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投资与风险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2.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新晨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
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编.科技评估规范,科技评估概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杜沔.关于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控制工具的探讨[J].中国科技产业,2001(7)
3曹红辉,彭作刚.创业投资——知识经济时代的创业新概念[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
篇2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投资效益和经济增长,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结构、知识进步和要素投入等几方面来实现。而投资决策的目的就是保证企业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将资金用于风险小、收益高和见效快的项目中,所以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增强风险控制管理能力对于实现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投资效益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我国的投资效益现状
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可以从短期的带动需求和长期的作为供给两方面来分析,而对于企业来讲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原材料的购买或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来获得投资效益。我国的投资效益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是整体投资率过高、固定资产投资率过高和消费率过低等;其次是各投资经济成分比例失调、三次产业及地区投资结构不合理和投资行业冷热不均等;最后是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过低、单位产能消耗和投入产出比过高等投资效果不佳问题。
2.2 投资现状的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对于投资活动缺乏正确的发展观指导和及时的战略调整,从改革开放的初期开始我国的投资活动就处于政府投资和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赶超和粗放型增长阶段,这不仅导致投资数量和规模的盲目扩大,同时也导致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效率项目的增加。其次是由于政府对投资审批、拨款和管理都处于主动地位就使得整个投资环境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淘汰机制。最后是我国的金融体制与产业政策不够完善,受传统经济的影响较大,在许多方面仍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此外现代市场无法可依、执法不严和缺乏科学依据等也是导致投资效益不佳的重要方面。
3.投资决策的定义和相关方法
3.1 投资决策的定义
投资决策是在掌握和了解相关信息与经验的基础上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依据现实条件对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进行相对合理满意的方案分析与判断。这一过程的实现不仅要运用系统的分析原理同时还需要从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产品与技术开发等全方位综合的进行评估和判断,优秀的决策素质,正确的决策信息和原则以及科学的决策程序是决定最终投资决策质量的重要因素。
3.2 投资决策的相关方法
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单单是一个工作环节,同时还是进行准确投资决策的依据,实现这一过程的主要方法有动态与静态分析结合、专业与综合分析结合和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等。动态与静态分析指标分别指项目的投资收益率与回收期和内部收益率与净现值,对这两方面技术经济指标的论证、分析和比较不仅能够减少投资风险同时还能提高投资决策效果。静态评价方法主要应用于项目初选方案阶段且因其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所以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而动态评价方法由于其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所以更加符合资金的实际情况和运动规律。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不仅包括对投资整体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等环境进行分析,还包括对当地的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分析。自然环境包括交通、气候和地质情况等,而社会文化环境则包括教育水平、生活习惯和等。
4.投资风险的分类及控制管理
4.1 投资风险的分类
投资风险的确定不仅关系到投资效益能否实现,同时还关系着投资决策的制定,所以对投资风险进行准确的分类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投资项目风险按照进度可以划分为项目前期开发、项目实施和投产运营等三方面,导致前期开发风险的主要因素有情况不明、考虑不周、审查不细和弄虚作假、缺项漏项等,实施阶段的主要因素有管理和组织不严、工期延长或质量问题等,而投产运营阶段的主要因素有管理体制不健全、经营环境变化和员工素质与技能低下等。
在基本明确导致风险的因素之后就要对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而风险预测是提高投资效益和避免投资决策失误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投资风险的预测首先包括对市场变化趋势、整体产业政策和环境以及相关竞争状况和竞争对手的调查、研究与掌握;其次是统筹投资与资源的关系和处理相关技术的适用与先进性等问题,这两方面不仅是实现和满足项目生产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保证项目投资效益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方面;最后是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和满足相关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要求。
4.2 投资风险的控制管理
对于投资风险的控制管理首先是明确和制定科学的投资策略与目标方向,其次是建立健全相关的组织机构实现投资决策和保证项目执行及职责分工,最后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流程和业务管理办法,并对投资项目进行密切的跟踪和积极管理。下图为风险控制管理流程图:
5.结语
通过上文对投资效益现状与原因、投资决策的定义与相关方法及风险的分类和管理的简单介绍,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掌握其基本内涵,虽然我国目前的投资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但我们相信随着经济建设以及科学发展的不断深入,一定能够使其在各个领域更进一步台阶。
参考文献:
篇3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0月20日的数据,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7 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使用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未来五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之一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将经济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1 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 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资项目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投资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选择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进行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分析论证项目的方法,已普遍被世界各国采用。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审批手续、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③法律环境。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稳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习惯、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⑤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地理位置,应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对于自然资源,应分析各种满足投资需要的物资资源的情况等。
因此,利用工程经济和系统分析原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是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满意的投资决策方案,保证企业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必要前提。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要围绕取得经济效益服务。通常,在评价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时,一般有两大类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方案的初选阶段。静态评价方法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但有未考虑各方案经济寿命的差异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常用的有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和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使评价结果更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时,应用系统分析原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综合能力,确定投资目标。然后,从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入手,为实现投资既定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选择静态分析指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以及动态分析指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以减少投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效果,达到其经营目标。在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需要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和市场销量以及销售价格进行预测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的来说是由其购买动机的推动而发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另一类是内在因素,即个性心理因素。因此,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
3 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预期回报,还必须分析比较投资风险。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回报的波动幅度的大小。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能够分散非系统风险。投资组合的结构包括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最优化,以此来实现既定投资目标下的最佳回报。
由于项目投资特有的时间长、金额大、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投资项目风险表现为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方面。按投资项目的进度划分,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在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可能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有:情况不明,仓促决策;方法不对,估算有误;考虑不周,缺项漏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建设施工工期拖延;工程与设备存在质量问题;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不严。最后,项目投产运营初期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培训;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项目投资风险预测,仅局限于不确定性分析中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甚至只凭借经验和直觉主观臆断,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测不够,为项目的实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强化投资风险意识,做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是避免决策失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以及实现投资项目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风险。如果不了解市场和变化趋势,项目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只有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后,才有可能避免重复建设,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最佳决策,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不代表投资项目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和组织实施,同时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
(2)资源及原燃料、动力供应风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企业的投资活动需要统筹资源和投资的关系。首先,要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客观要求出发,研究资源的约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其次,也要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投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投资项目,并减少各种浪费,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对项目所需原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供应方式能否既满足项目生产需要同时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认真加以落实。
(3)技术工艺风险。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既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空间。通过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消化吸收,有可能产生自主和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集合一定时间内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较快产生经济效益。
(4)资金风险。对投资项目而言,资金筹措是先落实投资项目资本金后,根据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筹集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外商资金等。加强投资项目筹资风险防范,需重点分析筹资渠道的稳定性,并严格遵循合理性、效益性、科学性的原则。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减少筹资风险。
(5)投资建设风险。投资项目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及城市规划要求,并靠近原料、燃料或产品主要销售地,靠近水源、电源,交通运输条件及协作配套条件要方便经济。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要满足项目厂址选择需要,总体布置要紧凑合理,尽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投资设施布置应符合国家的现行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及环保生态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通过客观、公正、科学地进行多厂址比选,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投资项目还包括:项目管理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不可抗力等。实质上,风险贯穿于整个投资项目的始终。通过提升投资决策水平,减少因投资决策失误带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在狭小领域的同业过度竞争,则完全有可能从投资源头上控制投资方向和金额,减少各种投资浪费,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同时,也只有加强投资风险防范,避开形形的隐性或显形的投资陷阱,才有可能减少损失,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投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汉亚.当前投资领域的效益问题[J].投资研究,2004(9)
2 王庆水.企业投资决策怎样才能科学化[J].经济论坛,2004(15)
3 陈佳贵.企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篇4
1 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 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资项目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投资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选择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进行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分析论证项目的方法,已普遍被世界各国采用。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审批手续、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③法律环境。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稳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习惯、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⑤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地理位置,应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对于自然资源,应分析各种满足投资需要的物资资源的情况等。
因此,利用工程经济和系统分析原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是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满意的投资决策方案,保证企业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必要前提。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要围绕取得经济效益服务。通常,在评价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时,一般有两大类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方案的初选阶段。静态评价方法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但有未考虑各方案经济寿命的差异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常用的有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和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使评价结果更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时,应用系统分析原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综合能力,确定投资目标。然后,从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入手,为实现投资既定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选择静态分析指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以及动态分析指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以减少投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效果,达到其经营目标。在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需要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和市场销量以及销售价格进行预测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的来说是由其购买动机的推动而发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另一类是内在因素,即个性心理因素。因此,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
3 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预期回报,还必须分析比较投资风险。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回报的波动幅度的大小。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能够分散非系统风险。投资组合的结构包括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最优化,以此来实现既定投资目标下的最佳回报。
由于项目投资特有的时间长、金额大、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投资项目风险表现为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方面。按投资项目的进度划分,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在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可能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有:情况不明,仓促决策;方法不对,估算有误;考虑不周,缺项漏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建设施工工期拖延;工程与设备存在质量问题;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不严。最后,项目投产运营初期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培训;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项目投资风险预测,仅局限于不确定性分析中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甚至只凭借经验和直觉主观臆断,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测不够,为项目的实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强化投资风险意识,做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是避免决策失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以及实现投资项目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风险。如果不了解市场和变化趋势,项目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只有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后,才有可能避免重复建设,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最佳决策,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不代表投资项目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和组织实施,同时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
(2)资源及原燃料、动力供应风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企业的投资活动需要统筹资源和投资的关系。首先,要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客观要求出发,研究资源的约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其次,也要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投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投资项目,并减少各种浪费,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对项目所需原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供应方式能否既满足项目生产需要同时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认真加以落实。
(3)技术工艺风险。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既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空间。通过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消化吸收,有可能产生自主和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集合一定时间内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较快产生经济效益。
(4)资金风险。对投资项目而言,资金筹措是先落实投资项目资本金后,根据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筹集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外商资金等。加强投资项目筹资风险防范,需重点分析筹资渠道的稳定性,并严格遵循合理性、效益性、科学性的原则。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减少筹资风险。
(5)投资建设风险。投资项目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及城市规划要求,并靠近原料、燃料或产品主要销售地,靠近水源、电源,交通运输条件及协作配套条件要方便经济。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要满足项目厂址选择需要,总体布置要紧凑合理,尽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投资设施布置应符合国家的现行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及环保生态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通过客观、公正、科学地进行多厂址比选,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投资项目还包括:项目管理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不可抗力等。实质上,风险贯穿于整个投资项目的始终。通过提升投资决策水平,减少因投资决策失误带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在狭小领域的同业过度竞争,则完全有可能从投资源头上控制投资方向和金额,减少各种投资浪费,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同时,也只有加强投资风险防范,避开形形的隐性或显形的投资陷阱,才有可能减少损失,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投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汉亚.当前投资领域的效益问题[j].投资研究,2004(9)
2 王庆水.企业投资决策怎样才能科学化[j].经济论坛,2004(15)
篇5
油田企业应综合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具体变化,对自身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的目标作出明确的指示,合理定位自身发展方向。
(一)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在战略规划与投资业务领域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具有科学理论指导和较高水平的、能够长期稳定发挥保障业务健康运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价值观,提高业务流程运行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为战略规划与投资业务的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和行为标杆。所以,油气田企业在实际的规划和发展过程中,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基本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对目标建立的可靠性进行分析与研究,保障目标建立的可行性,进而制定出科学的战略规划方案。
(二)风险管理的基本定位。确保战略规划与投资业务的稳定运行和顺利开展;降低战略规划制定和投资决策过程中的风险机率和潜在损失,提高投资收益;促进风险管理在西南油气田内部全面延伸和深化;提高风险意识,树立风险价值观,促进资源在西南油气田内部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
二、创新组织体系,为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提供基础支撑
(一)调整机构设置,完善风险管理职能,搭建风险管理组织框架。油田企业在进行组织结构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系统的调整,将计划财务处分为计划处和财务处两个组成部分,在规划的业务中还要增加战略规划的职能,并在职责的划分和设计上充分的体现出服务于业主、满足现代化管理要求的特点。除此之外,还要对战略规划与投资业务的流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对有关的风险内容进行相应的补充,确立风险控制的任务,制定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搭建风险管理组织框架。
(二)划分管理层级,建立权限指引,明晰风险管理边界与控制内容。划分管理层级,准确界定不同层级之间的管理界面。把管理层级划分为决策、管理和执行三个层次。机关层面设立战略规划与投资、预算、内控等专业委员会,实行集体决策;机关层面的规划计划部门及其他职能部门作为管理层,具体负责指导业务工作的开展;所属各单位作为执行层,具体组织项目实施。各个层级之间按照项目的性质和涉及金额对项目进行了限上和限下的划分,明确了各自的权限与责任。
三、建立健全投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
(一)全面优化业务管理流程。围绕风险管理要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平台,在实践中对具体方法进行验证,实现了流程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从2004年开始,开展了基于COSO框架、以风险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实现对战略规划与投资管理全部业务流程的有效控制,一是开展流程梳理,运用新的模板、标准、工具等对原有流程进行风险因素识别,实施岗位风险描述,针对流程节点设定关键控制,编制程序文件和制度索引,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流程架构体系;二是开展流程优化,删除冗余环节,对交叉业务实施整合,極大的提高了流程运行效率和质量。
(二)实现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化和集成化,提高自动化控制程度。收集和分析战略规划与投资领域风险初始信息做好战略风险初始信息的收集,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战略风险失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运行情况、行业状况、国家产业政策等,作为编制战略规划、计划和目标的依据。做好资源风险初始信息的收集,认真分析勘探开发现状和储量情况,判断是否足以支持战略规划和投资计划的实施。做好项目建设进度风险信息的收集,采取必要的控制手段,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做好市场风险信息的收集,以调整战略目标、战略规划、销售计划。
(三)全面探索和实践新的决策机制。油田企业可以推广使用“谋断分离”决策制度。即坚持项目谋划与决策分开的运行机制,严格实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重大项目初步设计由咨询单位、建设单位、评估单位和机关处室提前共同谋划,减少主观因素导致的风险,提高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
这项制度在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中的直接应用:一是根据对限上限下项目的划分,对属于公司机关总部决策的限上项目论证程序中加入了法律论证的环节;二是在战略规划与投资业务流程的相关环节中,增加了关于法律关系、后果及潜在风险的分析、评估内容。各项重要战略规划制定和重大投资决策行为,处于严格的合法性审核及合规性审查之下。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油气田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和风险管理的基本定位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油气田企业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的基础支撑内容,对建立健全投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对油气田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6
1 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 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资项目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投资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选择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进行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分析论证项目的方法,已普遍被世界各国采用。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审批手续、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③法律环境。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稳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习惯、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⑤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地理位置,应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对于自然资源,应分析各种满足投资需要的物资资源的情况等。
因此,利用工程经济和系统分析原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是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满意的投资决策方案,保证企业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必要前提。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要围绕取得经济效益服务。通常,在评价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时,一般有两大类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方案的初选阶段。静态评价方法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但有未考虑各方案经济寿命的差异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常用的有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和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使评价结果更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时,应用系统分析原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综合能力,确定投资目标。然后,从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入手,为实现投资既定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选择静态分析指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以及动态分析指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以减少投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效果,达到其经营目标。在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需要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和市场销量以及销售价格进行预测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的来说是由其购买动机的推动而发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另一类是内在因素,即个性心理因素。因此,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
3 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预期回报,还必须分析比较投资风险。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回报的波动幅度的大小。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能够分散非系统风险。投资组合的结构包括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最优化,以此来实现既定投资目标下的最佳回报。由于项目投资特有的时间长、金额大、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投资项目风险表现为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方面。按投资项目的进度划分,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在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可能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有:情况不明,仓促决策;方法不对,估算有误;考虑不周,缺项漏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建设施工工期拖延;工程与设备存在质量问题;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不严。最后,项目投产运营初期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培训;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项目投资风险预测,仅局限于不确定性分析中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甚至只凭借经验和直觉主观臆断,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测不够,为项目的实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强化投资风险意识,做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是避免决策失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以及实现投资项目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风险。如果不了解市场和变化趋势,项目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只有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后,才有可能避免重复建设,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最佳决策,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不代表投资项目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和组织实施,同时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
(2)资源及原燃料、动力供应风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企业的投资活动需要统筹资源和投资的关系。首先,要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客观要求出发,研究资源的约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其次,也要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投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投资项目,并减少各种浪费,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对项目所需原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供应方式能否既满足项目生产需要同时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认真加以落实。
篇7
1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资项目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投资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选择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进行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分析论证项目的方法,已普遍被世界各国采用。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审批手续、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③法律环境。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稳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习惯、教育水平、和价值观念等;⑤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地理位置,应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对于自然资源,应分析各种满足投资需要的物资资源的情况等。
因此,利用工程经济和系统分析原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是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满意的投资决策方案,保证企业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必要前提。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要围绕取得经济效益服务。通常,在评价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时,一般有两大类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方案的初选阶段。静态评价方法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但有未考虑各方案经济寿命的差异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常用的有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和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使评价结果更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时,应用系统分析原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综合能力,确定投资目标。然后,从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入手,为实现投资既定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选择静态分析指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以及动态分析指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以减少投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效果,达到其经营目标。在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需要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和市场销量以及销售价格进行预测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的来说是由其购买动机的推动而发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另一类是内在因素,即个性心理因素。因此,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
3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预期回报,还必须分析比较投资风险。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回报的波动幅度的大小。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能够分散非系统风险。投资组合的结构包括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最优化,以此来实现既定投资目标下的最佳回报。由于项目投资特有的时间长、金额大、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投资项目风险表现为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方面。按投资项目的进度划分,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在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可能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有:情况不明,仓促决策;方法不对,估算有误;考虑不周,缺项漏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建设施工工期拖延;工程与设备存在质量问题;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不严。最后,项目投产运营初期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培训;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项目投资风险预测,仅局限于不确定性分析中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甚至只凭借经验和直觉主观臆断,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测不够,为项目的实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强化投资风险意识,做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是避免决策失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以及实现投资项目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风险。如果不了解市场和变化趋势,项目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只有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后,才有可能避免重复建设,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最佳决策,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不代表投资项目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和组织实施,同时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
(2)资源及原燃料、动力供应风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企业的投资活动需要统筹资源和投资的关系。首先,要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客观要求出发,研究资源的约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其次,也要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投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投资项目,并减少各种浪费,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对项目所需原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供应方式能否既满足项目生产需要同时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认真加以落实。
(3)技术工艺风险。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既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空间。通过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消化吸收,有可能产生自主和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集合一定时间内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较快产生经济效益。
(4)资金风险。对投资项目而言,资金筹措是先落实投资项目资本金后,根据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筹集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外商资金等。加强投资项目筹资风险防范,需重点分析筹资渠道的稳定性,并严格遵循合理性、效益性、科学性的原则。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减少筹资风险。
(5)投资建设风险。投资项目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及城市规划要求,并靠近原料、燃料或产品主要销售地,靠近水源、电源,交通运输条件及协作配套条件要方便经济。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要满足项目厂址选择需要,总体布置要紧凑合理,尽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投资设施布置应符合国家的现行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及环保生态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通过客观、公正、科学地进行多厂址比选,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投资项目还包括:项目管理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不可抗力等。实质上,风险贯穿于整个投资项目的始终。通过提升投资决策水平,减少因投资决策失误带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在狭小领域的同业过度竞争,则完全有可能从投资源头上控制投资方向和金额,减少各种投资浪费,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同时,也只有加强投资风险防范,避开形形的隐性或显形的投资陷阱,才有可能减少损失,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投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汉亚.当前投资领域的效益问题[J].投资研究,2004(9)
2王庆水.企业投资决策怎样才能科学化[J].经济论坛,2004(15)
篇8
一个正式运营的金属矿山开采项目由三个阶段构成:一是矿山品位和储量的估算,这是矿山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二是矿山的开工建设阶段,即矿山投资的实施阶段;三是矿石的回采和矿山经营阶段,即矿山投资回收和盈利阶段。为了获得一定的收益,投资者在投资前应对开采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而金属矿藏的开采项目又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投资项目,主要表现在:矿石开采项目投资数额大、建设周期长、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多。为此,就需要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系统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对投资进行估算和预测,能在客观的基础上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和参考。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决策以及风险管理后评价。
二、矿山投资中的风险类型
风险的存在是多种多样的,随着项目寿命周期的推移,风险的重要性也会发生改变。根据矿山投资项目特点,可将风险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自然和环境风险:指矿山赋存条件及其开采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
政策性风险:指由于政府法律、法规及政策和地方法规的颁布实施而造成损害的风险。
管理风险:指在矿业项目投资过程中,由于管理失误而导致矿业项目投资失败或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技术风险:指由于技术的进步或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发生的风险。
资金风险:指由于资金不能及时供应而导致矿业项目投资活动某一环节中断的可能性。
人力资源风险:指由于人员的变更或团队中人员的整体素质对整个项目的投资决策产生的影响。
经营风险(市场风险):这种风险存在于项目实施后的运营阶段,主要表现在市场对项目资金回收及盈利状况的影响。
三、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是指在对不利事件所导致损失的历史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统计等方法对特定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所造成的损失作出定量估计的过程。
(一)风险概率估计方法
风险的概率估计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风险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不可能全面估计到投资过程中所有风险发生的概率,只有在客观估计的基础上,施加人为的主观判断,把风险产生的损失降到最小。
1.客观概率估计
客观概率即实际发生的概率,是指用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推断、计算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主要基于大量的历史先例进行统计分析而计算出客观概率。
在矿山开采项目中,可以借鉴相似项目的数据来推定。客观概率估计法最大的缺点是需要足够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的采集相对不易。
(1)估算矿石的品位和储量以及金属回收率。欲投资一个矿山开采项目,首先必须估算品位和储量。一个矿床的矿量、品位及空间分布,是对矿床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可行性研究、井巷规划设计以及开采优化的基础,是矿山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实践中,国际上通常的做法是:在对矿床进行初步评价或数据量不足时选用比较简单的方法(一般是距离N次方反比法:一个样品的权值等于样品到单元中心距离的N次方的倒数1/dN)。步骤:一是以估计单元块中心为圆心,以影响半径r为半径作圆,确定影响范围(见图1),在三维状态下呈球状;二是计算落入影响范围内每一样品到被估单元中心的距离;三是计算单元块的品位:
3.概率树分析
概率树分析的一般步骤:
(1)详细列出各种影响决策的风险因素,如投资、开采成本、矿石价格等;
(2)专家小组法估算出风险可能发生的状态,即确定其数值发生的个数;
(3)分别确定每个风险状态可能出现的概率,概率之和等于1;
(4)分别求出各种风险发生变化时,方案净现金流量各状态发生的概率以及相应状态下的净现值NPVj;
求方案净现值的期望值E(NPV):
4.实例分析
某赤铁矿,铁平均品位x=53.32%。其资料如下:矿山年生产规模:A=5万吨/年(矿山年生产规模按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208号文件铁矿最低生产建设规模:5万吨/年);保有铁矿石储量:55万吨;采矿损失率?滋:20%;采矿回收率H:80%;矿石贫化率p:10%;单位采矿综合成本C:180元/矿石吨(含人工工资、利息等);矿山可利用铁矿石量A:45万吨;单位税费t:按销售价的15%计算(不考虑所得税);单位销售单价V:300元/吨。
预计方案初始投资56.25百万元(预计增加投资在20%以内),建设期一年,第二年初投产,项目期10年(不含建设期),期末(第11年末)回收残值。根据目前的铁矿石价格及其变动趋势,年收入估计为6.13~19.5百万元。
根据上述状况,选择在其寿命期内5种可能出现的状态,净现值及概率见表1。
(二)风险决策
风险决策首先取决于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态度,风险态度不同的人决策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典型的风险态度有三种表现形式:风险厌恶、风险中性、风险偏爱。与之对应的是决策的准则:满意度准则、最小方差准则、期望值准则和期望值方差准则。
基于上例应当选择满意度准则:即投资方案实施后的结果是否能满足决策人想要的收益水平。在工程实践中,对一项投资的决策既不能找到一切方案,也不可能比较一切方案。投资决策的结果是89.14%可能得到收益,即方案可以接受。
四、结论
风险管理的目的不是消灭风险,而是管理风险。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其有效性表现为某一时点的一种状态或条件。矿山开采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各要素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促进项目目标的实现。一项投资活动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收益取决于项目各个方面的信息收集是不是全面和完备,因此,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风险信息收集渠道,对风险信息过滤、梳理、整合、分类,是风险管理的关键。
同时,应当完善风险管理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形成风险管理的激励相容约束和执行驱动力,保障各个风险管理要素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保障风险管理走向规范化、定期化、制度化。逐步完善风险管理目标的差距分析和反应机制,风险管理部门和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经营行为和风险敞口的实时监控,找出与预定目标的差距,及时采取措施作出调整,保障风险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青,史维祥.采矿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339-368.
[2] 李祥仪,李仲学.矿业经济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63-75.
[3] 张荣光.关于改善我国矿业投资环境的探讨[J].天府新论,2009(1):35-38.
[4] 王志强,肖荣阁.国际化视野中的我国矿业企业全面风险管理[J].资源与产业,2009,11(3):66-69.
篇9
一、前言
机构投资者是拥有巨量资金进行投资的实体,它与个人投资者不同。当它投资于各类资产时时,必须了解整个资产类别的运营情况,对于组合管理者来说,还可以此为基础比照投资和管理的目标对下一期的投资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评价组合业绩应本着“既要考虑组合收益的高低,也要考虑组合所承担风险的大小”的基本原则。由于机构投资者将投资组合的资产分类选定后,通常会根据资产的收益风险状况将其分给不同类型的投资经理,从而尤为关注所管理的投资组合的风险是否能够与将来所能获得的收益相匹配,所以,资产组合的绩效评估对投资者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业绩评估
业绩评估是度量和评估投资管理决定的过程。它可以分成三个步骤:业绩度量,业绩贡献和业绩考核。
业绩度量关注投资收益的情况,并以总风险和相对风险的形式和基准进行比较。投资收益是一个很简单但也很重要的概念,即最初的本金能带来多少收益,这里的收益是广义的,包括现金流入和资产升值。业绩评估的第一步是恰当的Rt度量期限收益率,通常的标准是用时间加权收益率来作评估。该方法涉及在现金流发生变化前一个通常标准对投资组合进行估值,假设是每日收益率,那么T天的月收益率为:
(1+R)=[(1+R1)(1+R2)……(1+RT)]
时间加权收益率提供了一个不对现金流的发生时刻或金额敏感的度量。
业绩贡献将投资组合的业绩和基准分解为不同品种的收益率业绩和基准。通常包括资产分配、货币选择、行业选择和证券选择。对于市场时机选择者来说,当他预期市场行情将上升时,他将选择贝塔值相对较大的组合;而当他预期市场行情将下跌时,将选择贝塔值相对较小的组合。通过调整投资组合中的资产类别来获得相对更高的收益。
业绩考核是对风险调整业绩和投资技巧的评估,判断投资组合取得的超常收益是投资技巧还是运气的成分起了重要作用。业绩测度的含义不仅是计算资产组合的平均收益率,还要考虑其所承受的风险状况,在同一风险水平上的收益率数据才具有可比性。业绩度量必须根据所承担的风险进行调整,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主要是基于标准差或者回归系数,主要包括詹森测度与特雷纳测度等。
詹森测度与特雷纳测度在选择资产组合风险的度量标准上是一致的,二者都以资产组合的值作为风险的测度,但在风险调整方面存在差异。詹森测度测量了资产组合收益率与均衡收益的偏离程度,而特雷纳测度则测量了资产组合的单位风险获利能力。但在进行测度时首先需要对投资组合面临的风险进行定义,特别是风险是以基准的绝对形式还是相对形式。
三、风险度量
业绩测度的含义不仅是计算资产组合的平均收益率,还要考虑其所承受的风险状况,在同一风险水平上的收益率数据才具有可比性。
绝对风险以与投资初始价值相关的差额形式进行度量,在这里采用标准差作为风险度量,定义P为初始投资组合的价值,RP为收益率,绝对风险的形式为:
σ(ΔP)=σ(ΔP/P)×P=σ(Rp)×P
e=Rp-RB
相对风险以与基准指数相关的形式进行度量,它反映了主动投资的风险。定义B为基准收益率,偏差为也被称为追踪误差。相对风险为:
σ(e)P=[σ(Rp-RB)]×P=[σ(ΔP/P-ΔB/B)]×P=ω×P
ω称为追踪误差波动率,定义σp与σB为投资组合收益率和基准收益率的波动率,ρ为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则偏差的方差为:
ω2=σ2P-2ρσPσB+σ2B
采用绝对风险还是相对风险度量取决于交易或者投资如何进行评判,通常对于银行交易组合或对冲基金来说,市场风险以绝对风险度量。而对收益要求较高的投资组合来说通常使用相对风险进行度量。
绝对收益率和相对收益率的度量,贯穿在整个业绩评价始终,夏普比率是平均收益率超过无风险收益率的部分与绝对风险的比率:
SR=[υ(Rp)-RF]σ(RP)
夏普测度的含义就是每单位总风险资产获得的超额报酬。夏普测度越大,说明单位风险的获利能力越高,从而投资业绩越好。夏普比率重点考虑以绝对形式度量的总体风险,由于总体风险包括系统风险和特殊风险,这种度量方法在投资组合不是特别分散的情况下比较适用,此时投资组合具有较大的特殊风险。
通常使用经过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的形式来表示业绩更为直观,假设使用相关的基准收益率RB来度量平均收益率和风险,可以采用调整投资组合P的杠杆来使它的波动率和B保持一致。风险调整业绩为:
RAPP=RF+σBσP[μ(Rp)-RF]
通常风险通过基于收益率的信息,主要是投资组合收益的历史时间序列来度量。另一方面,对于某些新的金融工具,因为缺乏历史数据,难以收集到相关的有效信息。这种投资组合可用用基于头寸的风险度量来解决。
四、结论
资产组合的绩效评估,在投资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机构投资者通常比个人投资者更为关注投资的风险,也效评估能够使投资者判断组合投资的经营管理者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经营目标,是否有效地控制了风险,将风险和收益结合在一起来评价投资的效率;其次能使投资者对不同组合投资经营管理者进行比较评价,选择更加有利的投资对象。风险管理上的投资组合管理绩效评估不仅仅是对组合投资管理的价值进行评价,而且能让投资者根据各自的投资风格,选择不同的行业和证券,提升自己的组合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1.1 项目决策环节
由于面临经营风险、行业风险等多重风险,对工程项目要做出正确的预测和分析,在决策阶段的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1 项目合理规模的确定。每一工程项目都存在着一个合理规模的选择问题:生产规模过小,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单位产品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低下;生产规模过大,超过了项目产品市场需求量,则导致开工不足、产品积压或降价销售,致使项目经济效益也会低下。
1.1.2 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标准能否起到控制工程投资、指导投资控制的作用,关键在于标准水平定得是否合理。标准水平定得过高,会脱离实际情况和财力、物力的承受能力,增加投资;标准水平定得过低,将会妨碍技术进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工程项目投资是否合理及监督检查项目建设的客观尺度。
1.1.3 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选择主要设备还应注意以下问题:尽量选用国产设备,注意进口设备之间以及国内外设备之间的衔接配套风险、注意进口设备与原有国产设备、厂房之间配套风险、注意进口设备与原材料、备品备件及维修能力之间配套风险。
1.2 筹资环节
资金筹集被视为工程项目运作的“血液”,是利益与风险聚集的焦点。通过内部筹资和外部融资结合,短期与长期资金的使用规划,合理确定、安排资金使用量,节约资金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有效地控制筹资成本,进而控制工程项目的总投资。
1.3 概预算的审查
审查概算的目的在于:合理分配投资资金、加强投资计划管理,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投资;促进设计的技术先进性与合理性的结合;核定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可以将总控制做到准确、完整;为工程项目投资资金落实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
2 工程实施阶段投资控制的风险管理
2.1 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环节
在招投标阶段,承包商可以通过风险分析明确承包中所有风险,有助于确定应付风险的预备费数额,或者核查自己受到风险威胁的程度,而项目单位也可以通过对风险的识别采取应对措施。
2.2 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
2.2.1 合同条款增加刚性,减少弹性
由于建设地点条件不同,设计水平不同,设备、材料采购地、供应商不同,项目单位与承包商的管理水平不同,会造成合同条款和履行相差悬殊,合同签订时留下的许多“开口”条件及日后的调整项目。投资项目建设周期长、变化大、不确定因素多,即使硬性确定,也会给合同履行期间造成大量的索赔和反索赔。
2.2.2 加强合同管理,减少“合同欺诈”
合同欺诈已不是正常合作关系所能接受的行为,是由于项目单位自身在合同管理方面不规范而引发的来自承包商的投机行为。由于不规范的管理习惯和日常管理中的漏洞,体现在不严格按合同规定办事;出了问题不是回到合同基础上寻求解决的办法,而是寻找捷径;解决问题不按合同要求而是某个人的意志;项目单位的各个管理部门其内部看似严密而有序,但管理部门之间的搭接部位常常出现空白,经济损失就发生在空白地带,并且不易被察觉。
2.3 设备、材料采购供应
设备费在施工造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60%左右,材料费用约占20%,两者共同构成工程项目实体,对工程项目投资影响较大。采购供应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点,它渗透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
2.3.1 规范供应商的资质审查及采购程序,直接降低采购风险。具体方法有建立稳定、畅通、利益双赢的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共同抵御市场风险;规范比价、核价,推行招标采购、网上采购、总承包采购、集中采购,直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
2.3.2 加强采购环节与各类专业管理环节的衔接,减少风险。如工程材料的定价与投资部门、监督部门脱节,会造成采购舍近求远、舍廉求贵、舍优求次及价差管理混乱;与财务部门脱节,会造成付款无序及违规操作;与验收环节脱节,大量工程付款会造成材料、设备张冠李戴,甚至虚假交易等问题。
2.4 施工过程环节
施工过程的质量、工期、造价是整个工程成本控制功能的中心,在这3项控制中,进度控制是灵魂,费用发生在各项作业中,质量则取决于每个作业过程。如果3项有1项失控,其结果将是项目建设方向偏离目标;即使花费精力调整3项控制之间的关系,方向路线也将是弯曲的,那么如何才能减少上述控制风险呢?一是加强施工图会审,控制施工过程的设计变更。二是关注索赔是否以合同为依据,索赔必须注意积累资料以及及时合理地处理索赔。
3 工程竣工阶段投资控制的风险管理
3.1 竣工决算和竣工验收环节
竣工决算是项目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编制的竣工决算报告,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考核分析投资效果,全面反映工程项目实际投资和投资效果的文件,是分析和检查设计概算的执行情况,考核投资效果的依据。
竣工验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最后阶段,是对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检验和认证、综合评价和鉴定活动,是建设、施工、生产准备工作进行检查评定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建设成果的投资效果的总检验。通过竣工验收办理固定资产使用手续,对建设项目的决策和论证、勘察和设计及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最后评价,可以总结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提供重要依据。
3.2 项目后评估环节
工程项目后评估是指工程项目竣工投产、生产经营一段时间后,再对项目从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竣工投产、生产运营等全过程进行系统评价的技术经济活动。这是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及最后一个环节,以达到总结经验、剖析教训、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的目的,并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决策提供依据。
该阶段的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大量的资料和数据是否详实和准确;工程项目后评估的范围是否全面,内容是否完整;专家评估小组成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否过硬;后评估确立的标准是否合理,确定的评价方法是否科学;后评估对工程项目得失是否做出恰当的反映。
3.3 工程项目的审计环节
工程项目审计主要有建筑安装费的造价审计、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以及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审计。进行这样的审计必须做到经济与审计的结合、技术与审计的结合、工程与审计的结合。
如果没有工程投资管理及工程项目投资审计的理念和管理手段,没有这些管理在工程程序各阶段的作用和影响,那么整个投资的运行失控则不可避免。因此,要正视现实中的磨擦和冲突,重塑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定位。
4 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方面投资控制的风险管理
4.1 财务管理控制方面
在工程项目的总投资控制下,财务已贯穿了决策、投资、建设、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管理,上述各环节发生的一切成本费用也是通过财务最终反映出来的。
该方面的主要风险管理有:(1)是否建立科学合理的核算科目,对工程项目发生的各项明细费用是否准确地归类核算;(2)各专业管理部门与财务信息的沟通渠道是否通畅、准确,财务能否准确地记录和反映各项明细费用的发生;(3)是否准确反映贯通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价值流、物质流和信息流,三者是否完全一致;(4)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财务人员未能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完整性、客观性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可能会导致决策失误。
篇11
保险资金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已经成为保险业主要的利润来源。保险资金的投资应用可以增强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同时也是保险业防范和化解风险以及实现综合金融经营的重要途径。我国保险资金最早只能投资于标准化资产,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资金的可投资范围不断扩大,非标准化的另类投资开始出现。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的另类投资主要包括各类资产支持计划,产业投资,直接股权投资等。另类投资是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渠道。2014年8月13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在保证安全性、收益性前提下,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提高保险资金配置效率。鼓励保险资金利用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支持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
保监会的保险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保险企业原保险保费收入24282.52亿元,同比增长20.00%。资金运用余额111795.49亿元,较年初增长19.81%,其中银行存款24349.67亿元,占比21.78%;债券38446.42亿元,占比34.39%;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6968.99亿元,占比15.18%;其他投资32030.41亿元,占比28.65%。2016年1-7月,原保险保费收入20830.47亿元,同比增长35.41%。资金运用余额125638.28亿元,较年初增长12.38%。其中,银行存款21774.80亿元,占比17.33%;债券42537.03亿元,占比33.86%;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7232.38亿元,占比13.72%;其他投资44094.07亿元,占比35.10%。相比于2015年,2016年1~7月的数据显示我国保险资金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趋势,银行存款占比降低,其他投资比例不断提升到。
2016年7月3日,保监会了《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试点管理办法》。《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管理办法》拓宽了保险资金可投资基础设施的范围,同时肯定了2013年起实施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从审批制改为注册制的实践,进一步简化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的行政流程程序。明确规定了保险资金可投资于PPP项目,同时对可投PPP项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管理办法》的实施,为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为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同时,保险资金也可以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路径
保监会对保险资金的运用有具体的政策规定,总体上来看,保险资金的监管呈现出不断宽松的趋势,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不断拓宽,行政许可全面放开,制度成本不断降低。对于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保监会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保险机构积极参与。我国保险资金当前主要通过间接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面对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各种问题,保监会不断调整政策时效性,并于2016年7月3日了《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试点管理办法》。《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管理办法》进一步拓宽了可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范围,对控股股东的资质和信用要求以及债券担保要求进一步放松,对拟投资项目的投标要求全面放开,同时全面放开了项目的行政许可。该办法的出台无疑对保险资金投资基础项目提供了重大的利好信号。明确提出保险资金可以参与PPP合作项目,对缓解保险机构的资产配置压力,推动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务中,我国保险资金主要通过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作为受托人,通过受托人发起设立信托型的投资计划,保险机构将保险资金投向信托计划,从而达到间接投资基础设施的目的。我国当前投资于各类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计划已超万亿元人民币。投资计划类型主要包括受托人设立的债权型投资计划、股权型投资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等。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资金、企业年金等还将债权投资计划作为资金配置的重要金融产品,这也使得债权投资计划成为部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业务和重要收入来源。
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资金需求,特别是资本密集型的基础设施项目需要巨额的中长期的资金需求。保险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提供期限较长且较稳定的大量资金,因此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有着天然的优势。
通过股权投资计划募集的保险资金,信托发起人直接成为基础设施建设公司的股东,并通过委派董事与监事等参与目标公司的管理。股权投资计划要充分关注目标公司的公司治理机构、核心资产划分、项目运行效率等,在保证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保险资金的收益。以平安资产发起设立并投向京沪高铁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投资计划为例,虽然通过股权投资计划成为京沪高铁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但由于京沪高铁股份有限公司本身存在的公司治理结构等诸多问题,作为优质资产,其发展和盈利却不容乐观,这无疑会影响保险资金等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
以债权投资计划形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通过地方政府设立的融资平台为主要的投融资主体,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债务风险不断提升,地方政府债务平台融资的模式难以为继。特别是资金投向回收期长、公益型基础设施项目,项目的收益及现金流不足以偿还债务,大部分项目需要地方的土地出让金等土地财政的支持,而随着新常态下部分二、三线城市土地出让金的大幅减少,债权性投资计划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
相对于从银行取得的贷款融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融资更少的受到国家信贷政策的影响。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债权投资计划能够更灵活便捷的募集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减低项目资金的不确定性,减低财务风险。在信用等级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债权型投资计划的利率水平往往较低,甚至低于同期限的银行贷款利率,这就有利于降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成本。保险资金本身期限结构的特点,使得债权型投资计划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有着天然的适用性。保险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单位通过明确各方职责,明确债权投资计划的期限、结构、额度等共同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项目的顺利进行也客观上保证了债权投资计划的合同履约。
以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形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保监会印发的《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为保险资金通过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指导。暂行办法主要从资产证券化原理,保险资金配置要求,业务发行资质与市场化机制,项目风险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通过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等金融创新,使得保险资金以更加灵活的形式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
三、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风险管理
在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的背景下,保险资金投资的快速发展面临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不断提高。我国经济总体上正处于调结构、转变方式、去产能的调整期,保险资金投资面临着更大的市场风险。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要面对消化过剩产能,处理地方债务平台危机等问题。在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至关重要。
(一)设立专门的基础设施投资风险管理部门
保险资金的运用首先要考虑安全性。保险资金一般通过间接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在资金的运作上,投资于基础设施的资产管理计划应该与其他类别的投资资金相互隔离,资金配置不能互相调拨。同时保险机构还应设立专门的基础设施投资部门,针对项目的评估、审批、额度等设置规范标准,避免风险。设置严格的风险隔离和风险反馈机制,避免风险扩散。
(二)合理创建基础设施投资风险组合
保险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合理分配股权投资计划、债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的比例来分散风险,提高收益。根据不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风险及收益特点,使用不同的投资工具组合,避免资金的投向过度集中。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密切合作,积极化解风险。通过积极灵活的配置不同类型的投资计划,灵活操作,寻找最佳的组合配置。
(三)加强制度建设和风险团队建设,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相比于信托、私募基金等,保险资金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又具有流动性差、投资期限长、透明度低的特点,具有较大的风险。因此相对于债券、股票等公开交易的金融工具,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需要更高的投资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保险机构在项目储备、尽职调查、交易设计审批等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化解管理风险。保险机构可以积极的引进专业化的基础设施投资队伍,加强人才培养,针对各类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对项目进行风险甄别,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培养投资团队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借鉴国外成熟市场发展经验,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提升团队的风险管理能力,培养高水平风险管理人才。
(四)加强业务创新与规范
随着保监会的《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保险资金可以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规模较大、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更可能选择PPP模式融资。保险机构应该紧盯市场趋势,顺应市场变化,创新产品形态和交易形式,通过业务创新,直接对接优质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提高投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发挥保险资金在稳定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比较优势。同时,保险机构还要加强业务规范,加强同住建、财政、税务等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积极推动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的出台。同时,在实践中,要加强业务规范,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加强风险监控,确保保险资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传勇.保险资金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经验、机遇与风险[J].兰州学刊,2016,(2):187-194.
[2]朱南军.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视角[J].中国金融,2015,(18):67-68.
篇12
一、投资风险因素分析
(一)什么是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资金回收的风险。衡量投资项目是否有风险,一是要看这个项目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益,能不能达到一定效益水平。是应以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来衡量。如果投资项目的利润率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就会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则对该项目的投资也就是一种风险投资。因此,企业在进行一项重大投资前要做市场调查和科学、周密的测算,认真考虑到投资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减少决策失误。
(二)投资的目的
企业投资是为了增加企业的收益和股东的利益。一般说来,常见的企业投资包括项目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项目投资是企业投资实体经济,根据自身营业寻找投资机会,促使营业收入提高,从而提升自身市场价值;而金融资产投资是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购买金融资产(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产品)来达到资产增值的目的。这两种投资都存在风险。怎样进行选择和决策是关键问题,它涉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投资风险因素
投资风险通常可分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那些影响所有企业的因素引起的风险。例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发生意外的、非预期的变动,对许多资产都会有影响。它具有难以分散、难以规避的特点。非系统风险.是指发生于个别企业的特有事件造成的风险。它只对个别企业产生影响,往往产生于企业本身的某些因素。包括:一是经营风险,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程中,因生产成本的变化、市场需求、价格的变化、替代产品的出现等带来一定的风险;二是管理风险,指由于管理者素质和经验、企业组织的合理性、决策的科学性、项目管理机制等因素是否符合投资项目的要求而产生的风险;三是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
(四)投资风险的衡量标准
投资项目是否存在风险,可以用以下标准来衡量: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或虽投产,但处于亏损状态。二是投资项目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这也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四是投资利润率低于其资本成本,导致企业价值降低。如果企业投资项目可能出现上述的某一种情况,那么该项投资就是一种风险投资。只有投资利润率既高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又高于当前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才能增加价值,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二、投资管理
(一)分析投资环境,确定投资规模
企业投资前首先应预测被投资行业的竞争程度,应选择没有极端垄断(如公用事业),而竞争性又不很强的行业投资。其次,必须预测本企业能够占有多大市场份额、市场需求大小,只有充分了解市场情况,才能防范市场风险。
确定规模投资,化解成本风险。目前我国大多企业效益不佳的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形成规模投资效益,运营成本高,无竞争力。扩大投资规模如果能带来成本的节约,就会带来投资收益的增加,降低投资风险。
(二)企业多元化经营
企业多元化经营能够分散风险。企业如何运用多元化经营方式来分散投资风险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地区的分散。通过国内国外分散,减少将资金投资于一国、一地的风险;通过区域分散,将资金投放于不同区域,利用我国不同区域的特点和优势来降低投资风险。
第二,行业的分散。不同行业的特点和状况是不一样的,当某一行业处于萧条时,另一行业可能正处于繁荣阶段,企业通过在不同行业投资,可以降低行业萧条的风险。行业间的关联性越小,分散特定行业风险的可能性越大。但是,行业跨度越大,对企业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高。因此,企业在选择跨行业经营时,应对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不宜盲目上马,否则,不仅可能不能分散风险,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
第三,新业务容易带来新风险。在进入一项业务时,需要考虑如果新业务出了麻烦很难脱手,则有较显著的风险,且业务利润前景通常也更不易确定。正如一位总裁所告诫的:永远不要收购自己不知道如何运作的业务。
第四,多元化的时机选择。多元化主要是一个企业在专业化不能解决其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不能再有进步的前提之下的一种非常自然的选择。它要求企业专业化得到了充分发展、已拥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足以支持其在所选定的其他领域生存和发展。
第五,管理协同与投资相关性。从投资组合看,投资种类越多,组合风险越小,从投资项目的相关性看,完全负相关的项目组合,风险最小。然而,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却未必尽然,企业进入多个不相关领域,由于管理工作加重,又不熟悉相关业务,管理上的协调活动和可能造成的决策失误相应增多,一段时间内反而会使企业的投资风险加剧。
三、如何进行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就是使风险降低到企业可以接受的程度,当风险发生时,不至于影响企业的正常业务运作。
第一,选择安全控制措施。为了降低或消除信息安全体系范围内所涉及的被评估的风险,企业应该识别和选择合适的安全控制措施。选择安全控制措施应该以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依据,判断与威胁相关的薄弱点,决定什么地方需要保护,采取何种保护手段。安全控制选择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费用因素。如果实施和维持这些控制措施的费用比资产遭受威胁所造成的损失预期值还要高,那么所建议的控制措施就是不合适的。如果控制措施的费用比企业的安全预算还要高,则也是不合适的。但是,如果预算不足以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控制措施,从而导致不必要的风险,则应该对其进行关注。通常,一个控制措施能够实现多个功能,功能越多越好。当考虑总体安全性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地保持各个功能之间的平衡,这有助于总体安全的有效性。
第二,风险控制。根据控制措施的费用应当与风险相平衡的原则,企业应该对所选择的安全控制措施严格实施以及应用,达到降低风险的途径有很多种,下面是常用的集中手段:一是避免风险:比如将重要的计算机系统与因特网进行物理隔离;二是转移风险:比如将重要的数据进行异地网络备份;三是减少威胁:比如组织软件的执行,避免遭到攻击;四是减少薄弱点:比如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五是进行安全监控:比如及时探测对信息处理设施有害的行为,并及时作出响应。
第三,可接受风险。信息系统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风险,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当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构,完成实施所选择的控制措施后,会有残余的风险。残余风险可能是企业可以接受的风险,也可能是遗漏了某些信息资产,使其未受保护。为确保企业的信息安全,残余风险应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风险接受是对残余风险进行确认和评价的过程。在实施了安全控制措施后,企业应该对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审,即对所选择的控制在多大程度上降低了风险做出判断。对于残留的仍然无法容忍的风险,应该考虑增加投资。
篇13
2.没有设立有效的风险监控机构和制度对于风险管理,一般的企业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者责权制度,直接导致风险管理的工作职责不明确,各个部门或者岗位之间互相推诿责任,使得风险管理缺乏约束。在企业生产发展环境如此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如果不对投资活动采用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不对投资风险进行定期复核和评估,将会降低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管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企业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风险监控机制,这种机制需要具有对风险的识别、对识别分析出来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控制。目前,在我国企业里,这种机制还比较少建立。
3.不能充分掌握市场信息、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财务管理等相关人员必须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寻找全面的投资信息,并要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企业投资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和相关风险系统。这就要求我们企业的财务人员摆脱传统经济的影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的策略
投资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如何加强对风险的控制与管理,需要企业采取行之有效的管控策略。
1.分析投资环境,确定投资规模企业在进行投资前,首先要进行宏观分析,预测被投资行业的竞争程度,一般要选择没有极端垄断(如能源、公用事业),而竞争性又不很强的行业投资。其次,要预测企业本身能占有多大市场份额、市场需求大小、只有充分了解市场情况,才能防范市场风险。在确定了投资环境良好前提下,要进一步确定投资的规模。目前我们大多企业效益不佳的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形成规模投资效益,运营成本较高,缺乏竞争力。在企业财务风险可接受范围内,扩大投资规模可以带来成本的节约,相当于带来投资收益的增加,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2.注意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企业的投资风险多元化投资有利于企业分散风险。但是不能盲目地搞多样化,如果企业对自己的整体实力没有清醒的认识,很容易遭受巨大损失。另外,在运用多元化投资方式以分散投资风险的问题上还需要关注几个方面:
首先,是地区的分散。通过国内、国外分散投资,减少将资金投资于一国、一地的风险。通过区域分散,将资金投放于不同区域,利用不同区域的特点和优势来降低投资风险。
其次,行业的分散。通过风险评估,在不同行业投资,可以降低行业萧条的风险。但是,由于行业的跨度较大,对企业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
再次,投资多元化的时机选择。企业投资多元化往往需要一个前提条件,企业本身专业化得到了充分发展、已经拥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足以支持企业在其他领域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