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全民健身的好处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全民健身的好处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全民健身的好处

篇1

一、 提高广播体操在全民健身中地位的认识

广播体操一直是学生体育的一个重要活动,同时也是最基本、最简单、最普及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当今,也有很多企事业单位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这样,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多做广播体操,有助于身体血液流动,增强抵抗力,天气渐渐寒冷,还可以起到暖身的效果。现在的广播体操节数相比以前已经大大减少,它由预备姿势、伸展运动、扩胸运动、踢腿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等8节动作组成。勤做广播体操,对身体有多种好处。目前使用的广播体操,每节操动作幅度大,可全面地促进人体各个部位的合理运动。全套体操对人体产生的运动的形成由低渐高,中间隔离的生理轨迹,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每节即刻心率基本在每分钟120~140次,为发展人的心脏的最佳负荷。全套动作的最大心率为每分钟140次,能对人体产生中等强度的运动刺激,具有较强的健身效果。整理运动后4分钟左右即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研究和实验表明,锻炼者长期进行广播体操锻炼,可提高肌体主要关节的灵敏性,促进骨骼发育,增强大肌肉群的力量,对增强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传导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成为锻炼者调整心态,放松神经,陶冶情绪的良好方法。不要小看广播体操这短短的几分钟,俗话说:“滴水穿石。”每天坚持锻炼几分钟,换来的是充满活力、健康的身体,何乐而不为呢?大家的广播体操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希望各级学校能够重视起来,甚至能够让全民每天做广播体操,从而能够把广播体操做得更好。

因此,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增加,人民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则都将发生明显的变化,人们对体育锻炼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的认知也将越发深刻,将更自愿地、自觉地通过“体育投资”来谋求健康的体魄,通过体育锻炼这种特殊的积极性休息手段来消除疲劳,愉悦身心,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这样靠我们大家的努力,把广播体操变成一个不是任务的任务,化被动为主动,让广播体操成为我们学生、社会全体人员强身健体的最好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全民健身并不等于全民都做广播体操,全民都做广播体操也不是全民健身的目标和要求,重要的是以推广广播体操为契机,在全体民众中树立注重健身、注重健康的思想。

二、 重视广播体操对全民健身的作用

(一)广播体操对学生健康的好处

广播体操是学校每天学生锻炼身体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广播体操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我们知道环境对人影响的重要性,环境塑造人。其实学校大力开展广播体操活动会营造一种良好的体育氛围,对学生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广播体操,同学们常称为课间操。为什么要在课间做操呢?从医学上讲,课间操是从人体生理卫生保健角度考虑。青少年是人体生理变化较大时期,人体正处于长身体阶段,同学们上课是用眼看、用脑记、用心思考的学习过程。当人用脑时大脑血液就会明显增加,脑血流如果较长时间增加,人体其他各系统的血液就会相应减少。如果多系统组织较长时间血流减少,就会影响我们青少年的健康发育。如果人体保持一个较长时间的坐位时,身体的相当一部分骨骼肌就会因长时间的紧张而出现疲劳。再加上学习用脑,身体其他组织血流相对减少,就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影响。

课间操是安排在每天学习时间的中间进行,其目的是:针对一段时间的学习用眼、用脑和一定时间的固定坐位,科学地利用课间时间进行做操,是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一次调节。如:通过做操,促进人体肌肉、关节的运动,可增加肢体血流量,使人体的血流重新分配,松弛大脑神经、调节用眼,减轻长时间的坐位而引起的身体疲劳,又可以通过活动,调节人体大脑皮层的紧张度,同时通过做操呼吸室外新鲜空气,对大脑保健、用眼卫生、调节视神经、预防近视或防止近视的加深都大有好处。但学校仍有一部分同学做操马虎、应付,没有按标准动作做,全身肌肉、关节未达到运动锻炼效果,就谈不上通过课间操达到健康保健效果。希望同学们能对“做好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珍惜做操时间,认真、自觉“做好两操”,使做操真正起到应有的保健效果。

(二)广播体操对成人健康的好处

企业事业单位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顺应职工的健康需要,提高劳动者身体素质的有力举措。“全民健身”活动对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体育工作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调节劳动者的机能状态,提高工作效率。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人体在一个工作日中,其机能状态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在上午工作开始时,10~30分钟的“工作入门期” ;接着是保持较高效率的“高效稳定期”,此阶段约可持续100分钟;随后出现疲劳,进入“疲劳期”,生产效率逐步下降。下午情况类似,但“工作入门期”缩短, 只有5~10分钟,“高效稳定期”一般持续60分钟,“疲劳期”出现较早。根据这一规律,组织职工开展广播体操、太极拳等活动,可有效地消除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造成的疲劳,调整机体的机能状态,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一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以坐姿为主要工作形式的中年以上群体,有86%患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疾病。社会上所谓“白领”人群中,眼睛近视率达50%以上。不少人尚未到中年,就早早挺起了“将军肚” 。“三高”富贵病,也渐呈年轻化趋势。这些社会现象,向我们出示了黄牌,警示我们群众健身活动应当引起重视,是提到日程上的时候了。这使我们不由得怀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七、八十年代的成人广播体操。按照通常说法,每周参加体育运动不少于3次,每次在30分钟以上,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被称为“体育人口”。按照这个标准,如果我们能坚持每天做一至二遍广播体操,做“体育人口”是大有希望的。关键还是对体育健身观念的认识问题。看似占用了一点时间,其实提高了工作效率;看似少干了一点工作,其实却可以使人有更长的时间干工作。要克服工作忙、压力大、条件差等借口,让被冷落的成人广播体操重新再热起来,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体育人口”。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提高国民素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动,不仅指明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还对指导我国群众如何进行体育实践,促进我国的体育理论建设,全面提高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健康水平,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篇2

引言

中国梦,百姓的小康梦。而在普通老百姓心中就是健康梦。俗话说健康就是幸福,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百姓的健康乘得上重中之重。

在当前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进一步探讨我国全民健身,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对全民体育健身的研究有助于我国全民终身体育的贯彻实施,有助于人们终身从事体育锻炼而具有充沛的精力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从而形成全新的生活方式。如何使全民终身体育的理念得到广泛的普及,成为全社会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的进步,日益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实践要求全民健身体育理论不断地完善和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还要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一、贯彻全民健身计划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在我国深化改革和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国民素质目标,是跨世纪的国民体质建设的发展战略计划,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涉及到各行各业,尤其是学校,如何正确解决好处在特殊阶段青年的强身健体问题,为未来莫定好能从事终生健身锻炼的基础及其重要。

1、《全民健身计划》是对高校体育文化提出的挑战

《全民健身计划》的颁发与实施,就是要从制度上规范全民健身的开展,保障全民健身的基本权利。全民健身的重点实施对象是青少年,努力提高青少年的体育和健康水平,并引导其将来参加体育活动是《全民健身条例》赋予高校体育工作的新的历史使命。高校体育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加快自身改革的步伐,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教会他们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体育能力,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体育锻炼的热潮中,为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健身教育打好基础。从而有力地促进《全民健身条例》的全面实施,达到全民健身,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

2、高校体育文化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的基础。社区体育的发展,是与社会经济生活的逐步改善相伴随的,人们自身对体育功能和作用认识的深化,是社区体育、家庭体育广泛普及的重要原因。在高校里,大家看到的是充满活力的青年人,对体育知识的渴望和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使得学校体育以促进青年身心发展,增强体质为目的,其教育性、阶段性较为突出。因此加快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顺应《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势在必行。

3、全民体育健身的功效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宣传手段的多样性,人们对体育的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健身中来,体育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满足人们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体育这一手段来力求达到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等目的。

4、体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体育不仅仅是身体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手段、生活方式和精神载体,对于建设“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在群众全面体育健身的开展中,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会议精神,构建全民健身发展模式,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倡导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体育。

二、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关系

1、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础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科学实施“坚定的面向全体学生,明确健康第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与意识,采用各种趣味体育手段,创新出其乐无穷的快乐体育竞赛、游戏活动”这一系统工程。体育活动是人一生中重要的生活内容。学前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构成了一个完整结构。它要求每一个公民从幼儿时期到生命终止,都把体育锻炼纳入到自己一生的教育内容之中,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体育手段进行锻炼。

2、高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关键

原国家教委在关于《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意见》中指出:“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是全民健身的基础,加强学校体育卫生是使学生科学、持久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高校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教育阶段,是学生从学校体育转入社会体育自我教育的过渡时期,无疑对全民健身工程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所以学校体育肩负着时代的重任。高校学生是一个较大并具有较高智商的群体,同时也是从事体育活动最有条件的群体。他们处在身心成熟的青春时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的最佳阶段。应当使他们成为一批批经过长期学校体育教育,具有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与能力的学生,毕业后迈入社会,成为全民健身的骨干力量。

3、学校体育的延伸——社区体育

终身体育教育作为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的追求的长远目标,对学校体育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环节,但依然没有摆脱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导思想的旧的体育教育模式的思想束缚。因而制约了学校体育运用现代体育方法与体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习惯的新的体育教育体系形成与完善。因此,在新旧体制的转换时期,我们必须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校体育,为终身体育在学校教学中进一步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三、高校体育创新落实全民健身计划

1.完善“以人为本”的全面体育健身体系

在“以人为本”的全民体育教育课程和内容体系的开发上,体育健身内容开发应根据各层次的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目的和兴趣,制定合理有效的体育健身目标。体育健身是与社会紧密关联的,全民体育健身内容更是必须尽快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全面体育健身的内容要结合普通群众职业、心理、生理、社会体育的需要、社区的现实情况进行安排,以趣味性、安全性、娱乐性、大众性的有氧运动项目为主,尽量做到既能健身、健美,又能提高自身兴趣和身体素质的功效。例如球类、健美操、武术,田径等锻炼项目和基本体育理论知识等都可以放入城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内容体系。

2、体育精神文化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

《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需要把人们的体育精神意识放在首位,高校体育精神文化集中反映了大学生的体育精神、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在为《全民健身条例》的目标实现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校园体育文化中可产生各种新的观念和新的思想。在大学校园里,充分利用黑板报、校广播电台及校报等媒体,宣传运动健儿奋力拼搏、挑战自我的精神,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风尚。

3、培养一批优秀的社会体育工作人才

培养一支优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发展全民健身、促进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同时,城市社区体育服务机构是体育院校毕业生又一新的理想就业领域或场所与岗位。在这里他们是大有作为的,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两者之间的互促、互补,有力的促进了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做出了它们各自应有的贡献。

4.夯实学校体育教育这一社会全民健身的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城市学校大多数是实行集体的体育锻炼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在学校期间受到体育的影响很大,甚至影响终身。因此,增加在校对体育学习的机会为人们终身体育行为的形成打下基础,是增加在社会全面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深入进行,以现代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使更多的人群参与体育锻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和谐社会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

四、总结

体育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体育中蕴涵着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精神。随着全民体育健身在世界范围和我国国内的兴起,体育健身运动形式程多样化趋势,项目也越来越全。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背景下,在我国开展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可以选择的项目很多,有传统的、现代的、西方的、东方全民健身的等等。总之,和谐社会下全民体育健身需要根据独特的体育项目优势和对国情的良好适应性,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并发挥重要的功效,真正达到全民体育健身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季敏.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探讨[J].成人教育,2007,(2).

篇3

健康是人类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本,一个人不论做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体育运动是锻炼身体最有效的方式,不仅对身体没有副作用,还能愉悦身心,放松心情。能适当缓解生活或者工作上带来的压力。目前在国内来说,健身气功运动基本普及,相对其他运动来说健身气功对锻炼身体具有更多的好处。另外,健身气功比赛在国家体育部门的推广下,得到高校青少年的喜爱,更需要进行一定的培养。本文论述了健身气功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们能够通过健身气功这一体育项目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1关于健身气功运动的介绍

1.1 健身气功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健身气功项目作为一种平时很常见的运动项目,"健身气功"是"健身"和"气功"两个词语结合而成的复合词组,依据健身气功是一个体育运动项目的前提,探讨"健身气功"概念的含义,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即先分别探讨"健身"和"气功"两个词语的含义及其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再探讨这一复合词组的含义。

"健身"的含义比较清晰,使身体健康的意思,是一个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落实到各种各样的身体活动。健身体现了体育运动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目的,而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使健身的目的得以充分落实。

“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合为一体身心锻炼技能。调身、调息、调心在气功学里简称为"三调"。这个解释的特点是将气功定性为"三调合一"的操作技能。

1.2健身气功的性质与特征

健身气功运动的主要特c分为可接受性和全面性。所谓可接受性即指的是健身气功运动作为一项简单易学的运动项目,并且内容丰富,课程有趣,适合各种年龄段的人群参加,青少年可以通过健身气功运动来锻炼身体,丰富课外活动,上班族可以通过健身气功来缓解压力,放松身心,老年人可以通过健身气功来强身健体,无一不显示着健身气功运动的可接受性,还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体质来调节健身气功强度,合理控制运动的时间长度和次数、休息间隙和力度。第二点是健身气功的全面性,健身气功可以使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得到锻炼,可以促进肌肉、关节、骨骼的和谐发展,有利形成正确的体态和健美的形体,有效提高人体协调性和灵活性,还能调节呼吸系统、各种器官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还能调节人的心理,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由于动作柔缓,健身气功是一项与大自然结合的最紧密的运动,在各种场地环境下中,更能达到健身气功的健身目的,而能够长期坚持的人自然比一般人的体能更强,且能保持心情舒畅,精力充沛。[1]

2健身气功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分析

2.1 增强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功能

健身气功运动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人在健身气功的时候身体会有意识的调整呼吸,此时肢体里的血液会向心脏的位置流去,血液能够促进心率加快,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能够有效促进心脏的活动,强化心脏力量,同时还能增加心血输出量。如果人们能够经常进行健身气功运动,就能有效增加心脏体积,使心脏进行有力的收缩,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当人安静下来的时候,心率会随之减慢,这也显示了健身气功能够有效调节心跳的跳动速率。当健身者在寒冷环境下,血液循环将会减慢,此时心脏会加速收缩,会有大量外周血液流入深部组织,从而扩张内脏血管。在一张一缩当中全身血管就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如果一个人经常参加健身气功运动,这个人的血管弹性一般会很好,这是因为由心肌提供营养的冠状动脉会增加许多血流量,这样会增加血液里的脂肪酶,从而导致脂肪被分解的速度加快,最终使血液里的胆固醇分解,也就增加了血管弹性,减少了由于动脉硬化而对身体产生的危害,同时还能有效延缓人体的衰老速度。另外,长期从事健身气功运动的人还能提高身体的各种器官系统的免疫力,从而提升了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2]

2.2 健身气功运动能减少人体外在的运动损伤

由于健身气功运动在缓慢音乐中练习进行,而音乐的舒缓的作用可以让人放松神经,这样就减少了由于运动速度过快而造成的伤害,比如骑自行车、滑滑板、轮滑等运动,同时也能减少由于剧烈运动而造成的扭伤、摔伤等等。再者,健身气功这项运动需要具有极好的节奏感,人体四肢的运动要与呼吸频率保持一致,当人想要做到这一点时,大脑的中枢神经和大脑皮层都会产生兴奋,这样人就能迅速集中精力,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大脑此时会抑制无关部位的工作,让其能够得到休息,相对于人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更能使大脑得到有效的休息。相较于其他运动,健身气功运动还能避免因摔倒而造成的中风、休克等突发性疾病。

3健身气功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意义

3.1 健身气功运动的开展为全民健身计划增加可行性

对于全民健身计划,首先可以从全国各大高校入手,而健身气功这项运动相较于其他运动更具有全面性和趣味性,可以首先在学校的体育建设中引入健身气功这一运动,推动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强身健体的平台。所以,许多高校都应该重视体育这一方面的发展。目前由许多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体育学院,并且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很多学校都有资格开展更多的健身气功项目。所以更应该将健身气功运动引入高校,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第一步。

3.2 健身气功运动实现了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有机结合

所谓的终身体育主要是指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将体育运动作为终身的职业,开展终身体育在高校中提出了几个要求,不仅要实现终身体育,还要保证学生锻炼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能给学生施加过多的负荷,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健身气功运动是一项目前来说已经较为普遍的一种体育项目,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学习,并且还具有多种健身功效,因此值得广泛推广。我们应该利用高校的优越条件, 普及健身气功, 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健身气功健身活动。从而进一步推进健身气功运动在社会中的普及,让人们自觉地参加到健身气功运动中,最终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篇4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现状。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山西省部分高职院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且学生选取于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阅读有关的社会体育学、学校体育学、心理学论、高等教育学等教材和专著,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现实需要,并遵循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本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对问卷的效度、信度进行了检验,进行实地发放和有效回收。

1.2.3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对有关内容进行检验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情况

要分析和研究山西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健身意识,首先需要大致了解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从表1中所列出的数据可以反映出,在所调查的部分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中,选择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学生数量最少,仅占到调查人数的18.8%。大多数学生参加锻炼频率较低且毫无规律性,同时也很少进行主动锻炼。由此可以看来,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比较差,大部分同学都是在学校和集体的压力下被动的参与体育活动,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情况出现。

2.2对体育锻炼与健康关系的认识

从调查中发现,有413人(56.9%)觉得体育锻炼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会有好处,在所列举出的七因素中排名第三,而不吸烟饮酒以及保证充足的睡眠则排在前两位,认可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83.8%和65.9%,同时认为规律作息以及适当参加娱乐活动的人数也比较多。以上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体育锻炼是保证健康的最基本方式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2.3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对全民健身的认识

我国现阶段在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计划,但是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网络游戏和其他娱乐媒体的冲击下,青少年将更多的余暇时间用于多媒体娱乐,而几乎停止了户外的身体锻炼,青少年体质健康也逐年下降,因此,科学看待全民健身计划和终身体育思想,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

从表2中看到仍有91.9%的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全面健身计划未听说或不清楚,这与我国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宗旨背道而驰,与我国提高全民体质健康的宏伟目标也有较大出入。但是就目前来看,山西省高职院校对于全面健身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还没有让学生真正把全民健身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去加以重视,这必然会影响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

2.4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表4中对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可以发现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并且目标性极强。调查数据可以充分显示,现阶段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基本功能能够形成明确的认识,大多学生能对于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所带来的积极作用给予肯定。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或者限于场地器材的不足而无法深刻感受到体育健身和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娱乐感和幸福感,这部分人的体育健身意识是极不稳定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少,学生体育锻炼内容单调,锻炼情况不理想。

(2)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全民健身的了解情况很不理想,大多数学生只是听说过全民健身,而不了解其内容。

(3)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状况并不理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没有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身体的改变,还没有真正的享受到体育锻炼和体育健身活动所带来的幸福感,学生的体育锻炼认知现状在总体上不乐观。

3.2建议

(1)各学校要逐步增加体育理论课程的比重,其次,要提升老师的理论授课水平,要求教师要将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同全民健身内容结合起来。

(2)学校的体育教师应该主动向学生讲授一些流行体育健身项目的参与方法与竞赛规则,让学生对于这些项目的陌生感逐渐消失,同时也增加对于这些体育项目的理解程度。

(3)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不同项目的体育选修课程,让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根据自己对于不同项目的兴趣自由选择体育课程的内容。同时,学校要积极招聘一些大众体育项目专长的体育老师,将类似于瑜伽、体育舞蹈、健身、自行车等近年来社会普及度很高的项目引进到学校中来。

参考文献:

篇5

一、前言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当中具有传统文化魅力和显著健身功效的拳种之一,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动作简单优美,柔和圆滑,简单易学适宜任何人群,不受时间、季节、场地、限制、它既能强身健体,又能防治疾病。由于此种原因在我国全面健身运动中把太极拳纳入了进来。但是在这项运动的普及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太极拳在如今体育市场消费发展中的情况怎么样?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促进太极拳的发展?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是为全民健身运动与体育市场消费行为提供帮助。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南充市主要以太极拳为锻炼内容的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样本数量300份。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学校图书馆查阅有关全民健身及体育健身消费等方面的文件、政策纲要、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等,为论文的撰写提供帮助。

2.访谈法:通过抽样方法走访南充市辖三区的练习太极拳的集中场所以及太极拳协会的工作人员。

3.问卷调查法:结合南充市城镇居民健身活动开展实际情况而制定太极拳健身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86份,有效问卷共计282份。有效回收率为94%。

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5.0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平均数、标准差等常规数理统计。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太极拳健身活动开展的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统计南充市太极拳人群的年龄呈正态分布,其中以51-60岁年龄段参与的比例最大,达到32.6%,其次为61-70年龄段的练习者占25.2%,再次为41-50和71-80两个年龄段参与者分别17.0%、12.1%,也就是说,太极拳健身活动的参与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占整个参与者比重的85.8%,而年轻人则参与很少。

(二)练习者的练习年限

太极拳练习者参与该项健身活动的练习年限实际情况。经过访谈与交流,,最长的练习年限可达15年以上,而得知最短的健身经历只有3个月,5年以下的太极拳爱好者占的比重较大,占到所有参与者的56.0%,练习年限的长短与练习的人群数量呈负相关。

(三)练习者的职业分布情况

调查发现参与太极拳健身活动的人群职业种类较为广泛,其中退休人员和教师为主的文体教系统人员的参与比例较大,分别占参与者的32.6%和21.2%,包括工人、医生、新闻从业者、公务员、机关干部、教师、会计、律师、个体经营者以及离退休人员。这与参与者的闲暇时间的及对闲暇时间的利用有关。

四、南充市太极拳健身活动特征

(一)参与人群广、主要以中老年为主呈正态趋势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以来,普及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好的太极拳得到普及,虽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但是普及的面还不够广泛,虽然各社区、街道办、公园、广场都有多处太极拳练习点。参与太极拳练习的人群分布也很广,区域面积大,但地点在整个区域呈现的妆态较为稀疏,没有形成面,各种职业特征、年女老少都爱好这一项目,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中老年健身人群圆心呈放射形状态的人群分布情况,这一太极拳稳定爱好者也为整个区域的全民健身活动做出贡献。

(二)自觉参与、积极性高、主动求教的意识强烈

通过在走访社区的太极拳辅导站当中,了解到参与者都是自发组织的有的有健身活动队长,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渠道和各种方式方法了解到太极拳,包括影像制品、网络、杂志、报刊和书籍。但是大部分人群通过学习经验丰富者的技术动作而习得。并且太极拳练习感受到了健身给身体带来的好处。

(三)练习内容多、形式灵活、气氛热烈、效果明显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健身爱好者都是自发组织的,根据大部分人群的需要约定练习的时间、地点、内容、练习形式等都是根据多数健身爱好者情况来做出安排和调整的,因此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团体内成员的交流,也容易营造和谐、积极、互助的练习氛围,有利于太极拳健身活动的推广后而达到普及。

五、南充市太极拳健身活动的存在问题

(一)组织力度不足、宣传有待提高

南充市开展太极拳健身活动所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从宏观层面来说还是政府对这一项目组织力度不足,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们的爱好也较为广泛,政府重心不会完全放在这一项目上,故而相关部门也没有积极宣传,应该按照群众要求成立相关的社区太极拳协会。当地全民健身指导小组应尽快成立太极拳相关组织机构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

(二)太极拳健身指导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培训机制效果不明显

就影响和制约太极拳爱好者的开展最主要原因主要是练习者的技术动作不规范,与正确的动作有差距,错误的动作影响健身效果。而现在太极拳指导站的指导员并没有受过专业培训,都是按照自身经验传授,这种经验只能受益于己而非受益于人。一般的指导者都是太极拳的资深爱好者,他们有相当的责任心,有足够的业余时间,练习时间较长的人来担任。针对这样的人群相关部门对这一特殊指导员进行培训学习。由于爱好者都是根据自身经验进行教学,所以使得培训的效果不佳。

(三)对太极拳健身消费市场的开发缺乏有效的手段

“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太极拳由于受自身动作的束缚在年轻人中开展的效果并不明显。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室内的太极拳练习馆,或者是武术馆并没有,练习太极拳的人都是空旷的广场、公园等地区,而大规模、专业的室内场地开展太极拳健身运动目前仍是空白。为什么健身俱乐部没有开展太极拳健身活动?通过调查发现,原因是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投资运营者对于太极拳这一运动元素或者是认识有偏差,认为太极拳不能引进健身俱乐部,他们对于考虑市场前景俱乐部利益较为谨慎,受外来的流行运动项目的强烈冲击,俱乐部团课流行因素也跟国际、年轻人需求接轨,使得大多数俱乐部投资者没有去开发太极拳健身与俱乐部的融合问题信心,这也是为什么各大俱乐部没有开设太极拳健身项目的主要原因。

六、相应对策

(一)加强宣传、完善管理、提高太极拳管理组织的服务意识

寻求政府帮助是重点,积极寻求政府、企业、社会、等的大力支持,让媒体积极宣传太极拳健身的益处,使太极拳健身活动与各方力量相结合,想成一整体,政府为练习者提供场所,指导员为练习者进行专业指导,企业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后勤保障,调动爱好者的积极性。

(二)提供专业培训与指导,满足练习者的健身需求

体育局或者体育协会应培养一定数量的骨干人员,包括体育教师、离退休的健身爱好者、民间爱好者,定期组织骨干进行学习,从健身技术与理论、膳食与营养上给予正确的指导然后发挥这些骨干的作用,让他们去积极推广,定期组织健身爱好者进行学习,从健身与营养上给予正确的指导,保证太极拳健身活动积极健康发展,为全民健身运动做出贡献。

七、结论

(一)南充市城镇居民参与太极拳健身活动人群多以中老年年龄段为主,参与者的工作特征主要以离退休人员为主,而且以文、教、卫系统人员主要健身人群,这一人群构成了实施全民健身活动的中坚力量。应该积极宣传让更多的中老年朋友积极参与太极拳健身活动。

(二)俱乐部开展的太极拳活动是薄弱环节,太极拳在室内练习的比重较小,绝大部分俱乐部没有这一团课项目,投资者应相应政府号召,组建俱乐部文化多元化发展,把太极拳元素与俱乐部文化相融合,创造新型文化产业,政府部门、科研工作者应为这一健设做出相应努力。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1.

篇6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确定将逐步在全国推广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政策,并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长春、武汉、成都7个城市定为首批开放试点城市。每个城市将选定两个区为试点区,每个区选10所学校,作为开放试点学校,开放试点学校的体育馆一律免费,相关设施、器材的保养费用则由国家统一给予补贴。目前,试点地区的中小学校和不少大学的体育场馆以不同的方式向社会开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为下一步的全面开放积累了一些经验。

学校体育场地更好地向公众开放,社区与学校实现体育场地资源共享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放眼世界各地,有的国家和地区在体育场地资源的规划、设置上,将社区场地与学校场地截然分开,而有的国家和地区社区与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共享已经形成社会系统。我国体育场地人均占有量要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众多,运动场地面积极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尽快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社区与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就显得尤为迫切。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关于社区与学校体育场馆是共享还是各司其职的不同做法,也在提示我们:解决我国社区群众健身难问题,要多管齐下,因地制宜地开放学校体育场地,不能搞“一刀切”。

学校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是活化闲置体育设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将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闲置封闭的学校体育场馆全面向社区居民开放,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为全民健身提供场地,既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家长、社会的沟通,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是一个双赢之举,也是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全民健身计划》、《体育法》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颁布,为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当前学校体育设施的兴建,也呈现出蓬蓬勃勃的强劲势头,更多的体育场馆在学校中拔地而起,为进一步的全面开放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全面开放带来的问题

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的全面开放,为全民健身提供了场地,实现了体育资源共享,活化了闲置的体育设施,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1.机制问题。

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为全民健身提供场地,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对学校来说,这既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家长、社会的沟通,又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但学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落实起来非常难。我国学校大多采用封闭式的管理,没有相关的政策依据,是很难形成大规模对外开放的,即所谓的没有政策指导,缺乏明确的导向。

2.规划问题。

我国大众体育运动场所的不足,一是体现在学校体育运动场馆的全面开放问题,二是体现在规划的不合理。在城市规划上,没有处理好城市建设规划与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的关系,存在脱节的局面;在学校的整体规划上,还要充分体现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考虑这类场馆的选址与布局要符合全民健身和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

3.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面临的现状是即使把学校体育场馆全部开放,也不能完全满足公众的需要。盲目开放体育场馆而管理跟不上会出现公众一哄而入的现象。怎样才能不妨碍学校正常的管理,实现体育场馆的有序管理值得深思,如果管理不当,会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带来一定的冲击。

4.安全问题。

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为居民提供锻炼身体便捷的活动场地和条件,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对学校管理者来说,理论上应该赞成这一举措。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安全问题使学校管理者感到有压力,一方面是开放后学校安全管理,另一方面是参加锻炼的人的安全,还有另外一些负面的问题。体育场馆全面开放会出现一些乱丢垃圾、随意破坏等不文明行为,更重要的是居民在学校锻炼时发生意外责任应该由谁负责。

5.经费问题。

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确定将逐步在全国推广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政策,开放的场馆一律免费。虽然相关设施、器材的保养费用由国家统一给予补贴,但如何开放、如何补贴,这也是学校比较关心的问题。

三、建议

1.政策导向,因地制宜。

全民健身、科学健身、善待身心已成为时尚和主流,人们要求政府提供更好的健身条件,改善和提高健身环境的要求日益强烈。为解决这一供需矛盾的突出问题,在现阶段相关政府部门要因地制宜,发挥出主导作用,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区共享的机制问题上,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规范和引导学校体育场馆尽快向社区开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使这一事关全民健身的重要举措,积极稳妥地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2.政府搭台,细化管理。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区共享的管理上,建议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借鉴各地经验,进一步细化制度,建立完善的开放制度。首先,要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不扰;第二,学校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调度、管理此项工作;第三,更新观念,不断创新,采用灵活多变的开放形式;第四,制定切实可行的开放时间。总之,多利用学校的课余时间向社区居民开放,使全民健身真正走进市民的生活。

3.落实政策,保障安全。

为解决学校体育场馆的安全问题,建议首先落实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制度,保障满足居民的体育活动需求。第二,建议学校成立专业的运动场地、设施、器材管理队伍,除了完成管理任务外,还应担当教育、指导、督促学生及社区居民积极健康安全地参加体育活动。第三,为了保证安全,预防安全事故,开放场馆的器材、设施要定期检查维护。第四,学校健全门卫制度,禁止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入内。第五,可以采用会员制的方法,居民要留下详细的资料。总之,落实政策,保障这一工作安全有效地向前推进。

4.灵活解决,保障使用。

影响学校体育场馆全面开放还存在一个费用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除了依靠国家政策补贴外,还要根据各地情况灵活解决。建议在条件比较好的运动场馆,可以适当收取一些费用。这样既可以保障使用,又可以解决全面开放带来的一些副作用。收取一些费用在现阶段首先可以弥补学校场馆维修、保养及人员支出等费用的不足;第二,可以起到一定的资源约束作用,可以避免由于“免费搭车者”而出现的所谓“公共悲剧”,导致最后没有能够真正享受到公共产品和优质服务的好处;第三,如果有人或单位搞活动要包租学校场馆,只要在时间上和学校的教学活动不冲突,就可以到学校的场馆负责部门登记,签订租赁协议。总之,根据各地、各校情况,灵活解决好居民健身活动的场所问题。

篇7

一、休闲体育服务业的内涵和特点

休闲体育服务业应该是为实现体育自身价值和意义而进行开发、生产和提供体育健身与休闲娱乐劳务的行业。休闲体育服务业也具有自身的特点:(1)对劳动本身的依赖性。在休闲体育服务业,对劳动者本身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劳务人员和消费者两个方面:消费者自己的技术、技巧和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态度以及体育指导人员的指导能力都是这种依赖性的体现。(2)健身与休闲娱乐性。体育娱乐不像竞技体育那样对参加者技术要求过高,也不像一般的身体锻炼那样枯燥无味,体育娱乐融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审美性于一体,在健身中娱乐,在娱乐中健身,是人们促进身体健康、满足身心享受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说体育娱乐讲究自娱自乐。(3)趋众性。体育娱乐的趋众性是指体育健身娱乐产品具有大众的社会理想、民族习性以及他们的接受水平、期待视野、审美情趣的这一种属性。这一属性决定了体育健身娱乐产品要最大限度地趋向大众、贴近大众。

1.开发咸阳周边市区休闲体育服务市场的现状

咸阳周边市区休闲体育服务市场的现状与我国二十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而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越来越关心,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人们健身娱乐需求的增长,体育市场化的速度也应进一步加快。咸阳市休闲体育服务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各类休闲体育经营场所增加幅度较小,经营项目也仅仅限于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到篮球、足球、从器材健身到桑拿。这些体育健身娱乐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健身娱乐需求,同时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对促进休闲体育的开展与经济建设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我们的调查也发现咸阳市休闲体育服务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咸阳周边市区休闲体育服务近几年发展比较慢,休闲体育服务市场还没有成行,与其他大中城市相比,咸阳市休闲体育服务市场相对比较缓慢,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且各项目发展不平衡,完整的市场体系仍在形成之中。

2.分析咸阳周边市区参加休闲健身人群的健身理念

(1)对全民健身活动的认识

通过调查居民中有89%的人认为全民健身很重要,他们认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防病,对身体有好处,全民健身可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口素质,对国家对个人都很有意义.可见咸阳周边市区居民对全民健身活动从思想上有较高的认识.

(2)对体育锻炼与健康问题的认识

在调查中,有62%的人认为,体育锻炼使自己提高了身体素质,增进了健康.在回答体育锻炼的功能这一多项选择的问题时,有16%的人认为体育锻炼能调节情绪、改善心情,46%的人认为体育锻炼使自己生活有规律,另有13%的人觉得体育锻炼增加了朋友间的人际交往,6%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改善了自己的形象.居民普遍认为增进健康的因素首先是体育锻炼,其次是饮食习惯,再次是心情愉快。

二、开发咸阳周边市区休闲体育服务市场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繁荣咸阳市休闲体育服务市场,推动我市全民健身深入持久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1.加强媒体宣传力度,强化市民的健身意识市民

市政府和市体委以及各经营场所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板报、宣传画等多种媒体,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和教育,强化市民的健身意识,在市民中树立起“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指导市民正确地消费,使市民认识到体育健身娱乐不仅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健康投资。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到咸阳市假日休闲体育活动中去,促进西部体育的开发。

2.开发中档的休闲健身服务市场

社会阶层的区别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生活方式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往往体现在消费方式的不同。中间阶层收入稳定,薪金丰厚,可以说是社会的支柱消费群体。他们的休闲消费取向也与这个群体的特征相吻合。因此,多开发经营一些专业性强、档次居中的健身娱乐服务场所。

三、建议

1.针对不同消费群体,采用不同的休闲娱乐体育经营方式,充分考虑大众的消费能力,创造一些薄利多销的多元化休闲娱乐体育项目。开发休闲体育市场,转变“花钱买健康”观念的形成。

2.休闲体育娱乐经营者应采用会员预先尝试、预约服务形式、会员卡等方式,使平时忙于工作的消费者尽可能拥有享受休闲的时间。

3.休闲体育娱乐经营者在制定价格时应考虑中老年消费群体的实际消费水平,保持适中的价位。

参考文献:

篇8

党的十提出要发展文化,体育文化是积极的文化形态,而传统养生功正是这些宝贵文化遗产当中的一枝奇葩。重庆市忠县人民政府2011年印发的有关《忠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中一直把广泛发展全民健身项目,丰富群体健身体育活动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传统养生功正处于极佳的发展机遇之中,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整理、开发和利用,继承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这颖瑰丽的明珠,让其作为促进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

一、关于传统养生功和社区体育

(一)传统养生功

传统养生功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的,以身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理三方面相结合为主要运动方式,促进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国家体育总局在2003年2月正式将传统养生功列为我国第97个体育运动项目,同时,编创了四种传统养生功: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六字诀,向全国推广。

(二)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是由特定社区的居民在社区范围内组织参加,运用社区内简易的器材和设施,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达成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群众体育活动。

二、传统养生功在忠县社区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一)传统养生功的好处

传统养生功具有,陶冶性情、预防保健、延年益寿、开发智能等好处。传统养生功动作舒缓、轻盈,能很好的调动机体内在潜能,以气带血,提高血液循环,改善和调理微循环,从而消除身心疲劳,让身体保持自然通畅,代谢自如,使得精力充沛,提高了机体免疫力,和思维能力,能够有效预防疾病,开发智能,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二)社区的需要

1.政府大力支持,明确地指出要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的挖掘和推广工作,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积极地开展各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如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活动、推广活动和竞赛活动等。

2.忠县辖13个区,共28个乡镇、332个村,而体育设施覆盖就有318个行政村。可见,政府对社区体育重视,人们对社区体育有概念。传统养生功健身性强、便于开展,适合在忠县各社区进行大力推广,成为人们强身健体的一种方式。

3.近年来,忠县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升,人们有更多的精力、时间、物质等投入传统养生功的习练,这也为传统养生功在忠县社区的推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全县目前常年坚持习练传统养功的群众有上万人,多次开展相关的竞赛和活动。如忠县庆“老年节”表演节目《传统养生功大舞》等。

三、忠县社区传统养生功的发展对策

(一)加大传统养生功的宣传力度,传播科学的健身理念

当代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养生、养性之道为人们所重视,并风靡全球。忠县有关部门也应加大对传统养生功的宣传力度,采用多种方式、媒介等对传统养生功的理论知识、技术知识、习练好处等进行宣传。比如:可以利用电视、新闻、网络,广告等手段,广泛宣传社区传统养生功项目的内容、价值等。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使传统养生功在忠县各社区中有更好的发展。

(二)有计划地建设传统养生功相关设施

目前,忠县各社区严重缺乏传统养生功的场地和习练站点,建设配套的设施刻不容缓。各乡镇可以充分地运用各区所现有的公园、街道、广场等公共场所,改建成传统养生功的公共习练场地。并积极地修建新型的、合格的练功场所和成立正规的习练站点。

(三)加强传统养生功相关指导人员队伍建设

忠县社区传统养生功活动一直处于自发组织状态,各社区居民对传统养生功专门指导人员的需求极高。所以,建立健全的传统养生功指导人员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各级社会传统养生功协会的作用,做好对传统养生功专门指导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刻不容缓。政府相关部门也要积极提供培训经费、健全培训体系、创新培方式,为创建高素质的指导指导人员才提供必要条件和便利。

(四)鼓励社会兴办民族民间体育――传统养生功事业

充分调动社会兴办传统养生功事业的积极性,扩展社会资源进入传统养生功事业的途径,多渠道增加各企业对此方面的资金投入。健全财政、税收等相关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融入、出资兴办传统养生功事业。再者,体育行政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经营性传统养生功场所的监管。

四、结语

传统养生功是现代人放松、保健合适的选择,具有天人合一的理念,能够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具备时代意义。剖析其缘由,找出相应的对策,充分继承、挖掘、发展传统养生功中的优异元素,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用,使各社区居民踊跃参与,这对传统养生功法的发展和对增强居民身体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乔亚敏.中国传统养生功法的发展理念与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1(10):242-243.

[2] 忠县人民政府.忠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的通知[N].2011.

篇9

近年来,健身运动在我国普及迅速,甚至国家都发出响应,要进行落实全民健身,把体育运动进行到千家万户当中去。而我们为什么要健身,健身又会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好处呢?

就让我们从最基本的地方开始分析一下。首先,健身运动分为有氧和无氧运动两个方面。有氧运动对于减脂和心肺的提升有一定作用,无氧运动则是侧重于肌肉的训练和增长。

我们为什么对肌肉进行训练呢?其实很简单,因为肌肉是我们人体的一个重要的组织,发达的肌肉可以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器官,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力量。肌肉量的增加还可以使我们的基础代谢率的提升!这对于我们减脂来说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这样一下通过健身运动我们就可以收获一个好的身材,能够拥有一个更好的体能!

自信的身材和强健的体魄都是健身给我们带来的附属品,健身的过程更是处处充满着欢乐。所以请加入我们把,健身动起来!

篇10

开始他们先教健身气功・八段锦,起初来学的只有十几个人,大家越学越觉得好,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来学的人越来越多。为鼓励和方便大家学习,他们把晨练扩音器也送给学员,后来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又教会大家五禽戏。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让村民完全掌握了两套健身气功功法。最近他们又第二次到该村进行辅导,参加习练的人员已经达40多人,并且都掌握了健身气功四种功法。

篇11

二、后奥运时代健身倶乐部发展遇到的问题

既然体育经济是隶属于经济研宄领域的问题,那么在分析后奥运时代体育产业遇到的问题时,就要与经济发展现状相结合,在现实的条件中寻找答案。奥运带给中国人民的不仅仅是国际目光的聚焦及奥运场馆的建设,后奥运时代的国民健身热潮,也在悄然兴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进行的一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2009年北京市社会生活指数呈稳中有升态势。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满意度成为本期指数最高的公众服务项目。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满意度指数由2008年的70.2提高到2009年的70.8,是所有公共服务项目中满意度指数最高的项目。而各种健身倶乐部也伴随着国民的健身热情在不断扩张,吸收会员。在倶乐部附近的街边经常可以看到发放倶乐部传单的工作人员,价格与倶乐部的品牌、新旧程度以及入会时间相联系。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健身倶乐部的价格拉锯战成了吸引会员的不二手段。在居民区密集的地段,一个小区中可能存在三个不同品牌的健身倶乐部,为了在有限的资源中争取到更多的客源,显示出自己的不同,倶乐部只能加大宣传力度,各种花样层出不穷,会员的不断增加也在挑战倶乐部的承受程度,只能延长闭店时间满足会员需求。

以一家大型健身倶乐部为例,其2008年的课程时间是1个小时,一个操房中大概20人左右上课,而到了2010年,不光倶乐部的价格水涨船高,课程时间也缩短到了50分钟,增加了晚上的一节课,跑步机因为会员众多不再是想跑多久就跑多久,以40分钟为限满足更多的会员,而操房中的上课会员数量更是惊人,一节瑜伽课竟然有40人之多。很多会员找到工作人员反映课程质量问题、课后更衣清洗空间过小、健身环境持续恶化等等问题,但工作人员流动性也较高,这些问题往往还没有反映到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就已经辞职不干了,而经他们入会的会员更是得不到当初入会时的各项承诺。

站在经济学的角度,经济发展必然会催生新的产业腾飞,而在新产业起步成熟的期间市场随供需关系的变化而带动价格变化,新产业的生存长短也有赖于市场发展的程度和产品认可度。从2008年至今,健身倶乐部的扩张速度都是在市场的需求带动下拉升的,快速扩张给倶乐部带来的除了金钱利益还有更多的后期服务问题。倶乐部不同于普通的产品销售,会员购买的是隐性的服务,软件课程水平和硬件设施条件都是他们衡量性价比是否满意的指标条件。在催生的倶乐部中市场销售与后期服务衔接断裂,会员的意见越来越多,这些矛盾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当问题积聚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发倶乐部遭遇会员锐减、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三、品牌认知与服务效力

一个品牌想要长久存世,必然需要有一个忠诚的客户群体,正面的品牌认知就是构成顾客忠诚度的基础。品牌偏好中的认知偏好、情感偏好决定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正面评价是感性与理性的综合体。即认知偏好是消费者理性判断后的产物,而情感偏好则是其对特定品牌情感上的认同,正是这两种偏好共同引发了行为意向偏好。需要注意的是,认知偏好可以通过企业传播的品牌信息加以建立,而情感偏好的形成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沟通,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品牌营销时不能进行单向传播,仅仅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策划、执行,而需充分尊重消费者,倾听他们的想法并积极沟通进而产生情感共鸣。那么在健身倶乐部的持久经营问题上,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一番正面积极的品牌认知宣传。

那么谁来做这个宣传的对象最好?倶乐部的会员。健身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消费者。体育作为商品是用于满足人们高层次需要的,因而体育消费需求的弹性极大,社会对体育产品的需求量、需求结构和消费水平等都与消费者对体育商品的购买力和购买欲望直接相关。而人们要把购买欲望转化为实际的购买行为,必须具备一定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消费意愿从何而来?经济市场上有一种从众心理,说的就是人群对于一件可买可不买的东西怀有的一种跟随行为。一件产品的好坏从使用过的人口中得到答案,往往比产品本身的宣传更具信服力,这种口口相传的广告,威力强大。虽然宣传力度不如电视广告覆盖范围广,但顾客忠诚度却是最高的。因为在体育产品中,共同使用课程是一种隐性的消费过程,在过程中形成的小团体可以留住更多的顾客,不管倶乐部地点如何变更,只要小团体的核心人物还在,对企业的忠诚度就还在。那么如何保有这样的核心会员?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扩张速度,在更高的战略层次上定位倶乐部服务人群,获得直接的服务反馈。举例来说,对于高端客户群,他们不在乎昂贵的会费,需要的就是完善的条件和高质量的课程。那么对于定位服务这样特定客户群体的倶乐部就要考虑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会员需求,对这样的会员,倶乐部的营运费用如何在经营过程中实现增长,单靠廉价会费是不能支撑太长时间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增值服务,让高端客户带来更多高端会员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那么对于大众倶乐部,为什么也要限制扩张速度呢?对于现在的居民来说,大众健身也是在他们认可的环境下进行的健身活动,人群过于密集也会让他们放弃当前的倶乐部,转而投向其他环境更好的地方。这样的循环会让倶乐部逐渐流失原本的会员群体,一个没有固定会员的倶乐部是不可能长久经营下去的。就像前面所说,忠诚的顾客群体,不管是高端还是大众范围里的,都是一个品牌长久经营的必要良方。

四、行业规范的需求

古语《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受经济影响较大的新兴行业更是如此。娱乐健身行业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前期规范市场规则、明确行业标准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体育健身娱乐业的管理制度和法规有待加强。虽说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宏观调控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要求,同时又要从政府的角度对体育健身娱乐业加强制度管理,规范各种管理制度。要根据体育娱乐业的特点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行业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同时,体育健身娱乐业经营过程也要依据市场的要求,按市场规律、价值规律进行规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使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市场法制化、规范化,以此推动我国体育经济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篇12

一、何为体育产业化

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劳务)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从大体育观的角度看,体育产业涵盖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如体育物质产品(体育服装、体育器 材、体育建筑、体育食品饮料等)和体育信息产品(体育广告宣传、电视广播、报刊、体育信息的传送等), 以及体育劳务(体育竞赛、健身娱乐、场地出租、体育旅游等)。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体育被正式列入第三产业,从而使其产业性质得到了确认。我们从体育产业的内容可以看出体育产业是一个覆盖面非常广、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如建筑业、制造业 、交通通讯、食品卫生、信息服务、服装和旅游等。所谓体育产业化,就是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所以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必须在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把体育与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经济行为,刺激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拓展体育市场,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我国体育产业化的经济因素分析

在当今世界上,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及西欧,同时也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国内体育产业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也位于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珠江三角洲和沿海一些省、市。经济发达与否,从根本上决定了整个社会对体育的投入,而由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体育需求和体育消费的增加,又是体育产业部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而发展体育产业,在一定的政治保证下,最为关键的经济决定因素是体育投资和体育消费。

1.经济保障是体育投资和体育消费的前提。体育投资和体育消费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人均水平等经济因素的制约。从我国的现状看,由于受经济水平、投资观念、决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体育事业至今仍是以国家投资为主,但是投资非常有限。从消费结构来说,尽管人们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但是我国总体水平和消费结构还比较低和不合理,体育的投资和消费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在一般家庭中,体育消费还是个新事物,至今没有被纳入日常的预算之中。居民只有在基本经济条件保障下,满足生存的需求后,才会扩大体育方面的投入。

2.全民健身为体育投资和体育消费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途径。首先,加强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只有增强人们的体育意识、体育投资和消费意识,才能促进体育消费的增长,优化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其次,增长体育消费。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广大群众作为基础,把挖掘体育消费立足点放在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群众体育基础上,把全民健身带入市场从而扩大体育消费。

3.促进体育市场繁荣。体育市场是否兴旺,也是衡量群众体育活动的重要标志。培育体育市场,一方面通过国家投入、体育部门自筹和社会集资等多渠道的形式建设一批能举办比赛,又能向社会开放供群众活动的不同功能、不同类型的体育场馆,加以市场化运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外商独资,中外合资或个人投资兴办的以体育服务为内容的营利性体育企业,从而发展和扩大体育市场,使体育市场与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结合起来,动员和组织群众投入到各种形式的体育煅炼中去,拉动体育消费,促进体育市场繁荣。

4.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增强群众健身意识的同时,还需要引导人们寻求科学的适合自己身体状况、职业特点的健身方法。因此技能培训、辅导咨询、健康评估、体质康复等一些服务项目和方式便形成了一定的市场需要。同时,对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和部门的促进作用也极其的明显。因此,《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可以推动其他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及对策

体育部门是一个以特殊的生产方式为其特征的经济部门。体育产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并与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相互协调,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规模与水平依赖于一个国家的体制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现阶段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群众的闲暇时间增多,对于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不失时机地把一些群众基础好、易于形成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推向市场,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体育的产业化进程,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体育作为一个经济部门,其规模、结构和层次都没有达到一个完善成熟的产业部门的水平,体育的经济功能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可喜的是,中央和许多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在逐步改善这种局面。 但总的说来,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水平与国情不相协调。针对目前的状况,笔者认为可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国家今后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对体育部门有所倾斜,给予税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以鼓励体育生产经营部门的发展。

2.在投资体制方面,应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为体育部门自身创收、社会集资并举,同时注意引进外资,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3.推行运动项目的行业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形成全方位的社会共办体育 的格局。

4.要培育和完善体育市场,逐步建立体育商品劳务和信息市场,形成全方位市场体系。

5.要加强体育经济理论的研究,培养一批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满足体育产业经营不断发展的需要。

6.加快体育的职业化进程,这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其重要特征,一是组织者必须是企业法人,如俱乐部等;二是运动员是商品,即运动员可以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自由流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提高体育部门的经营效益。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太高,不可能对所有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最好的办法是寻找一个突破口,由点及面,通过培育若干个有影响体育项目的市场,刺激对体育的需求,进而扩大到其他项目,形成体育的产业化格局。

体育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年轻的产业门类,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从事体育运动,关心体育事业,体育一定会成为21世纪我国重要的产业部门。

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多元化

尽管自1985年开始,我国体育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就目前来说,体育产品的结构仍比较单一,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以及相关产业的潜能都没得到充分的发挥,市场多元化发展明显不够。而日前正呈上升趋势的体育彩票无疑是多元化发展的一种好的形式,这对于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不无好处,如果把体育彩票场这块蛋糕做好做大,其发展空间仍是相当大的。

而做好诸如专利权、技术知识产权、商标、徽记使用经营权、运动队冠名权、体育广告、广播电视转播权等体育无形资产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使体育的无形资产拥有了丰富的资源,比如体育赞助――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不但解决了体育经费,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企业的知名度也得以提高,其经济效益也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耐克公司和可口可乐都是走了体育这一捷径,耐克公司通过与乔丹14年的成功合作,品牌认知率达到89%,品牌认同率达到52%,市场份额上升到47%;可口可乐能够深入人心,或许也与它72年相伴奥运分不开,赞助是投资而不是费用,也难怪可口可乐在奥运赛事上总是乐此不疲。

五、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必须与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只有在相应的政治保证之上,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动员和组织全民参与,以广大群众作为基础,满足不同的需要,挖掘体育消费的潜力,促进体育市场的繁荣,从而才能有效地推进我国体育产业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钟全宏:我国体育用品市场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3):93-95

篇13

一、前言

众所周知,体育是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手段。但是在中国,人民不断提升的健康意识与政府提供的体育服务存在明显差异。这已经成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只有通过社会组织体系的建立,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科学的健身指导、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等途径,积极努力实现体育生活化,才能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

二、我国群众体育的变化历程

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一度都是政府为主导,鼓励群众热爱体育,崇尚体育。1952年,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08年,政府提出“全民健身与奥运通行”活动并设立8月8日为体育节。2009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条例》,提出“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理念。以上法律和条例的制定,体现了政府对体育的重视重视程度。但是实施成效如何呢?近年来,在各种规模的社区中相继建设了很多体育活动广场,投入了大量体育设施。但是这些设施缺少后备维修服务,甚至群众并不知道这些体育设施的使用方法,缺少监督和管理人员,培养的人才去向不够明确,我国培养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岗位定位不清晰。总体而言,国家制定的理念和指导方向很明确,但是地方落实实施的不够好。群众体育仍然处于一个发展水平较低速度较慢的阶段。

毫无疑问,只有让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习惯,实现体育生活化,通过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体育的影响力,最终实现体育强国。

三、实现体育生活化的建议

(一)设立“体育黄金周”

政府出台政策设立“体育黄金周”。整合资源,注重实效,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基层全民健身活动,宣扬体育、发展体育。在体育黄金周中,人们可以尽情的享受体育,带动基层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推行体育服务下乡、体育进社区的惠民工程。让群众体会到体育在生活中的乐趣和作用。使体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实现体育生活化的目标。

(二)建立多样化的社会体育组织

目前,我国体育组织形式主要有:个人自发、家庭、单位、社区、政府、俱乐部等。体育生活化,就是将以上各种组织形式结合起来,建立并完善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种经济成份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格局使体育融入生活、融入社会,成为人们娱乐的大众方式。我们应该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形成一批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品品牌,增强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只有成熟完善的社会体育组织才能使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最大化、最优化、最和谐化。

(三)促进体育与媒体娱乐相结合。

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借助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的作用,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合作,有效发挥体育媒体的积极作用。以东方卫视举办的《舞林大会》为例,把体育舞蹈运动与明星效应相结合,通过明星之间的舞蹈比赛来传播与发展体育舞蹈运动,使得体育舞蹈的知名度飞速提升,让人们很快的了解了此项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和各种运动规则。以山东卫视举办的《快乐向前冲》为例,将大众健身活动与媒体完美的融合,对参与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其在活动中体验到惊险和刺激,并得到身体上的挑战。最后给予活动奖品以示鼓励,充分调动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对于观看者包括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丰富了其精神文化生活,增加生活的乐趣。而且活动的开展还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促进其旅游业的发展,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体育与娱乐相结合,利用媒体的力量,实现一场“体育盛会”,

媒体传播是一种迅速推广体育的途径,体育与娱乐传媒相结合既有优点也缺点,我们应该避免娱乐性过强,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是体育娱乐业一定要由体育产业内部进行制作、管理和监督,不可以完全托付给文化娱乐传媒业,必须平等合作。体育娱乐业始终是以体育为主题,娱乐传媒只是发展体育的方法和途径。

(四)大力开展娱乐休闲体育项目

人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应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幅度。体育生活化的主要目的是给人们带来健康和快乐,尽可能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我们可以通过体育指导员找到自己适合的运动项目,学习运动技能,了解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进行体育运动时,降低项目难度,减小幅度,增强趣味性。让人们在体育中真正感到愉悦身心,在长时间的体育运动积累下获得强健的体魄。

(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1.政府有关部门的经费基金。现代社区和学校的体育设施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单位与个人的投入相当少。体育经费的投入应该向多元化发展,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协调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入体育事业。体育生活化的目标需要大量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倡导体育经费投入多元化。

2.广告。广告收入是体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大型群众体育运动会中,广告分为两种,一种是参加体育比赛的单位为提升本企业的形象而做的非体育广告。另外一种是体育广告,但后者并非是参加本次群众体育运动会的单位,它只是推销自己经营的体育产品。所以巧妙的运用广告效益,也是发展体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结论

体育生活化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通过实践证明体育生活化切实地给中国大众生活上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是中国建设体育强国的一个重要策略。这还需要相关部门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沈钟.我国群众体育生活化的现状与发展[J].辽宁体育科技.2008(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