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健康趋势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食品健康趋势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食品健康趋势

篇1

希腊的科学家最近做的实验表明:绿色蔬菜吃得越多,患关节炎的可能性就越小。这是科学家针对330人进行的试验中得出的结论。

3、口气浑浊与喝水

对于经常需要社交应酬的人来说,口气浑浊可是最大的忌讳。中医认为口臭与胃火有很大关系,治疗口臭的简单方法是,每天尽可能地多喝清水。

4、四肢乏力与香蕉

运动过量会导致人浑身乏力,这是因为运动排出大量汗液,身体中很多矿物质也随着汗水排出体外,主要是钾和钠两种元素。钠比较容易从食物中得到补充,而补充钾最理想的选择是香蕉。

5、醉酒与西红柿

喝醉后的呕吐会造成体内的钾、钙、钠等元素的大量流失,此时最好喝些西红柿汁,因为西红柿汁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钠成分。

6、打嗝和糖

若打嗝止不住的话,可以试试在舌头下面放一勺糖。糖可以刺激喉咙后侧的神经,中断体内的、包括引起打嗝的那条神经。

7、心脏病和啤酒 、苹果

实验证明;如果保持一天喝一杯啤酒,就会使患心脏病的可能性减到最小。而常吃苹果也会降低心脏病的患病率。

8、腹泻和红酒

试验表明,在刚刚开始有腹泻症状的时候,喝一两杯红酒就可以治愈。

9、高血压和橘子汁

爱喝橘子汁是个好习惯,尤其是对于那些患高血压的人或是有高血压家族病史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10、感冒和大蒜

当你开始感到嗓子不舒服,鼻涕开始不听使唤时,就是感冒的前兆。为了不让感冒病毒大规模地袭击你的身体,赶紧吃一些大蒜会帮助你将没有完全发作的病毒扼杀在摇篮里。

11、牙痛和茶

茶水中含有丰富的氟和茶多酚等成分,可以达到防龋固齿的功效。

12、皮肤青紫与花椰菜

有些人的皮肤一旦受到小小的碰撞和伤害就会变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这是因为体内缺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K)的缘故。补充维生素K的最佳途径就是多吃花椰菜,

13、脱发和牛排

科学证明:经常吃牛排的人即使不能完全解决脱发问题,至少可以延缓这一天的到来。

14、男性不育与五谷杂粮

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含量低与体内叶酸缺乏有关,而补充叶酸最简单直接的途径就是多吃粗粮。

15、前列腺癌和香草冰激凌

篇2

聪明采购

在购买零食类食品、果汁饮料时,不仅需要仔细阅读营养成分表,而且还要注意这些成分表所给的单位是多少。如果这袋零食的分量是此单位的2~3倍,那么在计算摄入量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计算总量。

100%就是天然的?

100%天然这个标语不一定代表产品内含的是水果原汁,充其量只能说这个果汁产品没有添加防腐剂或人工调味料等。有时候,100%天然的果汁产品里,只含有10%或25%的水果原汁。此外,在果汁的加工过程中,含有纤维和营养素的果肉都被压榨掉了。

聪明采购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将新鲜水果作为第一选择。在选择果汁时,尽量购买果肉果汁,能获得更多的营养。

奶制品真像说的那样低脂高钙吗?

很多号称低脂的产品达不到低脂的标准,往往属于中脂的产品。另外一个类似的陷阱是高钙,牛奶本来就是钙含量高的食物,并不是只有标示高钙的牛奶钙质含量才丰富。

聪明采购

花几十秒时间,看一下营养成分表中的脂肪含量到底是多少。目前国际上对低脂食品的概念是:每100克食品中的脂肪含量少于或等于3克,而且来自脂肪的热量占总热量的比例不能超过30%。

全麦的就是健康的?

全麦面包比起精致的白面包含有更多的纤维、维生素E及锌、钾等矿物质。但是,标签写着全麦就能确保不买错吗?这也不一定。市面上的许多全麦面包可能是在白面粉内添加胚芽、麸皮制成的,而不是用整粒小麦打成的全麦面粉加工成的。

聪明采购

在买全麦面包之前,一定要先看清包装袋上的成分标示,看见全麦面粉几个字,再掏钱付账。此外,另一个判断标准是看纤维含量,一般而言,纤维含量高的更可能是全麦面包。

有机食品高于一切?

有人采购时,只要看见有机食品的字样,就以为是健康安全的,但有机食品并不能使热量、含盐量、含糖量降低。

聪明采购

购买有机食品也要兼顾营养标签,看清成分表。

膨化食品袋子里的气体是安全的?

篇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现中国梦就是要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要以人为本。同样,对教师而言,我们不仅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即教师的幸福感,也必须要探讨幸福的教师对工作的意义,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教师是教学环节的组织者,是教学“心理场”的主角。所以教师应该幸福、快乐。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用健康的心态工作、学习和发展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否则我们面对的尴尬局面是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教师的价值观念、生存状态、性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大。科学研究发现,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正比,即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心理有障碍的教师,他们的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比例也更高。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喜怒哀乐都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因此,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重要。

我剖析一下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情况及他们对中职教师的看法。贫困地区的中职生被有些普通中学教师错误地定义为“后进生”,普通中学教师认为这些学生不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严重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最终影响班级或学校的稳定,更有甚者,有的学校称“学困生”为“差生”,他们认为这些学生在学习、言行、纪律方面表现出来的素质低于一般水平的学生,即心理品质严重缺陷,人格出现畸变,对抗心理严重,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懈,作风懒散,消极自卑,自暴自弃,招惹是非,缺乏自信心,没有上进心,内心空虚和孤独,对前途不抱希望,不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是恶作剧的导演和演员,是教育界的包袱,是次品、废品和危险品、经常以破坏者的姿态出现、人数少危害大。试想:把初中所有的“后进生”集中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班级该怎么管理呢?当然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困难重重。但是,这些同学在一个班里确实是不好管理,他们如果考不上对口学校就认为教师水平低,他们学不好技术就认为教师的技能差。这样的学生群体所对应的家长也会认为中职学校是最差的学校,中职教师是最次的教师。此外贫困地区政府经费不足,所以学校经济困难在软硬件设施上有一定的欠缺,对教学质量必定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因思想认识不足,社会对中职教师存有偏颇,仍受普高热的影响而对中职学校有错误的看法。以上原因造成对贫困地区中职教师有了不正确的认识。鉴于此,我身为贫困地区中职学校教学副校长,觉得对本地区的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研究很有必要,因此我多年来对贫困地区中职教师心理健康进行了潜心研究,我觉得应该在教师队伍特别是贫困地区中职教师队伍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我,掌握心理保健常识。我让我的课题组(在河北省职教研究所立项)用SCL―90心理健康测试方法及更新的心理健康测试方法对我县及周边贫困县的全体中职教师进行拉网式的测试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况;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及教师羞涩的心态很难准确掌握各位教师的心理特征。但我通过开会、疏导、沟通及交友等方式做通了教师的思想工作,然后采用国际公认的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对贫困地区中职教师进行检测。结果表明,62%的被测教师抑郁、精神不振、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明显,60%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在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心理疾病检出率48%,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焦虑水平偏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中年教师的压力大于青年教师和快退休的老教师,毕业班教师的压力大于非毕业班的教师。此外,个别领导心理扭曲,他只关心自我,不照顾他人,不以全局为重,为了职称和邻校校长大打出手;部分教师不站在学生的位置考虑问题,只想到个人的收益。我们河北省北方贫困地区教师的心理障碍更是高于发达省市,我们地区竟然流传着“白衣天使黑心肠,人民教师虐待狂”的传说,说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特别是中职教师更易发脾气,心理健康状况更不乐观,据我们调查,有53%教师后悔当初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贫困地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教师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后去教育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学习环境、学习心态、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自信心对学生的影响。教师以健康的心态根据学生特点对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用健康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完善自己。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和其它活动中了解培养目标、学习目标、生活目标。教师要做学生的楷模,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体验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的职业意识、职业兴趣、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学业观、择业观、就业观、职业观、创业观,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增强迎接挑战的信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调控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完成学业、择业、就业、创业。了解教师的心理状况,告诉教师:学生在成长、学习过程中一定伴随着丧失,但不是都会造成创伤。只要努力工作,就会为自己、为社会、为祖国服务。

根据以上论述,我的研究价值在于:贫困地区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教师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要把激情、专业知识、毅力等都传授给学生。学生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工作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以及工作和生活等方面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因此,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中国的兴旺在青年,中国的发展靠教育。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工作者――教师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调适后必然会培养出合格人才,会为学生、家长、学校、教育战线、祖国交一封满意的答卷。因此,对教师特别是贫困地区中职教师进行心理研究,为将来能寻求到更好有益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工作方法具远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篇4

    做父母的不仅要重视孩子合理的营养摄取,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也要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喜爱的有色食品,要严格把关,不可过分放任孩子。尤其要少购买那些染色重、色彩鲜艳的小食品,更不可购买未经食品卫生部门检验合格或批准生产的食品。

    即使为孩子购买有色食品时,也要注意认真挑选,购买正规食品企业生产的“本色”或颜色浅淡的食品,并且不可过久、过多地食入彩色食品,以免造成色素在体内蓄积中毒。

    有“色”食品暗藏隐患多

    不少彩色食品就像一只披着羊皮的狼,用它美丽的外表吸引孩子们上当。

    彩色食品所用的色素,有天然色素和化学合成色素两大类。

    化学合成色素

    可能含致癌物

    天然色素是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如姜黄、叶绿素、红花黄、辣椒红、玉米黄等。这类色素安全、无毒,有的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作用。但由于天然色素提取成本高、着色力差,使用并不广泛。

    化学合成色素则是从石油或煤焦油中提取的,或以苯、甲苯、萘等芳烃类化合物为原料合成的。化学合成色素种类多、数量大,具有色泽鲜艳、成本低廉、着色力强等优点,因而被广泛运用。化学合成色素不仅无营养价值,而且其化学成分本身对人体有害。

    同时,在经化学方法提取与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如砷、汞、铅、苯胺、氯化物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甚至有的还是可疑的致癌物。

    婴幼儿食品

    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色素

    为了补充天然色素的不足,满足人们对色素的需求,我国允许使用的化学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亮蓝、诱惑红、赤鲜红、新红共九种,它们分别被用于果汁、汽水、果糖、罐头、糕点等的上彩,并严格限定了在食品中的安全使用剂量和使用范围。同时,婴幼儿食品是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色素的。

    但是,个别生产企业为刺激孩子的购买欲望,只顾片面追求利润,不严格按国家规定,在食品和饮料中擅自使用化学合成色素,把食品打扮得色彩斑斓,艳丽耀眼,这使对有毒有害物质解毒能力较差的孩子健康受到威胁。

    三大“色”害影响孩子健康

    孩子食用的彩色食品,虽然大多为允许使用的化学合成色素染色而成,孩子进食后不会立即引起临床可见的症状,但医学专家和食品专家经过大量的研究证实却告诫说,如果长期、过多地食入彩色食品,色素就会逐渐在体内积蓄起来,引发“彩色食品综合征”,危害健康。其主要的危害在于:

    1.干扰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

    主要表现为体内亚细胞结构受到损害,干扰多种活性酶的正常功能,使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激素等代谢过程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腹泻、腹胀、腹痛、营养不良和过敏症如皮疹、哮喘等。

    2.消耗体内解毒物质

    儿童特别是幼小孩子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肝脏的解毒功能和肾脏的排泄功能都较弱,如果较多食入不合格的彩色食品,就会使色素在体内大量消耗解毒物质,并直接作用于靶器官,从而造成慢性中毒,妨碍孩子身体的发育和健康成长。

篇5

榧子粥 榧子30克,大米50克。将榧子去皮、择净、打碎,与大米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每日一剂,连续2-3天。可杀虫泻下,适用于肠道寄生虫病。

榧椒粥 榧子30克,花椒2克,大米50克。将花椒研细末备用。榧子去皮、择净、打碎,与大米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花椒末,再煮一两沸即成,每日一剂,连续2-3天。可杀虫泻下,适用于肠蛔虫病。

榧君粥 榧子、使君子各10克,大米50克。将榧子、使君子去皮,研细末备用。大米淘洗干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榧子、使君子末,再煮一两沸即成,每日一剂,连续2-3天。可杀虫消积,适用于肠道蛔虫症及小儿疳积。

榧子天冬饮 榧子10克,天冬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可润燥清肺,降利肺气,适用于肺燥及秋燥咳嗽。

榧子二仁饮 榧子、胡麻仁、火麻仁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可润燥清肺,通腑利肠。适用于秋燥咳嗽,燥结便秘等。

读懂营养标签挑选健康食品

国家规定,2013年1月1日起《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正式执行,当日起生产的预包装食品销售必须标注营养成分,否则不得流通。

5种核心营养素必须标清

“按现有的规定,我国仅对婴幼儿等特殊食品强制性标注营养成分。”卫生部食品安全专家组成员顾振华透露,新国标则要求所有预包装食品标签上都必须强制性标注5种核心营养素,分别是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它们的含量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也应同时标注清楚。

无糖、高钙含义更清楚了

大量摄入反式脂肪酸是近年来心血管病高发的重要诱因。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很多,如饼干、面包、沙拉酱、炸薯条、爆米花、巧克力、冰淇淋、蛋黄派等。新“国标”规定,人造奶油、起酥油和代可可脂等以氢化油为主要原料的产品,也应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

市面上,一些饼干和糕点为突出健康理念,在其食品包装袋上标注“低糖”甚至“无糖”字样,而一些则特别注明“高钙”。今后,企业必须用数字说话,把糖分的含量标明,或采用“不添加蔗糖”之类的说明性文字把原因讲明白。

篇6

Rui-ling,ZHOU Qiang,TU Jun-ming,MEI Kai-hua,WANG Huan,JIN Hong-mei

Abstract: The field resistance evaluation of 66 rice cultivars against false smut (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 was conducted by the method of natural induc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the 66 rice cultivars there were 3 cultivars of high resistance,30 resistance,14 medium resistance, 17 medium susceptivity,1 susceptivity, and l high susceptivity.

Key words: false smut(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 field resistance evaluation; rice

水稻稻曲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绿核菌属绿核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引起的水稻穗部真菌性病害,以前在农业生产上一直被作为次要病害防治。

近年来由于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种植,稻曲病的蔓延十分迅速,世界各地都曾有稻曲病危害猖獗的报道[1,2]。一般年份稻曲病病穗率可达10%~20%,严重的年份可达100%。2004年湖南省中、 晚稻稻曲病发生普遍,尤以中稻发生严重,发生面积达63.3万hm2,损失稻谷 1.37亿kg,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元。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稻米的产量和品质,而且稻曲球还含有对人畜有害的毒素,长期食用含稻曲病毒素的稻谷可引起动物的肝脏、肾脏及其他组织器官的病变和中毒。稻曲病已成为中国水稻优质高产的巨大障碍。

本研究通过自然诱发抗性鉴定,旨在初步明确湖北省目前中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水平,为生产上综合防治水稻稻曲病提供参考,也为稻曲病的抗病育种提供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68个水稻品种(含2个对照品种)详见表1,所选材料均为华中地区近几年的主要栽培品种。

1.2 方法

试验在湖北省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梅家墩试验农场附近选择稻曲病常年发生较为严重的水田。66个水稻品种每10个品种设抗病对照(IR28)和感病对照(晚籼98)各1个,播种时间分3期,每期相隔10 d,每期均设3个重复,整个田块周围保护行种感病品种。田间管理按当地常规管理进行。全生育期内不使用任何杀菌剂,杀虫剂视各时期虫害发生的种类和数量适量使用。

稻曲病调查方法。在水稻黄熟期选取3个播期中发病最重的1期调查稻曲病发生情况,每品种调查20株,取3个重复的平均值。根据供试品种每穗稻曲病粒数确定各品种稻曲病发生等级[6,7]:0级,未发病;Ⅰ级,每穗1粒稻曲球;Ⅱ级,每穗2~3粒稻曲球;Ⅲ级,每穗3~5粒稻曲球;Ⅳ级,每穗6~9粒稻曲球;Ⅴ级,每穗10粒以上稻曲球。计算各水稻品种的平均病级。

1.3 气候

中稻生长季节天气干旱,插秧以后温度适宜,比往年同期降雨量偏少。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病的发病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66个水稻品种中高抗稻曲病的品种比较少,只有3个,概率为4.55%;高感稻曲病的品种也比较少,只有1个,概率为1.52%;抗-中抗的有44个,概率为66.67%;感-中感的有18个,概率为27.27%。

2.2 不同类型水稻稻曲病的发病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市场上的品种以三系和两系杂交稻为主,常规品种较少,发病级别较重的也是杂交稻,从Ⅱ级到V级都只有杂交稻发病,常规品种不发病。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自然诱发方法测定了66个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田间抗病性,结果显示,在66个水稻品种中,中抗以上的品种占71.21%,可能的原因是稻曲病的发生与其侵入时期的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如果能够将自然诱发与人工接种鉴定和在温室内进行稻曲病的人工辅助接种等方面研究相结合,进一步排除田间不确定因素,就能更好地弄清各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真正抗感程度。潘波等采用水稻头季稻和再生稻连续接种的方法来排除因为气候、地域以及设备等因素对试验数据造成的误差的方法也是值得一试的。

稻曲病的侵入可能与水稻的品种特性有关,比如株型、穗型、有效穗等。李友荣等发现籼型杂交晚稻穗部主要性状与稻曲病抗性关系密切,抗病品种每穗总粒数少,每穗总枝梗数少,着粒密度较稀,感病组合则相反。杂交稻一般植株高大,生长优势较强,有效穗多,穗子较大,总枝梗数多,着粒密度较大,可能也是发病重的一个原因。

稻曲病的侵入还可能与水稻的栽培方式有关。王疏等[10]的研究表明,单位面积总施氮肥量越大,稻曲病发生越重。在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水稻生长后期(穗肥)氮肥用量增大,其稻曲病的发生机率也随之增加。插植密度越大,稻曲病的发生也相对越重。

参考文献:

[1] RUSH M C,SHAHJAHAN A K M,JONES J P, et al. Outbreak of false smut of rice in Louisiana[J]. Plant Disease,2000,84(1):100.

郭跃华,姜 慎.3O个水稻品种抗稻曲病的田间抗性评价.[J]植物医生,2010,23(4):32-34.

宰素珍.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162-164.

姜 慎,唐春生,谭志琼.35个水稻品种抗稻曲病的田间抗性评价[J].热带作物学报,2010,31(5):849-851.

胡定汉,龚德祥,潘熙曙,等.优质中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07,46(5):749-750.

唐春生,高家樟,曹国平.稻曲病病情分级标准的研究和应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26(2):122-124.

王连平,董明灶,郝中娜,等.浙江省水稻品种抗稻曲病自然诱发鉴定初步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7):73-74.

篇7

1 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人一生的成长道路上,初中无疑是青春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无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初中生都出现了多方面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会对其今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心理上的变化,可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感受以及心理体验上是最丰富的,但同时这种感受和体验也给初中生们带来了诸多的矛盾和困惑。尤其在这个阶段,他们对于自我、对于他人、对于人际关系、对于社会生活表现出极其强烈的认知需求,这种自觉、主动的求知状态,也构成了可遇而不可求的教育契机。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否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将对他们个体的发展及其将来产生深远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一年级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阶段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重要的,具有健康的心理是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要求。在这里结合本人几年的教育实践,对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青少年学生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他们所面临的社会心理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这些问题不是传统德育能够完全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日常教育必须涉及心理健康教育。例如,较多中学生存在嫉妒、自卑、孤僻、焦虑、偏执、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吸烟饮酒,以及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这些问题既出现在某些“问题”学生身上,在一般学生的身上也有所表现。这些现象不仅是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表面的现象,而且往往伴随着深层的心理方面的原因。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思品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

我在去年对自己所任教的初一年级六个班级中选取了两个班级做了一个实验,一个是通常班,按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个为实验班,在进行传统的思品教育的同时并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年后,我对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从得出的结论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学生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行为素质方面的进步,实验班的同学在道德、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发展显著好于通常班。可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额综合力量比单纯的思想品德课具有更为理想的德育效果。因此,为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有必要加强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然而在目前条件下需要由初中政治教师来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那么增强政治教师的心理学素养、提高心理教育能力便是迫在眉睫的事了。

2 从教育者自身因素中探讨

2.1 教师转变理念,以自己健康的心态影响学生

要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教育角度出发全面推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因此作为政治教师首先应当对自身的观念予以转变,增强自身的对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加强教学责任心。应当将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改良,要真正意识到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以及组织合作人员,必须对学生的心理予以充分了解,并以尊重的态度,营造出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一次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兴趣才能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建立在兴趣之上的学习,可以最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对学生进心理教育的同时必须注意自身的情绪控制,因为教师的情绪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这种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是所有教学人员的典范,马卡连柯从来不会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学生,即便是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或者生病了,他也不会因此而展露出会应响学生的负面情绪。为人师表,教师就是学生的典范,只有这样才能够时刻保持平常心,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注入正能量。根据相关调查,学生的不良情绪有80%来自于身边人,尤其是长辈,这里当然有教师对其影响。若是教师的心理出现问题,不仅仅对教师的个人发展会产生影响,同时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育。

2.2 具备基础心理学知识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教育,会涉及多个学科,包括心理学、卫生学、哲学和教育学、行为学等理论学科,但从宏观上,构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支柱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哲学理论基础、教育学理论基础和心理学理论基础”,由此看来,政治教师要能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就得夯实心理学理论基础。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这表明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部分。可见,是否一个健康的人其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必须要通过心理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才能重视并努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

2.3 能具备和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教给学生系统的心理学知识,而是要通过相关的活动在参与中领悟和解决他们所面对的问题,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而教师要灵活掌握各种方法,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从小事中感悟、从参与中体会,善于采用多种方法适时适事的指导学生感悟中成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打开心锁。

篇8

性病与问题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近年来艾滋病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女性艾滋病感染者比例有明显升高,而健康教育仍是目前预防艾滋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1-3]。贫困地区女中学生父母多外出务工,且成长环境传媒不发达,教育资源不充足。为了解该群体对性病和知识的了解情况,笔者于2006年9月对安徽省某贫困县女中学生开展了基线调查,并实施为期1个月的健康教育,现对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安徽省某贫困县6所中学的女生1 492名,年龄在15~19岁,平均(15.22±1.19)岁。其中初中生906名(60.72%),高中生586名(39.28%)。

1.2 方法 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个人的基本信息、对性病和知识的了解情况。干预方法主要为健康教育,以专题讲座(6次)、多媒体展示及发放包括性传播疾病和知识的宣传册、宣传画(共发放相关宣传材料近3 000份,对象不仅是接受调查的学生,还对学校教师和其他感兴趣人员发放)等形式进行教育,干预时间为1个月。健康教育后用同样的问卷进行复查。调查前对参与现场调查的人员统一进行培训。

1.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数据双次平行录入检错,建立数据库,用SAS 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值变量资料以(x±s)表示,分类变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分类变量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特征 在1 492名调查对象中,家住农村的女中学生1 340名(89.81%),家庭经济状况处于当地一般水平的1 161名(77.82%),差的有218名(14.61%)。调查对象父亲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水平,共758名(50.80%),其次为小学文化水平427名(28.62%),有73名(4.89%)的父亲为文盲,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只有47名(3.15%);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水平的867名(58.11%),其次为初中学历占19.97%,母亲为文盲的人数明显高于父亲,有253名(16.96%)。有593名(39.75%)学生的父亲和261名(17.49%)学生的母亲在外打工。1 492名学生中,共有1 090名女童完成了健康教育后的问卷调查,其中初中生588名(53.94%),高中生502名(46.06%)。

2.2 干预前后初中和高中女生对性病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干预前分别有25.06%,26.49%,18.32%和14.57%的初中女生和20.48%,21.33%,26.79%和11.77%的高中女生分别认为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和艾滋病不是性病,干预后比例均明显下降。19.32%的初中女生和33.45%的高中女生在干预前认为因性病治疗不彻底或延误治疗一定会损害其他器官,干预后比例均明显升高。75.71%的初中女生和87.03%的高中女生干预前认为服用药物不可以预防性病,干预后分别为91.84%和96.22%。干预前62.58%的初中女生和90.96%的高中女生知道是性病主要传播途径,23.29%的初中女生和6.14%的高中女生认为经呼吸道可传播性病;干预后答题正确率均提高。干预前后高中女生答题正确率普遍较高,说明女生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宣传教育的效果。见表1。

2.3 干预前后初中女生和高中女生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干预前分别有13.58%,14.35%的初中女生和1.37%,7.68%的高中女生认为农药、氰化物是,干预后答题正确率提高为93.03%和97.61%。干预前分别有94.81%的初中女生和99.32%的高中女生认为吸毒是违法行为,32.23%和24.40%认为因本身带有艾滋病病毒导致传染,18.10%和5.46%认为吸毒者间的相互接触可以传播艾滋病病毒,63.02%和74.74%知道无毒社区的创建标准;干预后各项答题正确率均提高,分别有79.42%的初中女生和87.05%的高中女生认为共用注射针具能传播艾滋病病毒。见表2。

3 讨论

我国性病感染人数尤其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逐年快速上升。据卫生部报道,截至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人。目前艾滋病疫情仍处于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全球流行趋势显示,它正在向贫穷社区转移[4]。因艾滋病可能由特定的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的转移,而广大农村地区人群在性病/艾滋病和等知识上的匮乏,农村的艾滋病和问题显得日益严重[3]。目前国际上控制艾滋病和流行的六大成功经验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和干预[5]。

调查结果显示,进行健康教育之前,高中女生对性病与知识知晓情况较好,但总体对性病与知识了解不深入、不全面,仅对简单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些较专业的问题,答题正确率较低,如对于吸毒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和“无毒社区”创建标准等仍有部分女生不知道。可能因为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贫乏,她们未受到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平时又忙于学业,疏忽了对健康知识的获取。健康教育之后,女生的答题正确率普遍有较大提高,尤其是初中女生;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总体答题正确率有提高却仍不理想,提示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但要长抓不懈,持续开展,尤其要加强初中女生的健康教育工作。贫困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不好,居民中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存在,女生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相对较少,因而在中学阶段向她们提供预防性病相关知识十分必要。据司晓明等[6]报道,20岁以下年轻人苯丙胺类药物滥用原因中,好奇心占74.22%,被人诱骗占19.61%,寻求刺激占2.94%。提示年轻人在服用时对其危害性知之甚少,充满好奇而且容易被人诱骗,若再伴有不安全的发生将为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另有报道显示,某农村艾滋病流行区高三学生对某些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女生明显低于男生[7]。所以,加强女中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显得更具急迫性。

4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06年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2):99-100.

[2] 绳宇.关注女性人群的艾滋病防治.中国护理管理,2005,5(6):17-19.

[3] 马杰民,刘娜,陈爱平,等.中国人群2002 年对感染性疾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调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6):389-393.

[4] 王立秋. 全球艾滋病流行进展.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8(1):3-6.

[5] 曾毅. 宣传教育与干预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策略.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12(1):1-4.

篇9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贵州省毕节、遵义、铜仁等贫困地区的高中学生及贵阳市高中学生各3000人,分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人格量表(EPQ)的测试,共获得贫困地区有效问卷2361人,其中男生1183人、女生1169人;贵阳市有效问卷2136人,其中男生1202人、女生935人;高一学生1248人、高二学生2068人、高三学生1181人;年龄平均17岁。调查对象均为自愿参加活动,排除人格障碍及严重躯体疾病者。

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现场调查。测试前心理调查人员对协调人员进行培训,在专业心理调查人员的指导下采用统一指导语,进行团体测试,要求学生独立作答,完成后当场收回。分别将有效问卷输入到心理健康测试软件系统,计算其数据。

3.统计学方法。对以上数据进行检查检错后输入SPSS15.0系统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正态检验、方差齐性检验、秩和检验等统计处理。

4.调查工具。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学号、班级、民族等。采用的问卷:(1)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Derogatis,L.R编制,共有90个条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量表采用5级评分,该量表用于反映有无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o(2)焦虑自评量表(SAS)是由张(w.K.Zung)编制。本量表含有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其中15个为正向评分,5个为反向评分,采用1~4的4级评分。该量表可以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3)艾森克人格量表(EPQ)是由P、E、N、L四个量表组成,分别为精神质(P)、情绪稳定性{N)、内外向(E)和效度量表(L),对个性特质和心理健康都能较好的测查,共有R8个题目。

二、结果

1.贵州省贫困地区高中学生与贵阳市高中学生比较。SCL-90得分除躯体化、恐怖以外,其它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贵阳市高中学生(P

2.SCL-90各因子与SAS焦虑程度呈正相关(见表3)。

篇10

1 提出对策的必要性

贫困大学生是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当前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现。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高校在读的近2000万学生中,贫困大学生占19%,其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占9%。然而贫困大学生主要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了解老少边山穷地区民族医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摆脱不良心境,培养自立自强的意识,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祖国有用之才,是社会和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从对老少边山穷地区民族医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调查入手,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了民族医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普通学生相比,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贫困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学习、就业、生活压力,在心理上承受着更大的精神压力和挫败感,从而导致自卑、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2 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根据老少边山穷地区民族医学院贫困大学生表现出的一系列不健康心理问题及特点 ,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贫困大学生自身、老师、学校和父母、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着手建立多元的社会支持网络为改变老少边山穷地区民族医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状态及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2.1 贫困大学生自身

作为大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学会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要适应城市生活。然而,城市和农村巨大的文化差异和新旧文化文化或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碰撞、选择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造成了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们要学会自主学习和接受文化差异,入乡随俗,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消除造成心理压力的因素。此外,最重要的是树立远大理想。大学是个教育人、学习、培养与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和施展才华于一身的殿堂,要明确自己上大学的目的,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而努力奋斗。众所周知,学医学专业相对于学其他专业而言是比较累的,课程也很多,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将来从事的是与生命打交道的工作,除了要掌握理论知识外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所以大学生们应从决定学医的那一刻起就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医务人员。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态。很多贫困大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存在很多诸如自卑等心理问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他们总认为自己是这世上最不幸的人。贫困并不可耻,应该把贫困当作是锻炼自我的机会,不断地提升自我,壮大自我。实事求是,以实际的经济条件为基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盲目攀比,跟同学比名牌衣服,比手机高级等。更不要因为自己贫困,经济条件不如其他同学而产生自卑的心理,怨天尤人,埋怨父母。应该学会正视事实,接受事实,并努力改变现状,养成健康的心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但可以促进自我身心健康发展、赢得尊重、获得认可、还能为以后的成功做好铺垫。尊人者人尊之。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要学会尊重他人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友谊。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沟通。不要因为自己的家庭经济困难而感到寒酸,自惭形秽,也不用害怕自己因文化差异而拒绝与人交谈,更不要因为自己的认知局限害怕搭不上话而不敢与他人交往。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就该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互相学习,长短互补。贫困大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表现出比较强的自尊心,对说话的内容比较敏感,在交流过程中可能因为一句话而产生误解,因此要做到相互包容,相互理解。

积极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掌握一些科学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参加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学会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出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求助,尽快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若同学出现心理问题时,不应该嘲笑他人,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们,若自己不能独立解决应该向老师及学校汇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丰富业余生活,加强体育锻炼。健康,丰富的业余生活可以可以使人身心愉悦、获得朋友、增进友谊、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压力造成的焦虑和紧张感。因此在课余时间应参加一些文娱活动,在枯燥的学习中寻找乐趣,比如参加志愿活动、敬老院之行、文体活动、学术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这样不但锻炼了大学生的能力,拓宽了知识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勇气和信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2 老师,同学和父母方面

老师应该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应该出现歧视贫困大学生或者有心理问题的贫困大学生的现象。相反,应该对有心理问题的贫困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以帮助他们尽快解决心理问题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加强贫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帮助他们正视困难,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要教育学生们意识到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贫困而丧失追求理想信念和实现梦想的勇气和信心。平日里应多与学生们沟通交流,关心学生的发展动态,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倾向或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主动帮助他们想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此外,老师也可以多组织同学们参加团体活动,鼓励同学们共同参与,增强彼此了解,沟通交流,减少隔阂感的产生。同时,老师也应该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以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待人处事,为同学们树立榜样,使贫困生能从榜样的身上得到启迪,以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茫茫人海,能在同一个屋檐下共同生长,生活和学习是一种缘分,缘在惜缘。因此,在学习和生活同学们应互帮互助,和睦相处。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同学可能因为经济困难而在生活和消费观念上与非贫困大学生有所差别,因此非贫困大学生不应该嘲笑贫困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或嘲笑他们的穿着与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更不应该在他们面前炫富,给他们视觉上裸的打击。在与贫困的同学沟通交流时不要过多谈论他们不怎么熟悉的关于高档消费的话题,应该找一些大家都熟悉的话题进行交谈,这样可以减少对他们心灵上的刺激,也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感觉到和非贫困大学生沟通交流并没有自己心中所想的那样恐惧和艰难,同时也可以消除他们想与大家交流而又害怕的心理。在与贫困生交谈过程中,要是碰到因为他们的生长环境等因素而造成他们对某些事情的认识不足时产生的尴尬场面,同学们应该要主动转移话题,不应以此事为笑柄大肆宣扬与告知其他同学,更不应该因此而看不起他们或者嘲笑他们。若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应积极主动地去帮助他们,如果自己不能帮助其解决应向老师或者学校及时汇报,以免悲剧发生。

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许多贫困家庭,尤其是老少边山穷地区家庭把摆脱贫困的出路全部寄托在孩子的学习上,而缺乏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教育、理解,对家庭教育而言,父母也应承担起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职责。在生活上多关心自己的子女,并教育子女,同时也要起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虽然已是成年人,但是他们的心理仍不够成熟稳定,如果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过分考虑经济因素,容易造成亲子冲突和代沟,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负担。很多研究表明,高亲密度、低矛盾性的家庭环境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低亲密度、高矛盾性的家庭环境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2.3 学校方面

学校可以从很多方面促进老少边山穷地区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就学难的问题,国家已初步建立了“奖、贷、助、补、减”及入学“绿色通道”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各高校应认真贯彻落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是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学校应采取教育为主,经济为辅的措施。

加强贫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经济上的困难不必然引起心理问题,贫困生不应该以贫困为借口而作践自己,并以此为幌子而理所当然地认为应当得到学校的资助,产生依赖行为。鼓励贫困大学生自尊自强。贫困不是理由,很多贫困大学生并没有因为贫困而自怨自艾,而是积极进取,比如徐本禹和洪战辉,他们都给贫困大学生树立了榜样。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我国的现有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再加上大多数贫困大学生存在的观念障碍,不能主动求助,心理问题日积月累,导致情绪崩溃和引发心理危机。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使贫困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进行心理调整,解决心理问题。

增加勤工俭学的机会。勤工俭学有助于大学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缓解经济困难,帮助他们自强自立。通过勤工俭学,让贫困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实现贫困大学生“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的转变,既缓解了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又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这样不仅仅会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而且还可以减轻其心理压力,使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医学院校的学业是很繁重的,学生们每天都穿梭于不同的教室接受不一样的知识教育和学习各种操作技能,巨大的学业压力也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学校应在学习之余开展一些丰富多彩文娱活动,丰富同学们的生活,做到劳逸结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篇11

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水平日益增强,消费者在食品的选购上也越来越“苛刻”。他们更多地开始关注食品的新鲜程度、营养成分含量、有害物质残存情况以及生产流程是否安全可靠。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众多有关食品生产和农作物种植的科研成果纷纷面世,在喜悦的同时,也引发了消费者对高科技产出的食品提出质疑。59%的购买决定是在顾客进入商场后临时做出的[1]。因此,店内的刺激至关重要,而商品包装便是店内最有效的沟通工具,通过包装可以使消费者了解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信息。反之,通过对包装提供信息的统计和分析,也能间接反映出消费者需求的动向。

2 分析模型

在过去25年的研究中,健康消费相关产品的广告数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似的趋势在其他需求上也暴露了出来。一些市场营销者已经通过广告宣传了他们的产品的益处,以此迎合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普遍的及特定的健康需求已经越来越大众化[2],提供营养和健康相关信息的新产品的包装数量也在逐年增长,而这些需求在八十年代是十分稀少的[3]。

通过对营养需求的研究,本文提出营养成分既包括积极类,也包括消极类。消极(或负面)营养成分指的是应该减少的营养性,例如卡路里、糖、钠、脂肪和胆固醇[4]。积极(或正面)营养成分有钙、纤维和维生素,简言之——能够使人们更健康的成分[5]。

为方便分析研究的进行,我们应用了国外已有的食品消费需求分类表进行分析,该表将人们的食品消费需求进行了分类,并将具体的需求归入不同的需求类型中(见表1)。

本文对消费者需求在食品包装上得以体现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确定性趋势分析,以使得对食品特殊需求的使用随时间的推进进行系统的检验可行。

为测试确定性趋势是存在的,本文使用线性回归模型(1)加以证明:

αt=β0+β1t+μt (1)

阿尔法作为因变量,t作为自变量,μt作为误差项,β0和β1均为估计参变量。β1系数为正时,代表增加,若为负,代表降低。使用此模型和对相应的数据统计,便可以确定在本研究的发现趋势效应的大小。

我们使用不同的因变量来估计几种不同的确定性趋势分析。所有的因变量均采用比率,这个方法要求分别对待每年推出的新产品。因此我们同样使用比率法来控制随着时间推移推出新产品的进程。

3 资料选用及测试

本文主要运用单纯回归分析方法,对罐头、谷类食品、饮料和其他食品等4类食品在积极营养成分、消极营养成分和生产工艺等方面的需求分别进行分析。分析所用的资料,为2002-2003年的《中国包装统计年鉴》以及2004-2012年中国食品博览会所提供的信息。其他信息来源有:商业展示会、在地方的零售商店购物、从制造商和分销商处获得的新产品样本,以及二手资料来源,包括公司官方网站、零售贸易网站、新闻会、消费者交易杂志和报纸。由于本文需要调查食品包装所提供的信息及其变化趋势,首先应统计各类食品采用不同种需求信息的数量(见表2)。

在利用一次趋势性分析模型(1)进行测试时,利用参考资料提供的2002-2012年的积极营养成分、消极营养成分和生产工艺等需求应用数量作为因变量,时间t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此时,需求分析结果如下:

(1)无论采用何种需求的新产品的数量,均因在新产品发行中使用包装需求而显示出显著的积极趋势(见图1)。

(2)与需求类型相关的三种变量中,使用积极营养成分需求和产品需求的新产品数量显示出显著的正系数——最高的正系数意味着最优的进展。

(3)以包装上同时出现不同需求的新产品数量作为的变量,除了一个特例外均得到显著的正系数,该特例始终显示为不相关。

(4)使用两个到五个需求的产品显示出明显的积极趋势。

4 测试结果及分析

图1显示了对各项需求类进行一次趋势分析的测试结果。从图中可知,所有需求在各年测试的结果其系数均为正,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极营养成分需求、消极营养成分需求和产品需求将逐渐增加。其中产品需求的增加最为显著,紧随其后的是消极营养成分需求。显而易见,需求的总体数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加,这种现象自2009年起为突出。据此可以估计消费者的食品消费需求量,将以全面增加且产品需求最为突出为变化方向。

图2显示,人们对从食品包装上显示的需求数量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消费者对5项及以下的需求描述所表现出的喜好在逐年增加,而对更多的需求描述反应平平,并无太大波动。

图3、图4和图5显示了每项需求类的具体需求趋势分析结果。从图3中可以看到,维生素的需求趋势在不断提高,在积极营养成分类中排名第一,而这种增加的趋势自2008年再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紧随其后的是矿物质,消费者对矿物质的需求自2005年起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至于纤维素和蛋白质,消费者虽然有所关注,但并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而消费者关注最少的是对抗氧化剂的需求,种种迹象表明,其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其了解甚少[6],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国民文化水平程度的提高,抗氧化剂很可能成为今后消费需求的热点。

消极营养成分类中,人们对脂肪的关注居高不下(见图4),因而控制食物的脂肪含量是制造商必须重视的生产要点。相比之下需求增加较为平稳的

卡路里和糖类也应受到制造商的关注,随着肥胖成为困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社会问题,不仅是消费者自身的喜好在影响其需求,社会的总体环境也在引导消费者更加倾向于低卡路里和低糖的健康饮食习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知愈来愈深,胆固醇的需求也在缓步上升,对于老年消费群体,特别是心脑血管不好的消费者,对胆固醇的需求日益增加。

图5是消费者对产品需求变化趋势的测定结果。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种类繁多,其中最为普遍的是“纯天然”食品。此外“真实”和“新鲜”两项需求也呈现一个较高的值,充分说明了随着时间的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愈来愈回归自然健康。由图5可观察出,“有机”需求自2008年起也有了相对之前较快的增长趋势,相比之下消费者对人工色素的关注则没有显著的波动。此外,尽管在90年代初美国已经出现了“转基因”食品,但是中国对其引入相对较晚[7],人们对“转基因”食品自2007年才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8],加之社会媒体对“转基因”食品的宣传仍处于起步阶段,消费者对其需求并不显著。

当人们收入宽裕的时候,首先会提高“纯天然”食品的消费量,伴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增加,人们对食品健康需求的关注将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9]。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以及可选择商品的增多,预计今后中国的食品消费将从传统的注重口味和价格,向健康营养的方向转变,饮食生活绿色天然的消费趋势将日益明显[10]。而“高维生素”和“低脂肪”将占据食品消费需求最受关注的部分,此外预计抗氧化剂有望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5 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消费者愈来愈重视食品健康和绿色消费需求,由过去薄弱的健康意识引导的传统饮食习惯,逐步转向由现代科学引领的健康饮食方式。饮食生活高级化、现代化的现象日益明显。食品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人们对食品健康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对不同种类的需求进行测试,我们发现人们对积极营养成分的需求在增加,特别是有“高维他命”或“高纤维素”出现的产品;许多新产品打出“纯天然”或“有机”的名头以吸引消费者购买;然而自2002年发行的新产品在使用“低脂”,“零脂”或“低胆固醇”上有降低趋势。本研究还特别指出在同一包装上引入多元需求的趋势。结果明确显示出在同一包装上同时使用需求的数量有上升趋势,尽管这些使用可能会造成一些沟通风险。在需求的数量上很可能有一个临界值,一旦超过这个临界值便会使消费者产生困惑,特别是这些需求分属于不同属性的时候。

参考文献:

[1] Nora Lado Cousté, Mercedes Martos-Partal and Ester Martínez-Ros. The Power of a Package: Product Claims Drive Purchase Decisions[J].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2012,52(3):364-375.

[2] 张丹.中国主要食品消费需求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5(6):16-18.

[3] 杜会永.我国居民食品消费升级与食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32-34.

[4] 王德章,杜会永.消费需求变化与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C]. 桂林: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2009年年会论文集,2009:49-57.

[5] 王兆锋,俞红.消费者绿色食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12):93-95.

[6] 郑伟强.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2:65-67.

[7] 成黎.北京城市消费者对食品新产品的感知及食品产品趋势的初探[J].中外食品:2008(9):6-12.

[8] 戴迎春,朱彬,应瑞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选择意愿——以南京市有机蔬菜消费行为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7-51.

篇12

根据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预测,到2015年,中国包装加工食品、零食和饮料的市场将超过美国,其中包括饼干、薯条和汽水等。届时,中国可能会消费多达1.07亿吨包装食品,而美国则消费1.02亿吨。从2008年起,中国此类食品的消费量增长了66%。

本该正常补充碳水化合物等主食的早餐桌,如今在中国越来越多地成为饼干的主战场。数据显示,中国的饼干市场2013年底预计将达到240 亿美元(1 美元约合6.13 元人民币),每年约增长20%。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脱离农村前往城市生活,以及更多的女性成为劳动力,从婴儿配方奶粉到速冻饺子、速食面,一系列方便食品迅速兴起。”美国《大西洋》月刊指出,财富增加意味着更多中国人吃掉更多的肉类。

中国专家表示,近年来,加工食品、方便食品、半加工食品和中央厨房制作食品在市场消费的比例越来越高,因其适应了现代人快速的生活方式,食品深加工化本身也能带来农产品或原材料价值的提升,是行业发展的方向。

多位食品行业的业内人士表示:餐饮业的中央工厂化与包装食品行业的深加工化本身是不可逆的趋势。

“标准化和规模化是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采用中央厨房的加工方式既可以保障口味,也可以保障其安全性。”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郭顺堂表示,中餐在制作中经验化、复杂化,想要“同一口味”很难,因此,标准化一直是烹饪界追寻的状态,也是现代餐饮发展的基石和大势所向,加工食品、半加工食品也是食品行业近年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误区与“崇洋”有关

随着包装食品消费量的增加,各种健康误区也逐渐暴露。比如有些消费者对“香浓和强烈刺激口味的追求”已经到偏离正轨的地步,而这甚至是导致食品添加剂被不断发明乃至使用的重要原因。

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认为,“有的商家甚至开发一些纯粹由添加剂调成、名字洋气的味道,通过广告包装宣传,宣称其为‘夏日限量口味’,迎合年轻消费者对口味乃至‘限量’带来稀缺感的片面追求,形成诱导性消费。”

其实,包装食品也有比较健康的,但与西方不同,中国消费者一般无法选择更健康、通常也更贵的包装食品。

需要注意的是,在部分中国农村地区,加工食品、“洋快餐”依然被视为“有钱人的标志”,本可以母乳喂养的家庭也出于面子用洋奶粉进行喂养,出现了明显的消费逆选择。

此外,还有不少人只吃膳食补充剂声称自己是“健康派”。一位年轻女性在午餐时段取出一把“药丸”,包括维生素补充剂、DHA补充剂、抗氧化葡萄籽补充剂等,加上一杯口服胶原蛋白冲泡的“饮料”,以此作为当日的午餐。而根据她的食谱,除早餐可以食用一定食物,中餐晚餐均只用药丸和冲剂代替,口渴也只喝果汁,以达到瘦身和健康的效果。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和完整的食物相比,膳食补充剂过度食用易增加健康风险,可能出现过度补充维生素等情况。即使是所谓100%的果汁,流行病学研究也显示,喝果汁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而水果本身会减少患糖尿病的风险。

饮食西化催生糖尿病和肥胖

包装食品消费的增长,使得中国人饮食结构正向多盐、多油、多肉、少蔬果方向转变。

朱毅介绍,我国北方居民食盐日人均摄入量在11克左右,而山东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人群标准人日调味品食盐摄入量为12.5克,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6克)的两倍多,这与加工食品的大量食用不无关系。饼干、面包等食品中本身有盐,口感上却吃不出太多的咸味,一些话梅等甜味食品中加入盐能带来更加丰富的口感,这些都导致了盐的额外摄入。

油脂摄取量也同样超标。据统计,我国居民日人均摄入植物油脂已高达41克,而据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每人每日摄炔物油脂25克即已足够。

中国居民近年来肥胖、“三高”、糖尿病的比例越来越高,不少慢性病出现年轻化趋势,不少专家指出这些与不健康的饮食结构不无关系,可谓“病从口入”。

一项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主持的近10万人大型调查表明,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样本中,根据国际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的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11.6%,约1.139亿人。

篇13

一、运动营养食品的现状

(一)国外运动营养食品现状

国外运动营养食品的发展时间较早,因而其市场相对较为成熟,食品类型多样,功能齐全,满足人们的需求。尤其对于欧美国家而言,对运动营养食品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他们认为,其能够为人体补充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保持关节健康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当前,国外运动营养食品的形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饮料、片剂、营养棒等,类型之多,数不胜数。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美国运动营养食品市场总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而新产品逐渐进入市场,并占据较大的销售额比重。如百事可乐的“佳得乐”品牌,其发展历史较长,在美国运动饮料市场中占据较大的份额,约在85%以上。由此可见,国外运动营养食品的发展势头良好。

(二)国内运动营养食品现状

1.运动营养食品的整体发展概况

关于运动营养食品,我国对其的研究时间相对较晚,于1991年开始,但在短短的二十余载中,取得良好成效。就我国运动营养食品类型而言,主要有补充或控制能量类、补充蛋白质类、水解物类、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类、恢复运动疲劳类等。以运动饮料为例,自2000年起,红牛、健力宝等运动饮料迅速占据中国市场,而2005年后,脉动、激活等品牌相继出现,进一步丰富我国运动营养食品。就当前国内运动营养食品发展现状看,每年的市场销售额呈现循序上升的状态,对国家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且在未矸⒄怪校运动营养食品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基于功能成分划分的运动营养食品现状

我国运动营养食品发展中,相关人员对其功能成分的研究逐渐深入。首先,多肽和氨基酸。基于植物来源的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能够得到活性肽,其在人体的吸收率较氨基酸高。人体运动后,应对支链氨基酸进行补充,可促进有氧代谢,以维护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其次,糖是人体内最为直接的能源物质,只有为人体提供一定的糖分,才能及时补充能量。尤其对于运动后的人员而言,低聚糖是理想的糖类物质,不仅甜度低,而且口感好,更能及时补充血糖。再次,脂肪。中链脂肪是运动后人群的最佳选择,能够帮助运动员快速恢复体力。第四,矿物质是运动营养食品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及时为人体做补充。运动后人体出汗,使钾、钠等丢失严重,通过补充矿物质,可以为机体提供充足的水分。第五,维生素。对于运动人群而言,B族维生素可促进能量代谢;C族可延缓疲劳。最后,活性物质。这是相关专家和学者在近年来研究较为活跃的课题之一,活性物质能够发挥抗疲劳的功效,增强机体对疲劳的耐受力,因而多糖、黄酮等活性物质的应用研究逐渐深入,极大程度的丰富运动营养食品。

二、我国运动营养食品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问题

从我国运动营养食品发展看,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与国外运动营养食品发展对比之下,我国运动营养食品虽然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其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潜能,而尚未得到有效挖掘。其次,国内运动营养食品发展中,未能遵循国人运动状态下肠胃消化吸收的实际特点而开展产品研发活动,导致其在我国部分人群中出现不适的反应,这对国内运动营养食品发展产生较大的阻碍影响。再次,国内运动营养食品市场发展中,其营养食品以营养素单体配制为主,口感风味并未达到理想的状态,不能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最后,国内部分运动营养食品中的营养素单一,不能满足人员运动后的全部需求,甚至人们如果长期食用某一运动营养食品,可能造成营养素失衡的问题。可见,我国运动营养食品要发展,必须打破传统思维桎梏,以实现新的突破。

(二)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你好,需要期刊咨询服务吗?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8:00-24:00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客服服务
期刊咨询
订阅咨询
投诉留言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