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建筑智能化趋势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智能化趋势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智能化趋势

篇1

建筑智能化是通过系统集成方法,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建筑技术以及监控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对建筑及其相关设备的检测、监控,对信息的优化管理,从而达到对建筑的管理与智能控制,以达到用户对建筑的管理、监控和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在达到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符合环保和投资合理相结合的要求。智能化建筑主要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数字会议及视频会议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等。

二、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智能大厦发展史,是一个从监控到管理的发展过程,也是楼宇设备监控的演变史。早期的超高层大楼一般设备非常多,诸如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保安系统、消防系统、停车场系统等各种专业系统同时共存。操作和控制这些系统,仅靠中央临近室很难实现。未来的智能建筑发展将体现如下显著特征:(1)多学科、多技术相互渗透。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电子工程、仿生学、生态学等新技术,使智能建筑有新的功能。(2)多个系统的相互交叉融合。智能大厦的三个系统不久就可以结合一个系统。(3)智能大厦群体化;未来将发展智能化建筑群。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城市和国家。(4)智能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其内涵:高功能建筑、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将成为建筑革命的先声,成为21世纪的重要产业部门,并进而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乃至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三、建筑智能化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智能化建筑紧跟世界发展水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出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跟世界先进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缩短差距的过程中,切忌盲目跟风,盲目攀比。应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提出符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具有可靠的经济回报率的建筑方案。在设计建筑方案时,注意与环境、资源的统一,协调发展。每一个方案的提出必需确保有较长时间的前期调查、准备工作,并经过投资者和环境、资源、建筑、经济等方面专家反复磋商,论证、修改。最后提出的方案要是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强的设计方案。在设计建筑方案或进行建筑施工时,要敢于使用新型、先进的建筑形式、设备、材料,尤其提倡大量使用符合节能环保原则的新型材料。要兼顾经济性和先进性,在做到节能环保的同时,尽量减少投资,以期达到最高的性能价格比。值得一提的是,在选择新材料或建筑形式时,不能一味追求“新”,而是要选择至少有大量理论论证,或者已有国外大型工程使用经验的产品,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在节能环保的同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

我们国家在 2000 年 7 月颁布的 GB/T 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对明确规定,智能化建筑以建筑为平台,包括通信网络系统、建筑设备及办公自动化,即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建筑自动化系统(BAS)与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以达到人们对居住和工作环境具备安全、便捷、舒适的要求。通信自动化系统:即利用公共通信网和建筑物内部 GCS 接口进行多媒体通信,同时利用数字程控交换机 PABX 转接语音、图象和数据的系统。目前,在我国,公共通信网主要包括数据通信网 CHINAPAC 和 CHINADDN、城市电话网以及长途电话网。建筑自动化系统:即首先利用中央计算机网络将各监控现场的区域智能分站连接起来,再通过分层分布式控制完成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系统。一般情况下,属于建筑自动化系统的包括空调、冷热源、照明、供配电、给排水和停车库等。该系统的目的是对所有建筑设备进行系统全面地监控和管理,以便确保建筑物内所有建筑设备处于高效、节能和最佳运行状态。办公自动化系统:即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文字、语音、图象的图文办公手段。准确来说,是一个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在智能化建筑中办公自动化系统通常由以下两部分组成:物业公司为住户提供信息服务以及物业公司管理内部事物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机构与租用单位的业务专用办公自动化系统。

五、建筑智能化的应用

篇2

前言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智能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并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历史趋势,出现了诸如智能建筑、智能小区、智能家庭、智能工厂、智能街区、智能城市等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毋庸置疑,建筑工程智能化给建筑环境的改变和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

一、智能建筑的特征

虽然智能建筑已取得广泛的应用,但是国际上关于智能建筑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C314-2000)对智能建筑的定义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于一体,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包括以下几个基本部分: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即通常所说的3A。后来又增加了智能防火监控系统(FAS)和保安自动化系统(SAS),所以又称5A系统。其中,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楼宇设计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城市住宅建筑智能化的现状

我国对智能建筑的最大贡献是住宅小区智能化建设。在上世纪末在中国开展的住宅小区建设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住宅小区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住户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安全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通信娱乐工具。这和以公共建筑如酒店、写字楼、医院、体育馆等为主的智能大厦有很大的不同,住宅小区智能化正是信息化社会,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体现。推动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的主角是电信运行商,他们试图通过投资建设一个到达各家各户的宽带网络,为生活和工作在这些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人们需要的智能化信息服务业务,用户通过这个网络接受和传送各种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满足人们信息交流、安全保障、环境监测和物业管理的需要。以此网络开展各种增值服务如:安防报警、紧急呼救、远程抄表、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以及其他各种数据传输和通信业务等,并以这些增值服务来回收投资。目前虽然还有人对这种发展建筑智能化的思路持怀疑态度,但建筑智能化已成为房地产行业最热门的话题。更重要的是他将会改变人们进行建筑智能化建设的技术路线和运作模式,也许这标志着智能化已经突破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范畴,而逐渐延伸至整个城市、整个社会中应用。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于1999年底颁布了《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导则计划用5年时间,组织实施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和促进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以适应21世纪现代居住生活的需要。信息产业部于2001年出台了《关于开放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开放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的框架意见》。将在13个城市首先开展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开放、管理试点工作。摸索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技术标准,进而在全国推广,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宽带建设。

三、城市住宅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1、提高对建筑智能化的认知

在很多年之前,智能建筑这一名词已经被提了出来,但是长期以来都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现阶段,加强有关智能建筑的基本认识,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向将智能建筑的发展引向正途,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3A是智能建筑的核心,智能建筑通过综合布线系统规划和综合了三个系统,极大提高了建筑各项设施运转机制的效率,使其更加合理和环保。目前,社会上相继出现了一些建筑公司的4A、5A等宣传,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越多的A只能意味着越低的集成程度。因此,建筑行业的相关人员应该积极普及和宣传各种建筑智能化知识,使全行业的智能化建筑意识得到显著地提升。如果缺乏必要的宣传,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智能化建筑就无法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更好地被建设出来。

2、智能化建筑将实现无障碍发展

在当前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合理制约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涉及到多种复杂的机构和环节,管理不善将会造成程序繁杂,浪费时间,也会对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制造一定的障碍。随着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变革,今后可以将建筑智能化的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进行管理,促进了系统内各项业务的发展,例如在建筑智能系统中,能够预见消防服务业、物业管理等,其他的项目也都能够得到升级管理,这是今后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也是能够很快实现的目标。

3、云服务、物联网”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云服务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已在各大行业取得了广泛应用。将其用于建筑智能化的建设,对于提高智能建筑设备的管控、资源信息共享等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建筑设备管控和日程服务等方面可考虑运用云服务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促进建筑工程智能化的革新。

4、实现技术发展与生态环保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在经济得到发展和建筑业实现繁荣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生态的恶化和环境的破坏,因此说在今后建筑业发展的过程中,在保证建筑智能化的同时,实现其发展和生态环保理念相结合,实现绿色建筑的发展。所谓绿色建筑,就是综合的运用当今生态学和建筑学的知识,综合其他的科学技术成果,把建筑住宅区域打造成为一个生态型的活动范围,为居民提供一种自然气息浓厚,生态环境良好,生活舒适和谐的环境。绿色生态建筑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就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与智能建筑的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说,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与生态环保建筑相结合,在建筑设计上既体现出智能的优势,有能够充分展现出生态的理念,这是今后智能建筑发展的大趋势。

5、大力推动建筑智能化结构和材料的发展

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要与绿色生态环保理念相结合,还要推动系统结构的升级和新型材料的更新发展。例如可以进行修复混凝土的应用,即在混凝土中加入装有树脂的空心纤维,当结构的构件超过标准出现裂缝时,里面的树脂就会自动流出进行粘合;再如智能化平衡结构的应用,使建筑物的结构趋于平衡;光纤混凝土也是新型的材料,将其应用在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显示出结构的安全性能和程度。由此可见,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向着高科技和新材料的方向发展,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适当的扩大区域范围,使智能化建筑涵盖医院、社区、公共场所等因素,使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朝着智能化小区和智能化城市的方向发展。

6、建筑结构本体的数字化、智能化

从智能建筑的定义可以看出建筑智能化主要是对建筑环境、设备及人们日常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管控,而对建筑本体的数字化、智能化却没有考虑。建筑结构作为智能建筑的主体,其健康安全状况等对于建筑智能化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未来的建筑智能化应包括建筑土木结构的数字化、智能化,可利用生物智能技术,将智能传感器、驱动材料、修复材料运用于建筑土木结构,实现建筑结构健康安全状态自监测、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等特异功能。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信息化已经成为今天的发展趋势,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也成为当今建筑行业的发展主流。要继续投入人力加强应用研究,促进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为其发展开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现代化居住小区的高速发展, 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此外,当前社会上,低碳环保成为了新时代的主题。在建筑行业中,发展绿色智能化建筑,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成为了当今建筑的发展趋势。在现代社会发展当中,绿色智能化建筑是对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进行解决的有效方式,可以有效的保证社会和谐、持续的发展。绿色智能化建筑是现代化城市构成的主要内容,涉及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和环境。我国现在处于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当中,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整体节能和生态环境面临很大的问题,而绿色建筑的建设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绿色建筑主要强调对能源的节约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保证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绿色建筑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智能化技术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基础。在建设绿色建筑的过程中,通过智能化技术对建筑内外的相关情况进行控制。采用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对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通信、安全等各方面进行管理,有效的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浪费,提高整体建筑的功能性和舒适度,满足建筑用户的自身需求。同时,人们在关注建筑内部绿色智能化技术的同时也关注住宅区外部的生活空间,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逐渐到追求文化需求。优美的环境景观不仅可以美化住区环境,还可创造出和谐融洽的邻里交往气氛。住区环境景观的提升,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一种亲和力,满足居住者生理和精神双重需要,给住户提供一个优美舒适,有亲密归宿感的情感场所。

1绿色智能化建筑的内容

1.1绿色智能化建筑的定义

绿色智能化建筑的定义是人们生活、工作、居住的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同时建筑具有高效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对周围环境影响较低的建筑物。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在于,绿色建筑可以有效的对能源进行利用,节约资源,通过低负荷的运转保证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持续发展的目的。

1.2绿色智能化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主要的特点是绿色化,实现绿色化是指建筑本身要保证无污染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科学的自身设计,优化自身内部控制系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的达到实际目的。绿色建筑的根本是以人为本,建立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在追求高效节能的同时,还要保证自身的舒适度。

2绿色建筑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2.1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

绿色建筑的原则是节约能源和保证环境的生态平衡。建设绿色建筑就是为了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在建筑耗能中,实际使用的能源消耗主要用于照明、供暖、供冷、热水、电梯、保洁等耗能耗电的应用。绿色建筑可以在实际使用中利用新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有效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在建筑中的照明系统上,采用智能化的照明系统,利用相应的传感器等技术,在建筑物的照明地区安装节能的照明装置,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智能的开关调节和亮度条件,可以获得良好的节能控制效果,延长七彩使用寿命,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在采用智能化的照明管理系统之后,可以根据自然光情况进行自动的条件,既加强了照明效果,又达到了节约电能的作用。

绿色建筑采用智能化的遮阳控制系统可以自动的对建筑受光情况进行调节,根据阳光、风力、天气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整。智能化的遮阳控制系统可以在夏天对阳光进行控制,降低温度,在冬天提高受光情况,调节建筑物内部需求,达到节省供热供冷能源的目的。绿色建筑中的智能化系统可以对建筑空调、通风、采风、供暖等系统进行综合的控制与管理。建筑内部集中控制平台可以通过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指标,对建筑空调机组进行控制,达到满足环境舒适度的目的,同时由于自动化系统可以自行的只能控制,在保证需求的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采用智能电梯控制系统可以对建筑内部电梯进行科学的控制和管理,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分配,提高调度效果,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耗。

2.2安全方面的应用

绿色建筑采用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建筑自身的安全性。采用火灾和消防智能化报警系统可以利用烟感和探测装置对整个建筑内部进行环境监测和控制,在发生火灾时第一时间作出反映,保证建筑内部人员的安全。建筑采用只能的监测门禁可以对建筑内部和周边进行监控和管理,保证建筑的自身安全。

2.3其他方面的应用

在绿色建筑中,用户通过建筑提供的智能化系统可以进行相应的互联网通信和其他金融、科技方面的工作,随时进行业务的处理和办公工作。采用智能化的绿色建筑自身具有先进的技术条件,可以满足建筑内部人员的自身需求,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供一个先进的工作环境。

3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和园林景观的经济效益分析

加快现代化住宅建设,不仅是解决人民住房问题的需要,也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培植国民经济增长点的需要。好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随着人类对居住条件和外部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良好的社区内外环境已成为房产市场中的有利因素。因此,在进行现代化住宅小区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从设计阶段进行规范绿色建筑和园林景观设计,推进和提高整体住宅的持续发展功能。在建设过程中,要提出适用于绿色建筑和园林景观的建设计划,满足建筑的自身功能的同时,保证建筑的节能环保的特点,保证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建筑使用周期中,要处理好节约能源和满足需求的关系,在保证整体建筑的功能和舒适性的情况下,提倡节能、节水和环保。利用先进的智能化系统,提高建筑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建筑的科技含量,有效的体系出绿色建筑在经济效益上的优势。

绿色建筑采用智能化技术,在自身的照明、供热供冷、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自动化的管理。在采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的同时,保证了内部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了浪费,提高了建筑内部的舒适性,满足了用户的整体需求。通过智能化技术的融入,采用中央控制系统,对整体建筑进行控制,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整体建筑的管理水平,有效的保证了整体建筑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中国优秀的现代化居住小区中,园林景观应与绿色智能化建筑有机联系在一起,以景观为背景,以建筑为依托,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从而营造出更具亲和力和宜居的居住环境。其中,建筑应体现出建立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绿色建筑和传统建筑有很大的区别,整体设计的理念有了很大的变化。绿色建筑需要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提供支撑,保证自身目的的实现。建立绿色建筑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涉及管理、控制、技术、智能化、信息化等多方面的内容。网络技术、新能源、再生能源技术和新材料处理技术等现代工业技术为绿色智能建筑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技术支持。国内用于建筑节能的技术主要有三种:一是降低能源消耗为主的建筑节能技术;二是资源再利用为主的建筑节能技术;三是利用新能源为主的建筑节能技术。在发展绿色建筑的同时,要积极的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不同类型和目标的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和分析。绿色建筑的实际成效需要在长期的运营中得到体系,智能化的建筑系统环境是整体运营的基础措施,做好绿色建筑的建设工作就要保证好整体建筑智能化的应用和实现。我国的绿色建筑才刚刚起步,整体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还需要不断的进行自身的提高,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进行加快,迎接更大的挑战和发展,提升自身的建筑水平。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市场的优胜劣汰,居住小区建设越来越向景观和绿化智能化住宅方向发展,住宅区的环境和景观建设已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对促进住宅建设的经济活动和居住者的生活质量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篇4

Keyword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The status quo;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U-0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对智能建筑的最大贡献是住宅小区智能化建设。在上世纪末在中国开展的住宅小区建设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住宅小区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住户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安全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通信娱乐工具。这和以公共建筑如酒店、写字楼、医院、体育馆等为主的智能大厦有很大的不同,住宅小区智能化正是信息化社会,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体现。 推动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的主角是电信运行商,他们试图通过投资建设一个到达各家各户的宽带网络,为生活和工作在这些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人们需要的智能化信息服务业务,用户通过这个网络接受和传送各种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满足人们信息交流、安全保障、环境监测和物业管理的需要。以此网络开展各种增值服务如:安防报警、紧急呼救、远程抄表、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以及其他各种数据传输和通信业务等,并以这些增值服务来回收投资。目前虽然还有人对这种发展建筑智能化的思路持怀疑态度,但建筑智能化已成为房地产行业最热门的话题。更重要的是他将会改变人们进行建筑智能化建设的技术路线和运作模式,也许这标志着智能化已经突破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范畴,而逐渐延伸至整个城市、整个社会中应用。 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于1999年底颁布了《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导则计划用5年时间,组织实施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和促进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以适应21世纪现代居住生活的需要。信息产业部于2001年出台了《关于开放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开放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的框架意见》。将在13个城市首先开展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开放、管理试点工作。摸索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技术标准,进而在全国推广,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宽带建设。

二、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企业间的竞争加剧,现场总线技术标准必将趋向统一,楼宇自动化系统中的现场总线通信协议也必然随之趋于统一。BACnet标准在我国将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以太网络技术由于其协议完全开放、成本低,随着研究工作不断深入,设备的以太网络接口技术的成熟,工业以太网在楼宇自动化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建筑公共资源中,主要包括供配电、照明、空调与冷热源、给排水、电梯自控、安防、消防、综合保安、车库管理、自动抄表等子系统。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安全、舒适、节能、快捷的工作生活环境的内涵不断丰富,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展,将扩展到家庭生活空间。各种以太网络接口的研究将推动家用电器的网络化使得家居自动化有可能成为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的一个子系统。

随着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太网技术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传统的“3A”说法将淡化,系统趋于统一,OAS、CAS、BAS界限将更加模糊。系统集成将更加简便,楼宇智能化系统的成本也将进一步下降。

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当代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成了当前研究的热点。楼宇智能化系统可对能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达到节能的目的。因此,高效节能也将是楼宇自动化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其中也包括新能源的利用,如目前的太阳能光伏建筑。如何在智能建筑中利用光伏电能也将是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研究和发展的一个方向。无线网络可以省去布线,节约资源,在楼宇自控网络系统中也有较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楼宇自动化系统与网络技术结合紧密,DCS和现场总线在目前楼宇自控系统已经得到应用广泛。工业以太网技术由于其全开放、成本低、带宽高、稳定性和可靠性高、应用广泛、共享资源丰富等优点将成为楼宇自控系统研究应用的热点。家居自动化、家用智能电器的网络化在不久的将来也将进入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究应用领域。节能研究、新能源开发利用、无线网络等技术在智能楼宇领域的应用也将成为楼宇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新世纪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数据卫星通信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

21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1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现存的问题

1.由于智能化建筑不是单一技术、单一设备产品,而是多学科多专业多技术综合运用的整体建筑物业产品。它的技术发展必须要多个行业、多个部门的综合协调同步发展,需要全国统一计划、统一协调、统一对策,而不是各部门、各行业、各环节“各自为战”、“互不协调”、“各自为政”。更不可“分封割据”打乱仗。

2.智能化建筑技术不同于传统技术领域。智能化建筑属新兴的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完善正处在变化极快之中。因此,技术发展政策既需要有远见卓识的前瞻先进性,更需要有深思熟虑的严谨准确性。历史实践已经证明;政府的正确指导行为是技术发展的根本保障,而不准确的指导行为就会导致紊乱、滞后、误解、甚至失误。

3.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要实现产业化而不是仅看作一项应用技术。目前国内智能建筑市场仍由国外技术系统产品设备占主导。要大力扶持鼓励发展国产化的技术产品与系统,技术发展才可能形成国产化产业。当前,不把智能化建筑作为一项产业发展,就要“贻误时机”。

4.技术协调理顺是智能化建筑建设全过程中技术发展质量保证的瓶颈。不仅是智能化各个专业子系统之间的协调,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工程项目的立项、方案、设计、施工、监理、到验收、物管之间的全程协调。要从体制结构上着手解决事实上存在的“山头”与“门户之见”。当前智能化系统的真正技术监理还是个空白。

5.智能化建筑属交叉学科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当前突出存在建筑设计与智能化系统设计严重分离。由于建筑的智能化大大增加了传统工程设计工作的难度及劳动量,而设计费一直未变,不符合按劳付酬原则,直接影响人的极积性与技术发展。

6.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政策尚未具体地与单位体制改革相协调、相结合;尚未充分体现出技术政策激励机制。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还未有机地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紧密结合;还未深入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联系。关键是,尚未真正意识到智能化建筑产业是21世纪人类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需要。

四、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对策

为了确保智能化建筑建设整体工程质量,保障投资效益,减少浪费损失,提高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总体水平,有利于技术创新激励,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方向,提出以下方面建议:

1.统一抓好智能化建筑领域各类资质管理改革,打破地区和部门的市场封锁与分割,推进设计、施工和监理的资质协调管理。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和手段,减少政府行政设定企业资质审批作法,逐步同WTO市场接轨,用个人资格替代单位资质。

2.立即着手建立健全建筑物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的技术监理制度,填补空白,以保障智能化工程质量。智能化系统技术监理工程师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取得资格证上岗。

3.智能化建筑建设项目立项申报时,项目建设法人(业主)必须在立项报告(方案说明、项目论证、可行性报告等)中,说明拟建项目中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内容,拟达到的功能要求及标准、投资及措施。

4.建设智能化建筑是一项投资巨额的系统工程。为了减少决策或抉择的失误,必须把技术咨询列入工程必须要有的法定规范程序,贯彻于工程过程始终。

5.建筑的智能化必然要求建筑设计与之相适应。建筑设计必须要与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协调同步,建筑环境平台必须能足够支撑建筑的智能化。兴建智能化建筑必须要建筑设计与智能化系统集成,紧密协同、整体规划、细致管理、精心实施。

6.智能化建筑的总体规划必须着重考虑到要适应21世纪信息化社会环境发展的需要。以便全面规划、分期实现,既符合当前实际、又能满足未来发展。

7.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最优化综合统筹设计。建筑智能化建设的全过程,不只是从单一的设备供应出发来考虑,而必须以整个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及管理四个方面出发综合(集成)来考虑。

8.传统工程设计单位的专业技术结构构成,已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技术创新系统的需要。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及时调整相应专业结构,更新充实智能化高技术相关专业的技术力量。

9.按照“引进、消化、发展、创新”的方针,要大力加强对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研究。特别要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深入分析了解,要组织力量投入。

结语

在新世纪之初,切实正确地制定“十五”计划编制产业技术发展政策,对于中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战略全局极其重要。要充分广泛征求听取各方面专家意见,要搞“五湖四海”集思广益。正如建设部俞正声部长近年曾指出的:“建设中的很多失误是不听专家的意见造成的”。

参考文献

篇5

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智能建筑市场(包括大厦及小区)启动早,市场大,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是WTO以后国外企业必争之地,也是国内企业必争之地。由于华东地区资金雄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上海已新建智能大厦四百多幢,智能小区二百多个。其中已建成的优质工程有上海博物馆、金贸大厦、上海期货大厦、久事复兴大厦等号称上海智能建筑“四大天王”,新建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大剧院,上海科技城也都闻名天下。江苏省迄今为止已建成智能建筑二百余幢,小区一百五十多个;南京中信大厦,总医院新病房大厦及江苏省政协大厦都为优质工程。聚福园、天地小区是建设部小区示范工程。

浙江人杰地灵,是我国东南沿海技术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建设大省。1997年建成使用的浙江日报社大楼,在浙江省首次开通了楼宇自控系统,堪称是浙江省第一座达到3A配置的智能化大楼,从而揭开了浙江省智能建筑建设的序幕;1998年建成的浙江省外经贸联建大厦和华浙广场都是代表当时浙江省先进水平的智能建筑,其中华浙广场还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优秀智能建筑评选活动。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大楼主要有浙江世界贸易中心、杭州电力调度大楼、浙江省建行大楼、杭州铁路新客站、浙金广场、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省商检大楼等约90余座,主要集中在杭、宁、温地区。

二、入世对中国智能建筑业的要求

我国已加入WTO,进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完全融入国际化市场,必须遵守WTO的原则和规定。根据WTO协议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将使我国智能建筑技术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现行的建设事业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体制与WTO的规则和国际通行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整改革完善现行体系和体制的任务相当艰巨,形势紧迫。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必将对各种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仅对新建的办公楼,而且对量大面广的已有的办公建筑的改造也带来了智能化需求。

WTO对我国智能建筑要求具体表现在:

1. 根据《建筑领域加入WTO后的对外承诺》,我国加入WTO后五年,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取代外商在我国现有的办事处机构,他们可以直接在我国签定内贸合同,从而使产品和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2. 按WTO取消数量限制和关税减让原则,我国将降低对外市场准入程度,届时会有更多智能建筑产品和系统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为我们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并得到更多的实惠。

3. 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竞争,他们会把国外成熟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程序和操作技巧带入中国,有助于提高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三.华东地区优势

1.学会健全,学术活动活跃。

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温伯银总工为首的上海专家,在全国率先于1994年成立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会。这是全国第一个智能建筑学会组织,成员有高校、设计院及企业技术人员几百人,它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筑界科技精英。在组织报告会、展览会(上海历届智能建筑大型展览会)、验收评估上海甲级智能化大厦(如上海久事复兴大厦等)起了巨大作用。温总和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正副会长)的贡献已载入中国智能建筑历史,功不可没。以陈众励、瞿二澜、赵济安、王东伟高工及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等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专家已经成长,在国内也有较大影响。

1996年,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智能研究所、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在国内也是较早成立的智能建筑学术组织,成员有二百多人,每年举办学术年会,奉行“技术开放,市场开放” 方针。常年举办学术报告会及国内外厂商新产品报告会。自办了省内杂志《智能建筑信息》。

2001年以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虽成立时间不长,但青年一代学会领导骨干力量成长很快,成员已发展到几百人。在组织浙江省智能建筑报告会、展览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编写出台智能建筑标准。

1995年上海市出台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它是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内部标准修改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智能建筑标准,为全国规范智能建筑设计市场起了示范与指导作用。2000年在建设部领导下,以温伯银总工为首的编制组率领团结全国专家编制出台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开创了中国智能建筑新纪元,填补了空白。评审专家认为该标准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1998年,在江苏省建委领导下,在温总关心指导下,江苏出台了江苏省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DB32/181―1998),1999年获得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又出台了三个标准:

(1)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 DB32/365―1999

(2)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 DB32/366―1999

(3)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 DB32/T367―1999

构成了整套标准,促进了省内IB的发展;2001年中信实业银行南京分行大楼(28层4.2万平方米)通过检测验收与评估获得江苏省首幢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称号。

3.撰写论文、编写著作,成果丰厚。

1995年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首先汇编出智能化建筑论文选,其中温总、瞿二澜、赵济安高工等论文在国内影响很大,开创了全国建筑建筑论文的先河。1996年上海华东设计院温总为首的编写组又出版了大型经典著作―《智能建筑设计技术》。目前正在修订将出第二版。 上海举办了历届高水平智能建筑报告会,如中国超高层建筑技术研讨会具有国际影响。

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等编写出版了《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6)以及《智能化大楼的建筑设备》(中国建工出版社1997.11)。

上海九海金狮物业公司诸建华总经理在总结上海久事复兴大厦兴建及物管经验与陆伟良教授合作于2002年8月编写出《智能建筑物业管理》一书(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浙江省建筑设计院杨绍胤教授级高工先后编写出二本著作:《智能建筑―原理、规划和设计》(1999.2)以及《智能建筑实用技术》(2001年)。

4.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

目前上海正申办2010年上海国际世博会。预计2008年上海高层建筑将达2000幢,据国外某公司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建筑新技术可去中国上海参观。江苏目前正兴建南京地铁工程(8个站,投入72亿),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3公里),由于江苏省申办成功2005年全国第十届运动会,日前正在南京新建奥体中心。相应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将在江苏省无锡、苏州、常州等地新建。南京市在河西新城开工投入120亿,打造十大标志性建筑。南京国际经贸广场,维多利亚国际商务中心,夏华国际广场、南京中大科技大厦、联强大厦、紫鑫中华广场、欧洲城、东成大厦、浙江国际贸易中心、东渡大厦等。南京市将兴建十大体育工程:全民健身中心、皮划艇激流回旋场地、马术赛场、中山门竞技中心、击剑比赛训练馆、龙江体育中心二期网球工程、南京中山国际公园、环湖体育带及南京足球训练基地。

目前浙江在建的智能化大楼约有上百座,市场红火,其中有杭州凯悦大酒店、杭州国际金融大厦、杭州国税局大楼、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日报大楼、杭州海关大楼、杭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杭州滨江区行政中心、元华广场、湖州市中心医院、义乌中心医院、湖州市能源调度中心、湖州市行政中心、嘉兴市行政中心、东阳市行政中心、安吉县行政中心、永康市行政中心、温州晚报社大楼等。杭州地铁工程也已启动。浙江省智能建筑近两年后来居上,已兴建上百栋智能大厦,数百个智能小区,近期还在杭州兴建杭州大剧院、杭州市民中心、浙江电力大厦等均以大量巨额资金投入,近期新建智能工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多已名列全国前茅。

5.华东地区拥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实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建设部已获得系统集成和单项资质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区20家,南京地区28家。他们都承担过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浦东机场等上百项智能工程,取得了营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经验,有着较好的声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办事处均落户上海。

转贴于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战

1.认清国际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推动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2l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从总的方向,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 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2.认清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

2l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认同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行业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1k标准协议;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因此两者在开放系统技术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前者着重现场控制域,后者着眼于信息应用域。而且BACnet的协议层次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五种选择中就包含有LonTalk协议。况且两者技术都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至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发展研究上严格讲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颇大,亟待投入。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开发国产化楼宇自控新系统。

3.努力搞好学(协)会工作

按照WTO的原则和规定,加快行业协会自身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规则,调整优化行业的组织机构,成为增强行业自律的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建立一个有序和公平的竞争市场。建设部已批准即将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分会。这是我国加强管理智能建筑业的大事,华东地区作为地方学(协)会要在上级学(协)会的领导下努力做好贯彻执行工作,加强市场管理,防止低价恶性竞争,保证工程健康实施。有条件时争取成立地方行业协会。

4.加强团结,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学术水平

华东地区以目前三地(上海、浙江、江苏)学会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在举办报告会、展览会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学术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时,积极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有条件时争取举办国际智能建筑研讨会,以提高我国学术地位与声誉。

5.加强宣传,提高建设业主的认识,搞好定位和管理能力

由于部分业主对智能建筑的过于迷信,必然导致“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他们认为既然“智能”就应该无所不能,更有甚者将该项目的投资仅作为提高“身价”的目的,不清楚智能化建筑工程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物业管理重要的基础,认识不到日常运行中所需的微利投资能得到高额利润的回报。因此,建议应该有国家政府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管理规范和服务体系,强制性的将系统日常运行管理纳入正常轨道,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6.协助政府搞好注册电气工程师复习培训工作,提高工程技术人员水平

据了解,国家人事部将在2003年6月第一次开考注册电气工程师。其中,建筑电气业属于此系列,智能建筑弱电设计师大部分也要参加此系列考试。目前,有关单位正在编写复习参资料,建议华东地区也要作好考试复习培训工作。 最后作者衷心希望华东地区智能建筑业在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下,在业主、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专家努力下,营建出更多的高质量优质智能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 徐兴声,《WTO与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对策的思考》,《城市?建筑智能系统》,2004.4,P34―P38

篇6

浙江人杰地灵,是我国东南沿海技术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建设大省。1997年建成使用的浙江日报社大楼,在浙江省首次开通了楼宇自控系统,堪称是浙江省第一座达到3A配置的智能化大楼,从而揭开了浙江省智能建筑建设的序幕;1998年建成的浙江省外经贸联建大厦和华浙广场都是代表当时浙江省先进水平的智能建筑,其中华浙广场还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优秀智能建筑评选活动。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大楼主要有浙江世界贸易中心、杭州电力调度大楼、浙江省建行大楼、杭州铁路新客站、浙金广场、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省商检大楼等约90余座,主要集中在杭、宁、温地区。

二、入世对中国智能建筑业的要求

我国已加入WTO,进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完全融入国际化市场,必须遵守WTO的原则和规定。根据WTO协议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将使我国智能建筑技术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现行的建设事业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体制与WTO的规则和国际通行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整改革完善现行体系和体制的任务相当艰巨,形势紧迫。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必将对各种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仅对新建的办公楼,而且对量大面广的已有的办公建筑的改造也带来了智能化需求。

WTO对我国智能建筑要求具体表现在:

1. 根据《建筑领域加入WTO后的对外承诺》,我国加入WTO后五年,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取代外商在我国现有的办事处机构,他们可以直接在我国签定内贸合同,从而使产品和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2. 按WTO取消数量限制和关税减让原则,我国将降低对外市场准入程度,届时会有更多智能建筑产品和系统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为我们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并得到更多的实惠。

3. 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竞争,他们会把国外成熟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程序和操作技巧带入中国,有助于提高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三.华东地区优势

1.学会健全,学术活动活跃。

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温伯银总工为首的上海专家,在全国率先于1994年成立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会。这是全国第一个智能建筑学会组织,成员有高校、设计院及企业技术人员几百人,它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筑界科技精英。在组织报告会、展览会(上海历届智能建筑大型展览会)、验收评估上海甲级智能化大厦(如上海久事复兴大厦等)起了巨大作用。温总和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正副会长)的贡献已载入中国智能建筑历史,功不可没。以陈众励、瞿二澜、赵济安、王东伟高工及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等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专家已经成长,在国内也有较大影响。

1996年,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智能研究所、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在国内也是较早成立的智能建筑学术组织,成员有二百多人,每年举办学术年会,奉行“技术开放,市场开放” 方针。常年举办学术报告会及国内外厂商新产品报告会。自办了省内杂志《智能建筑信息》。

2001年以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虽成立时间不长,但青年一代学会领导骨干力量成长很快,成员已发展到几百人。在组织浙江省智能建筑报告会、展览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编写出台智能建筑标准。

1995年上海市出台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它是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内部标准修改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智能建筑标准,为全国规范智能建筑设计市场起了示范与指导作用。2000年在建设部领导下,以温伯银总工为首的编制组率领团结全国专家编制出台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开创了中国智能建筑新纪元,填补了空白。评审专家认为该标准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1998年,在江苏省建委领导下,在温总关心指导下,江苏出台了江苏省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DB32/181―1998),1999年获得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又出台了三个标准:

(1)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 DB32/365―1999

(2)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 DB32/366―1999

(3)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 DB32/T367―1999

篇7

在欧洲的一些国家里,例如美国和德国等,住宅小区的物业的主要任务不再是管理,而是趋向经营管理模式,对于小区内包括智能化管理系统在内的各种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维修,不再自己亲自去做,而是分派给各个专业的公司去做,物业只负责分配任务和管理,起到调度和指挥的作用。这种独特的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点好处:

(1)物业的工作量减少

这个好处是很明显的,因为物业本身不用再承担自己并不擅长的维修和维护,而把这些专业的任务交给专业的公司去做,物业本身只负责他们擅长的决策和管理,这些专业的公司需要定时的向物业公司提交设备运行状态的报告,并且还要提出日常维护的意见。

(2)可以完全展现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作用

专业的公司对系统的理解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可以帮助住户对于系统的使用,设备的维护提供更大帮助,对于参数的调试会变得更到位,这就可以使得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3)延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使用年限

专业化的管理会使对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维护变得更及时,从而提高使用寿命,提高使用的效率,还体现在专业的公司理解系统的各部分作用,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4)成本减少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成本节约不仅表现在水、电等资源的节约上,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上,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转变了以往的物业由服务向管理的转变,是质的变化

(5)提高了管理的水平

即使物业公司能够招聘到水平很高的员工,但是员工的素质再高,也不可能跟专业的公司整体化的水平和素质相提并论,虽然物业并不是自己亲自去做服务,但是整体的水平确实再提高。

2. 我国小区的建筑智能化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2.1 对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理解不够深刻

当下,在我国的住宅小区内,无论是自己组织的人员或者是专业的物业公司,对智能化系统的理解是很不深刻的,还局限在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上,这就使得我们国家在应用小区智能化系统上,是比较落后的。

2.2 对系统没有完整的规划

由于对智能化系统没有足够的认识,建筑单位没有真正了解到智能化系统到底是什么,它并不是各种技术系统的简单堆叠,而是需要看用户需要什么功能的系统,我们就安装什么样的系统,一切都要以需求为主导因素。而仅仅以智能化系统的多少来评估优劣,这种做法是很不切实际的。

2.3 设计部门与施工部门脱节

设计院在设计一个智能化系统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现实的施工条件,绝不能闭门造车,设计者本身的知识水平和理论上的技术水平要和施工单位相匹配,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设计院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单位的建设相互脱离的情况。

2.4 施工部门现场混乱

由于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是很复杂的,并且技术也是在不断更新,建设单位本身,或是监理方如果管理不慎的话,很容易造成施工现场混乱的局面。这种局面会造成智能化系统质量下滑的严重后果。

2.5 验收条件不健全

在我国,对于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的验收方式是以电气工程为标准来验收的,但是智能化系统自己本身就是独立的一个工程,用其他的标准来衡量,不免会造成验收结论缺乏依据的可能。这同样会造成智能化系统的质量下降。

2.6 管理过于复杂

尽管建筑智能化系统非常复杂,它包含着电气工程,信息工程两方面的性质。但是我们在管理上一定要尽量的简化,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做复杂,对于管理要简单明了,高度透明,分工明确,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办事效率,并且对于责任的划分也更为明确,还能有助于提高系统的使用寿命。

2.7 管理人员数量少、层次低

对于智能化系统的使用者来说,没有将维护和使用系统所需要的所有技术人员配置齐全。同时,对于智能化系统管理来说,需要的是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贮备和丰富的操作经验的人员。当然,在现实中,两者都具备的高端人才也不会来应聘管理员这个职位。

上述的几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智能化系统在我国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导致我国的智能化系统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有很多系统形同虚设,甚至不仅不会带来便利,还会给管理部门造成很大的压力。

3.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的应用

在分析了我国智能光系统管理存在的问题之后,觉得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1)要对节能有清醒的理解

节能最简单的体现为建筑的建设成本节约。我们以往用于构建成本节约意识是不够的。工程造价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个是办公花费;第二,人员工资。第三是水电费用。第四维护花费。第五设备使用成本。数据显示,如果对于智能建筑系统能做适当的管理和使用,建设成本将节省大约25%。成本节约在主要与正确的智能建筑系统的管理和使用有关。

1 通讯网络系统是能够成倍的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的、同样可以降低我们的劳动强度、自然办公成本也会降低。

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设备的工作及运行状态.提供正确的维护信息。与根据设备状况进行必要、及时的维护和定期全面维护相比,该系统可以节约维修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使用成本。

3 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对水、电、暖系统进行控制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精密的逻辑控制是无法比较的.通过逻辑控制.使所有设备处于最佳运行模式可以大幅度节约水、电费用。

4 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正确管理和使用可以延长智能化系统本身的使用寿命,进而节约其设备使用成本。

(2)正确认识安全管理

智能小区的建设和安全管理应采取的方法是结合人工管理和技术管理。安全系统的特点是全面、实时、这是增加安保人员数量也不能独自完成。特别是电视监控系统是保护区域全面实时监控,记录门禁系统、周界防范系统可以监控非法外部入侵。电子巡逻系统通过技术手段也可以加强安保人员本身的管理,因为安保人员的素质也是当前安全隐患中很重要的一点。

(3)正确认识服务概念

业务服务概念局限于服务态度,除了建筑和房地产服务的概念也应该体现在为业主提供一个高效、安全、舒适的私人办公环境和个人空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充分发挥智能建筑系统的作用。专门通信网络系统可以提供一个方便、有效的方法办公。BA系统可以做通风、空调、人性化控制系统通风、预冷、预热和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办公环境,电视监控、门禁管理、可视对讲机、安全、防火、如远程抄表系统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防止干扰的私人住宅环境。

(4)正确认识投资与收益

投资和收入的理解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观点,如果我们从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简单地降低管理成本和相对增加收入的方法不一定是正确的。针对建筑智能系统的观点,不提高质量管理人员,不重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必然会导致异常操作缩短使用智能建筑系统的时间,结果是一个更大的损失和浪费。

4.总结

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建筑物的使用和智能社区系统管理应采用委托专业公司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智能建筑系统的作用,提高其使用效率,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使用成本降低,更重要的是,这种管理模式可以使我国房地产公司的经营理念得到根本改变。

参考文献:

[1]徐文海.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及误区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9):8一8

篇8

1 钦州市概况

[1]钦州市位于北纬20°54′至22°41′,东经107°27′至109°56′之间,陆地面积1.08万km2,海岸线长562 km毕业论文格式,2009年末总人口371.1万。地处祖国西南沿海,广西南部,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市区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19km,距北海市和防城港市分别为99km和63km,是我国少有的集沿海沿江优势于一体的沿边经济开发区[1]。客观上已经具备有发展成为门户城市的先天条件。

图1 钦州市在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区位示意图

2 构建钦州市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的意义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钦州市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承担更多因为自身经济增长而带来的各种资源与环境压力,同时地区间产业转移也会给钦州市的资源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钦州市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了能让钦州市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里构建科学发展的和谐社会中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标准,来规范钦州市的城市空间开发。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是一个用于参考和衡量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动态评价标准,更多的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规范钦州市合理的城市空间开发,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中对环境可承受能力的考察。尽快制定出符合钦州市资源环境条件的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对指导钦州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3 钦州市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钦州市的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的构建作为区域发展规划的一部分,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巨系统工程。为了使构建的指标体系符合区域发展规划,同时突出钦州市的特点,在设置规划指标体系时除了按照科学性原则、弹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可比可量可行原则和动态性原则外,还应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3.1 突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原则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内容,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应选择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强度、发展潜力等方面的代表性指标,重点突出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关键指标,体现资源环境对于国土空间开发的约束作用[2]。主体功能区规划需要对有关区域进行评价,共确定出10个评价指标项,包括可利用土地资源、可利用水资源、环境容量、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系统重要性、自然灾害危险程度、人口集聚度、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战略选择等,每个指标还有下级指标。由于未来我国的稳定首先还是受制于资源环境这个系统,所以资源环境类指标占了这10个指标中的6个[3]。钦州市作为后发地区,其资源环境承载力有一定优势,但在大规模的开发中叶承担更多资环环境承载压力,因此要特别注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2 以人为本的原则

主体功能区划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其根本意义是为了体现以人为本谋发展的理念,学者樊杰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人均GDP在空间上的均衡发展;(2)在消费层面上实现人均GDP的空间均衡;(3)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钦州市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可以上四点作为参考依据来确立指标要素,要指标体系中突出这个四个方面的影响。

3.3 统筹陆地与海洋产业,协调区域城市发展的原则

钦州市作为广西沿海城市毕业论文格式,北部湾经济开发区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主体功能区划建设要与周边的南宁、防城港、北海产生一个良性互动,避免在城市职能和产业规划发展中产生重复建设等问题。钦州市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主体功能区划,根据上级决策部门统一协调部署,统筹规划。尤其是要在统筹海洋和陆地经济发展、协调区域城市发展方面下功夫。

3.4 突出滨海特色的原则

沿海城市有自己不同于内陆城市的的资源环境特色,因此在规划中要根据海岸带的资源环境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指标。借鉴其他沿海城市成功经验的同时,又要突出钦州市的沿海、沿江的特色,在其他一些相关指标上进行放大,加强,如突出现代港口物流、海洋产业在所有产业中的比重、海水环境承载力和滨海旅游等相关指标。

3.5 动态调整的原则

主体功能区划具有一定的时限性,指标体系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潜力的变化做动态调整。

4 钦州市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的构建

石洪华等人的“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与模型研究”中构建的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从开发强度、环境承载力、主要发展潜力3个二级指标层次着手自上而下逐级划分指标体系要素,共整理出14个三级指标层次及47个具体指标项,并按指标性质类别进行归并,其特点是尽量采取常用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部分指标虽不是常规统计指标亦可经过简单计算获得,便于数据的计算和收集[5],如图2。

图2 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4]

根据钦州市的自身特点,结合“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中的城市定位、城市职能、城市发展目标等,按自上而下方法先对指标体系划分出二级指标层次,在二级指标层次的基础上在划分出三级指标层次,由三级层次确定具体的指标项,归并后形成。具体来说要建立全面完整、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符合钦州的指标体系(见表1)。指标体系选择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强度、发展潜力三个方面的代表性指标,重点突出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关键指标,体现资源环境对于钦州市国土空间开发的约束作用。

表1 钦州市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层

二级

指标层

三级

指标层

四级指标层

钦州市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

开发强度

经济总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经济结构指标

产业结构,霍夫曼系数,资源禀赋系数

经济增长指标

GDP年均增长率,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毕业论文格式,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地方财政收人年均增长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率

经济效益指标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产值利税率,资金利税率,经济效益系数,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产值率,经济发展总体指数

人口发展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文化素质,人口密度

城市化水平指标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资源环境承载力

资源总量指标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人均耕地占有量,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工业用地饱和度,人均海洋资源产量,人均滩涂和湿地面积,海水淡化能力,海洋环境纳污能力,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

资源利用率指标

水资源利用效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能源使用效率,自然资源对工业贡献度

环境发展水平指标

“三废”排放量,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三废”处理率,城市交通噪声达标率,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环保与治理投资占GDP比重

发展潜力指标

海路统筹优势指标

污水排放量占海洋纳污能力的比重,滨海旅游产值占GDP的比重,海水淡化量占城市供水量的比重,海港经济与腹地经济的结合度,海洋航运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

城乡结合度指标

篇9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以建筑项目作为基本支撑,积极地引入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工程管理中。在这过程中,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涉及面很广,比如,建筑信息设施系统、建筑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所以,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就是结合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充分整合管理、服务、施工等环节,不断提升社会大众的应用体验。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及应用进行研究[1]。

2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相关概述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就是充分结合现代化技术,尤其是通信领域、互联网领域、建筑设备管理领域等,对现代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逐步构建完善的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体系,将实际的工程项目与智能技术进行结合,发挥智能技术的辅助作用,旨在能够建设便捷程度更高、环保效益更好的建筑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对建筑项目进行智能化工程管理,是具有多方面积极意义的,由于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具有科学性和有序性,它不仅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日常维护水平,还能不断简化工程管理的步骤,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系数,从而对当前的建筑行业产生促进作用[2]。

3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3.1建筑智能化管理素质存在问题

人是建筑智能化管理中最为活跃的主体。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在建筑智能化管理方面缺乏人才,主要是由于建筑智能化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综合的素质,除了要具备建筑知识,还必须具备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面的知识。目前,建筑行业在这方面的人才竞争力不高,因而导致人才短缺。

3.2建筑智能化规划理念存在问题

现阶段,由于部分建筑企业没有深入理解建筑智能化的科学内涵,所以,对建筑智能化的规划设计流于表面,甚至提出一些不合理、不切实际的想法,而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作为承包方,很少提出合理化建议,极易导致建筑智能化规划出现问题。还有一些建筑智能化工程,尽管按照智能化的要求做出了规划,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规划理念,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导致一些建筑智能化工程无法更好的体现智能化,甚至由于规划改变较大而影响整个工程的智能化[3,4]。

4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创新

4.1保证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的合理性

设计阶段是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重要技术环节。因此,要充分提升建筑智能化的管理水平,需要对工程设计进行重点关注,这是提升智能建筑使用效果的关键。需要关注的重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应深化对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的重视,这就要求相关单位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尤其是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②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充分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如智能化建筑的性质、规模、地域等,结合先进的设计技术和设计软件,使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更加科学。③应该做好实地调研工作。由于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工程设计必然会涉及发展的诸多方面,所以,重中之重就是要做好建筑工程的调查与分析。④建筑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部门进行统一调动,建立完善且高效的联动机制,发挥整个机制的效用,共同做好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工作[5]。

4.2做好建筑工程的事前控制管理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过程中,事前控制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是整个施工过程的保障。因此,应将事前控制环节的工作进行优化,确保该环节无任何差错出现。施工图纸是整个施工环节的基本依据,因此,在智能化建筑施工前,管理人员需要将施工图进行全面交底,必须保证施工人员对施工图纸有全面的把握。首先,相关人员在对图纸进行理解和分析时,重点检查施工图纸的完整性、标准性。如果发现施工图纸有不合理的部分,应及时提供解决方案,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完善。同时,还要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做好图纸修改和变更手续的对接。其次,对施工图纸进行检查和审批时,管理人员必须保证责任意识,要将自己摆在主动的位置,敢于提出问题。再次,技术人员在理解图纸的过程中,应与施工人员交接好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等。在交底时,如果相关技术人员存在推脱行为,就要将这种情况进行记录和上报,并且要相关负责人签字,保证责任的划分明确,始终本着“谁管理谁负责”的基本原则。这样,在建筑的使用后期,如果建筑项目出现问题,可以直接对责任进行明确。最后,应将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配套工序做好:①应重视建筑施工中的安全培训,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不仅要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保证建筑使用者后期的安全,还要保证自身的安全。②应强化相关人员对建筑技术的应用,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③应加强施工人员使用各种施工用具的意识,学会在施工过程中,如何保护自己,做好防护措施。④应做好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场验收。智能化工程设备是比较重要的部分,是影响智能化建筑质量的主要因素。

4.3加强对管理人员综合化素质的培养

管理人员是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基本载体,这也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主要支撑。对于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来说,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管理水平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必须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化素质。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①建筑施工企业应为管理人员提供充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定期举办智能化应用交流会、技能培训会、经验分享会等,从而为管理人员营造特定的学习氛围。②建筑企业应与相关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建立人才合作培养机制,积极吸纳优秀毕业生前来就业。同时,可以将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进行再教育,强化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由于建筑智能化规模较大,应用到的技术较多,这就导致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比较复杂,因此,除了要提高项目经理的素质,还要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既了解建筑技术,又了解信息技术,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4.4加强对建筑智能化规划理念的优化

对于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来说,总体规划是统筹整个工程的重点工作。在建筑智能化总体规划方案确定后,后期必须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工作。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的多变性,建立动态化的智能建筑规划机制,规避总体规划的传统思维模式,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设单位应聘请专职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进行多次组织协调,群策群力,有效发挥相关技术人员的意见和想法。但是,总体规划始终要在相关技术特点和技术标准要求范围内进行,不能脱离具体标准。在总体规划确定后,要建立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全员管理的模式,除了必要的变动,要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最后,应加大建筑智能化工程竣工后的监督检查力度,充分体现智能建筑的规划科学性,尽可能避免出现负面问题,有效满足建筑智能化的多元化需求[6]。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科技的水平不断提升,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在这一趋势下,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已成为一种潮流,建筑企业越来越重视智能化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技术还存在较多的技术壁垒和缺陷,尤其是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因此,应重视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采取全方位的发展策略,为我国建筑智能化建设提供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建.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7(28):166-167.

[2]金光军,梁亮.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21):110.

篇10

(1)进行合理的智能化需求分析。所谓的合理的智能化需求分析,其实可以简单看成是设计师根据甲方的建筑的建设要求再根据其投资金额最后结合自身的智能化建筑设计经验,从建筑整体的智能化需求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较为适宜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方案。现如今,随着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到如今变成了集楼宇设备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电子信息查询系统、中央集成管理系统等为一体的整体建筑多方面智能化。当然,这些智能化功能还是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安装组合,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充分熟悉建筑智能化所要求的方面的功能与工作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应用自如。才能为建设方提供更加合理经济的智能化建筑方案。(2)智能化建筑方案设计需考虑以后的发展趋势。在目前来说,在国内外各种技术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快。设备的更新速度完全可以让目前所谓的顶级设备在几年后淘汰。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项目编制时,可以多将目光放的长远些,在进行智能化建筑的设备配置时,可以考虑预留一些空地,在保证目前的需求量的同时,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新型技术的冲击做好准备,这其中最为直观的就是通信介质的变化,比如说从铜线到光缆。(3)再进行建筑智能化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建筑本身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民众,所以在设计时,要尽可能的考虑智能化系统人性化方面的设计工作。这些就需要设计人员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建筑设计经验,从建筑使用者的舒适性与便捷性考虑。只有这样的方案,才能称之为一个成功的设计。(4)虽然作为一个较为新型的方面,但行业还是有一批经验较为丰富的专家。所以组织一批业内专家对智能化方案进行评审是设计方案得到充分优化的途径,毕竟专家在现场施工、设备材料应用都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专家的意见再结合实际的建筑智能化需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出更为经济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

2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招标中的管理要点

(1)建筑智能化招标时,投标方所提供的招标图纸必须达到建筑智能化要求的招标的深度才行,主要表现在图纸除要具有较为详细的设计说明、系统图、平面图、信息点表、监控点表外。还要附加一些智能化所需的设备、线缆、管材的规格型号与相应的参数等,这些都能提高智能化建筑招标的规范性与合理性。(2)在我国,智能化建筑的投标时除了要求施工具有相对于普通建筑的智能化建筑施工资质外。一般还要要求投标单位能够具备相应的智能化设计资质,所以在进行智能化建筑招标项目管理时要多加注意好投标方的企业能力。不过,随着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我国具有相应实力的企业已经在慢慢增加。

3 具体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要点

(1)说道具体的建筑智能化设计,因为涉及的方面实在较多,像消防、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等专业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安装,所以,在进行智能化建筑具体设计阶段项目的管理人员可以将这些人员与智能化专业设计人员进行一定的会议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智能化系统与相应专业间的接口与联动控制问题,还能确保现代化楼宇控制功能自动化的实现。(2)在建筑智能化过程中,弱电设备的造价成为整个智能化工程的总造价中的大头,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具体的深化设计阶段。就要在充分考虑到设备造价的同时,尽可能的选取设备技术更强、服务更加完善的设备提供商。这样既能保证建筑弱电设备的合理运行,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以后的设备的保养与维护。(3)在深化设计阶段还需注意的方面就是,不同专业对建筑智能化的干扰作用,所以,这就要求设计单位在智能化建筑管线密集部位绘制相应的剖面图与平面图。这样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各专业与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冲突,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建筑的装修要求。(4)所谓的智能化建筑的系统集成其实是指将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系统集成到统一、协调的系统中。主要包括像通信网络(CNS)、信息网络(INS)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火警自动报警系统(FAS)、安全防范系统(SAS)。作为智能化设计、安装、调试的重难点,工程技术人员除了要多多对其它成功的智能化建筑进行考察学习外,还要根据系统的组合形式,根据其原理达到满足用户基本使用与管理要求的目的。

4 智能化建筑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要点

(1)建设方在进行施工项目管理时除了督促相关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外,还要根据智能化建筑的特点,对整个智能系统进行梳理与优化,最后就是要做好施工时的隐蔽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2)相应的项目管理人员在进行智能化建筑施工时,最好列出较为详细的施工计划与设备供货时间。提前对各专业提出相应的智能化配合要求。并对相应的材料进场进行验收,确保设备质量的合格性。(3)还有就是因为智能建筑的系统较多,所以也导致相应的管线系统也将变得复杂起来,所以,提前对建筑中的各个管线进行施工顺序的协调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还有就是建筑的智能化设备因为自身造价相对较高。所以在安装时,要督促管理人员认真负责。(4)最后就是因为智能化建筑是各种不同系统的组合。所以进行联合调试与专业系统的独立调试也将变得必不可少。只有确保调试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才能保证建筑达到预期的智能化效果。

5 结语

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使着智能建筑出现更多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近代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的高新技术集合体,但由于我国的建筑智能化领域起步较晚,现如今的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还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本文简单通过项目管理的几个阶段应注意的要点简单分析。供同行交流。

篇11

1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特征及发展趋势

当前,有许多人对这种全新的建筑发展模式存有怀疑。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智能化建筑的实现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居民区的观察发现,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科技水平过低。所谓“建筑智能化”,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然而,尽管如此,人们对于建筑智能化的运行模式与技术路线已经作出了相应的改变,这代表当前的智能化已突破传统观念,正朝着更好、更为广泛的方向发展。如今,人们已正式进入信息化时代,数据信息得到广泛应用。这不仅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影响到人们对于生活的认识与观念。基于此,数字化社区、智能化建筑等新兴词汇逐渐出现在人们面前,以期为人们带来更加便利、优质的生活。对于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而言,其流程可总结为需求研究总体方案提出系统规划设计优化与深化设计。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主要与市场价格、机械设备和材料种类等有关,系统开发调试、软件二次开发成本组成了总工程费。从承包商角度讲,其需要完成系统的优化设计、奢华设计等相关工作,同时,方案变更等能附加于招标文件或设计图当中,最后由承包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备与材料的选取工作。

2当前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的常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许多智能化工程。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工程造价管理不断暴露出很多问题,例如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工程计价等不够规范等。下面就存在的实际问题展开细致讨论。

2.1系统基本功能定位标准

通过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出,建筑功能特征、管理体系和业主方的资金水平均为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决定性因素。由于业主在进行项目论证的过程中考虑不周,未深入考察建筑的功能、要求与管理能力,使得很多项目在完成建设以后,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究其原因,也可能是管理人员自身缺乏足够的能力,导致系统功能无法发挥。

2.2工程计价不规范

就目前而言,尽管智能化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部分地区仍未编制健全的管理制度。虽然一些文件的提出对工程造价管理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但其主要的内容还集中于技术层面,检测与调试还没有得到规范。此外,当前的工程报价依然为原有的行业习惯,缺乏相关规定,使得由不同招标人提出的报价存在很大的差异,进而牵扯出招标人前期准备不充分、评标策略不合理等实际问题,对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影响。

3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深入了解建筑功能及需求

建筑智能化工程是一项技术含量极高的系统工程,根据工程特点分析结果可知,产品与配置方案为造价中的核心因素。业主需要对建筑的功能、需求与使用状况进行细致的了解,并采取科学化手段,使工程和实际情况相匹配,满足工程的日后发展需求,实现预期目标。

3.2积极引用社会专业力量

积极利用社会专业力量,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对于目前很多智能化工程都存在人才储备不足或人员缺乏工作经验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聘请有经验、有资质的专业工程顾问,这样才可以有效弥补企业的不足。基于此,业主在开展工程建设初期,就需要积极引用社会专业力量,寻求专业的顾问机构来协助工作。工程开工以前,这些顾问机构需要和业主一起对定位标准进行明确,做好设计任务、投资预算等的规划工作;在设计工作中,应承担设计质量监督管理等职责,协助业主进行设计技术评审;在筹划招标中,需对市场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并从专业的角度提供合理意见;对工程深入设计进行监管,参与施工图的会审工作,工程完成以后需要和业主共同开展验收。

3.3做好招标准备工作

首先要优化设计系统评审内容,评审系统的兼容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以免出现仓促招标的现象,为日后的招投标与优化设计等奠定良好基础。除此之外,业主要负责设备及材料的挑选工作,选定的设备与材料需要是相同批次的产品,价格不能有太大差异,以满足技术要求,同时确保报价方案具备可比性。深入调查大宗设备与材料的市场价格,结合现有市场价完成投标限价,避免不平衡报价等问题的发生。需格外注意的是,投标人必须获取厂家提供的供货保证,保证投标人不会失约,防止承包商以厂家无法供货的缘由对工程进行变更。

3.4选取适宜的合同价模式

针对建筑智能化工程而言,其评标方法为综合评分法。评分标准的设计不仅要充分考虑技术方案与投标报价等影响因素,还需对其他因素进行分析,例如运行维护费用等。虽然这种评标方法增大了工作难度,但能有效保证项目按照计划实行,同时也对业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对设计概算、投资估算、方案确定、设计预算等进行更为谨慎、细致的准备,以免在工程中产生失误,准确确定目标成本。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智能化是建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普及速度日益加快,借助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实现了空调系统、防火防盗系统的高度协同工作,为人们创造出更加舒适、便利的生活工作环境。然而,伴随建筑智能化的深入,其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严峻。为避免这些问题对建筑智能化发展造成影响,首先需要从思想上重视这些问题,然后再根据智能化工程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以此在充分发挥工程特点与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范围,促进建筑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航.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5,10(05):339-340.

篇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异军突起。在飞速发展的土木建筑行业中,土木建筑的智能化逐渐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土木建筑的智能化技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渐成熟,在近几年的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智能化技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智能化的土木建筑工程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改善了居住的环境,极大提高了居住的舒适性。并且,土木建筑的智能化使建筑物更加安全。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原有的建筑安全性得到优化,同时也增加了新的安全智能措施,极大的提高了居住的安全性。另外,随着建筑行业智能化技术的逐步应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城市与农村居住环境的差别。智能化的土木建筑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现阶段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所以加快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的进程势在必行。

一、当前我国土木建筑智能技术应用的状况

一方面,随着国际范围内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提高,我国的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也在快速发展。目前,国内相当多的办公大楼和居民小区等民用建筑应用了土木建筑智能化的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居住水平。另外,我国的土木建筑智能化初具规模。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目前已形成了智能化的土木建筑体系。这一体系的初步形成,为我国以后的土木建筑行业发展奠定了智能化技术方面的基础。

另一方面,我国土木建筑的智能化技术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第一,虽然我国的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初具规模,但在核心技术的掌握上依然缺乏完整性和主动性。智能化技术水平不高,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慢,智能化技术软件的开发严重落后等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智能化的发展。第二,由于国际市场的技术垄断,我国迟迟不能在建筑智能化技术上取得突破。核心技术存在严重的依赖性,这也是我国的建筑行业始终不能在智能化方面取得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现阶段我国土木建筑的智能化技术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第一,我国现阶段土木建筑行业的智能化技术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众所周知,土木建筑的智能化技术不是单一学科的技术,它涵盖了计算机网络、对外通讯、智能控制等方面的技术。通过对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得到提高。然而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并没有将相关方面的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各部门之间缺乏严重的配合,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智能化的进程,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国家对于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提升不够重视。目前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行业十分混乱,各建筑企业智能化水平差距很大,然而我国并没有制定相关的行业规范改善这一现象。这对我国的土木建筑的智能化发展极为不利,也阻碍了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水平的提高。

第三,我国的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企业一直没能掌握土木建筑智能化的核心技术,在一些智能化技术方面存在严重的空白,一味的依靠外国企业谋求发展。因此,加快土木建筑智能化的水平,当前的智能化技术很难达到,这也是目前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方面的问题。

三、提高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措施

第一,提高对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国家应该制度相应的鼓励政策,促进当前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提高。通过对智能化技术研发部门相应的财政支持,提高相关技术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提高。另一方面,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使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体系更加完善。只有完整的行业体系,加上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探索,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土木建筑行业智能化水平。

第二,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要符合我国的国情。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土木建筑行业发展迅速,这就要求我们的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要具有实用性和高效性。因此,我们要充分总结当前土木行业的发展状况,寻找我国土木建筑行业的发展特点,找到实践中建筑智能化的缺点,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寻找智能化解决的方案,而不能盲目的追求国外土木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误导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只有探索出适合我国建筑行业智能化发展的道路,才能使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更好的推动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

第三,加快我国建筑智能化相关软件的开发。土木建筑智能化软件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就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来说,自主研发的土木建筑智能化软件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建筑智能化软件来自于其他国家,这就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智能化的发展速度。因此,我国应该重视建筑智能化软件的开发工作,开发出具有技术含量的建筑智能化软件,早日摆脱外国企业对中国建筑智能化软件方面的束缚。

第四,注重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我国现在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提高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对环境的保护工作。首先,要做好节约资源方面的工作,我国的不可循环资源濒临枯竭,所以要通过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减少我国资源的使用数量。其次,我们要通过提高建筑物智能化技术,减少建筑物的污染问题。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技术才能长期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做出贡献。

结语

从上述文章可以看出,土木建筑未来将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就现阶段我国的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来说,很难满足我国土木建筑的发展需求。所以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提高,通过建筑智能化体系的完善、加快建筑行业智能化软件的开发、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措施,提高我国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水平。只有这样,我国的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才能有所进步,进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树杰,颜承涛. 智能土木建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交通标准化,2009,14:79-81.

[2]丁毅. 建筑智能土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无线互联科技,2013,02:183.

[3]肖同顺. 试论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的发展对策[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4:81-82.

篇13

Key word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projec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investment

中图分类号:TU7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智能化作为独立的分部分项工程,越来越广泛地包含于建设项目中,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尽管在运用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建筑智能化肯定将成为建设项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对智能化项目进行设计与施工组织,则须确立设计思想和设计内容,通过现代化手段严格进行施工管理。只有充分了解和利用建筑智能领域的专业化思维,在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才能取得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一、建筑智能化的研究背景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相对于土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建筑智能化不能适用通用的工程设计、管理及监督等工作内容,这就造成了设计与施工方面不能很好的结合,在很多情况下,导致了建筑智能化系统不能发挥其独有的优势,不能体现出应有的经济效益。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已经发展了将近十几个年头,国家也颁布了推动建筑智能化发展的各项政策,了相关技术实施标准。国内企业也逐步开发了建筑智能产品,通过十几年的积累,我国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建筑智能化专业从业人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项目智能化需求不合理,片面追求高标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等问题。不良的工程质量及验收不规范使得智能化系统长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市场还不规范。现存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设计不到位。系统集成智能化系统设计人员大多来自专业设计院,对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技术比较了解,对设备产品也比较熟悉。但这部分人员走出校门后未经建筑设计培训,对建筑设计不够了解,施工图设计质量较差,经常出现设备位置与土建机电图不配套甚至冲突、点网与管线布置混乱等一系列问题。

招标不到位,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单位一般由招投标产生。由于招标公司大多缺乏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投标的实践和经验,在招标文件的编制中套用土建机电施工招标格式,只要求投标单位描述施工组织、质量保证措施、施工进度安排、施工机械等内容,并按此作为技术标打分,未能体现智能化系统的专业特点。

施工不到位,总包单位往往将建筑智能化部分分包给专业施工单位,但由于工程进度、费用摊分、界面划分、施工配合等问题,导致工程质量不如人意。

监理不到位,建设项目工程监理受建设单位委托,对工程施工质量承担责任,现状是工程监理单位普遍缺乏专业的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人员,往往由机电监理人员兼任,造成工程质量把关不严。

检测不到位,主要原因是建设单位没有意识到检测的重要性;验收不到位,质检部门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建筑行业应继续研究探索项目设计及施工组织的合理化,只有项目设计及施工组织的统筹安排更加合理,才能保证建筑智能化更加顺利的开展,确保建设项目智能化工程部分的质量与进度满足要求。

二、建筑智能化对项目设计的基本要求

2.1、确立设计思想

中国老百姓喜欢买房子,而且喜欢一套接一套的买房子,开始的时候,房子面积增大了,空间增加了,但是最根本性的品质却没有任何变化,它仍然不能四季如春,不能恒温恒湿,不能在全封闭的环境下有新鲜的空气。根据目前我国住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住宅建设必将进入一个快速提高生活质量的阶段,必定会重视建筑智能化的进步。我们要充分认识和理解智能化的概念,是设计高品质建筑的前提和基础。业主方,设计院,施工方是建筑行业的三大关联体。业主方因为对智能化建筑的概念理解不够充分,往往会忽略一些可以智能化的项目,而对于那些难以实现智能化的项目却做出不切实际的要求,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目前很多设计单位则依靠以往的设计经验和理念,忽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或者由于对信息科技发展的前瞻性不足,将系统的功能设计设置的偏低。所以,在项目设计的安排上,首先要确立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在即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从业主的经济实用性考虑,在确保工程总体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的条件下,提供比较高质量的建筑工程设计,打下智能化建筑的重要基础。

2.2、确定设计内容

建筑设计院和系统集成商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主要设计单位,无论是设计单位还是集成商,其在从事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均存在各自的弱点,导致因设计的问题给建筑工程带来了质量隐患。对于一般的建筑设计单位,其优势专业主要集中于建筑专业、结构专业、给水排水专业、电气专业及暖通专业等五个专业,其能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人员相对较少。设计单位要适应这样一个暂时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人员短缺的现实情况,利用现有的人才,开展专业拓展学习,增加专业知识面,并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完善智能化设计。

建筑智能化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综合布线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设备监控系统工程、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通信系统工程、灯光音响系统工程和智能卡系统工程等。建设项目在开始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确定设计的内容,要突出建筑的智能化标准。比如:楼宇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空调监控系统、冷冻站监控系统、热力站监控系统、给排水监控系统、变配电监控系统、照明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监控系统、消防灭火报警监控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和消防广播系统等,在设计的时候,就需要重点考虑传感元件,如温度传感器、相对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流电压转换器、液位检测器、压差器及水流开关的规格参数等。

三、项目施工组织的概念及作用

施工组织是研究工程建设统筹安排与系统管理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它针对施工组织的复杂性分门别类,对如何组织、计划一项拟建工程的施工,寻求合理的组织和方法,也就是根据批准的建设计划、设计文件(施工图)和工程承包合同,对建筑安装工程任务从开工到竣工交付使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统称。建筑智能化的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建筑智能化产品的技术与经济特点,结合建筑智能化系统先进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工程设计要求及工程建设计划,以提供各个阶段的项目施工组织内容。我们通过对项目施工组织的编制工作,可以全面考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条件及影响因素,利用有利条件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定合理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劳动组织和技术经济等组织措施,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对人力,资金,材料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协调施工中各个单位、组织部门、各个工种的相互关系。可以把全过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和经济,施工企业的全部安排与具体工程的施工组织工作更紧密的联系起来。

在现今的建设项目中,我们一般利用网络图来进行施工管理。网络图可以反映出组成计划任务的各项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进行网络分析和计算求得工期,资源与成本的综合优化方案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进行监督和控制管理,可以保证预定计划目标的实现。网络图由活动、事项等内容组成,主要的过程有确定作业时间、工序时差、工序的最早开工时间、关键线路等,这样的施工管理方法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的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来监督和控制施工管理,这是目前较为普及有效的施工管理办法。对于智能化专业施工,由于处在施工阶段的末端,则应在网络图管理中注意与其他专业环节的时间穿插,合理利用时差及自由时间,争取工作面,以便保证施工质量并压缩工期。

现代建筑物应有高效舒适的居住环境,智能建筑作为国际化的建筑形式,必须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标准和要求,在其发展的同时,作为建筑企业,其施工组织必须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优化施工管理,利用智能建筑集成化的理念,在施工和智能建筑的管理等方面取得发展和进步。

四、结束语

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不尽如人意,存在较多的问题,牵涉到方方面面,主要是行业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单位、招标单位、施工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质量管理部门等。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是大家的共同责任,特别是行业企业、从业人员、专家等。只要各相关单位共同努力,为提高行业信誉,提高工程质量尽一份力,必将迎来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的美好春天。

【参考文献】[1]《建筑智能化概论》苗月季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