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治理环保问题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治理环保问题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治理环保问题

篇1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工作,面对我县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环境法制建设、环境执法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的新形势,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有效地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改善环境质量,顺利实现我县“十二五”环保目标,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更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推进我县环保工作的历史性转变,有必要对我县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我县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我县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污染与生态问题在个别地方仍很严重,生态恶化加剧的总体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近年来,虽然我县主要污染物总量得到了控制,但绝对量仍很大,且大大超过环境容量的要求,2010年全县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量分别为0.176万吨、0.145万吨、0.02万吨,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0.19万吨,排在全沧州县第4位。特别是造纸、印染、化工企业治理难度大,达标水平低,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二)县城环境问题突出

城区冬春两季空气质量不同程度超过国家标准,城区空气质量处于较重的污染水平。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均未建成,县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污水四溢、垃圾围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城区和周边绿化覆盖率低,造成二次扬尘污染较重。县城噪声扰民现象十分普遍。

(三)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总体水平不高

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地丢放、随意排放的现象时有发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水源污染成为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和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四)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环境国情、国策教育与分级生态环境保护培训不够深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力度不够,公众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率尚不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氛围不浓。

(五)环保监管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全县环保系统自身能力建设不足,许多环节与国家和地方要求的标准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环境监测、监察、宣教等硬件与软件配置还有不足,环保监管的自动化、数字化标准化程度还不高,环境执法的手段和装备难以适应。环境保护执法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对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一些乡镇村不执行环境标准,甚至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二、我县环境保护治理工作今后的主要任务及对策

(一)我县环境保护治理工作今后的主要任务

1继续加大对工业污染的防治力度

工业污染防治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转变;从点源分散治理向区域集中治理转变;从单纯治理向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和合理化布局转变,进一步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管理,禁止新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建设项目,坚决防止“十五小”和“新六小”反弹,结合小城镇建设,促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引导乡镇工业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向农副产品加工转移,向工业区内集中,因地制宜地实施污染集中控制。

2加快改善县城环境质量

一是着力调整能源结构,禁止销售、使用高硫份、高灰份煤,推广使用固硫型煤或其它清洁燃料。二是大力调整县城布局和产业结构,限制发展工艺落后、浪费能源、污染严重的企业,推广清洁生产。三是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力度。着力完善县城污水处理厂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处理场的处理能力。五是加大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控制力度。六是彻底取缔露天烧烤。七是加强对县城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的监督管理,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

3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加强农业和农村生态保护,积极探索防治农药、化肥、和农用塑料薄膜污染的有效途径,促进农田化学品的合理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管,严格控制养殖废物的排放;大力推广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引导群众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农业,大力开发生产经济效益高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立2-3个生态示范乡(镇)村,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

(二)完成我县环境保护治理工作任务的对策

1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

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合理使用排污费,强化执法,促使排污者履行治污法定义务,推动排污者加大治污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加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展环保产业,推进环保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和运行管理市场化。建立生态环境和资源使用补偿机制,制订完善有利于资源节约、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的财税政策,进一步完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

2提升环境监测能力

加快推进污染应急响应系统建设,建立重特大污染事故应急响应系统。重点完善饮用水源地、工业有害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和危险化学品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和快速响应机制,增加监测点位密度,加密监测频次,扩大环境监测指标与范围,推进饮用水水质全分析能力建设,优化完善环境空气、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完善全县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3加大环境监察力度

充分发挥环境监察在保障生态安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作用。着眼环境监察执法需要,提高环境监察队伍的污染源监管、现场调查取证、排污量核定、污染纠纷调处和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等执法能力。按照省里的部署,稳步推进环境监测、监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在技术人员、仪器设备配置等方面逐步满足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建立健全环境应急监控、预警和信息披露体系,规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与程序,建立健全环保违法案件举报制度、环境民事和行政诉讼制度、环境犯罪案件移送制度等,构建及时、高效、公正的环保执法监督体系。

4加强环境宣教工作

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倡导绿色消费。广泛开展“6.5世界环境日”大型宣教活动等公益性环保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提高公众环境法制观念和环境维权意识,进一步提升环境管理水平。继续推进“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生态乡镇”“生态村”等创建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关注环境、参与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大气污染、臭氧层的破坏、雾霾等环境问题在中国日益加重,对公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恶劣影响,其中,保定市极具标志性。保定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河北省中部,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如今的环境现状却令人堪忧。环保部监测的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保定市位列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之首。2014年,保定系年度空气质量最差城市。在2015年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污染大市保定依旧垫底。保定市近几年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日益恶化。中国现在已经基本建立了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保定也出台了诸多规定。按理说应该把环境治理和环境监管做得很好,但事实上保定市环境污染问题愈演愈烈,究其缘由就是环境执法难。

本文旨在针对保定市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与环境立法、执法脱节的矛盾,研究出从执法方面治理环境问题的途径。

二、保定市环境整治的相关对策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但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近几年,保定市出现了严峻的环境问题。遭受雾霾、大气污染等严重环境问题之后,保定市政府也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立法活动。

(一)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的通知出台

2012年,颁布了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保定市城市环境容貌专项整治突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市脏乱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环境容貌专项整治突击行动。对于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更是给出了明确指示,着力解决主次干道、小街巷、单位、社区内的环境卫生问题。

(二)大气污染专项整治的通知颁布

2013年,保定市定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印发定兴县大气污染治理十项攻坚措施的通知》;同年,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保定市大气污染防治总体工作方案的通知》。保定市政府在2013年8月9日了《关于在保定市主城区对黄牌照货运车辆实施限行绕行的通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严格检查。

保定市有关于环境的立法工作正日益完善,法律完备,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本源,还是执法问题出现了纰漏。立法与执法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三、环境行政执法机制

(一)市场主体生态文明意识弱化

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为了自身的利益,却常常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节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生态文明意识不强。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这种意识还在不断地弱化。

(二)现有行政考核指标导致环境执法不作为

现有行政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不科学严谨,缺乏公平与公正。一方面,这导致一些能力低下人员进入执法机关,他们素质低,无能力,无作为。另一方面,考核得不严谨,导致执法机关人员懒散,做事不积极,严重影响了我国执法机关的威信。

(三)环境行政执法中公众参与度

公众是环境执法的主力军,但在现行的执法中,公众的力量却未完全地发挥出来。公众的参与度较低,公众参与执法的意识不强,公众参与的范围较窄,公众权利不能完全发挥。上海交大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43.2%的民众表示了解PM2.5是什么,公众缺乏对环境的基本认知;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形式单调,有关部门应该把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重视起来,引导公民参与到环境执法中去。

综上所述,在保定市环境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执法体制不成熟,随意性强;环境执法人员不作为,业务水平低,执法犯法,损害环保部T形象;公众参与度较低,公众权利不能完全发挥,参与形式单一等问题。

四、环境行政执法经验借鉴

1952年12月4日,英国出现了著名的“伦敦大雾”事件。伦敦这座城市5天内死亡人数比平常增加了4000人。类似的烟雾灾害随后又发生过几次,对英国人产生了很大震动,也引起了英国政府的重视,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清洁空气法案》,1974年,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案》,1975年,伦敦的雾日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降到5天。“雾都”已经名不符实。

伦敦摘掉“雾都”的帽子并不完全归功于政府,还有伦敦人民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各大高校、社会组织和媒体都在大力促进环境保护,全民参与到环境治理中,全民都是治理环境污染的实践者。英国在治理过程中将环境治理的信息实时通报,公民在环境治理问题的讨论、决策、实行、监督过程中,全程参与。政府在环境治理问题上稍有疏忽,媒体就会毫不留情地大胆抨击。英国政府开设一系列关于环境治理的网站,有效地保证了环境治理问题的实时播报,保证了公民的参与途径。

五、完善环境行政执法的对策

(一)加强环境行政执法部门的直接强制执行权力

行政执法具有强制性,这是保障法律的重要特性。对于屡教不改或影响恶劣的严重行为,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从而捍卫法律的尊严,保障公平正义的实现。环境行政强制执行可以打击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产生威慑力,从而杜绝环境违法行为。但目前我国环境行政执法部门的直接强制行政权力难以短时间、大范围发挥实效,受到种种程序因素的限制,使得强制执法的效果大打折扣。

环境问题具有时效性的显著特征,污染发生,只有及时采取措施,第一时间治理,才能阻止污染状况的进一步恶化。而与其矛盾的是,环境强制直接执法繁琐复杂的审批、执行程序,等到一切符合程序性的要求,早已错过了最佳的治理时间,危害扩大,也造成了更大的损失。法律的实效性与程序性自相矛盾,因为程序性而导致产生更大的损失,这岂不是舍本逐末。所以,改变目前的冗杂程序,加强环境执法直接强制权,是改善目前环境执法不力的重要举措。

(二)完善环境行政执法监管体制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所以民众应该共同作为保护环境的主体,也应该承担环境行政执法的监管义务。当下的环境行政执法监管体制不够科学,各个监管主体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主体意识薄弱。无论是政府、企业、社会团体或者是公民,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监管主体身份。政府不仅应该落实环境执法工作,还应当专门对于环境行政执法工作进行检查,重视执法效果,确立严格、分明的惩罚机制并坚决执行;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环境管理能力,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生产等过程全程监督,引进节能型、环保型的环境处理方法;社会团体应当发挥监督主体作用,对于执法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多了解社会实际情况,反映环境执法的问题;公民应当提高参与环境行政执法的积极性,对于违法情况及时监督举报,维护自身和社会利益。此种“四元执法”的结构,需要各个主体的积极配合,只有各方主体之间相互协调,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改善环境执法的现状。

(三)调节环境行政执法机制

1.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

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主体的生态文明意识相对较弱,由于行政执法机制的不成熟,使得市场主体不能达到其本身的平衡,而被经济利益所主导。只有协调发展才是长久之计,万万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亘古难题。

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自然,合理开发资源。想要调节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发展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不失为协调环境保护与积极建设的好方法。循环经济秉着三个重要原则――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对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必不可少。循环经济的这三项原则一旦得到切实贯彻,必然全面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完善行政考核指标 ,营造公平公正的氛围

制订合理的考核机制,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目前亟待提升的便是谭ㄈ嗽钡囊滴袼平和整体素质,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严谨的考核氛围才能使环境行政执法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地发挥作用,将行政执法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提高执法人员认真执法的积极性,开展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测试工作。

3.完善公众参与度

公众的力量是最不可忽视的一点,人员最为庞大的主体,切实地参与到环境执法中来,一定能很大程度上改善环境现状。公众参与度不高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所致:其一,公众参与环境执法意识差。大多数公民对于环境问题都知之甚少,总觉得与自己不相关,殊不知,自己必将是恶劣环境的承担者。其二,政府在公民参与度的政策上有待完善。公民参与途径严重受限,大量环境执法信息做不到公开透明。针对以上的问题,提高公民的积极性和对环境问题的基本了解是很有必要的,意识到自己的主人公身份,尽到保护环境、促进环境执法的责任,了解基本环境知识,投身于环保事业之中;政府方面应该打开局限性的大门,加强与公众的联系,增加公民参与环境执法的途径,加强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

六、结语

环境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而环境立法与执法脱节的现状显然让这个问题愈演愈烈,进入了恶性循环。这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各方面主体积极作为,补齐环境行政执法的短板。保定市更应该着重解决环境执法难的问题,改善当下的恶劣环境,扫清保护环境道路上的阻碍。让立法与执法步调一致,齐头并进,发挥环境法的作用,实现法律的初衷,改善环境问题,还我们那片绿水青山。

参考文献:

篇3

[文章编号]1673-0461 (2009]05-0039零售商差04

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意识到包装对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包装对环境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包括土壤退化、水资源污染、森林等稀缺资源的锐减、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等,严重影响了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食品包装的必要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食品包装的必要性

包装是食品进入市场的一个重要条件。以果蔬品为例,我国的水果在流通环节损失为20%-25%,蔬菜为25%-30%,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包装的缺乏及不合理。包装将抵抗流通过程中外部环境因素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保证食品在消费活动中的营养性和安全性。

包装对食品的保护功能是极其重要的。食品尤其是农产品因其自身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其在流通过程中天然的脆弱性,外部压力或运输途中的振动都会造成表面的磨损,甚至改变其内部物理性质,从而加快食品的变质速度。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机械冲击、振动和压力载荷;②生物性因素;③气体;④光;⑤温度;⑥湿度。恰当的包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这些伤害,保持食品的原生性,从而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外部环境中各类生物性因子也会对食品质量产生一定的危害,如致病性细菌、病毒以及毒素等生物性污染很容易与的食品发生直接接触,包装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隔离保护的作用。光线对食品的影响主要是食品中的某些物质(如维生素、色索、蛋白质、脂肪和油脂等)在光线的作用下会加速氧化和分解,造成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流失,有时甚至会产生有毒性的物质,加快了食品变质①。包装还可以阻挡食品与空气的直接接触,空气中O2、N2和CO2等气体都会加速食品中蛋白质、维生素等的理化反应。很多食品特别是果蔬类农产品在湿度或温度过高的条件下,也易产生理化反应。导致变质或腐烂。

(二)食品包装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伴随消费者对微波食品、休闲食品及冷冻食品等方便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包装的需求量十分巨大。预计中国纸包装制品产量到2015年可达3,600万吨,塑料包装制品946万吨,金属包装制品491万吨,玻璃包装制品1,550万吨。包装在保护食品质量的同时,对资源与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包括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包装生产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食品包装对环境的影响流程见图1。

备注1:①表示包装食品用的销售包装与运输包装;②表示食品销售包装与运输包装;③表示食品销售包装;④表示工业污染;⑤表示工业,商业污染;⑥家庭生活污染。

包装工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主要表现在包装原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纸木包装制品原材料主要是木材、纸张及其代用合成材料,在制备这些包装制品所需原材料时要消耗森林资源。我国每年用于木质包装的木材为450万m3,纸质包装所用纸张消耗的木材量为2000万m3。虽然森林资源属于可恢复性资源,但由于木材生长周期长,一般认为森林资源的恢复周期为10年,无限制地消耗森林资源会破坏其生长平衡,使生态环境面临水土流失、荒漠化、缺水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包装物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消耗有限的自然资源,也会产生各式废弃物。包装企业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俗称“三废”)不仅对周围环境构成污染,也威胁会人们的健康。废气造成了大气的污染,甚至引发“酸雨”;各种废水、污水造成了水体和土壤的严重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各类危害频频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土壤污染不断威胁种植产品的质量安全,更严重的甚至导致土壤沙化或盐碱化;生产过程中不能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以及包装工业产生的废渣与有害物质也对周围环境与卫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零售或消费环节的食品包装多属多属一次性使用,大量的包装物尤其是纸包装和塑料包装使用后即成为包装废弃物。食品消费包装由于使用的普遍性,产生的包装垃圾占据了家庭日常生活垃圾相当大的比例。而且,食品包装垃圾的多样性和分散性也给垃圾处理和回收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二、当前我国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

(一)包装材料的安全性

包装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近年国内外发生的多起与食品包装材料有关的事件,如聚氯乙烯(PVC)塑料薄膜风波、雀巢婴儿牛奶JTX污染事件等,无不吸引了众多目光,成为舆论的焦点③。据中国包装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专家统计分析,我国大约有60%的食品包装材料存在安全隐患。在食品市场上,用来盛装食品以塑料袋、塑料瓶、塑料桶为主,纸质、金属等包装材料占少数。对食品包装材料的认识不足以及食品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够,一些含有有毒成分的包装材料被加工成食品包装、容器具。当与食品接触时,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化学成分向食品中发生迁移,如果迁移的量超过一定界限,会影响到食品的安全性。

(二)包装废弃物处理技术的落后

目前我国的食品包装废弃物整体回收率很低,资源的二次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那些环境不能降解的包装废弃物得不到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加上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又缺乏有力的垃圾综合治理对策和措施,致使垃圾流失严重。据统计,我国2004年废纸回收率是30.4%,废纸利用率是51.7%,而韩国和德国在1999年废纸回收率分别高达73.8%和70.7%;塑料包装物除PET瓶的回收率约为50%以外,其它的回收率仍很低,尤其是用量巨大的塑料袋无人回收;废玻璃的回收率发达国家最高的达80%-90%,而我国2004年玻璃包装容易回收和再生利用率约为60%。

(三)食品市场存在过度包装

尽管目前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遏制过度包装、倡导适度包装,但是在茶叶、酒类、保健品等市场,仍存在包装的层次过多、包装的体积与食品严重不成比例、包装材料的高档化等多种问题,这些包装在食品消费完之后就成为垃圾,而且难以回收再利用。食品市场过度包装之所以盛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深层原因,一是过度

包装可为食品厂商带来超额利润;二是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导致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措施不到位;三是社会上存在不正确的消费思想,导致过度包装商品仍有相当的购买市场;四是食品包装缺乏统一标准要求,导致包装行为和监管工作缺乏可操作性指导。

(四)食品包装标准化进程缓慢

我国绝大部分食品包装卫生标准实在20世纪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制定的,在当今食品包装行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许多标准已经过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食品包装卫生标准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见表2)。

三、食品包装环境污染治理途径

(一)治理路径1:法律、法规的强制实施

发达国家在包装产业方面的立法在20世纪得到了很大发展,使食品包装产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和稳定的发展态势,不仅节约了有限的自然资源,而且也减少了包装对环境的污染,为我国立法治理食品包装环境污染提供一定的经验。

1 对包装原材料实行强制措施

对包装原材料的使用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从源头降低包装生产环节对环境的污染。节能低耗、防污染、可再生性和可再循环利用是食品包装材料使用的发展方向,也是防止食品包装尤其是塑料包装污染环境的前提。

2 对包装实行可再循环或再利用的强制规定

循环经济是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坏,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了促进包装物的再循环、再利用,很多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1996年,英国通过《包装废弃物条例》,在全国推行包装废弃物收集与再利用处理系统,由居民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分类收集。2008年,中国包装联合会起草了《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包装可再循环和再利用强制实施前进了一步。

3 对过度包装的强制规定

建立健全针对过度包装的法律法规可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为了防止过度包装,日本制定了《包装新指引》,规定尽量缩小包装容器的体积,容器内的空位不得超过容器体积的20%,包装成本不应超过售价的15%,包装应正确显示产品的价值。以免对消费者产生误导;2007年11月30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国家标准。规定了部分商品销售包装的限量要求和计算方法。

(二)治理路径2:对市场实行经济干预

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是指为了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目标。利用生态规律和经济利益的关系。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因此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是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押金退还制度

押金退还制度是指食品被购买时,消费者就必须向出售者支付一定的包装物押金;当食品被使用完将包装物退回出售者或者再生利用部门时,押金再被退回。如德国1989年制定《瓶子法》规定强制支付塑料瓶保证金和强制退还塑料瓶。押金退还制度带来额外的处理包装废弃物的私人成本,即没有拿回押金的机会成本。当扔掉包装废弃物的成本较高时,个人会减少处理,增加再生利用。直到达到最优社会处理水平。这样,押金退还制度对消费者产生了一种理想的刺激与制约作用,促使家庭与厂商之间再生利用更多的食品包装废弃物,矫正了包装废弃物处理中的市场失灵。

2 包装生态税

生态包装税是对那些使用了对环境有害的包装生产使用材料和消耗了不可再生资源的产品而增加的一个税种。包装生态税的引入有利于政府从宏观上控制市场导向,促使生产商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通过经济措施引导生产者的行为。进而达到改进消费模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2002年,比利时生态税法规定牛奶使用利乐包包装可免生态税;用一次性饮料容器和可重复使用的容器的包装生态税明显不同,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比如1/3升瓶装啤酒,平均售价是24比利时法朗,用一次性瓶子的售价将是26.6比利时法朗,而用可重复使用的瓶盛装的同种啤酒。售价为23.6比利时法朗。

3 包装废弃物处置费制度

包装废弃物处置费制度本着排污者付费的基本原则,对排放包装废弃物的单位和个人征收一定处理费用的政策。采取征收废弃物的方法来鼓励再循环和可循环包装。美国国家环保局对其中109个城市调查分析表明,大多数城市征收了固定的垃圾处理费用。其研究结果证明,如果每袋32加仑的垃圾收取1.5美元处理费,城市垃圾可减少18%。美国的一些州和部分欧州国家还实行预交饮料瓶罐回收处理费的制度,美国总审计局一项研究表明,此项制度可使废弃饮料包装减少重量10%-20%,减少体积40%-60%。预交金一部分用于废弃物回收处理,一部分用于回收处理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三)环保意识的增强

篇4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对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针对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采取治理对策,以加强环境治理,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效益。

随着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对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却较为欠缺,由此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无法为我国环保型社会的构建做出贡献。但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对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针对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采取治理对策,以加强环境治理,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效益。

1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分析

环境是人类生存及进行发展的基本前提,良好的环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必须的资源和条件,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居民的生产发展对于环境的依赖程度更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进步迅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对于资源能源的消耗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而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农村环保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开发建设了多种绿色工程,并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而且政府对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农村环保建设已经纳入到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对于农村环保科学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控制能力显著提高,并获得了较为成熟的环境保护及治理经验,对于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迅猛,而我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仍有一定欠缺,从而导致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存在较大缺陷,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环境质量提升,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动力。

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薄弱

当前,虽然大部分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均有较大程度提高,但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这与农村居民环境意识薄弱有直接关系。很多农村居民缺乏环保教育,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随意丢弃垃圾,对于污染后的生存与发展没有任何危机感,由此导致环境污染严重。此外,很多农村居民污染环境后缺乏污染治理意识,虽然觉得环境污染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引起重视,但却认为自己有心无力,也就任由污染越发严重,使得农村生态环境越来越难以满足的居民生活需要。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于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但是政府及相关环保部门对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宣传却较少,由此导致大部分的农村居民环保意识较差,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也深受环境污染的危害。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力度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确保其渗透农村居民当中,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

2.2 环境设施落后导致生活垃圾污染严重

环境设施的建设能够对农村居民的日常环保行为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以促进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但是,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要远远落后于城市,因此,城市的各种环境设施也就难以在农村中出现,大量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乱倒,从而导致河水污染、河道堵塞,不仅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同时也对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有些农村居民虽然对于环保有所认知,也希望减轻农村环境污染,但却由于农村环境设施欠缺,也只能将自家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由此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此外,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很多城镇都建立了工业区,生产污水及垃圾大量排放,但却没有建立相应的垃圾处理中心,致使大量污染严重的污水渗透到地下,对农村的耕地种植产生了巨大危害,有些污染不仅会对农村耕地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导致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渗透到耕地中,给人们的后续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对整个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产生制约。

2.3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仍有待革新

对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需要有先进的环保技术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方法的不断创新,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但是,当前虽然对于农村环境技术发展有所投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旧有较大缺陷,相关的科研队伍较为薄弱,而且素质较低,对于农村环境如畜禽养殖、农药化肥应用的现状及基本规律都缺乏充分分析,由此也就无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环境污染治理,从而导致农村生态环境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对此应当加大对环保科技发展的投资力度,以确保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更好的满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需求。

3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

3.1 强化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对于农村居民,应当加强其环保教育,强化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政府要定期组织环保工作人员到各个城镇广泛宣传环保教育理念,并张贴环保教育横幅,以强化人们的环保认知。同时还可以开展定期的环保知识讲座,不断强化人们对于农村垃圾的污染认知,确保对垃圾分类,并回收有用的垃圾,从而不断加强自身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深入了解。此外,政府还可以组织各种环保知识竞赛及环保科技发明,以鼓动广大农村居民积极创新,强化环保意识,积极发明新的环保技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农村环境污染。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的地理位置差异较大,而且地理气候较为复杂,由此导致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较为复杂,对此,开发部门可以深入到农村地区,对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勘察和探究,并鼓励当地农村居民就环境污染给予建议,以建立符合当地农村生态环境发展需要的生态系统。在此过程中,农村居民处于主动地位,能够为自己生活环境的治理出谋献策,这必然能够增强其责任意识,以不断强化居民的环保意识,更好的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做出贡献。

3.2 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农村缺乏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从而导致其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由此也就无法强化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而且严重匮乏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也导致一些具有环保理念的居民无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只能听之任之。对此,当地政府应当加大农村环保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如设置垃圾回收站、垃圾桶等,号召居民将垃圾倒在垃圾站和垃圾桶中,以逐步改善其乱扔垃圾的坏习惯。同时政府也可以鼓励农村居民自己创新垃圾循环利用新技术,积极推广垃圾循环利用设备,以弥补能源不足现状。此外,政府还应当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建立相应的生态模式,通过实行典型示范,逐步将符合当地生态环境发展的农业模式进行推广应用,并根据生态模式的发展情况对农业发展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如创办大型的生态农场、草坪公司、花卉公司等,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并实现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3.3 加大对农村环保技术发展的投资力度

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开展,科学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借助于先进的环保科学技术,才能够弄清楚农村环境的发展规律,以采取针对性的环保措施,也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首先,应当不断壮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队伍及科研机构,加强研究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组建高水平的生态专家队伍。其次,应当不断加强对于环境基础科学的研究,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开发和保护的研究力度,对于农村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荒漠化问题进行重点解决,同时还要做好对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研究力度,并加强相关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对病虫害防治、流域综合治理等技术的研究,以不断促进农业防灾能力和抗灾能力的提升,促使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进行。最后,对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应当采用最佳的实用技术,同时加强推广和评价,以确保此项技术的应用可行性。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无论是从成本方面考虑还是技术方面考虑,都难以达到标准要求,因此,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措施应当确保规模较小,或者采用集中处理方法,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治理成本,确保污染治理技术的可操作性,从而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

4 结 语

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国综合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使其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实现农村经济的长久可持续发展,以为我国构建环保型社会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 宋言奇,赵秋丽.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问题的辩证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

[2] 高伟宽.浅析区域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科技,2009,(S1).

[3] 宋言奇,段进军.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可忽略的六大环节[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1).

[4] 陈群元,宋玉祥.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析[J].生态经济,2007,(3).

篇5

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向工业化国家转型的进程逐步加快,作为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水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问题有必要进行研究探讨,这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城市污水治理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规模快速扩张造成污水处理规划的矛盾。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对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城市污水处理的规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方针。但在城市化密集的状态下,城市污水的处理是采用集中处理还是分散处理成为了污水处理规划中出现的一个矛盾。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具有便于运行管理、节省建设投资等优点,但同时也有系统庞大、建设周期长、协调运作难、近期的管网系统功能差等缺点;分散处理方式,是由开发商建立小型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工作,由于其对小区内的污水进行二级处理达标后就近排放,因此具有不受大市政污水设施建设进度影响的优点,但由于其由开发商自建自管,因此也具有因技术、资金和管理不到位导致污水不能达标排放、不利于城市水环境保护的缺点。由于城市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对城市污水系统建设以及优化运行和环境保护都有着极大地影响,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就造成了污水的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的矛盾。

2、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维护存在资金缺口。长期以来,我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依靠国际援助和政府投资,但由于我国的经济实力尚且不够强大,国际援助也只是能解决小部分的资金问题。因此导致我国的多数城市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维护中存在着较严重的资金缺口问题。很大一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厂由于资金短缺得不到及时的扩充与设备更新,导致其污水处理能力偏低,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速度,有些污水处理厂甚至因为资金不到位而无法正常运行。资金欠缺引发更加严重的问题是导致很多在建的污水厂待建甚至停建,无法保证污水处理工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资金缺口无法保证城市污水厂的建设,达不到城市污水处理的要求,污水处理能力大大滞后于城市的发展。

3、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不完善导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目前许多城市的污水处理厂中的运行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导致污水处理厂无法进行持续正常的运行,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污水处理能力。此外,除了污水处理厂整体上的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之外,操作运行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导致难以掌握和操作技术复杂的处理过程和设备,也是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4、多数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不达标。目前存在着多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其污水在经过相关的技术处理后达到了国家的污水排放标准而进行排放,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泥,由于目前污水处理厂的设备难以合理处理这些污泥,而造成污泥处理难以达标。这些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污泥,同样会给城市环境造成污染。

二、城市污水治理工程中的对策与措施

1、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法规。国家应制定全国性的有法律强制力的排水法,同时建立污水产业的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对污水处理产业给予法律上的援助。同时,国家应该针对污水治理产业给予一定的帮扶与鼓励,在有必要的时候实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加快其产业化转型的进程。而针对地方的各级政府,就应该在充分考察本地区的实地条件,实际污水处理状况的前提下,遵循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下,因地制宜的制定本地区的相关污水处理专项规划政策。力求达到污水处理技术合理、管理水平科学先进。使污水治理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我国已经颁布国家级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6部,与环境有关的资源法9部,环境保护行政法规29项,制定环境标准364项。但是,由于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制定起步比较晚,加上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破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跟不上社会需求甚至落后于社会的现实越来越突出。

2、增多建设资金筹措渠道。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这种单一的集资方式是限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建设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是污水处理过程建设得到切实的提高与发展,就需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增多污水处理过程建设资金的筹措渠道,比如可采用以下一些筹资方式:个人投资、集资、BOT方式、发行建设债券、发行环保彩票等。从根本上保证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使其在财政上得到强有力的保证,市污水处理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3、加强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开发研发。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采用的是经济实用的生物处理技术,现存的污水处理技术虽然多种多样,如由活性污泥法改进的AB法、AO法、A2O法、SBR法和氧化沟法等技术发展的较快,但却得不到普遍的应用。究其原因,是由于这些方法的投资运作和维护费用太高,很多城市的财力难以负荷。因此,目前的城市污水处理主要采用较为经济的生物处理法,应用的技术比较单一。因此,为了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的快速有效,我们应该致力于污水处理新技术的研发,呼吁有关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进行开发研究更为经济、实用的能够快速普及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市污水治理工程得到快速有效地发展。

4、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能力。目前,政府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城市污水处理厂也引进使用了一定量的现代化设备,使得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在污水处理中随之而产生的大量污泥,却未能得到有效地处理。这些没有被重视的,未能给予妥善处理的污泥,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了极大地污染。现阶段,我国的城市污水厂污泥治理工作才刚刚起步,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颗粒、有机物、致病细菌等有害污染物,对环境和人身健康都有着极大地危害。因此,我国应加快污泥治理工作,使其达到快速发展,提高其污泥处理能力。对于超标排放的污泥,应该采取填埋、焚烧等相关技术进行妥善处理,促进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进行。

结束语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了我国目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路线。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加,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环境保护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此同时,国家在环保产业的发展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期推动环保事业的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篇6

1、CO污染。在进行初中化学CO性质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重者使人死亡。例如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CO)罐泄漏,造成25000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

2、?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污染。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矿物质的燃烧,硫酸厂、硝酸厂的废气,发电厂的“黄龙”等是重要的污染源。SO2为大气污染的元凶,有一定的致癌作用。氮氧化合物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其毒性为CO的五倍,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强于CO,如空气中NO2浓度达到0.5ppm可使树叶全部掉光。

3、卤代烃污染。讲卤代烃时要介绍氟里昂(CCL2F2)排入大气后可破坏臭氧层。目前臭氧层已经出现了空洞,减弱了臭氧层对阳光中紫外线的阻挡作用,使人类患皮肤癌的可能性增加。有人预言,到2075年世界上皮肤癌患者会因臭氧层空洞而显著增多,紫外线也可刺激人的眼睛,到那时白内障病人数也会大增。

4、CO2污染。结合讲CO2性质,介绍空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

有机物的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升高,?使全球气侯变暧,有人预计到下世纪未全球气温可平均升高2.5℃--5.5℃,将使冰川融化,许多岛屿被海水淹没。

防治措施:减少空气中CO2的排放量,充分利用电能、太阳能、同时要开辟新的能源,如取之于水发展H2能源。

--有关水体污染的教学

1、无机物污染。在讲过滤元素时应向学生介绍重金属污染物。多数重金属盐在水中形成络合物,其价态变化多,对人体有明显的毒效应。因重金属离子与人体内蛋白质等生理活性高的分子结合成不可逆的变性物质,导致人生理活动障碍。

2、有机物污染。在讲石油炼制时向学生介绍石油工业废水中含有酚、芳烃等,酚为五毒之首,为助致癌剂,而且在低浓度就使蛋白质变性。

预防措施:石油厂废水要经处理回收酚。

篇7

1.2农膜污染

大棚种植让人们对果蔬类农产品的食用不再受季节影响。但农膜简单处理的后果是大量的白色污染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土质。近年来,我国的农膜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不断增长,到2010年我国的农膜废弃量达到50万吨,这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破坏了生态环境。

1.3焚烧秸秆

近几年,曾经有新闻报道称,乘客在飞机上看到了一片广袤的地区上空冒着滚滚浓烟,这正是农村大面积焚烧秸秆产生的现象。秸秆焚烧不但使空气中产生大量的漂浮颗粒物,严重影响环境,而且由于火情控制不当非常容易造成火灾。

1.4养殖污染

养殖污染主要来自于对牲畜粪便处理的不彻底。这些粪便往往被直接掩埋,甚至露天处理。粪便中的BDO、CDO、氨氮等物质都严重超标,不但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1.5工业污染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开始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工厂。由于审批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不严格,这些工厂在环境治理和废料排放方面毫无作为,废弃物的排放对农村环境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

2农村环境治理存在问题

2.1政策导向不够明确

在唯GDP论英雄的时代,各地政府对环境问题不够重视。为了提高经济总量,不断扩充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农药用量也不断增加。为招商引资,忽视了环境问题。这些都是农村在发展经济和环境治理过程中政策导向不明确而导致的。

2.2先进经验不能吸收

在城市,许多治理环境问题的方法已经被证明有了良好的效果。然而,这些先进的经验不但没有得到农村环境部门的重视,农村环境的破坏行为反而有增无减。这种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的行为是严重的本末倒置。

2.3制度宣传不够扩展

农村交通闭塞,对外界的了解相对较少。在治理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靠相关部门的宣传和指导。而由于不重视、不明确、不作为的现象,导致农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停滞不前。

3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的建议

3.1清洁生产

农村的环境治理要吸取城市环境治理的经验教训,破解先污染后治理的误区。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环境问题改善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洁生产。无论是农产品生产,还是畜牧业养殖,都要进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就是要在源头上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同时减少“饮鸩止渴”的生产行为。做好清洁生产就解决了农村环境一半的问题。

3.2循环利用

农村的土壤污染、水污染都是由于农村发展的粗放模式造成的。在当今,城市已经开始逐渐摆脱这种发展模式,但在农村做得还不够。农村要吸取城市发展积攒的宝贵经验,改变观念,引进技术使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被循环利用的原材料不被浪费。循环利用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收益,同时对治理环境也有重要意义。

3.3边建边治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和投资的引进。但是,在引进企业的同时,政府要制定政策对企业实施边建边治的方式。招商引资和环境治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特别是对周边环境能够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在引进之前,要重点考察企业资质,手续是否健全,污染物排放处理设施是否完备等情况。只有在通过考察以后,才能允许企业进入。对于没有资质的企业,宁可不引进,也绝不能等生态坏境崩溃以后再治理。

篇8

1城市污水治理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维护存在资金缺口

长期以来,我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依靠国际援助和政府投资,但由于我国的经济实力尚且不够强大,国际援助也只是能解决小部分的资金问题。因此导致我国的多数城市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维护中存在着较严重的资金缺口问题。很大一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厂由于资金短缺得不到及时的扩充与设备更新,导致其污水处理能力偏低,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速度,有些污水处理厂甚至因为资金不到位而无法正常运行。资金欠缺引发更加严重的问题是导致很多在建的污水厂待建甚至停建,无法保证污水处理工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资金缺口无法保证城市污水厂的建设,达不到城市污水处理的要求,污水处理能力大大滞后于城市的发展。

1.2城市规模快速扩张造成污水处理规划的矛盾

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对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城市污水处理的规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方针。但在城市化密集的状态下,城市污水的处理是采用集中处理还是分散处理成为了污水处理规划中出现的一个矛盾。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具有便于运行管理、节省建设投资等优点,但同时也有系统庞大、建设周期长、协调运作难、近期的管网系统功能差等缺点;分散处理方式,是由开发商建立小型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工作,由于其对小区内的污水进行二级处理达标后就近排放,因此具有不受大市政污水设施建设进度影响的优点,但由于其由开发商自建自管,因此也具有因技术、资金和管理不到位导致污水不能达标排放、不利于城市水环境保护的缺点。由于城市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对城市污水系统建设以及优化运行和环境保护都有着极大地影响,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就造成了污水的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的矛盾。

1.3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不完善导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

目前许多城市的污水处理厂中的运行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导致污水处理厂无法进行持续正常的运行,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污水处理能力。此外,除了污水处理厂整体上的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之外,操作运行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导致难以掌握和操作技术复杂的处理过程和设备,也是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4 多数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不达标

目前存在着多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其污水在经过相关的技术处理后达到了国家的污水排放标准而进行排放,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泥,由于目前污水处理厂的设备难以合理处理这些污泥,而造成污泥处理难以达标。这些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污泥,同样会给城市环境造成污染。

2 解决城市污水治理工程中问题的对策

2.1 增多建设资金筹措渠道

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这种单一的集资方式是限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建设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是污水处理过程建设得到切实的提高与发展,就需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增多污水处理过程建设资金的筹措渠道,比如可采用以下一些筹资方式:个人投资、集资、BOT方式、发行建设债券、发行环保彩票等。从根本上保证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使其在财政上得到强有力的保证,市污水处理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2.2 加强污水处理新技术的研发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采用的是经济实用的生物处理技术,现存的污水处理技术虽然多种多样,如由活性污泥法改进的AB法、AO法、A2O法、SBR法和氧化沟法等技术发展的较快,但却得不到普遍的应用。究其原因,是由于这些方法的投资运作和维护费用太高,很多城市的财力难以负荷。因此,目前的城市污水处理主要采用较为经济的生物处理法,应用的技术比较单一。因此,为了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的快速有效,我们应该致力于污水处理新技术的研发,呼吁有关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进行开发研究更为经济、实用的能够快速普及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市污水治理工程得到快速有效地发展。

2.3 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法规

国家应制定全国性的有法律强制力的排水法,同时建立污水产业的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对污水处理产业给予法律上的援助。同时,国家应该针对污水治理产业给予一定的帮扶与鼓励,在有必要的时候实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加快其产业化转型的进程。而针对地方的各级政府,就应该在充分考察本地区的实地条件,实际污水处理状况的前提下,遵循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下,因地制宜的制定本地区的相关污水处理专项规划政策。力求达到污水处理技术合理、管理水平科学先进。使污水治理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我国已经颁布国家级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6部,与环境有关的资源法9部,环境保护行政法规29项,制定环境标准364项。但是,由于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制定起步比较晚,加上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破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跟不上社会需求甚至落后于社会的现实越来越突出。

2.4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能力

目前,政府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城市污水处理厂也引进使用了一定量的现代化设备,使得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在污水处理中随之而产生的大量污泥,却未能得到有效地处理。这些没有被重视的,未能给予妥善处理的污泥,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了极大地污染。现阶段,我国的城市污水厂污泥治理工作才刚刚起步,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颗粒、有机物、致病细菌等有害污染物,对环境和人身健康都有着极大地危害。因此,我国应加快污泥治理工作,使其达到快速发展,提高其污泥处理能力。对于超标排放的污泥,应该采取填埋、焚烧等相关技术进行妥善处理,促进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进行。

结束语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水污染的防治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因此水资源的保护,不仅关系到环境问题,更关系着国计民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所必须给予重视的问题,更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加,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环境保护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此同时,国家在环保产业的发展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期推动环保事业的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国家对于安全环保问题的不断重视,中石油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也制定的健全的安全环保问题的预防机制。然而,这些机制在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此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1.企业安全环保文化体系尚不健全

目前,中国石油企业的安全环保问题虽然在很多程度上得到了落实和解决,但是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环保文化体系。一个企业的文化在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石油企业的安全环保文化体系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

2.安全环保生产政策执行不到位、缺乏严格的监管

虽然中国石油企业根据国家在安全环保方面的要求,制定了适合本企业的安全环保问题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执行制度,使得安全环保制度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同时,在安全环保制度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导致企业中的部分员工会做出违章的行为。所有这些因素使得企业整体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环保的问题。

3.事故要求标准不够严格

目前制定的标准主要是针对重大的事故,对于影响不大的事故和事件,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这就导致安全、环保隐患依然存在。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对于安全环保生产考核标准的制定不够完善,对于非生产事故和生产事故中C级以下的事故事件没有进行严格的考核,导致小的安全环保隐患问题时有发生。按照事故冰山理论和危险金字塔理论,当小的隐患数量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势必会引发重大的安全隐患问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4.员工安全环保意识淡薄、教育和培训不到位

企业对员工安全环保意识教育和培训层层衰减、流于形式,缺乏有序的管理和考核机制,致使员工安全环保意识淡薄,安全行为执行不力。

二、安全环保生产隐患问题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目前随着油田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的作业范围不断扩展、工作量的持续增大,生产工艺的日趋复杂、设备装置和工艺管线不断老化,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制定相应的安全隐患预防措施,对于现在企业安全环保的运营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国中石油的具体情况,采取的具体有效措施可以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的安全文化体系,推动安全文化建设

各级领导应该把文化体系的建立放在重要的地位,将该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去抓,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不断开展安全环保工作相关的特色活动,将安全环保的理念植入每个员工心中,使岗位员工时刻提醒自己做好安全环保工作,真正建立完善的文化体系,对每个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2.狠抓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和属地管理,进一步加强安全环保监督队伍

任何一项制度的有效实施都需要一直强有力的监督队伍,对于制度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对于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能够进行及时的修正,使整个执行过程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将具体的责任由领导层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员工身上,确定属地管理领域。制定严格的监管机制,使管工作必须管安全,抓管理必须抓安全落实到实处。

3.狠抓HSE培训师队伍和HSE审核员队伍建设

将管理层和员工的安全环保生产职责和HSE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融合,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HSE培训师和HSE审核员队伍,强化员工安全技能培训和承包商管理,积极推进HSE体系评估,狠抓安全环保隐患排查和整治,努力建立反“三违”长效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安全环保形势持续平稳。

4.细化生产管理目标,强化生产过程控制

安全环保生产的要求是做到“零污染、零伤害、零事故”。这一生产目标的制定对于大多生产活动都是适应的。目标的制定是建立在正确的安全环保生产方针之上的。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目标为生产活动的安全、顺利的进行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其生产活动的根本要求。在以总的生产目标为基础的情况下,管理者还应细化生产管理目标,制定上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以及基层管理者在内的覆盖全面的管理目标,对于基层管理者而言其责任尤为重大,基层是生产活动的第一线,众多的安全隐患出现在基层,因此强化生成过程成为应对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之一。

5.增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环保素质

篇10

1 河道治理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

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期间,受到最大影响的将是水环境。水环境主要受到3方面的污染,且污染治理难度大。

(1)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期间的工地废水污染。河道治理工程施工需要用到砂石料和混凝土,这些会生产废水,形成污染物。

(2)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生产的生活污水。河道治理工程规模一般不会太小,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工作。而施工人员为了便于施工,会生活在施工区附近(距离河道较近),如此便会产生生活污水。这些污水无处可流,流进河道,造成河道污染。虽然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并不多,但是水利工作者仍不得马虎,采取放任态度。

(3)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期间施工机械冲洗废水污染(包括机修含油废水污染)。这部分的污染主要源于设备维修保养场。部分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区域因地理位置条件差,需要设置大型机械,并进行维修保养。施工机械冲洗废水或者机修含油废水流入河道,会影响河道的水质。

2 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污水系统建设

随着近几年雨污分流的建设,排入河道的污水日益减少,但是在一些老旧居住区及棚户区范围,仍存在雨污支管混接的现象。沿河修建截流管道虽能快速解决污水流入合流的现象,但是增加了污水处理厂在雨季的运行压力。

要解决未达标的污水排入河道的问题,必须在河道治理的同时,加快污水系统建设的步伐,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污水处理设施,才能实现水环境改善目标,巩固河道治理的成效。

2.2 生态护岸技术推广

生态护岸技术虽然日益成熟,但推广与应用较少,原因一是受传统河道设计理念的影响,直立式护岸、浆砌石挡墙等方式还在应用之中;原因二是生态护岸技术在实践中需要不断研究和积累经验,使得护岸结构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同时,达到水土交换、水气交流、水体自净等方面的要求。

生态护岸需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规划设计部门开展相关知识培训,确保生态护岸技术的推广应用,恢复和保持河道及其周边环境的自然景观,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河道亲水性,更好地保护水生态环境。

2.3 河网改造

河网水道贯通难度大,由于城市建设的不同步,使得各河道之间连接困难,实现搞活河网水体的设想尚有一定难度。这需要从规划层面对河道进行宏观控制,从全局出发。河道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程,需要争取各级政府对河道整治工作的重视,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取得各级各部门和老百姓的理解、关心、支持和配合。

3 河道治理改造中对水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3.1 规划先行

科学规划是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提和基础,针对以往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新的规划设计中应克服单一性的传统观念,强化生态、环境要求,以生态型、高起点、前瞻性为目标,达到“安全舒适、资源利用、环境生态”的有机结合。

3.2 适时清淤

根据统计,淄博市大部分河道存在淤积现象,平均淤深达0.5~0.8m,减小了河网的滞蓄容量,影响河道行洪排涝功能的发挥,而且还减小了灌溉供水量,降低了河网水体的自净能力,因此应适时疏挖河槽,保持正常的河道过水断面。

3.3 加强水体流动

加强水体流动能有效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促进水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坝筑涵贯通水系,并根据周边条件的可能性,引入片区水系以外的水资源,促进水系的流动性。

3.4 生态护岸

生态护岸不但能固土防止河岸坍方,还可使水体与土壤相互交融,增强河道自净能力,是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护坡形式。欧洲许多国家在进行护岸工程设计时,非常注意沿岸的景^与生态系统,尽最大可能地参照天然状态下的河海岸形式,避免以建筑物的形式去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目前河道治理改造积极尝试生态型的护岸结构型式:自然原型护岸:采用种植植被保护河岸,保持自然特性的护岸。自然型护岸:除了植被还采用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以增强堤岸的抗冲刷能力。复合型护岸:是在自然型护岸的基础上加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加强抗冲能力的一种新型生态护岸型式。

复合型护岸常用的技术有以下几种:纤维织物袋装土护岸、面坡箱状石笼护岸法、高效三维网液压喷播植草法、骨架内植草法、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法、土壤固化剂法等。采用多种形式的生态护岸,可以达到护岸、绿化、水土的有机结合。

3.5 雨污分流

河道遭到污染,主要受工业、农业、生活和其他污染源污染,截污治污迫在眉睫。解决河网水质状况的根本出路是改变合流的排水体制,在于雨污分流,截污治污,将污水统一排放,可大大改善河网水质状况,有效提高水环境质量。

3.6 严格实施管理

河道整治建设与管理措施并举才能达到综合整治成效和水环境保护的目的。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相关地方法规及规章,才能对河道整治治理建设形成长效保护机制。加强河道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是巩固河道建设成效、保护水环境的有效途径。

4 结语

篇11

依据国土资源部44号令,全国各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已经多年,经过这几年的工作,各编制单位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了不少的成绩,为各地在矿山进行绿色开采做出了很多贡献,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中的几个加以论述和探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主要目的是加强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促使矿山企业合理负担其资源与环境成本,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执行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人,必须依法履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义务,落实以人为本方针,有效保护矿山环境,最大限度的预防、减少和避免矿山建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为矿山建设提供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面的技术保障,确保矿山环境得到有效的恢复,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的主要原则是因地制宜、因矿而异、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保护矿山企业的正常发展,又要保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在矿山开采的全过程对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治理。但在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进行编制过程产生了几个问题。

1 保证金缴存额度计算参数问题

在编制规范中给出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的金额计算公式却只有一个。即下面的计算公式

保证金交存总额=单位面积交存标准×影响面积×有效年数×影响系数。

单位面积交存标准:规范规定的同一类矿山标准相同,例如建筑用砖厂、建筑石场同为一类

影响面积:即为矿山开采过程中最大的波及面积

有效年数:为矿山保有储量与设计开采规模的商

影响系数:矿山开采方式相同影响系数相同

从以上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规范规定的同一类矿山(例如建筑用砖厂、建筑石场)缴存的保证金总额止与矿山开采的应响面积和开采的有效年数有关,而与其他的因素无关。

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若有这样两个规范规定的同一类矿山,一个是砖厂,一个为石场,这两个矿山的开采有限年数又恰好相同,那么两个矿山保证金的缴存额度就只有影响面积一个参数决定了。众所周知,一般情况下砖厂的占地面积要远远的大于石场,而对于将来开采之后的环境恢复难度,石场要远远地大于砖厂,恢复难度越大,需要的资金量就越大,而根据规范给出的保证金计算公式,砖厂的缴存额度要大于石场。这样带来的问题是对砖厂保证金的收取困难和将来石场保证金额度不足两个问题。

对于这两个问题,笔者认为在计算公式中还应加入“恢复难度”和“恢复环境预估年限”两个参数,“恢复难度系数”按矿山破坏的环境恢复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恢复环境预估年限”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矿山破坏的环境在当地恢复所需的最大年限来确定。这样就可解决类似于砖厂、石场这样的问题。为地方执行部门的执行带来可操作性,减轻矿山与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地方的经济建设。

2 保证金的起算年限问题

按照一些地方的相关文件规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的起算时间为2007年4月,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有很多正在生产的矿山,生产时间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那么,保证金从2007年4月开始起征,就会造成矿山治理经费不足的问题,无法真正解决矿山环境恢复的问题,只能是这件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事情不能真正的完成。同时从2007年4月开始征收,对于2007年4月以后才开始筹建的矿山也不公平,会给2007年4月以后才筹建或生产的矿山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也不利于这些矿山的正常发展。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坚持因矿而异的原则,对于2007年4月以前开始生产的矿山,将2007年以前的生产时间按5年一个时间段划分成若干段也要进行按比例征收,但征收比例可以参考每个时间段的物价水平与2007年物件水平的比例来征收,这才能体现谁开采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同时也解决了治理资金不足造成治理工程烂尾的问题。对于2007年4月以后筹建和生产的矿山,起征时间应以筹建开始时间起算,才能体现公平的市场原则。

3 保证金的起算面积问题

保证金的起算面积问题,是争论最大的一个问题。因为有很多矿山是在原有矿山的范围内,甚至是原有采坑内进行复采或残采,这就造成了现有采矿权主体为以往采矿权主体缴纳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问题。也是在实践中矛盾最大的问题。

篇12

1 临床资料

我科在2001年11月至2010年6月期间,行造血干细胞移植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0~46岁。确诊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5例,恶性淋巴瘤3例。移植方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同胞造血干细胞移植3例。

2 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患者自身认知评价体系 不同的患者对同一刺激情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2]。迟钝者对应激视而不见,情绪反应轻;敏感者对应激性刺激很敏感,容易出现内心不安、焦虑。焦虑与性别、年龄、经济状况、教育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年轻、女性、文化程度低和经济状况差等患者,接受移植时焦虑情绪较严重。(该组患者学历:大学1例,高中文化2例,小学5例)。

2.2 环境因素 患者在预处理期由普通病房转入无菌层流洁净室,由于空间小,机器噪音吵、娱乐工具少、饮食受限、无菌条件的要求,以及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后的限制等,一时难以适应环境,容易产生心理应激。

2.3 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并发症 预处理阶段大剂量化疗和干细胞移植可发并发许多严重的并发症[3]包括感染、出血性膀胱炎、移植物抗宿主病、间质性肺炎及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等,给患者带来严重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腔溃疡、多系统出血等,这些都给患者带来情绪反应,加重躯体的痛苦。

2.4 知识缺乏,信心不足 患者对移植不能客观认识,对移植过程中的情况估计不足,同时对疾病的预后和治疗措施又怀有疑虑,因而常常怀有孤注一掷、听天由命的情绪。

3 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护理方法

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淡漠、敏感、疑惑、悲观、依赖等心理。

3.1 焦虑 是患者最主要也是最先出现的心理障碍,表现为紧张、不安、尿频或腹泻、睡眠不良、失眠等。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采用如下的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解释性的心理治疗:倾听患者诉说,帮助分析产生焦虑的主客观原因,并进行解释、安慰、启发、说服,以达到有的放矢。详细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室内物品的使用、自我护理的方法等。尽量满足患者的娱乐要求,如看书籍、听音乐、看电视等。建立可视对讲机,让家属透过玻璃窗与患者交谈。护士每日为患者治疗、护理时,与患者亲切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有一位32岁的女患者,入室后3 d仍存在焦虑,睡眠不好,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到她已离婚10年,有一个13岁的儿子,在乡下甚是懂事,一直关心妈妈的身体康复情况,但行移植治疗她一直没有告诉儿子,当她谈到儿子时,患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对儿子表示难以割舍及放心不下。于是我建议把她儿子的照片经过灭菌处理后放于患者的枕边,并主动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其诉说,表示同情、理解并加以安慰、鼓励,患者焦虑明显减轻,饮食、睡眠恢复良好,安心接受治疗,并表现出积极与主动。

3.2 恐惧 患者对移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适常表现恐惧。我们将拟实施的治疗方案、过程、可能产生的不适、并发症及治疗措施等向患者详细介绍,让患者有心理准备。护士说话语调要平和,速度缓慢。在患者出现恐惧时应留在患者身边,可增强患者的安全感。指导患者采用自我镇静的方法来减少恐惧。如听音乐、看电视、自我安慰等。本文8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都得到及时控制,保证移植顺利进行。其中有1例34岁男患者,由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语,把移植手术想象得过于简单,当预处理后产生严重躯体不适时,出现极为严重的恐惧感,表现出消极对抗、烦躁、易怒等情绪,甚至拒绝治疗、进食、随地小便。此时,我们与家属配合,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得知该患者的妻子刚好坐月子,家里共有5个小孩,还有高堂老母,经济负担重,我们以治疗性语言针对患者的困惑给以耐心的解释、鼓励、热情关心安慰和保证,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协助患者度过难关,面对现实,配合治疗。

3.3 淡漠、敏感

多发生在移植中期。由于躯体持续不适,恢复缓慢,患者可能逐渐失去信心,表现为郁闷、食欲减退、对医护人员不信任、多疑,甚至拒绝治疗。此时,医护人员要采用温和尊重的态度,予以关心与鼓励,介绍以前移植成功的病例,当患者严重不适时,应采用以患者能够接受的方式为患者提供身体护理,呕吐时帮助递纸巾,及时清理呕吐物,协助漱口。在工作中应充分理解、尊重体谅患者,多做解释工作,对患者的询问应耐心解释。在护理技术上应精益求精,以增强患者对我们的信赖,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促进康复。

3.4 依赖

多发生在移植后期。患者病情稳定,移植成活,将要转入普通病房治疗时,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强,不敢接触环境,产生依赖。我们在患者移植后无明显并发症、血象平稳时开始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病情,调动患者的潜力,给患者提供信息,鼓励患者参与制订治疗和护理计划,以增强患者自我控制能力。告诉患者虽然移植成功,但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自我护理极为重要。向患者详细介绍有关注意事项,如饮食卫生、个人卫生、良好的环境、保持愉快的心情、定期复查、按医服药等,逐步增强患者的主动性。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过程,自我护理能力良好,生活态度积极。

4 小结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及家属渴望治愈的唯一希望。移植过程复杂,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治疗过程长,在移植过程中患者必然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勇气和配合,也影响到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因此,为保证移植顺利进行及移植成功,进行心理护理是极其重要的。在临床心理护理中,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首先应树立可治愈信心,在任何情况下均应支持患者,具有高度同情心和责任感,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感染患者,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进行护理,可使患者处于最佳状态,取得良好的效果,积极主动、善于观察,做患者的知心朋友,给患者以真挚、亲切、依赖及安全感受,减轻或消除其焦虑、恐惧、淡漠、依赖的心理,确保移植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13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伴随着愈加严重的城市水污染问题,亟需人们予以重视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解决。但是由于现阶段城市环境保护中污水治疗的观念较为落后,并受到治疗技术以及体制建设等的制约,城市环境保护污水治疗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得到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协作,不断完善体制建设,加大配套设施及资金的投入,为城市污水治疗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 城市环境保护中污水治理的问题

1.1 建设污水治理体制建设的不足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下,城市污水排水量日益渐增,但结合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很多新建的污水处理厂没有投入正常的使用中,甚至有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建立很长时间了,但由于技术不到位、资金缺乏等问题很难正常运作。污水收集过滤网过于落后,导致负荷率太低很难正常进行工作。此外,有的污水处理厂污水治理体制建设不健全,并未构建起相应的体制,影响了城市污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不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

城市污水的来源有工厂排放的工业污水、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等,这些污水在城市排水管网处汇集统一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因此,城市建设应该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污水收集管网,但是很多城市污水收集管网都有不足。在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后,污水处理厂或者厂家选址和建设并未结合原有的污水收集管网进行,只是依据主干道进行建造。大多数城区都是雨水与污水共同运用管道城市污水处理,因为收集管网不配套致使污水治理工作效率低。

1.3 忽视了城市污水的处理

在城市长期的建设和规划下,城市污水处理始终都是关注的重点。但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下,城市建设重点从处理污水转移为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在追求城市规模和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城市建设下,忽视了城市污水处理的进行。同时,建设和维护城市污水处理厂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尤其是财力。城市建设资金通常来源于政府拨款和外商的投资,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则需要城市自己解决。这样就造成了地方政府很难满足建设和维护污水理厂的资金需要,导致建设和维护污水处理厂工作始终停滞不前。

2 解决城市环境保护中污水治疗问题的几点建议

2.1 构建起完善的治理机制

地方政府和污水处理有关部门,想要处理好城市污水,必须要了解城市污水排放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出与之相符的处理政策。因地制宜才能更加快捷、高效的处理城市污水。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征集其他群众的建议,群众的建议是广泛的,治理污水涉及到群众的利益,可以说群众比工作人员更加了解污水排放的实际情况。先要从源头上进行污水治理,监督污水处理器,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污水处理技术来处理污水,确保污水处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实施配套的管网

加强污水治理水平和效率,既需要健全污水处理设施,也需要使污水处理设施充分发挥作用,想要做到这样,就必须做到管网配套。掌握已使用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实际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解决好问题,确保现有设施设备的稳定运作;了解污水的来源渠道,对于一些建设完善的输送管道,但还未实施收集支管与接户管的区域推行和完成配套管网让污水可以正常的、顺利的流入污水主管道内;改造雨污分流,确保城区的雨水和生产用水都能顺利的进入污水处理厂,实施统一的处理。

2.3 拓展资金筹集途径

我国各地方政府都需要加大对筹集社会资金的力度,重点处理污水工作,建立起长期的、有效的资金来源,不但需要政府拨放资金,而且还应该拓展资金筹集渠道,确保城市污水建设和维护有充足的后备资金。对城市污水处理进行宣传,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工作人员和人们意识到处理污水的重要性。推行多种筹资形式,如:向银行借款、发行地方债券、发行股票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确保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正常、有效的运作。

2.4 提高处理污水技术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