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积极学习的重要性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积极学习的重要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积极学习的重要性

篇1

调整积极情绪是指在充分尊重学生教学主体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参与意识,让他们以积极的情绪面对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使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都具备良好的交流,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现,并促使教师发挥创新精神,合理利用崭新高效的教学方式手段,确保英语学习目标如期实现的理念。调整积极情绪能够更好的定位英语学习课堂的性质,从而培养并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促使他们接受崭新先进的学习理念。最终,英语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过程,而是充满愉快气息的学习平台,使英语学习积累继续推广的根基和土壤,从而使英语学习在调整积极情绪的前提实现硕果累累,并能够很好的巩固良好的教学成果。

二、调整积极情绪在英语学习中的现实意义

1.调整积极情绪有益于夯实英语学习的权威性。在很多学生眼里,英语学习是一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无法体会其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因此,调整积极情绪从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加以考虑,使学生的英语素质实现显著的提升。调整积极情绪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打破学生原有的想法,让他们从内心接受英语学习,使英语学习在教育中的地位再次提升并有效巩固,彰显出英语学习独特的学科权威。

2.调整积极情绪有益于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每一种教学理念都有其合理之处,并通过合理之处的独特优势,呼唤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积极情绪理念在英语学习中具备同样的功能。调整积极情绪有其合理性,能够与学生的学习心理形成良好的互动,满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推行调整积极情绪思想,必然能够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出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

3.调整积极情绪有益于实现英语学习的规范性。英语学习中推广调整积极情绪理念,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这种教学思想能够使英语学习具备良好的环境,从而使教学环境与很多与学生预期的环境相接近。如此,英语学习的流程会更加顺畅,教学内容会更加具备实效性,老师的动作示范会更加到位规范,进而从整体上彰显了英语学习的严谨性,使调整积极情绪理念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认可,再次开拓属于自己的适用空间。

三、调整积极情绪理念适用的有效策略

调整积极情绪在英语学习中的初衷是不言而喻的。当然,在肯定其自身的积极价值时,我们做得还不够,还应当通过有效的策略来实现英语学习水平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和巩固。

1.转变观念上老师迈出第一步,为强化合理教学意识铺垫。(1)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动态元素,对英语学习规划的形成、教学内容的落实、教学效果的巩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感知现今的英语教育形势,充分了解调整积极情绪在英语学习中的价值,从而使自己接受更为符合时宜的教学理念。(2)教师对这种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后,还应当将这种教学理念逐渐的灌输给学生,通过学生的反应来判断调整积极情绪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规划、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使英语学习水平在调整积极情绪理念的推动下实现提升。

2.尊重学生方面注重内心,返还学生自主选择权。教师要从学生内心的角度重视调整积极情绪理念的应用。教师要学会与学生进行巧妙的交流,探知学生的内心,通过学生的反应,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意的转变和革新。如此,在充分了解学生想法的前提下,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英语的学习方式,从而保证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在英语学习前询问学生想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并让学生陈述做出自主选择的理由,如果理由足够充分,教师完全可以按照学生的意愿开展英语学习,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3.适时融入英语游戏,教会学生课堂外的能力。老师可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适时的加入游戏环节。如此,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还能够在各种英语游戏中体会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等等思想意识的重要性。毕竟,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仅需要熟练利用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通过英语游戏学习书本外的知识和能力,比如分组学习、情景对话等需要学生之间的协作。调整积极情绪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无疑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契机。

4.合理利用教学用具,营造良好教学气氛。老师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教学用具的应用,以此构建特定的教学场景,这也是教师转变教学思维,运用崭新方法的应有之义。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放映视频来讲解某些场景,并让学生在观后视频后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演绎视频中的场景,促使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有效调整学习情绪,针对实际问题进行临时的改变,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调整积极情绪是一种合理可行的教育理念,其在英语学习中的价值更加明显。因此,老师应当转变思想,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调整积极情绪的独特魅力,为顺利实现英语学习目标打好战役。

篇2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新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技术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形态,将抽象的知识以可视化和人文化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尚处在萌芽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在学习上往往比其他学科更加困难,然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大大改善了这一现状,数学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使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具体的、可观的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另外,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往往因为需要长时间在黑板上画立体图形、统计图等,浪费了一定的课堂时间,导致了学生在教师写板书时走神,降低了学习效率,而信息技术的出现极大地减少了课堂上的画图时间,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1.2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的推广使得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更多的元素带进学校课堂,加强学生的视听感受,使课堂与生活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引发思维传导,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学生思维的过程形象地表达、再现出来,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将知识中的重点、难点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不仅解决了教学中的难题,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加强互动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将被动的、静态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创造性的互动型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能够充分交流互动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互相启发、分析总结,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成具体的材料加以掌握,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在无形中加强了自身的合作意识,这种交流与合作以多媒体为媒介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呈现,从根本上优化了整个教学结构与效果。

2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和方法

2.1激发兴趣,引导思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相互融合,创设教学情境,建立动态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思考问题,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触发他们对于未知事物的强烈愿望,从而启迪思维,教师在此时也可以根据课堂上问题的难易程度为学生设计关卡,将关卡设为较高和较低难度,分别适用于尖子生和大部分一般学生,并给通关的学生一定奖励,这样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基本原则。

2.2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由于受到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在课本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和一些要求实践的教学都不能在课堂上实现,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创设数学问题的情景,数学教学资源中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思维就这样被直接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进行独立分析和计算,寻求问题答案,让抽象性的数学思维和形象性的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极大地发挥了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辅助。

2.3多样活动,培养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就应当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样化教学,改变单一、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采用小组内互助,小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创造一个竞赛环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一举多得。

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误区

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夸大信息技术的优势,这就导致了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时出现了很多错误,比如很多教师在教学时过度使用多媒体,完全摈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本末倒置,本是教学辅助工具的信息技术变成了教学的主要载体,这就使得数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被信息技术架空,华而不实,甚至有时往往达不到原有的教学效果。

4总结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弥补传统教学中的许多不足,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也是大势所趋,但值得注意的是,身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于学习数学的积极作用,并回避其对数学教学的负面作用,只有使用得当,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一、中学信息技术学习的特点

1、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缺乏自我激励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各界中达成一致的认识,在中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已势在必行。信息技术教育是学生面对未来,接触社会的现代化教育之一,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帮助中学生提早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于改变教育观念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完善教育管理手段,同时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都具有深远意味。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科学,是独立的知识与技能的完美结合,是所有中学生都必须学好的一门现代技术课程,是吸引并培养中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使用技能的重要方法。

尽管有以上的种种优势和优点,目前的信息技术在中学的学科地位并不稳固,同语数外等主要学科对比,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度普遍不高。很多学生认为信息技术的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更有学生是以通过会考为目的来学习信息技术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信息技术对其他方面的学习帮助不大。多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能对其学习、生活是否有用并没有明确的认识。

除此之外,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种多样的。男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普遍高于女生,同时不同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和学习的内容也不一样。一部分学生对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较感兴趣,一些学生喜欢网页制作,而一些学生对编程十分入迷。由于高中学习课程多,知识量大使得很多学生即使对信息技术抱有极大热情,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的学习。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认可度都不高,这也是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合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学习信息技术的自我激励是不够的。而自我激励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最主要原因,能够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助学习,同时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指向性。教师需要提醒学生他们的学习目的,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利用学习反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学习能力差异大

中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开课之前就已经从社会、家庭等多种渠道接触和学习了计算机,掌握了一些信息技术知识,有些学生还学有专长,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在如今这个信息社会,电脑普及率越来越高,大多数学生家里配备了电脑。

尽管电脑及网络的普及率以几何速度增长,但各地区对于电脑及网络的使用状况和成都均有不同。尤其以城乡最为明显。城市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和操作远远高于乡镇地区。在城市生活学习的学生,大多能够轻松自如的操作word、excel等office处理工具,他们大多听说过或会简单的运行frontpage、Dreamweaver等网页制作以及动画制作软件如Flash,同时无论是男学生还是女学生,都对计算机基本结构有简单的认识和掌握,大多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而偏远地区的学生大多仅会进行简单的文件处理,对于frontpage、Dreamweaver等图片处理工具,绝大多数学生从未接触过,还有不算少数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基本为零。

上面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各地区教育策略和倾向的不同,普遍来说,城市地区信息化水平大多高于乡镇地区,对于信息技术对生活学习以及作为基本交流沟通工具重要性,城市地区有更加深入和亲身的认识,并且城市地区对中学生每一门学科的要求都相对乡镇地区高很多,信息技术由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重要性而导致信息技术基础普及率明显高于乡镇地区。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充分,重视度也不高。还有地区取消中考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降低以及老师的教学热情的下降。尽管很多学校有信息技术课程这一科目,但大多数情况是,信息技术课程被语数外等其他必考课程取代,这一行为和决定不仅剥夺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机会,而且导致中学教学内容上的脱节,最终的结果是很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几乎为零。

3、信息技术特点的不了解,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匮乏

中学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激励不强,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差异性也很大,对信息技术的学科特征的认识程度不一,但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大大脑皮层和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发展一日千里,同时为心理的迅速成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理基础,这个时期的中学生逐渐摆脱了对材料的依赖,他们会运用理论来指导抽象思维活动,有了深刻的思考能力,这个阶段会出现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具体体现为喜欢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思维日趋成熟。总而言之,中学生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学习能力也处于一生中的金色年华。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集发展性、综合性和实验性为一位的课程,对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都是一个考验。但由于张先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所以对之前未接触过的知识点具有极强的接受能力,课堂上教授的操作要点也能快速的掌握。

在这个阶段,学生从接受式学习转向发现式学习。学生主张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很多学生都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多给自由,让他们自己讨论如何操作、如何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多给学生时间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总结

历经多个阶段和时期,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和普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信息技术的教学也在持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完善。想要更好更快地提高教学效果,只有通过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才能做到。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也不同,对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特点了解不充分,没有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但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均衡发展的最佳时期,学习能力强,接受速度快,作为老师则必须对中学生加以恰当的指引,提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我激励能力,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才能让中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 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目标及学科特点与教学建议 李勇帆 教育技术通讯

[2] 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 章慧敏 傅德荣 教育技术通讯

篇4

随着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信息传播的途径得到很大扩展,知识获取的途径更为便捷,获得的方式也更为灵活。在教学中教师习惯了从网络中寻找相似或者适当的课程资源加以变通,成为授课方案的主要依据。学生的设计作业与课题练习也习惯了从网络中寻找可用的信息或参照。当面对项目设计任务时,一般的做法和现状就是: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在网上浏览了上千张图片,然而面对自己的课题时依旧是一片茫然,不知从何下手,这样带来的问题是严重的。

首先是学生的失语。我们知道,只要在百度或谷歌中输入几个简单的字符,就会有数以万计的信息被罗列出来,这样的做法一开始或许是出于的资料搜集的好意,然而到了后来则变成了一种习惯和依赖,习惯在现有的东西里面去套用和所谓的借鉴。这个过程根本就不是一个设计的过程,而是一个筛选和比对的过程。它不是基于任务、功能、对象等要素限定下的主动思考和积极应对,设计过程也不是在一个完整有序的系统内进行,思维的状态是零散不成逻辑的,这与现代设计所强调的整体设计不符。这也就是学生在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时往往几句话就说完了。在简单说出用了什么材料,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之后,就再也讲不出任何有用和有价值的东西,至于这些效果依附什么样的思考和内在关系则基本一无所知,逼问到最后往往用个人喜欢或者它看起来很漂亮来搪塞过去。学生在对待设计关于规范性、可行性、适应性、功能性、可变性或可用性等设计基本构成要素的把握上往往是顾此失彼。

其次是教师的失语。当教师的知识信息也是大量从互联网来获取的话,那么教师和学生在此用了同样的方式来“应付对方”,只是二者的目的不同,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教师用自己从互联网获得的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去比对学生的方案,面对一个班少则10几人多则30人的现状,作业讲评和方案评审到了最后老师已经无话可说。因为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大多数同学的身上,该解决的问题没解决,该关注的设计重点没把握,设计不能体现思考的结果,设计流于表面的形式,有些甚至连学生自己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教师被一轮轮眼花缭乱的效果图轰炸之后,在被所谓风格洗脑之后,只能是无语。如果说建筑学等专业还可以从规范与设计标准中找出问题,那么其他专业则只能依靠所谓的感觉。教师所能表达的就是:“尽管你已尽了你的努力,但我并不知道你的问题在哪?我只知道你给我的不是我所期盼的结果,它没能给我惊喜或让我对你方案的产生尊重”。这就是失语的尴尬。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设计教育教学忽视了理论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设计方法学的研究,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教师更多的是依靠个人感觉和一些常识性的方法和技巧去指导学生,关于什么是设计的问题探究并不深入和深刻,设计从哪开始、到哪结束基本靠自己的经验判断和感性的认识,这里面所包含的个体经验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的教学方法是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越发显示出它的危害性。

2设计教育的基本问题

一度我们都在强调创意对于设计的重要性,似乎创意成了设计的核心问题。无论教师和学生都强调自身的感受或是经验,这源于我们对设计基本原理和设计理论研究的缺失和学习,我??的实践过程是一个假想的虚拟课题,如果我们再不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那么如何指导实践?一位年轻的教师在接受学院安排的设计史、设计调查等一些理论课程时,意见很大,理由是:我是搞设计的,对于那些枯燥的理论研究没有兴趣,也不是我的特长,我不想把自己满脑子的创意与灵感浪费在单调的文字分析上。

在设计教学中,创意设计和项目设计的训练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事实上,这两者的区别往往容易被混淆。同为设计,二者的训练目的、方式方法、课程评价都有明显的不同。首先,创意和设计动用不同的思维和工作方式。尽管二者并非有着清晰的界限,往往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状况。其次,作为教育教学活动要注意二者在训练、培养、提高和评价方面要采用不同的方式。目前,对设计教学研究的认识还不充分,尤其是对设计相关理论的研究作为艺术设计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缺乏基本的认识。教师和学生热衷于风格和形式的创意,地中海、新中式、简欧、美式田园成了他们津津乐道愿意谈论的话题,加上商业的推波助澜,在一阵眼花缭乱过后,什么是好的设计依然是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

乌尔姆设计观念与教育模式的核心之一是提出设计“不是一种表现,而是一种服务”。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与特征的表述。纵观从包豪斯到乌尔姆的延续与改变,反映出的是从课程体系与结构、理论建构与设计实践等方面对现代设计教育产生的重要影响。如果说包豪斯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原则,开创了设计现代教育教学的先河的话,那么是乌尔姆学院真正把设计融入了现代制造业,并在实践中回答了什么是现代设计的问题。设计“不是一种表现,而是一种服务”,它强调的是设计师作为社会性人的存在以及职业化的责任意识。它从根源上提出了现代设计必须贴近生活,准确把握时展的脉搏,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与包豪斯的教育理念有着明显的不同。

3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研究的意义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理论源于设计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反过来又影响或指导着设计实践和研究。

曾经有学生问,我们学习和研究艺术的起源有什么意义,你研不研究它,都不会影响我的艺术创作,我只表达我想画的和我想要表达的。一度我们认为艺术关乎创造,关乎个性,关乎天才与灵感。那么反过来看,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否都对应或应证了某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学说呢?艺术家能脱离现实的社会环境而成为其他意义的某种特殊的人吗?研究艺术的起源不仅只是研究形式这一基本问题,形式的探索永无止境,并不存在横空出世的大师。没有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形式的探索也终究会枯竭。设计师、教师不屑于研究和学习设计理论的原因,首先,是认识上的不足。一定程度上还不能跳出基于艺术家对艺术作品创作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对于什么是现代设计教育教学没有深刻的认识和更进一步的思考。其次,是一些水准不高的研究干扰了设计师的学习取向和价值判断。它反映出的是一种为理论而理论的倾向和理论指导实践认识上的狭隘与偏离。

再回到之前提过的那位年轻教师。经过了几个学期的理论讲授之后,他不好意思地对我说,看来当初让我去一些上理论课程还是大有好处的。简单来说是因为:(1)发现我比以前能说了,也会说了,失语症得到缓解。(2)发现自己的逻辑表达能力增强了,写东西好像没那么痛苦了。(3)发现逐渐有了自己的评价语言,常常会语出惊人,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明显提高。(4)发现自己常常有一种冲动,一种更强烈的从事设计、创作与创新实践的冲动。

篇5

外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成绩,特别是外语学习者自身的因素,也就是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外语学习的动机与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成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常常被忽略的外语学习动机越来越引起外语界的重视,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它在外语学习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对一个外语教师来说,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采取与之相关的策略。正如oxford所说:“教师如果连学生的动机根源何在都不清楚,又如何能浇灌他们呢?”[2]动机的分类有多种,Brown把动机归纳为以下三点:整体动机(global motivation)指对外语学习的一般态度。情景动机(situational motivation)指对外语学习者在自然习得情况下不同于课堂学习的动机。任务动机(task motivation)指对具体任务的动机。众所周 省略 知,Gardner和Lambert是最有影响的动机研究专家,他们把学习动机归纳为两大类,即“归附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 motivation)”。[3]这一著名的外语学习动机分类一直被视为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按照他们的定义,归附型动机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真正的兴趣或有特殊的兴趣,希望能更好地同目的语社团的人进行交际;期望参与或融入目的语社团的社会生活,甚至成为这个社团的成员。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目的,如通过考试获得某一职位籍此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资格,或为了获取目的语国家的新信息如阅读科技文献等。

一般说来,学习效果好的学生在课后用在英语上的时间都比效果差的学生多。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并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最主要的还是学生如何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对课后时间如何利用又取决于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动机,最后才能看到学习的成效。因此,动机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

二、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联

从动物的本能行为到人类高级的决策行为都离不开动机。动机是心理学的概念,国内外心理学家对动机定义的表述不同,但基本内涵为动机是活动的机制,或者是激发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机制。在语言学习和教学的理论中,外语学习动机是指设定学习这种语言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和持久性,与之相对应的术语有“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大量研究表明,从长远效应来看,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持久力。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但对于那些学习动机很不强的人,应利用外在调节,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外在动机转为内在动机。因为只有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学什么”和“怎样学”等问题,才会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克服困难,主动寻求知识。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前提。以下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 教师

教师不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而且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外语教学是一个以师生双边活动为特征的教学过程, 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掘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二者相互协调配合,教学质量才能提高。而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其教学活动的直观反映,是引起学生对其所教科目兴趣,产生学习动机的直接因素。教学风格可归结为两大类:理智型(思维型)和情感型(艺术型)。其中前者的教学特点表现为:教学内容系统,层次清楚,善于诱导和点拨,重视质疑问难、讨论和练习等。后者的教学个性表现为:讲课基本功扎实,重优美动听的朗读和生动风趣的讲解,教材内容的讲授富有形象性和渲染性,声情并茂,强调形象思维和美感训练等。

2.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具备吸引学生的教学风格以外,还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励及调动,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让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教学内容的优化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教学内容是外语课堂教学的依托,学生对其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到外语学习的欲望。因此外语教学内容不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具备新颖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外语的动机。

3.学习环境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我国许多高校积极改革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主体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许多学校为配合改革,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语言学习中心,让学生充分利用中心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结语

学习动机的激发和保持需要诸多因素的配合,比如:教师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等,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意识到学习动机对学好外语的重要性所在,不仅要识别学生的动机倾向,更要学会多角度地,有针对性地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D. Gardner & L. Miller. 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H. Douglas Brown.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篇6

二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学生既是教学对象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他们当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认识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作用,并促使学生在读书中动情读、动口议;在教师讲课中动耳听、动笔写参与学习全过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探索者、研究者,逐步培养如何开动脑筋、善于思维、正确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合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转化,做到思维有条理、表达有顺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学生内部的东西、主体的东西,对学生自己独创的见解给予肯定,敏锐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三 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产生质疑,从而达到开发学生的创新智能来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篇7

好的开端就说明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因此,教师要多花时间,狠下工夫,让每位学生在学习新课程时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在第一章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部分教学实验。在本章学完后,可以利用一节或两节课时间,进行一次开放式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可以设计几道质疑性题目,如数学真的难学吗?学习数学的用途在什么地方?你们都能学好数学吗?针对设置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而诱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第一章“展开与折叠”教学中,让学生两两一组动手,画、剪、叠,互相验证,鼓励他们发现内在联系。又如“截一个几何体”教学时,让学生每人准备小豆腐块一样的橡皮泥,动手去切、去体验,将问题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以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具有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和学习数学的动机。新教材还涉及学生情绪、心理、生理等特点,要求以“生活中的数学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

1.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引入环节

用多种形式、好的方法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其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如“七巧板”的教学,让每位学生准备好一副七巧板,先上他们拆散混放,后完成拼图、展示,进而提出:所拼出的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它们边与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发言总结。最后让学生自由组合,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和展示,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这样轻松愉快地学习,学生会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之中。

2.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本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前后两桌学生为宜,请他们做老师的助手,准备教学所需的材料,进行实验演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给了他们参与活动的机会,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做到语言精练、风趣幽默,语调轻重缓急得当,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美观,说话文明,举止有礼,让学生有一种美的享受,这样也能对学生学好所教的课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都设置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目的就是让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参与其中,合作探究,实践总结,提高认识。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就要不断更新教法,不断探索,总结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入手,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养成阅读课本内容的良好习惯

在学生阅读前指明阅读内容和题目,在“角的度量与表示”教学时,提出:我们在小学学习时,用量角器测它的大小,那我们到初中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表示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后,通过提问,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来检查阅读效果;或以学习小组推选代表来汇报阅读情况。同时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此时老师对阅读认真、有进步、有成效的学生进行表扬,使他们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养成长久阅读的良好习惯。

2.养成讨论的良好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善于思考讨论问题的习惯。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教师要指导、点拨、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归纳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3.提升观察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学生对图形、实验的观察有着难以言表的兴趣,欠缺的是思维不敏捷、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我们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如在“平行”这一节教学时,预先布置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平行的实物,上课时检查观察实物的情况,让几个学生讲出“平行”的所见实例,并根据他们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总结出平行的定义和平行的结论。

四、开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就会信心倍增、兴趣盎然,就能去探索,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肯定,促使其增强动手动脑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6-0015-02

[作者简介]杨卫红(1969―),女,安徽宣城人,本科,广东省交通运输技师学院讲师。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要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又快又好地发展,就必须有专业的会计人员,这些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很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参加工作之后才不断发展的,但是理论知识却可以通过习题的训练不断加强。因此,习题训练在会计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会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会计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习题训练

职校的学生文化底子弱,怕习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就尽量绕开学生的这一弱点,避免出现课堂教学冷场或者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的现象。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反馈,而学生课外也很少去进行习题训练。这样理论知识就得不到有效巩固,学生在实践中或者参加工作之后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不足,出现不能够胜任工作的情况。

(二)教师自身也缺乏一定的习题训练

不少会计专业的教师主要是在理论知识方面有优势,而实践性的习题训练也比较缺乏,加之学生对习题训练不重视,教师也无意中淡化了习题训练。于是,在必需的习题训练中,教师在教学中的讲解也缺乏权威性,教学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够

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文化基础弱,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课堂教学课时有限,课堂习题训练本就很少,课外的习题训练甚至自己有目的的自我训练就更少了。学生受到社会环境特别学校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大,很多人忙于各种社会活动,这些占据了他们大量的学习时间,学生更无意去进行自主的习题训练了。因此,学生要提高自己的专业会计知识水平,除了在课堂上要认真学习外,还要加强课外的学习与巩固。

二、习题训练的要要性

(一)习题训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

会计课堂教学的内容是有限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但是会计练习题库里面蕴含的知识是无限的。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自主习题训练,在练习的过程中获得足够的知识。因此,习题训练不仅能够弥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而且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将来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习题训练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在会计工作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细致的工作方法,而习题训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这些品质,让他们能够在习题训练的过程中少出错,从而避免在实践中出错。通过习题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科学作风。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解答出了难解的问题而感到满足和骄傲,会深刻认识到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在这样的思想和训练环境中,学生就会自主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人格,如果以后参加工作,这种思想与品质表现在工作中,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学生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也是有积极效果的。

(三)习题训练评价功能

习题训练可以巩固学生已学知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习题训练还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不断地进步。习题训练不仅要用到会计知识,还要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数学和逻辑推理,这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整体思考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习题训练还能够反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情况。学生通过习题训练认识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在课堂或者课外进行有计划的学习,弥补自己知识体系的不足。

三、习题训练在会计教学中的建议

(一)训练银行结算的习题

会计知识范围比较广泛,学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到位,但是又要在实际的过程中取得积极的效果,因此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习题训练。会计专业的习题都比较生活化,有很强的现实性,因此在习题训练过程中,可以结合现实以模拟的方式进行。

比如银行结算方面的习题训练,银行结算的过程涉及银行、付款人及收款人三个方面,可按照结算的相关要求对这些方面的习题进行反复的训练,特别是要模拟结算的流程,以便在参加工作后能够及时地适应工作需要。可将班级课桌重新组合,按照银行窗口的样子划分出几个区域,将学生分为收款人、银行、付款人三方当事人进行情景模拟训练。部分学生观摩、核对“参训”学生的习题正误并点评。参演付款人的学生填写支票并交给参演收款人的学生,收款人拿到支票后填写进账单交给参演银行方的学生,参演银行方的学生审核合格后将进账单“回单联”盖章后退回给收款人入账。

(二)课堂习题训练与学生课外实践训练相结合

任何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中进行运用才能够体现出它的价值,会计知识也是如此。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课堂习题训练注重模拟性、实践性,这主要是“解题”“答题”,这里说的课外实践是“编题”“命题”,也就是多让学生去企事业单位、车间体验,让他们结合观察到的、想到的,编制一两个习题,然后进行班级汇总,编制习题。结合实践编制习题不仅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而这都是围绕习题训练展开的。这种习题训练能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对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去,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这样就给学生创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充满创生性,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高校的课堂教学时间不是很多,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习题训练就是课外强化知识的良好方法。而学生又普遍缺乏课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律性,很多时间都花费在校外的社会生活或者学校活动和实践中,忽视了习题训练。学生要提高自己的专业会计知识水平,除了在课堂上要认真学习外,还要加强课外的学习与巩固。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专业的会计人员具有越来越广阔的就业前景。这对我们会计专业的教学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会计教学中要适应新形势,注意新方法,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利用习题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9

(一)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现代社会已经由传统的制造业经济社会转向为多元经济发展的新型社会,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地推进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政治教学已经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和自我的需求。新的课程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更好地要求。学生通过对于政治经济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政治经济的认知能力,能够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政治教学之中,使得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现代政治经济教學与消费,生活,民生等密切相关,学生只有从根源掌握了经济发展的发展要素以及发展情况,才能够更好地做好自我职业规划以及后期专业选择,所以说,高中政治经济的学习不仅仅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

(二)提高学生政治经济的认知能力

在高中政治经济教学之中,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地为学生回答:经济发展的意义以及经济生活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政治经济认知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对于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许多良好的消费习惯,减轻家庭生活压力,减少攀比心理,等等,在高中生心理素质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高中生攀比心理严重,攀比现象屡出不止,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中,甚至很多学生因为某一款游戏不惜盗用父母的银行卡去充值,去互相比拼谁充值得多,这是十分不科学也是不合理的消费心理。通过政治经济的学习,能够有效抑制学生的攀比心理。

(三)改变学生的消费观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政治经济课程是学生形成人生价值观与消费观念的主要途径,政治经济教导学生要能够量入为出,适当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等等。能够让学生在现有条件之下深刻认知到金钱的来之不易,能够让学生培养勤俭持家的良好品德。学生之间也会出现团结互助,互帮互助的友好现象。高中政治经济教育的根本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高中政治成绩,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激发起社会正能量。如果学生进入高中知识埋头于高考,为了高考放弃正确的引导,那么他本有的正能量就会逐步丧失,变得自私自利,不会太多地顾及家庭的经济因素与个人的消费水平,不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这样的结局注定不会太好。

二、增强高中生对于思想政治经济课程的学习认知

(一)增强实际联系,与生活挂钩

一直以来,高中政治课都是一门以历史为基础的文科类学科,其知识点多而复杂,需要学生花时间消化记忆和背诵。教师在政治课堂上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让学生多说多做多探索。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学生探索知识。如在“国家的本质”一课中,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开设实践探索课,把学生分成小组查阅资料探讨国家的本质是什么,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让其余的学生给出评价和意见,如此做来就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加深课堂效率,学生也会对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学科认知需要改变

篇10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我国的钢琴教育发展也愈来愈成熟,学习钢琴的人数也愈来愈多。而我们不得不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钢琴学习者的基本功并不扎实,由于在教学上和学习上出现了急功近利,忽视基本功练习和积累,盲目追求高难度曲目的学习和弹奏。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音乐专业院校或音乐学专业的学习中,也存在于钢琴的业余学习中。这给其后续的钢琴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一、我国目前的钢琴教育现状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观念意识在逐渐的发生改变,加上素质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孩子的全方面发展,希望孩子在学好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之外,还能够接受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训。作为“乐器之王”,钢琴学习自然而然成为每个家长关注的重点,“钢琴热”现象也由此形成。当然,这一现象的出现,确实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当前的钢琴教育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很多家长都将孩子钢琴学习的目的定位于“考级”、“升学”等,忽视了音乐学习的目的,更别说音乐的审美功能。而部分钢琴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心理,让学生弹奏一些超出其实际水平的曲子,在这些错误思想的趋势下,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承受着过多的压力,对钢琴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同时急功近利的思想也使得学生的钢琴基本功不够牢固。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已经能够弹奏不少的曲目,但是有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弹奏地音乐十分的空洞、过于机械。总之,我国目前的钢琴教育工作并不完善,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钢琴水平,就必须从基础抓起,使学生打好基本功,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工作。

二、钢琴基本功练习的重要性

钢琴基本功的扎实与否,对于学生后续钢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个家长及教师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特点出发,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下面,笔者将从四个方面对钢琴的基本功练习进行深人阐述:基本手指练习、识谱能力培养、音乐听觉的训练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一)基本手指练习

所谓基本手指练习,就是指手指技能的训练。作为弹奏钢琴的最直接、最敏感的部位,十指的灵活性是十分重要的。每只手的五个指头能够得到均衡而全面的发展,是个人能够演奏好各个音乐作品的关键所在。同时,由于不同的钢琴作品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及技术要求等,需要弹奏者具有较好的音阶、琶音技术和和弦技术等。这些都要求弹奏者的手指能够足够灵活,协调性也能更好。而进行手指训练的根本目的就是让每个指头都能够独立、均衡、清晰地弹奏曲子。练习者必须努力、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够具有良好的练习效果。另外,要想提高练习效果,练习者必须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慢速练习,正确掌握指法,体会穿、跨指等动作的要领,而后才能加速弹奏。之后,还要进行反复地快慢结合的练习,从而使得指法更为纯熟。总之,手指练习是钢琴练习的基石,必须重视。

(二)识谱能力培养

识谱能力就是指学习者能够看懂乐谱,这也是弹奏着能够弹奏乐曲的基础能力。识谱能力的高低是制约弹奏者能否弹奏一首好的乐曲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学习者的识谱能力较低,就很难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识谱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需要学习者能够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只有能看懂各个曲目的谱子,学习者才能通过手指弹奏出来,形成美妙的钢琴曲。

(三)音乐听觉的训练

钢琴曲弹奏的好不好,需要通过听觉来感受和评判。同时,良好的听觉与鉴赏能力也是钢琴学习者所必须具有的能力之一。如果不重视音乐听觉的训练,只是过分只求钢琴技术的提高或者单纯地模范演奏,是很难达到学习目的的。为了提高音乐听觉训练的效果,学生必须在清晰的思维之下,按照音乐进行的规律,将那些无意识的、混乱的听觉调整为清晰的、目的性较强的听觉。当然,钢琴学习过程中的音乐听觉训练并不是单纯地听音乐的高低,也不仅仅指用耳朵听,而是用心去感受。加强音乐听觉训练,使得学习者能够学会用耳朵去分析作品,体会钢琴曲的美观,从而能够提高自己的钢琴弹奏能力与欣赏能力。

(四)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作为一种重要的表演艺术,钢琴演奏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钢琴演奏技巧,还要能够根据不同的作品,表达出不同的音乐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感染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这就要求各个演奏者要深人研究不同作品的风格,体会其内涵,从而设计出不同的触键方法,从而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乐曲的艺术情感。

(五)对钢琴学习者学习品格的影响

钢琴基本功的重视,对于音乐专业学生,尤其是业余钢琴的学习(琴童及其家长)而言,就更要向其引导和灌输,纠正钢琴学习风气太过于浮躁的心态。在钢琴演奏中,强调基本功练习的重要性,并通过平时的练习中的言传身教体现出来,基本功训练长期地、不间断地、系统、有针对性地练习,并能和日常曲目的学习相结合。这样的练习内容能不孤立,彼此之间能有联系,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不至于太过于枯燥;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能很直观地感受到,基本功练习在帮助解决演奏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点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定了学生坚持不懈练习基本功的决心和信心。还应看到,扎实的基本功练习不仅能使学生在演奏能力上受益,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不浮躁、不浮夸、踏踏实实做学问的精神品质,能吃苦耐劳和实事求是的学习品格。培养这样的学习态度,可以在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中,端正他们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在任何学习上不投机取巧,能脚踏实地、潜心认真学习的学习态度,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通过自己的辛勤学习,积累扎实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从而达成学习的理想和愿望。

总之,钢琴的教育及学习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学好钢琴,学习者必须要加强基本功练习和听觉能力的训练,能够看懂乐谱,并能够体会乐曲的音乐表现力。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指导者,家长及教师必须明确钢琴学习的根本目的,从而帮助学生学好钢琴。学习钢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其多方面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孩子都必须学习钢琴。笔者建议,我们不能强迫那些没有钢琴学习兴趣的学生去被动地学习钢琴,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教育是民族进步的基石,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是国家不断发展前进的重要动力。相信未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钢琴教育一定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龚明珠,丁宁.基本练习对提高钢琴弹奏技术的意义[J].艺术教育,2015,05.

篇11

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药理学知识体系庞大,药物数目超过400余种,由于药理学存在着内容零碎、抽象、药物种类繁多、药名难记等特点,学生普遍反映难学,以致产生厌学情绪。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一门重要的学问,也是学好药理学的根本所在[1]。尤其针对现在医疗事故频发,有很多是因为用药不合理引起的现状。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未来从业的职业道德感,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未来的职业道德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首次课进行希波克拉底誓言宣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职业道德感

首次课利用希波克拉底誓言(申明三原则:①传承千年,这是职业道德和从业良知的代名词;②保持神圣性,用其原文翻译;③我们是无神论者,誓言中的希腊诸神对于我们来说是我们要为之服务的大众和我们的良心),集体宣誓,生生、师生之间签字构建“心理契约”,并在后续学习中强化。并通过介绍临床因用药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引发的医疗纠纷的实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学好药理学的重要性,初步感受未来职业道德责任感,产生学好药理学的愿望,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学好药理学的信心。

2 在理论课堂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2.1 合理应用多媒体,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药理学的学科特点之一就是药物作用机制理论抽象、枯燥、难懂,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难以想象和理解的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如讲到硝酸甘油作用机制时,我们通过动画,让学生形象地看到扩血管效应的过程,这些动态过程使学生学起来更加直观,容易理解,也增强他们的兴趣。

2.2 教学中应用歌诀记忆的形式,使药理知识趣味化

药理学内容繁多复杂,若采用常规方法记忆,不但收效甚微,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无味,充分运用歌诀来总结每一章的内容,并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扩展。例如,解热镇痛抗炎药不同剂量治疗不同疾病,而且不良反应也较多,为便于记忆,可以总结为:解热镇痛疗效强,缓解风湿大剂量;小量抗凝防血栓,冠心中风近提倡;不良反应不算少,为您扬名总记牢。其中为是胃肠道反应,您是凝血反应的谐音,扬是水杨酸反应,名是变态反应,总是瑞夷综合征。短短六句话包括了水杨酸类药物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易记易背。

2.3 结合临床用药实例,使理论紧密结合实践

在教学中引入药物应用病例,启发同学分析用药合理性。例如抗胆碱药物,列举一真实病例,李某因腹痛入住某市第一人民医院,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主治医师刘某开出长期医嘱,每小时肌注阿托品0.5 mg。连续用药2 d后李某自觉视物不清、双眼胀痛,后出现头痛、恶心症状,经眼科医生会诊,结论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禁用阿托品。”而院方医嘱单上阿托品并未停用。9月4日,市第一医院给李某做了左眼青光眼“巩膜下咬切术”。9月20日,市第一医院邀请眼科专家会诊,眼科专家教授认为,李某系“胰腺炎使用阿托品后诱发青光眼”。但院方并不认可此结论,他们认为属“医疗意外”,院方不应承担责任。不过,为了拯救李先生的眼睛,市一院于同年9月23日、10月4日先后为李手术,但李某的左眼最终失明,右眼视力急剧下降。出院后,为治眼睛李某先后在省内外12家医院治疗,最终不得不将左眼球摘除,右眼视力为0.06。通过此病例不仅直观的说明医生应该严格按照药物适应证用药,否则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升学生尊重生命的信念。激发他们努力学好药理学,只有牢牢的掌握知识,才能熟练及正确应用,才能真正做到治病救人,因为急诊来了,是没有时间现翻书现学习解决办法的,要让他们懂得时间就是生命。

2.4 在教学中适时与社会热点结合,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与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结合,在讲授平喘药盐酸克伦特罗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此药平喘以外的另一个作用,引出食品安全问题。盐酸克伦特罗属于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中的β2受体激动药,不但对于支气管平滑肌有扩张作用,可产生强大的平喘作用,还会使机体代谢加快,使蛋白质合成增加、脂肪分解增加,因此当克伦特罗添加到猪饲料中给猪食用,可以提高猪的瘦肉率,也叫“瘦肉精”。但人如果吃了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则会中毒,只需摄入20 μg,就可出现头昏、乏力、恶心、呕吐、心悸、四肢肌肉颤抖等反应,并可诱发心律失常。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的患者危险性尤其大,严重的可以导致死亡。所以国家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这种药出售给非医疗机构和个人。还有诸如火锅福尔马林事件,硫磺熏银木耳事件,金华火腿的敌敌畏事件等,因此作为学生则应该提高自己的在药品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水平,增强对于假冒劣质食品药品的辨别能力,并参与到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的协管监督上来[2],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2.5 擅用类比、比较方法,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擅于应用类比对比,例如讲解受体有特异性、灵敏性、饱和性、可逆性四个特点,为了便于理解记忆,可以类比坐公交车,比如把到达目的地只有7路车比作特异性,因为经常坐比较熟悉,只要在站点远远的看到它便能识别是7路车,比作敏感性,如果只允许坐着,不卖站票,车内座位是固定的比作饱和性,到站后可离座下车比作可逆性,通过与现实生活实际例子类比加深理解,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药理学的教与学中应用比较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以及使记忆牢固并维持长久[3]。例如在学习中枢镇痛药、解热镇痛药以及外科时,可以通过横向比较三类药物的镇痛特点、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加深学生对几类镇痛药的认识,同时教会学生把所学知识点联系起来,不要因章节而割裂。

3 利用课外组织以药理学知识为主题的“拟剧”,激发兴趣同时深化素质教育

与辅导员及班干部进行沟通,利用周班会时间,把药理学的传出神经、中枢神经、心血管、呼吸和消化、内分泌、化疗药物六大系统知识,组织班干部把班级人员分为六大组,在上述六大系统中分别选题,根据药理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自编自演,主要以寝室为单位,寝室之间可以自愿组合,例如对传出神经系统部分药理内容,小组人员根据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症状及解救设计剧情,从同学扮演路人不讲究卫生,食用撒农药的黄瓜中毒,被送进医院诊断治疗的过程,把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途径、症状、轻重分度、治疗用药、不良反应、禁忌证等都巧妙地融入到剧情中;心血管系统用药同学们则采用模仿电视节目中专家访谈节目来演绎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注意特点,抗心绞痛药物应用方法等。有的小组则是从药物应用后的不良反应入手,在每次活动中同学们都精心准备,积极参与,对这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表示认同。通过这种拟剧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的药理知识,同时在组织活动中也收获了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友谊,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了班级学风,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深化了素质教育,达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总之,药理学理论知识纷乱复杂,涉及领域较多,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其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活跃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火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兴趣得以持久性维持[4]。同时也应加强与学生课外的沟通与交流,尊重他们,信赖他们,增强他们未来职业道德感,增强当代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水平和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实习就业工作和人生旅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甘洪全,梅其炳,周四元.在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12(6):587-589.

[2] 王灿,王琳琳.多种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157.

篇12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但是学生大多数对于学习有较重的惰性,而信息技术的某些课程又偏向于枯燥。例如,使用WORD软件编辑太阳能热水器为主题的文档,进行页面设置、段落设置、添加页眉页脚来对文档进行美化。如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的掌握各知识点。教师可以适当创设教学情景,使用WORD为工具,建立美化一个对于学生是有兴趣、相关物或事的文档。比如说介绍自己的家乡,制作贺卡等等之类。

创设了适当的教学情景之后,教师需要为之准备内容合适,容量适当的素材。假如使学生自主的上网搜索与情景任务相关的素材,可能会出现学生流连网络而找不到相关素材,或者学生找到了相关素材而无法取舍选用。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有效性,素材准备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适量的素材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确立三维教学目标

一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的方向,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活动的共同指向,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精确。在确立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从三个方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和编写要用可观察的外显行为来界定,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目标的明确,就是明确学生需要达到怎么的学习效果和即将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明确了这些目标,无疑会给我门教学工作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不然能提高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教育时间。

三、选择适当的学习任务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应用非常普遍。根据教学情境和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学习任务尤为重要。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作为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任务的创设,基本由教学情境引出,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完成整堂课程。然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整堂课只有一个大任务那是不行的,学生会有一种无从入手的无力感觉。教师应当在设置任务的过程中,把大任务再细分至几个小任务。在设置任务的时候充分考虑任务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加强任务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精心构思和设计任务,使任务贯穿这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的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四、适当的教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如何使课堂更加的流畅有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独立并且有自己思想的个体,正视学生地位,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和有意义的交流。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言必须准确、精练,在课堂准确而精练的语言才能更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同样流畅的师生交流,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务,掌握知识。做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重让学生亲历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提高和发展。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的个人能力,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给学生一个能体现自我精彩的课堂。关注有效的操作行为,及提问艺术。在学生进行操作前进行必要的交流,可以启发多样的想法。通过交流明确方向,使学生知道怎么做,去哪里做。同时操作过后,给学生阐述的机会,提出不同的意见、建议。与教师直接传授相关操作给学生相比,学生更喜欢同伴发现的知识点或操作方法。

篇13

1主动学习的定义

主动学习是在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充分体现主体意识,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对未来学习保持一种积极态度的学习方式。

2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 布鲁纳也说过这样一句话:“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他们都提倡主体性教育,这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它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去实施的一种教育。它重在启发和引导学生内在的学习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和组织各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活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行为的主动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特征,学习的主动是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倡导主动学习就是要唤醒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地发展。就是要关注学生不同的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尤其是学生可持续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是英语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3主动学习的培养

3.1主动学习中的师生角色

教师要充分认识主动学习的重要性,注重角色转变,教师主体转变为教师主导。如果不以学生为中心,那么主动学习就无从谈起。但如果把主动学习简单理解为学生自己学习也是不对的。主动学习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激情,开发其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关注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提高。

3.2 主动学习的气氛

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氛围。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掌控自己的学习。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与学习者共同努力,营造一种友好的、和谐的、开放的,以相互尊重、相互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氛围”.

3.3 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

教师对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从不会到会、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关键。英语教师应从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入手,培养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独自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无论是在内容上、方法上、速度上都要照顾好各层次的差异,帮助每个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让他们的学习更加主动和有效。

3.4 培养主动学习的兴趣

学习活动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愿望及学习动机。动机是为学习者提供动力和指引方向的一系列因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来源于学习者的某一学习内容或学习任务的浓厚兴趣。外在动机来自于外界影响,如就业,招聘单位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四、六级,以及将来工作的需要。内在动机是学习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缺乏内在学习动机,没有“我要学”的积极心理,就很难争取制定学习目标,有效的监控学习过程,保证较好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3.5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终身主动学习,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对新课的预习习惯,让学生对新的课程做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通过预习,上课讲授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提高了学习效率.课后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练习,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主动的学习习惯。

4主动学习的培养方法

4.1 互相帮助,共同向上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让学生尽可能少地依赖教师。凡是学生能独立完成的,教师就应该积极鼓励他们独立完成。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鼓励合作学习。可以采取小组竞争法,还可以采取小组学习法。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创造了积极、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水平稍低的学生往往羞于在大众面前发言,有的人因不知道答案而焦虑不安。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大大降低了学习者之间的焦虑感,最重要的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可以增强他们对语言、对自己以及对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了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

4.2 课外任务布置

根据学生的程度,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任务,训练学生独自计划、实施和完成一项语言任务,是培养主动学习能力的好办法,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扩大知识面,增加语言训练量,而且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去收集、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学会学习。

4.3 学习过程记录

要求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做好相应的记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教授,不如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我能学的信心,实现我会学的信念。通过记录的方式,记下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体会及感受,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用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总之,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领域。世界上没有一本书能包涵所有知识,也没有哪位老师能教会所有知识,学生的整个学习学会的过程,最终要靠自己去完成。有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学习能力,课堂效率的提高自然会水到渠成,学生将被动学习英语转变为主动学英语,最终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__________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