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明礼仪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幼儿文明礼仪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幼儿文明礼仪

篇1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66―01

一、榜样示范,正确引导

1. 身正为范,言传身教。教师每天接触孩子的时间较长,又是孩子们的启蒙教师,孩子们天生尊重、信从教师,更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教师就必须提高职业素养,树立文明、儒雅的教师形象。我园通过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师德演讲”比赛、“教师承诺制”和“我心中的好老师”等活动,多途径夯实教师良好、文明的职业形象。让教师以身作则做到待人有礼、尊老爱幼、爱护环境、遵守纪律等,使广大教师在活动中铸造师魂、锤炼师德、优化师行,充分发挥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自律、敬业的表率作用,让教师真正成为孩子们言行的榜样、“文明礼仪”的倡导者与传播者。

2. 同伴互学,共同进步。幼儿喜欢模仿,同伴的榜样作用有时甚至大于教师的说教,所以平时在加强同伴榜样作用的同时,我们还注意营造孩子们互帮互助、互学互促的良好氛围,让幼儿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积极的相互影响关系。当幼儿感受到关爱和榜样作用时,自然会乐意遵守行为规范,促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二、环境熏陶,播种文明

1. 加强文明宣传力度。开辟班级文明礼仪宣传专栏,并且通过QQ群、家长会等途径宣传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协商最佳教育策略,家园合力共育幼儿。组织幼儿开展争创“文明小卫士”活动,让孩子们佩戴“文明小卫士”绶带,向大家宣传文明礼仪是我们共同要做好的一件事,让孩子们知道文明需从我做起,需从身边小事做起。

2. 创设文明礼仪教育环境,促幼儿健康快乐成长。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所以,我们在环境创设中注意进行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注重幼儿的积极参与,关注孩子们的所思、所想,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布置文明礼仪儿歌教育主题墙、优秀礼仪互动墙饰等,加强宣传教育,培B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同时,我们还利用幼儿园三层教学楼布置的不同环保内容主题墙,进一步教育幼儿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举止文明,让幼儿加入保护环境的文明者行列。

三、融入活动,亲身感受

1. 积极开展幼儿文明礼仪课题研究。通过近3年的《幼儿文明礼仪培养研究》的课题实践,我园制定了《永幼教师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确定了各年龄段幼儿文明礼仪培养目标。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按照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原则,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并将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注意传承、渗透、潜移默化、持之以恒和强化作用。开展了有特色、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初步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在园礼仪,基本礼仪以及节日礼仪等。

2. 积极参与,处处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传唱童谣,教幼儿吟诵文明礼仪童谣,以便达到每天诵读、耳熟能详、日渐熏陶、传播文明之功效,同时使幼儿在传唱过程中将童谣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文明行动。

篇2

我园自201x年12月起,开始实施文明礼仪教育,从方案的制定、实行到阶段性小结,从活动初期的广泛宣传、培训指导、环境创设;到活动中期主题活动的开展,例如《好习惯伴我行》《文明进餐》《我是文明好宝宝》《文明每一天》《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心中》《文明礼仪亲子活动》,到活动后期的收集材料、整理图片、总结汇报,无一不凝结了园领导和老师们的心血。

篇3

二、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实施的途径

1.细化礼仪教育内容,将其渗透至一日活动中。

幼儿园一日活动给文明礼仪行为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情境,包含着很多进行礼仪文明教育的契机。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将对幼儿的礼仪、品德教育渗透至一日活动中。如在入园、进餐、入厕、午睡以及户外游戏活动等,教师可以给每个环节行为制订各项规则,并将礼仪教育内容细化到各个环节中,确定礼仪目标及指导策略。要求幼儿衣着整洁得体,要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要与父母说再见。进餐时要保持桌面干净、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主动收拾餐具,要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习惯,注意个人卫生。一日活动为幼儿的礼仪行为培养提供了很多契机,帮助幼儿在社会生活中逐步积累经验,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2.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活动及竞赛活动,强化礼仪行为。

篇4

一、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内涵

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实质上就是一种行为规范,是幼儿在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与同伴进行交往时,所表现出的文明的态度、行为和品格。从小培养幼儿基本的文明礼仪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其一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接受文明礼仪教育,可以是从家长或教师的教授中,直接获得的社会行为规范;也可以是在生活学习环境中或身边人群言谈举止的影响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前者可能是当前在幼儿园里面,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但存在强行灌输的弊端,容易让幼儿产生厌倦和反感的情绪,起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由于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认知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表扬。所以,教师应当遵循幼儿心理成长的规律,设计符合幼儿认知能力的文明礼仪养成方法。可以在游戏活动中,通过榜样示范、教师激励等诱导因素,激发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自然习得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二、幼儿文明礼仪游戏活动的设计理念

通过游戏活动设计,让幼儿参与其中,实现幼儿文明礼仪的自然习得,是培养幼儿的一个新思路。在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解决矛盾冲突,使文明礼仪行为和意识得以形成和巩固;教师再现游戏活动中的问题情境,促使幼儿整合以往习得的文明礼仪经验,应对新问题。

1.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为幼儿创造和谐、文明、温馨、多彩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在多种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挖掘素材,使他们在学习中受启发、明道理,在实践中见行动。

2.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幼儿有礼有节地解决游戏活动中的矛盾冲突,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自然习得文明礼仪。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场景,从而获得各种认知,并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在自由活动期间,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不能放任自由。注意幼儿喜欢什么样的游戏,在他们的游戏活动中适当进行引导和干预,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鼓励。

3.游戏活动的主题设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教师在进行游戏主题设计时,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教学主题寓于游戏之中。在游戏活动之前可以让幼儿先想一下游戏主题,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思考的能力。教师需要注意游戏活动主题的连续性和渐进性,考虑如何让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在循序渐进中自然养成。

4.增强幼儿的交际能力。游戏活动,为幼儿搭建了幼儿一个与他人交流的平台,增加了幼儿交往的机会。在游戏活动中,需要加强幼儿的文明礼仪交际意识,提高交际技巧,使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和平等合作。

三、在游戏中进行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

1.创设良好的文明礼仪习得环境。在环境的设置上,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采取灵活或变化的方式,创设丰富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的区域环境。这样便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专注地投入游戏活动中。同时,要将文明礼仪的教育目标,分阶段、有顺序地融入到游戏的活动目标中。通过这种自然渗透,让幼儿逐步明白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2.让幼儿全身心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根据皮亚杰对认知的分类,文明礼仪行为养成属于社会性认知,通过角色游戏可以让幼儿实现自我教育,培养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的意识。游戏活动中,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角色间的文明礼仪行为。引导幼儿将其迁移运用到游戏活动外的同伴交往中,解决同伴交往的冲突,巩固和内化同伴交往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幼儿观察他人的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能使自己置身于情境中,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转化而带来积极的行动变化。

3.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密切跟踪指导。游戏活动中,当幼儿发生冲突后,教师要有耐心,不要急于去干预。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出现相互伤害的情况,教师应静观其变,让幼儿在争吵过程中自行辩驳、协商、谈判,从而慢慢学会与同伴相处的技巧,在矛盾中学会交往。在游戏活动冲突中,幼儿往往都有自己的理论,当他们争执不下、互不妥协时,教师的作用就是不干扰幼儿的自主决定,而是适时地介入其中,及时与幼儿进行对话。要根据幼儿的言行举止,加以适当的引导,刺激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与他人文明相处的道理。

4.游戏活动后一起进行总结交流。游戏活动后,组织幼儿一起进行问题探讨和经验分享。把交流活动的自交给幼儿,通过集体互动,强化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让幼儿自然地回忆自己在游戏中碰到的矛盾与困惑,把发生在游戏中的交往问题以情景表演的方式再现,请幼儿以局外人的身份观察情景过程,对情景过程进行分析。或者安排幼儿扮演对方的角色,体验对方的心情,然后请幼儿交流感受,逐渐积累初步的与人相处的经验。

参考文献:

篇5

一、创造文明礼仪环境,营造知礼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可在室内、走廊悬挂各种礼仪行为图片,供幼儿模仿、学习。打造礼仪宣传长廊,在草地上树立文明标语牌等。整洁、和谐、优美的教育环境,规律性的生活、学习制度,师幼间文明、团结、友爱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是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重要条件。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渗透行礼行为

1.将文明礼仪教育与主题教学活动相结合

利用各种节日开展感恩教育、关爱他人、好习惯伴我行、“文明礼仪故事大王比赛”等主题活动,让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影响家长、辐射社会,为文明礼仪教育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系列的活动:唱文明礼仪相关歌曲、听有关文明礼仪的故事、读文明礼仪小儿歌、看文明礼仪童话剧等,环环相扣,让幼儿明白文明礼仪的真正内涵,真正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在平时的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随机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幼儿知道遇到事情该如何说、如何做,找准教育契机,并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2.将文明礼仪教育与幼儿一日活动相结合

每天清晨,走进幼儿园,映入眼帘的是身披绶带的礼仪小卫士们,他们在此微笑地迎接每一个进园的家长和孩子,向他们问好。在老师的教育和他们的榜样作用下,幼儿园形成了浓浓的礼仪问好氛围,“时时处处讲礼仪”就从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开始。

在幼儿盥洗、如厕时我们要求幼儿讲卫生、爱清洁,在保持班级卫生整洁的同时也要注意个人仪表整洁,懂得仪表礼仪的重要性。幼儿的进餐活动更是培养餐桌文明礼仪的好时机,当保育阿姨和老师把饭菜端到幼儿面前时我们引导幼儿学说“谢谢”“辛苦了”等礼貌用词;而排队喝水,取放器具时又是让幼儿学习遵守规则、秩序的好时机……可以说,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文明礼仪教育是无处不在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时时树立榜样,影响幼儿,引导幼儿,使其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的习惯。

3.将文明礼仪教育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开展“学做小客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大部分孩子能做到做个文明小客人,找一个位置安静坐下,不在主人家乱翻,随意走动。小主人请你吃东西时说“谢谢”,吃东西时不争抢,不把果皮乱扔。玩玩具时不大声讲话,不争抢,不损坏图书和玩具,玩完能帮主人收拾整理好。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知道怎么做个文明人。

4.将文明礼仪教育与节日活动相结合

邀请妈妈和奶奶分别在“三・八节”“重阳节”来园互动,通过分享不同的感恩活动,培养幼儿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美好品德以及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家园合作式互动,强化礼仪习惯

礼仪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园教育的同步性、一致性是消除幼儿两面的有效途径。幼儿园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讲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有关知识;开展家长礼仪讲座,提高家长的自身礼仪素养,并有针对性地了解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实地跟踪幼儿成长正反面的典型事例,组织家长分析交流。教师定期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目标和动态,寻求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性和一致性。

幼儿礼仪教育与培养是一项细致而长久的工作,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点滴做起,把礼仪教育落到实处。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孩子的心中定会绽放出美丽的文明礼仪之花。再通过孩子辐射到每个家庭、社区及全社会,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国民的文明素养,使我国成为现代礼仪大国。

参考文献:

篇6

二、幼儿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原则

1、渐进性原则

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各阶段的教育内容应相互衔接,要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无律、他律到自律的心理发展规律。小班重在学习文明礼貌用语,培养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中班了解基本的文明礼节常识,初步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大班重在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2、实践性原则

幼儿园的文明礼仪教育应重视过程,注重实践,坚持教、学、做的和谐统一,把文明礼仪落实到教学活动和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要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把各种文明礼仪要求具体化、生活化。创新教育形式,注重实践训练,引导幼儿自主参与,努力把文明礼仪要求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3、整体性原则

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幼儿园教育课程中,科学、有序、系统地整体推进。文明礼仪教育既要注重幼儿个人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又要促进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既要加强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又要适应时展需要,增强现代文明礼仪意识;既要让幼儿掌握基本的礼仪常识,又要提升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幼儿文明生活、幸福成长。

三、幼儿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

1、融入教学课程,促进礼仪养成

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园主题教育及各学科教学中,从认知、情感、行为的综合养成教育上达到“知行合一”。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课程。教学活动要“富理于情、富教于乐”,使抽象的礼仪道德概念在幼儿头脑中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认识观念,养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行为。

2、优化教育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环境对幼儿文明语言的形成,礼貌行为的发展,有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幼儿园要注重创设优美整洁、富于教育意义的环境。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教室里干净、清爽,休息室里温馨、整洁,楼梯、游戏室的墙面上张贴“请讲普通话”、“上下楼梯请靠右”、“您好”、“谢谢”等彩色卡通文明用语条幅,在走廊上创设文明礼仪文化长廊,在教室制作“我们是乖娃娃”、“孔融让梨”、等主题墙画,在语言角投放文明礼仪方面的书籍和图片……清新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能让幼儿身心愉悦,精神饱满,潜移默化中促进其良好的思想素养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3、融入游戏活动,陶冶礼仪情操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游戏是最佳的方式。教师要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和教学目标的需求,适时开展益智、益体、益德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对待周围人和事的正确态度,发展其观察、语言、想象和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如:通过《熊猫的客人》、《金花学说话》、《小猴请客》等角色游戏让幼儿感受到礼貌待人的好处,通过《今天我值日》、《对不起、没关系》、《让座》等歌曲表演,使幼儿懂得与同伴、长辈交往的一般礼仪;通过《小鸡和小鸭》、《猜猜我有多爱你》、《小羊过桥》等讲故事活动,使幼儿懂得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要与同伴分享快乐,关心他人等。

4、注重教师示范,树立学习榜样

篇7

1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的态度,以及礼貌、大方、对人友好的品质。而根据这一要求,幼儿园贯彻文明礼仪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3-6岁的儿童正处于接受教育的敏感期,这一时期对其进行正向的礼仪引导可以让他们交到更多的朋友,并在互动交流中获得认可,增强自信,进而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二、有利于提高班级的管理质量,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可以使幼儿对班级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形成一定的认识,从而提高其配合教师实现班级有序管理的意识;三、有利于提高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幼儿园的教育效果可以通过孩子的素质体现出来,而优质、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可以让家长明显感觉到孩子素质的变化,从而提高社会对幼儿园教育的认可度;四、有利于推动社会的道德建设,幼儿作为国家人才结构的基础,其道德素质影响着国家未来的道德情况,而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可以提高下一代的综合素质,从而为我国道德建设奠定基础。

2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内容

从加强幼儿全方位文明礼仪教育的角度看,其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礼仪、家庭礼仪、幼儿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四个部分。其中基本礼仪包括站、走、坐、敲门、递接物品等基本动作;您好、再见、谢谢、不客气请等礼貌用语;洗手、洗脸、饭后漱口、刷牙、衣服的叠放等个人礼仪;打招呼、谈话、自我介绍、介绍他人、接电话等基本人际交往。家庭礼仪包括尊敬长辈,即称呼长辈必须用尊称,听从教导,回家和离家时打招呼,有长辈陪伴身边时应请长辈先行,帮助爸妈做力所能及的事等;行为习惯,即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爱惜物品,物归原位等;客人来访时礼仪,即请客人进门、入座,对客人彬彬有礼、收到礼物要致谢等;作客礼仪,即准时守信,不乱摸乱动等。幼儿园礼仪主要有入园、离园要主动和老师、同学、家长问好,道再见;盥洗时要谦让不推挤,盥洗后要物归原处;在活动中要做到认真倾听,发言之前要举手;在户外活动中要排队上下楼梯,遵守游戏规则,遵守教师的听口令,游戏时要相互谦让;进餐时要做到餐前洗手、不挑食、不说话、不浪费粮食、不发出吃东西的声音、饭后漱口;午睡时要将衣物叠好放在置顶位置,保持安静,起床后要自己整理床铺。

3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策略

3.1故事启迪法: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因此教师在养成教育中可以通过故事引导,让幼儿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并产生情感共鸣,进而自觉的接受故事中的教育内容,例如“尊敬师长”的礼仪知识主题活动中,分别准备了“程门立雪”、“曾子避席”、“张亮拜师”等古代经典的尊师重道的小故事,然后利用动画的形式将故事展示出来,而幼儿通过有趣的动画形象和生动的动画语言充分理解了每个故事的经过,并在榜样的引导下对于尊敬师长有了更深的理解。

3.2情境表演法:教师可以通过对生活的提炼,为幼儿创设情境,并通过分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在演练中,获得并强化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例如为了引导幼儿过马路,教师创设了一个交通情境,而小朋友们利用道具来分别扮演行人、车辆、红绿灯等,然后通过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造成的交通混乱,让学生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3.3游戏童谣法:幼儿大脑发育还不够完善,不擅长记住一些复杂琐碎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编写童谣,将文明礼仪的规则编入其中,并让孩子们在传唱中牢记规范,例如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规则,编写了“环境之歌”,其内容为“爱清洁,讲卫生,环境保护靠大家。废弃物,不乱扔,处处整洁真是佳。爱花草,爱动物,公共设施要爱护。环境美,习惯好,环保能手人人夸。”而正是这朗朗上口的歌谣,引导幼儿逐渐树立了环保意识。

3.4标准示范法:根据礼仪训练内容的基本要求,教师可利用直观、形象、标准的示范,帮助和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方法,为其树立行为榜样,例如在家庭礼仪示范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幼儿的站姿、坐姿、走路姿势以及与长辈之间递接物品的姿势进行了示范,然后让学生根据标准进行操作,而教师从旁指导并纠正。

4结论

总之,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幼儿工作者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然后明确文明礼仪的内容以及幼儿的心理认知状况,最后创新教学理念,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完成让幼儿学礼、知礼、懂礼、用礼的教学目标。

作者:龙代琼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幼儿园

参考文献:

篇8

一、当前小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深刻挖掘礼仪教育的内涵,部分教师太注重形式。通过观察大多数幼儿园的小班幼儿礼仪教育,我们发现存在不少问题,走形式、走过场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没有深刻挖掘教育的内涵,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在礼仪教育的形式落实上。比如,幼儿园要求幼儿在入园时,遇到老师要主动鞠躬打招呼:“老师早!老师好!”遇到小朋友的家长也要打招呼:“某某爸爸妈妈早!某某早!”离园时,幼儿要主动与老师告别,说:“老师再见!”教师和幼儿基本都能按着要求来做,但大多数人不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甚至有的说话时都没有注视对方,这种形式化的礼仪就像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这样的礼仪教育没有将文明礼仪之美渗透到幼儿纯洁的心灵中,幼儿不明白为什么要讲文明讲礼仪,感受不到其中的愉悦感,没有很好地激发幼儿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的积极性。

2.存在幼儿只为了获取表扬而讲礼貌的问题。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而现在幼儿园中一些鼓励性的教育的方式,让幼儿产生了一定的误解,文明礼仪教育同样如此。比如,在对小班幼儿园的采访中,笔者提问孩子:“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要做一个讲礼貌的孩子吗?”得到的回答大多数都是:“讲礼貌的孩子能得到小红花。”“讲礼貌老师才会喜欢我!”似乎在幼儿眼里,所谓的礼貌就是向老师问好,和别人说几句礼貌用语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不难看出,这同样也是在走形式、走过场的形式下衍生出的差强人意之处。作为幼教工作者应该让孩子懂得文明礼仪的真实意义,否则,就会长养幼儿的虚荣心,让孩子变成口是心非之人。

二、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仪习惯

1.结合感恩教育,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家人在他们身上付出了无私的爱。但是,在我们国家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物质优越、百般宠爱的家庭环境之中,他们大多数不知道对父母和亲人心怀感恩,觉得理所应当。因此,幼儿园要结合感恩教育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首先,要让孩子懂得感恩父母。教师可通过放映一些影视资料,让幼儿理解妈妈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不易,哺育抚养时日日夜夜的艰辛等,让幼儿明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让感恩之心萌生。同时,让幼儿懂得入离园时对家长讲礼貌是爱的表达,是感恩家长的表现,因此,在离园时,要亲切地和家长说:“爸爸再见!”“妈妈再见!”

其次,要让幼儿懂得感恩教师。幼儿园要通过播放一些平时教师与幼儿相处的图像资料,让孩子感受到教师无微不至的照顾,知道其中的辛苦,让幼儿产生由衷的感恩之情。早上入园时,对教师说:“老师早!老师好!”每天放学离园时,要主动与教师告别,说:“老师再见!”这些礼貌用语都表现了对教师的感恩和尊重。

第三,让幼儿认识到小朋友和小朋友的父母都是我们的亲人,“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在这个社会中大家是相互依存的,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要心存感激,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小朋友的亲友,也应像对待自己的亲友一样。看到他们要热情地打招呼问好,如“叔叔好,伯伯好,阿姨好,某某小朋友好……”明理则通,幼儿在明白了讲文明礼仪的意义后,在按着要求快乐遵守执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养成见人主动打招呼的良好习惯。

2.养成文明用餐礼仪。用餐礼仪是显示一个人文明素养的重要方面,在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用餐礼仪习惯,对幼儿以后的生活都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一些小班幼儿刚刚入园时,有的挑食,有的一口不吃,这都是因为父母平时太溺爱孩子;有的孩子刚入园时,吃饭和嬉戏分不清,边吃边玩,这都是因为平时在家里太娇惯养成的不良习惯。

幼儿入园后,教师要要求幼儿文明用餐,从如下几方面培养幼儿的良好用餐礼仪习惯:第一,要求进餐时不挑食、不说话、不玩耍。教师要通过生动的讲解,让孩子明白要想身体长高、健康,就要给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而挑食是无法满足身体需要的;进餐时说话,会影响和破坏吞咽动作,容易使食物进入喉腔,引起咳嗽,会造成危险。因此,吃饭时一定要保持安静,要在自己的固定位子上吃,不和其他小朋友嬉戏。第二,要求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通过结合一些生动资料的展示讲解,让幼儿明白吃饭前应洗手,让孩子知道病从口入,嘴巴碰到没有洗干净的手,会传染病菌,会得肠炎、菌痢等多种疾病。同时,教师要教会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而饭后漱口可以有效预防牙病,长久坚持就会起到保护牙齿、清洁口腔的效果。有的小班幼儿开始不会漱口,教师要做好示范,教会孩子漱口。另外,为了让幼儿能够学会用餐礼仪,保持用餐礼仪,教师要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幼儿在家时也要和在幼儿园里一样,遵守用餐礼仪,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

3.在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时期,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在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习惯,也是有力的教育手段。心理学家经过研究指出:情感─认识─实践是幼儿良好礼仪习惯形成的三个重要环节。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幼儿游戏中培养文明礼仪习惯应该从如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开发游戏中的情感元素。在游戏前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展开轻松、自由的对话,渗透礼仪元素,比如,想借用一下某某的玩具怎么说,想和某某与你一起做游戏怎么说等,引导幼儿运用礼貌性的语言与别人交流。教师还要创设能够融合礼仪教育的游戏环境,为幼儿在游戏中的礼仪交流提供启发和指导。比如,画一个太阳花的卡通笑脸,表示见到小朋友、老师、家长打招呼时要亲切微笑,会像向阳花一样美丽。第二,在游戏中体验礼仪。教师可以为幼儿播放有关礼仪的多媒体资料,让幼儿了解一些场景中不同人物的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设计与之相应的游戏情节,让幼儿表演和实践,学会一些礼仪交往的常识和技巧。比如,怎样接待来客,怎样称呼不同年龄段的人,等等,让幼儿在游戏交往中练习礼仪的运用。第三,回忆分享文明礼仪的感受。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游戏区域中,模仿电视访谈之类的节目,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访谈。比如,以文明礼仪主题中的“礼貌待客”为题,让教师或者小主持人采访小朋友家里来客人应该怎样接待?通过有效的互动交流,大家分享礼仪经验,强化对礼仪的认知,以期内化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任何良好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同样需要付出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幼教工作者要将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当作一项重要的教育工程,为之付出热情、真诚、大爱和信任。

参考文献

篇9

一、教师对文明礼仪在幼儿游戏活动的引导

(一)引出礼仪话题,渗透礼仪行为

根据不同的游戏类型,教师在设计礼仪话题的时候注意将文明礼仪与不同的游戏结合起来。在游戏前,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交流,引出礼仪的话题,逐渐渗透礼仪行为[1]。例如,在玩具游戏前分配玩具的时候有意将玩具分配不均,然后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当玩具多的幼儿主动分出自己的玩具后,注意引导接受玩具的幼儿学会文明礼仪,运用“他把玩具分给你了,你应该对他说什么呀?”类似的问题,提出礼仪的话题。在游戏中让幼儿自由组合小组一起玩时,运用“你想邀请他人和你一组时,你应该怎么说呢?”类似的问题,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文明语言,学会文明地寻找自己的同伴。

(二)创造文明环境,融入礼仪行为

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创造文明的环境,采用多样的游戏材料,在游戏中积极融入文明礼仪行为。例如教师通过和幼儿一起制作手绘画报,展现文明礼仪行为,以笑脸为主体,引导幼儿学会微笑待人;画一个嘴型“喊出”“您好”、“请”之类的文明用语,并在绘制过程中教会幼儿使用这些文明语言。最后将幼儿自己完成的画报贴在墙上,时刻提醒幼儿使用文明语言,创在文明环境,使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习惯文明礼仪。

二、幼儿对文明礼仪在幼儿游戏中的实践

(一)创建文明体验,减少活动介入

在幼儿对文明礼仪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不同幼儿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游戏体验,让幼儿在游戏体验中感受到文明礼仪的魅力。同时注意减少介入幼儿的游戏活动。在文明礼仪的体验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适当放松对幼儿的管理,任其自由发展,有利于幼儿主动发现文明礼仪的真谛,从而学会将之运用与生活中。例如设计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幼儿在角色环境中学会与人文明交流的方式。

(二)妥善处理冲突,积极拓展技巧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发生矛盾中途是难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注意妥善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冲突。当幼儿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首先保持冷静,注意观察幼儿之间的反应。一般情况下幼儿之间有了冲突在没人干涉的情况下会很快自己解决,然后又在一起愉快地玩耍。当幼儿之间的冲突失去控制,完全不能自己解决时,教师注意利用幼儿之间的分歧点,文明引导,让幼儿在解决冲突过程中学会文明礼仪[2]。例如在游戏中一个有朋友不慎被推到,进而引发冲突,教师通过文明引导,鼓励推倒者虚心道歉,并且真诚安慰对方,鼓励被推倒者学会宽容等等,从而让幼儿在活动体验中学会文明礼仪,并且增进幼儿之间的感情。

三、回顾文明礼仪在幼儿游戏中的渗透

让幼儿在对文明礼仪有一定了解后,并且能够将之运用与游戏体验之中,回顾文明礼仪在幼儿游戏中的渗透将有利于深化幼儿对文明礼仪的认识,使之进一步了解文明礼仪,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于生活之中[3]。

(一)分享文明经验,再现礼仪情景

游戏之后的文明礼仪回顾可以交流访谈的形式进行,将所有幼儿集中在一起,对表现突出的幼儿提出表扬,并且当着所有幼儿的面“采访”这位“文明之星”的文明经验。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其他幼儿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会得到老师的认可,进而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受鼓励的行为。例如对游戏中乐于分享自己的玩具的幼儿提出表扬,并且采访“你将你的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自己觉得快乐吗?”通过这样的交流,传达了文明精神,让文明礼仪之花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

(二)听取不同意见,提升文明礼仪

针对游戏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教师在回顾的时候再次提出,并且让幼儿参与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下次的游戏里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等类似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文明礼仪。同时还可以采取情景再现的方式,重温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重新分析游戏中的情景,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感悟文明礼仪的真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明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随处可见,文明礼仪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运用与渗透也较为普遍。通过游戏前教师的积极引导,到游戏中幼儿的亲自体验,最后在游戏后对文明礼仪的回顾等过程,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文明,学习礼仪。

参考文献:

篇10

一、将幼儿的兴趣和教学活动相结合

老师可以根据幼儿在平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与需要进行的相关礼仪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在进行这种公共礼仪的教授活动时,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例如幼儿基本都喜欢观看动画片,比如对于《猫和老鼠》《喜羊羊和灰太郎》《米奇妙妙屋》等动画片中的内容,幼儿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将在电视上看到的、领悟到的东西带入自己的生活之中,老师不妨据此加以引导,利用孩子喜欢的或者讨厌的角色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礼仪学习和辨别活动。

二、利用教师礼仪风貌推动幼儿的礼仪教育

在游戏中幼儿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最真实、自然的一面,教师可以在幼儿的游戏中观察出暴露的礼仪问题来改善自身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把握自身礼仪,给幼儿做好榜样。例如,幼儿在玩“幼儿园”角色扮演游戏时,只见其中一个孩子扮演“老师”,不仅模仿老师绘声绘色的上课,还模仿老师严厉训斥其他幼儿,用词与举止极其不礼貌。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时刻谨记自身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要把握好自身的礼仪和风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的礼仪教育。

三、重视象征性游戏教育的作用,创设游戏情境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可以尝试将公共场合的礼仪知识渗透到有趣的象征性(角色扮演)游戏中,让幼儿在象征性游戏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使幼儿在看中模仿,在动中习得。现在很多教师的教学已经小学化,在教学时过分注重孩子智力、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训练,却忽视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和礼仪的培养,这样极容易导致幼儿长大后不懂得在公共场合使用正确的礼仪。

因而教师要善于采用象征性游戏,创设良好的情境环境。使孩子们的桌椅大小、颜色要能适合幼儿,吸引幼儿的角色扮演的欲望,其摆放要灵活多变,保证幼儿能够自由出入,自由活动不受羁绊,同时要尽可能地购买游戏设备,让儿童可以尽情游戏,发挥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引导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有的学生可以扮演随地吐痰的不懂文明的人;有的则可以扮演交通警察;有的可以扮演警察叔叔;有的可以扮演上学的小朋友,通过这样的象征性游戏,让幼儿在情境中熟知公共场合中的各种礼仪,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公共礼仪的效果

对幼儿进行公共场合的礼仪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在公共场合实践这些礼仪习惯。礼仪的内容决定了礼仪教育基本都属于生活习得。例如,要教会孩子们在公共场合文明就餐、注重安全用电、帮助孩子了解游园时的礼仪、在大自然中要有爱护小动物的意识、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安全目标、不随地吐痰等,因而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公共礼仪习惯,笔者建议可以给幼儿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公共场合中良好的礼仪行为带来的积极情感。

篇11

为了响应江苏省文明委推行《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苏文明委[2014]3号)精神,贯彻江苏省文明委精神着力实施推行《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要求,为了能更深入开展活动,先从幼儿礼仪教育抓起。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一个国家的未来在于孩子,一个孩子的未来在于教育。在所有儿童的教育中,儿童行为习惯、生活礼仪教育的培养无疑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

二、文明礼仪教育目标

1.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礼仪常识,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

2.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文明修养,达到人人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爱劳动、待人热情大方„„从而影响家长,辐射社会。

三、文明礼仪教育内容

(一)仪表之礼

1.目标: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2.具体规范:

(1)学会自己刷牙、洗脸,在家长的帮助下梳理头发。

(2)学会自己穿衣、穿鞋。

(3)学会自己揩鼻涕、擦汗。

(二)餐饮之礼

1.目标: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2.具体规范

(1)饭前洗手,饭后洗手、擦嘴。

(2)学会使用餐具,自己吃饭,不撒食物。

(3)吃饭时不吵闹,不独占食物。

(4)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挑食。

(三)言谈之礼

1.目标: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2.具体规范

(1)学会使用“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文明用语。

(2)在成人的提醒下,能主动与人打招呼。

(3)学会举手发言。

(四)待人之礼

1.目标: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2.具体规范

(1)学会与小朋友分享玩具。

(2)不随便乱动别人东西。

(3)按照规则和要求玩游戏。

(五)行走之礼

1.目标: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2.具体规范

(1)看到红灯知道停、看到绿灯知道行。

(2)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3)行走时跟好家长,不在马路上奔跑嬉闹。

(六)观赏之礼

1.目标: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2.具体规范

(1)在家长、老师带领下学会鼓掌。

(2)不乱扔杂物。

(3)不乱走乱跑,不大声吵闹。

(七)游览之礼

1.目标: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2.具体规范

(1)知道跟好家长、老师。

(2)不踩踏草坪,不采摘花果。

(3)不乱扔垃圾。

(八)仪式之礼

1.目标: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2.具体规范

(1)升国旗时,立正站好、目视国旗、不说话。

(2)知道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

(3)会向师长说祝福的话语。

四、活动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2.宣传发动,向家长发放问卷,了解幼儿现有的礼仪状况。

3.利用幼儿园的宣传栏、“家长园地”、幼儿绘画等向全体幼儿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和文明行为意识。

4.学期末对礼仪活动进行总结,改进不足之处。

五、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具体组织实施

1.给家长发函,介绍我园开展的 “礼仪教育”活动情况,并进行家长问卷调查。

2.阅读《文明礼仪教育读本》,各班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主题活动,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文明礼仪知识。

3.通过简单的文字、图片、儿歌、童谣、故事等形式,让幼儿学习一些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礼仪文化。将文明礼仪列入教育课程,开展“文明礼貌伴我行”系列活动。

4.将礼仪教育目标和内容,纳入幼儿园整体教育之中,重点在社会性领域和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者两项中落实。同时注重一日生活各环节和各领域教学的相互渗透教育和培养。

5.利用“家长园地”、教师与家长沟通教育,积极利用家长教育资源。

六、加强领导,构建组织网络。

全镇幼儿园建立以中小校长为组长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领导小

组,制定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中心园园长—村园园长—各园教师参与的全员德育网络。齐抓共管,狠抓落实,让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在各幼儿园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幼儿园 2014年4月8日

白塔幼儿园开展未成年人

文明礼仪

篇12

片段一:客人老师来班级参观,孩子们看的看,玩的玩。班级老师提醒:快和客人老师打招呼。这时才有些孩子醒悟过来:“客人老师好。”还有些孩子仍只顾自己玩。 

分析:在班级老师提醒后大部分孩子向客人老师问好了,但这是为了听从教师的话呢?还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幼儿年纪小,固然需要老师的提醒,然而被动提醒必然不能让幼儿主动表现。 

片段二:离园时,嘟嘟黏着奶奶要抱,奶奶说东西多抱不了,嘟嘟抱住奶奶的腿大声喊:“我要抱!我要抱!”还赖到地上,用手打奶奶:“坏奶奶!呜……” 

分析:大多爷爷奶奶是“隔代亲”,他们会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过分溺爱的环境造就了孩子心中无他人,缺乏对文明礼仪的认知和感受。 

片段三:棒棒的雪花片不够用了,就去抢晨晨的,晨晨哇哇大哭起来。棒棒立马很顺溜的说“对不起”,还理直气壮地和老师说,我已经说过对不起了,他不肯给我还要哭。 

分析: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很多时候家长、老师都是以说对不起作为终结,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做了错事只要说对不起就可以,对不起变成一些孩子的万用药。 

上述片段中,孩子们还不明确什么是文明礼仪的举止;在生活中缺少文明礼仪体验和被感染;成人的策略不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坚持性。怎样才能让文明礼仪成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呢?面对问题,我们调整了策略。 

二、改进策略 

我们借助“文明礼仪小标兵”系列活动,以知为基础,以情为动力,以行为关键,促使幼儿形成自觉、自主、自动的文明行为。 

(一)多途径丰富幼儿对文明礼仪的认知 

1.发挥榜样的作用 

《指南》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所以榜样作用毋庸置疑。 

(1)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之间的默契、融洽;教师对幼儿主动呈现的文明言行,成为幼儿的隐性榜样。 

(2)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幼儿观察同伴行为的好坏,比评定自己行为的好坏要快,而且看得清楚。因此,教师每天都要把幼儿的文明行为告诉全班幼儿。 

2.创设文明礼仪认知环境 

(1)“礼仪墙”受启发:我们将典型的礼仪行为、礼仪小故事布置成礼仪墙,通过教师、家长的引导,让孩子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明礼仪知识。如:古人好行为、同伴好行为等。 

(2)“文明礼仪行为标准”来提示:“文明礼仪行为标准”通过我们下面的环节过程来产生。 

(二)以幼儿为本,注重体验,激感 

借助“幼儿园文明礼仪小标兵奖章”征集系列活动,促使幼儿对文明礼仪有更多认识和切身体验。 

1.奖章设计 

幼儿园邀请孩子和家长参与“文明礼仪小标兵”亲子奖章设计评选活动。孩子自己设计奖惩标识同时,对奖章所蕴含的意义有了很深的理解和体会。 

2.投票评选奖章 

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认识,我们把评选奖章的权利还给孩子。每次来园、离园,或是散步时间,总能看到孩子们在评选区前仔细看、认真评。 

(三)奖章伴随,初显文明礼仪之坚持意志 

好行为贵在坚持。要孩子们坚持做到文明礼仪小标兵的行为标准,必须要用多种策略激发孩子们的意志力。 

首先我们从评选时间、评选人数上进行限定。评选上小标兵的孩子周一国旗下集中接受表彰并佩戴奖章,这正激发了孩子的主动性和坚持力。其次多样推荐途径,每次评选时,孩子们可以自我推荐或同伴推荐,教师也可以推荐。在评定标兵时具有时效性,教师根据孩子的表现可以随时要求孩子暂停佩戴奖章,等表现稳定时再戴回,或取消佩戴奖章。进步明显或内向的孩子,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集体讨论,给与佩戴奖章的机会。 

最后要求师生全方位监督,自我监督,教师随时监督,小伙伴即时监督,全园家长监督。 

这样,孩子们文明礼仪的坚持意志力被无形地建立起来。 

篇13

文明礼仪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我国是文明礼仪之邦,礼仪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工程,蕴藏在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文明礼仪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从幼儿阶段抓起,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进行文明礼仪渗透教育,不仅切实可行,而且非常重要。

一 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理论基础

自20世纪40年代起,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开始致力于幼儿社会行为习得的理论研究,大致分为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两类。

条件作用学习理论,以巴甫洛夫和斯金纳的研究成果为代表。强调把外界环境视为刺激,把机体的伴随行为视为反应,而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过程。按照这种理论,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是由于受到外部刺激和强化所产生的。

社会认知理论,以班杜拉的理论观点为代表。强调观察和模仿是幼儿习得社会行为的最基本方式。依照这种理论,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成人在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引导的同时,更应注重自身的榜样示范行为。

二 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普遍存在着高度重视知识技能的教育,却往往忽视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的现象。由于幼儿缺乏一定的文明礼仪教育,往往会导致行为失调。在幼儿园中展开礼仪教育,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程,而且意义重大。

1.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价值功效

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可以保持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并学会尊重他人。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就容易被他人接纳,直接或间接地带来发展机会,使幼儿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良好的文明礼仪,有利于幼儿专注力的培养和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表明,懂得文明礼仪的幼儿,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懂得关心他人、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

2.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

文明礼仪教育,涉及交往礼仪、生活礼仪和学习礼仪。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国人历来注重对人文伦理的探索,当今幼儿要养成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习得日常礼貌用语,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在生活礼仪方面,培养幼儿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不挑食、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整洁;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规范坐立;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注意让路和让座等。在学习礼仪方面,遵守秩序、保持安静、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等。

3.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原则

在进行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时,需要注重把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与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使教育生活化;在教育的组织形式上,寓教于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的生活教育化。做到理解幼儿和尊重幼儿,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要循循善诱,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榜样示范,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三 文明礼仪教育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渗透策略

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重要节日及各项活动,都是实施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中,渗透在幼儿园同伴及成人的各种交往中。

1.从细节入手,将礼仪教育融入一日生活和重要节日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丰富,非常适合在一日生活,诸如学习、进餐、睡觉、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幼儿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

每天幼儿入园时,晨间谈话中可对幼儿的文明用语进行教育。通过晨检,幼儿能从中体验和学习讲卫生、懂礼貌等文明礼仪。将礼仪渗透到晨间早操中,学会自觉排队,做到服饰整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编排礼仪儿歌,提高幼儿礼仪学习的兴趣。开设“餐前十分钟”活动,以游戏活动为训练手段,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接受礼仪教育。

将礼仪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幼儿时刻受到良好地语言和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例如:在游戏活动时,不小心碰到别人,要主动说“对不起”。充分利用主题节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在父亲节或母亲节,鼓励幼儿自己动手,为家长制作贺卡作为礼物,写下要对父母说的话。

2.重视环境创设,营造幼儿文明礼仪养成的氛围

环境是无声的老师,幼儿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自觉地习得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施幼儿礼仪教育时,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与心理氛围,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感知体验文明礼仪的真与美、文明礼仪活动的快乐。可以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美化,在教室墙面、走廊、楼道上布置一些与主题一致的常用礼貌用语、礼仪行为图画、礼仪儿歌等。

创设文明礼仪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快乐习得礼仪规范。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语言理解能力较弱,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育形式,比如通过讲故事、看图说话、学习儿歌等,启发幼儿对文明礼仪的认知。在班里利用游戏活动时间,让幼儿学习互相帮助、礼让等。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开展主题活动,适当进行奖励,提高教育成效。

3.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可以运用榜样示范法,教师和家长要树立好榜样作用。在仪表方面,要大方得体、衣着整洁;在语言方面,要谈吐文明、尊重幼儿;在行为举止方面,要文明优雅,做到文明礼貌待人、言行一致,为幼儿文明的礼仪行为塑造良好的形象示范。

4.实现家园共育,倡导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

通过口头宣传、家长会、家园联系手册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的重要性。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交流和合作,取得家长的配合,以保持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同步性,坚持从正面塑造和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性,还要经常组织幼儿参加社区礼仪实践活动。

四 结论与教育启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让幼儿从小将文明礼仪行为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自己的习惯,才能为以后构建自己完美的人格,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坚持不懈进行探索、研究和实施,相信文明礼仪教育之花,肯定会结出人才辈出丰收之果。

参考文献

[1]罗翠麟.浅谈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