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物质、精神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平衡人们对这种物质生活的追求,也就不断有新的设计理念在推出。 “人本理念”的本质也就是人性化,将视觉传达设计用人性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也是最新的设计理念,是人类艺术与产品的完美结合,促进了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一、“人本理念”和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视觉传达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是在日本的设计大会上应运而生的。但是关于视觉传达的概念,一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对视觉传达的基本理解就是设计者将一些图像进行加工或通过其他方式使之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从而达到宣传的效果,给人们一种视觉触动,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视觉传达设计包含许多方面,比如字体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等。
“人本理念”也可以理解为“人性化设计”,其在设计时尚界也广受欢迎,慢慢地被人们所认可。“人本理念”提倡人性化,而所谓的人性化就是满足人们对生活、心理和精神的一种追求。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精神追求也越来越丰富,也就是说当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之后,也在不断地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这就促使人们在现有的产品设计基础上,不断创新设计理念。就好比影海报,最初的电影海报内容仅仅是电影的名字及放映时间,没有过多的修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电影海报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内容越来越丰富,表现极具艺术性。
二、“人本理念”的视觉传达系统体现分析
(一)“人本理念”的视觉传达系统的大众性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的生活中开始出现图案,并且人们很乐意去利用这种图案记录事件。随着时间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视觉感受也在无时无刻不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让人们不断感受着生活中的乐趣。视觉传达系统正是以大众传媒为通道,其服务的对象是大众,受众是大多数人。视觉传达设计从设计者到接受者,都是和大众紧密相关联的,大众既是消费对象,同时又是这种艺术的传播者。其实,从本质上来看,视觉传达设计就是一种大众的艺术,也是一种大众文化。但是这种大众性的艺术却不意味着视觉传达是模式化的,没有值得深度挖掘的内涵。视觉传达设计者要不断创新设计理念,创造新的设计图案,给大众提供更为丰富的视觉享受,也就是要求用简单的设计理念,来表达出深刻的内涵。视觉设计同时可以传达优雅的艺术,这种艺术性也是可以被大众所接受的。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广告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这些作品直接面向观众,大众在对这些作品进行赏析时,一方面能获得某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够净化自己的心灵。大众性的视觉传达是视觉传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依靠大众,也服务大众,不断为大众带来新的生活体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更多全新的体验。
(二)“人本理念”的视觉传达系统的非线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种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简单的交流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发挥沟通的功能,不能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这已然是不适合社会发展模式的。为了跟随社会的进步,视觉设计就此快速发展起来。研究发现,人们天生就自带一种特殊的观察模式,可以依靠图像来进行交流。根据图像所产生的信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跨越国界、零距离的交流模式。特别是图像出现以后,图像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多,信息传播不再单单是“线性”传播,而是发展成为一张张信息网。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更多,这也就满足了不同文化、语言之间的交流需求,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例如农夫山泉的广告,一经推出,全国范围都家喻户晓,即使是农村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也能够通过网状的传播方式来了解。
(三)“人本理念”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直观性
人们的信息大部分都是通过视觉所获得的,当人们在面对某一个事物时,首先也是通过视觉来感知信息的,视觉是最敏感的感官。视觉传达设计就是以文字、图片、色彩的形式传递信息,将视觉传达设计理念传达给大众,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精神沟通。当今社会正在向图片与文字的时展,向图片信息化的时代迈进,视觉图像的设计,能够帮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接收到信息,并完成对信息的传输,而不是单纯地完成文字之间的传输。当然,视觉传达设计不应该单纯地传达出浅显的作品,而是需要设计者赋予其精深的文化内涵,需要考虑到人们在面对视觉设计时的直观感受,清晰认识视觉传达设计的理念和意图,也就是说视觉传达设计能够被大众所认知,这也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人性化表现之一。
三、“人本理念”视觉传递设计发展的必然性
文化艺术设计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之间的一座桥梁。视觉设计目前已经作为一门学科被人们接受。视觉设计丰富的想象、形象特征的表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领域,也加大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掌握力度,对现代生活、思维都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交流方式主要是文字,缺乏图像的描述,但是人们对图像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天赋型,在面对图像信息时,人们能够更快速地掌握信息。在现代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杂志、电视、电影等,这些渠道承载着很多的文化信息,构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社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图像设计可以让不同语言、知识结构水平的人们都能够从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从而影响接受者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例如广告就可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好的广告设计让人们认识到好的产品,也通过对这种产品的推广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一些有创意的公益类广告更是触动了人们的内心。如电视广告中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会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人们把它当做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明星效应也越来越重要,明星在电视荧屏上引领时尚潮流趋势,明星的服饰、搭配变成大众追求的对象,明星成为经典的文化形象,其代表的生活逐渐成为大众追求的生活方式。
四、视觉传达设计中人性化要考虑的因素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背景,视觉传达设计不同,表达出的文化内涵也不同,所以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就需要注意文化之间的差别,避免文化之间的冲突。一些国家、民族有自己崇尚或者避讳的颜色,那么在设计时就需要尽量避免使用需避讳的色彩元素;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作出相应的设计,需要以提高视觉作品的亲和力,达到促进精神与文化的交流的目的。在视觉设计中,更多注重人性化设计,在设计中注入情感、人文、心理等方面的文化内涵,给人留有想象的余地,表达出细腻的情感,引发人们内心的情感,给人带来轻松或者愉悦、幽默的感受。人性化设计的内涵就是在相同的水平条件下,使设计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师的设计既需要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又要满足人们的心理感受,这就要求设计师要用关注人和人性,使自己的设计真正做到周到、细腻,让更多的使用者有所触动。
五、“人本理念”的视觉设计表达分析
视觉传达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设计服务的对象是大众,设计要来源于生活,又能真正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生活是设计的源泉,也是设计的最终归宿,设计师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深入地观察、体验生活,将生活看作自己创作的源头。另外,现代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希望在设计中w验到娱乐、幽默元素,在设计中找到一丝安慰。设计师也要对此予以考虑。
人性化设计还需要从保护环境做起,在设计中提倡绿色环保,不仅仅在设计包装上,还需要作品能够循环利用,造福人类。这是视觉设计的一种进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实现人人环保的目标,也是人性化设计的最终目标。
六、结语
结合以上的讨论,我们知道,人性化设计目前已经成为设计师追求的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视觉传达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视觉传达始终是为人服务的,因此,要坚持人性化的追求,满足人性化本身的需求。在视觉传达中,要将情感、心理放在第一位,视觉传达中的人性化表达,也是我们目前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参考文献:
[1]刘媛.基于人性化情感理念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3,26(5):221.
[2]谭姝.情感理念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现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4(3):350.
篇2
(二)视觉传达设计质量提升的需要当代社会被称为是图像化社会,即发达的视觉传达艺术已然将人们包围在一个图像的世界中,不管观众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接受到大量的图像信息。虽然这是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表现之一,但也因此让观众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和麻木感。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那些与众不同的作品,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让他们停下匆匆的脚步仔细观看作品,最终产生对作品的认同。而人性化理念的表现和运用,正是实现这一目的重要渠道,其避免了直白的信息传递,将对人的尊重和理解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带给人们以深刻而丰富的审美体验,自然实现了观众对作品的认同。所以说,人性化设计理念正是提升设计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人性化理念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一)突出实用功能视觉传达设计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而不是设计者一个人的孤芳自赏。唯有接地气的作品,才能让观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作品,在满足一些实用的同时,给人们以最真实的审美体验。这也是针对当下的设计现状而言的,在多元化的艺术观念下,各种设计主义和风格频出,但是有些创作者过于主观,使作品脱离了生活和实际,失去了视觉传达本身的意义。因此,人性化的视觉传达设计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发挥出实际价值。比如荷兰设计师约翰•巴克曼斯创作的“万用花瓶”,源于巴克曼斯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很多人手捧鲜花回到家后,却因为没有合适的花瓶而苦恼,所以不得不将鲜花丢掷一旁。而他设计的这种花瓶,采用了软橡胶的材质,可以进行任意的弯曲、折叠等,满足各种花式的需要,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瑞士少女峰前的一项设计也同样别出心裁。很多人都喜欢在山前拍照留念,回家后再为照片选择合适的相框。针对这种情况,设计者特意在山前摆放了一个巨大的木质相框,人们站在木框后面,不但将最美的景色纳入其中,同时也获得了一个天然、免费的相框。所以说,人性化的视觉传达设计就是要关注人本身的生活,通过设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愉悦,而不是麻烦和晦涩。设计者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观察和感悟生活,设计出艺术性和实用性兼具的佳作。
(二)提升作品趣味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身上背负着沉重的压力,甚至连会心一笑都成为奢望,所以人性化设计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信息传递的基础上,让观众在一种自然状态下获得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体现出设计者对观众的关心和关爱。比如一则名为《大家来找茬》的禁烟广告中,设计者就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表现。传统的禁烟宣传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口号式宣传,如“吸烟有害健康”“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吸烟”等。虽然十分直观,但是很容易让人感到厌烦和麻木。另一种是图片式宣传,比如一些国家的香烟上,会印上吸烟者牙齿或肺部的图片,但又难免有些不雅。而在这部作品中,画面的主体是一个男士的头像,但是却有着六七个嘴巴,一眼望去,每一个嘴巴都是一样的,旁边的文字写到:“请找出这些嘴巴的不同”。仔细一看,原来其中的一只嘴巴正叼着一支香烟,与其他嘴巴格格不入。既表现出了一种趣味化效果,又巧妙诠释了作品的主题。在有“广告界奥斯卡”之称的法国戛纳广告节上,带有趣味性的作品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充分说明了观众对于趣味性的渴求。通过这种趣味性的表达,放缓了人们匆匆的脚步,让人们的生活中多了一丝趣味,更传递出设计者的一种关注、同情和理解。
(三)创新表现形式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所有的情感、思想和内涵,都要通过艺术形式才能表现出来。艺术形式越合理,内容的表现也就越充分。所以人性化的视觉传达设计中,也要追求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并由此给人们带来更加新奇的审美体验,既有效避免了视觉审美疲劳,又让作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通感,这本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手法,如今也被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如长野冬奥会的会徽设计,除了对文字、图形、色彩等传统要素的运用外,设计者还特意采用了压凹和烫透的表现技法,让凹陷下去的文字部分呈现出一种透明化效果,与作品本身的冰雪主题十分契合,让观众禁不住想要伸手触摸,来体验冰雪的质感。通过从视觉到触觉的转换,让观众获得了全新的体验。又如互动,这也是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一项重要追求,能够让观众和作品有更加紧密的接触,引发观众更加深刻的体验和思考。如一则保护动物的公益广告中,画面主体是一条在水中遨游的鲨鱼,但是鱼鳍部分却被一个小纸片刻意的遮盖住,于是很多观众都要情不自禁的掀起这个小纸片一探究竟,映入眼帘的确是一幅触目惊心的景象:原来鲨鱼鱼鳍早已被人割下,做成了的饭桌上的鱼翅,而给鲨鱼留下了流血的伤口,由此引发了人们的同情心,获得了更深刻的表现效果。
篇3
在设视觉传达设计中,人性化设计也可谓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主要谈色彩的人性化设计,编排的人性化设计,文化内涵的人性化设计。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的人性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艺术理论家约翰内斯·伊顿说:“在眼睛和头脑里开始的光学、电磁学和化学作用,常常是同心理学领域的作用平行并进的。色彩经验的这种反响可传达到最深处的神经中枢,因而影响到精神和感情体验的主要领域。”由此可见,色彩的设计直接与受众的审美心理相联系,色彩作为事物的表象在人脑中由于人的心理作用和文化因素产生出某种深层次上的审美意义。基于人们对色彩的情感体验、色彩联想和象征的色彩设计,即为色彩的人性化设计。色彩设计的人性化是基于设计心理学理论,以品牌认知为目标,通过对消费者色彩心理及情感体验的研究来制定相关产品的色彩策略。要使色彩设计人性化,就要增加视觉传达作品在感官上的刺激。简单地说,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就是用来赏心悦目的,色彩的设计与搭配就是为了制造强大的视觉的冲击力,吸引受众的眼球,从而销售产品,实现产品的经济价值。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在购买商品时,视觉因素是最主要的,消费者往往会因为一个产品的色彩而产生购买欲望。
编排的人性化设计主要就是指着进行视觉传达过程中,各个视觉要素的安排要符合人的视觉流程,从而引导受众更有效地去接受产品,以建立品牌认知。著名心理学家阿因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曾指出:人在看一款艺术作品的时候往往有一定视觉流程,这个流程一般是从左至右的从上至下的,最后视觉中心会停留在画面中上的三分之一处。所以要想做到人性化的编排设计就要在设计中遵从这一视觉流程的规律,将各个视觉符号编排到符合人的视觉心理的位置上,这样既能够更有效地传达视觉信息,又符合设计心理学的规律。
文化内涵的人性化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内涵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文化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文化冲突。例如有些国家或民族有他们忌讳的颜色或动植物,所以在做标志设计,招贴设计,吉祥物的设计及包装设计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运用这些视觉要素,从而能使信息的传达更加畅通。此外,为了更好的对某个国家或某民族的人传达信息,可以针对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设计具有相应文化元素的设计,以提高视觉传达作品的亲和力,使宣传的主题更为受众所接受,从而促进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
设计人性化即在保持设计的科学结构和合理功能的同时,在设计中注入包括情感的、心理的、伦理道德的、历史文化等方面因素的人性化。它给人以想像的余地和韵味,引发人的心灵感动、震撼和回味,从而使设计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同时,能给人带来或轻松愉快或亲切温馨或幽默有趣或其他意想不到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使冷冰冰设计富于生命感和人情味。设计的人性化内涵,即是在现实的物质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最优化设计的物质功能,使设计符合和充分适应人的生理结构和行为方式的习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界面;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的外在需求;同时关注人们的自然情怀和人文需求,在设计中表现人们的人文趋向,使人们的内在需求得到最大、最有效的尊重。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更要从为人设计的角度出发,把人的感觉,心理,情感放在首位,满足人类高级的精神需要、协调和平衡情感,既满足人们的心理感受,从而使设计作品更快更好更有效地传达信息,使设计在功能完备的前提下实现其艺术价值,商业价值,经济价值。在这样的要求下,设计师必须用爱心去关注人和人性, 只有这样才能以蕴涵人道主义精神的设计去打动人真正做到周到、细腻,使更多的使用者感动。
参考文献
篇4
在设视觉传达设计中,人性化设计也可谓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主要谈色彩的人性化设计,编排的人性化设计,文化内涵的人性化设计。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的人性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艺术理论家约翰内斯・伊顿说:“在眼睛和头脑里开始的光学、电磁学和化学作用,常常是同心理学领域的作用平行并进的。色彩经验的这种反响可传达到最深处的神经中枢,因而影响到精神和感情体验的主要领域。”由此可见,色彩的设计直接与受众的审美心理相联系,色彩作为事物的表象在人脑中由于人的心理作用和文化因素产生出某种深层次上的审美意义。基于人们对色彩的情感体验、色彩联想和象征的色彩设计,即为色彩的人性化设计。色彩设计的人性化是基于设计心理学理论,以品牌认知为目标,通过对消费者色彩心理及情感体验的研究来制定相关产品的色彩策略。要使色彩设计人性化,就要增加视觉传达作品在感官上的刺激。简单地说,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就是用来赏心悦目的,色彩的设计与搭配就是为了制造强大的视觉的冲击力,吸引受众的眼球,从而销售产品,实现产品的经济价值。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在购买商品时,视觉因素是最主要的,消费者往往会因为一个产品的色彩而产生购买欲望。
编排的人性化设计主要就是指着进行视觉传达过程中,各个视觉要素的安排要符合人的视觉流程,从而引导受众更有效地去接受产品,以建立品牌认知。著名心理学家阿因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曾指出:人在看一款艺术作品的时候往往有一定视觉流程,这个流程一般是从左至右的从上至下的,最后视觉中心会停留在画面中上的三分之一处。所以要想做到人性化的编排设计就要在设计中遵从这一视觉流程的规律,将各个视觉符号编排到符合人的视觉心理的位置上,这样既能够更有效地传达视觉信息,又符合设计心理学的规律。
文化内涵的人性化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内涵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文化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文化冲突。例如有些国家或民族有他们忌讳的颜色或动植物,所以在做标志设计,招贴设计,吉祥物的设计及包装设计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运用这些视觉要素,从而能使信息的传达更加畅通。此外,为了更好的对某个国家或某民族的人传达信息,可以针对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设计具有相应文化元素的设计,以提高视觉传达作品的亲和力,使宣传的主题更为受众所接受,从而促进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
设计人性化即在保持设计的科学结构和合理功能的同时,在设计中注入包括情感的、心理的、伦理道德的、历史文化等方面因素的人性化。它给人以想像的余地和韵味,引发人的心灵感动、震撼和回味,从而使设计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同时,能给人带来或轻松愉快或亲切温馨或幽默有趣或其他意想不到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使冷冰冰设计富于生命感和人情味。设计的人性化内涵,即是在现实的物质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最优化设计的物质功能,使设计符合和充分适应人的生理结构和行为方式的习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界面;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的外在需求;同时关注人们的自然情怀和人文需求,在设计中表现人们的人文趋向,使人们的内在需求得到最大、最有效的尊重。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更要从为人设计的角度出发,把人的感觉,心理,情感放在首位,满足人类高级的精神需要、协调和平衡情感,既满足人们的心理感受,从而使设计作品更快更好更有效地传达信息,使设计在功能完备的前提下实现其艺术价值,商业价值,经济价值。在这样的要求下,设计师必须用爱心去关注人和人性, 只有这样才能以蕴涵人道主义精神的设计去打动人真正做到周到、细腻,使更多的使用者感动。
参考文献:
篇5
1新媒介对专业发展的冲击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面对的设计范畴和载体形式已大大超越视觉传达专业的现有学科体系。本专业依赖的传统媒介正被替代,现代视觉传播方式已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方式建立了媒介传播新生态体系,人们对信息接触的不断拓展,各种媒介手段带来了人类获取新闻、资讯的全新体验。整个视觉传达的创意思维,表达语言都发生了变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必须看准新媒体带来的契机及时转型,谋求自身发展的出路。
2视觉传达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根据传媒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媒介形态的转变,未来以服务新闻传播领域及影视推广领域作为发展方向,是符合现有专业发展的要求。具体到视觉传达专业而言,以上两个领域与本专业在结合点上要有深入的研究,可视化技术在传播和服务领域的巨大潜力,使得以可视化设计成为服务新闻传播领域,本专业可以发展的方向之一。而产值巨大,行业属于热门的影视推广中,影视推广策划、影视海报及衍生品设计等都是对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服务对象的转型。
3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3.1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在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保留原有专业核心知识的同时,媒介的转化,受众生活习惯的转变将带来思想上的转变与知识结构的更新。因此,针对传媒学院的办学特色,密切结合传媒产业,专业知识架构完善,教学方向特色鲜明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同时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学习计划、课程安排,注重教学不同阶段的专业课程与跨专业课程的关系,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保证体系能满足学生具备新媒体时代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3.2课程教学内容研究
首先,明确不同课程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思考教学方式的差异性。其次,遵循教学的循序渐进,每学期课程形成相互的关联,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呈现一种螺旋形上升的状态。再者,根据媒介的转型,对现有课程进行更替或内容调整。同时,依照传媒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大跨专业相关学科课程的选修,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复合性。最后,寻找传媒行业相关机构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3.3教学监管研究
建立教学组,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细化教学任务,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质量要求。以便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管和考察,并随机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抽查,以最终就业数量及质量,反馈整体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的准确性。
4教师队伍的构建
师资队伍是教学的核心力量,在实践性强的专业中,单纯依靠理论研究型为主的传统教师是无法满足进行的教学需要的。首先,双师型人才的引入,可以有效弥补理论型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同时也使得本专业和行业发展保持相对紧密的联系。其次,给予传统教师创造多样的学习条件,无论是国外进修、企业实践、组织各类学术活动都能使教师知识结构不断更新,队伍水平不断提高,对师资队伍建设会产生巨大的作用。最后,新媒体时代打破专业界限的学习需求,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应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师资共享,最大限度的优化和健全师资队伍,保证教学能与学科发展相匹配。
5模式创新的价值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的转型,充分立足传媒院校的办学特色,结合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发展契机,以蓬勃发展的媒体行业为就业目标,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
参考文献:
[1](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篇6
视觉传达设计是以某种目的为先导,通过可视的艺术表现形式传达一些特定的信息到被传达对象,并且对被传达对象产生影响的设计,体现着审美的时代特征以及丰富的时代内涵。其所涉及的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相关联并相互融通的设计新领域。
视觉传达设计包括了“视觉符号”和“传达”两个方面。“视觉符号”是指可以表达事物一定特性的图形化符号;而“传达”则是指设计者利用符号向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而这种 “视觉符号”的“传达”必须借助媒介载体来实现。
信息化时代,借助电脑和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而制作的各种新形式、新形态的图形、文字乃至声音,丰富了视觉传达的符号种类,使设计作品信息含量更丰富,呈现的形态更多样,时效性和交互性更强,成本更低。同时,帮助“视觉符号”进行“传达”的媒介,也由传统的纸质媒介拓展到网络、手机、电子显示屏等数字化多媒体平台。这些新兴的传媒领域也大大增加了视觉传达设计的需求量。媒介的发展促进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同时也改变了“视觉符号”的“传达”方式以及人们接受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视觉传达设计发生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变化,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必将加快这种变化的进程。
二、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新要求
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根据信息化时代对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确立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重点和方式方法:
(一)要始终坚持求新与求实并重
传统的设计教学指导思想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在全社会呼唤创新、鼓励创新的大气候下,一些学校和培训机构提出要打破“专业至上”的观念,提倡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无疑是正确的。可是,务必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恰如前些日子,当我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斩获冠军之后,全社会都齐声大赞“女排精神”时,女排教练郎平却十分冷静地说:光靠女排精神,没有过硬技战术赢不了球。同理,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当我们都一致倡导“创新”时,别忘了无论那一项创新成果都需要较高的专业素质,务实的作风。若只强调创新而忽略或降低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必然е禄本功薄弱,而专业低水平的设计者不可能“创新”出高水平的设计作品来!因此,教学指导思想既要求新,也要求实。强调创新,首要的是鼓励学生敢于破除创新思维枷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激发创新潜能;强调专业,首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自觉吸纳更多的专业知识、刻苦训练自己的专业技能。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或群体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状况,提出不同的、针对性强的要求,适时调整侧重点,才会收到实效。
(二)要特别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更确切地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而创造力来源于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绝不能满足学生对艺术基础知识和信息化技术的掌握,而必须在掌握的基础上,在运用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好的设计首先要有好的创意,有异于常规思路的设计想象力,才有独一无二的好作品。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必须改变教师按着既有教材“照本宣科”地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吸纳当值教师在课堂上所教内容的模式。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信息高速传播、广泛共享的便利条件,通过网上“精品课”听名师授课的视频,同时还可获取自己更需要的学习资料。而后,把课外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和师生共同探讨研究,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另外还应注意对学生“原创意识”的培养。原创应杜绝抄袭,而模仿往往是原创的一段经历,这一经历也可能是原创的基础。基于信息化时代的信息共享之便,鼓励学生多看、多学、多思考国内及国外的优秀设计,在模仿中提高自己,在参考中寻求灵感。为自己的原创作品奠定具有一定审美水平和社会共识的基础。
篇7
1 视觉传达专业的现状
目前,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普遍存在课程设计和市场需求脱轨、知识技术革新较慢的现象。传统课程设计多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训练上比较薄弱。
一方面,在艺术类高校中各专业的划分比较清晰,交叉学科的知识技能在运用实践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产生成熟,现代设计的艺术形势和表现手段越来越丰富,从多媒体到移动媒体再到交互媒体、虚拟现实,从数字印刷到3D打印技术。显然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技术与市场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设计需要运用多种学科和多种技术来共同完成。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在掌握该专业的技术基础上了解其他学科和领域的知识。学会团队协作掌握完成整体设计项目的流程。拥有开阔的视野和能够应对时代变化的能力。
另一方面,艺术类高校目前存在一种重技术轻理论的思想,把实用能力片面理解为用电软件的应用,学生也一味的追求作图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而忽视了对其他理论能力和专业文化素养的学习。艺术设计注重实践能力是对的。好的设计作品不仅仅只有技术支撑,外在形式的背后是文化沉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首要是对文化的继承。视觉传达设计更是要承载文化信息。在现代人的审美和品位不断地提高前提下,视觉传达设计想要符合创意产业和市场需求要立足传统文化,挖掘具有中国民族个性的文化符号,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2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培养符合文化创意产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实用型人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
2.1 构建多元化的专业人才开发体系
为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创意人才的大量需求,应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架构。首先,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推进专业广告公司、设计公司与学校的合作,提供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促成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其次,交流与合作,积极发展国内外各专业院校和文化创意产业机构之间的交流,多给学生外出学习和开阔眼界的机会,引进先进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理念和资源,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2.2 教学课程结构的改革创新
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将视觉设计艺术融入到市场需求当中,能够更加广泛地引起受众的共鸣进而产生经济效益,这就要求拥有创意思维不只懂设计专业知识,还要懂市场和经济相关的知识的新型人才。视觉传达专业在开设传统的平面设计课程外还可以开设传播营销学、市场学、设计管理、消费心理学等多方面的课程,在选修课程中可以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例如:书法、国画、刺绣、民间工艺等。
另外现代科技是发展视觉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这就要求新型创意人才在掌握基础制图软件的基础上,掌握网络媒、动态媒体、交互媒体的运用。在人才的培养方式上要从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围中转变思维,培养多角度,全方位的设计视角。打破从前在设计领域和传播媒介运用技能上比较单一的人才培养方式。在软件课程的设置上除了基础的平面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以外还可以开设Flash、AE、等动态软件课程。
2.3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根据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特点和复合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视觉传达专业教学安排,既要重视理论知识教学,更要重视创新思维、创意能力、实用性技能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第一,要实行创新学分制,把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所取得成绩,通过学分的形式予以肯定。比如:参加国内、国际性比赛获得的奖励。参与大型社会实践项目,在校期间其设计作品被企业采纳并实施应用等。
第二,要实行模块教学,即把所设课程划分为专业基础知识模块、创新与能力模块和综合运用实践能力模块三大模块。针对创意文化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在巩固视觉传达专业基础技能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创新和实际运用能力。
第三,要实行横向课题教学,即将实际项目、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分析,了解市场、了解生产工艺和材料。加速学生对实际项目操作中设计流程和互动协作环节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视觉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目的。
2.4 校外实习基地和工作室的建设
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首先,在校外开实践课堂。与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广告公司、设计公司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合理安排学生在校学习和在公司实践的实践课程比例,补充学生在校学习中的实践知识的不足,提前培养对行业的了解,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其次,根据视觉传达专业特点建立多方向领域发展并特色鲜明的专业实验室,提高学生技术研发创新与实际应用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训练的同时引发学生对视觉设计更深层次的理解;最后,加强专业资格培训,培养学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
3 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创意人才的培养是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能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从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专业设计高校,更要转变教理念,使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与文化产业市场相结合,培养学生文化创意意识,以提升创意能力为前提,结合市场需求将视觉设计实践化、产品化,有效地将传统的视觉传达教学模式,现代化、综合化、立体化、培养复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如何设计完整有效的画面语言以便于观众解读其创作目的是设计师创作的核心。设计语言的追求目标不只是简单的视觉效果,它更关注如何透过图象传达其更深层的意义。我认为沟通是设计语言的终极目标,沟通就是传达,透过视觉我们应该理解到设计师创造画面的智慧。(图1) 五子十童图,画中有五个头,却可以数出十个孩子,表达生生不息之意。该图出自哪朝哪代哪位前辈之手我们暂不去考证,但画面处理的巧妙构思的确传达出了作者的思想和设计智慧。
二、透过视觉看设计的形态美感升华
透过绘画、雕塑,甚至包括建筑和园艺,只要是属于美术类的视觉艺术,最主要的一环我想就是形态的视觉美感设计,因为形态的美感设计能够给人带来愉快。在图形、色彩、文字等基本传达要素共同建立的形态世界里,形态在诸关系中是最重要因素[3]。可以说形态是设计中的关键,它直接影响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和内在感染力,自然也直接影响到设定信息的有效传达。透过形态符号的视觉设计表现,其图形的视觉冲击力无疑能直接影响到观众的感性判断力。
我认为人类的视觉传达方式基本上都是通过借助图形形态来实现的。视觉设计由以往形态美感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开始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甚至向更为纵深的现代科技视频领域寻求发展。21世纪的平面设计不仅是处理平面的问题,同时也追求处理好声、光、动画等形态效果。设计师在视觉形态设计的扩展和应用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无止境的可能性,他们可以通过任何一种形式来表现形态设计概念,同时也对设计师的思维创造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形态图像上所寻求的视觉形态设计研究,它要求设计师既要能想到又要能确保做到。比如(图2 ),猫和老鼠到底是什么关系?英国艺术家彼得布鲁特斯设计了这幅迷人的图形。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形态都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感悟及所受的启示,设计师通过有象征性的形态设计来记录人类的思想和情感[4]。在人类认识世界的早期,形态符号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这个快节奏生活的时代形态设计的视觉传达效果是最好的。现代社会迫切需要设计师用形态设计观念来服务于这个信息复杂的社会。人们企盼形态设计能异彩纷呈,更进一步地展现出其独有的神奇风貌,以便更好的传播人类生活的新需求,提升人类生活的艺术品位!
三、透过视觉看传达方式的改变
数字化媒体的出现使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视觉设计也渐渐地超越了其固有的范畴,走向愈来愈广阔的领域。网络技术、数码设计艺术、数字电影电视、多媒体广告等相继登上了设计大舞台,它们制造成千上万的、异彩纷呈的视觉信息,这无疑预示着视觉传达方式在迅速改变⑤。毋庸置疑,它们在不断地挑战着当代视觉设计的形式。视觉设计的对象已不再仅仅是报纸、杂志、包装、海报等传统的媒介,多元化的视觉观念暗示着新的传达方式就是要打破传统设计门类的界限,让视觉设计变为一种能够自如地融合多种学科的载体。人们正在不断地从创造学的视点追求新的信息传播形式,追求一种新的知识结构的整合。
今天,数码文化的影响日益深入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究竟如何处理新时期带来的新问题?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与新传达方式的关系?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肩负着既要继承传统又必须开发新的传达模式的使命,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新传达方式的体验机会,我们有必要时刻调整过于僵化的教育模式,尽快培养一些既有创造力又有制作表现能力的设计师来引领这个市场,以便更好地促进当今社会。作为新时期的视觉传达设计,它有着不同以往的时代特征及表现手段。我们已经不能再简单地学习传统,单纯模仿传统,设计师不能只活在昨天的阴影下,而应该放眼未来承前启后[6]。我认为对于当代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学习是不能被忽视的问题,我们在创造开发新的传达方式的过程中应该值得关注,透过视觉我们应该看到传达方式新面貌,使传达方式真正意义上获得市场的认可,我想这是当今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研究课题。
总之,一切设计都是以人为本的活动。设计是以改善人类生活为目的。人类生活的改善与促进又启迪了设计师创造视觉艺术的灵感,同时推动着视觉艺术的发展。我相信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都会直接带动视觉设计的进步。事实上许多艺术表达形式透过视觉无论是从形态美感上还是在传达方式上都不难发现其背后的文法内涵,这种内涵是人类思想的浓缩和提炼,透过视觉看设计应该说其最伟大之处就是看设计师的智慧!
注释:
[1]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李砚祖(主编);
[2] 《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著,第359页。
[3] 《视觉美学》,J・J・.德卢西奥-迈耶著,第37页。
[4] 《现代绘画简史》,赫伯特・里德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出版,第5页;
篇9
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就是通过用视觉来向人们传达各种信息,所以构成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要素就是文字、插图以及标志,这三个是视觉传达设计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这也就决定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这三个要素,把设计者想要表达的东西通过这些要素传递给每一个接受到这个信息的接受者,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起到传播的作用。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发展,国际性的传播媒体及各种信息的大爆炸原本一成不变的单调设计方式收到了人们多元化需求的冲击。尤其是在对于设计责任的重视程度方面的调整,造成了早传统设计基础上的各种新设计的萌发。同时,由于物质上的极大丰富,消费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人们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态度已经不再是基本功能、属性上的满足,而更多的希望其能够日新月异,并更加个性化,更加关注自我心理层面上的需求。这也引出了视觉传达设计未来发展趋势的另一个方面,表现内容和传达的信息上更加深刻,更加关心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视觉传达设计内容上另一个主要发展趋势是内容更加贴近观者的内心世界,未来的设计将不再是依靠某种设计技巧或者绚烂的色彩去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是依靠对观者的内心世界的把握,设计者利用创意去贴近和打动观者的内心。
视觉思维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视觉思维自始至终借助意象,在观察、想象、构绘等形式的不断交替、变化中进行创造性活动;视觉思维是大脑右半球的独特功能,其创造性的内在机制是左右脑分工合作、交互作用的结果。而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就是通过用视觉来向人们传达各种信息。
在图像学中的视觉符号包括了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事物及表现事物特征的符号,如建筑、产品等等,而“传达”则是信息发达者利用符号传达信息的过程,包括“谁”、“把什么”“向谁传达”“效果影响如何”这四个程序,实际上就是乌尔里克提到的“认识的过程”。按照贡布里希对视知觉的分类,视觉思维方式可以分为“Seeing(观看)、Lookiry(看)、attinding(注意)、reading(阅读)”,这其实就是对视觉系统的一个分解,而视觉传达设计所要求是进行视觉系统的合并,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可缺少,那就是视觉思维能力。
对设计者而言,抓住这种就等于抓住人们的视觉,准确传递信息。这个过程,取决于设计者在操作视觉思维时对其基本要素的把握,这些要素包括形状、体积、空间、光影、质感、色彩等。不难看出,它们都与形式有关,前三者是形式的本质要素,后三者则是形式的表象要素,可以说视觉思维的研究也就是对形式的要素和整体知觉的操作。
篇10
对于字体设计的认识首先要体现在一个“体”上面,体是一套系统;一种规则;一种模式,有着可普遍遵循的规律,有着严格的规范与法则,所有的信息处理都要符合规则的需要与要求。字体设计强调的是整体的视觉效果与信息传达功能及关系;解决大面积文字在阅读过程中视觉上的流畅性;体现出视觉审美的愉悦感和舒适感,在此基础之上,才是文字个性属性的追求与发挥。为什么字体或字体设计要遵循这些规则呢?那是因为大面积文字的阅读用时相对较长,过于变化的文字造型会使人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视觉及精神上的疲劳感,不利于信息的传达。以我们汉文字为例,我们所常见的字体有行楷、魏碑、隶书、琥珀、舒体、黑体等等,应该不下几十种吧,然而,我们所接触到的以文字信息为主的书籍,基本上却是以宋体字为主,为什么?究其原因,无外乎,宋体字有一定的规范和秩序,它完美解决了文字个性审美与共性审美的认识问题,精准把握两个审美的“度”,个性美完全服从共性美,而共性美中又不失个性美。因而它不过分张扬,在点线的处理上,曲直兼顾、舒张有度,比例和谐、结构合理、动静兼顾,完美的实现了文字功能与审美的高度统一,成为记叙性、说明性文字字体的首选。虽然其他一些字体的使用频率也较高,像黑体字,使用的范围就比较广,但基本上都控制在一定的篇幅和文字数量的范围之内,不宜大面积、大篇幅使用,否则极易产生视觉上的不适。而从视觉上讲,这些字体都很漂亮,都很有个性审美特征,甚至像舒体、魏碑、隶书等本身就是艺术审美性极高的书法艺术字体,但是,一旦需要强调整体感、共性美,或者阅读时的愉悦感、流畅感的时候,各种字体优劣便很快显现出来。故此,字体设计并不追求文字个体特性,而注重文字的整体视觉效果和整体风格,强调的是文字整体的视觉审美。较多文字内容的时候,适宜的往往是较规范的字体。一般情况下,字体设计使用在说明性文字与叙述性等文字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为了满足观众阅读时的愉悦感和兴趣,大都采用与设计风格及主题相适应的的字体设计,以适应并体现整体设计主题和观众的心理需求。
三、文字设计与字体设计的区别
从前面的认识过程不难看出,文字设计与字体设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两者的设计理念和出发点完全不同,文字设计首先把文字看做画面视觉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淡化文字属性,强化文字构成与图案图画方面的视觉审美与信息传达功能。在这里,它首先是视觉形象,其次才是文字,它是视觉与文字信息的结合体,它既服从与画面信息传达的需要,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特别是文字的属性。而字体设计注重量化文字的视觉整体性,强调的是在文字的规范性、程序性、标准性的基础上,给阅读者带来的视觉审美及信息感受时的愉悦感、舒适感。它更侧重于文字信息属性的表达。二者相对而言,一个注重视觉造型的图案化、符号化功能,强化个性语言的表达;一个则注重文字信息传达的准确性、规范性与标准性,强化共性语言的表达。一个强调视认性,一个强调阅读性。四、文字设计与字体设计的共性与关联其实,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或层面讲,文字设计与字体设计并不是没有关联性,我们所进行文字的设计工作,都属于对文字的艺术处理与表现,以满足其在特定环境中的需要,而字体设计本身也就是文字设计或称文字设计的一种形式。但从狭义的角度出发,厘清二者的关系,有助于纠正有些人文字设计、字体设计概念不清,认识不明、思想意识表述不准确的客观现象。而从认识的角度讲,文字设计与字体设计在其他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与共性:
1.都强调艺术个性:
在设计作品中,始终要求体现作者独到的设计创意,追求个性化视觉语言,完美体现设计构想,实现并达成设计目标和初衷。故而,在画面文字与字体的设计与使用上,根据视觉信息传达的需要,设计师不但重视,而且最大可能地强调其个的发挥。也就是说,对于设计师及其设计作品而言,在同一画面或视觉宣传体系中,在各自的信息传达功能上,不管文字设计也好,字体设计也罢,都已经最大限度的体现了各自的艺术个性。
2.都强调视觉审美:
只有美的事物才能吸引观众;只有美的事物才能打动观众;只有美的事物才能影响观众,那么,也只有观众认为美的设计作品才是成功的设计。因此,设计师对于文字设计与字体设计的态度,都是在各自功能属性的基础与前提下,追求并试图审美上的突破与再完善。
3.互为补充,互为依托:
对设计师而言,视觉画面中每一视觉元素,都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视觉元素是一个整体,都为一个中心服务,根本不存在谁主谁辅,孰重孰轻的问题,画面中的所有元素都是同等重要的,互为补充,互为依托。所以,文字设计与字体设计都是为视觉画面主题信息的传达服务,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篇11
视觉传达设计既属于一种设计方式,也属于一种设计手段,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其发展趋势受到受众主观视觉形象的影响,且呈现出三维立体、思维时空的特点。基于此,必须加大对视觉思维创新模式的应用,在作品中加入适当的时代元素,从内容、形式和思想等方面综合创新传达设计,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设计的需求。视觉思维创新模式主要包括发散式、逆向思维和联想性思维模式,三种模式对视觉传达设计有不同的作用,应深入研究其具体创新方向,才能更好地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
二、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方向
1.协调比例与尺度的关系
比例是视觉传达作品中衡量设计水平的重要因素,协调的比例可以给作品增添美的元素,使得受众体会到作品的美感。而尺度能够更好地提升受众对作品的观感。因此,在创新视觉思维模式时,应协调好比例与尺度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依存,设计者应找到其平衡点,注重作品中尺度和比例的处理,充分发挥两者在视觉传达设计的价值,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2.协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视觉思维是设计者对图形、物体等事物的印象和感受,只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事物,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在设计过程,不断完善其设计作品,基于此,在设计视觉传达作品时,应把握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得设计者在认识事物时,可依据其不同要素划分,对事物的面、线、点做出最优的识别与分类,从而更好地应用在设计作品中。
3.强调以视觉为中心
视觉传达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视觉”,在进行视觉思维创新时,必须强调以视觉为中心,围绕视觉展开相关的研究和泰索,确保思维创新方向的正确性。需要注意的是,视觉是人体观察、感知事物的重要感官渠道,其可以快速集中人体兴趣点,并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辨认,因此,设计者必须强调视觉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受众对设计作品的兴趣,从而扩大设计的影响力。
三、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途径
视觉思维是视觉传达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其思维模式的创新力度,从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三个方面创新视觉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让受众体会到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内涵和深意。
1.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
逆向思维能够给受众带来全新体验,在创新视觉思维模式时,可加大对设计者逆向思维的训练程度。从设计者自身的角度分析,应进行有意识的逆向思维训练,在设计作品时,从后向前或者从下向上思考事物,从而丰富设计作品的创意效果。同时,在搜集视觉传达设计的素材时,设计者可以收集创意型或特殊型素材,使得设计作品在不同的素材前提下,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加深受众对作品的印象。
2.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性思维是人们常提到的一种创新思维,其属于视觉思维模式中的特性与应用,在培养设计者创新视觉思维模式时,可以对其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如在设计事物时,要求设计者从其他角度切入,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找准作品的立意,赋予作品更多的含义。通过加强设计人员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使得其视觉思维更为活跃,拓展设计人员的思路,更好地创造出有感染力的作品。
3.加强联想思维的训练
联想思维应用的范围较广,将其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中,让设计者主动将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连,生成一种全新的创新视觉思维,提升其作品的质量与水平。联想思维可以分为对比、接近和因果三种形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设计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作品进行联想与记录,选择恰当的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提升视觉传达设计的水平。
篇12
2.1丰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黑龙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
黑龙江民间艺术是黑龙江各族人民对生产、环境和自然美的再加工与创造,很多黑龙江民间艺术都是一、二维空间的视觉符号来传递其中的信息,这产生了二者之间的交集,通过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人员的加工,以科学、规范、艺术的手段呈现出黑龙江民间艺术在图形、色彩、方式上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各类方法来实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意图,在体现黑龙江民间艺术的同时,提高和丰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使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工作更加具有生命力。例如:黑龙江民间艺术中具有萨满文化的特点,很多图案和图形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可以利用这些元素,通过抽象的表现手法,能够体现黑土地人民爽朗的性格,同时也可以提升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做到从艺术和文化上提升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层次的目标。
2.2提升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黑龙江民间艺术的表达手法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需要多重的表达手法,更多的象征和表现形式才能够深化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寓意,使欣赏者产生丰富的文化与艺术联想,进而使人们获得意趣无穷的主观体验。黑龙江民间艺术给人以简练、粗犷的感觉,在表达上更加倾向于感情的真挚和热烈,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可以利用黑龙江民间艺术这一特殊特征,达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表达手法的提升。例如:黑龙江鄂温克民族利用黑色表达庄重,在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甚至宗教器物上都有黑色的大量应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反映出鄂温克民族的特点,生生不息的民族特点和民俗特征扑面而来。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可以借用鄂温克民族的表达手法,通过大胆地借鉴提升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层次和水平,在创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思路的同时,实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表达方式的提升。
3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创新应用黑龙江民间艺术的方法
3.1创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手法
一方面,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应该创新黑龙江民间艺术元素的汲取方式,要从文化的视角和艺术的观点重新审视黑龙江民间艺术,这样才能实现在借鉴的基础上发扬和传承,做到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手法的更新。另一方面,要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以黑龙江民间艺术为基础合理进行创作,以新元素和新创意的形式来丰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手法。此外,要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合理应用转变和借鉴的手段,将黑龙江民间艺术中符合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观念的资源进行及时转变,以适应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具体需要。
3.2创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理念
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的实质是对传统设计理念和固定设计思维的创新。简单地说,就是对以前的设计经验和知识的重新认识。创新,根据事物性质、程度的不同改变,可分为继承传统式创新和激进式创新。用哲学观来看,创新就是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在信息时代,人们生活方式上有新观念的介入,在思维的引导和情感的表达上,人类在跨越世纪的里程中力求找到合理化的视觉空间。视觉传达设计怎样才能正确体现未来的价值观,面对新技术的浪潮冲击,设计师应该走出平庸化、程式化模式的设计。
3.3创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语言
视觉传达设计很大程度上就是民间艺术的“图形语言化”和“语言化图形”来实现的。为了信息和文化的传达,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人员需要始终不渝地寻找、挖掘并创造出新的视觉语言,借以表现传达自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中国夏都哈尔滨》的演出中有很多黑龙江民间艺术的表现,而这一艺术形式独创性也在于这一点,林永康先生并没有将所有能表达情感的材料作简单的、有秩序的排列,而是结合了现代技法,增强了其作品的灵动性,表现出丰富的情感符号。视觉语言创新的重中之重,在于对图形、文字、色彩这三大视觉元素的创新,以及这三大元素相互间的美学性构成的创新。
3.4创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方式
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从某种角度上讲,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就是设计者以民间艺术和文化为基础,应用现代化的材料和现实性工具,在意识与想象的深刻作用下,进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创作。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每一个设计者,不但要重视黑龙江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也要科学地认识到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这一特性,而且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使科技转化为现实实体的中介。对于科技的突飞猛进,我们要依靠敏锐的创造性直觉,在新的技术中发现新的表现可能。
篇13
目录页版式设计是整本书籍设计系统中的关节点和重要环节,在封面版式设计和内页版式设计中起着桥梁作用,必须统一于整个书籍版式设计系统。目录页版式设计从形式上和功能上反映全书的风格特征,从而形成页面间内在的关联和呼应,给予读者流畅的视觉感受。如,在一本手绘设计作品书籍中,设计师将封面与目录页统一用手绘效果来表现,加强了版面的统一性,并且展现了设计师的个性魅力。
3.对个性表现认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