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学生法制课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一是树立“学生是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的观念,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求学;二是使教师认识到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不仅仅是传授法律知识,即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相辅相成,避免教书和育人相割裂。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法律课的实效
法律知识本身较为枯燥,法律概念具有抽象性,这就要求法律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地引进案例进行教学,选用生动有趣,符合中学生特点的典型案例,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来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把抽象的法律知识变成了活生生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在教师假定的情景中,让学生接受法律知识并初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例如:在讲授“隐私权”内容时,可以列举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父母擅自翻阅子女日记和擅自折阅子女信件的事情,想一想:(1)父母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2)如何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3)你认为应该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
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说法、以案解法、法案结合来组织教学,并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掌握法律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的目的。此外,教师要尽可能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法律知识教育的专题讲座和报告等,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四、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增强中学生的公德意识。
道德与法律的同质性和功能上的互补性以及两者界限的模糊性是道德与法律进行一体化运作可行性的基础。虽然道德与法律有很大差异,但在规范这终极意义上两者先天是兼容的。而且我国传统社会中的“礼”,这种伦理法律化低成本高效运作的历史为我国法制现代化提供了道德与法律一体化运作的历史实证的先河。寻找道德与法律的契合点,通过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这将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
篇2
二、教学互动多用案例是培养学生法制观念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完成八年级下册法律知识教学任务,我在暑假期间给学生布置作业:坚持收看《今日说法》等节目,提前激起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大量运用法律案例(此时日常积累派上了大用场),理论学习结合真实案例,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我在讲“对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申述、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时,结合“商丘坐11年冤狱农民赵作海获国家赔偿65万元”案例。学生也学会用真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论证,记得讲“人格尊严权”时,学生杨雨欣举她和几个同学去某商场闲逛被保安带到值班室强行搜身的案例。通过结合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同时在激烈争论的氛围中,学生牢固掌握了法律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多措并举形成意识是培养学生法制观念的关键
1.体验教学寓教于乐。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诠释法律知识,如依据青少年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年龄特点,设计社会场景游戏,让学生在所设的情境中有所感悟,从而辨明是非等,让学生明白应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维护我们的隐私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生成,寓教于乐,效果极好。
2.关注热点联系时事。现实是活生生的教材,引导学生关注新闻、了解生活,培养主人翁意识。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务实求真、遵纪守法的好品质,对自己负责,对国家和人民负责。通过学生对新闻事件的讨论和发言,学生初步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课外实践深化意识。组织学生去济源市人民检察院参观;聘请法律界的人士到学校讲解法制知识;指导学生观看电视中的一些法制栏目等等。这些活动旨在教育广大青少年遵纪守法,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强化了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
学生法律知识拓宽了,法律意识增强了,渐渐开始用理性的目光来观察生活。在课堂上大家总结了好多以往生活中的误区,如“闯红灯”,以前只觉得是生活小事,现在知道它违反了交通法规法则等,让学生学会用法律的眼光看待问题,看来法制观念在学生的心目中已扎下根来。
篇3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懂规矩才知怎么做,守规矩才能得幸福。法律就是人们的行为准则,而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权威,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必须通过对宪法的学习,树立宪法至高无上,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这一基本的观念。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我们更应让青少年懂得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安邦治国的总章程,这比较好理解,但这一结论主要是就国家管理的角度而言,与宪法的核心价值取向并不完全统一。事实上,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一位伟人曾说过: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宪法与公民权利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两块,即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通过教学,使学生们理解并树立这样的意识:宪法不仅是系统全面地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而且其基本出发点就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从而使学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帮助学生形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敢于同违法宪法、法律和破坏我国法制建设的现象作斗争的思想意识。
二、以学习常用法律为契机,教育学生树立依法律己、公平正义的意识
通过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和区分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合法行为,哪些行为是法律、法规禁止的,哪些行为又是法律、法规准许乃至鼓励的。通过学习《民法》,使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和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必须遵守”的平等、守约思想,促进平等和契约观念(诚实信用)的形成。通过学习《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诉讼法律,教育青少年把为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诉讼视作一种权利,明确捍卫这种权利是一种正当行为,鼓励青少年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在现在和将来的社会实际生活中大胆地运用法律的武器,及时充分地利用诉讼权利,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平台,教育学生树立依法办事、违法必究的意识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掌握一些诉讼法程序,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个别学生起到触动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开展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竞赛。通过这类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相关法律内容,提高学法兴趣。
3. 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通过去校外旁听法庭审理,开拓视野,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旁听审判,比在课堂上听老师泛泛讲解更有吸引力、说服力,也更深刻。庭审过程中严谨的法庭调查、激烈的案情辩论、法庭对事实的认定及对法律的适用,都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法的神圣与威严。
4.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监狱,进行法律普及,还可以引导学生收看诸如《今日说法》等法律电视节目,阅读法律刊物和书籍,强化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5. 利用互联网补充教学。网络的发展为法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空间和渠道,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喜欢上网,快速接受网络观念的优势,推动法制教育由封闭的、被动的模式向开放的、主动的、全社会参与的模式转变。
6. 在课堂上也可以采取“案例法”“体验法”“讨论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如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按顺序依次提供一个电视法制节目中的典型案例或自己身边真实的法律案例供大家讨论、分析,案例不要涉及太晦涩、艰深的法律术语和富有争议性的案件,只要是能初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即可。此活动每半个月或三周开展一次。有很多案例非常符合学生实际,富有教育和警戒意义。如两高中学生在教学楼三楼走廊打闹,一人失手将另一名同学推出窗外,造成重伤,根据《刑法》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在没上《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之前,绝大部分学生是不具备这种法律意识的,以为赔点钱就没事了。
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调动了学生探究法律世界奥秘的兴趣,让他们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更让他们知道应该如何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篇4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学法指导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贵有方。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就曾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在学习系统的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更主动地有效地独立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现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总结自己的研究生涯时,用了一个方程式:“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可见,在学习和研究中掌握方法比掌握具体知识更重要。
千方百计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不仅“授之以鱼”,更重视“授之以渔”。那么,政治课学习有没有诀窍或行之有效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思想政治课程知识的基础。
二、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教学,切实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基础知识指的是课本中的知识点,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内容大约有100多个基本概念和原理需要牢固掌握、理解。知识和能力关系密切,扎实的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础,提高能力是掌握知识的目的,因而就要求同学们首先要听好课,把老师讲的牢记在心,重点难点认真做好笔记;听懂了掌握了课本知识,要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还必须“练”。“练”是要有目的有重点地精选那些与课本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来练,做题时要想想这道题是属于哪类知识,常用的方法有哪些,这样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换个角度想一想,进一步明确解题思路,遇到难题,就不断思考,直至想通,弄清为止。对做错的题,除了找出误区之外,还要注意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防止以后再犯此类毛病。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谚语云“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促使人的成长和发展,使人受益终身。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根也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以,要成就学业就必须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法拉第是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当初他在印刷厂当工人时把废纸订成本,用来记读书笔记 。他把各种书籍里关于电学方面的论述抄录下来,然后分门别类,整理成比较系统的材料,加以研究。后来他终于踏进了科学的大门,并发现了 电磁感应现象,使电力时代降临人间 。法拉第的成就与他早年所作的读书笔记是有密切联系的,如果不是做笔记为他打下坚实的电学基础 ,他就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贡献。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写了100多本心得笔记;生物学家达尔文写了50多万字的环球笔记,厚厚的18大本,这也是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原始资料,为日后写成《物种起源》一书准备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手抄的笔记有1000万字以上。他们都有做笔记的良好习惯,他们做的大量笔记如同一个个坚实的台阶,帮他们攀上了光辉的科学之巅。正所谓“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篇5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WFME)在《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的前言中指出:WFME在其1998年的政策声明中已经提出建立世界医学院校注册制度的建议,旨在编制一个医学教育机构质量保证的名册,向世人明确指出那些在册学校的医学教育计划已经达到全球满意和认可的标准。全球标准的问世,为解决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规范医学院校的管理,制订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国际环境的中国医学教育标准,使我国医学教育走上国际化的轨道,并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是发展与提高我国医学教育水平的当务之急。受教育部委托并经其批准,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依据,在总结我国医学教育合格评估、优秀评估、水平评估和七年制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中国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医学院校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内容的教学方法改革,注重科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包括教与学的方法,可广泛应用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等模式。科学方法教育,医学院校必须在整个教学期间实施科学方法及循证医学原理的教育,使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结合标准对四种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点、优点及不足进行探讨。
一、多媒体教学法[1]。
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力求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2]。医学理论授课多采取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讲授,虽然多媒体系统具有融声、形、像、文字、动画为一体,使教学内容在表达上有声有色、形象直观的特点。是教学手段的重大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表现为形式多样,生动真实运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又不同于传统教学法,即一支粉笔上讲台的情境;教员可以根据授课内容调用相关资料,使医学授课的抽象内容变得具体,使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使不易用语言表述的内容变得容易;节省课堂时间,扩充知识量,一般来说,现在教授同样内容课程所需的时间,比传统教学法节省约■~■;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员可以利用这些剩余时间为学员讲授新知识、新进展、新技术,使学生学识丰厚,这在传统教学法是不可能实现的;以往教员普遍反映课时少、时间紧,使用多媒体教学以来,教员的这种反映或抱怨明显少了,不仅能充裕地完成授课任务,还有可能向学生介绍医学前沿知识。教学手段的改进,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也获得了较多知识。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员的教学基本功仍应位于教学过程之首位,雄厚的知识内涵是教学的根本保证,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若没有广泛、厚实的基础和功底,就无法适应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科技发展不断综合化的趋势。教员的综合素质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必须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前进。多媒体只有与教学基本功完美结合,才能体现现代的教学艺术。21世纪的教员必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手段,同时具有良好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本教学法的优势与不足:多媒体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动态性、交互性和美的价值倾向性。有利于调动授课教师的积极性,节省教学资源,传授知识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系统性和连贯性,提高教学效率,维持教学秩序,扩大教学规模,培养学生的共性,具有很大的作用。不足之处在于本教学法是被动式,否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易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熟练程度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对授课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在教学实践中。一要避免让多媒体流于形式而轻视实效;二要避免用多媒体完全代替其他传统媒体;三要避免用多媒体替代教材,甚至取代教材。抛弃教学内容和目的,盲目追求或依靠多媒体教学形式,是不能达到良好教学目的的。
二、开放式教学法[3]
开放式教学法(open teaching)源于1969年科恩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及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以及1992年斯皮罗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境性教学”——建构主义的一种新式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授课结束时提出与下次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准备,下次上课时先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如果学生对案例的分析结果不同,可根据不同的结果分组辩论。本教学法的优势与不足:开放式教学法优点在于将教师由传授型转变为指导型,将学生由被动接受型转为主动参与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相长。本教学法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同时在开放式教学的环境中,更好地进行师生间互动。这种教学法有利于拓展医学本科生的知识面,可以获得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且在实践中注重学科交叉与相互联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热情。不足之处在于学生课前准备花费时间较多,信息真伪混淆影响判断,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又称基于案例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于1870年首创,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O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被引入我国。CBL教学法教学步骤一般分为资料收集、资料评估、案例编写、教学导入、教学讨论、教学小结与评价等6步。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提供一个真实的典型病例,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研讨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借助案例中提供的信息,运用所掌握的一些基本理论去分析问题的。目前,世界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趋势之一就是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4]。它是临床医学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它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学习和处理能力;在解决现实案例的过程中,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体系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非唯一,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多角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教学法的优势与不足如下。第一,从教学目的来说,传统教学重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其缺点是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容易造成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病。而案例教学重在实际问题的解决,其教学案例主要来自科研和生活实践,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代表性。通过案例的学习,能掌握隐藏在案例后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从教学材料和授课方式来说,传统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材料一般都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教科书,其典型授课方式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而案例教学使用的教学材料是独特的教学案例,并且这些教学案例一般都是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第三,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要教材熟悉、思路清晰、表达清楚,使学生掌握了教师的“真理”,责任就算尽到了。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虽然可能比学生懂得多,但教师的角色并不是权威,应定位为案例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和案例讨论的参与者。第四,从学生的角色和责任来说,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和受支配的地位。其角色是认真的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而在案例教学中,不仅强调教师的“教”(引导),更强调学生的“学”(自主学习和研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CBL教学法的不足之处首先在于病例编写难度大,由于学生仅在理论授课时虽学习过临床医学专业理论知识,但是没有经过系统的临床实践,病例内容的编写受到限制;其次,学生的注意力过于集中在本组病例,对其他病例未重视。
四、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又称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1969年美国的Barrows教授首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5]。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其主旨是在授课教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将所学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中,PBL教学法打破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使学生面对具体的临床问题,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以病例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使知识更能融会贯通并能灵活运用。PBL的特点为:①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②以综合课代替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③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④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⑤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的五段教育代替“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在此种教学模式下,授课教师担当一个“领路人”的角色,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自主学习、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及批判思维等,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本教学法的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BL教学法则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系[6]。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获取信息的能力。该教学法的不足之处在于PBL教学占用较多的业余学习时间,教师数量、教师专业知识、教育学及心理学知识等要求较高,PBL中的学生所学的知识给人一种缺乏深度和系统的感觉,学生获取的知识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而且在“小组”讨论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从传统课程向PBL课程转变的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就是临床前(基础医学)阶段的教材和临床教学的教材的结合问题,这两个阶段的教学工作通常各自为政。这使得临床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差的学生不能较好地适应这种教学法,不明了需要学什么,不能正确有效地利用图书馆和电脑资料检索系统,从而不能掌握应有的理论知识,影响了各种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小组中每6~8名学生需要一名导师,这对教师数量需求很大。同时,也需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也是一个考验。为保证PBL教学法顺利进行,还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参考书、电教设备及实践基地;另外国内没有相应学科的PBL教学案例库,也限制了本教学法的应用。根据PBL教学法现存的问题,已有研究者开始尝试对PBL教学法进行改进或完善,同时也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PBL教学法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广大教师越来越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纷纷进行教学方法改革。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在临床教学中探讨与应用了该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国瑞祺.论多媒体教学在基础医学授课过程中的地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2003,5(2):145-146.
[2]黄南桂,黄思进.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2):44-46.
[3]王丕琳,王慧丽,宋茂民.开放式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B):1941-1943.
篇6
二、摒弃教学霸权,建立互动机制
教学霸权的行径主要表现为:肆意占有学生的时间,强制学生接受其观点,固执地运用某种方法教学,等等。
篇7
二、指导学生听课
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听课,首先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用生动而富于鼓励性的语言,用典型而又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用漫画或录音、录像等手段,在课堂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激活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专心听讲。其次在指导学生听讲时要抓好五点:一是听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二是听教师对知识的剖析与联系;三是听教师在观点应用时的提示和处理方法;四是听教师对每节课的总结;五是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在听取新的知识的同时注意和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融合,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更系统、全面。
三、指导学生发言
在课堂教学中,应拿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发言,检验学生理解的情况,给学生自由发挥或创造的机会,指导学生发言要做到四点:一是教师要多组织小组或全班讨论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言;二是补充其他学生不足时让学生发言;三是纠正其他学生理解偏差时让学生发言;四是解答其他学生遇到疑难时让学生发言。总之,让学生动口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提高认知能力。
四、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许多学生都有做笔记的习惯,但不少学生把课堂笔记变成课堂记录,凡是老师讲的,黑板上写的、画的,都详细记录下来,结果弄得课堂上很紧张,也影响听课。教师应让学生注意五点:一是记提纲;二是记不同于课本的内容;三是记课堂上没有弄懂的知识点;四是对老师课堂上所讲的产生疑问的内容;五是记解题的方法与思路。
篇8
(1)强化因材施教
降低40%~50%的教学要求,压缩20%~30%的教学内容,其内容首先必须是专业课需要的、就业实用的知识,其次是科技数学、生活数学、趣味数学和数学来源知识等。内容的表现形式要多姿多彩,招人注目,引人入胜。
(2)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有学习的目标任务;采用快乐教学法,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取知识;采用探究性教学法,培养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应综合而灵巧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
(3)巧施教学艺术
①课堂提问艺术
恰当提问方式,让学生愿说;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会说;多给思考空间,让学生能说;多给表扬鼓励,让学生敢说;多给合作机会,让学生齐说。
②课堂语言艺术
课堂有声语言:准确、鲜明、简练;通俗、生动、幽默;激励性、启发性;抑扬顿挫,高低起伏;时快时慢,快慢结合;多语种多语调兼用,如用普通话、地方语言和英语,加之声音变调,且使用惊堂木来突出重点,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无声语言:面部表情要丰富,喜怒哀乐尽在里边;手势要有特色,时刚时柔,如拳头手势、OK手势。
③兴趣激发艺术
师生大讲特讲数学用途;师生放声朗读数学励志篇(课前),如“当数学不再及格的时候,当数学让人恐惧的时候,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不能和你分手,因为数学及格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当数学及格不是问题的时候,当数学成绩超过九十的时候,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不能和你分散,因为数学破百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师生齐声高呼数学口号(课前、课中和课后),如遨游数学世界、畅想数学空间、数学大舞台,有我更精彩;师生合声高唱数学歌曲,如“(稍快,活泼――少林寺曲)数学,数学,有多少莘莘学子都来为你倾倒,数学,数学,有多少仁人志士到处把你弘扬。广博的知识,源远流长,数学名万古流芳;辉煌的成果,造福四方,数学名世人传扬!(稍快,节奏――说唱)代数几何我爱你,就象老鼠爱大米,导数积分我爱你,就象老鼠爱大米。(中速,粗犷,豪情――好汉歌曲)大河向东流啊,人类需要学数学呀,大河向东流啊,时代需要学数学呀,大河向东流啊,挣钱需要学数学呀。遇到困难一声吼啊,该学习时就学习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嗨呀依儿呀,嗨唉嗨依儿呀,遇到困难一声吼啊,The time to learn,go to learn,风风火火奔幸福啊,风风火火奔幸福啊。耶”。当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求。
④相互竞争艺术
将班上同学好、中、后进搭配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抢答问题或者做题,指定回答问题或者做题,相互出题对方做,并相互点评,视情况给各小组不同的分值,计入平时成绩;期末依据平时成绩高低按比例免考部分同学,取消个别同学的考试资格。
⑤活跃课堂艺术
当同学们疲倦想睡觉时,可以由老师或个别同学或全体师生唱一首提神醒脑、催人奋进的歌曲(如国歌),也可以说:现在让同学们睡觉,时间10秒钟,然后倒数10个数,这时课堂一下就沸腾了,同学们也没了睡意。
(4)精心设计教学
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知识与情感有机结合,使学生喜欢学习数学,产生情感体验;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与讲授充分互补,做到讲与探的结合,听与做的统一;主导与主体地位分明,使教师的角色从“演讲者”转换成“组织者”。
2.教师管理学生
(1)课堂组织法
在正式讲课之前把全体学生注意力暂时集中起来的方法。如当上课时,老师说:“同学们,上一次课我们学习了那些内容?”当第二节课上课开始时,老师说:“同学们,上一节课我最后一句话说的是什么?当遇到偶发事件处理后上课开始时,同学们,刚才我讲到哪里来了?”这些问题待注意力集中后,才回答。
(2)直接指令法
教师通过明确的管理指令信息,实现对课堂教学主动控制的方法。如上课不准讲话、玩手机、睡觉,否则要受处罚。使用这种方法,一是要适时;二是要适当;三是要令行禁止。
(3)间接暗示法
教师通过运用比较隐蔽的表达方式,传达课堂管理意图,让学生在某种暗示情景中,自觉遵守课堂管理要求的方法。如学生课堂上讲话,老师给予一个批评的眼神,提醒学生专心听讲。运用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必须洞察课堂情景,特别是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力求准确而巧妙,别留淡化管理的“痕迹”。
(4)适当奖励法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给予平时成绩奖励,也可以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如作业本、圆珠笔,甚至糖果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方法。此法的奖励面不宜过大,要能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
(5)有意忽视法
教师对于不当行为中暗藏着赢得他人注意愿望的学生,保持泰然自若,视而不见,使其自讨没趣后改变行为的方法。若教师遇上这种出“风头”的学生,切记当场严厉批评,待课后批评教育。否则,难看的永远是教师自己。
(6)适时提问法
教师临时采用提出问题,让没有注意听讲的
学生回答,以提醒学生自觉纠正不当行为,专心学习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可以提出一些简单问题,让该生都能答上,鼓励其努力学习。也可以提出一些复杂问题,直至该生答不上为止,给予其强烈的刺激,迫使其纠正不当行为。
(7)树立榜样法
让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代替老师给学生上课(事前要指导,而且内容要简单),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学习氛围更加浓烈,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效果不亚于老师上课。但不宜经常使用,否则,影响教学进程。
(8)自我展示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如可以把举手发言变成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代表要经常更换,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表现中找到自信。
(9)亲和友善法
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去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追求。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才能容忍他们的缺点,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帮助学生有效制止课堂违纪行为。
(10)熟记学生法
教师上课时能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很好。再有,面对不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教师在批评教育时,能直呼其名更具有震撼力。
二、学生自主管理与督促教师
1.学生自主管理
教师通过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维护课堂秩序的方法。这样做,学生既是管理对象又是管理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如让学习小组长组织小组讨论、检查小组作业。又如组建课堂纪律检查小组,该小组由书记(组长)、班长(副组长)和三名学生(任选,选定时指定和申请相结合,而且频繁更换,让更多人能都参与,让他们换位思考)组成,负责课堂纪律的检查和处置等,就属于这种方法。凡是参与管理的学生有平时成绩加分,并有可能获得数学免考的资格。
2.学生督促教师
教师牵头成立教师工作督导小组,该小组由课代表和学习委员组成,负责收集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周一由课代表向老师提供相关书面材料。教师应立即做出反应,可以做到的必须立即执行,不能做到的立即做出解释。
三、有效课堂管理评价标准(参考)
综上所述,现在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比较差,特别是数学基础差,
教师要不断探索课堂管理技巧,更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感觉听课是一种“美”的享受,是在“人间天堂”里遨游,是在“极乐世界”上超度,乃至佩服至五体投地,就能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管理,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管理标准.
篇9
高中政治教材中有一些理论比较抽象,如果能在讲授中加进一些生动的比喻,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其对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原理的掌握,甚至可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例如在讲我国当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时,涉及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原理,我就用鞋与脚的关系作比喻,即把生产关系比作鞋,把生产力比作脚,脚大则鞋亦应大,这样才能“相适应”;否则,就走不好路,甚至会寸步难行。同样,我国当前之所以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是因为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出现多层次性,所以,只能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才能与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状相适应,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只有遵循规律,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否则就会受到惩罚,这样就将抽象的概念通俗化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将所学知识落到了实处。
二、精心设疑,激发兴趣
大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中通过设疑,释疑,达到解惑,这样可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思考,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及时给予解惑,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例如在讲“价值规律基本内容时”,我先向学生提出“在正常的社会和生产条件下,为什么不同的生产厂家生产同样的一个花盆能卖同样的价格?为什么同样的花盆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价格?价格的变化是否违背了价值规律的要求?”问题一提出,大家议论纷纷,课堂气氛相当活跃。通过引导,讨论,同学们认识到:每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在出售商品时,即使是不同厂家的产品,价格也是一样的。
不同的商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价格,这并不违背价值规律的要求。这是因为:价格是由价值决定,但要受供求关系影响,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得价格时涨时落;这种价格波动从较长时间看,价格和价值是相符的,所以价值规律所要求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并不存在于每一个商品交换的个别场合。价格终究还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象。通过这样的讲解分析,既解决了教材的难点,又使学生懂得要把握消费的时机和销售者的心理从而找到了消费的最佳结合点――物美价廉。学生们激动地说:“原来政治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竞有这么大的关系”。
三、培养情感、激发兴趣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追求。”要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只有学生对老师感到亲切,才敢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老师也只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尊师爱生,双方有良好的情感交流,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实现。许多事实证明,学生对某老师感情好,就爱听他的课;相反,就讨厌某老师的这门课。同时作为老师,应给予学生相等的关心和热情,一个被老师所喜欢的学生常常是充满信心、奋发向上,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相反,一个被老师厌弃的学生,往往是消极抵触,不求上进,以至对这门课完全丧失兴趣,记得98级有位男学生,他兴趣广泛,活动能力强,但成绩一般,平时常与老师唱对台戏。这样的学生当场批评是不合适的,须采取委婉的教育方法,于是我课后找他谈心,不但我没有直接指出其缺点,而是先称赞他的闪光点,肯定他善于联想、思考等优点。尔后告诉他,政治学科系统性和严密性很强,只有专心听讲,才能使自己的思维走向正确的轨道;同时帮他算了一笔经济账,进行了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一番话打动了他的心,使他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此他听课十分认真,政治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篇10
二、法制教育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教学百分率应用题时,讲到“某车间进行模具加工,抽样检查,发现300件产品中有297件合格,求这批模具的合格率是多少?”这题,我即时向学生渗透《产品质量法》的有关知识。在练习“用载重5吨的货车运42吨货物,需要多少辆这样的货车能一次运走?”学生计算得出:42÷5=8.25≈8(辆)时,向学生说明这里应用“进一法”,需要9辆货车,同时渗透有关货车超载所造成的危害。进行“平均分”的教学时,在讲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要做诚实的人的教育,培养学生诚实的心灵。
三、寓法制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基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年龄特点,形式多样的游戏令他们喜闻乐见。在数学游戏教学时,让学生在所设的情境中有所感悟,有所理解,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从而懂得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常识。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一课,导入环节中,让学生拍手、跺脚的游戏时,我有意不说游戏规则,结果出现有的同学拍手,有的同学跺脚步,可以说是乱七八糟,游戏就无法进行。针对这些现象,我讲清游戏规则,拍一下手,跺两下脚,并说明了拍手和跺脚的速度,这样顺利地导入新课。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游戏中的规则就好比我们国家的法律,大家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遵守法律,我们的国家就不能安定。所以,同学们要从小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这样才能适应、适合于我们的社会。
篇11
一、设疑解疑,增加学习兴趣
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初中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以及以往在初中学习不成功的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对学习动机和目的认识不足,学习动力和状态会出现一系列的波动,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做法,比如偏科、厌学。如果这种情况任其延续,则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不利,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改变以往枯燥的课堂氛围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取独特、新颖、灵活的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课堂气氛活跃,又能使学生尽快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就能起到很好的引导学生兴趣、激活课堂氛围的作用。比如,在教学专业课程植物生理学“根的形态”一节内容时,预先让学生在课前采集一些植物的根,并仔细观察所采集的根的形态,上课时让学生拿出各自的材料,并互相交流、观察、讨论,同时教师提出几个问题:①根的形态有几种类型?你手中拿的是哪一种?②所有的根的总和叫什么?③你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系属于哪一种?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发言。然后找几个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最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和总结。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基本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结合实际,拓展联想空间
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在教材中就已经阐述得很清楚了。所以在讲“植物的繁殖”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先让他们自己仔细阅读课文并思考:植物果实的形态、果实的构成、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植物繁殖方式的种类。然后启发学生联想:从环境适应性的角度出发,植物所采取的繁殖方式与他们所处的生态环境有哪些相关性。讲到“叶片的结构”时,我们知道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问:在夏天的正午,植物的叶片往往耷拉着,为什么?为什么沙漠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是针刺状的?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时联系自己平时见到的、听到的回答。学生七嘴八舌地进行讨论,十分踊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手段多样,吸引学生注意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则是展现教学艺术的主要场所。教师要使学生从单一的“观众”角色转变成和教师一起互动,共同演绎教学艺术的“主角”,从而达到教学相长。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是每一位教师追求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的最终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有高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语言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从生理的角度看,干巴巴的语言最容易引起大脑皮层兴奋点的转移,分散注意力。如何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学到知识,锻炼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形象的语言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有美的享受,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听课时没有压力,回答问题时积极踊跃,最重要的是,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科学研究证明,注意力是思维的前提,兴趣是注意力的潜力。比如,在讲植物细胞遗传物质时,我是这样告诉学生的:遗传物质确保生物的繁殖遗传按照一定的轨道进行就是是俗话讲的“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在讲到生物变异时就用“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谚语引出相关内容。这样大大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讲“植物进化的历程”时,引言部分我是这么说的:“在这个‘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命世界里,生活着成千上万种生物,这么多的生物是否自古就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怎么诞生的?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原始地球的情况。”接着便运用多媒体出示原始地球环境状态的幻灯片,再配以声音、动画,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对掌握原始地球的状态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这时再不失时机地问:“原始生命诞生的条件是什么?”同时出示“原始生命的诞生”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总结,最后教师加以适当的补充。学生不仅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而且锻炼了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并不意味着一定是电脑或声光电技术的介入,制作一些传统的教具或者挂一些相应的图片也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较好的作用。我就经常这样尝试,由于植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对其中的知识要点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强调理解性记忆。现在许多学生和家长甚至有一些老师都认为记忆就是死记硬背。实际上,记忆和死记硬背有很大的区别,记忆的前提是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会更牢固,用起来才能游刃有余。要使学生对知识点做到理解性记忆,我做了一些小卡片,把知识纲要加以有机组合,让学生有效地强化记忆。比如,复习“花的组成”时,绘制如下纲要:(下转第28页)
(上接第26页)
花梗(拿出一朵花的实物,并对照花梗部分)
花托(对照实物的花托部分)
花萼(对照实物花萼部分)
花冠(对照实物的花冠的部分)
雄蕊、雌蕊(分别对照实物的相应部分)
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一种学习方法,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结构的理解性记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过后还不易遗忘。
当然,关于提高课堂教育的有效性方法和途径有很多,“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课程特点,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启发式教学也只是改革课堂教学的一种尝试,需要一个逐步探索、完善和提高的过程,至于它的精髓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学习,去探索,去改进。我想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把创新意识应用于教学改革,激活课堂,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就一定能够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建江.启发式教育之我见[J].昌吉学院学报,2002(2).
篇12
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启用的新教材,编排科学合理,紧贴学生的生活。因此使用这些教材进行教学时,应该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构建科学教学的大课堂。
1.内容上的拓宽。尽管新教材贴近儿童的生活,但由于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积累的贫乏,我们在教学时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例如在教学《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一课时,我由学生熟悉的儿歌“人有两个宝:……”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了解人的外部器官,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知道了内部消化器官的名称及位置,之后,我没有简单地提示出食物在消化器官的旅途,而是让学生亲自品尝老师准备的点心,然后再让学生拿出听诊器互相听一听,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奥秘,最后让学生自己大胆猜测,观察食物消化流程图,了解了食物在体内发生的变化。这本是节枯燥乏味的课,我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变得轻松愉悦。观察、验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展开,也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
2.方法上的创新。科学课程改变以前靠老师讲解、演示,学生倾听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探究者,亲历科学的历程,使学生获得成长。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还要重视学生对科学过程的认知,这对于学生能将科学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各科学习中,以及迁移到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我们在课堂上采用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把有利于科学学习的活动方式都“拿来”。例如:做一做。
新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如教学《研究纸》一课,纸是生活和学习的必需品,对于研究各种纸的特点,学生们都会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究,但学生们真正感兴趣的是:“纸是怎样造出来的?”。故当我在他们研究完纸的性质时提议“让我来造一张纸”时,同学们兴奋了,但也犹豫了:“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之一,我能行吗?”我用期待、鼓励的眼光看着他们,先请他们根据已有经验大胆猜测纸的生产过程,激活学生思维,激发求知欲,激励了学生的胆气,然后组织学生制定计划,进行实地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给他们留下经历。当学生们看到自己亲手“创造”出一张纸时,激动地大叫起来。这次小小的拓展活动,却激励学生自觉向前人那样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积极动脑,勇于动手,开拓创新。
三、扩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时空
传统教育是以“书”为中心的,脱离生活实际,轻视“做”,所以扩展生活化的活动时空其目的在于“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活知识,用活知识。首先,作业生活化的扩展。以前,我们上完课就结束了,可现在我们让孩子把科学带回家去,使他们将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希望通过孩子们的这些举动去改变家长不正确的生活习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就在生活中。
1.查阅型作业。如在学习《我们吃什么》一课前,可先让学生统计自己家庭一周内吃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利用电脑、书籍等方式查阅你们家所饮用的食品的营养作用,并与父母共同讨论,根据实际生活情况,制定出一份食谱。
篇13
这有一些客观原因:虽然最近几年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一些学校抓住这前所未有的机遇,加大投入快速发展,具备了较强的实力。我校就是一个典范,基本是一年一个台阶。但有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正视:中职教育在中国教育的地位有点尴尬。社会上轻视职业教育,有能力的都把孩子往普通高中里送,考上大学才算是出人头地。职业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此种情况下,每年都是重点高中挑走优秀的,私立高中抢走优秀的,普通高中挑走准优秀的,剩下的我们自己抢夺。基本上什么样的都要,修车工又不是飞机乘务员,钻车底下,没人关注长相和身材,是个人就行。中职学校的招生几乎是没有门槛的。我们的学生90%以上是中考失败者,他们收到太多否定的评价,屡遭挫败感而没有得到肯定,所以不自强,干脆没好好学,还有就是家庭的因素,中职学校里很多学生父母离异,亲人病故,或者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孩子身边,疏于管理,使他们对学习的热情逐渐淡化。
没有了学习热情,就没有了学习动力。这种情况在实操课还好,学生能动动手,多少都有点兴趣,但在理论课,特别是德育等文化课,学生一到上课就哈欠连连,睡倒一片,或者是精神振奋,滔滔不绝,但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德育课相当于政治课,在小学,学生根本不知道政治课是什么,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为了应付中考,很多教师都在进行满堂灌式的教育,让学生不断的背不断的背,所以在学生看来,政治课就是“枯燥”的代言词。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使得我们在教学时遇到更多的困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学生对一门课没有了兴趣,那教师上起课来相当吃力,学生也感到学不到什么,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避免这种恶性循环的主动权掌握的老师的手中,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方法,学生已经面临枯竭的学习兴趣会被重新激发起来。
1磨刀不误砍柴功――做好准备工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堂课上得成功与否,除了教师对教材内容是否娴熟及是否适当地运用教学手段之外, 还与教师是否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密切相关。课前准备笼统的来说就是备课。备课包括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每个“备”都要花费老师的大量精力和时间。在备课时,在研究透彻教材的同时,备学生尤为重要。
教师花一定的时间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所了解的东西,然后用到教学中,引起他们的共鸣,让学生对这个老师产生兴趣,对该科的学习兴趣也就自然而来了。
2兴趣从导入开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能否引起学生对当节课内容感兴趣的关键。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必须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但很多教师不重视导入环节,大多情况下都是用“我们今天讲……”直接点题,这样做虽直接点题,但对启发学生兴趣,由旧导新,稳定课堂情绪将失去一次良好的机会。新课引入法很多如,以下就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用过的一些方法做说明:
2.1设置悬念
“ 好奇”是人遇到新奇事物时所产生的“探究反射”。陶行知先生曾对一个指责儿子拆卸闹钟的母亲予以“扼杀了一个爱迪生”形象比喻。教师更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学业有成。一开始,就设置一个悬念,让学生有强烈的想听下去的愿望,那这样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笔者在讲《职业兴趣》这一内容时,一上台就神秘的拎着一个袋子,当学生所有的目光都投过来时,故作神秘的问他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想知道这是什么吗?如果猜中了我把它送给那位同学。”学生们立刻兴趣盎然,纷纷猜测袋中物件。当吊足了他们的胃口时才把袋口打开。设置悬念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实现。
2.2实物展示
实物展示能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并居于一种新奇的心理把课听下去。比如在旅游班讲《职业礼仪》一课时,笔者就特意去专业教师那借来了导游人员工作时要带的实物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刚开始学专业,对专业的一些内容还是感觉比较新奇,对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的相关信息有着了解的欲望,而且这也能更直观的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
2.3借题发挥
借题发挥也就是说根据班级的一些实际情况进行导入,如在进行《崇尚程序正义》的课程讲授时,就利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上课,教师就表现出严肃的表情,手中拿着几张纸,说:“今天上课前教师要宣读几份处分报告。”同学们看到平时温和的教师突然严肃,立刻正襟危坐。教师先是宣读了两份真实的处分通知,最后一份是关于一位男生吸烟的处分通知,该男生一听到他的名字立刻大吃一惊,当听到说他抽烟,而且是因为“有人发现,并告诉老师”,没有真凭实据时,更是脖子都红了,同班同学也纷纷细声为他打抱不平。老师还在那装模作样一番后,话锋一转,问大家:“嗯……你们都认为陈同学冤枉?为什么?”学生们纷纷表述自己的意见。教师通过他们对此事的看法,导入这次的课题――我们要按程序办事。
2.4视频动画
我们的学生对一些影像的兴趣比文字大,而且现在网络发达,无所不有,所以有些导入可以利用网络媒体,搜集一些趣味性的FLASH、短片或歌曲MV等作为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它既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的触发点。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入新课的几句话对一节课的成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怎样能把学生引入到“柳暗化明”的境地。
3教学方式多样化,掌握学生注意力规律,莫让兴趣半路溜走
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身为教师,我们用语言来影响学生,用环境来助育学生,用活动来培养学生,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做牙那样随意对其进行剪裁、修剪、打磨。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教育必须尊重学生,必须依靠学生,必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其目的是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而非被动的高分低能者。教学要讲究教学方式多样化。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几种方式来达到提起学生兴趣的目的。
3.1角色对换,让学生来做老师
这其实是一种学生自学的课,但并不是让学生无目的的自学,而是一种任务式的自学。自从上学后,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和老师打交道的,教师在讲台上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角色,他们在下面则是服从的身份,学生从小到大对教师都有一种神秘感。如果教师提供一次机会让他们自己做老师,会让他们兴趣大增。笔者曾经试过让学生做老师,在一定范围内出一套试卷或习题,或者就一个内容让他们自己来想该怎么上,要找些什么资料,然后找部分学生上来讲。实践证明,学生的兴趣还是蛮大的。
3.2分组合作学习
21世纪,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所有事业和成就都将是团队精神的一种反映。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已经不大可能取得很大成就了。个人并不能编织出生活的网络,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根线。我们为这个网络所做的任何事情,实际上也都是为了我们自己。现在的中职生,有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家人的宠爱下生长,很少懂得与人合作。在教学中多点利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也可以让他们在相互提醒下展开讨论,在他人的带动下强化学习兴趣。
3.3视频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德育课的作用
中职学校的德育课事实上是一门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适应社会的一门课。但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点。所以一开始就先入为主,对德育课产生了排斥心理。而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网络无处不在,90后从小就接触电脑网络,对网络有一定的依赖性,很多学生都没有阅读纸质文字的习惯,很多知识比如历史、时事都是通过电视、电脑等视频渠道获知,所以他们对媒体视频中的新闻等的信任度还是比较强的。教师也应该利用这一点,多利用视频作为案例进行讲授。甚至可以适当利用一两节课来看电影,让学生对电影的内容发表看法。
有些在线视频可以用星光高清视频下载器等下载软件下载并可以按照需求来转换格式。
3.4情景创设,发掘学生创作力
情景创设即通过声像、模拟表演、再现生活等方式营造一种氛围,以便于让读者、观众更好的理解作品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创设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学生都是讲究个性的90后,他们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不妨好好利用一下,在课堂上创设些情景,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自导自演一些课堂上可以利用的情景。
3.5故设陷阱,勾起学生“提问欲”
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先有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在课堂中利用各种方法来勾起学生的“提问欲”。
以上的方法最重要的都是一个目的:授人以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生存》一书中的这样一句话:“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达尔文也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任何学习都是一个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学习主体与课本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4收尾工作要做好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记忆包括三个以上的一组知识时,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知识只受一次干扰,即第一个知识受后面知识的一次干扰,而当中的知识却受前、后知识的两次干扰,这种前、后两头的知识因受干扰少而容易巩固的现象,叫“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这可以看出,一节课中导入重要,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很重要。
课堂的收尾工作主要是说课堂小结。一节课即将结束,很多教师这时候都有耗时间的习惯,等铃声一响,就喊下课,这样导致学生也形成上课等下课的习惯。课堂小结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小结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重新回忆本节课的知识,巩固学生的记忆。一些灵活的方法可以加以应用。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力就是我们学会怎样学习的能力,兴趣是我们提升学习力的动力来源,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教师在课堂上想法设法提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是必不可少的。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中职德育课在学生的眼中和专业课一样精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