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统计学的评价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对统计学的评价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对统计学的评价

篇1

《医学统计学》是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医学科研和实际工作中。学好《医学统计学》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解决与统计学有关问题的技能等帮助极大。但该课程中公式多、理解难,统计方法介绍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因此学生常感觉“学,而不会”。实践性教学是《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巩固理论教学知识,同时能提高统计方法应用技能的有效教学安排。因此,积极探索《医学统计学》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课题组在预防医学本科生中开展了《医学统计学》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的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实践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实践教学基本要求,统计软件(如SPSS)的操作要领,以及实践学习报告撰写要求,等给学生作简洁明了的讲授,时间为40分钟;然后,教师布置案例讨论题,案例涉及内容基本覆盖讲授理论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讨论中要求学生利用教师制作的网络课程或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互联网获取优秀的《医学统计学》网络课程授课视频和课件,对课堂上讲述的内容进行再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例分析的理解程度,针对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薄弱环节,自主探索、寻求、交流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包括利用统计软件对案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做出推断结论。学生完成案例讨论练习后,教师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作点评并给出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或问题的参考答案(60~80分钟)。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3~5题统计学方法运用的案例应用分析题。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相关教学网站反复学习作业涉及的教学内容和课件,同时还可能通过微博、微信、QQ等互联网交流平台,随时随地与其他同学、老师、统计学爱好者等交流自己观点和见解,以便有效高质量地完成实践学习报告的撰写和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认知评价情况,为更好地提高《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信息。

一、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本研究于2015年以右江民族医学院2012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班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46人,其中男生17人,占36.96%,女生29人,占63.04%。

2.调查方法。先行访谈并参考相关文献设计调查问卷,在《卫生统计学》基础统计学方法实践性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学生匿名独立完成,并当场收回。调查内容主要除学生性别、年级、专业等一般情况外,主要是对《卫生统计学》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认知和评价等。

3.统计方法。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逻辑性检查、纠错和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对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认知情况。46名调查对象中,绝大多数学生对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的优点是非常认可的,其中认为该教学模式学习交流的互动性和广泛性好占97.8%,其次是认为教学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占91.3%。但认为该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认为网络教学内容良莠不齐,筛选并内化花时间占95.6%,见表1。

2.对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评价情况。46名调查对象中,认为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对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巩固统计方法理论的理解和提高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三个方面比较有帮助和非常有帮助的选择率较高,分别为86.9%、82.6%和85.6%;对提高统计学课程重要性和实用性的认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统计软件的操作和运用能力四个方面比较有帮助和非常有帮助的选择率也分别达76.1%、69.6%、76.1%和71.8。但认为对提高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比较有帮助和非常有帮助的选择率仅为56.5%,见表2。

三、讨论

网络辅助教学借助互联网有关功能和交流平台所建设的教学、交流讨论等各种应用子系统和工具,实现对传统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多媒体讲授或加课堂讨论)和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教师指出实践要求、学生课堂完成作业或讨论、或再加撰写实践报告)等教学方法、方式和环节进行支持或辅助,其能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教学形式上的跨时空性打破了上课时间、地点的限制,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也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更新,为《医学统计学》提供了多渠道、多视野、多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境[1-3]。研究表明,网络辅助教学使教材展示丰富生动,对教学过程进行连续的跟踪与管理,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有力工具[4]。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医学统计学》实践教学中采取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较高,对其优点有较好的认识,如认为该教学模式学习交流的互动性和广泛性好占97.8%;同时也能较好认识到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如认为网络教学内容良莠不齐,筛选并内化花时间占95.6%。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对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比较甚至非常有帮助的,选择率最高(86.9%)。这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5]。同时,也认为该模式对巩固统计方法理论的理解和提高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等方面都是比较甚至非常有帮助的。但有56.5%的学生认为该模式对提高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有帮助甚至无帮助,这可能与学生参与科研和社会实际工作较少,于是将统计学知识运用少,未能充分体会到作为一门工具的重要程度有关,也可能与教师组织教学的水平不高或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或资源质量不高有关。

四、建议和结语

大数据时代已来临,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和变革意义以及目前统计学专业教学的现状[6],医学统计学的教学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在发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优势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的优点来组织教学工作,以满足有不同需求和兴趣的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需要。但针对网络教学内容良莠不齐,筛选并内化花时间等问题,我们必须优化网络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专业学术信息新颖的高质量医学统计学知识,才能实现高质量合格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闻歆,单子鹏.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下“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66-69.

[2]史云燕.微博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软件,2012,33(5):116-118.

[3]平智广,刘莉,王爱英,等.微博在卫生统计学辅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4):729-730.

篇2

1 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

当前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只有少数能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设计课题和项目时能够去很好的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海,学习相关传统文化的素材和文献,并与市场相关成功范例进行结合应用,既而设计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但还是有大部分学生由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不深入和具体,无法得心应手的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民族内涵进行发掘应用,既而使得设计的项目作品内容平庸,效果不佳。这些作品项目的质量不佳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

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也就是说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归属感不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归属感是在有一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被不断感染熏陶既而加深形成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归属的感受。然而目前我们国家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不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和认同感日渐下降,而对国外其他地方的文化更加感兴趣。目前学生不少对日本、韩国、欧洲、美国的文化更加喜欢甚至崇拜,而在这些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日益疏远淡化。

1.2 学生的创造力不足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优秀的内地设计师以及港澳台设计师不断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在平面设计的告示、海报、包装等项目设计上,把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内涵发挥的淋漓尽致,并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领域中的弘扬和发展。然而在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中虽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比较重要的设计主体,但是不少学生的设计作品都比较循规蹈矩,流于形式,创新能力比较差。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目前设计项目和作品都限于模仿的趋势,由于在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中一些优秀作品对学生的影响较为深入,使得学生在作品的设计中往往进入一种模式困境,既而设计的作品会和之前优秀的作品比较近似,模仿痕迹比较多,没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点。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由于局限于教学内容中优秀的作品而使得自己的作品难以形成独立的思维和创新点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老师应当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充分掌握,在具备一些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在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任务中对具有传统文化的设计作品进行传道解惑,使得学生的创作理念和思维模式受到正确的引导和拓展。

2 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方法的改善

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使得一些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善。

(1)制定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授课内容方案,在我们国家设计历史内容里重点教授来自原始社会的人们如何同现代的人们比较息息相关的生活工具的设计,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能够看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彩内容。所以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设计史中体会和掌握平面设计的精髓。当前我们国家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都有着不少的中华民族历史的课程内容,目标为了加强中华民族历史对学生平面设计方面的影响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培养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应用。然后在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教授完毕后,很多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课程内容渐渐淡忘,印象也渐渐模糊,这就说明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授课内容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自然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更无法对学生以后的平面设计作品起到影响。这些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中的中华民族历史内容一般都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在教课中也通常是照本宣科,无法引人入胜。所以目前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改进当前传统死板的教课方法和教课内容,使用不同富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题材、元素和平面设计机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对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考和理解。

(2)教学内容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对于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改善也起着重要作用。在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内容中老师应当有重点的对一些教学知识点进行讲述,例如在一些具体设计环节主题的内容中,总课题应当以图像为主进行讲授,将图像中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深意发掘体现出来。如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礼”,应当从字的具体意思同传统历史进行联系讲解,使得学生通过这些具体内容中发挥出其创新、动手、分析能力,进而更加了解掌握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提高其传统文化的素养,并应用在今后平面设计中。

3 结语

经过对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内容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可以总结出提高加强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素养需要从各个方面同时进行,使得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充分的掌握和了解,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热情,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并在今后的设计作品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相结合,设计出富有创造性和自身特色的作品项目。

参考文献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按照中华心血管病学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的标准[1]。将我院于2004年8月---2006年1月收治的69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依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0. 04ng/ml)分为阳性组(30例)和阴性组(39例)。并排出急性心肌梗死。Braunwald分级,阳性组Ⅰ级为4例,Ⅱ级为10例,Ⅲ级为16;阴性组分别为10例,20例,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血压无明显差异以保证两组的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入院后24小时各采静脉血1次,常温下离心,用德国罗氏诊断公司Cardicreader分析仪,ELISA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取两次最高值为标准,正常参考值为

1.3 统计学处理 SPSS13.0统计软件包, 计量资料以 ±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作x2检验。 取P

2 结果

2.1 5周内 cTnI阳性组有13例患者发生心脏事件,急诊PCI5例,心源性猝死1例,心肌梗死2例,心律失常3例,冠脉搭桥2例,阴性组有6例发生心脏事件,急诊PCI2例,心肌梗死2例,心律失常1例,冠脉搭桥1例。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2)。见表1。

2.2 cTnI阳性组中BraumwaldⅢ级(高危组)患者较阴性组显著增多。(P= 0.007)。见表1。

表1 cTnI阳性、阴性组Braumwald分级及心脏事件率比较

阳性组(例) 阴性组(例) p值

Ⅰ级 4 10 0.24

Ⅱ级 10 20 1.00

Ⅲ级 16 9 0.007

心脏事件 13 6 0.012

3 讨 论

UA是由于粥样斑块不稳定导致的急性心肌缺血,可发展为心肌梗死,亦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因此评价UA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肌钙蛋白I(cTnI)是具有高度特异性、高度敏感性的心肌细胞损伤的血清标志物。通常在心肌细胞损伤后约3~8小时出现,血清水平峰值在12~24小时,持续增高4~5天[2]。对诊断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评价其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已有临床研究认为肌钙蛋白I对评价UA的预后亦有重要的价值[3][4]。

本研究显示,5周内 cTnI阳性组有13例患者发生心脏事件,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2)。cTnI阳性组Braumwald Ⅲ级的病例较阴性组有显著升高(P= 0.007)。这表明cTnI对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有高度的可靠性。可使临床工作中能及时鉴别高危患者,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减少临床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血清cTnI水平可能与冠脉病变的支数和缺血的范围有关,这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探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杂志[J],2000,28 (6):409-12.

篇4

【关键词】 丹参酮II-A磺酸钠;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指标; 血脂; 纤维蛋白原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在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约占75%,病死率平均10%~15 %,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本文通过观察本院住院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应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治疗前后血液指标的变化,探讨脑梗死发病机制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8例病例(男58例、女50例)均来自陇南市人民医院2008年10月~2011年3月住院患者,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排除标准:脑出血、消化道溃疡及血液系统疾病者;严重心脏病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严重糖尿病者;精神病史或严重精神症状者;严重失语者;重度痴呆,不能配合检查者;对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过敏者。将10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各54例。两组平均年龄、性别、神经系统缺损积分、梗死体积、既往史与并发症评分、发病至首次抽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丹参酮IIA磺酸钠6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均1次/d,连用4周。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甘露醇脱水等。

1.3 观察指标 于初次用药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血液指标检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

1.4 疗效判定 以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要点为标准。(1)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积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3)进步:功能缺损积分减少18%~45%;(4)无变化:功能缺损积分减少不足18%;(5)恶化:功能缺损积分增加18%以上。显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

1.5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sup】2【/sup】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见表1。脑梗死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值、全血低切黏度值、血浆黏度值、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等各项指标在治疗后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

2.2 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 见表2。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血脂各指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HDL-C及Fi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

表1 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变化(x±s)

注:与治疗前比较,【sup】*【/sup】P<0.05;与对照组比较,【sup】【/sup】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纤维蛋白原比较(x±s)

注:与治疗前比较,【sup】*【/sup】P<0.05;与对照组比较,【sup】【/sup】P<0.05

2.3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 见表3。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NDS评分均明显下降,经配对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N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4。治疗组显效48例,占88.89%;对照组显效38例,占70.3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x±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sup】*【/sup】P<0.05;与对照组比较,【sup】【/sup】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sup】*【/sup】P<0.05

3 讨论

脑梗死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其原因可能与脑栓塞、脑水肿、糖尿病、高血压、发热和感染有关,但其主要原因应为脑动脉的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如因血液的流动性和黏滞性发生异常,使血流缓慢、停滞或阻断,导致心脑血管缺血、缺氧而发生脑梗死。同时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血浆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sup】[1]【/sup】。近年研究发现脑梗死与TC、TG、LDL-C等相关,提示TC、TG、和LDL-C增高是脑梗死发病的病理基础【sup】[2]【/sup】。这提示在防治脑梗死的过程中应注重调节血脂。纤维蛋白原(Fib)又称凝血因子I,其水平增高可导致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引起血液黏滞度增高,从而使血液中有形成分增加,血小板的黏附性及聚集性增强,导致脑动脉硬化、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栓形成。由于纤维蛋白原本身就是凝血因子,参与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当脑梗死发生后,局部血流中断,血液黏度增加,与纤维蛋白原共同作用更易导致血栓蔓延,发展为进展性脑梗死。因此,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增多不仅导致脑梗死的发生,而且与脑梗死的进展关系密切。可以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抗炎、抗自由基、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已广泛地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丹参酮ⅡA是丹参中含量较高的活性成分,其经磺化处理而成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最大程度增强药物的水溶性,保证获得最高疗效。研究发现,其药理作用具有抗凝、抑制血栓形成,促进组织修复,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保护红细胞膜的功能【sup】[3]【/sup】。临床试验证明,它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作用,并在建立更加有效的侧支循环方面有较好的疗效【sup】[4]【/sup】。

本文通过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经过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后,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值及血浆黏度值,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均不同程度下降,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这与相关文献报道是相符的【sup】[5~7]【/sup】。本实验结果表明,丹参酮IIA磺酸钠对脑梗死的作用表现在:(1)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避免“盗血”现象;(2)改善细胞营养和能量代谢,提高抗缺血缺氧能力,保护细胞功能;(3)能阻抗红细胞之间、红细胞与血管壁之间的黏附,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凝集,并能有效降低TC、TG、LDL-C,升高HDL-C;(4)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很好的疗效,治疗组显效48例,占88.89%;对照组显效38例,占70.3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也未发现对血压、脉搏、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有不良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乃至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人们的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环境的恶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笔者建议55岁以上,有发生缺血性脑病可能的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早预防、早治疗,以提高人们的生存、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

[2] 王向军,张强.辛伐他汀对腔隙性梗死患者脂代谢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1):28.

[3] 陈新谦.新编药物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3.

[4] 袁飞宇,曾俊锋,饶淑萍,等.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江西中医药,2007,38(3):46.

[5] 李朝武,涂明义,聂海岭,等.克林澳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18(2):851.

篇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predictive value of plasma baseline thyrotropin levels in nonthyroid illness syndrome (NTIS)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during hospitaliza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August 2016, 188 patients received incubation and had no history of thyroid illness in ICU of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were continuously enrolled.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NTIS group of 156 cases and without NTIS group of 32 cases according to thyroid function. The morbidity and clinical characters of NTIS patients were summarized. 156 patients with NTIS were divided into two subgroups of low T3 syndrome and low T4 syndrome according to T3 and T4 levels. 156 patients with NTI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subgroups of

[Key word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Nonthyroid illness syndrome;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Prognosis

甲状腺激素是人体重要的应激激素。机体在严重疾病状态下,常常出现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表现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降低,伴或不伴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而甲状腺无病理病变,被称为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1]。NTIS分为低T3和低T4综合征。患者通常无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有学者认为它可能反映了疾病的严重程度。既往研究提示,低T3综合征是社区获得性肺炎30 d预后不佳的独立预测因子,提示死亡或入ICU风险增加[2]。低T3综合征提示老年患者短期预后不佳[3-4]。对于机械通气的患者,合并NTIS的患者与非NTIS患者相比,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预后不良[5]。本研究回顾性总结北京世纪坛医院ICU合并NTIS的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ICU住院期间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共188例,其中男122例,占64.9%,女66例,占35.1%;年龄43~99岁,中位年龄83岁。本次研究均经家属知情同意,且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行气管插管后立即转入ICU或入院时立即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且呼吸机通气时间>1 d。

排除标准:已知患有甲状腺疾病患者、近期服用甲状腺素或雌激素替代患者。

1.2 临床指标

基线甲状腺激素水平(入院时的T3、T4、TSH水平,正常值:T3 80~200 ng/dL,T4 5.1~14.1 μg/dL,TSH 0.27~4.2 μIU/mL,罗氏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入院24 h内指标,包括脑钠肽前体(pro-BNP,正常值:0~300 pg/mL,罗氏电化学发光分析仪)、降钙素原(PCT,正常值:0~0.5 ng/mL,罗氏电化学发光分析仪)、C反应蛋白(CRP,正常值:0~5 mg/L,Beckman AU5800分析仪)、白蛋白(ALB,正常值:40.0~55.0 g/L)及钙离子(Ca2+,正常值:2.10~2.75 mmol/L,西门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红蛋白(Hb,正常值:120~160 g/L,mindary BC5390分析x);机械通气时间;14 d预后及30 d预后(预后不佳定义为患者死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两样本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样本采用中位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合并NTI组与不合并NTIS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将入组的188例患者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合并NTIS组(T3

2.2 低T3综合征组和低T4综合征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将合并NTIS的156例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根据T3、T4水平分为低T3综合征(T3

2.3 不同水平TSH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将合并NTIS的156例患者根据TSH水平分为

2.4 14 d及30 d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在合并NTIS的156例患者中,对14 d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TSH不同分组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8,P=0.026),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 TSH 2.50~

3 讨论

NTIS是机体在严重疾病状态下出现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根据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特点分为低T3综合征和低T4综合征。NTIS发生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的假说如下[6-7]:缺氧、应激状态下,儿茶酚胺及糖皮质激素释放,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具有负反馈抑制作用;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等多种因素抑制了甲状腺的功能;缺氧、应激导致组织利用T3增加。本研究中,ICU住院期间行机械通气患者,基线甲状腺功能即表现为NTIS者已达83%,发生率较高,本研究中,合并NTIS患者的PCT、CRP更高,ALB及Ca2+更低,提示全身炎性反应更重,营养状态更差,这与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8-10]。但是,机械通气时间、14 d及30 d预后与不合并NTIS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研究提示,在住院期间动态监测甲状腺功能,合并NTI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预后不佳[11]。这说明,住院早期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是机体调动应激初始状态的反映,而动态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对预后也许更有提示意义。Greet的研究亦提示NTIS是机体对疾病状态快速且有利的反应,但随着疾病迁延,NTIS对机体的影响可能展现出不同的面目[12]。

T3是由T4通过5′-脱碘酶的作用转化而成。以往研究提示,低T4综合征多发生于相对危重的患者[13]。本研究发现,出现低T4综合征的患者营养状态更差,但炎症指标与低T3综合征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营养状态不良在低T4综合征的发生中可能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TSH是垂体分泌并对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激素,目前已证实,除甲状腺外,TSH在甲状腺外的多个器官组织如心脏、胸腺、脂肪组织、骨组织等均有表达,TSH参与体内的体液免疫及多个器官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结果提示,TSH水平受T3水平影响较大,T3水平降低,TSH水平升高,这与Iglesias等[14]的研究一致。Ceresini等[15]亦发现,老年患者TSH在正常范围低限提示9年全因死亡率增加,而张璇等[16]的研究提示,TSH升高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在本研究中,不同TSH组的年龄组成、炎症程度及营养状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H在0.27~

NTIS的治疗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大部分NTIS患者不宜激素替代治疗[1,17]。但Liu等[18]的研究提示,激素替代治疗可以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NTIS。Yang等[19]的研究提示,抗氧化剂有利于改善NTIS。Li等[20]发现,肠瘘患者开始使用肠内营养为NTIS改善的预测因子。提示控制原发病是改善NTIS的方法。本研究患者均未使用激素替代治疗,需要下一步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探讨治疗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Ibrahim C,Tolga U,Sertac H. 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ssociated with hypothyroidism after paediatric cardiac surgery [J]. Cardiol Young,2014,24(4):745-747.

[2] Liu J,Wu X,Lu F,et al. Low T3 syndrome is a strong predictor of poo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J]. Sci Rep,2016,6:22271.

[3] De Alfieri W,Nisticò F,Borgogni T,et al. Thyroid hormones as predictors of short-and long-term mortality in very old hospitalized patients [J].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13,68(9):1122-1128.

[4] Tognini S,Marchini F,Dardano A,et al. Non-thyroidal illness syndrome and short-term survival in a hospitalised older population [J]. Age Ageing,2010,39(1):46-50.

[5] Bello G,Pennisi MA,Montini L,et al. Nonthyroidal illness syndrome and 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ICU [J]. Chest,2009,135(6):1448-1454.

[6] Surks MI,Ortiz E,Daniels GH,et al. Subclinical thyroid disease:scientific review and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J]. JAMA,2004,291(2):228-238.

[7] Green KA,Werner MD,Franasiak JM,et al. Investigating the optimal preconception TSH range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IVF when controlling for embryo quality [J]. J Assist Reprod Genet,2015,32(10):1469-1476.

[8] 红霞.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测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价值[J].西部医学,2014,26(1):54-55.

[9] 吴苏武,张绵锋,林玉芸.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4,35(12):1926-1927.

[10] 肖敏烨,尘坚,丁雯.老年肺部感染与低T3综合征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5512-5513.

[11] Satti H,Mafukidze A,Jooste PL. High rate of hypothyroidism among patients treated for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in Lesotho [J]. Int J Tuberc Lung Dis,2012,16(4):468-472.

[12] Van den Berghe G. Non-thyroidal illness in the ICU:a syndrome with different faces [J]. Thyroid,2014,24(10):1456-1465.

[13] Yang N,Zhang DL,Hao JY. Serum levels of thyroid hormones and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in patients with biliogenic and hyperlipidaemic acute pancreatitis:difference and value in predicting disease severity [J]. J Int Med Res,2016,44(2):267-277.

[14] Iglesias P,Munoz A,Prado F,et al. Serum thyrotropin concentration is an early marker of normalization of low triiodothyronine syndrome in aged hospitalized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 [J]. J Endocrinol Invest,2010,33(9):607-611.

[15] Ceresini G,Marina M,Lauretani F,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irculating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free thyroxine,and free triiodothyronine concentrations and 9-year mortality in euthyroid elderly adults [J]. J Am Geriatr Soc,2016,64(3):553-560.

[16] 璇,王文尧,杨敏.心脏移植患者基础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12):1173-1177.

[17] Farwell AP. Thyroid hormone therapy is not indicated in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ith the sick euthyroid syndrome [J]. Endocr Pract,2008,14(9):1180-1187.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口服降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共120例,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1],规范口服降糖药物3个月后FBG仍高于7.0 mmol/L,排除合并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药物过敏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各40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体重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方法 ①A 组:患者采用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 ml∶400 IU,国药准字H10970284)治疗。②B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德国Sanofi-Awentis Deutschland GmbH生产,规格3 ml∶300 U,国药准字J20090113)治疗。③C组: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丹麦Novo Nordisk A/S生产,规格3 ml∶300 U,进口注册证号S20090079)治疗。全部患者均为每晚睡前腹部皮下注射,起始剂量为0.2 U/kg・d,并根据FBG水平对用量酌情增减,保证FBG于4.4~6.1 mmol/L。

1.3观察指标 ①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其中FBG和2hFBG检测采用已糖激酶法,HbA1c检测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②记录治疗期间患者注射胰岛素用量,计算平均值;③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例数,计算百分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检验水准为P=0.05。

2 结果

2.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A组患者治疗前FBG、2hFBG及HbA1c水平分别为(10.87±3.15)mmol/L,(15.63±5.22)mmol/L,(9.31±1.54)%;B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水平分别为(11.12±3.24)mmol/L,(15.48±5.17)mmol/L,(9.50±1.65)%;C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水平分别为(11.15±3.18)mmol/L,(15.65±5.43)mmol/L,(9.46±1.60)%;A组患者治疗后FBG、2hFBG及HbA1c水平分别为(6.21±2.54)mmol/L,(7.95±3.33)mmol/L,(6.90±1.09)%;B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分别为(6.07±2.33)mmol/L,(7.79±3.26)mmol/L,(6.75±1.01)%;C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分别为(6.19±2.51)mmol/L,(7.87±3.32)mmol/L,(6.80±1.05)%;三组患者治疗后FBG、2hFBG及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2.2三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A、B及C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0.39±0.10)U/kg・d,15.00%(6/40);(0.22±0.05)U/kg・d,2.50%(1/40);(0.23±0.06)U/kg・d,2.50%(1/40);C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优于A组(P

3 讨论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基础胰岛素应用可有效改善口服降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血糖水平,延缓病情进展;目前临床应用基础胰岛素主要包括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及地特胰岛素[2];其中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尽管降糖效果尚可,但作用持续时间较短,机体难以稳定吸收,且存在明显峰值效应和个体疗效差异[3];而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均属于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相较于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应用后胰岛素释放与机体自身分泌模式更为接近,可延长降血糖效应,且血药浓度可长时间维持平稳水平;近年来临床报道显示,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在血糖控制效果方面与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基本一致,且患者低血糖发生风险显著降低[4]。

本次研究结果中,三组患者治疗后FBG、2hFBG及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提示三种类型胰岛素应用于口服降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接近,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5];同时B、C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优于A组(P0.05),则证实口服降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接受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辅助有助于减少胰岛素使用,避免低血糖发生,价值优于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综上所述,三种类型胰岛素用于口服降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治疗均可有效控制血糖指标水平,但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应用在降低胰岛素用量和预防低血糖发生方面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7-814.

[2]丁立新,贺娓利,康菊鸽,等.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口服药治疗后改用餐时门冬和睡前甘精胰岛素治疗前后胰岛C肽释放功能的比较[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4):814-816.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冠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166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76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54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46例。STEMI诊断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UAP和NSTEMI的诊断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重症感染、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入选患者按PCI术前醛固酮水平高低分为三组:A组(Aldo

(100 ng/ml≤Aldo≤200 ng/ml)及C组(Aldo>200 ng/ml)。

三组患者在临床基线特征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ACS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指南规定的标准ACS强化药物治疗(抗凝、抗血小板、强化降脂、抗心肌缺血),并行PCI治疗(包括紧急或择期PCI),手术均由经验丰富的心血管介入医师(PCI例数超过50例/年)实施,术后均接受阿司匹林0.1 g qd、氯吡格雷75mg qd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若无禁忌证术后均继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对入选患者住院期间进行严密观察,出院后通过住院病历记录、门诊及电话随访共6个月,记录新发生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 MACE),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颤、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急性心力衰竭等。

1.3 冠脉病变评定 冠状动脉造影采用QCA测量冠脉狭窄程度,任何一支主要冠状动脉或主要分支(>2 mm内径)存在>50%的狭窄定义为该支病变。两支或两支以上的主要冠状动脉病变为多支血管病变。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冠脉狭窄程度积分评定选用9支主要的血管段(左主干、前降支近段、前降支中段、回旋支近段、回旋支中段、钝缘支、右冠脉近段、中段、远段),冠脉狭窄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4分,76%~90%为8分,91%~99%为16分,100%为32分,根据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确定评分系数:左主干病变系数为5,前降支近、中、远段分别为2.5、1.5、1.0,第一对角支为1.0,第二对角支为0.5,回旋支近段病变系数为2.5,远段为1.0,钝缘支为1.0,后降支为1.0。根据每一冠脉病变部位的狭窄程度所获得的基本积分乘以该病变部位的系数,即为该处病变的积分,每例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最终积分为各分支积分之和。

1.4 醛固酮标本的采取及检测 所有入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在冠脉造影管进入升主动脉根部时(未注入造影剂),先抽取10 ml造影管内血液并弃去,再抽取主动脉根部3 ml血标本置入含1/10体积依地酸二钠抗凝管,血浆醛固酮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指标测定均按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操作。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使用One-Way ANOVA方差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醛固酮、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心功能不全(NYHA心功能Ⅲ-Ⅳ级)等多个因变量与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MACE发生的关系。以P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比较 各组患者随Aldo水平升高,多支血管病变例数、B2/C型病变例数及Gensini积分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醛固酮、PAI-1水平与ACS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的关系 以PCI术后6个月内MACE是否发生作为应变量(分变量:无MACE发生为0,否则为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众多因变量中,主动脉根部血浆醛固酮、PAI-1水平及心功能不全(NYHA心功能Ⅲ-Ⅳ级)、糖尿病与ACS患者术后6个月内MACE的发生独立相关(P

3 讨论

冠状动脉的严重狭窄、冠脉内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及附壁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主要发病机制[1]。研究发现ACS患者常合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2-3]。醛固酮作为RAAS系统中的重要介质,除了其传统的保钠排钾作用外,研究发现它对心血管系统功能还存在其他的调节作用,对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等病症都产生不利影响。然而Aldo水平与ACS之间关系如何,目前,国内外对此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组研究通过分析本院心内科166例ACS患者血浆Aldo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探讨血浆醛固酮对ACS发生、发展的影响。为了更好反映心脏血管局部Aldo的变化,本研究抽取患者升主动脉根部血标本测定Aldo浓度。结果发现在三组ACS患者中,Aldo水平较高组患者冠脉多支血管病变例数、B2/C型病变例数及冠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均高于Aldo水平低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血浆醛固酮水平升高可通过损害冠脉内皮细胞、降低冠脉血管顺应性、促进血管平滑肌的增生及加剧纤溶功能紊乱及促进血栓形成等作用在ACS的发生及预后中起着重要的影响。对于ACS患者早期干预升高的醛固酮水平(如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CEI等)可能是改善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的有效方法。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且存在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等缺点,有待今后更大型的临床试验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吕树铮.2007年冠心病研究回顾[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6(5):241-243.

[2] Pitt B,White H,Nicolau J, et al.Eplerenone reduces mortality 30 days ater randomization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le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J].J Am Coll Cardiol,2005,46(3):425-431.

[3] Katayama T,Nakashima H,Furudono S,et al.Evaluation o neurohumoral activation (adrenomedullin,BNP,Caecholamines,etc)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Intem Med,2004,43(11):1015-1022.

[4] Beygui F,Collet J P,Benoliel J J,et al.High plasma aldostrone levels on admission are associated with death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cute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arction[J].Circulation,2006,114(1):2604-2610.

[5] Vantrimpont P,Rouleau J L,Ciampi A,et al.Two-year time course and signiicance of neurohumoral activation in the Survival and Ventricular Enlargement(SAVE) Study[J].Eur Heart J,1998,19(10):1552-1563.

[6] Jafe I Z,Mendelsohn M E.AngiotensinⅡ and Aldosterone regulate gene transcription via functional mineralocortocoid receptors in human cor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J].Circ Res,2005,96(6):643-650.

[7] Brown N J,Kim K S,Chen Y Q,et al.Synergistic effects of adrenal steroids and angiotensinⅡon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roduction[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0,85(1):336-344.

篇8

【KEY WORDS】 Hemoperfusion;Hemodialysis;Leptin;tHcy;iPTH

全球每年100万以上慢性肾衰的病人须依赖血液净化维持生命,慢性肾衰患者体内所产生的各种毒素蓄积体内,造成组织、器官病理损害。由于慢性肾衰患者体内蓄积的毒素分为小分子水溶性毒素、与蛋白结合的毒素、中大分子毒素,因此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可以清除各种不同大小的毒素,现通过血液透析加灌流和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做比较,研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Leptin、tHcy、iPTH清除效果,以此指导临床血液净化治疗的选择,减少慢性肾衰患者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及肾性骨病和异位钙化等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更好的回归社会。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7~2007.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选择25例常规透析的病人,每周透析2~3次;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32~60岁(平均43.2±9.96岁);透析时间为1~5年,且无严重的并发症。

1.2 标本收集

在病人血液透析前后采集血样标本5mL,并于下次透析时做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前后采集相同血样标本5mL,两次血液标本都置于2%EDTANa抗凝管内,混匀,30min内分离血浆,置于-20℃备检,血清Leptin、tHcy、iPTH检测于1周内完成。

1.3 研究方法

1.3.1 治疗方法 每例病人先应用全新日本NIPRO 130G三醋酸膜透析器进行普通血液透析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前后留取血标本。一周后,再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方式,具体操作方法:HA130型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串连在透析器前,每次吸附时间为120min,之后取下灌流器,继续进行血液透析治疗120min。治疗前后留取血标本,联合治疗时也应用与普通血液透析治疗相同的全新透析器。两种治疗血流量均为250mL/min,均应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速为500mL/min,均用普通肝素抗凝。

1.3.2 对照设置 采用自身对照,将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组设置为实验组,将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组设为对照组。

1.3.3 实验室检测 两种治疗的当天,在治疗前后抽取检测项目血液标本。抽取的标本半小时内低温离心,分离出血浆放置于-20℃备检,一周内检测。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试剂及荧光偏振免疫自动分析仪均为美国Abbott公司产品。

1.3.4 统计方法和评价方法 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检验,检验水准为а=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Leptin检测结果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Hcy检测结果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PTH检测结果见表3。2007年8月孙亦兵:组合型人工肾对慢性肾衰患者血清瘦素、同型半胱氨酸及甲状旁腺素水平的影响第4期2007年8月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第4期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Leptin浓度变化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转贴于

3 讨论

Leptin、tHcy和iPTH在慢性肾衰患者体内都有较高的含量,它们在体内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是慢性肾衰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和肾性骨病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它们的清除方法,对减少慢性肾衰病人的并发症,减少死亡率,使病人很好的回归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Leptin是肥胖基因的蛋白产物,主要存在于啮齿动物及人体内的激素,由167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4~16Kda。肾脏是清除Leptin的主要器官之一,Leptin先以原型形式从肾小球滤过, 然后肾小管摄取原尿中的Leptin并对其降解,降解产物随尿排出。血浆中81%的Leptin 是由肾脏排出的。尿中Leptin含量极微,其生理半衰期为12min。Leptin作用于下丘脑,抑制神经肽Y(Neuropeptid Y, NPY)的分泌,后者有促进食欲,减少能量消耗的作用。当Leptin抑制NPY 的分泌后,食欲被抑制,蛋白摄入减少,能量消耗增加,呈负氮平衡,体重减轻,发生营养不良[6,7]。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不良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既往认为与尿毒症毒素蓄积有关,但充分透析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食欲,营养不良仍得不到理想纠正,使人们考虑到尿毒症患者体内可能还存在不能被常规透析清除的物质,即所谓中分子毒素。近来发现,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Leptin水平明显升高,且常规透析不能清除,因此认为Leptin可能是作为一种尿毒症的中分子毒素存在,影响机体能量代谢,导致机体出现营养不良。Hcy是蛋氨酸去甲基后形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是一种和蛋白结合的毒素,这种毒素以游离型发挥其生物作用,分子量为12115D。慢性肾衰竭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很高,且为其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肾衰竭患者除有传统的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和/或脂质代谢紊乱(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脂蛋白a 升高) 等因素存在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其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甲状旁腺素(iPTH)分子量为9225D,是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一种内分泌激素, 它是由84 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多肽, 是人体内钙磷代谢重要的调节激素。过高的PTH 在体内蓄积对机体形成毒性作用, 由于PTH 及其相关蛋白受体存在于多个组织中, 人体几乎所有器官均为PTH作用的靶器官, 所以慢性肾衰竭患者PTH 的增高可产生各个系统的临床表现, 可导致肾性骨病、周围神经改变、皮肤瘙痒、异位钙化[2]等一系列临床问题。在我们的研究中,通过对25例慢性肾衰的病例进行组合型人工肾和单纯的透析治疗,结果表明组合型人工肾可以有效的清除这三种毒素,而单纯血液透析却不能,因此组合型人工肾的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慢性肾衰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使病人更好的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王恒进.尿毒症毒素的最新认识\[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2,22(3):136

2 London GM,Marty C,Marchais SJ,et al.Arterial calcifications and bonehistomorphometry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J\].J Am Soc Nephrol,2004,15:1943

3 Brancaccio D,Cozzolino M,Gallieni M.Hyperparathyroidism and anemia in ure mic subjects:a combined the rapeutic approach\[J\]. J Am Soc Nephrol,2004,15(1):21

4 刘俊,刘志强.血液净化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全段甲状旁腺素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24(2):234

5 Foley RN, Parfrey PS, Samak MJ. Clinical 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J\]. Am J Kidney Dis,1998,32(13): 112

6 邱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静脉血栓形成\[J\].国外医学输血与血液学分册,2001, 24(4): 3001

7 余月明,侯凡凡,张训,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2, 18(1): 341

8 Campfield LA,Smith FJ,Guisez Y,et al.Recombinant mouse OB protein:evidence for a peripheral signal linking adiposity and central neural networks\[J\].Science,1995,26(9):546549

9 Young GA,Woodrow G,Kenda US,et al.Increased plasma leptin/fat ratio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a cause of malnutrition\[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1997,12:23182323

篇9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erum thyrotropin (TSH),an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high serum TSH levels on patients.Methods 75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who were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al group.75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not complicated with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period.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thyrotropin,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normal group (75 cases),the mildly elevated group (45 cases) and the markedly elevated group (30 cases).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level of thyroglobulin antibody (TgAb),thyroid peroxidase (TpoAb) and TS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serum free triiodothyronine (FT3) 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Thyrotropin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逐渐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1],其主要引起胰岛素抵抗和分泌障碍。糖尿病可伴发多种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其中甲状腺功能异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以往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2],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几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也有学者报道,在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约为40%[3]。在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分析TSH与该疾病的关系和临床特点,本研究以75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75例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作为观察组,均符合2型糖尿病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诊断标准。同期选取75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作为对照组。排除糖尿病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且无肝肾功能损害和胃肠功能损害等疾病史患者。观察组中,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龄21~84岁,平均(51.38±9.10)岁;病程1~7年,平均(4.02±1.11)年。对照组中,男性39例,女性36例;年龄20~84岁,平均(51.55±9.08)岁;病程1~7年,平均(4.11±1.09)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TSH水平的高低将入组患者分为正常组(75例)、轻度升高组(45例)和明显升高组(30例),其分组标准为:TSH水平在0.27~4.20 μIU/ml为正常范围,>4.20~

1.2诊断标准

1.2.1糖尿病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8 mmol/L(140 mg/dl),或任何时间血糖≥11.1 mmol/L(200 mg/dl)即可诊断。

1.2.2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诊断标准 游离甲状腺激素(FT4)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TSH高于正常参考值,其中正常参考范围如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1.8~4.6 pg/ml;FT4:9.3~17.0 pg/ml;TSH:0.27~4.20 μIU/ml。

1.3研究方法

入组后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抽取静脉血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血清FT3、FT4、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1(ApoA1)、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采用罗氏Cobas e601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及罗氏配套检测试剂,应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测定。TgAb、TpoAb采用化学发光法;CHOL、TG、ApoA1、HDL-C、LDL-C、ApoB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180,使用酶法、免疫比浊法。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下肢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甲状腺功能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的TgAb、TpoAb、T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T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两组相关血脂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的CHOL、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不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不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多系统、多因素功能参与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其防治工作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内容[4]。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利于更好地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TgAb、TpoAb、TSH、CHOL、LDL-C等实验室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FT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TSH和血脂水平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有关,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5-6]。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血脂存在密切联系,并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7-8],而血浆胆固醇酯转移效应在合并SCH、且糖尿病病程较长者体内进程加速,更增加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性[9-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TSH水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甲状腺是一N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人体中最大的内分泌腺体,主要依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调控,TSH的主要作用为刺激甲状腺细胞增生和促进甲状腺球蛋白的合成,当甲状腺功能受损或低下时,则会对体内一系列的代谢水平产生影响[13-14],因此,应观察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病情变化,及早进行干预。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具有如下特点[15-17]:①血清TgAb、TpoAb水平较非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显著增高;②血清CHOL、LDL-C水平相对较高;③与非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比较,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比例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异常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健康人群,因此应对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防治,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蓓蓓,陈新焰,张杉杉,等.2型糖尿病患者TSH 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 34(8):120-122.

[2]罗伟波,林静,陈钧顺.糖尿病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探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7):32-34.

[3]徐小群,钟兴,杜益君,等.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的临床特点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6):675-677.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3-5.

[5]李子振,王镁.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16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45-47.

[6]马晓君,李志臻,吴丽娜,等.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及性别差异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14):2049-2051.

[7]陈光敏,张雅静,赵伟,等.甲状腺激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2,40(12):1193-1196.

[8]张毅钦,钟智强,李昌将,等.社区血脂管理对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疗效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5,15(7):145-146.

[9]朱雨菲,赖亚新,单忠艳,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及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甲状腺功能与血糖水平的关系[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3):139-142.

[10]关海霞,陈彦彦,单忠艳,等.正常甲状腺功能人群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变化的五年随访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9,48(4):308-311

[11]王瑞杰.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6):146-147.

[12]黄中云.探究甲状腺激素水平与2 型糖尿病的关系[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44-45.

[13]杜培洁,秦贵军,董义光,等.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筛查[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3):210-211.

[14]吴景程,李晓华,彭永德,等.2型糖尿病患者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4):304-306.

[15]张冬梅,张莉,郑莹莹,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 22(1):25-29.

篇10

通过对统计学的教学改革的目标、内容、路径、模式的探讨,使得我们对统计学教学改革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包括教学目的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授课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师资要求、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本文是围绕这些方面展开论述的。笔者通过对我校统计学教学改革实践的介绍,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进而为其他高校的统计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教学目标是关键的问题,教学目标决定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有紧密的联系,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1]。不同层次的院校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北京大学等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是高素质的研究人才,而一般层次的教学型大学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针对我校是独立学院,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的是具有一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具体到我校经营类各专业,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掌握一定商业技能,能从事商业活动的应用型人才。

根据该培养目标,我校统计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和用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并为将来从事商务与经济统计工作打下基础。”我们的教学工作是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的。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载体,它是根据教学目标来选取与展开的。回顾统计学的发展历程,统计学分为两大学派,一是社会经济统计学,二是数理统计学。而我国高校开设统计学的传统是,理工类专业开设数理统计学,经管类专业开设社会经济统计学。这种划分一直以来是泾渭分明,鲜有突破。近年来,我国统计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倡导“大统计”,号召我国统计工作者不分领域,团结在“大统计”的这面旗帜下,一同为发展我国的统计事业与统计学术贡献力量[2]。笔者高度赞赏这些有识之士的高瞻远瞩和宽广胸怀,并结合我校的培养目标和统计学的教学目标,拟将数理统计学与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精华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充分展示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在商务与经济领域的运用,参考国外经典教材,构建《商务与经济统计学》子学科。我们以该子学科的基本内容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具体而言,该子学科体系包括下面四个主要部分,分别为:

1.绪论。主要是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概况。

2.描述性统计。主要包括统计分组、频数分布、统计表与统计图、综合指标、时间序列、统计指数。

3.概率论。主要包括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的分布、数字特征,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4.推断统计学。主要包括抽样和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实验设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统计预测与统计决策。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课时数、教学大纲等方面对上述内容作适当的取舍。

三、授课方式的改革

根据冯叔民[3]的归纳,统计学主要有三种授课方式:1.普通课室授课方式,2.多媒体课室授课方式,3.计算机机房授课方式。冯叔民通过对比分析指出:“第三种授课方式符合时展的潮流,体现了课程教学改革精神的一种教学模式,是能比较好地完成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在互联网时代《统计学》最普遍的授课模式。”

笔者认同冯的观点,但是针对我校学分制和大小课授课的基本教学制度,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授课方式,则需要对上述三种授课方式进行扬弃、发展、完善和创新。下面介绍一下我校统计学授课方式的改革与创新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这里,介绍一下我校的基本教学制度。我校基本的教学制度是学分制和大小课授课方式。学分制的关键是选课制。而大小课授课制度,则是我校为了优化教学资源,而提出的一项创新的教学制度。该制度安排是,大班授课与小班授课相结合。通常,大课的教学容量是100―150人左右,大班授课;而一个大班通常由二到四个小班组成,小课就是小班授课,小班的教学容量通常是50人左右。大课与小课的关系是,一般大课是上新课和理论课;小课通常是习题课、复习课或实践课。

笔者的授课模式,就是将冯的授课模式跟我校的基本教学制度相结合。其中,大课采取冯文中的第二种授课模式,即多媒体课件大班授课模式;而小课采取的第三种授课模式,即在计算机试验室授课。大小课分工是,大课主要是讲授理论和新课,而小课主要讲授软件操作和进行互动教学。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用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4]。教学方法与授课模式的关系是:习惯化的、制度化的教学方的授课模式。我们现在主要探讨在统计学的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对教学方法的划分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第一类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如讲授法;第二类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如讨论法,第三类是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得知识和技能,如自学指导法[4]。统计学教学必须要将这三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的结合与创新。

首先,这三种方法要有机结合,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方法,这是由我校的大小课制度和统计学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教师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师灌输知识的讲授法,虽然在大课授课过程中不可避免,但也要尽可能地与学生互动。教师可在授课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有深刻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且通过抽丝剥茧的由表入里的提问,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例如:在讲授比较相对指标时,教学材料是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的男女性别比是106.74∶100.00。我们可根据材料,依次提出如下4个问题:1.男女性别比说明什么问题?2.理论上的男女性别比应该是多少?3.造成这样性别比的原因是什么?4.对各位同学的有什么样的影响。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统计指标背后的现实含义,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有,多进行案例分析,也可以达到与学生互动的目的。

再次,重视培养学术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可以在小课时,教导学生学习统计软件操作,让学生动手,收集和分析数据,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我们在学期初的时候布置一个统计学的综合作业,让学生在学期末上交,让学生边学边完成。作业内容可以是多样的,如在我校开设糖水店的可行性分析等。通过综合作业的训练,使学生的统计学知识和技能得到升华。

五、师资要求

好的目标和战略,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实施。根据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模式等方面的要求,需要我们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具体的要求是:

1.要有扎实的统计学专业知识。能系统、深刻地掌握统计学两个子学科-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体系结构和专业知识。

2.要有扎实的经管类专业知识。由于统计学与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要求教师能系统掌握上述学科的知识。

3.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思维。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而是要通过授课,引导学生如何用统计学的观点和方法思考社会经济现象,尤其分析当前中国的现实情况。因此,要求授课教师一方面要有对现实的深刻的洞察力,同时也要有历史的纵深感。

4.熟练掌握至少一种以上的统计软件的操作。例如要求教师熟练掌握SPSS和Excel的操作。

师资队伍的提高和优化,不会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培训或引进来实现。

六、教育评价的改革

根据现代教育评价的角度来看,评价可理解为测评与估价两个部分。测评是进行数值的测定和计算,取得学生数据,估价是对这个数据作出评价。那教育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一切可行的技术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5]。传统的统计学的教育评价侧重中成绩的评定,而我们倡导教育评价应包括成绩的评定与教学效果的评估。对于学生成绩评定,不是单一维度的,应该是全方位的。其不单包括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的评定,还应包括对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数据能力的综合考察。笔者对学生的总评成绩如图所示:

在图1中,总评成绩分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评定两项。平时成绩包括了课堂表现、作业和考勤。其中,课堂表现纪录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认真程度等方面;作业包括若干次课后作业和还有综合作业一次。考勤占15%是我校规定的。考试成绩分为上机考试与期末闭卷笔试两项。其中上机考试是运用统计软件解答5―6道综合题;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考查学生对统计学基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样就可以多维度、深入地测评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方法、模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事前准备、事中监测和事后反馈。例如,事前要做好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进度表等教学指导文件。事中要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包括与学生沟通,听取学生对教学方面的评价,或主动请同事、专家和领导前来听课,或者召开公开课。事后要有学生评价反馈机制,例如我校要求每一门课程快结束时,都要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为更专业地研究,可设计专门的教学质量评价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最后,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反省、总结和改进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

七、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廓清了统计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明确了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发展路径。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包括了教学目的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授课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师资要求、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的内容;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统计学的教学改革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张人杰,邓云洲.大教育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428.

[2]袁卫等.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P2.

篇11

2.1改革教学内容

2.1.1结合职业岗位需求,精选授课内容:不同的职业岗位对《卫生统计学》知识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对专业岗位需求有清晰的认识,认真研读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该专业对《卫生统计学》知识的整体需求和知识结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对《卫生统计学》专业知识的需求主要包括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常用资料的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很少用到多元回归分析、医学科研设计等统计方法。因此,教师要结合专业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梳理和筛选。

2.1.2强调对基本原理、概念的理解,形成统计思维,避免死记硬背:五年高职学生普遍存在逻辑思维能力差、喜欢死记硬背概念、生搬硬套公式等情况,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及时复习,很容易把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张冠李戴。作为教师,应在讲清《卫生统计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讲清、讲透几种最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统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掌握统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公式的应用条件上,让学生对统计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建立统计知识的整体观。课后让学生及时复习,以满足将来职业岗位的需要。

2.1.3结合统计软件,淡化公式的数理推导和记忆《:卫生统计学》具有理论深奥、概念抽象、数据枯燥的特点,但它不是数学,不像数学那样着重公式的推导、证明、记忆,并通过大量的习题运算来强化公式《。卫生统计学》的主要特点是逻辑性和实践应用性强,最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适的统计软件能使复杂的统计过程简单化,更容易激起学生学好《卫生统计学》的兴趣。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等,使学生在学习统计学时不再拘泥于繁杂的计算过程,而是更加注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能根据资料的类型,利用软件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熟练地进行数据分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统计软件的操作使用能力。

2.2改革教学方法

2.2.1密切结合医学实例,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卫生统计学》是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应用型学科,多数同学由于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认识不够,不能深刻认识《卫生统计学》的重要性,导致缺乏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实习、案例讨论。课堂上教师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公式和计算等,然后让学生采用手工法计算相应的统计指标,结果是繁琐的计算使学生对统计学这门课程越来越不感兴趣,对所学的内容似懂非懂,遇到具体问题时无所适从《。卫生统计学》授课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应用教学法等,通过应用统计软件、分析案例避开繁琐的运算,着重培养学生使用统计学这一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交流多,学生印象深刻,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2.2适当拓展课本知识:适当拓展对数据量较大的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能力训练,如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如何相互转换、导入,不同形式录入的数据如何整理分析,如何选用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等。只有通过具体的资料分析、统计方法的应用训练,才能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形成统计思维。

2.3改革教学评价的方式

2.3.1注重从结果性评价到过程性评价: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主要体现在应用性和操作性上,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务必摒弃简单的以期中或期末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做法。应做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调整考试结构,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两个维度进行测试。基本能力的评价要覆盖课堂考核、课后考核、课前预习、知识掌握、灵活应用程度等方面,以全面考查学生对《卫生统计学》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具体案例的统计分析能力。

2.3.2从知识评价的单一体系向知识、能力、应用分析等多元评价转变:目前,多数《卫生统计学》教材和各院校开设的《卫生统计学》课程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公式的推导、运算,很多时间花费在讲解基本原理和具体公式上,导致最终的考核评价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较少侧重对于统计思维的养成、具体案例分析能力的考核。为此,对于《卫生统计学》考核的具体评价应该包括课堂知识的掌握、课后的总结归纳、统计软件的应用、具体的案例分析等多元评价。

2.3.3注重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反馈于教学(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客体):评价主体应多元化,不仅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且应该包括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授课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等进行的定期评价,以期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起到推动作用。

篇12

一些研究学者把大数据特征进行概括,称其具有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可利用价值密度低和处理速度快等特征,同时特别强调大数据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最重要特征是快速动态变化的数据和形成流式数据.大数据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数据显示和数据安全等.大数据的数据量大、多样性、复杂性及实时性等特点,使得数据存储环境有了很大变化[45],而大部分传统的统计方法只适合分析单个计算机存储的数据,这些问题无疑增加了数据处理和整合的困难.数据分析是大数据处理的核心过程,同时它也给传统统计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6].产生大数据的数据源通常情况下具有高速度性和实时性,所以要求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也要有快速度和实时性特点,而传统统计分析方法通常不具备快速和实时等特点.基于大数据的特点,传统的数据统计理论已经不能适应大数据分析与研究的范畴,传统统计学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然而为了适应大数据这一新的研究对象,传统统计学必须进行改进,以继续和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目前国内外将大数据和统计学相结合的研究文献并不多.本文对大数据时代这一特定环境背景,统计学的抽样理论和总体理论的存在价值、统计方法的重构及统计结果的评价标准的重建等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1传统意义下的统计学

广泛的统计学包括三个类型的统计方法:①处理大量随机现象的统计方法,比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②处理非随机非概率的描述统计方法,如指数编制、社会调查等方法.③处理和特定学科相关联的特殊方法,如经济统计方法、环境科学统计方法等[7].受收集、处理数据的工具和能力的限制,人们几乎不可能收集到全部的数据信息,因此传统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基本上都是在样本上进行的.或者即使能够得到所有数据,但从实际角度出发,因所需成本过大,也会放弃搜集全部数据.然而,选择最佳的抽样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也只能最大程度还原总体一个特定方面或某些方面的特征.事实上我们所察觉到的数据特征也只是总体大量特征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其他特征尚待发掘.总之,传统统计学是建立在抽样理论基础上,以点带面的统计分析方法,强调因果关系的统计分析结果,推断所测对象的总体本质的一门科学,是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数据从而探索数据内部存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统计学是大数据分析的核心

数的产生基于三个要素,分别是数、量和计量单位.在用数来表示事物的特征并采用了科学的计量单位后,就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即有根据的数.科学数据是基于科学设计,通过使用观察和测量获得的数据,认知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规律,或者用来检验已经存在的理论假设,由此得到了具有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的数据.从数据中获得科学数据的理论,即统计学理论.科学数据是通过统计学理论获得的,而统计学理论是为获得科学数据而产生的一门科学.若说数据是传达事物特征的精确语言,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那么大数据分析就是让数据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充分表达并有效满足不同需求的基本要求.基于统计学的发展史及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完成将数据转化为知识、挖掘数据内在规律、通过数据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预测可能发生的结果等是研究大数据的任务,而这必然离不开统计学.以大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挖掘、提取、分析等手段探索现象内在本质的数据科学必须在继承或改进统计学理论的基础上产生.

统计数据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系列过程,从只能收集到少量的数据到尽量多地收集数据,到科学利用样本数据,再到综合利用各类数据,以至于发展到今天的选择使用大数据的过程.而统计分析为了适应数据可观察集的不断增大,也经历了相应的各个不同阶段,产生了统计分组法、大量观察法、归纳推断法、综合指标法、模型方程法和数据挖掘法等分析方法,并且借助计算机以及其他软件的程度也越来越深.300多年来,随着数据量以指数速度的不断增长,统计学围绕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而展开,合理构建了应用方法体系,帮助各个学科解决了许多复杂问题.现在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依旧是数据分析的灵魂,大数据分析是数据科学赋予统计学的新任务.对于统计学而言,来自新时代的数据科学挑战有可能促使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产生,这一挑战也意味着对于统计学理论将面临巨大的机遇.

3统计学在大数据时代下必须改革

传统统计学是通过对总体进行抽样来搜索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描述等,从而推断所测对象的总体本质,甚至预测总体未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从研究对象到统计结果的评判标准都是离不开样本的抽取,完全不能适应大数据的4V特点,所以统计学为适应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从学科发展角度出发,大数据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整合、处理和分析,可以看成是一种新的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关系的内在本质决定了大数据和统计学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大数据对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体现在大样本标准的调整、样本选取标准和形式的重新确定、统计软件有待升级和开发及实质性统计方法的大数据化.但是也提供了一个机遇,体现在统计质量的提高、统计成本的下降、统计学作用领域的扩大、统计学科体系的延伸以及统计学家地位的提升[7].

3.1大数据时代抽样和总体理论存在价值

传统统计学中的样本数据来自总体,而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全体,可以通过观测到的或经过抽样而得到的数据来认知总体.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不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部的数据,还需要假定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总体吗?如果将大数据看成一个高维度的大样本集合,针对样本大的问题,按照传统统计学的方法,可以采用抽样的方法来减少样本容量,并且可以达到需要的精度;对于维度高的问题,可以采取对变量进行选择、降维、压缩、分解等方法来降低数据的复杂程度.但实际上很难做得到,大数据涵盖多学科领域、多源、混合的数据,各学科之间的数据融合,学科边界模糊,各范畴的数据集互相重叠,合成一体,而且大数据涉及到各种数据类型.因此想要通过抽样而使数据量达到传统统计学的统计分析能力范围是一件相当困难或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大量的结构数据和非结构数据交织在一起,系统首先要认清哪个是有价值的信息,哪个是噪声,以及哪些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来自于同一个地址的数据源,等等,传统的统计学是无法做到的.在大数据时代下,是否需要打破传统意义的抽样理论、总体及样本等概念和关系,是假设“样本=总体”,还是“样本趋近于总体”,还是不再使用总体和样本这两个概念,而重新定义一个更合适的概念,等等.人们该怎样“安排”抽样、总体及样本等理论,或人们该怎样修正抽样、总体、样本的“公理化”定义,这个问题是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统计学面临改进的首要问题.

3.2统计方法在大数据时代下的重构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高维度表达、结构描述和群体行为分析方法已经不能精确表达大数据在异构性、交互性、时效性、突发性等方面的特点,传统的“假设-模型-检验”的统计方法受到了质疑,而且从“数据”到“数据”的统计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急切需要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来指引,从而建立新的分析模型.去除数据噪声、筛选有价值的数据、整合不同类型的数据、快速对数据做出分析并得出分析结果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于研究.大数据分析涉及到三个维度,即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数据本身的维度,怎样才能全面、深入地分析大数据的复杂性与特性,掌握大数据的不确定性,构建高效的大数据计算模型,变成了大数据分析的突破口.科学数据的演变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形式不断丰富、相互包容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由一种形式取代另一种形式.研究科学数据的统计学理论也是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各种形式相互包容、不断丰富的发展过程,而绝不是完全否定一种理论、由另一种理论形式所代替.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学理论必须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以适应呈指数增长的数据量的大数据分析的需要.

3.3如何构建大数据时代下统计结果的评价标准框架

大数据时代下,统计分析评价的标准又该如何变化?传统统计分析的评价标准有两个方面,一是可靠性评价,二是有效性评价,然而这两种评价标准都因抽样而生.可靠性评价是指用样本去推断总体有多大的把握程度,一般用概率来衡量.可靠性评价有时表现为置信水平,有时表现为显著性水平[8].怎么确定显著性水平一直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特别是在模型拟合度评价和假设检验中,因为各自参照的分布类型不一样,其统计量就不一样,显著性评价的临界值也就不一样,可是临界值又与显著性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而大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是全体数据,因此不存在以样本推断总体的问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置信水平、可靠性问题怎么确定?依据是什么?有效性评价指的是真实性,即为误差的大小,它与准确性、精确性有关.通常准确性是指观察值与真实值的吻合程度,一般是无法衡量的,而精确性用抽样分布的标准差来衡量.显然,精确性是针对样本数据而言的,也就是说样本数据有精确性问题,同时也有准确性问题.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都可能存在于样本数据中,抽样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但是非抽样误差只能通过各种方式加以识别或判断[910].大多数情况下,对于样本量不是太大的样本,非抽样误差可以得到较好的防范,然而对于大数据的全体数据而言,没有抽样误差问题,只有非抽样误差问题,也就是说大数据的真实性只表现为准确性.但是由于大数据特有的种种特性,使得大数据的非抽样误差很难进行防范、控制,也很难对其进行准确性评价.总之,对于大数据分析来说,有些统计分析理论是否还有意义,确切说有哪些统计学中的理论可以适用于大数据分析,而哪些统计学中的理论需要改进,哪些统计学中的理论已不再适用于大数据统计研究,等等,都有待于研究.所以大数据时代的统计学必是在继承中求改进,改进中求发展,重构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统计学理论.

4结论

来自于社会各种数据源的数据量呈指数增长,大数据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呈指数效应,大数据已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载者.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然导致传统观念和传统技术的变革.对传统统计学来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无疑是一个挑战,虽然传统统计学必须做出改变,但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会是统计学,它会引领人类合理分析利用大数据资源.大数据给统计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统计学家们应该积极学习新事物,适应新环境,努力为大数据时代创造出新的统计方法,扩大统计学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陈冬玲,曾文.频繁模式挖掘中基于CFP的应用模型[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7(4):296300.

[3]卞友江.“大数据”概念考辨[J].新闻研究导刊,2013,35(5):2528.

[5]靳小龙,王元卓,程学旗.大数据的研究体系与现状[J].信息通信技术,2013(6):3543.

[6]覃雄派,王会举,杜小勇,等.大数据分析:Rdbms与Mapreduce的竞争与共生[J].软件学报,2012,23(1):32-45.

[7]游士兵,张佩,姚雪梅.大数据对统计学的挑战和机遇[J].珞珈管理评论,2013(2):165171.

篇13

一、引言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分析数据并进行推断的方法论学科,其目的就是探索数据的内在规律性,使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其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对于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来说,其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能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因此,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应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经管类人才。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尽管近年来国内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教学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但是,当前非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仍不够理想,为此,以在杭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学生为例,通过统计调查探究《统计学》在经管类学生科研创新及实践中的应用状况及教学满意度,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及建议。

二、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现状分析

为探析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满意度,从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教学应用与效果评价等多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展开统计调查。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521份,其中有效问卷485份,有效率达93.1%。在所有受访者中,男女同学的比例为36∶64,符合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性别分布特点,问卷涉及各个专业,具有普遍代表性。

(一)学生对统计教学的基本评价

1.课程设置与本专业目标的符合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51.34%的人认为统计课程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基本符合,26.80%的人认为比较符合,10.10%认为很符合,只有2.89%的人认为很不符合。可知《统计学》课程设置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符合程度较高。

2.统计学在以后专业学习中的作用较大。在调查的群体中认为《统计学》该门课程设置基本有用、比较有用和非常有用的人数占63.30%,只有4.95%认为是基本没用的,可以认为设置《统计学》这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3.统计教学的专业针对性不够强。63.09%的同学更倾向于分专业组织上课,他们认为不同专业对于统计知识的接受程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增强统计课程学习的专业针对性很有必要。但同时,学生反映当前非专业《统计学》课程主要通过介绍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特别强调各不同专业需要掌握的共性统计理论知识,与专业的融合不够,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4.男女同学对《统计学》课程的难度、兴趣度及实用度等方面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50.52%的同学认为《统计学》课程基础实用,29.90%的同学认为课程难度大,24.54%的同学认为统计学枯燥无味,只有11.34%的同学选择课程是生动有趣的。由此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该课程的教学虽然是有用的,但是由于难度较大使部分学生无法接受而且上课的兴趣不大。可见,《统计学》教学需要改进以使更多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使实用性扩大。

进一步探析男女同学对统计课程的看法差异,运用假设检验对课程难度、兴趣度、实用度、基础实用度、生动及抽象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男女同学对课程难度(P值为0.018)和实用度(P值为0.002)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

5.学生对实践中巩固统计学知识的意愿较强。学生是否愿意在实践中巩固统计理论知识是实现统计学的关键。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同学愿意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可见在课程教育中应增加更多的实践训练。同时,在考核方式上,绝大部分学生也愿意增加实践操作考核。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主要存在结合案例不足及缺乏趣味等问题。学生普遍反映:教材结合案例不够(39.18%)、材料缺乏趣味(38.14%)、忽略统计软件应用(37.73%)以及过于注重数学公式推导(36.49%)等问题是当前统计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2.教学内容与专业融合度不够并过于机械化。被调查者认为教学内容主要问题在于与相关专业融合不够的占57.88%,认为教学内容过于机械化的占40.82%。

3.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落后。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以上(68.45%)的学生认为统计教学方式多为灌输式教学,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此外,统计实践教学的缺乏、师生交流过少等问题也不可轻视。

4.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过于理论化。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考试内容过于理论化(占55.05%),其次是缺少对应用技能考核(占41.65%)。由此可见学生更愿意接受实际操作性的东西,对于理论的内容认为考核中可以少出现。

(三)《统计学》在学生创新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状况

1.对统计方法的运用认识大多限于统计描述分析,对统计推断方法的应用价值了解不够。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统计调查方案设计(62%的同学选择了此项)、问卷设计(61.3%)、统计调查方法(49.9%)及统计图表分析(44.7%)等方法对将来用途较大,其余依次是相关回归(32.4%)、假设检验(29.9%)、参数估计(26%)、统计指数(22%)和时间序列分析(15%)等。可见,当前学生对统计方法的运用认识大多还限于统计描述分析,对于统计推断方法的应用价值了解还不够。

2.统计调查和整理方法运用较广泛,对于统计推断方法的运用相对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曾运用过的统计方法主要集中于问卷设计(70.4%的同学选择了此项)、统计调查(46.8%)、方案设计(46%)、统计图表(35.6%)及频数分析(23.8%)等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方法,对于统计推断方法的应用,除相关回归(22.8%)和假设检验(21.5%)外其余则较少。可见,当前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对统计知识运用的深度及广度还远不够。

3.学生在各类实践竞赛和创新研究中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在大学参与的各类竞赛及创新研究中,运用过统计知识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城乡调查(74.7%)和企业调查(77.8%)中,而其他创新研究及竞赛(如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大学生“新苗人才”培养计划、课题研究、创业设计大赛等)中应用统计知识和方法的极少。由此需要大力度地提高学生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统计教学满意度评价模型构建与分析

(一)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统计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所包含的项目评价得分构建多分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其对《统计学》教学满意度的影响,Ordered probit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似然比LR为196.86,显著性水平小于0.01,表明模型具有显著性意义;同时输出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教学目标、专业融合、理论课时以及实验课时因素对于统计教学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可见,清晰的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明确这门课的内容和要求,了解该课程的应用情况;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的合理分配,能够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当这些满意度提高时,能增加统计教学满意状况提高的概率,且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对教学满意度的影响最大,从系数来看它的提升对教学满意度等级的提高效应最为明显。而专业针对性前系数较小且不显著,说明它对教学满意度状况的提升影响相对较弱。

(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是影响教学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根据所包含的项目评价得分构建多分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其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似然比LR为263.55,显著性水平小于0.01,表明模型具有显著性意义。各因素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教学媒体、实验教学方式以及实践训练的满意情况会影响统计教学满意度。从结果来看,这些影响因素的系数符号与数值大小与实际相符。评价一门课的重要指标就是这门课的教材内容,因此该模型下其前的估计系数最大;此外,当课程内容具体丰富、有实例、教学媒体效果良好时,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这门课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统计学》教学满意状况提高的概率。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好的实验教学方式与实践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将其所学到的统计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自然会增加他们对于统计学的好感。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中的其他因素的系数较小且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因此它们的提升对教学满意度的提升影响相对较弱。

(三)教学应用与效果评价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结合应用是评价一门课程教学成效的直接因素,也是课程教学满意度的重要评价尺度。根据教学应用与效果评价所包含的项目评价得分构建多分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其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似然比LR的值为222.51,显著性水平小于0.01,表明模型具有显著意义;各因素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影响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因素有教师讲授技巧、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统计软件应用以及课程考核方式。

现实中,老师的讲授技巧和实践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该课程的兴趣、学生听课状态以及吸收知识的情况等。面对枯燥乏味的讲课,学生可能对这门课产生厌倦甚至是反感,更可能造成他们的高缺勤率。如今的社会越来越重视创新,当然学生也希望能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创新能力对于教学满意度的评定情况具有正影响,且影响较大。此外,课程考核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满意程度,学习认真,统计学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可能会希望通过一定的闭卷考核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而对统计学略知一二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开卷的考核方式,因此他们对于考核方式的满意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而教师理论水平以及学评教评价方式前系数较小且不显著,说明其对教学满意度的提升影响相对较弱。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经管类专业学生对于《统计学》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不够高,统计教学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与本专业目标的符合度较高、实用性较强,但专业针对性不够。

2.《统计学》教材结合案例不够、缺乏趣味、注重数学公式推导且忽略统计软件应用。

3.教学内容与相关专业融合不够,内容过于机械化;统计教学方式则多为灌输式教学,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应用不足。

4.大部分同学对当前采用的纯粹理论考核方式表示不满意,而更倾向于实践测评。

5.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统计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以及统计调查方法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帮助;70%以上的学生在城乡调查、企业调查和专业调查中能运用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方法,但对其他统计知识的应用极少。

从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的视角来看,教学目标、专业融合、理论课时以及实验课时的设计对于统计教学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所包含的因素中,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教学媒体、实验教学方式以及实践训练的满意情况会影响学生对于统计教学满意度;教师讲授技巧、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统计软件应用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则是影响统计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

(二)对策建议

1.统计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创新。统计教学应避免把时间放在讲授抽象理论、数学定理等方面,增加趣味性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并根据专业需要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增强统计教学的专业契合度,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转变。调查结果表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最突出的问题为灌输式教育,互动教学不足,所以即由“灌输式”转变为“互导式”教学。在统计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运用统计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维的基本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课程案例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重视课程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基本统计业务操作技能和基本统计分析技能。

3.优化考核内容及方式。基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改革成效的督促,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应随之进行匹配,将考核方式由记忆性的闭卷笔试改为多样化的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统计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核,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核方式应采用综合考核的形式,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期末项目研究报告、上机操作和实践成绩等综合评定其学习成效。

4.构建统计实践教学平台,提升统计实践应用价值。依托学校实验中心建成全校大学生基础实验设备平台、统计建模演示与实现平台、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仿真模拟等平台,为统计的创新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喜之.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M].第3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曾五一,肖红叶,庞皓,朱建平.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