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信息经济的特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为目标,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
会计信息化不仅是实现会计核算业务的计算机处理,而且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管理子系统充分融合,以及与互联网上的其他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或网上交易系统充分融合,实现购销存、人财物的统一会计核算和财务监控的一体化管理,实现物资、资金、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和市场信息)流通的协调统一,同时充分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进行财务和决策,及时提供满足经营管理需要的信息,达到对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
2、依据会计目标,按信息管理原理与信息技术重组的会计流程。
在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管理为目标的前提下,会计信息化不再是简单模仿手工会计处理事务,或是计算机的延伸,而是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传统手工会计的局限。具体表现为:会计数据的采集是通过网络从企业务个管理子系统直接取得,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供应商、经销商等)相联结,使会计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使会计数据的输入呈分布化和多元化之特点;会计数据处理中人工干预大大减少,从凭证到报表均由计算机来完成,同时整个会计数据处理可即时完成,使其呈集中化、实时化之特点。
3、对于信息输出,信息使用者通过授权直接获取,信息提供既及时又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传统的会计模式使得信息的输出往往滞后于管理者及其投资人的需要。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受通讯技术的限制,远距离的信息获取仍受限制。但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WEB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发展,企业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随心所欲地进行信息的交流。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及时获取使得会计工作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有效性。
4、会计信息化是以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
会计信息化的所有特征都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不可能产生会计信息化的财务软件,也不可能有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现实基础,会计信息化是在“信息技术——业务——财务——管理”四方面信息高度共享的条件下构筑的。
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的出现使会计处理工作在信息存贮介质和存取方式、信息处理流程、处理方式、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的机构设置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传统的会计和实务将产生巨大的。由于审计和会计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它们所面临的巨变环境是一致性的。毋庸置疑,会计信息化必将导致新的审计体系和审计技术产生,传统的审计技术模式和体系必将在新世纪、新的环境下进行必要的变革,以适应经济对现代审计的需求。
二
信息化审计,无论是采用的工具、审计的重点、参与的人员,还是审计的以及覆盖面上,较之传统的审计工作,都有其独一之处:
1、审计的所有领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这是指在审计的理论、实务工作、管理模式、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技术与审计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在理论研究方面,要构筑起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可用于解释和预测多种审计现象的审计理论。在实务工作方面,要使审计工作面向“计算机内在审计”和“使用计算机审计”转变;审计人员不再只依赖于纸张记录的会计数据而大部分或全部依赖于磁盘、光盘等介质记录的数据,或直接从网络下载的电子数据,诸如电子商务之类;审计底稿和审计证据及其有关审计档案也全部电子化;审计工作将从定期的现场审计转向实时或定时的在线网络审计,即通过网络分散和实时连续抽取证据进行审计。在管理模式上,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管理责任与风险俱在的审计行业。知识结构上,审计人员除了掌握传统审计的基本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如网络知识等;不仅要会操作审计软件,而且要能根据需要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使所有审计人员都应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电脑审计人员。
2、明细信息的数据安全性、可靠性是未来审计的重点。
在信息化条件下,所提供的最主要的会计信息将是各种明细信息,因此,审计的工作重点在于验证企业内部形成的明细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审核进入外部的明细信息的安全性。
企业内部形成的明细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如何,取决于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强弱程度,而审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将是证实从数据库存取信息的可靠性。为此,他们应当侧重于验证机内原始凭证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如果数据是从网络上下载的,则应对远程数据的通讯过程进行审计),会计凭证数据库的存取是否得当,以及这些数据被不留痕迹修改的风险有多大等。对于进入外部网络的明细信息,必须通过对整个系统的网络进行安全控制,以保证此信息的安全性。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必须对会计信息进行连续审计,这种审计不仅应延伸到进入企业内部网络的明细信息,而且应延伸到进入外部网络系统的明细信息。
3、机专家参与审计工作。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所面临的会计系统非常复杂,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要求非常高,审计人员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专家的专业能力进行审计工作。需要计算机专家参与的工作是深层次的、与技术高度融合的审计工作,如数据仓库的评价、网络系统的安全评价、实时监控和实时审计软件的开发、信息系统软件的审计等。这些工作,单纯依靠审计人员是难以完成的。审计人员在开展实质性工作前,应与计算机专家交流并拟定专家工作的项目和收集、评价审计证据的索引,以便能充分利用计算机专家的工作结果进行3审计判断。
4、审计工作将从原来事后的静态审计转向事中和事前动态、实时审计。
由于公众对信息质量要求将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及时取得和应用,所以对于未来的财务非财务信息的审核和披露,将比传统的报表审计更重要。未来的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时,将更注重对这些信息的审核和披露。对企业进行事前和事中的动态审计,可经常性提供管理审计建议书和其他监控必要的信息,从而为企业提供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在上市股份公司实时报告的出现时,民间审计机构的事中审计监督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证券市场的一个基本要求。
5、审计的覆盖面将扩大。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对象是以计算机为处理手段的信息处理系统。这是信息技术下的审计区别其他审计的标志,同时这也表明不仅会计信息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审计的对象,其他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像企业资源计划ERP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销售与分发管理子系统、物料管理子系统、生产计划子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等)也是审计的对象,甚至包括从互联网下载的所有管理信息都是审计的对象,因为这些管理信息将会企业管理者的决策。
篇2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速度是其他产业不可比拟的。电子信息技术水平每3年提高一倍,信息技术专利每年新增超过30万项,科研资料的有效寿命平均只有5年,以科技研发为先导、具有高创新性和高更新频率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同时,由于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过程投入大、成功率不高,也使电子信息产业呈现相对较高的风险。
(二)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
除了部分信息设备制造业企业外,大多数信息产业企业都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点。以计算机硬件制造业为例,建设一家生产计算机芯片的工厂,总投资需20亿美元以上,而在建成后的生产过程中,可变成本却不到总成本的30%,即计算机芯片生产中70%以上是固定成本。
(三)研制开发投资高,生产制造成本相对低
信息技术产业是研究开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往往属于跨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与传统产业相比,大多数电子信息产品在研制开发阶段投资都很高,而真正到生产制造阶段时投资则相对较低。
(四)用户成本锁定
电子信息产品具有很强的用户成本锁定效应,即用户一旦使用上某种电子信息产品之后,如果要更新原有的产品,就会遇到巨大的更新转移成本,高更新转移成本带来用户锁定。这是电子信息产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电子信息产品区别于传统工业制成品的一个显著特性。
(五)对标准的高度依赖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对标准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一定意义上讲,谁控制了标准,谁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
(六)高渗透性
当前,各行各业的进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产品的应用。一方面,电子信息产业通过产品与服务广泛渗透到其他产业和部门的产品与服务中。另一方面,电子信息产业直接向其他产业提供有偿信息服务,直接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如公路、铁路、航运、水运、航天、管道等运输方式因为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和通信工具而发生了质的飞跃。
二、电子信息产业将呈现出的新的发展趋势
(一)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技术是指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最能体现电子信息产业竞争优势、最具核心价值、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和显示技术等。其发展趋势如下:
1.微电子技术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
在所有关键技术中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又是电子信息硬件产品的“核心”。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计算机的CPU到各种IC卡都需要运用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已经走过了大规模(L SI)、超大规模(V LSI)、特大规模(U LSI)集成时代于1995年进入极大规模(G SI)集成时代。作为高科技代表的集成电路技术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集成电路产品的发展趋势是芯片面积越来越大、集成度越来越高特征尺寸越来越小、片上系统日益完善。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125mm以下的硅片使用量逐渐减少150mm硅片使用量增长缓慢200mm硅片使用量逐年上升而成为主流300mm硅片呼之欲出400mm以上的硅片设计思路已经形成。微电子技术的加速发展导致芯片的运算能力及性能价格比继续按摩尔定律增长从而带动软件、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目前集成电路芯片存储器容量平均每18个月就要翻一番,集成度的演变速度从3年4倍提高到2年4倍。从特征尺寸看,0.35微米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 RAM)正在规模生产,并正在向采用0.25微米、0.18微米(IG DRAM)深亚微米工艺过渡。256MDRAM也已进入批量生产0.15微米技术的4 GDRAM样品已研制成功。系统集成是21世纪初微电子技术发展的重点。在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已经出现了将整个系统集成在一块或几块微电子芯片上的集成系统或系统集成芯片(S OC)。目前已经可以在一块芯片上集成108-109个晶体管。系统集成是微电子设计领域的一场革命,21世纪将是其真正快速发展的时期。未来10年内,集成电路仍将以硅基CMOS电路为主流工艺,其主要发展趋势是加工细微化、硅片大直径化。
2.计算机技术向多媒体、智能化方向发展
并行处理技术将继续迅速发展,计算机性能平均每两年提高一个数量级。未来几年CPU将由32位向64位过渡,产品结构从以计算机为核心转向以因特网网络设备为核心,存储设备在系统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存储技术向海量存储方向发展,多媒体技术将使计算机、通信、家电融为一体,DVD光驱正取代CD-ROM,语言和手写识别技术以及数字图像交互技术已走向实用化,多媒体技术在微机中得到普遍运用,电脑将更加个性化和拟人化。笔记本电脑迅速发展,手持电脑也以全新的面貌推出问世。
3.网络技术向多业务、高性能和大容量方向发展
网络技术包括网络通信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服务技术。目前,网络技术正向多业务、高性能、大容量的方向发展。IP业务呈爆炸式增长态势,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 DN)、超高速因特网将成为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重点。第二代融合数据、语音和影像的多元Internet网络即将取代第一代Internet单一数据网络,采用密集波分多路复用技术(D WDM)的光通信网络技术将极大降低网络传输成本,向用户提供无限带宽,实现多媒体实时通信成为可能。网络多媒体通信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同一网络上实现所有媒体成份数据的有效传输。与传统的数据通信不同,多媒体通信包含多种成份数据。多媒体数据通信期间的巨大流量和连续媒体的实时性要求,使快速而有效的数据转发机制成为MCS(多媒体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日益加深,人们的家居生活越来越明显地印上了“网络”的烙印。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家电开始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微软、Intel、AOL等先后宣布支持基于互动电视的网络应用。这标志着基于信息家电的网络生活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与传统IT或家电产品相比,信息家电往往集电脑、电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特征于一身,使家电具有了信息获取、加工、传递等众多功能,并往往在家庭中扮演着“家庭信息娱乐中心”的角色。各种信息家电,上网机顶盒、MP3播放器、连网电话、连网游戏机、掌上电脑、专用连网控制器将随因特网的发展和用户各种接入的需求而迅速普及。
4.通信技术向宽带化、个性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
通信技术包括卫星、光纤传输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字微波技术、有线与无线接入技术等。低轨道卫星通信目前已经实用化、光纤传输技术使传输速度每3-4个月翻一番、传递活动画面的通信业务已经实现、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GSM、CDMA数字移动通信已全面取代模拟移动通信、GPRS(2.5代)走向商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国际标准正在制定、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由准同步数字系列(P DH)全面转向同步数字系列(S DH)、宽带接入技术发展迅速、光纤主干网站接入带宽已超过G级Internet无线接入技术和蓝牙技术日臻成熟,IP电话向电信业务的渗透,使传统电信技术与IP技术融合速度进一步加快,包交换、DWDM光传输、IP选路和Web应用已成为下一代宽带网必须考虑的四大要素,ATM技术将与IP技术相互结合、扬长补短。
5.软件技术网络化、智能化、软件无线互联技术实用化
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作为未来软件开发的发展方向,将引起软件产业的深刻变革。软件技术向网络化发展,分布计算、网络和互联网相关的软件技术、Linux及自由软件成为软件领域的主要技术热点。由于软件和芯片设计相互融合和渗透,使得软件技术的发展将把高速处理器、大容量存储器、高速光通道和先进的人机自然交互充分结合和利用起来,使网络高速智能化。软件无线互联技术趋于实用,无线互联技术已经成熟,并且形成了WAP(无线接入协议)标准,开始进入大规模商业应用,从而使移动设备、移动计算设备接入互联网成为可能,这将大大推动PDA、笔记本电脑、手机、车载信息设备的发展,使网络的接入终端设备更加多样化。
6.显示技术向大屏幕、平板方向发展
篇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这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是严峻的考验。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时代的变革,就必须不断的巩固自身的竞争优势,做好企业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够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1.企业行政管理的含义。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作为企业运作的命脉,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行政管理与政府行政管理不同,它不是国家政权,而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经济组织,它更多地倾向于一种管理形式。我们可以把企业行政管理定义为: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企业既定的目标,依靠企业行政组织机构、按照企业的行政组织机构内部的隶属渠道,运用一定的法律、制度、原则及方法对企业进行职能性管理的总和。
2.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
首先,企业行政管理具有服从性。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是企业内部一个组织机构,不是独立存在的组织,因此它与政府行政部门是不同的。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只是在企业管理者授权的范围内对企业内部进行科学有效的、有利于企业良好发展的管理,所以说企业行政管理具有服从性。
其次,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强制性。企业行政管理的强制性主要体现在:在企业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要使用大量的命令、指示对企业进行相应的调整,企业其他部门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因此行政管理的手段和方式都是具有较强的绝对性。另外,在企业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违背了企业行政管理指令,就要严格按照处罚条例对其进行处罚,这就体现出了企业行政管理的强制性。
再次,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及时性。企业行政管理的及时性体现在行政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是以直接具体的行政方式来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其手段和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相对于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管理目的,其过程快捷迅速,实效性强。另外,企业行政管理的及时性也体现在行政决策和实施的层面上,体现了行政决策运行的及时有效性。
二、企业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企业行政管理的意识淡薄。
首先,企业行政管理层的行政管理意识淡薄。由于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有些企业的领导层对企业行政管理的认识不够,认为行政管理工作只是一个形式问题,并不能够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制定企业相关政策的时候,企业行政管理层不能够从企业行政管理的实际出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意识淡薄。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对自己所在企业的业务不熟悉,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够从行政管理的实际出发,行政管理活动与实际相脱离,行政管理措施不能够得到有效实施,企业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联系,造成企业管理部门之间工作的相脱节,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的行政管理法规尚未健全,仍需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复杂的活动,需要有整套为其量身定做的行政法规来保障。在现今大多数企业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法规的不健全和不配套所造成的行政效率低下的现象比比皆是,显现出行政制度上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当前,我们缺乏的首先是高效的制度,即能够有效地组织配置各种政治、思想、经济要素以实现行政效率增长的制度资源。其中既包括政府机构设置、职能划分、人员编制等政治方面的制度,也包括财税制度、投资制度、企业制度等经济制度,这些制度都需要不断完善,最终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
3.企业行政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
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行政管理权力过分集中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一言堂”的情况仍然十分常见。尤其是在涉及到管理层利益的时候,他们总是会从自身利益而并非企业利益出发。同时,企业行政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权力过分地高度集中而又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一些企业工作人员严重,家长制、人身依附等封建主义的影响依然存在,严重阻碍了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最终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创新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路径
1.创新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机制。首先,完善企业行政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通过建立行政领导负责制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并由相关的部门进行行政监督,达到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完善保障体系,强调企业行政管理措施的执行力的目的,进而逐步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其次,健全企业行政管理的领导体制。企业行政管理的科学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咨询机构为补充,建立有相应的行政监督部门等三个重要的方面,不断实现三者的有效结合,继而健全行政管理领导体制,保证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不断优化企业行政管理模式。随着当前企业竞争的激烈,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必须不断优化,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强化企业行政管理职能,确保企业行政管理措施能够充分落实。
2.创新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企业不能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制定出各项规章制度,将导致企业领导者无法及时了解企业实时的发展状况,不能及时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企业后续的生产运作埋下严重隐患。所以为了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企业行政管理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机构体制,在企业中合理有效的配合其他部门工作,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在行政管理部门的协调下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在整个企业管理中,每个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以及在企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样才能发挥自身的潜能,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3.创新企业行政管理方法。企业要积极引入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当前企业在管理方法上陈旧僵化,一味地关注企业的行政命令和各种企业行政规章制度,行政官员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行政效率低下。企业行政管理要注重管理方法的有效性,采取适合的措施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提高行政效率。定期评价业绩,择优使用行政管理人才。企业人事部门虽一直以业绩评价作为行政管理人员晋升的标准,但长期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所以企业应该从人才学角度,综合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等科学手段,对企业的行政人才做出准确评价,为企业挑选出最优秀的企业行政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昊,中小企业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2,3。
[2]宝丽嘉.如何设计人力政策和制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篇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56-0021-01
新媒体概念的提出时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传统媒体发展到今天,其受众群体依然庞大。传统媒体较之于新媒体既有其优势,又有不足之处。新媒体指的是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也包括博客、博客等。综合来看,新媒体的概念会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变化,重要是与网络相关的延伸,都可将其归结到新媒体中。在数字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影视作品的制作发行方式也在随之改变,一些新的影视形式在不断涌现。现阶段,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宽频技术、无线宽带技术的出现,为影视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电影、手机电影等一些新媒体电影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强占传统影视传播产业市场,改变传统思维方式,迎合新媒体发展趋势,革新影视传播思路,是现阶段影视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新媒体的传播途径分析
与传统媒体固定的传播载体相比,新媒体拥有更多的传播载体可供选择。传统媒体在影视传播方面,其传播载体基本都是固定的,如电视机、电影院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新媒体的传播载体多样化,在影视传播方面,其传播途径由固定转为移动,去传播方式由强制传输转为互动传输,其传播内容反馈方面,由事后反馈转为实时反馈。总体而言,新媒体背景下影视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基于新媒体的基本概念,所有的新媒体都是与网络相关的延伸,信息化网络成为新媒体传播最主要的载体。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都必须通过连接网络达到传播效果。传统媒体的影视传播途径相对固定,只能透过院线或者购买光盘等方式实现传播。新媒体传播的途径的多样化,使影视传播不再局限于外部环境,可以从手机、网络等多种媒体实现影视传播。另外,新媒体的互动性使个性化影视作品蓬勃发展,有代表性的如微电影等,个性化意识的逐渐发展与审美意识的改变,普通受众对影视作品不再局限于需求,更开始注重参与。影视作品的制作从专业化向大众化发展。
2 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分析
现阶段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主要有传播途径多元化、传播途径融合化、传播行为个性化、传播速度实时化、与受众的高互动化。新媒体依托网络技术,在数字领域实现传统媒体的数字化,比如数字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等。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接收方式,使信息接收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变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就影视传播而言,其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播途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移动终端方面,受众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享受内容提供商提供的影视作品,也使影视作品传播的广度扩大。
2.1 传播途径多元化
新媒体的传播途径多样,可供受众选择的方式多。传播途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传播方式由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的改变。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线性单向传播,其表现为在特定的时间内信息,受众被动接受,没有信息的反馈。这种静态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不具流动性。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双向的,传统的者和受众现在都成为了信息的者,而且可以进行互动。这在影视传播中的表现是,受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可以实时与其他人评论作品的优劣,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动态的传播方式,对影视作品的创作与改进都是极为有利的。
2.2 传播途径融合化
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的出现,实现了传播途径的融合。信息网络作为媒体传播的桥梁,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一分工和界限,催生了媒体之间的融合。其具体表现在可以再网上收看或收听电视广播节目,可以在手机上观看影视作品等,新媒体传播途径的融合是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巨大优势。
2.3 传播行为个性化
新媒体使信息不在是固定者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者,个人意愿或观点的表达成为可能。其在影视传播中的具体表现为微电影的传播等。个性化在充分表现的同时,难免会带来诸多问题。不良信息、不健康信息或视屏的,对保护个人隐私、净化传播内容带来了挑战。这种现象的出现,为新媒体传播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也对受众对信息的筛选能力提出了更好要求。
2.4 传播速度实时化
网络直播的普遍出现,使信息传播速度达到最快。新媒体的这种优势是传统媒体不能相比的。传统媒体在节目播出之前,要经过前期制作与后期剪辑环节,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成本,而且节目的播出有延迟性。新媒体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现场直播所需要的技术成本与资金成本直线下降。但是,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实时化也有很大的弊端。媒体肩负着文化传播的重任,在网络直播中,一旦出现失误将不能及时弥补,这也是网络直播质量不高的直接原因。
2.5 与受众的高互动化
与受众的实时互动是新媒体独有的特点。依靠网络技术,新媒体在传播中实现了与受众的双向传输。使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更容易接收受众反馈,在得到实时建议的同时,更拓宽了信息来源。受众可以很方便地对新闻进行个性化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微博、论坛等渠道新闻,成为新的信息来源。与受众的高互动化在影视传播中的具体表现为弹幕。目前几乎所有的视屏网站与手机视频工具,在观看影视节目的时候,提供弹幕功能,方便受众直接交流,或给影视作品提出意见。
3 手机电影发展
篇5
新媒体在这里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博客、微博、社区论坛、播客,以及手机报等新型通信工具,二是指借助新型通讯工具实现信息快速交流、沟通的信息环境。如今,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新媒体的发展势头十分迅速,低门槛的新媒体实际上给报社、电视台、出版社传统平台带来极大的压力。加之,国家推出的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政策,以及各种政策偏移的基础上,新媒体的发展态势愈发迅速[1]。同时,新媒体在利用其自身快速、碎片化等特点,可以实现突发新闻的快速报道,实现报道与评论、互动等交互。传统新闻的及时性与网络新闻报道相比要慢很多,并且传统报纸的版面有限,不能够将所有的新闻都包含其中[2]。
但是依靠新科技发展的新媒体,由于自身技术不够稳定或者由于操作人员的技术问题导致操作故障,在新闻报道方面,由于新媒体新闻大部分都是各家新闻进行转载报道,新闻的公信力不强、新闻来源不明,同时新媒体新闻仅仅是泛泛而谈,缺乏足够的报道力度和深度。而传统的新闻报道相比于新媒体新闻报道来说,报纸自身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可以进行深度报道,这并不是说新媒体新闻报道不能进行深度报道,而是指对于一些重大会议、经济报道、重大事件的报道、重大活动的报道方面,报纸会利用自身版面,通过各种形式如深入采访等将新闻进行深度解读,加之与报纸长期积累起来的权威和公信力,网络新闻报道相比之下要单薄很多[3]。
由上所述,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竞争激烈的态势之下,报纸编辑如何发挥其自身的特点更好的适应环境,实现优势整合并实现报纸的进一步发展,是目前急需探讨的话题。
(一)新闻报道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近年来,社会公众对于新闻传播的需求量不断提高,甚至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了解一个新闻事件而是要求新闻媒体围绕该新闻事件或者社会现象,从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该新闻事件,解释事情发生的原因,解析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分析新闻事件将会产生的影响,最后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一个成功的新闻报道案例背后无一不经过细心严谨的策划和组织,同时进行深度新闻报道、策划和组织新闻报道的任务一般由报纸的编辑部主任、版面主编来承担[4]。
(二)记者的指挥员和参谋
报纸编辑是记者的“指挥员”,主要是指报纸编辑不仅需要对新闻报道进行深度解构、策划,还需要与记者沟通、部署采访任务、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为新闻采访的顺利进行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与“前台”的记者不同,编辑的工作一般都是在“后台”进行的,如提供采访线索、提供资料、推荐合作者等。报纸编辑是记者的“参谋”,主要体现在记者在进行采访报道写作的过程中,由于编辑和记者的工作性质不同,编辑可以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与记者实现优势互补。同时编辑和记者相互沟通、彼此交流,更易找到更有价值的选题和更好的报道角度,便于加深对于报道对象的认识,也更容易产生优秀的新闻作品。从某种角度来看,新闻编辑对于新闻报道整体起着统筹的作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统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激烈,报纸编辑在其中的重要性越突出[5]。
(三)多媒体主持人、新闻话题的引导者
在新媒体环境下,竞争愈发激烈,在此环境下对报纸的新闻起着指引作用的报纸编辑要树立起办“精品报”的意识。这里说的“精品报”主要是指能够从多角度深度分析新闻事件并对其进行预测和引导。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媒体自身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自媒体、新媒体也慢慢加入到公交流的平台上来,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活动。报纸编辑应该在竞争中快速成长,实现由“新闻把关人”向“多媒体主持人”的身份转变,从互联网络中寻找到更多的新闻素材和新闻源,同时,新闻编辑需要承担的责任也变得更重。他们已经不仅仅是新闻把关人,更多的是需要对公众普遍关注的新闻话题进行引导、解释与评析,从而使得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联系更加紧密[6]。
(四)各种新闻素材的提升者
互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闻素材的来源十分丰富,但是其中的真假参半、良莠不齐,因此在进行编辑报道之前,新闻编辑的首要任务便是对新闻来源和新闻事实进行核实。同时由于记者和编辑工作的不同,报纸编辑对于新闻素材更多的是从新闻选题、新闻话题等方面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和看待问题,使得报纸的报道立场和原则更加明显,也更加符合报社自身的形象。因此,对于记者尚未意识到的问题或者并没有发现的新闻素材中潜在的价值,报纸编辑能够找到更好的报道角度,通过组稿、对比、联想、拓展,从中提升出一个更深刻的报道主题或者发现更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再对新闻报道实现重新策划和组织报道,以实现新闻价值的提升。同时,其中最重要的是,由于民众身份的转变,其已经不仅仅是消息的接受者,而是开始朝着传播者的方向转变,因此报纸编辑在进行新闻事实的报道过程中需要将公众的意见囊括在内,实现与公众“对话”。
三、结束语
新媒体环境下,报纸编辑的工作特点和工作任务都开始发生转变,如对于新闻话题的合适引导以及对于新闻素材的组合都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报纸编辑也是报纸品牌塑造的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玉秋.试论新媒体环境下的报纸编辑工作特点[J].新闻研究导刊,2017(1).
[2]林亚辉.新媒体时代报纸记者编辑的意识转变[J].新闻研究导刊,2017,8(3).
[3]朱岩.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编辑如何创新[J].科研,2017(2).
篇6
Trans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in Information Environment//Zhang Yumei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ll be widely use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o modern teaching mode, including teaching theory,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structure,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ode, especially fro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o the computer network for the teaching mode transformation information center.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mode
Author’s address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Shenyang, China 110034
1 信息化环境下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转变
教育专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有效整合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化教学模式的优长,建构一种混合型教学模式。”[1]这是基于网络教学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师课堂教学的考虑。对于教师来说,计算机网络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只是增强教学效果的辅助工具,并不能取代教师的角色。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而且是情感交流使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在单纯的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力量被削弱了,教学往往会因与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思想政治课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师生之间是在面对面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教师的言谈举止、人格魅力等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这是网络教学难以替代的。好教师可以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而网络教学却不能代替好的教师,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高新科学技术这一元素作为教学手段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也是必然趋势。可是由于教学观念相对滞后,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学必须充分利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发展提供的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投入,没有必要的硬件设施,加上粗浅线条式的应试考核方式,都与教学初衷相悖,根本达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目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载体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这使传统教学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1.1 传统师生关系发生变化,学生获得较充分的自由和便利,主体性加强
在网络化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学习资源的掌握上与教师是平等的,有些情况下甚至优先于教师。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课程学习、下载学习软件、上网搜寻有关资料、发送电子邮件或BBS与教师、同学交互联系等途径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和协作性学习,从而使学生对教师的选择更加自由,对学习的时间、地点和学习方式也有更大的自主性。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这也为教师主导作用的提升和拓展提供了可能,在教学资源的组织、建设、维护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指导等方面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1.2 传统教学媒体发生变革
数字化技术提供了教学内容的多种表现形式及多种获取途径,使教学内容的表现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更符合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为传统教学媒体的更新奠定了基础。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基本的教材、粉笔等载体和手段,正在被计算机及网络所提供的集成化的教学环境(如信息学习系统、资源库、演示环境、辅助学习工具、师生交互环境)所取代。传统的纸质教材的形式和内容呈现方式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立体化、集成式教材体系正在形成。
1.3 传统教学资源发生变革
从一定意义上说,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超越时空性、资源更新的及时性和快捷性是网络化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为课程及时提供极大容量的教学资源,为教学内容的及时补充和更新提供支持。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带来的迅速而广泛的信息传播使教师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及时跟踪学科建设的前沿,获取最新、最具典型性和针对性的教学资源[2]。
2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
2.1 处理数字化
它是指将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经过转换器抽样量化,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的可靠性远比模拟信号高,对它的纠错处理也容易实现。
2.2 存储光盘化
光盘存储数字信息容量大,且体积小,一张光盘可以存储A4纸文体65万页,全屏动态图像1小时12分钟,调频立体声5个小时。
2.3 显示信息
这是指利用信息计算机技术存储、传输、处理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如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等,这与传统的单纯用文字或图片处理信息资源的方式相比要丰富得多。
2.4 传输网络化
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距离传输,学习者可以在任何一台上网的计算机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2.5 学习资源系列化
它是指对不同的学习者分别提供各种形式的系列教学软件。
2.6 教学过程智能化
它包括教学软件的专家系统对教学过程中的信息资源使用的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分析、提供帮助等机制。
3 信息化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解决实际问题。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下面一些特点。
3.1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和教材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
网络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信息量,通过多种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量,使信息来源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为学习者创设了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对知识信息的理解和提高学习效率。
3.2 教学中教师角色发生转变
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引发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形成在整个学习进程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探究。
3.3 可以自主化学习,学生在意义建构的环境中有选择性地学习,实现因材施教
计算机的交互性,给学生提供了个别化学习的可能,学习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
3.4 信息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网络,学习者可以实现学习上互助互动,培养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提高知识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网络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局域网可以实现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
总之,信息化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丰富多样的媒体呈现、真实的环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正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促使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参考文献
篇7
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的经济对于社会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经济的发展往往也会带来上层建筑的变革。在大力倡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今天,与经济发展向配合的相关组织也面临着转型与蜕变。在经济发转型期,工会的工作特点和规律同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之下,工会的工作也同样有了重大的调整。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概述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在河南考察时提出的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在经济新常态下,社会经济主要有四个特点,即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之下机遇与挑战并存,面临着各项工作的改革创新。其中工会工作的变革尤为迫切和重要。由国家到地方,各工会纷纷开始顺应国家经济形势,对工会工作进行调整和改革,因此经济新常态下,工会工作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规律。
三、经济新常态下工会工作特点
1.工作理念和工作定位出现转变
工会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经济变革,企业工会充分意识到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维护企业整体利益与维护企业职工利益相结合。工作理念坚持既要服务好企业这个“大家庭”还要以职工利益为重,坚持以人为本。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工会的工作思维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地改变,面对日益复杂的企业劳动关系,工会更加重视对于职工积极性的调动,为职工服务、对职工负责、替职工维权。
工会工作秉持着服务企业、服务职工的理念,这是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种理念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应运而生,对于提高职工工作效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企业赢得良好业界口碑具有重要的作用。
2.工会模式、工会工作方法出现变革、
经济发展新常态之下,工会对工作模式和方法同样作出了重大的调整是工会工作的一个新的特点。由过去的说教式变成了引导式,对于一些工作有了更具体的安排,以保证企业的运行秩序。职工的生活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公会在其工作中更加重视企业职工的各类需求,在工作中会开展各类职工活动。例如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供电局为丰富职工的生活,经常举办一些职工的集体活动,如文艺晚会、职工交流会等。一些企业还尤其重视青年职工的诉求,针对年轻职提供给他们各种展示自我的平台。
3.工会职能受重视,工会内容更加丰富
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式下,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工会不仅仅是日常企业运营和职工工作的保障,还是创建职工文化、增添企业活力的重要组织。工会的工作开始渗透在企业的方方面面,并逐渐得到企业职工的认可。工会工作职能和工作内容上的拓展有利于巩固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对企业各部门之间关系的强化与平衡也起着重要作用。
四、经济新常态下工会工作规律1.坚持党的领导、依章独立工作
作为企业,党性原则是必须要坚持的重要工作规范和标准。工会作为企业组织,也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通过开展各种职工活动宣传党的政策与方针。工会依照工作章程并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开展各项工作。工会的工作起到的是纽带的作用,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和工作传递与企业职工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方针。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式之下,工会工作由党的方针政策做指导,才不会在工作上出现失误。
2.服务职工群众、服务大局
作为职工诉求代表的工会,其工作的一个重要规律就是坚持服务职工、服务大局。职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事关企业的繁荣与稳定。在新的经济形势背景下,职工的诉求越发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保障职工的权益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工会工作的重点同样是保障职工权利,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引进新的人才,而企业是否能够把人才留住就需要公会代表职工利益与企业相协调。
工会不仅仅要从职工个体发展着眼,在工会具体工作中还会考虑到的就是企业的发展问题。工会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职工的保障还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会在具体工作中不仅仅考虑到是职工利益,还会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利益。
3.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经济新常态的形式下,工会在工作上的不断创新已经成为常态,只有让创新成为工作常态,才可以适应不断变换的经济形势,在不断地变化中谋求企业的发展。工会的工作本身就具有创新性,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工会的工作向来都是与时俱进的,这也是企业发展中工会必须遵循的原则。
五、结语
经济的发展变化需要各组织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不断变换的国家形势。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也促使工会这一企业职工组织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企业的转型升级。工会工作事关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前途,是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掌握工会的工作特点和规律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篇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深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毫无疑问,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很多新的理念,如效益至上、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等显性价值观。同时,随之产生了一些与我们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如金钱至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滋生和蔓延。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和意识的形成期、发展期,在当今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他们很容易受外界价值观和思想的影响。笔者通过与学生的长期接触,也深切体会到了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影响下的价值观和思想的变化。当代大学生既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同时又容易受社会一些不良现象或风气的影响而形成一些偏激的思想。因此,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既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又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及时把握大学生思想变化动态,以便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大学生的思想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与过分注重自我的冲突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们挣脱父母温暖的怀抱开始独自面对人生新的旅程,自主意识、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怀揣着梦想,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和十分的热情不懈奋斗,去创造他们理想中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逐渐表现出很强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处理一些突出事件。同时,他们又深受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意识的影响,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让他们懂得了优胜劣汰的道理,所以他们也不甘落后,不甘于输在起跑线上。他们根据现实的社会境遇积极设计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寻找个人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自我个性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的同时还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个人主义。如今,高校中的大学生很大一批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了被人捧在手心,在为人处事方面倾向于跟着感觉走而全然不顾他人感受。过分注重自我,唯我独尊,突出强调个人的价值和成就,使大学生的集体思想、整体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等社会倡导的人伦价值观受到削弱。加上社会上一些歪风邪气的蔓延,对高校先进的校园文化传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使一部分大学生形成狭隘的个人主义,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有必要正视大学生存在的此类思想冲突,引导他们认识到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并自觉行动起来。
二、竞争意识的增加与利己主义的冲突
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性。效率优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市场通行的原则,它可以促使人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智慧和潜能,从竞争的成败中体验个人的价值。当前,各类经济活动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交流更加快捷,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人们的视野与活动空间不断拓宽,人们的参与意识、整体观念和决策选择能力也日渐增强。市场机制的这种驱动力,激励着青年大学生。他们也急于与社会接轨,力争从德、识、才、学各方面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市场经济下的竞争意识在大学生身上也得到充分体现。竞争意识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抓住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机会。例如,高校中举行的各类知识竞赛、技能大赛,许多大学生都积极参与、踊跃报名,不少同学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们不再以天之骄子的称号自居,也不仅仅停留在本专业课程的学习,而是利用空余时间选学经济类、人文类课程。为了使自己在就业中更占优势,部分大学生还苦练计算机、英语技能,或者选报文秘、法律、礼仪等培训班。此外,还有些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一些商业活动或社会实践,且颇有收获。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大学生既增加了自身知识的储备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当然,过于强烈的竞争又容易使大学生走向另一面,那就是利己主义思想的蔓延。比如大学校园中的评优评先、入党、就业推荐等活动,因为牵扯到个人利益,经常发生同学间为一项荣誉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的情况。加上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是好好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拉拢人际关系等歪门邪道方面,甚至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同窗情、师生情,严重损害了大学生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
市场经济时代是开放的社会,要求我们打开国门,放眼世界。近些年来,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与国外的交流也日趋频繁,西方的一些思想和文化也随之涌入。在以金钱为衡量标准的市场经济时代,崇尚金钱、追求享受的资产阶级思想也逐渐蔓延。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阶段,容易受外界思想的影响。唯钱是图,唯利是图,追求物质享受,成为大学校园的一大毒瘤,有的学生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一方面,大学生在不断接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另一方面,又在学校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历来是重礼义、尚节俭的。市场经济下滋生的金钱观、享乐观显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理念是矛盾的。这种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差距,常常让大学生陷入困惑。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决定着其行为选择,而某种行为必然产生一定的结果。所以,作为高教工作者,我们很有必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潮,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针对市场经济形势下大学生思想中的冲突,我们有责任和大学生一起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鼓励他们树立合理的竞争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意识、等价交换原则一方面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付出;另一方面容易诱导大学生进入金钱至上、利益至上、贪图享乐的思想误区。社会各界应该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氛围,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积极、正面的社会事物的机会以促使其自身的良性发展。在大学生参与的竞技类活动中,应弱化竞争意识,重点宣传重在参与的精神,以培养学生间的友谊、协作意识为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市场经济中的一些现象或者代表性的案例帮助学生增强对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先进理念和负面思想的认识。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吃苦奉献、友爱意识的培养,从观念上杜绝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产生。
总之,在社会转型期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背景。我们必须正视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变化的特点,科学地分析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双重影响,做到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引导大学生形成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思想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欧阳林.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思想影响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5,(2).
篇9
(二)自我约束以及管理能力欠缺
技工院校的学生在自我管理和约束上较其他高校的学生相比,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种不足通常与学生所存在的生活环境具有很大的关联,随着独生子女在现当代家庭当中所占据的不利日益增大,许多家庭对于这一个孩子都会表现出溺爱的情况,而目前对我国的教育体系来说,仍旧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最主要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思想素质以及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的培养没能得到重视,这也促使许多学生在进入技工院校之后,在离开家人以及老师的监督之后,对外界的诱惑难以控制,从而逐渐的失去自我。
(三)缺乏自信心
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经历高考成绩不理想进而选择进入技工院校进行学习的,对于他们而言,进入技工院校就读则是“无奈之举”,并且在经历失败的情况下,很难在较短的时间之内能够重拾当时的自信,对心理产生很大的阴影,从而对自己的前途感觉迷茫,并对自己的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存在着一种怀疑的态度,觉得自己总是比别人差,从而使得其心理发育受到影响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连续性缺乏全面的把握,不能用联系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具体行动,以偏概全,看到自己的缺点,就认为整个人处处都是缺点,无法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更不能从容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果任由这种不正确的认识长期占据他们的思想,久而久之就会自卑厌世、玩世不恭。
二、加强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必要性
(一)思政教育是技工院校学生品质塑造的重要因素
对学生品质影响的因素有许多方面,先天因素是其当中的一个原因,但是后天因素则是期当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并且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对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各方面品质进行培养当中最为关键的手段,因此显得更为的重要。所谓“教育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明在人的发展历程中,思想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工院校阶段是技工院校学生各方面品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敏捷、头脑清晰,但由于经验不足,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尚有不足,因此,加强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思想政治教育对品质素质的养成至关重要。从现实社会看,在人才的竞争中,人所表现的品质素质的高低也是人们看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某种关键时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基本保障
技工院校的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我国未来竞争当中最为主要的人力资源主力军,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是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基础工作。十报告中指出,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思想水平又是确保人才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加强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三、针对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创新型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
首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落实到技工院校的课堂当中去,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创新教育教学当中的方式、方法。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当中,大多以简单的说教为主,而这种方式大多是教学课程变得枯燥,使得学生难以引起兴趣;其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主要对象,教师的育人理念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除了课堂学习,还应延伸到课堂以外,在对他们行为规范的管理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要求,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思想的重要环节。
(二)在教学当中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频率,增加互动环节
篇10
结论:改变宫颈疾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获得了保健知识,提高了普查意识,有利于宫颈癌的早发现和治疗。
关键词:宫颈癌前病变心理特点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38-02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1]。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随着宫颈癌筛查技术普及使用,已经有效地预防宫颈癌的发生。由于检查设备的改进及普查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越来越多。宫颈癌前病变出现了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由于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日益增多,这就要求护士针对门诊患者不同心理特点及其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一方面做好宫颈疾病的筛查,另一方面能让宫颈病变的病人得到有效治疗及定期复查,现报道如下。
1心理特点分析
1.1对宫颈疾病筛查意义不了解,很多病人来妇科看病,医生建议做宫颈细胞学筛查时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有些人认为自己宫颈只是糜烂,没有不适,做不做细胞学筛查都是一样,就是遵从了医生做了筛查发现有宫颈病变也认为是没有大问题,对治疗不积极。
1.2对疾病缺乏认识,宫颈癌前病变一般病人是没什么感觉,因为有很多宫颈疾病是单位体检或是病人来看其它疾病时医生建议宫颈筛查时筛查出宫颈病变。其实病人对宫颈病变实际意义不了解。
1.3宫颈癌前病变的心理特点。由于对疾病的未知、对治疗过程及愈后的未知,从而产生极其复杂的恐惧心理,很多人一听到宫颈有病变或是宫颈有病毒感染就想到是宫颈癌。因为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绝大多数患者担心治疗会引起女性特征、、生育能力等丧失,会遭到丈夫、朋友及社会的鄙视和遗弃,害怕因患病而失去职位,减少或失去经济来源[3]。特别是宫颈合并有HPV感染时,就又会想到是性病,会想到配偶不忠,或是觉得对不起配偶,出现多种猜疑心理。绝大多数患者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过多思虑引起失眠、多梦,因此极度痛苦,产生绝望的心理,表现为暴躁、易怒、孤独消沉,丧失信心,甚至怀疑医生的诊断,有些患者不肯进行进一步诊断与治疗,拖延甚至放弃治疗,错过了治疗有最佳时期。
2宫颈病变宫颈门诊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宫颈病变的特点,宫颈门诊应做好以下应对措施。
2.1做好体检的宣传,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凡是有性生活的妇女,每隔1-2年进行一次宫颈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对高危或是曾有宫颈病变行宫颈椎切术后的患都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宫颈脱落细胞及宫颈病毒(HPV病毒)的检测。
2.2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因为门诊病人多,看病时间短,病人想对疾病了解多些,可以在候诊厅内放宫颈疾病宣传资料,病人在候诊等待过程中可以对疾病的了解。还有就是宫颈疾病筛查三阶梯,哪些人群需要做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做成宣传画形式上墙,让病人一看就明白,让病人多了解积极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
2.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沟通交流:医护人员的态度,可以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心情[4]。护士对患者要有高度的同情心,责任心,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多关心体贴,耐心倾听,让患者将心中的不快全部倾诉,
及时纠正其不良情绪。要让患者明白:充满希望和信心的良好情绪可以改善肌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有利于获得最佳疗效。同时,良好的治疗效果又可增强患者的抗病信心,如此形成良性循环,最后控制疾病而达到痊愈。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简单易懂的有关宫颈疾病的知识宣传,让患者了解当前国内外治疗本病的发展情况,以及让同种疾病治疗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消极心理变为积极心理,充分调动患者维护自身健康的潜能,激励患者积极参与促进康复的护理过程,鼓励患者参与治疗与护理计划,让她们对宫颈癌前病变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2.4正确的指导性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影响宫颈疾病患者性生活质量主要的因素有认知因素、疾病和治疗相关因素、身体状况、的观念、文化程度及其他因素[5]。因此我们必须对患者加强心理疏导,了解患者健康状况,提醒患者遵医用药,加强锻炼,加强自我防护能力,做好患者性生活指导,消除其焦虑情绪。告知患者有病毒(HPV病毒)感染时性生活应戴预防交叉感染,减少交叉感染机会病毒(HPV病毒)容易清除,宫颈活检术后禁性生活1个月,保持外清洁等。帮助患者勇于面对现实,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3结论
作为护理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护理好每一位患者,尤其是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要给予热情的关怀,做好沟通交流,在生活上给予关心。随时观察者的心理变化,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以消除患者的恐惧自卑心理,在健康宣教方面结合宫颈癌前病变的心理特点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卫生宣教内容。让他们了解自己病情,稳定自己的情绪,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做好自我照顾,同时加倍关心格外尊重他们,同时做好宫颈疾病宣传提高女性妇科普查意识定期进行宫颈防癌涂片检查,可及时发现宫颈异常病变,实现早诊断、早治疗[6],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改善宫颈癌的预后,此作用已经得到了医学界的公认[7]。为此,提醒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普查。加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与家属的健康教育对宫颈癌前病变认知水平的不足,必然影响宫颈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效果。宫颈疾病的发生、治疗必须争取丈夫的支持与配合,所以加强对宫颈疾病患者与家属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宫颈疾病患者对其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定期妇科检查、宫颈细胞涂片及阴道镜检查,可以检测到宫颈细胞的早期病变,及早发现问题,早治疗。多种途径获得宫颈疾病知识,在诊疗的活动中,始终贯穿健康教育,并进行妇科常见病防治知识讲座,消除和控制宫颈疾病的危险因素,提高女性的自我保健意识。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5-288
[2]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
[3]刘娅.宫颈癌患者的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2005,7:78-79
[4]顾如燕.试论强化医德教育对和谐护患关系的影响[J].护理杂志,2005,22(1):78-79
篇11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实际上都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精英文化,一方面是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的一般定义是指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应民间社区、集体和人的意愿、并主要通过人进行世代相习和传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它是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文化意识和想象力。
直到现代社会,由民间集体智慧创造的民俗文化符号,在人们的生活中依然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与感染力,并作为一种“世俗化”和“本土化”的范式存在于民众的意识与日常生活之中。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的终极价值在于集中代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在现存民俗文化诸多门类划分中,年画是民间艺术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表现形式。年画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品。早在汉代,民间就有换桃符、贴门神的习俗;宋代,民间就有了彩版印刷的年画;明清之际,更是年画的全盛时期。年画的产地几乎遍布大江南北。其中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当属天津杨柳青年画。
二、杨柳青年画历史特点溯源
杨柳青年画依托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古镇,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据记载,杨柳青年画最早兴起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崇祯年间(1628~1644)印刷的年画作品至今可见。当时,天津西郊的古柳口(即今杨柳青镇)就以生产年画闻名国内。在杨柳青镇周围:古佛寺、老君堂、炒米店、张家窝、娄家院、冯高庄等三四十个村庄的农民大都从事画业生产,素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说。后又因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流经前后,水运交通发达,使其成为年画集散地,杨柳青年画也因此得名。至清乾隆、嘉庆年间,杨柳青年画发展到鼎盛时期,年画作坊遍及全镇,从事画业生产的农民艺人达三千多人。以下是对早期杨柳青年画特点的分析:
从制作和艺术特点上,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在构图、纸张选择、颜料使用上都有严格的标准。如杨柳青年画使用的颜料和纸张,过去均用国产传统材料,所制年画光彩照人,色彩经久不变。
从传播内容上,涉及历史故事、文学典故、民间传说、戏曲故事、风俗时事、格言劝诫、仕女娃娃、花鸟鱼虫、风景名胜、世俗佳境、农家生活等,其中最有特色的图案就是娃娃抱大鲤鱼的“连年有余”。
从传播目的上,无论是广义的文化还是狭义的文化。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农耕社会里,由于农业生产多有“靠天吃饭”之说,所以为驱邪纳福,每逢在年节时,人们便以在自家的门、窗、厅堂、内室、炕头儿、灶旁、影壁、水缸、粮囤等处张贴杨柳青年画的形式表达心中的祈愿,以示喜庆和吉祥。
从传播载体和形态上,在古代制作技术的基础上,早期的年画体裁有:中堂、四扇屏、八扇屏、对楼、贡尖、喜寿屏、门画、炕围、灯纸等。板屏、条屏、屏对、横三裁、立三裁、炕围、桌围、门画、历画、灯画、斗方、缸鱼、格景(专为西北蒙古、回等少数民族印制的)、选仙图、洋片、神码儿和朝衣大像等等,主要集中于纸质、丝帛载体。
从传播渠道上,主要是作坊式生产,通过大运河带来的商业往来、外运、进贡等方式实现地域间的传播。
从传播范围上,除了镇内的传播,通过商业贸易向南北、东西运送,在地域上不仅包含了华北各省还及东北、内蒙、陕西、新疆等省区。如在清乾隆年间,“戴廉增’’店的分号就远及绥远、北京,继而扩展到南乡的东丰台和炒米店地区,另外杨柳青年画不仅在民间享有盛誉,而且也深受清代宫廷的厚爱,每年进入宫廷的数量相当大,他们将年画张贴在三宫六院的内室。
从传承方式上,主要是传统的师徒继承以及家族技艺传承,呈现明显的家族特点。
从传播价值上,杨柳青年画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加之独特多元的地缘文化,与一代又一代才情并茂的艺人、心灵手巧的工匠的创造与革新,使其成为具宫廷画、文人画与民间审美的完美载体。具有人文内涵深,信息承载量大,民族心理表现深刻艺术价值、精神价值与历史价值。
综上可见,在大众传播时代之前,民俗文化的传播主要是以手工生产、小众传播、代际传承的形式,传播效果也局限在一定限制范围之内,加之受根深蒂固的封建农业文化的影响,年画文化的影响力也仅限于国内的部分地区,年画文化并未作为一种具有符号价值的艺术传统流传开来,年画的生产制作也具有农耕社会生产方式影响下的手工作坊特点。
三、新环境下杨柳青年画的文化传播特性
伴随机械复制技术以及大众传媒技术(尤其是影像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和进步,年画的传播目的、载体、手段、范围、效果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加之全球化、现代化、市场化的冲击,年画文化的传播向着更为广泛、复杂、多元的方向发展。现做如下分析:
在传播目的上,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社会从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市场化生产与需求使得年画的传播目的由原来的祈福驱邪的年俗传统向现今多以纪念物、艺术品出现。从杨柳青镇明清街的年画店铺以及古文化街杨柳青年画店的销售情况来看,有课购买年画大多为了纪念,亦有作为厅室装饰之用,还有一部分人用于年画收藏。
在传播载体上,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对于年画艺术最大的影响就是在承载年画本身的物质载体上,年画的物质载体已经从原有纸质的年画样式又开发出330余种新形式的艺术产品,其中包括手绘挂历、手绘贺卡、手绘书签、剪纸、壁画、壁挂、服装、手帕、丝巾、纪念印、藏书票、幻灯片、陶瓷工艺品等它还被广泛应用到书籍装帧、舞台布景、广告设计、装饰装修等方面。在新的物质载体上,年画不再年俗文化的象征物,而是变成了与现代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消费形式。
在传播手段上,伴随技术革命带来的是传播技术的更新换代,从印刷术到电视到广播在到网络,年画艺术的传播也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从早先依靠人际传播来达到文化扩散和传播的目的,发展到现在,在四大媒体上都可欣赏到年画艺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年画艺术更为全面的呈现在全球范围之内。凭借先进的传媒手段和传播技术,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扩大民俗文化的传承范围、延长其传承时间、丰富其传承内涵,所起的作用是早先的人际传播所望尘莫及的。
在传播范围上,每一次技术的革新总是会带来文化传播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扩展,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以及传播媒介的多元化让年华民俗作为一种符号呈现在大众面前,这样一种广度也
是以往传播所无法企及的。在新技术的冲击下,年画的传播范围不仅局限在天津、北京以及国内的其他地区,更重要的是通过大众传媒以及新的物质载体,加之一些艺术博览会、艺术节等引入了更为广阔的全球场域中。
在传播价值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众传媒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扩展,人们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增加。早先的年画作坊式生产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为满足人们对于年画的欣赏和购买需求,年画的生产也进入了机械复制和视觉文化消费的领域。年画以消费品的形态出现在家居设计、店面布景、挂历、书签、陶瓷器上。例如,在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的庆典上,天津的彩车设计就应用了杨柳青年画的民俗元素,因此在新传播环境中,年画艺术承载的更多的是一种符号带来的经济价值,作为一种代表城市文化特性的艺术符号被使用、被消费、被传播。
在传播效果上,在新环境下,民俗文化新的传播特性直接产生带来了起传播效果的改变。从时间上讲,新的印刷复制手段、新的录音摄像技术、新的物质承载实体都使得年画的保存能够以更为丰富的形态得以实现。民间故事、民间文学,以笔录的方式,经由印刷媒介被保存下来。蒙古族呼麦、侗族大歌、山西梆子等传统音乐、戏曲,通过录音机等音频设备被记录下来,安塞腰鼓、少林功夫、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等民间舞蹈、杂技、传统技术等被照相机、摄像机、DV等拍摄下来,这些具体的、物质化的视频中所呈现的民俗文化得到了更长时间的保存。可以说,新的传播媒介和技术让民俗文化在时间的纵深上得以延续,以更为现代和持久的方式留存于我们生活的周围。从空间上讲,大众传播最大的作用就是将民俗文化向着更为广泛的维度传播。
四、反思两种主体性的相悖与共生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见,伴随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大众传媒和市场的力量几乎遍及了经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民俗文化在新环境下表现出了大众化的传播范围、多样化的传播形式以及承载民俗符号价值和市场消费价值的传播特点。
然而,当机械复制带来了大规模标准化的商品生产,当大众传媒侵入了消费社会,中国的民俗文化同样遭受着新传媒环境的严峻的考验。首先,就文化本身来说,存在文化独特性与产品复制性之间的矛盾;其次在文化市场上,文化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也呈现相生与相悖;最后,新的文化传播环境,也使得文化在属性上出现一方面民俗文化的需求者即消费者要求文化艺术的生产与变革按照市场化与传媒需要来生产,另一方面民俗文化传统属性则要求其保持文化自身的主体性,不至在市场化竞争中丧失了文化原有的本土魅力。
(一)独特性与复制性
对于民俗文化本身来言,它代表了一个地方居民特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态度、民间信仰,沟通了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因此无论从时间维度还是从地域范围,民俗文化都享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然而,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使文化作品,可以最大限度的通过声音、图像等多元的形式呈现。
从根本上说,复制性是因信息的特殊方式和特殊处理所造成的,信息需要通过某种物质媒介储存起来,然后被受众转译、消费。机械复制使产品可以无穷复制并传递给无数受众。加之在新传播环境中,文化作品被媒介化了,通过大众传媒将文化作为一种符号传播开来。在机械复制时代,复制作为一种手段,所完成的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文化形式,亦是一种思想。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按照一定的模式和程序,通过机械复制与再生产,辅以文化产业的大规模制造代替了精雕细琢的原始手艺。以其间接的体验使文化本身普及化、批量化。在这些作品中,摹仿是主导性的,摹仿的努力代替了追求个性化的努力。因之不可避免的问题就会随之出现,因为一切都可以用符号的形式复制下来,那么文化在社会中就可能呈现出同质或趋向同质的现象。也就是说,文化原有的地域性和历史的厚重感将会被解构。因此,即使技术和传媒复制了形式、内容,展示了思想、生活、文化,但是与原有的文化本身相比,这种展示价值是不完整的,是被置入了现代技术手段与传媒介质的价值。
(二)文化艺术价值与市场经济价值
机械复制与大众传媒使文化传播的地域性被打破,也就象征着,文化艺术的交换不在仅仅局限于“艺术自恋”的范畴,而是通过传播与消费进入到了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并以文化艺术本身能够被大量复制和大量消费为荣,以求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对于市场利益的追求。
1 从文化产业的建设上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独立建制的天津杨柳青画社,为适应市场的变化,先后开发印制了270余种传统杨柳青木版年画,包括各类立轴、横披、镜片、手卷、册页等。以满足人们多层次的观赏和市场审美的需求。在20世纪90年代,年画工作者大胆创新,将杨柳青木版年画由单一的纸制品移植到其它艺术载体,已开发出330余种新形式的艺术产品,这些艺术品满足了新时期人们的审美需求,也扩大了杨柳青年画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
2 在年画生产制作内部的职能划分和内部建制方面也严格按照市场化的标准制定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自1985年开始,杨柳青年画社进行了体制改革,实行社长负责制和干部聘任制。至1989年,基本理顺了“产、供、销”和“编、印、发”的运作机制和书刊编辑部的组织机构,建立了新型的管理体制,实现了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到1990年,该社的主要职能部门有:①民间艺术事业部:设勾描刻版工作室、水印画工作室、年画彩绘工作室、裱画工作室、新艺术产品试制组和制作组等;②年画事业部:设年画编辑室、摄影编辑室、宣传发行科、印刷出版科,该部门主要负责胶印中堂画、年画、年月历、贺年卡等印刷品的生产和经营;③书刊编辑部:设工具书编辑室、美术书刊编辑室、新闻图片编辑室、彩色摄影扩印部,以及《天津画报》编辑部;④对外贸易部:负责传统木版杨柳青年画、木版水印画、精制印谱、各种杨柳青年画新产品、旅游纪念品及部分胶印画册、挂历、年画的出口经销。
3 市场收入方面
经过产业化改革、公司化建制以及顺应市场变化不断做出调整和创新,加之利用内外传媒的力量,杨柳青年画社的市场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得到了提升和发展。文化旅游业、印书出版、新产品开发、国际贸易发展方兴未艾,带来了丰厚的销售收入。
当大众传播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风向标、经济效益成为生产商家参与竞争的最高标准之时,文化的经济价值跃居于它的艺术价值之上。不可否认,当在两种价值交织之时,生产商自然而然地向经济效益倾斜,因为文化为了获得生存的资金、抢占经营的市场位置必须参与市场竞争。这样,文化的产业化、生产经营的公司化使文化艺术变成了一种机器式生产,文化旅游变成一种广告推销式的商业宣传。因此我们不得不担心文化艺术将来可能的发展路径,即市场临驾于艺术之上,文化艺术成为商家挣取利润的噱头,更致命的将是在市场中迷失了文化本身,使
其失去了原始的创造力。年画变成了单一的印刷品,许多原本活泼泼的文化样态沦为存活于市场印刷品、音像制品的僵硬形式。
(三)消费的主体性与文化的主体性
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使许多人脱离了维系原有生活的土地到城市中谋求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变,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审美观的变化;尤其是市场化与大众传媒使信息高速传播,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原有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方式难以适应当代人们的精神需求。
在所作的消费者调查中,对于一般的游客来说,他们的购买集中于年画印刷品,因为价格比年画本身要便宜很多,如一副年画扑克的售价在2.5元到3元之间,对于普通人来说,买一副扑克足以证明“来此一游”的欣慰与。因为大众传播使得市场化的大众接受了“天津杨柳青年画”这一文化符码,他们“单向度”的接受了信息,然后通过市场行为实现对于文化的占有。这种阅读文化的模式归因于文化的消费性。大众传媒还使阅读变为一种时尚,将大众进一步裹挟进传播与操纵中。而市场化的机械复制则造就了一批满足于快餐化标准产品的具有相同口味的标准读者。
因此,一方面消费者的市场需求日渐成为文化开发和生产的主导,在一定程度上,生产什么,怎么生产都基于消费需求,而另外一方面民俗文化传统属性却要求其保持文化自身的主体性,通过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神思来保证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性。这就必然会出现两种主体性的相悖与相生。
从文化主体性上,过度的市场置人可能导致文化失去了原初的艺术面貌,如年画画在纸上,我们可以体会到画师的功法、技巧、思想、情感,而机械印制只能看到一个年画状的图形,体会不到艺术点点滴滴的凝聚,体会不到传统民间文化中的古典韵味。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机械复制式的文化产业与大众传媒造就的消费者只是一个“单向度”(马尔库塞)的人,他们对于文化艺术的审美和评价其实质是被传媒和生产所塑造和影响的,在现代社会的审美趣味和决策很大程度上是“他人导向型”的(大卫里斯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而是屈从式的主体行为。因此,如果完全的按照市场化原则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势必会引起对文化主体性的对抗与冲突,使得全球化的文化霸权、现代性的文化同一化有机可乘。
篇12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Bone-nonunion Patients with Panic Disorder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Locus of Control
WEN Chuanfeng MENG Zenghong LIU Hua
Jiangyou Municipal People’s Hospital,Jiangyou 621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in bone-nonunion patients with panic disorder and analyze their correlation with locus of control. MethodsBoth 87 bone-nonunion patients with panic disorder and 87 patients with normal bone fracture as control were surveyed by using illness behavior questionnaire(IBQ),and the 87 bone-nonunion patients with panic disorder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multi-dimensional health locus of control scale(MHLC). ResultsSuch scores as general hypochondriasis,disease conviction,emotional depression,mood disorders,denial mind and irritability factor in bone-nonunion patients with panic disorde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s (P
[Key words]Bone-nonunion; Panic disorder; Locus of control
惊恐障碍[1]是一种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伴有强烈的频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急性焦虑障碍。由于骨不连伴发惊恐障碍患者不良情绪明显,严重影响手术治疗。为了解惊恐障碍患病行为特点,笔者于1998年10月~2008年11月对骨不连伴发惊恐障碍患者进行了调查,并探讨心理控制源与惊恐障碍的关系,以对骨不连伴发惊恐障碍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8年10月~2008年11月骨不连患者87例。骨不连原因有:(1)患者本身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2)在骨折尚未痊愈即过早负重;(3)其他原因。87例患者同时伴有惊恐障碍,均符合CCMD-3关于惊恐障碍之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5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36.28±7.6)岁;文化程度:初中33例,高中25例,大专及以上29例;婚姻状况:已婚68例,未婚6例,离异13例;职业:农民52例,教师12例,工人11例,其他12例。将以上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与观察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相匹配的87例骨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2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25.3±8.3)岁;文化程度:初中35例,高中32例,大专及以上20例;婚姻状况:已婚52例,未婚27例,离异8例;职业:农民54例,教师8例,工人16例,其他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患病行为问卷(IBQ)[2]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分别于患者入院第2天采用IBQ问卷对受试者进行测评。IBQ包括一般疑病(GH)、疾病信念(DC)、心理取向(P/S)、情感压抑(AI)、情绪紊乱(AD)、否认心因(D)、易激惹性(I)共7个因子62题,每题根据回答“是”或“否”,分别计1分或0分。综合了2个次级因子,即情绪状态(AS=GH+AD+I)和疾病确信(DA=DC+5-P/S),将上述因子分成2个纬度,即反映情绪的GH、AD、I和AS;反映病感的DC、D、P/S、DA及WI。DC的正常范围是3~6分,P/S的正常范围是0~1分,WI的正常范围是8~14分。
对87例骨不连伴发惊恐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入院后第5天,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按统一的指导语对其进行测试。共发出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HIC)[3]87份,回收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94.25%。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HIC)包括三个分量表:内控性(I)量表、有势力他人(P)量表、机遇(C)量表。每个分量表包含6个量表共有18个条目。每个条目以6分制评定,评分从l(很不赞成)~6(很赞成),每个分量表分值范围是6~36分,高分代表人们有较强的倾向性。MHIC量表从心理控制源角度出发,用来评定人们对健康的看法。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2.0对数据资料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IBQ结果比较
两组IBQ评定结果显示,惊恐障碍组的一般疑病、疾病信念、情感压抑、情绪紊乱、否认心因及易激惹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骨不连病人健康心理应激源与惊恐障碍关系
健康心理控制源三因子中的机遇因子(C)与惊恐障碍呈显著正相关(P
2.3 健康心理控制源对惊恐障碍的预测作用
以控制源内控(I)、有势力他人(P)、机遇(C)3个因子作为自变量,惊恐障碍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检验健康心理控制源对惊恐障碍的预测作用,控制源内控(I)、有势力他人(P)、机遇(C)3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结果见表3。
3 讨论
一些研究表明,惊恐障碍不仅明显影响着骨不连病人的舒适感和生活质量,而且影响着病人的判断和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碍于骨折的康复[4]。本研究结果说明惊恐障碍患者不良情绪增强,他们较正常人更加关注躯体不适、关注健康问题,寻求对症状的解释甚于寻求治疗;面对应激事件时,较正常人更多采用情感压抑的方式。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采取情感压抑方式的个体将更多以转换性症状表现出来,此方面也解释了惊恐障碍患者作为一种精神障碍,却以大量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的原因。心悸、呼吸急促、出汗、眩晕、震颤、面部潮红是绝大多数惊恐发作的一级或核心症状,此类患者入院后就极度紧张,惊恐不安,或蹲于地上或蜷于床上,两手抱头,大声哭泣。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心悸,多汗,震颤等。有交感神经系统亢进体征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皮肤发冷等[5]。因此对于这些患者我们入院后就立即进行危机干预。危机干预属广义的心理治疗范畴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通过调动干预危机方法有关注、倾听、评价及心理干预等。
健康心理控制源是指个体对健康结果是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还是取决于自己控制之外的力量的一种知觉与因果信念[6]。国外一些研究者认为内控者能够看到自己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一致性,并体会到控制感;而外控者往往把行为的后果归结于机遇、运气或自己无法控制力量[7]。健康心理控制源以内控为主的病人有强烈的自我信念,更倾向于自己对健康负有责任,往往希望与医务人员共同参与决策。健康心理控制源以他控为主的病人倾向将健康的结局依赖于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患病后往往更能积极地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表现出对医务人员的高度信任和依赖。而健康心理控制源以机遇为主的病人则认为外在的生活事件在自己的控制能力之外,身体好坏是注定如此的,康复速度与结果的好坏,运气从中起了很大作用,很少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心理控制源理论,不同心理控制源类型的人对事件结局的期待以及所采取的行为不同,这势必会导致其所经历的心理情绪反应的不同。有关心理控制源与惊恐障碍关系的探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种健康心理控制源中机遇因子(C)与惊恐障碍呈正相关,即健康心理控制源以机遇性为主的骨折病人更容易产生惊恐障碍,分析原因可能是该类病人缺乏健康信念,不能很好适应环境,较少采用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产生惊恐障碍。有势力他人控制因子(P)与惊恐障碍呈负相关,即不愿意依赖他人支持和帮助的病人容易产生惊恐障碍,原因可能为该类病人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度,一方面易产生无助感,另一方面治疗依从性差影响康复效果,从而易产生惊恐障碍。内控因子(I)与惊恐障碍无显著相关性,可能原因为内控的人比外控的人更多地使用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方式,而少使用情感为中心的应对方式。
对骨不连惊恐障碍病人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遇(C)和有势力他人(P)预测惊恐障碍,有一定的效度。在回归模型中,控制源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提示仅仅用健康控制源判断和预测惊恐障碍,其效力是有限的。个体的控制源期望是在过去强化历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这种强化经验既包括亲身的经历,也包括观察学习的结果,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复杂影响。心理控制源不是一种特质,也不是一种先天性倾向性,可以通过改善认知,达到重建控制源的目的[7]。因而我们认识到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可以通过讲道理、摆事实、举实例来实现对控制源这种认知的重建,对病人的惊恐障碍进行有效地预防和干预。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 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5-106.
[2] 胜利,蒋宝琦,方耀奇,等. 《患病行为问卷》的信度、效度初步测试[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l,15(1):9-12.
[3] 汪向东,王希林.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27.
[4] 尹文刚,林文娟. 心理应激与相关心理疾病的发生和治疗[J].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14-2517.
[5] 田志宏,张震,严善明,等. 不同性别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2001,1(4):20-21.
篇13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在对新的检索工具和检索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应克服当下网络信息检索给我们带来的困难,加强对不同需求进行信息搜集和发送的智能化服务功能。
1 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的特点
1.1 数据量巨大。在网络环境下,数据量大的惊人。大数据量会导致一些难以预料的软件异常,流量也会难以控制,对各个环节的策略和算法选择将会更加复杂。
1.2 多用户服务。多用户模式的信息检索服务必须注重快速反应,注重对并发访问的支持,对公共数据的共享,对临时工作数据的清理等。如果要针对不同用户开展不同服务,就要获取并管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大量的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主动送到用户的手上。
1.3 用户层次复杂。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服务的用户中,大多数都不是专业用户,他们的层次区别较难,拥有不同的操作技能和操作知识,面对这些非专业的用户,将更加需要人性化的引导式信息服务。
2 智能化信息检索的含义
智能化信息检索是在信息检索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检索技术,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并满足同一用户在不同时期的需求,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信息来学习用户的兴趣和行为,并综合利用这些用户信息,提高信息检索系统的性能,满足用户的个体信息需求。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分析用户的搜索行为,从中识别出用户对信息需求的偏好,并且能够根据用户对搜索结果的评价,自觉地调整搜索策略,使得对于不同的检索请求,不同用户都能够得到最贴近自己需要的信息服务。
3 信息检索服务的主体技术
网络信息检索通常采用搜索引擎技术,该技术是为了解决“信息迷航”问题而提出的。它通过相应的算法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从而为用户提供信息导航。
现阶段,网络搜索引擎有很多,用户比较常用的有Google、有道、百度等等,这些搜索引擎能进行网络信息检索、信息过滤、个性化信息服务定制等比较有特色的服务,但是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检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想要的不仅仅是有用的信息,他们更希望做信息消费的主人,使信息的搜索可以在一个相对主动的环境中进行。
4 智能信息索引的相关技术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检索服务就需要以下的相关技术进行支撑。
4.1 智能技术。智能又可以称之为智能体,它是在用户没有明确具体要求的情况下,根据用户需要,代替用户进行各种复杂的工作,如信息检索、筛选及整理,并能推测用户的意图,自动制定、调整和执行工作计划。
智能首先要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建立用户基本信息表(包括用户编号、用户名、姓名、年龄、性别等字段)、用户职业信息表(包括职业编号、职业类型、等级、职称等字段)和用户兴趣信息表(包括兴趣编号、兴趣类别、程度等字段),用来详细描述用户的个人情况,其中第一个字段可以设置成关键字。
然后建立用户检索策略表(包括策略编号、策略控制、检索词控制、检索时间控制、检索范围控制等字段)和用户检索评价表(包括检索编号、检索时间、检索词、检索结果数量、查全率、查准率等字段),同样的,第一个字段设置成关键字。检索策略表主要是给用户模型的检索定义一个比较完整的检索策略,检索评价表主要是对用户检索的满意度作一个简单的评价描述。
有了用户个性化数据库,一方面,在服务器端吸收智能技术的思想,引入个性化服务的理念,引入用户反馈机制来完善检索机制、提高检索命中率,同时也可提供面向个人的特殊检索服务。另一方面,信息检索用到智能主要集成在客户端,配合用户兴趣完成搜索,它会对用户信息需求、偏好进行区别、归纳、总结,分析用户的兴趣爱好,并借助学习的规则,自动、独立地用户查找用户感兴趣的信息。
4.2 用户兴趣挖掘技术。实现信息检索服务最重要的就是对用户的喜好和习惯进行分析,日前,通常使用两种方法:其一是通过用户主动提供自己的兴趣来得到用户的个性化向量;其二是在用户没有明确参与的情况下,系统通过观察用户行为来得到用户的兴趣,从而得到用户的个性化向量。使用第一种方法,可以选择下面两种方式:一是用户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类或在线文档分类后提供给系统,系统从这些文档或信息类中发现用户的兴趣;二是用户提供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其它阅读爱好等信息,系统从这些信息中发现用户的兴趣。但是,由于用户的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用户一般不可能提供所有的兴趣以及感兴趣的程度,因此还需要使用第一种方式进行补充。使用第二种方法是根据用户对推送页面的评价信息来更新用户的个性化向量。
5 结束语
智能化信息检索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一项被广泛研究的领域,它需要多种技术相支持,我们虽取得一些成绩,但是道路还很漫长,真正实现信息搜索的智能化服务,还有待技术的智能性、主动性、自主性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