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现代科学定义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现代科学定义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现代科学定义

篇1

如果说现代中国的大学确实是在充分参照西式大学体制的基础上而建构起来的,那么,中国大学其实恰恰以一种行政参与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式大学中“科学(seienees)”和“艺术(Arts)”既并立又互补的基本知识分类结构。当“科学”与“艺术”作为最基本的属概念与其所下涵的种概念形成各自的“知识树”结构时,其各个独立的学科都将自然地获得其内在的知识内核与学理支撑;反之,当“知识树”结构中各个独立的学科不是其自身知识生成的产物,而仅仅是依靠人为的行政切割手段取得了其独立地位时,各个学科就只能作为不同“行政单位”的表征符号(行政元素)而存在了——其内在的学理依据将会架空。正像行政职能的严格限定一样,由行政方式所规定出来的学科既限制了自身的学术范围(从而失去了跨学科发展的活力),同时也切断了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而导致学科自身研究的单一和空泛)。本篇从质疑既有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合法性及其学理依据人手,试图以“语言”与“文学”这一基本的知识构架为参照,在恢复有关“文学”的知识性建构的基础上,为“现代中国文学”作出新的定位,以便使这一学科在突破现有的行政格局的基础上,构建出一种全新的知识结构与学术生长点。

一、学科设置与大学的功能

一般认为,以学科的形式确立“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地位,大抵肇始于1950年5月由中央教育部所颁布的《高等学校文法两学院各系课程草案》,该草案首次规定,必须在各高等院校文科系开设“中国新文学史”课程,并特别强调,须用“新观点”、“新方法”讲述自“五四”至1949年左右中国新文学的发展概况、文学思潮及重要的作家作品。1951年,由老舍、蔡仪、王瑶和李何林等人负责,在蔡仪、王瑶和张毕来等人所拟大纲的基础上,形成了《

篇2

Exploration of Etymology and Modern Theory for the Term “sujian”

HE Liu

Abstract:In China, many traditional terms of cultural relic come from worker's words, and some of them obviously have folk characteristics and conflict with modern science in some extent. Based on analysis in grammar, chemistry, terminology, etc., this article uses the term “sujian”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its phenomenon, concept, definition, origin.

Keywords: cultural relic term, sujian, alkali, salt

文物行业是古老的文化和物质遗存与现代科技保护相互交叉作用的独特行业,这样就必然导致其应用的语言中古语和现代语掺杂,同时存在传统观念和现代科学思想的冲突。在文物术语实际工作中,面对的传统术语许多都是历史上的匠作用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术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科学知识的发展,而导致意义的偏差,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术语“酥碱”就是突出的一例。

一 “酥碱”现象和术语定义

“酥碱”是一个传统文物病害术语,广泛应用于文物领域的古建筑、壁画、石窟以及土遗址等专业范围,它描述的是一种常见的文物病害,突出的现象就是构成文物组成结构的物质变得疏松崩解,如故宫城墙砖的酥解剥落崩坍、壁画地仗的酥解粉化、土遗址夯土结构酥解等。其病理原因是由于毛细水和潮湿气体的作用,可溶性盐在文物结构物质内部随潮湿而迁移,同时可溶性盐随湿度的高低从固相到液相不断地来换,导致文物结构物质内部疏松崩解,严重的会引起文物组成部分的剥落崩塌。文物保护行业标准WW/T 0001—2007《古代壁画病害与图示》中给出的术语定义是:“酥碱:壁画地仗中的可溶盐,随环境湿度变化而溶解、结晶,所产生的膨胀、收缩反复作用使壁画地仗结构破坏而产生的疏松状态。”[1]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文物术语是“酥碱”,其中用的是“碱”字,而定义中给出的是可溶盐的作用,说的是“盐”,字面义与内容不一致,不符合术语学原则的要求,这种现象在传统文物术语中有一定的表现,要搞清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文字和历史中寻找根源。

二 “酥碱”词源分析

碱,繁体字为“鹼”,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鹼,鹵也。”经过现代化学分析可知卤水的主要成分实际是多种盐组成,但古人认识有限,无法细致区分碱和盐。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找不到“盐”字,只有“卤”字,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2],提到了盐和卤的关系。“盐”的最早解释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鹽,鹹也,从卤监声。”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盐、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3]自然形成的称为“卤”,经过人为加工的称为“盐”,就更清楚地揭示了盐和卤的关系。从字形来看,碱、盐都从卤,与卤之义密切相关,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古代人们对碱和盐不加区分。许慎《说文解字》“盐,咸也”[4],盐在中国传统认知上只有食盐一个意思,起咸味的作用。而卤水味道中的苦涩,恰恰是中国传统对碱的认识。青海湖地区就有“冬天捞碱、夏天晒盐”[5]的传统,所以历史上把卤水中析出的除盐以外的结晶一般传统上都称为碱,其主要成分应是碳酸钠,就是俗称的纯碱或碱面。在民间,碱的认识还有更加宽泛的意义,对人们出汗在衣服上留下白色污痕称为“汗碱”,对土壤、石头、墙壁等表面析出白色晶体的现象统称为“泛碱”。这里所谓的碱成分就较为复杂,汗液中主要是氯化钠,土壤中以碳酸钠为主,石头表面可能是碳酸钙或硅酸盐之类,墙壁泛出的大多是碳酸盐或硝酸盐。因此,中国传统意义的碱与现代化学中说的碱物质完全不同,传统意义的碱以现代化学观点来看,基本上属于盐类,这就形成了中国传统观念上的碱和盐与现代化学科学知识中的碱和盐之间的矛盾。中国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碱(此处指纯碱也就是碳酸钠)的使用,如日常应用的清洗衣物、纺织印染的辅助着色;普通大众最常见的是在发面中“揣碱”来中和发酵中产生的酸;在饮食方面碱还常用来发制干货、腌制食品等。实际上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使炸制煎制的食品膨松酥脆,这是因为碱可以使淀粉膨胀,同时,在煎炸过程中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使面制品膨松酥脆,这就是为什么油条、香酥饼里面都要加适量的苏打粉,也就是纯碱,武汉有一种特色小吃就叫碱酥饼。从以上的分析中也就不难看出为何传统文物术语中会使用“酥碱”一词了。

三 现代学理分析

首先,从现代语法结构分析来说,词组结构主要分为并列词组、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和偏正词组,而对“酥碱”一词则很难把它归类到任何一类词组之中。酥,是形容词,有松脆或柔软之意,或引申成名词,如桃酥、芝麻酥等。碱,名词,少量的有动词用法,如碱化。那么“酥”“碱”组合在一起“酥碱”,按语法关系有可能是前列类型之中的任何一种,但显然无论以哪种词组组合类型从语义分析上都很难解释得通,因此,只能确定为特定环境中形成的含有字面义内容的专用固定词组,则比较恰当。

其次,现代化学对不同的物质有严格的定义,这样才能形成一整套缜密合理的科学体系,从而准确地揭示各种自然现象内部的科学规律,使我们对现实世界能有正确的认识。如:碱是氢氧根离子与金属离子或类金属离子结合成的化合物;盐是酸根离子与金属离子或类金属离子结合成的化合物。中国传统对碱和盐的认知与现代化学的差距是明显的,“酥碱”中的“碱”字是传统观念中的碱,按现代化学知识则是盐。这种异义其深层次的原因与中国传统哲学重视宏观研究而微观研究不够深入有关,最直接的原因则是进入近代后,中国的国门被打开,西方现代科学知识短时间全面涌入,大量专业术语的翻译比较紧迫,同时不同语言之中的概念和文字也不可能完全对应,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某些专业概念术语用字与该字传统内涵会有些许差异。正是由于对“碱”“盐”这两个字重新赋予了现代化学的概念,导致了与传统意义的差异。

第三,现代术语学对术语有系统的科学要求,但无论是从概念和术语的一一对应,还是术语的科学性和顾名思义性,以及术语和概念的体系结构方面,很多传统术语都很难符合相应要求,“酥碱”就很有代表性。根据前面分析,它在科学性和顾名思义性方面显然是欠缺的,由此也导致其派生能力大大降低,与其他术语的联系较弱,不利于术语体系的构成。此外,接受现代科学知识的新生代将会对这些问题有越来越多的质疑。其实,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语言习惯也是在缓慢地变化发展的,一些语言用法会消亡,一些新的会萌生,所谓汰旧立新,这是历史的发展规律。但另一方面,传统术语往往有很深的民族性和厚重的文化积淀,这些又是其他术语很难替代的。

参 考 文 献

[1]国家文物局.WW/T 0001—2007 古代壁画病害与图示[S].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2]司马迁.史记[M].上海:中华书局,1959:3269.

篇3

建筑学科理论著作繁多,笔者在阅读建筑理论时总能看见其他学科理论:如建筑结构学常引用物理学,材料力学等学科理论;又如建筑空间理论常引用心理学,色彩学及人机工程学等学科理论。出于对建筑学理论知识结构及其来源的好奇,笔者试对建筑学理论的原创性进行初步探讨。

1 何为建筑学理论

1.1 建筑学的定义

建筑学定义自古以来众说纷坛,这些定义大体可分为两类――狭义与广义。

狭义上的建筑学一般被认为是研究人类建造房屋这一活动本身的学科;广义上的建筑学一般被认为是研究人类建筑行为相关所有事物的学科。

笔者更认同广义定义,在此将文中所提“建筑学“一词语义限定为此。

1.2 建筑学理论的定义

要定义“建筑学理论”一词,必先定义“理论”。一般认为,“理论”指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1]。

“建筑学理论”一词的定义与“建筑学”一样没有定论[2]。《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建筑理论是判断建筑或建筑方案优劣的依据,而这种判断是建筑创作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3]。

因此,笔者将本文中“建筑学理论”一词定义为:“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建筑活动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

1.3 建筑学理论的研究内容

如果自然学科关心的是“事物是如何的”,那么应用学科关心的是“事物应该是如何的”。

杨健认为,对于建筑师来说,他们首先要关心建筑是如何的,这是科学需要解答的问题;而其次他们要关心的是建筑应当如何,这是艺术需要回答的问题[4]。

2 建筑理论原创性初探

2.1 何为原创性

原创指最早创作;原创性指作品等具有的首先创作或创造而非抄袭或模仿的性质[3]。要研究建筑理论的原创性,首先要对建筑学的学科分类有清晰认识。一般认为学科分为两类,即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

2.2 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

基础学科指研究社会基本发展规律,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基本知识的学科[3]。基础学科可以细分为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

与基础学科相对的是应用学科。应用学科指为了解决人类生活中实际问题发展而来的学科,如计算机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

由于建筑学是人类为了更好建造房屋而创建的,因此建筑学应属应用学科。

2.3 应用学科的原创性

所有学科之间就像雨林中相邻的灌木一样,无时不刻都在受其他学科的影响,无法独立生存。

比如,社会学,人类学及伦理学这三个学科在各自研究的过程中,难免频繁交叉引用与类比,否则研究范围与深度将会大打折扣。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学科都为自己的系统补充了新鲜血液。

2.4 建筑理论的原创性

建筑学作为应用学科,其理论内容范围极广。笔者将从建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所处位置和建筑学科自身发展两个角度来探究建筑理论的原创性。

2.4.1 从现代科学体系看建筑理论的原创性

要研究建筑理论原创性,必须清楚认识建筑学科在现代科学体系中所处位置及建筑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钱学森所构筑的现代科学知识体系,是一个开放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动态系统[5]。如图所示:本系统由两个轴组成:横轴为不同学科的名称――如美学,建筑哲学以及人学等;纵轴为学科的类型――如哲学、技术科学和前科学等。

首先,纵轴上部学科对下部学科产生重要影响:哲学影响基础理论,基础理论影响应用技术,以此类推。任何具体问题抽象到一定程度都会上升到哲学层面,建筑学也不例外:上层的建筑哲学指导建筑领域的前沿实践活动,而建筑师把实践中的经验再融汇到理论中去,从而指导以后的实践――这就形成了科学体系中纵轴方向的互相影响。

其次,横轴上不同学科也非完全孤立。学科间的互相影响是学科发展的动力,比如,建筑结构学中需要大量材料学理论作为支撑,这样才能构筑一栋基础坚实的新房屋;而一种新房屋结构的出现,也会被材料学作为案例收录,并推动材料学发展――这就形成了科学体系中横轴方向的互相影响。

2.4.2 从建筑学科发展看建筑理论的原创性

建筑学科的发展依托于建筑理论的发展。

先以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为例。作为建筑理论早期代表[6],十书在第一书中,作者借鉴了大量的生物学理论;在第一和第六书中,借鉴了大量地理学理论;在第二和第七书中,借鉴了大量物理学及材料学理论;在第三、第四和第六书中,借鉴了大量数学与心理学理论;在第八书中,借鉴了大量地质学理论;在第九书中,借鉴了大量天文学理论。

再以宋《营造法式》为例。作为国内建筑理论早期代表,《营造法式》是当时建筑设计与施工的经验总结。首先,本书创新点之一“模数制”(材分制)确立了建筑材料与建筑等级的严密关系,对材料学理论应用频繁。其次,本书还涉及很多建筑工程管理经验,因此对管理学的运用也不容忽视。

回到现代,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对建筑学理论的影响也非常明显。目前流行的绿色建筑设计、参数化设计和建筑信息模型设计等手法都高度依赖计算机: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建筑师常用流体力学软件模拟建筑周围的环境;在参数化设计中,建筑师常用参数化软件来帮助获得不规则立面的尺寸;在建立建筑信息模型时,建筑师常用BIM软件实现建筑设计的全程数字化。

3 结论:

首先,从现代科学体系结构看,建筑学属应用学科,难免受到上层学科(如哲学)的影响。同时,作为实践性学科,建筑学科必须受到其他实用学科的影响(如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等)[7]。因此,建筑学借鉴了很多其他学科理论的内容。

其次,从建筑学科的发展看,古今中外的建筑理论无一能脱离实践,因此建筑学理论必须引入建造行为相关的其他学科,如物理学、材料学和管理学等。

最后,从学科发展的趋势看,各学科正在高速融合并互相渗透,在此背景下,建筑学必须要靠与其他学科的互动推动自身的发展[8]。一言以蔽之,建筑学理论的发展依托于其他学科理论的发展,因此,建筑学理论很难完全原创。

参考文献:

[1]魏建功.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2011.

[2]许浩.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3]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杨健.建筑学理论形成方法――基于知识进化观的研究.重庆大学.2010.

[5]姜璐.钱学森论系统科学.科学出版社.2011.

篇4

1、放在句首,大写。

2、不放在句首,小写。

maths定义: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1、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2、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3、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现代科学技术不管哪一部门都离不开数学,离不开数学科学的一门或几门学科。”很明确地指出了数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把数学基础知识学好。

要做好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掌握数学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如概念、公理、定理、法则和公式等,不仅要理解它,而且还要熟记它、其次是将这些点以及有关的典型例子,进行总结、串线和归类,建立科学的认知结构,使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最后是进行知识点之间、数学学科间的纵向和横向的联想,去发现它们内在的规律性,把知识学活,使他们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数学学好,才能奠定科学基础。

二、重视问题解决,培养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泛指在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的过程中,为问题解决获取信息、大胆猜想提出假设或进行论证时遵循和使用的成功经验和手段。所以为了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一定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教学。

其一,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教材中,有不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例子,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参加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其二,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逻辑推理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练,分类与类比等逻辑方法会多次出现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只有有意识地予以渗透,才能使学生养成科学推理的习惯,逐步掌握这些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参与“发现”过程,发展科学能力

教材中的许多部分的阐述,都与科学家的发现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应抓住这些典型的素材,不失时机地去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一方面,要加强定义引入过程的教学。数学中的许多定义大都是以“展示实例——抽取本质属性——再推广到同类事物”的形式给出的,这是认识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学生掌握了这种上方法,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的定义方法去定义许多不同的概念,还可以利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反应关系去实现概念的限制和概括,准确地去实现概念的分类。另一方面,要加强发现过程的教学。比如的发现、一些定理的发现和数学中某一学科的发现等,有很多都与某一生动感人的故事相关联,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故事,置学生于发明创造的“情境”,这不仅仅是使学生学习一种知识、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科学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篇7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8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9

较早出现在国内的现代林业其定义大致为:在现代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装备以及现代工艺方法进行武装和生产,运用现代先进且科学的管理方法,实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对现代林业的定义完善如下: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手段,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一起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使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及多种价值均得以发挥,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以及社会需要的林业。对比2种定义可以发现,后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可实践性,其定义的实质内容也在可持续发展林业的范围之中。

2 现代林业的内涵

根据现代林业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理解现代林业:①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为整个森林生态系统②和谐的处理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达到“人地共荣”的最终目标。因此,在理解现代园林的内涵过程中,应以和谐为指导、应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3 现代林业的实施对象

现代林业的实施对象为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机构特征是最完善的。如果将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森林调节能力的最大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开展相应的森林经营活动,通过一切可能的措施增加林地养分的补充,从而促进林业系统有序化运行。

4 现代林业的实施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加直接导致人口压力过大,各种矿物燃料的日趋枯竭以及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在这种情况下,现代林业的实施原则应坚持①开发短期丰产林②为解决燃料的短缺情况,可加大营造高产能源林,以达到以绿色能源代替矿物能源,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阻碍现代林业实施各种困难层出不穷,笔者根据石嘴山当地林业中“虫害”这一现象,突出说明实施现代林业的重要性。

石嘴山市地处宁夏北部,其大陆性气候特征很明显,给城市绿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石嘴山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6%。但是在林业发展过程中随之而出的不良现象也层出不穷,“虫害”就是妨碍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威胁之一,现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林业工作,将“虫害”引发的原因以及制定的相关防控对策,报道如下:

5 “虫害”引发的原因

随着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的深入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快速发展,森林资源和造林面积逐年成倍增加,在整个生态建设过程中,因为本地苗量有限,故外调苗量增加,从而使有害生物入侵频繁、严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天牛和臭椿沟眶象的传入给我市的杨树、柳树、臭椿等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6 防控对策的制定与实施

在“虫害”的防控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治理”防控总体思路,通过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人们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认识与关注,采用多种宣传方式,普及有害生物的危害性,以及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对于外来苗木要加大检查检验力度,此举是为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检验部门需要重点抓好调运苗木的复检工作,通过检验部门与绿化养护单位、以及绿化施工单位的联合,及时掌握外来苗木的生长等情况,从根本上杜绝和消灭外来有害生物。

加强植物的养护管理,提高其抗虫能力;及时清理虫害林木以及虫害枝叶,并对其焚烧深埋。对于拔除病株后的土壤采用石灰消毒杀菌。植物的修剪工作要合理,保持足够的通风性以及透光性,以减少虫害的发生以及蔓延。

目前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使命,而且还担任着保护以及拯救生物的多样性及改善整个生态系统的职责。林业能否良好的发展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本文中提到的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林业中“虫害”现象,针对本市在林业经营水平和行政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应大力提倡“现代林业”,以促进石嘴山市林业的良好、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 [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 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 [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 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11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篇12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13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