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现行的教育方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现行的教育方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现行的教育方针

篇1

一、 基于Matlab仿真的线性动态系统最小二乘法建模的教学

假设系统的差分方程为:y(k)=-a1y(k-1)-a2y(k-2)-…-any(k-n)+b0u(k)+b1u(k-1)+…+bmu(k-m)+e(k)。其中y(k)为输出,u(k)为输入,e(k)为模型残差。假定建模用的数据序列从y(k)开始,则构建以下数据矩阵及数据向量:

如果模型残差为白噪声(实际情况多为有色噪声,但当噪声强度不大时,可近似当作白噪声处理),则根据最小二乘法,由这 组数据估计得到的参数 。

以上的最小二乘法需要输入(u(K-m),u(K-1),…,u(K+N-1))和输出(y(K-n),y(K-n+1),…,y(K+N-1))数据,我们可用以下的Matlab程序(程序1)产生模拟的输入输出数据(程序中采用了一个简单的二阶离散系统,学生实验时可换成需要的模型),并形成数据矩阵及数据向量。

程序1:

clear all

K=3;%残差序列开始序号

N=1000;%共N组数据

n=2;%对应

m=2;%对应

u=randn(1,K+N-1)*0.1;%随机产生输入数据

for i=1:1:n

y(i)=0;%设定初始状态

end

for k=n+1:1:K+N-1

y(k)=0.2*y(k-1)+0.5*y(k-2)+u(k)+0.3*u(k-1);%根据输入计算输出

end

y=y+randn(1,K+N-1)*0.001; %在求得的单位阶跃响应上叠加噪声用以模拟测量误差

X=zeros(N,n+m+1);

for i=K:1:K+N-1

for j=1:1:n

X(i-K+1,j)=y(i-j);%构成矩阵X

end

for j=n+1:1:n+m+1

X(i-K+1,j)=u(i-j+n+1); %构成矩阵X

end

end

for i=K:1:K+N-1

Y(i-K+1)=y(i);%构成向量Y

end

save X X;

save Y Y;

save N N;

运行程序1将生产数据矩阵X(保存在X.mat中)及数据向量Y(保存在Y.mat中)。以下是根据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的程序(程序2)。

程序2:

clear all

load X;

load Y;

XT=X';

sita=(XT*X)^(-1)*XT*Y'%计算得到估计的参数sita

运行程序2,将得到估计的参数sita。如某一次运行中sita=[0.2004,0.4998,0.9998,0.2995,-0.0005]T,与模型中的值(见程序1)a1=0.2,a2=0.5,b0=1,b1=0.3,b2=0非常接近。

二、 基于Matlab仿真的线性动态系统最大似然估计建模的教学

在模型残差为白噪声的假设下,最大似然估计和最小二乘法在估计参数时是相同的,但最大似然估计还能估计出噪声的强度,程序3为相应的程序。

程序3:

clear all

load X;

load Y;

load N;

XT=X';

sita=(XT*X)^(-1)*XT*Y'

Z=Y'-X*sita;

StdV=sqrt(Z'*Z/N)%估计标准差

运行程序3,得到和程序2一样的参数估计值,除此之外,还能得到噪声的标准差(或方差)。如某一次的运行结果为StdV=0.0011,和模型中值(见程序1)0.001非常接近。

三、 基于Matlab仿真的非线性动态系统BP神经网络建模的教学

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动态系统建模的输入输出的样本数据组织如图1所示。

图1:基于神经网络的动态系统建模的样本数据的组织

如图1所示,当输入为y(K-1),y(K-2),…,y(K-n),u(K),u(K-1),…,u(K-m)时,期望输出为y(K),因此BP神经网络的输入输出数据样本对为(x,y),其中x,y分别为上述最小二乘法中的数据矩阵及数据向量,将程序1中的动态系统以非线性动态系统代替(如将y(k)=0.2*y(k-1)+0.5*y(k-2)+u(k)+0.3*u(k-1)

改为y(k)=0.2*y(k-1)+0.5*y(k-2)+2*u(k)*u(k)+0.3*u(k-1)),采用程序1产生非线性动态系统的数据,然后设计如下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动态系统建模程序(程序4)。

程序4:

clear all

load X;

load Y;

net = newff(X',Y,10);

net.trainParam.epochs = 100;

net.trainParam.goal = 0.000001;

net = train(net,X',Y);

Y1 = sim(net,X');

plot(Y,'s-');

hold on

plot(Y1,'*-');

save net net;

从程序4运行后的产生的图形中可以看出BP神经网络训练的效果。

四、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动态系统建模教学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动态系统建模的样本数据的组织和BP神经网络相同,因此可以使用BP神经网络建模时所用的样本数据进行建模实验,以便对比两种网络的建模效果。以下(程序5)是RBF神经网络建模的样例程序。

程序5:

clear all

load X;

load Y;

net=newrb(X',Y,0.000001);

Y1=sim(net,X');

plot(Y,'s-');

hold on

plot(Y1,'*-');

save net net;

从程序5运行后的产生的图形中可以看出RBF神经网络训练的效果。

五、 结论

本文设计了matlab程序,模拟产生较逼真的输入输出数据样本数据供学生使用,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线性与非线性动态系统建模实验。同时也提供了面向动态系统建模的最小二乘法、最大似然估计、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样例程序供学生学习使用。学生可以利用这些Matlab程序进行各种方法的学习、各种情况下建模效果的对比,以及各种方法的适用场合的对比。学生也可以参照这些程序编制更加复杂的程序以解决实际的系统建模问题。

基金资助:本文系东华大学信息学院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娣许有熊林健,基于MATLAB的“系统辨识”课程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39-140.

篇2

乳腺癌是现今全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其危险因素及我国人口增长及老龄化的双重作用,乳腺癌将是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37例临床触及乳腺肿块病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照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复习,对乳腺疾患几种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做了一定探讨,为乳腺患者在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上作了有益提示,以期提高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特别对乳腺癌的定性诊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以期提高乳腺癌的确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均为女性,且均为临床扪及有肿块的患者,年龄在18岁~71岁,平均年龄47.5岁。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同时做过乳腺彩色超声检查、数字乳腺钼靶检查,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的。

1.2 检查方法

37例临床扪及肿块的患者均进行了乳腺彩色超声检查和乳腺钼靶检查。彩色超声仪为飞利浦HD11高档彩色超声诊断仪,常规仰卧位或左右前斜卧位,发现肿块后,仔细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及有无包膜、内部回声情况,及团块内部及周边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血流(CDFI);钼靶设备为芬兰peanmedr乳腺X线摄片机,飞利浦的DR,常规摄影为立位,投照位置为正位(亦称头尾位,CC位)和内外斜位(MLO位)。

2 结果

37例中患者中除1例漏诊外,其余36例依彩色超声诊断乳腺癌9例,其中7例患者超声检查均发现乳腺腺体内明显肿块回声,伴后方声衰减,明确提示癌性诊断,其中2例患者术后超声已提示腋窝淋巴结肿大;另2例患者术前超声提示乳腺癌,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瘤伴瘤体内钙化;乳腺积乳症1例,经病理证实符合诊断;纤维瘤11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为10例,另1例患者术后超声诊断提示乳腺纤维瘤,钼靶摄片提示乳腺癌,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单纯癌;乳腺囊肿或导管扩张2例、小叶增生症12例,术后亦经病理证实;还有1例患者超声拟诊断为轻度增生症,未建议手术治疗,后患者行钼靶摄片后坚决要求手术治疗后,经病理证实为小叶增生症。依钼靶X线摄片明确诊断的36例患者中乳腺癌9例,3例患者钼靶摄片时能发现明确肿块影并明确诊断,另6例乳腺癌中,小于临床所触及的肿块者3例,2例伴粗细不等长短不一的毛刺,1例有同侧腋窝淋巴

结明显肿大;1例见到泥沙状恶性钙化局部腺体密度增高,未见明确肿块影;9例患者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1例系肿块伴周围“晕环”征诊断为积乳,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纤维瘤9例,手术后经病理证实;小叶增生症15例,其中13例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2例患者术前钼靶摄片未提示增生,彩色超声诊断为增生症,术后病理证实。2例患者钼靶摄片未明确提示诊断,建议超声检查证实为乳腺导管扩张症。

所有37例临床触及乳腺肿块患者采用彩色超声检查和钼靶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诊断正确率为97.3%,与国内其他同仁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仅有1例误诊,该误诊患者临床触诊乳腺组织质地坚硬,触痛明显,而彩色超声检查时无明显肿块提示,钼靶摄片钼靶X线又表现局部结构紊乱,未见明显肿块回声,后患者、医生协商后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原位癌,最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具体数值见表1)

3 评价与讨论

3.1 彩色超声对乳腺疾病诊断的优点是:①对囊性病变较敏感,便于区分囊实性肿块,可于囊性增生性病变中发现肿瘤,如本组积乳囊肿即依超声协助确诊;②当钼靶X线片有可疑高密度影,以及对丰满的触诊可疑特别是当体检与X线钼靶摄影间有不一致情况时,超声诊断的意义更大,常可显示病灶的有无。如本组2例于乳腺增生中发现纤维腺瘤;③无辐射性,便于观察病灶的血流情况、导管扩张情况(较X线更为敏感),如本组病例中有2例依B超诊断导管扩张;④对纤维腺瘤有较为特征性表现。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仪器设备的精细与检查医师的个人经验,对于较小病变超声常常不易显示或不可区分良恶性,特别是对微小钙化的检出率敏感性远不及X线,对小于1 cm的乳Ca易于遗漏。

3.2 乳腺疾病X线钼靶诊断的优点是①比较全面正确地反映整个的大体解剖结构便于观察月经周期、妊娠、哺乳期、内分泌变化等因素对乳腺结构的影响;②比较可靠地鉴别乳腺良性病变和恶性肿瘤,甚至可查出临床上未能触到的隐匿性乳癌;③溢液患者,行乳腺导管造影配以钼靶X线片具有特殊诊断价值。但因乳腺病变的检出与诊断是靠病变与正常腺体间的密度差及形态学表现,故也存在着“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情况,对于致密性乳腺则诊断更为困难,如本组2例致密性乳腺患者依彩色超声和MR诊断。应用钼靶X线诊断,即使在最佳的摄影与诊断条件下,仍有5%~15%乳Ca因各种原因而呈现假阴性,且在鉴别良恶性病变方面仍有较高的假阳性率。

综上所述,对比两者的检查方法,结果显而易见:由于乳腺钼靶检查是整体乳腺摄片,受检者的主观影响比乳腺超声要小一些;但是乳腺钼靶摄片相爱乳腺边缘有盲点存在,而且乳腺钼靶检查有射线,对人体存在一定的影响,乳腺超声正好弥补这些缺陷,而且对病灶的定位更准确【3】。因此,对于临床扪及肿块的乳腺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在肿瘤良恶性方面的鉴别诊断,应用彩色超声检查与乳腺钼靶、MR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互拟不足。三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能够提高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其中乳腺彩色超声检查与X线钼靶相结合诊断明显减少了乳腺癌的漏诊和误诊率,目前称为乳腺Ca检查的黄金组合。

参考文献

篇3

一、核心概念界定

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其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基础,在《辞海》的注释中,其本义是指“建筑物的根脚”,其比喻义是指“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

“基础教育”,在《教育大辞典》中的定义是:“对国民实施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一般是指中、小学教育。

二、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充分肯定和突出强调,说明了基础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战略中的重要位置,多年来的教育工作实践也使我们对基础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中小学阶段是为人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打基础的最重要阶段。中小学教育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大军的“双重任务”。从根本上说,基础教育是为提高整个民族素质奠定基础,是为我们祖国繁荣富强、发达兴旺造就数以亿计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基础。这个基础的好坏,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三、国家对基础教育的要求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七条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纲要》的这段话,对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办学要求:这就是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要实现《纲要》的要求,实现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坚持五育并举,在基础教育中,德、智、体、美、劳是“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一育既有其相对独立性,特定性,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统一体。

四、五育并举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一)基础教育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

第一,使学生体力和智力同时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第二,使学生的才能和兴趣可以获得充分、多方面的发展。

第三,使学生的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改革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

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导向是科学、合理的,可是在具体教育实践中素质教育却成为了应试教育的遮羞布,学生要成绩、家长要成绩、学校要成绩,逼着老师也不得不要成绩,成绩代表一切,分分学生的命根时代并没有真正终结。如果不彻底改变现行的应该教育体制,那五育并举并不可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改革课程设置,加快全人教育进程

虽然现在很多学校课程表中设置的课是科学的,但是不排除有的学校阳奉阴违,使得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课程形同虚设。因此,应设置文化课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和劳动实践课。以文化基础课为重点,其他两种课程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互渗透。

(四)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全人教育的实施

课堂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教师不仅要“解惑”,更要“传道”;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自主获取知识;不仅要“授业”,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五育并举有心动,更要有行动。因此,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全人教育的实施。

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实际能力。这是21世纪的需要,并不是对现行教育体制、教育方针的否定。同志曾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我国教育任重道远,要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位置上,使学生人格得到充分发展,把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贯穿于学校的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做到坚持五育并举、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证统一。造就一个独立自主、有个性、有热情、有尊严、有知识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一>、坚定不移的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校风校纪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没有全体老师的齐抓共管是不可能完成的。本学期开学第一个大动作就是以《目标管理责任制》为基点,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并坚定不移的实施,操作如下:

    1、部门申报:

    各部门根据各自情况,起草相关的管理补充条例,然后向学校进行申报。此举使我校的目标管理细则更加全面。

    2、教师意见征求:

    向全体教师征求意见,教师对现行的制度的任何一块提出的可行性意见,只要是合理的予以考虑,适当采纳。此举使我校的目标管理具备了群众基础。

    3、学校行政会讨论。

    综合部门申报情况和教师反馈意见,对现行的目标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并形成初稿。

    4、教师会讨论通过。

篇5

1.基础训练环节

2.审美教育环节

3.社会实践环节

二、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美术教师专业的发展

1.课程资源的开发

美术课程正处在战略性变革时期,课程资源开发成为新的切入点,凡是对学生艺术修养和对大自然的欣赏能力有提高作用的有效资源都应该进行开发。

2.课程资源开发可促进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发展

美术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必定会促进专业技能的发展。因为,介入课程资源开发以后,教师会面临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素材和策略的挑战,让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从理论上讲,能增进教师对学校课程及整个学校的归属感,可以提高教师的士气,提高教师的工作满足感和责任感,使教师对教学工作有更多的准备,并且教得更好,也更为自信。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变革的过程,是帮助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构建现代艺术观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课程资源开发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协作,从而达到“打造精品,文化与美术双赢”的目标。

三、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篇6

二、教学目标:

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与德智美育相结合,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础。

三、教材分析:

1、教材是遵循“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了初中体育与健康理论的教学内容新体系。

3、教材的构建和选编是以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改革精神,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综合功能。教材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身心两方面协调发展,充实反应了国内外体育与健康研究最新成果的内容,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生动活泼一发展,使每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另外,新教材在注重加强身体锻炼的同时,大量充实扩展了体育与健康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教学内容。

四、基本情况分析: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深入领会有关精神,全面考查本校的实践,从实践出发,认真制订好各项计划。

2、坚持集体备课,并结合网络备课,使教研教改深入化,经常化,落到实处。

3、搞好课堂常规管理,重视入学教育,给学生上好第一堂课,切实搞好“形成”教育。

4、搞好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娱乐体育活动。

篇7

Education Should Make the "Sunshine" Sprinkle to Each Student

LU Yafei

(Linhai Tangli Middle School, Linhai, Zhejiang 317000)

AbstractModern education should be for all, so that each student can fly their own hope when receive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ir value. And this value reflects a large extent depends on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ors to students and reward, curren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prevalence of incentive mechanism does not real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student.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elaborated a number of ideas on the current assessment of incentives.

Key words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incentives; student; reflect the value of life

当前,初中学校使用的学生评价奖励机制普遍存在问题,它只是把“阳光”洒向少数的学生。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让每位学生潜在的特长和优点变为现实,使他们人人都成功,这是我们办教育的愿望。综观现行的各校学生评价奖励机制有以下几点需要商榷。

(1)现行的评价奖励机制项目设置的形式过于单一、模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大多学校依然是沿袭几十年前制定的学生评价奖励机制,即根据学生一学期的表现评出“优秀三好学生”“达标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突出进步分子”等,这种奖励是激励过好几代学生,然而对照今天的中学教育教学培养目标,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有太多的不合时宜之处,对照这些荣誉的获得标准,很多学生找不到能和自己对应的位置。虽然现今很多学校都在实行过程性的量化考核,根据班规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加减分,这种形式有短期的约束或激励作用,但从长期教育的效果来看,该评价无法激起学生的兴奋点,一部分学生会漠视它。

(2)现行的评价奖励机制激励对象的范围过于狭窄,和教育方针相违背。我们的教育方针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材,任何学生的进步都应该受到鼓励。而现行的奖励机制中的激励项目――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单项先进、突出进步分子的名额和条件一般都有限制。这种评价奖励机制只能让少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忽略了对大多数学生的鼓励,评选应有的激励、示范作用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它无形中在心理上拉大了无缘获奖学生和获得荣誉学生的差距,这种挫折会影响学生自我要求提高的积极性,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人生之路。

(3)从目前的教育实际情况看,现行评价奖励机制中的奖励评比过于强调终极评价,缺乏渐进性和延伸性,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对学生的评选每次都是到学期结束,由班主任老师组织全班同学总结自己一学期在思想、学习、文体、工作等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召开班干部会议、班会民主评议产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各项积极分子及突出进步分子,虽说这一评选是经过一定的程序,但这也只是对学生一学期表现的总结评定,这种奖励机制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所能起的更大作用,期末先进评比是有一定的激励和鞭策的功能,但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看,一学期总结一次,激励一次,触动一次却显得时间太长导致教育激励的效果不佳。

总之,当前各校普遍实行的是期末终结性的、评语式的、模糊的、描述性评价,对学生加强平时思想道德修养的激励作用不大,很难调动学生平时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的积极性,与当前发展学生个性、教育人性化等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为了实现德育全过程管理,把突出形成性评价落到实处,早在2003年团中央就曾发文《关于实施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希望学校能以《中学生素质评价手册》为载体,开展学生过程奖励和学分制评价的尝试,这一开放式的评价奖励办法应该说更适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形成各方面的兴趣,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使用校本化的《中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其产生的激励作用自始至终贯穿于学生的成长。

①校本《中学生素质评价手册》的内容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学生正确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例如,该手册的封面可用学校校门的照片,封底用学校的学风、校训,以及象征学校如朝阳般富有生机并蓬勃发展的抽象标记,使学生能牢记并领会这种精神。(下转第200页) (上接第167页)

手册内部的内容可包括:我的小档案;认识我自己;我的家庭;学科篇、特长篇;德育操行评定;回顾我的成长历程;成长留言;给同学的一封信;假期在家操行评定等栏目。其中“认识我自己”栏目的内容,可从生理和心理品质方面了解学生并让学生认识自我。“我的家庭”栏目中设计有全家福、家庭成员的出生年月、我最佩服的、最爱的、最尊敬的家庭成员等内容,让学生能了解更多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尤其是知晓长辈的生日,有助于培养学生尊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②校本《中学生素质评价手册》能让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评价,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荣誉教育,激发他们高远的追求。该手册可以“本”为单位,一本手册使用时间为一学期,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特点,每学期有针对性的变换相应栏目,在每学期开学初就发给每一位同学,每学期相应假期结束后交还班主任备案。其中“认识我自己”栏目主要是让学生在学期初就认真审视自我,确定本学期的目标,有了目标才会产生强大的力量。 “回顾我的成长历程”旨在学期结束后,学生及时对自己一学期的表现作出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再一次认识自我,为下一个目标的确定打下基础。

③校本《中学生素质评价手册》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表现,有助于我们全方位地了解学生。该手册可以较为具体地反映学生在学校、在家里、在社区中的综合表现,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教育下成长,造就出一个个和谐发展的学生。

(2)结合《中学生素质评价手册》使用的学分评价制度,能满足学生渴望被肯定、被赏识的心理需求,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光亮。

篇8

2. 教育病理及教育病理学的名称。教育病理学是德国莱德齐大学教授司托里音伯耳首先使用的,早在1890年司氏就在自己的著连中使用了教育病理学的名称。而日本学者们对教育病理的研究比较深入,由此涌现出众多的的研究者,使日本成为教育病理研究的典型代表,但是所谓教育病理,在日本并无明确统一的定义,有时指“教育的病理”,即作为结果或症状出现在教育领域中的病理现象;有时则指“病理的教育”,即作为病理之原因的教育问题;有时则指这两方面的综合。本文所探讨的教育病理,主要是指前者,即如日本教育学者大桥熏所界定的那样,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偏移和失调状态,是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异常条件使教育职能的实现受到严重阻碍,结果派生出多种越轨行为的过程。

3.教育管理病理及学校管理病理。教育管理,在汉语里,既指宏观的教育行政活动,又指微观的校务管理活动;在英语里,则主要指对学校教育活动进行具体的经营和对教育的组织领导。教育管理学,在美英等国,其研究巳走向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多元并置和多元融合的发展之路;在中国则还处于经验科学的发展阶段。根据陈孝彬先生的定义: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的行为。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广义的教育管理学和狭义的教育管理学两大类。所谓广义的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是以中央或地方的教育法令、法规为指导,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对整个教育行政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组织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以实现管理目标优化的一门现代科学。所谓狭义的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构建学校和社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和健全学校组织及其运行机制.优化办学资源,调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的一门现代科学。

二、 校长负责制病因分析

校长负责制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面确实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校长负责制出现了许多的漏洞,面临严峻的挑战,从而造成了学校管理的病理,其病因如下:

首先,校长负责制中的校长主要是实行任命制。这一体制中由于校长主要是由政府任命,校长基本上也只对上级政府负责,上级用管理政党干部的方法管理校长,一大批校长的任用与管理归组织或人事部门,无形中对教育的发展设置了障碍,导致教育行政部门事权与人权不统一。比如有些学校行政级别高,教育主管部门行政级别低,教育部门就管不了学校。一些行政领导又常被任命到学校担当领导职责,从而导致了学校政府化,校长官员化和行为媚上化。

第二、就校长本身的素质来看。现在的许多校长素质不高,这里的素质包括自身的道德素质与人际关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领导水平。有的校长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缺乏管理学校的技能和方法;有的是领导水平不高;有的则是知识与能力结构不良;当然也不乏有的道德品质低下,欺上媚下,靠吹、拉、捧走上领导岗位的。

第三、就办学思想来看。办学思想是指对办好学校的整体认识,它是校长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管理思想和教育方针,从本校实际出发,确立的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办学思想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学校的办学思想决定着该学校的发展方向,决定着该学校办学效益的高低。而有的校长对办学思想的认识模糊;有的校长其办学思想处于“缺失”形态,比如行政经验型的、实务忙碌型的、平安度日型的和盲目模仿型的;还有一些校长固守着错误的办学思想,把盈利创收放在首位,以应试为工作中心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及管理

第四、从校长领导的有效性来看。有很多校长并不能有效的领导学校,原因有很多:一是对教育方针不能正确理解;二是不能相信和依靠教师办学;三是激励能力不够;四是缺乏足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没有管理欲望;六是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当然还由于现行的校长负责制并没有给校长足够的自,影响其管理的效率。

最后,就校长的考核及监督机制来看。我国现行的校长负责制本身就是滋生专制和腐败的温床。君不见,一年一度的对校长的考核也不过是走走过场缺乏实际的监管作用。每一年度的对校长的考核虽然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在教育局领导的指导下,在众目睽睽之下拉开了帷幕,教师们拿起残存的权力去给校长们进行民主评议,可是这样的评议又有什么意义呢?因为最后的评定是教育行政部门说了算,在这样的格局下,校长只需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样而这些校长们又由教育行政部门任命的,他们往往有着共同的利益,因而这种系统内的监督,又有何作用呢?

三、 校长负责制的治疗方案

那么针对学校管理中的这个病理,我们又该采取何种方法去根治它?

1. 针对任命制,实行校长选拔制。首先,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校长的选拔标准。国外学校对校长的选拔都有严格的要求。在英国,无论是中学和小学,要当一名校长,必须有8―10年的学校工作经历,必须具有成功的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行政工作政绩。在美国,要成为一名中学校长,候选人必须具有一定年限(至少3年)的教学经验,获得教育管理专业硕士或博士学 位,取得州教育部门颁发的校长资格证书,且具备管理和督导方面的专门知识,拥有某些行政经验和管理能力 。在德国,大学毕业者到中小学校实习2―3年,再经过各州的统一考试,合格者由州教育部分配到各个学校。经过学校 10年左右的教学生涯,且必须是优秀教师, 担任过副校长者才有资格应聘校长。

其次还要广开选才之路。1986年,美国教育部在《美国初等教育改革报告》中提出,“担任校长职务的人不应只是现任教师,各行各业具有领导才能的人均可担任此职。”这一建议虽然遭到校长组织的反对,未能实现。但突破常规选拔校长的思想引起了人们的共鸣。纽约市政委员会也在一份建议中提出,“校长职务的大门应向企业界、高教界和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打开。”贝内特在他的1988年《改革报告》中也强调,“必须打破常规并欢迎有才干的人到学校来任领导的职务。”新泽西州教育专员曾提出一项选拔校长的方案,该方案规定无公立学校教学经验者,但如具有管理学硕士学位,通过审查、考试和学校见习,亦可作为校长侯选人。

篇9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

为了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路子,我院两次举行“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讨论会”,分学科、分教研室就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如何突出专业特点、拓宽专业课程的口径、如何提高综合性大学资队伍素质与水平等问题进行大讨论,针对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和任务,并根据新的形势要求,确定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第一,提出树立培养“社会人”的全新的人才培养观,破除以往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局限于培养“单位人”——学校对学生“三包”:包教、包管、包分配,结果助长了学生的惰性、依赖思想,造成学生竞争性弱、能力不强的做法。

第二,加强教育思想的创新,破除一些陈旧教育教学的观念、制度、做法,总结办学经验,开拓办学思路,大胆创新实践。

第三,不断提出新的、科学合理的目标,在办学规模、学科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管理模式、管理机制上实现新的突破。

第四,在继承和发扬原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办学途径、办学手段,在稳步推进本科教育的同时,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并以发展网络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研究生教育、复合型的音乐教育为突破,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音乐教育优秀人才。

第五,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第六,发挥优势和特点,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培养和造就既能吸收改造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又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新型人才。

二、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面对国内外音乐教育的新形势,经过社会调查和到兄弟院校考察学习,我们对培养目标重新进行科学的定位:即能上好讲台、多能一专、先博而后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校音乐师资、社会教育机构师资以及为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层次培养后备人才。我们不仅应当要求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培养目标;能深入地理解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还应要求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审美能力、教育实践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等全面的素质。

培养目标紧扣“以人为本”的宗旨,教育教学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学习,为了一切学生(面向全体)的学习,突出“人本主义”。

三、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的思路——重新整合为与培养目标和规格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学科课程设置及课程结构的思路。考研了国内外综合性大学音教的最新动态,结合我院教学实际,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大高新宽全大课堂”的理念:“深”——深厚的基础;“大”——大量的信息;“高”——较高的实践能力训练;“新”——新的艺术视野;“宽”——拓宽的专业口径;“全”——全方位的知识、全面素质的培养。

1.探索有别于传统音乐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

客观来说,过去一个时期,由于对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致使我们的专业课程教学出现过一些失误。我们发现,在教学上承袭和借鉴的基本上是普通音乐学院式音乐表演专业的一整套教学思想、内容、方法、质量观及评估机制,音乐技术课则长期沿袭传统“一对一”个别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对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音乐教育专业与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招生入学选才的取向也不一致,沿用这一模式,容易将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变成了低水平地重复传统音乐学院专业培养模式了,这是不可取的。众所周知,音乐学院培养的主要是上好舞台的音乐表演人才和音乐创作人才,而音教专业则是培养上好讲台的音乐师资,目标不一致,教育教学就必须突出各自的特点,因此音乐教育专业只能是吸取传统音乐学院教学模式中有利于发展音乐教育专业的东西,而不能全盘照搬。

2.整合与培养目标、规格和教育教学规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一名合格的综合性大学音乐本科毕业生,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看,除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必须大大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动口、动手、动体的能力。因此,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改革与发展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及《关于下发高等师范专科二年制(三年制)音乐(美术)专业学科课程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参照文化部印发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本科专业教学方案》,尤其是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音乐的《音乐课程标准》之后,对应新的标准提出的教育教学新的理念、新课程的目标、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评估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重新整合课程体系,设置了两大类课程:

第一大类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公共文化课;

第二大类是专业课程,并将专业课程的结构分为四大板块:

(1)音乐基础理论及音乐创作、鉴赏知识板块: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歌曲作法、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常识(含小乐队编配)、中外音乐史、音乐名著欣赏、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电脑音乐制作等。

(2)声乐演唱知识与技能板块:声乐(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合唱与指挥等。

(3)键盘演奏知识与技能板块:钢琴、手风琴、电子琴演奏、钢琴伴奏编配(含即兴伴奏)。

(4)音乐教育理论与艺术实践板块:教育学、心理学、中学音乐教育法、舞蹈、美术常识、艺术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

此外,为使学生的专长得到进一步发挥,知识面得到拓宽,还将选修课程逐步扩大到100余门,开设了作曲、音乐史论、音乐教育理论、音乐文学、各种器乐演奏、美术常识等选修课和有关讲座。

综上所述,我课题组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坚持了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于基础教育,坚持了应对社会需求,坚持了多能一专、先博后深、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了突出师范性,坚持学习借鉴传统音乐学院式的音乐教育体系而有所突破创新……。应该看到,虽然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新的伟大工程等方面,音乐教育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前者也向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势在必行,更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深化,不断探索并形成有中国特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篇10

在实施课程改革之后,学校的校长成为了本学校课程改革的具体操作者和引领者,校长应该更新自身的理念,把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培训工作具体化,投入专项培训经费,邀请成功的专家来校介绍课改经验,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学习新理念的机会。在教师培训之后,学校领导要组织教师交流培训学习的心得,让学校教师对新的学校管理理念和教学思路有一定的理性认识,积极推广成功的管理方法和教学方法。

二、优化管理理念,开放教师教学思路

现行的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贯彻新的教育方针的同时也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为宗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实施基础教学工作的教师应该转变思路,把为国家培养具有民族意识、具有创新能力的公民作为目标,开放教学思路,挖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改为学校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为保证新课程实验的顺利推进,在课改前提下的学校管理,应该以学校校长为主要负责人,成立专门的课改工作组,外以专家顾问的有效指导为手段,内以学校领导班子为基础,由各学科的主干教师参与。在课改工作组的指导下,学校教师需要结合工作组的工作方针,在新课程的大纲指导下,对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方案献计献策,以示范课为参照,以集体备课为桥梁,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共同进步。

学校的管理者在管理教师的过程中,要坚信所有教师都具有在新课改的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可能,关注教师的个人状态,积极帮助教师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思路,激发教师对于积极开展课改工作的信心和热情,充分信任教师的工作能力,促使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敢于在教学模式上积极探索,大胆地进行创新。

三、抓好队伍建设,强力推进改革步伐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困惑和难点,这时候就要利用课改小组中的教研和备课力量,确定关键课题,利用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对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通过实践过程中的不断反思和改进,以及领导小组因人而异地对教师进行个人指导,使一线教师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促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在管理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学校应该结合课改实际,打破传统的管理方针,引入竞争机制,坚持用人不唯学历和资历,有能力者就可以担负重点教学任务,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根据教师的工作能力合理安排教师的岗位,分配教学任务时要综合考虑教师的个人因素、班级因素,注意最优化搭配,充分调动教师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建立和完善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能为扎实推进课改步伐提供保障,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要以教师的积极主动工作和良好的工作效果为基础,学校的管理团队要根据课改形势,积极调整管理策略,实现提高教师队伍工作效率的目标。

以往学校办学以提高学生及格率和优秀率等硬性指标为目的,课改的指导思想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人素质,从长远目标来看,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更适合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需要,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在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主动承担改革风险,对科学的教育理念有信心,带领教师队伍在探索中总结经验,走出适合自己学校的特色课改之路。

参考文献:

篇11

<一>、坚定不移的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校风校纪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没有全体老师的齐抓共管是不可能完成的。本学期开学第一个大动作就是以《目标管理责任制》为基点,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并坚定不移的实施,操作如下:1、教师目标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向全体教师征求意见,教师对现行的制度的任何一块提出的可行性意见,只要是合理的予以考虑,适当采纳。此举使我校的目标管理具备了群众基础。

篇12

    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现在提出素质教育总算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谓素质,它应该既包括审美和艺术的文化素质,又包括意志和毅力的心理素质;既包括理论素养又包括实践能力;既有做一个社会人的基本素养,还应有做一个特长人的个性素养;等等。如果拿这个标准来衡量现行的教育内容,就不难发现我们培养的范围太狭窄了。它不仅把教育的内容设定在文化的小圈里,更重要的是把文化圈割在诸如语文、数学、政治、英语、物理、化学等几门小小的课程里。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全面的实用的教材设定应该体现两点原则:一是广,二是精。这就需要两套教材,第一套是泛指常识性的教育,第二套是针对个人特长,应当专而精。对于常识性课题不应做太高要求,及格就可以了;而对个人特长必须从小发现从小培养。

    一个人不可能这也行那也行,走上社会毕竟只需要一两种技能就可以了。这个问题似乎只有上大学才重视,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人受了基础教育就要走上社会。所以基础知识教育是究竟为升学服务培养专家,还是为做老百姓服务,即是“成龙教育”还是“成虫教育”,这一点是必须明确的大问题。

    我们现行的基础教育内容由于是为升学、培养专家而设定的,促使教材内容越来越深,越来越专业化,从而也就使基础教育越来越脱离普通人的需要,这种恶性循环早已使我们的教材变成了教条。

    比如语文。由于过于提倡语法分析和文词夸张,要么对文章肢体分解,要么牵强附会,流于形式。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实用。其实,在社会上,一个会说话的人并不一定在学校语文就学得好。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并不一定在学校语文就学得好。最近报上不是说着名作家王蒙做语文高考标准试卷,最高只得了60分。这正好说明了打乒乓球的世界冠军,看不懂大学教授写打乒乓球的教材这样浅显的道理。

    再比如数学。初等数学内容还比较实用,一到中学,数学就远离生活和生产而走上科研之路。试想,除了科研与专业技术人员之外,我们的正负数概念、方程概念、函数概念、几何概念,对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农民、干部、商人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呢?

    再比如英语。虽然它是搞科研、外交的基础,但它有必要向全国人民实行普及教育吗?现在的问题是凡受到英语教育的人究竟与没受到英语教育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两样?关键是我们花费了太多的代价去学,走上社会后又有多大作用,这难道不是浪费吗?如果让中国人都懂得英语,那还何须国语教育呢?众所周知的现实是我们一边普及英语教育,一边在电脑软件的开发上却要尽量汉化,难道这不是绝妙的讽刺?

    再比如其它课。如物理的热胀冷缩,力的反作用,杠杆原理,电的绝缘材料,这些知识应当给人们以常识教育。但力的数量、方向,电的流量、强度,磁的力量、方向,这些内容显然不应当让普及教育的学生全部掌握。总之,现代科学文化、人文知识,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重在常识性和了解性,而不应专业化和科研化。当然,在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我们应当努力地培养他们升入高一级学府,而对于现在不愿学习的后进生,我们应发掘他们的特长来培养他们。

    要知道大多数人必定要成为社会的普通劳动者,社会不仅需要一部分高级科学家、工程师和领导者;而社会更需要普通的大批的高素质的工人和农民。我们的基础教育应当是“成虫”教育,如果有的“虫子”要变成“龙”,我们的高等教育在等着他。基础教育应该转变方向,面向普通民众,而不是面向专家,面向升学。这一点应当从转变教学内容开始,科学地、全面地、发展地设置教学课程,使基础教育由“成龙”教育走向“成虫”教育。

    2.现代学校教育方式是理论课多,实践课少,高分低能现象普遍。

篇13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2008年9月由教育部颁布实施,新颁布的《规范》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新的《规范》共6条,可将其分为基本原则、如何对待学生、社会角色要求和自我要求四个方面。基本原则是指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包括第一条“爱国守法”和第二条“爱岗敬业”。教育工作的本质在于培养国家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做到“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同时,“爱岗敬业”是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如何对待学生是指在教育工作中对待学生的行为规范,具体包括第三条“关爱学生”和第四条“教书育人”。在这部分中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定位:要求教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教师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关爱全体学生,不得体罚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并进一步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不得以分数评价学生”。社会角色要求是教师社会角色的内在要求,指第5条“为人师表”。在中国教师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究其原因,不仅在于教师传授给了学生专业知识,更是在无形中透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的品行及价值观,教师应正确处理与各种社会角色的关系,并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自我要求是指教师对自己的要求,指第六条“终生学习”。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科学知识日新月异,教育工作者应当传授给学生的是先进的科学知识。教育工作的这一内在要求,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自身应该坚持终生学习的理念。

二、美国师德规范文本

美国现代教育体制形成较早,现行的《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以下简称《伦理规范》)是由美国教育协会于1975年通过并实施至今的,主要分为“序言”、“原则一:对学生的义务”和“原则二:对专业的义务”三个部分。序言部分只对《伦理规范》的总体说明,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进行了阐明;对本《伦理规范》的意义进行了说明。原则一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待学生的基本义务,即“力争帮助每个学生实现其潜能,使之成为有价值而又有效率的社会成员”。具体规定了教师不得逾越的行为:不得阻碍学生独立行动,不得阻止学生接触不同观点,不得阻止学生接触进步教材,不得使学生处于危险之中等。原则二规定了教师的专业义务:“教育工作者必须竭尽全力提高专业标准,促进鼓励运用专业判断力的风气,争取条件以吸引值得信赖者步入教育生涯,并且帮助阻止不合格者从事教育专业”。这一部分强调公众赋予教育工作者信赖和责任,因此规定了教育工作者专业义务方面的8方面的职业道德要求。总的来说,《伦理规范》在对待学生方面更注重学生的独立精神的培养,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偏向于服务和引导,对教师的行为要求和专业要求详细列出了规范。

三、中美师德规范对比

基本原则:中国的《规范》从国家整体意识出发,将“爱国守法”和“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美国的《伦理规范》认为“相信每个人的尊严,认为追求真理、力争卓越和培养民主信念,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何如对待学生:中国的教师角色定位上偏向于教育和传授,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严慈相济;美国的教师角色定位偏向于服务和引导,具体规范了教师不得阻碍学生自发获取知识的行为,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公平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对教师自身的要求:中国的《规范》对教师的社会定位和专业要求两方面提出了要求,前者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好社会关系,并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榜样,后者要求教师“终生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美国的《伦理规范》仅对教师的专业要求提出了规定,而且详细规定了教师专业义务方面不可有的具体行为。从中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来看,中国师德建设注重总体概括和总体要求,而美国则更注重具体行为规范。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中美师德规范各具特色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而且存在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应正视差异的存在并从这些深层次的影响因素着手,改变我国师德规范、师德建设的现状。在学习借鉴美国规范建设内容与方法的同时,应理性思考其原因和前提,切忌生搬硬套,只有实事求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才能真正探寻到适合促进我国师德规范建设水平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