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预防校园的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本文引述案例事发地点为校园内的宿舍。当时某学院男生宿舍2栋的潮汕籍学生王某与老乡在校园后门大排档聚餐,指出同宿舍的湛江籍同学张某经常在宿舍欺负自己,于是潮汕籍同学打电话把张某叫到校园后门,扇了他几个耳光。张某被扇了耳光之后,觉得咽不下这口气就打电话给同是湛江籍的同学冯某,并约好第二天上宿舍找扇自己耳光的同学报仇。次日上午,双方召集数十名同乡同学在宿舍区“解决恩怨”。双方先是言语冲突,紧接着准备大打出手,但被宿舍管理人员发现制止。双方未解气,决定下午再教训对方,同时还准备了械斗的钢管。当天下午,双方又在宿舍区对峙,箭拨弩张,所幸宿舍管理员及时上报学校保卫处及当地派出所,校方迅速出动了警卫人员将参与斗殴双方控制后,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校园斗殴发生。最终学院对肇事者逐一作出相应处分,但此事的影响依然在校园内警钟长鸣。
综合上述事件的发生,得出这些同学打架斗殴的原因如下:(1)宿舍内部矛盾;(2)为小事罔顾后果,大打出手,损害人身安全;(3)由于地域观念问题,拉帮结派,在冲突中起到推波助澜,加深矛盾,从而引发打架斗殴事件。
对于打架斗殴的处理,在法律上,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通常处以5日以上或10日以下拘留,并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轻者可处于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致人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缓刑、拘役或者管制。已满十六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而参与校园斗殴事件的。轻者,处分警告并赔偿医药费在学校老师同学的心目中上了黑名单,给自己的形象造成坏的影响;严重者被开除学籍,自毁前途、心情郁闷,永远因为这个事而影响自己一辈子,终生后悔,更严重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走进监狱高墙,也许还远远不止这些!简而言之,打架斗殴容易酿成治安案件、刑事案件,葬送自己前程。给自己、他人及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而且不利于学校校风、学风的建设,破坏同学之间的团结友谊,形成暴力文化,影响学生的健康成才。
鉴于校园内斗殴事件的特点,当我们面对这样突发的校园斗殴事件,应该这样处置:首先,应该做到不介入、不起哄、不围观、不偏袒;及时上报学校保卫部门或者公安机关;第二,如果你想劝解,应先了解清楚事件发生的起因,站在公正的角度进行劝解,不拉偏架,不说歪理,不捏造事实,不煽风点火;第三,学校保卫部门与公安部门实行联防机制,如果发生校园斗殴事件学校安保力量与公安干警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迅速赶到事发现场并控制住局面,以防事情恶化以致造成严重的暴力冲突。
除了应对这些打架斗殴的暴力事件举措之外,平时校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就是预防措施。
篇2
二 明确目标,提高认识
调查发现,有63.7%的学生认为上大学以后失去了前行的目标,内心困惑极了,迷茫极了,不知自己该做什么。绝大多数学生特别怀念高中的时光,因为那时有目标,有追求,有奋斗精神、拼搏精神。为此,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通过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消除学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懈心理。其次,要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业学习和社会兼职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学业学习是每个学生大学生活的主要工作,是学生之所以成为学生的标识,是大学生的本份所在。再次,要引导大学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不良现象。认清了社会木良现象的本质,就能坚定信念,抵制干扰,集中精力学习和钻研。
三 培养兴趣,激发动力
学生们坦言:大学期间的学习劲头不抵中学时期的一半。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大学新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或持无所谓的态度,只有7.5%的学生在大学里努力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此,首先应通过各种途径让大学生深切地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切实把个人的学习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真正地把学习看成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其次,要多管齐下培养专业兴趣,如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了解本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尽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设法提高学生的专业就业率;如果学生确实对该专业不感兴趣或感到不适,要允许他转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上去。再次,请原先学习成绩不佳、后来逐步转变的学生现身说法,使大家坚定转化的信心。
四 巩固基础,查缺补漏
高校扩招导致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部分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因原有的知识结构存在某种不足或缺陷,一时难以跟上教学进度。为此,可采取如下四条措施补救基础学力:第一,把学生没有牢固掌握而又影响以后学习的基本知识挑出来,让学生抄在小本子上,反复理解、记忆、应用。第二,指导学生每隔二、三周即把学过的基础知识系统复习一遍,尽可能地连成线、结成网。第三,从大量的各种形式的习题中挑选出最典型、最重要的习题类型,帮助学生熟悉各种类型习题一般的原则性的解题方法。第四,帮助低年级学生分析典型错误,教会高年级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第五,通过补习等形式及时消除学生因病或其他原因缺课而造成的知识缺陷。
五 调整课程,更新内容
调查发现,目前高校许多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停留在若干年前,远远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更无法满足处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群体的求知欲望;有些专业的课程设置只一味考虑到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未立足于知识为社会服务这一基本点,导致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还有报道说,高校本科教学有50%以上使用5年以前的教材。为此,首先要提尚人文教育与通识教育内容在课程内容中的比例,以满足学生在人文教育与通识教育方面的需要。其次,要大力提倡编写、引进和使用先进教材,甚至可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再次,应在课程与教学实施上加强实践性。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应结合各学科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实践操作活动,给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
六 指导学法,优化教法
调查发现,有17%的被调查者认为绩差生是因为学习方法不正确所致,有9%的被调查者将自己考试不及格的原因归于教师的教学不当。为此,高校应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对学生进行大学学习特点和方法的介绍,使他们尽快了解大学的学习情况,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还可以请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其提高自学能力,改善其学习状况,为他们解决具体的学习困难。教师应积极探索教与学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强化学生的读书、实践、实验设计等自主学习环节,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 心理资助,培育群体
绩差生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比如自我认知不足,欠缺自控能力,自我效能感偏低等。高等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要设立相应的课程来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化解心理问题的实际能力。绩差生对教师有强烈的求助需求,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营造一个具有共同奋斗目标、集体荣誉感强、正确舆论导向的宿舍、班级氛围,通过良好的舍风、班风,对绩差生原有的思想、行为形成压力,使其在这种氛围中被同化和转变;另一方面要善于发挥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和潜力,让那些能与绩差生接近、交流的同学去关心和帮助绩差生端正思想认识,体验到友谊的珍贵,调动自身的内动力,逐渐收敛不良行为。
八 严明纪律,加强管理
绩差生普遍缺乏自律、自控能力,存在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因此,学校必须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加强过程管理,加强日常检查和监督,抓好课堂纪律和考勤工作。对于旷课较多、多门课程考核不及格的绩差生,除了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之外,要按学校规定及时给予警告或留级处分。对于出现代考等严重考试作弊行为的学生,学校应根据相关的规定和程序给予退学处理。学校要以年级为单位,定期召开帮扶体系中有关成员大会,及时了解和掌握绩差生转化工作的进度和效果。要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如果产生新的绩差生,任课教师要说明原因。绩差生已经转化了,教师要给予肯定。同时建议给各院系配备固定教室,用于对转级生的管理。
九 全员育人,家校联合
要建立由学校领导、管理人员、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党员干部、家长等组成的帮扶“统一战线”,共同对绩差生施加积极影响。㈣学校领导要建立一批高素质、负责任的思政
队伍,致力于形成一个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校园氛围。管理人员在宿舍成员的安排上要注意优劣互补,要通过创建文明寝室、特色寝室等多种途径,营造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利用电话、信件、网络、手机短信、家访等形式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要多与绩差生进行不定期的谈话,对他们心理方面的定期辅导。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做好绩差生的专业引导。党员干部要通过“一帮一”互助活动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家长要重新认识子女,并反思自己的教育,变盲目配合为协作教育。
十 净化环境,改善条件
高校周边开设的网吧、酒吧、迪吧等娱乐场所,有形无形地诱惑学生,使他们要么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要么放纵自己、追求享乐。统计显示,有90%的逃课现象和70%的课程不及格都是学生沉迷于网络引起的。为此,高校要争取公安机关的支持,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要改善办学条件,优先解决吃饭排队、住宿拥挤、设施简陋、藏书陈旧等问题。要在规范网络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电脑程序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间和离校时间。教师要找学生谈话,建立定期的谈话、交流和监督机制,并依据实际效果进行后期教育。除了教学楼、图书馆提供自习室外,校方可以在校园的小凉亭下、花坛旁或者树荫下设置桌凳,餐厅在正餐以外的时间也要向学生开放,以使学生随时可以找到学习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降献林,张淑清,学因生心理特征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0
[2]涂素珍等,大学生的学习困扰及其教育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2)
[3]王丽梅,21世纪初期大学后进生的内心困境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9)
[4]刘昕,刘海鹰,大学新生厌学心理解析[J].青少年研究,2005(4)
[5]魏婷,大学生学习倦怠初探[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6]李静,何琦,大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及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
[7]柯友凤大学生学习不良的成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
[8]熊英,陆平,高校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7)
篇3
一、错别字的概念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笼统地讲,不合乎标准体的字,违背社会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形成的约定成俗的习惯的字叫错别字,各时代的标准体以各时代的标准字典里的字形为根据。分开来讲,错字就是把字写错了,结构上不合乎标准,写成了不成字的字;别字是使用了不合乎社会上约定成俗的习惯字。
二、小学生易出现错别字的原因
1.从汉字的性质和特点分析
每个汉字都包括音形义3个因素,学生每学一个汉字都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汉字是表意文字,其读音和字形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字形不能把读音直接标示出来。汉字字数多,大约6万多个,而普通话的基本音节只有400多个,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同音字,如果乱用同音字,就会出现错别字,影响表情达意;汉字字形繁简不一,有的差别甚微,组织多样,互相影响。汉字本身的特点决定着易出错别字。
2.从儿童本身分析
儿童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注意时间短,学习时往往漫不经心,除此之外,以下几种矛盾也是他们产生错别字的主要原因。
(1)已知的音义与未知的字形之间的矛盾
一个听力正常的儿童从一出生,就开始听到大量的语音,婴儿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中不断成长,从能听清成人的一些言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到1~1.5岁左右的单词句时期,如“球球”,发展到1.5~2岁左右的双词或三词句,如“妈妈鞋”。2~3岁是儿童学习口语的关键期,3岁时词汇量约为800~1000个,3~7岁是孩子词汇增长最快的时期,7岁时词汇量比3岁时大约增长3~4倍。由此看出,学龄前儿童已掌握了几千个词汇的音、义,与这些音、义对应的字形,要入学后逐个掌握。因此,两者之间产生了已知与未知的矛盾。
(2)空间知觉分化能力弱与辨析字形细微差别的矛盾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属性的反应,如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等,人没有专门感知空间的感觉器官,它是由多种感觉器官联合协调活动的结果。儿童的各种知觉都在发展中,还不够完善。记忆字形,方位知觉起着重要作用,低年级儿童方位知觉水平不高,对字形的感知,注意形状而不注意方位。而学习汉字记忆字形,需要辨析汉字的细微部分,二者之间存在矛盾。
(3)大量感知字形与书写时手指上的小肌肉和末梢神经尚未很发达的矛盾
学习汉字,就要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记忆字形,字形的掌握需要通过书写加强记忆。书写涉及到指、腕、臂等各部分肌肉的活动,儿童正处在发育阶段,手指、腕骨上的小肌肉发育还不完善,指挥小肌肉活动的神经机能也不健全,导致容易出现错别字。
(4)大量理解字义与儿童缺乏生活经验的矛盾
准确理解字义可以帮助记忆字形、正确运用汉字。许多汉字的理解需要借助生活经验,儿童生活范围小,生活不丰富,生活经验缺乏,造成理解字义不够深刻全面。
三、预防措施
教学中选择灵活恰当的方法,是减少错别字的重要措施,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加强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巧妙分析字形。
1.用分析比较的方法
(1)独体字,用笔画分析法
对每个字一笔一笔地分析,并把笔画名称,笔顺规则和书写方法教给学生,如“人小”。
(2)合体字,用结构分析法
教合体字时,以部件为单位分析字形,如“河”,只分析其结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即可。
(3)形近字,用比较法
低年级儿童区分能力还比较弱,不易区分形近字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帮助他们辨析形近字,突出比较差别细微的部分,如“土士”。
2.利用汉字构字规律引导学生分析
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中造字法(古称“六书”),其中,以象形、会意和形声为主。
(1)象形字
由图画演变而来的文字,如“日月”等,教学时可边画图边进行字形分析,用粗线条画出事物的大体形状,揭示汉字从图形到文字的演变过程,学生既有兴趣又便于记忆。
(2)会意字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构成的表示一种新的意义的合体字。会意字,看到字形能理解意思,分析时形、义密切结合。
(3)形声字
以形旁表意,声旁表音造成的一种合体字。教学时充分利用形旁的特点加以分析,如“清、情、晴、睛、请”声旁都是青,本组形声字可编成歌谣:“山青青,水清清,心头有事情,看东西用眼睛,出太阳天气晴,说话时常带个请”,用这样的歌谣顺口、好记,教师再一点拨学生便很容易掌握字词。
3.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分析
根据儿童思维及认识事物的特点,分析汉字应加强直观性。教学中运用实物、图画、电化教学、演示等手段及游戏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小学生的错别字减少到最低。
篇4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也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现代火灾具有扩散快、浓烟、高温和易爆炸等特点,灭火救援任务的难度和危险越来越高,往往需要若干中队协同作战才能扑灭火灾。面对全国各地日益增加的高层、地下建筑,加之有毒烟雾、强辐射等因素,加剧了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的复杂性。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能力,是当今社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的现状
1.消防队员没有得到专业的训练
当前全国许多地方政府在积极扩建城市规模,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但城市的消防救援力量往往赶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火灾往往是突发的,在灭火救援的现场,新入警的消防官兵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许多消防队员的专业训练不足加之火场经验欠缺,这些原因容易导致官兵伤亡并且难以达到救援目的,许多火灾案例中官兵伤亡的教训惨痛。
2.消防灭火救援装备不完善
近些年来,全国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装备都得到了一定的补充和提高,但是装备完善程度远远不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当前的消防设备的质量不能满足消防部队的实战要求[1]。首先,消防装备的总量不充足,一些地方的消防装备器材配备数量未能达到国家的最低标准,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下的灭火救援任务。其次,消防装备使用人员对装备的使用一知半解,当消防作战任务需要使用相关装备时,器材不能发挥充分的作用。在一些大型的火灾救援现场,由于消防器材数量、种类不够,导致灭火救援任务不能及时完成。最后,消防部队配备的一些器材装备不合理,且部分消防装备不实用。有些消防部队为了追求数量,往往大批量的引进性能落后装备,虽然数量上达到了要求,但在质量上鲜有提高。
二、提高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的措施
1.提高消防员的综合素质
想要提高在灭火救援工作中消防部队的救援能力,应当首先提高消防救援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修订消防部队的编制时,结合本地区实际与当地政府共同谋划,合理的增加不同岗位的消防队员,增强对骨干力量的培养,这样就形成了完善的救援体系。同时,应加强消防员的福利待遇,能够让消防官兵更加安心的工作,消除消防官兵的后顾之忧。此外,还应该建立模拟灭火救援系统,对消防培训基地进行完善,提高消防员的训练质量,确保消防官兵更加准确的掌握灭火救援流程,规范的开展救援工作,达到科学施救的目的。
2.增加执勤岗位练兵活动
消防部队的主要工作就是灭火救援,消防员灭火救援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消防部队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为了提升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我们应增加执勤岗位练兵活动以提高消防员的业务素质。在中队日常训练过程中,采用模拟火场实战的方式来训练官兵,这样才能提高消防员处置火灾能力。基层官兵要大力开展辖区情况“六熟悉”演练,加强第一出动力量编成,加强“高层建筑供水”、“百米梯次进攻”、 “三车五枪”等战术操法训练。一线官兵要积极开展毒气、浓烟、高温、高空、低能见度等复杂环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性训练,认真开展灭火、破拆、侦察、排烟、堵漏、救生、排烟、洗消等技能训练,增强基层部队的攻坚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只有向演练场要技能、向训练场要体能才能圆满完成各种复杂的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2]。消防部队要始终坚持练为战的指导方针,坚决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样练,从严从难、从实际出发开展训练,增强部队的灭火救援实战能力。
3.建立建全消防应急救援后勤保障体系
强大的消防灭火救援能力需要完善的后勤保障为依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后勤保障体系:第一,依照部消防局的规定,建立建全各级灭火救援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保障能力,确保无论险情多大,后勤保障都能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全方位的保障灭火救援作战;第二;建立不同级别的消防装备器材库,集中优势资源,做到在灾害发生时应急保障物资能统一、高效、快速地到达救援现场;第三,与社会各部门紧密联系,比如与公安、医院、电力、食品和卫生等部门建立联合作战、联勤保障体系。
4.依托高科技提升灭火救援能力
消防装备是消防部队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重要基础保障,面对现阶段复杂、多变的灭火救援环境特征,需要大幅提升消防部队运用高尖端设备的水平。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消防装备的建设规划要科学化。当出现突发、严重的特殊灾害时,应快速配备符合当时灾情的装备,从而使消防部队具有快速、有效的救援能力。第二,消防装备的配备要坚持合理化。针对各级消防部队所在辖区的可能灾害、重点单位特点配备相应的装备器材,确保消防装备又专又精,实现消防装备配备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第三,实现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不断研究消防装备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效能,实现人与装备之间的完美配合,提升实际灭火救援能力。第四,提高消防装备的管理工作水平,建立建全消防装备器材的管理机制,严禁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提高装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三、结语
为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灭火救援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保障,消防人员是灭火救援的中坚力量。消防员除了要具备运用最新装备的能力,还要不断通过实战演练强化自身的救援能力以积累经验。增强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能力,保障人们和谐的生活,这是我们当代消防官兵的责任和使命。
篇5
此外,晚霜冻引起的小麦冻害也不容忽视。小麦进入返青期后,生育特点明显改变,已由感温阶段进入感光阶段,麦苗的抗寒性显著降低,一旦遇到晚霜冻的倒春寒天气,植株极易遭受冻害。
2.栽培管理因素(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深度)土壤耕作质量差,麦田垡块大,坷垃多,麦根悬空,这样麦田易通风跑墒,遭受干冻。农谚所说“小麦不怕草,就怕坷垃咬”,其意义就在于此。
播种过早和过晚。播种过早,易形成旺苗,特别是出现暖冬或者发生倒春寒,小麦极易发生冻害。如果是偏春性的品种,冻害情况会更为严重。播种过晚,地温较低,麦苗生长较慢,分蘖少或不分蘖,根系少、扎根盘墩不好,麦苗体内积累的有机养料少,易形成冬前弱苗,越冬前麦苗过小,也容易发生冻害。该类麦田一般不应急于追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发苗。应采取的管理措施是浅锄松土,增温保墒。
播种量过大。播种量过大,导致麦田群体过大,单株的营养面积太小,个体发育不良,其分蘖节和叶鞘内养分含量少,抗旱能力差,播量越大,群体越大,麦苗旺而不壮,易受冻害,且受冻程度较重。
播种过浅或过深。播种过浅,种子在萌发出苗过程中会因土壤失墒而落干,出现缺苗断垄问题,同时分蘖节离地面过低,抗冻能力减弱,不利于安全越冬,易发生冻害。播种过深,小麦地中茎伸长过长,使正常情况下不伸长的分蘖节第一节以致第二节间伸长,出苗过程中消耗种子中营养物质过多,麦苗生长细弱,分蘖少,冬前难以形成大小适宜的群体,而且植株内养分积累少,抗冻能力弱,冬季和早春易大量死苗,遭受冻害。对这类麦苗,要扒土清垄,使麦苗分蘖节盖土厚度变浅,以促进麦苗根系健壮生长。
3.品种因素不同品种的小麦,其发育特点也不同,表现在发育进程有快有慢,霜冻来临时,遭受冻害的程度也不相同。一般认为品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弱春性品种和春品种。
二、冻害的预防措施
1.适时适量播种小麦播种时,要根据所在地区和当地土壤肥力情况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量。半冬性小麦品种播种要适当早一些,一般在10月5~15日播种,播种量7~8千克/667平方米;弱春性小麦品种要稍晚一些,一般在10月20~30日播种,播种量8~10千克/667平方米。无论半冬性小麦品种,或者是弱春性小麦品种,播种时还要看当时的天气和土壤墒情,若气温较高、土壤墒情较好,适当晚播2~3天,用种量减少1~2千克/667平方米;反之播期适当提前,播种量也适当增加。
2.看苗管理
(1)“旺苗”的管理。播种偏早易形成“旺苗”,这种旺苗一般是假旺苗,若冬前不管理,到越冬前或越冬后就会逐渐衰退成弱苗,即所谓“麦无二旺”,对此应进行适当镇压或深锄,并在浇越冬水时追施5~7千克/667平方米尿素,年后即可转为壮苗。
播量偏大形成的“旺苗”,即地力并不太肥,只是由于播种量过大,基本苗过多而造成的群体大、苗子挤、窜高徒长、根系发育不良的麦田。这类麦苗下部小穗多,基部茎节细软,容易引起冻害并倒伏减产。对于这类麦田应进行划锄、深耘,可切断部分根系,削弱植株的吸收能力,达到促进根系发育、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个体发育,控制群体的目的,并在浇越冬水时追施5~7千克/667平方米尿素。
施肥量偏大形成的“旺苗”,即因肥力好,施肥量大而形成的旺苗。该类麦苗生长快、生长势强,分蘖多,有机养料制造的多,但消耗的也多,积累的缺少,冬前徒长形成旺苗,一般到11月下旬,单位面积的总蘖数就可达到或超过指标要求,若遇暖冬,年后继续旺长,易遭受冻害;遇冷冬则冻害严重。对这类麦田要及早采取措施,当发现长势强,分蘖过猛时就要设法控制其生长速度,控制的办法是深中耕断根。
(2)“弱苗”的管理。因播种偏晚、土壤墒情太差或底肥不足造成的黄瘦苗,由于体内糖分积累少,易受冻害。对这类麦田,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并要结合浇水,中耕松土,施速效氮肥15~20千克/667平方米。
3.选择抗寒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高产、优质,还要考虑品种自身抗逆性的强弱,特别是抗寒性的强弱。春性品种若遇“暖冬”天气,会提前完成春化阶段,抗寒性大为降低,冻害将会难以避免。选用春性或弱春性品种,必须在霜降以后趁墒播种,如果播期过早就有发生冻害的潜在危险。
4.适时冬灌一般壮苗浇水的适宜日平均气温3℃~5℃,此时“夜冻日消,冬灌正好”。越冬灌水量不可过大,以能浇透当天渗完为宜。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地面积水,遇到低温结成冰层,使植株地上部分受冻,麦苗窒息而死。冬灌后土壤水分充足,可以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死苗;还可以促进越冬期小麦苗的根系发育,巩固健壮分蘖,有利于幼穗分化,并为第二年返青期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另外冬灌可以踏实土壤,粉碎坷垃,消灭越冬害虫。冬灌一般可增产20%以上,冻害严重的年份增产幅度更大。
需要注意的是旺苗一般不缺肥水,不应进行冬灌或推迟冬灌时间;弱苗、不分蘖的苗不宜冬灌,以防止淤苗、凌抬、受冻伤害麦苗;壮苗越冬水浇灌过晚,可能会造成凌抬死苗。
5.防治严寒和晚霜冻害
(1)适当深播。冬季最低温度骤然出现时,土壤表层的温度最低。在土壤上层,每向下深播1厘米,温度大约升高3℃~5℃,如果能深播到4~5厘米,分蘖节所处的环境温度大约比表土高10℃。
(2)盖土保温。严冬时在麦苗上盖上1~2厘米厚的土或有机肥,可以加深分蘖节的深度。只要分蘖节深度在3厘米以上,即使在平均最低气温15℃的情况下,分蘖节也不易被冻死。
为防止气候严寒麦苗发生冻害,还可以联合使用上述两种方法,先深播浅盖抓住壮苗,越冬时再盖土防寒,并适时浇越冬水,效果会更好。另外,针对晚霜冻害,总结出以下防治措施。
(1)选用抗冻品种,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2)及早追肥。小麦早春施肥,可以弥补冬季地力消耗,增加养分积累,促进麦苗返青生长,抗御或减轻早春冻害,尤其在冬季气温高、麦苗持续生长、地力消耗大的年份,早春施肥尤为重要。
(3)适时划锄,促其生长。在土壤返浆时进行顶凌划锄,可起到松土、保墒、增温、除草和增强麦苗御寒能力的作用。实践证明,一般划锄后7~10天,白天5厘米土层内平均地温可提高0.5℃~1℃,对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转化十分有利。
篇6
消防工作作为我国公安行政执法部门中的重要部门,受到我国传统体制和国情的影响,我国在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法律法规,消防工作部门能针对地区特殊情况制定并实施一些相关的政策。但是,这种体制使得部门在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只有加强监督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实施并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最终才能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以及合理化监督和管理,提高整体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由于体制的变革和创新,对全国地区消防部门也提出很多新的要求,地区部门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应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应归对策。
一、影响消防监督的原因分析
(一)消防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根据我国实施的《消防法》中的规定,消防工作的法律法规要求并规定我国各地消防队伍的主要工作和任务,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任务量非常繁重,给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消防监督检查,在消防重点区域内和非重点区域内,都需要进行消防检查。而很多消防部门工作人员又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量的需求,正是由于这种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在实践工作中,消防监督体制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完善,缺乏人员支撑,使得单位发展受到限制,没有新鲜的生命力注入。
(二)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针对不同地区的特殊性,实施并制定一些地区性的法律和法规,但是在统一管理和监督体制方面还不够健全,很对时候缺乏全国统一性的法律法规,对地区管理和监督方面的力度也不够。此外,在员工职责和法律追求方面也不够严格,工作人员职责履行和实施方面的监督不够全面。这些都是消防工作中经常会遇见的一些问题和相关影响原因,制约着我国消防工作整体水平和效率的提高,需要尽快寻找解决方法。
二、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中阐述的影响消防监督的原因,只有尽快寻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才能全面提高我国消防工作整体的质量和效率。下面针对上述影响机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合理的制定消防监督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是健全我国各个地区消防监督体制的重要保障和前提。在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方面,首先应该在遵循目前已经实施的《消防法》的基础之上,不断提出创新建议和方案,进而能检查并发现需要完善的地方。进一步明确我国消防部门的社会职责,制定详细的工作人员责任制度,在实践工作中认真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准确合理的设立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这是解决依法实施消防监督的首要工作。法律法规不仅能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监督人们的行为,同时,还能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的素质水平和质量
首先,应该不断扩充队伍力量,吸引更多的人员参与到消防工作中,解决目前人员和紧张的问题。在人员招聘中,应该与其他部门多联系,尽量从其他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部门中挑选体力和实战经验比较丰富的人员,参与到消防队伍中。其次,加强队伍的培训和锻炼,在消防部门工作,对工作人员提出很高的要求,注重提高消防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部门在工作责任制计划制定过程中,要从队伍实际情况出发,尽量合理安排任务量,避免工作人员压力过大,而无法正确履行自身的职责,也无法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再者,应该完善相关人员福利待遇方面的体制,提高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投入力度,进而能在工作中主动投入到学习和自身发展活动中,实现提高整体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战略目标。
此外,还应该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消防工作比较特殊,工作人员一定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在工作中能坚持正确的立场和出发点,坚持一种服务理念。在日常管理和监督过程中,应该帮助消防人员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意识,让消防队员能自觉完成自身的任务,完成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使命。最后,应该建立一种竞争机制,促进消防员相互学习和发展,以提高我国消防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影响消防监督的原因有很多,如消防工作强度、消防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以及消防等方面的影响。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并归纳出一些相关政策和策略,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消防监督体制,首先应该逐渐建立并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其次,应该加强消防队伍建设,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同时,还应该要扩充现有的消防队伍。希望通过笔者分析能更好地帮助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减轻工作任务量,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连德桂.影响依法实施消防监督的因素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3,28:102-103.
篇7
高校医院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在我国计划经济特定条件下所形成的由高校自我办医的产物, 也是当前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的医疗模式之一[2]。它的主要功能是承担高校师生的健康体检、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长期以来高校医院为学校师生的健康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成为学校发展、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机构。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 医院感染(简称院感)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而作者所在高校医院存在着规模小、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标准操作流程等院感的风险因素, 如何采取预防措施预防院感, 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是高校卫生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作者通过近几年在高校医院工作时的观察和分析, 发现高校医院院感的常见风险因素有以下几点。
1 组织结构不够完善
高校医院普遍规模较小, 很多校医院没有设立院感科, 也没有专人管理院感并进行监控把关。比如去年本校医院医疗工作者发生了针刺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没有专人负责, 只能打电话向其他相关单位咨询。
2 规章制度不完善
由于高校医院多数没有设专人管理院感, 再加上高校医院医疗工作者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一些, 关于预防院感的消毒、隔离等相关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都是参照以前的教科书、工作经验等, 包括每一个人执行的情况如何检查和监督都是院感发生的风险因素。
3 操作流程不规范
预防院感的操作流程涉及面较广, 并且贯彻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3]。所以高校医院的护理工作者在预防院感方面非常重要, 其中涉及到的操作有无菌技术操作、空气消毒、物品的消毒、医疗废物的分类回收、洗手方法等, 这些操作的不规范都是造成院感的风险因素。
3. 1 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 ①着装不规范,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不按要求戴好口罩和帽子。②使用过期物品和被污染的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未按要求放置, 无菌溶液未写开瓶日期和时间都会导致无菌物品被污染, 从而引起院感。③进行各种注射操作时消毒的方法和范围不规范。
3. 2 病区环境、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等的空气、地面消毒不规范 ①有的护理工作人员未能掌握好各种环境、空气消毒的方法和时间。②有的护理工作人员不重视环境消毒的重要性, 只是流于形式只做消毒登记记录, 而未进行消毒工作。
3. 3 消毒供应室在物品、器械回收、清洗、消毒、存放、发放等流程不规范 ①消毒人员进行物品、器械清洗、回收时未做好个人自我防护。②重复使用的包布未进行一用一清洗。③进行消毒灭菌时各种包的大小、重量、放置位置不规范。
3. 4 医疗废物分类回收、暂存等操作不规范 ①医疗废物桶的设置不规范, 例如损伤性废物桶必须不能破损。②医疗废物收集过满易造成废物漏洒, 污染环境。③医疗废物的暂存地管理不规范也易造成环境污染。
3. 5 洗手方法不规范 医院内洗手要求七步洗手法, 有部分工作人员洗手匆忙, 洗手的部位和时间不规范, 容易造成院感。
3. 6 消毒液浓度的配制、消毒时间不达标 例如含氯消毒液浸泡物品在配制时未按照要求浓度用含氯测试纸测试, 随意配制, 使物品消毒不达标而造成院感。
3. 7 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湿化瓶、超声雾化器等使用后消毒不规范 在高校医院这些物品使用频率高, 如果消毒不规范也会造成院感。
3. 8 针对以上这些高校医院院感的风险因素分析, 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3. 8. 1 完善组织结构, 设专人管理院感 规模较大的高校医院可以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进行三级管理, 而规模较小的校医院可设专人管理医院感染, 对校医院院感进行指导、监控, 从而更好地预防院感的发生。
3. 8. 2 完善院感的相关规章制度 高校医院设专人管理院感后, 可就根据校医院具体情况制定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院感监控制度、消毒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相应的制度, 使校医院的院感管理更加制度化。
3. 8. 3 加强学习、培训, 规范操作流程 加院感管理者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外出学习院感知识的机会, 同时加强对校医院工作者院感知识的培训、指导, 提高认识院感的重要性, 规范操作流程。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规范着装, 查对物品的有效期, 禁用过期物品和被污染的物品。②病区、办公室、治疗室等环境经常进行通风换气, 并按规定进行消毒。③消毒人员在物品、器械回收、清洗、消毒、存放、发放等流程时应做好自我防护, 包布一用一清洗, 消毒包的大小、重量、放置位置要符合规定。④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和防止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 废物桶的设置要有警示标志, 不能破损;医疗废物不能收集过满, 废物收集达到包装袋的3/4时就应封扎;医疗废物暂存地应有标识, 并按要求进行消毒、记录[4]。⑤规范洗手方法, 不定期抽查洗手效果。⑥严格按要求配制消毒液浓度, 并用含氯试纸测试。⑦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湿化瓶、超声雾化器等常用物品使用后执行流动水清洗-干燥-消毒-冲洗-备用的流程。
4 检查落实执行情况
校医院院感管理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后, 要对院感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整改措施, 持续改进, 从而更好地预防院感的发生, 保障校医院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医学杂志, 2001, 81(5):314-320.
[2] .高校医院在医疗改革中定位的几点思考.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2):238-239.
篇8
近年来,随着唐山经济建设的快速的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扩大,居民住宅小区也不断增多,相应而来的,居民火灾事故呈现了高发态势,亡人数量在不断攀升,居民火灾防控的薄弱环节日益凸显,居民住宅小区的消防安全工作日益严峻。本文就怎样预防居民住宅小区火灾发生,浅谈几点防范措施。
2 居民住宅火灾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2.1 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从以往发生居民火灾可以看出,居民的防火意识比较淡薄,用火用电用气比较随便,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用火不慎。
一般来说,家庭面积小,物品密集,用火次数频繁,易发生火灾事故。特别是生活做饭炒菜、儿童玩火等。
2.1.2 吸烟不慎。
根据近年来通报的火灾事故,居民火灾中亡人的火灾,特别是在火灾中死亡的老年人存在很大的比重是抽烟。众所周知,烟头表面温度为300―450摄氏度,中心温度为700―800摄氏度,烟头的烟灰被弹落时,有一段时间在阴燃,一旦落在比较干燥、易燃的物体上,极易引起火灾。
2.1.3 电器设备使用不当。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里的电器设备种类越来越多,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电气线超负荷工作时常发生,电气设备本身质量也参差不齐,电器线路老化使用也较为常见,往往在使用中,因操作失误,私自乱拉乱接电线,或因其他综合原因,线路设备短路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惨剧。
2.2 老旧城区建筑防火等级低。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布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竖起,防火等级也得到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仍有不少老旧式建筑仍还处于未改造状态,消防安全形势相当严峻。一些老旧住宅耐火等级低,通道狭小,电线线路牵拉复杂且老旧建筑住宅的电器线路老化率相对较高,防火间距普遍不足,多数居民楼都没有安装消防设施,人员居住的密度较高,一旦电线线路经常因为超负荷工作短路燃烧或者其他原因引起局部火灾,处置不及时,极易引起居民楼发生火灾形成大面积燃烧。
2.3 物业管理不到位,消防设施形同虚设。
虽然几年来,住宅小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但小区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和保安消防安全意识仍是火灾防控的薄弱环节。在建设初期,小区消防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满足规范要求,但由于管理不善,消防设施逐渐减少或遭到破坏。加之,有的物业管理单位为了便于管理,防止丢失水带、水枪等配件,将之收集起来统一保管,有的管理单位怕消防管网漏水,关闭闸阀,将消防管网内的水放空。随之大量的火险隐患得不到纠正,内部消防设施形同虚设,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2.4 公众聚集场所大量拥入居民居住区,加大小区火灾发生的几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经营多样化,第三产业迅猛增长,小舞厅、小茶楼、小酒店、小作坊、小旅店、小商店、小库房等“七小”场所越来越多,且相当一部分属于非法经营。经营者只重效益、忽视消防安全,违规用火用电、违规违章操作等现象十分普遍,小区发生火灾的几率逐渐增大。
3 居民住宅小区火灾的几点防范措施。
居民住宅小区是城市居民生活、居住的重要场所,也是其立足存身之地,居民居住区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加强居民居住区的消防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杜绝和减少居民居住区火灾的发生,保障居民人身、财产安全,是预防城市居民火灾的重要保证。
3.1 对于居民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的防范。
以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家庭”为依托,加大消防安全宣传力度。要对公安派出所和各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单位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依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如定期对小区和居民家庭进行防火检查,清除违章建筑,检查消防器材完好情况,确保消防通道畅通;与此同时,消防部门要联合居委会广泛开展居民防火和灭火知识的宣传活动,如在小区内设置公益广告、消防图片、标语等,并定期组织现场咨询和散发宣传单形式,使消防技能和消防安全知识普及到社区的每一个家庭。
3.2 对于老旧式居民建筑火灾的防范。
老旧式建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时半刻难以拆迁,因此我们只能加大对老旧式建筑火灾的防范。首先是增加供水管道直径,增设市政消火栓;对于无市政给水管网或消防给水常年不足的老式居民楼,应由市城建部门修建能满足灭火需要的消防蓄水池。同时,鼓励老式居民楼的居民配置家庭灭火器,应付初起火灾;其次是督促老旧式居民楼加快对陈旧电线的更换;三是在老式居民楼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建章立制,开设宣传园地,组织灭火逃生演练,不断提高居民消防意识,纠正居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接乱拉等陋习,倡导文明生活方式。
3.3 建立居民住宅消防管理机制,规范小区消防安全管理。
加强小区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同样要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监督管理,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管理格局,加强消防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城市街道办事处、公安派出所、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居民住宅区物业管理单位的“合力”作用,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居民生活小区物业管理单位注意对生活区线路及消防设施的检修维护。同时,要着重加强培养保安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消防安全素质,以适应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
3.4 对于装修或电器使用不当居民区火灾的防范。
加强和完善居民小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要依托居民小区警务室设置消防室,安装报警电话,设置消防器材箱,配备小型手推车式灭火救援设备,在居民住宅楼配备灭火器,随时接受居民群众的求助。号召居民家庭配备灭火器、安全绳、应急照明器材等自救逃生器材。同时应加强对居民小区的消防安全常识宣传,告知居民大量采用易燃材料装修和超负荷用电的危害性。
3.5 公安机关和消防机构要加强对住宅小区消防工作的监督指导。
消防部门及公安派出所要加强对本辖区内的住宅小区消防工作的监督指导。要明确民警具体负责,定期进行抽查,听取住宅小区消防工作情况介绍,督促住宅小区抓好消防组织、消防宣传、防火检查、消防器材设施维护等工作的落实,帮助住宅小区解决消防工作面临的实际困难,并抓好对住宅小区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人员的消防培训,增强他们的消防意识和技能。
篇9
1.1 体育设施、设备陈旧造成的伤害事故。尤其是学校的室外体育器材,如单杠、双杠、联合攀登器等,受日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生锈、腐烂,学校没有及时保养和修理更换,学生在活动时器材发生断裂,致使学生摔伤。
1.2 体育器材准备不够或摆放不当。体育课上因准备时间仓促,教师临时指派几名学生去搬运体育器材,学生在搬运过程中不慎跌落或趁机打闹致伤;体育课后将铅球、铁饼、标枪等危险器材随便摆放在操场上,又无人看管,学生因好玩致使人身的伤害。
1.3 体育课上,对一些技术动作讲解、示范不够或安全保护措施不力,致使学生伤害。在进行投掷类的教学中,教师对动作讲解不够,对其他学生的位置未作限制,部分学生处于危险区内,学生在投掷时致使他人严重受伤,这是学校体育中较为严重和常见的伤害事故。
1.4 任意超出大纲要求,难度加大,要求过高。在进行体操类教学时,将单杠、双杠、跳箱的高度任意增加或拉大跳板与跳箱的距离,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在前后滚翻练习或中长跑练习时,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加难度或提高运动负荷,从而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等。
1.5 体育课或运动会上,没有体验或身体有病参与锻炼和比赛。学生中有少数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肺病、低血糖等疾病,教师虽然知道但没有区别对待,或运动会前没有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1.6 体育课管理不严,学生自由散漫进行活动。课堂上没有明确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由活动,教师有没有严加管理,或教师对某些情况没有及时制止,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1.7 对伤害事故认识不足,课前准备不充分,场地安排不符合要求。体育教师对伤害事故在思想上认识不足,在课前、课中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课前对场地安排不够合理,造成多人拥在同一场地上课的混乱现象,尤其是投掷项目,容易造成伤害事故;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跑道或活动场地坑坑洼洼,也容易造成伤害事故,体操项目保护与帮助不正确,体操垫摆放不合要求,同样也会造成伤害事故。
1.8 体育课上体罚学生。体罚者明知体罚会对学生的身心带来不良影响,会造成一定的后果,但仍然明知故犯。有时体育教师面对一些调皮学生,没有耐心去说服教育,而是一怒之下,做出失去理智的行为,给学生带来身心的伤害。不管你的出发点多么好,体罚学生的行为都是一条高压线,体育教师碰不得。
2 预防措施
尽管造成学校伤害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多个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使伤害事故降低到最小限度。
2.1 认真贯彻《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的精神,提高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有关人员的思想认识,把增进学生身体健康、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确定教师,规划场地,配备器材。
2.2 学校组织人员定期检查体育场地、设施、设备,责任到人,及时维修和增添器材设备。
2.3 育课中,对一些难度较高的技术动作,讲解要充分,示范准确,按要求、分层次秩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同时要加强保护与帮助,消除学生的胆怯和恐惧心理。
2.4 在投掷项目的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原则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位置要严加限制,严禁对乱掷、乱跑现象的发生。
2.5 教学中要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不超出大纲规定的难度和范围,对“吃不饱”和“吃不了”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
篇10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 ;运动损伤 ;原因; 预防措施
学校体育教学是按一定的计划和大纲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一旦发生运动损伤,会产生较大地消极因素,影响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通过分析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正确认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意义,有针对性的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完成体育教学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预防体育运动损伤的重要意义
学校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的任务。如果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不重视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没有采取积极正确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发生各类运动损伤。轻者损伤学生身体健康,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个人心理和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带来负面影响,降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严重地妨碍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重者可能造成学生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命,不但对学生个人、家庭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也会对老师的教学工作和学校声誉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意义,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造成体育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上重视不够
通过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各种原因,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够,思想上麻痹大意和缺乏必要地预防知识,侥幸心里严重,总觉得不会出现运动损伤,而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二)准备活动不充分
如果不能很好的遵循体育运动中人体功能变化规律,在准备活动不充分或准备活动不合理,人体还没有从相对静止状态过渡到紧张的活动,没有使肌肉得到充分地预热和协调起来,肌肉缺乏力量和灵活性的情况下,就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就会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三)技术动作不规范
所有的体育运动都有规范的技术动作要领,如果所做出的动作不规范,违反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和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就会造成运动损伤。
(四)身体及心理素质不良
有些学生平时锻炼少,身体素质较差,身体协调性不够,肌肉韧带力量薄弱,受到高速牵拉就容易发生损伤;有些学生在运动时,会出现过度兴奋、激动、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情绪,都有可能造成体育运动损伤。
(五)违反规则组织不严
例如,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组织不严,学生不遵守纪律和比赛规则,或在训练中互相打闹嬉笑,动作粗野等。
(六)其它原因
比如:在有些体育训练中,急于求成,有意加大训练强度,运动负荷超过了锻炼者可承受的生理负荷量。有些因运动场地和器材达不到训练条件,保养维护不到位。不良气象条件等,都会对学生体育运动造成影响,成为产生体育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三、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和教练员要充分认识运动损伤的危害,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要经常加强安全教育,使广大师生都能认识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克服麻痹思想,把安全教育作为备课和上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教育和组织纪律性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爱护集体的优良品质,引导学生注重运动技术的学习和运用,依靠技术来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
(二)遵循体育运动规律,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特别是克服自主神经的惰性。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活动量,除了要做好一般的准备练习外,还要根据正式活动的内容以及学生个体情况和当时气象条件的变化,有针对性的进行准备活动。尤其是对头、颈、肩、肘、腰、膝、腕、踝等身体等关节部位活动要充分。准备活动结束与正式活动的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间隔1~4分钟为宜。准备活动的负荷量要适宜,一般的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好。此外,在准备活动中,还应针对易伤部位的肌肉进行适当的力量练习和伸展性练习,可以提高肌肉温度,改善肌肉功能,对预防肌肉拉伤具有积极的作用。充分做好正式活动前的准备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措施。
(三)熟悉掌握动作要领,加强自我保护和帮助
教师和教练员要认真研究教材,写好教案备好课,结合学生运动训练的实际情况,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要对学生仔细讲解和示范。并事先采取相应的安全教育和预防措施,加强基本技术的教学与练习,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循序渐进的教学,使学生对每个动作都能够熟悉其动作,掌握其要领。同时,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要有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防护知识,学会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四)做好身心保障,保持良好状态
一方面,应根据学生的具体身体状况,引导学生吃得好、吃得饱、吃得安全、吃得科学,在保证其营养的同时,要逐步培养身体素质较差,不爱参加体育运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自觉煅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行为训练和健康卫生知识教育,加强学生心理方面的训练和引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保持良好的身体心理状态。
(五)严格训练纪律,确保组织严密
体育运动损伤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老师或组织者组织不严,学生不遵守训练要求和赛场纪律而造成的。训练组织不严,训练秩序就会混乱,学生就会太过放松,甚至相互开玩笑或不按要求练习,擅自做一些尚未学过或者难度较大的危险动作,就有可能发生体育运动损伤。因此,老师要从开学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就要对学生讲明要求,宣布体育运动课的相关要求和纪律,从要求上课穿运动服、运动鞋,严禁穿高跟鞋、皮鞋上课,有事或其它原因迟到或缺课要请假,体育运动时要按相应的规定要求和顺序进行等等进行教育要求。在学校进行体育教学时,发现有学生违反纪律或组织不严,秩序比较混乱时,要及时地批评纠正,不断加强组织管理, 从而有效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总之,学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本,在增强学生体育身体素质、学会运动技能的同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重视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安全工作,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保护和帮助意识,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应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就能较好地杜绝或减少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不断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6.
[2]王步标等.运动生理学.2011,6.
篇1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火灾及其他事故频繁发生,致灾的因素也显著增加,规模也逐渐放大。作为火灾救援的主力,消防部队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据统计,单单2013年出警的总数高达715 687次。在这种灭火救援的严峻形势下,消防员在实战现场的伤亡事故引起了消防部队极大的重视。仅2005到2013年的9年间,就有近70起消防员伤亡的事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约有85人死亡,163人受伤。因此,在成功完成灭火救援工作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和避免消防员出现伤亡,是指挥员最先考虑和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伤亡情况
经研究,我们发现2005-2013年的9年中,就有近70起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的出现伤亡的事故,约有85人死亡,163人受伤,详细情况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灭火救援过程中,每年消防员伤亡人数平均为27人,数量还在持续上升中。
二、灭火救援过程中消防员伤亡的原因分析
灭火救援中出现的消防员伤亡事件的原因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本文在充分研究了过往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战例研讨会的讨论,分析了灭火救援中,消防员发生伤亡事故的原因。
(一)灭火救援的基础工作不到位
从全面掌控辖区情况的角度来说,为灭火作战制定的日常预案主要关注消防重点单位,对辖区中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能及时反应,不能充分了解作战对象。而从灭火对象的角度来说,消防部队的重点对象约有70%是一般建筑物火灾,因为指挥员对这种类型的火灾处理次数过多,而易于导致思想中存在麻痹和大意的现象。同时在救援过程中消防员伤亡事件存在着偶然性,例如建筑物在火场中出现坍塌,一类建筑物中楼板耐火是1.5h,但是消防员在经历过很多火场的楼板燃烧了几个小时,甚至发生坍塌的前兆,但是依旧没有倒塌的情况,就出现了麻痹性,一旦紧张的灭火救援活动失去风险防范的意识,就会出现伤亡情况。
(二)消防员专业训练不能满足实战需要
消防员成长的时间较短,专业训练比较少。我国的消防员实行的是现役制,主要分为两种:战斗员和指挥员。指挥员来自生长干部、入警大学生和消防类院校的毕业生,战斗员则是采取招兵入伍的方式,入伍后需要训练三个月,训练结束在各中队进行分配,接受灭火救援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仅耗费6到12个月的时间,就能从普通公民成长为初级消防员,在服役两年以后,战斗员可能会退伍,可能转升为士官,即灭火救援工作的中坚力量。其中三个月集训的重点项目是军事队列,对灭火的专业训练涉及较少,主要依赖进入中队后由士官组织的灭火救援专业训练,训练完成即可进行工作。同时基层中队士官自身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专业训练的质量和课时,因此,消防员的战斗经验和业务技能与实战的要求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在应对实战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类意外情况的能力略显不足。
训练评估标准和实战要求的不匹配。消防员的日常训练评估标准稍显单一化,更重视竞技性,更为看重动作的敏捷性和耐力的持久性。因此消防员容易重视速度和力量而忽略在技能训练中存在的严格程序和动作的规范性要求。这种训练成果并不能充分匹配实战的需要,因为火灾现场的情况变化多端,不能过于重视灭火速度快,应该要求规范的动作和严格的处置程序以提升救援效果,防止消防员伤亡情况的出现。
经验技法或操法不能成为行业标准,不具备可持续性。消防部队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长期战评观摩后,形成了一些效果更好的经验技法和操法,每年也会有技术推广的活动,比方说公安部消防局牵头的案例研讨会,典型案例战评等。但是这些并没有上升为行业统一标准,在推广训练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没有实现可持续性。
(三)消防员实战经验不足
一线指挥员经验不足,流动性大。一线指挥员大多年纪较小,流动性比较大,该群体的特点呈现出“学生官”的趋势。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指挥员应该带领战斗员进入火灾现场,面临着很多难以预料的突发性危险,更应该以优秀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作战经验来支撑。而基层指挥员的特点就导致无法产生足够的实战经验积累,例如基层指挥员刚刚通过处置多种类型的灾害事故,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也具备了足够的指挥能力,却要面临着转岗和转业,从而离开基层岗位,这就限制了指挥能力整体性的提升。
有经验的消防战斗员出现严重流失的情况。由于两年义务兵役制,一些消防员通过两年的锻炼,具备一定的经验,才成长为优秀的战斗员就面临着退伍,其中极少的部分战士可以升任成为士官,继续工作在灭火救援的现场。士官又面临着频繁和残酷的晋升考核。因此,一部分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的骨干士官会离开岗位,原因在于无法晋升或服役期已满。士官退役会限制灭火救援工作在业务整体水平上的下滑,成熟的消防员没有实现持续发展,培养消防员的过程就步入了成熟就退伍的恶性循环。
三、降低和避免消防员伤亡的措施
(一)加强消防员实战经验积累
灭火救援要求消防员具备很好的心理、身体和业务素质,个人防护装备也要足够精良,而这些需要依靠消防员在日常训练和实战中逐渐积累而得。首先,应该在战斗员上岗前提供针对性的培训,战术训练不应该少于3个月,培训中应该组织全面的灾害事故场景模拟的技战术培训和演练,对抗训练可以综合采用多项训练方式,比如网上虚拟场景、模拟训练设施等。在训练设施模拟训练中,针对一些险恶环境如高温、缺氧、浓烟等进行心理训练,以提升消防员在火场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其次,实战中选择由老带新、由简单到复杂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提高消防员的能力和经验。最后每次战斗结束都应该进行灭火战斗的讲评,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
(二)推广实战化专业训练,提高消防实战能力
首先应该改进训练考核方法,实施科学的、系统的评估体系。当前消防员在接受训练项目时评估方式较为单一,大多是竞技性的目标考核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侧重于体能和速度,对战术动作的程序性和规范性不太重视。因此,考核方法应该选择更注重程序性和规范性的达标考核,规范战术的规程和技术动作。其次,将现存的成熟的技术规程和经验操法上升为行业标准。灭火救援工作具备一定的专业性,较为注重消防员的救援技术,在行业特征的表现上十分明显。一些成熟的经验操法都是在经历了实战的检验后总结归纳得来,科学有效并且实用性很强。只有经过归纳统计后,将其上升为行业标准,用于指导消防员的日常训练,结合配套的考核方法,将实战经验作用于训练中,提高能力的同时又能降低伤亡事故。最后,应该以实战进行实训,培养职业本能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作者单位:邯郸市公安消防支队)
参考文献:
[1]赵震.浅谈消防指挥员在灭火救援中避免伤亡的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4,15:125-127.
篇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9-0021-02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使叶片提早干枯,一般减产15 %~20 %,严重的达50 %以上。为此,舟曲县农技人员对全县玉米大小斑病的主要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和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防治方法,并指导群众进行有效防治,使防治效率得到提高,现将该防治方法总结如下,为搞好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 病害分布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面积从低海拔向高海拔不断扩大,舟曲县主要分布在白龙江沿岸玉米种植区,逐渐在半山区过于密植荫蔽地及连作田块也有病害分布。
2 主要症状
主要危害玉米叶片,有时也危害叶鞘、苞叶。小斑病发病时间比大斑病稍早。小斑病发病时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5~16 mm×2~4 mm大小的椭圆形褐色病斑,边缘赤褐色,轮廓清晰,上有二、三层同心轮纹。大斑病发病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通常下部叶片先发病。大小斑病早发时病斑融洽,叶片暗黄枯死。
3 发生规律
3.1 传播途径
玉米小斑病的初侵染菌源主要是上年收获后遗落在田间或玉米秸秆堆中的病残体,以菌丝体潜伏于病残体上越冬,也能以分生孢子状态越冬,成为来年发病初侵染源。玉米大斑病菌遇到适宜温、湿度,越冬菌源产生发生孢子,传播到玉米植株上,在叶面有水膜条件下萌发侵入寄主,遇到适宜发病的温度条件,经5~7 d又重新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遇充足湿度和高温条件,病情迅速扩展,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病害先在植株下部叶片发病,当病株达到一定数量后,向植株上部叶片扩展。
3.2 发病条件
大斑病在温度20~25 ℃、相对湿度90 %以上的条件下易于发生,气温高于25 ℃或低于15 ℃,相对湿度小于6 %时,病害的发展就受到抑制,小斑病发病适宜温度26~29 ℃,产生孢子在24 ℃时1 h即能萌发,遇充足水分或高温条件,病情迅速扩展。
3.3 与栽培管理等因素均有密切关系
玉米大小斑病在玉米孕穗出穗期间遇到降水多、湿度大,四周屏障或连作地等条件时易于发病。一般小斑病若播期愈晚,则发病愈重。
4 发生原因
高温多雨天气或栽培措施不当、种植密度过大均会导致病害发生。近年来由于实行麦套玉米,小麦收获后玉米茬随犁翻入土中,带菌的病残体成为来年的主要初侵染病源。由于该病多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发生,此时田间植株高大,施药困难,群众一般不注重防治,病情不能及时控制,造成其发生较重。
5 防治方法
5.1 选择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如沈单10号、16号。
5.2 加强农业防治
篇13
1.原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组成。混凝土所采用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2.砂石含泥量超过规定,不仅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还会使混凝土干燥时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砂石的级配差,或砂颗粒过细,用这种材料拌制的混凝土常造成侧面裂缝。碱骨料反应。骨料中含有泥性硅化物质与碱性物质相遇,水、硅反应会生成膨胀的胶质,吸水后造成局部膨胀和拉应力,则构件产生爆裂状裂缝,在潮湿的地方较为多见。
3.拌和用水及外加剂拌和用水或外加剂中氯化物等杂质含量较高时对钢筋锈蚀有较大影响。采用海水或含碱泉水拌制混凝土,或采用含碱的外加剂,可能对碱骨料反应有影响。
4.施工违反操作规程: 常见因素有搅拌、运输时间过长;振捣不良;浇筑速度过快;塑性混凝土下沉;施工缝接茬处理不好;初期养护不当,早期受冻;钢筋骨架构造不当(主箍筋配置、主箍筋间距、主筋搭焊接锚固、辅筋和预埋件问题等);乱踩配筋致使保护层减小;模型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架下沉或失稳;过早拆模等;其中多数属物理性缺陷。
5.构件受力、变形使内应力超越材料强度:常见的受力有拉伸(中、偏拉)、压缩(中、偏压局压)、弯曲(少筋、适筋、超筋)、剪切(少箍、适箍、超箍、冲切)、扭转等状态;常见的变形有因过大不均匀沉降、因收缩和温度变形受到约束待状态。它们所造成的缺陷均属物理性缺陷。
6.温度变形: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此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二、预防措施
1.材料选用。
(1)水泥: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
(2)粗骨料:宜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石料。级配良好,空隙率小,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黏土含量不超过规定。
(3)细骨料:宜用颗粒较粗、空隙较小,含泥量较低的中砂。
(4)外掺料:宜采用碱水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用水量,减少收缩。
2.模板工程。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在模板工程中应注意以下各点:模板构造要合理,以防止模板各杆件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土裂缝。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荷载(特别是动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造成开裂。例题掌握拆模时机,拆模时间不能过早,应保证早龄期混凝土不损坏或开裂。但也不能太晚,尽可能不要错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即不要错过最佳养护介入时机。
3.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离析现象,振捣应均匀、适度。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条件下,更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当浇水养护有困难,或者不能保证其充分湿润时,可采用覆盖保温材料等方法。
4.设计构造。
(1)建筑平面选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简单。平面复杂的建筑物,容易产生扭曲等附加应力而造成墙体及楼板开裂。
(2)合理布置纵横墙,纵墙开洞应尽可能小。
(3)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越小,整体刚度越大,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