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工业工程作用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业工程作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业工程作用

篇1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力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发展现代工业工程和推动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摆脱困境、赢得竞争优势的两种最有效的手段。

1 信息化是现代工业工程的重要特征

现代工业工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信息技术在生产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充分利用计算机及其现代信息系统技术辅助解决生产系统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工业生产的资源要素主要有人员、物料、设备、方法、能源及信息等,其中信息资源将前几种资源有机地连成一个整体,它在现代生产系统的各种资源要素中具有突出重要的作用

在工业工程所涉及的人因与效率工程、生产及其制造系统工程和现代经营工程等内容体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普遍性和关键作用。具体表现在:

(1)信息化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通过信息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可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推动结构优化升级;

(3)信息产业具有关联度高的特点,它的发展将带动一大批其他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效应。

2 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

2.1工业工程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对于一个现代化的企业来说,信息化系统就是要把工业工程的方法集中统一整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信息管理系统,首先信息源自企业的方方面面,所以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使用就是要将企业本身当做参照物,使用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对企业信息进行分析;其次对于信息的处理使用计算机技术,这样能够对收集的企业信息进行各种优化处理,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人员的认知能力,由此设计系统控制界面综上来看,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将会是工业工程技术的综合运用过程再者企业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几乎包含了工业工程全部的知识量,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应用使得现代科学技术真正得以发挥系统工程是工业工程的基础,它在所有领域发挥统领作用,所有的都要围绕系统工程展开,而数据库往往扮演信息管理工具的角色,系统工程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还需要其他工程来补充完善,软件工程就是起到了系统完善的作用,软件工程致力于本身的生产和控制工作所以整体上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就是在工业工程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时刻的强调系统工程在其中的使用,当然还需要必不可少的信息工程的知识和技术综合形成的一个边缘领域.

2.2MIS系统有效促进信息化发展

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MIS就是基于企业管理流程而设计并且最终服务于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就是要通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以及相对系统的开发方法的引进和使用来对企业的所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以及储存,适时地利用手中的信息来对市场进行预测和控制,达到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决策的目的,而这个标准就是工业工程作用的结果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工程的结合就是要将其在微观层面上的管理技术发挥到极致,是现代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通过科学高效的MIS系统的建立,及时准确的对企业的信息进行处理,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资源,同时还能够增强决策的可行性,对企业的管理层来说,能够提供预测、计划以及控制等信息支持,实现数据的整理和数据资源的共享使用,使企业的信息功能高度的集成统一,实现信息要素的优化配置,真正的发挥信息以及信息化的强大作用,逐步的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2.3企业信冬化过程中离不开工业工程的有效支持

现代化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对于基础信息数据的准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基础性的数据都需要工业工程的强大支撑,比如标准工时,需要工业工程进行动作分析以及作业研究,如果没有工业工程这个环节很难达到要求的准确性,当前阶段很多企业的基础性数据都是通过估计得出的,这样不精确的数据会严重的影响企业的发展,包括产品的生命周期、生产成本以及生产计划等环节,同时企业的信息化还需要LAPP/CAM等软件的使用,而这些软件又都是以准确的基础型数据作为前提条件的,所以说要想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就必须得到工业工程的强大支持

3 工业工程对企业信息化的促进作用

3.1工业工程提升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工业工程的基本功能就是对企业的信息化以及系统的建设提供整体规划和设计,首先要有系统性的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就是要在对企业的发展以及信息化的使用的理解基础上对企业的现状以及发展进行客观的分析,将企业当前发展和未来规划作比较,将两者的差距作为参考的依据,制定系统的信息化战略,确定没一个环节的关系,将信息化建设项目具体的落实到位,真正的让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2工业工程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MPS就是研究企业的资源利用,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生产计划提出的,就是针对企业某一个具体的产品,确定其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生产计划,还会根据MPS确定产品生产所需要的资源计划,通过资源计划的制定来确定所有生产制造所需要的采购物资所以生产计划是现代企业达到资源整合配置以及平衡的关键点,也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的信息管理和实际的生产经营保持高度一致对于制造企业来说,需要根据企业的资源计划以及控制建立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任何企业都需要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

总之,多年来,许多企业一直在努力寻求具有较好适应性、系统性、综合性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而现代企业工程正是具有这种特点的力法论和技术综合体。另外,技术改造除了需要企业有必要的硬投入外,更需要采取强化软投入的办法。工业工程立足于生产系统结构的优化调整,其推广应用是一种有效的软投入推广应用工业工程,促进企业信息化,是我国企业真

正走入国际市场、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和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冼香仪,陶俐言.基于IE思想和方法的H照相馆业务流程改善[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8)

[2]张浩.浅析工业工程的发展及在我国发展存在的问题[J].河南科技. 2014(12)

[3]齐二石.西蒙谈工业工程[J].机械工程.1991(01)

篇2

传统的工业工程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实现企业内部的生产系统整体优化与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生产系统的潜在性能,却忽视了科学技术在转为生产力的过程中给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现代工业工程开始更加重视社会和环境因素,并将研究范围从企业内部扩大到面向企业内、外部资源及其环境,注重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有机的统一。

随着可持续理论的发展和被广泛接受,可持续思想融合到工业工程的理论和实践中,工业工程开始研究生产和环境、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自然环境、社会与生产系统的关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目前工业工程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1、现代工业工程推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工业工程面向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规模化工业生产及工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2],以运筹学和系统工程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为手段,是一门系统优化技术学科。工业工程强调的是系统整体的优化,最终追求的是系统整体效益最佳。工业工程的任务和目标是研究如何将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要素进行合理地组合和配置,组成一个综合、有效的系统,以达到系统效益的提高。系统效益的提高包括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两个方面,其结果都是减少各种资源的消耗,由于资源的消耗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来环境影响,减少资源消耗就是减少环境影响。因此,提高系统效益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由此可见,工业工程研究的目的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一致的。

传统工业工程虽然降低了单位产品资源消耗,但是其结果并不是自然资源消耗的减少,因为这种资源节约主要是指单个产品的资源消耗,效率的提高往往带来产量的急剧扩大,导致总的自然资源消耗增加。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据在于把制造模式看作一个开环系统,即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报废——弃入环境,是以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很少系统考虑产品及过程的环境属性。因此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减少产品及过程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着眼于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达到以小于或等于再生资源的再生速度利用再生资源,优化其利用效率和对非再生资源的替代能力,实现环境可持续化发展的目标。这正是目前工业工程的重要研究领域,如绿色制造[3]、绿色供应链[4]等,其核心是产品和过程的绿色化。“绿色”的根本目的是把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综合考虑,改变原来末端治理的环境保护办法,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贯穿于厂址选择、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使用、产品服务、产品报废回收等全过程,通过绿色技术,对其进行系统化的控制,优化产品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在生存期内对环境的影响。

2、现代工业工程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现代工业工程不仅是一种工程技术,而且还是一种哲理,特别强调发挥系统中人的作用。这也是ie发展到今天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现代ie对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新规律的探索不断深入,其中心问题就是对人和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人、机器和设施的最佳组合,人在变速、高速系统中的适应性,环境对人的影响等都是现代工业工程的重要研究领域。工业工程对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机工程和人机一体化系统。人机工程或人因工程,又称工效学,应用心理学、行为科学、工程技术的方法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的关系,研究劳动强度与人体疲劳强度,设计出最佳的人、机、环境系统,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与改善。人机一体化系统从更深的层次研究人的作用,采取以人为主,人—机械一体化的技术路线,建立一种新型的人与机器的协作关系,各自执行擅长的工作,成为高效高性能的新一代工作系统。人机一体化系统强调人的安全性、友好性和创新性,资源的再生性及社会性。工业工程对生产系统与人的研究,协调了人与机器的关系,使人从机器奴隶的被动地位变为机器主人的主动地位,极大地改善了人的工作环境和生存状态,促进了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从而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工业工程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已经完全产业化,不仅在制造业广泛应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建筑工程业、服务行业、医疗卫生、体育、教育等领域广泛应用。我国就有将工业工程应用到医院的成功案例[5]。现代ie在非制造业的广泛应用,不仅丰富了工业工程的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而且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科学基础,提高了第三产业的供给能力和质量,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随着现代工业工程在非制造业更深层次的应用,必将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子先,齐二石,李从东.现代工业工程是技术与管理的交叉和创新[j] .造船技术,1997,25(11):8-11 .

[2]李言.工业工程及其应用[j] .制造技术与机床,2001,51(1):13-14 .

篇3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已成为发达国家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成功的重要因素,被喻为“企业管理的点金术”。它是一门技术与管理的集成学科。工作研究是工业工程最经典的内容,在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最广泛的应用。工作研究由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两部分组成,首先通过方法研究,消除开发系统中不合理、不均衡、不经济的因素,寻求开发者最经济、最有效并令人愉快的操作方法,制定出标准方法然后,通过时间研究得到标准时间,作为经营管理、进度控制的依据。工作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保证企业人才、物资等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二、工作研究进行服务流程优化的方法

工作研究应用于服务业改进问题的研究思路是通过程序分析使服务流程中的每一项活动显性化,进一步应用“5W1H”是一种询问考查方法,如对每一道服务程序都是从原因、对象、地点、时间、人员、方法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考查;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原业务流程中的问题,然后再运用 “取消(Eliminate)、合并(Combine)、重排 (Rearrange)、简化(Simplify)”四大原则对工作进行具体优化。通过上述过程使服务流程简化,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达到最佳的服务效果。

三、工作研究优化超市工作流程分析

超市购物的特点是方便、快捷;但一般消费者都有排长队等候交款的不愉快经历,如何优化收款作业流程,提高收款作业效率是每个超市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下面是对桂林市某大型超市的收银服务流程进行观察分析,该超市优化前的收银服务流程程序图如下表1所示。

表1 收银流程改进前的程序图

经过改进的收银服务流程程序如表按照改良前基本作业程序对记录的事实采用提问技术逐项提问。

对第一个操作――步骤2进行提问:

问:完成了什么?

答:扫描商品。

问: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因为要将商品登入POS机,并且把未扫描的商品和已经扫描的商品区分开来。

问:如何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答:如果将已经扫描的商品直接放到已经准备好的购物袋,则可以取消后面捡取商品再入袋工序。

问:在何处做?有没有更合适的地方?

答:在收银台。没有

问:何时做?

答:顾客把商品放到收银台上时。

问:由谁做?有没有更合适的?

答:由收银员做,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因为一般一个收银台就只得一个收银员。

通过依次对其余各个工序进行提问。根据提问、归结、整理,应用程序分析的四大原则,总结出以下意见:

1.借助购物袋支架,可以预先把购物袋撑开准备好,扫描完的商品,直接放进购物袋,取消原来先把扫描过的商品放一旁,然后再逐一放进购物袋的方法。

表2 收银流程改进后的程序图

2.在等待顾客付款或其它空闲时间把放在辅助工具上的购物袋撑开,以获得更高的服务效率。

改进后的收银服务流程程序如表3.2所示(改良方法),经过改进操作次数减少3次,等待次数减少2次,改进后缩短作业程序,提高了收银作业的效率。

四、结束语

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达国家已进入服务型社会,如在2003年,美国的服务业收益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因而可以预见,服务业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亚于制造业。我国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因此,将工业工程的管理和技术应用于服务业领域对提高服务业领域的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4

水利工程;流水作业法;施工;应用

水利工程作为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对水利施工重视的加深,以及水利项目建设数量的增加,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迅速。为确保农业灌溉水平、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员。虽然水利施工技术水平发展迅速,但是不同点施工环境对施工方法仍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不同的水利项目中,施工特性都具有差异化。加之水利工程施工环节复杂,施工量大,所需人员数量众多,在施工中还会遇到诸多问题影响施工质量,因此施工难度相对较大。近年来,在一些水利施工中开始应用流水作业法,通过该技术的引进,可以有效提高施工现场人力物力的利用效率,保证施工进程的顺利推进,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

1流水作业法应用的必要性

我国疆土面积广阔,所跨地域也相对较广,因而自然条件复杂,各地的地质条件差异性较大,而不同地区所需要的水利工程形式要求不同,因此施工手段以及施工方式不同。水利工程建设受到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水文气象条件对水利工程会产生较强的制约,这些都需要强有力的施工技术作为支持,从而确保施工质量。而在一些偏远地区,水利工程施工环境恶劣,且交通运输条件较差,这些都会增加施工难度。而水利工程设计学科复杂,工程量大,内外关系错综复杂,而这些问题通过流水作业法的使用都可以有效解决。通过流水作业,可以对水利工程施工内容、施工环节以及施工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并有效控制施工时间,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推进,同时利用流水作业法可以同时在同一作业面进行不同工种的作业,并保证施工质量,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水利施工效率,因此该方法应用在水利施工中具有重要价值。

2应用原理以及应用原则

2.1应用原理。

纵向延伸式的划分法师流水作业划分水利施工层的基本方式,在施工中将其中一个施工层作为基础,对其现场工作面进行划分,分为若干施工段,并且每一施工段安插一个施工队伍。专业的施工人员依照相关施工程序要求,按照施工段安排进行依次施工,从而完成工程项目。在流水作业中,必须保证施工段安排的科学合理,并确保施工作业均衡、有节奏,每一环节之间衔接平稳连续。

2.2应用原则。

水利施工中应用流水作业法应当注意,同一时间内一个施工段只能由一个队伍进行施工作业,并且一个队伍无论哪一时间中只能在一个施工段上作业,而不能在同一时间中由一个队伍同时进行两个施工队的施工作业。此外,施工队伍的施工操作必须连续平稳。

3流水作业步骤分析

3.1确定作业时间。

施工顺序是流水化施工必须予以确定的先决条件,确定施工顺序后,则应当计算出工程中每一工序的工程量,同时保证工程量应当准确可靠,从而确定出施工每一工序所需要的作业时间。

3.2划分施工段。

施工段的划分能够有效区分施工工种,通过划分施工段,可以同时在同一工作面上开展不同工种作业,实现流水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在施工段的划分中,首先应当以水利工程整体质量的保证作为前提,尽可能将施工段的衔接点设置在建筑物自然界线上,例如施工中施工段和施工段可以以伸缩缝、沉降缝作为衔接点。另外,应当以流水作业要求为基础划分施工段,保证整个流水线中施工段数量≥施工队数量。另外划分施工段还需要考虑施工机械运行效率,还要保证施工段大小适应施工设备运行效率。

3.3确保施工队伍安排合理。

在施工队伍安排上应当依照专业进行分工,队伍人员数量的划分应当以最小施工段予以确定,从而确保在每一工作面上,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另外,在施工队伍人员数量的安排上海应当考虑劳动组织要求的合理性,并与其想适应,从而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劳动效率,避免施工中出现劳动力冗余现象。

3.4协调施工队伍的配合。

完成施工队伍的建设后,需要计算出各个施工段中每个队伍所需要的施工时间,以此确定施工时间安排,避免施工队伍之间由于时间冲突而影响施工进度的推进。明确施工作业时间后,便可以以此排列施工段以及每个施工段所需要的专业队伍,由于时间安排是依次进行的,因此可以有效保证施工的连续性。

3.5施工流水线的构建。

完成上述环节后需要对施工流水线进行科学构建。首先应当计算流水步距,通过使用数列法,计算出准确的流水步距后,在各个施工段中安插专业施工队,完成施工流水线的构建。从整体分析,流水线的构建需要先明确施工段,后安排施工队,并保证各个环节衔接连续,形成平行的施工作业程序。而在施工流水线构建过程中需要保证其构建结构的合理性、科学性,因此需要注意对各个施工段所需专业队伍进行明确,并严格审查施工队伍的资质,保证施工队组作业队连续性。确保施工环节的连续不间断性,充分利用施工工作面,保证施工队组间的配合,令队伍插入以及作业衔接之间的时间最大程度缩短,从而有效缩短工期。

3.6总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流水线构建完成后,应当将所有的流水线联系在一起,从而完成总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从而为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工期的规划提供有可靠依据。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能够依照预定计划完成。

4实践应用分析

4.1工程概述。

以某水库大坝工程为例,该工程粘土斜墙填筑工程施工中,在坝顶拆除之后,还应对老化斜墙顶部继续进行填筑,工作范围被限定为整个坝面,工程总量被确定为41017m3,长为1357m,宽为10m,为加强质量控制,提高工作效率,故将大坝沿轴线方向划分为刨毛、活水、卸料、平上、碾压、取样验收六个施工段开展流水作业法施工。

4.2技术应用。

流水作业法在这一大坝水利施工中的实践应用如下:第一,对施工顺序进行组织,分为刨毛、洒水、卸料、平土、碾压、取样验收六个环节;第二,对于流水步距的确定,洒水与刨毛施工队组的开工间隔,运用数列发来进行计算,得到为1h,同理,其他方法亦是如此;第三,制定流水线进度安排图;第四,将每条流水线进行合理的搭建,构成初步的进度计划,流水线的搭建同流水步距的方法类似,只是将施工队组间的首尾搭建即可,且应保证流水线内队组间的时间间隔不变。

篇5

1、到了这里我认识了所有的的领导和各个施工队的人员,我和他们积极的接触,通过他们我了解了这个工程的大体概况以及各个项目的的情况,我知道了这些项目的具体施工步骤。

2、经过我每天下工地的努力,我了解了在工程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比如配筋、浇筑混凝土等注意事项),知道了如何保证施工顺利的进行,如何的能够节省材料等等。

3、由于平时帮忙做些资料,我熟悉了资料员的大体工作程序,工作内容以及培养了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同时我也接触了预算和结算等方面的知识,我会努力争取能够独立处理这些问题。

4、在工地上我不仅学到了土建的知识我还通过现场观察、操作对于室内装饰、水电安装等方面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5、由于原来做过测量,来到这里我能顺利的操作水准仪和全站仪等仪器,能够独立的为施工队伍算工程量等等。

篇6

投标报价是进行工程投标的核心,报价过高会失去承包机会;而报价过低,虽然可能中标,但会给工程承包带来亏损的风险。在投标报价阶段造价人员应针对每个投标项目,测算出工程成本,根据企业的实力和目标,确定是否参与投标。如决定投标,为了使自己的报价在投标中有竞争力为了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在报价时应坚持下列原则:

1、要认真研究招标文件、招标图纸及工程量清单等,如有条款不明确、工程量清单有误等情形,应在质疑截止日期前及时地提出,否则在今后结算时易造成扯皮。

2、造价人员要与技术人员多沟通,按最佳的施工方案计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费。

3、要充分考察施工现场,了解现场的地质状况、地下管道、电信、电缆的埋设情况,在报价中考虑进去对现场的保护、维护措施费用。

4、建立材料供应网络,平时积累大量价格信息、资料,积累不同时期材料的进货渠道、供应方式、付款方式及相应的材料价格。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工程造价管理数据库和信息网络,不断完善造价信息库,包括人工工资、材料和机械的最新市场价格。

5、制定企业定额。企业定额是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有关造价资料制定的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的消耗量,以及其他生产经营要素消耗的数量标准。施工企业应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编制出符合本企业实际、又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内部定额,才能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6、提高造价人员素质。施工企业要实现合理报价,在投标中掌握主动权,归根结底是要依靠本企业人员的素质,尤其是编制投标文件的造价人员。造价人员应灵活运用企业定额,加强施工技术知识的积累,对人、财、机的市场行情有一定的把握能力,并了解项目施工工艺和企业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进行快速、合理地组价。

7、造价人员还要善于运用投标策略,既能使招标人可以接受报价,又能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施工合同签订阶段

施工合同是工程结算的依据,而结算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合同签订是否完善非常重要。合同的签订人员应掌握《合同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合同条款必须明确,力争避免“霸王条款”的出现。遇有歧义时,虽说施工方也能通过索赔等手段来保障自己的权益,但一般施工方怕与业主关系弄僵,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合同的完善是保障施工企业权益的前提,在合同谈判和签订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施工范围、内容和界线。当在同一区域内有多个施工队伍同时施工时,工作内容往往发生交叉,在施工合同中,对工程的施工范围、工程量划分的界限必须明确,以免引起加以甲乙双方以及相衔接的不同施工队伍之间的争议。

2、明确取费标准、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如果是单价合同,设计变更引起新的工程项目,或“暂定综合单价”的项目,应明确相应单价的确定方法。如果工程量是按实计算的,是按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还是按定额计算规则,在合同中必须明确,以免为以后的工程结算留下隐患。

3、材料价格涨落对工程造价影响比较大,为了降低施工单位的风险,对于工期比较长的工程或因业主引起工期延期的工程,应在合同中明确因价格波动引起合同价格变化的调整方法。

4、风险费用。不可抗力情况的发生、施工场地内地下管线的保护等,属于不可预计的费用,应在合同中明确业主应承担的责任和费用。

5、合同语言要严谨,在专用条款中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三、工程施工阶段

施工是形成建设工程实体,实现建设工程使用价值的过程,是大量人力、物力投入的过程,是结算依据形成的过程。现场的施工预算员要时刻关注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签证工作,防止漏签变更单。在施工阶段,既要注重控制工程造价、降低施工成本,又要注重造价资料的积累完善、结算依据的保全。

施工中的三大目标:工程造价、工期、质量,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不能奢望这三大目标同时达到“最优”。在确定建设工程目标时,不能将造价、工期、质量三大目标割裂开来,分别孤立地分析和论证,更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目标而忽略其他两个目标,应作为一个系统统筹考虑,反复协调和平衡,力求实现整个目标的系统最优。为实现三大目标的平衡,在满足质量、工期的前提下,可分别采取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控制工程造价,从而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1、组织措施。如落实三大目标控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目标控制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组织措施是其他各类措施的前提和保障,而且一般不需要增加什么费用,运用得当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技术措施。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3、经济措施。

⑴人工费的控制;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10%左右,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要从用工数量上控制,合理确定各工序的人工消耗,减少工耗损失,从而降低、控制工程成本。

⑵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

⑶机械费的控制:通过合理组织和调配,减少施工中机械台班消耗;加强设备的合理使用、维修、保养工作,降低修理费用的支出;加强设备租赁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

4、合同措施。由于合同是工程结算的依据,因此合同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期结束止。造价管理人员要认真研究合同内容,对非本企业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及时地向业主索赔。

四、竣工结算审核阶段

竣工结算是施工企业在完成施工合同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在交工验收之后,根据合同规定,并结合工程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的,向业主提出自己应得的全部工程价款的工程造价文件。如何把已实施的工作内容,该得的利益,通过竣工结算反映出来,使自身利益不受损失,是每个施工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同时竣工结算是施工单位考核工程成本进行经济核算的依据;是体现和衡量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依据。为做好竣工结算,要做到以下几点:

1、企业领导重视。企业领导为保证工程效益,对外应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对内应建立以公司、项目部、造价人员相结合的一整套的造价成本管理体系,上下配合,共同谋划,为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2、造价人员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⑴对定额理解,能准确套用。

⑵掌握计价信息、计价规则、各地的补充定额、规定调整的计价文件等,要求吃透精神,准确运用。

⑶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多与现场工程管理人员沟通,掌握各分部工程的构造做法及施工工艺,进行必要的签证和费用计算。

⑷懂得必要的法律知识,能主动把握索赔事实,根据索赔程序,利用索赔技巧进行索赔。

⑸针对新材料、新工艺,利用定额原理计价规则自行组价等。

篇7

关键词:

城市公用事业;有限竞争;有效竞争;公私合作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通过设置户籍制度等制度规范,实施了一系列推动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城市区域聚集的发展政策,学术界称之为“城市偏向”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带动下,1978年以来,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保持了年均增速超过1%增长态势。从国际经验看,这一阶段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否则就有可能因公共产品供给不充分,出现“鬼城”、“睡城”、“卧城”等现象,造成国土资源浪费并引发诸多社会问题[1]。在这种背景下,仅靠财政支出支撑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已难以为继。据测算,到2020年,如果政府债务控制在60%以内,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就达20万亿元[2]。因此如何有效弥合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资金缺口,同时提高城市公用事业的运营效率,成为事关中国城市化战略顺利推进的关键问题。为有效支撑城市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通过引入境外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公用事业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有效缓解了资金不足的局面,并提升了运营效率。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私人部门参与城市公用事业的范围不断扩大,公私合作的形式由最初的建设—运营—转移(BOT),逐步发展到特许经营和政府购买服务。

但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公私合作,都需要构建完善的合作机制,并为各方参与公私合作提供稳定的预期。尤其是“十二五”时期以来,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委的推动下,公私合作制正逐步成为缓解地方城市公用事业融资困境,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模式和手段。在新一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改革进程中,更有必要明确公私合作的机制框架及其内涵,防止部分城市政府将公私合作制作为迅速套现、缓解债务负担的政策手段。然而由于历史条件、自然环境、人口结构、政治经济体制甚至是文化禀赋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公私合作制的适用模式、实践效果、监管体系等差别较大,学术界对公私合作制内涵与本质特征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公私合作制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各参与主体的互动关系与作用机理愈加复杂,逐步形成公私合作的研究广度大大超过其深度的态势,以致出现任何形式的“公私混合”均被称为公私合作的“泛化”取向。鉴于上述分析,本文以城市公用事业的技术经济特征与发展困境为逻辑起点,通过分析城市公用事业在保持“有限竞争”条件下实现“有效竞争”的兼容条件,试图在理论上阐明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的机制框架,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二、城市公用事业的两难选择及协调

城市公用事业被认为是自然垄断的典型领域,其自然垄断性表现为规模经济性、资产专用性两个方面:规模经济的核心含义是指,在投入增加的同时,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比例,从而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呈现规模收益递增。在现实经济中,规模经济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高资本密度。贝克尔等人用资本/收入比率,测算了城市公用事业的资本密集程度,研究发现城市电力、电信等行业的资本/收入比率大致在1∶1到2.5∶1之间,自来水业的资本/收入比率甚至高达5∶1甚至6∶1,这是因为城市公用事业建设初期需要大量投资,用以输配管网及其他设施建设[3]。如此巨大的投入要求在特定范围内接入网络的消费者数量必须足够多,以分摊巨大的固定资本。因此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实行少数企业垄断经营,才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资产专用性是指一项资产被用于特定用途后出现锁定效应,很难再移作它用;即使可移作它用,也会造成该项资产的巨大贬值。由于要素品质、要素组合和产业特征的差异,在不同产业间配置某项资产通常存在交易成本,并且交易成本越高,资产的通用性越差,专用性就越强。城市公用事业的管网建设环节对地质水文条件、电力等其他设施布局、建筑物分布等都有特殊要求,这些决定了管网等设施具有很强的资产专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投资者进入该行业的障碍,由此形成自然垄断格局。此外,受地理区位、地势地貌等自然条件限制,一般而言,城市公用事业管网具有清晰的辐射半径,这些产业特性决定了需要以区域垄断的形式,保证城市公用设施的整体效能。某些城市公用行业,诸如城市自来水还具有物理上的不可压缩性,在取水、输配环节均必须借助管网设施,从而这些产业具有产、供、销高度一体化的特性,同样需要采取地区性垄断经营的形式。尽管以垄断经营形式维护的有限竞争有利于维护城市公用事业的规模经济性,但在竞争不充分的环境下,垄断企业缺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内在激励。此外,在缺乏政府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垄断企业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虚报成本,制定垄断价格,损害社会公众利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自来水、管道燃气等公用产品的需求数量迅速增加,而传统的垄断供给模式又缺乏提高效率的内在动力,这些迫切需要借助有效的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减少或取消进入限制,改变城市公用事业垄断经营的局面。然而在一定的规模经济下,过多的企业进入又会造成重复建设,导致企业间恶性竞争,进而损害经济效率。因此,在城市公用事业领域,如何在有限竞争、维护企业规模经济性的前提下,以有效竞争的形式激励企业提高效率,同时又维持合理的市场竞争格局,避免因竞争激烈导致规模经济损失,就成为城市公用事业经营的两难选择。

为了解决这一两难困境,学者们进行了长期探索,其基本思路是在认识城市公用事业有限竞争必要性的同时,将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协调,形成一种有效竞争与有限竞争相互兼容的长期均衡格局。然而,早期学者如梅森[4]、索斯尼克[5]等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等方面提出了衡量有效竞争的标准,但并没有提出有效竞争的具体实现形式。直到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德姆塞茨在其《为什么监管公用事业》一文中,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解决思路———特许经营权竞争。具体而言,特许经营权竞争是在一定的企业信誉、质量保证下,选择多家企业就某项城市公用事业或业务领域的独家经营权(特许经营权)展开事前竞争,由报价最低的企业取得特许经营权后,独家经营城市公用事业[6]。198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费舍尔提出了区域间比较竞争理论模型,在这一模型中,政府通过设立一定环境下的基标杆价格,引导企业围绕标杆价格展开竞争,激励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为解决城市公用事业经营“两难选择”的又一有效思路[7]。上述研究在理论上提供了协调有限竞争和有效竞争的思路,但从实践角度看,这些理论的应用需要具备许多条件。如特许经营权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特许经营权竞标阶段竞争是否充分,以及特许经营合同如何管理等问题。而区域间竞争比较竞争模型的运用需要过滤掉因环境差异而导致的企业成本差别,但在缺乏有效技术的情况下,评估环境差异是极为困难的。这些均表明了城市公用事业领域竞争机制的复杂性。此外,由于自来水、管道燃气等城市公用产品或服务为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所必需,需求弹性较小,政府还必须发挥其社会保障职能,促使经营城市公用事业的企业必须以消费者可承受的价格,向服务区域的全体用户提供公共产品。

三、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的机制框架

城市公用事业有限竞争与有效竞争的“两难困境”表明,传统的“政府与市场”或“垄断与竞争”相互独立的二元治理范式,均难以实现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有效兼容。而现代治理最为核心的特征就在于其强调协作与公私兼顾,超越“公与私的二元结构”是新公共治理理论与传统公共行政之间最重要的差别之一。因此,以协调与合作的跨界方式治理包括城市公用事业在内的公共事务已成为必然选择[8]。尽管学术界对于“治理”的内涵认知还未统一,但均认为公私合作理念比传统的“政府与市场”二元治理范式更具包容性,即强调政府与社会多元主体,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互动协作,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度设计,公私合作有效维系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借助缔约机制维系,以正式合同为纽带建立合作关系在所有的行为规范中,法律无疑是约束经济主体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最为有效的制度。而建立于法律依据之上的合同,是实现这一功效的基本载体。同样地,公私合作合约对于规范合作各方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合作各方通过合同关系的缔结,不仅有利于获取稀缺性资源,提升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更重要的在于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公共产品有效且稳定的供给。然而在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现实中往往存在难以洞悉的不确定和风险,因此公私合作制中的合同大多是不完全合约。由于事前分析各种确定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往往导致缔约成本过高,从而使合同标的成本与价格攀升。这就提示我们在公私合作制合同缔结过程中,建立相对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二)与传统“公”、“私”对立的二元治理范式不同,公私合作制要求参与者通过协调与合作开展共同治理活动,共同商定投资、销售等重大决策然而在契约不完全条件下,对资源的分享或者权利的独占容易引起机会主义行为,为获得互补性资源,产生乘数效应,必须建立协作式的信息沟通机制,以有效解决资源或权利分享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此,有学者将公私合作制下的混合组织视为“存在伙伴专用性沟通的合作博弈”[9]。此外,从成本—收益的经济学视角看,由于与其他合作者分享了重要资源或权利,产权独立的合作各方必须让渡部分自和和控制权,以在相互协作的框架下使得合作关系得以延续,这样才能取得更多的合作收益和分成。

(三)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在合同框架下,合作各方虽然通过缔约让渡了部分自力,但是各自都还保留着独立的剩余追索权。为了取得更多的合作剩余,公私合作制中的合作者之间必然存在竞争。从广泛层面看,在合同标的和合同执行环境相似的情况下,合作者之间的竞争既包括不同形式公私合作制之间的竞争,也包括公私合作制与其他组织形式的竞争。但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竞争,都会对公私合作制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即在竞争的影响下,合作者的自利行为将导致合作收益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公私合作制的内部控制机制,应对各种形式竞争对合作稳定性的冲击,就显得尤为重要。已有研究表明,设计适应的风险分配机制,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能有效凝聚各方合作意愿,增强公私合作的稳定性[10]。以上三个基本条件,决定了公私合作制本质是一种合作与竞争交融、风险与收益并存的混合组织。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任意一种组织形式都是经济主体基于交易成本最小化做出的理性选择,而且组织形式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治理机制与交易特征相适应[11]。在公私合作制下,凝聚各方合作意愿的根本动力,在于公私合作制所能产生的收益预期。而在合作各方具有独立的剩余追索权的条件下,对于收益的竞争又使合作面临稳定性的问题。因此,若要引导合作者进行专用性投资,就必须建立事后补偿投资的收益分配机制。另一方面,诱导合作各方机会主义行为的根源还在于事前不确定性,这不仅会导致合同的不完全性,甚至会转化为风险使合作者蒙受损失,因此风险分担机制就成为维系公私合作制的另一个重要保障。

从效率角度看,私人部门的进入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公用事业的运营效率。然而在资本逐利天性的驱使下,私人部门可能依靠一定期限内的垄断经营地位,制定垄断性价格,损害社会公众利益。此时,为规范私人部门的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政府需建立相应机制,防范私人部门出于利益追求而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已有研究表明,政府规制是保障公私合作制有效运行并维护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关键。一方面,适度的规制不仅能够保证公私合作关系的运行效率,还能确保资源配置和社会服务等广泛目标。另一方面,规制机制能够对合同条款提供法律支持,保障其承担风险和预期收益的匹配,防止政府侵害私人利益[12]。事实上,威廉姆森早在1976年就提出根据经济活动的交易特征设计具体的规制形式[13]。以拉丰和梯诺尔为代表创立的新规制经济学进一步把市场交易的特征明确为不对称信息、缺少承诺、不完美的规制者三个方面,并强调规制机制设计应当与规制双方的信息结构、约束和可行的工具相一致[14]。由此可见,出于社会性目标考量的政府在功能上是与基于经济性目标的合约治理机制互补的,政府规制能够使合约能够更加完善、也更易于监管、实施和修正,从而有效克服合同不全性带来的各种后果[15]。

综上分析,由于公私合作混合组织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结构,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分担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引导合作各方自主为目标努力。实际上,风险分担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相对完备地构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各方合作的基础。但城市公用事业的特性决定了公私合作中的市场竞争机制有其特殊性,同时应借助政府规制政策维护其多重目标。这样,风险分担机制、收益分配机制和规制政策就构成了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机制的三个核心内容。需要说明的是,在公私合作机制框架下,政府及其公共部门承担了两种角色:一种角色是合同的一方主体,需要按约定行使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另一种角色是合同监管者,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可测量的服务标准,确保服务达到预定的质量目的。虽然在实践中,有时很难判别某项权力到底是基于合同条款,还是主管部门的职责取得的,易造成公共部门的两种角色定位存在交叉。但从本质上看,合同监管和政府监管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监管形式:合同监管的主要依据是所订立的合同条款,是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市场主体多次博弈、讨价还价而形成的公私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分配;而政府监管则是依据法律规定,以法律强制力赋予公共部门的授权。这两种性质的监管对于合理界定公私双方职能边界,构建有效的制度安排极为重要。

四、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制的内涵解析

(一)公私合作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公私合作制作为一种多方参与、结构复杂、专业性强的制度安排,需要借助正式合同对招投标的程序、各类资产的组合、公共产品的定价等进行协调。与此同时,需要设立相应的治理结构,以推进公私合作制的实施。由此可见,作为一种治理结构,缔约是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的基本特征,涉及合同谈判、订立、监管、修正、执行和终止等各个环节。但在城市公用事业领域,由于资产专用性以及各种不确定性的存在,难以用完备的条款对合同订立前后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进行详尽说明。同时,合作各方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等约束也使订立完备条款的交易成本极高,因此,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契约具有较强的不完备性。与此相对应,合同风险就成为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制优先解决的问题。合同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交易环境变化、项目的设计和施工缺陷、合作各方利益关系等都对公私合作的推进和执行具有重大影响。从风险的潜在后果看,由合同风险所诱发的机会主义行为总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合作各方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降低自身成本,但对合作的总体收益造成负面影响,其结果类似于“囚徒困境”,即每个参与者的自利行为导致了整体上最糟糕的结果。另一类是利用专用性资产投资,变相提高交易伙伴成本,从而获得对自己更有利的收益分配份额。为了限制这些机会主义行为,除了事前谨慎地选择合作伙伴外,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与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项目相适应的风险分担机制,对合作各方之间的交易关系进行协调。从中国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制的历史经验看,公私合作项目风险分担机制的本质,是要合理确定各种风险在公私部门之间的配置。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以合理的制度框架明确界定政府和公共部门的行为边界。有学者分析了中国16个失败的公私合作案例,结果发现绝大多数项目的失败与政府失信、审批延误、政府决策失误、政府反对、腐败问题、法律变更等政府行为与决策有关[16]。因此,在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制推进过程中,有必要就风险分担中政府职能问题进行阐述:公私合作制意味着政府与公共部门的某些公共责任向私方合作伙伴转移,但并不意味着放弃公共责任,城市公用事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决定了政府仍需承担公共服务的数量与质量监管等职责。因此公私合作并不是把风险全部转移至合作方,而应是共担风险、共享利益,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完善风险分担机制的重要性。

(二)公私合作中的收益分配机制根据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基本理念,经济主体交易方式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交易成本的节约。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制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这种将政府与市场、垄断与竞争有效结合的混合组织,比传统上政府垄断供给的模式更有利于交易成本的节约。但是交易成本不仅存在于市场主体之间,在组织内部,对组织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选择也需要依据交易成本原则。从这个角度看,仅仅依靠风险分担机制难以推动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制的发展,因为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有可能导致风险分担机制设计及执行成本过高。此时,迫切需要能够引导合作各方自主行为的激励性机制。在市场经济中,资本的逐利性是各类市场主体经济决策和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力。由于城市公用事业及其提供的服务具有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资本密集性、巨大的外部性等技术经济特征,因此城市公用事业具有较强的抵抗经济波动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能够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这也是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公用事业领域,公私合作项目开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换言之,无论是政府、民营企业还是承包商,各方建立混合组织的基本激励,在于依靠互补性的资产投资,能够获取比自身单独经营更高的收益,因此公私合作中的收益分配问题比利益创造更为重要。在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下,可预期的合作收益能够依据合同条款合理分配,但难以预见合作收益的分配同样对公私合作制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在实践中,保障私人部门投资者收益的同时,防止私人投资者因追求暴利而使社会公众利益受损,是与公私合作收益分配机制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在实践中,政府监管机构通常会设定一个“公平、公正”的资本收益率来限制企业的利润水平,这就是成本加成监管。然而投资回报率的确定面临两难选择:如果投资回报率较高,固然对民营企业会有较大的吸引力,但会形成价格上涨的压力;而如果投资回报率较低,就难以吸引民营企业进入。因此,设定具有正向激励的资本收益规制模式就成为利益分配机制的关键。

(三)公私合作中的规制政策设计城市公用事业领域推行公私合作制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和质量,克服传统政府垄断供给的不足。在这一目标导向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自然成为一种政策选择。然而城市公用事业垄断性、基础性和公用性的特征,决定了公私合作制中竞争机制的运用与一般的市场环境不同。对此,新规制经济学大师拉丰强调,尽管在一般意义上竞争有利于经济,但在政府公共管理薄弱的地区或环节推行竞争需谨慎[17]。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竞争机制的引入必须与强有力的政府监管相联系,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匹配与竞争机制相应的规制体系。事实上,通过转移开发权和经营权,公私合作制确实可以实现城市公用事业运营效率的提升,但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这种效率提升很容易因政府行为或合同的不完全性所抵消。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披露信息太少,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严重,规制的严格执行在发展中国家更为重要。总体而言,城市公用事业领域实施公私合作制后,其规制需求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防止破坏性竞争,保证城市公用产品稳定有效供给;抑制企业制定垄断价格,维护和优化社会分配效率;防止垄断企业在竞争性和非竞争性领域同时经营,利用交叉补贴排斥正常竞争的行为;促进城市公用事业正外部性,抑制其负外部性等。从规制政策的内容上看,公私合作制规制政策包括市场准入规制、价格规制、质量规制等。从规制目标看,为了确保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公共产品或服务有效率的供给,通过营造竞争环境给予被规制企业竞争压力,促使其提高生产或经营效率,激励其主动提高内部效率、降低成本,是规制政策设计的基本导向。

五、结论与展望

城市公用事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及其发展困境不仅是公私合作制衍生的逻辑起点,也是公私合作机制构建的理论依据。一方面,自然垄断性特征要求政府以垄断经营的组织形式维护规模经济效益,然而垄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效率损失。而引入私人部门,不仅能够强化竞争机制,还能充分利用私人部门筹措资金、项目管理和市场运作等方面的优势。为了获得这种优势,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原则,以风险分担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为基础,构建相对完善的合同治理机制。另一方面,公私合作制并不排除公共部门的作用,为了有效避免私人资本盲目逐利损害社会公众利益,还需发挥政府规制的作用。这样,风险分担机制、收益分配机制和政府规制政策构成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有效兼容的合作机制,使双方能各展所长,有效实现城市公用事业社会性目标和经济性目标的统一。本文虽在整体上构建了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的机制框架,并对其内涵进行了解析,得出一些富有意义的研究结论,但在实践中,无论是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的风险分担机制,还是其收益分配机制和政府规制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细致研究。此外,作为一项替代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有效制度安排,公私合作制不仅受到经济学者的重视,而且在公共管理、政治理论甚至社会学领域都受到了广泛关注,由此决定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仍具有的较大理论空间。

参考文献:

[1]吴晓燕,赵普兵.城镇化:比较中的路径探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2]梁倩.城镇化基建资金缺口或达20万亿[N].经济参考报,2013-11-29(1).

[3]BeecherJA,MannPC.CostAllocationandRateDesignforWaterUtilities[J].NationalRegulatoryRe-searchInstitute,1990.

[4]MasonES.CurrentStatusoftheMonopolyProblemintheUnitedStates[J].TheHarvardLawReview,1948(8).

[5]SosnickSH.ACritiqueofConceptsofWorkableCom-petition[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58(3).

[6]Demsetz,Harold.WhyRegulateUtilities?[J].JournalofLawandEconomics,1968(1).

[7]ShleiferA.ATheoryofYardstickCompetition[J].RandJournalofEconomics,1985(3).

[8]张伟,杨安华,徐元善.跨界危机的兴起及其对公共管理者的新挑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篇8

刚进入魅力保修中心,我就被委以重任,作为10、11区现场维修分管工程师。

面对着352户业主,第一次接触服务类职业的我,对业务不甚熟悉,不免对工作产生担心和忧虑——很多地方不是很懂,让我一方面感到“隔行如隔山”,另一方面又觉得任重而道远。

但这种担心随着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帮助很快便烟消云散了。遇到困难,大家都很耐心的教导:无论是带业主验房、检查验房单问题点维修,还是反馈通知业主复验签字、晨会,或者写函发函、基本礼仪和现场取证照片采集等,都得到了各位同事的支持,尤其是前台信息员,屡次慷慨相助。

大家知道我是初来,对我特别照顾,每次都有人善意提醒我别遗漏,甚至手把手教我怎样消单及关闭问题点等……一切的一切,让我很感动。哲人说过,完美的团队是取得成功的保证,在魅力这个大家庭里,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

为了迅速融入,我随身携带着小笔记本,同事提醒某事,便当场记下,此后时常翻看,以此警醒;经常总结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不懂到懂,从初通到细致,受到了不少业主的赞扬和支持,让我非常开心,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二、敬业爱岗,热情服务

刚到10、11区负责,正好是集中交付。

带业主验房时,我认真回答着业主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详细讲解小区的规划、室内装修材料品牌以及和房屋保养注意事项。对于业主提出的不满意处详细记录,并及时将验房单问题点派发给各分包单位进行维修;对完成的问题点通知业主复验,在验房单签字。

大多业主对我们的服务都很满意,我们的劳动得到业主的称赞,也是为xx团队增添了一抹亮色。

房子交付完毕后,随着业主入住率的提高,报修的问题点也越来越多了。每次收到报修后,我都迅速前往现场查看,确定非人为损伤,填好维修方案并告知业主,然后派单给工人安排进入业主家维修,完成任务后给业主签字确认。继而一直负责进入房修平台进行消单,在公司cm网关闭问题点。

三、秉公办事,真诚待人

有时候业主不注意造成的人为损伤,如某家养花浇水,导致地板膨胀变形,打电话抱怨是我们用材质量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我在现场勘察后便加以解释,无论业主大声咆哮还是冷嘲热讽,我都以诚挚的态度对之。

圣经上说过,当别人怒火燃烧的时候,你唯有平静对待,才能使其熄灭。业主大多会被我们的态度所感化,我相信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别人,人家也会设身处地为你着想。公司的制度不能乱,唯有自身不乱,他人方莫能使之乱。

四、严谨细致、律人律己

每到业主家,无论主人在意与否,必穿鞋套,人家客气说“房屋乱,不必”是一回事,个人是否遵守公司制度又是一回事。

某次在一家维修,主人性格开朗,看起来是文化人士,自己抽烟的时候也给施工人员递上,我坚决制止“不能在业主房中接烟、抽烟”。主人劝“规矩不外人情。”我对答“人情不坏规矩。”主人大笑,不再勉强,称赞我们xx“自律者,人恒敬之”。

五、情系业主,及时反馈

篇9

一、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优势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成本管理法,应用在工业企业中可以准确地将工业企业中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企业生产过程和服务中,帮助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进行重新设计,提高工业企业中增值作业的工作效率。

(一)作业成本法在产品决策中的应用

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到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可以椴品提供有效的信息。特别是当企业产品类型增加时,产品的间接费用也会增加,通过作业成本法能够对产品生产的费用进行合理分配,并为产品生产提供相关的决策,减少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从而提高工业企业产品决策的正确性。

(二)作业成本法在存货管理中的应用

在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种类多样化,采购部门为了降低成本会采用大批量采购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业企业库存,无形中造成存货的发生。作业成本法能够对库存和采购进行有效均衡,以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成本控制,在符合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要求的基础上,降低库存和总体成本,实现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作业成本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当前,产品质量管理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举措,也得到各工业企业的高度重视。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在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中能够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成本信息,进而帮助工业企业完成产品质量管理中的增值分析和非增值分析,减少企业生产中的缺陷成本,在保证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总质量成本,从根本上改善和优化工业企业的质量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现状

通过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优势分析可知,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产品决策、存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作业成本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由于工业企业自身条件限制,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中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管理控制不到位

当前我国工业企业的整体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产品成本结构中仍然是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成本为主。由于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工业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不到位,大部分工业企业中作业成本法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导致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滞后。作业成本法将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结合起来,对工业企业资源管理、作业产品、产品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加强成本控制。因此,在我国工业企业还没有形成全面的成本管理理念和内部管理控制方法之前,作业成本法很难在工业企业中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二)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作业计量、分配及成本动因的选择没有严谨的判断标准,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全面理解作业成本法的内涵和优势,并且具有作业成本分析的相关经验。但是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缺乏既懂管理知识又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由于财务人员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方面的能力偏低,导致工业企业作业成本法推广困难。

(三)信息化普及程度不高

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在工业企业中进行成本核算需要大量的数据来准确的归集产品成本。为了提高数据计算准确性和效率,近年来我国工业企业引进国外电算软件,并采用用友、金算盘等国内管理软件,会计电算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会计软件起步较晚,在功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而国外管理软件水土不服现象严重。加上大部分工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水平还不高,采用电子表格的方式计算,无法及时准确的获取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数据,阻碍了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实施进程。

三、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对策

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中面临着内部管理控制不到位,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信息化普及程度不高等问题,阻碍了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和推广。为此,工业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加大加强人员培训,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为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一)加强内部管理控制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中心为核算和管理对象,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基本指导思想。加强内部管理,对成本动机进行分析是工业企业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关键。因此,工业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并将作业成本法分为企业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费用两个方面,从而提升企业价值链。具体来说,工业企业领导需要更加重视和支持作业成本法,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明确员工在作业成本法应用中的岗位职责,并定期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通过加强和实现部门之间知识的融合,为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提供组织保障。

(二)加大加强人员培训

配备合适的人员,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是工业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关键。行为和组织因素在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作业成本法的顺利实施,工业企业需要调整组织结构,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不断培训来获取熟悉作业成本法的会计人员、管理人员。并且,构建财会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渠道,完善会计人员的成长路径,选拔作业成本法经验丰富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有效的设计开发作业成本系统,实现作业成本信息的合理应用,提高工业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水平和效果。

(三)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

会计管理软件的支持是工业企业作业成本法精确实施的重要条件。因此,工业企业需要加强信息化件对成本管理模块的开发应用,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软件成本管理功能的完善和普及,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四)需要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基层工作人员的配合

因为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全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其实施是一项复杂、缜密的系统工程,它几乎涉及企业的所有层次和各个部门,需要会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非会计基层人员的通力合作。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见效。作业成本法通过对真实成本动因的分析,使得各种成本由相关业务决定,这将大大限制有关管理者的费用审批权限和经营决策中的自由裁量权,有可能产生一定的抵制力。因此,如果没有工业企业高层领导的有力支持与推行,成功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概率将会大大地降低。

四、结束语

作业成本法可以在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实现对成本的计算,提高了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发展。作业成本法对于企业的适用性相关分析和检测是一个长期循环往复的过程,短期内并不能立刻实施成功,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将其与企业的状况相适应,不能直接将方法进行照搬,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虽然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工业企业中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其应用仍然不够成熟,存在诸多问题。在智能工业和工业4.0的发展背景下,工业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让作业成本法更好的为工业企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金阳.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J].经营与管理,2014,01:64-65

篇10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的重要性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在我国的不同行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相对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更加精细,是一种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工业企业中应用作业成本法,可以准确地将工业企业中的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分配到工业企业的作业、产品、顾客、生产过程和服务中,提高了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且,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可以为工业企业的生产和决策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帮助工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工业企业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进行重新设计,可以有效地节约工业企业的资源。

(二)作业成本法的原理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可以实现对成本的计算。其基本的工作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实现了对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根本变革,将管理重点由“产品”转变为“作业”。主要的工作流程是,以作业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根据工业企业生产作业中消耗的资源情况,实现作业中资源成本的分配,经过一定的累计形成作业成本;然后按照作业的动因将作业的成本对工业企业的产品进行分配,一直到产品成本的最终得出。

(三)作业成本法的实施策略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步骤。工业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结合工业企业自身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工业企业的作业成本管理要以固定的步骤作为基础,进行创新,实现灵活应用,这是发挥作业成本法有效作用的关键因素。主要的步骤包括作业调研、作业认定、成本归集、建立成本库、设计模型、应用软件、运行分析和持续改进。不同的步骤在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需要工业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生产情况,按照这些步骤进行创新,保证作业成本法的顺利实施,发挥作业成本法的有效作用,提高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

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间接费用的比重不断上升。而且,顾客的类型也不断变化,越来越复杂,对产品的功能和类型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工业企业需要根据这些情况,做出准确迅速的反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促进自身的发展。针对这些情况,一些工业企业开始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应用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中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作业成本法的兼容性

作业成本法的兼容性主要是指可以与目标成本法共存。根据我国对工业企业中成本管理方法的一项统计分析结果可知,在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目标成本方法。但是,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同时,目标成本法也可以在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继续使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工业企业生产产品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多,工业企业只应用目标成本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工业企业的发展要求。在工业企业中应用传统的目标成本法需要尽可能地降低工业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保证产品价格可以被市场接受,并且企业还可以收获一定的经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产品的成本进行反复的计算,而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适合进行复杂成本计算的方法,可以提高成本计算的精确性。所以,在工业企业中应用作业成本法可以兼容目标成本计算方法,在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作业成本法的经营环境

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工业企业对生产经营环境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作业成本法的有效实施,这样才能发挥作业成本法的有效作用,提高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从产品的特征来看,目前我国一些产品规模比较大和更新比较少的工业企业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比较少。一些工业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设计过程中应用价值工程方法,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相关的产品功能设计和成本投入。在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价值工程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对整个工业企业生产链和价值链的反映,运用过于狭窄,不能上升到对工业企业整个作业链的全面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企业缺乏作用成本法的管理知识。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应用作业成本法,不仅仅要针对生产产品,还需要和企业的其他管理组织机构进行协调。一些企业对作业成本法的管理方式重视不足,在建设相关信息系统时与其他的部门协调不足,不能贯彻实施作业成本法。总的来说,我国的工业企业中已经逐渐出现了作业成本法运行的环境特征,为作业成本法的运行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但是,从工业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看,管理工作存在一些不协调或脱节现象,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

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加剧了工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生产技术的改革和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核心也从传统的产品创新、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品生产流程的精简转变为存货管理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等相关的生产经营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准确的成本信息是工业企业在产品决策、绩效考评和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下文主要从产品决策、生产能力利用管理、存货管理和质量管理与控制等方面,探讨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实施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作业成本法在产品决策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系统在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可以为产品提供有效的信息。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类型增加时,产品的成本分配会变得更加复杂。而且产品的多样性会增加产品的间接费用。例如,监督、检查、产品控制、质量控制和机器维修等费用都会增加。按照机器设备的运行时间或直接按照生产工人的工作时间对产品的成本费用进行分配,一定会扭曲产品的成本,致使工业企业在进行产品决策的时候出现错误。例如,工业企业在对产品线进行决策时候,如果觉得小批量的生产产品利润比较高,就会停止正在大量生产的产品的生产。但是,通过进行成本计算,从作业成本的管理结果可知,小批量生产产品的成本相对高于大量生产的产品成本,这就会对工业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用作业成本管理可以提高工业企业产品决策的正确性。

(二)作业成本法在存货管理中的应用

在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存货会增加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在传统的成本管理过程中,一定的存货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做好存货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采购部门以低成本作为标准,采购人员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采取大批量购货的方法,超出工业企业的需求,就会产生存货;如果生产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以产品的生产产量为主,会导致产品生产过剩,也会造成存货的发生。针对这些现象,工业企业应该以整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作为成本控制的基础,保证工业企业不同部门的目标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实现存货管理的正确性,在符合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求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减少库存,降低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总生产成本,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作业成本法在质量管理与控制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产品质量问题的出现,一些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产品质量的管理。作业成本法是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优先投资项目的决策考虑,主要是以项目质量的提高和产品成本的降低为主要目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作用。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不属于增值作业的成本信息,帮助工业企业对项目的优先投资进行考虑。在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过程中,应用作业成本法可以对工业企业中和产品质量相关的不同环节进行增值和非增值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增加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减少企业生产中的缺陷成本,实现降低工业企业总质量成本的效果,从根本上对工业企业的质量成本进行改善和优化。

四、总结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可以在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实现对成本的计算,节约资源,提高工业企业的工作效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作业成本法在不同环节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提高了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赛莲,赵齐美.论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26).

[2]张莹华.浅谈作业成本法及其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10).

篇11

一、前言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建设工程投资大幅度上升,相应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显得越来越突出。对于工程造价人员来讲,搞好工程造价工作首先要做好工程计价工作。工程计价标准和依据主要包括计价活动的相关规章规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和计量规范、工程定额和相关造价信息。

笔者1993~2012是一名从事工业安装(电力、石油化工行业)的专业分包单位的造价工程师,2012年初进入审计单位从事工程审计工作。现对工业安装与民用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工作的异同略谈浅识。

二、工程计价

工程计价是指按照规定的程序、方法和依据,对工程造价及其构成内容进行估计或确定的行为。工程计价依据是指在工程计价活动中,所要依据的与计价内容、计价方法和价格标准相关的工程计量计价标准,工程计价定额及工程造价信息等[1]。

下面笔者就从事过工业安装(主要是电力行业)与民用建筑安装工程中,对工程计价中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工程计量和工程定额的差异进行比较。

三、施工图与工程计量

工程设计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对于项目复杂的还要增加技术设计。相应的工程图纸分为初步设计图纸和施工图图纸,一般情况下,工程施工和审计人员接触到的是施工图。

对施工图设计深度的要求一般应当符合国家的深度要求,因此在工业安装与民用建筑安装的设计深度是有区别的。建筑工程设计深度遵循的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而其他工业设计深度是各自遵循不同的要求,如电力工程就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444-2010《电力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的标准;石油化工工程施工图设计遵循《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HG/T20519-2009)的相关标准等。

工业安装项目,施工图纸的设计深度一般都较民用建筑工程项目深,就笔者接触到的石油化工、电力工程、水利工程而言,以石油化工施工图设计深度最深,这与石油化工一般都是易燃易爆易腐蚀的特性有关。工业安装项目一般均开列有设备、材料清单或材料清册、管段表,不需要造价人员再去测量、计算设备、材料的数量。但也有以下情况时需要工程造价人员仔细计算,防止漏算少结或多算多结。下面以电力安装工程中大型火力发电厂的热控专业为例,分析部分例外情况:

(1)少数设备是没有清单和清册的,需要到图纸上去清点,比如大型发电厂的热控仪表部分图纸中的调节阀、电动阀和气动阀就需要在热控系统图上分别清点,但也有少部分设计院开列热控阀门清册。

(2)还有一部分材料在分册图纸上是没有的,但专业总册图纸材料表上有。如发电厂热控分册图纸中的金属材料,仅仅是指用于控制柜和保温箱等盘柜的柜基础,而变送器台阶(变送器集中安装框架)、现场接线盒、分支桥架的支架、电源电缆及控制电缆的配管的支架等使用的金属材料、电缆配管都包含在热控图纸的汇总材料表中;热控的分支桥架在施工图上根本没有明确的标识,而是由热控施工队伍的技术人员与设计驻场代表、监理共同根据现场情况布置桥架。设计最后将这部分材料汇总到总册材料表中。

(3)有一些设备它在设备清册中无影无踪,但在电缆接线表或电缆清册中出现,也有只在I/O清册中出现。这些设备大多数是成套设备厂家配套的热控设备或需要增补部分设计的,这时就需要造价人员从中筛选出设备清册中没有的设备、电缆清册中没有的电缆、I/O清册中没有的I/O点加以计算,防止漏算少结。

(4)在工业安装上对于造价人员来讲从图纸上计算材料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看懂图纸的来龙去脉,不能重复计算图纸量,一旦重复计算后的量和价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分散在不同图纸上的相同的设备和与之相关的材料,有时这些设备还拥有不同的名称和符号。由于各册各张图纸设计人员是不完全相同的,有时给设备所取的名称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只有一个相同的设备编号,要看清设备编号。工业安装项目每册都有设备、材料汇总表。设计人员为清晰的表明自身设计部分的工艺过程,有时候册与册之间,张与张之间的图纸会出现交叠部分,就容易出现重复统计设备与材料的情况。这就需要造价人员理解工艺流程、理清主要设备脉络,看清编号,做到设备不重复、漏项,其他相关的材料也就不容易重复、漏项了。

在民用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工作中,由于设计深度的限制,工程量的计算在预算、结算工作中占主要位置,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程量的计算上,这就需要造价人员对计算规则的熟悉及空间概念的清晰。现在电子版CAD图纸为管线长度计算带来了福音,算量工具在安装中还不能完全适用。安装工程量计算还得靠造价人员自身的经验,系统图和平面图结合起来计算。图纸编号来,要按系统图来,这样就不容易出现重复计算或漏算,计算时就计算书是必不可少的,也方便审核人员的核对。由于民用建筑安装工程相对工艺路线较为简单,大量重复计算管线、设备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工业安装比民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深度要深,工业安装造价工程中,造价人员对工程量的计算工作相对较少,而民用建筑安装工程更多的侧重于工程量的计算。工业安装要求造价人员能看懂项目的大概原理,专业性较强,一般工程造价人员完全精通的只有几个相近专业,精通的所有专业的造价人员很少。民用建筑安装项目,工艺流程相对简单,专业性不强,设计图纸也少,造价人员从图纸上能知道的信息量也有限,而且安装造价人员完全可以跨专业,没有明显的专业区分。

四、工程定额

(一)工程定额分类

工程定额主要指国家、省、有关专业部门制定的各种定额,包括工程消耗量定额和工程计价定额等。

工程定额按照主编单位和管理权限分为全国统一定额、行业统一定额、地区统一定额、企业定额、补充定额五种。

(1)全国统一定额是由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全国工程建设中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的情况,并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定额,如《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GYD-207-2000)。

(2)行业统一定额是考虑到各行业部门专业工程技术特点,以及施工生产和管理水平编制的。一般是只在本行业和相同专业性质的范围内使用,如《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石油化工行业检修工程预算定额》等。

(3)地区统一定额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定额。地区统一定额主要考虑地区性特点和全国统一定额水平作适当调整和补充编制的。如《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江苏省单位估价表2001》和《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2000年安徽省估价表》就是按照《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做的适当调整和补充编制的,相同的定额编号对应的项目名称是相同的,综合工日数、辅材种类、定额含量数量、使用的机械和台班量也是相同的,但人工日、材料、机械台班的单价是根据地区差异略有不同。

(4)企业定额是施工单位根据本企业的施工技术、机械装备和管理水平编制的人工、施工机械台班和材料等的消耗标准。

(5)补充定额是指随着设计、施工技术的发展,现行定额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为了补充缺陷所编制的定额。补充定额只能在指定的范围内使用,可以作为以后修订定额的基础。如《江苏省安装工程计价表》中就有江苏省的补充定额,这些定额就只能在江苏省范围内使用;再如2011年南通补充定额,一般就是在南通市使用,在江苏省内别的城市需要时可以参照使用。

(二)全国(地区)统一定额与行业统一定额

现将《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第三册)作为工业安装定额代表,与全国(地区)统一定额的代表《江苏省安装工程计价表》(第二册与第十册)作一比较:

1、定额依据:

《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2006年版)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改办能源[2006]427号文和原国家经贸委国经贸电力[2001]12号文的要求编制的[2]。

江苏省建设厅根据《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GYD-207-2000)、《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建设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建标[2003]206号)、《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建设部107号令)等文件,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编制了费用定额《江苏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09)》[3]、《江苏省安装工程计价表》(2004)。 江苏省定额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定额子目、定额含量基本遵照了全国统一安装定额的标准,只是在人材机的单价和取费费率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

2、适用的范围:

《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2006年版)》(第三册和第六册)适用于:35~500KV变电站、50~1000MW火力发电机组的电气装置、设备专用照明、10KV以下架空线路、通信、热控装置、新建以及扩建的安装工程,±500KV换流站安装工程。

《江苏省安装工程计价表(2004年版》中第二册《电气设备安装工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新建、扩建工程中10KV以下变配电设备及线路安装工程、车间动力电气设备及电气照明器具、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配管配线、电梯电气装置、电气调整试验等的安装工程;第十册《自动化控制仪表安装工程》适用于新建、扩建项目中的自动化控制装置及仪表的安装调试工程[4]。

两套定额都适用于新建、扩建工程。如在江苏省内的300MW火力发电机组中自动化控制装置及仪表专业安装调试工程就存在着明显的范围重合,究竟该采用哪种定额,一般是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现就300MW火力发电机组中热控部分涉及的部分安装工程定额作一对比,以揭示定额的合理性与差异性。

3、定额比较:

(1)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台班的取费依据不同:

类别 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2006年版 江苏省安装工程计价表2004年版

人工费单价 不分工种、等级均以综合工日表示,单价为电力行业定额基准工日单价,为31元/工日 一类工标准为28元/工日

二类工标准为26元/工日

三类工标准为24元/工日

材料费 以北京地区2006年一季度预算价格为基础综合取定 采用南京市2003年材料预算价格

施工机械台班单价 按照《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2006年)版》 按《全国统一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江苏地区预算价格》计算

为了使两种定额更具有比较性,下面比较时将人工费按照人工日计取。

(2)下面就热控工程中常用的项目定额作一个比较: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行业定额相对统一定额来说,其人工日下降了(个别除外)。这是因为行业定额是根据行业部门专业工程的技术特点及施工生产和管理水平而编制的。其中最代表行业特点的是表中的分析仪表安装和不锈钢导压管的敷设,用两种定额进行详细分析比较:

(1)分析仪表的安装:

不同点 电力预算定额 江苏省计价表

工作内容 1.仪表安装、校接线,挂牌;

2.工艺管道上的取源部件安装和配套的传送器预处理装置、供电装置、电阻盒、恒流器、转换器等安装 1.准备、开箱、设备清点、搬运、校接线、成套仪表安装、附属件安装、常规检查、单元检查、功能测试、设备接地、整套系统试验、配合单机试运转、记录;

2.成套分析仪表探头、通用预处理装置、转化装置、显示仪表安装及取样部件提供、清洗、保管;

3.分析系统数据处理和控制设备调试、接口试验;

4.分析仪表校验用标准样品标定。

机械费 施工仪器仪表台班计入

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江苏省计价表所含的工作内容较多,并包含单体调试和系统调试;而电力预算定额(第三册)工作内容相对简单,仅仅是安装工作,单体调试和系统调试工作、施工仪器仪表台班费都在《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2006年版)》第六册《调试工程》中另行计取。《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2006年版)》第六册《调试工程》中分析仪表的单体调试为1个定额工日,分系统调试又是安装整台机组考虑,300MW机组为12个定额工日。电力预算定额定额工日单价是采用工日产值单价,单体、分系统的工日产值单价为370元/工日。因此经综合比较后,电力定额基价要略高于江苏省计价表。

(2)不锈钢导压管的敷设

不锈钢导压管的敷设是表格中电力预算定额各项指标远高于江苏省计价表的子目。两种定额所包括的工作内容几乎相同,但使用的机械不同,电力预算定额是使用逆变电焊机,而江苏省计价表中使用氩弧焊机。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定额针对的对象不同,或施工的要求、规范不同,专业工程技术特点不同,定额费用也是不同的。火力发电厂内的不锈钢导压管大多采用成排敷设方式,主要敷设于差压变送器、压力变送器(变送器台阶)、电磁阀箱入口处、气动门的气源管等气源管路集中的地方,安装时要求美观,其管间距离应均匀一致,转角处一般呈扇形,用可拆卸的卡子固定在预先制作安装好的支架上。现在无论是业主、总包商、还是分包商,都很重视仪用导压管的敷设,很多精品工程的集中展示区都有仪用导压管密集区布置的身影。行业定额针对该行业部门专业工程技术特点以及施工生产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编制的,相比而言在本行业中更具有可操作性。但现有的2006电力预算定额和江苏省计价表中都是按照镀锌管卡子作为固定用,如果仍使用定额中的镀锌管卡子,那敷设是无任何美观可言,都是密密麻麻的管卡,而实际敷设中却是使用联排管卡,套用定额时,可将材料费中的镀锌管卡子扣除,然后代入经测算的联排管卡的数量和甲乙双方同意的单价即可。

不锈钢导压管敷设,经比较电力定额基价也高于江苏省计价表。

(3)人工费调整的比较:

电力预算定额在江苏省内人工费调整为32.08元/工日;江苏省计价表目前安装工程的人工费(按二类工平均)74元/工日。

(4)措施费比较:

电力预算定额在江苏省内300MW机组电控部分的措施费为人工费的42.68%、热力部分的措施费人工费的措施费为63.16%;江苏省计价表安装工程的措施费为分部分项工程费的9%。

(5)规费比较:

电力预算定额在江苏省内规费为人工费的87.11%~90.31%;江苏省计价表安装工程的规费为(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费+间接费)的2.58%。

(6)企业管理费:

电力预算定额在江苏省内企业管理费为人工费的78.3%;江苏省计价表安装工程的企业管理费为人工费59%(一类工程)。

(7)利润:

电力预算定额在江苏省内利润为(直接工程费+措施费+间接费)的7%;江苏省计价表安装工程的利润为人工费14%。

以上电力定额总体水平都要比江苏省计价表要高。

因此在火力发电工程中,一般发包人与总承包人签定的合同一般是套用行业定额(电力定额),而总承包商与专业分包商签定的定额采用的是江苏省计价表。

六、结语

综上所述,民用建筑与工业安装工程造价工作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不管在套用的定额,还是在图纸的深度,以及造价人员应该侧重注意的工作重点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造价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区别工程性质,掌握重点,提高对各种工程的预(结)算编制、审核能力。

参考文献:

[1]《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建设工程计价2013年版》中国计划出版社

篇12

1严格执行港口工程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合现行的设计规程

目前,国家和交通部不断出版和完善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规程和规范,以及许多现行的行业标准和法规,他们都是我们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法令和法规,也是设计人员实现控制工程造价的依据。这些法令法规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任何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都必须严格无条件地执行。

同时,必须切实执行节约用海、用地的基本国策。港口建设中在确保生产和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合理地节约建设用海、用地是每个设计人员的职责,也是每个建设单位的职责。土地是无法再生的资源,更是主要的社会生产要素,在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应把节约用地列入控制造价的首位。

2重视技术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综合设计水平和协调能力

平面专业是综合性专业,在港口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几乎与所有专业协调配合(如:水文、地质、装卸工艺、水工结构、道路堆场、土建、供电照明、控制、信息与通信、给水排水、暖通机修和供油、消防环保、安全、劳动卫生、节能施工条件、概预算、经济效益分析等二十几个专业),这就要求每个平面专业设计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要熟悉和掌握港口的工艺流程,以及每个相关专业设计人员的意图,全面系统地分析和判断设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必要时,根据总布置条件,对有关专业提出参考意见和要求,真正做到在横向上控制各项工程量,避免无谓地提高工程造价。

除此之外,还应重视撰写工程技术总结,深入研究每个工程的技术总结,借鉴以往工程的成功经验,与同类工程进行比较,科学地分析有关工程量和技术经济指标,以便咱工程设计中学习和参考,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在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参考设计和通用设计,因为它们是对工程设计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工程设计人员集体的智慧的结晶,同事也可以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之一。

3重视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前期阶段

在计划经济形势下,港口工程造价管理主要重视工程建设的实施阶段,特别是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而忽视了设计阶段,没能在设计阶段通过优化设计来有效地控制造价。国内外实践证明(它揭示的关系和我国情况大致吻合),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至施工图阶段结束,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35%~75%;至施工开始,通过技术组织措施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10%。从中可以看出,影响工程造价的最大的阶段是设计工作的前期,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只在施工图阶段投入主要精力,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导致的最直接结果是不得不一次次地调整概算。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重视前期阶段的工作深度,从被动地反映设计转变为主动地影响设计和优化设计。控制工程造价要贯穿于项目设计的全过程,要抓住重点,就是要抓住前期工作,主要有以下两方面:①要充分详细地收集各方面设计基础资料,树立从可行性开始,就要控制工程造价的观念。随着港口工程设计的日趋规范化,法制化,收集设计基础资料工作也应规范化。通过细致全面地收集资料工作,为具体设计提供良好的依据,避免设计的盲目性。②设计优化要贯穿于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始终。前期工作的方案分析和论证,厂址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由于工程项目涉及面广,相关制约因素也非常多,外部条件也相当复杂,对提出的方案,都应结合具体条件进行优化和技术经济比较,这样才能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篇13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的重要性

作业成本法是当前一种非常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在我国的各个领域当中都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相较于传统类型的成本管理方法来说,作业成本法更加的精细有效。经过大量的工作实践可知,工业企业通过应用作业成本法来进行成本管理,能够更加合理化的将间接成本与辅助资源分配到日常的生产与服务工作中,在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成本信息,从根本上节约工业企业的资源支出。

(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原理

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作业成本法本身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它的具体工作原理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可以丝毫不夸张的说,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是对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一次颠覆性的革新,将成本管理的工作重点由“产品”转移到“作业”当中。操作流程如下:首先,将作业设为成本核算的主要对象,结合工业企业现阶段的生产与经营现状,做好对资源成本的分配,通过一定的累计数量来形成作业成本;其次,按照作业的动因来做好对工业企业的产品分配,直至产品成本的最终计算结果。

二、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一)构建符合作业成本法的内部管理制度

作业成本法可以为工业企业提供出更加详细且完善的会计信息,从而达到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不良结果。然而,由于能够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不乏存在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内控水平以及法律制度等诸多深层次方面的原因。基于此,为了全面提高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有效改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企业管理者除去要不断提高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外,同时还要尽快建立起一套符合作业成本法的内控制度。

首先,企业管理者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现状,不断的完善制度内容,在不浪费基础资源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对自身的会计部门做好人员调整;其次,企业管理者还要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度,进一步完善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其中包括成本管理、费用标准以及报销范围等等;最后,企业管理者还要积极引入企业内外部的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出会计部门的内部审计功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三维保护系统,以此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二)加大对作业成本法的宣传力度,引起实务界的重视

事实上,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新型管理方式均需要付出一定的应用代价,尤其是对于作业成本法这种需要被应用到特殊环境中的管理方法来说,更加需要得到更多力量的支持。在最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电脑自动化开始成为了我国工业企业的新宠儿,如果想要彻底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工业企业的管理者就要做好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准备。基于此,在日后的成本管理工作中,工业企业的管理者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作业成本会计的宣传力度,将此种新型管理方法的先进性、实用性以及合理性告知给内部员工,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研究氛围,为作业成本法的顺利实施做好充足的知识准备;其次,企业管理者还要积极学习其他发达国家的优秀经验,聘请一些社会中的专家讲师来到企业当中进行先进技术的指导,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让企业内部的所有财务管理人员均可以熟练运用作业成本法。

(三)加大对计算机技术的培训力度,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工业企业想要实施作业成本法,不仅需要得到先进会计系统的支持,同时还要拥有一支高素质水平的会计队伍。为此,企业管理者需要加大对内部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确保他们可以在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的同时,可以较好的利用作业成本法来进行财务管理。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还要去不断的增强内部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将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各个部门的个人身上,同员工的个人业绩与薪资待遇相挂钩。

参考文献:

[1]夏塞莲,赵琦美.论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4(2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