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音乐教学心得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

篇1

歌表演是在歌曲演唱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表达歌词的内容,揭示音乐的形象,是最简单的音乐和舞蹈的综合艺术形式,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歌唱表现形式。学生演唱的许多歌曲的歌词内容都有一定的可表现性,通过肢体语言表演出这些形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记忆歌词,提高其表演能力。如在教唱一年级《小雨沙沙》这首歌时,先学唱歌曲,然后引导学生说出种子破土而出的形象是怎样的?让一部分同学扮演种子,一部分同学扮演小雨,随着音乐边唱边表演,并引导学生把种子在雨水滋润下破土而出的喜悦之情表达出来。同学们恰当表现了春雨细无声的形态,看来他们已经进入到音乐的情境中了。

二、让“集体舞”表演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篇2

一、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

1.创设丰富的环境,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

立足于教学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设备,优化教学技术,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具有美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审美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鉴于此,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活动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生动鲜明的形象,以此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学习动力。随着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单一的媒体教学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研究教材内容,针对教材特点,合理并充分地运用一切有效媒体辅助教学,激起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感受,高质量地上好每一堂课。

2.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孩子们都有着无限的想象力,通过想象力可以产生创造性的灵感。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其个性和思维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直观形象的激发,培养他们的知觉,发展其创造力。教师在教授一首作品时,通过讲故事、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到一种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引导他们欣赏音乐。

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小船》时,我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现出蓝天、明月、星星等画面,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过来了,仿佛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有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有的直接哼唱了起来,通过丰富的想象,对这一歌曲有了全新的认识。

3.创设空间,激发热情,培养学生创造力

创造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音乐课程的“创展的价值”,鼓励音乐的创造。在歌曲表演上,新课改打破了以往单调老套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也都十分有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很棒的表演家。

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小动物唱歌》时,我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创编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形象,并模仿它们的叫声。期间,有的学生模仿小鸟、小鸡、猴子、小猪等,形态各异,孩子们都表现得异常活泼,整个教室简直成了动物王国。这样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其审美情趣,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促进了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以黑板、钢琴、教材、录音机为中心,过于单调的语言讲授和死板的灌输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音乐信息化教学融视听为一体,将抽象的音乐变得形象化,使得教学内容更为生动而活泼,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进一步革新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还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各种类型的音乐教学资源,并将其引入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弥补了音乐教材的限制和滞后,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打破沉闷僵化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丰富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学限制,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和思维的培养,进而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

篇3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有位哲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小学音乐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要通过各种有效地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可见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秩序井然的课堂常规是重要的保障。

孟子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即做任何事都必须有规定,有约束,否则一无所成。所以,每每新学期接手一批新生我觉得就得非常注重上好这“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就让学生们了解音乐课和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比如:准确的歌唱姿势、愉悦自信地歌唱;欣赏音乐时要静静的听,大胆的想,勇敢地说等等。师生心有了灵犀,配合就有了默契,老师的一个手势、一个表情学生都能读懂。有了这些“规矩”长期的潜移默化,我们的音乐课才能顺利进行,学生才能养成的行为习惯。

二、规范完美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

唱歌教学是音乐课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内容。但是怎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一直是我们在教学中常思常想的问题。面对学生大喊大叫缺乏美感的歌声,千姿百态的坐姿,木讷的表情。我每节课都要口感舌燥地反复强调歌声要优美一点,坐姿要端正,表情要愉悦自然一些。可效果不尽人意。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规范完美的示范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比唠唠叨叨的说教要实效的多。所以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为学生示范时的声音和表情。另外,为防止学生乏味,我还为学生寻觅了许多“老师”。如:“网络老师”从网上下载小学生歌唱比赛视频,让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了解歌唱姿势和歌唱表情;“摄像机老师”把学生自己的歌唱场面录制再播放,让他们在欣赏过程中给自己的歌唱找出优缺点。让学生在模仿和对比、鉴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歌唱习惯。

三、适时多样的课堂评价是最佳催化剂。

适时准确的课堂评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不断体验进步的快乐,享受成功的愉悦。在我们的课堂上采用最多的是单调的师评方式。这往往让学生感到乏味,产生“抗药性”。所以我采用学生自评、他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学生自评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自信,而且学生在自评的过程中不仅做到“知己”,也可做到“知人”;这不正验证了《吕氏春秋》上所说:“察己则可以知人”吗?俗话说的好:“旁观者清”他评,更是有趣而见效。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语言天真、真实,让小伙伴更容易接受,也更贴近他们的实际情况,更有说服力,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小学生音乐学习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耐心的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摸索、实践、验证、使用,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范文二:

优秀的老师不仅让人赞赏,更让人感动!因为他们身上那种对音乐教育的专情与热爱,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广博的学识,立足于为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稳健的教风,是教育之路上美丽的风景,更是让人感动的情怀!两天的学习太短,感受却分外深刻。名师风采和专家们生动的课堂与讲座给了我很多启发,也给了我前进的信念和动力。我也会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学习,反思和成长,努力做好以下方面:

1、加强学习,注重知识的涉猎与积累,丰富自己的学识和文化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广度的教师,能够准确轻松地理解和把握音乐教育教学的理念与标准。从文化和品性上修炼和提升自我。

2、强化科研意识,让自己静下心来潜心教学,多阅读音乐教育教学专著,善于吸收和借鉴他人的优点长处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3、加强音乐教师专业技能学习提升,多学习研读音乐教学专著,加强歌曲即兴伴奏练习及儿童歌唱训练等方面的学习积累,让自己的教学更专业,更精彩。

4、转变消极观念,多从自身找不足和突破,对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要正确看待和积极解决,勇于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业”,不断学习,反思和积累,逐步形成个人特色教学风格。

范文三:

开学伊始我们参加了教研所音乐教研员周浩老师组织的青年教师培训,感受很深,收获颇多。我们白碱滩区音乐教师从周老师激情洋溢、富有内涵的讲座中感受到成长是每位音乐教师的必经之路,“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个理念让我们意识到,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应该有追求完美、追逐成长和进步的信念,我们要在教学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使自己的音乐教学更饱满、更富有意境和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周老师告诉我们“音乐教师可以做一棵参天大树,也可以做一颗幸福小草。”关键在于作为音乐教师对自己的要求有多高,对音乐教育事业的追求有多执着。而我们认为,小草虽然幸福,但缺少一些成就感,而参天大树的成长过程要费一番功夫,最终却能站在不同的高度俯瞰世界,“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学生的成功需要我们呕心沥血的付出,但他们成功的一瞬间也是我们最幸福最有成就的时刻。

而在新课标解读的讲座中,我们通过周老师的讲解,对今后音乐课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以往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教学模式形式单一,内容死板,同时也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独立思维,运用知识、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新课标要求我们更新教学思维与教学理念,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

范文四: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小学高级教师的教学展示,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互动讨论,更有专家指导、引领的说课、评课、小组讨论。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观摩,将近一个月的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带着一颗好奇心和种种疑问,我走进了培训课堂。课堂上,专家们精彩的讲座一次次激起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听了教授们的讲座,我进一步体会到了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性。知道教师组织活动的能力对于课堂参与式教学的意义,在教学中,多创造互动机会,让学生与学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篇4

在音乐教学中,凭借现代教育技术,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音乐旋律和歌词所承载的内容,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的特征。它融声、光、情、景为一体,使提供给学生的感知材料更加丰富、更加形象,创设了美的意境,将音乐知识直观、及具吸引的、精彩的呈现给学生。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增加了教材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现代信息技术,能建构协作的学习氛围

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氛围,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创设个别化的学习氛围既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也可以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时实指导。特别是对于偏爱独立学习的学生而言,可在集体教学时辅以一些个别教学策略,为其提供更自由的个人空间。如对于偏爱视觉通道的学生,让其通过观看电影、电视、等手段学习,让其在各种形式中轻松获取丰富的知识;对于偏爱听觉的学生,采用解释、网上讨论、谈话、听收音广播等形式,让其在网络环境下获得听觉感官的享受;对于偏爱触动觉的学生,让其作笔记、通过乐器实践操作、实习练习、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其实践操作的机会,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如在《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教学中,布置学生小组完成一份作业: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组内成员全体合作,有策划、有操作、有演唱。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再与同学协作,使用信息技术来处理、分析、运用信息。这样的联系实际、具有时代特征的综合性任务和实践作业不仅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且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想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多媒体计算机等手段,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一年级认识音符的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的跟学生讲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的定义,时值等,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将是枯燥无味并难以理解的。但如果与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合理运用多媒体,把小音符拟人化,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 ,集音乐、童趣为一体,效果跟讲述枯燥的音乐知识是截然不同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也可变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和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又如国歌的教学。国歌虽然是每个学生都非常熟悉的歌曲,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还不能理解国歌的深刻涵义。这时,教师在边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媒体片段时,边讲解国歌,国旗的含义,通过直接的视听感受,学生不仅兴趣很浓厚,并且对歌曲的理解更进了一步,升华了情感,美育中渗透了德育。

篇5

一、有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意境

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是丰富多样的,音乐教学不只是让学生知道这首歌、分辨不同的旋律、掌握歌曲的旋律,音乐教学不是单纯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音乐课堂的另一方面任务是让学生听懂,也就是能感受到音乐中所包含的激烈、悲苦、激愤、欢乐等情感。音乐教学更倾向于对音乐情感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会到音乐所带给我们的震撼。音乐情感的教学离不开教学手段的选择,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使用无疑为情感课堂的开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选择。比如,在进行歌曲《过新年》的学习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一开始,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欢欢喜喜过年的小短片,渲染一下课堂气氛,以此来引入课堂教学,然后再一词一句进行课堂知识的讲解,同时结合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认识歌词中描绘的场景,可以加深学生对歌词中表达的情感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过新年的喜悦与活泼的气氛。

二、结合游戏教学,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小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有限,还不太能领会音乐Ц他们情绪上的感染,在音乐课堂的学习中或许就提不起精神、不爱听讲、不积极回答问题,所以要从更加直观的角度去引领学生融入课堂中,让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有兴趣、有动力。将游戏与课堂教学巧妙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音乐的乐趣与韵律的动感,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让学生在音乐课堂放飞自我,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完成课堂知识的掌握。例如,对于《猜一猜谁在敲》首歌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游戏的方式,在游戏中让学生学会歌曲,体会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情感。学生大概学会了歌曲后,教师组织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每个人手中可以拿着相同的音叉等音乐教具。让自告奋勇的学生先站出来,站在圈中央,蒙上眼睛,然后教师和学生手拉手旋转几圈来改变位置的同时,欢快唱着《猜一猜谁在敲》这首歌,停下来后,让三个学生随机敲击手中的音叉,让圈中的学生听声音辨别敲击音叉的学生的方位,如果结果正确,那么换被猜中的学生站在圈中央;如果猜错了,继续下一轮的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进行音乐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认识,同时积极并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感受音乐带来的课堂氛围。

三、创设音乐情境,进行分组式教学

用心去感受音乐,才能体会到音乐中丰富动人的情感与感人场景的描述。小学生由于处在思维与心智发展的阶段,因此,接受知识的形式有限,直观性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接受与认知。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一个直观、有感染力的环境中感受音乐、体会音乐。小学生是一个集体性活动较强的群体,因此,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音乐活动。比如,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接触比较多的音乐就是童谣了,各式各样的童谣,如古老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国家的、不同节日的等,充斥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所以在进行童谣的学习时,不妨组织学生举办童谣说唱会,让学生按照个人喜好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间的童谣说唱大赛。不同小组的参与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小组进行比赛的童谣,歌曲与舞蹈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既相互独立又互相依存,所以可以让学生小组间通力合作,以舞蹈及表演伴歌,小组成员充分发挥集体、合作优势,将表演与童谣故事巧妙结合,完美演绎童谣故事,同时也诠释了学生对歌曲的认识与体会的情感。之后,组织各个小组进行表演,教师对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并鼓励、表扬每一个学生的努力。

总之,音乐课堂的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都需要教师的辛勤努力与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展开课堂教学。有效音乐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与与时俱进的思想境界,需要教师从自身经验出发,让音乐课堂的教学变得平易近人,充满感染力。

篇6

正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

1.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消耗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厌倦心理。这时为了让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如在学习节奏排列的课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张节奏卡片,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随琴声学会节奏,接着我让学生五人围成一组进行讨论:节奏卡片如何讨论更通顺流畅?当话音刚落,全班同学便纷纷讨论起来,这回他们可忙了,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安排顺序,有的眉开眼笑,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拍手叫好,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我也不断地在一旁给予鼓励,最后还让全班同学评价他们的游戏,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大家在游戏或观察的过程中都很投入,发言也很积极。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节奏的排列要领和方法,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探作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同学间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少参与。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听众和机械的模仿者,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3.以课堂为主渠道,从生活取材,展开创新思维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服务,将会对创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家里经常看到爸爸妈妈为他们做饭而忙碌于厨房的情景,我便将它运用到《买菜》一课的教学中,让孩子们也做一回"爸爸妈妈",以组为单位结成各个"小家庭",开展"烹饪大赛",让学生以文具盒作为烹饪工具,橡皮当菜来烹制。在报菜名时,则要求学生用"×××"节奏说出,并将这些菜名取代歌中"×××"节奏处的歌词,以演唱的形式向别人介绍自己家庭的"成果"。在教学中,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下总结并创造,最后又回到生活。这些设计,将音乐教学生活化、平凡化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其实音乐就在我们身边。

4.创新意识应贯穿音乐教学始终

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

例如,在教授"爱唱什么歌"这个专题时,我让学生欣赏《青蛙合唱》这首曲子,首先向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夏天的池塘,然后对学生说:"夏天到了,池塘里的青蛙爸爸和青蛙宝宝们又开始了唱歌比赛。你听……",我开始模仿青蛙爸爸和青蛙宝宝的歌声。并问学生:"你觉得哪个是青蛙爸爸在唱歌?哪个是小青蛙?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呢?"接着我给学生播放钢琴曲《青蛙合唱》这首曲子,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做游戏:听到小青蛙的声音迅速站起来,听到大青蛙的声音迅速坐下,反应迅速整齐的小组获胜,得到青蛙合唱团送出的智慧星。游戏做完后我组织学生学习歌曲第一段。我说:"小青蛙看到小朋友的表现如此的出色,它要为小朋友唱首歌奖励大家。可是……它把歌名给忘了,请聪明的小朋友听完后帮它起个歌名。"随后,我学着小青蛙的样子唱第一段歌词。之后我对学生说:"想不想学小青蛙唱歌?"学生们很积极,于是学生用听唱法学唱。学生学完之后我对学生说:"看着小青蛙唱得那么开心,其他小动物都坐不住了了,你还能替它们唱出自己的歌?"于是,学生们替小蜜蜂、老虎、小鸟等唱歌,氛围十分活跃。之后,我向学生揭示本次课题为"爱唱什么歌"。

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并让学生模仿,给学生开阔了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自主、开放、创新这一教学新理念。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篇7

一、小学教学创新教学的背景

1.音乐的教学不够重视

纵观音乐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先贤们对于音乐的重视程度已达到了一定高度,孔子对于其弟子的要求是“六艺”,其中就包含音律这一条,由此可见先贤对于音乐的重视,因此在当前的个人自身素养的培养中,也就不难理解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将音乐这门课程的学习列入小学生的学习范围中。但是随着应试教育在我国逐渐推广,一些地方教学工作者片面地重视学生对主干课程的学习,将音乐课程的教学时间不断地人为缩短,导致学生无法享受基本的音乐学习,甚至在一些学校根本就没有音乐这门课程。所以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要将音乐教学的有效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加以改进,否则音乐教学就会很难得到改变。另外,音乐教学的师资力量在一些地方比较缺乏,这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也是不利的,音乐创新教学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及学生的主动学习共同承担,并不是改善教学环境就能够取得成效的。

2.音乐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在小学音乐学习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学生对于基本的音乐乐感的感知能力和相关理解力相对于教师而言必然是比较差的,但是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对于音乐的教学还是主要围绕音乐教材传授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说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主要是因为这样的音乐教学没有充分认识到音乐作为艺术范畴的一部分,始终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状况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如果只是单一地按照教材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就会限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想象空间,这对于部分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而言是不利的。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需要从教学理念及音乐的基本属性出发进行相应调整,这也是小学音乐教学需要创新的重要因素。

二、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主要方式

1.音乐教学主要遵照音乐的基本属性

小学音乐的教学范围虽然只是基本的音乐乐理的讲解,但是哪怕是简单的乐理知识都包含了音乐先贤们的智慧和善于发现的精神,因此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善于发展生活、探索自然的基本意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地了解音乐的起源和音律的基本规律,还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音乐歌曲谱曲和作词的基本背景,这是小学音乐教学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大要点。另外,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向学生强调主动学习的意识,由于小学生群体自控力在该阶段本来就比较弱,其自身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需要督促学生抵制一些消极因素,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显然对于音乐本身而言,其毕竟是人为创造出来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只有教师和学生充分地认识到音乐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产物,并且基本了解其基本属性,才能很好地进行相应的创新教学。

2.音乐教学创新教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音乐理解认知能力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首先需要具有一定的整体认知能力,具体来讲,学生对于一首歌曲的词、曲及演唱方式能否快速地记忆并且基本理解是音乐学习中的核心问题,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力直接决定了教师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能否快速、有效地将课堂音乐课重点传递到学生那边,因此学生对于教学信息的反馈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态度将会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显而易见的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并不可能完全要求学生在每一堂音乐教学中都能够很好地理解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理念,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准确地获取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对于其后续的音乐学习的信心而言十分关键,因此教师需要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不断地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比如对“1、2、3、4、5、6、7”这七个音符的掌握就是音乐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教学内容。因为这几个音符可是说是所有音乐谱曲的最为基本的要素,显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如果能够很好地掌握其中的奥秘则对于音乐教学的学习将十分有帮助。

总体来看,小学音乐教学需要教师从音乐特性和音乐的发展史出发进行基本的教学思维的转变,而对于学生而言,音乐的学习需要自身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乐感,更为重要的是小学生自身对于具体的音乐元素的把握和分析是否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延伸性,也就是说,学生对于音乐词曲的认识理解能力可以进行利用甚至自身能够灵活运用再加工,这也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希望看到的局面。其实小学音乐的学习的重要教学方向应该是塑造学生在音乐上的创造力,特别是对某一种音乐类型的把握在该阶段可以基本实现,这样小学音乐教学才会充满创新,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的创新其实是教学的主客体之间相互合作及各自责任体的再出发和良好的本质循环,而音乐的学习只是这种模式的基本体现。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教育理念的更新,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不断的深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简称《 新课标》)的修订后,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我国深化教育改革,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大、难度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效果提高了,构建了课堂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与学的关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审美能力、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音乐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探讨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一、信息技术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

音乐课堂教学应该是音乐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 是学生进行 “美的体验、美的探索、美的熏陶、美的享受、美的成长”乐园。以黑板、钢琴、录音机和书本为主要工具的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灌输式的死板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差。传统的教学内容局限、更新慢、知识老化。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也在音乐课堂中大大得到运用,使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得以改革成功,信息技术提供了大量最新的音乐资源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首先表现在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资源环境,形象而生动的音乐教学,情景而又直观地教学法,融视听、示范教学为一体,形象化了音乐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信息技术提供与音乐相关的信息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引擎、相关网址等,扩大了视野。充分启动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求知欲望,感受体验音乐,这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符合音乐素质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其次,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如在欣赏《民歌拾萃》 这一单元时, 教师把知识设计成一个个有难有易的小问题,让学生自学,然后回答问题,让孩子们弥补在其他课堂中的遗憾[1]。

二、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利作用

传统音乐教学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求知需求。现代教学媒体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非常重要的工具,广泛地应用于音乐教学中,有多媒体投影仪、数字化教学、互动式个体化音乐软件、现代远程教学等。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新的教材都配备了精美的教学电脑光碟,为中小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形相互结合的教学途径。学生利用多媒体手段查找感兴趣的相关资料, 使学生学习音乐由被动变主动,人机交互方式,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培养其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认识音乐的美,使抽象的音乐概念直观化, 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如在学习《 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这首歌时,描绘小芹以洗衣服为由背着母亲到村口河边等小二黑归来的纯朴可爱的形象。通过信息技术平台使学生感知小芹在村外河边抒发的对二黑的痴情的场面,仿佛进入山清水秀的山乡村落, 其次是思念的回忆,使抽象的音乐作品形象化。创设具体的场景时,可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如歌曲《木兰从军》,该曲的故事创设的情景中身临其境的背景、独特的音乐风格,充分体验木兰从军的内心情感。信息技术能能展示和播放各种图像、声音,清晰地展示各种抽象的、深奥的音乐理论知识, 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在准确把握歌曲形象的同时,深化对音乐的内在情感体验。

三、信息技术对音乐教学提出的要求

音乐教师 的素质和能力对青少年音乐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 中小学的音乐教师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还有不够的现象,信息技术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2]。在音乐教学中,要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及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实现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信息技术的知识与中小学音乐课程所含知识联系、沟通。使歌曲、教学、文字说明、解说、背景、其它音乐作品等组合,音像同步、情景交融。机器、学生、教师很好地沟通。通过网络、实物投影仪,将教学歌曲、乐谱自如放大、形象展现在课堂中。信息技术让学生深切感受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创新信息文化生活,提高了利用信息技术寻找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在音乐课堂中, 充分开发和利用这种资源,充实音乐教学内容, 并根据需要创设一定的音乐教学情境, 以便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问题探索、信息交互自主学习等[3],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信息技术运用中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整合,在有利于教学的同时,应注意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手段,但不是教学全过程,可适时应用。要和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根据音乐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并突破教学难点。创设教学情景,重点突出。音乐教师应在中小学《 音乐课程标准》 指引下, 遵循中小学身心发展规律和音乐审美教育特点,勇敢大胆地去探索、创新、实践、 要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去追求,去不断完善,为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五、结语

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形式和主要阵地,创新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推动素质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结合的过程中,需要中小学音乐教师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利用各种媒体进行音乐教学,从一些电视节目中得到最新的音乐信息和知识,获得音乐灵感。

【参考文献】

篇9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

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础,培养创造型的人才为根本任务。音乐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课程,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进行深化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小学生由于年龄相对较小,存在自制能力差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选择合理的音乐教学方法,确保音乐教学资源的巧妙运用,这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应用方法

1.学生成为课堂教育的主体。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传授知识,学生和教师之间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导致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对学生和教师的角色重新进行定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将传统的传授式教学转变为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音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2.创新教育内容要符合学生特点。创新教育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创新教育的实施在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适应了当前多元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创新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研究小学生的特点,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课堂学习中存在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需要以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为切入点,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教育。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途径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小学生的思维意识不强,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较为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好。为了促进音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给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现思维的机会,让学生针对某一音乐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教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进行表扬;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做到因材施教。

4.教育方法灵活多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没有结合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过于死板,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要求,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每个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促使学生牢固掌握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5.创新思维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将创新教育方法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创新思维,要求摒弃传统音乐教学思想,将创新思维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终。要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快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或者在教室中悬挂音乐照片的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深刻感受音乐的魅力,学会鉴赏音乐的方法。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音乐人才。因此,要促进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学习的魅力,将创新思维贯穿于音乐课堂教学的始终,展现出创新教育的魅力,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薛艳玲.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吉林教育,2015(35):23.

篇10

音乐基础教育的目标不是为学生提供未来从事音乐专业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来欣赏美,如何做人,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学会与人合作。过去我们往往只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达,但现在我们更希望通过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发展他们的各项潜能。那么首先就需要降低对学生乐理、识谱知识、演唱技能的要求,经常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唱得好、唱得坏是一回事,敢不敢唱是另一回事。培养他的一种自信心,一种做人的勇气,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通过音乐的手段,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人格教育。这样的音乐教育所达成的效果,要远远的高于单纯掌握乐理知识和咬字、吐字等歌唱技巧。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我们就儿童实际唱歌的情形来观察,好像唱歌的技术是次要的,而从内心而歌的精神活动是第一要义。”

自信心是使学生当众唱歌的基础,既然如此,那么就应该让学生树立信心。很多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好,羞于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于是我就给他们创造体会“成功“感的机会,让他们两个或几个人演唱,或者一个人只唱歌曲的一句或两句,这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成功感的刺激下,建立起当众歌唱的自信心。

二、以兴趣为先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激发其兴趣。兴趣与信心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自信的歌唱。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1、创设情景、引导参与。音乐课有其自身的特点,每首歌曲更有其自身的音乐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语言描绘,图画再现,音响渲染,扮演体会,设悬置疑等多种途径,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乐此不彼地致力于唱歌教学。

2、借助游戏,寓教于乐。 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他们常在游戏中以最自然的方式抒感、表现自我。音乐课如果只停留在让学生被动地听唱歌曲的层面,那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如果在游戏中学唱歌曲,如:边唱边做开火车游戏,边唱边玩拍球游戏,边唱边做红灯、绿灯游戏,这不仅能减轻学生唱歌时的心理压力,而且能体验唱歌的乐趣。

3、开展竞赛,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特强,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竞赛活动既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较量,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挑战;既可以是男、女生之间的比拼,也可以是各小组之间的竞争。这些竞赛或以独唱、齐唱的形式进行,或以表演唱的形式开展;或者要求接口唱,或者要求编词唱。总之,教师要根据具体歌曲巧妙设计符合学生特征、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从心底喜爱音乐,喜爱唱歌。

三、在教学方法上,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一定的唱歌和识谱知识,让学生能够独立地、有表情地唱歌

以前我们的音乐教育,可以说是以“识谱”为核心,过于注重传授音乐的基本知识,而使学生觉得音乐课枯燥、无味,不喜欢上音乐课。可是如果没了音乐知识的传授,那么学生就不能独立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学生的基础知识跟不上,就会给唱歌教学带来困难。这样就给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简单、准确地指导学生了解乐谱中的音符、表情记号、力度记号及速度等表现记号,使学生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意境。那么对于唱歌,低年级着重于教师指导,通过模唱练习,正确地安排换气,逐步培养句子的句子的感觉,一句一句地唱好。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哪些部分相同,哪里有了变化,哪句唱得强,哪句唱得弱。中高年级教学时指导学生注意前后各部分的对比,有意识地让学生来选择唱法,安排力度,逐步学会有层次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在歌唱中指导学生注意音色、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地歌唱。在树立学生正确的歌唱概念之后,让学生逐步调整、锻炼发声器官的机能。在唱歌时,还提醒学生注意唱歌的姿势,要求学生嘴巴张开,要笑起来……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掌握了简单的唱歌技能,就能够比较自信的在大家面前独立地、有表情地歌唱。

四、在教学评价上,采用合适的语言和体态,鼓励学生独立演唱的信心

求得信心并不是只要光靠嘴巴说就行了,要培养学生的信心就必须给予他们莫大的鼓励,使他们真正感到自己是有实力的,从而令他们充满信心。要发现爱,就必须给予爱:要达到成功,就必须积极地思考成功。心理学者威廉・詹姆斯说:“人类的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人认同的情绪。”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到称赞。”我的每一节唱歌课中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就给予成功的鼓励,抓住点点滴滴的成功现象及时称赞,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感觉,心里很愉快,自然对唱歌充满信心。除了用语言的鼓励外,我还经常通过眼神、手势与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学生演唱得不是很自信,为保持乐句的连贯一性及完整性,我不能中断学生的演唱。此时,我就会充分发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及时用爱和信任的眼神鼓励学生或者向他举起大拇指,告诉他,他很棒!运用眼神、手势的鼓励会给学生增添信心,使他能够更好地歌唱。

篇11

1、让学生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诗仙李白告诉我们,“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是引导学生朝着自信方面发展,才能在音乐学习中更好的掌握学习技巧。现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院校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让他们明白必须要把各项学习都做得出类拔萃。但是由于个人智力的发展不同,受教育的环境不同,导致同班同学在班级名次上的不等,许多成绩不是太好的学生,就逐渐的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在此期间,老师们要以正确的态度积极引导学生,告诉他们“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个简单的道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最棒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切记不要一棍子打死,喜欢学习好的学生,讨厌学习差的学生。教育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处于敏感期的学生,其心智发育正处于敏感期,最容易走错路。若老师一味偏袒好学生,而忽视了后进生的心理感受,只会将他们推离的更远。

2.以例告知学生自信的重要性

天王刘德华曾为残奥会的运动健儿们写歌,《Everyone is No.1》,歌中无非强调,只要有自信,每个人都是第一名。在生命的轨迹中,不论任何事,不问能不能做到,只需要自信,潜在的能力,一切都能够征服。告诉学生,你们只要相信自己,青春的脚下会留下为梦想而拼搏的足迹,相信自己,当你们努力过,付出过,你们将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自信是音乐学习中的必要条件,一个明智的老师,会尊重学生的选择,不是一味严苛的打击学生的自信,适时的夸奖,会使作为学生的个体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2]。

3、培养学生自信敢于挑战权威

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敢于挑战权威,自信的提出了乐谱出错,最终赢得了大赛的桂冠。音乐学习中,教师就是学生的一大引导者,引导者在上位,一旦对学生前进途中进行打压,学生就会沦为失败者,自信心也就无从培养。学生成长的途中,难免会遇到很多挫折和磨难,而权威和经验则成为他们前进途中的障碍。让他们相信自己,勇于质疑,勇于改变。当这一切过去,他们将是第一。

4、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最佳状态。一名合格的老师,首先在课上鼓励学生展露自己的才华。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持久和浓厚的兴趣,在感受音乐的美好世界里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音乐是比较多彩的课题,在日常的音乐学习中,结合音乐课程,让学生自主投入到日常的学习中去,提高课堂效率,寓教于学习中,学生才不会有应付的想法。通过多样性的课堂,让学生的认识和行动有机结合起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让他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萌发学习的兴趣。

5、音乐老师在音乐学习中多做合理的评价

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态度,在恰当的时候,要毫不吝惜的进行表扬。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和老师的人格魅力,自信心无形之中都在提升。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个肯定的眼神,适时的奖励,都会在无形之中给学生的心灵以慰藉。在耐心的观察和等待中,恰当的给予帮助,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到更大的乐趣。

6、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因学生的个人素养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用“同理心面对学生”,在对他们的考核中,适当让他们吃点苦。学生分属不同的个体,就像同一棵果树上,果子成熟的时期不同,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信度方面。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在实力。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以便在经过一段时期后,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生活中,学生的成长环境都要求学生要自信。只有自信才能激励他们前进,做生活的强者,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初步感受音乐学习中的美,让他们更好的认识和掌握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勇于表现自己,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才能用自己的自信获得人生的成功[3]。

7.在培养学生音乐学习中的自信,还要求不能太过

在日常的音乐活动中,老师们通常都会在学生学习过一段时间所获得的知识,进行一些考试。那么一些在音乐方面小有天赋的、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肯定心里会有一点飘飘然,产生巨大的优越感。在攀比心理日益严重的今天,这种太过的自信不但不会利于学生的成长,反而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这就是时代环境下,不正确的引导学生子自信,从而导致学生盲目自信,其影响非常严重。魏延在三国时期,也是一位比较有才华的报国之才。因为刘备在位时期,诸葛亮打压他的才能,遂导致亮死后魏延背叛了整个蜀国。关羽在后世被尊为武圣,自诩才华过人,大意失荆州,致使蜀国光复汉室的蓝图破灭。可见一定要正确对学生的自信心进行培养。

总 结

在音乐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以后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起着不可懈怠的作用。老师们只有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技能。学生的成长离不开音乐,同时在音乐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学生获得其他方面技能的有利条件,成功的音乐教育在于不断巩固学生的自信心。作为教师,要为学生积极营造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篇12

二、运用教学策略,让课堂的“美”与“活”辉映。

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果,离不开课堂的“美”与“活”。“美”的内容是:教师的语言美、范唱美和节奏美。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感染力,要善于用歌词的音韵、诗意、趣味来引导、启发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使学生从教师美的语言中获得学习音乐家的兴趣。课堂上教师的范唱必须具有旋律美、节奏美。范唱时体形、眼神、手势都要有美感,用范唱美来带动学生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要能用乐器熟练地弹奏教材中的曲子,激起学生歌唱的欲望,让学生在教师美好的伴奏中尽情歌唱。活”的内容包括:教学方法活、课外活动内容活。教学法方法活,是指每节课的模式应善于变化,教学新歌、导入新课方法应多样。教学《闪烁的小星》时,我由绘画导入新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课前布置学生对星空进行观察,课中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请学生说出所观察到的星空景象,然后在黑板上绘制成图,让学生在情景交融的气氛中领会歌曲的含义,产生用歌声来表达情感的欲望。教学《谁唱歌》时,我用谜语导入新课;教学《小红帽》时,我用故事导入新课……学习用打击乐器伴奏时,也不能每节课都用同样的乐器,打同样的节奏,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也会感到厌烦,而提不起兴趣。教师应根据内容灵活施教,可让学生自已设计伴奏型,这样既能使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又能使学生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三、正确引导,让自主学习更加有效。

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独立地获取信息,习得技能,积累经验,发展学习能力的过程。即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喜好、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行为方式,独立来接触信息,获得经验,提升认识,在主动的学习中孩子的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自主探索并非是放任自流,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由于他们的知识与经验都比较少,有时不能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因此在自主探索时不可缺少教师的指导,只有在教师建设性的指导下,才能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的观察、操作、思考、探索的能力,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进而促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思维。

例如:在欣赏《牧歌》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收集、查找有关蒙古大草原资料的作业,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开始收集。有蒙古的风俗习惯,还有有关蒙古丰富的物产等。上课时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自己对蒙古的感受,我为同学们展示了蒙古族的服装及各种风情图片等,让大家看一看、摸一摸, 亲身体验到大草原的辽阔美丽,和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之后,欣赏歌曲《牧歌》,感受歌曲带来的美丽壮观的意境。学生的热情一再高涨,下课了,同学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意犹未尽……。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以帮助者、促进者的身份进行引导、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学习。只有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才能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四、运用评价导向功能,促进高效学习的发展。

教学评价是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行为,对于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评价要以人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健康和谐地发展。而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注重了评价的激励功能,而忽视了评价的导向功能,如我们经常会听到频繁的“你真棒”的赞许声,甚至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回避问题的实质,出现了一种“含糊评价”现象,这样做的后果不仅不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发展。评价导向性原则就是要引导学生的音乐学习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扬长避短,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因此,教学活动中我们既要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又要注重评价导向作用的发挥,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师带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让学生在舒适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时刻给学生参与的机会,本身就是一种感受音乐美的成功体验。音乐课是一门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素质的综合性育人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师生感情因情感互动而和谐,课堂教学因情感互动而完善,学校生活因情感互动而充实,人生理想因情感互动而绚烂……在这样的情感互动里焕发独特的教育之光。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篇13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从课内到课外。为了让学生实际地体验,课前,我布置学生利用“五一”长假到乡村游玩,收集课题“乡村与音乐”的音源、物品、特产、图片等,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之中。

(二)从本学科到跨学科。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每个组收集的不同的资料,分组讨论,运用综合性艺术表演,根据学生特长分工,策划表现出学生对歌曲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对情感的再现进行新的艺术创造。课堂上,学生在创设情景、服饰设计和环境布置、歌舞、创编歌词等方面的表现中,涉及了表演、美术、舞蹈、文学等相关艺术,学会了将不同的艺术门类在音乐学习中的协调和融合。

(三)注重弘扬民族音乐教育。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各个国家和民族都越来越注重发挥各自国家和民族的本土音乐文化的教育功能,许多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都主张儿童学习音乐与学习语言一样,应当用本民族的母语歌唱,以培养儿童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感情。如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和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都从不同的角度实践着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结合。柯达伊曾说过,一个民族如不把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建立在本民族的民间音乐基础上,其结果最终是消失在国际的半文化中。他认为儿童都是首先使用母语学习讲话的,儿童也应该首先使用音乐的母语歌唱,简练、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是引导儿童进入音乐世界的最好材料,是培养儿童热爱民间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

(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创新能力和体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一堂课要上得学生小手常举,小口常开,小脸通红,教师就要创造种吸引,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力量,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成功的喜悦。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就是个吸引的过程,良好的教学情境叫以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投身到音乐实践中去,促进情感体验。因此,我特别珍惜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积极创设具体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生动的课堂情境中产生听、唱、说、舞、演的动机和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音乐课堂教学应充分抓住儿童对音乐活动的浓烈兴趣,培养儿童的良好性格。

三、教学重心的转变

(一)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这堂课上,让学生自己亲身去参与乡村音乐活动,体验生活中音乐的乐趣,自己去寻找乡村中和音乐有关的事物,体验乡村的风土人情,并运用音乐方式同他人进行交流和情感沟通。通过讨论、设计乡村服饰、创编歌词、用乡村物品表演、最后的汇报展示,从不同层面丰富了学生体验,提供了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

(二)强调创造探索精神。课堂上,学生运用各种音乐方式创设了乡村的自然情景和生活场景,还根据场景创编了相应的歌词。果园:孩子提着果篮摘瓜。喊着“嘿哟嘿哟”的号子、有节奏地摇着拨浪鼓卖瓜;竹乡:孩子吃着竹筒饭,跳着竹竿舞,在竹林里捉迷藏,欣赏竹器演奏的竹乐;山乡:孩子在草地上打虎跳、玩泥弹子、随着石头敲击出的节奏学小鸟唱歌;水乡:孩子,划着船员、打水仗,赤膊在小胸脯上拍出无拘无束的节奏。

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各种声音现象,自寻音源材料,并制作成简易乐器为歌曲伴奏。如:果园的孩子拍打瓜果;竹乡的孩子用竹竿、竹斗笠、竹匾等竹器演奏竹乐;山乡的孩子学鸟叫、敲打石头;水乡的孩子玩水、光着膀子拍打身体。教师帮助学生选择了适当的乐器和音源,设计了一定的音乐情景或生活情节。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并与音乐表现联系了起来。

(三)体现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音乐教育具有人文属性。因此,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要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在艺术作品的排练演出中陶冶这种情操。

这堂课,因为教师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需要学生合作的地方很多,收集音乐材料,与他人交流,共同设计,共同创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汇报表演。培养了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与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并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结合了起来。

本课巧妙地抓住农家庭院旁的小窗口这一生活的“窗口”,课堂学习后,可以请班上农村的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中的生活变化,课后向父母或爷爷奶奶询问改革开放以前农村农民的生活情况,让他们懂得要好好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生进一步体验了音乐与生活和大自然的密切联系。熟悉了乡土的音乐语言和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认识了文化传统,扩展了视野。感受到了乡村的魅力和音乐的魅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感受了生活的乐趣。

四、教学评价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