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对网络的建议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对网络的建议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对网络的建议

篇1

[中图分类号] F830.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5-0160-03

[作者简介] 郭晓菁,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国际交流中心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社会学;

邝筱倩,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副译审,研究方向为语言学。(江西 南昌 330077)

一、网络银行的发展阶段

网络银行的发展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算机辅助银行管理阶段,这个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直到80年代中后期。早期的金融电子化基础技术是简单的脱机处理,只是用于分支机构及各营业网点的记账和结算。到了60年代,金融电子化开始从脱机处理发展为联机处理系统,使各银行之间的存、贷、汇等业务实现了电子化联机管理,并且建立起较为快速的通讯系统,以满足银行之间汇兑业务发展的需要。60年代末兴起的电子资金转账技术及网络,为网络银行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电话银行兴起于70年代末的北欧国家,到80年代后期得到迅速发展。第二阶段是银行电子化或金融信息化阶段,这个阶段是从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普及率的提高,商业银行逐渐将发展重点从电话银行调整为pc机银行,即个人电脑为基础的电子银行业务。80年代中后期,在国内不同银行之间的网络化金融服务系统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国家之间、不同银行之间的电子信息网络,进而促进了全球金融通讯网络的产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各种新型的电子网络服务,如自助方式为主的在线银行服务(pc银行)、自助柜员机系统(atm)、销售终端系统(pos)、家庭银行系统(hb)和企业银行系统(fb)等。第三阶段是网络银行阶段,时间是从90年代中期至今。90年代中期以来,网络银行或因特网银行出现,使银行服务完成了从传统银行到现代银行的一次变革。

二、网络银行的运行特点及其竞争优势

网络银行把传统银行的业务“搬到”网上,在网上提供网上支票账户、网上支票异地结算、网上货币数据传输、网上互助服务和网上个人信贷等服务,它改变了银行传统业务的处理模式,能为银行客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便捷服务,具有传统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

1.便利性。网络银行是虚拟化的金融服务机构,银行网络从物理网络转向虚拟数字网络。在网络环境支持下,客户只需在家中或办公室登陆到银行的主页,点击自己所需的服务项目,即可完成开户、存取款和转账等手续。相比之下,传统银行提供的服务严格受到时空的影响,而影响网络银行的最主要因素则是网络银行自身的服务质量与成本控制。

2.服务的个性化。网络银行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传统银行的营销目标一般只能细分到某一类客户群,难以进行一对一的客户服务。从金融服务价值链中获取价值,同时要求对银行的内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造,建立和完善一个将市场信息和管理决策迅速而准确地在市场人员和管理部门间互相传递的机制,将“客户中心主义”融入银行经营的全过程,在低成本条件下实现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

3.低成本运行。传统银行的销售渠道是分行及其广泛分布的营业网点,网络银行的主要销售渠道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商制度。这种直接的营销方式与传统商业银行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模式中大量的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将逐渐被计算机网络、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前端人及作为网络终端的个人电脑所取代,可以节省巨额的场地租金、室内装修、照明及水电费用。而且,电子银行只需雇用少量人员,人工成本也随之迅速下降。

4.服务的强适应性。传统银行服务的差异集中反映在实力、资金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而网络银行服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营销观念和营销方法的创新,以及为客户提供的各种理财咨询技能上,具有鲜明的需求导向。网络银行的整体实力,将主要体现在前台业务受理和后台数据处理的集成化能力上。

5.业务空间广阔。传统银行业务的范围较为清晰,网络银行的业务范围正在处于高速扩张之中,因而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可以认为,网络银行的业务范围不仅将会得到拓展,而且还会有大量的非金融机构介入网络银行业务中。这些非金融机构的介入,必然会不断推出新的网络银行业务。

6.盈利结构的多元化。传统商业银行发展的动力来自获取资金利差的盈利,这种单一结构随着网络银行的出现而发生根本改变,网络银行将为商业银行通过信息服务拓展盈利机会提供一条重要的营业渠道。在网络银行时代,商业银行的信息既是为客户带来利益的重要保障,也是商业银行自身赢利的重要资源。

7.货币存在形式发生本质变化。传统的货币形式以现金和支票为主,而网络银行流通的货币将以电子货币为主。电子货币不仅能够给商业银行节约使用现金的业务成本,而且可以减少资金的滞留和沉淀,加速社会资金的周转,提高资本运营的效益。同时,基于网络运行的电子货币还可以给政府税收部门和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金融信息。

三、发达国家的网上银行发展战略

1.大银行的网上银行发展战略。对于大银行而言,可以实施两种战略:一是收购已有的纯网上银行。如加拿大皇家银行是加拿大规模最大、盈利较好的跨国银行之一,在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它在美国只从事金融批发业务。1998年,该银行收购了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除技术部门以外的所有部门,收购的目的不仅在于扩大其在美国的业务和市场份额,而且更重要的是利用这次收购将传统的银行业务延伸到一个新兴的、飞速发展的领域。二是组建自己的网上银行机构。美国的卫法银行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这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银行,是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卫法银行为了适应银行客户的需求和降低自身的经营成本,早就开始建立自己的以网上银行服务为核心的网络信息系统,现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网络系统,并开始提供银行服务。

2.社区银行的网上银行发展战略。在美国,绝大多数银行属于社区银行,这类银行的规模通常都很小,在社区内主要提供零售金融业务,即吸引小额消费性存款,并向消费者发放小额商业性贷款。相对于大银行而言,这些小银行的优势在于与本地区相关行业有密切的联系,同当地银行客户更加贴近。社区银行建立网上银行的战略目的是为了与大银行在竞争中维持均衡态势,防止当地银行客户流失。

3.纯网上银行发展战略。一是全方位发展战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纯网上银行完全可以取代传统银行。因此,很多银行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电子金融服务,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要。二是特色化发展战略。纯网上银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传统意义上的银行相比,它提供的服务较少,例如,缺乏分支机构,无法为小企业提供现金管理服务,也不能为客户提供安全保管箱等服务。纯网上银行若想在竞争中获取生存,必须开辟特色化的服务项目。这类银行的代表就是康普银行,这家位于休斯敦的纯网络银行只提供在线存款服务。在康普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看来,一家银行想将客户局限在自己提供的业务中是绝对错误的,纯网络银行应该专注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发展,至于其他的业务,可以让客户在别的银行获得。

四、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网络建设起步较早,但因特网上的银行业务发展不足,与国外的银行有较大差距。近年来,国内许多商业银行纷纷开设网站,主要是进行形象宣传和业务介绍,实际进行网上银行交易业务即通过网上银行进行开户、办理存取款及信用卡业务的还很少。从我国网上银行交易形式看,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完全依赖于因特网发展起来的全新电子银行,它所有的业务交易都依靠因特网进行;另一种是在现有的商业银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银行传统业务捆绑到因特网上,开设新的电子服务窗口,即所谓传统业务的外挂电子银行系统。目前,我国大多数网上银行交易系统都属于后一种。

1997年以来,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陆续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开通了网上支付、网上自助转账和网上缴费等业务。例如,招商银行于1993年3月正式推出“一网通”网上服务,“一网通”除提供“个人银行”和“企业银行”两项基本服务外,还设立了网上商城,提供商业网站的购物导航和利用“一卡通”实现网上支付;1998年在因特网上开通了面向企事业单位的企业网上银行;1999年9月推出网上证券业务,客户只要在招商银行申请网上银行服务,即可在自己的台式或笔记本电脑终端通过因特网进入招商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系统,随时随地享受银行提供的不间断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也分别于1999年6月和8月推出网上银行服务。中国银行的网上银行与其100多万张长城信用卡相结合,依靠其雄厚的资金实力,推出了“支付网上行”。中国建设银行开发了日处理业务130万笔、允许5万个客户同时访问和交易的网上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开通了网上银行,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

五、目前我国网上银行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环境欠完善。目前,我国网络银行业务纵深和宽度都还有限,受信息基础设施规模小、终端设备普及程度失衡、客户群体缺乏规模、现代支付体系不完善、信用评价机制不健全、认证中心(CA)体系尚未建成等国情的制约,尚无1家银行开展网上存款、贷款、账单收付、跨行转账、非金融产品销售等业务。

2.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国内网络银行是在现有银行基础格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网络银行延伸服务即所谓的传统业务外靠的电子银行系统,大多只满足存款、汇款、汇兑等业务,只是一个简单化的传统业务外挂,其实只能算照搬柜面业务的“上网银行”。目前,国内网络银行一方面盲目攀比,盲目地引进与投入;另一方面技术手段仍停留在低层次上,缺乏适合市场的特色,更难实现“客户导向”,一些银行对网上银行发展方向的认识模糊,仅把它当作扩大传统业务的手段,因而发展缓慢。

3.监管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网络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出台,网上银行市场准入的要求也开始规范化。然而,商业银行过去那种在技术上想方设法采取措施避开监管的行为还会出现,网络金融的监管要纳入网络经济、电子商务整体管理框架中考虑,并制定国际性标准。就此而言,监管的成熟之路还很漫长。

六、对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建议

1.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对外开放程度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银行业要在促进银行制度更新、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在以网络化、信息化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面前,以信息技术加快我国银行业的改造是应对这一冲击的重要举措。面对网上银行对当今国际上所有传统银行产生的巨大震荡,国内商业银行如果忽视网上银行的发展和建设,都将在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受到惩罚。与之相反,如果能利用这个机会加快网上银行的建设和发展,也许会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我国银行业网上银行的建设和发展同样需要选取合适的发展战略。对于大银行而言,不管是采取收购网上银行的发展战略,还是采取自我组建网上银行的发展战略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小银行而言,要强调自己的服务特色,明确市场定位,确立自己的银行客户目标,并具有良好的可鉴别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和巩固银行客户,才能在与大银行的竞争中维持均势。

2.加快网络人才的培养。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顺利与否,网络人才的培养极其重要。如卫法银行早在1992年就开始建设自己的以网络银行服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至1997年12月,通过网络与卫法银行交易的客户已超过43万人,远远多于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它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在自己的网上银行开业前的2-3年就开始着手进行人才的准备和培训工作。我国的银行业如果想及时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应该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重视人才的储备和培训工作。

3.重视网上银行业务的技术保证。一是建立灾难性备份,以保证网络系统在遭受到不可抗力侵害、发生软硬件故障和数据丢失等故障后能及时恢复;二是特别增强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安全防御能力,要采用客户端的乱码处理技术、防火墙、数字签证和身份认证等技术措施来加强网络的安全性;三是建立全国统一的认证中心,只有建立全国统一的认证中心,才能起到认证中心中立、权威的作用;四是加快电子化应用环境风险防范,如加大对计算机物理安全设施的投入和严格中心机房的管理制度等。

4.完善客户管理体系。以客户为中心,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网络和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运行的客户资源管理体系,有机地开展协同客户获取、客户开发和客户保持等各个层面的工作。在目前商业信用缺失的不利处境下,银行可以藉此建立动态的客户信用评价体系,从而降低经营风险,改善经营绩效。

5.加强立法与监管。作为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部门要针对信息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作战略性的思考,既要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避免限制性的政策或立法,又要规范和引导国内的商业银行有序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并鼓励部分商业银行开展网上银行的试点工作,促进我国网上银行快速、健康发展。既要认真研究网上银行开展的业务种类和特点,尽快制定网上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原则,又要针对现有的相关金融法律规章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制订和完善相应的监管办法和措施,加强对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有效防范新的金融风险。

篇2

网络环境下,教学系统的快速发展对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尽管已经充分看到了网络教学的优势,但是没有弄清网络教学的特点就不能实现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网络教学的优势则难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上不能因为网络教学突破了时空限制,徒增学生课外负担,不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为了在网络教学环境下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下面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突出学生自主性的同时,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会非常突出,原因在于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与传统教学所提供的资源相比,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生有了更大、更为自由的选择空间,选择的自由使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不再被教师、教材所提供的仅有教学资源牵着走,可以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需要的学习材料;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安排学习,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表达和传播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自身表达和传播对象获得成就感,进一步刺激自身进行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各种教学活动都是把学生置于共同的影响之下,让他们读相同教材,听相同讲授,参考相同资料,习惯于利用统一的内容、固定的方式培养同一规格的人才,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有效培养更的不懂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学生完全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安排学生,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的人为现象。网络为教学注入发展“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自控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学生经常出没于网吧,沉迷于网络,为此,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监控,即突出学生的自主性的同时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关键取决于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选取和网络课件的设计思想,突出网络的可选择性和交互性的同时又要控制选择的自由度,才能保证实现教学目标。第一,课件设计要有先进性。课件设计要能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既有丰富的内容,又要突出重点,不仅要激发优秀学生的探究热情,更要使所有学生轻松掌握必修内容;第二,课件设计要有层次性。所谓层次性就是学生在网上活动的范围要有明确的规定,课件层次性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互联网,第二层为校园网,第三层为本课件。课堂教学时,学生首先要在第三层进行学习,通过课堂测试后便可进入第二、第三层次学习;第三,教师要对课堂进行即时监控,即及时回答学生的提问、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指导,确保课件教学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的同时,重视本地资源的开发

随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日渐丰富,不同主题的教育网站不断涌现,各种形式的网校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同时,重视本地资源开发,以便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互联网上资源确实不少,但优质资源却很少,商业网站炒作成份居多,免费网站的资源质量得不到保证。除此之外,网上存在的优质教育资源比较分散,不易查找和获取,如果遇上网络拥堵,更会失去查找的耐心。出于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利用互联网资源的同时要重视本地资源的开发,利于消除网络资源的一些弊端。那么,如何进行本地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呢?第一,采用教育软件开发商提供的教育资源库,即使存在一些问题,但应用起来较为方便,软件升级、维护有保障,成为了本地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第二,从教育网站上下载资源后加以整理、改造、归类,形成一定规模的教育资源数据库,不仅建设成本低,应用上也较为便捷;第三,利用一切自建资源库。由于这是一项艰巨而浩大的系统工作,仅凭一个人、一个学校难以完成,为此,应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各个学校分工建设,确保资源库满足课堂教学需要、符合教育特点和规律;第四,将上述三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每一方式的优势,使本地资源得到有效开发。

篇3

1、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总体评估

1.1 网络总体规模稳步拓展,客流规模效益增长显著

截止2013年10月,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为13条(含磁浮线),网络运营线路总长491公里(其中磁浮线29公里)。

在客流量上,规模效益日益显著,2013年网络日均客流超过680万人次,最高日客流为867万人次/日,其中1、2号线的日均客流都超过100万人次。

1.2 服务范围有序拓展,覆盖重要交通枢纽与规划区域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从线路向网络的转变过程中,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从中心城逐步向区域进行拓展,服务范围更为广泛。目前轨道交通已经与上海的几个大型枢纽实现无缝连接,轨道网络早期线路主要覆盖中心城重要客运走廊,后续线路逐步引入至区域的郊区新城、重点开发区以及大型居住基地等客流集聚区域,在中心城与郊区新城之间建立了快速客运通道。现阶段,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覆盖到全市除崇明、奉贤以外的所有行政区,罗店、顾村、浦江、泗泾等大型保障性住房基地均引入了轨道交通线路。

1.3 公交客运分担率持续提升,公交骨干作用日益显现

上海轨道交通从线路式运营阶段到网络化运营阶段的发展过程,也是上海公共交通系统由传统地面常规公交逐步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统的转变过程,这可从上海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客运分担率上得到验证。

上海轨道交通占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分担率由2000年的5%,增加到2012年的36.5%,,其骨干作用初步显现。随着在建线路的陆续开通和网络的持续发展,轨道交通的公交骨干作用将持续加强,从而对实现建立多层次多模式城市公交体系的规划目标提供有力保障,凸现出轨道交通对于公交客运整体快速增长的支撑作用。

1.4 运能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改善

为满足快速增长的客运需求,上海轨道交通的系统运能不断增强。目前,轨道交通1、2、6、9号线等几条线路的高峰期运营间隔已经达到3分钟以内,2012年上海轨道网络配属车辆超过3000辆。近年来,上海轨道交通通过新线投运和老线挖潜,优化运营计划编制,运能不断提升,在2012年路网增能10%后,2013年继续增能5%。

2、对上海轨道交通未来规划的建议

2.1 线路

(1)合理控制线路规划长度,强化线路与网络衔接

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线路在地区主要有两种模式,分别是以9号线、11号线为代表的贯通径向线;以5号线、2号线东延伸为代表的一点接入式(与主线通过一个换乘站换乘)。

全线贯通模式的线路,11号线在外环外的高峰断面客流(1.3万人次)只有全线高峰高断面客流(2.6万人次)的一半左右,为保障中心区段的服务水平,需要在客流较小的区段也采用同样的列车编组,土建投资大,经济效益差。

一点接入式的线路,2号线东延伸和5号线在一点换乘站(莘庄、广兰路)在高峰期的换乘压力很大,广兰路站高峰小时换乘客流约0.8万人次,莘庄站高峰小时换乘客流约1.6万人次,同时这两条线路的全日客流效益较差,造成平峰时段的运能浪费,表现为高峰小时系数很高,高峰小时客流量高于全日客流量的20%,以及平峰满载率的过低,大部分断面的平峰客流满载率不足20%,甚至不足10%。

由于郊区的土地开发强度不能与中心城内相比,加上郊区与中心城内的交通需求也比较有限,线路的客流效益往往小于最初的预测值。因此,对于线路规划,宜合理控制线路长度。对于连接中心城与郊区的长大线路,可在郊区进行分段,在郊区段按照独立运行方式重新规划郊区新线,避免线路在郊区延伸过长,从而避免中心城与区域客运效益不均衡的问题。

(2)合理选择线路系统制式,有效匹配客流需求

线路,目前在客流效益和客运强度上都比较低,5号线至今是全网客运强度比较低的线路,11号线的客运强度也比较低,都不足1万人次/公里。

部分连接中心城与郊区的线路运营成本相对较高。例如,11号线的牵引能耗为0.47度/乘次,全网的牵引能耗指标平均值为0.34度/乘次,11号线的这个指标高于全网平均水平38%,主要原因是由于郊区段的客流较低,直接影响到列车满载率,从而造成人均牵引能耗明显增加。相比之下,5号由于采用c型车四节编组,牵引能耗明显比较低,每车公里牵引能耗为1.72度,低于全网平均水平的2.44度。

因此,在合理控制线路规划长度的基础上,对于郊区段独立运行的线路宜根据郊区客流特点合理选择合适的系统制式,例如采用轻轨系统、胶轮导向系统等中低运量系统制式,能够在较高密度开行的条件下,确保列车的满载率在较高水平,从而降低人均牵引能耗指标,实现客运效益与运营成本的平衡。

(3)合理安排线路建设时序,缩短客流培育时间

线路由于沿线土地开发强度有限,轨道交通过早建成后,初期效益比较差,要经历相当长的客流培育期,无法有效发挥轨道交通的应有作用。轨道交通5号线2003年建成后,客流效益一直比较差,到目前已经经历了十年的客流培育期,高峰客流虽然达到了一定数量,全日客流效益仍然很低,全日平峰大部分断面的客流满载率不足15%。

因此,线路的规划建设时序宜根据沿线区域规划开发有序进行,土地开发与轨道交通建设同步进行,或者土地开发略早于轨道交通建设,线路的规划建设不宜过于超前。

2.2 主/支线线路

(1)支线的规划要保证一定的客流效益

支线规划的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地区大客流的出行需求和为主线收集客流。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10号线和11号线的支线段客流效益比较差,尚不能有效发挥支线的客流收集功能,沿线的客流出行需求也比较小。

11号线的两条支线段,安亭-嘉定新城支线段的高峰断面客流只有约3500人次/小时,嘉定北-嘉定新城支线段的高峰断面客流只有约4500人次/小时。10号线的两条支线段,航中路-龙溪路支线段的高峰断面客流只有约5300人次/小时,虹桥火车站-龙溪路支线段的高峰断面客流只有约6000人次/小时。

由于实际运营中,主/支线线路的支线难以与区域的客流短驳出行需求匹配,客流收集作用受到影响。因此,在规划阶段,为充分发挥客流收集作用,宜根据客流需求,合理规划支线线路,保障支线段有一定的客流效益,避免主/支线线路末端客流效益较低的情况。

(2)尽量确保支线客流均衡

主/支线线路的支线区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尽量确保不同的支线段之间客流达到均衡。

对于10号线,虹桥火车站作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交通需求比较大,未来客流需求还将继续增长。但作为支线中的车站,受主/支线线路形态影响,运营间隔比较长,服务水平影响很大。随着虹桥火车站的逐渐发展,客流需求逐渐增加,两条支线间的客流不均衡现象还将继续加剧,目前10号线两条支线中,虹桥火车站-龙溪路支线的全日进出站客流为4.6万人次,航中路-龙溪路支线的全日进出站客流为4.1万人次,虹桥火车站一个车站的单日出站客流就超过1.1万人次。根据预测,伴随虹桥地区未来的高强度土地开发和虹桥枢纽的客流增长,虹桥火车站的客流量还将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10号线两条支线的客流不均衡现象将更加明显。届时,到达虹桥区域的大量10号线乘客,却不得不承担较长的运营间隔,较长的候车时间使轨道交通快速、准点的特征难以体现,从而制约虹桥区域的交通到达与出行。

主/支线线路其实就是共线运营,在提高线路服务范围的同时,由于主线和支线的相互影响,非共线段的运营服务水平必将受到限制。因此,该形态的线路较为适合主线与支线在非共线段的客流相差不大且总量规模相对较小的情况,往往适用于中小运量线路。对于可以采用支线的线路,还应尽量确保不同支线段之间的客流达到均衡。

篇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已经深入到我们社会的角角落落。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是党政机关还是大学院校,都与网络信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是由于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术方面的欠缺,以及一些人为的恶意的盗取重要信息的行为,让网络信息的安全让人不得不去担忧。军训网作为全军院校与各个训练单位之间的信息传输以及沟通的一种工具,其信息的安全性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军训网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军训网作为教育训练的信息网,在信息的传递以及各个主体内部的信息沟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是在网络信息的安全方面也存在着下面的几个问题:

(一)网上黑客或者恶意入侵者通过Internet对军训网数据的破坏

由于计算机系统以及协议数据库等的设计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所以就会让一些有意的黑客或者是恶意的人员对网络进行攻击,军训网也是如此。黑客或者是恶意的入侵者通过不法的途径进入军训网的系统,就会对军训网里面的一些数据造成破坏,让网络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也会阻碍正常的工作。

(二)单位内部人员有意或者无意的对一些数据的损害以及泄密

由于单位内部的人员是军训网的利用者,而他们的一些有意或者无意的对数据的操作行为也会引起对网络内部的一些数据的损害,也有可能会导致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的泄露,这也是军训网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三)各种病毒对军训网数据造成巨大的危害

病毒在网络安全方面就像是一个毒瘤一样,时时都在威胁着网络信息的安全。在军训网上也是如此,任何一种病毒的入侵都会对网络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危害,会让那些军训网里面的数据造成损失,还有可能会直接破坏掉所有的数据,让重要的信息泄露。

二、军训网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对策及建议

军训网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跟别的网络一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隐藏着各方面的安全隐患。所以针对所提出的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本人就军训网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防护提出一些对策。

(一)建立网络屏障防护系统

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有赖于完备的网络屏障的建立,所以在军训网的安全维护上面,必须做好军训网信息的输入、输出以及存储控制方面的安全防护工作。在军训网的物理网络环境以及网络技术环境还有数据储存的场所建立规范的,相对独立的网络交换中心以及一些重要的交换点,这样的一些行为可以尽量的减少由于设备的不完善以及由于数据交换而产生辐射造成的数据信息的泄露。当然在网络环境技术方面的安全防护也就是要在网络之间网络的内部以及关键地方设置一些防火墙。可以在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设置设置防火墙,让内部网与外部网完全隔离。其实这样的一种方法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可以接触到。

(二)建立网络用户认证管理系统

在我们的校园网或者是一些重要期刊或者是部门的网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专门的登陆口,如果拥有账号跟密码,则可以登陆,没有则无法对网页进行访问。其实这就是建立的网络用户认证管理系统,这样的一种认证系统能够将网络管理、用户入网以及拥护设备的使用,网上信息的等等进行很好的管理,能够有效的保证网络信息传递的安全,而在军训网上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

这样的一种认证管理系统一般可以设置以下的三种账户,即系统管理员、工作组管理员以及网络用户。一般来讲系统管理员需要的是网络方面的核心技术人员,他们能够保证网络的正常安全运行,并且也能够对信息的储存进行完善的管理;而工作组管理员则是对用户信息享用信息等的管理人员。而网络用户也就是拥有着不同身份的使用这个网络的人员。在军训网的认证系统方面我们可以设置绑定的技术,可以将用户的地址或者是网卡进行绑定,验证用户的合法性,这样的一种技术防护更能够保证军训网的信息安全。

(三)完善病毒防护系统

针对病毒这个网络安全巨大的肿瘤,军训网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病毒防护系统来抑制病毒对于军训网数据的破坏以及重要信息的泄露。首先在军训网里面可以采用人为管理与技术配合的方法来抑制病毒的入侵或者是扩散,例如在一些光盘或者是磁盘的使用的时候可以进行查毒,在下载一些资料的时候也要注意病毒的防护。最后是对一些重要病毒的信息要时时的进行关注,对于新出现的病毒,新的病毒都要有个了解的系统,然后再进行病毒的实时监控。

(四)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系统

有时候当我们的一些数据被破坏以后总是全部丢失了那些数据,其实这就是我们没有做好数据的备份系统,如果在网络中能够建立完好的数据备份系统,那么有时候丢失一些数据也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军训网上的信息安全防护也应该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系统,以预防由于重要数据的丢失带来的损失。在军训网中可以设置一些智能化的备份方案,一般来说我们备份自己的数据会放在磁盘之中,当然这样简单的方法在军训网中也可以采用,而军训网也可以采用软件备份的方式来保证数据的安全。

总之,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对于军训网网络的管理异常重要,管理人员应该在多方面注意,针对经常或者是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与思考,然后制定出真正的能够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对策,让军训网的网络更加完善。、

篇5

网络时代版权保护存在的诸多问题

问题1:搜索引擎服务商“主观认知”标准

就《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3条规定的“避风港条款”中“应知”与“明知”的判断标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

一是应基于搜索引擎服务商的直接侵权行为来判断其主观认知,而不能采取技术认知,否则会背离技术中立原则,从而妨碍技术创新。

二是服务商需建立审核机制的有效性并确定合理的审查范围。只要服务商建立有效的、符合“合理管理人”要求的审核机制,应视其尽到了审核义务。

三是不宜对“应知”标准做宽泛解释。在引入“红旗原则”解释之时,应对红旗原则本身做进一步的限定,并结合具体情形分析服务商的主观过错。①

问题2:新兴网站存储空间技术的替代责任

首先,服务商的主观认知标准存在模糊之处。网络存储空间服务商的判断标准应适用搜索引擎服务商的相关原则和标准。

其次,替代责任在当前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标准尚未明晰。在理论上,替代责任与共同侵权制度的具体关系存在疑问;从现实层面来看,广告收入是否属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规定的“直接经济收益”成为问题的关键。网络存储空间服务商的广告收益主要来源于对服务对象上传作品的点击,因此不属于直接经济收益。

问题3:P2P技术条件下引诱侵权及最终用户责任

我国法律尚未对P2P网络服务商责任问题做出专门规定。国外的“引诱侵权理论”,针对我国当前P2P服务商的商业模式,很难发挥其用武之地。

就P2P网络个人用户版权责任问题,涉及产业间的利益协调以及公众获取信息的自由。由于在P2P网络环境下,难以区分下载和上传行为,因此现行法中以列举形式规定的合理使用制度有待做出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

问题4:现行数字图书馆运营模式下的版权侵权

数字图书馆现有的运营模式难以符合现行法中合理使用的要求,为降低数字图书馆的败诉风险,笔者建议成立数字环境下文字作品集体管理组织,为海量授权提供便利。

为平衡利益纷争,保障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笔者主张应考量法益优先与利益平衡原则。在价值位阶上,优先考虑公众的表达自由;在冲突协调上,强调各方当事人之间利益的平衡,不过度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而现行法有关数字图书馆的相关规定过严,理应扩大合理使用的范围,甚至在某种条件下授予其法定许可权。

问题5:网络游戏软件产业中的“私服”与“外挂”

针对网络游戏产业体内的毒瘤――“私服”、“外挂”问题,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厘清私服行为的法律性质。私服行为的实质是对网络游戏软件的一种盗版行为,严重的私服行为,将构成刑法中的侵犯著作权罪。

其二,应明确外挂的具体种类,分别适用相应的法律。首先,应区别对待,不能一概打击;其次,在适用法律时,应当正确适用民事、刑事法律规范。

问题6:作品技术保护措施反限制的公共利益考量

现行法对技术保护措施的规定宽泛有余、限制不足。笔者主张在保护技术措施的同时应当关注以下两点:

首先,在技术保护措施的规定中注入考量社会公众利益的因素,一方面防止技术保护措施不正当地损害社会公众利益,另一方面则赋予社会公众为特定目的而规避技术措施的合法性。

其次,对技术保护措施应扩大限制范围,限制技术措施的滥用。具体而言,对技术措施不宜采取过高的保护水平,在未来立法修改中应考虑添加防止技术措施滥用的条款。

网络时代版权保护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打破了旧的利益格局,变革着传统的法律体系。针对上述网络时代的版权保护难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应对:

第一,现行立法与司法实务应建立技术创新者与权利人之间的利益平衡机制。版权立法应当在完善法律体系的同时,兼顾网络产业的自身特点,为技术创新留有出口,保障赖以创新的公共资源的开放和社会公众合法获取信息的自由。司法实务界应把握法律条文的精神,针对技术发展的现实特点,做出恰当、明确的裁判。

第二,现行知识产权法应进一步完善技术创造者责任规避机制。鉴于当前责任规避机制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建议应在时机成熟时,通过最终修改法律,或者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对于一些要件设立具体的判断准则,以解决司法裁判不一的难题。

第三,应建立多方利益主体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首先应当顺应时代潮流,鼓励技术的革新,发展有潜质的商业模式;其次,在变革传统商业模式时,应当注重利益的平衡,规范合作机制,从而达成“共赢”的局面。

第四,网络产业的技术服务商应建立适当的风险防范机制。首先,服务商应建立内部版权审核机制,构筑自动审查和人工审核的双重门槛;然后,设置专门部门应对权利通知,严格审核受权利人通知的作品;此外,对新建立的商业模式,也应设有专门的法律部门进行风险评估,以主动适应避风港条款的规定。

篇6

一、合理平衡网络中各种利益关系

名誉权作为自然人的基本权利,受到了我国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日中国,通过对名誉权的保护,维护个人的精神利益,有利于实现个人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基本和谐。同时,法律对名誉权加以承认和保护,对于维护个人的人格尊严,使人免受精神痛苦也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聊天室中的名誉权是自然人人格权在网络中的延伸,应同样受到保护和重视。

在保护聊天室名誉权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到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和名誉权保护之间、网络发展和名誉权保护等利益关系的冲突。当不同的利益要求不能同时得到满足时,就需要我们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和利益估计。考虑到我国网络事业刚刚起步,在网络名誉权保护的时候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和借鉴欧美等国的立法经验和趋势,但应当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对名誉权保护的范围、对象、认定侵权标准上要和我国的传统习俗、价值观念相适应,而不能简单照抄他国法律。

我们在对聊天室内的名誉权进行保护的时候,既要充分尊重并保护个人名誉权,又要遵循网络权利保护的一般规律,要考虑到我国网络的发展现状,作者认为,从总体上应采取较为宽松的网络立法和司法态度,以保障并促进我国网络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挥社会伦理道德的制约作用,实现对网络名誉权的软保护

在社会主义中国,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是辩证统一的。在法律法规尚未规范或涉及的领域,社会伦理道德起到了法律、法规不可比拟的作用。伦理道德是人们以自身的评价标准而形成的规范体系,它不由任何机关制定,也不具有强制力,而受到内心准则、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的作用,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它对他人名誉权的保护力量来自于人内在驱动力,是自觉的、主动的、随时随刻的,这种保护作用具有广泛性和稳定性的特点。网络作为社会新兴的传播媒体,理应受到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与制约。在网络名誉权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社会伦理道德对网络名誉权的保护也会起到很大作用。

这种发自内心的对网络名誉权的尊重比外界强制力保护网络名誉权无疑具有更深刻的现实性。社会伦理道德在保护名誉权方面能够起到法律、技术和管理等手段所起不到的作用。加强对聊天室环境下语言的规范化引导,提倡文明礼貌的交流方式,对其中的不文明现象进行批评教育,净化聊天环境是从根本上解决聊天室不文明现象的最佳途径。

三、加快网络名誉权的立法工作的进程

借鉴欧美等国家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为了优先保障互联网的发展,在对网络环境下个人权利保护的时候,大都没进行全面、系统的联邦立法,深怕由于在没有把握之前仓促立法会阻碍网络的发展,目前主要靠政府引导、行业自律的方式进行规范。

我国网络事业同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落后的地位,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我国的网络发展现状,借鉴美国的经验,对网络的立法如果过于严厉,势必会制约我国网络事业的发展,使的我国本来处于落后状况的网络事业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所以在对网络名誉权保护进行立法的时候,作者认为应当采取制定一般A名誉保护立法模式,即并不需要针对网络领域进行专门的立法,而是制定包括多个领域的一般名誉保护法,这样不仅可以完善我国的法律框架,而且也避免由于过多立法导致法律间的矛盾冲突。

四、加强行业自律,创建适合国情的网络名誉权保护的安全港模式

在我国,国民向来倾向于法律的权威,在行业规制时行业协会的地位与作用是比较有限的。我国网络发展的现状和我国的法律、文化传统和习惯决定了在我国宜采取以法律规制为主,行业自律和政策引导为辅的方式来保护网络中的名誉权。让网络经营者承担更多的责任,可以促使经营者自觉的加强对网站管理,减少网络侵权行为的发生。

从国外网络发展的经验来看,加强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比法律约束更有灵活性,更能适应网络的变化。行业自律的优势有:(1)它可以作为一种最初的和产业层面的申诉场所,在实现网络名誉权保护上是处于第一线的,是最基本的保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灵活的措施;(2)通常法律法规是最后的解决方式,处于最低的保护水平。而行业自律可以制定出高于法律法规的保护水平。如果行业自律制度能够日趋完善,事实上的立法负担就会相对减轻。

结语:总之,在人类文明进入信息时代后,对我国的法律提出了新的挑战,名誉权作为人们的一项基本人格权利,作为我国法律的保护对象,在网络上的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应引起政府、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广大网民的重视。 我们必须适应网络发展需要,结合网络特殊环境,在对网络环境下各种利益进行平衡的基础上,尽量采取宽松的立法态度,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保护名誉权的法律法规,建立并完善以法律保护为主,以行业自律及网民的自我约束、自我保护为辅的网络名誉权保护机制,只有这样,既能避免影响我国网络事业的发展,又能够实现对网络名誉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张新宝:《侵权行为法评论》第一辑[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篇7

一、网络审计的优势

随着网络技术在会计和审计信息管理中应用的不断深入,审计信息将提供更加专业化、准确化和智能化的服务,可以解决审计信息的海量存储、智能检索、高度共享等问题,对审计信息管理将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它与传统审计相比,除了具有便捷、隐秘、准确高效和多单位联合作业的协调等优势以外,还具有以下方面的优势:

(一)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

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计算机网络通过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网,利用通讯技术将不同地区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有机信息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信息共享性。随着整个世界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企业与世界上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贸易来往愈来愈频繁,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相关主体往往分布在世界不同国家与地区。因此,审计信息和审计报告是他们进行理性决策的必要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审计信息可以充分共享,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审计信息的使用效率。

(二)提供智能化服务

网络环境下,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所特有的先进电子服务技术,查找跟踪各网络网站的审计数据资料,充分利用Web共享这些数据信息资源。网络审计所提供的智能化服务,是面向客户的智能化服务。同时在遇到难以解决、难以形成定论的问题时,也可以邀请国内外审计专家进行网上会议,共同寻找克服难点的途径,以保证给客户提供最完美、最优质的审计服务。

(三)大幅度降低费用

在网络环境下,审计领域节约的有关交易费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节约了有关搜寻审计信息、审计证据的长话、电传以及审计资料传递的邮递费,所有的一切工作都在网上进行;减轻了审计人员对审计信息的搜寻、整理、等待成本以及与其他单位、个人的联络费用;节约了有关审计人员的人力,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发生在审计工作中的能源、资源包括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人员流的消耗。

(四)提供实时审计服务

在网络环境下,审计部门随时对企业进行审查,及时收集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最新会计信息和有关经济业务信息,并向有关各方,审计的时效性大大提高。审计从事后审计转变为实时审计,并从静态走向动态。

二、网络审计所面临的问题

(一)网络审计理论研究不足

在我国,网络在企业管理中的推广应用才刚刚开始,较大型的系统还不多。人们对网络财务及其网络审计的认识还较模糊,网络审计理论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从发表在各种专业杂志上的有关网络审计方面的论文看,涉及网络审计理论研究的文章并不多,而市场上相关的各种审计软件不断出现,网络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出现了不平衡的局面,网络审计软件将会因为缺乏理论的指导,重复会计软件开发初期时的老路,误入歧途,多走弯路。

(二)网络审计的相关法律和审计准则不完善

在网络时代,社会的信息化加大了社会的不确定性,而法律对规范社会经济的运作、控制社会经济秩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法律的重要性更为突出。网络审计作为一个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并服务于经济领域的中介活动,迫切需要一套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法律来规范,建立起一套能规范网络审计的审计准则,作为维护经济秩序的法律屏障。

美、日、英等国都制定了有关计算机审计的审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中,对此也有专门计算机审计的范围、目标、程序、技术及方法。我国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中也有涉及到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内容,但针对网络经济时代下日益发展的电子商务系统及随之而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问题,旧有的审计标准准则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指导和规范网络经济时代的审计实践。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实时性、广泛性要求比传统审计更加切实可行、更加完备的标准准则和法律法规的保证。

(三)网络审计软件不完善

目前,我国通用的高水平的审计软件还很缺乏,主要原因是财务软件在设计时大多没有考虑专用的审计软件接口,使得在财务软件中嵌入适时跟踪监控的审计程序难以实现,使审计人员采集数据出现一定困难。我国现有的审计软件大多处于仅满足穿过计算机进行审计的阶段,现场审计和小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后期报告的制作几乎还在依赖于手工操作,规模较大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利用VB,VC开发更为自动化的审计系统软件。

(四)网络审计面临新的审计风险

1. 网络安全的风险。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风险不仅表现在被审计企业在审计后发出的报表可能受到恶意攻击,而且还表现在网络本身对外界的高度依赖性,比如,突然断电对电脑的影响和电脑数据的保存、计算机病毒的破坏、人为的毁损等异常情况等,会导致网络审计系统的数据与信息丢失。

2. 审计动态取证的风险。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几乎所有的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都通过网络传输,业务活动的数据处理都是实时的,审计人员要完成审计取证工作的同时又不能妨碍和终止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而在系统运作过程当中,进行取证,本身就难度很大,同时这部分无纸化审计线索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也难以保证,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3.传统审计线索消失的风险。在传统审计中,审计证据都以纸介质的形式保存,审计线索十分清楚。而在网络审计中,所有的审计证据都存储在磁介质上,这些在磁介质上的信息是机器可读的,肉眼不能识别。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无纸化审计线索存在容易被修改、删改、隐匿、转移,又无明显痕迹。这些都将使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这势必会加大审计风险。

(五)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缺乏

目前,我国审计人员中,能从事网络审计的人员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较大差距,审计人员由于不懂网络经营与网络会计的特点,不能识别审查和评价企业的风险与内部控制,难以对复杂的网络会计系统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价,越来越多的审计工作依赖于不懂审计的计算机专家。这样,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公正性将会受到威胁。同时,在审计软件的开发上,要求开发人员既有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能力又有熟练的审计流程知识。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既懂网络技术又懂审计、会计的复合型人才,各高校应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网络审计理论体系

网络审计理论的建立不仅是传统审计理论的一大飞跃,而且有利于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当然,理论的形成并不是实践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一种理性的思维去引导实践。因此,建立较完善的、全新的网络审计理论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审计人员和有关人员应该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

(二)加强网络审计相关的立法和审计准则

网络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对传统审计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旧有的审计标准准则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指导和规范网络审计的实践。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实时性、广泛性要求比传统审计更加切实可行、更加完备的标准准则和法律法规的保证。如对网络审计人员的一般要求,网络系统安全可靠性评价标准等。

美国的信息产业部在构建互联网络法律框架时指出,网络立法应涉及9方面:1.身份认证与安全;2.消费者中心;3.内容与商业通信;4.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可互操作性和互联网管理);5.知识产权保护;6.司法管辖权;7.责任;8.保护个人数据;9.税赋。总之,我国要建立起适应网络审计发展的良好的法律环境,使得网上交易的法律体系与国际框架基本保持一致。

(三)加快通用的审计软件的开发

为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应组织力量加快开发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软件,包括通用性好、实用性强、涵盖项目管理、审计计划、数据转换、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合并会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制作、会计报告的生成等全程一体化的审计软件。从实际情况和科学性来说,最好选择财务软件公司,它在财务软件制作方面的经验有利于网络审计测试软件的开发。软件开发时应考虑重新生成审计线索,如:财务软件里增加“有痕迹”的修改操作功能,就可重建审计线索,可为审计人员提供可信的证据。

(四)加强网络审计风险控制

为了有效地降低网络审计风险,就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具体表现为:

1. 对相关网络系统进行实时跟踪。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网络系统进行评价,并利用专用的对比软件,将存放于数据库不同地址的同一种数据进行自动比较,以形成相应的记录文件,并对有差异的文件数据进行详细审查;其次,对被审计单位的自动检测数据库软件和恢复软件进行审查和评价;最后,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异常贸易,通过网络进行预警提示,以降低审计风险。

2. 加强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网络审计系统中,一方面要满足系统开放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必须保证系统的安全保密性。如何处理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是网络审计信息系统设计成败的关键。由于网络审计系统是建立在Internet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其开放性无疑会得到满足,现在困难的是如何保证系统的安全性。目前,从技术上讲有这么一些措施:

(1)物理保护:物理保护主要是针对网络系统的结构与硬件设备所实施的保护措施。(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控制技术是指在审计网络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一种隔离“屏障”,它一方面能够保证在CPA审计网络与外部环境(Internet)之间进行通畅的信息交流,另一方面,授权的用户可登录进入CPA网络审计系统,从而保证审计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3)反病毒:审计软件可以挂接反病毒软件,如对电子邮件、文件传输FTP、网络面程序,甚至对文档中存在的病毒进行防范和查杀。(4)网络端口保护:通常对CPA审计系统的网络端口的保护可分为单端保护和双端保护,包括主机端保护和用户端保护,包括用户验证和终端验证。

3. 审计人员参与网络财务软件的评审。为了有效地防范审计检查风险和审计控制风险,审计人员应参与网络财务软件的评审。只有对网络财务软件在进入销售市场之前进行事前审计,才能从整体上减轻审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为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打下良好基础。

4. 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软件进行辅助审计。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应根据网络“即时互动”的特点,充分利用通用的或专用的计算机审计软件,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1)利用审计法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全面检查;(2)利用审计专家咨询软件对特定审计事项进行重点会诊,以减少审计误差;(3)利用审计接口软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减少审计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五)大力培养网络审计人才

拥有大批精通网络、计算机及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队伍是网络审计能否得以实施的关键。网络审计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和局域网操作的范畴,计算机与网络专家、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专家对网络审计参与将是必然趋势。

针对网络审计对人才的挑战,一般可以尝试以下解决方法:1.系统学习审计风险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新的审计方法。重视从审计立项到审计结论的每一个步骤,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使每一个环节的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2.更新审计监督观念。入世后,审计监督的重点应从有形资产审计转移到无形资产审计,重视管理方面和社会效益的审计,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审计,并促使其快速成长。3.树立竞争观念,培养创新意识。知识经济条件下,科学信息化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强,应提高审计人员对信息经济的认识,树立面向经济的竞争观念。改革教育和培训模式,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剑民,周咏梅. 网络审计发展中的问题与建议[J].财会通讯,2005, ( 5 ).

[2] 王风化,李金克. 网络审计风险的防范[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 ( 3 ).

篇8

(一)新“三定”方案的职能赋予,是网络监管履职到位的内在需求

新“三定”方案规定:工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行为,明确赋予了工商部门网络监管的新职能。有了职能就必须履行,履行职能必须到位,否则,一旦发生网络经营严重事故,工商部门将面临“行政不作为”、“问责风暴”等职能风险。

(二)网络经济的飞跃式发展,是网络监管履职到位的现实渴求

据CNNIC(中国互联网中心)统计,目前中国网民数已超过3亿人,居世界首位,网络购物人数达8788万;据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调查,2010年中国网购金额将达1.4万亿美元,将成为亚太最大的网上购物市场,大有与传统市场“二分天下”之势。如何为网络经营营造公平、健康的交易秩序。是工商部门服务科学发展、扶持新经济增长的应有之义。

(三)网上违法的日益泛滥,是网络监管履职到位的社会诉求

由于网络交易特有的开放性、虚拟性,网络经营诚信、监管欠缺,网络违法行为愈演愈烈。网上售假行为泛滥,已形成“网上、网下”的“一条龙”制假售假利益链:网上传销屡禁不止,令成千上万百姓深受其害;网上无证照销售食品、药品现象多发,带来严重安全隐患;网上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损害着市场秩序和百姓利益。网络经营的无序状态已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担忧,呼唤着工商部门积极履职。

(四)树立工商高端管理权威,是网络监管履职到位的时代要求

目前,对网络经营行为进行管理。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如美国在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设立“网上欺诈投诉中心”,澳大利亚及其他国际市场监督网成员合作开展“互联网国际大清扫”行动。面对当前我国网络经营的现状,工商部门应顺应现代化管理的时代要求,以积极到位的履职,为网络经济保驾护航,树立工商高层次管理权威。

二、影响工商网络监管履职到位的内在瓶颈

自1999年网络交易平台登陆中国以来,上海、北京、福建、广东等地工商部门即开始介入对这一新经济行为的监管。十年磨剑,工商部门对网络监管的探索主要取得了“三拓”成效:一是从“主体监管”向“行为监管”拓展,目前工商部门的网络监管已涉及广告、消保、合同、商标、市场、办案等多个职能领域;二是从“手工巡查”向“智能巡查”拓展,一些地方工商部门创新“以网管网”技术手段,初步实现了网络主体信息“自动搜索”、违法线索“自动发现”、违法证据“自动锁定”等功能;三是从“游击作战”向“正规部队”拓展,不断走向监管流程“制度化”、监管机构“稳定化”、监管职能“日常化”之路。但目前从全国整体水平而言,相对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而言,工商网络监管的实效依然远远落后于网络市场的客观需求,距离履职“到位”尚有相当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四大内在瓶颈和突出矛盾:

(一)结构性瓶颈:监管需求迫切性与人力资源滞后性之间的矛盾

面对网络交易市场的迅猛发展,目前工商部门内部对网络监管的整体重视度不够、资源投入偏少、监管实践迟缓,与网络市场的巨大影响力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滞后”:一是观念滞后。目前工商干部对网络监管这一新兴职能,普遍存在畏惧心理、观望心态,大多地方未纳入日常职能履行范畴,理论研究多、付诸实践少。二是机构滞后。尽管一些地方已经成立了专门机构直接进行网络监管。但相对于网络经营的发展现状而言,工商部门整体的网络监管机构、人员配置难相适应。三是人才滞后。目前。工商部门内部缺乏兼通法律、网络的专业人才,缺乏网络监管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影响了网络监管职能的到位。

(二)地域性瓶颈:网络经营无地界与工商履职有地域之间的矛盾

网络经营具有“无地界”、“跨区域”的显著特征,而目前网络监管尚处于探索阶段,各地工商部门竞相推出监管新举措,网络监管标准百花齐放,令经营者难以适从。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络经营准入标准差异较大,导致“有令难行”。目前,在“淘宝”、“易趣”等大型电子商务网站上的经营者遍布全国各地,而不同省市关于网络办照、亮照的规定存在差异,使同一网站上的经营者要面对不同要求,导致网站异议不断,工商有令难行。如有的地方规定除“在互联网上出售、置换自用商品,且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个人”外,网络经营均需办理营业执照:有的地方则明确“对尚不具备注册登记条件的特殊人员,以及临时网上商品交易和服务的人员,由网站主办者对其进行实名认证和管理”,无须办照。二是网络经营概念理解不统一,导致逃避监管。网络经营伴生了不少新现象、新概念,而各地工商部门对此认识不一。监管执法标准差异明显。如对“网络广告”,有的地方工商部门将搜索引擎链接宣传文字定义为网络广告,有的地方则狭义理解网络广告内容,易使经营者难以适从或选择管辖、逃避监管。

(三)经济性瓶颈:网络监管高成本与监管实践低效能之间的矛盾

网络监管的成本投入和实效产出不平衡,成为制约工商部门网络监管职能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是在“人工巡查”模式下,人力资源成本投入高、效能低。不少地方的网络监管依然采取人工网上巡查方式,需花费大量人工成本,而网上违法行为发现率较低、工作效能不高。二是在“电子巡查”模式下,资金成本成为难以承受之重。互联网经营无地界,而目前尚无全国性的网络监管平台和软件,省市级统一的网络监管平台也较为少见,而各地开发的网络监管平台设计不尽相同、难以共享;白行开发一套网络自动监测软硬件系统,动辄数百万元,令一些地方工商部门难以承受。三是在网络发展态势下,目前的网络监管平台使用范围过窄。当前工商部门使用的网络自动监管系统,功能多限于违法线索搜索,且受开发商限制。与工商业务有

所脱节,实效尚不显著。同时,一些网络经济发达的地区尚无网络自动监管平台,部分网络监管技术先进的地区在全国网络经济中占据的份额不高,难以改变网络监管整体效能偏低的现状。

(四)方法论瓶颈:网络经营复杂化与监管手段简单化之间的矛盾

目前,网络经营日益复杂,各种新型经营形态层出不穷。而工商部门对网络交易行为的监管尚处于初级阶段,方法、手段运用较为单一。呈现“三多三少”现象:一是浅尝即止多、深入监管少。当前,各地对网络监管的整体方向感较为模糊。深入、持续、有效的监管不多。二是单一监管多、综合监管少。工商部门对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的监管,应该是依据法律和职权,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监管。但目前不少地区对网络经营的监管集中在广告监管和违法查处,对其他工商职能领域涉及不多;大多数地方工商部门对占据网络交易总额绝对数量的B2B交易经营缺乏监管。三是事后查处多、事前规范少。总体而言,目前工商部门对网络经营行为的监管偏重于违法查处,柔性指导、警示教育、诚信自律等手段运用较少。对网络违法行为的事前防范明显不足。

三、实现工商网络监管履职到位的对策建议

要实现工商网络监管职能的履行到位,需做到法律依据到位、机构人员到位、履职行动到位和监管实效到位。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方法,以工商部门的自我提升,服务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以“统一、补缺”为原则,加快网络监管“制度创新”

明确、完善的法律规范,是监管到位的前提和基础;统一、规范的管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现有法律法规可直接适用于网络监管已成为共识。但一些网络特殊性带来的制度盲区尚需明确。建议尽快结束当前各地为政的局面,以扶持发展、促进规范为价值追求,统一全国网络服务监管规则,通过制度创新为网络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制度创新在内容上要侧重“四统一”和“一弥补”。四统一是:统一网络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建议从“降低门槛”出发,明确长期、以赢利为目的网上经营者以及涉及前置许可的网上经营者,应办理营业执照,并在网上以电子版执照副本“亮照经营”;允许以个人住宅作为注册地;对偶尔销售商品的网上交易者,以在网站实名、备案加强管理。统一交易平台提供者责任制度。立法明确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负有审查经营者主体资格、保障网络交易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等义务,明确违反义务的法律责任,通过网站自律有效弥补工商监管力量的不足。统一“分类管辖”制度。建议对网站的日常指导、规范,统一由网络平台提供者(网站)所在地工商部门管辖;对网上违法行为的查处,则可采取商品(服务)经营者所在地管辖为主、网站所在地和消费者所在地为辅的管辖原则,最大限度实现有效监管。统一网络监管证据规则。明确网络违法行为查处的证据形式、证据效力、采证规范,消除一线执法人员对网上证据效力的争议和疑惑。一弥补是:积极弥补当前的网络监管立法空白。要在直接适用现有法律法规进行网络监管的基础上,将网络特有现象纳入法规体系。如将以网络域名、“埋字串”等形式侵犯商标权等行为定义为不正当竞争,将一些特殊形式的网络排名定义为广告,进一步加大对网络经营行为的规范力度。

制度创新在流程上可进行“两步走”:第一步,建议国家工商总局尽快出台《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规定,使网络监管工作统一、有据;第二步,推动国务院进行网络监管行政立法,推动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将网络特有违法、特需保护纳入现有法律框架。

(二)以优化配置为基点,加强网络监管机构创新

一方面,要进行机制创新,构建“专业+综合”、“固定+机动”的网络监管立体模式。建议根据网络经营发展程度的不同,采取“分类设置”的网络监管机构形式:在网络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区(县)级工商部门设立网络监管中心。负责网络经营主体的日常综合管理、网上集中巡查监测、统一受理和处理网络申诉举报和违法案件,并视情分派违法线索;检查支队、工商所根据网络监管中心的分派,处理相关网络申诉、举报和违法案件。在网络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可在省级工商部门设立网络监管中心,区县根据分派负责相关申诉举报处理和案件查处。从而达到网络有效监管和节约人力资源的双重目的。

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专才+通才”、“法律+网络”的网络监管人才队伍。可加强对网络知识、经营特点以及国内外法律法规、经验做法等资料的汇总,编写“工商网络监管辅导手册”,必要时引导干部进行网上购物体验,促使更多干部破除思维障碍,使网络监管进一步从探讨走向现实、从小众走向大众。可采取专家授课、到网站实践、招募专业人员等方法。进一步汇聚懂法律、懂网络、懂管理的“网上红盾”高素质人才;要将网络监管绩效纳入日常工作考核体系,进一步提升工作责任心、积极性,促进职能履行到位。

(三)以精细、高效为目标,加大网络监管方法创新

只有创新监管方法,才能进一步实现网络监管履职到位。建议针对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强化三种监管,切实拓展网络监管领域,提升监管效能。

一是延伸触角,推进精细化网络监管。建议完善网络经营者的“电子户口”,在底数清、情况明的基础上,客观分析网络交易发展态势、存在问题,确保监管对症下药;建立健全网络“综合监管”,从经营主体、商标、广告、市场、合同、反不正当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维角度,全面规范网络交易秩序:大力拓展网络监管领域,进一步深化传统商品的网络交易监管,探索对网上经纪、网络代购、无形商品等新型交易的研究和规范;灵活运用“分类监管”方法,对大型网络交易平台、违法问题多发的重点网站,实行高频度巡查;对网上传销、欺诈、售假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给予重点监管、大力规范。

二是立足防字,创新柔性化网络监管。除了对网络严重违法行为坚决打击外,更要立足防字做文章,最大限度节约行政成本,扶持网络经济健康发展。创新行政指导方法:紧抓“网络平台经营者”这一关键环节,促进网络自律规范:推行“网上交易合同示范文本”。引导网络平台提供者与网上商品经营者以民事合同形式,约定经营者不售假、不欺诈、诚信保证金等义务以及违约责任,最大限度防患于未然。加强网上远程指导:借助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手段,随时为企业答疑解惑。如工商浦东新区分局通过远程指导,平均每月帮助网站阻击违法网络广告50余起,有效促进

了网络市场的规范。

三是巧借外力,探索社会化网络监管。工商部门的力量有限,而人民群众的力量无穷。尤其网络经营具有隐形性、跨地域等特性,借助社会力量协助监管无疑将事半功倍。建设“网上红盾维权联络站”,在各主要电子商务网站设置维权平台,及时受理申诉举报,法律法规、警示案例,加强“网上消费者教育”,广开网络社会监督渠道;与相关行业协会联手互动,提前介入行业规则、网站注册协议等文件制订,提前防范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招募和发动“网络监管志愿者”。帮助工商部门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帮助搜寻网络违法经营者的主体信息、证据材料,共同维护网络经营秩序。

(四)以共享、联动为追求,加速网络监管技术创新

高科技的网络经营监管,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针对当前各地网络监管平台分散建设等现状,建议适应网络经营无地界的需求,在整合现有平台优势的基础上,开发全国性、统一化的“工商网络监管服务平台”,共享软硬件资源,真正实现低成本、高效能的“以网治网”。

篇9

Brief Analysis on Hospital Network Construction Existing Qu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LIU Cong

(161 Military Hospital of China, Wuhan 430015, China)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s unceasing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units and the organization start with the aid to consummate the work flow and the enhancement working efficiency in the computer network. This point regarding the major and medium small hospital also similarly so. Presently, also has all sorts of problems in the hospital network's construction and the maintenance aspect, like in the thought takes the degree to be insufficient,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question, network system management question, network personnel's professional quality question and so on. In view of these questions proposed that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suggested that will be helpful highly effective to the hospital establishment, the perfect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Key words: hospital network;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countermeasure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和组织开始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来完善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这一点对于很多大中小型医院来说也同样如此。而从众多医院网络建设和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采用计算机网络这一形式将医院整合为一个有机系统,不但大大提高了医院工作流程的整体性,而且也极大地改善了医院日常运行的实际效果,方便了医院各组成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然而另一方面,在看到计算机网络应用于医院运作带来的有益方面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当前众多医院在网络建设与维护方面还面临着种种问题,并给“网络医院”建设造成了一定障碍。针对医院网络建设中出现的这些实际情况,特撰文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有助于医院建立高效、完善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当前医院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

建立有效的医院计算机网络必须首先从思想及认识上对其予以充分重视,这样才能为网络化医院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特别是院方领导在推动网络医院的建设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仍然是制约医院网络信息化建设及高效率运转的障碍之一。这主要体现在,少数医院(特别是中小型医院)领导不能认识到医院网络信息化建设对于医院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意义,认为这是在浪费资金,是不必要的建设。还有的医院领导在推进网络化建设方面则盲目跟风,不考虑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仅仅是引入了相关的硬件设备,却不注重利用建好的网络重新对现有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发挥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最大优势,因为无法实现计算机网络的有效运转,使其除了登记一些医疗数据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用武之地,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等等。

1.2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是互联网时代重要的主题之一。而在建设医院网络体系过程中,也必须对这一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从当前部分医院网络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息安全也是困扰医院网络化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由于当前医院运转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日益增强,由此产生的各种医疗数据和信息正以数倍的速度不断增长。然而,从对多家医院网络建设情况的调查来看,大多数医院都缺乏相应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对医院网络的运行和维护进行管理,因而常出现一些网络故障导致网络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此外,即使有的医院有专门的网络管理人才,也普遍存在着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对重要医疗信息和数据备份不及时甚至没有备份、口令密码设置简单、将医院网络账号泄漏或转借他人等情况的发生,因此,给医院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了各种严峻威胁,极易造成数据丢失,甚至成为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入侵医院网络系统的捷径。

1.3 网络系统管理问题

当前,在医院网络系统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网络服务器管理不善,防护措施不到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意外电力中断造成的服务器运行问题以及数据丢失问题没有做到很好预防;服务器所处的物理环境或者过于干燥,或者过于潮湿,机房内缺少空调设备,造成服务器冬夏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工作,从而对其造成损害,缺乏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的定期清理,致使有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上布满灰尘,而如果计算机硬件堆积灰尘过多的话,会严重影响数据的读写和输入,还将造成计算机散热孔的堵塞,从而产生服务器“死机”现象的发生等等。这些都会对网络服务器的有效运转产生不利影响。2)没有完善的医院网络使用管理制度。这一点在很多医院都有明显体现。根据实际调查来看,由于缺乏完善的医院网络使用管理制度,导致有的工作人员随意在网络计算机上添加程序,甚至又在上面玩游戏,炒股票的事情发生,一方面容易使系统计算机出现运行速度变慢,数据处理能力下降,另一方面随意安装软件,也给病毒和网络黑客的侵袭带来了可乘之机。对于有的医院来说,虽然也制定有相关的网络管理制度,但是要么只是做一些粗略的规定,缺乏相应可操作的具体实施细节;要么缺乏有效的监督落实,从而使得制度的规定流于形式,成了一纸空文,难以形成真正有效的制度性约束,因此,同样不能提供给医院网络的安全以保证。3)网络维护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通过对选取医院的调查,我们发现,医院的网络维护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的计算机知识,他们中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人数极少,仅占被调查人数的4%,而其余96%的管理维护人员都未曾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因此,管理维护人员专业知识的欠缺也使得医院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变得很困难。

2 加强医院网络建设与维护的对策建议

2.1 有关各方应该充分重视医院网络的建设和维护

如前所述,医院自身对网络化建设的重视是确保其有效推进的必要条件。因此,这就要求各类型医院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投入必要资金和物力支持,促进自身的网络化发展。不但要重视对网络化建设的投入,更要重视充分发挥医院网络的有效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帮助医院自身实现科学化、高效化、流畅化运作的可靠帮手。当然,强调对医院网络建设的重视也不是要求所有医院都不讲实际的搞“一刀切”,更不是要求医院盲目跟风盲目建设,而是要在立足本院实际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医院自身的网络化水平,提高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效率。

2.2 采取措施确保医院网络信息安全

针对当前医院网络建设中存在的诸多信息安全问题,可采取这样一些措施加以预防:1)做好医疗数据和信息的备份工作。在这一方面要做到及时、准确,防止因意外或人为因素造成重要数据丢失,确保医院网络信息安全。2)提升网络安全意识,重要账号密码妥善保存,切勿随意将其泄漏或转借他人,以防造成危害医院信息安全的事件发生。3)安装网络防火墙和有效的杀毒软件,及时更新网络“补丁”程序,进一步防止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入侵。

2.3 提升对医院网络的管理力度

加强对医院网络的管理工作是确保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针对前面提到的种种问题,在这一方面应着重做到:1)对网络硬件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设备老化或损坏等问题时及时更新。2)确保服务器等设备运转的物理环境干燥清洁,特别要防止因意外电力中断对计算机硬件设备和信息数据造成的损害。3)建立完善的医院网络管理制度,并保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使用和管理医院信息网络。4)对医院网络的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信息技术培训,而对于网络的维护人员,则更要确保其技术过硬、素质可靠。

2.4 重视对医院网络的建设和维护专业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工作

医院网络设备一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做好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工作,如果设备维护保养的好,不仅可以保证正常医务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而且也将大大延长网络设备的使用寿命,为医院节省大量的维修资金。因此,有一支专业的医院网络建设和维护人员就显得异常迫切。为此,各类医院可以采取几个办法以充实网络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一是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采取引进来的办法,可以通过到高校招募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来医院工作的办法,夯实自己的网络管理人才队伍;二是组织好对现有网络建设和维护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培训工作。可以到高校或者计算机学校聘请有经验的教师来医院对自己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针对性的培训,也可以要求这些人员自行参加当地的计算机培训,医院可以在学费上实行一定的补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劲头,并要求培训后必须至少达到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的合格证后,才能重新予以上岗,以向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促使其不把培训当过场,而都能学到真正的知识。三是经常组织安排现有工作人员到网络信息化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和进修,使他们能了解别的医院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达到扩宽他们知识面,提高工作的能力的目的。

3 总结

总之,今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医院的整体工作进行管理,必将在各类医院受到广泛的重视,有关医院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必将吸引更多的研究者进行探索,从而寻找到更多合适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范家良,施杨骏,艾一骏.浅谈医院网络的维护[J].医学信息,2003,16(11):653.

[2] 张剑,张岩.医院网络安全探讨[J].华北国防医药,2007,19(5):20-21.

篇10

网络金融的本质决定了其存在以下几大特性:经济性,体现在网络金融本身强调投入产出效益即投入少而产出高;科技性,是金融活动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业务,近年来金融电子化、网络化是金融活动和信息技术结合;信息性,是指网络金融本身是各类金融信息的超强载体,金融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归集、加工整理、传递等等;以人为本,是指网络金融活动的整个运行离不开人为因素,创造网络技术应用网络金融并使其实现预期效果都需要掌握技术的人员来完成的;创新性,是有网络金融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网络是一个新技术,并且为了满足网络经济条件下客户新的需求在不断的创新发展,金融业务也在网络载体上不断的创新业务类型,伴随网络金融的发展,网络机构管理也必然实行管理创新。

网络金融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开启了金融服务的新时代,但是网络金融发展的现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网络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一、网络金融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金融安全性较低

网络金融安全问题是广大客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制约网络金融更好更快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引起安全问题的原因有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计算机犯罪;人为行为,认为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黑客行为,由于黑客的入侵或侵扰造成的等等。我国网站安全隐患严重,据调查超过80%的网站有安全问题,影响了网络金融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安全隐患具体表现在:网络金融硬件落后,国产化的硬件技术低,较为依赖外国技术;网络系统漏洞,网络固有的技术体制存在缺陷,较为容易被病毒、黑客入侵;安全意识薄弱,这个体现在多个方便,包括网络金融管理和业务运行人员、监管机构及客户。

(二)网络金融立法相对滞后

随着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纠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法律法规并没有针对新问题的出台新的规定,致使出现的问题和纠纷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就给网络金融带来了较大的法律法规风险。

(三)网络金融监管体制不健全

网络金融是网络和金融的混合业务,这对我国进行分业监管的体制是一个挑战。在网络金融出现后,监管出现了真空地带,随着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新的问题层出不穷,监管力度小,使得网络金融监管缺失。

(四)观念落后

网络金融还是个新生事物。政府、消费者和金融业从业人员等各方面对网络金融认识不足。对于政府部门来说,网络金融监管难,新业务多,配套的法律法规较少,且这种新业务是否能带动经济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消费者因网络金融更习惯于传统的交易方式,网络交易不直观,对于网络提供的各种产品存在质疑,且对产品的售后保障不放心等等制约了消费者对网络金融的需求。金融从业者准备不足,缺乏推动网络金融发展的积极性。

(五)网络金融机构间缺乏协同机制

各网络金融机构各自为政,行业信息、网络结构构建等缺乏有效沟通,行业间数据作为绝密材料被保存,缺少较好的资源共享渠道,资源资金浪费严重,影响整个金融业的发展。

(六)应急预案缺失

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对措施相对被动,也缺乏较好的应急预案,这也是制约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二、推动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金融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发展金融网络系统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不断更新换代,加强技术的自主化研究,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降低对国外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同时对于网络系统固有的缺陷,要建立一定的安全制度进行防范,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提升,弱化缺陷;强化业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对金融从业人员制定制度和法规进行限制,提高其执行业务的安全性,提醒、教育客户运用多种技术进行防范。

(二)加快配套的网络金融法律法规建设

建立行之有效的法律体系,我国网络金融法律法规立法滞后,空白地带多,需尽快建立完善的金融法制体系。第一,网络金融安全法律缺失严重,由于网络金融安全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国家参照国际上网络安全法律《电子通信法案》、《数字签名法》等法律制定要求,研究制定政策、标准和指导规范等。慎重设置市场准入条件,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保证公平公正,同时对特殊交易应作出另行规定。第二,健全网络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网络金融监管体制不健全也是由于缺乏法律支持。第三,制定相关法律促进各大网络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化资源整合,使得金融资源能够在网络化运行中最大程度地共享。第四,通过立法,确定金融机构制定应急预案为长效机制。

(三)完善网络金融监管体制

我国的金融业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尚不成熟,针对网络金融的混合业务,监管部门须突破现有观念,更新网络意识,使得监管思路符合网络金融发展趋势;权责分明,确定好监管部门职责权限,清晰划分各部门负责的领域并确定权责范围,同时要不断调整、交流与协作;加强网络金融监管部门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运行实施,确保监管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加快加强网络金融监管人才培养,提升网络金融服务水平;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交流协调,共同提高监管效率。

(四)加强网络金融的宣传

针对各方面对网络金融内容、作用等的了解不足,可以通过媒体对网络金融进行宣传,对其提供的产品的真实性进行强调,改善客户对网络金融的认识。

(五)培养网络金融专业人才

网络金融有其人为特性,人才在网络金融运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网络金融安全运行需要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和法律法规专业人才的介入,网络金融监管活动的实施需要监管专业人才,我国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建立一支复合型、专业型的人才队伍,需要增强现有从业者的业务兴趣并且提供其进行国外培训学习的机会,同时注意大学中此类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使得企业、政府和高校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获得更多的出国和培训机会。(作者单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左进业,贺根庆,中国网络金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征信,2014(6),7-11

[2]祁让坤,我国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现状及完善措施,时代金融,2014(4),39-40

篇11

[作者简介]伍富河(1989-),男,汉族,湖北阳新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一、引言

海外知名品牌一直备受国内消费者的追捧,网络海外代购也随之兴起,这股强大的浪潮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且持续升温。从GUCCI(古驰)、HERMES(爱马仕)、LV等国际名牌箱包到香奈儿、迪奥、雅诗兰黛等知名化妆品,从奶粉玩具到手表电器……便利、新鲜、快捷,诸多现实的好处让海外代购如火如荼。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2011年、2012年,中国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分别为120亿元、265亿元、483亿元,2013年达7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30%,预计2014年海外代购交易规模将超千亿元。全球知名的贝恩咨询公司称,2013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量达到1160亿美元,其代购渠道已直逼主流销售渠道。我国网络海外代购业务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丰富了国内消费者的购物选择,给国内其他进口商及零售商带来了积极的竞争环境,但同时也面临着税收流失、商品质量监管和售后服务缺失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海外代购的现状及隐忧,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希望能促进我国网络海外代购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国网络海外代购火爆的原因

1同种商品国内外价格差异较大

海外代购之所以炙手可热,首当其冲的就是价格因素。据了解,海外代购的商品一般会比国内便宜约1/3到1/2。国内某门户网站关于 “为什么选择海外代购”的调查显示,约有九成的网友因“同种商品价格差异”而选择代购。据一位消费者透露,几乎所有国外名牌商品,其价格都会比国内专卖店便宜30%以上,而在英美等化妆品原产地区,价格会更加实惠,通过汇率折算后其价格更低。据相关机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奢侈品定价全球最高,其价格平均比香港市场高出45%,比美国市场高出51%,比法国市场高出72%。加之国外的商品进入到中国市场,需要附加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例如化妆品要收50%进口税,数码产品、手表类征收30%的进口税,金银首饰及文化用品等商品征收税率为10%,此外还要收取17%增值税。再加上品牌传播和终端销售的费用,奢侈品在国内身价大涨也就不足为奇。

2产品种类丰富,紧跟国际潮流

海外代购除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外,产品品种齐全也是一大优势,如今很多海外代购商品来自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地,品种种类繁多,从营养保健品、美容化妆品、服饰鞋类箱包,到电子消费品、珠宝手表、书籍乐器等,只要消费者想到看到的,都可以代购。此外,由于很多奢侈品新品在国外率先上市,国内上市的时间则相对滞后,有的商品需要等两三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而且由于奢侈品品牌销售的区域保护问题,很多知名品牌的新品并不会选择在中国销售。对于很多走在时尚前沿的消费者来说,能在第一时间买到紧跟时尚潮流,在国内无法买到的品牌,是选择海外代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3零成本运营,利润诱人

不管是国内的卖家,还是定居国外的卖家,都是利用微信朋友圈或微博做宣传,宣传效果都很好,也没有宣传费用,基本是零成本运营。一般代购费是代购商品购入价的10%至15%。奢侈品包的代购最赚钱,像Prada的包加上代购费后还能比国内便宜3000元左右,如果是折扣时买的奢侈品包与国内差价更大。若能代购售价10多万的爱马仕包,一只包就能赚上万元。不过,国内求代购最多的还是护肤品等消耗品,盈利相对较少,每件赚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诱人的利润令代购者乐此不疲。

4人民币升值,购买力不断提升

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让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人民币汇率稳步走强,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不断提升。据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机构财富品质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13 年我国奢侈品市场本土消费280亿美元,境外消费达740 亿美元,相当于中国人买走了全球47%的奢侈品,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主要消费区域集中在法国、意大利、英国、瑞士四个国家,主要消费目标为名表、皮具、时装、化妆品香水。调查显示,人均消费额是欧美本土消费者的5~10倍,是日本、中东等国家消费者的3~5倍。

三、我国网络海外代购存在的问题

1高仿产品及假货充斥市场

市场上不少代购商宣称产品绝对来自国外,绝对保真,但“高仿货当真货卖”、“真货假货掺着卖”等怪象却层出不穷。据时尚媒体报道称,一个普通爱马仕铂金皮包的完成时间为3个月,通常订购后6个月到1年后才能取到货。但网上代购爱马仕铂金包却随处可见,每一个铂金包都号称是“正品代购”,代购地点有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一些代购店为了赢利制定了相关规则:消费者如果担心所购奢侈品有假,必须获得专柜验货,证明商品是“假货”,并有专柜出具的假货证明,才能获得退款退货。但实际上支持国内专柜验货只是个噱头,因为多数专柜根本不提供这项服务,更不会为消费者出具相关证明。而且很多海外代购提供的购物小票都是假的,在一些交易平台上,假小票业务出现集团采购的现象。而在一些网上店铺,则以7元的价格出售COACH、CHANEL、GUCCI等品牌的纸质说明书及吊牌,以此来蒙蔽消费者。

2维权渠道不畅,消费者退换货陷窘境

我国海外代购售后服务还处于空白状态,消费者维权处境艰难。海外代购产品在退换及维修等相关售后服务时遭遇尴尬,不少消费者因来往邮寄耗时过长而错失退换期限,也因要承担不菲的运费而放弃维权。而且国外对问题产品的召回,其退换范围并不包括代购产品。比如新西兰可瑞康奶粉公司就曾表示,通过代购等方式购买的奶粉,如果属于召回批次的,公司暂时无法提供退货服务。虽然《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中明文规定网购可以七天内无理由退货,但也列明了一些不宜退货的情形,同时不少代购商为避免麻烦而找种种理由来搪塞消费者。而且海外代购商品大多数标明不退不换,因此消费者维权比较困难,在维权时会因为代购商无法找到、商品身份难验证等原因而维权失败,最终消费者因投诉难,维权成本高,证明手续繁琐等原因,不得不放弃维权。

3代购商偷逃关税,法律监管乏力

代购商品多从美国、欧洲、日韩等地的机场、商场免税专柜或者当地的名牌折扣店购得,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网络代购商家不纳税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网络交易又有隐蔽性,税务机关很难了解其真实的经营状况,这让税收监管成为难题。目前海外代购普遍使用的以客带货和国际直邮等方式,通过网上接单、代客购买、核对货物、打包邮寄等环节,鲜有主动报关缴税的,使得“代购”业游离在灰色地带。也有部分代购者铤而走险,抱着侥幸心理“闯关”。若被海关查到商品超过一定数额,这些代购商往往要求消费者自行承担罚款,会想尽办法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2012年9月,轰动一时的空姐李某逃税案,就因其多次大量携带从韩国免税店购买的化妆品入境而未申报,偷逃关税高达113万余元,法院最终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判李某有期徒刑11年,处罚金50万元。

四、对策建议

1强化行业监管,建立代购诚信体系

网络代购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其监管力度,强化监管部门与网络交易平台等多方合作,努力消除海外代购中存在的各种隐患,建立健全网上代购诚信体系,对网上交易涉及的敏感性资料和个人数据给予法律保护;建立网购纠纷处理平台,消费者可通过此平台进行投拆和维权。有些商品因涉及卫生、健康等因素而具有特殊性,对于此类商品的代购应进行有效管制,可对进口、销售等环节实行行政许可制度。比如国家工商总局就曾对网络代购洋奶粉出台过专门法规,规定必须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食品经营者,才能从事网络代购洋奶粉业务。对于不具备相关资格的代购者,网站经营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责成网站经营者停止对其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各地工商管理部门应摸清本地从事网络代购洋奶粉的食品经营者情况,开展实地检查,对于消费者的投诉举报应及时受理,已经核实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严肃依法查处。

2增强消费者风险防范和维权意识

网络代购风险始终存在,消费者在代购时应提高警惕。在选择商家时必须慎重,最好选择有较高知名度的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而对于私人开建的代购网站,可通过多种方式认真审查其资信情况后再决定是否消费。不要轻易相信对方提供的信息,在转账汇款前,一定要通过电话语音或视频等其它方式,再三确认对方真实身份,多向身边的朋友、亲人进行求证。另外,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手机号、银行卡、身份证等个人信息。应尽量通过电子邮件等书面方式与代购方签订协议,协议中应注明交易商品的名称、规格、等级、交易时间、付款方式以及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在收货时,务必要先验货,再签收货物。相关部门也应适当提醒消费者,在选择海外代购时,要对产品的价格和质量进行充分了解,熟知要购买的品牌在国外专柜小票和发票的格式。此外,消费者代购时选择第三方担保支付,在收到商品并查验之后再确认支付。在发生纠纷后,要向警方及时提供对方详细信息,掌握有效的销售凭证,避免发生败诉风险。

3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法律体系和执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网络海外代购监管面临法律盲区。我国应尽快出台《网络代购质量管理规范》、《网络代购行业准则》等法律法规,健全网络代购市场准入机制以及商品代购投诉处理机制等。近年来我国网络监管力度正在逐步加强,海关总署在2010年连续出台了《关于进境旅客携带个人自用进境物品征税的规定》和《关于调整进出境个人邮递物品管理措施有关事宜》,免征税税额标准个人邮寄为50元,个人自用进境物品为5000元。从2012年4月15日起,海关总署的2012年第15号公告正式实施,进一步细化了“行邮税征税物品目录”,同时修改了境外快递清关渠道。令人欣慰的是,2012年9月1日关税调整后,一部分海外代购商已纳入正规报关行列。

4完善电子商务税收体系,建立境内免税店

我国应探索建立零散个人代购独有的税收体系,仿照“自用物品5000元以下免税”做法,设置海外代购商品可免税额度等;对《进境物品进口税税率表》《关税条例》和《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进口税税率表》进行调整,减少或消除进口环节的不合理收费。同时,沿海发达省份可借鉴海南省的成功经验,建立境内免税店,更好的为国内消费者服务。海南省不仅将免税购物限额从每人每次5000元提高至8000元,还将免税商品的品种扩大至21种。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实施3年累计销售近84亿元,销售货物 1151万件,购物人数达316万人次。2014年2月底,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与阿里巴巴集团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50亿元建设中国首个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数字互联网城市――智慧互联网港湾。其中,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探索搭建离岛免税品网络销售平台,为游客提供定制服务和更加舒适的购物体验。据悉,拥有7万平方米的三亚海棠湾国际购物中心也将于今8月投入运营,作为全球最大的免税购物中心,该购物中心除吸引众多新增国际一线品牌入驻外,也在积极争取奶粉、烟酒等商品免税销售的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程思瑶,田明华,邱洋,田昊炜我国网络海外代购发展及运作模式分析[J]北方经贸,2012(1)

[2]张密,陈丽霞,陆奕食药网络代购亟待突破法律盲区[N]中国医药报,2014-03-25

[3]朱烨网络境外代购还能走多远[N]中国服饰报,2013-03-08

篇12

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技术,目前已成为下一代工业产品中最具发展潜力和特点的技术,广泛应用于采矿、食品生产、污水处理等工业领域,在济南、厦门、武汉等多家国内卷烟生产厂得到实际应用[5-7],在烟草行业中,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主要应用在烟草制丝的自动化控制环节[7-8]。不同于DeviceNet、ControlNet等传统的现场工业总线[1],以太网采用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CD),实时性较差,加上其特有的超时重发机制,使得网络中单点的故障容易扩散[2-4],给整个网络通讯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网络故障对工业以太网的稳定运行造成较大影响。在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对于网络故障发生的具体成因尚无明确的定论,对于应用实例中的网络故障源头缺乏有效的排查手段,少数的工业以太网故障排除案例[9]由于网络构架、硬件设备等与烟草行业应用存在较大差别,其经验无法得到有效推广,至今缺少切实有效的方法应对工业以太网的网络故障。尝试使用网络构架优化、传输介质改进、现场杂波过滤屏蔽等方法,降低网络故障的发生频次。

1 改造前网络状况概述

武汉卷烟厂两条黄鹤楼淡雅香生产线(A线、B线)均使用洛克韦尔自动化公司(Rockwell Automation)的工业以太网,实现“一网到底”的思路[7][10]。整条生产线叶片处理线、叶丝处理线、混丝处理线和加香处理线4个控制工艺段。其中、叶片段的设备构架最为复杂、网络故障的发生最为频繁,以叶片处理段为例,尝试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改进研究。

黄鹤楼淡雅香生产线叶片段共包含切片、回潮、加料、储叶共4个工序段。其主要设备包括:1块Logix5555 CPU、2块内网网卡、1块外网网卡、1个远程IO、3台交换机、20个分布式子站、32台变频器。其网络构架如图1。

工业以太网数据传输采用竞争机制,在数据通讯量过大时,容易造成网络阻塞,无法满足工业控制领域对实时性的要求;从原有的网络构架中可以看出,所有的20个子站及32台变频器组均通过内网网卡1这一通道进行通讯,巨大的数据量造成了沉重的通讯压力,通讯不畅造成的网络阻塞常有发生。另由于工业以太网“呼叫―应答”机制的作用,一旦某一网络节点通讯不畅,会一直发送数据包寻找该节点直到网络收到该节点的应答响应为止,这种机制会加重网络负担,在武汉卷烟厂也片段原有的网络架构中,一旦某一节点的通讯不畅,则会对整个网络产生影响。例如一条生产线保养中分断变频器电源,则另一条生产线会发生网络故障中断生产。

2 改进方法

2.1 对网络构架进行优化

将黄鹤楼A线、B线以及加料段分离:增加1块CPU控制A线设备、原有CPU仅作B线控制,并将原有CPU内部控制程序按A/B线进行分离;A/B线加料CPU从原有机架独立出来自成一体,并使用光纤替代以太网线与原有机架上的CPU通讯;每块CPU均配置一块以太网网卡,每块网卡相互之间不交联,仅与各自的CPU进行通讯;将所有通讯节点(子站、变频器)按照A/B线及A/B线加料划分为4个部分,分别接入独立的交换机通过各自CPU对应的网卡通讯;A线与B线CPU之间利用机架背板通讯、A/B线加料CPU之间使用光纤通讯。改造后的网络构架如图2。

改造后,原有的网络节点被划分成4个部分:A/B线及A/B线加料。每个部分通过独立的通讯通道与CPU通讯。整个网络由改造前的1个通讯通道连接52个节点变为改造后的4个通讯通道连接52个节点,节点分布状态如表1。

2.2 对网络传输介质进行改进

由于工业以太网良好的兼容性,武汉卷烟厂从企业信息层到现场控制层采用以太网“一网到底”的思路[7],因此叶片段的网络传输介质以普通以太网的通用8芯网线为主,而这种常规的通用屏蔽双绞线其内阻、线间电容等参数无法与工业交换机匹配,抗电磁干扰能力较差,传输距离上存在限

制[2],网线水晶头的制作要求高,通讯质量不理想。

西门子原装Profinet 4芯网线,支持TCP/IP通讯协议,采用双层屏蔽,抗干扰性好、通讯质量优秀,且配有FC(快速连接)工具,接头制作质量有保障。将叶片段原有的通用8芯双绞线统一更换为西门子Profinet 4芯网线,网络抗干扰能力有明显增强,网络报警频次进一步减少。

3 对于环境杂波干扰进行屏蔽和过滤

在对叶片段的网络进行了网络构架的重组和传输介质的更换后,网络故障报警次数大幅减少,但两条生产线同时生产时偶尔还会出现I/O子站的通讯故障。

①考虑到I/O子站内动力电源以及电机单元频繁启动/停止对网络传输造成的影响,将子站通讯网线重新走线,与动力电缆分离,并用金属管进行屏蔽。

②交换机本身具有过滤杂波和减少冲突域的功能,因此在每个子站中增加一个滤波交换机(在武汉卷烟厂应用中选用带接地功能的菲尼克斯5换机),由电柜总交换机布放而来的西门子Profinet 4芯网线首先接入子站的滤波交换机,而后通过另一段网线接入I/O子站的网卡。由滤波交换机接入子站网卡的这段网线,最初选用的是同型的西门子Profinet 4芯网线,实际使用效果不好,网络故障仍时有发生,而当使用非屏蔽的普通8芯安普网线替代西门子Profinet 4芯网线后,网络通讯质量大大改善,在生产过程中未再发生I/O子站通讯故障。

采用上述多种方法对原有网络进行改进后,分别统计改进前后5个月的网络故障报警次数并进行对比,统计结果如表2。

上表数据表明,改进后,网络通讯质量得到明显改变,极大降低了工业以太网网络故障的发生频次,达到改进的预期效果。

4 结语

应对工业以太网使用过程中频繁发生的网络故障,使用多种方法改进原有网络,基本思路如下:

(1)优化网络结构,减少单个网络通道中的数据通讯量;不同生产线、甚至部分重要主机设备实现网络隔离,避免相互影响。(2)网络介质选用屏蔽良好、通讯质量优秀的西门子原装Profinet 4芯网线替代通用8芯双绞线。(3)注意网络布线的外界环境,使其远离动力电源、变频器等干扰源,并进行良好的电磁屏蔽。在网络故障发生较高的节点,可增加子交换机进行杂波

滤波。

经过改造,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的网络故障发生频次大大降低,网络通讯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间接提高了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过程工艺质量。上述经验可用于所有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应用场合,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安淑玉;郑路;李晓荃.现场总线通信协议分析及现场总线技术应用[J].烟草科技,2004(9):23-26.

[2] 陈昕光,许勇.以太网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实时性研究[J].自动化仪表,2005,26(8):10.

[3] 徐皑冬,王宏,邢志浩.工业以太网实时通信技术[J].信息与控制,2005,34(1):60-65.

[4] 吴爱国,梁瑾,金文.工业以太网的发展现状[J].信息与控制,2003,32(5):458-461.

[5] 李武杰,郑晟,陈文辉.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的研究及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11,19(9):26-29.

[6] 高丽,林里,孔若英.EtherNet/IP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2):423-455.

[7] 赖林,万铀,王建新,等.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在制丝线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烟草科技,2007(7):14-17.

篇13

1 下一代网络技术概况

当今的Internet存在诸多如分配不均、地址匮乏及网络安全等问题,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为了弥补当前互联网的存在的缺陷,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出现了下一代的互联网技术,即IPv6协议。

IPv6与IPv4之间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地址空间、路由的选择效率及服务的质量保证三个方面。

1)IPv6与IPv4的地址空间比较

IPv4协议的IP地址长度设定为32位,从理论上看,IPv4的地址空间最多可以容纳43亿个主机,而IPv6协议的IP地址长度设定为128位,从根本上解决了IPv4地址严重不足的问题。

2)IPv6与IPv4的路由选择效率比较

对于IPv4而言,其路由选择的效率并不高。其IP地址构成包括网络和主机地址两部分,但是IPv4的地址缺乏统一管理和分配的层次结构,而且大多数的IP地址空间采用两层或三层的拓扑结构,这样的话,主干的路由器会存储着大量的路由表项,对于路由的查找和存储而言,增加了额外的开销,是互联网提高效率的一大瓶颈。要想大幅度的减少路由器的开销,必须首先维护路由的表项。

IPv6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其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分级结构的路由结构用于点对点的通信,称这种地址为可聚合全局单点广播地址,地址的前3位为地址类型的前缀,以区分于其他的地址类型,而后包括如13位的TLAID、32位的NLAID、16位的SLAID和64位的主机接口ID,分别来标识分级结构中的TLA、NLA、SLA和主机接口。其中TLA从Internet注册机构处取得地址,为电话公司与长途供应商连接的公共网络接入点。NLA是大型的ISP,通常从TLA处申请地址,并为SLA来分配地址。SLA可以是一个机构或一个小型的ISP,主要为所属的订户分配地址,通常分配连续的地址块给订户,以便这些订户可对自己的地址进行分级结构以标识不同的子网。网络主机是分级结构中的最低级。这样按照IPv6设计,一个核心的主干路由器需要维护的表项不超过8192个,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路由的查找和存储的开销。另外,IPv6的数据包比64K字节大很多,这样,应用程序可用较大的传输单元,可进行更可靠和更快的数据传输,同时在设计上对选路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并对报头的定长结构进行简化,对分段方法重新进行设计,这样路由器处理数据的速度更快,转发效率更高,从而网络的整体吞吐量很有很大提升。

3)IPv6与IPv4的服务质量保证比较

IPv4的 Best Effort原则使它更为简单高效,这是它的优点,但是Best Effort原则使IPv4对对互联网的新业务类型不能进行有效的支持。比如实时和多媒体应用要求的带宽、防抖动这样的服务质量保证,Best Effort原则都不能支持。后来在IPv4网络中的新的协议可以支持这些应用,像RSVP协议和RTP/RTCP协议等,但是这些协议是以提高复杂性和构筑成本为代价的。

IPv6协议是通过组播的方式和对流的支持,以支持多媒体应用的,这使得多媒体应用在网络上的发展有更多的机会。IPv6还还有更多的新特性,例如:服务质量保证、移动性能、多点寻址、网络层数据加密、IP报文校验等。这些新特性对网络的安全性有更好的保障。

2 军队网络模型设计

本文设计的基于IPv6的军队内部网络建设是将基于IPv4的老网络进行升级改造的。该文提出如下的混合接入方案:

1)搭建纯IPv6网络

本设计以一台双栈路由器或者一台PC机实现软路由功能,新网络通过军网专线连接到军队内部网络中,和原IPv4网络不发生关系。如果需要,可以通过军队内的三层交换机开通新的IPv6网络的主机到军队原来的线路中,从而让IPv6的主机能够出口访问IPv4的网络,进而访问其他军队的分部。军队总部IPv4/IPv6双栈主机通过IPv6网络配置的IPv4/IPv6双栈路由器访问专线。

2)隧道接入

如果通过手工配置隧道,效率会很低,对用户较多的部队网络是不适应的。IPv6对随你到进行接入的方式自动自动配置和管理。接入需要用到隧道服务器,它的功能是提供到IPv6互联网的实际接入。隧道服务器通过监听来获得隧道前端发来的指令,通过指令建立或者撤销与用户之间的IPv6/IPv4隧道。

隧道前端是整个隧道系统的核心,它完成与用户交互。然后控制隧道服务器等完成相关的必要操作,并把结果返回给用户。用户发送的是WWW浏览器请求,返回给用户的是完整的HTML页面。隧道前端的软件部分是Apache服务器、一组CGI程序和HTML页面。基于IPv6的军队网络方案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军队网络的结构仍然是以支持IPv6的三层交换机为核心,实际上这种网络结构就是通过IPv6网络连接以太网络。基于IPv6的网络实际上由IPv6形成一个小岛,通过该小岛与外界关联。该关联是通过NAT2PT网关来实现的,这也是本网络架构方案的关键技术。NAT2PT网关有三个主要的功能呢:双网卡、双站节点、6TO4隧道节点,在网络架构中要保证NAT2PT的三个功能之间的相容性。军队网络内部的IPv6之间的信息交换是不需要通过NAT2PT网关的,内部IPv6节点如果和NAT2PT网关进行通信就是需要访问到外网去,NAT2PT网关本本身既有IPv6地址又有IPv4地址,所以无论是与外界进行哪种通信都不需要进行地址类型的转换。如果军队网络中的某些软件的应用涉及到网络层地址,那么IPv6与IPv4的差别就比较大了,但是这些问题也有解决的办法,因为IPv4和IPv6的域名结构是相同的,所以IPv4和IPv6可以使用相同的域名空间,因此域名系统就能在应用层上屏蔽实际的IP地址。

3 军队网络安全模型

网络安全实际上主要指的是网络上信息的安全,军队网络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尤其高。在本文设计的军队网络安全模型中,对信息安全进行保障是通过设置基于IPv6的入侵检测系统来实现的。

基于IPv6的军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和IPv4的入侵检测系统的设置是相似的,但是由于应用的网络协议不同,会根据IPv6设置相应的变化。该文设计的基于IPv6的入侵检测系统是在基于Snort的开源系统上发展演化而来的。下面是本文设计的基于IPv6的入侵检测模型,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数据帧捕获模块通过交换机在网络上获取流经检测系统的的网络帧,传递给上层的IP数据包分析模块对网络帧进行分析。本模型通过改善IDS的网络接口驱动的方式来提高网络数据捕获的效率,所捕获的数据链路层的帧要兼容多种协议格式以提高IPv6IDS的通用性。

模型的数据包解析模块由IPv6协议族和IP数据包分析构成,模块的作用是对收到的数据帧进行分析。因为军队的网络中既有IPv4包,又有IPv6包,数据包版本解析的作用就是区分是IPv4数据包或IPv6数据包。如果一个帧的Protocol ID值为0x0800,那么这个帧就是IPv4数据包,数据包分析模块就将该帧转发到IPv4的处理引擎,如果一个帧的Protocol ID值为0x86DD,就是IPv6的数据包,,数据包分析模块就将该帧转发到IPv6的处理引擎。

经过数据包解析模块后,系统会继续调用规则检测模块对检测后的数据包进行入侵检测规则的匹配。匹配的过程就是比较的过程,比较的双方是报文和事先构造的规则树。如果发现报文和某个规则树是匹配的,就表示检测到一个攻击,就需要对该攻击执行事先制定的操作。如果没有匹配的规则树,说明报文是正常的。

4 小结

本文针对IPV4网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下一代网络技术——IPv6进行军队网络建设的研究。提出在保留军队现有的IPv4的网络下进行IPv6的建设,采用混合接入方案。这样既不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又能解决现在网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建立网络安全模型,讨论了在IPv6的网络环境中进行入侵检测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达.网络安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 张宏科,苏伟.IPv6路由协议栈原理与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