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德育是中华民族灵魂,是引导学生健康心理的引路明灯
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年多年历史文明古国,集聚传承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优良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向善、崇德的良好品质,是我国在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容教师和家长忽视。学生心灵是纯洁无瑕的,小学阶段是起步阶段,所以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就是重中之重。三字经中第一句话就指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在最初的本性是善良的。这样善良的本性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后天的努力、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一样,品行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重视和加强德育教育,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少年儿童的思想不是天赋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发展而来的。这一阶段他们容易受到正确的引导,同时也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要使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教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让德育教育成为人生初级阶段的指路明灯。
二、德育教育是其它教育教学事半功倍的催化剂
小学阶段作为人一生思想极为纯洁的时期,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对其它各学科教育教学达到事半功倍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德育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使学生自己能够辨别真、善、美、丑,能够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对自己的行为有掌控能力。表现在其它社会活动方面,就会习惯性的朝着好的方向、正确的道路延伸下去。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我国古代就有“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也就是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抓好德育教育就是抓实未来的希望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把小学生作为一支传承中华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生力军。小学生是一群具有很大潜力的群体,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对祖国的灵魂的传承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将中国的德育教育实现现代化,让中国的德育教育与世界接轨,让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融合,是当前德育教育的头等大事。在将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将会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是社会的继承者,对社会文化具有改革和创新的能力。现代的德育教学的走向就是在社会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且终身学习,永远都不能停止。在小学生处于白纸阶段的时候,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及高尚的道德品质,不仅会使他们终身受用,而且,能有让祖国下一代整体的道德素质有更高的提升空间。
四、正确的道德观是学生立足社会的根本
篇2
因为学生在学校里的时间中,大部分是学习课本知识、技能知识,而有关德育的课程(思想品德)则少之又少。班主任在处理自身教学工作之后,对学生进行专项德育教育的时间则可想而知有多少了(现在很多学校还是以抓教学为主,甚至干脆只抓主科,而对属科置之不理)。虽然学生在校时间不少,但如果要是算上德育教育的话,真是少之又少了!
既然学校用于德育教学的时间较少,而效果又很好,有没有两全其美的的途径呢?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还是可行的。首先,选材很重要。有关德育的材料不计其数,是不是都要学生照着做呢?有的学生在电视上看到有人因为救了落水少年而受到媒体的赞扬,于是他可能也会在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也会照样去做。但是他却没有考虑自己会不会游泳,具不具备救人的必备知识、技能,这样去做,后果肯定不堪设想!这时就需要教师出现,对学生加以引导,就是因为他们是小学生,不能与成人一样;还有,革命片、战争片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的震撼,但是这不并不能以此为德育的重点来抓。
那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呢?
首先,要注重加强幼儿的良好品德教育。教师们把德育活动渗透在了一日活动中,德育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体育活动等等。学校应该开展了一系列的集体德育活动,如“重阳节活动”、“庆国庆活动”、“小能手”评比活动、庆“三八”活动等等。
另外,我觉得应从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从长远眼光来看问题,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让小学生至少具备以下素质:
一、明辨是非,善恶分明
这一点至关重要,只有知道“是”、“非”才能明白自己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明白,对大家、社会有帮助的事,有意义的事应该提倡,努力以身力行。有损社会公德的事,能勇敢加以指出,但是也应注意劝导的技巧。如,随手把吃过的的食品包装袋扔在了周边的地方;洗完手没有把水龙头拧紧,还有水滴出;买东西不顾先来后到,挤在队伍前头;在车上看到比自己有困难的人装作没有看见,若无其事。对于这些情况,如果发生在身边,应该对对方进行指正,但不可莽撞,因为毕竟是小学生,不可不自量力地与对方发生争执,如果为了这件事而与人打起驾来,这样就违反了我们德育的初衷了。如果遇到了小学生没有能力制止,且又非常危险的事,比如:看见了盗窃、群殴之类的,要注意避开,可以打110报警或告诉成年人。只有做到这点,德育才能在小学生的心里“扎根”,为今后的德育教育打牢基础。
二、学会合作,以大局为重
班级即是“小社会”,一个人在社会中就要与人交流,就得与人合作。让他们知道合作的优势,集体的力量大,合作智慧多。比如,让学生参加拔河、篮球等集体活动,使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作用,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赢得成功。要有一颗为集体争光的心,有损集体利益的事坚决不做,能为集体博得荣誉的事,要争着去做。
三、爱护、尊重学生
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四、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篇3
关于德育的界定,著名教育家王汉澜和王道俊主张“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因此,研究德育的重要性与有效途径,对学生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德育的重要性
北宋时期司马光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教育部十分重视德育,并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德育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德育的关键阶段,懵懂的小孩子思想意识单纯,社会经验和能力极为有限,而此阶段正是道德意识的成长期,也是为学生步入社会做人打好基础。
当前,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的德育不容乐观,如爱国主义意识淡薄;不懂得尊重人,见面不问好,说脏话;不喜欢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浪费粮食现象严重;乱扔垃圾,乱涂乱画;文明礼仪缺失;做错事不主动认错或不承认错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主能力欠缺等。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影响孩子的成长成才。所以,对学生进行早期德育势在必行。学校作为学生德育的主要阵地,应该把树德育人作为首要任务。也只有把德育重视起来,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和落实,才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合新时期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生德育的有效形式
德育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如何把德育渗透到培养孩子的全过程中呢?我认为以下方式很有效果。
1. 学校德育的存在形式及途径
历年来,各个学校一直都把德育摆在了首要位置,甚至把德育的目标当作学校的校训或办学的宗旨。如港大同学会小学:明德惟志、格物惟勤;许家坝小学:重德、博识、开拓、健美;常熟市实验小学:崇德尚文,厚积薄发。除此以外,学校还要进行以下德育工作:新生入校培训,让新生明确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每周的升国旗仪式进行国旗下的演讲,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意识;举行小学生文明礼仪演讲比赛活动、小学生爱国主义征文竞赛活动;开设思想品德课;每周一次的班级主题班会等。
我认为,学校教师的德育学习也很重要。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做到学长为师,身正为范,才能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还要经常加强业务能力及自身的道德修养,认真学习和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师德考核制度,达到德“业”双馨的目标。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自己的人格要经得起考验,要做到表里如一,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心中有数,做学生心中的榜样,让学生从内心里诚服。同时,教师要经常深入班级,要从小事做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促使学生德育的养成。
学校领导要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常抓不懈,要制订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并负责落实好。首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如开设传统文化课,诵读经典文学《弟子规》《三字经》,让学生定期观看有关德育的纪录片等宣传教育;要利用好少先队员的带头模范作用,举行各种有意义德育活动,如新年晚会、师生书画作品展览、校园安全演讲比赛等活动。同时要利用好传统节日,如雷锋日、保护环境日、世界无烟日等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务打扫卫生活动,帮助孤寡老人,祭祀烈士、参观古文化遗址等活动。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可设置校园文化墙,校园安全警示牌,悬挂名人名言、优秀字画,种植美丽花草,让校园的墙壁会说话、说好话,让校园充满人文气息。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会让人们心旷神怡,从而对德育工作起潜移默化的功效。
2. 家庭德育的存在形式及途径
顾名思义,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由父母对其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德育规范、思想品德等的教育。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作为家长,作为父母,应重视孩子的教育,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件大事。我认为家庭德育有以下几个途径:
首先,家长要重视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好榜样。家长和自己的孩子朝夕相处,其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也就是说家长的德行在孩子的身上会表现出来。所以,家长尤其在孩子的面前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家长要做好表率,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勤俭节约,为人真诚善良。
其次,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为人父母,很难与孩子做朋友。因此,家长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和孩子多交流、多互动,谈谈心,说说话,散散步,讲讲故事,教育孩子分辨是非,看清世间黑白,感受人间冷暖。同时,家长还要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总之,时代在变迁,人类在进步,但作为人,德是做人的根本,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孩子的德育只有从小抓起,才能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篇4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我本人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同仁的探讨,研究,根据近年来我们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下面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谈几点建议:
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事后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师并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他从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责骂、教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从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现幻听、幻视,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再也无法上学,陷入心理危机。而有同样经历的另一位学生,在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而且还把信任和改正的机会给他,把管理班费的任务教给了他。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积极支持下,这位学生终于摆脱了上次错误在心灵上留下的阴影,能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然处理关于钱的问题,其它方面的发展不但没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所带来的自尊、自信的增强而得到促进。
可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二、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会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三、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篇5
在英语学习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方法正确学习事半功倍,学生会愈学愈高兴,学好英语的信心会愈来愈足。反之,方法不对头,学习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学生会愈学愈没有劲,甚至丧失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必须及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信心。
许多小学生学英语还存在不少陋习,如习惯于死记硬背,喜欢通过汉语注音来记忆英语单词,不会用英语交流,不太讲究英语阅读技能的学习,课后不复习,家庭也缺乏英语学习氛围等。目前,许多家长过于看重学生的英语学习,盲目让孩子参加英语补习班,或布置过多的听、说、读、写练习,反而忽视了对孩子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
学法的掌握,如同知识的获得一样,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不会到会的发展过程。开始,在很大程序上要靠教师在教给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明确的指点。诸如怎样发言答问,怎样执笔写字,怎样拼读音节,怎样观察插图,怎样识记字形理解字义,怎样读词读句,怎样组词造句,怎样说完整的话等等,都需要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的同时讲明学习的方法。不是对初入学无知少法的学生需要事先指明,就是中高年级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学生,在进入较难的学习内容时,也需要事先指明。如运用中心句理解段意的方法,连接段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作者写作目的的基础上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也都要在第一次接触这些方法时由教师事先指明。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课前预习。在每节课之前,快速预习是一个好学生的普遍做法。预习能使你在课堂上抓住自己不会的地方有所突破,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会觉得轻松愉快。例如,在教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It′s the Mid-Autumn Festival,第七单元These horns are too big,第十二单元Christmas,第十四单元A Fairy Tale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图片想像故事情节,圈出生单词,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等。合理安排预习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律,有的同学是边读书边思考,对新的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有的同学是在预习时读、画、圈、点,在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做上记号,以便上课时注意。
第二,上课要认真听。凡是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全神贯注,目不斜视,高度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尽管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尽管现代课程理念提倡活动、民主、自由,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平等参与课堂教学,你也要把认真听讲放在首位。尤其是在老师少讲精讲的情况下,认真听课将是学生取得成功的第一要诀。
因为每一个老师都会在课堂上把每个重点内容讲述或点拨得非常透彻,因此学生要集中精力听。接下来就是一个融会贯通的问题,在把教师所讲的内容吃透的基础上,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好问,多思。并要学会给自己出题,要争取用多种方法解析一道题,比较各种方法的简便程度,这也是对以前学习水平的一个检验。这样,能够对相关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第三,要认真做好复习。课后一定要复习,而且要循环往复的复习。因为人的大脑在储存新的信息的同时,又要把先前的信息忘掉一部分。只有循环记忆,反复复习,才能把知识学习得扎实、牢固。课后复习可以给学生布置给爸爸,妈妈讲故事的作业,让他们用简单的英语给学生讲大人们所熟知的“嫦娥奔月”、“狮子和公牛”、“圣诞节”、“小红帽”的故事等等。还可以通过同学之间从最简单的对话开始,多用英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摆脱不敢开口,“哑巴英语”的状态。
除了课后复习外,还可以在双休日进行定期复习和每个月进行一次阶段复习,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复习的方法要多样化。复习不等于简单重复,要适当变化形式,力求生动、形象、有趣、有效。如可以采用诵读或者背诵等方式复习,也可以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复习,也就是在实践中复习。
复习分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复习”。避免过度疲劳可适当分散复习。“过度复习”是指对需要牢牢记住的学习内容达到初步掌握后仍不停止,而是继续进行学习识记,达到完全巩固的程度。如背一课的英语单词,背了五遍就能记住时,还要继续背三遍,这三遍叫“过度复习”。花的时间虽多了一点,但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
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继续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这就要求在复习中把新知识联系起来,增强记忆。这样,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扎实。
篇6
一、能够有效的拉近师生距离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年龄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多数小学生一方面对于教学充满好奇心,但是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总会有一定的畏惧之情。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没有处理好师生关系的情况下就盲目的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师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获得学生的尊重、认可和信任,增强孩子对教师的依赖性,如此一来在课堂教学中孩子能够顺利的融入教学氛围中,而不是始终因畏惧之心游离在教学之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主动的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使得学生产生一种被尊重和被重视的感受,从而有效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笔者为例,有一次在接待新生的时候,笔者发现孩子始终躲在父母的背后,与他交流也得不到回应。这种情况下笔者灵机一动,针对孩子的书包说到:“好别致的书包,我也想买一个,就是不知道在哪买?”,孩子马上用自豪的语气回答“这是妈妈亲手做的,买不到的”,然后笔者就接着孩子的回答进行交流起来,从书包谈到文具,再到玩的游戏等,很好的消除了孩子对陌生环境的畏惧感,获得了孩子的认可。事实上,受年龄的限制,大多数孩子虽然对外界人和事都持有一定的好奇心和畏惧感,但是只要教师能够以真诚的语言主动和学生互动交流,是很容易获得孩子的认可的。当然,年龄较小也很容易导致孩子对教师信任因一句话、一件小事就消失殆尽,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采取措施的维护师生关系,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采取教学策略,从而让他们更乐意在学习中获得教师的肯定与鼓励。
二、能够及时的掌握学生情况
对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把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虽然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来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够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来掌握学生的生活状况,但是一方面教师精力的有限性,另一方面学生生活的独立性使得教师对于学生情况的把握往往是片面的,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的与孩子进行交流来获取信息。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师生关系毫无疑问能够更好的让孩子在交流时敞开心扉的将自己遇到和看到的事情和教师分享,并在一个相对轻松的心理状态下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够保证孩子在遇到生活和学习上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向教师求助,从而有效的避免一些校园安全问题的发生。在教学中笔者曾有过相同的事件不同的结果的经历。同样是家庭父母吵架,其中一个孩子由于和教师关系较好,因此第一时间向教师寻求帮助,在家访之后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另一个孩子由于性格较为孤僻,教师对其注意不多,随着父母吵架次数的增多最后竟然选择了离家出走,虽然最后及时的在同学家找到了孩子,但是带来的教训却是极为深刻的。如果教师能够处理好和每一个孩子的师生关系,那么很多问题就不会再发生,例如同学之间的打架、校园安全问题、家庭问题等。从这个角度来说,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获得孩子认可的基础,孩子的认可则可以保证教师为孩子的成长进行全方位的护航。
三、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很多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课堂难以控制的情况下,有的教师轻轻的一句话就可以将教学拉回到正常的轨道中,有的教师无论采取怎样的措施都难以获得成效,甚至出现师生冲突现象。究其原因就在于是否处理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能够促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富有激情的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学生也乐意去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确保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教学质量的不断的提高。相反,师生关系较为冷淡的情况下,很多小学生对教师没有足够的认同感,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是自顾自的做自己的事情,对教师的课堂活动完全不予理睬,甚至会出现唱反调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不仅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开展,也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长期下去教学质量出现不升反降的现象。不同于中学和大学课程,小学教学内容相对较为简单,教材的设定也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而建立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则可以确保小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所设置的各种活动,从而使得小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掌握相应的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有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人际观
众所周知的是,小孩子有两个重要的榜样,一个是家长,另一个则是教师。对于小孩子来说,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往往会影响到其未来的人际交往观,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曾花费十年对学生人际交往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小学阶段能够和教师友好相处的小学生在未来十年之内能够结识到更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朋友,相反在小学阶段和教师冲突不断的学生在未来也难以获得别人的认可。由此可见教师对小学生人际观的影响,教师采取各种措施例如交流的时候尽可能的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以真诚的语气、平等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那么学生在未来走入社会之后也必将受到教师的影响,能够有效拓展自身的人际交往范围,获得他人的认可。
作者:王海霞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教场小学
参考文献:
篇7
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
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然而不是坚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这一点,是泥土的伟大的地方,而且也有报酬,譬如好花从泥土里出来,看的人固然欣然的赏鉴,泥土也可以欣然的赏鉴。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重要,但是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首先应该是启发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我从报上读到过美术家韩美林作了一幅画,送给两三岁的小朋友,小孩子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又很快把画拿来要韩美林签名,问他签名干什么,小孩说:“您签了名,这画才值钱!”可惜呀,这么小的孩子已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价值观的教育不得不引起注意。一个人的成长和知识积累离不开家庭,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缩影。经验告诉我们,优秀孩子和优秀的人才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
长期以来有这样的误区,“爱孩子就要满足他的所有需求,家里就一个孩子,不给他给谁,父母挣钱就是为了孩子。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孩子需要学量的知识,一定要把孩子送进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好的中学、好的大学,而好学校的标准就是升学率与名气。为了增加竞争实力,周末和假期要参加大量的兴趣班和辅导班”。父母无私的爱也该有个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家长的责任,要确保孩子走正路,完成家庭作业,不要整天坐在电视前或玩Xbox游戏等。
篇8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热爱、如果不进入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没有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学生对知识就不会产生兴趣,没有积极的心态、缺乏求知的欲望,产生不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上课之初,进行良好的课堂导入,有先声夺人之效,一开始就引人入胜,学生兴致勃勃。在准备的过程中,场地的选择、布置要迎合学生需要,让学生感觉到新颖;学生活动的队形设计新奇,让学生感觉打破常规,兴高采烈;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兴趣高涨;组织手段变换新奇,学生群情踊跃,激情四溢。热身活动可以自由运动,可以小组结伴练习,可以播放节奏鲜明的音乐,也可以自由自在地引吭高歌。学生和教师完全没有距离,学生的练习激情被充分激发起来,热身效果轻而易举地达到,让所有的学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能够进入最好的运动状态。
二、新授教学轻松活跃
轻松活跃地进行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良好理解,便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重点难点,教师要想方设法让教学在轻松活跃中进行,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掌握住技巧、要领。因为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所以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对体育的学习不排斥,能够运用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巩固原有的知识。无论哪一个新的动作,都不要急于求成,先让学生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展开讨论,在分析问题的过程当中,教师从旁指导,创设教学情景,迂回引导,时而讲解方法,时而示范动作,时而分析学生的优势,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畅所欲言,使得人人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让大家轻松愉快地掌握新授知识的内容。
例如,新授“前滚翻”内容中,场地安排是把垫子摆设在斜面上,教师可先发问大家:垫子放在斜面上能够发挥什么用处?不这样摆放的结果是什么?这些问题先入为主,让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知识和技能,便于教学的继续。
三、练习设计安排多样化
体育学习只有多练才能掌握技巧,形成技能,教师要注意优化练习设计,提高练习效果。如果练习始终枯燥干瘪,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教师要注意练习设计安排多样化,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在前滚翻练习中,我采取分组互练、比赛练习、有特殊体育天赋的学生单独给予高难度的引导,做学生的榜样,不时地加以点拨、赞美,使学生兴趣盎然,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四、考虑学生的特点
篇9
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主要表现在没有把音乐这门课程真正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而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着重强调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这是音乐课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篇10
正确的引导就是教学者在对知识进行重点总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知识方面的启发,让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得到更好的拓展,在做题方面灵活多变,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这其中多创造展现自身的机会,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和主动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地解决,例如,在对课文《桂林山水》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桂林山水是一个什么概念,是怎么样的一幅图画,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一下桂林山水的有关图片,这样教学者就可以根据所展示的图片提出一个问题,如,假如你身在其中,你会怎么样?让学生发挥无尽的想象,而教学者也参与到互动当中去,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这就与传统的语文课堂有明显的差别,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师生互动提供条件
教学者可以根据教材中文章的需要,充分地利用这一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学者可以创设一些带有感彩的场景并且参与到活动中去,来活跃课堂的氛围和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是教学者在讲课的时候,问问学生对这个方面是怎么样看的。例如,在讲授《一个中国孩子呼声》的时候,教学者可以要求学生对这篇课文有充分的理解,再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这样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
总之,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不仅满足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也为课堂氛围创造了条件,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邵光.中美大学生与教师课堂互动能力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1).
篇11
1、预习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活动空间。预习从形式上看也就是在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能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如在预习“认识乘法”时,基础不同的学生选择方法也就不同,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书中的意思,直接就用乘法算式做题,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刚开始肯定是运用加法慢慢过渡到乘法,导致做题的方法也就大不一样,但通过预习让学生都能认识了乘法。预习新知识时学生是作为活动的独立主体小学数学论文,自由地探索新内容。使学生学会边看书边思考,并把自学的发现用语言表述出来。
2、预习给学生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从功能上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具有简炼性、概括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如在预习“认识多边形”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先找一找各种不同的图形,找一找日常的生活用品中都有哪些图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概念,然后学生试着用语句来概括不同的图形,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能深层次了解数学的概括性,而不同图形之间实质上也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这些知识学生在预习时都会搜集,都会去理解、分析,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的能力明显增强,学习主动高效。
3、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学生预习过后,对要学的
摘要细心讲解,预习过程中常常看到学生思维的碰撞,创造的火花。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活力。
二、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一个长期复杂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呢?
第一、能正常开设好预习指导课
老师在每节课上都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创设在家里预习的情境,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预习。例如: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一课时,我是让学生从以下四个步骤由浅入深预习这一内容:
1、初读课本内容后,了解其主要内容。再读课本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线。
2、想一想,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与旧知识有什么关系?
3、试一试,课本上的练习会不会做,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学生预习完后,教师必需及时交流每一步预习的结果:
(1)、主要内容是关于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知识和相互之间的联系。细读课本内容,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边读边理解
关键词语。如“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时、分、秒以外,还有年、月、日。”中的“除了……以外,还有……”;“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中的“平年”、闰年”;“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中的“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中的“公历年份”、“一般”;“1993年是平年,所以1993年二月有28天。”师:1993年是平年怎么判断的?你能不能判断任意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
(2)、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
(3)、集体订正学生完成的练习,教师及时的给予评价。
第二、教师注重评价,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对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检查“疑问”的数量与质量小学数学论文,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观察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从而对学生的预习作出评价。如在预习“位置也方向”这部分内容时,不同的学生预习的效果就截然不同,有同学提出的问题就很有针对性,试着问自己在教室中的座位,也有些同学问自己的家在镇政府的哪个方位,像这样的问题提出时让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很好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试着让学生说说问这些问题时的想法,让其他同学也去借鉴借鉴,对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共同帮助每一位孩子,让他们都养成勤于预习的习惯。
第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
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就作如下的变革:(1)学生提出问题,师生集体讨论,从点入手。(2)教师穿针引线,师生共同讨论,以点带面。(3)师生共同小结,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引深提高。(4)巩固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时间不少于20分钟)。
第四、自主学习,集中攻克课本中的思考题
自主学习是现在教学大力倡导的小学数学论文,而预习思考题也集中反映了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预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可以有效地防止预习中“走马观花”、“信马游缰”的倾向。如:预习笔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让学生思考:(1)乘数是二位数的乘法法则是怎样的?先让学生回忆计算的方法,达到温故而知新,并比较一下与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2)你认为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计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还试着让学生写一写你能列出几种方法来?
篇12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只有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敢于运用,才能够发挥它原有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生中,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普遍不高,严重的制约着学生英语综合能的提升。本文就笔者的一些教学经验,谈谈笔者对生活化英语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随着近几年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广和深化,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作为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研究表明,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是将英语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英语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经验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究,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具趣味性。
具体来说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包括一下几点:1.生活化教学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自身的真实生活体验,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2.生活化教学是情境化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教学情境,捕捉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有用讯息,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课程,让学生在符合自己实际学习情况的环境中学习思考;3.生活化的教学是师生双方进行交往时的双向教学,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达和体验,注重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生活化的拓展教学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教材的插图都非常的生动、拟人化,其中的文章都是日常的生活用语,教材中的内容大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遇到的,能够经常用到的知识。如会有很多郊游,植物园,动物园,学生喜欢吃的水果,零食等等,这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了很好的生活化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对英语知识点产生熟悉、亲切的感觉,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果教师仅仅依靠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很难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依托教材内容,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整理下来。如,Weekend,a zoo,interesting,monkeys,mom 运用这些生活化的单词,为学生组合成一个具有着生活气息的短句“Mom took me to see little monkey in the zoo at the weekend”,让学生在学习单词时能够产生一种英语就在自己身边的感觉,让学生对英语单词充满亲切感,使学生学习单词的热情刚涨、思维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段较低,对于枯燥的英语知识点学习很难提起学的兴趣,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充满着趣味性的课堂之中进行学习和探究。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此缩短课堂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减少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运用障碍。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重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运用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Holidays”的知识点时,笔者依托教材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参照不同节日的庆祝方式和节日特点,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Holidays”教学情境。例如,“Christmas”教师会带领学生装扮班级中的英语角,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西方圣诞节,通过真实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四、依托教材,导入生活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源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英语,这些生活中的英语知识点同时也成为教师最好的教学内容,这些英语正是英语教师很好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对生活中存在的英语知识点视而不见,在课堂教学中也只是单调的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点的灌输教学,教师这种只注重提升学生英语成绩忽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高分低能,不会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点和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相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积极的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备课时会整理生活中常见的英语知识,如,Mobile phone、The bus、Business Hours、Office Hours、supermarket、等,让学生有一种英语就在身边,唤起学生脑海中已经存在的英语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五、设置生活化的课后练习题
课后练习题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理解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单词、句式、语法,往往对学生采用“题海战术”,为学生设置大量的习题进行练习,这种大量的课后习题练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学生学习往往达不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设置课后练习题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为学生设置生活化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在充满着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究。
篇13
2.预习给学生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从功能上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具有简炼性、概括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如在预习“认识多边形”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先找一找各种不同的图形,找一找日常的生活用品中都有哪些图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概念,然后学生试着用语句来概括不同的图形,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能深层次了解数学的概括性,而不同图形之间实质上也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这些知识学生在预习时都会搜集,都会去理解、分析,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的能力明显增强,学习主动高效。
3.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学生预习过后,对要学的摘要细心讲解,预习过程中常常看到学生思维的碰撞,创造的火花。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活力。
二、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一个长期复杂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呢
第一,能正常开设好预习指导课。老师在每节课上都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创设在家里预习的情境,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预习。例如: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一课时,我是让学生从以下四个步骤由浅入深预习这一内容:
1.初读课本内容后,了解其主要内容。再读课本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线。
2.想一想,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与旧知识有什么关系?
3.试一试,课本上的练习会不会做,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先留20分钟给学生自学。
学生预习完后,教师必需及时交流每一步预习的结果:
(1)主要内容是关于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知识和相互之间的联系。细读课本内容,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边读边理解关键词语。如“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时、分、秒以外,还有年、月、日。”中的“除了……以外,还有……”;“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中的“平年”、闰年”;“通常每4年里有3平年,1个闰年。”中的“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中的“公历年份”、“一般”;“1993年是平年,所以1993年二月有28天。”师:1993年是平年怎么判断的?你能不能判断任意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
(2)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
(3)集体订正学生完成的练习,教师及时的给予评价。
第二,教师注重评价,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对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检查“疑问”的数量与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观察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从而对学生的预习作出评价。如在预习“位置也方向”这部分内容时,不同的学生预习的效果就截然不同,有同学提出的问题就很有针对性,试着问自己在教室中的座位,也有些同学问自己的家在镇政府的哪个方位,像这样的问题提出时让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很好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试着让学生说说问这些问题时的想法,让其他同学也去借鉴借鉴,对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共同帮助每一位孩子,让他们都养成勤于预习的习惯。
第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就作如下的变革:(1)学生提出问题,师生集体讨论,从点入手。(2)教师穿针引线,师生共同讨论,以点带面。(3)师生共同小结,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引深提高。(4)巩固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时间不少于20分钟)。现在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界有成功人士曾这样评价一节课:看一节课是不是真正的好课主要就是看老师讲有没有超过五分钟,这也就是说现在的课堂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这样高标准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得到所想要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