同学容易心灰意冷,产生矛盾后会通过暴力宣泄。有的成绩不好的学生与成绩好的学生老死不相往来,甚至形成敌对,致使成绩不好的学生产生报复心里。
(二)家庭因素
父母的管教方式不当或教育方法有失偏颇,放开二胎前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过分的溺爱,不容子女受到任何委屈,殊不知,孩子受些委屈有利于成长,经历是孩子最可贵的财富。有的家长教育孩子如果有人欺负你就还手,不能吃亏,甚至有的家长对殴打同学的子女予以奖励,孩子被打后家长或亲属直接介入,对别的孩子实施暴力。
(三)社因素
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经常出现以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青少年于不知不觉中模仿暴力行为。尤其近年来正处于人治和法治的交替时期,很多事情完全依靠法治不能迅速解决,有的会借助黑恶势力解决问题。某县李某曾靠打架斗殴、盗窃国家石油起家的社会人员起家,后来当选为村干部,并以此为平台结交了很多党政干部,成为该地一个有影响的人物。该县一中学的学生组织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其他同学,性质非常恶略,老师教育他要学习正能量,他说非常佩服李某,要走李某的道路。学生也是社会的一个分子,不可避免的接触社会,由于其是非观念不强,如果其接触到了社会的反面事务就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造成校园暴力。
二、解决校园暴力的对策
(一)加强普法,校园普法制度化
我们的普法已经经过了六轮,现在已经吹响了七五普法的号角。普法办经常组织律师及法律人员进校园普法,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但是这些普法没有形成制度化,常常是律师等普法人员讲课后效果明显,但过一段时间后,学生都忘了,又恢复了常态。今后的普法要经常化、制度化,由律师、法官、检察官等法律工作者分包学校,每月到学校普法一次,为学生讲讲典型案例,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形式。
(二)加强立法,加大对违法者的惩戒力度
我国《刑法》规定:不满十四周岁,为不负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只有实施杀人、放火、重伤等八种犯罪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治安处罚法》规定:对不满十四周岁或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轻处罚,对于初犯免予治安拘留处罚。这样造成校园暴力事件只能由学校处理,而根据学校管理的相关规定,学校和老师不能惩罚学生,只能说服教育,不能起到有效的惩戒作用。其他国家对于14周岁以下人员的惩戒都有相应的条令等,而我国对于14岁以下人员的惩戒是空白,应当加强立法,应包括早期预警、及时上报、事中处理以及事后心理干预等全方位内容。此外,《刑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法》中规定的工读教育等制度,我们教育部门和司法机关要明确实施细则,加大对相关矫治场所的资金、人员投入,用足用好我国已有的制度资源。
(三)加强法制教育,设立法治标兵
篇3
随着全球性的网络化、信息化不断的发展,网络已慢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校园网络也快速的发展和普及了,使得校园网在高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校园网络作为学校重要的基础设施,担当着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宣传和对外交流等许多角色。但由于安全意识淡薄和技术力量的薄弱,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让校园网正常高效地发挥其宣传、教学管理、服务等功能,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校园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1、大多数学校网络建设经费严重不足,所以就将有限的经费投在关键设备上,对于网络安全建设一直没有比较系统的投入,致使校园网处在一个开放的状态,没有任何有效的安全预警手段和防范措施。2、学校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还不能够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学生、教职工的上网行为。网络安全制度执行不彻底,各校园网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着困难,这也是网络安全问题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构筑具有必要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立一套有效的网络安全机制显得尤其重要.3、使用的操作系统存在安全漏洞,网络木马、病毒和黑客攻击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校内大部分计算机系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各种的漏洞,校园网络对社会开放,这样一来只要接入INTERNET的用户就可以对校园的网络服务器进行攻击,而流行于网络上的很多病毒和攻击就是针对windows漏洞而产生的。用户的应用程序和安装的软件也会存在漏洞。因为校园网是公共的计算资源,很多用户只是用,而很少管。另外机房根据教学任务,要安装很多软件,造成系统负荷增大,系统运行缓慢,使攻击者有机可乘。4、在校园网络中,利用在对等网中对计算机中的某个目录设置共享进行资料的传输与共享是人们常采用的一个方法,最为常用的是打印机共享。但可以说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当一个目录共享后,在校园网内的用户可以访问到,就连在网络上的各台计算机都能对它进行访问。这也成了数据资料安全的隐患。5、许多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缺乏。校园网络上的攻击、侵入他人机器,盗用他人帐号非法使用网络、通过邮件等方式进行骚扰和人身攻击等事件经常发生,我们学院的应用服务器和普通计算机平均一个星期会经受到数千次甚至上万次的非常访问尝试,而其中一大部分的非法访问源自校内,说明校园网络上的用户安全意识淡薄;虽然网络中设置了许多安全保护屏障,但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意识,从而使这些保护措施形同虚设。综上所述,校园网络安全的形势非常严峻,为解决以上安全隐患,结合校园网内用户复杂的特点和现今网络安全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提出了以下校园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1、提高管理水平建立一个高度权威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并不断强化其权限和职能;制定统管全局的网络信息安全法规,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制定网络管理员的激励制度,促使他们提高工作热情,加强工作责任心;对网络管理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把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纳入学校各专业教育之中;对学校教师和其他人员进行信息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在学校的网站设立网络安全信息栏目,网络法令法规、网络病毒公告、操作系统更新公告等,并提供常用软件的补丁下载。。
2、设置硬件防火墙是目前保护计算机不受外界黑客攻击的有效手段,是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一道安全屏障,根据内部网络的安全政策控制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为了防止校园网内部的病毒、ARP、黑客等攻击,个人电脑上需安装防火墙软件。
3、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携带病毒和黑客程序的数据包和电子邮件越来越多,打开或运行这些文件,计算机就有可能感染病毒。安装有反病毒软件,就可以预防、检测一些病毒和黑客程序,有效提高安全性。
4、划分VLAN有效控制网络广播信息的传播,减轻网络负担,同一虚拟网的用户可更高效通信;不同VLAN之间可以在路由模块配置访问控制策略,避免非法访问,提高网络安全性;与网络管理系统(结合使用,网络管理员可更有效管理网络,包括监视网络流量,控制网络分流和设置安全级别等。
5、提高个人计算机用户的自我防护能力,安装可靠的杀毒软件并保证杀毒软件更新到最新的病毒库,定期对重要区域重点扫描,对计算机进行全盘扫描;合理设置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关闭远程协助支持及远程桌面,关闭网络共享;养成良好的上网及计算机使用的习惯,设置安全的密码,保护电子邮件信息不外泄,合理使用聊天工具及在线支付工具,谨慎使用下载软件和共享软件,定期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等。
6、重视安装补丁程序,补丁程序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某些产品或系统的一些安全漏洞被发现后,厂商提供给用户的一种补救措施,用户如不及时安装使用,别人可轻易通过“补丁”程序的接口编写程序进入目标系统,攻击目标系统获得非法访问权。
参考文献
[1] 雷震甲.网络工程师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OO4
[2]劳帼龄.网络安全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OO3
篇4
To See the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ampus Culture From Campus Hand-painted Posters'
LIANG Surui
(Longnan Teachers Junior College, Longnan, Gansu 742500)
AbstractTo discus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ampus posters,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enhance teacher-student after political civilization, material civilization,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mprove the campus culture grade, campus culture accumulation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Hand-painted Posters; Cultural Construc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1 概述
手绘海报是大、专院校校园中常见的一种宣传形式。主要有手写、打印两种。内容各异、品种繁多、色彩斑斓、不计其数、大小不一等特点张贴于校园内的海报,一般是为了介绍和宣传电影、戏剧、比赛、文艺演出等各部门,各社团活动安排的通知。具体介绍活动的主办单位、时间、地点等内容。也不乏个别学生的失物与招领启事。又因为海报本身名目繁多,内容各异,形式多样;颜色鲜艳,五彩斑斓;尤其,排版自由,不拘一格,可令人一目了然,简单明了,有着与广告、报纸等媒介更为快捷、省钱的作用。对大学生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信息通道;也是大、专院校校园必不可少的一种宣传媒介。
1.1 校园与海报
海报,又称之为广告招贴,是一种图文并茂的,张贴于耀眼的公共场所的一种艺术宣传形式。它向人们通报某种信息的视觉及其传达艺术,在社会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必不可少的信息媒介。
(1)内涵:校园海报是专门传达学校各类活动信息的媒介,向学生传递学校各部门或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的信息。诸如讲座、竞赛、展览等等。而这些活动都可以通过海报这种形式来传递信息,扩大影响。因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了学校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学术气氛浓厚的场所,所以各种活动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也非常频繁,尤其,校园海报承载学校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外延:校园海报,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形象窗口,更是宣传学校,介绍学校,反映学校政治、文化、学习、生活,彰显学校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办学水平综合体现。学校又是人群密集,来自社会各界密切关注,信息流通最快的地方。因此,校园海报的敏感性又强于任何其他地方的媒介。
1.2 手绘海报
手绘海报:是单位或个人,为举办某种大型活动而制作的大型的有色彩、有人物型像、有文字叙述的宣传广告。常见于各个社团、个人等学术报告、展览及演出等。
1.3 数字化海报
随着数字设备与技术在校园海报中应用频率与范围逐渐扩大,使得“数字化”海报正逐渐普及起来,其影响力和渗透范围日益扩大,大有取代手绘海报的趋势。特别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数字技术带给我们的快捷、清晰,而传统手绘海报似乎已逐渐离开了人们的视野。显然,“数字化”海报比手绘海报,无论从创作时间还是从创作流程上看,都完全具备比手绘海报生存的必要条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目前,我国数字化海报与手绘海报已具有明显的共生性与共时性特征。浓厚的商业氛围,一方面催生了纯粹的大批量易复制的快餐文化;另一方面也是人们的个性化追求催化而成的,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成熟。“数字化海报”本身所具备的特性,毫无疑问,完美无缺地解决了高科技、大众化、人们追求时尚的问题。但是,在完全解决人们追求数字海报的独特性、个性化时,显得有一些不尽完美、力不从心,大众化所追求的,尽可能多的受众人群和尽可能大的传播面,恰恰是个性化追求所不愿意提及的,因为大众的追逐意味着个性的丧失。
2 校园海报的现状
2.1 校园手绘海报的“幼稚化”
出现在校园内的大部分海报还是“孩子气”,缺乏艺术性。校园海报“幼稚化”的出现,一是来自外界的影响。受卡通画的影响,卡通来自东洋文化。卡通画面其生动,活泼,风趣,幽默、含蓄的情景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卡通人物是(下转第215页)(上接第194页)用来美化海报版面的,因为它具有活泼、轻松抢眼特点。如果画面设计得好,会更有利于抓住观众的眼球,促使信息的。
2.2 美术基础的问题
大多数大学生的美术根底都是在幼儿园和小学的美术课上打下的基础。因为大多数学生到了初中、高中都面临着繁重的升学压力,很少有时间去学习绘画来提高自身的艺术层次;进入大学,各个高校都会开设与美术相关的课程或选修课程(美术设计,美术欣赏,艺术造型)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学生们都是把精力集中放在本专业课上,所以,非专业的学生有美术爱好或特长的,虽选了美术欣赏、美术设计、等选修课,获得了相关专业的学分,然而,效果不佳。因此出现在大学校院内的海报,其绘制水平与中、小学生没有什么两样。因此,校园内手绘海报乃至各种各样的宣传启示,都应加强管理,不停地巡视,发现有不规范、未经许可,或随意张贴于校园内的各种启示、海报,及时发现要及时清除,千万别因管理不到位而对学校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印象。同时,管理部门对各种海报、启示应制定相应的规则、格式,对达不到一定要求,不规范、书法较差的海报、启示,则应禁止张贴。
2.3 手绘海报的不可替代性
手绘海报,是大学生们彰显个性、表现活力、追求完美、挥洒青春、书写理想,寄托追求的真实写照。手绘海报承载着无数人文、历史、社会、精神的丰富内涵――校园手绘海报不只是一种传播媒介,更是一种独特的校园真实生活的写照。作为校园文化的体现,手写、手绘海报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享受,不是印刷品或电子公告所能代替的。
总之,校园内的各种海报、启示,不仅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理念、教学水平和办学层次,更重要的是学校的办学品位与档次。特别是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作为反映校园文化的各种海报、启示理所当然地应列入加强管理议事日程,应引起教育当局乃至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校园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是简单的某一学校的现状,而是全社会对高文化品位的期盼、需求,以及现存校园文化的萎缩,而亟待提高的社会现象。呼唤校园文化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步。
3 对策
篇5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分析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3年1月~2011年12月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关于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案例。
1.2 回顾性调查法
向全国有关的学校发放信函询问,寻找线索。对校园学生运动性猝死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
2 分析与讨论
2.1校园学生运动性猝死原因分析
2.1.1 心脏器质性疾病和心血管结构异常
日本心脏财团的研究小组对本国1984年~1988年间发生的624例体育活动猝死现象进行了专门的病理资料分析,其主要结论是,无论是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在体育活动中发生猝死,其主要内在原因是心血管系统患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疾病所至[1]。长沙交通学院学生猝死3例报告最为典型,均为心脏病史,例1于晨跑锻炼,跑完1000米时,突然晕倒在跑道上。在场者立即就地抢救,约10分钟后送至医院,经抢救无效,心电图证实已心室停搏。例2于早餐后,急赶上课,边跑边走约500米,再爬三楼,气喘倒地,急送医院抢救无效。例3于午后步行300米,再爬六楼,走进宿舍,倒在床旁,送医院抢救无效[3]。可见,对于一个患有心血管疾病和器质性异常的学生,正因为他们的心脏是病态的,在平时安静状态就要比别人多吸收更多的氧气,才能维持正常的心脏活动,一旦处于运动状态,他们极有可能因为心脏承受不了突然过大过强的运动负荷而发生猝死事故。2007年12月,上海一女童校内进行直线跑后再走回时突感不适,呼吸困难而猝死,据称患有哮喘[4]。温州市报道两例中学生运动猝死,都是在体育课跑步过程中突然俯卧在跑道上。抢救无效,该学生都有因心肌炎而晕厥的病史[5]。这种病因引起的运动猝死诱发因素往往是运动过程中人的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劳累,这种过度的紧张状态并不单指精神上,而是指一次性的运动量超出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出现的一种急性病理状态。
2.1.2 超负荷运动和过度疲劳
在国内运动性猝死的研究报道中,有不少病例分析表明,尸解未发现任何心脏器质性病变和异常,其死因可能是因运动负荷已超出其承受范围,心脏循环系统不堪重负,需要的血液量和需氧量突增,而供给量却相对减少,在这种血氧供不应求的状态下,运动者的心肌会出现急性缺血,继而出现心脏停搏和脑血中断进而发生运动性心脏猝死和脑性猝死[6]。过度运动引起体内儿茶酚胺增多, 使心肌需氧量增加, 心脏负荷突然加重, 促使潜在的心脏疾病发作; 且剧烈运动时, 植物神经系统平衡失调及心肌电解质钾、钠离子的变化, 心肌传导系统即兴紊乱, 而导致心源性猝死[7]。在调查中有明显的案例,2007年4月12日,北京体育大学男生在踢足球时突然倒地猝死。据了解,该生早晨参加例行的早操,练习长跑。上午他参加学院组织的足球联赛。比赛快结束时,他突然倒在地上,可能因比赛超强兴奋导致疲劳过度而猝死[11]。2004年3月2日江西宜春某学院一男生晨练在田径场跑步20多圈时,因超负荷运动过度疲劳到地猝死。据调查该生身体健康无器质性疾病,死亡这天是他实施跑步锻炼计划的第一天[8]。
2.1.3 缺乏锻炼,体力不足
篇6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ampus safety;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237-03
0 引言
“平安校园”指的是校园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和谐稳定状态[1]。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是维护校园和谐、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推进高校科学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为进一步丰富平安校园建设的理论,为高校建设平安校园提供经验、为教育相关部门提供制定相关政策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文针对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分析并提出建立高校平安校园长效机制的对策。
1 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内容:高校校园安全环境、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大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活动、校园突发事件等。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同时为增强调查问卷的可信度,采取个别访谈的方法。
调查对象为S大学各学院不同年级学生。样本涵盖理、工、文以及艺术类等各专业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798份,有效问卷795份,回收率为99%,有效率为96%。男生、女生分别占34%、66%。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别占15.6%、32.5%、30.7%、12.8%。为增强调查问卷的可信度,研究还抽查了25名学生干部、24名普通学生,30名辅导员,30名普通教师,以弥补调查问卷的不足。
2 调查统计与结果分析
2.1 对高校校园安全环境的评价
①校园安全环境评价。
问卷结果显示,65.2%的学生认为高校校园及周边环境比较安全;29.8%、5.5%、1.5%的学生认为“一般安全”,“不太安全”、“很不安全”。
由此可以看出,仅有不到2/3的学生认为高校校园环境比较安全,校园安全环境状况不乐观,所以高校应该对校园环境安全一起足够的重视。
②影响校园安全因素的看法。
对“你认为校园不安全因素有哪些?”的调查显示,28.9%的学生认为“校园内外往来人员复杂”是校园内最不安全因素;21.5%的人认为“校园周边环境秩序混乱”;18.8%的人认为大学生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存在贪小便宜的心理造成的;16.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消防、交通、治安等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造成的;14.2%的人认为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力度不够;5.8%的人认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安全隐患。
由此可见,校园安全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治理困难不可轻视。
2.2 对高校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评价
①对高校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评价。
“你对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满意吗?”58.6%的人认为满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0.2%的人认为很满意;12.5%的人很不满意;也有7.6%的人“不清楚、无所谓”。由调查结果看,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有部分学生对安全保卫工作不关注,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②对公寓安全管理的评价。
S大学每个公寓,24小时都有楼姨执勤,有楼长巡视、公寓管理人员巡查、后勤工作人员检查,每层楼安装消防设备、电子监控,每晚11点之后启动门禁系统。51.2%的人对公寓这种管理模式表示赞赏,但19.6%的人认可这种管理方式,12.8%的人认为这种管理意义不是很大。
2.3 大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活动评价
①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方式的看法。
“你认为哪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最有效果?”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有27.8%的人认为“实战演练”最有效;有16.7%、14.8%的人认为“开展安全知识竞赛”、“观看相关视频影片”;有13.4%、12.5%的人认为“举办安全知识讲座”、“辅导员主持的班会”;也有8.7%的人认为“校园宣传栏展示”、16.8%的人认为网络新媒体传播最有效。由此可见,大学生安全教育方式应该采取是多样化的方式来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
②安全教育方式满意度的评价。
尽管S大学每年都会采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来满足广大同学的需要,但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只有34.2%的学生对该校校园安全工作表示满意;有30%、8.2%的人认为“基本满意”或“不了解,无所谓”;另有27.6%的人对这些教育方式不满意,觉得收获较少。
因此,要提升教育安全活动的效果,让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活动,还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并深入了解学生,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
2.4 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的调查
如果发现校园内存在安全隐患,63.6%的学生不知道学校保卫处的报警电话;25.6%的学生不知道该向哪个部门汇报;10.8%的学生不会及时报告相关部门。“《新生入学手册》和《学生手册》你认真阅读了吗?”针对这个问题,调查显示,35.5%的学生对没有认真阅读《新生入学手册》和《学生手册》中安全教育内容;但问及“出现了有关自己安全的问题你首先会想到谁?”这个问题,93.3%的学生会给辅导员汇报。
由此可见,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比较差;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学生对辅导员很信任,有依赖,有了事情会主动联系辅导员,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具有较高的威望。因此,辅导员提升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具有很大的作用,辅导员在平安校园建设中,能起到一定作用。
2.5 大学生对安全事件的处理能力调查
①对校园安全突发事故的应对。
对火灾、水灾、地震等校园突发事件,有29.6%的人懂得逃生方式;仅有34.9%的人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而很大一部分人对逃生方式、逃生技巧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对食物中毒、突发疾病这种突发事件,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拨打120求救,或者上报辅导员。
总体看来,大学生的校园安全意识还是比较单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
②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处理。
“你和舍友或者同学发生过矛盾纠纷吗?你是怎样处理的?”70.6%的学生会找出原因,主动道歉、和解;11.8%的人选择打一架/吵一架;8.6%的选择冷战,不再理会她/他;3.5%的人选择报复;另有5.5%的人选择找辅导员老师调解。因此,在大学生中,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否则可能会酿成很大的不可预知的事情。
③大学生对心理压力的处理。
大学生活中会面临适应大学生活环境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失恋压力和就业压力等方面的压力。41.8%的学生选择找“向自己的亲朋好友诉说”;25.6%的同学“自己进行调节”;19.4%的学生选择“向辅导员老师求救”;13.2%“去心理咨询师,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因此,在学生的大学生活中,必须引导大学生通过正确的途径有效的排解心理压力。
3 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的对策探讨
3.1 制定并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平安校园建设工作领导责任制
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是搞好校园治安管理的重要保证。要保障高校校园安全稳定,必须建立一系列完整的高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2],并根据治安形式的发展变化,及时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这样学校的管理工作才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另外,学校必须制定和完善工作制度,抓好落实。建立由学校党委牵头,由校办、保卫、学工、学院、后勤、网络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担负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制定平安校园管理目标责任书[3],自上而下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各学院要认真履行安全目标责任书,充分发挥党员、团员、学生会和广大师生员工的作用,协调配合各项工作,做到校园安全人人有责。
3.2 加强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完善安全防范机制
一要加强安全保卫人员的配备和提高他们的素质。定期邀请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责任感和处理校园安全事件的能力。
二要完善校园安全硬件设施,完善校园管理现代化。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现代电子技术,建立校园110防控自动报警系统、红外线自动报警系统、电子监测系统,充分保障校园安全。
3.3 提高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规范大学生安全行为
学校要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把安全教育防范知识、法律常识和平安建设重要性以及校园安全事故处理的方法,纳入到教育的每个环节,引导学生普遍关注安全问题,提高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规范安全行为。
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人在社会中难免会有始料不及的一些困难和挫折,但大学生必须有对挫折的容忍力和对挫折的超越力,在遇到一些心理压力或者挫折时,必须有处理问题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
3.4 创新辅导员队伍建设,积极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辅导员是大学生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要求直接作用辅导员,也是辅导员直接反馈和了解。因此,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校园安全工作的成效。
但目前辅导员队伍,没有真正走上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道路,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校园安全工作,所以必须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一要建立辅导员聘任标准,从源头上提高辅导员的质量;二要健全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机制;三要完善辅导员的专业职称评定方法;四要健全辅导员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篇7
作为高校学生,这一现状与我们密不可分,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通过具体的调查研究,认清现状,寻找解决途径,已成为我们要做的迫切之事。根据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订了以下对策:
(一)加强失窃高发地点及高发时间段的安保力度
校园失窃的地点中,占据较大比例的食堂,一方面,由于是室内,学校可以进一步完善监控系统,同时加强安保人员的监管工作;另一方面,食堂失窃通常发生在早、中、晚进餐高峰,在时间段学生应当尤其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二)增强防范意识,做好防盗工作
校园失窃现象较为普遍,同学们应当保持一颗警惕心,做好防范措施,不要因为自己的掉以轻心使行窃者有机可乘。
1.离开寝室时,哪怕是很短的时间,也一定要锁好门窗,以防盗窃犯罪之人乘隙而入。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钥匙,包括教室、宿舍、籍包、抽屉等处的各种钥匙,不能随便借给他人或乱丢乱放,以防"不速之客"复制或伺机行窃。如钥匙丢失,应及时更换新锁。
2.对于随声携带的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应妥善保管。在拥挤的人群里尤其避免手机、钱包口袋里随手一塞,即使是放进包里也要时刻警惕以防扒手。
3.发现形迹可疑的人应加强警惕、多加注意。遇到这种可疑人员,同学们应主动上前询问,如果来人确有正当理由一般都能说清楚。如果来人说不出正当理由又说不清学校的基本情况,疑点较多,其神色必然慌张,则需要进一步盘问,必要时还可以请他出示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等身份证明。若确实存在嫌疑,应机智冷静地拖住嫌疑人并与消防保卫处取得联系,以进行进一步调查。
4.自行车被盗是社会的一大公害,校园内也不例外。买自行车时一定要到有关部门办理落户手续。购买别人的二手车时一定要购买证照齐全的。自行车要安装防盗车锁,并按规定停放。养成随停随锁的习惯。骑车去公共场所,如停放时间较长,最好加固防盗设施,如将车锁固定在物体上。
(三)加强交流、彼此信任
由于保卫处和学生间缺少沟通和互动,彼此缺乏理解和信任,校方相关单位应该创造保卫处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的机会。
学校各部门都应认真履行安全稳定工作职责,认真细致地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校园的安全和稳定。学校保卫处作为校园安全的职能部门,承担着艰巨而繁重的安保任务。落实校园层级值班制度,做到安全工作排查全覆盖,整改全到位,发生失窃事件,确保安保工作不走过场。
在保证校园安全保卫常规工作不放松的同时,还要重点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只有从思想意识上让大家明确安全防范的重要性,掌握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共筑校园安全防控体系,才是保障校园安全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为此,学校保卫处可以针对新生开展一系列的安全防范教育工作,如国家安全教育讲座,法制安全教育讲座,安全教育进课堂等相关活动,大力增强新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同时,学校可以加强校园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使校园安全防控在人防、物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技防水平,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校园安全防控网络,增强校园的安全保障,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威慑力,为师生营造和谐、安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做出新贡献。
另一方面,学生也应当提高保护自己权益的意识,积极与学校保卫处配合发挥自己的作用。
篇8
高校校园安全面临的挑战
校园人员多且杂,安全保卫工作难度加大。随着高校的扩招,后勤社会化举措的出台,函授、夜大、自考、培训等与全日制办学方式齐头并进,导致学生数量增加、层次复杂、人流密度增大、教学资源设施短缺,增添了许多不安定因素,给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现在的高校校园中,教师就有国内的、外籍的,还有工作人员;在学生方面,结构上有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还有成教生、自考生,有的学校还有民办大学生;生源方面除了汉族学生外还有少数民族学生,有中国学生,也有其它国家的留学生,还有港澳台地区的学生、海外侨胞的子弟。同时,随着高校校园的开放,大量外来人员在校内打工,如各院系、各部门聘用的合同工(临时工),在校内承包商业网点的经商人员,校内建筑工地的民工及其他到校进行各种服务的校外人员,人员结构相当复杂。由于缺少有力的监督机制,许多身体健康不合格、素质不高、甚至身份信息不明确,有危险倾向的廉价务工人员及闲杂人员也进入校园,成为新的危险因素。
与此同时,校院合并导致许多高校采用多校区办学,校园面积扩大,学生人数增加,加上地理位置的分散,也增加了校园安全管理的难度。此外,许多高校还存在因经费比较紧张对安全方面投入不足,安全设施设备落后且配置不到位,安保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一切都给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压力。
新一代大学生特点鲜明,高校教育理念落后。新一代大学生有他们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享受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没吃过苦,自立自理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他们知识面广,思维灵活,兴趣广泛,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他们多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性,不懂得感恩和分享。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面对心理和生理上的种种压力,一部分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时候如果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错误的暗示和诱惑下,他们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近年来,国家教委在全国126所大学中抽样调查表明,有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25%的大学生需要精神卫生服务,10%有明显的心理障碍症状,急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障碍已成为当今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最大威胁。①这些心理障碍尤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为主,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大学生行为偏执、性格孤僻、思维异常,如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易引发各种极端行为甚至是违法犯罪。近年来发生的大学生自杀、打架斗殴、偷盗等行为,多数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
在校园安全问题上,高校教育理念落后主要体现在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长期以来,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中,忽略了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许多高校一味追求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而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求生技能却很少关注,与教育本质相悖。有的高校一味追求学生专业课成绩,不重视思想教育,也不关心学生的社会交往和沟通技巧,使许多学生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道德意识低下,品行恶劣。而更为严重的是,大学生安全教育也一直被摆在可有可无的不重要位置,多数高校未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
周边环境恶化,影响校园安全。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高校校园由封闭、半封闭转为开放,高校与社会的互动越来越多,校园及周边治安问题也不断增多,不稳定的安全隐患随之增多。现在,很多大学校园周围都有一个为迎合学生消费群体的需求而建立的相当规模的市场,以学生为赢利对象的商业网点、网吧、游戏厅、发廊、KTV、小摊小贩等大量涌现。这些地方往往是社会恶势力滋生的地方,大学生出入这些场所消费,无疑会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如果相关管理跟不上,很容易使他们误入歧途。同时这些场所也是治安灾害的重灾区,是火灾、打架斗殴、流氓滋事案件的多发区,高校周边已成为校园犯罪和安全问题的衍生地。还有一些高校的新校区建在城乡结合部甚至郊区,周边环境复杂,给安全管理带来新的隐患。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出现不良行为和社会治安问题,80%以上在于校园周边社区状况不良,因而,清理整顿校园周边环境,保障学生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势在必行。②
高校校园安全的应对策略
加强安全保卫工作。要真正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首先要打造一支高效的安全保卫人员队伍,即建立一支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扎实的业务基础的专业队伍,这些人员必须既了解高校教学规律和教育特点,又具有开拓精神和奉献意识,既能熟练运用技术和知识,正确、文明地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又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处理突发事件。其次要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是指学校安全管理的硬件建设,它是实现学校安全管理的根基。学校要加大对安全基础设施的投入,改造现有安全设施,增添安全设备。同时,还要提高安全防范的科技含量,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烟雾检测、电子巡更、自动报警等设备,切实提高防护层次,建立覆盖整个校园的安全防控体系。再次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防范规章制度和安全工作操作规程,使高校的治安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切实纳入到法制化、正规化的轨道上。
注重安全教育。高校应该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设为必修课。为了让每个大学生都习得面对各种安全事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实际操作中要结合各高校自身实际和大学生的心智特点,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先告知校园内经常会遇到的安全问题以及安全设施的操作方法,帮助他们尽快了解校园内部和校园周边的环境;定期组织各种演习,如紧急疏散、逃生自救演练等,帮助学生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掌握一定的逃生技巧。在注重安全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人文教育,对大学生实施人文关怀。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个别谈话、集体活动、网络媒介等方式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从细微处入手,及时捕捉到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变化,尤其要关注矛盾学生的言行举止,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困难。
加强心理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须采取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心理健康防御的长效机制。首先要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和人生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心理素质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普及心理学、心理卫生等知识,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技能,增强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和生活,始终保持健康、乐观的学习和生活心态,用良好的心态去对待学业、人际交往、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要建立一套“排查、干预、跟踪”的心理危机防范与干预机制,每月定期对学生进行排查,对那些在情绪、自我观念以及健康等方面出现问题的大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跟踪,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难关,预防可能发生的各类问题、事故,甚至是自杀和犯罪。
优化周边环境,营造校园文化。目前,高校安全管理部门没有执法权,因此要依靠社会各界,尤其要积极与高校周边的居民、城管、社区街道、治安交通、卫生环保等部门保持经常的联系和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加强对校园周边市场的管理和整治。借构建和谐社会的契机,共同营造校园周边安全稳定的环境,从而确保校园内部的安全。在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管理的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为教育培养学生提供和谐的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土壤。在实践中,除了进一步完善图书馆、健身房、体育场、广场等基础设施之外,我们还可以积极探索各种寓教于乐、富有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活动,开展诸如专家论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采风沙龙、文化节等高雅的、有一定科技含量和理论深度的活动来吸引学生。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渗透,使学生们变得更为理性、更为成熟、更为自觉,使他们的道德自觉朝着健康向上、体现时代精神的方向发展。
总之,高校担负着为国家、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但近年来出现的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已严重干扰了高校正常的办学秩序,成为制约高校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故此,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维护高校的长治久安,为高校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安全的环境。(作者单位:上海电视大学)
篇9
1. 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差
当前,许多小学生缺乏安全防卫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自我保护能力差。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不强,究其原因是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对少年儿童安全问题的忽视,对安全教育的相对忽略。如有的孩子遇到火灾,竟天真地往电梯里面逃,以为在电梯里就可以快速逃离现场。
2. 学校的安全责任制未落实到位
个别学校在安全管理方面,层级管理的安全责任制未落到实处,安全检查形式化、走过场,存在漏管现象,导致安全隐患未能及时被发现,以致不能及时排除隐患。2013年5月,辽宁凌源市四合当镇郑杖子村发生一起重大的校车翻车事故。据了解,孩子乘坐的客车为荷载26人,而乘坐的孩子达39名之多,属于严重超载。当时车上有39名小学生,均有不同程度受伤,其中有二名儿童重伤,轻伤数名,轻微伤二十多个,车祸现场非常惨烈。这样的悲剧让人心寒,学校的安全管理责任的确“重于泰山”。
3. 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滋扰
抢劫、绑架、杀人、、勒索等社会害或校园内暴力威胁着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2010年,全国各地发生多起骇人听闻的校园砍杀事故:一名男子冲进广东省湛江市下辖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持刀砍伤18名学生和1名教师;一名男子持刀冲入江苏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幼儿园,砍伤31人,其中28名幼儿、2名教师、1名保安……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一些人悲观厌世心灵扭曲,产生“报复社会,只求一死”的恶念,屡屡将自己的一腔怨气撒向心灵纯洁的稚嫩儿童。
二、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防治对策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防治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呢?
1. 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1)完善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①切实完善信息上报制、事故报告制、大型活动校外活动审批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事发单位要按有关规定以电话、网络或纸质文字方式逐级上报真实情况。组织的校外活动,活动前必须进行周密安排,并按管理权限将详细的请示报告上交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批。②建立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门卫安全制度、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等规章制度,以及户外活动安全制度、家长接送孩子安全须知、上下学安全须知等。③明确教师安全职责、监护措施,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工作,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带学生外出在校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就近、徒步原则。对涉及学校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2)建立健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学校安全管理者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主动出击,优化管理,切实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要认真制订处置意外事故工作预案,并抽调精干人员成立安全工作小组,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处置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另一方面,应让学校与各功能室负责人、班主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处的职责。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
2. 扎实开展各种安全教育
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重点在于预防,切实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有效降低事故率,保障小学生安全的重要手段。
(1)加强风险教育。加强对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风险教育。如:闯红灯的危险后果、经常带零用钱回校容易遭抢、到水塘水库等不明水域游泳容易遇溺……使学生对社会上存在的一般危险有基本的认识,避免因缺少对危险后果的认识而酿成意外事故。
(2)加强安全救护教育。2013年教育部针对多起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发紧急通报中就提到:“学生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并立即寻求成人帮助。”因此,教师应根据季节、地域、环境等不同特点选择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突发事件等安全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救护常识,这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同时,学校还要让模拟演练常规化。譬如:为了强化学生在火灾中的逃生技能而开展的消防逃生演练,让学生在演练中练习如何逃离火灾现场,学习一些自救技能,如假装滚灭身上的火苗,用湿手巾捂住口鼻弯腰蹲走前进等。
篇10
1、加强可靠硬件保障。注重安全基本建设
各种文化的产生都有其一定的经济基础,校园安全文化的产生也有其社会根源。高校校园最基本直观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学校的硬件设施和硬件环境构成,加强校园安全物质文化建设也就成为了校园安全的行为、制度、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坚实基础。所以,学校应加快物质基础建设,确保硬件设施和硬件环境的安全,为学生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另外,要加快校园安全文化设计的步伐,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是校园安全文化得到更好的贯彻。其次是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扩大教育投入,提高办学条件,为校园安全文化打下坚实的物质保障基础。提高校园的安全保障程度。例如,规范校园的交通环境,及时更换老化的线路、添置灭火器等,尽力消除学校的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三,全力营造校园安全文化的良好氛围。为了让学生在安全的精神环境中接受良好的额教育,学校要尽力营造安全的精神环境和安全文化氛围。同时,要积极利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硬件,加强保卫部门的建设,建设更强的校园110工作平台,创造更适合教育教学的物质环境。
2、层级抓好制度建设,构建安全文化体系。
高校要努力构建安全责任网络,实行层层贯彻落实的安全责任制,在此基础上要秉承“以人为本,安全为纲”的理念,以安全文化活动为载体,建立起科学的安全评估机制,从政策的层面确保机构建立、组织实施、设备配套、宣传手段的到位,约束危险行为和不安定因素发挥作用,让全体师生形成一个安全先行的思维习惯,构建安全的校园秩序和环境,确保学校的各项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
高校校园的安全文化要以师生的身心安全为主要目标,不断加强高校校园安全的管理,指导师生的高校校园安全行为,形成受益群体共同遵守的制度法规和准则,作为校园安全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制度文化有着与它相适应的组织机构。高等学校安全文化的载体是校园安全制度。学校是师生通过学习校园安全制度来不断深化自身对校园安全文化的认识,并不断规范自身行为,使之符合安全制度的要求。
一是要明确建立校园安全文化制度的目的。对于校园安全工作的展开以及稳定校园环境来说建立一套完整的校园安全文化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守护高校师生生命财产,建设平安校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健全校园安全制度文化的内容。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早已进入千家万户,这就要求不论是社会还是高校,亦或是家庭都要制定与网络相关的安全制度,遵守文明上网的规范,进行合理合法的上网行为。
三是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对校园安全制度文化负责。高校可以成立纠纷调解临时工作小组,对一些安全事故或突发状况及时进行干预处理,避免发生更严重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学校应该常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中心,对于心理异常师生及时关注和疏导,对于有着严重心理创伤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信息重塑。
四是重视校园安全制度文化达到的效果。作为一种制度,是必须依靠人去落实执行的,安全制度也不例外,再完美的制度,如果仅仅是挂在墙上,或者是停留在制度本身层面,没有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执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作为高等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有必要经常对于已经制定的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执行状况进行统一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各项制度有力执行到位。
3、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
由于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繁多,再结合现有的实际情况,分析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需要着重以下几点:一是高校师生需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及身边朋友的合法权益,即加大对收益群体的校纪校规甚至是法律法规的意识,做到对法律的知、守、懂、用。二则是要全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安全建设,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创建心理咨询服务平台,是为了要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来自社会.学校等各种矛盾、冲突的可以正确认识和对待。我们不否认安全的物质条件可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生活方面的安全满足感,但是如果我们的安全教育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点到即止,是一定不可能达到校园“安全稳定”这一目标的。三则是要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普及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熟悉和掌握寝室安全、用电安全、出行安全、饮食安全、社交安全等的相关知识,具备遇到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掌握紧急避险、逃生的技能。
思维决定思路,思路指引行为,行为产生结果。各大高校进行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培养学生拥有安全文化意识和安全行为习惯。高校管理层和普通师生都应该牢固树立六种意识――树立安全就是生产力的意识;树立安全就是教学质量的意识、树立安全就是社会声誉的意识、树立安全就是经济效益的意识、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的意识。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2-0228-01
1 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管理的现状
拥有一个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是广大师生的共同期望。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研究,分别就某高职院校校内学生和教职工对校园安全问题的总体评价进行了数据收集,通过调查对校内师生对校园安全问题的评价有了全面了解。从目前调查的数据来看,大多数师生对校园安全问题的总体评价还是基本满意的,统计详细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虽然高职院校的师生对校园安全的状况总体评价趋于良好,但是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学生及教职工的问卷上来看,教职工的对于校内安全的评价较好,集中在一般安全以上,认为不太安全及不安全的比例很少。但学生对于校内安全的评价则较为均匀,只有很少的学生认为十分安全,调查对象的人群均对校园问题有着不同看法。
在对学校对校园安全的重视程度调查上,认为十分重视的人群在学生和教职工人群中分歧较大。教职工十分重视的达到了26.14%,而学生仅有3.5%的人群十分重视,而认为学校应对校园安全的关注程度有待提高的人群有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教职工有6.77%的人群有这类观点,而学生则达到了18.15%。
在影响校园安全隐患及事故这方面,学生及教职工则达成了一致。他们都认为校园安全影响的主要原因是侵财性违法犯罪。其次为危害人身安全的犯罪行为,在学生及职工的比例达到了47.16%及45.13%。之后则为火灾等安全事故与交通事故,数值上虽有部分差异,但对安全隐患的排序还是相同的。
2 影响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的因素
2.1 制度构建因素
长期以来,因无可依据的法律法规,校园管理部门的责任和职权划分不明确,严重影响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教育部曾在2002年出台《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为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纠纷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依据。但这部红头文件仅是一份行政规章,仍不失真正意义上的法律,缺乏权威性,在具体适用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2 队伍建设因素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建和学生的扩招,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却没有按照师生增长的比例而有所增加,安全保卫部门工作任务加重,人员不足成为制约安全保卫部门开展安保工作的主要原因。
2.3 环境因素
随着开放式校园的建设和推行,校园不再是过去封闭的小社会,
而是不断与校外环境进行接触和渗透。校园周边的场所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此外,开放式校园一定程度上为违法犯罪分子提够了方便之门。校外人员可以轻易进入校园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后,较为容易离开犯罪现场,逃离到校外。增加了对违法犯罪案件的侦破难度,加大了安全保卫工作成本。
3 改善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3.1 加强高职院校安全和维稳管理制度建设
参考美国校园安全法,我国的校园安全法之中至少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校园安全基本概念;二是校园安全管理部门及校园维稳管理部门所具有的权力及相应的责任;三是校园安全管理部门与校园维稳管理部门的执法权力;四是校园安全队伍的要求;五是安全主体的权力责任;六是对安全问题的应急、预防及处理;七是安全文化和教育;八是安全经费保障;九是突发事件的补偿。
3.2 完善校园安全事件应急机制
在校园安全事件发生前,需要有较为完善的校园安全应急预案。根据高职院校校园安全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启动有关的安全管理机制,采取积极行动,在最快的时间内制止、消除安全事故的隐患,使得安全事故能够消除在萌芽中。在校园安全事故发生时,需及时启动校园安全事故应急机制。在各管理部门协调下,校园事故的安全管理小组要根据应急预案立即启动相应的事故应对机制,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控制进行全权负责。
3.3 加强校园安保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正式培训机构。将培训机构的建设管理归入本地公安机关的管理范畴,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和资金开办培训业务;二是制定科学培训时间、课程。要综合考虑安保人员的学历条件,针对不同学历层次和岗位要求,制定区别性的培训标准;三是保障培训时间,保安人员的上岗培训时间不少于三个月,对一些岗位技能要求较高的职位,为保证培训时间,要实行考勤制。
4 结 语
高职院校中的不安全因素对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严重威胁到教职工及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建立健全相关高职院校安全制度,增强高职院校保卫能力,提高保卫队伍素质,改进管理模式,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丰富的工作经验。
主要参考文献
篇12
实际上,虽然我国各高中相继开展了校园足球运动,但是,由于其处于发展阶段,因此,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只有不断的解决问题,才能够提高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质量,实现良好的开展效果。通过大量的实践调查发现,高中学校校园足球开展中主要存在着 训练场地和器材的缺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师资力量薄弱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结合上述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对策进行解决,以不断的促进高中校园足球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
1 高中校园足球开展现状分析
1.1 训练场地和器材的缺乏
由于足球运动是近几年来才在高中学校逐渐发展起来的,很多学校的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例如,训练场地和器材。在训练场地方面没有专门为足球运动建设场地,主要与其他的运动混合进行建设[1]。而在器材方面,很多高中学校的器材非常陈旧,已经无法满足足球运动的发展需求,进而也影响到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质量,对高中学校及学生的发展都造成较大的影响。
1.2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在高中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活动的开展也是为了学生,但是,通过对多所高中学校的调查发现,很多高中学校的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认为参加校园足球活动没有意义,进而也影响到高中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质量[2]。
1.3 师资力量薄弱
在高中校园足球开展的过程中,没有专业的足球教练进行指导,其主要的指导者由高中体育教师担任。但是,很多高中体育教师对于足球训练了解的甚少,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足球训练,导致对学生的足球训练的不精,影响到高中校园足球开展的质量,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2 解决措施
鉴于在目前高中校园足球运动开展中存在着的诸多问题,严重的影响到高中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的质量,对高中学校及学生的发展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该结合高中校园足球运动开展中存在着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以不断的增强学生的体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2.1 加大资金投入,建设足球训练场地及购买先进的器材
在高中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有着相应的硬件设备作为支持,因此,高中学校应该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足球训练场地及购买先进的器材。首先,在足球训练场地的建设方面,高中应该为足球运动建设新的场地,结合高中学生的数量,对足球场地的大小进行合理的规划,提高足球训练场地的建设质量[3]。其次,在购买器材方面,高中应邀请足球专业教师参与足球器材的购买,进而能够确保器材购买的科学性,进一步促进高中校园足球运动的顺利开展。
2.2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是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的主体,其参与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高中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的质量,也决定了高中的发展。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确保高中校园足球运动的顺利开展。具体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①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参与校园足球运动的重要意义。很多学生认为在高中阶段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进行文化课的学习,进而影响到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了解通过参加校园足球运动,能够增强自身的体魄,使身体更加的健康,并且在参与足球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受到足球精神的感染,培养学生不怕输、不怕苦的精神,有助于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使其了解到足球运动的重要意义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4]。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足球运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足球比赛、开展足球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世界级的足球竞赛等,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促进高中校园足球运动的顺利开展,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2.3 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
在高中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的过程中,鉴于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足球教练等问题,高中学校应该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首先,高中可以聘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足球教练参与到对学生的足球训练中,能够提高足球训练的专业性,确保足球运动的开展质量[5]。其次,高中还应该对现有的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为其进行专业足球训练的培训,使高中体育教师能够快速的掌握足球训练的技能,进而积极的投入到对学生的足球训练中。总之,在高中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采取如上两个方面的措施能够提高高中的师资力量水平,确保高中足球运动开展的质量,促进高中学校的良好发展。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从高中校园足球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充分的重视这些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确保高中校园足球开展的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欣,顾晓艳,余明友,张涤初.试论“校园足球”[J].四川体育科学.2010,12(02):114-115.
[2]卫平来,李晓娜.校园足球活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10,04(04):109-110.
篇13
一、校园足球开展现状
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及其相关实施建议》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定位为长期工程:2009-2011年为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启动小学和初中的工作,特别是三级学校联赛,再衔接高中和大学联赛;2011-2013年是第二阶段,任务是总结经验,科学推进,深化发展;第三阶段是2013-2018年,任务是逐步扩大校园足球的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体育总局每年会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抽取4千万元人民币,作为校园足球的专项经费,为其开展与实施保驾护航。
目前,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全国近百座城市,上千所学校,全赛季完成比赛上万场,全国专业参加校园足球运动的代表队500余支。
二、校园足球开展中的问题
1.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国家每年拨出4千万的专项资金实施校园足球,虽然这对于体育总局来说是一笔相当庞大的资金,但是相对于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学校来说,这些资金在使用上僧多粥少。所以要把这些资金都用到学校,那得到这些资金的学校只能把其发挥在引导、资助等基础性作用上。将过去几年的资金平分到千余所学校看,每人每年得到的资助不足50元,而这一数字还在随着参与校园足球的学校的增多连年减少,截止到2014年,每人每年得到的资助已经不足三十元。不要说足球场地的基础建设或是校际之间的联赛开展,就是买一双足球专用袜也非常勉强。一面是大力提倡,一面是捉襟见肘,资金引发的矛盾愈加深入与显现。
2.活动场地严重缺乏
我国足球场地的严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最严重的瓶颈。这一方面与我国商业用地、农耕用地的基础性现状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是用地成本的高昂将校园足球拒之门外。现在国内比较正规的足球场地大多在高校,仅以北京一处为例,对外开放的50余个足球场(群)中,只有10个在中小学,其余都集中在高校,还有一些城市,在足球场地的租用上平时在200元/小时,在高峰时段可以达到800元/小时。这对于青少年来说无异于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相关部门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如果是新建场地的话,就一线城市来说,仅地价一项,就要花费千万元以上,这样的天价实在是有心无力的。
3.政策保障滞后无力
就目前校园足球发展所呈现出来的问题看,当前既存在政策未落实的情况,又有缺少政策规定的情况,比如从事校园足球的教学、训练与比赛的时数应该怎么转换成标准的工作量,配发工资或奖金补助;还有不同年龄段的足球运动员们如何设置比赛门槛;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好教学与训练之间的关系,并形成长效运转机制始终是困扰足球发展的老问题。学校认为教学与成绩是第一要务,即使学校的足球队取得冠军,校级领导也认为是体育部门的成绩,不认为是学校的成绩,这种无奈的现状就和政策的主导有很大的关系,各部门之间的分工、整合与联动没有明确的规定与有效的保障。
4.基层教练员的数量与质素整体偏低
中国对于足球教练员的培训力度始终不大,更不要说身处基层的足球教练员了。而且教练员们的待遇普遍偏低,也就直接造成了数量的萎缩。尤其是在校园足球轰轰烈烈的开展后,教练员与学生之间的师生比缺陷愈加明显。以上海为例,2000年初,还有两百余名基层教练员,2010年之后,由于待遇的原因,很多训练员都转行了,留下的教练在物质保障和教学辅助双重不足的情况下,带领学生摸索前行,如履薄冰。
三、校园足球未来的发展对策
1.做好教学与训练的结合
所谓教训结合,首先要把足球课作为一项专修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将校园足球工程中的教学内容与体育教学进行结合,足球运动的发展有群众基础就成功一半;其次,在课时量和考核结果上学校要把其纳入正规的管理工作中,无论是取得成绩还是一时失利,都不要视而不见或是推诿责任,学校只有重视,教训工作才能实效开展。
2.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建设足球场地
仅仅依靠体育总局安排专项费用来进行校园足球建设,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各级各地的政府和教育部门要给予财政上的支持,从多方面解决财政问题。学校在进行校舍等基础设施的改造时,要把体育场地的改造纳入计划中,按照通知的要求与规定配置运动器材,改善运动设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3.积极组织和开展教练员的培训
校园足球的开展,必须有大量专业的教练员在基层从事教学与训练。所以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足球训练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如果需要的话,甚至可以开展资格考试工作,设置相应的学时数,培训合格的教师予以资格证书的颁发。另外,还要积极发挥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练员的特长优势,聘请他们到校指导教学、辅导培训教师训练,从理论到实践都予以培训的保障。
4.有计划地培养足球特长生
对于有足球天赋的学生要进行重点的培养,可以为他们制订单独的训练计划,使他们在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和运动技能上全面发展,当其学业成绩和专业成绩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时,破格升学或是设立教练员推荐机制,让孩子们的天赋有更多可发展的空间与动力。
四、结语
笔者通过对足球校园在学校的实际实施情况的研究,既看到这项运动的发展态势和发展趋势,又看到现阶段存在的一些“硬伤”。有一些“硬伤”是年深日久的,有一些则是因时而变的,因此,笔者从教学的实际情况、资金与基建、教师培训与学生发展等几个方面对我国校园足球能朝更好地方向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希望我国的校园足球有效地推进体教结合的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体系,使我国的足球事业成为一项朝阳事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