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互联网教育培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营销现状
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可以说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行业,因此,互联网营销在我国教育培训行业中拥有相当高的普及程度。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大部分院校和机构都拥有自己的网站,虽然普及程度很高,但是网站建设质量却严重不过关,根本起不到营销作用。因此,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营销的现状可以用“普及程度广,发展程度低”来概括。目前大部分培训机构仍热衷于传统的宣传方式,一般都选择覆盖面最广的平面媒体作为开路先锋,打造品牌知名度,再辅之以密集的地面活动和被动的口碑宣传。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要想在品牌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学生的青睐,有远见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把互联网作为营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营销工具。
三、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营销存在的问题
营销的成功与否决定了这个培训机构的生命周期长短,相对于传统的营销方式,互联网营销拥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营销是完美的,与传统营销相比,互联网营销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篇2
1“互联网+”应用于交通运输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
交通系统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在我国已经实施了很多年,取得了可观的教育成果,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领军人物;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其与理想的交通建设团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传统的交通干部教育培训模式与现代教育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对此,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要注重对传统教育培训模式的改革,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教育事业,推动我国现代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在线培训模式更好地弥补了传统教育培训模式的不足,发展快速的网络信息化技术为教育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培训管理水平提高,培训范围扩大,同时还可以增强培训效果,信息化技术带来的大数据环境大大改善了传统教育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诸如干部的个人信息、培训记录、学习状况、培训进度等方面都属于信息管理的内容,管理人员要将以上这些方面的信息详细记录下来,为后续的大数据分析、培训个性分析和需求预测打好基础。通过多年来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的互联网培训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2“互联网+”应用于交通运输干部教育培训的建议
2.1创新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培训模式
远程培训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培训模式,尤其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更是备受欢迎的一种模式,即使是这样,远程培训和面授培训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二者各有利弊,不能相互取代,主要体现在学习的系统性、授课效果和培训完整性等方面。人才需求量大、干部培训内容复杂等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如果能将“传统面授”和“网络学习”结合起来,组成一种混合式的教育培训模式,则会大大增强培训的效果。混合式学习模式就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其他相关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到一块,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比如传统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视听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结合、传统学习方式和计算机辅助模式的结合等。为了使得交通运输行业的网络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构建含有微课录制、视频剪辑、课件制作等内容的培训数据库系统,将网络培训资源的策划、设计、制作、审核、测试等具体的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对交通运输行业的特色网络培训管理。
2.2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培训信息体系
为了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体系,需在原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创新,就交通运输行业干部培训内容而言,对于不同级别的干部就应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并安排合理正确的培训内容,同时,还需不断地完善培训技术和学习服务支持体系,提高培训管理效率,努力做到培训资源标准化、合理化。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培训学员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学员学习效率。比如,学员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进入学员管理系统,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完成网络选学、作业提交、教学资料共享、网上听课、教学评价、学员交流、考勤信息等培训流程的操作。此外,还应建立数字化的培训管理系统,便于对传统的服务资源和管理制度进行整合和改良。为了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学生学习和授课教师质量管理,教育培训部门需通过此系统对教学工作做出明确的计划,并开展评估教学质量工作,加强监督培训管理,使交通运输行业干部培训质量得到保证。
2.3整合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培训资源体系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可结合“互联网+”技术制定干部教育培训方案。首先,优化教师资源。优化交通运输部门教师资源库,建立一个清晰的目录,便于学员依照学科和研究方向查询。其次,合理规划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可以将分散在各个地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教育培训资源聚集起来,比如,培训视频、文件规定、多媒体课件、案例等,并对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一个培训资源信息平台。通过此平台,使得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并得以最大化利用,实现数字化教学和培训资源共享。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下,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优势,共同协作,完善教育培训资源体系,促使交通运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上一层楼。应该说,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民生发展的一个关键,其行业的发展应该及时把握新的发展,以主动适应的模式来适应干部教育培训新常态。通过“互联网+”的思维理念为指导,合理化、科学化地设计整个教育培养体系,不仅能够更高层次地满足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还能够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创新。
3结束语
篇3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结合“互联网+”做好职工培训,是当前铁路站段职工培训的一个重要挑战和创新。我段作为重载货车的检修基地,负责的线路长,车间多,职工作业点分散,当班时间不统一。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快捷、方便、内容形式丰富的优势,正是解决了职工培训中面对的这些问题。
二、建立微信职工教育提素平台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对网络的依赖,电脑和手机成为新媒体和信息传播的最佳载具。微信则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款新社交媒体平台,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提供免费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聊天软件。用户借助互联网,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网页等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方便快捷的特点,成为了越来越多人所使用的及时通讯工具。微信的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传播便捷性、交流灵活性、内容简洁性使其成为最受用户喜欢的社交软件之一,而微信平等开放的环境,又为用户彼此交流、自我展示提供了平台,微信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支持朋友圈,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朋友圈或者加入需要的朋友圈,可以方便的实现信息,共享等功能,还可以实现实现简单的团队管理功能。微信的这些特点就为开展教学模式创新和教育管理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必然在职工教育中发挥其作用。我段建立了职教提素微信群,将全段所有专兼职教室和各车间主管职教副职、技教员加入微信群,由职工教育培训中心设立专门的微信群管理员,通过微信群,及时有关职教工作的通知和信息,及时发送有关职教的图文资料,通过微信群及时进行职教问题的沟通和探讨。职教提素微信群,对铁路职工教育工作一个很大的助力,首先,微信的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不同的微信群互联,建立了我段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与各车间职教管理人员,到班组职工的三级微信群组,职工工教育培训中心,车间、班组职工之间的互动平台,也就是教育培训与职工之间的互动平台。微信群内学习内容可以为图文、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很好的将近期培训的内容,上级部门的要求,及时传达到基层职工手中,而且职工在微信上也可以很好、很详细的问出心中疑问,由群内的专家团队及时解答,从而获得要学习的知识。
三、利用html5网页技术开发在线多媒体
HTML5是一种最新的网页标准(俗称H5网页),现在仍处于发展阶段,是互联网网页技术的又一次显著发展。H5网页有两大特点:一是有较为丰富的Web网页的表现性能,二是支持数据库等Web应用等多种功能。对职工教育来说H5网页的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适合众多平台和众多硬件设备,从PC浏览器到手机、平板电脑,从windows系统到,安卓、苹果系统,都可以观看html5格式的内容,因此对于喜欢上网的职工来说,通过自己的电脑、手机、ipad等工具,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通过联网观看H5网页制作的课件。前国内有很多H5网页制作的免费平台。H5网页基本制作程序比较简单,制作平台上一般都会提供许多现成的制作工具,不需要懂得高深的网页编程知识,用户只需根据自己需要,设计好要制作的内容和版面,利用制作平台提供的插件和素材就可以很快的制作出一个H5网页程序,而且不需要下载另外的开发工具,用户可以在网页上直接调试和修改。根据当前职工学习喜欢短、平、快的特点,我们把一些内容短小精炼的培训内容,如会议精神,文件要求、短期培训等内容,进行精简,提炼,以微课的形式制作成H5网页,通过H5网页动态,生动的设计,配以音乐,将培训内容的图片,文字,声音等内容,及时制作发送到网上,然后通过微信职工教育提素平台的链接分享,转发到职工手中,让职工在家通过手机浏览器,电脑浏览器、平板等就可看到相关的培训内容。
四、开发专属手机APP职教软件
手机APP软件,就是安装在手机上的应用软件,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手机已经到了可以和电脑相媲美的程度。特别是现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依赖各种手机软件。当前,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针对智能手机开发的应用程序,不断涌现。平时人们往往将碎片化的时间大多花费在手机上,而教育培训类型的APP刚好弥补了人们在教育培训时,时间、地点上的限制,使学习者只要有一部手机能上网,就可以随时随地轻松学习。另外,丰富的交互体验也会给学习者带来更多的学习乐趣。根据铁路站段点多,线长、职工轮休时间不统一的实际,为方便职工利用工余时间进行培训学习,我段职工教育培训中心自主开发了《职工教育培训手机APP》,该项目是基于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利用手机应用平台,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项目,开发为手机应用。职工使用手机,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者获得下载链接后,下载安装该应用,即可在手机上生成《职工教育培训手机APP》应用程序,之后就可以通过该手机APP应用程序及时掌握近期培训内容,自主利用时间学习。该手机APP应用程序由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定期更新其中的内容,在更新之后,手机再次打开该程序会有更新内容提示,按要求联网更新之后,即可获得最新的培训、学习、考试内容。《职工教育培训手机APP》目前主要包括职工教育培训简介、段培训基地和职教三级网络展示、一事一教、职教培训动态信息、在线学习、网络课件等内容。《职工教育培训手机APP》该应用程序突破了职工远程网络教育培训只能在铁路内部网络进行的束缚,让职工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在培训的便捷性,及时性上是其他电脑程序不可比拟的。该手机APP应用程序中学习内容利用当前网络化教学,微课模式,融合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是一个功能较为全面、丰富的教育培训类手机应用程序。
五、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在线考试
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和紧密程度不断提升,如今在互联网上的各种应用服务也层出不穷,可以说之只要有需求就有市场,只要有市场就有应用开发。学习测试,考试是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检验职工学习效果,提高学习兴趣,提升业务技能的重要手段。我段在职工教育培训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考试平台,对各系统和车间,建立不同的班级、机构,将全段职工加入注册人员信息,按照段职工教育工作计划,将题库按照规定格式录入题库,设置好考试时间。考试全部设置好后,由教师通过微信群和职教手机APP将考试链接发送到职工手机上。
篇4
首先,我要转变心态和思想。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应调整好心态,应该以学生的视角,以服务者的姿态进行教学,打造互动、个性、灵活的课堂氛围。
其次,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互联网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方式。要善于主动运用大数据进行个性化辅导。可以预见,未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必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教师需要善于利于互联网技术,让自己重塑,使教学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这样教师的竞争力才会不可撼动,才会使教师的职业得到不可想像的发展空间,让互联网技术回归为教学辅助利器的本质,终归人的智慧是一切新事物的起源。
当下,“互联网+教育”是一个热门话题。互联网拥有巨大的资源、方便快捷的使用方式和良好的交互性能,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为教育创建新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形态。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学习的方式方法、教育的内涵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实现教育的“五个任何”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应用于远程教育,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书本开始、学习任何课程。除此之外,学习者还可以自己掌握学习进度。互联网推动教育的发展,教师可结合线上移动教学平台,利用网络技术远程掌握和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时间限制的问题。网络教育灵活方便、多样性的“五个任何”,在教学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成长中的现代网络教育的基本规定。
二、实现教育双向互动、实时交互模式
网络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在网上利用BBS、E-mail等网络工具或“速课网”移动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开展全面的、能动式的实时互动,形成交互式学习。通过学生与老师在线授课与学习,同时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交流、解答疑问、完成作业、考试等,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注重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拉紧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加了师生的交流机会和范围。网络教学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
三、提供个性化教学和服务
在网络教育中,教师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一方面,可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测评结果来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贮存;另一方面,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可根据学生个人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开展针对不一样学员的个性化学习建议、指导教学和指导方案等。网络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实现方法和条件。
此外,现代人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发展。学校培养人才也不能都按照以往单个标准。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成才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人的兴趣。因此,注重在学生阶段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也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网络教育学习方式灵活多变,可选资源充分丰富,为个人兴趣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四、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课件生动多样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能够将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通过网络多媒体形式来展示给学生观看和学习,给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示出一些数据或者各种各样现实生活中无法看到的场景。利用互联网技术,一方面,教师可制作生动多样的教学课件来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除传统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疲倦感和枯燥感。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接收更多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更好的吸收知识和成长。
篇5
一、思想灵魂、教育理念得到了洗礼。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热爱教育、懂得教育,还要善于实施教育,善于将崇高的教育信仰与教育理想满怀深情地落实到坚实平易的教育实践之中,善于将教育规律教育原则的遵循与把握体现在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教育生活之中。所谓“善教”,无疑应当追求上乘的教学境界。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文化人的过程,是一个以人育人的过程,是一个引导个体生命觉醒并迈上自我成长之路的过程。在这让人“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一位善教的教师,无疑是一位富有教育机智的教师,是一位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教师,是一位向往和追寻教育终极价值的教师。
二、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地位。
经过专家精辟的讲解和同仁的讨论,我不仅从理论的高度了解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也得以从感性上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小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整体把握,又要分段了解、分析、探究。“国培”专家各从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谈起,理论结合实例,既注重“言传”,又注重“身教”;让我们很好地把握了不同学段、内容的特征;为我们在信息快迅速交替的今天,走在时代前沿,接受最新理论和技术手段,对深入文本探究,科学“备课”,有效施教指明了方向。同时,在有效教学方面,我也学习到了一些技巧和策略,比如教学目标的确立问题,课堂问题的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的评价等。当然,有效教学还必须懂得如何规范教学行为,比如懂得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如何进行课堂拓展、如何总结课堂所学等等。
篇6
二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互联网+”,每一个不同生活环境的人,应时间、空间、事业、交往方式,你的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不同,会对“互联网+”形成完全不同的理解与感受。而每一个你,对“互联网+”的理解永远不是终极理解,而是在“互联网+”中生存情怀发展的。
三是“互联网+”具有动态性,最大的特点是跨界融合,连接一切。
“互联网+”对于未来的产业、经济和整个社会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汇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一个新生态下的新时代的到来。
1.怎样理解“+”
理解“互联网+”需要从一定的层次或层面中去理解。
第一层次:互联互通,形成交互,把每个人,每个行业都卷入现实的,虚拟的社群之中,网络之中。打破各自一亩三分地的格局,让自己主动汇入网络之中,促进网络的联盟。消除信息孤岛,把你自己“+”入别人的群中,也让别人进入你的群中。
第二层次:“互联网+一切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即万物互联,任何网络都不要孤立。
第三层次:“互联网+其他行业”――跨界。所有的传统行业需要转身向互联网靠近,新兴行业更离不开互联网。我已经破局的有:互联网+零售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通信”已经越来越成熟。
第四层次:“互联网+无穷”。如“互联网+汽车后市场服务”,还会跟进,+保险,+救援,+拼车等的服务。
结论:第一个“+”,是加速,让行业加速,让时展,第二个+是破坏之后得到更新的更快的,更好的发展。
2.为什么能够“+”
互联网为什么可以“+”另一个企业,另一个行业?因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不仅提供了产业方面的革命,而且关系到了N个产业的变化。应该说,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的破局者与开拓者。以互联网金融而言,起步于西方,成就于中国。特别是中国发现了痛点,创新了模式,积累了经验,发现了问题。现在以第三方支付更是将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的一次交叉融合,开拓了互联网发展的新天地。正是这样的发展才为“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开启开辟了道路。所以,认真去读懂互联网金融,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互联网+”的各方面及其意义。
二、“互联网+”助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
1.主体培训务实创新。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在拓展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2.按需培训丰富多彩。根据国家需求、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新形势下干部队伍素质的实际状况,在干部培训中实行按需培训,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培训内容多样化。近年来的培训专题覆盖政治理论、经济、法律、管理、科技、技能及文化修养等各个方面,全面满足各级领导干部要求提高理论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愿望,鲜明地表现出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特征。二是教学模式多样化。充分发挥学员和教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采取了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学员论坛等多种教学模式,增强了互动性,给学员提供广阔的思考、交流、研讨的平台,增强了教育培训的吸引力。
3.干部在线学习成效显著。2011年牡丹江市干部学习在线平台正式启用。截至2016年底,在线注册两万多人,实现了干部在线学习工作规模与质量双丰收。
三、“互联网+”对干部教育的影响
1.直接影响:培训工具和手段的互联互通
新增了互联网培训工具和手段,使得教学具有超时空性;“互联网+”的交互性特征,使得原有工具和手段得到集成;由于工具和手段的互联互通使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地位具有相对性、联系具有直接性;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新的培训工具及其对原有多媒体等工具的集成和联通。
2.间接影响:培训方法和模式的多元灵活
网络培训方式的出现;虚拟和模拟培训方式的出现;实训室、心理测试室、新闻室的出现,带来培训方法的灵活多样;多媒体教室的智慧化,教学辅助手段的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科研利用PPT和音视频等方法,更加生动有趣。
3.倒逼影响:培训流程和机制需要再造
增加了选学网络课程环节;全新的网络班模式培训流程;混合模式流程更为复杂,增加了线上线下的结合内容;利用?W络进行招生、报名、教学组织、评估、班级活动、学员管理等,带来管理机制的再造。
篇7
一、“互联网+”为企业培训带来了新机遇与挑战
首先,培训的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有了极大的发展。通过以互联网的信息化平台建立多元化的线上教育培训的新模式,大力推动了教学培训模式的改革,给员工和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微项目、微课、多媒体教学和网上考核等多种形式,极大地补充了现有的培训模式,丰富了一些“企业大学”的培训架构。这些新的培训形式,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比如“微课”,微课是指的通过对不同专业性质或不同的岗位职责制定不同的线上视频课程,一个专家的技能性内容授课,可供这个岗位的所有需要培训的员工观看,不限时间、地点,只要通过多媒体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的便捷性。并且如果较难的知识点,观看一遍不能很好的理解,可以通过不断的反复观看研究,逐渐加深对此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并真正掌握,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其次,“互联网+”培训成为了企业形象拓展的新外延。培训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是成为一种企业品牌的推广模式。企业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向公众推送一些小知识、政策法规解读等内容,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品牌传播,从而引入口碑传销和多媒体营销。比如某产品检测机构,就通过定期推出“如何选购床上用品”“婴幼儿服装标准解读”这类公众喜欢了解的知识,以及定期以答疑的方式解答一些常见问题,一方面促使员工通过零碎的时间强化知识,另一方面也让公众能够学习到相关知识并在日后有相关检测需求时,第一时间就想起该检测机构。但“互联网+”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企业培训带来新的挑战。一是培训项目更新速度加快。“互联网+”造成产品更新换代提速,它迫切要求相应的思维模式、培训体系以及经验案例必须加快同步更新,这必然给企业培训课程开发带来了挑战。二是对培训讲师要求提高。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透明化,很多知识都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检索,这对培训讲师的能力提高了要求。三是培训效果评估有难度。由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习惯、自身的素质都有所不同,所以造成线上学习很是零碎,容易造成学用脱节的现象,没有完全解决培训效果转化的问题,还需要不断的创新教育培训模式。
二、面向企业战略发展的“互联网+”员工云平台培训模式
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需要强大的运作系统来支撑,那么作为企业培训的战略导向而言,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设计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系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员工云平台培训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缩小其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差异,比如当你进行一次远程视频培训时,现有的培训软件系统能够提供高清视频会议播放和录制存档,并拥有文档共享、文字聊天、电子白板、画笔标注、视频轮询等功能,让你能在自己的办公室中感觉置身于讲师所在的课室当中,对讲师进行提问,和学员共同探讨问题。与此同时,员工云平台培训解决了办公地点分散、人员培训时间不统一、培训场地受限制等问题。员工云平台培训新模式是“互联网+”时代下创新的重要管理系统,实现了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从任意章节开始自主学习,真正打破了传统学习模式。在“互联网+”企业培训中,课程设计、应用数据和案例素材不再是封闭不变的,而是根据学员的需求和业务活动数据需要随时做出调整和改进,培训项目是动态的、开放的。培训的核心定位就是围绕企业发展战略,以及分析企业员工的学习数据,如学习次数、学习时长、最热门课程、热门问题、热门讲师等,不断更新培训产品,为企业和员工个人注入新动力,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因此,在员工院平台培训模式下,员工能够紧跟企业的战略目标,更快、更全面、更深入地进行知识更新,并及时调整业务方向和工作目标。员工云平台培训系统的建立,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满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需求,并通过规划现有的人力资源,应对不同的企业战略目标,培训员工多样化的能力,注重培养关键性岗位的重要人才,将培训教育眼光放置长远,对企业的建设目标进行人力资源的融合,提高企业的发展效率,注重培训的反馈,收集不同岗位的人才数据,建设统一的人力资源系统。“互联网+”企业培训的核心任务是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的供应与需求方面的动态平衡,尽最大程度开发企业现有人才的潜力,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三、“互联网+”员工云平台培训模式实施的有效方法
在“互联网+”的员工培训模式之中,云平台是人力资源培训系统的核心,云平台的培训数据与培训的内容和各个环节关系密切,通过不同的数据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和内容,才能提高培训的高效性。云平台时刻记录员工培训的效果,通过跟踪培训结果,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培训网络,精准化的进行多方面或不同层次的个性化培训,真正意义上提高公司员工的绩效。但要实施“互联网+”员工云培训平台,却也面临课程更新速度加快、课程互动、员工培训效果等挑战。因此,需要真正实现“互联网+”员工云培训平台培训模式,有以下几种方式:1、以“员工为中心”,摸清员工的实际需求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导机制由原来的自上而下转换为自下而上,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深入摸清员工的实际培训需求,关注员工体验和参与感,让员工在参与和体验中更好地完善自身知识架构。而面向企业发展战略的“互联网+”员工云平台培训模式主要是围绕企业和员工展开的,通过企业对员工展开云平台培训,进行员工培训数据的收集分析,总结培训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满足企业的发展战略,从而总结经验,完善培训机制,通过激励的方式,进行线上线下的培训,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最终观察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用这种循环总结,分析改善的系统进行信息化的云平台员工培训,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课程进行“简约化”,培训做到“碎片化”在“互联网+”的员工培训模式当中,应该更加关注于员工在培训中实际记住的知识有多少,因此更应该将课程中智能终端可以储存和检索的东西大刀阔斧地进行精简,通过微课等形式,即使是一个案例、一个知识点也能裂变式地融会贯通其他知识点。此外,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传统培训中的长时间脱产培训所造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的压力将会大大减少,员工可以摆脱在日常工作中还要进行培训的压力,通过微项目和微课等形式,在空余的时间进行学习。“互联网+”员工云平台培训模式,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培训课程,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给予满足。3、强调知识的高交互性,注重体验的“社群运营”“互联网+”员工云平台培训模式与传统培训相比,在培训互动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应强调知识的高交互性,能够利用技术手段让员工更多地产生于知识的交互和链接。通过关键字的搜索,能在云平台的信息终端查询到相关的知识,让培训知识融会贯通。此外,在培训过程中,与讲师、学员之间的交流是培训体验的关键环节,与传统培训相比,在网络培训中培训体验可能会较差。建议可以通过建立“企业组群”“课程问答社区”等方式,能够实时评论课程,强化讲师和学员的互动,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感,使学员的成就感、参与感和存在感增强。4、培训成果可跟踪、可考核在“互联网+”的员工培训模式当中,员工通过自主的进行线上的学习,通过个性化的选择,进行不同的学习,这对于人力资源培训的主管部门而言,难以进行整体化的员工培训效果评估。但是不同的学习内容都围绕着企业发展制定的,那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或考试考核的方式,进行培训数据的收集,从而方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企业内部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并可以有效确立完善的培训课程,提高培训的效率,提高企业员工的绩效,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四、结语
总之,“互联网+”云平台的员工教育培训模式的建立,通过运用多媒体和移动终端,大大提高了培训教育的效率,实现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培训成果分享,以及业务经验交流和问题探讨。从培训模式上不断科技创新,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并通过云平台教育培训模式的多元化、高效化、个性化、层次化、技能针对化等一系列的特点,满足了线上和线下的交流学习,使得企业的整体培训更加便捷高效,提升员工的岗位技能,提高绩效,反馈宝贵讯息,从而提高员工的个人能力,带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鹏程、李敏、童雅、等:云计算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适应性变革[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04).
篇8
2 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优势
教育培训移动互联网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①随着时代的进步,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走进每家每户,逐渐成为生活必需品。截至2012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约达11.04亿户,其中3G用户数约2.2亿户。超11亿的手机终端用户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教育培训最大的发展基础和条件。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学习软件已经趋于成熟,“教育”类移动应用已经成为继“游戏”类应用的第二大应用,教育类移动应用数量众多,市场规模大。③G通信技术的出现,使无线接入带宽大大增加,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送与下载、视频通话等。与此同时,Wi-Fi作为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ad、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也正在被迅速应用和普及之中。这也给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带来了方便。④远程教育培训的学员主要为已工作人群,该部分人群生活节奏较快,整段时间已经变得有限,更多的是零碎时间,而教育培训课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可以使学员更好地利用零碎时间学习课程,同时增加产品粘性。
3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几种教育应用
3.1 即时通信 第一,家校互动系统是通过短信以及互联网等形式,由学校组织搭建的,方便家长与教师之间围绕孩子问题进行实时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一个平台。 第二,根据需要,通过飞信、QQ等即时工具建立群组,使得教师和家长以及学生之间能够实现及时沟通。第三,通过设立专家咨询服务,通过短信、彩信、互联网形式,教师、家长和学生能够及时咨询专家,答疑解惑。
3.2 通用路线 基于MM、校讯通等渠道,在服务端整合教育行业应用、“微课件”等;如:
“互动电子书”:类似电子杂志,图文+音视频+基于内容的评论;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阅读。
“互动练习册”:把现在的教辅书变成App,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上做题,并自动、半自动判卷,记录个人学习记录。
“口语家教”:把电脑上已经成熟的人机交互训练口语的软件,搬到手机、平板电脑上,实现随身的口语训练(注:不是复读机,而是带有人机对话,语音识别的学习系统。)
类似的应用会很多,移动可以整合、扶持一批这些内容制作商,然后利用自己渠道提供给用户。
3.3 教育行业专业服务路线 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教育专业服务系统,不是简单利用MM、校讯通的销售渠道,而是为教育行业各种应用,提供一个“移动互联网教育生态系统”。与“3.2通用路线”的差异在于,从更高层面看待教育行业的应用。就拿上面提到“互动练习册”举个例子来说明差异。
不再是简单地提供一本本独立的“互动练习册”,而是关注学生所使用所有电子书、练习册之上的统一的学习管理,如:电子笔记本、错题本、学习轨迹等等。
上面所提“通用路线”方案的各种应用,都是在“移动互联网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内容,但本方案侧重这个“容器”的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育行业公共服务平台。
篇9
一、电力系统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电能成为当前人们农业和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能源,而电能需求又具有阶段性特点,在高峰期间往往因为用电压力过大会导致系统运行不稳的情况,并随着科技的进步,使得电力系统全面实现了配电自动化控制,DAS使得配电企业实现了实时的协调、监视和操作配电设备,包括配电网数据的采集与监视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和需求侧管理等多个部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用也对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电力教育培训的现状
1、员工素质现状
公司用工的多元化,既有直属长期员工,又有劳务人员和农电人员等用工,他们学历层次和技术技能都参差不齐,高级技术人才缺乏,公司员工队伍状况存在如下几点不足:1.员工文化程度结构和学历结构偏低,而技术技能等级结构中,高级、中级技师比例更低。2.管理、专业技能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缺乏。3.农电员工文化基础差,计算机水平低,针对性的培训不够,素质提升缓慢。
2、企业目前开展的主要培训类别
企业自主开展的培训类别主要包括:岗位资格培训,继续教培训,特种作业培训,现场培训等。
(1)岗位资格培训:主要针对新员工和转岗员工的岗前培训以及对主要生产岗位的岗前员工进行的生产资格培训。
(2)继续教育培训:是对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以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补充、拓展为重点的教育培训,主要是对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
(3)特种作业培训:电力行业特种作业包括,电工作业、金属焊接作业、起重机械作业和登高架设作业等,从事上述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接受于工种相对应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通过之后方能上岗,从而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相关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电力培训中出现的问题
1、对员工实际需求分析不足
分析电力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是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决定着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效果。但在实际的教育培训中,教育培训方案很多时候是由上级领导决定的私自决定的,没有充分调查企业员工实际需求。因此,这些教育培训方案不能反映出电力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和真正需求,从而使依据教育培训方案制定出来的教育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也没有实际意义,不能真正改变电力企业员工的现状,从而也就达不到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效果。
2、教育培训经费不足
在我国的一些电力企业中经常存在一种错误观念,即教育培训是一种消费,认为对快速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多大用处。这种对教育培训的错误认识没有体现出教育培训是一种间接的成本投资,我们知道投资具有综合性和长远性,较少的教育培训投入可以使电力企业获得长远、可持续的发展。由于对教育培训的认识存在这一误区,因此,电力企业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上不够重视,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实际的教育培训工作无法按照预期目标来开展,从而也就不能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效果。
3、师资力量和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尚未建立专业的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大多数都是由企业内部的技术骨干、社会上的专业培训机构等来担任教育培训一职,这就使得教育培训的内容差别很大。当企业内部的技术骨干担任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职务时,虽然这些技术骨干有实际经验、动手能力强,可以教授电力企业员工一些实用的工作技巧,但是他们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都不足,从而也就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
4、教育培训的成果转化率低
由于电力企业培训方式不合理,缺乏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因此,在我国的电力企业教育培训中普遍存在教育培训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
四、电力教育培训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1、企业应该做好员工需求分析工作
企业分析电力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是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对教育培训的内容、目的和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企业要做好教育培训前期的员工实际需求分析工作。在开展教育培训之前,相关负责人要对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现阶段电力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之处,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需求导向型的培训机制,从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实际培训工作。
2、投入足够的培训经费
电力企业领导干部要改变以往的教育培训观念,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将教育培训看作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有利手段,在教育培训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经费,确保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顺利进行,从而使电力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更快速、有效,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效果。
3、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是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力保障和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要加强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企业内部的教育培训师来说,他们本身已具备了较高的工作技能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这方面不需要给予太多的教育,重要的是要加强他们技能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电力理论知识,从而使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在电力企业员工中更好、更全面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4、创新教育培训方法
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可以通过文艺表演、公司文化周等活动来辅助教育培训。可从从以两方面入手:
(1)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岗位的员工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培训方法;
(2)改变单一的教育培训方式,增加特殊作业培训、岗中定期培训等内容,对电力企业员工展开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从而更有效地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
(3)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员工开展互联网培训。应多注重互联网+再线培训模式的推广,目前的在线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培训的新宠儿,最关键的原因是其成本低,效果好,而且参加时间方便、灵活,电力企业应根据员工的职业发展,通过培育让员工了解电力岗位职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通过直接关联的方式由网络专业人员讲授岗位知识和技能培训,也可以结合自己企业所做的一些精典PPT,在线上与员工分享,互相交流先进经验。互联网有着不可替代的培训内容和资源优势,通过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资源,对员工进行互联网式的专业技能培训,其核心问题已经不是课程设计、体系搭建这些问题,而是培训的核心定位问题。员工培训的核心定位是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围绕电力企业发展目标,通过优化流程、调整渠道,提升岗位匹配度等措施,来达到电力企业员工培训优化的目的。而且,互联网培训的课程体系必须做到课程迭代,即课程优化时间不能超过一周。培训内容要注重简约实用,通过精简内容,解放员工的记忆压力。目前,大数据、快节奏、变化快是互联网的一大特征,传统的短期培训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发展需求,所以,电力企业开展互联网培训必须在聚焦某一个特定知识点后,通过发挥网络课堂的作用,解决员工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将员工培训体系由线下培训转移到线上培训。
5、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
在电力企业教育培训中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员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热情,从而使他们主动参与到企业的教育培训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也可以将培训机制与员工的薪酬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育培训的效果。
五、结束语
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电力企业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在实际的教育培训中存在教育培训前期的员工实际需求分析不到位、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小够、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师资力量和水平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电力企业要有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措施,做好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以促进电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篇10
1 在铁路职教工作中运用“互联网+”的必要性
1.1 互联网+的基本内涵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1.2 “互联网+”在国内的运用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互联网+”入选十大新词和十个流行语。
2015年7月3日,腾讯正式“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并与北京邮电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等五所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未来腾讯将与各高校将在校务管理移动化、校内消费数字一体化、校园大数据挖掘与信息化建设等搭建“智慧校园”方面进行深度合作。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政府和企业都需要更多“互联网+”人才,因此这会带来关于“互联网+”的培训及特训职业线上线下教育的爆发。在线教育领域,职业教育一直是颇受追捧的教育类型,同时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互联网+”职业培训主要面向两个群体,一是对传统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二是对想从事该行业的人员的培训。
1.3 我段针对“互联网+”思路的探索
基于信息化时代的大形势和铁路事业面临的转型升级的严峻考验,总公司、路局适时下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切实从思想上融入并强化“互联网+”意识,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大力应用和拓展“互联网+”,实现互联网与全局各工作领域的深度融合。为此,广大职教工作者纷纷尝试改革创新学习考试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仅仅停留在创新培训方法上。对于学员的学习意愿、知识短板等“学”的问题涉及较少,这就造成“教”与“学”的分离,培训效果难以提升。二是仅仅停留在丰富形式上。单纯在形式上下功夫,造成了治标不治本,从而导致培训学习针对性差、实效性不足。三是仅仅停留在“学练”上。以往研发的学习平台只是在重复“管理者下发内容、职工练习”的过程,管理者对职工整体学习情况不掌握,且职工对自己的学习和测试结果无法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缺少“大数据”思维,从而在管理者与职工之间树起了一道屏障,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囤积了大量“无效”数。所以,创新“互联网+”运用模式,使之为我所用势在必行。
2 “互联网+”在职教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2.1 开发微信公众平台
铁路生产力布局调整之后,多数铁路运输单位管理空间跨度大,职工人数多,分布广,职工培训难度随之增加。加之我段现有职工年龄差距较大,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各自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相差悬殊,这就给职工教育工作带来了更的难度。很多职工迫于种种外力被动地接受学习,但并未做到学练结合、学以致用。面对这样的现状,我段的职工教育能力亟待提高,职工教育方式亟待改变。基于以上难题,我段积极探索,于2015年开发手机APP职工学习软件,但由于条件限制,存在针对性差、实效性不足、使用率不高等问题,短暂运行后被搁置。介于此,我段没有放弃,而是开拓思路,充分发掘以信息化手段开展培训管理工作、以网络化手段开展全方位的职工教育工作,突破一个个“信息孤岛”, 丰富职工学练内容,架起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桥梁,合理解决“教”“学”分离的问题。2015年,微信已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并以其快捷、简便的优势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随着移动互联网、4G网络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在广大职工基本普及,微信更是被大家广泛使用,这为微信公众平台在职工教育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其在职工教育中应用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个移动多媒体工具,可以将它看作一个移动学习平台,应用于教学再合适不过。我段在总结2015年手机APP开发实施效果的基础上,于2016年10月正式申请开通“秦西学苑”微信公众平台,并开发与之相结合的手机APP及电脑版学习软件。
2.2 秦西学苑的功能介绍
根据职工日常学习存在的各类问题,结合近年来在“互联网+”领域的初步探索,我段主动顺应形势、更新观念,积极与第三方开发公司联系,在多种方案中,选择受众面最广的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载体,申请开通“秦西学苑”微信公众平台,并开发手机APP及电脑版学习软件,针对性的解决职工学练脱节、只学不练、练不达意等问题,逐步通过“秦西学苑”形成了职工学练的闭环式管理,有效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方式,从管理理念、技术手段等多个方面,切实提高职工学习的实效性、针对性。“秦西学苑”微信公众平台共分职工教育、学习视点、课程在线3大模块,模块又细分为职教文件、通知通报、职教信息、意见建议、标准化作业、事故案例、日常业务学习、注册登录、在线课程、我的课程等10类功能,每一类功能包含若干个子功能。微信公众平台的所有功能也已经通过手机APP(分Android和iPhone两个版本)及电脑版软件实现。其中的“习题收藏”功能,可以将章节练习时的错题纳入其中,职工可以只学习这部分习题进行知识巩固,而且可以将不易掌握的试题进行标注纳入,避免出现概念模糊的问题;“模拟考试”功能,既可以按照章节顺序逐一进行系统测试,也可以通过随机测试对职工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检验;“强化训练”功能可以自由选择学习项目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章节、题量、题型、时间等均可自由控制;“职教文件”、“通知通报”功能用于下发近期职教文件、通知、通报、各类安全考试复习资料及职工日常业务学习内容等,可以使职工在闲暇之余了解最新的职教工作动态,方便管理者组织学习;“事故案例”功能用于下发多媒体一事一教、事故案例等;“标准化作业”功能用于下发标准化作业示范教学片,通过多媒体形式加深学习印象。
2.3 秦西学苑的优势
(1)考试记录,针对性增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连接起来的管理者和职工之间不再是孤立的关系,而是双向互动流通的关系。“考试记录”功能可以记录所有职工的练习和测试情况,并对职工错题数量和次数进行统计分析,使职工培训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职工学习的难点、重点,职工培训更加有的放矢。
(2)互联互通,汇集分析有效数据。“成绩单”功能可以查看所有用户近期的测试成绩、日期、用时等,方便与其他职工进行对比提高。同时管理者也可以掌握每一名职工的学习时长、内容,查看所有职工测试成绩,远程对职工学习短板进行归类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对各车间职工学习进行督促、指导。管理者与职工的数据可互联互通,汇集的平台化数据为精准指导职工学习奠定了基础。
2.4 秦西学苑的辅助管理
(1)软硬件结合,有效检验学练效果。为有效检验微信公众平台及手机APP学习测试效果,强化各类考试逐级监控、严格考试纪律。一方面,严肃考试纪律,把“裸考”贯穿全过程,参加考试人员一律上交手机、资料,一经发现,立即制止并结束考试,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同时,与段各科室密切协作、积极配合,在历年岗位技能达标、技能竞赛、班组长培训等重点工作中,段劳人、线路、桥隧、安全、材料等科室积极配合,对考试不合格人员及时组织进行强化培训,直至考试合格。另一方面,车间微机教室全面启用后,为进一步严肃车间考场纪律,段职教科立即与商家咨询,商讨解决办法,在局职教处的大力支持下,最快速度完成17个车间微机教室的监控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在2016年下半年“一体化”专项考试中,各车间教室监控全面启用,段职教科利用大屏监控设备全程对各考场实行了远程监控,发现考场纪律松懈或不按规定时间组织考试的及时电话纠正,或取消考试资格,实现了对全部考场的远程把控。
(2)加强监督管理,用制度规范落实。段职教科不断完善《职教管理考核标准》,并将秦西学苑的使用、管理、维护纳入其中,逐步加大对日常培训学习、技能竞赛及演练等的奖惩考核力度,在奖惩考核责任人的同时,将所在科室、车间“同步”纳入奖惩考核范围,切实提高了科室、车间的重视程度。系统总结和提炼各科室、车间在使用秦西学苑过程中好做法和好经验,通过月度通报、半年互验、年终评估的方式在全段进行推广。
3 “互联网+”在职教工作中的效果
(1)职工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一年来,我段通过融合“互联网+”,利用技术手段提高职工学习效率,逐步使职工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爱学”的转变,职工学习兴趣猛增,全段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各类考试通过率明显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全段1044名职工中已有935名实名注册开通了“秦西学苑”微信公众平台,注册率达89.6%,对于年龄较大、使用智能手机相对困难的职工,我们的电脑版学习系统做了完美的补充,职工可以通过各车间微机教室或班组电脑完成培训学习,使微信公众平台在各类培训考试中得以充分运用。柳村线路车间职工赵久昌,今年已经54岁,每天仍和年轻的小伙子们一起用手机比谁的成绩高、谁的用时短。西张庄线路车间6名新入路大专生,自发组建了一个微信群,用于对比各自练习的记录和测试的成绩,并通过集赞的方式来一决高下。
(2)学习范围覆盖更广。在职工日常业务学习及背规竞赛的准备中,职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学习和练习,既减轻车间管理干部的负担,又提高了学习质量。在2016年防寒安全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练习_1200余人次,几乎每名职工每天都在学习,特别是部分年龄较大的职工,克服手机使用不熟练等多重困难,每天坚持学习测试。
(3)考试通过率明显提高。安全科科长陈庆国感慨说,以前用纸质资料复习防寒考试,缺乏趣味性且效率不高,自从使用“秦西学苑”微信公众平台,只在晚上用手机全面练了一遍,然后侧重复习了错题本,就以99的高分通过了考试。2016年我段选派的选手在路局技能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职工夺得一个第一名、两个第二名、五个第三名;全段设备质量稳步提高,2016年轨检车排名每月稳居工务系统第一名;安全生产稳定有序,全年无人身伤害事故及触“红线”问题。在防寒安全考试,2016年首次考试通过率达98.7%,较2015年提升12.4%,平均分94.8,较2015年提升17分;“一体化”评定中,2016年下半年A级职工占7.0%,较2015年上半年提升39.9%;B级职工占44.5%,较2015年上半年提升96.4%;C级职工占44.8%,较2015年上半年下降36.0%;D级职工占3.8%,较2015年上半年下降69.0%(A级职工:综合得分95分及以上,B级职工:90分≤综合得分
4 启示
从依托“互联网+”思路提升职教管理水平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下经验。
第一,职工教育培训要主动运用新思维、新技术。面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职工教育培训必须创新思维,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建立职工教育培训体系,以提高培训效能和质量。第二,科学规范培训管理,建立协调、创新、共享的职工教育培训生态链。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路局、段、车间班组职能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如果将各方数据汇集起来,建立起立体化的闭环职工培训管理系统,实现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网络培训、委外培训等网络化、平台化管理,就能为职工教育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打下基础。第三,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供给侧与需求侧。针对性是职工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根据汇集的平台化数据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其一,可以分析职工所掌握知识储备结构,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专项培训,弥补其专业知识的缺陷,实现培训内容供给与组织学习需求的对接。其二,在实施委外培训时,可针对性地调训配置学员,实现职工实际供给与组织选拔需求的对接。其三,可以根据学员的历史培训记录,针对性调整其班级培训课程、培训师资等方面内容,避免重复培训,实现培训内容供给与个体学习需求的对接。同时,可以分析学员个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调研等微观状况,对于调整职工培训行为,实现个性化服务、需求培训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而真正实现“整体素质提升、适应发展需求”的培训目标。其四,通过运用大数据,细化完善职工教育的电子档案,使职工培训管理数字化,通过查看培训档案和分析培训结果,以“符合现场实际、职工作业实用、培训务求实效”为原则,完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环流机制。
结束语
篇1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互联网已经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金融证券、电力通信、物流仓储、智能旅游、在线学习等领域得到广泛普及,提高了人类社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改进人类智能化、共享化[1]。互联网在教育培训领域也得到了广泛普及和使用,已经开发了许多的教育培训系统,比如网上大学管理系统、员工培训管理系统、员工培训评估系统等,这些信息化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培训自动化、共享化水平,便于培训方案、课程及结果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
二、互联网培训服务平台功能分析
互联网培训服务平台功能很多,本文针对政企单位人力资源部、咨询培训公司等进行调研和分析,详细地导出了互联网培训服务功能,这些功能如下所述:
2.1培训计划管理
人们开展专业技术、管理知识等相关理论、实训操作培训时,首先要制定一个培训计划方案,统计参与培训的人员信息,并且针对这些人员信息按照培训内容进行分类,制定一个能够满足多方面需求培训计划,安排专业的培训师或培训地点。
2.2培训课程管理
课程是培训的关键内容,为了能够更好的执行培训方案,需要根据培训方案内容制定一个严格的培训课程,全面的部署和安排每一节课。
2.3培训教师管理
教师是培训方案的执行者,也是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传播者,因此培训服务平台需要制定一个专业教师数据库,保存教师的信息,包括教师名称、职称、工龄、薪酬、擅长知识等,这样就可以实现一个强大的操作管理支撑。
2.3培训结果管理
培训完成之后,需要对培训的执行进行评估分析,以便能够检查是否真的实现了期望的培训效果,培训结果可以制定一个培训考试、培训成绩和统计分析三个关键功能。
三、互联网培训服务平台构建与设计
互联网培训服务平台采用三层的B/S体系架构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实现将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表示层、服务层和数据层[3]。表示层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前台页面,这个页面能够接收用户逻辑业务请求、展示请求结果,前台页面开发采用JSP技术,其可以动态的对运行页面进行整合,提供一个美观的、友好的操作界面;服务层集成了系统的Web逻辑业务解析、信息封装等功能,其可以接收用户的逻辑业务请求,利用语法规则将培训信息逻辑业务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数据请求和业务请求,将数据请求发送给数据层,并且可以接收数据层的处理结果,将业务请求和数据请求的处理封装在一起,发送给客户。数据层可以接收数据请求,实现数据信息的连接、插入、修改、删除和查询,加工培训信息[4]。互联网培训服务平台如图1所示。
四、Y束语
互联网培训服务平台可以采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技术、系统架构技术等进行设计,并且能够利用Java程序语言进行实现,为培训服务提供强大的信息化平台支撑。
参 考 文 献
[1] 徐矗 赵丙辰, 苏广. 计算机信息网络培训平台的建立与应用[J]. 教育与职业, 2012, 31(29):191-192.
篇12
(一)生源问题
湖北高考人数“五连降”,除了人口出生率下降、异地高考政策推行外,还有部分学生选择出国,放弃国内高考的因素,湖北高校生源大战将会更加激烈。
(二)互联网营销人才缺乏问题
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而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已达到3.32亿,较2013年底增加2962万人。互联网营销必然是互联网未来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所有想通过互联网创业和开展企业活动的经营者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企业想生存,想开辟新的市场,互联网是最明智的选择。
艾瑞咨询:互联网营销人才缺口超过1700万
阿里巴巴的报告显示:超过70%的中小企业表示影响企业电子政务与互联网营销效果的最核心因素是实战实用型人才的匮乏,仅阿里巴巴B2B电子政务平台上的企业对实用性互联网营销人才的需求总量就超过500万人。
百度商业运营副总裁沈皓瑜表示:百度有300万活跃的搜索营销客户,平均每个客户需要2至3个受过专业训练的搜索营销人才计算。搜索营销人才需求量达900万。
(三)高校专业发展问题
现阶段,中国互联网市场环境日益规模化,传统的营销、商务类专业教育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优秀的互联网营销人员应熟悉网络消费行为和心理、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与趋势、互联网营销专业知识,熟知并能演绎各种互联网营销产品广告的功能与价值,基于此情况,建立在高校传统的电子商务基础上的新型互联网营销课程建立势在必行。
二、合作优势
(一)“清华IT”简介
“清华IT教育培训中心”全称“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IT教育培训中心”,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工程教育教席、全国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理事长单位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接受清华大学教育培训处的监管。“清华IT教育培训中心”致力于为社会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教学体系遍布全国各地,并在北京、天津、广州、武汉、成都、重庆、乌鲁木齐等全国近三十个省市、自治区拥有独立的教学培训基地。
清华大学参与此项目的单位包括:清华大学信息学院、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清华大学计算中心、清华大学网络中心等;国家人事部、劳动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部等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指导;参与协助的IT厂商包括微软公司、思科公司等。
(二)合作优势
1.清华大学面向合作院校授牌
所有与清华IT教育培训中心签署合作协议的院校均有资格获得“清华IT合作院校”铜牌。所有“清华IT教育合作院校”将在“清华IT “对外宣传网站(http://)上予以公布。
2.招生服务
院校合作专业的招生工作,将由清华IT牵头,充分依托IT产业优惠政策以及国家级高新自主示范区的积聚优势,为相关专业争取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本专业方向。
在具体宣传实施过程中,清华IT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集中策划、统一包装,利用在区域内的品牌稀缺优势,一方面使用清华品牌吸引大量学员填报相关选派具经验丰富的市场人员组成专门的合作专业招生团队,参与院校的招生策划与具体实施工作。学员报到的过程中,清华IT将组建专门团队,负责本专业学员的电话回访服务,用以提高合作专业学生报到率。
3.清华IT合作院校教师进修
所有清华IT教育培训中心的合作院校,均可以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参加由清华大学组织的为期15-30天的师资培训班,培训班在清华大学开班授课,培训费用由清华IT教育培训中心承担,师资学习内容将包括院校合作课程模块,以及涉及到的目前最为实用的先进技术、项目操作及教学方法,使专业课教师掌握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考核合格者将被授予“清华IT培训讲师”称号,并录入清华IT师资库。同时,由企业方、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以及清华IT三方共同完成项目开发,提升教师项目经验,了解企业实际工作、开发流程。
4.增加合作院校办学特色与办学实力
通过校企联合办学,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通过课程体系、管理体系、实训体系、就业输出体系的合作、创新,协助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成为湖北省乃至于全国高等院校的特色专业,进而增加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实力。
5.利用清华大学品牌效应协助合作院校实现与企业、行业对接
联合办学过程中,清华大学IT教育培训中心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促成电子商务行业和知名企业与学校的对接,同时向学员提供多起点、多路径的学习框架和课程,提供学生在校的项目实训教学及毕业班级的项目实习。培养能够满足用人企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
6.与院校开展科研合作,联合研发教材、进行课题、基金、精品课程申报[1]
清华IT每年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对自身课程进行不断的修正及更新工作,清华IT的课程每一年半即完成一次更新工作,以保障清华IT的课程成为接近市场需求,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
企业管理人员、一线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参与联合办学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增强学校课题、项目申报的实力。在联合办学的过程中,学校可联合清华IT,利用清华IT企业及行业的资源,共同开展教材研发、精品课程、各级政府的课题基金的申报等合作。
7.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提高院校优质就业率
清华IT作为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校企对接的教育服务机构,在多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已经与近1000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毕业学生遍布于北京、上海、武汉、成都、重庆等众多城市,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合作后,清华IT将利用其专业的人力资源队伍,强大的IT企业服务平台,加强学生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指导,提升学员职业素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提高合作院校的优质就业率。
三、合作注意事项
1. 合作原则问题[2]
共建共办互联网营销学院。专业学生统一纳入学校的教学、学籍、日常等管理中,遵守学校的所有管理规定及享有学员所有的权利及义务。总体教学计划包含公共课程、专业课程教学方案均由双方联合制定,校方根据双方共同拟定的教学计划完成公共课程所需的教材、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支持,企业方负责提供专业课程的师资、教材、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
2. 就业问题
企业方利用自身品牌及行业资源平台优势,与学校共同搭建毕业生就业的人力资源招聘平台,除强调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实训和实习强化以外,还为学生引入专业的职业规划和指导,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即能成为一个准职业人。从大二开始为双方共建共办的特色专业学生安排职业指导老师授课,为学生量身定做职业规划方案,通过职业素质课程和训练提升学员的职业修养和就业适应能力。
3.教学场地问题
平均每100人需250-300平方米的实训场所。第一年计划可招取300人,需要教学用地800-1000平方米,包括:招生咨询室、展示厅、教学办公室等,学校应有相关教学场地。
在当前形势下,打造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新平台,这对于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具有深远意义。(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篇13
二、职业教育需要“互联网+”
教育是以人的长远发展为目的,没有出现互联网之前,人类就有了数千年的教育活动,教育与人已经形成了关系牢固的伴生关系。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不同于传统学术教育的区别在于它与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岗位能力的技术技能特性,而学术教育更强调的是教育的科学性以及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二者都是以人为工作对象和主体的,都有着较为严密的组织结构。职业教育强调的是与企业的融合,即要求职业教育所包含的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技能、职业精神、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与企业的零距离。校企合作育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企业的责任是提供典型工程案例;W校的责任是对学生进行基本职业理论知识、基本职业技能教育、职业道德与精神、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
“互联网+”有利于人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完善。互联网改变了教育的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成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新媒介,使原来特定时空进行的教学转变为自由的、不受时空限制的个体行为。有了“互联网+”的教育更加关注“互动”,互动性的教学体验使教学过程更加智能化。“互联网+”对于职业教育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学校通过互联网,可以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成本较低,时间与空间上也非常便利;另一方面,鉴于当前我国多数企业由于产业转型升级期,以及一些经营困难企业,不可能主动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而利用“互联网+”可以减少培养教育人的成本,可将企业的实际工程案例通过互联网形式,直接传递给学生,进而学生可在虚拟真实的环境中掌握实践技能、增加工程经验。
三、“互联网+”需要职业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前职业教育培训领域已成为投资者争相抢占的市场,无论是何种教育领域,在线教育的大潮席卷而来,具有不可阻挡之势,众多传统教育行业开始向在线教育拓展。2015年是在线教育井喷的一年,在线教育已成为众多教育培训机构投资抢占的重点,而且竞争十分激烈,但竞争越激烈代表着需求越多,服务也将越来越好,受益的始终是接受教育和培训者,如培训行业的领先机构新东方、好未来、中国在线教育等在传统中找发展,在作线下面授和线上网校的左右互搏中开拓市场,充分借助“互联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6年4月,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全面总结了2015年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中国深化教育改革进程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展望了2016年中国教育发展形势。报告指出:职业/技能培训领域最被互联网教育看好,互联网教育的最大市场是在职业教育,无论是B2B还是B2C,对此都有大量刚性需求,这主要是因为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多样化以及线上、线下的紧密结合。除了收费性质的职业教育以外,职业教育慕课开始发展,许多企业开始关注慕课建设,通过建立自己的企业慕课来培养员工的工作技能。
四、“互联网+”促进了职业教育改革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逐步深化,以技术带动职业教育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管理可视化、管理智能化、管理科学化的智慧化校园管理体系逐渐形成,极大优化了职业教育的业务流程,不仅提高了职业院校管理能力和水平,而且降低了资源消耗,真正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教学主体和管理理念,并对传统职业教育体制产生倒逼作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社会的到来,职业学校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产生地,不再具有权威性,社会中的每个个体可以很方便地借助于互联网平台获取他们想获得的知识,因此出现了多样化的社会知识供给,这给传统意义上比较独立的职业院校带来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