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现代经济危机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现代经济危机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现代经济危机

篇1

1 现代教育和经济危机

自教育产生以来,就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发展教育对改革生产技术、促进生产发展起到明显的作用;而发展经济则能够提供更多的教育经费、更先进的教育设备和器材。教育的产生相应伴随着教育技术的产生,在古代人类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时代,人们就学会打结计数,更漏计时等等,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而发展到近现代时期,教育得到极力改革,使得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完成了历史性的一次改革蜕变。再发展到后来图片、幻灯、影像等现代教育技术陆续进入教育领域,对传统教育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促使人们对现代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给予高度重视。 所谓现代教育,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然而,社会经济只要还是自由市场经济体系就都存在经济周期,都会有发生经济危机的危险。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如果危机的性质属于这种被动型的,很难认为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回升,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2 经济危机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2008以来的这场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全世界各行各业广受波及,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教育的发展受两类规律的支配:一是教育本身的规律;二是教育之外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市场的规律。在社会转型期间,这种外部规律的决定力量常常比教育自身规律的支配力量强大。

收入水平的降低和就业岗位的减少是历次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当前这场愈演愈烈的全球经济危机对现代教育产生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使人们对投资消费均失去信心,首先会使得家庭支付学费的能力降低;其次现代教育技术必需的网络、计算机等软硬件的投入也受到了抑制。这是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弊端,但全球经济危机让高科技产品(尤其是电子产品)价钱更为低廉,若用“主动型危机”的价值衡量,这正是更利于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好时机。我们可以用更少的资金付出获得更多的现代教育所需的软硬件设施。在危机中采取此项措施,能够在拉动需求推动投资的同时,对教育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换代。据世界电子业界知名调研机构Gartner的统计显示,中国的电脑产量占据了全球的一半,即全球每两台电脑就有一台是中国生产的,但其中大部分出口境外,国内市场消化较少。我国现代教育基础设施投入相比国外还远远不够由此可见一斑。当今所处的经济危机时代正是机遇中寻求发展的大好时机。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不景气,就业压力和工作形势更加严峻,提高全民知识文化素质,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正是顺势而为。随着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程度的增强,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面对严峻地就业压力,一方面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延缓了各级毕业生的就业,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并且能直接或间接地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就业岗位的减少使得人们参与高等教育的机会成本降低,在无法获得满意的工作待遇的情况下,人们就会选择继续接受教育以获取技能和推迟就业时间。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在校生选择继续深造,为未来经济回暖后更好的工作就业做准备;而已经工作的毕业生们选择重回校园则是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以便能更好发挥作用,回报社会。

从这两个方面可以推断出经济危机对现代教育两个完全相反的影响,至少在短期内,经济的衰退不会对现代教育的规模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并且有资料显示经济危机形势下快速消费、医疗器械、水电煤、教育、电信、国家投资建设等6个行业是被评价为“近期情况还比较好”的景气行业,其中就包括了教育业,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以上结论。

3 经济危机是发展现代教育的大好时机

教育行业成为经济危机中少有的“景气”行业,经济危机到来的同时也是发展现代教育的大好时机。虽然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业等属于不景气行业,但教育行业不属于新兴行业,而是传统强势行业,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波动较小。如何结合我国特殊国情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发展好现代教育是当前的首要问题。

在经济危机时期,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所需的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等设施不失为上策。虽然教育的投入不会在短期有明显的经济表现,但在未来必会得到丰厚的回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过“教育是中国最短的一块木板”,从木桶原理上讲这限制了中国整体的发展。而克林顿被誉为教育总统,在职期间对于教育的投入也是十分巨大的,曾以总统的名义号召全国进行从人人享有教育向人人享有优质教育迈进的国家教育行动,提出“将信息时代的威力带入我们的学校,到2000年为止,所有教室和图书馆都要连接到网络。”我国强调科技兴国,教育为本,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我国政府制订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教育业,尤其是对信息技术依赖度较大的现代教育,也包括在该计划中,因此,完全可以借此机会以只争朝夕的态度奋起直追。

总之,经济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并非坏事,一方面经济危机抑制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的迅猛发展,让我们意识到现代教育的发展并不是漫无规律,它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阻力,在信息化膨胀的今天为我们冷静的思考提供了空间,能更全面的思索未来之路;另一方面在危机当中应该总结自己的弊端,勇于创新,顺势而起,积极寻求发展,不要墨守成规。从长远看,利用政策及时调整教育的定位、教学方法、监管策略等,对保证现代教育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转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应在集思广益努力更好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也要戒骄戒躁,保持清醒的头脑,按照客观规律发展现代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篇2

在复杂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是国民经济运行中最敏感的神经,因此,现代经济学需要高度重视对虚拟经济的研究,高度重视和积极展开现代市场经济的虚实一体化研究。

在复杂的现代市场经济中,不论是由股票的交易拉动整个市场价格上涨,还是说哪一方面的影响更大一些,那要看在具体的市场经济中的表现。因而在复杂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看到实体经济领域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就只是治理试题经济领域的价格,那是比较片面的,而虚实经济一体化研究的前言意义也正是体现在这里。在21世纪,关于国民经济运行的研究,不论是关于实体经济的研究,还是关于虚拟经济的研究,都必须是虚实经济一体化的研究,因为在现实中这两大领域是紧密相连的。

二、股票市场对虚拟经济的影响

股票市场是一种复杂系统,其主要组分是自然人和法人(买方、卖方,以及中介方),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则在股票市场中进行股票的交易。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假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经济人”,他们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且其行为完全理性。按照这一理论,股票价格是投资者对影响股票价格的实体经济变量未来价值的理性预期,也就是说一种股票的价值应当等于其未来收益的现值。但是,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Herbert Simon)所指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只能是有限理性的,由于人们受到信息和知识的限制,难以了解和预测各种可能的结果,通常只能根据主观判断进行决策,而且在决策时也难以考虑所有可能的方案。此外,人们的价值观和周围人们的言行也 会影响其决策的正确性。

虚拟资本的内在不稳定性来自其本身的虚拟性,虚拟经济系统中存在的正反馈作用也会增强虚拟经济系统的不稳定性。例如购买某种股票的人越多,就会促使更多的人购买这种股票。人们之间的这种相互影响就是正反馈作用,它会造成放大效应,使股票的价格大起大落。

三、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对于股票市场的研究就是虚实经济一体化的经济研究。在现代国民经济的运行中,虚拟经济的运行占有重要地位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虚拟经济的运行中,股票市场的运行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虚拟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股票市场的运行不仅对虚拟经济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实体经济的运行也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股票价格变动通过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影响消费,财富效应是指金融财富的变化及预期的变化对推动消费支出的影响;其次,股票价格影响投资。股票价格通过改变资金成本;影响信贷渠道;影响固定投资等渠道间接作用于投资。

股市对实体经济的反作用也不可忽视,股市的上升会增强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并且由于“财富效应”而增加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反之,当股市泡沫破灭时,人们不仅减少消费,而且因心理恐慌而争相抛售各种金融资产,导致经济衰退甚至发生经济危机。

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的传导机制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的传导机制,实质上寻找二者相互作用的媒介物及其运行规律。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二者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经济变量相互作用。

第一,利率传导机制。利率作为一国货币的对内价格,对实体经济的运行有直接影响。利率下降就相当于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它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强化居民购买力的“惜购”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以及抑制社会总需求、制约国民经济增长。

第二,汇率传导机制。汇率作为一国货币的对外价格,作为开放经济中的重要变量,成为影响一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以本币升值为例,本币升值引起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进而导致产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再者,本币升值引起进口物价下降,若国内物价水平不变,则会出现通货紧缩的风险等。

第三,股票收益率传导机制。股票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载体,在资金存量不变的情况下,股票收益率提高,则会引导资金流向虚拟经济体,实体经济发展缺乏资金,经济发展处于非均衡状态。

第四,金融衍生品,实物金融产品等投资收益率传导机制。这种传导机制类似于股票收益率传导机制。

五、建立虚实一体化的宏观调控系统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从房地产市场传导至信贷市场、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由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由国内传导致全球,表明虚拟经济和试题经济是相互联系,紧密相连的。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研究还需要认真探索在复杂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虚实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调控系统的问题。

现代经济是高度虚拟化的,如果宏观调控知识调控实体经济,那对于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是难以起到有效作用的。这次爆发的金融危机表明,宏观调控不涉及股票市场,不涉及金融衍生品市场,早晚是要出现大问题的。自由的股票市场应该终结了,自由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也应该终结了,而应当建立的是各个国家或地区的虚实一体化的宏观调控系统。

这个新体系至少应该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长期规划研究;第二个层次是财政政策运作;第三个层次是货币政策运作;第四个层次是加强各国的协调合作。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大型金融机构跨国化已成为大趋势、大潮流的背景下,金融风险的跨境传染和溢出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提高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使全球经济得到健康、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一)背景探讨

“后危机时代”是指金融危机已相对缓和但危机的深远影响尚未彻底消除的特定阶段。一方面,金融海啸已基本平息,前期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已帮助全球主要经济体走出衰退阴影,步入全面复苏,全球金融体系重回平稳轨道。另一方面,金融风险并未彻底清除,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体系仍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严峻

未来的一段时期,全球会出现一个流动性相对充裕的情况。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看好,但是也必须看到,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改变,中国面临的发展也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

首先,流动性过剩。西方国家经济恢复的根基是非常不巩固的,而且它们财政扩张空间非常小,英国、美国乃至于其他欧洲国家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债务大都上升了20%-30%,但是经济还要维持,怎么办?只有一个答案,就是货币政策不仅不能收还要继续扩张。在这种共识的引导下,全球货币流动性还将持续,这将使中国经济面临资产泡沫上升压力和汇率升值压力。

其次,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口号下,全球兴起了一轮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浪潮。“轮胎案”、“特保案”等仅仅是开始,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还会愈演愈烈。更可怕的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土耳其等国对中国的出口也是持有敌意的。种种因素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国经济不可能继续依赖出口增长的方式来支撑未来的发展。

(三)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忧”和“外患”

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风险:第一个风险来自资产价值的巨幅变动。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如果中国房地产价格再提升20%-30%,便会激发更多的社会矛盾。相反,如果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下降20%-30%,很多企业和个人都将出现“资产负债表”的问题。第二个风险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出现某些影响农副产品生产因素,在流动性非常充足的背景下,很可能会演变为农副产品价格迅速上涨,进而直接演变为通货膨胀。

从国际方面来看,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困难重重:一是原材料和能源价格迅速飙升有可能带来的供应链局部中断。尤其是在日本震后重建和世界局部战争频发的大环境下。二是区域性风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想和估计。这么多经济布局在海外,一旦出现区域性冲突,那么政治影响、社会影响、经济影响都会非常大。

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反思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创造了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奇迹,年均增长近10%,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由1%上升到5%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但是纵观我们的发展思路,高增长总体上是主要依靠要素投入、低成本竞争和市场外延扩张的粗放型增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一)发展方式的反思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第一,中国的体制转轨使人口流动活络,劳动力的充分供给使工资水平缺乏弹性,劳动力的低成本得以持续,进而为经济增长贡献了“人口红利”。第二,高储蓄率和低利率政策使资本成本长期维持在低水平,个别年份甚至是负的实际利率,银行呆坏账的冲销和“债转股”还使得企业可以不必偿还本金。第三,只反映开发成本的能源和资源价格长期偏低,加之低污染成本,这些共同构成了生产要素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主要以低成本要素投入为支撑的粗放型增长必然引发过度投资,进而形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往复和循环。

(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反思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投入―产出”过程。因此,在一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物质资源拥有量及其持续供给能力,是决定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由于国内资源的稀缺性制约,经济过热和消费结构升级所导致扩张型经济增长,必然增加中国经济对国际资源依赖程度的迅速提高。

三、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深层次的制度性和结构性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后危机时代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一)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要保持持续增长,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问题,促进经济的平衡增长。一是调整需求结构,大力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在政策取向上,将合理把握社会投资总量规模,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长水平;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将现有的鼓励消费政策长期化。二是调整区域发展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一步健全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机制以及区域间的经济利益协调机制,为产业区域转移搭建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和形成一批在今后十年甚至更长时期内在全球范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不断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二)在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积极推动城市化战略

对于中国而言,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后危机时代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从国际经验看,经济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相互依存,工业化要以城市化为基础,城市化则要靠工业化来推动。城市化进程之所以能够创造需求,主要源于二个方面:一是城市化会创造出增加就业的生产性投资,增加公共品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二是城市化会引发更多的消费需求。相对而言,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要比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强得多,城市人口比重的提升就会带来消费总量的扩张。

参考文献:

1、韩保江.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N].中国经济时报,2004-02-16.

篇4

(一)背景探讨

“后危机时代”是指金融危机已相对缓和但危机的深远影响尚未彻底消除的特定阶段。一方面,金融海啸已基本平息,前期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已帮助全球主要经济体走出衰退阴影,步入全面复苏,全球金融体系重回平稳轨道。另一方面,金融风险并未彻底清除,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体系仍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严峻

未来的一段时期,全球会出现一个流动性相对充裕的情况。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看好,但是也必须看到,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改变,中国面临的发展也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

首先,流动性过剩。西方国家经济恢复的根基是非常不巩固的,而且它们财政扩张空间非常小,英国、美国乃至于其他欧洲国家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债务大都上升了20%-30%,但是经济还要维持,怎么办?只有一个答案,就是货币政策不仅不能收还要继续扩张。在这种共识的引导下,全球货币流动性还将持续,这将使中国经济面临资产泡沫上升压力和汇率升值压力。

其次,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口号下,全球兴起了一轮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浪潮。“轮胎案”、“特保案”等仅仅是开始,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还会愈演愈烈。更可怕的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土耳其等国对中国的出口也是持有敌意的。种种因素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国经济不可能继续依赖出口增长的方式来支撑未来的发展。

(三)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忧”和“外患”

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风险:第一个风险来自资产价值的巨幅变动。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如果中国房地产价格再提升20%-30%,便会激发更多的社会矛盾。相反,如果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下降20%-30%,很多企业和个人都将出现“资产负债表”的问题。第二个风险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出现某些影响农副产品生产因素,在流动性非常充足的背景下,很可能会演变为农副产品价格迅速上涨,进而直接演变为通货膨胀。

从国际方面来看,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困难重重:一是原材料和能源价格迅速飙升有可能带来的供应链局部中断。尤其是在日本震后重建和世界局部战争频发的大环境下。二是区域性风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想和估计。这么多经济布局在海外,一旦出现区域性冲突,那么政治影响、社会影响、经济影响都会非常大。

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反思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创造了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奇迹,年均增长近10%,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由1%上升到5%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但是纵观我们的发展思路,高增长总体上是主要依靠要素投入、低成本竞争和市场外延扩张的粗放型增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一)发展方式的反思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第一,中国的体制转轨使人口流动活络,劳动力的充分供给使工资水平缺乏弹性,劳动力的低成本得以持续,进而为经济增长贡献了“人口红利”。第二,高储蓄率和低利率政策使资本成本长期维持在低水平,个别年份甚至是负的实际利率,银行呆坏账的冲销和“债转股”还使得企业可以不必偿还本金。第三,只反映开发成本的能源和资源价格长期偏低,加之低污染成本,这些共同构成了生产要素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主要以低成本要素投入为支撑的粗放型增长必然引发过度投资,进而形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往复和循环。

(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反思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投入—产出”过程。因此,在一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物质资源拥有量及其持续供给能力,是决定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由于国内资源的稀缺性制约,经济过热和消费结构升级所导致扩张型经济增长,必然增加中国经济对国际资源依赖程度的迅速提高。

三、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深层次的制度性和结构性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后危机时代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一)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要保持持续增长,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问题,促进经济的平衡增长。一是调整需求结构,大力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在政策取向上,将合理把握社会投资总量规模,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长水平;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将现有的鼓励消费政策长期化。二是调整区域发展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一步健全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机制以及区域间的经济利益协调机制,为产业区域转移搭建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和形成一批在今后十年甚至更长时期内在全球范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不断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二)在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积极推动城市化战略

对于中国而言,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后危机时代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从国际经验看,经济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相互依存,工业化要以城市化为基础,城市化则要靠工业化来推动。城市化进程之所以能够创造需求,主要源于二个方面:一是城市化会创造出增加就业的生产性投资,增加公共品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二是城市化会引发更多的消费需求。相对而言,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要比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强得多,城市人口比重的提升就会带来消费总量的扩张。

篇5

三是资本活力保持领先水平。“十一五”期间,江苏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7.5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6299.4亿元,比上年增长21.5%。民间投资17198.2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5.4%。全省私营企业近100万户,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个体工商户超过300万户,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二。

四是经济开放度位居全国前列。2011年,全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首超5000亿美元,达到5397.6亿美元,同比增长15.9%,连续9年居全国第二位。这也是继2003年突破1000亿美元、2005年突破2000亿美元、2007年突破3000亿美元、2010年突破4000亿美元之后,外贸进出口登上第五个千亿美元级台阶。“十一五”期间,江苏利用外资驶入快车道。五年利用外资额达到1182亿美元,相当于“十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的2倍。2010年江苏实际利用外资284.98亿美元,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一举站上了三百亿大关,连续9年领跑全国。

五是县域经济领跑全国。江苏县域经济长期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全省县域平均人口94.19万、GDP 313.9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58亿元,分别是全国县域经济平均值的2倍、4倍和6倍以上,在全国排第一位、第一位和第二位。在2011年全国百强县排行榜中,江苏有28个县(市)入榜,其中7个县(市)位居前10强,江阴、昆山、张家港和常熟并列第一。

六是统筹发展协调性处于领先地位。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是近年来江苏科学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6341元和1080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4:1,是全国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提前一年整体脱贫。江苏是全国近10年城市化水平上升最快的省份之一,城市化率已超过6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已实现全覆盖,基础教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健康水平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

【图表说明】 2012年4月14日,江苏省在宿迁召开全省苏北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按照整体规划,到2015年,苏北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具体目标包括: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东部沿海省份平均水平、人均年纯收入4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资料链接】江苏五年后超广东

广东省委书记在2012年1月3日召开的广东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指出,按有关部门的测算,按照这几年两省经济的增长速度来算,江苏要超过广东大概在2017 年。

2011年广东成为国内首个地区生产总值迈入5万亿大关的省份。但广东与江苏之间的差距仍有不断缩小的趋势。2011年前三季度,江苏GDP增速比广东高1.1个百分点,总量比广东低1840亿元。而2010年前三季度,江苏经济总量比广东低了2191亿元。“江苏GDP增速比广东高1到2个百分点。未来几年内,江苏GDP超越广东是迟早的事情。”广东省社科院珠江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成建三表示。

篇6

设计这具概念古已有之,直到我们今天所讲的广告设计,其间最重要的改变就是设计目的变迁。艺术中的设计是艺术家审美理想的物态化,它可以不去质追求其中物的功利性,也可以不必去迎合他人的口味,它可以是艺术家个人审美情趣的体现。

广告设计是企业主动实施市场引导,创造新增长点的“尚方宝剑”。广告设计就是市场,就是效益。没有好的产品则没有名牌,没有名牌就没有市场地位。现在,单纯靠技术创新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技术与设计并重,功能特性与情感最求兼顾的“产品文明”时代已经成为企业拓展市场的新“增长点”,它推动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创新能力,引发市场的消费新潮。

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劳动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是买卖双方购买和出训商品进行交易活动的地点或地区。企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是由市场经济的条件来决定的,市场能够反映出人产需要什么商品?需求多少?哪些类型的人群需要这些商品等,即广告设计与商品生产一直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广告设计与市场需求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这就为我们的广告设计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提高,市场机制进入精神生产领域,生产文化产品的企业大量涌现,文化产业迅猛崛起,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迅猛上升。在许多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种商品的文化含量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附加值越来越成为经济的强大竞争力;文化观念的变化带来了新产品开发、产品结构调整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哪里有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市场是人类社会劳动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设计与商品的生产一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商品的设计质量、生产质量的好坏都可以通过市场得到检验;市场及市场需求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设计的一处重要基础和衡量设计成功与否的尺度;设计与市场的关系实际上是设计与消费者的关系。

消费决定生产和市场,消费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市场就买卖什么,这才成为市场经济。首先,为最稳定的消费设计,其次,为被空缺的消费设计,然后应该为到来的消费设计,只有坚持从消费出发的道贺机才最具有效益,也回受市场的欢迎,这就成为真正为经济的设计,也同时成为商品流通的“保护神”,为商品锦上添花,获取消费,争取流通。

如今,已是市场经济时代,凡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设计也必定是成功的,而且,设计为市场的生产、消费、流通服务,这也正表明设计与市场的密切关系。设计主要的方面也是设计市场,设计市场的商店、宾馆、写字楼、贸易公司和银行大厦,设计商标、包装、广告、橱窗和装饰,设计进入市场的企业和品牌形象等。设计是工业革命后的结果,与科技之间有深刻的关系,无论第一、二次或第三次科技革命,设计都起着不可抹杀的作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设计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无疑会给今天的社会发展以推动。

中国加入“WTO”已经成为现实,我国的经济运动模式和产业结构更新也将因此而发生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的设计产业发展迅猛,且设计产业是伴随着经济不断成长起来,特别是知识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对设计产业的适时性,前瞻心房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设计作为一种全心的文化内涵和视觉形象的创造,如果把视野和观念局限在某一个地域和传统观念模式中,或者停留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争吵中,则很有可能跟不上时代,最终被淘汰,因此,我们的设计、企划、品牌、广告和创意行为也必须以西部大开发的姿态运作,追求最新的国际化原则,而设计也要紧随为企业的市场经济服务,它将加入到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中。

篇7

1后金融危机时代

所谓的后金融危机是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作为标志,在这场危机之下,全球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此后在精力这场危机之后,全世界的经济开始经历严峻考验开始步入缓慢发展的时期。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来临,则标志着全世界的经济开始从衰退阶段逐步走向恢复,实体经济的发展逐步趋好。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来讲,其重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逐步恢复的过程中,世界经济发展开始逐步走向正轨,市场竞争开始变得越来越激烈,从而遇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各个企业为加快自身的发展,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加快竞争,从而使得资源缺乏,竞争也变得越来越厉害。第二,金融危机后,企业之间的差距也逐步加大。由于不同国家、地区和行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不同,从而提出的各项政策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造成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距,也使得不同地区的企业发展差距逐步拉大。第三,世界各国的经济实体发展更加困难。在这个发展时期,大范围内的经济都处于动荡状态,而且经济发展前景变数很大,不能做出可靠性预测,更多的资金都流向虚拟经济,因而增加了经济实体企业发展的难度。第四,信息化程度不断增高使得企业利润逐步压缩。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涌现出了诸如淘宝、1号店、京东等主流的电商。而这些电商的发展,一方面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但是在信息化时代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企业利润也在逐步的缩小,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

2当前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我国经济在经历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形成规模,并逐步涌现出一大批世界知名企业,如华为,比亚迪,吉利等企业。但是,从整体的环境来看,我国企业还处在一个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之中。这种基于生产价值链低端的环节使得我国企业在利润和资源利用方面都比较低,能源消耗却非常的大。同时,随着后金融时代中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逐,盲目依赖互联网,并以价格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使得企业的利润更是逐步的下降。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健全社会主义经济体质,并逐步加大对个人知识产权的保护。

3后金融危机下的现代企业经济发展策略

3.1转变企业管理观念

信息化时代背景和后金融危机下,企业首先应该转变过去的经营管理观念,因为管理观念将直接决定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而对于观念的转变,不仅仅要求广大的员工对观念进行更细,更为重要的是让广大的企业高层及时转变观念。对于企业来讲,管理人员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基础。通过管理人员观念的转变,给企业营造良好的管理分为,并使得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这要大胆的借助世界经济发展信息化的背景,在管理中引入管理意识,并积极的推行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此保障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方针和目标时候,能够具有更为长远的考虑和企业危机意识。

3.2转变企业经营策略

对一个企业来讲,经营策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保障企业运行的关键。在后金融危机中,在资源缺乏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更需要转变自身的经营方式,以此实现企业利润来源的多样化,具体笔者以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加强企业多元化的发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导致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原因很大部分是因为公司业务单纯所带来的冲击。以房地产企业为例,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政府为保障民生发展,推出多项经济刺激计划。此时房地产企业开始大幅度的涨价,从而导致大部分资金流入到房地产相关行业,对其他行业的刺激则很少。此后随着我国银行进一步收紧房贷,导致很多的企业资金链开始出现断裂,从而使得很多的小型房地产企业开始倒闭。因此,加强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实现企业利润来源的多元化是后金融危机下的重要策略。其次,加强对企业经营方面的管理。为了能够较好地适应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需要,企业必须要及时的转变传统的经营组织架构,采用更加具有柔性和灵活的架构,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快速的适应环境的变化,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策略的调整。第三,加强品牌建设。传统企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通过加强企业自身品牌的建设,加大对企业形象的推广,通过品牌效益才能更好的带动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通过品牌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的占有率。第四,加强对信息化的利用,从而拓展自身的经营渠道。充分利用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结合政府提出的“互联网+”,从而在强化传统销售方式的同时,实现自身经营销售的多样化,扩大自身的销售业绩。

3.3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通过网络化的方式,加大对自身财务管理数据的分析,如通过构建财务管理系统的方式,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可突破传统财务管理的限制,如通过金蝶KIS、用友等软件可实现远程查账、报账和报表等工作。以图中的金蝶软件为例,通过网络即可实现对企业不同部门财务往来、业务的监督,同时企业也可根据这套财务管理系统,对自身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企业收入进行预测,从而更好的让企业调整自身的战略。

4结语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必须转变传统思维观念,改变自身的经营方式,同时加强信息化的利用,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让企业有效的调整自己,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提高自身的经济利益。

作者:王 聪 单位:陕西省委党校经管教研部

篇8

一、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创新

理论创新是微观经济学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近些年来公共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管制经济学等微观经济学领域都获得了较快发展。对于在这些不同成果应该不断加强研究。

1.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公共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新领域,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重点分析了一群人如何自行组织起来来解决公共资源问题,从而提出了研究公共资源的一种新范式。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构建起以来的一整套公共资源分析框架得到了人们地赞赏,人们对其研究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不少学者评论其了基本的经济教条,奥斯特罗姆成了实际上公认的公共经济学家,成为了公共经济学的创始人。正是因为如此,在今后人们对公共经济学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起来。在实际工作中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与其一起获得2009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奥利佛・威廉森在经济管理尤其在公司边界问题的分析上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2.劳动经济学的新发展

传统的新古典主义的劳动经济学本身是存在着重大缺陷的,该理论体系本身远离市场经济的现实情况,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201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彼得・戴蒙德以及戴尔・莫滕森等人对其进行了补充修正,这些学者主要是对劳动市场上的供求冲突进行了重新解释,他们建立起了一系列复杂模型,通过这些模型解释了政府干预政策的应用将会使得市场运行起来更有效率。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他们还提出了提升搜寻效率的措施,这对于政府干预劳动力市场提供了重要地理论依据,对此今后工作中应该不断加强研究。该领域当前已经成为劳动经济学的主流理论,对于这种理论今后应该大胆研究不断创新。

3.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地重要分支,不少学者都在福利经济学领域都取得了突出贡献,霍布斯和庇古是旧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创始人,他们认为经济福利主要是取决于国民收入数量以及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为了实现福利最大化就应该进行财产转移。新福利经济学则主要分成了社会福利函数论派及补偿原则论派这两大派。这两种派别都取得了不同的成就。社会福利函数论派中的阿罗以及萨缪尔森认为帕累托最优并没有明确究竟是哪一个最优状态才能够使得社会福利能够得到最优,正因为如此,今后就需要利用社会福利函数来解决这个问题。社会福利函数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这方面的创新应该引起注意。这些学者认为效用可能曲线同社会无差异曲线之间的切点就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最优状态。对于这方面的情况,今后工作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在福利经济学发展过程中阿马蒂亚・森做出了突出贡献,森对福利经济学进行批判性重建,森对社会选择理论规范性命题进行了基础性工作。他认为阿罗定理公里性条件应该进行更加明确的表述,为了进一步研究,他还对阿罗定理进行修改。自由悖论是森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他认为帕累托条件同自由选择条件应用在无限制定义域的社会选择框架中的时候,两者之间将会出现矛盾。此外森还对萨缪尔森把社会福利看做是个人效用总和的函数观点进行了批评。能力功能概念的引入是森的重要理论贡献。对此,在今后工作中应该对其不断加强研究。这样才能够适应实际工作情况。

4.管制经济学

在管制经济学方面,斯蒂格勒是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是他首先对政府的管制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主要在《经济管制论》中利用案例分析法来对管制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当前斯蒂格勒已经成为重要地创始人。

二、微观经济学方法的创新

在观察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的同时,对于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是一项重要内容,在今后工作中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更有助于今后的进步。当前不少新方法的得到了普遍应用,对于这些新方法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

1.计量经济学的出现

计量经济学是拉格・弗里希创造的一门学科,之后迪鲁布等人对此作出了贡献,詹姆斯・海克曼等人是在微观计量经济领域作出特殊贡献从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这些学者的研究标志着微观计量经济学的诞生,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出现对于个人层面上出现的许多新问题都能够进行经验型地研究,通过这种方式将更有助于实现科学地分析研究。微观计量经济学实际上给今后微观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重要地研究方法。

2.博弈论的引进

当前博弈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个领域中,博弈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是最为成功的,当前的博弈论已经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博弈论主要是用来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的,通过利用博弈论这一分析工具,将有助于拓展微观经济学。通过研究博弈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也比较多,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埃尔文・罗斯以及罗伊德・沙普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罗斯主要是用博弈论修不了运转不佳的庞大体系,沙普利则被认为是博弈论的具体化身,潜在博弈论指数是其主要贡献。《随机博弈》是其典型代表作。

3.统计学的应用

当前在微观经济学研究过程中,统计学得到了广泛应用。统计学的应用对于提升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效果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弗里德曼在其《美国货币史》一书中就采用统计分析法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他在经过统计分析之后发现货币实际数量的长期变化同实际收入的长期变化之间是存在着密切联系的,从而构建起了他的弗氏货币学说。

三、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从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分析中,我们就能够看出今后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微观经济学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1.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趋势

随着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和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降火拓展到人类的所有行为中。在今后研究过程中家庭作为重要的生产基本单位将会被纳入到微观经济分析中,舒尔茨和贝克尔在经过充分研究之后发现家庭本身就像是一个企业,这个企业既可以生产用于增加未来收益的产品,同时还能够生产消费。与此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国家和政府将会被看做是一种政治市场而纳入到经济分析中,布坎南以及塔洛克所创建起来的公共选择理论就是一种重要地研究理论,该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是政治制度同最佳经济状态之间的关系、对经济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将呈现出交叉性、多元性以及综合性

在今后研究过程中分析方法将更加多元化,综合性。经济理论同数学的结合将能够形成数理经济学,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风尚。

现代微观经济学今后将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在今后发展过程中通过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关注将有助于了解这种发展趋势。本文重点通过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分析了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后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 经济学( 第18 版)[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4

[2]柴盈,曾云敏. 纪念首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J]. 经济学动态,2012( 8) : 97

篇9

讯:众所周知京东是近年来发展得最快,也发展势头最迅猛的电子商务企业之一。京东商城是一家以经营电子数码产品起家的电子商务企业。同时也是网路营销做的最成功的企业之一。但是随着用户的增加,以及用户需求的增加,同时也增加其他的生活用品等专栏。

本文作者曹斌发现,最近京东商城有上线了京东机票这样一块业务,大家都知道,买机票到携程。为什么京东也要插这一道杠呢?其依仗是什么?是庞大的用户群体,还是靠强横的风投资金。如果说京东靠其强大的用户群,那么也说不过去。如果说是靠其风投的资金来砸的话。那么风投的意图又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下京东的用户。京东的产品一直都是易平价出名,里面卖的所有好产品都要比线下实体店的要便宜。并且其配送服务也很吸引人。一个是速度、一个是免费。这两点足以吸引到大把的用户。并且在京东购物的网民基本上都是收入比较稳定的人群,毕竟京东不比淘宝,乱七八糟什么都有。相对来讲,京东要比淘宝更高端一些,当然啦平台的定位决定了其用户群体质量。并且在京东买过产品的用户基本都会有第二次或者是第三次购物行为。从这点看,注意说明其用户的忠诚度。那么拥有高端、忠诚度高的用户,那么其上线京东机票也就无可厚非了。

其次,京东商城能够那么迅猛的发展起来与其背后的风险投资分不开。或许平常百姓不知道,但是作为专注于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的人员,肯定能看出其背后风险投资者强大的实力。从京东开始做电子商务以来,一系列的商业组合拳也可以看出京东拥有强大的资金在支撑着。并且从京东自身公布的数据看来,10年的销售额高达200亿元,但还是没有实现赢利。这点同样可以说明京东强大的实力,其实京东商城并不缺乏盈利能力,但是京东不急于盈利足以让所有从事电子商务的同行佩服其魄力。京东为什么不愿意盈利呢?从其上线京东机票这一点来看就很容易解释了。在加强自身的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不断的扩张经验范围,不断的增加用户,提升用户忠诚度。长时间、大范围的广告轰炸。为的还是积累客户,积累高质量的用户。假设这种行为持续五年、十年。那么可以想象一下,那个时候的京东主要用户群体有多么的恐怖,基本上都是整个时代的消费主力,那时候所实现的盈利将会是现在的十倍、二十倍之多。

从上面两点就很容易看出,京东商城推出京东机票的意寓何在。利用现用的用户,不断的去扩展市场份额,扩大经营范围,不惜牺牲起本身的盈利点。换来的将是五年、十年后电子商务届的巨型航母。(文/曹斌)

篇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010-01

1 现代机械行业面临的问题

(1)为支持快速敏捷制造,几何知识的共享已成为制约现代机械技术中产品开发和制造的关键问题。机械制造过程中物理和力学现象的几何化研究形成了机械制造科学中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等多方面的研究课题,其理论有待进一步突破,当前一门新学科――计算机几何正在受到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2)在现代机械制造过程中,信息不仅已成为主宰机械制造行业的决定性因素,而且还是最活跃的驱动因素。提高机械制造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现代制造科学发展的一个重点。由于机械制造系统信息组织和结构的多层次性,制造信息的获取、集成与融合呈现出立体性、信息度量的多维性、以及信息组织的多层次性。在制造信息的结构模型、制造信息的一致性约束、传播处理和海景数据的制造知识库管理等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突破。

(3)各种人工智能工具和计算智能方法在机械制造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机械制造智能的发展。一类基于生物进化算法的计算智能工具,在包括调度问题在内的组合优化求解技术领域中,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有望在机械制造中完成组合优化问题时的求解速度和求解精度方面双双突破问题规模的制约。机械制造智能还表现在;智能调度、智能设计、智能加工、机器人学、智能控制、智能工艺规划、智能诊断等多方面。这些问题是当前产品创新的关键理论问题,也是机械制造由一门技艺上升为一门科学的重要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的重点突破,可以形成产品创新的基础研究体系。

2 现代机械工程的前沿科学

2.1 机械制造信息科学

机电产品是信息在原材料上的物化。许多现代产品的价值增值主要体现在信息上。因此机械制造过程中信息的获取和应用十分重要。信息化是机械制造科学技术走向全球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人们一方面对机械制造技术开始探索产品设计和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信息本质,另一方面对机械制造技术本身加以改造,以使得其适应新的信息化机械制造环境。随着对机械制造过程和机械制造系统认识的加深,研究者们正试图以全新的概念和方式对其加以描述和表达,以进一步达到实现控制和优化的目的。

2.2 微机械及其制造技术研究

微型电子机械系统(MEMS),是指集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接口电路、通信和电源于一体的完整微型机电系统。微型机电系统的研究需要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队伍,微型机电系统技术是在微电子工艺的基础上发展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涉及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物理学、化学以及生物医学等多种工程技术和科学。目前对微观条件下的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微小构件的物理特性和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等尚缺乏充分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基于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微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因此只能凭经验和试探的方法进行研究。微型机械系统研究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有微系统的尺度效应、物理特性和生化特性等。微系统的研究正处于突破的前夜,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领域。

2.3 材料制备、零件制造一体化和加工新技术基础

材料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是机械制造业和高技术发展的基础。每一种重要新材料的成功制备和应用,都会推进物质文明,促进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增强。21世纪中,世界将由资源消耗型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要求材料和零件具有高的性能以及功能化、智能化的特性;要求材料和零件的设计实现定量化、数字化;要求材料和零件的制备快速、高效并实现二者一体化、集成化。材料和零件的数字化设计与拟实仿真优化是实现材料与零件的高效优质制备/制造及二者一体化、集成化机械制造的关键。一方面,通过计算机完成拟实仿真优化后可以减少材料制备与零件制造过程中的实验性环节,获得最佳的工艺方案,实现材料与零件的高效优质制备/制造;另一方面,根据不同材料性能的要求,如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电磁性能等,研究材料和零件的设计形式。进而结合传统的去除材料式制造技术、增加材料式覆层技术等,研究多种材料组分的复合成形工艺技术。形成材料与零件的数字化制造理论、技术和方法,如快速成形技术采用材料逐渐增长的原理,突破了传统的去材法和变形法机械加工的许多限制,加工过程不需要工具或模具,能迅速制造出任意复杂形状又具有一定功能的三维实体模型或零件。

2.4 机械仿生制造

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机械科学和生命科学的深度融合将产生全新概念的产品(如智能仿生结构),开发出新工艺(如生长成形工艺)和开辟一系列的新产业,并为解决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和系统中一系列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法。这是一个极富创新和挑战的前沿领域。

地球上的生物在漫长的进化中所积累的优良品性为僻决人类制造活动中的各种难题提供了范例和指南。从生命现象中学习组织与运行复杂系统的方法和技巧,是今后解决目前制造业所面临许多难题的一条有效出路。仿生制造指的是模仿生物器官的自组织、自愈合、自增长与自进化等功能结构和运行模式的一种制造系统与制造过程。如果说制造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延伸了人类的体力,智能化延伸了人类的智力,那么,“仿生制造”则可以说延伸了人类自身的组织结构和进化过程。

仿生制造所涉及的科学问题是生物的“自组织”机制及其在制造系统中的应用问题。所谓“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在其内在机制的驱动下,在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上不断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对于环境适应能力的过程。仿生制造的“自组织”机制为自下而上的产品并行设计、制造工艺规程的自动生成、生产系统的动态重组以及产品和制造系统的自动趋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现条件。

仿生制造属于制造科学和生命科学的“远缘杂交”,它将对21世纪的制造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3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个性化与多样化,未来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向精密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绿色集成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当前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艺技术紧密结合,现代机械制造生产模式会获得不断发展。

(2)设计技术与手段更现代化。

(3)成型及制造技术精密化、机械制造过程实现低能耗。

(4)新型特种加工方法的形成。

篇11

现代居室设计是个复杂的综合体,受居室对象、环境条件和居者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现代居室设计的作用与任务,就是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如诗如画的室内空间,带给居家一种高尚的情趣和丰富的美感享受,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无疑,经营位置是现代居室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的。

什么是位置经营?位置经营,又叫经营位置。是南齐谢赫提出的中国绘画理论“六法”之一。谢赫在《六法》中称之为“经营位置”。为什么称经营位置而不说是分布位置?这就说明,作画是要动脑筋,要懂得合理安排画面。比如说,作画有了题材,我们想通过画面传达给观众自己的想法和作品的美感,使观众理解并接受,那从构思到画面遇到的第一关就是经营位置,也就是要研究主体部分放在哪里,次要部分如何搭配,甚至空白处、色彩、题词等细节都要反复推敲,这种推敲布置的过程即是一种经营。

中国画是特别注重画面的经营位置的,画家在作画前,通常既要考虑到中国画意境的创造,又要考虑到便于发挥笔墨、物象的展开;既要多变化、多层次,又要统一,方方面面尽量做到周到详尽。

在现代居室设计中,我们称经营位置为“布局”。

开合争让:清代郑绩在《论景》一则中提出“凡布景起处直平淡,至中幅乃开局面”,这是指开始布局之后,必须注意展开局面,展开之后,郑绩又认为要“有分有合,一幅之布局固然,一笔之运用亦然”,沈宗春把这比作下棋,“国手对奕各不相争,亦各不相让……于此可悟画理”,他所指的是大的开合和争让,认为低手扭定一块,所争甚小,而大局所失已多。我们把这种原理引入到居室布局中,避免这种小的开合和小的争让。

在现代居室设计中,把整套房子看成是一个整体关系。客厅就是整体关系中的主体,主卧室则是次体,客卧室或厨房、卫生间等看成是次次体,这样我们就能整体把握房间之间的主次关系,合理布局,搭配色彩关系,理清色彩的思维,做到有的放矢。而在单一的房间如客厅,我们把它看成是局部关系,在居室设计局部关系中又要把握它的整体关系,如把主要的沙发、茶几看成是主体,墙面的电视机及其组合看成是次体,再依据物体的大小把握其局部关系,根据客厅空间的大小进行布局。这样就可以保证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又可避免物件间的争让空间,从而开合有序。

疏密聚散:这是引自于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邓石如引述和发展前人的名言――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中国画家也常借用这两句话来强调疏密、虚实之对比,以反对平均对待和现象罗列。“疏”指空的地方可以跑开奔马,当然是相当的空间了;“密”指密集的地方,连风都透不过去,当然是实实在在的。这种变化在现代居室设计中,可以用疏、密、聚、散4个字来形容。密与聚是实处,疏和散是虚处,正如“疏可跑马,密不透风”,让观者能在居室上看出大的节奏感来。但空不是简单的空旷,而是像中国山水画中的山中也有像一样,让自己去发挥想象。但只有空不能成室,所以还要有密处,但密处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布置。

在现代居室设计中,比如墙壁的设计应当由此原理而受启示。不管在墙壁设计中是用现代的色块来表现,还是表现手法用镂空或用浮雕等,都要特别注意这种疏、密、聚、散的布局。

计白当黑:这句话也是来自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是由其弟子包世臣记录在《艺舟双辑》中。因为这一创作思想可以作为绘画的原理用,因此,国画家又把这个道理转用在绘画上。

中国山水画强调运用空白,对空白经营很用心,把它当成有画的部位,同样费心思去考虑。为什么要留下一些空白?这好比戏剧、电影中人物的潜台词,如果把话都说尽了,没留下一点潜台词,这叫做平铺直叙。画面上展现一片空间,我们会感到,画家的思想在这段空间里驰骋,这在米氏的云山画中是常见的手法:一片白云横在山腰,山随云活。但它的深意还不止于此,它是要求没有笔画处的白,应当和有笔画处的黑一样引起重视,认真经营,让白中也有内容,有画意,而不是一块闲置没有画到的白纸。

在现代居室设计中,也要斟酌这种白与黑的位置与呼应关系。如卧室里的墙壁衣柜,柜是黑,壁便是白,柜如何布置就很重要;柜的位置合度,既可以感到柜的存在,又能引起对空间开阔的联想,类似这种白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无话可说,这是言外之言,物外之趣,意味无穷。艺术贵在含蓄,空白就是诸种含蓄手法之一。居室设计尤其要如此。

点景:对以风景为主体的中国山水画而言,人物及其他小点缀称为点景,点景内容包括建筑、舟车、人物、动物。画好小的点景非常重要,因为在山水中的人物等点景,要寥寥数笔便能传神,且要与山水之笔致协调,有助于意境的表现。

篇12

1 财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1.1财务活动是一切活动的重要调控

其涉及产、供销各个环节,为各个管理层面提供准确的信息,财务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保证;其次,通过核算,分析对比历史、同业的经营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财务管理是企业谋求效益的重要保障。因此,只有靠正确的财务政策,用规定的财务处理方法,去规范我们的财务行为,才能从会计信息的反馈中找准在生产与流通领域中的薄弱环节,堵塞漏洞,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保证企业从生产管理到财务管理的高效运行。

1.2财务管理,有利于企业把握资本结构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企业要对外提品和服务,必须要有一定的资产,销售增加时,要相应增加流动资金,甚至还需增加固定资产,为取得所需增加的资产,企业要筹措资金,这些资金一部分来自保留盈余,另一部分通过外部融资取得,这就需要做出正确的筹资决策,筹资决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取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包括何时筹资、向谁筹资、筹集多少资金,筹资决策的关键是决定各种资金来源在总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即确定资本结构,以使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相配合,因此,只有加强财务管理才能使企业合理地把握资本结构。

1.3财务管理有利于企业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

流动资金是指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流动资金的主要项目是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它们占用了绝大部分的流动资金,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下,流动资金在一个不断投入和收回的循环过程之中,这一过程没有终止的日期_这就使我们难以直接评价其投资的报酬率,因此,对流动资金投资评价的基本方法是以最低的成本满足生产经营周转的需要这就要求企业对现金、应收账款及存货的日常管理要严格按照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执行科学合理地使用流动资金,这样才能以最低的成本满足生产经营在需要。

1.4财务管理有利于企业规避投资风险

对于创造价值而言,投资决策是最重要的决策,筹资的目的是投资,投资决定了筹资的规模和时间,投资决定了购置的资产类别,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不同的资产,因此投资决定了日常经营活动的特点和方式投资决策决定着企业的前景,因此,只有加强财务管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方案和评价方案并使之具有可行性才能够很好地规避投资风险,使企业免遭不必要的损失。

2 现代企业要快速发展必须要强化财务管理

2.1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为防止工作中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不当行为

应建立内部监督和检查制度。通过监督检查,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疏忽、错瀑等及时加以纠正或制止。涉及资金和物资进出等业务,应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管理,以起到互相制约的一种工作制度。企业的每个人都要有法律法规意识,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财务经理、公司职工,都要对自己和企业的行为负责,不能使国有资产流入个人腰包,不能把挥霍腐败费用列入成本。要有考核评价制度,做到权责明确、赏罚分明,调动和发挥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健全财务法规,是财务管理实施的有力保证。加强财务管理。必须提高人的素质任何工作部需要人去完成。加强财务管理必须提高人的素质。不仅要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会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而且要提高全体职工的各方面的素质,使大家部懂得些财务管理的知识,提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如果企业员工素质差,就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企业所有员工都有财务管理的知识和意识,可以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出谋划策,节约成本支出,增加企业的利润。可见,人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2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指企业财务在管理层面的创新,是企业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对财务管理要素所做的重新组合。企业管理模式僵化,阻碍了企业的迅速发展,财务管理的创新可以推动中小企业的全局管理创新模式。

2.3要控制成本费用

首先,要开展全面预算。加强对成本费用支出的控制,生产部门编制标准用料设定表、标准人工设定表和标准制造费用设定表时,要依据产品的市场价格、目标利润和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消牦定额等确定目标成本,把目标成本分解到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目标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考核成本指标,严格兑现奖惩,职能部门应采

用零基预算,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将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各部门每月应对当月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

析,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的各种问题并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其次,拓宽进货渠道,降低外购成本,面对通货膨胀的市场价格波动业务人员在采购前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工具了解进货渠道,争取合理价格,对采购价格的审核人员应该加大询价的密度和力度,通过电话、网络等信息手段货比三家制定基准价,对采购价格偏离基准价一定限额的进货,要求供货商作出解释或价格折让,对大宗商品要采用公开招标等方式,增加进货的透明度,尽量消除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降低采购成本。

2.4健全规章制度及落实工作职责

健全规章制度,是加强财务管理的依据。企业应当抓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有章可循。根据《公司法》、《会计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一系列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并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提高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同时,制订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明确企业有关人员财务管理权限和责任,并建立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电力公司有十多个二级单位,财务人员二十多位。每月报帐的时候,整个计财部可以说是忙的不可开交,但也有个别人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是不知道他们的帐是否已清清楚楚。

篇13

一是美国主导的世界金融制度出了问题。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后来人们习惯称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布雷顿货币体系。布雷顿货币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8月宣布,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自由浮动,标志着布雷顿货币体系崩溃。之后,美元与黄金挂钩不再受约束。美国可随意印美元,剥夺世界经济成果;世界各国也在研究如何给美元套上“缰绳”,并要求建立新的世界金融秩序。这是导致本次危机的制度性原因。

二是美国的消费增长模式出了问题。美国推行的是“高消费、低储蓄、多借贷”的消费增长模式。为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出台金融政策鼓励穷人买房,可以不交首付。他们预测房价10年内涨一倍,假定一所100万美元的房子10年后就是200万美元,每年有10万美元的溢价。这10万美元5万归银行还帐,5万归买房的穷人消费。现在是房价没有上涨反而下跌为负资产,穷人还不上贷款,银行亏损,房地产商倒闭,资金链断裂。据权威人士估计,次贷所形成的亏损有2万亿美元,占美国gdp14万亿美元的1/7。目前美国70%的经济靠个人消费,每户5张以上信用卡,信用卡债务累计近1万亿美元,汽车和其他消费信贷1万5千亿美元,私人性质抵押贷款10万亿美元。整个美国的债务是多少,很难算清楚。正是这种“高消费、低储蓄、多借贷”的消费增长模式促成了当今的金融危机。

三是美国金融监管出了问题。虚拟经济是美国发展的一大特点,即通过高度依赖虚拟资本的循环来创造利润。当前的美国金融危机是经济过度虚拟化和自由化后果的集中反映。自上世纪美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来,美国大量的实体制造业被转移到了拉美和东南亚,而美国本土成了贸易、金融等服务业中心,随后美国政府废除了金融管制法,取而代之的是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结束了美国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局面,开辟了世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局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虚拟资本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由于金融管制的放松,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也开始不断泛滥。金融衍生品的过度使用,使人们投机心态加重,金融产品的真正基础价值被忽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其实已经告诫我们,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又没有相应的管制措施,虚拟经济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最终形成泡沫经济。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美元作为世界主导货币,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一直处于霸权地位,因此,美国金融危机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经济也越来越全球化,美国金融危机也将不可避免地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是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断上升。此次浩劫我国也难幸免。在危机不断扩散的过程中,美国不断采取降息、注资、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防止经济衰退,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又加剧了全球的流动性问题。再加上中、美利率倒挂,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更是无法阻挡国际热钱流入我国的步伐,使我国再次成为国际资本保值增值的避风港,也使我国的美元资产投资暴露于风险之中。我国的1.9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中,目前大约有1万亿美元左右投资于美国国债与机构债。其中,我国持有“两房”相关债券3000-4000亿美元,占官方外汇储备近20%;我国商业银行持有“两房”相关债券253亿美元;我国商业银行持有破产的雷曼兄弟公司相关债券约6.7亿美元;中国投资公司持有美国投行摩根斯坦利9.9%的股份;雷曼对花旗集团香港子公司欠款额约为2.75亿美元;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也曾主导给雷曼贷款5000万美元。若美元贬值、资产抵押品缩水,我国将替美国承担风险。

二是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在国内楼市低迷的情况下,近来美国投行抛售在华物业。如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出售在上海的部分住宅项目,除大摩之外,花旗也酝酿将一处上海住宅物业出手。这都是基于美国的金融体系出现问题才产生的连锁反应。现在,我国经济虽然没有完全融入世界经济,但也与世界经济密切相关,所以美国投行抛售在华项目可能会加快中国房地产下滑。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的影响,还表现在打击购房者的信心。尽管各省市纷纷出台房地产救市政策措施,但市场观望气氛浓郁。金融危机也使房地产融资更加困难。银行给房地产公司的贷款在下降,已经上市的房地产公司通过债权和股权进行融资的路基本已经被堵死,未上市的房地产公司想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也基本行不通,从整体上看房地产业陷入了困境。

三是对进出口的影响。我国进出口总值超过gdp的60%,在美国国民借钱消费模式终结的情况下,“中国制造”随之受到影响。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非常重要,2007年经济的增长,有2.5个百分点是进出口拉动的,而2008年出口明显萎缩,1-9月份出口平均下滑4.8%。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而是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我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由于近期美元逐渐反转走强,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价格显现下降趋势,这对需要大量资源性产品的我国来说本属利好消息,然而美国金融市场反复动荡严重影响到美元汇率的走势和持有者的信心,短期内弱势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市场所认可。如此一来,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将被再度推高,我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将大为增加。

四是对经济增速的影响。目前经济增长势头明显回落。我国未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尤其是工业增速明显下滑。2008年1-9月我国gdp的增长率是9.9%,但9月份gdp的实际增长为9%,10月份的gdp增长率有可能低于9%,表明我国经济上半年增长较快,下半年增速有所下滑。就我国近几年经济增长而言,gdp增长率2003年为10.0%,2004年为10.1%,2005年为10.4%,2006年为11.1%,2007年为11.9%,而2008年1-9月为9.9%,并且下半年存在下滑趋势。2008年全年gdp增长将低于10%,相对近年来的强劲增长态势而言,近期经济增速下滑值得我们关注。

三、美国金融危机为我国留下的教训

这场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动荡尚未达到尽头,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未来不确定因素还将继续增多。所幸的是,由于我国参与全球化的步伐较为谨慎,因此较大程度地避免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但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些成因却为我国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一要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及其可能的扩散效应。美国发生的全方位甚至有可能终结现有金融体系的危机,诱因首先是房地产价格的泡沫。我们应看到,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与金融的最大风险。在我国,房地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4,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银行总贷款的1/3。房地产价格很可能出现全面性下跌,与股票市场相比,房价下降所带来的后果要严重得多。因此,稳定房地产市场应该成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