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环保意识宣传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环保意识宣传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环保意识宣传

篇1

新闻宣传是环保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一直强调的三个重要平台即重要媒体、重要栏目和重要时段,是我们开展宣传的主阵地、主渠道,也是宣传的重要手段。因此,这三个平台不能丢,要不断拓展。省局在《*日报》开辟了专栏,旨在通过媒体,让群众、老百姓、各级领导都能够对环保工作有一定的认识。省委巡视组对我们这项工作给予了肯定,推动了环保工作在新闻宣传上上了一个层次。各地市要继续发挥好三个重要平台的宣传作用。

二是要持续开展环保主要工作的宣传。要加大宣传力度,持续开展环保政策法规、环保工作和环保典型事例宣传。通过加强污染减排、流域治理等环保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减排等环保工作;加强典型宣传,表扬先进,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促进排污企业增强减排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新闻宣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逐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道德观,让公众及时了解党和政府对环保事业的重视和环保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增强公众对环保工作的认知度,进而让公众更加关注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

目前我们环保宣传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宣传才能让老百姓认知、让老百姓接受。如何让我们做的工作让老百姓认知、认可、理解、接受并支持我们的工作,值得我们好好思考,要做进一步的努力。

三是要持续推进有效的宣传方式。宣传教育工作要注重总结,加强活动的策划与统筹,提取有效的活动方式、活动内容和活动载体,使之成为推进环保工作的重要手段。要借助地球日、水日和“6·5”世界环境日以及环境文化节等这些已经逐渐被社会所认识和接受的环保节日,树立宣教活动的品牌,打造精品工程,有针对性地将环保法律法规、环保中心工作等内容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注重工作思路的不断创新

一是要更加突出宣传的重点。党的*报告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标准。国务院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多次提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这些都是环保宣传要切实加强的。昨天上午局党组会议专门研究了如何贯彻国务院的决议、意见,在会上我强调要加强宣传、广泛宣传、深入宣传,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优美环境建设的宣传力度,要把它作为当前和今后环保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组织以体现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开设专栏、专题和刊播公益广告等方式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只有让生态文明的新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才会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自觉践行生态文明,同时自觉自愿地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真正将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和每个人身上,以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的牢固树立,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节能减排是我国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加强与其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特别是要加大环境经济政策的宣传力度,以促进污染减排工作的有效推进。环保宣传工作要经常化、制度化,通过宣传引导公众更加了解环保工作的进展、环保工作的程序,客观地看待中国当前的环境形势,从而能够更加有序地参与环保工作,融入环保社会化的大环境。大家一定要明确宣传的重点,要明确我们究竟要宣传什么。

二是要更加突出宣传的对象。宣传的对象主要有学生、农村和企业等,要按照宣传对象进行分类宣传,通过有效地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有步骤地推进。这项工作,希望各地市能好好考虑。通过实现“小手牵大手,一人带众人”的环境教育社会格局,让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深入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和每个人。要推进到家庭是很不容易的,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宣传手段。在这点上,福州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其注重了社会宣传的广泛性,如通过车载广播、标语上墙、公交车身广告、宣传栏宣传等各种渠道,树立公众对环保意识的感性认识,社区设立环保宣传栏的方式就反应了环保宣传进家庭、进社区。宣传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号式,它有具体的载体、内容和方式,既要通过广泛宣传,又要通过深入宣传,如通过讲座、高端论坛、专题要求等,要将广泛宣传和深入宣传相结合,以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省形成共识。

三是要更加突出有效的载体。要创新宣教载体,提升宣传效果,努力探讨不同的社会群体所需求的合适的宣传内容和方式,建立有效的宣传载体。网络教育、车载广播、标语上墙、环保下乡、企业培训、公益活动等方式,都是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工作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结合实际精心策划和选择,把宣传对象和内容更加具体化,以发挥最大的宣传效应。

四是要更加突出公众的参与。加强环境教育是手段,提高环境意识是过程,促进公众参与既是检验环保宣教工作成效的尺度,也是环保宣教工作的目标。我们要采取务实、灵活、深入、立体的宣教手段,发挥环境宣传教育的引导发动作用,促进形成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让公众成为环境保护的积极参与者。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参与,环境保护大家庭才有成员,环境宣教的大格局才能形成,环保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工作中要创新思路,进一步深化公众参与的内涵,不但要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更要提高公众的环境责任意识,健全环保社会监督员制度,拓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探索公众参与的有效机制,促进公众依法、理性、有序、有效参与,使公众成为推进环保事业的积极力量。

要发挥环保志愿者组织的作用,马局长作了批示,要加强与环保志愿者协会的联系。我们要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方式,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只靠环保宣教部门的宣传毕竟有限,环境保护本身就是公众行为,既然公众有热情、有要求,我们就应该加以引导。

三、注重宣教活动的社会效益

一是要建立环境宣传教育的工作推进机制。每年要将环保宣教工作纳入各项业务工作中通盘考虑、整体策划,统筹安排年度环保宣教工作,下达目的性强、有明确指导性的工作意见;开展工作要统一协调、上下联动,促进全省环保宣教系统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加强全省信息的交流,实施各地市工作月报告制度,省局通过网络等方式,宣传各地环保工作的新进展、新举措、新亮点,促进各地市的交流、学习和进步;要发挥环保宣教部门的“龙头”作用,对环保宣教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加强与兄弟单位、学校、企事业等部门的联系,达成共识,团结协作;探讨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环境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全系统、全社会、全渗透”为基本思路,遵循“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分步推进”的基本原则,努力推进我省全民环境教育试点工作。

二是要建立环境宣传教育的工作考核机制。部署年度工作任务时列出年度完成工作条目,要有具体质的要求和量的要求,把工作进行量化,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从开展新闻宣传的条目、宣传平台的建设,组织活动的内容、方式、效果,公众参与的人数、层面,绿色创建工作的量化指标,全民环境教育试点工作的推进项目情况等方面入手,规范全省环保宣教工作考核标准,建立环境宣传教育考核机制,确保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篇2

一、大学生环保意识日趋淡薄的现状

随着现代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方式也逐渐的发生着变化。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灵活的消费方式,然而在消费水平日趋上升的同时环保意识也在发生变化,就现状而言,大学生群体普遍的价值观念有所倾斜,无节制的使用塑料制品、随地丢弃瓜皮纸屑、浪费公共资源等,就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亟待提高。

二、大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现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攀比、虚荣的心理。从个人意识领域出发,这种心理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造成了极大地影响。那些环保意识日趋淡薄的行为表现与整个社会背景的负面影响存在着联系,同时,还与家庭、学校教育和缺乏正确引导有关系,现将成因分析总结如下:

1.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同时也是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能使人不断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所以促进环保意识在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形成有着巨大的意义。部分大学生往往对于一些环保措施采取着没有必要和无所谓的态度,从而造成了自觉性差、自我完善欠缺的消极影响。而大学生的行为辨识能力较弱,个人的行为表现又可以影响着一个群体继而发展成为影响整个社会层面,而一个社会的整体趋势又可以介导个人意识形态的形成,在这个循环当中,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日趋淡薄就不难理解。

2.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除开大学生这一群体,用宏观的角度看整体社会环境,同样会得出一个结果:总体上说,当前我国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层次还有待提高。在一个环保意识有待改善的社会环境当中,也会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养成造成一定的影响。

3.环保意识形成的关键

家庭、学校的正确引导和继续教育同样也是环保意识形成的关键。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大多数独生子女由于家长错误的溺爱方式,让孩子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下成长,很少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培养孩子环保意识的形成。此外,有些父母的不良作风和环保意识缺乏,更是给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同时,学校环保意识教育存在着些许漏洞,就目前就业压力日益加重而言,为提高就业率,也只得狠抓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环保教育,这也是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重视不够的体现,忽略了环保意识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三、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实践途径

1.积极倡导环保意识教育,大力推进环保意识形态的形成

倡导环保意识教育一定与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分离不开,一位明星曾说过,我一生的最有用的东西便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学校要完善规章制度,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校园环境保护制度,确保有专门的部门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和定时加强环保教育,促进环保意识的形成。

2.组织环保主题活动,贴近生活,加强生活体验

将班组作为基础方案是实施以环保为主题活动的重要方法。通过开展“创建环保型班组”作为活动的主线,制定环保型班组建设标准,拟定环保型班组考核措施,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还可致力于各个寝室,以寝室为单位,围绕以“环保之风”为主题开展活动,还可以通过收集已经废弃的塑料袋换取环保袋的方式来加强宣传环保,环保袋上印有像以汉字“物”变形而来的图案,寓意“物尽其用”和英文“Let us”代表着“让我们一起环保”,这种方法新颖、特别、有吸引力,而且易于让人接受,更能拓宽实施此项活动的空间。

3.积极宣传,不断培养环保意识和提升环保能力

人总是在不断总结中成长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相应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在总结环保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地宣传,让更多的同学加入到环保的队伍当中去,特别是应当树立一个鲜明的榜样,再多华丽的词汇也抵不过一个朴素的典型,而这个榜样就是最真实的教材。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宣传环保的意义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常识进行补充,在学习之余提高我们的课外知识量,丰富我们的视野。同样还可以张贴部分因环保意识淡薄而带来的环境破坏的照片,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自觉地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提升环保意识和能力。

四、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源自于环境保护,只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人们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以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指导生活活动,才能保护好生活环境。”人们对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多,带来的污染也逐渐增加,只有从自我做起,明确环保意识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有利于塑造校园环保氛围,提升校园内涵

篇3

一、我国公民环保意识的现实情状

现阶段,我国公民环保意识较为淡薄,在现实生活中多有体现:第一,公民对环境、环保的满意度过低,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城市居民认为城市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40%的城市居民认为城市环境“没有问题”和“不太严重”,单从这一数据结果就可看出,城市居民对环境、环保的满意度过低,侧面反映了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已经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公民对环保知识认知过少,当下我国全体公民的受教育程度不够整齐划一,一些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偏低,这就导致他们对一些造成环境污染的语词认知不够清晰,他们对“全球变暖”、“臭氧破坏”等明显环境污染类型了解清楚,但却不明白“过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企业污染”、“较差的公民环保意识”、“政府环保工作不到位”等语词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诱因;第三,公民不配合政府开展环保工作,最常见、最鲜明的表现在“公民在购物时是否会自带购物袋”这一问题的选择上,只有一小部分的选择会自带购物袋,仍有一大部分人会选择购买塑料袋,可见这一大部分人的环保参与度过低;第四,大部分公民的日常行为不符环保要求,譬如有的公民会乱扔废旧电池、随意浪费水资源、不将垃圾进行分类等等。总的来说,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还是十分淡薄,亟需有效提升。

二、影响公民环保意识的具体因素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众所周知,自然环境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描述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最鲜明的理论,库兹涅茨曲线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污染较轻,但恶化程度将随经济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再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环境质量会逐渐改善,可见一个国家的环境质量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在增减呈现出先恶化、后改善的倒U形形状。现如今,我国境内大多数城市的环境正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呈现恶化趋势,所以不少城市采用了边发展边治理的举措,但效果不甚明显,同时随着广大居民生活条件的愈来愈好,自然而然会提高对环境的质量要求。由此可见,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恶化程度十分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恶化程度呈现负相关的特征。

(二)公民受教育的程度。在传统观念中,通常会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环保意识就越强”,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笔者个人曾作过一个小的社会调查,调查问卷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环保部门提供分类垃圾桶,您会将垃圾分类之后再投入垃圾箱吗?”,待笔者将问卷的答案进行统计之后,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公民回答差别并不鲜明,其中“本科及本科以上”的调查群体选择“一直会”、“经常会”的比例反倒比初中及初中以下、高中、中专及大专的社会群体低,选择“不会”的本科及本科以上的群体数量反而最高,由此可见,“受教育程度越高,环保意识就越强”的传统观念是错误的。从这一调查结果可发现,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与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完全不成正比,要强有效提高全体公民的环保意识,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小抓起基础环保教育,因而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只有他们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未来整个社会公民的环保意识才会真正提高。

(三)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从某种层面上来讲,要想最快速的普及和拓广一种观念,最直接、最快的方法就是加大宣传力度,借用媒体和舆论的力量达成预期的效果,所以公民环保意识的强弱与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国政府必须采用一定的有效手段,组织一些积极有益的环保活动,借助媒体号召广大居民积极参与,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居民对这种集体性的环境活动参与热度不高,常常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常常不愿意参加这种集体性活动,所以我国政府更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广大公民的集体环保意识。另外,一些居民社区、村民委员会和一些大学生组织的假期环保宣传活动,部分公民反倒认为这是一种“做样子”的活动,“只是形式而已”。

三、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可行性策略

(一)环保意识培养落实到学校。要想有效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就必须从教育抓起,构建一个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的学校环境保护体系,让每一个学生自小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意义,真正将环保教育落实到学生个人身上。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处于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思想、品质也逐步形成,如若在这一时期内给予学生正确、积极地教育,那对于小学生日后的成长可谓是大有裨益;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处于人生的重要过渡时期,大脑发育成熟、性格逐步塑化,学校应抓住这个时期学生的特征,积极开展环保教育工作、组织环境保护活动、宣传环保重要价值,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大学先进思想、先进技术前沿的集聚地,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关键性任务,高等院校更应抓住这一黄金时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总而言之,环保意识的培养必须要落实到学校,只有这样,公民的环保意识才能够有所提高。

(二)环保NGO应构建到社区。所谓环保的NGO,也就是常说的非政府性质的环保组织,基本上由志愿者组成。当下,各种公益NGO大量出现,一方面增强了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成为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起到积极作用,对我国环保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利用环保的NGO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呢?首先,环保的NGO可以在居民社区或村民委员会中开展系列环保活动,譬如公益讲座,一是纠正公民对环保知识的曲解,二是起到宣传的作用;其次,环保的NGO可以在社区免费发放一些环保宣传品,向台历、水杯、小扇子之类的小物件,从细节之处时刻提醒公民注重环保,呼吁公民为环保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最后,可以在社区或村民委员会免费组织环保培训活动,吸引对环保有兴趣、有责任感的居民积极参与进来,了解环保知识的同时也唤起其他公民参与环保的热情,以此调动公民的环保意识。

(三)环境保护宣传须借助媒体。21世纪是信息化大时代,以网络、广播、电视为主的现代化传媒和以报刊、杂志为主的传统传媒共同改变着公民的生活方式和信息接收形式,也使得现代生活和社会文化理念都可经由出传媒递送到公民视野,以此鼓励人、感染人、打动人。鉴于此,国家政府部门在开展环保工作时,可以将环保工作与媒体联系起来,将媒体视为沟通公民和环保工作的桥梁,巧妙运用媒体来引领公民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增强公民环保意识。譬如,可在电视主流节目中插播与环保有关的公益广告;在公交车站的广告牌上张贴大版面的环保宣传海报;在受欢迎且点击率较高的网站置入宣传环保视频等。与此同时,可以制作一些关于环保的影视作品,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引发公民强烈的心理情感和共鸣,进而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公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热度。

(四)发挥公民在环保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公民对政府环保的决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正是因为公民参与了环保的决策,厦门PX事件才得以解决,由此可见公民对环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广为人知,目前的自然环境污染之所以十分严重,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一些不合法企业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乱排废气造成的,而针对这种恶劣现象,相关部门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察管理工作落实不到实处,使得环境问题日渐恶化。鉴于此,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努力发挥公民在环保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保障公民的参与环保、监督环保的权利不受侵害与限制,例如:对一些环保事务具有绝对的知情权,对一些环保研究项目和重要决策有一定的参与权,对于一些重要的环保设施施工有监督权等等,以此充分发挥公民在环保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五)加大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除了以上四条策略以外,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也是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有效举措,为此,政府可以设置专项奖罚制度,专门对公民环保行为进行惩处和奖励,利用此制度约束公民的日常行为,从而减少破坏和污染自然环境的行为举止,而适当的奖励则会增加公民的环保意识,增加公民保护环境的行为频次。但须注意的是,这种环保行为奖罚制度要根据人们行为的作用、价值、影响力以及行为性质进行分层,行为优异者多多奖励,行为恶劣者适当惩处,进而起到保护环境和提高市民环保意识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应用此种奖惩制度,不仅能够使每个市民都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而且还可以将公民的行为举止就和个人利益相勾连,相信通过这样的手段和方法,公民的环保意识定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结束语:总的来说,环境保护是造福后代的一个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当代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相互联合从学校、环保NGO、媒体和市民群体入手来开展环保教育工作,让公民明白环保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环保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但需注意的是,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所以政府要联合全体公民积极开展环保工作,努力坚持、共同努力,以此拯救自然环境、缓解环境压力。

参考文献:

篇4

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保的自觉性[1]。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环保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未来的环境状况[2]。通过对某高校的环保意识现状调查,明确该校大学生环保意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增强大学生环保意识。

一、 对象和方法

以某高校检验学院大一到大三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02份,回收376份,有效问卷372份,有效回收率为92.54%。自编“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问卷”。问卷包含三方面:第一,环境保护认知,主要涉及简单的有关环保知识和环保知识获取途径;第二,环境保护态度与对环保工作看法;第三,环保行为倾向。问卷通过预调查,并经过多次修改后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采用自填式方法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并对获取的数据资料双人录入,校对后进行整理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分析。

二、 结 果

(一) 一般人口学特征

372名研究对象中,男性131人,占35.2%;女性241人,占64.8%。大一学生共131人,占36.0%;大二学生共123人,占33.1%;大三学生共118人,占30.9%。来自城市的学生共168人,占45.2%;来自乡镇的学生共77人,占20.7%;来自农村的学生共127人,占34.1%。见表1。

(二)环保认知现状

对于“世界环境日”和“地球一小时”活动这两道问题,372名研究对象中,具体知道是哪一天的仅29人,占7.8%;表示了解的有319人,占85.7%;完全不知道的共24人,占6.5%。对日常生活中的污染物的认知见表2。

在大学生环保知识获取途径这一问题的调查上,372名研究对象中,选择从网络、电视获取的有290人,占78.0%;选择从报纸、书刊获取的有196人,占52.7%;选择从课堂、讲座获取的有128人,占34.4%;而从社会、学校宣传活动获取的有153人,占41.1%;选择其他获取途径的有46人,占35.7%。对于环保问题在大学生中推广的问题中,选择宣传手册的共146人,占39.2%;选择展板、报纸的共194人,占52.2%;选择讲座开设选修课共243人,占65.3%;选择辩论赛的共155人,占41.7%;选择其他推广方式的有47人,占12.6%。

(三)环保态度现状

在372名研究对象中,对于学校在环保工作上的不足这一问题,指出环保组织少,环保宣传力度不够的有257人,占69.1%;认为环保活动少,环保宣传意义不大的有256人,占68.8%;指出老师课堂教育不够的有104人,占28.0%;指出学校设备不足或不合理的有127人,占34.1%;指出其他问题的有40人,占10.8%。在对校园环境保护方面需要改善这一问题,372名研究对象中选择绿化的有132人,占35.5%;选择噪音的有160人,占43.0%;选择学生素质的有262人,占70.4%;选择宣传力度的有197人,占53.0%;选择环保教育的有179人,占48.1%。在372名研究对象中,认为我国环保立法执法工作很好,很满意的共63人,占16.9%;认为不好,需要改善的共239人,占64.3%;表示不了解的共70人,占18.8%。

(四) 环保行为倾向现状

372名研究对象,对于校园中普遍存在的踩踏草坪、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浪费电源、一次性物品使用过度、浪费水资源等校园环境问题的看法见表3。

三、讨论

(一)大学生环保知识获取途径分析

大部分被调查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的环保知识一般,学生获取知识的自觉程度不高。大学生获取环保知识的获取途径78.0%的人首选是网络和电视,选择纸质媒介如报纸、书刊的也有52.7%,而环保知识获取途径来自校内外的宣传活动和课堂、讲座等其他方式的人数相对较少。这说明,大学生获取环保知识的途径单一且零散,环保知识的获取大部分来自于一些类似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介,而来自校园、社会的比较系统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较少。对于环保知识的推广,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是开设选修课的方式,其次是展板报纸宣传手册等常见的宣传方式和富有趣味性的辩论赛形式等。不难看出,大学生也期望环保知识的宣传走进课堂,能通过更加系统的方式获取环保知识,且希望环保知识的宣传能以显而易见并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呈现在校园中,这对于开展环保知识的宣传工作有启发性意义。

(二)大学生对待环保的态度分析

在当前环保问题相当严峻的形势下,46.0%的大学生认为环保问题刻不容缓且觉得环保应从我做起并需加强环保的立法执法工作,但53.5%的人将环保工作从社会和政府分割,甚至认为环保工作与我无关或认为环保问题并非刻不容缓,却仍选择环保问题应从我做起和应加强环保立法执法工作,观点暧昧,态度模糊,甚至仍有0.5%的人觉得环保问题与己无关。这表明大学生在对于环境保护这一问题上,态度有偏差,数目可观的大学生能认清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并正确理解环保与个人及政府的关系,但仍有过半数的人不够重视且不能正视当今环境形势,这可能与长期以来大学生所受的有关环保教育少、环保知识深度不够有关。

学校在环保方面的工作有许多不足,并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对环保知识的需求,很多方面还有改进空间。最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学校的环保组织少、宣传力度不够以及组织的环保活动少、宣传内容不新颖,还有一部分人指出老师的课堂教育不够即校园的设备存在问题等。从调查中得出,学校急需改进的问题,最突出的是学生素质这一主体因素,其次是环保教育和宣传力度等客观方面,还有绿化和噪音的问题也需要改善。可见大学生对于在高校获取环保知识是有一定的渴求的。大学校园是大学生获得知识,完善自我的地方,学校的教育会对在校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3]。

(三)大学生环保行为倾向分析

校园环境问题仍不容忽视。踩踏草坪、过度使用一次性物品、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浪费电源、浪费水资源等校园常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这与学生素质、校园环保意识宣传甚至校园环保制度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大学生环保意识低、学校环保工作不够到位的集中体现。大学生在生活中对于垃圾处理时的行为比较环保,但并不彻底,仍需进一步加强教育。环境保护需要政府与公众的共同努力,既要靠政府的约束也需要来自群众的监督和参与。本研究中,大学生在发现污染现象时的处理方式除去部分人以电话举报及找有关部门反映外,64.0%的大学生选择因身单力薄而放弃参与,还有10.2%表示无所谓。这不仅体现了大学生环保意识中存在的问题,也反射出,我国在环保工作上的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来自企业的污染,个别政府人员不作为的现象影响了大学生环保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5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发展的同时,环境也不断地受到污染。所以,环境污染这个话题也得到了大家的格外关注。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有利于城镇化目标和全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目前虽然我国城市在规模上、数量上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城市的环保工作、环保设施建设、市民的环保意识、相关环保政策的执行情况相对落后,从而使城市出现了很多的环境问题。所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对于改善环境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我国城市居民环保意识的现状

1.1 市民对环境、环保的满意程度都较低

经对张家界、连云港、南京三个城市的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有68.6%的市民认为城市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而只有31.4%的市民认为“没有问题”和“不太严重”,这足以说明市民对环境、环保的满意程度较低,也能够说明市民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市民的环保行为”做调查,结果显示,仅有67%的市民认为“少数人能够做到将环保付诸实践”。

1.2 市民欠缺环保责任,对环保知识生疏

在以十分为满分的环保知识测试中,市民的平均得分仅为3.4分。在做“当前城市最主要的环境问题”这一题时,大部分人选择了“沼泽”、“全球变冷”这样明显错误的选项。在做“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这一题时,32%的人选择了“过快的经济发展速度”,57%的人选择了“企业污染”,11%的人选择了“较差的市民环保意识”,准确地说这三个因素都造成了环境污染,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政府主要负责环境保护。

1.3 市民不积极配合政府的环保工作

在做“在购物时是否考虑到自己带购物袋”这一题时,仅有20%的人选择了“会考虑”这个选项;在做“为了环保是否愿意买较贵的商品”一题是,仅有15%的人选择了“愿意”这个选项。70%的人环保参与度较低。

1.4 大部分人的日常行为达不到保护环境的要求

对市民的日常行为做调查,结果显示,有35%的人做到了循环利用水资源;12%的人做到了不乱扔旧电池;有13%的人做到了垃圾分类处理。这些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市民的日常行为还达不到环境保护的要求。

2 影响市民环保意识的主要因素

2.1 经济水平

一个城市的环境状况与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概念,能够说明国家环境的整体质量和国家的经济实力与经济增长的这种密切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经济实力的不断积累,这个国家的环境质量会呈现出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也就是倒U形的形状。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时,环境污染的程度也比较低,经济增长加速时,环境恶化程度也随之加深,一旦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环境质量就会有所改善。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调查过程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发现有乱扔垃圾的现象,你会怎么办?”张家界选择“垃圾是他扔的,与我无关”这个选项的比例远远低于连云港和南京,而连云港的又高于南京,同时对三个城市的GDP也作出调查,与调查结果成负相关。也说明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可以体现出这一点。

2.2 基础教育水平

在调查过程中,有些市民被问到“会不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时,不同学历的人回答差别并不大。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回答“经常会”、“一直会”的比例并没有比初中及初中以下、中专、大专、高中学历的人要高,恰恰相反,比这些学历的人都低。同时,选择“不会”的基本上都是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本科及本科以上人群受的教育程度相对来说比较高,可是环保意识和环保参与度却不高。由此可说明,市民的环保意识与所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并不密切。

促使市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小教育孩子要保护环境”,可见市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参与度和基础教育密切相关。环保意识并不是多么高深的知识,基础的环保教育做好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与环保参与度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2.3 环保意识的宣传力度不够

当今社会要使人们接受一种观念或商品,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宣传,发挥大家共同的力量。要想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参与度,千万不能忽视宣传强大的作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和自己有关的保护环境活动,大家一般能做到积极或主动,可是,对于集体的环境活动,人们一般都比较被动或不愿意参加。因此,政府或相关组织部门要加强对集体环保意识的宣传力度。市民的环保意识主要靠社区居委会、政府部门或学生假期实践来宣传,对这样形式的宣传,大多数市民认为“只是形式而已”。

3 提高市民环保意识的方法

3.1 发挥市民在环保中的决定性作用

市民参与环保的决策使得厦门PX事件最终得以解决,这就说明了市民对环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社会,很多的环境污染问题都是由一些不合法企业乱排污水和烟气造成的,相关部门的督察工作不到位而人民又无权管理,从而造成环境逐渐恶化。因此,要发挥市民在环保中的决定性作用,确保市民的环保参与和决定权利,比如:对一些环保事务有知情权、对一些研究项目和重大决策有参与权、对一些重大项目施工有监督权等。

3.2 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问题,需要从教育方面入手,特别是基础教育这一块,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参与程度。在学校举行关于保护环境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到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做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在课下向群众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向学生灌输“环保从我做起”的环保观念,这些做法都能够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的环保行动也能够感染要给他们做榜样的大人们,进而大人的环保意识也会跟着提高,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

3.3 加强保护环境的执法力度

经研究发现,除了“加强基础教育”,“加强保护环境的执法力度”也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和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政府可以设置奖惩制度,即对相关的环保行为发生后的惩罚或奖励的一种有效的保护环境的行为。通过惩罚能够减少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行为;通过奖励能够增加市民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为。奖惩制度,要根据人们行为的作用、意义、影响力、性质做出对不同行为的反馈,扬善惩恶,进而起到保护环境和提高市民环保意识的作用。这种合理的奖惩制度,能够使每个市民都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这样市民的行为就和个人利益相关,市民的环保意识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提升了。

4 结 论

环境是大家的,所以环境问题仅仅依靠政府是无法解决的,起到主导作用的依然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在社会中人民处于主体地位,在解决环境问题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使所有市民都能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

参考文献:

[1]陈庆安.国内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与现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

[2]朱丹,高晶晶.市民环保意识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技,2011(12).

篇6

(一)居民对环境问题的看法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超过半数居民表示对目前的自然环境不满意,不少居民认为环境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只有少数居民对自然环境还较为满意。从中不难看出,大多数居民已经认识到环境问题,也认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二)居民环保意识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居民普遍具有一定的环保知识,也认为环保很重要。对于一些简单的环保行为,如随手关灯等也亲身实践。由此可见,居民已初具环保意识,同时我们也发现居民的环保行为只是停留在较低水平,居民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居民对环保事业的关注度及参与度

部分居民表示经常关注环保事业,如地方举办的环保活动、环保新动态等等。同时也发现居民对环保事业的关注度虽高,但是参与度不如关注度高,绝大部分居民表示如果时间允许,会考虑参与,如果需要资金,则很多居民表示不会参加。由此可见,居民参与环保事业的积极性并不是太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与行为统一性不高,行为滞后于意识。

二、调查结论及分析

(一)居民环保意识普遍有所提高

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随着媒体及政府宣传力度的加大,居民的环保意识普遍有所提高,如节约用水、一纸多用等环保意识已深入人心。不难发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环保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水平和知识层次越高,对中国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认识就越清醒,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高,其环保意识就越强。但是这种环保意识还是处于一种薄弱阶段,当触及自身利益或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去进行环境保护时,居民们往往舍公益而保自身利益。

(二)环保行为缺乏主动性

居民的环保意识普遍有所提高,但是对环保问题认识不够全面,不够深刻,缺乏合理引导的理念和浓厚的宣传氛围,有相当部分居民仅有意识而不愿采取实际行动,存在“知行不一”“知行脱节”的现象。在环境保护方面,主动、自发的公众参与数量少,大多数公众参与行为都是在政府的引导、组织甚至要求下进行的。这种参与现状使得公众在环境意识方面存在显著的“政府依赖”心理,即认为绝大部分社会问题的解决都是政府的责任,个人的作用是非常渺小的,这就会极大地弱化公民个人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体现在行为上,就是缺乏承担环保责任、履行环保义务的热情和积极性。环保作为一种观念,仅停留在浅层的理论教育模式,环保行为缺乏主动性。

(三)环保行为滞后的原因

1.浅层环境意识导致低水平环保行为

环保知识是环境意识转化为环保行为的必要前提,相关知识的缺乏,容易导致公众对环境破坏行为视而不见,或无法采取有效手段进行环境保护。目前居民环境意识仍然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虽然能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不太愿意为环保付出太多的经济及时间成本,而更多地希望他人尤其是政府和企业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市民的环保焦点停留在对自己生活工作有直接影响或危害的身边问题上,如绿色食品、沙尘暴、水污染等,而且缺乏一定相关知识,环保的行为并没有达到与环保意识配套的程度。

2.参与环保事业的途径狭窄

目前公众参与基本上还停留在参与一些政府组织的宣传活动,环境污染发生后的投诉或举报,属被动参与和事后参与,对公众在环境保护活动中应有的主体地位缺乏认知,忽视了公民应当享有的环境权、知情权、监督权等权利,这就容易导致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机会不足、范围狭窄,而在有限的参与方式之内,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明晰的程序规定,公众参与也很难收到实效,无法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3.居民对经济与环境问题不够关注

在与当地居民交流以及分析调研数据之后,我们可以看出居民对环境关注度不够。在实地走访交谈中感受到居民对污染问题漠视。有些表示以经济利益为先,把环境整治的工作全部推于政府部门。作为这座城市的主人,保护环境也是每个居民的责任,不应忽视自身作用。

三、提高居民环保意识与行为统一性的建议

(一)重视环保教育,提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推进终身教育

居民纷纷表示在学校和家庭推行环保是较为有效的途径,因此,提倡学习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教授环保知识,深化环保意识,而家庭教育则是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环保理念。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通过孩子把环保理念带进家庭,让孩子的环保行为影响父母,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环保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应充分调动各类环保主体共同参与环保宣教工作,推进终身教育。

(二)发挥媒体、舆论的积极作用,利用新型网络平台,大力宣传环保理念

通过大众媒体资源开展广泛宣传,形成一个全社会关心、重视、热爱环保事业的良好氛围,使得社会成员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和参与环保活动。网络、微博等新兴网络媒体运用于环保理念、环保行为的宣传,扩大了影响范围,增大了宣传力度,使“环保”深入人心,致力于打造全民皆环保的社会风尚。

(三)鼓励发展民间环保组织,扩大环保影响力

民间组织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有效组织形式,因此,政府应大力培育环境保护民间组织,支持和引导它们开展各种环保公益活动,有效行使其对各类社会主体的广泛监督作用,并与之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民间环保组织亦可与学校、社区合作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把环保之风吹入学生和居民之中,最大程度地动员各界人士参与环保,扩大环保影响力。

(四)政府及相关部门制订相应政策、法规,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督作用

篇7

一、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必要性

我国已经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走出了工业化发展阶段,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完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个乡镇与城市一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乡级企业正在如雨后春笋地发展起来。但是,我们在享受着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也渐渐失去了自然环境这一宝贵财富,而我们的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渐渐丧失。调查显示,上世纪末,我国的大气污染程度已经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五十到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的时期。近年来我国能源体系的成功转型,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供应的工业化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煤炭也造成了巨大的工业环境污染。再加上机动车辆排出的废气、生活垃圾、生活污染等,生态平衡已经受到了破坏,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然而,环境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统一体,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将会影响到环境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了人民迫不及待关心的话题,如何对全体公民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了。

二、如何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1、结合生活实际,加大环保宣传

公民生活在社会中,结合日常生活加强环保宣传,对于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是非常有用的。当前我国公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已经呈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在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环保意识淡薄是素质较低的重要问题。而环保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将环保理念也渗透到生活中来,让公民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与自身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公民的环保意识才会得到积极地提高。首先,要加强以广播、电视、报纸等为主要媒介的环境教育宣传,清晰系统地向公民阐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将自然环境中的空气、水、森林等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利害关系阐明清楚,并将当前的环境现状分析开来,唤起公民提高环保意识的决心,让公民切实感受到环保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不是远在千里的。其次,要想在短时期内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要结合日常生活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和展开环保教育,促进社会公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例如,可以通过在居委会(村委会)搞讲座宣传、印发册子宣传、播放视频电影宣传、公益广告宣传等,并在这些宣传之中融入生活环境问题,如垃圾的处理等等,让公民了解随意处理垃圾等造成的巨大危害,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促进他们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入到环境保护的大家庭中来。

2、 通过学校教育,提高青少年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教育要从学校教育抓起,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未来的社会人,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就是为环境保护之后的发展考虑,就是为环境的未来考虑。学校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阵地,也是传播先进思想和提高环保意识的重要渠道,比社会教育具有更多的教育优势,因此要加强在学校方面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在学校中的环保教育要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体系出发,建立起终身环保教育体系,让青少年的个体成长中离不开环保教育,离不开环保意识的提高。无论是在哪一个阶段的环境教育中,教师都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开展深入的研究,将环境教育灵活有效地发展。例如,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主题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开展以小队、班级、全校等为单位的捡垃圾、环境宣传等活动等;在高中阶段,可以让学生开展调查走访活动,了解周围的环境现状,并让家人、朋友、同学等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大学校园中,可以让大学生参与主题会、情景剧、研究性课题等出发,让学生将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认真策划和组织各种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并以身作则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总之,通过加强学校的保护教育工作,可以提高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够让青少年学生将环境理念和意识弘扬开来,促进社会中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3、 结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公民环保认知度

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更有实际意义,也才会促进教育变得有滋有味,否则只是纸上谈兵,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环境保护教育中结合理论与实践呢?第一,在进行环保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列举环境问题所引起的生活环境的变化,引发公民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例如,在温室效应的教育中,要为公民讲解温室效应相关的知识,让其了解到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危害,从而引发公民的蝴蝶效应的思考。第二,在进行环保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公民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工作。例如,结合植树节、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来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可以强化公民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第三,要结合近年来的环境问题的变化特点,让公民将关注点放在具体的环境问题上,并引导公民从周围的生活出发,做一位爱护环境的好公民。对于庞大的环境问题,公民的关注显然是微不足道的,这时要引导公民关注到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中来,并通过实际的环境保护策略让公民从实际出发,为环境保护工作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琦.环境教育与环保意识初探[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篇8

近年来,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气候变暖、雾霾等问题的出现,使得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从我国的经济发展上来说,适当转变自身传统的高能耗经济发展方式,实行节能减排,保持可持续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从个人的发展上来说,作为现代教育背景下的高中生,应该对环保问题引起重视,从点滴小事做起,在自身的影响下推动身边的人认识和实行环保,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高中生环保意识现状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在这个背景下,推行低碳环保的价值理念成为了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低碳环保的理念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贯彻落实,因为它将充分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高中生是祖国未来的管理者和建设者,在进行低碳环保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更不能光喊口号,而应该付诸于实际行动。现阶段,有的高中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良的行为,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导致环保意识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在我国的教育中,对环保意识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落实。现实中,有个别化工厂或造纸厂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不肯承担社会责任,将大量废弃原料和废水未经净化处理,就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这种情况,严重违背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与我国可持续经济发展原则相违背。现阶段有的高中生对低碳概念的认识还不够,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更是频繁发生,这都是自然界给予人们的警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低碳生活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应当而且必须要做到的。对于高中生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所以对低碳环保理念的认识还存在片面性的问题。例如,学校在开展“熄灯一小时”活动中,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参与此项活动的意义不大。虽然高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比较大,可能对生活中的细节没有引起重视,但是长时间下去,学生就会形成惯性思维,影响到环保意识的养成。

二、低碳经济下高中生环保意识养成的措施

高中生作为社会中独立存在的个体,是环保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部分。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高中生将来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和建设中去,所以,对其开展环保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1)注重对环境保护方面知识的融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环境保护方面知识的融合,通过在课堂中的实际教学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培B和强化。在开展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相应地增加一些环保知识。比如,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要爱护和保护环境,要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等。要通过适当向学生传授一些生活技巧,让学生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或学习之中,久而久之,同学们才能养成习惯,慢慢地对周围的人起到有效的影响作用,让更多人的环保意识得到提升。

(2)组织环保社团,定期举办活动。在校园中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创办相应的环保社团,定期举办环保活动。比如,在校园中可以将每个月的10号作为环保日。另外,在每年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粮食日的时候,教师更应该加强对环保工作的宣传,通过有效引导让广大同学们参与到其中。这一工作的开展将有效提升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将对其日常行为方式起到规范作用,更好地在环保工作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开展多种多样的节能宣传工作。学校还应该开展多种多样的节能宣传工作,这也是对学生环保意识提升的一项重要工作。环保不仅是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同时更是全社会、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环保意义的宣传,通过这种方式,带动更多的人环保意识的增强,让更多的人真正参与到环保工作中,为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稳定的基础,为低碳生活的实现提供更大的可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环保的理念充分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贯彻。同时,在进行低碳环保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能光喊口号,而是应该付诸于实际行动。只有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在自身的影响下带动身边的人提高环保意识和采取环保行动,才能养成低碳经济背景下高中生的环保意识,从而为我国环境问题的解决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越.低碳经济背景下高中生环保意识的养成[J].文理导航,2014(10).

篇9

要做好青少年对环境保护的工作,首先要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日常在学校内,学校外的观察,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做好宣传工作,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2.搜集有关环境污染的实例,以及被污染的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所带来的烦恼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环境被破坏的程度,从而唤醒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3.利用各种讲座、培训、竞赛等形式,或通过课堂教育,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篇10

(三)调研城市和研究概况。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天水麦积山石窟随2013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的成功申遗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这座丝路重镇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旅游业。

值此天水发展历史折点,在天水城区对游客、城区居民、外来临时居民三大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样本较具代表性;真实统计城市居民对天水现阶段城市环境建设满意度,访谈到部分城市居民对天水居民环保文明行为践行情况的自我评价,科学化数据量化城市居民环保意识现状,并且对部分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在与天水市环保局、天水秦城区环保局工作人员访谈,对天水旅游局部分资料的学习分析后,在充分了解现状的情况下,借鉴古城西安发展经验对旅游业发展背景下天水城市环境建设、环保意识教育进行初步探索。

二、研究意义

旅游是体验经济的典型代表,旅游产品的实质是服务,它的差异体现在过程而非简单结果。所以,旅游城市良好的城市环境和居民践行环保的行为能为游客提供更具认同感的情感体验,是加强城市经济和居民生活幸福度一体化建设的有效举措。旅游人群在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实质是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因此,旅游城市环境、环保建设对游客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并以游客为起始点具有辐射作用,有助于扩大范围让环保教育在人心软着陆,有助于整个社会环保意识形成。

三、调研成果

环保意识是对于生活中环境问题的体察,对正确做法的明晰以及由此产生指导个人去践行环保文明行为影响的意识形态、思想觉悟。通过调研和访谈就现状存在如下问题:

(一)民众环境观察意识大致形成,但关注度不高,被动了解成分较高,认识深度不够。95份有效问卷中98.95%调查对象表示曾关注环保类新闻,仅有24.21%的样本人数长期关注。访谈发现,民众对于“偶尔关注”的认知是在出现较大的环境安全事故时收看主流媒体报道,关注网络新闻标题、偶尔点击查看、参与讨论、发表看法;较为被动,关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媒体的通达、新闻报道的自由、新闻媒体监察权利的行使、信息时代的来临。调查中,97.92%调查对象认为环保和个人生活有关,但其中仅有19.15%赞同践行环保是对未来世界负责的深远意义。从民众关注环境问题到未来参与社会公众环境督查,社会各界任重道远。

(二)教育层次和收入水平影响认识水平,得天独厚条件下学生群体却呈现劣势,有待加强教育。分析问卷数据发现,大专及以上高等教育人群有22.50%认识到了环保对于世界的可持续性,高中及以下为16.36%,学生群体对环保长期关注者和能认识环保深远意义者在接受调查学生中比例均为13.51%,但同时认可者在仅为2.70%,低于样本整体水平3.16%。事实上,学生群体社会关系较为简单、多没有沉重的经济负担、承担社会责任较少,学校具有得天独厚学习氛围和资源条件,本应具有较强的意识水平,现但状不尽如意。调查中一环卫工人几乎不关注的原因是收入较低,家中无电视,存在条件限制。因此,城市环保意识教育未能全面覆盖,开展力度还能继续加强,环保意识重点教育人群不能“想当然”,理所当然高知人群也会出人意料,如何全面有效覆盖仍需不断探索。

(三)环境问题上,人们对政府期望值较高,对环境现状及建设进度认可度提升空间较大,政企、个人共同承担的环境友好责任关联较为薄弱。在对城市环境的满意度调查中,仅10.53%表示满意;对象对政府环境建设进度表示认可与理解和认为城市开展环境建设和环保工作是主动的比例都为35.79%,以两项意见均为肯定界定较为满意对象仅6.32%达标,发展空间巨大。而在对城市环境问题成因的调查中,66.32%调查对象趋向于选择与政府有关的选项,希望政府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重视。调查中,74.74%表示政府是城市环境建设的承担者,支持居民个人的与之不相上下为80%,认可以旅游业为代表的工商业全体即认识到环保是全社会责任的较低仅为22.11%。访谈发现,调查对象认为居民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远小于企业,认为自己的力量与义务较企业略小,齐心协力意识不强,有对立趋向。

(四)人们对城市环境建设有助于提高居民幸福度的观点普遍认可,针对游客为环境带来破坏,更支持加强城市居民教育。调查中,73.68%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会支持政府的城市环境建设举措,愿意遵守政府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制定的行为规范,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对于城市环境建设成果有助于提高居民幸福度全部认同。虽然调查对象对游客对旅游城市环境带来破坏赞同度高达67.37%,但访谈中纷纷认为规范游客行为的同时城市居民教育更能实现整体性提升。

四、相关建议

(一)加大环保理念和环保生活方式的宣传力度,结合职业特点,积极发动各基层单位参与建设,努力实现宣传教育全覆盖,宣传细致常态,力求覆盖范围真实有效。城市环保宣传力度大小基本取决于环保类广告、信息、宣传资料、影音、文化活动在城市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全面覆盖在此则有三:一为教育人群全覆盖,细分至年龄、学历水平、职业等;二为生活场所全覆盖,如公交站牌处,公交车身,城市休闲广场LED屏,社区宣传板、宣传贴画、街巷垃圾桶标语等,在其与经济效应冲突时随机应变为改变商业广告和公益宣传广告相对比例并致力于寻找更优秀、新颖、导向效果更强的广告;三为宣传时间全覆盖,应在相应节日为重点之外追求常态。至于覆盖有效性则取决于宣传力度取决因素传递信息的真实可信、方式的新颖或喜闻乐见、居民接受认可模仿程度。在此,各社区居委会、乡村村委会、企业工会、党支部占据着重要地位,各上级部门可适度设立奖惩督促行政,随机暗访抽查考察。而教育活动开展时应认真分析职业人群特点,充分认识到该人群重要性。以环卫工人为例:该人群收入略低、学历层次一般不高,职业自豪感不强,倦怠于关注社会事务和自我充实学习。但在城市环保意识教育中,他们可参与劝导居民环保文明行为,如垃圾分类、爱护公共绿地等,发挥一定的模范作用。

(二)重视学生群体对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可持续作用,充分发挥其优势,教育全程渗透。继续深入开展绿色学校建设工作,加强绿色学校评价标准细致化、实效化建设,努力实现绿色学校环保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环保意识教育如何从幼儿园抓起,如何在中学化学、物理、生物中渗透环保意识,如何在高等教育阶段加强环保生态意识教育等研究火热。分析各年龄段学生特点和教育开展的重要意义,由幼儿园始,小学、中学、高等教育阶段不断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潜移默化,最后又能一定程度作用于家庭、社会。以学生群体来源广泛看影响力本已不可小觑,社会对于学生较为呵护、对未来高知人群较为信服,届时辅以城市宣传氛围,效果应该极为显著。

篇11

一、引导学生重视环境保护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但只是宏观的了解了各种生物,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将对地球上的生命现象以及生命活动规律进行深入的学习,通过学习学生更加了解我们的生态系统,了解地球上的大生物圈,了解我们对环境的依赖。教学中可以用学科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原本美丽的地球,现在已经不堪重负,原本健康的生物圈,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引导学生爱护身边的环境,爱护地球上的生物,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同时,也要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破坏环境的后果,引起学生的警惕,不能再无休止的破坏它,否则人类将受到自然的惩罚。重视环境保护是人类的责任,否则我们终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地球。

二、增加生物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课外科技活动就是很好地途径。可以选择取材简单、方便展开的课外活动,研究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真实感受身边环境的现状,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主动探究环境保护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现人类对环境的强大破坏力,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用课外活动的方式,让教学效果更加直观。比如,在讲人类活动带来生物基因突变时,可以安排学生观看电影《哥斯拉》,然后再展示给学生切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多年后当地生物的图片,以动态的、震撼的直观形式冲击学生视觉,学生看到核泄漏造成的生物基因突变有多可怕,自然会联想到破坏环境的行为是可耻的,从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三、增加生物课堂案例教学

环境保护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应该让学生真正理解,形成鲜活的印象留在脑中。案例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十分可取,用一个个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案例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的参与讨论,热烈的讨论打开了学生思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为环保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用案例教学讲授一些难度较大的生物学知识,也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物链、自然资源、生存环境的破坏已经危及人类自身。

案例教学选材的方向很多,可以借助数据分析,可以借助图片、视频,还可以借助专业机构的调查研究,从多方面帮助学生树立环境危机意识。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生物遗传的授课时,教师可以在遗传知识学习后,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具体如下:教师向学生讲授猎豹数量减少案例,是由于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和大量的猎杀,猎豹数量减少,导致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后代存活率完全没有了保证,整个种群濒临灭绝。教师要问学生:“为什么近亲繁殖会导致后代质量变差?”,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利用遗传学的知识解释了这个问题。案例教学使学生对知识记忆深刻,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起环境、资源保护的意识。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环境保护,教学能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但让学生行动起来进行环境保护不仅要靠课堂教学,还要教师的引导。高中生物课堂的知识丰富,学生树立的环保意识,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力所能及地为环保事业做出一些贡献。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将环保观念落实到实际生活,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多做环保宣传,让身边的人也建立起环保意识。

学校可以安排一些机会,让学生投身社会中的环保活动中,比如组织学生在进行环境保护宣传,结合生物学的知识,分析环境污染对人类及其他生物造成的破坏,呼吁人们停止污染环境的行为。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可以咨询老师相关知识,老通过宣传活动,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环保行为,建立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结束语:生物教学的任务不仅是生物知识的学习,还是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主人翁意识,热爱环境保护,自觉宣传环保的理念,真正实现环保的行为。生物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应该相结合,为学生创造机会体会环保的意义,深刻理解环保的重要性,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l]林小明.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浅析田科技信息[J].教学管理,2011(15).

篇12

人类生存在环境之中,人类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环境。这时,人的环保意识便显得十分关键。废旧电器该如何处置,“白色污染”该怎样解决,乃至如何对待周围的一草一木,说到底都是一个环保意识的问题;有了这种意识,增强了这种意识,一些棘手的问题也就不再成其为问题。所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是环境保护的根本。

世界水资源严重不足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上水污染日益严重,使许多本来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目前世界上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已有20%的人口难以得到清洁水,50%的人口无法得到卫生用水。许多国家用水紧张,近年来美国、日本及东欧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甚至连淡水资源比较丰富的俄罗斯与加拿大,有些地区也受到缺水的威胁。非洲的一些国家连年干旱,缺水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有人预计,水危机将成为21世纪城市里“最容易引起争端的问题”。

。科学家发现,至少有100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危害,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

有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氟氢烃等。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的气管、肺等呼吸系统。造成大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是工业生产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和尘埃,工业生产排放出的尘埃颗粒物还吸附了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还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生成更多的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中最普遍的一种,它在大气中通过反应可形成硫酸烟雾,甚至形成酸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也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它们在阳光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形成光化学烟雾。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而且使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污染物随风飘散,甚至影响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美国每年因此损失数亿美元,我国的损失也相当严重。

面对被破坏得千疮百孔的自然环境,我们采取的措施也最终围绕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环保意识的强弱反映了公民素质的高低,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尺,毕竟,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做环保专家,但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环保知识。而环保知识的宣传又要从枝枝节节做起,只能是润物细无声,而不可能一蹴而就。

首先是抓住媒体(这一宣传阵地。这是进行环保宣传的有效载体,它覆盖面广,能够辐射各阶层,各年龄段。利用好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形成四者的互动与交融。比如多设立环保网站,宣传环保知识,设立环保论坛;另外,作一些环保的纪录片、公益广告等,潜移默化之中,人们的环保意识必然得到增强。

其次是抓好教育这块领地,当今中国已经形成人人重教育的良好局面。而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将对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形势的严峻性,必将对环境保护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可以把有关环境的知识写进教材,可以多在大学校园组织环保讲座。这样,从青年学生抓起,环境保护便有了后劲,便会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

篇13

生活污染的日益加剧。近年来小城镇建设逐步加快,农村聚居点规模不断扩大,但规划和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未能更上,环境管理严重滞后,农村的生活污染物大多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

工业生产污染逐步加剧。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加快,第二产业的跨地区转移异常明显。一批能耗大、污染重的传统产业逐渐被远离城市,被招商引资引到了农村。这种农村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不仅造成环境污染治理困难,还导致污染的危害更直接。

可以说,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经非常严峻,不仅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某些地方已经严重到直接威胁农民身体健康的地步。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源于农村居民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而他们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加强新闻传媒对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监督,利用新闻传媒的特殊性和社会影响力,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从而提高新农村受众的环保意识,逐步解决新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二、新闻传媒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监督方面的困境

1.新闻传媒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的矛盾。生态环境保护传播一直被视为“公益事业”,特别是面向农村受众的农村环保传播,与其他的信息传播相比,由于并不能吸引“眼球”,没有什么“卖点”、“亮点”,在市场运营中很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或者干脆没有经济效益。

2.新闻传媒自身农村环保意识的挑战。作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主体的新闻传媒,其管理者和从业人员自身环保意识、环境素养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传播的效果。但就目前的环保传播情况来看,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媒介负责人还未真正理解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环保素质和全局意识还有待提高,这些都必然导致环保传播的缺失。即使在有限的环保传播宣传中,由于发行量收视率的原因,或投放广告的需要,也总是把目光放在城市这一块,对农村的关注远远不够。

3.农村受众环保意识的挑战。随着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理念,环境保护开始进入宏观决策和制度改革的主流,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总体水平还是较低,并且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不均衡性,特别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差,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不足,使农村受众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对信息的认知与解读能力较差,导致他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广度和强度还远远不足。

4.另外目前中国的不少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企业经营理念中的环保意识普遍较为淡薄,眼光更多的放在追求经济利益的一面,环保投入少,离当代国际环保潮流的绿色营销观念还相去甚远。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新闻传媒对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传播和宣传。

三、新闻传媒做好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传播和宣传的建议

1.新闻传媒首先要增强自身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新闻媒介管理者和从业者首先要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素质,加强环保专业知识理论以及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的学习,逐渐形成“绿色传播观”,尤其要认识到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而面向农村的环保传播还是“一块遗忘的角落”,要为农村的环保传播营造广阔的空间,多留一些版面,多设置一些频道栏目给农村环保传播,从根本上推动新闻传媒对农村环保传播的力度,树立起良好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形象。

2.新闻传媒应大力宣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进行舆论引导:针对农村受众环保知识还比较缺乏,环保意识还很淡薄的情况,新闻传媒要加强以农村环保知识为中心的传播,引导农村受众保护环境、热爱环境、建设环境,增强环境意识、弘扬绿色文明、倡导绿色观念。还应当结合现代农业结构调整,提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指导农民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农膜,通过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办法和大量增加农家肥、种植绿肥等办法,减少化学品的过度使用,实行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宣传秸秆还田,农忙时不得焚烧,进而减少对土地、水源的污染,又能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另外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向农民受众介绍一定的环保法律常识,报道他们的基本权利,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