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乡村体育发展现状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乡村体育发展现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乡村体育发展现状

篇1

作为农村体育重要组成部分和两个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的乡村体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社会的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研究分析乡村体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对于提高乡村人民的身体和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黑龙江省部份乡镇共28个县、县级市所属的106个乡镇为抽样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在图书馆、省市县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和农业部门大量查阅有关农村群众体育活动以及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文献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以县市为调查样本单位,由县市体育部门综合辖区内全部乡镇的情况后填写。研究共发放问卷88份,回收48份,回收率为54.5%。

2.2.3 访问面谈。对部分县、市、区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2.2.4 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论证。

2.2.5综合分析方法。运用比较的、历史的多种方法对现状进行因素分析。

2.2.6调研时间为2004年3月到2006年8月.

3结果与分析

3.1黑龙江省乡村体育现状

3.1.1体育经费严重不足,己成为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瓶颈。组织体育活动,从宣传发动,到前期筹备,到正式进行,再到总结表彰,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缺乏经费是乡镇开展体育活动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已成为制约农村乡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瓶颈。

3.1.2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少,质量差,无法满足体育活动和锻炼的需要。基本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是组织体育活动、进行体育锻炼不可缺少的条件。真正供农民群众使用的体育场地少而又少。私人所有的经营性乒乓球台、桌球(台球) 近几年来经济效益不佳,数量不断萎缩。

3.2影响乡村体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3.2.1政策扶植乏力。在美、英等体育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为扶植本国体育经济的发展,都相应地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对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比赛、体育组织接受的捐赠和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不同程度地减免税收;企业出资赞助体育比赛,可以记入企业生产成本或作广告支出;修建体育场馆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优惠政策和低息贷款。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扶植力度远远不够,同教育、文化等事业相比、体育发展在政策优惠方面受到“冷遇”。

3.2.2相关服务不完善。体育发展和所有其他产业一样需要一系列完善的产前、产后服务措施,服务措施跟不上必将会阻碍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绝大部分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一味地强调体育产品的生产、销售,却不注重体育产品的消费咨询、培训和指导,没有及时地为消费者提供体育指导员,体育中介公司亦严重匮乏。这些因素都延滞了乡村体育的发展。

3.2.3传统体制制约。我国体育赛事以前一直都是由国家体委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在改革过程中,才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相当浓重的市场经济成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另外在赢利后,企业得到的往往占少数,许多赛事的投入越来越多,而效益好的却寥寥无几。长此以往,打消了欲投资体育的企业的积极性。

3.3黑龙江省乡村体育发展对策

3.3.1实行体育设施多种经营。很多体育馆由于经营不善, 偌大的场地闲置,体育馆也入不敷出。体育馆可以按市场经济规律全力开发体育市场,走出一条全新的体育发展道路。譬如,开放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厅等场馆,服务全民健身;以良好的硬件建设和优质服务争取体育竞技活动、展览会、学术交流会在场馆举办;开办体育俱乐部,并配合体育活动开办餐饮、住宿、小摊亭等其他经营活动。趁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实行多种经营,让闲置设施活起来,变单调用途为多用途,以馆养馆,反哺体育。

3.3.2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农村由于存在设施落后、居住分散以及时间难以协调统一等困难,如果缺乏组织,体育活动将很难开展。因此,在农村乡镇建立体育组织机构非常重要。乡村应建立体育工作(或全民健身)领导小组,由乡镇领导担任负责人;设立健身指导站和文体站,县文化、体育部门对其实行目标管理,配备热心体育、精于业务的专干;应成立农民体育协会和多个群众体育健身俱乐部及单项体育协会;为改变农村乡村体育骨干少的现状,县级体育部门和乡村文体站应利用农闲时间开设培训班,为农村培养体育骨干,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并通过他们带动其他人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从而逐步扩大农村体育人口。

3.3.3实现研究重点的转移和研究力量与队伍的调整, 体育科研单位和体育院校要以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科学研究为重点,加大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群众体育研究的投入。

3.3.4依靠社会力量,拓宽经费来源。在目前的黑龙江农村,社会办体育的力度还很小,但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办体育的潜力将增大,为此,应充分挖掘潜在的能量,广泛寻求乡村企业、个体户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的帮助,扩大经费来源。对于投资办体育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利益回报,以吸引更多的组织和个人来投资。

3.3.5建立体育会所,发挥示范功能。以一个村或相邻的若干村为单位建立体育会所,培养和训练骨干,通过骨干带动其他群众。

3.3.6实施体质检测,推广科学方法。进一步办好体质检测站,实施国民体质检测,为农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科学依据。为防止群众在锻炼时不得其法甚至误入歧途,要积极推广科学的健身方法,以武术、篮球等方法为主。在农村,尤其要防止有害气功毒害群众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如果乡镇想利用学校的人财物力资源开展活动,学校应给予支持配合。

4结论

黑龙江省农村乡镇体育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体育活动开展较少,参加的人数较少,农民群众的体育意识有所增强,体育经费短缺;体育场馆少有些甚至没有、体育设施缺乏,无法满足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需要;缺少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骨干队伍小。之所以呈现以上特征,是因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文化、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发展乡镇体育的几条措施:强化政府职能;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学校体育;创造外部条件;发挥技术优势,加强业务指导;依靠社会力量,拓宽经费来源;建立体育会所,实施体质检测。

参考文献 。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

篇2

Key words: rural sports;constraints;development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285-01

0引言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位于秦岭山地,总面积2672平方公里,人口5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6.21万,在总人口中约占84%的比例。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农村体育是不仅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分析制约区内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此为前提研究探讨相应的整治对策,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及身体素质,从而推动全区的农村体育事业向前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①研究对象。笔者选定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6镇4乡,64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有的指标和内容随机抽取部分乡、村为抽查对象。②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③研究内容。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2结果与分析

2.1 陕西省商洛市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2.1.1 观念落后意识陈旧目前,大部分农村干部和群众都从未充分理解体育锻炼的真正含义及其重要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认为体育就是体力劳动,常混淆两者的概念。②认为只有年轻人才能搞体育锻炼,而且忽视了体育事业也是有组织的,而不单单是个人行为。③认为三个文明建设与体育事业无关。④大部分干部、群众缺乏终身体育的观念。

2.1.2 经济条件制约体育投入地方经济对群众体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体育事业经费投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以及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等方面。本地区农村乡镇经济发展规模小、利润低,没有雄厚资金修建较多体育场馆设施。因此,农村体育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2.1.3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群众体育宣传力度不够由于我市、区体育部门受人数、经费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没有很好地担负起领导、协调和监督职能。大多数乡镇缺少管理体育工作的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绝大多数乡镇没有群众体育组织,体育活动处于无序状态。

2.1.4 学校体育发展滞后我市中小学学校体育,受师资等方面的影响,没有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也没有很好的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体育项目。

2.1.5 居住分散限制了健身活动的开展我区人口密度较大,但农村人群居住较为分散,特别是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这就给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带来很大困难,加上交通不便,使健身活动的交流变得更少。

2.2 陕西省商洛市农村体育发展对策

2.2.1 强化政府职能,提高领导认识各级政府必须将群众体育事业纳入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尽其所能助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建立农民体育协会等专项领导小组,使农村体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2.2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各乡镇可开设健身指导站、文体站等,直接由县区文化、体育部门领导,针对本地区的体育目标进行专项管理,并配备精于业务的体育专干。设立多个群众体育健身俱乐部及单项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举行各种体育活动及相关赛事。在农闲时间里,区体育局、乡镇文体站可在农村举办培训班,培养一批体育骨干,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利用以点带面的方法,使农村群总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

2.2.3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体育以农村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农闲或节日期间开展举办体育赛事和各种体育表演。大力推广农民喜爱的、亲身体验的传统的专项体育活动,比如扭秧歌、乡村游戏、武术、搬运农作物、太平鼓、拔河、跳绳、棋类、舞龙舞狮、插秧割麦、健身操等。

2.2.4 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及时发现和推介群众体育工作较好的乡镇,组织召开农村体育现场会,开展评比活动,促进交流学习,树立典型。

2.2.5 强化学校体育,促进习惯养成对于学校的体育事业应严格管理,增加专项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并聘任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同时,努力实现场地器材、体育人才等资源共享,提倡村校联合办体育,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来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此外,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开设跳绳、踢毽子、定向运动、拔河、武术、越野、乡村游戏、健身操等对体育器材和场地没有严格限制的体育项目。

2.2.6 加强业务指导,发挥技术优势体育行政部门必须坚守本职工作,定期深入乡镇开展专项检查及指导等工作;在农村、在群众内部开设一批乡镇体育知识培训班,根据确定的计划方针定期培训文体干部,增强其业务素质及工作水平。最好培养一批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使其深入群众内部高体育,达到锻炼群众体质的目的。

2.2.7 依靠社会力量,拓宽经费来源目前,农村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并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作为文体干部,应充分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所传达的精神,相关部门也应该对投资办体育的个人、社会团体给予表彰或相应的优惠政策,从而促使更多的团体和个人投资本地区的体育事业,增加经费来源。

3结论

全民健身,增强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应该大力发展农村体育事业。不可否认,商洛市的农村体育事业仍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坚信,随着农村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逐步深入,加上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扶持,以及商洛市各级政府和文体工作者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决心,一定能够将商洛的体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陈宁.全民健身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篇3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体育要为农村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内唯一一个进入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地区,也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所在地。作为传统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内容,是湘西地区农村开展群众体育和实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本论文通过对农村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专门性调查研究,针对开展现状提出了有助于湘西地区农村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长远发展的对策,为促进湘西地区农村体育事业的繁荣与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又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和“亿万农民健身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是根据湘西地区行政区划及城乡差异等情况,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随机抽取湘西行政区划内吉首市、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5个县市中的10个村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调研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体育学院资料室等获取了大量与本论文有关文献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标和需要,确定调查问卷的框架。按照社会学原理设计问卷,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86份,有效回收率为97.2%。

1.2.3实地观察法

本人走访了湘西州(市、县)体育局、文化局,同时深入村,与当地村委会领导、村民,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点工作人员,文化站的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详细地了解当地农村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活动开展情况,获得比较详实的资料,并进行完整的归纳和总结。

1.2.4数理统计法

在Windows7操作环境下,利用Spss19.0数据处理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2 湘西地区农村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2.1湘西地区农村居民参与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项目内容

笔者通过对湘西地区农村居民参加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内容进行调查发现,湘西地区农村居民选择参与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内容呈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参与者最多的是民族民间武术,大都是中、老年农民;其次是舞龙舞狮,大多数都是湘西地区农村中、青年农民,排在第三位的是苗族鼓舞,中青年女性居多。这些项目简便易行,容易开展,没有场地设施的限制,符合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另外,还有一些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开展得也比较好,比如说:摆手舞、跳竹竿、秋千、上刀梯、龙舟、高脚马、陀螺、抢花炮等(见表1)。

总的来说,湘西地区处于偏远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的居住较为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通,文化观念陈旧,在体育活动项目内容的选择上呈现出单一、随意的特点。在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选择上,由于认识不足,开展得较少,而且开展的时间多集中在节庆活动。由此,湘西地区农村居民,选择的大都是一些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并且简便易行、便于开展的活动项目。

2.2湘西地区农村居民参与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目的

对体育而言,体育意识是体育行为的基础,否则就不可能有体育行为。从表2可知,湘西地区农村居民参与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动机因素很多,其首要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97.87%;其次是民俗习惯占90.07%;而选择的提高自身运动能力的农村居民占64.04%,排在第三位;以下依次为调整情绪、消遣娱乐、增进社会交际。这说明湘西地区农村居民对参与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目的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它不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活动方式,同时也是人们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

2.3湘西地区农村居民参与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时间、次数情况

(1)湘西地区农村居民参与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时间情况

没有一定的体育活动频率与体育锻炼时间,就难以产生较为理想的体育锻炼效果。因而,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时间是评定湘西地区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指标。结果表明:湘西地区农村居民参与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时间具有很强的时令性、节令性和不确定性。

(2)湘西地区农村居民参与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次数情况

表4表明,湘西地区农村居民的时每周参加民族民间体育活动1-2次者占被调查人数的10.64%,每周3次及3次以上的占被调查总人数1.42%;每月参加1-3次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7.02%;每年参加1-4次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1.84%,每年参加5-7次的占被调查人数24.82%,每年参加8-11次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26%。由此可见,湘西地区农村居民参与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次数是不确定的,这与湘西地区农村居民的劳作特点、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农民对健身常识的掌握程度等有关。因此,湘西地区农村居民不能形成周期性的参与时间和稳定的参与习惯,是造成湘西地区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次数不佳的主要原因。

2.4湘西地区农村居民参与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场所情况

湘西地区农村居民参加民族民间活动场所比较分散。表5显示:湘西州地区农村居民参与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以自家庭院为首要选择,占被调查总人数67.38%,因为湘西州苗族村落农民多有自家庭院,空间较大,这是非常现实的选择。接下来依次为“田间、路边、树林及空地”、“村内公共活动场所”、“本村落学校内”、“免费的村落文体活动室”以及“收费文体场所”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3.97%、31.91%、18.44%、9.93%、1.42%,其中在选择“收费文体场所”进行体育锻炼的湘西地区农村居民人数,排在最后,这一结果反映:湘西地区农村居民参与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场所,相对随意、方便、离家近是他们的首要选择。

2.5湘西地区农村居民参与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由于湘西地区农村农民的居住地比较分散,村与村之间相隔的距离较远,加上交通闭塞,信息落后。所以,湘西地区农村居民参加民族民间体育锻炼的群体,形式上不仅规模较小,且多半是在日常频繁接触的人群范围内进行。

从表6可以看出,湘西地区农村居民参加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是以个人为单位的松散方式开展的。个人参加体育锻炼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0.43%;与家人、朋友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的农民占30.5%,与村民结伴参加体育锻炼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4.88%,参加村落组织的体育活动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达到9.93%。湘西地区农村居民大多选择自发性体育锻炼,而较少参与村落组织的体育活动。为此,湘西地区农村居民单独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较高,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仍需要加以引导和改变,在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体育需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6湘西地区农村居民参与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通过考察表明,农村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经费主要是靠政府拨付和组织自身筹集。以下的排名依次是社会捐助、商业化活动以及其他渠道收入。可以看出,湘西地区农村民族民间体育活动自筹经费的比例高,而社会赞助和商业化收入水平很低,说明由于湘西民族地区经济水平落后,而旅游等商业经济发展不均,且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也必然造成当前传统体育活动的商业化、市场化渠道相对狭窄。如果农村体育组织利用社区各种渠道筹集经费,不但增加了它们和社会的交流,无形中也宣传了自身,扩大了民族民间体育的影响力,这样也会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当中来;另一方面,利用社会各种资源筹集更多的资金,会减轻政府和体育组织成员的经济负担,经济上独立使得农村的体育组织有了更大的自,这样会促进体育组织活动的开展和丰富。

3 结论

湘西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发展湘西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点。从调查可知,湘西地区农村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经费不足;体育指导员缺少;农村体育基础亟待强化;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仍有待完善;滞后的传统观念严重制约了农村民族民间体育的发展;乡镇政府的重视程度以及体育竞赛的组织和宣传都是影响湘西地区农村民族民间体育开展的主要因素。

4 促进湘西地区农村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对策

(1)加大对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传播科学的体育活动方法。各级政府的体育主管部门、各种媒体,应加大对湘西地区农村居民参与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健身的宣传力度,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为契机,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标语、广告等宣传媒介,推动湘西地区农村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并传播科学的体育活动方法,才能真正形成湘西地区农村民族民间体育健身活动的良性循环。

篇4

近些年随着乡村卫生服务制度的不断改革,很多地方已经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管理,自从我们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以来,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在加强乡村卫生服务、合理有效配置卫生资源等方面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体制的进一步深化,现行的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1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发展现状特点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指的是在县级卫生部门的统一规划及组织管理下,是以乡镇为主要范围,对乡镇的卫生院及卫生室是行政、绩效、财务、药械及业务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规范的统一管理的体制。在乡村的一体化管理过程中,在县级卫生部门的委托下,乡镇卫生院负责管理本区域的卫生服务工作,给农民提供常见病及多发病的综合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同时承担管理和指导卫生室的职责。“管理”是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核心,工作重心也是管理,通过统一的业务管理、统一的行政管理、统一的采购药品管理、同时的财务管理等等措施,大力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监督和指导。

今年6月份我们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启动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经过这段时间的探索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理顺了乡村之间的卫生服务关系,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从以前的竞争对象变成合作伙伴,内耗大大降低,主要程度上明确了基础公共卫生的经费和工作任务的分配上的问题。其次是卫生部门从“面”升级到“线”管理乡村的医生,有效地降低成本,通告工作效率,确保卫生工作的畅通。最后是“五统一”即“统一人员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械管理、统一绩考核,“两独立”即法律责任独立、财务核算独立,的确立,工作已经具体化。

2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的分析

目前我们黔南州都匀市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一是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虽然形式上已完成,但是因为乡村医生的身份以及卫生室的所有制形式并没有发生根本上的变化,仅仅依靠行政管理及干预措施难以满足“五统一,两独立”的工作要求;其二是乡镇的卫生院在医疗改革中面临着困境,顾此失彼,难以发挥一体化管理的主体作用,一体化仅仅是流于形式。其三是一体化改革经过几起几落,先后经历了集体办医、解散然后就是合并的几个阶段,乡村医生付出远远大于回报,抵触情绪比较大,一直不能建立稳定,长期有效的工作体制,因此一体化管理基础比较脆弱。针对于以上现象进行分析,不仅仅有组织领导力度不够、财政方面的投入不足以及不配套的财政落实的原因,还有乡镇卫生院及乡村医生自身的因素。

第一,组织领导政策落实方面。我们相关的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对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管理以及推行医疗综合改革方面的认识能力不够,理解层次不深入,有关政策不清楚明了,面对当前的错综复杂的医疗改革工作缺乏整体的意识以及有效地措施,抱有退缩、观望以及等待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发展。同时管理上也存在着一些困难。第二,乡镇卫生院自从实行基本的药物制度以来,受资金的明显制约,财政补助难以满足医改所造成的缺口,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的运转。第三,目前卫生院现状,首先是卫生技术人员和相关配套设备资金投入不足,其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新农合保障水平提高,就医人员抬高了中心,逐渐向上级医院流动。乡镇卫生院的收入降低大大打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据有关数据统计,乡镇卫生院门诊住院人数比例逐年下降,业务收入大大降低。第四,乡村医生方面,乡村医生文化底子薄,基本上是老农民半路出来搞的卫生员,很难适应目前繁重的公共卫生工作。

3对策和建议分析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管理作为农村医疗的一项重大改革,能够有效地推进农村卫生服务的发展,紧紧与基层的医疗改革联系起来。具体的建议措施如下:第一,“五统一”的管理。首先是统一人员的管理,根据地区的人口覆盖配备村医,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规定,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及择优的原则招聘卫生院工作人员,对聘用、考核以及奖惩等情况备案,积极改变村医的农民身份。其次是统一业务管理。要明确乡村卫生服务的责任,乡村两级统一制定规章制度,统一监督管理,统一的门诊登记,真正做到“八有一上墙”。再次是统一财务管理,实行统一集中核算,根据国家规定的补助标准和安排的任务,兼顾绩效考核,对卫生人员进行工资统一造册发放。目前我们黔南州卫生局关于贯彻落实《贵州省卫生厅关于认真执行黔府发【2012】13号文件切实落实村医待遇的通知》的意见中:从2012年起对村医政府政策性补助达到人均817元标准:分基本药物专项417元补助、定额补助300元、年终考核奖1200元。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匀卫发【2012】93号文件《都匀市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中还明确村医还从乡级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中下拨40%补助经费、及开展的医疗收入等几项收入。文件中还明确指出,统一解决纳入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乡村医生的社会保险费中,由单位缴纳的在村卫生室统筹基金中安排,由个人缴纳的部分在其村医补助中扣缴。逐步探索使村卫生室成为乡镇卫生院的派出机构,使具备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和乡村医生职业证书的人员逐步并入乡镇卫生院,积极争取改变乡村医生的农民身份管理。再次是统一的医疗器械管理。实施统一网上招标采购的方式,药品实行统一的价格进行零差率销售,加强药品的进出库的管理,乡医不得私自采购药械或者是加价,违者严惩。然后是绩效的统一考核制度。实施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乡镇各级卫生服务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分等级奖惩。最后是群众的满意度测评。第二,加强两个独立,法律责任独立,工作中产生的风险与责任相关的卫生人员承担,财务核算的独立,村卫生室实行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第二,严格按照《都匀市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实际情况,村卫生室统一挂牌印章,做到“三室一房”即诊断室、治疗室、留观室、药房。第三,支持鼓励优秀的卫生人员加入到农村基层医疗建设的队伍中,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打击与取缔非法行医的行为,达到净化农村医疗服务的环境。第四是提高各级卫生领导的认知度,统一思想,有力加强组织的领导作用。第五是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监督和管理,秉公执法,严惩分明。第六,定期对乡村医生加强技术方面的培训,更进一步提高村医的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群众。

4结束语

总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发展,要强化政府的职责,加大卫生的投入,建立并加强一体化管理的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管理的制度,加强监督,严格执法,提高人员的素质,进一步深化网络建设,为进一步推进和发展乡村卫生服务的一体化,提高农村的健康医疗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③廖阳.中国现代舞:“繁盛”背后有隐忧[N].东方早报,2012—8—17.

参考文献:

[1]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欧建平.世界艺术史——舞蹈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3]刘青弋.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篇6

[3] 熊元斌.旅游业、政府主导与公共营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9:63-68.

[4] 周海燕.连云港水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模式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4, 12(4):99-101.

作者简介:

袁榕,女,四川省自贡市人,淮海工学院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营销管理;

李辉,淮海工学院商学院;

篇7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临沂市各区县从事消遣性和参与性体育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赛事经营业、体育彩票业、体育场馆等体育设施建设业等5个部分的体育产业领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临沂市政府相关文件、临沂市统计年鉴,以及临沂市体育局关于临沂体育产业的数据统计等资料。

1.2.2 访谈法

对临沂市体育产业的研究专家、临沂市体育局产业处和临沂市体育产业从业者就有关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问题进行访谈。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整理,然后用Excel 对调查数据进行常规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沂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2.1.1 临沂市体育彩票发展现状

199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发行体育彩票,国家体委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正式成立。自此,临沂市体育彩票业进入了统一发行、销售和管理的规范化时期,体育彩票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发行量每年都呈上升趋势,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和临沂市的财政税收,同时也带动了一些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体育彩票销售网点的分布情况截至目前,临沂市总共有330个电脑体育彩票销售网点。兰山区,185个;河东区,12个;罗庄区,16个;郯城县,13个;沂水县,21个;蒙阴县,3个;费县,16个;沂南县,11个;莒南县,16个;临沭县,15个;苍山县,11个;平邑县,11个。体育彩票事业的宗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决定了体育彩票本身具有公益性的特点。2006年临沂市的体育彩票销售额为1.45亿元,向国家上缴公益金1022万元,2003年至2006年累计向国家上缴公益金2225万元,主要用于资助全民健身计划,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修整和增建体育设施和扶贫工程。2010年,体彩销售再创新高,全年销量实现3.2亿元,贡献体彩公益金2000余万元。2011年体彩销售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销售实现5.56亿元,体彩公益金近4000万元。但在体育彩票的宣传广告、工作人员的培训、设备的更新、经营规模的扩大等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2.1.2 临沂市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现状

临沂市健身组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年增加,临沂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11年临沂以健身娱乐为主业的各种体育协会、俱乐部达300余家,健身娱乐场所200多处,新增社区、农村活动站点50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1万人。各种健身、健美培训班常年不断,全市体育健身娱乐业年经营收入可达近亿元。临沂投入20多亿元在沂河两岸建成了一条设施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使用方便,集“水、岸、滩、堤、路、景”于一体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内陆滨水健身长廊,营造了绿色健康的休闲健身环境,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国家级户外健身基地”,临沂市多年连续举办蒙山登山、沂河龙舟、环滨河自行车、滨河万人长跑、滨河万人健步行等比赛。参与健身的人数2008年达到750万人次。

2.1.3 临沂市娱乐培训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临沂市目前以健身娱乐为主业的各种体育协会、俱乐部以健身娱乐为主业的各种体育协会、俱乐部达300余家,健身娱乐场所200多处,各种健身、健美培训班常年不断,全市体育健身娱乐业年经营收入可达近亿元。由世界跆拳道联盟、跆拳道苍明研究院、王刚健身、临沂市跆拳道协会联合主办的金鹰花园黄金道馆是山东省规模最大、最规范的专业跆拳道训练馆。临沂市兰山区鑫港游泳健身俱乐部、临沂极限单车俱乐部、一科健身俱乐部、圣玛瑜伽国际女子俱乐部、临沂银座健身俱乐部等等一流健身俱乐部构成了遍布全市的健身俱乐部网络体系。

2.1.4 临沂市体育赛事产业发展现状

临沂市委、市政府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致力于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秉持“全民健身关乎百姓幸福指数”的执政理念,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通过建设精品全民健身设施,建立健全健身组织,举办高端赛事,有力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2005-2011年临沂市举办的重大赛事。2005全国汽车场地越野赛―临沂分站赛赛事、山东省摩托车越野赛赛事、CBA全国男篮联赛金斯顿主场赛事、全国甲A乒乓球比赛等赛事;2006中国汽车摩托车场地越野公开赛、全国乒乓球乙A比赛、中英篮球对抗赛、全国散打拳击精英对抗赛;2007WCBA联赛山东队主场赛事、全国女子乒超联赛北大方正队主场赛事、中哈排球对抗赛、全国散打拳击精英争霸赛;2008 WCBA联赛山东女篮主场,2008-2009年CBA联赛山东男篮主场;2009首届中国(临沂・莒南)红色运动会;2010山东省临沂市举办2010年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临沂大奖赛;2011中美澳艺术滑水对抗赛中国临沂站、2011年世界杯滑水赛中国临沂站和首届全国青年乒乓球锦标赛。

2.1.5 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2011年,全市规划建设旅游项目58个,规划总投资628.53亿元,其中在建项目42个,规划总投资429.41亿元,完成投资110.6亿元。在建项目中,规划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有5个。着力打造了蒙山、沂水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旅游,孟良崮、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竹泉村、九间棚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沂水东方瑞海温泉、沂南智圣汤泉、河东汤泉为代表的温泉度假旅游,诸葛亮、王羲之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以及临沂小商品城为代表的购物旅游,逐步形成了观光与休闲并重的产品体系。

2.1.6 临沂市体育用品业发展现状

临沂是物流发达的商贸名市。全市各类市场达817个,年实现商品交易额1000亿元,在全国批发市场中列第二位,形成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格局。临沂市采取积极引导、政策趋动、服务推动等措施,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品销售业和健身娱乐业。截至目前,临沂体育用品经营企业已达286家,其中健身器材、运动服装、用品等生产企业20多家,体育用品销售网点260多家,经营产值达到2亿多元。形成了以临沂华飞体育用品商行,良信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山东临沂爱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山东临沂博浪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临沂市赛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临沂英克莱专卖店、临沂天汇经贸有限公司、山东临沂奥林体育用品、临沂市正力台球厂、临沂华星文体健身器材商贸公司、山东临沂琅琊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临沂市勇博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临沂市鸿源体育商贸、临沂市超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临沂市奥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集生产、开发、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专业体育用品公司网络,产品覆盖率几乎达100%。特别是临沂市奥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注与销售服装鞋冒、体育运动器材多中品牌的经营单位。

3 结论

临沂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与契机,临沂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育彩票的销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消遣性和参与性体育产业发展迅猛;体育赛事不断升级;体育用品业稳步发展、体育旅游业成为体育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篇8

篮球运动是一项以人为主体以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展示人的本质力量,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现象。作为我国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篮球运动可以增强乡镇居民体质健康和提高人民社会生活质量。 一、篮球运动在凯里地区的开展现状 (一)凯里市乡村居民参加篮球运动不同职业阶段人群

调查结果显示,在凯里地区参加乡村篮球比赛的主要是学生,他们都是精力旺盛、争强好胜的年龄阶段,占据整个人群的一半以上。其次是村民,占据30%左右,这也是凯里地区乡村篮球开展如此广泛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由于经济条件不发达,工厂企业较少,有极少部分企业员工或政府工作人员、大老板等类篮球爱好者想参与,他们参加篮球赛是以健身和娱乐为目的,在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充实生活、娱乐身心、增强体质。 (二)凯里市居民参与乡村篮球运动的性别、年龄阶段人群

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女性也都非常喜爱篮球运动,很多女性想参加篮球锻炼而缺乏场地,长时间受到场地的限制是大部分女性篮球兴趣缺失的主要原因。另外,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极强的运动项目,导致一部分女性不愿参与其中。凯里市乡村篮球运动开展的主要参与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35岁之间,占总人数的70%还多。篮球运动要求参与者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运动量,所以参加篮球运动与参与者的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凯里市民俗节日开展乡村篮球运动的目的

凯里地区民俗节日乡村篮球赛开展得有声有色,原因是当地政府合理利用民俗节日与篮球赛相结合,使当地丰富的民俗节日活动,如:跳芦笙、木鼓舞、踩鼓、吹唢呐、赛马、斗牛、斗鸡等丰富的民俗节日活动更好、更快的融入人民生活中,让篮球赛更具观赏性和趣味性,凯里市民俗节日举行乡村篮球运动是为了提高乡村居民的篮球技术和锻炼居民身体提高居民身体素质。 (四)凯里市乡村居民参与篮球运动场地

大部分群众都选择在学校和政府机关的篮球场进行锻炼,跟村里面的场地相比,学校场地设施相对比较规范、标准、完善,是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最佳场所,但受学校环境特殊性的影响,大部分学校运动场地周末和节假日是不对外开放的,许多人在节日期间锻炼时,受场地的制约,从而影响了部分群众参与乡村篮球运动的积极性,乡村地区的篮球场地建设数量不足,资金有限,很难满足群众某些方面的需求,而政府和学校又不能及时补充这些需求,造成了这种局面。 二、乡村篮球运动开展的意义 (一)篮球运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

乡村篮球运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反应能力,在进行篮球赛期间队员之间的传球、以及面对对手时快速的应变能力都会随着人们经常运动、经常动作而慢慢的有所提高,且球场上的对阵竞争是提高反应能力最好的方法。例如,在进行篮球比赛过程中与队友进行传球时,不论是你接球还是你传给队友时的速度快慢就能体现出你的反应速度,或者在防守时你去断对方球的时候出手的速度就是判断你反应速度快慢的一个标准。 (二)篮球运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限制了人们的相互交流与了解,但篮球场给人们提供了机遇。篮球活动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而良好的竞争环境又能培养健康的心理适应力和承受力,调整及维护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篮球作为集体项目的杰出代表,在增加交流和友谊的同时,更能有效地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等良好的体育道德,帮助参与者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 (三)篮球运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队员的团结协作能力

通过参与篮球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使个性、自信心、审美情趣、意志力、进取心、自我约束等能力都有很好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团结合作、尊重对手、公平竞争的道德品质。 三、结论

乡村篮球运动在凯里地区深受人们喜爱,参加乡村篮球比赛的运动员都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每个队伍间团结配合非常有默契,是提高人们对乡村篮球运动兴趣的基础。但由于人们参与的篮球运动的目的性不明确,加之缺乏系统和规范,经济基础较薄弱,场地不足,设施差,政府组织力度较弱,缺乏专业的教练员、指导员,由于规则和组织编排及裁判员的技术水平不高、篮球赛事的随意性等显示出凯里地区体育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师资人员。

参考文献:

[1] 赵全喜.河南省农村篮球文化现状调查与建设路径[D].河南大学体育学院.2010.

[2] 金赛英.论篮球运动文化内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

篇9

民俗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做出一定的贡献,特别是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主导的现代体育发展过程中,民俗体育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在一些地区甚至陷入了濒临消亡的危险。文化多元化是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体育文化的多元化是体育全球化的重要特征。因此,传承与发展民俗体育应该引起体育行政部门、体育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重视。近年来,民俗体育受到了我国一些学者的关注,他们从各自的研究视角进行探讨,产生了颇具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相对于具有共性特征的民族传统体育而言,民俗体育应该具有个性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特征,不同地区民俗体育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因为它与特定地区的民俗、民情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民俗体育研究所反映的是不同地区民俗、民情的个案,通过对各地区不同特色的民俗体育进行挖掘与整理从而形成我国的民俗体育体系。潮汕文化是我国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之一,潮汕文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移民文化、凝聚力、记忆文化、商业精神、主动性等方面[1],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的潮汕民俗体育也应该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发展轨迹、表现形式和价值。

1 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简介

对我国现有的民俗体育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是推进潮汕民俗体育研究的重要前提。我们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自1991年至今的20年间,“民俗体育”的相关研究文献有240余篇。这些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内容:(1)民俗体育的概念、特征、功能等基础理论研究。王俊奇[2]认为:民俗体育是指那些与民间风俗习惯关系密切,主要存在于民间节庆活动、宗教活动、祭祀活动中,是一种世代传承和延续的体育文化形态,具有集体性、传承性和模式性的特点。王铁新等[3]认为:“民俗体育是由一定的民众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使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习惯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化,具有类型性、继承性、传布性和非官方、非正式特征的体育活动事象与活动。”李艳茹等[4]认为民俗体育文化具有“活跃现代社会文化生活,丰富我国体育文化内涵,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交流,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促进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状况的提高”等社会功能。(2)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刘旻航[5]认为,必须认真研究民俗体育的认知过程,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民俗体育的发展规律,才能够让更多的人认知、了解民俗体育;才能够让民俗体育可持续地健康发展。张国栋等[6]指出,目前随着各种民俗体育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民俗体育与学校教育、旅游商贸的结合,民俗体育发展道路越发宽广;民俗体育的传承式微、功利化倾向是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挖掘整理、提高民众的认识、鼓励并引导良性变异将能够使民俗体育在社会发展中存活并彰显活力。郎勇春等[7-8]提出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民俗体育应全面发挥多元功能、内容形式保持地域特色、科学传承并且和所依附的社会形态与时俱进。(3)区域民俗体育研究。如王俊奇等[9]的研究表明,江西民俗体育中的舞龙、赛龙舟和傩舞与图腾崇拜有密切关系,中秋迎龙神求雨,秋醮演地戏、重阳登高与道教又有丝连关系。此外还有浙江、湖北、天津、、闽台、河洛等地区的民俗体育研究,各个地区的民俗体育均呈现出不同的特色。(4)民俗体育学研究。如柯玲等[10]指出,民俗体育学是民俗学和体育学科交叉研究的新尝试,它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学科和现实意义。王铁新等[3]也指出关于民俗体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已经成为民俗体育研究的当务之急。此外,还有关于民俗体育资源开发、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当然,研究尚有不足之处,如民俗体育在社会变迁背景下的科学发展模式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民俗体育的经济效益开发及发展前景研究、民俗体育发展历程研究等比较缺乏。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尚未发现有关潮汕民俗体育的系统研究。为此,进一步深入了解以上的研究内容,增强对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现状的理性认识,无疑将有助于潮汕民俗体育研究的开展。

2 潮汕民俗体育研究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丰富我国民俗体育理论体系

篇10

人们共同生活在居(村)委会、街道(乡镇)辖区范围内,以全体社区的成员为主体,辖区范围内的体育设施和自然环境为物质方面的基础,同时还能满足社员们的体育需要,促进全体社员的身心健康,还可以发展和巩固社区内感情方面为最主要的目的,群众还可以就近开展各方面区域性的体育活动,这就是社区体育。其中最为受到广大群众欢迎的就是就近就便的开展活动的特点。而且还受到了社区管理者和社会体育管理者的这两者的普遍关注。我国的社区体育还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城市社区体育、乡村社区体育以及介于两只之间的城镇社区体育。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城市社区体育,而对松原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还明确了对松原市的社区体育本身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松原市公园、广场100名锻炼者。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松原市体育先进的集体和单位的相关数据资料,同时还查阅了松原是体育局内有管的文件,并且通过网上和松原市前郭县的图书馆进行了相关资料收集。

1.2.2 访谈法

采访了市体育局有关领导,走访了区文体局,同时对健身俱乐部的管理和经营者进行了访谈。

1.2.3 问卷调查法

此次调查问卷采访时间为2012年国庆黄金周时间,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8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98%。

1.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并进行分析。

2 讨论与分析

松原市辖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岭县、扶余县、乾安县、宁江区四县一区,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3个省级开发区,人口约290万,建市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2008年奥运“祥云”火炬在松原传递,进一步激发了全市开展社区体育事业的热潮。松原市社区体育工作者以“弘扬奥运文化,展现松原风采”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促进了松原市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如:社区体育法制建设进一步提高;健康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体育人口稳步增长;晨炼队伍不断扩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松原市社区体育开展的还不是很广泛,体育组织管理系统尚不成熟,体育人口比例不高,年龄失衡,很多社区居民并没有参与进来。

(2)松原市社区体育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社区体育居民消费水平不高,不能够满足需要。

(3)松原市社区体育指导员严重不足,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缺乏科学健身指导。

(4)松原市社区体育缺乏产业化的运作。

3.2 建议

(1)提高社区体育制度管理,提高全民健身意识。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体育活动,营造社区体育氛围,促使群众传统观念更新,提高群众对体育运动能够增进健康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使更多、更广泛的群众了解、熟悉并热爱参与体育活动。从而增强对社区体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区体育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2)加强社区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体育器材的更新、增大体育活动经费的投入。

原有的体育场所设施及企业单位的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器材不足,应建立更多的运动场地供给需求者,更换社区内老龄化的运动器械,更好的方便社区内居民对健身的需求,使资源达到共享。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街道居委会给予拨款与支持,要形成社区体育活动经费来源多元化局面,为发展社区体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加强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人员的配备,以及增强社会体育指导员,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社区体育组织的管理人员是发展社区体育的人才力量,社会体育指导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会使社区居民在健身方面更加具有科学性,把社区工作落实。两者对社区体育可以给予正确的管理和指导,使社区体育有规律,有秩序,有节奏的发展。

(4)加快体育产业经营人才的培养及体育经济的发展。

培养一批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优势,提高体育产业管理水平,致力于本地区体育资源的存量盘活,进一步促进本市体育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松原市宁江区人民政府,《松原年鉴》区文体局文件,2004.

[2] 王凯珍.社区体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篇11

足球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可在中国,足球的发展却处于较低水平,虽然有恒大夺冠这样振奋人心的战绩,但中国足球在各层次大赛中的成绩难以令国人满意。足球是足球人的运动,足球应当从孩子抓起,从乡村的校园抓起,身为足球基地的校园如果像从前那样建在大中城市,那么基数广大的乡村孩子就会被排除在外,足球强国的梦就会是一句空话。

二、研究对象方法

(一)研究对象

田园庄3所小学和一所中学足球课程的开展状况,田园庄部分人(8~40岁)对开展足球活动的兴趣问卷调查,田园庄开展足球活动可行性研究调查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问卷调查法

3.数据统计法

三、研究内容结果与分析

(一)田园庄人群喜爱的球类运动调查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喜爱乒乓球的运动项目的人数为60人,占总人数的30%;喜爱篮球的人数为12人,占总人数的6%;喜爱足球的人数为93人,占总人数的47%;喜爱羽毛球的人数为18人,占总人数的9%;喜爱其他项目的为4人,占总人数的2%。(只可单选)

(二)田园庄足球运动参与次数的调查

在197份问卷中,每周进行足球运动次数为0~1次的为37人,占总人数的20%(约等于)此种大多为田园庄的部分人,没有兴趣进行足球活动,认为耗时耗力,大多为了陪孩子才进行一次运动;每周进行1~5次足球运动的为80人,占总人数的40%,体力难以跟上,每周进行5~10次足球运动的为40人,占总人数的20%多为中学生,时间较充裕,精力旺盛,碍于场地、人数的限制只能在校内操场进行活动;每周进行10次以上足球人数的为40人,占总人数的20%,为中学生,热爱足球的一群青壮年群体,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进行足球游戏。

由表2可以得出结论,乡村青壮年对足球拥有巨大兴趣,但受场地,天气限制等无法使兴趣转化为足球基数,浪费了足球人才资源。

(三)田园庄人群参加足球运动的目的调查

青壮年参加足球运动的动机调查:本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询问了足球运动的6个运动动机的选择情况,如图4所示,经统计有135人是以锻炼身体争强体质为目的,占总调查人数的68%;有20人是因为兴趣爱好参加足球运动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0%;以娱乐休闲为目的参加足球运动的为15人,占总人数的8%;打发时间的为1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交往人际的有1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其他原因的为3人,占到其中2%。其中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比例最大,占到68%的份额。

四、结论

我国的农村地域广,乡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一半,所以校园足球的推广不能只限于城市地区,乡村的校园足球运动没有开展,就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说足球运动的普及。在广大农村开展足球运动、发展乡村足球,让更多的孩子接触足球,感受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是中国走向足球强国,产生世界强队的基础。

(一)从以上调查可以得出:乡村青少年是乡村足球的主力军,乡村的足球运动在乡村球类运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乡村足球喜爱人员众多。

(二)从以上调查可以得出:中国足球的未来仅仅依靠城市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政策在广大乡村中切实开展起来,才能真正的普及足球,为中国足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从以上调查可以得出:乡村村青壮年对足球拥有巨大兴趣,但受场地,天气限制等无法使兴趣转化为足球基数,浪费了足球人才资源。

篇12

长期以来,人们较多关注的是城市社区建设,忽略了农村社区建设,然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恰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农村社区体育是农村社会管理的基础,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出台了一系列惠农的政策,十报告中提出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又赋予了全民健身运动新的意义,也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关注,对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农村社区体育内涵

农村社区体育是指在一定村落地域内,以农民为主体,自发或偶有组织进行的以提高村民体育素养、增强体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的一项体育健身活动,具有一定的民间色彩。

二、河南农村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缺乏长期有效的机制,面临着资金短缺和实际的地理限制等阻力,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目前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河南省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其农村体育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乡、镇区域共同体对农村体育的发展关注程度不够。西方评论家说的“中国的城市像西欧,中国的农村像非洲”道破了中国城乡之间的差距。长期以来,政府部门较多关注的是城乡经济方面的差距,忽视了城乡在社会管理以及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也忽略了体育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我国对于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不完善,对新农村地方性的法律文件也较少,专门针对农村体育的文件几乎没有。在对中牟调查的数据中显示,具备完善体育文件的镇乡,拥有比较健全的体育文件的乡镇仅占调查的42.6%,不健全乡镇占57.3%,没有的占0%。从微观的角度说明了农村乡镇一级政府对农村体育活动的关注程度不够。

2.体育文化在基层的指导宣传力度不够。农村体育要想良性持续的发展就要进行合理的指导与宣传,强化体育锻炼意识。要想让农民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就必须让其有强烈的体育健身意识。在县区的居民体育意识越来越强,体育场馆人满为患,但是在农村,居民多是“旁观者”的态度,并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更不要说花钱锻炼买健康的意识。所以在河南省农村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体育知识普及与宣传力度不够直接影响了农民对体育的了解,造成了农民体育接触面的限制以及体育意识的淡漠与缺失,也抑制了农村体育的发展。对中牟乡镇的调查中,仅有有5.2%的乡镇经常进行体育健身知识、体育法律法规的宣传,9.3%的偶尔会进行宣传,绝大部分从来没有进行过宣传。另外,只有2.1%的乡镇能够做到经常对社会体育的需求信息进行收集,有91.3%从来没有收集过。

3.农村体育资金投入不够。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要有资金来做后盾。而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经费来源相对单一,主要有:行政拨款、社会赞助、民间集资以及服务收入,其中行政拨款所占比重较大。虽然行政部门的支持对农村体育的开展与规模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些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但过度依靠政府部门必然不利于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来自社会赞助形式的资金投入多用于重要体育活动的举办,也难以满足农村体育发展的需求。有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政府对竞技体育的投入为4.8亿元,仅有2.7亿元是对群众体育的投入,其中城市群众体育就占去一大半,相对于人口、面积占大多数的农村来说,资金投入还远远达不到农民群众对体育文化生活的追求。

4.体育活动场所匮乏。我国农村体育场地少,体育资源不足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自然不例外。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中数据显示,我国现有85万多个体育场地,分布在乡(镇)村的仅有8.18%。城乡二元结构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受农村经济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型的体育场馆主要集中在县区,在财政资金支持方面,县区的体育得到了较多的财政资金支持,而各个村(社区)只得到了有限的资金扶持。由于体育设施主要集中在县城区域范围内,县城居民可以享受到诸多公益性体育服务及先进的体育设施,而农村居民获得的体育资源远远落后于县城。研究表明,在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中,庭院、大路、运动场地排在前三位,自家庭院是农民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年龄大、体弱多病的人多选择在大路上结伴锻炼,由于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时间有限,也大大抑制了农民活动的积极性。

三、促进河南省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1.加强乡镇区域共同体对农村体育发展的关注。发展农村社区体育事业是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乡镇政府应把社区体育事业纳入到乡镇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来,使体育、文化等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确立明确的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目标。河南省政府部门以及体育部门要认真研究并制定城乡体育发展的政策和规划,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加强对体育政策法规的认识,加大经费投资和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参加锻炼的积极性,指导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文化活动,从而使农村体育发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确保农村体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加强体育文化在基层的指导和宣传力度。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经济实力的增强,农民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这种需求可能会导致农民沉迷于打麻将、扑克甚至赌博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反也可以让农民积极投身到健康的体育锻炼中。因此,社区要开展各式各样的宣传活动来吸引农民的“眼球”,注重以体验式引导群众亲身体验体育锻炼的乐趣来提升社区农民的体育意识,使其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将他们吸引到新农村体育建设中来。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培育更多的农民体育骨干,建立“示范效应”,促进农村社区体育又好又快发展。

3.加大农村体育资金的投入,挖掘体育资源。开展体育活动最基本和首要的条件是场地设施。农村体育场地少,体育设施少,体育产业规模小,体育社会服务水平低,体育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乡镇政府在加大投入力度、增添体育设施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层面为农村体育设施投资,为社区体育形成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仅仅依靠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投资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村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利用和开发地方资源,建设农村体育文化与发展新农村经济相互促进。农民开展体育活动,也将带动健身休闲服务行业、体育服装器械生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加入体育的行列中。

4.加大开展体育竞赛力度,发展体育人口。体育人口是衡量一个地区体育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农村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体育竞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和体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政府应该加强引导作用,结合农村的特点,积极开展竞赛活动,给农民创造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农村居民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如在节假日举办一些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农民体育竞赛来丰富农民社会文化生活,增进农民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发展战略。2005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开始大规模的规划农村社区建设,建设一批示范村、示范社区,并把全民健身工作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展“亿万农民健身活动、文体设施进乡村、体育三下乡”等群体活动,给河南社区体育的发展创造了好的机遇。我们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更要意识到社区体育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掌握和分析农村体育发展的动态和制约因素。制定适宜河南省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战略,对河南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萌,李晓新.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学术交流,2011,(3):64-65.

[2]宋亚伟,马军伟.河南省农村社会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1):35-37.

[3]杨大铭.河南省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20):128-129.

篇13

“全民健身”和“奥运争光”,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两大战略目标,其中“奥运争光”也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由于我国国民体质状况还比较落后,只有实现全民健身计划,体育强国之梦方能早日实现。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在城镇目前已基本形成体育健身的热潮。但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70%,9亿农民的体质没有得到发展,就不能说中华民族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所以,对农民体育健身计划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理环境比较复杂,有平原、丘陵、山区,与六个省相邻,生活习惯多样。同时,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民占总人口的80%以上。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计划能否落实,能否与其他省对农民健身计划的研究形成一个整体,直接影响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完成。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河南省部分地区农民。调查地区有:洛阳、信阳、平顶山、安阳、三门峡、濮阳、商丘、周口、开封等地。发放问卷有两种:一是针对农村生产队领导的问卷共发放60份,收回51份。二是针对农民个人的问卷共发放300份,收回246份。发放问卷的形式有实施走访并发放问卷和信函发放问卷两种。走访了部分县体委工作人员和有关专家学者。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农民对体育运动认识情况的调查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有21人占8.53%的农民知道我国正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也知道全民健身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也知道农业生产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交谈中发现,在8.53%的农民当中,大多数相对文化程度较高或爱读书看报。但是,这部分农民在整个农民队伍中只占少数。所以,要是农民对体育健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还必须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调查结果表明,有224人占总人数的91.05%的农民知道体育锻炼能强身健体,但其中大部分农民把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混淆,认为平时的体力劳动已经代替了体育锻炼但是也有104人占46.42%的农民认为应该参加体育活动,这不完全是为了强身健体,而是要活跃文化生活,农村文化生活太贫乏。在调查过程中,“你认为需要开展农村体育文化生活吗?”这一问题,有221人占89.83%的透了赞同票;认为体育健身活动不仅仅是城市里人的事,农民也需要这种文化生活。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对体育表现出很大的矛盾性和不稳定性。有的农民非常渴望参加体育活动,甚至有些年青人提出想跳健美操。也有的农民对体育漠不关心,有与否都无所谓。也有的认为,地里的农活已经能够使身体得到锻炼,何必再去锻炼?从农民对体育表现出复杂多样化的认知,可以发现,要想在农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一件异常复杂,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

3.2 农村体育场地器材情况的调查分析

在体育场地器材方面(不包括乡村学校)。据统计农村田径场根本不存在,也许田径运动距农民太遥远了。有49.7%生产队拥有篮球场地;但是篮球架大都是自制,场地是不平整的土地,甚至有的没有篮球圈或场地被占用。没有篮球场地的生产队占50.3%。从场地上看篮球运动在农村也算得上普及。5.8%的生产队有排球场,没有的占94.2%,有16.7%的生产队有乒乓球台,其中室内标准的占30%(大都是陈旧)。室外自制的占70%,这些大都是坐落在村委会。没有乒乓球台的占83.3%。占3%的生产队有单双杠(都是自制)。从农村场地器材情况可以看出,农村的体育活动基本没有开展起来。个别的农民借助学校的场地进行体育活动。可是农村的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必须投入大量的经费和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否则无法进行。

3.3 农民体育健身经费投资情况的调查分析

根据资料统计,每个生产队每年在体育活动方面的投资平均为3000/年。据实际情况分析,这个数字与实际情况有些不符。同时,可以看出,经济不发达地区生产队没有更多的经费投入。另外,有些农村领导确实对全民健身生活不够重视。

针对农民个人来说,根据资料统计,农民在体育器材方面的投资平均每人30.5元/年,在体育运动服装方面的投资平均为每人18元/年、调查中发现,武术之乡(如温县一带农村)在武术器材的投入相对较大。调查发现,购买运动服装的农民一部分人是为了结实耐穿,劳动时方便。也可以说农民在体育服装方面的投资比统计的数字应该更少。农村在这方面投资很少的原因:一是农民对体育没有足够的认识,造成体育活动的农村没有开展起来:二是农民还很贫穷。

3.4 农民体育爱好及活动方式的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得知,河南省农民的体育活动项目大都是:篮球、乒乓球、跑步、武术、中国象棋等。足球、排球在农村基本没有开展。在246位农民中,喜欢参与篮球活动者有87人,占35.36%。其中都是中、青年农民。喜欢参与乒乓球活动者有21人,占8.53%。其中大都是中、青年农民。喜欢参与武术活动者有39人,占15.85%,武术之乡的农民居多;其中青、中、老年都有,具有人员较固定的特点。爱好跑步的有25人,占10.16%,大都是中、老年农民,他们基本上是晨练。喜欢中国象棋者有95人,占38.61%,其中青、中、老年都有,中、老年较多。喜欢在电视上看体育节目的有115人,占46.74%,其中青年人居多。在问卷的最后一个问题:“你是否经常(即每周最少锻炼二次)参加体育锻炼?”结果只有44人,占17.88%的农民选择了“是”。有202人,占82.12%的农民选择了“否”。所以从这个问题的数字上看,喜欢不能代替体育锻炼,真正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农民还是很少,搞好农民体育健身的工作还很艰巨。

4、结论与对策

从整个调查结果看,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情况不容乐观。

就其参加的人数、认识的深度、锻炼的时间、开展的项目、投入的经费,锻炼的效果、不同的地区、经济的发达、文化层次的高低等均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体育健身的开展城市郊区好于农村、平原好于山区、文化层次高的好于低的、领导重视好与不重视、富裕农村好于贫穷农村等。河南省农民在体育健身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困难较大、任务艰巨,若不抓紧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全民健身在河南省的实施。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其一体育运动在农村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体育知识不了解,认为生产劳动已经代替了体育锻炼,没有认识到体育能给农民带来身体的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和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造成农民主观上对体育运动没有主动性。其二是体育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经济发达地区具备这个条件。但偏远农村,有些农民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哪有经费去搞体育活动呢!其三,目前农村的生产方式还很落后,机械化程度低,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没有体力和精力再去搞体育锻炼。其四,农村领导不重视,因为领导本身来自农民,对体育缺乏深刻的认识,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这些都是农村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