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管理决策的含义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我国数学教学历来重视基础的学习,函数对应关系作为中学最重要也最复杂的概念之一,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经常出现表述模糊或理解偏差的难点之一,为何学生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经常出现失误,是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反思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学中需要予以积极引导和解决的难点。下面我们结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对函数对应关系理解偏差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加以分析探究。
一、 高一学生函数对应关系理解偏差的原因
函数对应关系定义:函数的核心是对应关系.在函数符号y=f(x)中,f是表示函数的对应关系,等式y=f(x)表明,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x,在对应关系f的作用下,可得到y,因此,f是使“对应”得以实现的方法和途径。高一学生函数概念的理解水平低,出现偏差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主要与三个原因有关。
1、学习态度
学生高一学习函数对应关系是在高一上学期开始,此时学生们正结束初中生活,心态极度放松,中学学习过的一次、二次和反比例函数知识已然变淡,在高一开始学习时多数不会做过多详细的复习,对于突然间开始学习函数对应关系的学生而言在认识上有一定阻碍与排斥。
2、函数概念的抽象性
函数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和发展性,作为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函数对应关系形式丰富多彩,形成函数关系的两个集合元素可以是任意的,对于学生而言,深入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不易从多样的表征形式中抽象出函数共同的本质的对应关系,无法排除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去正确识别表征类型[1]。从初中简单的x变量与y变量的对应关系到高中变量与集合的对应关系,函数概念变得更加复杂多元化,使得学生头脑中存在着多种函数表象,无法抽象统一,造成理解混乱。
3、初中函数概念的负迁移
函数对应关系本身概念抽象且内涵丰富,学生在初接触时如果未及时理清其内涵与外延之间关系,得出简明扼要的理解,就会为之后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再现埋下隐患,但是如果过度解读概念,也会使得学生觉得难度加大,不知所云。
二、高一学生函数对应关系理解偏差的类型及解决对策
对于学生在函数对应关系理解偏差这个问题,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注重教学观念的更新与方法的进步,从表征形式的识别和转换角度引导学生区分本质和非本质因素,从而让学生掌握函数对应关系的本质,结合自身理解与认识扭转偏差。具体到教学中,可以从余下方面做出改变:
1、早期注重概念的渗透
早期要注重函数概念的渗透。高一函数教学中,学生受中学函数思想影响,在初期学习时并未意识到函数的对应关系,只是根据头脑中熟悉的几种函数模型来识别函数,或是认为函数是含有字母的等式、变量的关系式,从而出现认知偏差。基于此,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函数对应关系思想,正确与初中所学知识相区分,了解到量与量之间的依存性,在通过数的概念的发展,让学生明确几何的概念、思想和意义,并批核坐标与数轴等教学,逐步渗透并确立对应关系的思想,在此铺垫基础上,学生日后在接触概念时才可能尽少的出现偏差。对于刚升上高一的学生,学习函数时必须对一次、二次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及图像上变量的关系做详细复习,以便让抽象的函数概念可以以具体的函数为依托,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完成难易过渡,防止偏差与混淆。
2、中期着眼于微观
学生在初步学习后,对函数对应关系已有所认识,但是只局限于了解函数表对应关系,不了解函数对应的内涵,认知上较为宽泛,不细致、不深入,是一种全局式的泛泛了解。对于高一新生而言,初中函数的学习着眼于全局,重点考察宏观数量之间的彼此依存关系,关注总体发展趋势,高中函数则着眼于微观,关注静态发展,尤其是两个数集之间对应关系的描述,这种宏观与微观上的差异也是造成学生落差过大,学习与理解难度增大的原因之一,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比如在讲述集合时,让学生夯实基础,借助veen图和圆与圆加箭头的树图让学生反复理解A、B两个集合关系,及其和初中所学x、y两变量的关系,让学生形象理解集合的对应。对y=f(x)中的对应法则“f”的理解可进行以下形象的比喻:“( )”就像一个加工厂,“x”就像进入了加工厂的原材料,则“f”就是加工程序。只有满足了规格即定义域的产品才能进入工厂,而进入到工厂的原材料即x就必须按照加工程序f进行加工。如函数 中,只要是非负数就按照加程序“开平方根”进行加工,故有 , 。
3、后期注重知识建构
当学生对函数对应关系的认识已经逐步深入之后,在整体把握上多数会出现偏差,虽然可以理解“单值对应”关系,但在对变化了的、不熟悉的函数表征形式则常常难以区分自变量和函数值。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函数概念的掌握过程的体验,及时修正错误概念。通过揭示学生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帮助其加强理解,构筑起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实际问题引入,完成知识建构。对于教学中发现的学生认识错误,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鼓励学生明晰正确概念与错误概念之间的差异,从而针对性的加以修正[2]。教师要简明扼要的将函数概念的实质、灵魂抽取出来,将之变成学生口头能说、脑子易记、今后能够慢慢理解的东西,比如可以将函数的概念简述为――任意、唯一四字,以此为主干,让学生自己不断充实丰满。或者将函数对应关系分为清晰的层次加以描述,比如任取的一个x必对应唯一的y,即一对一,如y=x;任取的y不一定对应唯一的x,即一对多,如y=x2;任意一个x不可对应多个y,即不可一对多,如y2=x不是函数。这种层次描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纠正偏差。
函数对应关系认知偏差作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典型问题,造成学生认知偏差的原因有多种,只有在深入认识分析这些原因的基础上通过针对性对策予以解决,才能够真正解决学生学习中的这个大难点,更好的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
篇2
1.学校管理决策的含义与特征原则
以育人为目的的管理特征让学校管理有别与其他领域管理。学校管理可以定义为学校决策层为实现学校各项教育目标并对学校未来教育活动的发展,在策略、内容和原则上进行选择的过程。学校决策的组成可以从管理决策主体、管理目标和管理方向三个方面来概述。首先是决策主体,管理决策的主体是决策者和决策层人员构成。其次是为了个人活动和决策组织来对问题进行选择来实现学校管理目标。最后是根据学校目前情况就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对学校各项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进行确定。
分析学校管理的主要特征是决策者更好行使管理只能的关键,学校的管理决策的特征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目标性与人本性原则,目标性是决策的基础和核心,学校管理决策正是以教育的目标为中心来对学校发展的方向进行定位和开展的。人本性是学校决策管理的载体,学校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人本性正是学校管理决策的基础。在充分发挥师生的人本机动性,可以有效的让学校管理高效化、人性化。第二、可行性与动态性原则,可行性是学校管理决策能够科学合理开展的重要特点。管理的执行是需要一定的教育资源的,对于决策方向的选择和拟定不仅需要考虑到学校未来发展的必要性而且还应注意教育资源对决策的支持程度。动态性是学校管理过程中呈现的一种特点,随着学校改革的发展,更具开放性的学校管理成为学校与周边物质环境相协调的主要方式。通过对周边环境变化的把握,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第三、公平性与教育性原则,公平性是教育公平性在社会公平性价值体系的延伸,它体现在学生的入学机会的平等、教育结果和教育过程的公平性等,如何能够公平的享有优质教育资源是目前学校教育发展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教育决策的教育性与教育效用有直接联系,积极的教育决策能够达到正确的教育目的,也就是育人的目的。涪陵十九中对学校教师的要求是争做教学楷模,这正是积极教育效用的重要体现。
2.学校管理决策现存的主要问题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传统的教育决策模式存在的诸如封闭式、集权式和单一化等模式的问题日益凸显。只有教育理念上的不断创新,打开学校组织的公平开放度以及教育主管权利的下放等才能不断适应变化迅速的新时代。学校管理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决策参与形式化的趋向的问题。现存的决策参与形式往往缺乏实效性,并且决策参与的程度和采取的方式最终的结构都是个人决策的结果,形式化的决策方式日益呈现出其弊端。关键事儿不开会,大事儿开小会等现象的产生正是这种方式下的结果。其次是决策主体集权现象。现行教育模式下的决策主体是校长负责制,校长作为学校法人其权利往往没有制约而是受到相关政策的保护,一旦校长个人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学校管理决策上就会出现问题。再次是决策过程的单一化问题。目前学校教育决策多存在单一化现象,决策者往往会急于求成,在决策的过程中缺乏完整性和实效性。最后是决策认知的常识化问题。学校管理中关于决策认知的先入为主现象是目前学校决策管理中常见的一个问题。这种问题会直接造成决策缺乏科学合理性。
3.学校管理决策的优化
3.1 注重因地制宜,把握决策原则
随着全局观校园管理模式的兴起,日趋开放化和社会化的管理特点成为当下决策管理主流。为适应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决策管理环境,学校在进行校园管理时要注意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模式,在决策制定的时候要注意如下几个原则。首先是民主化原则,作为学校管理的必然要求,民主化的决策方式是学校教育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化的决策方式可以有效的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教育决策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这也是集体的力量与智慧的体现形式。其次是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学校管理者大局观的重要体现,将系统整体的总目标下放到学校各个教育职能部门,从总体的角度来看学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科学合理的制定解决问题的决策方案。再次是科学性原则,建立健全完善的体制体系,将决策、反馈、执行和监督等决策过程环节进行合理安排和制定,科学化原则是决策能够有效执行的保证,也是一系列决策原则的综合体现。只有制定了科学的、系统的、民主的决策运行机制才能确保管理决策能够更好更适宜的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服务。
3.2 加强理论学校,有效提升决策水平
对学校管理决策的正确认知是进一步提升决策水平的保证。将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和各方面的知识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教育工作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剖析和认识,理清教育现象与社会、学生、知识等各方面的基本关系是保证决策的实效性的关键。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与许多教育中师生关系理论都有联系,真正做到教育工作的有教无类、学有所教的效果。为避免教育工作中出现知行不一的现象方式,就必须善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同时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研究分析来制定相适宜的决策方式,这是提升学校自身管理素质和决策水平的重要前提。
3.3 倡导多元方式参与决策,加强决策程序的理性化与规范化建设
传统的决策方式中单一决策方式占据主导,这无法实现决策的科学合理性。积极实行集体决策、教师家庭活动参与决策、社区参与决策等多元化的决策参与方式。多元化决策参与方式是学校决策管理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加强决策过程理性化和规范化建设,转变传统的决策观念,避免一些诸如依靠直觉和经验进行决策的问题的发生。将决策过程细化为问题分析――设定目标――搜集资料――拟定优选方案――实施、追踪的循环方式。这样就能够保证决策朝着多元的、科学的、合理的方式发展。
4.小结
学校管理决策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科。只有科学的研究精神和全局观的决策眼光才能将学校管理决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正,确保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是学校未来发展能够得到更进一步提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许杰. 文化管理语境下校长行为方式的转变[J]. 中国教育学刊. 2008(09)
[2]丁建国. 以人为本:校长品格培养的基点[J]. 学校管理. 2004(04)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1(02)
[3]宋嘉. 学生是“先”生[J]. 当代教育论坛. 2006(01)
篇3
(1)信息管理。信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 IM)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们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总称。信息管理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信息管理是管理活动的一种,信息管理是一种社会规模的活动,它反映了信息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社会性。它是涉及广泛的社会个体、群体、国家参与的普遍性的信息获取、控制和利用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管理行为:
表1 信息管理行为
(2)认知价值。认知知价值就是顾客所能感知到的利益与其在获取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的总体评价。顾客认知知价值体现的是顾客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具有价值的主观认知,而区别于产品和服务的客观价值。感知价值是主观的,个性化的,因顾客的不同感受而不同,感知价值是从顾客的感知出发。消费者购物时的购买意愿,通常决定逾期认知价值,当消费者经由购物所产生之利益高于所付出之代价时,其购买几率较高。
二、信息管理中认知价值的重要性
(1)知识获取和认知价值的维度。信息活动都会涉及到信息的决策问题,尽管有些时候表现得不是很明显,或者说更多的是潜意识的选择行为。在一些具体的信息管理决策情境中,知识只是最终决策目标中的一部分,最为重要的是知识在决策过程中所起的中介效应。只有知识的参与,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需要了解决策方案的选择以及各个方案的收益与损失,因此离不开知识的帮助。(2)信息决策的视角。信息管理中的决策流程被广泛运用于经济管理等众多领域。方案的收益和损失是决策分析中最关键的部分,主要是利用多种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在这个阶段,就关系到决策主体的认知价值问题。比方说,一个人计划找一份工作,他在准备时要考虑的外部因素就包含了时间、精力、自身的发展、专业是否合适等一系列问题。但在他做出决策时,就将牵涉到他自己的认知价值体系是如何构建的。
三、信息管理中认知价值体系的构建
(1)对认知价值进行重要性分析。不同认知价值间的关系影响力不同,在对认知价值进行分析识别后,我们才能找出哪种认知价值对决策有重要作用,保证在决策时赋予其更多的重视。以下有两种方法可以借鉴:一是“手段与目的”认知价值法;二是权重分配计算方法。其中权重分配计算方法是对各种认知价值间的联系进行系统梳理,对重要性大的部分赋予更多的重视。(2)加强对认知价值的识别和组合。清楚地识别决策过程中牵涉到的相关价值,是构建信息管理中认知价值体系最先要考虑的问题。为了能进行科学的信息管理决策,就需要尽可能地收集包含的一些认知价值,其中不少认知论方面的资料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难题。在对各种认知价值进行充分认识后,还需要深入研究这些认知价值是如何在信息管理中构建成了一个比较科学完善的认知价值体系。通常情况下,其中一种认知价值就是另一种认知价值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或者两者会存在一定的矛盾。(3)均衡认知价值。在完成对认知价值的识别、组合以及重要性分析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与认知价值相联系的实际环境下的一些因素。认知价值的均衡,是指在具体的信息管理决策过程中,影响认知价值分配的外部因素也有着相互关联的密切联系。因此,我们还需对这些外部因素进行分析以达到均衡的状态。在实际的信息管理决策中。
综上,任何一项信息管理的决策活动都有其特殊性,因此不可能具备同样的认知价值体系。只要我们从决策分析和认知论这两个角度进行探索,正确分析决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能提高决策成效,构建科学化的信息管理认知价值体系。
篇4
市场调研要确定说明问题所需的信息,设计收集信息的方法,监测和执行数据收集的过程,分析结果,并把调查中的发现和其含义提供给客户。市场调研把消费者、客户、公众和营销者通过信息联系起来,这些信息有以下职能:识别、定义市场机会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优化营销组合并评估其效果。
市场调研的目的是为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市场调研的部门可以是企业、公司、团体以及任何一切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层或个人。可能是为了制定长远性的战略性规划,也可能是为制定某阶段或针对某问题的具体政策或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是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这种管理模式具有集中统一、有章可循的优点,可以避免任意行事,各行其是,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显现出许多弊端:行政权力管理多、学术权力管理少;共性管理多,个性管理少;低层次的管理多,高层次的管理少。低层次的管理只满足于教师在“教”,学生在“学”,只满足教学不出问题,不出事故。而高层次管理则要求真正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中心任务来抓,不仅注重教师在“教”,学生在“学”,而是更注重“教”和“学”的质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行政型教学管理的弊端,归根结底就是“机械性”三个字,它利用机械思维模式来管理教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决策和计划是封闭的。行政型教学管理强调管理者的权威性,往往按照上级指示根据权力意志作出教学决策、制订教学计划、教学改革措施和教学评估标准、编排指挥教学人员,忽视专家、教师、学生和有关人员的参与,决策民主程度很低,透明度不高。决策和计划缺乏咨询、监督和评价机制,呈现―个封闭状态。
2、计划内容是高度统一的。多年来,高校按照国家行政命令,实行学计划、统一课程设置、学大纲、材和教学方法、统一考试形式。这种统一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起过积极作用。但计划内容的高度统一容易导致课程结构呆板,选择空间狭窄,教学内容陈旧,难于创新,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的新世纪人才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3、计划的执行是强制的。行政型教学管理强调从上到下直线管理,强调权威与服从。上下级之间,管理者和师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与协商。按任务实施管理控制成份多,按针对性原则开展引导服务少。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如教务处和各级管理人员成为支配教学工作运行的核心和主体,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
4、评价分析是形式化的。在行政型教学管理的模式下,计划制订和实施效果的评价是以决策者为中心,被管理者的评价往往只作为一般信息的收集工作,而不是作为改进工作和参与决策的重要手段。许多高校评价体系欠科学,收集信息不全面,定性分析用得多,定量分析用得少,评价结果落实不到位,使评估很大程度流于形式。
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只能维持规范化条件下教学工作的常规运行,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适应性很差,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呼唤高校教学管理思维模式的转变,即从机械性思维模式变为适应性的科学思维模式。
二、高校教学管理必须朝着适应性科学思维模式转变
21世纪是人类走向知识经济、走向开放和全球化的世纪,对于中国,最大的时代特征就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一转变引发社会的极大震动,对政治、教育以及人们的思想行为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家和社会对用^标准的变化,家长和学生求学需求的提升,教学管理体制的变革,教育收费办法的调整,都使高校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处在一个变动的环境中,原来只注重维持规范条件下常规运行的强制性的教学管理,难以适应市场条件下外界环境的变化,机械性思维模式的教学管理已经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严重阻碍。
孟繁华教授在《教育管理决策新论》一书中指出,教育组织决策的适应性思维模式,是以现代科学方法论为基础的。在管理决策领域,与过去的机械决定论一统天下的情况不同,统计决定论应成为教学管理者应该遵循的方法论。以统计决定论所体现的科学认识和人们的价值认识两条轨迹的融合,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管理决策的适应性思维模式。高校教学管理也需要以适应性思维模式为指导,具体来说教学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管理科学化,决策计划开放化。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含义是: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管理基本原则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建立起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过程监控系统,进而实现对教学管理全过程的有效管理。
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部分,它指挥着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行。教学管理决策是指教学工作的领导者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一二级学院(系)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一定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选择目标和行动方案的活动。由于教学管理的决策所依靠的是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传递、交流、加工,因而教学信息管理又成为教学管理决策的基础。
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决策存在的问题是:自上而下的下达指令和自下而上的请示汇报偏多,校长享有教学管理决策的最后决定权,教务处作为协助和落实校长决策的职能部门存在着。这两级机构都有很大的决策权力,相反二级学院的决策权力偏小,因此应改变这种集权式体制,决策者应适当分权,转变校长和教务处的职能,增强其宏观规划和指导职能,将部分决策权和管理权下放到二级学院,同时应制订出教师和学生参与决策、计划和管理教学过程的切实可行措施,开辟创造性开展教学管理的新局面。
2、教学计划内容多样化,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在教学管理体制中,有一条基本的链,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选修)――考试管理制度。这―链条反映的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是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制度。因此,科学的教学管理,应首先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要求,建立建全教学规章体系,只有规范的教学系统,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教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教学管理科学化的程度。
高校至少应建立三个方面的教学规章制度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各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以及学校、学院、系反应的教学管理体制的各种规章制度;二是制定教学大纲以及有关授课、实验、生产实习、考试、毕业设计、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的制度、规定等;三是完善有关师资、学生、教材等教学管理的制度和规定。
适应性思维模式要求教学计划内容应根据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情况,实现教学计划内容多样化。在宏观层面的统一标准指导下,各高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创造和个性化,如多开选修课供学生选择。目前各高校实行的学分制就是这种多样化的典型。
弹性学制是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项重要内容,它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为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激励、竞争机制。弹性学制有利于克服目前高校教学计划过多、培养目标模式单一、学时偏多、专业面窄等诸多弊端,使学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安排教学,突出教学个性化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开拓能力的培养。
3、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和高效化。要大力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是先进管理方法之一。为有效管理教学过程,应推行教学工作的目标管理,即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通过上下结合的方式,制订各种教学工作目标并尽可能量化,然后将目标交给执行者,充分尊重其意见,发挥其智能,实行自我管理,以便有效实现预定的目标,最后进行评估,依据教学目标实现程度作出客观公正评价。
实行教考分离也是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方法之一。所谓教考分离,就是教师只负责授课环节,不负责所教课程的考试和阅卷工作。教考分离要求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学生也必须全面掌握所学课程的内容,通过教考分离,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考分离制度操作严格规范,也是目前较为完善的考试制度,是提高考试信息的有效措施。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广泛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设备,以实现教学管理的微机化。微型机有强大的功能:一是存储教学数据,如可对有关授课、试题、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大量资料进行存储与分析统计;二是分析评估教学状况,可运用计算机分析处理教学过程中有关动态状况,以及教学效果、质量等问题;三是支持教学决策,高校应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研究开发教学管理领域的决策应用软件,尽力运用计算机提供决策支持系统,以促进教学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4、实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励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向所期望目标前进的动力,由此而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激奋,导致个人从事满足需求的某种目标行动达到目标,需求得到满足,激励过程也就宣告完成。
将激励这一概念用于高校人才管理,就是要将组织目标与教师的需求结合起来,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它是针对高校教师内心状况和心理需求进而激发其工作动机的一条现代管原则。在激励理论模式下,高校教师的需要、动机和行为是有着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具体而言,在客观事物的激励下,高校教师的需要可以转化为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达到了,原来的需要实现了,又会产生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又会引发新的动机。这样循环往复,高校教师自身的知识就会不断增长,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也会长期得以维持,这样就会把人力资源由潜能转变为高校现实的财富。
有效运用激励机制,可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首先在教学管理中认真调查了解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需求,并创造条件满足其合理的需求,注重引导这些需求同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搞好教学、努力学习成为教师和学生最高层次的需求,这样他们就从内心深处产生教与学的自发动力,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其次要在保证教学规章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尽可能给师生留有一定的自由度,尽可能使教学过程的管理由外在强制性控制转化为内在的自我控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篇6
一、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校长应具备哪些信息素养
要使学校的管理形成目标明确、制度落实、方法科学、手段先进等所组成的科学化管理体系,校长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信息素养:对信息的感知能力、对信息的评价能力、对信息的选择决策能力、对信息的理解实施能力、对信息的反馈调控能力、对现代信息工具的利用能力、创造学校信息场的能力和克服信息综合症的能力等。
(一)校长的信息感知能力与学校管理决策的建立
学校的管理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贯穿着一系列的决策,决策、实施离不开反馈。信息是决策和反馈调控的基础,没有信息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决策和调控。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决策中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感知能力,尽可能地了解社会动态、时事新闻、国际政治差异等情况,还应全面地掌握学校的“实态信息”和“最新信息”。
关注新闻时事能帮助校长更准确地对师生进行国情教育,认清社会发展的形势,开拓教育的新思路。
学校的最新信息来源于师生的动态发展情况,校长只有调动一切感知手段,才能尽可能完整地掌握这些实态信息,以便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可见,校长的信息感知能力即信息的敏感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直接决定着学校的管理决策水平。
(二)校长的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与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
学校管理按空间不同,可分为学校与校外的信息传递和学校内部的素养传递两种形式。学校与校外的信息传递有三种情况:一是上级下达的各种文件、计划、指标等。校长对这类信息必须全面掌握并理解其深刻内涵,把它作为学校工作调控的根本依据。如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和研究的教育创新、创新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性学习等,校长要了解这些教育的概念、含义、途径、方法和学校具体实施情况等,只有掌握了以上信息后,才有可能做到在实践决策时达到方向清、办法多、措施实;二是社会、家长的要求意见和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信息等,这是学校工作调控的重要参考依据。如品德教育、挫折教育等,校长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分析、评价和调控;三是同类学校、兄弟学校间的办学经验、教育教学动态等,对这类信息要留心掌握,为我所用,如学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法规教育状况、教育科研动态等,以调整自己的管理策略和管理过程的实施。
(三)校长的信息技术意识和操作技能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发展
随着社会和学校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对信息处理的时效性要求以及管理的复杂程度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辅助进行学校管理,才能使大量的信息处理能够准确、及时地进行,才能实现科学化的学校管理。把信息技术作为学校课堂辅助教学、作为学校辅助管理,离不开校长的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因为,校长只有通过自己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才会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中应用的价值,才会创设良好的学校信息环境,包括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学校的信息教育。因此,校长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包括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开展、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高等,这样,才能在对信息进行调控时,做到准确、及时和高效。
二、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校长迫切需要提高信息素养
教育的信息化是教育从观念、思想、理论到手段、方法、模式等的根本性变革,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发展趋势。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迫切需要用知识信息和信息技术武装自己,树立自己的信息意识和观念,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打开一条通道。
(一)重视对校长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的培训
新校长上岗前,要有一个明确的素质要求和信息技术的水平要求。在校长岗位培训时,提出具体要求,从信息知识、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等方面加强培训,在培训过程别是要注意流于形式的现象,以提高校长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
(二)重视学校的信息环境的建设,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环境包括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包括档案室、图书管理室、计算机、多媒课堂、OA办公网络等)、学校信息教育组织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良好的信息教育氛围等。校长要重视学校良好信息环境的建设,一方面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另一方面提高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
总之,校长要认清学校管理离不开信息资源,离不开管理手段现代化,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才能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中生存、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一、应收账款及信用成本的含义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对外赊销产品、材料,或者提供劳务等等原因,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及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赊销已成为企业销售方式中的主要方式,其数额在销售收入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般而言,企业赊销可以激活市场、促进销售额的增长,最终使企业利润得到增长。但由于应收账款的巨幅增长将不可避免地引起相关成本的增长,如果没有有效的赊销管理政策,往往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不仅不能有效保证企业利润的稳步增长,甚至可能引起企业资金链断裂的严重后果。所以,企业的赊销管理决策必须建立在科学、准确、简便、客观的预测与分析的基础之上。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寻找赊销管理中的规律及相应的科学管理的方法。笔者认为,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应收账款信用成本回归分析方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有效方法。
然而,要掌握上述方法,必须先从信用成本的分析入手。企业信用指的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经营活动诚实守信、合法经营、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而取得的社会信用。信用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诚实守信经营和企业自身信用缺失而付出的代价之和。而应收账款的信用成本是指企业为实现利润的增长与扩大,采取相关的赊销措施,降低信用标准及条件,给予客户更多优惠,最终加大企业的应收账款总规模所产生的相关成本之和。它主要包括五种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短缺成本和折扣成本。
(一)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是指由于没有收回应收账款而使企业的资金被占用所丧失的潜在收益,可以机会成本率来表示;企业的应收账款金额越多、时间越长,被客户无偿占用的资金越大,企业的机会成本就越高。
(二)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是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各项管理活动所产生有关费用的总和。主要由相关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用等组成。在一定的规模之内,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保持基本稳定,同赊销管理决策无关。但超过这个规模,管理成本将会增加,管理成本将由无关成本变为相关成本。
(三)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
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是指企业的应收账款由于各种原因没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只要存在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就难以避免。坏账成本的大小与应收账款的金额大小及拖欠时间有关。可以用坏账成本率来表示坏账成本的大小。值得一提的是,此处所指的坏账成本与企业财务通则及相关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比率有所不同,这是根据企业具体的应收账款业务实际情况预计的。
(四)短缺成本
短缺成本是指企业如果少做或不做赊销交易,从而减少了应收账款,最终使企业蒙受的利润损失。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交易已经成为市场交易形式的主要形式。如果企业没有一定的赊销管理政策,没有应收账款的存在,势必要影响企业销售额的增长,从而使企业利润受损,这种损失即短缺成本。
(五)折扣成本
折扣成本是企业为扩大销售额,鼓励顾客及早付清货款、大量购买、在淡季购买等,给予客户在规定时期内提前付款能按销售额的一定比率享受折扣的优惠政策,从而减少应收账款金额所形成的企业成本。
上述五种成本之和就构成了应收账款信用成本的主要内容。
由于从赊销管理决策的角度来讲,笔者要考虑的是与决策相关的增量成本,而沉没成本属于管理决策中的无关成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所以,在应收账款信用成本的模型分析中只考虑上述五种成本的增量成本。
二、应收账款信用成本的模型分析
(一)应收账款信用成本模型的基本假设及坐标图分析
为简化分析过程,应收账款信用成本分析模型应满足以下基本假设:
1.假设管理成本不变。由于信用管理决策考虑的是增量成本,所以当管理成本不变时,与决策无关。
2.坏账成本、机会成本、折扣成本的变化相对均衡。
满足上述假定条件的信用成本抛物线如图1所示,图中的C表示信用成本的最低点;A表示信用成本最低点对应的成本数额;B表示信用成本最低点对应的应收账款数额。随着应收账款的增加,坏账成本、折扣成本和机会成本都会增加,而短缺成本在减少;相反,随着应收账款的减少,坏账成本、折扣成本和机会成本都会减少,而短缺成本在增加。当坏账成本、折扣成本、机会成本、短缺成本之和最小时,信用成本达到最小值。
(二)应收账款信用成本回归分析模型
1.抛物线回归方程计算与分析:
下面以二次抛物线方程来拟合信用成本线,使各期应收账款的实际值到抛物线的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或称偏差平方和)为最小。
信用曲线的模型是:Y=a+bX+cX2
其中:X表示应收账款数额;Y表示成本数额;a、b、c为二次抛物线方程的回归系数。
设偏差平方和为Q,则Q=∑(Y-a-bX-cX2)。通过对Q求偏导数,可以得到标准方程组:
通过对标准方程组求解,可以解得a、b、c的值。
然后进行相关性检验:
抛物线回归分析的实质是二元线性回归,可以用F法进行相关性检验。公式如下:
其中:m为自变量的个数;SR为回归平方和;Se为残差平方和;n为样本的个数。
通过求出回归系数a、b、c的值,可以求出抛物线的方程式。而根据抛物线的性质,此时,当抛物线方程式的顶点坐标值为
(-b/2c,a-b2/4c)。根据图1所示内容,信用成本图示中的OA段为信用成本的最小值a-b2/4c,信用成本图示中OB段为信用成本最小时相应的应收账款数值。也就是说,当应收账款的数值为b/2c时,有信用成本的最小值a-b2/4c。
2.信用成本率计算与分析:
在求出信用成本的数值后,可以进一步求出信用成本率:
信用成本率=信用成本/应收账款×100%
信用成本率的最大优点是:可以简化企业资金成本率之间的对比,迅速做出赊销政策是否适当的判断。与银行借款等其他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率相比,如果企业的信用成本率大于银行借款等其他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率,表明企业的赊销管理存在问题,应采取相关措施降低成本,扩大销售额;如果企业的信用成本率小于银行借款等其他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率,表明企业的赊销管理及信用政策适当,能以较低的资金成本率为企业筹集资金。
(三)示例
某企业产销A产品,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为21.5%。在企业的赊销过程中,应收账款额度(增量x)与信用成本(增量y)(机会成本、坏账成本、折扣成本、短缺成本之和)有关,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1。现将相关12组数据用表1表示如下:
要求:计算最小信用成本及相应的应收账款数额,并判断企业的信用政策是否恰当。
解:1.求二元线性回归的过程:
根据已知数据画出散点图(见图2)。由图2及表1都可看出,开始时信用成本随着应收账款的增加而降低,但当应收账款增加到一定数额后,信用成本又表现出上升的趋势。据此,可考虑以抛物线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
Y=a+bX+cX2
令x1=x,x2=x2,则抛物线回归分析可以化为Y=a+bx1+cx2。这时,抛物线回归分析化为求二元线性回归。
当n=12时,
计算得:信用成本率=y/x×100%=44.49%
可见,信用成本率大于企业综合资金成本率21.5%,说明企业的信用政策不合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在降低应收账款相关短缺成本、机会成本及折扣成本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赊销数额,以最终达到降低信用成本率的目的。
三、结论
信用成本模型是在企业赊销管理中的一个常见模型,本文以实际应用数据为例,按赊销管理决策要求,从分析信用成本的增量入手,即将信用成本的增量分解为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短缺成本和折扣成本之和,并按最小二乘法的原理,以二元回归方程模拟信用成本曲线,在求解函数的系数后,最终求得信用成本回归方程,从而计算出信用成本的最小值及相应的应收账款数值、信用成本率。该信用成本回归方程经过了相关性检验,在水平下有显著意义,使赊销管理决策结果更加准确,为应收账款管理提供了依据,提高了决策分析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及可操作性,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与经济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选庆.信用制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1.
[2] 贺俊刚.基于AHP的企业信用评估信息管理系统[J].经济师,2007(10).
[3] 吕青,贺俊刚.企业诚信伦理与市场博弈[J].科技信息,2006(11).
[4] 吕青,贺俊刚.企业诚信伦理评估指标体系[J].西安工业学报,2005(12).
[5] 柳絮,韩玉启.企业信用销售策略[J].统计与决策,2005(3).
[6] 庄楚强,吴亚森.应用数理统计基础(第二版)[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4).
[7] 周复恭,黄运成.应用线性回归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8).
篇8
一、引言
高等院校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已完成了校园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数字平台建设,实现了高速校园网有线无线覆盖、管理业务流程自动化[1,2]。这些信息化建设项目在学校取得了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节省了办公成本和办公效率,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了诸多问题[3-5]。比如:(1)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孤岛现象,从而造成数据不一致,类似的在校生数量各部门统计都不一致等等;(2)信息化和管理业务没有充分融合,停留在信息化仅仅作为管理的支撑或者辅助手段,反而造成在某一方面对业务部门来说信息化是一种负担的负面形象;(3)信息化不足以支撑学校管理业务流程的变革,往往信息管理系统随着学校管理业务流程的变革而无法应用;(4)信息化没有走向深度的应用,不能很好的支撑学校的决策,不能有效地支撑学校的各项工作业务,诸如学生奖助学金评比、年度教职工考核、学科竞赛等等。本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重点探讨随着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形成的数据资产如何高效利用,如何对数据资产进行治理等论述。面对学校庞杂的数据资产,作为信息化统筹部门,文中从数据融合的视角,探讨在互联网+、大数据等背景下高校数据融合的路径及其治理框架,从而为互联网+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思路探讨。
二、高校数据融合的含义及实施的难点
1.数据的含义
本文所指的数据包含两个层面的数据:
(1)基本数据或者称为静态数据。这类数据基本不怎么发生变化,或者即使发生变化,变化的频率也很低。例如学校的校园分布、建筑,教职工从入职以后的姓名、籍贯、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学生从入学以后的家庭信息、姓名、籍贯,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等类似的信息文中都归结为基本数据。
(2)动态数据。在这里将动态数据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过程数据,这类数据是目前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等产生的过程结果性数据。比如教师的学期授课信息、学生的选课信息、学生的课程成绩、学生上网的上下线流量等等类似信息,也是日常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看到的数据;另一类是行为数据,这类数据文中有称之为浸润式数据/伴随式数据,目前大多数的管理信息系统并不太关注此类数据,这类数据是管理信息系统使用者的行为数据,比如在线教学平台中学生在学习某个知识点能够从视频、网络中收集到其行为数据,上网过程中其浏览内容、停留时间等都可以成为行为数据。
目前大多数高校使用基本都是基本数据和动态数据中的过程数据,这类数据方便收集,大多数的高校也在利用此类数据做数据统计和分析,而真正要做到大数据分析,挖掘出对学校的管理决策能够服务时这些数据还远远不足以支撑,需要动态数据中的行为数据来做支撑,动态数据中的行为数据才是能够做好数据深度利用,挖掘出有价值的资源。
2.数据融合的含义
本文所指的数据融合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按照学校的业务领域,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主题业务域,比如人力资源域、教学资源与管理域、学生工作管理域、科研成果管理域、财务资产域、学校档案域、公共服务域、系统管理域等,对这些不同主题业务域的数据开展交叉、关联应用的形式称为数据融合;(2)基本数据和动态数据的融合,就是将基本数据和动态数据进行关联,做大数据的分析和深度利用,为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结果。
3.数据融合实施的难点
数据融合实施的难点:(1)学校主数据不完整,高校在以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没有制定相应标准规范,使得现在产生的数据缺项,不完整,同时标准不统一,造成数据使用起来困难重重;(2)动态数据中的行为数据收集困难,目前的大多数管理信息系统不太关注行为数据的收集,比较重视过程数据的管理;(3)信息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人手有限,信息技g部门人员疲于应对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业务部门人员关注业务管理,没有精力收集和分析动态数据潜在的价值,同时其关注到数据也仅仅是部门内部管理权限范围内的数据,无法从综合角度关注动态数据可能给业务带来的潜在价值;(4)高校内部没有设置专门从事针对自己学校数据的大数据分析专门人才,这一点和国外高校具有一定的差异,国外高校在某一领域会设置专门的分析师,比如,在教务部门设置专门的教务专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在教师课程设置、进度安排、知识重难点、考核要点、知识点补充,学生上课时段、复习安排等多个方面建议意见,而这些建议意见基本都是要通过对动态数据分析给出的科学决策建议,所以现在的高等教育基本还是大众教育,没有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开展的个性教育或者定制化教育。(5)现在部分从事数据分析和挖掘的企业也在慢慢重视教育大数据的分析,但目前这些企业一般还是从宏观层面对高校校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综合分析方面和某一专业领域分析方面研发的还不够,这也就造成了目前一些高校上马的校情分析系统或者挖掘分析系统不能更好推广的原因之一。
4.数据融合实施的有利条件
数据融合实施的有利条件:(1)学校基本都建设了高速的有线无线校园网络,为师生员工提供了便利的网络环境,也为管理信息系统收集用户的行为数据提供了基础。(2)大数据、商业智能等技术日趋成熟,为校园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技术保障。(3)经过长时间的运行,校园内的部分管理信息系统逐渐进入更新换代阶段,可以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改造的机会添加一些行为数据收集的功能,为数据融合提供基础。(4)学校现在比较重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融合逐渐深入。
三、高校实施数据融合及数据治理的探讨
1.实施思路
高校要实施数据融合,利用大数据对校园数据做深度处理和利用,首先要做好校园数据的治理,校园数据的治理包含两方面:(1)完善数据标准、规范,制定学校的主数据和元数据,明确数据源头,做好数据的收集,针对基本数据可以采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主要数据的收集,在线服务大厅(报表或者办事)平台进行额外的数据收集和补充。(2)提高数据质量,针对数据质量不高的数据采用逐步规范化的形式进一步完善,同时伴随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改造,牵引数据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数据质量。其次搭建好学校的基础平台,在学校基础平台方面建设好学校的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及监控管理平台、企业消息总线、业务流程平台、大数据平台、数据可视化平台、第三方开放平台,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学校数据融合和利用的生态系统。最后做好校园数据服务的应用及监管,数据融合的最终目标是为学校各级管理和业务部门提供决策,为师生员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治理框架
根据上述数据融合的思考和探讨,文中设计高校校园数据治理的框架如图所示。该框架共划分为五个层次:数据层、交换层、平台层和展示层,同时利用标准、规章、制度和规范为数据治理提供保障。
在标准规范方面主要考虑:数据标准、主数据定义、元数据规范、数据接口规范、数据管理规程(含申请、使用、)以及数据安全规范。
数据层:主要是数据的存储,涵盖主数据、元数据、动态业务主题数据和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交换层:数据交换及监控管理平台、企业消息总线,实现数据之间的交换和数据质量的治理。
平台层:主要包含业务流程平台、大数据平台、数据可视化平台、第三方开放平台,以满足上层的服务灵活应用,并构建校园数据治理和利用的大生态环境。
展示层:校园数据服务的应用及监管,数据融合的最终目标是为学校各级管理和业务部门提供决策,为师生员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四、数据融合及数据治理的未来趋势
根据目前信息技术领域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趋势,势必将给高校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带来深刻的变革。那么,文中在可以预见的几年内,高校校园数据融合及数据治理将会有如下变化:(1)高校校园数据在某一专业的业务领域将会建立数据挖掘及分析模型,针对某一方面对数据进行深度利用和挖掘,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2)学校将会设置专门的数据分析岗位,该岗位的人员全面了解和管理高校校园数据,配合某一方面的数据挖掘分析师进行数据挖掘,根据数据挖掘分析师需要的数据进行全面支撑,同时将业务管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转化成数据以便数据挖掘分析师利用;(3)数据融合和利用到一定程度,开展定制化教育,更好地对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提供精准的决策服务,比如可以针对课程和对应的学生制定出教学方案,针对突出的学生制定出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等等。
参考文献:
[1]池涛.从数字化校园到智能化校园[J].信息通信,2015(1):97,98.
[2]王晓辉,郭楠,刘清s.数字化校园的总体规划与建设[J].信息系统工程,2014(10): 12-13, 18.
篇9
企业在制定某种产品的生产决策时,总要确定一个合适的数量界限,超过这个界限或者比这个界限小都不能为企业带来最大利润。这里所谓的数量界限,可以具体化为经济生产数量的最后一个单位如何确定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所要阐述的边际分析法。
在边际的概念基础上建立了边际分析的方法,边际分析是管理经济学同时也是管理决策中最有用的手段。如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某一个因变量依存于一个或几一个自变量这样一种函数关系,所谓边际分析,是指在企业活动中,利用函数关系这一自变因素改变一个单位引起另一因变因素改变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最理想的结果。这种改变量就是边际变量。这样一种分析方法,运用于不同的场合就具有不同的经济含义,当因变量是产量,自变量是价格时,边际分析可以说明价格变动对产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当因变量是利润,自变量是投入时,就可以说明投入的变化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在进行边际分析时,还要考虑几个有关的概念,这就是边际值、平均值和总值。总值是所要衡量的某一变量的整体,边际值是自变量变化时的变化量,平均值就是总值除以单位数所得的数值。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区别和联系,是正确进行边际分析的前提。
二、长期分析和短期分析
在经济学里,通常要区分长期分析和短期分析两个概念,这里所说的长期或短期与日常生活中的这两个概念的意义是有区别的,它们并没有严格的数量界限,不是只针对时间长短而言,而是指事物的相对变化时间的长短而言。在经济学里,通常是这样使用长期和短期这两个词汇的,如果在决策考虑的时期内所有的生产过程的投入量,都可能发生变化,那么就说这是一个长期决策。如兴建新工厂的投资决策就是一种长期决策。如果在考虑的时期内,一些生产投入是固定不变的,一些生产投入是可以变化的,那么与这种时期有关的决策就是短期决策。如工厂不添置新的生产设备,但是增加工人,改变设备的利用程度,这样的决策行为就是短期决策,
企业做决策时,从长远观点与短期观点分析所得的结果不同。例如某钢铁企业,从短期观点看,技术设备数量、生产能力等等都是不变的,或不会大变。因此从短期观点看,钢铁的生产能力,可视为不变,如果预测到最近的钢铁需要量会大增,虽然这会刺激企业家扩大冶炼设备,但不能短时间形成足以影响市场的能力。但从长期观点看则钢铁企业的规模数量,钢铁企业的技术设备的数量等等都是会改变的,也是可以随市场状况而变动的。也就是说,如果市场钢铁需要量持续增加,价格不断上涨,肯定在一较长的时期内,钢厂会由于利润的刺激而扩充钢铁生产设备,增加产量,最终使供需双方逐渐趋于平衡。另外,对于轻工业,如织袜厂服装厂做短期分析,则不过几个月或一两季度。在几个月或半年左右,如供货不足,可能会使服装和袜子的价格上涨,使某些厂家大赚其钱,因为要在这一个月之内扩建企业厂房、增加设备和增雇工人,最后形成生产能力,也不是易事。但从长期观点看,或从半年以上的时间看,制造袜子和服装,洗衣液的设备与工人数量能够因销路大而迅速增加,或款式也随之,大大改变,使袜子和服装的供需趋于平衡。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短期分析是针对设备、供应、技术、企业数量甚至成本等不能作为重大改变的时间而言的。长期分析则是指整个工业、企业设备、供应量、技术水平、行业性质、最终的生产成本等等,都可完全改变的时期而言的。由于各个行业或部门改变难易程度不同,所以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长期分析和短期分析所代表的绝对时间是不同的。
在管理经济学中,既要考虑短期决策对收益和成本的影响,又要考虑长期决策对收益和成本的影响。在现实中长期和短期的区别并不明显,在进行决策时,最重要的是要综合考虑短期中期长期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要兼顾这三个方面的利益。
三、机会成本分析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概念,它与会计学中使用的成本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准确的把握机会成本的概念和运用,有重要的意义。
简单说来,机会成本就是企业把某些稀缺资源置于特定用途,而放弃其他用途或机会可能赚得的收益。这种特定用途可以是在企业内部,也可以是在企业外部,视情况而定。下面列举一些机会成本的例子,①将一笔资金用于自己企业的经营所具有的机会成本就是这笔资金用于其他金融活动所能够获得的收益。②用于一种经营活动的时间的机会成本,就是可能在其他职业上将会得到的工资收入。③利用一台机器去生产产品的机会成本,就是生产其他产品可能获得的收益。④如果使用某种机器,它没有任何其他方面的用途,那么机会成本就是零。因为这一特定用途并无需放弃任何有利可图的机会。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通过损失大小的计算可以考察机会成本,如果某一决策不承担任何损失,就不存在任何机会成本。
在一定意义上,机会成本的概念是最基本的成本概念。如果一个工厂要增加生产,但这种生产水平的提高并不需要扩大工厂的规模,而仅仅需要利用那些闲置的空间。那么,这些闲置空间的利用并没有带来任何其他的损失。因此,不需要计算机会成本,在计算边际成本时,就不需要把机会成本包括在内。
机会成本的概念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经营活动决策的重要方法。他指出对企业任何一种生产经营决策既要考虑其直接支出的成本,也要考虑由这一决策所放弃的其他最好机会可能带来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合理使用自己有限的资源。
四、增量推理法
边际分析法,从数学观点看是很准确的。但要对各种相关的要素进行分析,必须事先有比较完备的函数方程,或者积累了足够的数据,才能推导出所需要的方程。但实际上,有些企业很难办到。不过,只要有一些经验数字,根据边际分析原理加上经济人员的判断,也能推出比较理想的决策方案,这就是增量推理法。
这个方法是通过对增减一定的决策因素所引起的增量成本改变量与增量收益改变量的比较来识别各种决策方案的效果,从而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所谓决策因素的增减或改变是指价格的改变,产量的改变,投产资源的改变,生产程序的改变,工作班组的改变等等。这种改变不限于一对一的变化,而可以是任意数量和单位的改变。例如,某建筑工程公司原有10个建筑工程,工作很饱满,。而可承包的工程仍然很多,公司考虑如再增建两个工程,自然要增加设备和劳力的成本,但根据市场情况,公司所能多包工程的收益超过增量成本很高,因此再增建两个工程组是完全合算的,如在第12组之后再增建一个工程组其增量收益仍然超过增量成本。自然可建第13个工程组。如此继续根据市场情况增建工程组,直至所增工程组所有承包工程的增量收益,略大于或接近于增量成本为止,这时所决定增建的工程组总数,就是利润最大的工程组数目。
篇10
企业价值管理,又称为基于价值的企业管理,是一个不断进行投资和做出包含价值创造在内的决策的联系过程。它是以企业追逐价值最大化的内生要求而建立的以价值评估为基础,以设计价值目标和管理策略为手段、整合各种价值要素和管理方法,再造管理和业务流程的新型管理体系和管理思路。企业价值客观存在于利益相关方的评价中,主要包含了股东价值、员工价值、客户价值。 企业价值管理目标就是创造股东价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要求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中,遵循价值导向的理念,依据价值增长各种规律,来探索企业价值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技术。它要求企业一切决策、行为等均以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为考核基础,并在具体过程中广泛运用了经济增加值、市场增加值等一系列价值评估和价值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以帮助其实现目标。
二、企业引入价值管理意义
1.价值管理提高管理决策质量
价值管理要求企业在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将关注焦点集中在战略上,有利于正确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价值创造理念,提高管理决策质量。例如:将促使企业投资于预期回报率高于资本成本的项目,有效的减少了低收益投资;促进销售收入的增长,从而尽可能在保持资本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税后经营利润;促进企业追求最优的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率,以最低的资本成本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促进企业避免资本支出规模过大,积极处置闲置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避免资本沉淀;促进企业提高投资决策质量和效率,自觉调整业务结构,扩大价值创造能力强的业务等。
2.价值管理促进财务目标转变,提升财务战略
引进价值管理已改写了“会计利润之上”的传统财务目标,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财务管理各主要职能的统一目标,引导人、财、物等各项经济资源在企业内部进行更有效地配置,有利于使经营者利润与股东利益协调一致,维护股东权益,促进维护股东权益,使企业协调的运行与管理,有效避免企业财务决策与执行之间发生冲突。通过强化企业资金成本和价值创造理念,价值管理手段介入,有效提升了企业建立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现代化企业财务战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3.企业价值管理会有效改善企业法人治理机制
引入价值管理使企业更加关注股东价值创造的最大化,有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治理机制,协调好企业股东、管理层和员工等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形成严格的资本纪律,避免出现只注重规模扩张、不考虑真正的价值创造,投资规模与投资收益不成比例,导致资本回报率地下甚至使企业陷入困境的情况。
三、企业加强价值管理措施
1.领导层重视
将业绩评价和价值管理有机整合,引进综合绩效评价法、平衡计分卡和经济增加值等管理工具,不但是一种管理评价体系的变化,还是一种改变企业管理理念和行为的手段,设计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和利益调整。企业领导应给与高度重视,对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提供有力支持,才能实现企业管理重心和模式的真正转变。
2.企业员工全参与
价值管理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不应被认为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领导层在有关价值管理方案决策中,应当从充分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积极鼓励中间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参与具体方案的设计;在有关价值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当确保全体员工深刻领会其内涵,保持信息沟通渠道畅通,并能及时掌握各个员工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以实现价值管理在企业内部各个层级上保持一致。
3.科学有效组织实施
价值管理的实质是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要进行价值链再造,涉及企业人、财、物进行重新或者重组,因此科学组织实施十分关键。
(1)根据企业规模、发展阶段、经营实际和行业特点选择合适的参照企业,确定目标值。
(2)应循序渐进,科学分解目标值,根据企业发展阶段逐步深入贯彻价值管理理念,即不苛求一步到位,又要坚持不懈,以最终将价值管理变成一种价值创造的企业文化。
(3)改革企业的薪酬制度,以企业长期和持续价值创造作为业绩考核导向,将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等指标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并与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薪酬紧密挂钩。
(4)应做好价值管理每个环节的组织实施工作,协调好企业经营系统中发展战略、组织机构、业绩计量、流程与职责、技术、专业技能等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经营的协调、融合和价值提升。
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来看,改进和实施有效的价值管理通常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相配套,如比较发达的资本市场、严格公平的监管政策、发达的中介服务机构、较为完善的市场数据等。为使我国企业切实改进价值管理,提高竞争力,还需要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有效提高监督水平,提升投资者权益保护意识与参与决策水平,从而为企业全面推进价值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引入价值管理,促进财务战略和目标的转变,促进企业管理升级和战略提升,增强自己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 : EXCEL;管理决策;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3-0038-03
作者简介:王晓俊(1976-),女,浙江丽水人,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中学一级,学士学位,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
0 引言
现代企业在做盈亏临界分析时,很多大中型企业一般采用委托软件公司开发专业软件,但由于软件开发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专业技术人才及开发时间等,对于小微企业来讲,并不切合实际。微软公司推出的Excel、VBA等软件,早已被国内外经济管理人员公认为强有力的信息分析与决策支持软件工具。为了节约小微企业的有限资金,缩短软件开发时间,笔者试图在EXCEL电子表格平台上开发设计出一套盈亏临界分析决策模型。下面,就此问题展开如下分析。
1 本文涉及的基本概念
①决策:是基于一定的目标,运用科学地方法、手段,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中筛选出最优方案分析判断过程。决策问题有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之分。
②结构化决策:是指用确定的模型或语言描述某一决策过程的环境及规则,形成决策方案,对多套方案进行比选之后确定最优决策方案。对结构化决策问题而言,只要建立了模型就可在此基础上找到最优解或满意的解,因此完全可以运用计算机完成结构化决策。这就是本文的研究课题。
③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模型可分为物理模型、模拟模型和数学模型三大类。数学模型即通常所说的定量模型,是在现实系统中通过数学公式来量化分析各种本质属性,并描述各种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数学模型能够以量化的形式对各个特征量的变化规律进行描述。
④决策模型:是为辅助决策而构建的数学模型,主要用于管理决策。近年来,运筹学的内涵不断延伸,专家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了许多决策分析法,如对策论、排队论、调度模型、存贷模型、线性规则、动态规则等等。计算机系统是实施这些分析法的必备载体,它使决策方法数学化和模型化。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制重复性的数学模型,并形成管理决策,然后用Excel电子表格实现,提高效率。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常用的模型有很多,下面笔者以介绍建立盈亏临界分析模型为例,从建模分析工具、所需函数、具体步骤等三方面讲解如何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决策模型。
⑤盈亏临界点:也称损益平衡点、保本点,它是指企业当期销售收入与当期成本刚好相等、不亏不盈即达到盈亏平衡的状态。
⑥盈亏临界分析:是财务管理中的基础性分析方法,其最基本的应用领域是“本—量—利”分析,它通过成本、销量和利润三者关系的分析,找出三者之间联系的规律,从而有效地制定经营决策,为目标控制提供非常有用的方法。
2 EXCEL建模分析工具
2.1 “单变量求解”
单变量求解是通过对另一个单元格中的值进行调整,并计算指定单元格中的特定值的方法。单变量求解,需要在Excel中调整指定单元格中的值,直至与该单元格关联的公式返回符合要求的值。“单变量求解”是组成一组命令的关键部分,通常将这些命令视为工具。假设单个公式的预期结果为已知数,用来确定此公式结果的输入值为未知数,就能运用“工具”菜单中的“单变量求解”功能进行求解。在单变量求解的过程中,Excel定单元格中的值会不断做出调整,直至与该单元格相关联的公式返回符合要求的结果。
例如,表1中使用“单变量求解”逐渐增加单元格 B3 中的利率,直到 B4 中的付款额等于 900。
2.2 “模拟运算表”
模拟运算表实际是一个单元格区域。该表包括单/双输入模拟运算表,可以显示一个或多个公式中替换不同值时的结果。单输入模拟运算表中,可以针对某一变量输入不同的数值,观察其数值变化对公式产生了什么影响。而双输入模拟运算,则需要键入两个变量的不同值。
3 盈亏临界分析模型设计中使用的函数
IF函数在逻辑运算中比较常见。该函数执行真假值判断,即基于逻辑运算的真假值返回不同结果。通常用此函数来检测数值和公式。
3.1 函数语法
IF(logical_tes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
Logical_test 是计算结果为TRUE或FALSE的任意值或表达式。譬如,“A10=100”是一个逻辑表达式,若单元格A10=100,其表达式即为TRUE,反之则为FALSE。在实际运算中,可以通过任何比较运算符得出本参数。
Value_if_true logical_test为TRUE 时返回的值。假设本参数是文本字符串“预算内”,且logical_test参数值是TRUE,那么IF函数就会相应的显示“预算内”。假设logical_test 为TRUE,而value_if_true为空,则本参数返回0(零)。若要显示TRUE,就应为本参数使用逻辑值TRUE。Value_if_true也可以是其它公式。
Value_if_false logical_test是FALSE时返回的值。假设本参数是文本字符串“超出预算”,且logical_test参数值是FALSE,那么IF函数就会显示文本“超出预算”。假设logical_test 为FALSE且Value_if_false忽略不计(也就是说value_if_true 后没有逗号),那么系统就会返回逻辑值FALSE。假设logical_test 为 FALSE且Value_if_false 为空(即 value_if_true 后有逗号,并紧跟着右括号),则本参数返回0(零)。当然,Value_if_false 也可以是其它公式。
3.2 函数说明
函数IF可以嵌套七层,通过value_if_false及value_if_true 参数能构造出复杂的检测条件。
在计算参数value_if_true和value_if_false后,函数IF返回相应语句执行后的返回值。假设IF的参数包含数组(数组:用于建立可生成多个结果或可对在行和列中排列的一组参数进行运算的单个公式。数组区域共用一个公式;数组常量是用作参数的一组常量。),则执行IF语句时,必须逐一计算数组中的所有元素。
4 建立盈亏临界分析模型
盈亏临界分析主要用于确定企业达到盈亏平衡时的销售水平,即分析销量高于或低于这一平衡点时的盈利和亏损状况。盈亏平衡点的基本算法:假定利润为零和利润为目标利润时,先分别测算原材料保本采购价格和保利采购价格;再分别测算产品保本销售价格和保利销售价格。基本公式如下:
①按产品销售量计算:
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产品销售单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②按产品销售额计算:
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产品销售收入)=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
4.1 案例分析
YH公司制造一种高质量运动鞋。公司最大生产能力为1500双,固定成本为38800元,每双可变成本为38元,当前的销量为900双,平均销售价格为92元,公司管理层需要建立一个决策模型用于盈亏平衡分析,模型应包含以下功能:
①需要计算的项目:1)单位边际贡献及边际贡献率,2)销售收入、总成本及利润,3)盈亏平衡销量及盈亏平衡销售收入;
②假定公司希望获得24000元利润,计算为达到利润目标所需要的销量及销售收入;
③提供反映公司的销售收益、总成本、利润等数据的本-量-利图形,基于图形动态反映出销量从100按增量10变化到2000时利润的调整情况以及“盈利”、“亏损”、“保本”的决策信息;
④考虑到销售价格受市场影响可能有波动,用图形模型反映销售价格从70元按增量1变化到100元时,盈亏平衡销量和盈亏平衡销售收入的相应变化。
4.2 模型设计界面
4.3 建模步骤
①新建表,计算相关指标。
在“成本管理.xls”工作簿中新建一“盈亏临界分析”工作表,分别输入相关数据,并按公式法计算出盈亏平衡销量与销售额。如图2所示。
其中:B8=B4-B5,B9=B8/B4,B10=B1*B4,B11= B5*B1+B6,B12=B10-B11,B14=B6/B8,B15=B14*B4。
②利用“单变量求解”工具计算目标利润对应的目标销量和目标销售额。
单击B12单元格选择菜单栏中的“工具”“单变量求解”在弹出的“单变量求解”对话框中做如图3所示的设置。这样即可得到目标利润为24000元时的销量为1163双,销售额为106996元。如图4所示。
③建立模拟运算表。
在单元格C2:F5单元格区域中建立收入、成本和利润的模拟运算表,具体做法是:在单元格D2、E2、F2分别输入公式“=B10”、“=B11”、“=B12”,选中单元格区域C2:F5,单击菜单“数据”选择“模拟运算表”在弹出的“模拟运算表”对话框中做如图5所示的设置。得到的结果如图6所示。
这样即可得到不同销量时的销售收入、总成本以及利润等。修改不同的销量,其三个指标也自动调整。
④使用If函数得到决策结论。
单击A22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销量="&ROUND(B1,0)&"时,"&IF(B12>0,"盈利",IF(B12=0,"保本","亏损"))”按“回车”键确认。该公式的含义是判断B12单元格的利润,如果>0,显示“盈利”,如果<0,显示“亏损”,如果=0,显示“保本”。
⑤添加微调控件,建立模型。
打开窗体控件,添加两个微调控件,分别调控销量与价格。右击微调控件,在弹出的“设置控件格式”对话框中做如图7所示的设置。
这样即可动态显示出不同销量、不同价格的收入、成本与利润的变化情况。
⑥建立动态图表。
选择C2:F5单元格区域,利用图表向导建立收入、成本、利润的XY散点图,每个曲线分别代表收入、成本、利润,可以清楚地看到三条曲线随价格或销量的变化情况,并添加如前所述的控件按钮。结果如图8所示。
其中:垂直线是盈亏平衡销量垂直参考线和当前销量垂直参考线。采用垂直参考点的图形十分有助于决策者了解利润随销售单价变化的全貌,它反映出当固定成本与单位可变成本不变而销售单价由小变大时,盈亏平衡销量由大变小,垂直参考线向左移动。
综上,通过Excel成功建立了一个盈亏临界分析决策模型和可调动态图表,决策者可以在图形上边调节参数,边观察反映决策结果的曲线及其特征的变化。该方法可以帮助小微企业提高决策分析效率、节约企业资金、缩短开发时间、降低开发风险,帮助小微企业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管理人员甚至可以举一反三,无须专职程序员帮助,利用Excel自行建立成本决策模型、最佳产品组合分析模型、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决策模型等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常用模型。
参考文献:
篇12
然而,风水轮流转,2008年十一长假中的几场聚会让我发现,愁眉苦脸的,在外漂着的,大多是和资本、新概念、新模式等相关的朋友们,而且谁以往的全球化程度越高,好像谁就受伤害越深。
与此同时,两年前我曾说过的一句话重新又遭到朋友们追捧:“大凡搞企业的人无非有两类,一类是搞实体经济的,讲的是‘梦想’和‘坚持’;另一类是搞虚拟经济的,关注的是‘机会’与‘退出’。”现而今,我们中间还有不少人依然在“坚持”着,而另一些人则无奈地“退出”了,只是这种“退出”显得是那么地被动。
其实两者之间大可不必有什么较量,我有位搞宏观经济的朋友在比较中美经济时说的好:“中国实体经济强,而美国虚拟经济强。这就像是两个拐子,一个瘸了左腿一个瘸了右腿,原来可以相互搀扶着走,突然一个断了一条腿,另一个就不好走了。”事实也的确如此,当前金融危机的危害目前正在“实体”经济中得到体现,全球制造商都遇到了麻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日本、欧元区和美国的制造业均有所放缓。而在中国,那些外向型的企业遭受的冲击力已经显现。随着金融危机的恶化,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进一步加剧。债券息差近来明显上升,甚至连评级为AAA的巨头企业都只能以苛刻的条款借贷,更别说那些中小企业了。
其实,我当年说这番话的真正含义是说,从事实体经济企业与搞虚拟经济企业的管理者,在所关注的管理关键点上是不同的,从事实体经济的管理者必须关注“利润”产生的每一个过程,而从事虚拟经济的管理者则需要格外关注“风险管理”,而且要说到做到。
雷曼前首席执行官迪克・富尔德(Dick Fuld)在2005年7月接受《欧洲货币》(Euromoney)杂志采访时曾信誓旦旦地宣称:“我希望公司的每个人都成为风险管理者! (执行委员会中)我们12个人都在关注每个业务部门。风险管理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有我在关注,那么我们就有麻烦了。”如果此言属实,富尔德对雷曼倒闭的懊恼之情,应该被收入所有MBA教程。
英国《金融时报》的一位专栏作家说的好:“单凭贪婪或愚蠢,不可能导致这么多金融机构坠入迷途。在最为基本的监管任务上,管理层失职了;他们对风险缺乏管控和认识,并且无意理会毋容置疑的警告。”
管理层究竟出了什么问题?钱德勒在1977年出版的《看得见的手――美国商业界的管理革命》(The Visible Hand-The Managerial Revolution in American Business)一书中写道:“在进行管理决策时,职业经理人会选择那些有益于企业长期稳定和增长的决策,而不是那些使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决策。”“正是这种管理决策建构了IBM、通用电气(GE)和宝洁(P&G)等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首席执行官)能够很好地扮演这些角色,因为他是在企业中成长起来的,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了解企业的问题、机遇和员工。他经历了企业的成长――以至于他常常仅凭直觉就知道应该做出哪些决策。”
上述分析,是放在实体经济而言,但放在金融业等虚拟经济是否继续适用?富尔德是雷曼人,他在雷曼度过了整个职业生涯。他必定十分了解自己的企业吧?但是现实情况未必如此,雷曼倒闭后,专家们认为:“金融知识告诉人们如何为活动融资,而不是应该为哪些活动融资。”一些银行老板在舞池中转晕了。
由于总是在追逐下一个交易,太多的企业忽视了管理这一枯燥但十分关键的问题。其实,眼下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就是糟糕的管理。
篇13
国有资产财务投资风险简要的讲就是指经营主体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可能造成投资后财务资产的损失和收益损失的风险性投资。一般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方面是,投资收益不稳定性,虽然进行国有资产财务投资的目的是获取收益,使资产保值增加,但是在实际的投资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受到政策法规、市场环境、经营管理、技术手段等因素的作用,使投资效益达不到预期效益。并且这种不稳定性是一定客观存在的,不稳定性越大,国有资产财务投资的风险就越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风险预测手段的增强,利用经济和数理工具提前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测量分析,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另一方面是,投资的不确定性,因为国有企业在财务风险投资中,对于投资后的结果是不能预测的,不可能预知所有可能的投资后果,也难以预测结果出现概率,因而造成投资结果的不确定,形成投资风险。
二、分析我国国有资产经营现状,得出投资风险问题
国有资产是属于国家所有的,国家对国有资产具有唯一的所有权,通过国家以不同形式的投资形成的。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对国有资产管理也进行了体制上的改革。实行政企区分管理,建设了以现代化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为主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系。并且颁布了相应法律法规来规范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但是由于处于改革转型期,管理体制还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存在的财务风险投资问题如下:
(一)国有资产财务投资管理不当,造成投资效率低下,投资风险加大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经营主体对投资管理不当,缺乏对投资项目的科学、系统、可行性的研究,造成国有资产投资效率低下,影响着国有资产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在对国内经济行业进行国有资产财务投资的过程中,对部分行业投资过热、重复投资、造成资产浪费。而对于一些投资回报期长、规模大、技术复杂的行业投资不足,造成这类行业发展落后,投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投资管理不当,也增加了信用风险和投资财务危机。我国国有资产投资种类众多,投资范围广泛,投资过程中把国有资产投入不合理的投资领域,造成了投资混乱,效益低等不良现象。另外,投资管理人投资决策能力偏差,专业技能掌握不全面,难以适应多元化的投资平台和投资风险控制的需求,使投资风险不断加大。
(二)国有资产管理、监管制度不完善
国家设立的国有资产财务管理,财务部门赋予的职权过于繁琐、集中,在对资本投资支配的过程中,经常犯自我主义,加上财务监管制度的设置的缺乏,造成国有资产在管理投资过程中出现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造成国有资产财务投资管理混乱。例如:股权投资的盈利分红混乱,投资回报率成果的多少代表者投资收益的多少,但是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是按照一定的程序配发,程序十分死板, 分红有时多发,有时少发,这造成投资企业本身计算收益混乱,不能正确反映投资回报成果,国有资产现金流动不平稳,提升了财务投资风险。
(三)缺乏专业的财务投资风险决策和管理人才
在国有资产财务投资中,无论是对投资决策确定、投资风险的评估、投资股权的合理配置等都需要一批具有高素质专业技能的管理人才进行管理分析。在投资前进行良好正确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是国有资产投资保值增长的一个基础保障条件。但是现今的资产投资管理人员对市场了解薄弱,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缺乏实践操作经验,对国内外市场发展变化趋势了解不明确,利用国有资产投资缺少对投资风险的考虑,造成国有资产投资风险控制薄弱。
三、借鉴国外先进风险投资控制经验,提出国有资产财务投资风险控制措施
现今世界各国在进行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时,切实履行好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针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投资制定了严密的法律法规,依照国际法律严格管理国有资产;国有资产财务投资遵循商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原则,规范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强调国有资产投资使用效率和资本运营效率,注重培养专业的投资经营管理人才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加强对国有资产投资产权的评估和策划等措施来加强对国有资产财务投资风险控制。
(一)建立完善各类国有资产投资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
增强国有资产的投资效率、减少投资浪费、降低投资失败所造成的损失是建立国有资产投资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的首要原则。建立明确的投资主体风险承担责任机制,把投资风险承担落实到个人、单位或者企业。促使投资者和被投资者形成良好的对风险承担和防范意识,并且在投资经营中积极采取降低投资风险的各种措施,规范整个投资过程。建立投资主体分享风险报酬的激励机制,积极发挥投资决策者的管理潜能。实行国有资产管理政企分开,保证政府不过多干涉企业的自主经营和资产投资决定权。降低制度风险,防止因利益、风险态度、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投资风险产生的现象。
(二)加强对国有资产财务投资的监督,对风险信息提前的收集、分析、评估
在国有资产投资前期,加强对风险信息的收集信息。例如: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和运行状况、投资行业的运行状况、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变动情况、税收和利率变化情况、投资领域未来发展趋势等等。通过对收集风险信息的分析,制定投资战略计划目标、可行性研究策略、优化投资组织结构细节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等等。加强对投资风险评估和识别,分析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经营风险,对风险进行特征描述和发生的条件、概率分析,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三)建设一批专业的财务资产投资管理决策人员
财务投资风险存在于国有资产控制的各个环节,而财务管理决策人员在财务投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财务资产投资决策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能保证投资过程安全有效运行,还能降低投资风险。要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首先,要提高财务投资管理决策人员的风险意识,组织人员到风险控制好的单位进行参考学习,定期请一些专业知名风险投资人士进行培训,加强管理决策人员的实践能力测试,全面提高管理决策人才的综合素质。另外,提高人才的软实力,提升他们的集体工作价值观、集体认识观,素质培养要与国际接轨,学习国际优秀的投资管理经验。
(四)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多元化投资,规范投资决策和投资实施过程
采用投资客体多样化、主体分散化、方式多样化等多元化方式组织投资是现代企业降低投资风险中,常用的投资手段。而且广大的实践证明已经证明,多元化的国有资产投资可以降低投资经营风险。规范的投资过程为降低投资风险提供保障条件,国有投资主体投资活动要按计划方案进行,实施过程中要依据运营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对投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控制,并且与预期收益作对比,及时分析差距原因,提出风险管理策略。加强对投资决策前的准备,投资过程中的控制,投资完成后的反省对比研究等措施来尽可能的降低投资风险。
四、结语
为了保证我国国有资产在财务投资中保值增值,就要不断分析现实财务投资中存在问题,完善资产投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风险信息的评估和分析、进行多元化资产投资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对国有资产财务资产投资风险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余萍.国有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探析[J].审计与理财,20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