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家乡文化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

篇1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称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别称是过年。在过去的.传说里,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像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要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二、内容: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小年——腊月二十三

北方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

小年也叫祭灶节。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令”。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当然是杀自家养的猪;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题写桃符”

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和窗花。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服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也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后来,造纸术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习俗。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祭拜,在我国由来已久。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大年三十是除夕”

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饺子形似“元宝”,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大年初一,开门炮仗

大年初一早晨,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红炮竹,即保证爆炸以后,红的纸屑能够遍地铺满,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象征新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这时满院瑞气,喜气洋洋,这就是“开门爆竹”一说。而且满院的爆竹碎红是不能扫的。如果非要扫,必须从屋子周围扫到中央,这称为“聚财扫”,据说这样才可以聚集财气。同时,这一天,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年初二,媳妇回娘家

农历正月初二初三,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依照古时习俗,女子无故不得擅自回娘家,所以这一天娘家的兄弟必须前往男家迎接,邀请姊妹们回娘家聚会,一顿家宴之后,再回家探亲。但这一道手续在现代已简化成了电话邀请。

年初三,呆一天

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希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年初四,接神迟

俗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左右。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纸、放鞭炮以示恭敬。

年初五,赶穷无 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有观灯等习俗,故又称灯节。

三、结尾:春节的意义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日子,也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日子,在这一传统节日期间,人们祭奠祖先,除旧布新,祈求丰年,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2一、调查报告的原因:

寒假期间,我随家人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发现了一些风俗习惯,在中国人的过年习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我带着疑问走访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调查报告的内容: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春节,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会出来吃人。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年”被吓跑回湖里。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人都会说“过年好”。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过年好”。

春节,人们都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论多远,也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开始忙着贴对联、“福”字、挂门钱。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们就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就去“上坟”。“上坟”意味着想让死去的亲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晚辈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习俗。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去“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块、花生、枣、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春节,长辈会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意味着给晚辈们添岁,也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期望;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还得串亲戚。人们会从大年初二走亲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们交流过去一年的得与失,为新的一年绘新谱。

三、调查报告的总结

春节的习俗来源已久,在中国民族流传了上下几千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望“春节习俗”在中国大地上发扬光大。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3五千年云卷云舒,五千年斗转星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蕴藏着许多“举世宏伟”民俗文化,春节民俗无疑成为这里面的大话题。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进我的家乡——礼县,去探个究竟。

进入腊月,我们这里的老老少少就开始期盼着新年的到来。大部分家庭里边都喂着肉猪,大概腊月初八前后就要杀掉它,作为新年即将到来的一个重头戏。说到这,我们还流传着一句童谣活着叫它小曲吧!“腊月八,眼瞧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呢!有猪的把猪杀,没猪的啃娃娃……”因此大多有条件的家庭在三、四月份都要到集市上去买头小猪崽来喂,到了年底杀了让其来扮演这出重头戏。

过上半月,小年也差不多就到了。在这期间当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呢!诸如收拾屋子、给孩子买新衣服等等。小年的晚上我们这要送灶王爷的,还有一个俗称是说灶王爷要上天呢。反正这些老祖宗手里的东西我暂时是搞不太清楚了。今天家长会在集市上买来灶糖,晚上烧香点蜡的时候给灶王爷献。过不了会儿,小孩子们就会争先去取下来自己吃。这样小年也就算告一段落了。

随着年味的越来越浓,人们也越来越忙了。三十的一天就忙着写春联、贴春联。到了晚上,毫无疑问全家人在一起包饺子吃,据说会在饺子里面包上面额不等的硬币,如果某个人吃到它的话,以示来年的好兆头;所以吃饺子的时候全家人会非常的热闹。年夜饭吃完后,妇女就收拾厨房,男子去烧香点蜡,开始“接先人”,具体怎么回事,我了解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之后就是全家人坐在一起畅谈心声。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注重起精神文明了,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象征。

经过漫长的一月的“折腾”,新年也就随之到来了,大年初一早上家里的妻子和女儿会一块做一顿丰盛的大餐以示来年的好运势,吃完之后就是非常热闹的迎喜神了,鞭炮声、台鼓声,各种象征好兆头的东西一应俱全表演起来,可热闹了。但是这里问题着实不少,有不少人把这样的习俗早已抛之脑后了,搞不懂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或许是因为他们太现实,不在乎这些表面上华而不实的东西?即便是如此,他们只顾着“掰长城”,也就是打麻将赌博,虽然小赌怡情,大赌伤身但是他们不会顾那么多,靠那些东西去赚钱?这样可以吗?赢了的.人又能怎么样!说着说着就远了,不过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初一完了之后,和平常时间就没什么区别了,拿什么来拯救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民俗呢?

过了几天,大概初八开始到十三,大伙就开始准备春节的另一重头戏了,即社火活动。由指定的一届社火会成员四人来操办,全民参与,用四五天的时间来糊龙、船、毛驴、狮子、牛娃,还有装身子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十三晚上八点左右开始演出,共演三个晚上,顺序依次是狂龙、秧歌、花棍、牛娃、毛驴、狮子、耍拳、渡船等一系列活动。我们村的这一系列装扮都是人工制作的,一代代相传,少说也有半个多世纪了吧,这应当是一大特色。每年外村的人前来观看的人也不少,颇受邻村的欢迎。以前我小的时候,就这么十几项活动也能进行两个多小时,

但近几年只进行一个小时多一点,也说不清什么原因,就我个人觉得原因有这么几点:

1、老一辈演员现在岁数也大了,大多都已退休,或不愿意再去演,把它淡化了,新的演员缺乏演技,无经验,演出时间缩短;

2、人员的流失,大多外出务工人员没有返乡,还有儿童进城求学,上课时间太早而无法去出演;

3、思想观念上的不重视,直接导致淡化社火活动,这包括村干部,社火会成员的不重视;

4、资金收集困难等等。至此,社火活动就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正月十五闹元宵了,这个在全国各地都算是一项重要的春节民俗了,其具体情况想必大家也都熟悉的,我也就在这里不多废话了!我们这里的春节民俗活动也就这么个情况,说了这么多你有没觉得大这另你小有震撼呢?!

作为当代大学生,并且身为历史(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生,深感背负重任之大!看到我们民俗当中的好多东西流失了,我想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现在的人对精神文明的东西重视不够,政府给保护这些民俗文化的投资力度不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民间无力支付保存和发展它的费用。因此应加大政府对它的投入力度。当然民间人们也应从思想上根除对民俗的不重视,这样的话,我们民间宝贵的精神财富才不会就这样散失。对我们当地的民俗遗产重塑当初的雄姿我还是挺有信心的,我个人对今年我们村的民俗活动也贡献出了微薄的力量,相信我们民间的这些精神财富在政府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会发展的更加辉煌!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4调查地点:甘肃省武威市

调查对象:家中的人及附近男女老少

调查人:______

调查方式:通过自己家过年、上街走访、询问、观察,向老人们了解,实地考察进行查询,观看家乡春节节目。

调查目的:时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却纷纷过上了洋节,渐渐淡忘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春节临至,身为华夏子女,更应了解这丰富多彩,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春节,现在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吧!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宵,这年才算过完了,我居住的武威市民勤县的春节习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通过亲身体验,上街走访,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接下来我将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来一一介绍:

说起家乡民勤春节习俗应该从腊八说起,农历十二初八,民俗称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主要是吃腊八粥素食,民勤传统的腊八粥用米、豆、麦、青稞等五谷(或粮食、大豆、黄米、玉米、扁豆)和宽面条熬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一家大小一起欢欢喜喜,团团员员享用五谷杂粮的腊八饭。“腊八饭”用的水,须是凌晨的井水。因此,农村有抢“金马驹”之俗。最早打上井水者,便谓得到“金马驹”,就要发财。所以这天妇女争先恐后的早起抢“金马驹”。饭也是天未亮吃罢为好。俗语说“腊八饭,黑洞洞,田苗长得黑沉沉。”预示庄稼茂盛、丰收。此俗现仍流行。

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爷”,是民勤正式的祭灶日,一般也可以说从此揭开春节序幕。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位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所以家家户户也不约而同的蒸上祭灶的灶卷馍,大概有点点那么大小,献到灶台即可,让灶神享用,以示堵口。腊月二十三日祭灶与过年有着蜜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天上诸神引路的,所以除夕都要灯火通明,迎来诸神一起过年。至今有这样的讲究:婆媳做饭是要说说笑笑,就是让灶神爷知道一家过的和睦幸福。长幼有序,对老人不能恶言,不能不敬。对上门的人不论贵贱要笑脸相迎,做到谦恭谨慎。因为灶神爷时时观察你的一举一动,否则会得报应。

腊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扫房”这两天家里人都会忙着打扫房间,庭院,厕所,猪圈鸡舍等,过个干干净净的年,万象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这两天都上阵,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九“办年货”、蒸馒头、炸“馍馍”。家里的年轻人会去街上买年货,不过现在交通方便了,需求也大了很多,于是大多数人都去自己的乡里或镇里,有的还去民勤县城里面买。好菜,好肉不管贵不贵,想要得都买下。说到肉我们民勤县人大多是自家养猪的,所以猪肉一般不会买了。买些鱼肉等等。还有写对联的红纸或者直接买写好、印刷好的,门神,香。

馒头一般常见的,不过有大小两种。“馍馍”有很多种,面是前几天就准备,已经发酵好的,要看家里妇女的厨艺怎么样了,手巧的女人会做各种各样,色香味美,脆而不干,甜而不腻。女人们会使出十八般武艺,将“馍馍”做得最好。得到正月里来的客人、亲戚的赞。接下来当然要说除夕了,除夕也就是腊月的最后一天,春节的前夜腊月三十。现在多称为“年三十”、“除夕”,旧时,又称“除日”、“除夜”、“岁除”、“岁暮”、“岁尽”、“暮岁”。当然“除夕之义就是旧岁至此夕而除,新岁自明晨开始,有除旧布新之吉兆。这天也是我们吃、喝、玩、乐的日子,人们在中午便开始在大门、街门、房门上贴大红对联,门楣上挂门头子(彩色纸刻花纹的装饰品)和黄钱(黄纸上刻的花纹)。然后在下午要在肉锅里煮上饺子,用碗端上,拿上纸钱去庄子的前面迎先人,先烧纸钱,后致祭品,再放炮,意思是让祖先们来家中过年。太阳一落,家家都在堂屋里(院落中的上房,一般不住人,只供祖先牌位及先祖画像等)点烛焚香,祭祀祖先。所有男人(妇女在过年期间,不能进堂屋)都衣帽齐整,上香焚表鸣磬。祖先牌位前要献上食品供物。接下来是装仓。所谓装仓,是把猪肉(猪头最好)羊肉(过去的阔气人家还有鸡鸭鱼肉)煮熟了,每人捞上一碗,吃得尽饱,孩子们往往吃得很高兴。仓装完了,全家人坐在一起,说故事,拉家常,有的'玩牛九纸牌,兴的是一夜不睡,老人有一种说法“除夕”是熬寿的时间,谁休息得最迟,谁的寿命也就越长,年轻人可是冲这一点也要玩个天大亮。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守岁,即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留恋之情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春怀着希冀,如果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的精力充沛。俗称“熬寿”。

大年初一,大概到凌晨四五点左右,男女老少更换新衣,继则端上盘供,长辈们就准备燎天蓬的东西,当然燎天蓬之前要看今年的喜神在何方,农村一般要看自家的牛卧的方向,牛头朝哪边,就意示今年的喜神方向,然后全家老小,拿着花炮、烧纸、香、祭祀物品,出户迎接喜神,按“历书”所指喜神方向献盘敬香。在喜神所在方向架起一堆大火,大人小孩都要从火上跳来跳去,嘴里喊着“东去东赢了,西去西成了,牛羊满圈了,骡马成群了”意思是希望来年吉祥如意,五谷丰登。此即所谓“燎天蓬”。归来,开始吃饺子、拜年,先由小辈依次“磕头”递拜家长,进茶奉酒。然后,出拜亲族、邻里,各家都在客房里摆着油馃、馓儿和酒菜招待。晚辈给长辈磕拜后,长辈为了表示诚意和关怀,要给小辈压岁钱。这一天,人人见面都要问“过年好!”,平辈相遇,拱手致贺。拜年完了,他们有的弹唱,有的玩牌打麻将,整天都沉浸在欢快的情绪之中。

大年初二拜岳父、岳母都成为民勤一种乡俗,无论是新婚夫妇,还是老女婿,在初二都要去岳父岳母家道贺春节快乐。没娶过媳妇的必须到舅父母家去,没有特殊原因不能错过这一天。

初三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早晨仍在堂屋里上香礼拜,并把门楣上、仓子上、箱柜上挂的黄钱一律扯下来焚化,叫做“化钱”。意谓先祖来家过年,现在欢送他们回去。紧接着就是“打醋炭”,是在每个房里的火盆上或火炉中烧上一块石头,备好一碗带油花的陈醋,打醋台者手端一个大木勺,勺里放着烧红的石头,同时在石头上浇醋,醋遇上石头,就有浓烟般的热气冒起来,弥散整个房间,发出一种酸喷喷的异香。打醋台的人走向各个房间,各个角落。然后把剩下的醋和石头倒在大门外,据说这些东西驱瘟除邪,清除一年的灾祸疾病,因之又名“除百病”。打醋台的人前脚走,后面的人就跟着把房间、院落打扫一遍,三天的过年就算基本上结束了。

接下来从正月初四各乡镇排练的秧歌队、社火队穿梭于大街小巷、居民楼院、政府机关之间,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勤小调在文化广场倾情演出,开着三轮车、小汽车的农村居民进城看戏、看社火成了新时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日。

人勤春来早,正月初十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元宵节气氛。龙年元宵佳节准备得非常充分,氛围营造得格外热闹。由县城东小十字从南向北穿过文化广场步行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着“龙年大吉”的拱形彩门,彩门内一幅巨型的象征中华传统文化、祈祷人们万事如意,平安祥和的九龙壁富丽堂皇地矗立着。其次,依次摆放的是“瓜果飘香”长廊、“蟠龙柱”、“龙王治水”、“劲牛”、“花团锦簇”、“玉兔送福”、“航天模型”。两侧对称布臵“金钱树”、“苹果树”等各种花树。整体犹如传统庭院前庭、中院、后院、左右厢房式对称布局。在最北端是在玉兔指挥下的两条巨龙正欢快地玩耍“二龙戏珠”游戏。

正月十五日便是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也是我国一个普遍的传统节日,在民勤县城四大街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吃元宵、闹社火、放烟花、观灯、猜灯谜、荡千米等,展现出民勤人民团结奋进、平安和谐、率先发展的时代风采,演奏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生态良好、经济发展、上下一心的和谐音符与篇章中结束一年一岁的春节。

调查心得:

通过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我想,春节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视,是因为它代表了人们的愿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满,希望工作顺利,前途无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恼和愤懑都将在大家彼此的祝福声中消散,在彼此的祝愿中积聚力量,春节,给了每一个人畅舒胸臆的机会。春节还意味着团圆,在当今亲情日渐淡薄的形势下,春节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体验家的温暖。春节也意味着春意融融,春天来了,万象更新,忧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淀在冬天的冰雪中,当春风轻拂杨柳、小河潺潺歌唱时,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光阴流转之速而增添宽容和大度。春节实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春节是四季之首,我们的足迹将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开始了一次始发,所以多一点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点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5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农村经济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年青一代受到世界综合文化的影响,在思想与兴趣等方面出现“西化”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有所淡化。春节期间,我对家乡农村的春节文化习俗进行了适当的调查,分享给同学们,借此激发同学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并思考改革与创新、继承与发扬。

下面向大家汇报关于春节习俗的三个方面的调查结果。

一、春联

走访和观察了几十户人家,认真查看和欣赏了各种对联,现将我的分析汇报给大家。

1、春联的格式

正门对联:贴在门堂中,纸张较宽大,字数一般4-5个大字,少数铁门有7个大字的。

门旁对联:贴于门两旁,一般木门旁较窄,多数是7个小字对联,也有9个小字对联。有些人家是大铁门,则是7-9个大字对联。

门头横联:贴于门堂上方,多数情况下木门才有,字数讲究为偶数,字数一般是10个字,通常是由一副完整对联构成的,

“四个字”:贴于门头正上方,特大字,反应主人的吉祥心意。常见为“紫气东来”、“飞熊镇第”、“耕读传家”等。

“福”字:正门的最上方通常贴一个“福”字。有的正贴,也有倒贴的。倒贴寓意“福到”。

柱联:贴于各种柱子上,大字对联,通常7-9个字。

迎喜条:通常贴在家门口的树上,如“迎喜接福”、“四季平安”、“四方来财”等

2、春联的内容

正门对联的内容多半都是积极、乐观、祥和、祝福等等美好的。

祈愿类的,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

言志类的,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祝寿类的,如“福如东海水,寿比南山松”

歌颂类的,如“国梦圆时家梦好,政风畅处世风清”

写景类的,如“几行绿柳门户晓,一树红梅万户春”

行业类的,如“联通千里全家福,信达万户百姓欢“

励志类的,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3、春联的材质与种类

(1)地方工艺的红纸人工书写:比如,我爷爷就喜欢买当地叫“凤凰特红”红纸,在白纸上涂上红色涂料,越晒越红。用碳素墨水书写对联,即使一年过去了,还是黑字黑的发亮,红纸则鲜红如新。

(2)印刷版:就是在一般的红纸上印刷黑色字迹的对联,这种对联开始好看,时间长了就会裉色发白。

(3)烫金版:也属于印刷的一种,在红纸上印刷烫金字对联,金光闪闪,很好看,但阳光晒的时间长了,字就会掉下脱落。

很多年青人不太讲究,喜欢买印刷版对联,方便省事。但是年龄大一些的人喜欢买好红纸,请人到家写对联或订购手写的对联。其实,后者赋有传统文化气息,值得推崇。

4、贴春联

(1)时间

贴春联通常时间是除夕当天的上午,贴好春联就等着吃午饭了。但也有提前一天、二天贴春联的。大人们说,民间有习俗,穷人家过年就是“年关”,但只要贴上春联,债主见到了就不会上门要债了。

(2)程序

“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之前,通常要上一年的旧春联撕掉,把门清理干净。

农村一般会先“打”好“浆糊”,然后裁好对联,做好准备。先在门上相应部位涂上浆糊,然后把对联拉直,轻轻贴上去,稍微调整后,用抹布压平即可。有时候要借助椅子、凳子和梯子才行。

贴对联也讲究文化,传统文化要求左边为上联,右边为下联,而上下联的判断依据是平仄声,需要了解对联知识并拼音基础好。如果家里人没有文化,你从他家的春联贴法就可以看出来。

5、特殊的孝联

对于家中有人去世的家庭,很多人家会贴1-3年的孝联,以示对亲人的沉痛悼念。

二、烟花爆竹

在传统的习俗中,春节放烟花爆竹是不可缺少的,硫磺硝烟味总是和春节的气息紧密整合在一起。人们总是以为烟花爆竹放的越响亮,来年的运气就会越好。网络查询可知:放爆竹是为驱逐一个叫“年”的吃人怪物,以确保民众平安,进而演化为一种祈福平安的民间习俗。

1、燃放时间

(1)过小年,腊月二十三的晚上,目的是为了送灶神回娘家(天堂)。民以食为天,期盼灶神能“上天说好话,下地保平安”。

(2)除夕年夜饭时。过去,年夜饭是在晚上,如今“抢过年”,不少人家上午没到十点就吃饭了。

(3)除夕半夜12:00时。“爆竹一声除旧岁”,守夜结束时,爆竹声震天,接“灶神”回家,迎接新年的到来。

(4)正月初一的早晨,俗称“开门炮”。民众很讲究“开门炮”,希望一次呵成,预示新的`一年中一切顺利!

(5)正月初三早上“送年”。过去,表示节日完成,需要开始下地干活了。

2、烟花爆竹的种类

(1)礼炮型烟花:观赏性强,冲击力大,安全性要求高,燃放需要在空旷地带,当然价格也是较贵的。据说是近十多年才有的,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往往燃放的既多又“豪”!

(2)鞭炮:有普通鞭炮与闪光炮(如“遍地红”)两种,前者是传统简装鞭炮,价格较便宜,后者是精包装、安全性好的鞭炮,价格较贵。鞭炮燃放起来持续响亮,预示顺当,是春节必不可少的。

(3)手持烟花:通常是儿童们手持燃放的观赏、娱乐型烟花。我小时候就喜欢缠着父母买这种烟花玩。

3、反思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即使在乡下不限放烟花爆竹,相对于往年,燃放的数量已经有所减少。以往,除夕及正月初一,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村庄和街道,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硝烟味道,让人咳嗽不已,简直令人窒息,呼吸困难!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还在小学,爷爷奶奶要求爸爸过年也要放烟花。后来,经过爸爸、妈妈和我的建议和反复劝说,爷爷奶奶就再也不要求燃放烟花。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在老家爷爷奶奶准备好过年的鞭炮,爸爸在单位和小区里再也没有燃放过任何烟花或炮竹。作为老师,爸爸每到春节都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不要燃放烟花爆竹,他确实以身作则做到了。

烟花易冷。不管烟花爆竹多美,过多地燃放的确对环境空气产生了污染,需要我们理性对待。听在曾经在上海过春节的大舅说,上海过春节非常安静,根本没有一点儿鞭炮声,但大街上的年味也很浓厚。或许,我们也要改变思想观念,对传统文化进行改良与发展,对烟花爆竹进行必要的控制。

三、走亲访友喜酒忙

1、走亲访友是春节最热闹的事情。

现代人工作繁忙,不少亲人打工在外,春节成为亲戚之间互动的主要时期。一般地,走亲访友都会带点礼品。礼品多数为酒类、乳制品,也有其他的,如香烟、保健品、糖果或玩具等。到家后,主人会招呼大家先围在火盆周围,端出各种糖果零食,泡上家中最好的茶水,一起拉起家常。

一般地,血缘关系近、平时关系好的亲朋好友会留下来一起吃饭,仿佛不吃饭是对主人的不尊敬。老年人特别希望亲戚朋友在家里多热闹一段时间,所以有不少亲友会选择聊天、喝酒、打牌,把热闹的气氛搞的浓厚,主人会很开心,事后也会津津乐道。

2、喜酒扎堆礼金重

因为平时在外工作的人多,乡村多半是妇孺儿童和老人,所以很多人把喜酒安排在春节期间,比如结婚、乔迁,甚至还有把孩子周岁喜酒提前或推后到春节期间,图的是亲戚朋友都能到场,热闹一些。这些扎堆的喜酒无形中使得春节变得更加匆忙,甚至会遇到一天要喝2-5家喜酒的情况。

3、反思与新气象

走亲访友带礼品导致浪费较大,虽然有的家庭可以把A带来的礼品转送给B,而B又流转给C,但最终家家都会留下一类酒品和乳制品等,而今礼品动辄几百元,导致每个家庭花销很大。但实际中,很多家庭一年也喝不了几瓶酒,礼品往往过期了也用不掉,浪费惊人。

喜酒扎堆使得很多人春节礼金花销很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礼金越来越重,由于崇尚礼尚往来,礼金的攀比导致的经济压力也不小。

然而,春节也出现了新气象。

(1)有不少家族统一意见,春节往来不再带礼品,彼此之间见面聊天、喝酒、打牌,图个热闹,就非常不错。

(2)也有一些家族搞AA制新团拜,把家族的亲人约到酒店,一起见面吃饭、聊天、娱乐,不要天天张家李家到处跑,效果也是很好的。

(3)也有家族轮流到访。今年一起到A家、B家,明年一起到C家、D家,等等。这样很多家庭可以解放出来,主办家庭也能一次待百客,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结束语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有重大经济因素参与,我的调查报告也只是冰山一角。希望我的调查报告能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思考改革与创新、继承与发扬,使得这一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内涵得到更好的丰富与发展。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3篇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

春节调查报告范文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

寒假春节调查报告范文3篇

关于春节调查报告范文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2)

过年调查报告3篇

篇2

调查项目

调查内容:乡土素材在写作中的运用情况

从调查表反映的数据看:乡土素材在写作中的运用情况为偶尔运用,学生对待乡土素材的态度为想运用,对乡土素材在写作中的运用的认识是想用但不知如何用。

从与教师座谈的结果看:教师认为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重视作文教学的占100%,在写作指导中重视乡土素材运用的约占50%,有意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乡土素材的占10%,约40%的教师对乡土素材在写作指导中没进行过思考,特别欣赏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乡土素材的教师占80%以上。

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乡土素材没有主动性、积极性,主要原因是对乡土素材的不理解,概念模糊,不知道如何运用。学生迫切需要一种新鲜的题材充实自己的作文,以写出新颖的、生动活泼的、有实在内涵的创新性作文。学生需要对乡土素材有一个系统性的理解,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乡土素材介绍与运用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搜集利用乡土素材的方法,培养其细致观察、灵活运用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加强对乡土素材广度和深度的认识以及培养搜集筛选乡土素材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掌握指导学生运用乡土素材的方法。

6、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我镇乡土资源的类别及分布,并写成调查报告。

采用文献查阅、访谈、实地考察等调查法,组织学生和课题组成员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及春节假期走访各村,调查我镇过节习俗、节日文化等;xx年7月5日主持人召开阶段会议,回顾了前期研究工作情况,交流了三个调查报告(《乡土文化对农村初中生生活的影响》《农村初中生在写作中运用乡土素材的意识及需要》《柳泉镇乡土资源类别及分布的调查报告》),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并安排课题组成员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带领学生参观向阳渠,并组织学生沿主干道调研,考察这一水利工程的兴衰;利用寒暑假休息日到我镇大山名湖游览、考察;联合语文组举办“乡土资源调查大赛”,发动学生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乡土素材的搜集,并编写《乡土资源文选》。2010-2011年六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九年级班主任学期末工作总结

2012年文化新闻出版和人体育局工作总结

对于奖助学金的工作总结

社区卫生服务站2012年工作总结

篇3

本次调查研究活动过程即过程愉悦与成果共享的过程,师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研究活动既促进了师生对生活于其间的社区和对本地传统文化和美术形态和知识的了解,又促进了学生发现、思考、判断、合作、创造与共享,更促进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解决问题能力。

首先,是教师准备阶段。我先对本地美术教育资源做了大量的收集和分类工作,把地区中美术教育资源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人”的资源:各类设计人员、艺术家、手工艺人、民间艺术的继承者、流行文化传播者;第二类为“物”的资源:地区的特色工艺品、秀丽的自然风光、古镇建筑、地区特产、纪念馆、博物馆;第三类为“无形的文化”资源:风俗习惯、历史传说、、流行文化等。其次,是学生前期准备阶段。我利用美术课对学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从调查目的、社区美术资源的范围,到如何选题、如何调查采访、写调查报告,到如何作业和安全问题,并给学生下发调查报告格式书、调查问卷纸和学校介绍信。每个班级学生自愿参加,讨论成立一个小课题组,由学生自主推荐小组长。暑期开始前小组上交课题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稍作调整,避免课题重复与太空泛,并互相通报联系方式,以方便学生发问及教师监控课题进展。

在暑期调查开展过程中,学生按课题小组进行了调查。经过师生努力,形成了多种作业成果调查报告、调查问卷及分析、摄影、书画作品、剪纸和实物等。暑期过后,各小课题组上交整理好的调查报告及其他成果,然后教师对课题进行整理总结和展示。

三、接纳、解读、沟通、整合――调查活动案例的分析

1.学生通过观察、采访、问卷、记录、总结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对美术知识和传统文化的了解。例如丁洁云小组对杨桥的龙灯队进行调查后,在调查报告《调龙灯的变迁》中写道:“龙灯是几位爷爷奶奶一起做了十来天才完成的,是用细竹条围起来做内部支架,用绸布做外衣……长16米有九节两条龙,调龙灯需要22人;每年调龙灯时间集中在春节,一般家庭请龙灯队在家堂前绕一周以祈求家宅平安、事业顺利。”学生从中直观地了解了龙灯这种民间美术的制作形式和文化习俗。

2.通过调查研究活动,学生在社区这个综合原生态的美术教学场域中,提高了对生活中各种视觉影像及文化观念的思考、解读和辨析能力。在社会生活日益泛视觉化,而艺术却日益生活化的今天,学生不需要高深专业的美术技巧与知识,需要的是艺术化的生存,即思考、辨析、沟通、表现。“你是否觉得漫画已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是否尝试创作漫画?你最喜欢的动漫人物和作者是谁?在动画片《哪吒》中你愿意扮演什么角色?”在调查中调查者和被调查人对动漫文化有了自主的思考,提高了对这种流行文化的辨析能力。

3.调查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美术和社区环境及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了民间美术传承者的生存状况,对家乡和传统文化更加热爱了。例如调查剪纸的小组问了剪纸艺人汤晴兰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些剪纸如门神是否真能驱邪、避灾呢?”从老人肯定的回答中,了解了那代人的传统观念。

4.在研究学习中师生都掌握了调查研究的一般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讨论选定一个小课题方向和推荐小组长开始,到讨论如何设计调查活动步骤及路线,到设计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到找目标人群填写问卷及采访,到最后写调查报告和作业,随着一个个困难的解决,掌握了调查研究的一般方法。

5.调查活动促进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增强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杨帆同学在调查报告《居民的业余艺术爱好调查》中写道:“这次任务给我们的感觉还是很重的,比如找人填写调查问卷时必须有很大的勇气,很怕被人拒绝的滋味。”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种种困难,比如说有人在接受调查中填写马马虎虎,有的不想写姓名与职业年龄,但在小组成员共同努力下,“最后终于完成了任务”。调查民间书画家的一组同学在调查开始时,两次采访都没有碰到民间书法家,第三次终于完成任务,最后还得到了书法家为他们写的书法作品。

四、调查中的问题与对策

在调查中我深切地感到农村美术教育的环境亟待改善,应尽量取得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的理解和支持,保证美术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师充分准备和合理的组织对全体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调查至为重要,选择有责任心的调查小组长也是调查顺利进行的关键。原生态综合的美术资源难免良莠不齐,必须认真甄别和选择高质量和美术学科联系紧密的选题。

利用开放综合的社区教育资源,指导学生从兴趣点入手进行美术研究学习,自我发现、学习、思考,自主地判断、行动、创造与共享,在生活中实行美的教育,我相信这株艺术教育幼苗必将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梁满修著.乡土教育之理论与实施.

篇4

正因为如此,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历史组确立了“常州姓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课题。

二、实施过程

1.编写校本教材,体现地方特色

我校历史教研组从2010年12月份开始启动,经过调查、分析,充分了解了中国姓氏文化特别是常州姓氏文化与历史,决定正式确立常州姓氏文化校本课程并开发和实施这一课题研究,2011年3月份,资料汇总,经过几次修改,最终完成了常州姓氏文化校本教材的编写。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学手段

我们课题组在完成校本教材编写以后,从2010年12月份起,制订校本课程实施计划,主要包括课时安排、组织形式、活动地点等。我们改变单一口授模式,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尽可能做到新颖、多样、形象、直观、生动,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教学的创新和活力在于它的实践活动。所以,我们课题组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学生开展查阅资料和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4.尝试开放性评价,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校本课程社会性、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学评价需要多元化,有一定的弹性,尤其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评价。通过谈话、观察,建立成长记录袋等方法,对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发现、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进行评价。

三、实施效果

1.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我们的学生在社会调查中表现出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教师不再只是书本知识的灌输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合作者,有些地方还要向学生学习,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又因为社会实践基于教材,但又脱离教材,教师也不再一味地依赖教材,而成为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使历史教师也融入这个课程的学习中,教师的教研水平也提高了一个层次。

2.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题实践表明,学生课外利用网络、图书、访谈收集的资料,以及通过社会调查撰写社会调查表、社会调查报告,以及各种小论文,能正确认识姓氏文化的产生、变化、发展等,并提出有见地的想法,这样,使学生对校本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把课堂所学知识与本地实际相联系,从而提出质疑,阐明自己的观点、立场。

3.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熏陶

常州姓氏文化校本课程向学生介绍了姓氏文化的由来、变化、发展及自己与名人的关系,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祖先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对家乡产生自豪感。此外,校本课程还对学生进行人文修养的熏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4.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具有了初步收集资料的能力。教师开出参考书目,列出相关网址等,让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和应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相关学习内容的资料;同时,根据内容的需要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学生通过调查、收集的资料,设计的问卷等,显示出初步收集资料的能力。

(2)有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校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自己姓氏的起源,从而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思维品质。

(3)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能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课题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学生如果没有较深刻的思维和较强的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这些任务的。

篇5

苏教版《(史记)选读》分8个专题,节选文章20篇,教学时间10周。所选文章较长,且都属于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全交给学生,学生阅读起来需要较多的时间,阅读方式比较单一,阅读兴趣不大,学习效果较差。

二、课程目标

通过对《史记》的解读,使学生增强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领悟古代文化的思想和艺术魅力,了解《史记》的创造精神和艺术成就,理解《史记》对我国史学和文学的深远影响,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校地处江苏北部,隶属徐州,是汉高祖的故乡,两汉文化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地域特色。很多学生从小就听过刘邦、项羽、樊哙、萧何等人的故事,甚至生活在故事发生的地方,对这一块比较熟悉并有浓厚的兴趣。

四、活动设想

1.阅读选修教材中的《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熟悉其中的人物和情节内容。

2.观看百家讲坛王立群先生所讲的《汉代风云人物》系列。

3.搜集与刘项有关的丰县饮食文化资料并做实地考察,写出调查报告。比如鼋汁狗肉、烙馍。

4.搜集与刘项有关的地名并追踪来源,写出调查报告,比如龙雾桥、中阳里、五门桥、荷花楼、金柳寨。

5.搜集与刘项有关的民间故事。

6.搜集与刘项有关的其他著名历史人物,比如樊哙、萧何、周勃。

7.举办一期丰县历史文化小报比赛。

四、实施程序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方案3―6中的一个,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出去采风和查询资料,组长负责组织人员把资料汇总筛选,本组和其他小组之间的交流

五、成果和反思

这次活动课的特色在于,把课本和本地文化资源有机结合,既有课本知识的学习,又有生活气息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用自己的方式认识历史。

这次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我准备、自我表现、自我发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打开了学生的思路,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领导与被领导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及资料的能力,接触并熟悉各种研究方法,如:访谈法、文献法、观察法等。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不仅熟悉了课本知识,还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在实践过程中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激发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了保护家乡文化和传承家乡文化的责任感。其次,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归纳、整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完成了学生学习由课内而课外的迁移。最后,举办丰县历史文化小报比赛,既是一场实践活动,更是一次成果展示。

从效果来看,语文实践活动提供的舞台比语文课空间广阔得多,失败的教训与成功的经验,尝试的机会和探索的机会要多得多,当然学生的收获也多得多。

对教师来讲,选修课的授课方式、方法缺乏明确的指导和引导,也没有范本和典型,有专家说:“选修课不能上成必修课,也不能上成大学选修课。”但如何上,怎么上,一直都在摸索探索中。这次实践活动,实质上是对选修课上课方式方法的一次尝试,为老师落实课标要求,提高选修课的水平和技能,增加对选修课程的认识,探索制约选修课程的要素,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选修课教学体系、课堂模式、学习方式和评价原则,真正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打下了基础,也为以后活动的继续开展做了必要的准备。

这次实践活动课暴露的问题也很多。

篇6

一、农户收入的现状

本次共走访调查农户52户,其中,纯农业户38户;亦工亦农户7户;以农为主,农闲时兼营服务等三产业的4户;纯经商办企业的3户。其中,2009年度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3户;1万元(含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8户;2万元(含)以上,3万元以下21户;3万元(含)以上,5万元以下17户;5万元(含)以上3户。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农民家庭收入还很低,加上生产、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在短期内增收还很困难。

二、农户收入状况分析

在调查前,笔者曾到当地政府统计部门进行了相关情况的了解,2009年该镇上报的农民人均纯收入4725元,比上年增幅15%。在此次调查的52户中,总人口213人,其中,劳力131人,在所调查的劳力中,外出务工106人。在农户的收入构成中,来源于一产业的收入716元;来源于二产业(含外出务工)的收入2187元;来源于第三产业的收入1822元,分别占总收入的15.2%、46.3%和38.5%。从收入构成可以看出,农民来源于一产收入较少,来源于二三产业的收入较多,尤其是外出务工收入占总比例最高。而一产收入中,退耕还林收入占70%以上,真正纯农业收入更低。

通过以上分析,目前,我家乡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靠外出务工收入,从调查出的外出务工人数占总劳力人数近81%的比率来说也是如此;其次是经商办企业的收入,单靠农业生产生活将十分困难。分析当前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低,增收困难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虽然被调查的52农户中,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占大多数,但近年来农村家庭开支逐年加大,尤其是教育、住房等到方面支出更大,致使被调查的约70%以上的农户全年没有结余,稍有变故就得负债。

(2)增收速度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据资料显示,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而1997年以来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按照到 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的目标要求,农村人均收入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近几年来,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一些有利政策,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然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据我了解,我家乡安徽省巢湖市在全国农村所处位次还较高,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内陆地区农民收入更低。

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为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6%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

(2)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调查发现,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二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三是结构调整不深入。以蔬菜为例,种植结构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严重滞后。

(3)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引导、协调、服务功能滞后,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一是信息服务滞后;二是技术服务跟不上。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三是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贷款困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三、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现如今,中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实现我国“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尤为关键。但是,收入差距过大,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限制了我国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活力与动力。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对扩大消费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千方百计搞好农民技能培训,让农民更多更早地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

2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提高民营企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工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篇7

二、重实际,解决问题

生活中的每一个偶发事件,都可能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在事件中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不及时进行引导、迁移,将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相反,教师若能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恰当地调整教学内容或顺序,进行“小题大做”,那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上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出外秋游。这次游玩是分散活动的,导游和班主任再三强调集队的时间,每个学生也佩戴了手表。可是到了集队的时候,某班还少了两个学生,我们越等越急,只好分散一些学生到处寻找。差不多找了一个小时,我们才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找到那两个玩得不亦乐乎的“小家伙”。就因为这样,全体师生迟了一个小时才回到学校,来接孩子的家长早已在校门口等候多时,担心不已。针对这次偶发事件,第二天我们新增了《个人要服从集体》班会内容,让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讨论:两位同学假如出了事怎么办?这样做,错在哪?然后让那两位迟到的学生和其他学生进行“案件改演”:当你很想再玩一会儿,而集队时间到了,该怎么做?通过这样“议一议”“演一演”,让学生明白:没有纪律就没有一切,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员,不要因为个人而影响集体,并引导他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重生活,体验实践

1. 以学生为本,创设体验情景

在课堂中设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观察、不断感悟、不断反思,并在体验中获得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最真实的感受,从而明白道理。

如上学期,某班部分男孩经常嘲笑邻班一个残疾学生,部分女生一见到那残疾学生就找地方躲。针对这一不良现象,该班班主任没有进行喋喋不休的批评、说教,而是设计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班会课《他们需要什么》。为了使学生们能切身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与困难,课上设计了“蒙眼寻物”和“单手穿衣”的体验活动,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进行分组,模拟残疾人进行体验。然后,教师让学生在小组里、在全班交流感受。起初,大家可能感到活动有趣,发笑不止,但随着体验活动的进展,笑声少了,他们的脸色却多了一份凝重。因为学生们已经切身体会到:正常人很容易做到的一些事,对于残疾人来说却很困难,进而深刻理解残疾人的痛苦和艰辛,焕发同情、尊重、关爱残疾人的美好情感。

2. 以生活为本,丰富实践活动

篇8

由于考核验收时间紧、任务重,因此,验收小组按照“既全面了解掌握情况,又简便易行”的要求,对照考核验收细则的有关项目进行检查,既保证了检查质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考核验收过程中,验收小组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看资料。严格对照考核验收细则,认真查阅各类资料,并如实记载。二是提问题。对需要了解的情况,向各单位的联络员或分管负责人直接问询。三是听课。每个学校听课一节,通过师生的课堂活动具体了解主题学习的课堂实施情况。四是听汇报。验收小组认真听取了每个学校的主管领导做的具体而翔实的汇报,从而保证了对各校具体实施情况的全面了解。

从检查验收情况看,4家单位的总体质量都较高,各项工作落实的扎实、有效,各单位组织的学习活动丰富多样并各具特色,主题学习效果良好。

二、共性情况

1、各学校领导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副校长或教科研主任主管,领导清楚学习实验情况,有具体可行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总结。

2、学校主题学习实验气氛浓厚,尤其是诸城的两所学校,以实验课题为依托,学校文化气息浓厚,个性化阅读搞得有声有色。

3、实验教师积极性高,撰写论文积极主动,都以“自主互助探究式”为基本的课堂模式,总结出了多种课型的主题学习教学模式,能积极使用《主题丛书》,并结合其他选文进行单元主题教学。

4、各学校各种图书和主题丛书配备充足,有自己的图书角,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主题学习活动:演讲比赛、朗读比赛、读书笔记展示、征文、手抄报、课本剧表演比赛、校报校刊、成立文学社等,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创新情况

1、诸城孟疃初中虽是远离市区的乡镇中学,但教研教改气氛浓厚,依托“个性化阅读与文学教育研究”课题,做了大量的工作。课堂活动按“目的+内容过程+评价方式+反思”的程序进行,教师的课堂反思打印成册。各项活动极具地方特色,如秋天的果实玉米、苹果等进入课堂,极具民风俗韵,体现“秋之颂”的主题;“爱我家乡”、“家乡风俗”等调查报告,彰显家乡魅力;“春联集锦”、“清明节抒怀”“反”等征文活动结合时令,联系生活实际……各项活动多姿多彩,相映成趣。

2、诸城实验中学身处市区,以文化立校,一进校园就感觉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学生活动极富特色,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每个月都有独立的主题活动;校报校刊由学生主编;教师培训中的“年会”形式别具一格;向老师推荐语文必读书目,每年给每位老师报销300元书费;定期组织学生记者团外出采风,发放记者证;邀请名家“毕淑敏”等进校园;举办感恩教育,给家长制贺卡、感恩信,折成各种形状;创建“图书漂流站”,学校图书学生轮流看等。

3、安丘景芝中学的手抄报丰富多彩,“孝道文化、绿色书刊、学无止境、教师节”等主题,关注面广;社会调查报告、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别具特色;成立“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学生成长档案,从阅读速度、阅读质量、学期阅读量等方面测试学生阅读成绩。每学期记录2次,分别为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这些数据可以直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及掌握能力。

4、安丘青云双语学校建校时间虽短,但主题学习气氛较浓,已举办了不少学生活动,收录学生习作的文集关注面广,关注学生的成长,如“希望集”、“花开的声音”、“中学时代”、“改革开放”、“妙笔生辉”、“青春物语”“师生情怀”等;举办“硬笔书法比赛”,关注学生书写;举办古诗文默诵比赛,建立“班级图书目录”等,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9

(二)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我系学生可利用返乡机会,自主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见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大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三)广泛开展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活动。我系青年学生应主动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进一步解放思想,勇敢面对挑战,把服务地方作为每一位学子的义务和责任,充分发挥我系专业学科和创新人才优势,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掀起青年学生广泛开展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热潮。要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奋斗目标,立足**,辐射全国,积极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言献策,要深入调查研究,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开展广泛深入我为家乡献力量的社会调查、主题征文活动,并进行表彰。

(四)以感恩伴我成长,孝心回馈父母为主题的体会亲情实践活动和真情送万家志愿服务活动。全系学生要合理安排寒期生活,为父母及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开展家庭亲情教育、礼仪教育活动,学会一项家务小技能,为父母减一分辛劳,添一分惬意,送一分亲情,做快乐的、有责任的家庭成员。也可深入开展真情济困进万家活动。每位经法系学生在春节期间自行组队集中开展真情济困进万家活动,为人民群众和广大青年,特别是下岗失业青年、贫困学生、农村贫困青年、残疾青年等有特殊困难的青年群体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办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办团组织的关心和帮助送到他们的心坎上,不断提高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能力。要从困难群众的实际出发,积极深入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开展真情送万家志愿服务活动。

二、活动方式

20**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采取点面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就近就便。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要就近就便,我系学生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地开展活动。

2、重点组队。结合实际情况组队,在各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我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优势,深入基层形成示范带头作用。

三、实施步骤

20**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和动员阶段。

20**年1月中旬至20**年1月下旬,我系从整体上对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布置和安排,积极动员广大学生投身于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对我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意义的宣传教育。

2、具体实施阶段。

20**年2月上旬至2月下旬,各社会实践个人、团(队)要按照我系的要求,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务实创新,出成果出效益,同时加强实践活动的新闻报道,提高社会效应。

3、总结表彰阶段。

20**年3月初,我系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并于下学期开学后3月10日前将调查报告和实践个人、团(队)总结材料报系团总支,对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团(队)、优秀个人和优秀成果进行表彰。

四、相关要求

20**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是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我系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抓紧抓好。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我系团总支、学生会的领导下,切实把今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动员、有指导,有考评。

(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就近就便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保证活动轰轰烈烈、扎扎实实。

篇10

第二步:游览秦淮河、夫子庙,了解秦淮小吃中“中华老字号”的历史渊源和传统特色;寻访几家老店,品尝秦淮小吃。

第三步:调研小吃现状,领略秦淮风情,感悟小吃之美,写出精美文章。

活动过程是:

第一小组:上午两个半小时,由组长周梦婷总负责,她将组员分成三组进行“导游”解说,分别是:

(1)名人故居游:李香君故居、吴敬梓故居、王谢故居、瞻园(卞婕主讲)

(2)科举文化游:大成殿、江南贡院、文德桥(陈伊桐主讲)

(3)秦淮风光游:仿古河房建筑、白鹭洲公园(曹思远主讲)

导游旗和扩音器是少不了的,潘涵同学的摄像机全程跟踪,丁小林的照相机咔嚓咔嚓更没有闲着。

第二小组:中午时分出场,在事先踩过点的组长徐振强带领下,走街串巷,到老字号的店家去品尝美食,用照片记录名店招牌和美食小吃;交流并略记品尝印象。为了省钱,大家分批购买,分而食之,一路热热闹闹,不亦乐乎。他们有所发现:流传已久的秦淮八绝风味小吃,一干一稀搭配恰当,很能引起食欲。但是有的老字号已经拆除,不见踪影;有的国营老字号经营不善,加工粗糙,失去了小致的风范;有的老字号老师傅隐退已久,手艺近乎失传。蒋有记这家老店,牛肉汤和牛肉锅贴实在好,不负声望。奇芳阁和状元楼酒店的小吃套餐价格过高,只能整套出售,不能零点,难以走入寻常百姓家。新开的秦淮小吃城将不少小吃品种集中在一家店内,方便了顾客,免去寻找的烦恼,但价高量少,仍不完美。

第三小组:品尝美食的同时,还在店里现场发放事先准备的调查表,请顾客配合填写。活动后将表格分析整理,为成果展示和调查报告的撰写做准备。他们一路观赏,一路走访,一路询问:秦淮风味小吃的口味是否沿袭传统,真正正宗的还有多少?结论:普遍存在传统手艺失传,老师傅流失,青黄不接,正宗的成分在减少。秦淮小吃分散各处,外地游人很不好找,是否也制约了它的推广?结论:秦淮小吃城是一种较好的尝试,但仍有不足之处。

篇11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科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园艺》是江苏省劳动与技术教育省编教材,园艺与生活密切联系,它美化城市,美化校园,美化家庭。学生对学习这门课很感兴趣。作为一名劳技教师,如果教学还停留在你教我学的层面上,那与新课改的精神是不相符的。怎样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外港河水质污染治理上是我校劳技课的一个研究课题,因此我们结合《园艺》课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来解决身边的社会热点问题。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考察了解外港河河水污染情况。

2.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了解外港河水质污染的原因。

3.会用实验的方法对外港河河水进行测定。

4.认识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

5.了解无土栽培技术在水质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6.初步学会水域绿化设计的方法。

7.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准备照相机、笔记本、塑料瓶、试管等。

2.调查、了解外港河的污染源。

3.了解外港河河水污染情况。

4.查阅资料,了解一些河、湖生物治理污水的措施。

5.向老师和专家咨询无土栽培的知识。

6.走访环保部门了解环保知识。

三、组织方法

实地考察、咨询访问、查阅资料、对比实验、模拟制作、设计方案。

四、实施步骤

(一)实地考察外港河,了解水质污染情况

活动的第一阶段,把全班的学生按兴趣分成几个组,教师布置调查任务,由学生亲自去实地考察,通过所见所闻,激发探究兴趣。学生在考察中要完成的任务:

1.找出外港河的污染源。

2.采集水样,以便测定。

3.摄制外港河水现状和污染源的影像。

学生把采集的外港河水样和外秦淮河水样、自来水进行对比研究,从颜色、气味、固体悬着物、酸碱度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掌握外港河水质污染情况。每小组学生根据实地考察结果和对比实验结果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二)课内调查报告交流,激发活动积极性

活动的第二阶段,是学生的调查报告交流,每个小组都有翔实的调查报告,有的图文并茂,有的是实物对比,通过交流,学生了解到外港河水质污染的原因是:沿河居民小区和一些单位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江宁区的污水处理厂未投入使用。学生通过对外港河水的测定,知道了外港河已被完全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对环境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通过观看学生拍摄的照片,大家感到外港河地区是多么的脏、乱、差,和我们江宁的经济发展极不协调。通过学生亲手获得的资料,使他们意识到,外港河河水治理已迫在眉睫。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展开调查研究,进行方案设计

第三阶段的活动,我们请学生为外港河水域绿化进行方案设计。教师不仅组织好活动,还为学生出谋划策。许多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到新华书店、图书馆查找资料,还上网查找污水净化的知识,有的走访环保局了解有关知识,有的实地考察江宁的各种水域,了解适合江宁生长的水生植物。经过两个星期的调查、研究,学生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我们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分享信息。在课堂上,学生探讨秦淮河、苏州河、太湖等水域采用的生物净化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各小组的外港河水域绿化设计方案思路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为外港河水域绿化设计出方案。

(四)成果展示汇报,总结评价促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每个小组都完成了设计方案。为了让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我们邀请有关专家、教师观摩汇报课。在汇报课上,每个小组都交出了内容翔实的报告,不仅有文字说明,还有图案设计。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阐述自己的设计方案。有的小组提出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要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要在枯水期对河道进行清淤;有的小组提出参照南京治理秦淮河的方法,在河内栽种美人蕉、鸢尾等水生植物,利用植物净化污水来改善外港河水质;有的小组还提出参照无锡利用水葫芦治理太湖污染的方案。每个小组发言后,其他小组、教师和专家对其进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的意见。经过汇报后,学生的方案得到了认可,他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

(五)活动延伸促发展

各小组在完善外港河水域绿化设计方案后,活动并没有结束,各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如,利用废弃泡沫制作泡沫浮床,进行植物的无土栽培,来增强自己的感性认识,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有的小组给环保局写信,对外港河水域绿化提出建议,让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次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建立了新的学习方式,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培养重点,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起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怀。

篇1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把“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为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可见,开放互动式教学是新课标倡导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据此,笔者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就互动式教学的运用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通过专题研究和成果总结,我们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和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持续的提升,新课标提出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课程得以较好地实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了显著提高,走出了一条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互动式教学的内涵

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费厄斯坦的“中介作用”理论等为代表的社会互动式教学理论,关注学习活动社会环境的协调合作,把教师、学生、家庭、社会、活动之间的相互开放互动看作是有效教学的灵魂所在;注重教师、学习者、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他们的动态性;强调有效教学应建立在包括教师、学生个体、学习共同体、甚至家长和社会在内的多元主体互动的基础上。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元主体的互动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应该是科学技术社会(STS)与学习活动的结合过程。就课堂教学而言,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师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实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互动,在互动中教师要智慧地利用新生成的教学资源,进而引导学生实现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主题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二、互动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实践

下面笔者以经济生活《市场配置资源》这一框的学习为例,就互动式教学的运用作一介绍。

(一)课前调查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围绕所要学习的主题,通过调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使教师能通过学情分析,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个过程是互动式教学的前期和基础。

1. 确定调查项目。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的核心内容确定相关调查项目。为了提高互动的效果,可对每个调查项目提供正反视角,正例用于支持教材和自己的观点,反例用于从对立面来反证和升华教材的观点,以便为下一步的质疑和辩论提供丰富素材和事实根据。

2. 开展小组调查。在确定调查项目的基础上,把调查同一类问题的学生编在一起组成调查小组,比如有关政府配置资源的为一组;有关市场配置资源的为一组;其他的为一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组内成员既有明确分工,又能协同合作。

3.撰写调查报告。各小组经过调查收集到的事例可能会很多,这时就要根据教学和研究的需要选定典型事例,并对材料进行初步分析,形成简单的调查报告,用作课堂交流。特别要注意的是,调查报告不要求很复杂,只是对调查材料的一个小结。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调查报告进行“二次备课”。

(二)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调查成果,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形成“凤头”。创设的学习活动情境有很多,如实物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多媒体情境、谈话情境及小品表演情境等,这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情境一:视频《今日相城》。课件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歌曲“太湖美”以及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的视频,这种围绕资源配置创设的情境对学生有较大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这种教学方式正是新教材所提倡的,也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

情境二:“数据家乡”展示。根据学生搜集的图片、数据以及市场配置资源事例等材料,教师用带有激情的话语赞美家乡,将学生的视野引到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观察身边的变化,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增强学生对规范市场秩序的认同,从而从内心拥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策。

通过以上情境的设计,一方面对学生的调查成果进行初步的展示,肯定了学生课前调查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通过这些鲜活的事例,可以激发教学互动的内在热情,促进互动式教学的实施。

(三)互动探究

根据设计的教学情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探究,进行教师、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乃至与更多的其他主体的互动。

1. 交流和讨论。由于在课前的调查阶段,已经确定了课堂教学的“锚”, 并确定若干相互联系的教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组织学生按小组,根据课前搜集到的材料对照教学内容进行讨论。讨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作必要的引导。同时,教师要以学生的指导者、合作伙伴的身份深入到学习小组,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现象去思考本质;二是收集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集中反映出的问题,从而为接下来的生成教学环节做好准备。

2. 发言和提问。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这个阶段,各小组推选小组代表呈现本组的讨论成果。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按照“观点+依据”的模式,充分表明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见解,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学生主体发言的内容除了用事实说明教材的观点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就疑难问题向老师、同学多提问题。对与教学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全班学生共同思考,适时解答;对于那些偏离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师还是要予以肯定,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研究。

3. 质疑和辩论。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更深入地掌握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思考、讨论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质疑的问题应该确定在知识模糊处、矛盾处、知识迁移处、思维定势处,这样的质疑才有意义。

(四)体系建构和能力迁移

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在上述教学环节后,学生所形成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缺乏逻辑性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基本知识点进行对比和联系,并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基本思维方法,构建知识体系。另外,我们可以改变以往当堂练习的传统做法,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时事热点材料来设计思考题,让每个学生都来当“命题者”。通过这样的尝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对《市场配置资源》这框的学习内容有了深入理解,知识建构和迁移能力得以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参考社会事务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对家乡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了更深的情感体验,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道路有了更具体的价值观认识。

三、实施思想政治课互动式教学的注意点

篇13

一、目前农民工类书籍出版存在问题

(一)流通渠道不畅,限制了出版和需求

目前来看农民工书籍流通渠道很窄。首先,农民工书籍的出版在选题上并没有单独列出,基本上是放在是“三农”图书的大的框架当中。在我们的观念中并没有把农民工和农民区别开来,实质上农民工和农民已经有了实质不同,既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一部分。其次,就是农民工进入城市后,其工作地点比较分散、偏僻,致使弄农民工与书籍的接触机会很少,上图书馆和书店的时间和条件不便利。从图1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农民工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工作,一般来讲这两类工作离繁华的服务区都较远,这也大大加大了农民工与书籍的距离,使农民工类的书籍在流通上受到阻碍。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整理。

出版商在流通不畅的条件下商业利益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出版这一类书籍的积极性也不高。有些出版商虽然参与农民工类书籍的出版,更多的是配合国家有关政策和有关部门的活动和计划,如在培训书籍出版上主要是配合阳关工程等。所以出版商从利润角度来讲就要调高图书价格,而对于农民工来说,过高的图书价格极大的限制了购买欲望,这也是此类书籍流通渠道不畅的重要原因。流通渠道不畅既限制了农民工购书和阅读的积极性,也限制了出版商的出版的积极性。

(二)农民工专业类书籍内容不切合实际性,弱化了其经济地位

农民工专业培训类书籍是农民工提高生存技能和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大多数书籍过多的强调理论和专业,在书中往往涉及很多专业术语,这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无疑就像天书一样难懂,更别提实际效果了。甚至有些技能培训书籍中首先阐述一些历史沿革、物理和化学原理等,使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工开卷就一头雾水,很难在农民工技能提高上起到明显的效果。在书店也不难发现,冠有农民工标题的图书很少,涉及农民工的一些专业性书籍也是放在大的专业柜台上,如建筑、化工、装潢等柜台上,并没有从农民工角度设计图书的出版,这也说明这类书籍实用性比较低。

(三)农民工政治类书籍短缺,弱化了其政治地位

政治素质是一个人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的综合体现,人的政治素质的高低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无疑一个集团的政治素质也是这个集团在社会上的社会地位的体现。提高农民工的政治素质关键在于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这也需要农民工参政议政类书籍的指导。农民工在家乡参政议政大多通过村委会来实现,但是当他们到城市打工之后,其参政议政意识逐渐淡化,原因在于一方面对城市参政议政环节和方式的陌生,以及对参政议政途径的不了解造成的。目前对于农民工参政议政指导类的书籍很难找到。人们更多的是把农民工当做弱势群体出版一些维权、法律援助等类书籍。

(四)农民工思想道德类书籍的缺乏,弱化了其精神文化素养

农民工出版的书籍从其需求对象来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供有关学者研究和政府部门决策需要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著作,如《中国农民工问题》、《中国民工潮的经济学分析》、《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中国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学考察》、《中国农民工打工调查》等;另一类是供农民工阅读需要的培训、教育、咨询和娱乐等方面的书籍。第一类书籍农民工根本看不懂也没必要看,第二类书籍从出版总类上看更多地体现在培训、咨询等方面,如各种工作的培训指南、城市指南、法律保障、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书籍。而关于农民工了解职业性质和危害、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以及人文关怀的书籍很少。在出版中往往以城市居民为参照指标,把农民工定义为弱势群体和低素质,所以一些文学作品往往缺乏深度和教育关怀意义,出版一些内容肤浅的口袋书,缺乏农民工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又具有教育引导意义的阅读书籍。

二、农民工类书籍出版的对策分析

(一)拓展流通渠道

流通渠道的拓展是拉近农民工和图书距离的关键一环,也是提高利润,激发出版商积极性的重要方面。拓宽流通渠道需要调整图书发行方式,象“农民书屋”那样建立农民工流动书屋,适应农民工生活、工作区域分散和偏远的问题,送书到人。在书店经营方式上也要调整,设立农民工书籍专柜,强化对农民工的购书服务,可以考虑网上订书、送书活动。出版商也可与一些电商联合,拓展流通渠道。从政府角度讲,各有关部门可以采取补贴的方式降低图书价格,增加图书销售市场活力,激发农民工购书的积极性。

(二)明确图书定位

农民工是农民中文化素养较高,眼界比较开阔的群体,特别是以青年为主的新生代农民工不但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具有积极的接受新鲜事物和提高自我的心态,所以说农民工是农民中对知识需求比较强烈,阅读积极性比较高的群体。但我们在图书选题和出版上要定好位。

首先,在选题上定位为农民工。“三农图书”的选题要摆脱以前以农业种植、养殖为主的基调,要首先面对农民工进行选题。农民工目前迫切需要的书籍主要有提高技能方面的书籍(如建筑、装潢、保安、服务等)、生活知识类书籍(如入城指南、就业指南、居住指南等)、维权类书籍(如法律援助、劳动合同签订等)、休闲娱乐类书籍、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教育类书籍等。在选题上应该紧紧围绕这些类别,并以农民工的需要、文化水平进行图书定位。

其次,专业类培训书籍要定位为实用。另外在农民工图书选题上也要具有实用性,要以农民工为切入点,而不是广泛意义的农民。如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农民工进城务工指导手册》就非常好,也很畅销,其原因就是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现实问题。

再次,提高政治权利类图书的出版。政治权利类图书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权利咨询和维权类书籍。这类图书包括公民基本权利读本、法律咨询与援助、用工合同签订等。这类图书的出版要体现出实用性和通俗性。另一类图书就是权利参与类图书。这类图书主要包括工会和各团体组织的参与权利、参政议政权利等。鉴于这类权利的行使是在农民工不熟悉的城市,所以就要求要有专门的权力行使指导类书籍,包括行使方式、行使地点和行使途径等的指导。

最后,精神类图书要定位为人文关怀。农民工离开家乡后都会感觉到孤单寂寞,这也需要一些通俗而有质量的精神类读物作为精神寄托,所以这类图书要体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就是要在图书内容设计上既要给农民工以精神慰藉,又要在内容中让他们感受到社会道德的正能量,而且也应该有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引导。让他们既能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也能够提高自身的精神素养。

(三)强化数字化出版物的出版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3年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成为阅读的主要方式,通过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手机阅读、光盘阅读等阅读的人群占全国总人数的50%以上,这部分群体中中青年占大部分,在阅读方式选择上手机阅读人均每天阅读时间为21.70分钟,为最主要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其原因在于其方便性和免费特征。据统计与2012年相比,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的人数下降1.4%,为38.7%。所以在出版方式上应该更重视于数字化出版物的比重。对于农民工来说,用手机阅读已是很普遍的现象。由于农民工更多的倾向于免费阅读,国家可以投入建立农民工电子阅读平台,推动电子出版物的发展。也可以以补贴的方式与各大出版集团联合推动电子出版,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向农民工发放阅读卡等方式,激励农民工的参与,提升其阅读的积极性。

选题合理、数量足够、通俗易懂的农民工书籍不但能够提高他们的生存技能和精神文化素质,进而也能够提升他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只有农民工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才能够使他们真正融入城市,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OL/BL].统计局网站,2014-05-12.

[2]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李奋生,李柱勤.进城农民工政治上弱势地位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新农村建设,2012(06).

[4]庞琳.曾诚农民工法律实用图书出版思考[J].观点,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