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会计事务所发展前景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会计事务所发展前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会计事务所发展前景

篇1

一、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

(一)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评判者

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独立审计,其本质是对企业依据内控制度所进行经营活动和实施管理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评价裁定,从而使企业的行为更加规范并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因而,在西方发达国家, 会计师事务所通常被称作“经济警察”或 “经济裁判员”。

(二)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的鉴证者

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符合性测试之后,要对反映经营成果和企业财务状况的相关资料进行实质性测试和鉴定,因其审核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因而,会计师事务所又扮演着 “经济法庭”的角色。

(三)投资人权益的维护者

在实践中,面对经营者与投资者、利与法的矛盾冲突,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会公正客观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实际问题,并根据情况出具不同意见的审计报告,维护投资者的权益,做到对投资者、企业、国家的负责。因而,会计师事务所又发挥着 “经济卫士”的作用。

二、会计师事务所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不足

在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现有的执业注册会计师中有相当数量存在人员老化的问题,年龄结构不合理,后续人力资源相当匮乏。

(二)审计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决定着审计意见的客观和公正。近年来,审计失败案件屡有发生,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严重缺失。

三、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一)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

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在外部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一定的内部管理模式,有秩序,有章可循,这才能保证事务所整体的一致性。会计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自我监督方式,对事务所内部的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划分了不同部门不同责任人的属性。

(二)加强内部管理中的人员管理

1、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制度

要在人力资源政策制度的具体实施中充分发挥民主性,对凡是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要不断健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的各项办法制度,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建构成内容全面、体系完整、、充满活力、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制度,以满足会计师事务所的基本运营要求。

2、对人力资源管理跨度进行调整

科学的人力管理方式应该具备一定的跨度与围度,无论是企业哪一级别的管理人员,其所管理半径和控制跨度应有一个合理区间范围,这样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三)加强事务所工作的独立性

1、加强行业自律

会计师事务所的经济综合能力比较强,为某家公司提供一项业务服务时,可能被事务所提供的另一项业务牵扯,所以提倡对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这确保了最终审计质量,也有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度。

2、充分披露与审计和非审计服务有关的信息

事务所在日常的工作中提供审计服务和特定非审计服务的情况时,应该注意信息的披露,被审计单位应该在其财务报告中披露注册会计师的非审计服务类型和程度,尤其重要的是,上市公司应该公开披露支付给注册会计师的非审计服务费用的明细数据,会计师事务所也应该披露因提供审计服务而增加的收入明细科目。

(四)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

在会计师事务所竞争的大背景中,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问题是综合情况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点部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战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事务所发展的战略问题。战略是将事务所内部可调动的资源进行调整,来达到与市场环境相匹配的情况。

(五)着力推进财务管理一体化

1、必须做到财务制度一体化

财务制度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至关重要,其中有几个关键节点,比如,收费标准一体化、预算管理一体化、会计核算一体化、财务政策一体化、费用标准一体化等等。“一体化”并不意味着“一刀切”,应当允许在不同地区、不同业务范围和执业领域有所弹性,但基本政策、基本原则、共性要求、审批流程应当统一。

2、必须做到资金收付一体化

在管理规范的国际会计公司和德勤(DTT)这样较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大多实行 “收支两条线”的资金收付制度,即收入统一归集到管理总所或总部,支出则根据薪酬分配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统一支付。

四、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前景展望

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已不是一个新兴产业,它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在中国经济蓬勃向上的今天,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另一方面由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客观需要,行业协会及其中介机构得到了更多的建设。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客观、公正、平等竞争,会计服务由单一到综合,正向高层次服务发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我们必将收获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化茧成蝶、凤凰涅槃。

篇2

(一)薪酬管理不健全

目前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对待薪酬的分配具有较强的随意性,总体表现在薪酬体系和薪酬结构方面,虽然在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说,是需要对薪酬实施动态管理,保证薪酬管理弹性,以保障薪酬管理制度的合理化运用,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薪酬管理弹性过高,已经影响到薪酬管理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积极作用,降低管理体系能效。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岗位的薪酬规划虽然有一定的规则,但是极少数以制度化的薪酬管理条例形式进行明确。虽然大多数工作人员的薪酬是依据科学岗位分析确定的,但却因为内部存在少数的薪酬与价值不匹配(薪酬标准大于其实际岗位分析价值),导致员工对于事务所管理失去信心,影响工作积极性。而一旦员工对于事务所薪酬管理不满,必然会在一段时间内离开事务所,造成事务所的人才流失。

(二)分配制度不完善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价值分配存在着有失公允的现象,而且该问题存在于大多会计师事务所。价值分配原指将事务所的效益波动与员工的工作贡献相匹配,通过多元价值分配形式进行的贡献回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价值分配却有失公平和透明。本身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薪酬管理体系就存在问题,岗位薪酬不合理,另外在分配环节劳动量与获得价值反馈失衡,核心人才与一般新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差异化较小,薪酬区间不明显。事务所内部薪酬分配透明化较低,难以反映出员工间薪酬差异原因,一方面容易引起员工对于事务所分配制度的不信任,另一方面通过以分配形式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难以实现。

(三)薪酬管理对外没有竞争力,造成骨干流失严重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在制定薪酬管理制度时,往往以同行业的其他事务所薪资标准为参考,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进行小修小整,造成多数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无法在薪酬管理角度吸引高端人才,难以形成薪酬竞争优势。加上事务所工作强度和压力大,工作时间长,所谓“又苦又累不赚钱”,所以自身所拥有的人才又极容易被优秀的企业所挖走,造成事务所骨干流失,无论是在管理角度还是在业务角度,事务所的切实利益都将受到损害。

(四)在福利制度和员工发展方面重视不够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上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激励理论,其中核心之一就是员工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对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关联性研究,在其理论中福利待遇与晋升空间的提升可以极大的提升员工满意度,调动工作积极性。在我国目前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发展中来看,员工福利理念淡薄,对于员工需求考虑不周详,很难让员工感受到集体温暖。在员工发展角度而言,目前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管理完全依赖于合伙人的任命,甚至部分事务所中属于家族式经营,一般审计人员和会计服务人员很难进入管理层,发展前景不佳。二者结合来讲,目前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仍然需要在福利制度的建设以及员工发展规划角度投入资本,保障事务所核心竞争力。

(五)绩效考核指标以业务收入为重点,个别事务所甚至直接搞业务收入提成

绩效收入是事务所员工薪酬除却基本工资外最大的收入项,但是在实际经营活动中笔者发现,绩效管理正在逐步地走入歧途。绩效考核指事务所依据员工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高低,结合事务所业绩指标确定的报酬管理体系,但是部分事务所简单的将绩效考核与业务收入挂钩,对服务质量考核过少,容易给事务所造成经营风险的堆积。

二、优化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薪酬体系相关对策

(一)明确薪酬管理的目的

事务所的薪酬管理必定围绕着其发展需求进行,伴随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我国各类经济体逐步将战略部署从短期发展向长期可持续发展偏移,事务所必然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所以说薪酬管理要在事务所长期发展角度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健全岗位价值的考核制度,保障岗位薪酬的合理性,拓宽员工发展空间,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做到事务所与员工共同发展,完善福利政策和加班、外勤等补助制度,保障员工基本权益的实现。做到上述薪酬管理的完善措施,事务所在人才储备的竞争力必然会得到提升,必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壮大规模,通过引进高端人才提升事务所社会认可系数,增强核心竞争实力。

(二)明确薪酬管理机制的原则

完善薪酬管理除了制度化的建设,还需要原则性的保障。笔者认为保障薪酬管理可以得以贯彻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公平性:保障公平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蒙牛乳业集团的创始人牛根生曾说过“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事务所合伙人应从事务所的长远发展出发,放弃小利,追求大利,确保公平的薪酬管理的原则。②战略导向:薪酬管理必须要适应事务所发展需求,以事务所战略目标为主线进行。③物质与精神相结合:薪酬管理要关注员工的工作环境,尽可能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指数,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中方能保障工作质量和效率。④福利多样化:福利待遇并不只局限于年节福利,员工的生日福利、子女的教育补助等都可以作为福利组成。⑤激励性:薪酬管理的价值在于服务事务所发展需求,保障人才储备,所以必须保障其薪酬管理对于激励员工的积极价值。原则性保障可以说是事务所对待薪酬管理的底线,也就是说薪酬管理必须要紧紧围绕以上五项原则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薪酬管理对于事务所战略目标的推动价值。

(三)建立相对公平的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是在岗位价值分析之上的价值回报体系,是事务所薪酬公平性的有力保障,也是员工发展的激励因素,在构建薪酬体系机构时,除了传统的劳务报酬、风险报酬和福利报酬之外,还要在不同的岗位之间设置薪酬差异。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以在薪酬结构中体现出来:一是基本工资,应按经理(下设高级经理、中级经理、初级经理)、项目经理(下设高级项目经理、中级项目经理、初级项目经理)、审计员(下设高级审计员、初级审计员)的组别设置基本工资,基本工资应占薪酬总额的50%以上;二是年度效益工资,让事务所从业人员分享年度效益是对从业人员日常工作的肯定,也可以潜在的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三是所龄津贴,通过逐年增长的薪酬回报留住有经验的高端人才;四是对注册会计师要设置签字费,作为风险报酬的一部分,对审计员等工作岗位设置加班费、出差补助等,保障审计员等从业人员基本权益。

(四)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作为内部工作者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价值反馈制度,不能仅仅在金钱角度进行奖惩,可以在员工发展需求角度进行深度挖掘,与基层管理者的晋升相关联,绩效考核的奖励可以是免费的管理或工作指导培训,可以是中基层,甚至是高层管理岗位的晋升机遇,将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大化。另外绩效考核不仅是员工薪酬的增项,也要落实绩效考核惩治制度,将之与客户流失、客户投诉、审计质量事故、项目成本超标等负面发展事项相关联,建立平均指标,保障员工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员工工作态度。

作者:李坚 单位:中山市成诺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3

有效辨别虚假的会计信息是完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体系的核心内容,通过充分考虑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得性以及可操纵性,本文建立了针对性较强的财务监控指标体系,作为会计监管的时间窗口来实现公司的财务预警,监测财务异常,提高会计监管的有效性。

(一)上市公司财务异常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财务异常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会计钩稽关系的不正常。钩稽关系是指会计报表之间相互配对的指标出现了异常,逻辑上不合理,这说明会计报表的编制出现问题;

(2)年度变动异常。如果不同年度的经营数据出现明显的异常,则显然违背了公司的正常经营运作规律;

(3)横向可比异常。如果财务报表的数据明显好于同行业其他可比公司,也说明公司财务出现异常。

(二)上市公司财务监控“四维指标”体系

从完善公司会计监管体系考虑,财务监控应包括对公司全部经营状况进行审核的过程,要综合考虑财务指标的可行性,设立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等指标。

1.反映公司偿债能力的指标公司的债务状况是会计监管主要的考察对象,偿债能力过低会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引诱财务造假动机。监控公司偿债能力的具体指标包括:

(1)资产负债率。此指标反映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如果比率过高,则说明公司的债务负担过重,会对公司长期支付能力形成潜在威胁。

(2)流动比率。该指标用来衡量公司资产流动性的大小,反映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如果指标过低,则说明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公司有可能面临技术性清算;

(3)速动比率。该指标越高,则表明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证度越高,一般来说,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下限为0.25,如果比率过低,则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2.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指标包括:

(1)主营业务利润率。该指标用来评价公司的获利能力,数值越高,则说明公司的经营业绩越好,发展潜力也就越大,不易发生财务危机;

(2)净资产收益率。该指标适用性比较广,主要用于分析投资者的资本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说明公司能够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就越高,公司充满生机,财务状况健康;

(3)每股收益。该指标越高,则说明普通股投资效益越好,股东相信公司的良好发展前景,公司财务安全。

3.反映公司发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指标包括:

(1)销售收入增长率。此指标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能力,是对于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量化数据。此指标越高,则公司的发展潜力就越大,短期内公司的财务状况也就越好;

(2)总资产增长率。该指标反映了公司的总资产增长情况,总资产越高则说明公司的规模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就越强,不易发生财务危机;

(3)权益增长率。该指标反映了公司的净资产变化情况,指标数值越高,说明公司的净资产年增长情况越稳定,股东的权益有保障,不易发生财务危机。

4.反映公司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指标包括:

(1)流动资产周转率。此指标用来说明每1元流动资产所支持的销售收入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说明公司使用流动资产的效率越高,财务危机发生概率小;

(2)应收账款周转率。此指标用来衡量每1元应收账款投资所支持的销售收入比率,应收账款是由赊销引起的,该指标越低,表明公司收账能力越强,资金回收越快,经营效率也就越高;

(3)存货周转率。表明每1元销售收入需要的存货投资,存货周转天数不是越少越好,存货过多会浪费资金,存货过少则不能满足流转需要,在特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下存在最佳的存货水平。

三、上市公司财务异常指标的判定及会计监管完善

(一)上市公司财务异常指标的判定

1.偿债能力指标的判定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操纵手段会影响到公司的资产质量,例如,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足、虚增无形资产以及计提折旧不足等舞弊手段都会导致公司的资产质量下降,造成虚假资产过多,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对公司正常运营构成一定的潜在威胁。考察公司偿债能力可以通过比较公司的流动资产比率而获得直观结果,如果公司的流动资产比率显著异于同行业其他可比公司,则需要考虑是否为经营因素以外的人为造假原因导致这种财务异常情况的发生。此外,在本文介绍的偿债能力指标以外,还可以通过考察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项目在总资产中的比率是否正常来判定财务运行情况。

2.盈利能力指标的判定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实践表明,“其他业务利润”项目通常成为上市公司财务操纵的针对指标,然而,对公司非经常项目的监管会涉及重要的关联方,比如地方政府等部门,这就使得相关监管工作需要得到关联方的支持。此外,公司可能会隐瞒对非经常项目的披露,造成会计监管工作的无效性,在实际监管工作中,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监管部门可以使用公司盈利能力指标来综合判断非经常性项目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例如,如果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较低,而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较高,那么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操纵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3.发展能力指标的判定公司的销售额需要以公司的发展能力作为支撑,衡量公司发展能力的指标可以反映公司的经营规模和资产数量情况。如果公司出现经营困境,实际销售业绩滑坡,而会计报告期间的财务操纵使得公司的发展能力明显超出行业其他可比公司,则可认为公司出现了财务异常,会计监管机构有必要审核公司在下一个年度操纵利润的可能性,这类公司值得相关的机关部门进行重点关注。

4.营运能力指标的判定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部分“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项目也往往成为财务操纵的工具,经常性业务活动中的财务舞弊现象可以在成本、费用以及存货等会计科目中得到反映,例如,财务操纵使得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低于同行业的其他可比公司,但是反映在公司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和税金附加失去彼此间的对应比例关系,则会计监管部门在对公司经常性销售活动进行监管时,就应有意识地核查公司营运能力指标与会计科目之间的对应数量关系,以进一步分析公司是否出现财务异常情况。

(二)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完善

当上市公司的财务操纵行为通过上述财务指标得到反映后,会计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联合证券监管机构进行深入调查。一般情况下,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会计事务所和证监会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主要外部监管者,具体的外部监管措施可以包括会计事务所尽职审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对于不合标准的财务报告应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严格监控,如果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可能出现财务操纵,应派出监管人员进行实地分析与盘查,确定与财务操纵有关的怀疑对象;证监会在上市公司发行审查过程中采取严格的审查制度来分析财务报告的真实度,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财务舞弊现象。此外,构建上市公司的高效会计监管模式应时刻注意以政府强制力量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力量为辅助,这样在保持会计监管独立性、权威性以及针对性的同时,也充分赋予市场在会计监管中所发挥的自动调节力量,“政府-市场”的双重监管模式对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具有根本保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主体多样性,政府应明确监管主体各自的职能和监管权限,避免监管主体间过多的权利交叉现象,减少责任推脱。在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绝对依靠会计事务所进行上市公司财务监管是缺乏效率的,发挥社会多方面力量才可以引领和帮助我国资本市场会计监管走向成熟。事实上,会计监管的最终目的是防止上市公司自身出现财务危机,只有切实有效的内部监管才能够深入把握公司的真实运营状况和财务信息,从源头上杜绝财务舞弊,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管是完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重中之重。

篇4

(二)指标体系的选择1.指标选取的原则(1)指标的系统性:评价指标应能全面地反应会计师事务所综合实力构成的各个方面,根据前面的文献,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方面的、事务所惩戒或处罚方面的、分所或分支机构情况、审计师的教育水平及构成等等。(2)指标数量适中原则:指标过多或者过少均是不太合适的,指标过少则可能意味着所选取的指标不能囊括所有的内容;但指标过多则可能会存在重复现象。3)数据的可取得性:会计师事务所不是公开上市的公司,每个会计师事务所各方面的确切数据很难取得。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自2003年起每年都全国事务所的百强信息,因此可以利用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我国100强事务所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2.对注册会计师协会综合评价及其指标评述。通过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会计师事务所百强信息,发现:(1)2003年到2005年的评价是以业务收入为主、以注册会计师的人数为辅进行的排名,因此,这3年的排名并不是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综合评价。(2)2006年首次进行会计师事务所的综合评价,其评价指标包括总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培训完成率、领军人才后备人选数、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处罚和惩戒指标应减分值等。虽然在综合评价中,其收入指标所占比重过大(占70%),但比前面的评价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3)2007年到2010年的评价中,逐渐增加了一些辅助指标,如2007年增加了分所数量和从业人员人数等两个辅助指标;2008年增加了合伙人(股东)数、注册会计师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等三个辅助指标;2010年又增加了人均业务收入和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数等两个辅助指标。(4)2011年和2012年的综合评价指标中,只包括两个正值指标和一个负值指标,即业务收入指标、注册会计师人数指标及处罚和惩戒指标应减分值等三个大的指标来得出综合评价得分。可以看出,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对会计师事务所评价时所列出的指标,如2010年的指标已经基本上可以代表会计师事务所的综合实力,但是由于其在评价时并没有考虑这些辅助指标的贡献,因此在评价方法上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评价。3.最终确定的具体指标和所采用的相关数据。根据以前的研究成果、指标的选取选择原则、会计师事务所数据的完备性,最终选择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2010年度的会计事务所的指标和相关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将培训完成率、年龄结构大于60岁和学历结构中的博士及以上学历等三个指标去掉了,原因如下:第一,所有会计师事务所的培训完成率均为100%,因此该指标对综合评价意义不大;第二,年龄结构大于60岁及学历为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在所有注册会计师中所占比重很小,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综合评价影响极小,因此将其去掉了。因此,最终选择的指标中涵盖了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列示的主要指标和辅助指标,共包括14个指标,具体见表1。上述14个指标囊括了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综合实力的各个方面,包括审计规模方面、审计质量方面、声誉方面、审计费用方面、处罚方面、人才素质方面等,而审计意见的则会体现为审计质量和惩戒方面,如果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则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而诸如企业文化、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可能会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但是由于这些指标不好量化,而且又由于数据的不可获得性,因此,本文选择的指标体系中并不包括这些内容。此外,上述14个指标的数据均是可取得的,由于是行业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的数据,因此这些数据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二、会计师事务所综合实力测度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和样本的选择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中,传统方法对于权重的设置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而因子分析法则完全是由软件和计算机来完成的,不涉及到人为主观估计的成分,因此该方法可以克服人为确定权数的缺陷,使得综合评价结果唯一,而且客观合理,因此,本文在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综合评价时,选择的研究方法是因子分析法。前文在选择指标时,经过分析,最终选择了14个指标,根据样本的选择原则,在选择样本时至少要选择28个样本。如果所选择的样本少于28个,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选择样本太多,则可能会导致表格太大,因此,本文在选择样本数目时,选择了29个样本,即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0年的百强事务所中的前29家会计师事务所为样本,并利用了相关的数据。样本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网站。

(二)会计师事务所综合实力测度模型在对选定指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步骤如下:(1)选定评价指标;(2)对各指标赋予权重,以确定不同评价指标在事务所综合实力评价中的贡献率;(3)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指标得分考评,以确定最终综合得分。会计师事务所最终排名以Y值由大到小排列,其中α和P值将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分析得出。

(三)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由表2可以看出,从各个指标上可以看出,29个样本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如总收入最多的会计师事务所达到257843万元,而最少的仅有10726万元,二者相差甚远;审计收入、人均业务收入、注册会计师的人员以及从业人数也是如此。每家会计师事务所平均有5个领军人才,这说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数量较多。而海外分支机构整体来讲,比较少,最多的只有4家分支机构,而且其中位数为0,说明至少半数的会计师事务所没有海外的分支机构。在年龄构成方面,相比较而言,40岁以下的比40到60岁的人数要多,这说明在注册会计师的年龄较年轻化;在学历结构方面,本科及以下学历的人员较多,而硕士生的比例较小;而无论是年龄构成还是学历结构方面,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差别都较大。

三、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实力测度检验过程

(一)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在所选择的14个指标中,有的是收入指标,有的是人数指标,有的是年龄或者学历结构指标;有的是正值,有的是负值,有的是百分数,而有的数值特别大等,因此,这些指标单位不统一、正负不统一、数值相差太大,没有办法进行比较。因此,为了便于比较和操作,本文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处理后的指标数值为01之间的数值。

(二)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检验为了判断选择的指标体系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所选择的指标体系做了KMO测度、Bartlett球形检验以及公因子方差的检验,具体见表3和表4。检验结果显示,KMO测度值是0.789,大于0.5;Sig.接近于0,小于0.05,因此从KMO和Bartlett的检验来看,这些指标适合做因子分析。在公因子方差的检验中,有93%的指标其公因子方差大于0.7,因此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们选择的指标是适合做因子分析的。

(三)主成份的抽取采用Principalcomponents来判断主成份的个数,特征值大于1时抽取主成分,具体见表5所示。如表5所示,第一列表示成份的个数,第二列为每个成份所对应的特征值,第三、四列分别为每个成份所解释的方差及累计方差。在所检验的14个成份中,特征值大于1的有3个。这3个成份累积可解释84.868%的变异,因此可以说明所抽取的主成份个数为3个。

(四)确定主成份因子从主成份的抽取可知,主成份的个数为3。所选择的14个指标对各个因子的贡献不同,通过对成份矩阵的旋转,找出每个主成份上对应的指标。从表5可以看出,14个变量抽取了3个主成份。总收入、从业人员数、审计收入、人均业务收入、注册会计师年龄在40岁以下及注册会计师硕士学历在第一主成份上的负荷比较大,即归属第一主成份;注册会计师人数、领军人才数量、海外分支机构数量在第二主成份上的负荷比较大,即归属第二主成份;分所数量、合伙人数、处罚应减分值、注册会计师年龄4060岁以及学历本科及以下在第三主成份上的负荷比较大,即归属第三主成份。根据各个指标代表的含义,可以对这些主成份进行命名。第一主成份中,总收入、审计收入、从业人员数、人均业务收入等指标从收入和人员两个方面代表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而注册会计师的年龄为40岁以下以及学历为硕士等指标则显示事务所后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可以将第一主成份命名为规模和前景因子。第二主成份包括的注册会计师人数、领军人才数量等指标都是代表事务所的优势和稀缺人力资源;为了鼓励我国事务所做大、做强和走出去,我国政府对于一些有能力、品牌声誉和行业专长领先的会计师事务所鼓励在海外开设分支机构,因此设有海外分支机构的事务所,毫无疑问是国内各方面评价较好的事务所;因此,第二主成份可以命名为战略和领先因子。第三主成份中,分所数量和合伙人的数量都说明了事务所行业专业化程度较高;注册会计师的年龄在4060岁和本科及以下学历是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因素,4060岁是经验阅历丰富、职业判断水平较高的人群,这类人群的学历可能在本科及以下,但由于其工作经验丰富,足以弥补其学历上的缺陷,这些人多升为合伙人或者分所的负责人,因此这四个指标其实是存在内在一致联系性的;处罚应减分值是关系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因此,可以将第三主成份命名为发展和声誉因子。

(五)因子得分确定了因子的经济意义后,需要得到各个因子关于原始指标变量的线性表达式,这可以从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具体如表7所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给出的是抽取的最终3个主成份关于原始指标变量的线性函数,从而能最终计算出各主成份的最终得分。

四、检验结果分析

数据结果显示,在第一个因子方面,得分大于0的只有四家会计师事务所,这四家事务所均为“四大”,而且得分均超过2,这说明在规模和前景方面,国内的事务所和“四大”还有很大的差距。得分排在前五名的分别为:普华永道中天、毕马威华振、德勤华永、安永华明、大信;得分排在后五名的分别为:江苏苏亚金诚、中准、北京永拓、北京兴华、江苏天衡。在战略和领先因子方面,总体来看,得正值的比第一个因子要多,得分排在前五名的为:信永中和、中瑞岳华、天健、天健正信、立信大华;排在后五名的分别为:中勤万信、中兴华富华、上海众华沪银、中审国际、江苏天衡。很明显,“四大”的得分并不是很高,反而是一些非“四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其分值较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为:一是在此因子中包含了海外分支机构这一指标,“四大”国内所在国外的分支机构均为0,因此,此指标降低了“四大”在此因子的得分;二是因为我国的事务所如中瑞岳华、天健等事务所本身的领军人物和注册会计师的人数较多,因此其在此因子的得分较高。

在发展和声誉因子方面,其正值也要超过第一个因子,最高得分超过3,超过了前两个因子的最高得分。得分排在前五名的为:国富浩华、利安达、立信大华、天健正信、中瑞岳华;排在后五名的分别为:中汇、上海众华沪银、天健、信永中和、华普天健。与第二个因子相类似的是,在这个因子中的得分中,“四大”的得分也不是最好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因为“四大”在国内的分所数量较少,而国内的一些大所在国内的分所较多,合伙人的数量较多,因此“四大”的得分较低;二是在人员方面,“四大”的员工中,学历层次较高如硕士学历的较多,在年龄方面趋向于年轻化,40岁以下的员工较多;在我国的一些大所中,员工为本科学历的比例较高,4060岁员工的比例比“四大”要高一些;因此,本因子上的得分中“四大”的得分较低。在这三个因子中,排在前五名且出现两次的事务所包括中瑞岳华、天健正信、立信大华等三家事务所;排在后五名中,出现两次的包括江苏天衡和上海众华沪银等两家事务所。特别有意思的是,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在第2个因子中排名第1,而在第3个因子中排名倒数第2。综合这三个因子及其相关的权重,可以看出“四大”仍旧是综合评价最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得分大于0的有11家事务所,大于1的只有“四大”四家会计师事务所。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综合评价,其结果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评价只有普华永道(排名第1)和中瑞岳华(排名第5)两家会计师事务所的评价结果没有变化,其他的27个样本均有不同幅度的变化。对这三个因子进行综合考虑后,普华永道中天排在第1位,紧随其后的是安永、德勤、毕马威、中瑞岳华。排在25名29名的分别为:华普天健、中准、中兴华富华、江苏天衡、江苏苏亚金诚。

五、结论

篇5

(一)会计信息产品的界定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价值信息,以供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会计作为信息系统,是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种数据转换为货币化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是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做出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会计信息(Accounting Information)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生成的,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能够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信息,是企业财务人员和财务机构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而提供的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所有者权益变化方面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生产的程序形式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外部审计等一系列程序或环节,它们各自带着独特的目标构成一个有机的组合,在信息生产过程中,跟踪着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捕捉应由会计系统处理的数据,通过加工转换,使之成为可用于评估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反映企业的经济与财务实力、可用货币予以量化的信息。如果把会计系统视为一个“生产”系统,那么,这个系统输入的是经济数据,产出的是一种特殊“产品”一一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产品是会计信息在商品经济下的物化形态,属于经济范畴。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物品,是具有价值、使用价值的,因而具有经济学中产品的属性。从会计信息产品的生产过程来看,会计信息产品是由企业会计人员通过采用一系列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将企业经济活动信息加工成为某种特定的专业会计信息,这一过程凝结了会计人员的无差别劳动力,因而会计信息产品具有价值。会计信息产品的使用价值,则表现在众多方面:可以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依据;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制定经济政策和开展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信息;为企业管理者加强内部管理提供参考等。

(二)会计信息产品的分类 根据企业产权性质的区别,企业会计信息产品也表现出不同的物品属性。企业按照所有权组织形式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各种企业产权关系不同,导致会计的目标和责任不同,因此会计信息表现出独有的产权特性,即权属性。个人独资企的产权结构单一,投资者拥有全部资本的产权,企业的业主既是企业的投资者又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业主个人完全地享有企业的收益并承担企业的风险。独资企业中的会计目标体现为反映,会计信息产品表现为核算业主收益和成本的报告。会计信息产品是由业主自身劳动或者是支付会计人员工资而获得,仅供业主个人使用,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属于私人物品。合伙企业的产权归多个出资注册企业的合伙人所有,共同拥有企业的资产权、收益权及经营管理权。合伙制企业的会计信息由企业管理者雇用会计人员提供,在合伙人范围内使用,在合伙人范围内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因此属于缩小范围的公共物品,即俱乐部物品。公司制企业的产权分散,并且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它是一种以法人财产制度为核心,以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的经济组织。公司制企业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真实的、准确的、相关的和可靠的,以便于资本提供者包括股东、债权人进行决策。对于股东人数较少的公司,会计信息在股东和企业利益相关方之间可以非排他、非竞争性的使用,属于公共物品性质。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股东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其会计信息是被强制性的予以披露,其质量、数量、时效性要求较高,并公开流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即所有公众都可以无偿的享用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产品,因此属于公共物品性质。

(三)会计信息产品的作用 对于作为私人物品使用的会计信息产品,其主要用于企业内控的实现及各种要素投入者分配利益的标准。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是各种要素资本的一个不完全契约组合,作为企业各要素投入者,不论是企业投资者、债权人还是管理当局和职工,都是通过把自己拥有的资源投入企业来谋取自身利益的增值,并使自身利益尽可能最大化。这样,如何正确计量利益相关者投入的各项资源对企业整体产生的经济利益,并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理分配经济利益,是企业合约能够缔结和有效履行的关键。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河以为企业契约的缔结方提供客观、适当的会计信息,并且这种信息是各个要素投入者,如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当局、职工等进行企业价值计量和分配的依据。作为公共物品使用的会计信息,其作用一方面是为了吸纳资本市场上更多的资本流人到企业。企业由于自身资源的限制,需要在资本市场上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企业,而资本所有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需要企业的财务情况、经营状况作为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净流量和所有者权益变化情况,能够满足投资者做出决策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会计信息产品使企业的投资者能够了解和评价企业的“委托一”关系的履行情况。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实质上是一系列契约关系的契合和法律虚构。在企业合约中,投资方代表委托方,企业管理者则位于方的角色,投资者与企业经营管理者是一种“委托一”关系,方保证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能够保值增值。由于委托方和方之间效用函数的差异,并不能够排除方在某些统情况下以牺牲委托方的利益为代价来追求个人私利的道德风险行为。为了防止这种行为的发生,企业投资者就需要会计信息产品来衡量“委托-”关系的实现情况及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

二、会计信息产品的价值补偿及成本收益分析

(一)会计信息产品的价值补偿分析会计信息产品作为一种商品,根据产品属性和用途不同,其价值的补偿渠道也不同。对于作为私人物品使用的会计信息产品,主要用于企业内控的实现,属于企业自产自用的产品,其价值转移到了企业所生产的现实产品和企业价值中。一方面,企业通过会计信息产品,实现更好的内控,也就是说会计信息产品的价值转移到了企业所生产出来的有形商品上,并通过商品的消费而实现会计信息产品的价值。比如说成本控制系统,通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产品价值和竞争力,在企业产品实现销售时,也就实现了会计信息产品的价值。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会计信息产品增加企业的价值。在企业利益相关者使用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会利用会计信息而做出增加企业价值的决策:企业管理者使用会计信息,提高管理水平;债权人使用会计信息,可能实现企业的融资计划;政府使用会计信息,可能会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决策等,这些行为都会增加企业的价值,会计信息产品就是通过企业价值的增加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补偿。一般的公共物品都是由政府来提供或政府参与提供,通过政府由全体公民实现公共物品的价值补偿。但会计信息产品在当前现实经济社会中,却是由企业自身提供,也就是说该公共物品的价值补偿完全是由市场

供给主体实现,这是由于会计信息产品的供给是由政府严格管制的结果。在没有管制的情况下,企业是否对外披露会计信息及披露多少会计信息,要取决于企业自身对披露会计信息成本与收益的衡量,根据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只有当企业认为提供会计信息产品的收益大于成本时,才会提供一定数量的会计信息产品。而在存在管制的情况下,即使提供会计信息产品的成本大于收益,为了获得进入资本市场的“入场券”,企业也必须要按照管制要求的质量和数量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此外,按照管制披露的会计信息量,仅仅是一个最低的数量要求,并不一定是一个最优的数量,因此经常存在着信息过载或信息不足的情况。

(二)会计信息产品的成本收益分析会计信息产品的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在收集会计信息产品时直接发生的,可以归集到会计信息产品上的费用,包括从会计系统的建立到会计信息产品生产的完成所花费的相关费用,及企业对外披露会计信息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会计信息产品的间接成本,则较难进行归集和计量,具体包括法律成本、约束成本、竞争劣势成本、政治成本、筹资成本、企业形象成本等。法律成本是指会计信息的披露可能使企业陷入诉讼或者受到法律惩罚所带来的支出,这大多是由违规披露会计信息带来的。约束成本,指的是在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约束下,企业的某些行为会受到公众预期的影响。如为了达到公众的预期,企业可能产生一些短期行为,从而牺牲了企业长远利益,如管理者为了营造当期利润所做出的短期行为。竞争劣势成本是指企业在披露会计信息之后,竞争对手可能会掌握自己的经营计划、财务状况、管理手段等,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政治成本是指企业披露会计信息可能导致政府在税收、行政收费、产业政策等方面采取对企业不利的行为。筹资成本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可能会在企业筹融资时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反映出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不佳,则会影响企业发行新股和增发配股,还可能令企业以较高的成本进行举债。会计信息产品的收益,可分为内部收益和外部收益。内部收益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产品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及指导企业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而获得的收益。外部收益是指,企业在对外披露会计信息后,所获得的筹资收益、政治收益、形象收益等。其中,筹资收益是指,企业披露的财务信息可以使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吸纳更多的闲散资金,及以较低的成本举债等。政治收益是指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可能会使企业在税收、行政收费、产业政策等方面享受到政府给予的政策扶持优惠。形象收益指企业披露会计信息可能有助于企业在公众面前树立一个诚实守信、稳健发展的良好形象。而众多的收益中,政治收益、形象收益等属于隐性收益,较难给出精确的衡量模式。筹资收益是会计信息披露所产生众多收益中可以量化、最为显性和重要的收益,然而对其进行量化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影响潜在投资者做出对企业做出投资决策的因素较复杂且涉及面较广,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所需数据难以准确计量。本文从资本市场上所有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投资概率及其所拥有资本占份额比率入手,给出公开资本市场上企业披露会计信息所取得筹资收益的概念模型。将企业提供会计信息产品的筹资收益设为W,Pi为第i个投资者根据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而决定将自有资本投入到企业的概率,Ai为整个资本市场中第i个投资者拥有资本所占的比率,L为当前资本市场上所拥有的投资流动性,则企业披露会计信息所产生的筹资W可以表示为:W=(P1*A1+P2*A2+P3*A3…Pn*A)*L

其中,n-∽,Pi表示潜在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投资的概率,对Pi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包括: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企业的信用水平、企业的财务状况、管理水平、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发展前景、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等等诸多因素。在现实中,不存在完全理性的人,企业管理当局也不可能完全地掌握自己的效用函数,关于会计信息供给的许多成本和收益都是难以归集和计量的。

三、会计信息产品的供求市场分析

(一)初始会计信息产品市场 该市场的产品主要是企业自身所产生的初级会计信息,属于广义上的会计信息,包含影响企业价值的各种信息资源。这部分信息产品没有经过再加工,供给主体主要是企业自身。需求主体包括:企业的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中介服务机构、政府等。这个市场是由市场供给主体即企业自身垄断的市场,这种垄断是自然垄断,是由于会计信息产品一手资料获得的垄断性所致。会计信息产品的使用价值在于它能够真实准确地标识企业,而其价值则包含在它所标识的企业的价值之中,离开了所标识的企业,会计信息也就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其价值也就无从实现。因此,会计信息产品的生产、加工必然要求依附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论其生产加工过程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离开了企业,会计信息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因此,企业的会计信息,只能由该企业自身提供,具有很强的垄断性。这个市场上,企业提供会计信息产品的意愿是根据成本与收益的衡量,及会计信息市场的价格来决定的,只要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有需求,就会有相应的供给,这个市场可以根据供需自身协调达到市场出清,如(图1)所示,纵轴代表初始会计信息市场的产品价格,横轴代表会计信息产品的数量与质量。

(二)公开会计信息产品市场 该市场的产品主要是资本市场上企业公开的会计信息产品。产品的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与第一类市场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这个市场的供给是由政府管制的,即政府强制上市企业公开一定数量的会计信息,并且提供的会计信息产品是公共物品属性,公众可以无偿享受,或者是支付较低的成本即可以得到企业的会计信息,如(图2)所示,这个市场上企业供给标准化的会计信息产品,由于会计信息产品的供给垄断,其供给曲线以S代表,表示在企业可以要求以任何价格提供标准化Q1数量的会计信息产品,但政府对其定价进行了管制,要求在一个较低的价格水平P1来供给Ql数量的会计信息产品,这时市场就出现了供求的失衡,即需求量Q2大于Q1,市场存在需求缺口,表现为会计信息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越来越不能满足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的信息需求。该会计信息产品市场存在的需求缺口表现在现实中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非透明性、私利性和模糊性。非透明性意味着上市公司信息在信息使用者与信息提供者之间是非对称的。2005年统计资料显示,大部分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或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存在未及时披露信息或披露虚假信息等行为。这些被拖延、隐瞒或篡改的信息包括公司业绩、对外借款、贷款、质押担保、对外投资或重大合同等,其最直接的表现是在财务报表中虚增利润,欺骗投资者。私利性是由于证券市场上的参与者包括券商、投资者、上市公司本质上都是为了经济利益。而上市企业提供会计信息产品是为了吸引投资者和保持良好的市场形象,具有天然的追逐利益倾向。如很多上市公司因募集到的资金没有好的投资项目,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