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谈谈对环境污染的看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谈谈对环境污染的看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谈谈对环境污染的看法

篇1

一是构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结构。

本课中教师是情境的创设者,鼓励每个学生应用已有的各科知识,施展自己的才能,解决综合问题。教师也是一位特殊的学习参与者,由于环境教育涉及广泛,需要预先准备尽可能多的资料,接受学生的“发难”,并向学生“请教”,激励他们开展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课堂交流的机会,安排他们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讲出来,既有利于共同解决问题,又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

通过课前的资料检索和课堂的实验、互动讨论,提高学生对综合问题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采用了PowerPoint、Flash增强展示效果,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实验演示,既增添了教学的直观性,又有效地扩充了教学内容。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师:交待背景,根据《2010年厦门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10年厦门海域水环境质量基本稳定,马銮湾海域污染最严重。要求各小组结合实际和理论,对当前水环境污染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学生:自觉应用网络设备及在校内外查阅图书资料,收集信息,并结合实际走访调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感悟。

(二)课堂教学流程

1.引入

2.马銮湾环境污染状况分析

3.影响马銮湾环境的因素

4.马銮湾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篇2

在新版的化学教材中,有两条线贯串全册教材:一是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二是始终渗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工业发展带给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化学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化肥、农药的利用又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地危害人类的健康,阻碍了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所以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化学教学中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联系环境保护的知识,重点介绍大气水体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下面就新教材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如在进行初中化学CO性质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重者使人死亡。矿物质的燃烧,硫酸厂、硝酸厂的废气,发电厂的“黄龙”等是重要的污染源。氮氧化合物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其毒性为CO的五倍,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强于CO;氟里昂(CCL2F2)排入大气后可破坏臭氧层。目前臭氧层已经出现了空洞,减弱了臭氧层对阳光中紫外线的阻挡作用,使人类患皮肤癌的可能性增加。在讲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后,联系近来倡导的“低碳生活”,一方面解释“低碳生活”的含义,告诉学生“低碳生活”并不难,只要平时多留心、多动手就能实现。比如电脑、电视不用后,随手切断电源,将白炽灯换成节能灯,少开一点空调可节省用电,这就属于“低碳生活”的范畴。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尽量因地制宜地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象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如多余的Cl2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HNO3,稀HNO3时,铜片改用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时),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3.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篇3

一、挖掘环保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法制教育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教育,要在学校进行环保教育,就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保教育。

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好结合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机渗透。教材中有许多环境教育的素材,只需要我们认真去挖掘,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进行原电池部分的教学时,使学生了解废旧电池对水体造成的污染,教育学生用完的电池不能乱扔,应交到回收点回收再利用。结合实际,可让学生讨论身边出现的臭氧层污染现象,发挥学生在家庭中的特殊作用,号召学生去宣传使用绿色环保冰箱的好处。结合二氧化碳的教学,介绍多数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国家二到三级标准之间波动,介绍目前地球变暖的原因,以及温室效应带来的自然灾害,分析引起二氧化碳浓度增大的原因及绿色植物在二氧化碳循环中所起的作用,教育学生要爱护一草一木,植树种草,绿化环境。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强调学生的环保体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像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的健康。我们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如多余的Cl2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时),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提升学生的环保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适当的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有关的环保知识教育。如,组织学生采集雨水样品,用pH试纸测定雨水的pH值,确定是否为酸雨,并查找其中的原因;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原因,并根据污染途径,让学生设计出防止污染的方法;根据采集的资料写成环保小论文等。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四、结合当地的污染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环保紧迫感

篇4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推行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种工业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这些工业企业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气、废物等被大量的排入空气、河流、土壤中,严重污染了城市的自然环境,也给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了困难。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整体环境水平迅速下降,由于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也逐年攀升,所以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作为能够给城市提供准确环境信息的环境检测和治理技术,也逐渐成为了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下文中笔者将主要就这方面谈谈如何加强和提高预防和治理污染的技术,从 现阶段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环境监测与质量技术实现长足发展的对策两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浅析。

1 现阶段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监测结果难以对环境质量做出全面的反映

要想对环境污染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处理措施,首先要详细的了解和掌握环境的实际情况,而这一切都要靠环境监测技术来实现,就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来看,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环境状况反馈的效果,主要表现为对于待测对象的污染指标的监测不够准确。同时,由于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受人力、财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导致监测过程中的我频次较低,所以无法得到较为详实的待测区的具体环境情况,更加无法监测出企业的排污状况。两外,我国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的重点主要侧重于各种单项污染指标的检测,对于全方位的环境状况描述还有待提高。

1.2 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手段落后

就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和治理的技术水平来说,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我国对于不同的污染物的检测要通过不同的采样分析才能完成,而且整个环境监测和治理活动缺乏系统性和制度性,一些器具和检测系统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因而也就无法同国际上的一些先进国家相提并论,无论是检测结果还是检测过程都相对落后。

1.3 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缺乏应急措施

所谓应急措施,就是指在环境监测和治理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对于突发污染状况的处理措施。就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来看,在这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制度上都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成形的应急预案。这也就导致了我国现行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在采样分析的过程中,无法对现场动态做出及时的准确的反应,给突发污染的治理带来了不便。同时,由于我国地理位置跨度较大,自然环境多变,应急措施的不完善也会给环境监测的采样工作增加难度。

2 环境监测与质量技术实现长足发展的对策

上文中笔者对我国现行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目前该技术存在的不足,下文中笔者将在此基础上谈谈如何加强我国的环境监测与治理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实现环境监测好治理的更好更快发展,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

所谓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就是要在环境状况监测的过程中制定合理的计划,采用科学的手段,以使得所测结果更加的趋近于待测区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治理工作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依据。首先,要认真分析待测区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确定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选择该区内的出现频度高、危害大的污染进行重点监测,以准确描述待测区的污染特点;其次,要制定一个周期性、综合性强监测模式,以便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能全面掌握测区的受污染状况,对污染动态进行掌握有利于制定更加符合待测区的实际情况的治理方案;再次,从人体危害的角度,对污染物质和污染源进行分析,正确描述该污染对于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并对有毒物质进行重点监测和治理;最后,对所得的各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据监测数据背景进行相关性研究,做出有预见性、综合性的分析评价,并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比如水环境污染的治理中,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要吸取西方国家的教训,决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但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现实情况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要知道实现真正的统筹规划,有效控制新污染源的出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努力。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模式,实行水量水质统一管理,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动态监测、区域联防。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加强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当前,尤其要注意强化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管理,供水与需水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统一管理。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护,努力提高水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和保护水平。为了防治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引起的地面沉降,各级水利部门要认真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采补平衡分析,提出回灌规划,充分利用洪水及间隙期多余的水量,采取各种补给入渗技术回灌地下水,争取地下水早日恢复平衡,抑制地面沉降的发展。流域水环境监测网是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的尖兵与耳目,应该优先建设,先行发展。对跨界河流与重大污染事故实行动态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水环境信息。应加强省际边界水体的监测,积极开展跨省的污染联防。

2.2 明确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标准化

要想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规范化中的支柱作用,首先应充分的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进行管理的依据,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基础。随着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关注化学污染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辐射等物理因素造成的危害。这种危害的监测需要环境监测工作来实现,从而为环保工作规范化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通过对现代环境监测、环境治理、采样制样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取其精华,对于存在缺陷的地方,积极进行改进。国家投入相应资金,完善环境监测与治理设备,缩小同发达国家间在环境监测、治理领域的差距,引用发达国家相应标准,作为标准的技术参照。

2.3 加强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

首先,明确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重点,快速确定突发环境事故的动态变化及具体处理措施。待处理结束之后,查明原因,总结相应事故处置经验并分类建档,构建环境事故应急体系并经常开展应急演练。其次,采用多种预警和应急手段,使用应急检测车等仪器,采用标准的采样与分析方法,配备经培训合格的技术人员,从而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环境事故处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预见性。最后,加强对自动化、便携式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指导行动,才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实现长足发展的必然出路。

3 总论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环境污染的愈演愈烈,使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责任,但是基于其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我们要实施积极的应对措施,使其环境保护的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最终实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长足发展。

篇5

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适时,适当的把这些教学内容与环保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 当讲到空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水资源、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还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如在学保护水资源时可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饮用被污染的水而造成。全世界50%儿童的死亡是由于饮用水被污染造成的等; 再如,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归纳,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

二、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初中化学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些是有毒的实验,而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所以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如指导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要强调硫的用量并在集气瓶中事先放入少量碱液(可问问为什么)。改善学生实验的操作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充分利用作业、练习、测验,巩固学生的环保知识

作业、练习、测验是每个学生司空见惯必须完成的任务。因而可以在不偏离教材和课标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除杂质气体,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尤其课后关于做环保调查报告、写环保小论文等要求绝不能忽略。就是测验中也要尽可能多的安排关于环保的知识点。

四、充分利用课外科技活动,推进学生的环保行动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学生感受最深,所以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开展环保教育。比如把环保实验(如考察本地水的污染及其防治)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让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搜集材料书写小论文。从而树立环保意识、推动环保行动。这样,学生既受到了环保教育,又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可补充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又可使学生从接受环保教育阶段上升到动手保护环境的自觉境界;开展环境保护讲座,也是施行环保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比如从学生自身生活考虑,讲解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和化妆品污染。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有时也在不知不觉地破坏环境,进而提高环保意识;还可办专栏,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篇6

二、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意在让学生形成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以促使学生知识、情感、意识,统一协调发展。比如,师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应不断改进化学实验以减少造成的污染。向学生介绍中学实验室常用化学试剂的性质、储存和使用知识;教育学生实验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规操作;有害物质不能随意排放应尽可能回收处理,禁止乱泼乱倒的现象。如果实验过程中有废液、废渣、废气的任意排放现象,势必导致学生“学离用,意离行”的不良影响。

三、课外活动渗透环境教育

1. 专题讲座教育。举办讲座可以是老师自己编写校本课程自己演讲或请环保部门有关技术人员来校作环保专题讲座。通过讲座,第一、能使学生较为系统地学到一些环保知识,扩展了知识视野;并能使必修课中所学的有关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得以延伸和拓宽。第二、能增强效果,讲座内容有更强的针对性,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针对当地环境污染实际情况,列举的实例有远有近,范围有大有小,特别是本地、本乡、甚至本校的环境情况,这样使学生对环境污染的了解能具体生动,感受亲切,印象至深。

2. 研究性学习与调查实践。利用寒假暑假等节假日,作为研究性课题布置学生对本乡镇的环境污染状况作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并进行交流,质量较好的还可在全校展出,表扬鼓励。其内容可以是对整个乡镇普查性的,如就本乡污染的调查研究;或是专题性的,如某乡镇企业的污染及其防治等内容。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学生既可了解本地环境的状况和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增强环保意识,同时也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也可利用适当时间,组织学生参加本地的某些企业,如离学校较近的水泥厂、纸箱厂、养殖厂及校办厂等。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考察企业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通过参观考察,也可以师生一道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其中污染防治措施提出更多有效的改进方案以供企业参考采用。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感觉到化学等学科知识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与主动性。

3. 墙报宣传教育。组织团委会和学生会在学校及班级的墙报上,开辟一块“环保知识”专栏,在教师指导下,登出一些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方针政策和环境生态知识等有关环保信息。这样能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为学生营造一个重视环保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对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和自身卫生习惯的认识,转而能积极主动参与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通过必修课教学、化学实验和课外活动等形式渗透式地培养学生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促进素质教育改革与实施,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造就一代新人的需要,也是把我国建设成蓝天、青山、绿水环境良好型国家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7

一、我国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现状及问题

1、现状

我国钢铁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现还属于起步阶段,干湿法脱硫都有,大概起源于2005年。至今,全国流行的主要脱硫方法有石灰石-石膏法,氨法,活性炭吸附法,密相干塔法,新活性炭法等等,其均包括在湿法,干法,半干法中。根据以前统计,我国已建成烧结烟气脱硫装置100套以上,其中主要以石灰石-石膏法的钢铁企业有宝钢、湘钢;以干法或半干法脱硫的钢铁企业主要有马钢、邯钢武钢等;以活性炭吸附法的有攀钢,太钢;以湿法氨法的有河南钢铁厂,南京钢铁厂等。

2、存在的问题

(1)技术问题

我国烧结脱硫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缺少一些稳定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烧结烟气脱硫技术。就从现在的各大钢铁厂运行的烧结烟气脱硫设备来看,其中大部分设备都是从国外照搬过来,很难适应本厂的烧结机的工作,这主要是由自身的生产工艺和烟气特点造成的。而且由于我国自产的铁铁精粉含硫量比较高,一般能达到0.3%~0.8%,这是一些外国进口铁精粉含硫量的18倍左右,还有一点,我国使用脱硫的辅料有些含硫量也比较高,例如活性炭吸附法中的活性炭。所以我国的烧结烟气脱硫情况与国外差别比较大,照搬人家的技术是不能适用于我国的。

(2)费用问题

众所周知,钱是决定一项技术的最根本问题,而烧结脱硫技术所需的装置价位高,运行成本高,这就制约了烧结脱硫技术的发展。一般烧结脱硫装置的费用占整个烧结机费用的30%左右,每吨烧结矿脱硫的运行成本在10元左右,而烧结脱硫项目的运行的金额低则千万元,高则上亿元,这些费用主要决定于烧结机的大小,以及脱硫技术等等。在这么昂贵的费用下,国内确很少有奖励扶持政策。由于综上费用原因,直接导致我国烧结脱硫技术发展缓慢,实施困难。

(3)认识问题

虽说烧结烟气脱硫在我国的钢铁企业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鲜工艺,但是很多企业对其的认识还存在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个方面:把烧结脱气技术和通风除尘技术混为一谈,认为其原理、工艺、维护等简单容易,从而在建设的时候不够重视,尽量减少烧结脱硫工程的建设费用,从而使建设出的烧结脱硫工程质量差,存在多方面问题,很难长期运行。

(4)污染物防治与副产物利用问题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国家对环境污染问题也是越来越重视,近几年来,国家政府规定: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5%的目标确定为约束型指标,更是要求钢铁企业烧结机脱硫工程能力达到40万吨。一般钢铁企业还没有达到国家的硬性要求便投以生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还有副产物问题,烧结烟气中的成分比较复杂,含有多种重金属、二噁英、氟化氢等对人身体有害物质,所以想要解决烧结烟气污染问题,副产物的有效利用是很关键的一步。但由于现在技术所限,其副产物缺少回收利用途径,基本都是在控制其二氧化硫污染环境的同时而废弃掉,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浪费,而且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二、对我国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的一些建议

由于现在对保护环境的重视,我国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的势头还是不错的,在搞好经济效益的同时,环境保护,资源回收利用等问题也不能忽视。由于烧结脱硫工艺的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都比较高,而且技术种类繁多,所以选择一种经济合理,对自己厂子实施有效的脱硫工艺就至关重要,针对这种情况,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钢铁企业应加强对烧结烟气脱硫工作的重视,在选择烧结烟气脱硫工艺时应从技术好坏、成本高低、运行费用、副产物的综合利用、装置布局、污染系数、安全问题等多方面因素来考虑,还要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因地制宜,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烧结烟气脱硫工艺。在满足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达到国家的要求后,要充分利用剩下的副产品,争取实现循环经济模式,是企业运行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又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篇8

二、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化学实验,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它们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境教育就更生动、更具体、更直接、更有教育意义。如药品取用为什么要按规定用量,没说明用量则取少量,固体药品盖满试管底部,液体药品则取1-2ml,这样既节约药品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再如对用剩药品的处理:为什么不能放回原瓶,不能抛弃,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容器里,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防止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危险;硫磺在空气中的燃烧需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制气体的装置为什么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为什么要对尾气进行处理;以及闻气体的方法;化学试剂的贮存和使用等等。化学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环境教育的重要时机,教师必需运用好这环节,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新课标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例如,在讲“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单元时,可以给学生讲解空气的污染与治理,沙尘瀑的产生与防治,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讲解如何避免SO2、CO的中毒以及SO2、CO中毒后如何处理;还可以给学生讲解臭氧的作用以及出现臭氧空洞的严重后果等。在讲解“自然界的水”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贯穿其中,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的尖锐;这样能很好的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之体会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讲解“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可以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解“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时给学生讲解酸雨的形成、空气的污染、温室效应,以及为何要寻找和开发新能源等。在讲解“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教育学生为什么要合理开采和利用资源以及废旧电池为何要回收等;在讲解“有机合成材料”时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白色污染”以及如何解决“白色污染”,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保护环境的主人。

作为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书本知识,结合身边实际把环境教育穿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以及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具有一定的能力,因此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如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争取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受到教育,从而提高环境保护的认识。还可以利用寒署假、节日等空余时间让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的方式对自己生活的地方进行环境调查,看一看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造成这些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首要污染物是什么?有什么严重后果?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加以解决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篇9

二、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化学实验,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它们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境教育就更生动、更具体、更直接、更有教育意义。如药品取用为什么要按规定用量,没说明用量则取少量,固体药品盖满试管底部,液体药品则取1-2ml,这样既节约药品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再如对用剩药品的处理:为什么不能放回原瓶,不能抛弃,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容器里,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防止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危险;硫磺在空气中的燃烧需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制气体的装置为什么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为什么要对尾气进行处理;以及闻气体的方法;化学试剂的贮存和使用等等。化学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环境教育的重要时机,教师必需运用好这环节,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新课标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例如,在讲“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单元时,可以给学生讲解空气的污染与治理,沙尘瀑的产生与防治,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讲解如何避免SO2、CO的中毒以及SO2、CO中毒后如何处理;还可以给学生讲解臭氧的作用以及出现臭氧空洞的严重后果等。在讲解“自然界的水”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贯穿其中,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的尖锐;这样能很好的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之体会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讲解“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可以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解“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时给学生讲解酸雨的形成、空气的污染、温室效应,以及为何要寻找和开发新能源等。在讲解“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教育学生为什么要合理开采和利用资源以及废旧电池为何要回收等;在讲解“有机合成材料”时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白色污染”以及如何解决“白色污染”,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保护环境的主人。

作为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书本知识,结合身边实际把环境教育穿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以及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具有一定的能力,因此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如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争取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受到教育,从而提高环境保护的认识。还可以利用寒署假、节日等空余时间让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的方式对自己生活的地方进行环境调查,看一看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造成这些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首要污染物是什么?有什么严重后果?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加以解决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篇10

例如,在教学《多变的天气》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天气情况,并且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我引入了新华网于2013年1月14日报道的一则新闻《全球都在议论北京大雾》。报道中这样提道:“整个北京城看上去就像机场里的吸烟区”,“毒气蔽日,能见度不足200米,2000万人在中国首都感觉到窒息”。诸如此类的语言在该篇报道中不胜枚举。读完这篇报道后,学生陷入了一片沉默。看到这种情形,我说道:“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污染天气吗?那是因为空气中充满着超量的污染物PM2.5,这都是由于我国过度注重工业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所造成的……”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充分结合时下的媒体报道进行环境教育,教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学生纷纷表示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一定要注重环境保护,这让我非常欣慰,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结合社会调查进行环境教育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让他们设身处地地体会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学《水资源》一节时,我便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我校周边的河流进行调查,并利用化学知识,对河流的污染程度进行检测。通过学生的集体努力,最终得出了调查结果:原来,我校周边的河流无一例外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还看到有些河流中飘着很多死鱼,这些鱼的死亡也是由河流污染造成的。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还看到很多居民用网兜捕捞死鱼及那些奄奄一息的鱼。看到此种情形,这个小组的学生主动去劝阻居民捕捞河中的鱼,告诉他们这些鱼不能吃,因为人吃了这些受到污染的鱼之后就会生病,甚至有生命危险。通过社会调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自己去亲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效果比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述要好很多。

三、结合多媒体进行环境教育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教学中,我也经常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例如,在教学《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节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用多媒体呈现出一个西双版纳被污染的场景。视频中先出现美丽的西双版纳,那美丽的风景让游人流连忘返。看到如此画面,学生的眼神中充满着向往。突然画面一转,出现了这样一个情景:在西双版纳的一个旅游景点,由于游人过多,而这些人又不注重保护环境,地上到处都是纸屑和垃圾,长期无人打扫,再加上天气炎热,这些垃圾散发出一股股臭气。脏乱的垃圾与美丽的风景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视觉美。视频放到这里戛然而止,学生也感觉到非常愕然。我问道:“如此美丽的风景,你们愿意看到它被污染吗?你们觉得保护环境重要吗?”学生纷纷表示保护环境非常重要。我接着说:“既然大家都觉得环境保护非常重要,那么请大家在今后要学会保护环境,以免其受到严重污染。”学生都表示同意。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出一个美丽的环境受到污染的情景。多媒体声画结合的特点为我们的环境教育增添了一把利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环境教育的效果。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式还有很多,如结合角色扮演、结合游戏进行环境教育等。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过多赘述。希望本文的写作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激起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该问题的研究中,不断增强环境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确环境保护应从我做起。

参考文献

[1]叶清香.加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篇11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人人必须为全人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自然环境做出努力。近期,北京雾霾天气是大家讨论最热的事情。而这个所谓的雾霾是怎样形成的呢?对我们有什么危害?我们作为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把环境教育与化学教学整合在一起,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环保教育,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使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以其身心的真正投入,珍爱生命,关爱环境,是时代赋予而又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本文拟就环境保护教育与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整合谈谈初浅看法。

一、“言传身教”,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也较多,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适时,恰当的渗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教学进程中,当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时,如结合氯气、硫化氢和苯蒸气等有毒气体的教学,在课堂上介绍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和相关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结合硫酸、硝酸的工业制法及炼钢炼铁的工业流程,介绍工业污染及废气、废渣的处理;结合重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重金属对水的污染并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结合硫、氮的氧化物,介绍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结合磷酸盐的相关知识,介绍湖泊水质的富营养化;结合烃的有关知识介绍光化学烟雾的几次事件及其原因;结合有机物中高聚物的内容介绍白色污染及其危害和解决方法等内容渗透环保教育,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好环境,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同时还可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学生视野,如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十几亿元等,使学生对环保知识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即生动又能激发兴趣,印象至深,再对照结合课本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

二、改进实验,在动手操作中强化环保教育

化学实验总是伴随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生成,这些产物中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质,若散发到空气中、水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教学过程中,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或变化实验的形式,从而尽量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的极好机会。如许多实验毒气外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装置漏气,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教育好学生,在实验前首先要做好气密性检验;在一些有毒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里,增加尾气处理装置,或者及时烧掉,把有毒气体转化成无毒或毒性降解物,如在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中,只要将尾气用碱液吸收,就可有效防止实验过程中有毒气体的泄漏,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和对师生的伤害。此外,一些难度比较大、毒性比较强、时间比较长的有机演示实验,采用实验录像替代,既可以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验的感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如硫化氢的性质与制取,CO、SO2、Cl2等毒性实验以及胶体的电泳。当前,微型化学实验作为一种新兴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正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微型化学实验具有操作简捷、反应迅速、现象明显、节省药品、污染小且安全的优点。

三、课外实践,在兴趣活动中延伸环保教育

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要在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层面上进行扩展和延伸。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比如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内容、新能源、海洋、卫生保舰食品等方面的内容,但应限于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范围之内”。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外兴趣实践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因为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努力把理论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扩大学生视野,既可发展学生能力,又可领悟环保的实际意义,巩固环保意识,进一步确立环境观念。还可以通过查阅有关的图书、报刊,或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搜集有关的资料,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实验,深入实地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情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等,获得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知识、数据、现象等。可见,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并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扩展上。

篇12

目前,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环境压力继续加大,人民群众的环境诉求不断提高,由环境风险、污染事件等引发的不断增多,风险防范已成为一项长期性工作,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国家环境保护部连续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 77号)和《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 98号),通知中要求“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后的跟踪管理,督促建设单位同步落实各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风险防范设施和措施。” 由于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造成的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故,国务院要求企业设置事故池收集事故水,避免对周边水体环境污染和危害。事故池作为环境风险防范设施,用于收集发生事故时泄漏物料和受污染消防水,这些水里会混有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水系中将造成严重污染,因此事故池在环境风险防控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做好事故池的防渗工作与环发[2012] 77号和环发[2012] 98号文件的精神是相符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2009年并实施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09),规定了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三级预防与控制要求。预防与控制体系分为三级:针对石化企业污染物来源特点,在装置、罐区周围建围堰、围堤作为一级预防与控制体系,防止污染雨水和轻微事故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在分厂雨排水系统建事故缓冲设施作为二级预防与控制体系,防止单套生产装置(罐区)较大生产事故泄漏物料和污染消防水造成的环境污染;在公司污水厂建末端事故缓冲设施作为三级预防与控制体系,防止两套及以上生产装置(罐区)重大生产事故泄漏物料和污染消防水造成的环境污染[2]。事故池作为二级、三级预防与控制体系中的事故缓冲设施,是用于收集发生事故时泄露物料和受污染消防水的构造物。事故缓冲设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采取防渗、防腐、防冻、防洪、抗浮、抗震等措施。下面重点介绍事故池的防渗措施及现有企业事故池防渗存在的问题。

目前常用的事故池防渗措施及要求有:污染防治区水池的耐久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结构厚度不宜小于300mm;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10,且水池内表面应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喷涂聚脲等防水涂料;或者在混凝土内掺加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厚度不应小于1.0mm;喷涂聚脲防水涂料厚度不应小于1.5mm;当混凝土内掺加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时,掺量不应小于胶凝材料总量的1%;在涂刷防水涂料之前,水池应进行蓄水试验。水池的所有缝均应设止水带,止水带宜采用橡胶止水带和塑料止水带。橡胶止水带宜选用氯丁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止水带;塑料止水带宜选用软质聚氯乙烯塑料止水带。

为保证防渗工程正常施工、运行,达到设计防渗等级,应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控制:A.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工程进行设计,防渗工程的设计符合相应要求及设计规范;B.工程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并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质量检验,保证使用材料全部合格;C.聘请优秀专业施工队伍,施工方法符合规范要求;D.工程完工后进行质量检测。

除了按照设计要求对事故池进行施工,还应重视日常情况下事故池的泄露监控。泄漏监控主要是通过计量及监控设施、定期巡检措施等对潜在泄漏源进行监控,以便尽早发现和处理泄漏源。渗漏检测主要是针对防渗层是否存在缺陷或损坏进行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和修复渗漏源。《石油化工企业防渗设计通则》Q/SY1303-2010中推荐了目前普遍采用的三种渗漏监测方法,其中渗漏液收集井可普遍应用于柔性防渗结构或复合防渗结构区域;液体渗漏传感电缆检测主要适用于储存极、重度危害物料的环墙基础储罐罐底板的渗漏检测;土工膜电气式渗漏检测主要用于如化学品库等采用柔性防渗结构或复合防渗结构的土工膜的损伤检测[3]。从上述表述可知,针对事故池的泄露监控检测应采用渗漏液收集井方式较为妥当。

根据实际环评工作中对现有企业的事故池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大多数企业均能按照环评报告书中要求配套建设事故池,但事故池的日常维护及保养方面却存在问题。如由于前期建设过程中地基处理不当,地表沉降等原因造成事故池出现破损裂纹;部分化工企业将日常检修中的装置废液储存于事故池中,而废液中的某些物质会与事故池的表面防渗层发生反应,从而腐蚀防渗层,造成事故池防渗系数下降;设计时各相关要素未考虑充分或故意降低防渗要求,导致事故池的防渗性能大大降低。当生产企业发生事故时,泄露物料和受污染消防水一般要收集于事故池中,进行二次处理后达标排放或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事故废水如果储存于存在上述问题的事故池中,则泄漏的污染物在重力作用下从地表逐步渗入深层,并造成局部的地下水环境受到污染。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治理难度大,且时间长、费用高,修复起来也将非常困难;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储运和输送过程中涉及的物料或污染物,若渗漏至地下水中,将会对地下水的水质和利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企业应重视事故池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防患于未然,避免事故池造成二次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为防范和控制企业(包括化工企业)发生事故时或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物料泄漏和污水对周边水体环境的污染危害,要求企业必须设置事故排水收集池。事故池在设计时可参考本文中所列的设计要求,同时施工时应制订详细工艺要求并严格执行。在事故池投入使用后,要加强日常的维护管理,将其纳入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人员应受到相应的岗位培训,使能胜任该岗位的工作,岗位应有相应的操作规程,完整的运行记录,和畅通的信息交流通道。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企业可针对事故池的泄露监控检测采用渗漏液收集井方式,以便及时准确发现存在问题。事故池的防渗和维护工作不容忽视,作为水环境污染环境风险防控的重要一环,企业应从认识和实际工作中加以重视,落实好该项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篇13

二、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

三、以探究题解为契机,渗透环保意识

四、利用网络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远远不能实现教育目标。网络现在已经进入很多家庭,学校也有机房,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习很多书本上没有的或讲得不够透彻的知识。此外,可通过黑板报、知识竞赛、我为环保献计策、环保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自己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