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卧床病人的日常护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长期卧床的病人多数为身体瘫痪、晚期癌症等,由于生活不能自理,离不开他人照顾,主要存在抑郁和紧张等心理问题。
1自我形象的改变
长期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不但要忍受原有的疾病折磨,还有许多并发症,如持续的疼痛、大小便失禁、便秘、失语等,日夜困扰着病人。久卧床塌,病人整天昏昏沉沉,情绪极度低落,逐渐出现肌肉萎缩,颓废和营养不良等,自卑感油然而生。
2病人的心理状况
长期卧床病人比日常工作忙碌的人要多虑,整日忧心忡忡。如担心疾病难以治愈,连累家人,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日后生活艰难;想起以前自主的生活,担心朋友、同事等人对自己另眼看待。这些是长期卧床病人常有的心态,此类心态,势必导致病人心理负担加重,产生精神抑郁,紧张情绪。有时表现为抑郁少言,有时表现为暴躁、怒气冲冲,遇到一些琐碎小事就大发雷霆。
3用理解、真诚的心灵消除病人的有害心理因素
对于上述心理变化,护理人员应给予谅解,满足病人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用热情、关心、诚恳、真挚的语言,和蔼的态度耐心引导,使其能正确对待疾病,帮助病人树立战胜顽疾的信心。对于病人的粗暴无礼,要给予深切的理解,切勿感情用事与病人争吵,伤害病人的自尊心,要以深切的理解与真诚的善心去感化病人。要与病人促膝谈心,帮助他们正视现实,鼓励他们振作精神。要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及其他有害的心理因素,用同样疾患的病人与疾病作顽强斗争的生动事例开导启发病人,增强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主动配合治疗。
4信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
护士要针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安慰和鼓励,取得病人信任。病人对护士的高度信任感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要想取得病人信任,就要同病人密切交往,缩短护患间的心理距离,如向病人主动介绍病情,给他们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病人能够正确对待疾病,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使其感受到自己生存的价值,坚定生活的信心。
5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
长期卧床的病人,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床旁应留有放置日常生活用物的地方以便病人取用,使其感觉方便、舒适、安全;应每2小时翻动1次,并用湿热毛巾擦洗皮肤,用手掌自下而上、自外而内轻轻拍击病人背部,这可以减少肺部感染与褥疮发生。要注意口腔护理,经常漱口清洁口腔。要定时清洗外,特别是有大小便失禁者,要经常用温水擦洗,保持干燥,有利于减少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减轻和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
篇2
由于卧床时间太长,会引起排痰不畅,以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所以,病人要经常不断地变换。不同的有不同的作用。像发生了坠积性肺炎的病人,可以采取头低脚高位,以利于肺内分泌物的引流;如出现了臀部的褥疮,可以采取俯卧位或者侧卧位。另外,要保持床铺的平整、松软,床单的干燥,皮肤的清洁,最好能够每天用温水擦浴局部组织,使局部皮肤血液运输能得到改善。室内要定期开窗换气,以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在帮助病人翻身、按摩、床上使用便器时,要注意不要推、拖、拉,以免损伤局部的皮肤。
还要保证病人全身营养的供给。由于这种长期卧床的病人,需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等营养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的补充更为重要,因为它是组织生长,修复所必需的营养。要注意一点的是,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要注意粗纤维食物的补充。
要做好病人的日常护理,长期卧床的病人应该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这其中包括有口腔、皮肤、头发等方面的清洁护理。
篇3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病区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30例,选择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65岁;生活半自理状态6例,不能自理病人19例,卧床病人5例。
2 评价病人
首先对痴呆病人进行相关评估,以便利于针对性护理。
2.1 病人记忆、定向、感知、语言和完成复杂工作能力。
2.2 生活自理能力、肢体活动能力。
2.3 病人个人爱好、读书、社交活动等。
2.4 病人是否出现行为和人格的改变,是否出现抑郁、焦虑状态。
3 护理方法
通过饮食、行为、心理、药物等多方面护理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入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认知、言语、肢体活动能力等明显的提高。对老年性血管性痴呆病人的全面护理,可明显提高老年性血管性痴呆病人的治疗效果,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3.1 饮食护理 对患者做好饮食护理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康复。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纤维丰富的食物,以防便秘,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便扩充血容量,能起到降低脑梗塞发病的作用。食物品种要多样,营养搭配合理。对病情较轻,尽量让病人自行进食,以保留、提高生活能力,要保证环境的安静、整洁,进食应慢;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应协助进食,必要时给予喂食。
3.2 安全护理 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的安全认知能力下降,安全意识薄弱,安全隐患多,很容易发生意外,最为常见的安全问题比如误吸、跌倒、烫伤、走失、误服等,做好痴呆病人的安全护理很重要,医护人员要做好老年痴呆病人的安全护理及指导,尽量保持病人居住环境整洁、规整,把有洗涤剂、杀虫剂等有毒物品远离病人,把热水等能导致烫伤的物品远离病人,给病人制作能随时配带的卡片(包含病人的住址及家人联系电话)。
3.3 心理治疗 好的情绪对维持及促进患者的精神健康、预防痴呆有积极作用。因而,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心理护理的工作,对改善患者病情有极大帮助。医者要了解痴呆病人不能自我认知、以及对外界环境感到陌生、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的心理特征,以宽容、理解,给予关怀,改善其生活态度、心理情绪。同时叮嘱病人家属,多关心、体贴病人,常探望、关怀病人,与患者谈心、交流,并鼓励老年痴呆患者与同龄人一起聊天,解除其心理压抑情绪。对于较严重的焦虑、抑郁症病人要及时给予药物干预。
3.4 功能锻炼 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的功能锻炼包括①肢体功能训练: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影响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发展下去会引起肢体屈曲、僵硬、畸形,因此,要做好病人的肢体功能锻炼,最好能指导病人做正规的肢体康复锻炼,尤其是新发脑卒中病人。
3.5 陪护者培训 陪护者的健康状况能影响病人的康复效果,对老年性痴呆病人的行为问题发生和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陪护者由于知识缺乏,特别是护理技能的缺乏,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常常手忙脚乱、疲惫不堪。因此,应对陪护人员进行痴呆疾病常识的宣教,通过提高陪护人员的护理技能,更有效地配合做好老年痴呆病人的全面护理。
3.6 改善睡眠 睡眠质量差能影响病人的情绪、心理、行为等健康,评估患者的睡眠情况,找出影响其睡眠的主要因素,寻找帮助其入睡的方法,有针对性的给予护理。尽量减少患者白天的睡眠时间,晚上临睡前避免进行长久和激动的谈话,避免入睡前饮茶、咖啡等兴奋性饮品,避免睡前大量饮水,入睡前排尿,并使用能促进睡眠的方法帮助患者入睡,如喝牛奶,热水泡脚等。
另外,病房要定时熄灯,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必要时可给予口服药物辅助睡眠。卧床病人预防并发症:对于卧床病人护理更为重要,长期卧床患者要进行定期的翻身、叩背,经常按摩骨突部位的皮肤,时时观察皮肤的颜色变化,预防发生褥疮,同时要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大小便失禁患者要及时的更换衣物及床单,保持床铺清洁及干燥,同时也要预防泌尿系统的感染;肢体瘫痪者要按摩肢体肌肉,预防深静脉血栓,置患肢部位于功能位置上,进行定期的按摩,要适当活动关节,来预防关节的僵硬、变形及肌肉的萎缩;患者自理能力下降者,因长期卧床,容易患上呼吸道等疾病,护理人员应随天气变化及时帮助患者增减衣物,并指导或帮助患者进行扩胸等相应运动,来增加他们的肺活量,以便预防肺部感染;对于呛咳显着的病人,必要时建议鼻饲,减少误吸。
4 小 结
通过对此3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病患者的护理例证,及其陪护人员的配合,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此30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需协助照料,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209例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有9例动手能力有明显提高,其余患者尚维持原来水平;卧床的病人有1例消瘦、营养不良、心功能衰竭导致死亡。对于老年性血管性痴呆病人行全面、充分的护理,能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病人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康复,有效改善病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庆新,倪小青,王崇屹,等.脑卒中与卒中后痴呆相关性研究[J].现代康复,2001,5(7):58.
篇4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42-68岁,32例心功能不全患者经治疗和精心护理,临床症状减轻28例,加重2例,死亡2例。现将临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2 护理要点
2.1合理安排作息。对心功能Ⅲ级的病人,一天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事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精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心功能Ⅳ级的病人,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2.2 护士应了解病人入院原因,引起心衰的诱因,如有无发烧、咳嗽、咳痰;询问病人既往史,包括是否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等;是否有夜间睡眠中憋醒,日常生活及体力活动后心慌、气短甚至休息状态下也会发生呼吸困难;是否伴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以上症状常是左心衰病人的主诉。对于右心衰的病人,应了解是否有食欲不振、体重增加及身体低部位如双下肢、腰骶部水肿。
2.3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也是引起心衰的诱因,护士应询问病人近期生活中是否有较强的应激原和较大的生活事件发生。慢性心衰病人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体力活动受限,心衰程度越重,体力活动受限越严重,甚至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因此,久病的病人常易处于绝望、不安、悲观等心理状态。而长期活动受限也易使家属忽略或漠视病人的病情。
2.4对于左心衰病人应评估是否有紫绀、双肺底湿啰音,心脏向左扩大、心率增快等体征;对于右心衰病人应评估颈静脉充盈情况、肝脏肿大、水肿的部位及程度。
2.5了解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有助于判断病人是否有心衰客观的证据。对使用利尿剂的病人还应定期评估电解质平衡问题。
3 护理措施
3.1休息:休息是减轻心脏负担的重要方法,心功能I级者应避免重体力活动;心功能
Ⅱ级休息应充分,增加午睡及夜间睡眠时间;心功能Ⅲ级以卧床休息为主,可下床排尿、排便;心功能Ⅳ级应绝对卧床休息,自理活动需他人照顾。卧床期间大多数患者愿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缓解呼吸困难。
3.2饮食护理:以低盐低脂软食为宜,少量多餐,在服用排钾利尿剂时,若排尿过多,限钠不要过多,每日钠盐摄入
3.3吸氧:遵医嘱给予2~4L/min低流量持续吸氧。
3.4长期卧床的护理:长期卧床者应鼓励经常变换,在床上做深呼吸运动及下肢被动或主动性活动,以防止褥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3.5病情好转后活动量的护理:随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长期卧床者可首先坐起或床边静坐、几天后可室内活动、室外活动的顺序以锻炼活动耐力。病人每次活动时间、每日活动次数要依据病人对活动的反应及病情决定。活动中出现心悸、呼吸困难应即刻停止活动,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休息,且向医护人员报告,便于调整活动量。
3.6药物护理:遵医嘱给病人服用地高辛、利尿药,以改善心衰症状,提高活动耐力。服用地高辛注意事项:①护士发给病人地高辛时,应先数心率,若
3.7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向病人、家属说明心力衰竭是引起活动无力的原因,心衰是多种心脏病的最后发展阶段,重视治疗原有心脏病,减轻心脏负担(如低盐、休息、服利尿剂等)、加强心肌收缩力(服强心药)是治疗心衰的基本原则。此外,避免呼吸道感染、情绪激动、过度体力活动等诱因,可预防心衰再犯。
3.8出院指导:坚持低盐饮食、休息与适量运动相结合,遵医嘱服用地高辛、利尿药、定期门诊复查,有纳差、恶心、心悸、视觉改变应及时来院就诊。重视预防心衰诱因。
4 健康教育
慢性心力衰竭预后不佳,患者应注意治疗、控制原发病,防止心衰的反复发作。避免引起心衰的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过度激动,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钠盐摄入过多等。应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工作、活动与休息。对于需长期服药的患者,护士应在病人出院前列出所服药物的注意事项,并嘱病人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当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尿少、体重短期内迅速增加、浮肿等表现时应及时就诊。
参 考 文 献
篇5
吸入性肺炎主要由口腔内容物或胃、食管返流物误吸所引起,是一种危重病症,其病死率高达40%~60%。老年病人易患脑卒中、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疾病,导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退和吞咽功能障碍,需卧床和鼻饲饮食,而卧床病人鼻饲饮食易出现食物返流、胃潴留、呛咳等危险因素,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严重危害病人的身体健康。为了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增加胃管插入长度、改变鼻饲、减少鼻饲量、减慢鼻饲速度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加强心理护理 患者长期卧床,不能进食,再加上插鼻饲管,容易出现焦虑不安,悲观失望情绪,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热情诚恳地帮助病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及时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消除病人悲观、焦虑不安情绪,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加强规范化肺功能保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意识清醒患者指导并鼓励有效的咳嗽、咳痰、深吸气后屏住,用力咳出气管深部痰液,并给予促进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排出的药物。对长期卧床或意识障碍患者协助有效排痰,翻身、拍背、按摩背部皮肤,每两小时一次,翻身前后彻底吸出气管、口腔、鼻腔内的痰液。严格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法和氧气驱动吸入法适度湿化气道,有利于痰液排出。在雾化中或雾化后患者痰液较多,要随时吸出痰液,以防气道堵塞。指导卧床病人床上主动、被动运动,防止分泌物聚集引起感染。
2.3 加强留置胃管鼻饲的护理
2.3.1 增加置管长度 一次性硅胶胃管最末一个侧孔距尖端约8,若按常规置管深度,此孔位于贲门以上食管内,当注入流食时,鼻饲液返流于咽喉部发生食物返流,易引起吸入性肺炎。为了预防食物返流,置管时应增加胃管插入长度(常规长度基础上增加7~10),使最末侧孔进入胃内,即胃管前端在胃体部或幽门处,则注入的食物不易返流。
2.3.2 改变鼻饲时 进食时平卧位胃内容物存在于胃底、胃体、贲门、甚至食管内,患者咽喉、食管、胃处于同一水平,加上老年病人食管下括约肌屏障作用减弱,鼻饲后患者易发生食物返流,引起吸入性肺炎。因此,鼻饲时应根据患者病情摇高床头(≥30°)、取平卧位或坐位借重力作用防止食物返流、误吸。
2.3.3 减少鼻饲量、减慢速度和增加鼻饲次数 老年人胃平滑肌随年龄增长而变薄或萎缩,收缩力降低,加上长期卧床,活动减少,使胃蠕动减弱,胃排空延迟。老年人液体胃半排空时间为123min,青年人为47min,而固体排空时间和青年人相差不大。因此,老年人为了减少胃潴留的发生,鼻饲量由每餐350~400ml减至200~300ml,鼻饲速度由15~20min延长至40~60min,鼻饲营养液温度保持在40℃,少量多餐,餐饮由4~6次/d增至6~8次/d,鼻饲时、餐后保持半卧位时间由30min增至1h。鼻饲前检查胃内残余量,如果超过100~150ml即表示胃排空迟缓,应适当延迟鼻饲时间并通知医生做出处理。餐后30min内避免翻身、吸痰等处理,每次鼻饲后用温水冲干净胃管内残留物,3~4周更换胃管1次。
2.3.4 胃管的检查和固定 鼻饲前应验证胃管的位置,确保胃管在胃内,同时检查胃管的刻度,观察胃管有无脱出、移位。常规胶布固定胃管法常因病人咳嗽、呕吐、呃逆等反应引起胃管卷曲、部分脱出、移位,胃管末端进入食管,鼻饲时易引起误吸。因此,我科摸索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先用胶布将胃管近鼻孔处缠绕1周,以插入鼻胃管刻度线为标准,。用线绳在患者鼻孔处的胶布处的胃管上打2个外科结,形成一个“8”字形,两圈并拢,套在胃管上抽紧,这样可及早发现胃管的移位和滑脱情况,此方法增加了胃管与线绳的磨擦力,使胃管不宜脱出。在经两耳廓上缘的线绳外各穿一小段废弃的输液器管,绕过耳廓后在面颊部打一个活结,松紧度能伸进两手指为宜。此方法增加了线绳与耳廓的受力面积,减少了对耳廓皮肤的损伤。每天更换胶布,若被分泌物弄湿随时更换。
2.4 加强口腔护理 口腔、咽部分泌物中的细菌是老年人感染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必须保持鼻、咽、口腔的清洁卫生,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合的溶液进行口腔护理2~3次/d或漱口水漱口3次/d,清水清洁鼻腔,防止分泌物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食管、贲门在不进食时为关闭状态,不发生食物返流。如果患者出现神经肌肉损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食管下段括约肌、胃平滑肌收缩无力,活动不协调或肌瘫痪,使食管下段括约肌、贲门处于开放状态,增加发生食物返流的机会。鼻饲患者由于鼻咽腔、食管内留有胃管,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改变,异物的刺激使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增加,胃管的留置使食管相对关闭不全,同时胃管的留置更进一步减弱了咽反射,内容物易返流至口咽部经气管误吸入肺。老年人由于食管解剖结构的改变,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防止胃食管返流的生理屏障作用减弱,更易发生食物返流、胃潴留、呛咳。同时老年病人卧床时间长,活动减少,胃肠蠕动功能下降,胃排空延迟,易发生胃潴留。因此,如果老年鼻饲病人鼻饲时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如取平卧位、胃管最末侧孔在食管、鼻饲量过多、速度过快、间隔时间过短等原因,导致病人出现食物返流、胃潴留、呛咳等危险因素易引起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所以,熟悉和掌握老年卧床病人鼻饲并发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注意加强心理护理和肺功能的保护,加强留置鼻饲管的护理和口腔护理,既能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又能保证其足够的营养支持,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叶葶葶, 主编.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3.
[2] 周小萍.气管切开术后进行有效排痰的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5):635.
[3] 侯学荣. 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7):800-801.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全部为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收住的脑卒中患者,男l9例,女7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完全瘫痪病人10例,不完全瘫痪病人16例。
1.2常规治疗 本组病人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采用按摩、被动肢体功能活动练习、病人日常生活护理指导、心理辅导,支具辅助、功能性电刺激(FES)等方法,待病人有部分肢体功能恢复则鼓励病人进行积极的主动肢体功能练习。
2 结果
本组病人均获得随访,最长者3年,最短者1年,平均2年。其中10例完全性瘫痪病人经康复护理治疗后均建立了自主膀胱。26例病人下肢痉挛均得到缓解。26例病人中16例不完全瘫痪病人均能站立扶拐或手杖行走;10例完全瘫痪病人均可站立,其中5例病人可以在支架和双拐帮助下短距离行走,其中2例病人可独立坐轮椅。
3 一般护理
(1)嘱咐患者戒烟酒,防止呼吸道感染,自觉控制饮水量,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2)间歇导尿前30分钟可采取适当刺激,试行自己排尿,逐渐去掉集尿器。(3)严格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适当按摩患者腹部,以刺激膀胱的收缩。(4)严格测定残余尿量,残余尿量在300ml~500ml之间,每天导尿4次,300ml以下每天导尿2次,100ml以下每天导尿1次,50ml以下停止时间歇导尿。绝对禁止膀胱过度充盈,每次导尿不能超过500ml,否则要留置尿管。(5)保持会清洁,便器定时消毒。(6)注意观查尿量及颜色的变化,在开始阶段,每周查尿常规、细菌培养、细菌计数1次,以后延至2—4周1次。如尿液异常及时留取标本送检和报告医生。
4 膀胱训练
(1)压力性尿失禁病人可在不收缩下肢、腹部、臀部肌肉的情况下,自主收缩耻骨、尾骨周围的肌肉,每次收缩维持在10秒钟左右,重复做10次,每天做3次,可减少漏尿的发生。(2)急迫性尿失禁病人,训练应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如餐前30分钟,晨起或睡觉前鼓励患者入厕排尿,夜间排尿2次。这种训练同样可减少尿失禁的发生,并能逐渐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排尿习惯。(3) 屏气法:患者采取坐位、身体前倾、腹部放松训练患者的腹肌,从而增加膀胱及骨盆底部的压力,促进尿液排泄。这种训练方法适用于尿潴留导致的充盈性尿失禁。(4) 激发技术:定时对患者的排尿进行不同的刺激,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如轻敲耻骨上区等辅助措施。(5) 手压法:即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
5 康复护理
5.1由于截瘫病人的特殊性要进行病人的心理辅导,对病人进行鼓励,进行心理辅导使病人重新面对生活,树立信心,坚持锻炼,配合康复治疗争取取得最好的疗效。
5.2术后早期对病人的护理主要是指导并协助家属每日为患者做日常生活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定时翻身等,防止术后出现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高热或低温等并发症,为病人后期的康复护理奠定基础。
5.3随着病人手术后的恢复逐步进行功能锻炼的康复。其主要的原则是早期开始,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功能需要锻炼,力量同耐力同时锻炼。其主要内容包括:(1)卧床练习;(2)坐位练习;(3)站立练习。还包括从床上移位坐入轮椅等。进行练习的顺序是先卧床练习,然后坐位练习,然后站立位练习。
5.4在练习过程中对病人进行辅助的护理治疗指导是必须的。早期病人卧床可以采用按摩和被动肢体活动的方式。但要求手法要轻柔,不要撕裂软组织。被动肢体功能活动也不是越多越好,以每次达到关节的完全活动范围为度。对于痉挛性瘫痪的病人的按摩和被动活动要特别慎重,如果肢体处于屈曲或伸直挛缩可以进行相反方向的被动练习。
5.5由于脊髓损伤的病人下肢的感觉较差或者消失,不适于进行热疗方式的理疗。往往应用后造成肢体皮肤的损伤,加上神经营养的缺乏常导致损伤处经久不愈,甚至产生感染威胁病人的生命。
篇7
(1)晨间护理:可促使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单位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男病人剃须)和按摩受压处。
(2)晚间护理: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作一次晚间护理。内容包括:除重复晨间护理内容外,给病人擦背与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剪指(趾)甲(修剪指甲形状应与指尖相同,足趾应平剪,剪后应用控刀磨平)、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3)协助病人进餐:先排尿、洗净双手,用棉被或大枕头托注病人腰部,双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协助病人进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
对于不能取坐位进餐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方法。
3.长期卧床病人主要合并症的家庭预防护理
(1)主要合并症: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褥疮、静脉血栓炎和继发功能损害。
(2)家庭护理中的预防
1)预防功能损害的摆放
A.预防足下垂:足下垂,又称垂足畸形,下肢瘫痪者极易形成。足部应给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使足与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以预防跟胆挛缩。冬季保暖时,应注意到棉被对足部压迫,可用支架或干净硬纸盒支撑被子,避免压迫足背。指导和帮助病人锻炼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B.膝关节畸形的预防:膝关节下放垫子,可防止膝肿胀和关节过度伸展(膝反张),时间不可过长。每日数次去垫平卧,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
C. 肩、髋部关节预防
a.平卧: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够关节外展、外旋。防止床垫太软,臀部凹陷,使得臀部长期处于屈曲位而发生屈髓畸形,一旦病人可以离床站立时,身体的额关节屈曲而不能站立。
b.偏瘫病人健侧卧: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放置垫子;患例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
C.偏瘫病人患侧卧: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
d.半坐位:两臂离开躯干、上肢微屈,肘部下放置垫子,防止肩关节内收畸形8)。
D.运动锻练: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废用性变。
a.被动运动;病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进行床上被动操的锻练。
方法:各关节(上肢:肩、肘、腕、指各关节;下肢:髓、膝、踝、趾各关节);各方向(前、后、左、右、上、下);活动顺序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运动幅度(屈、伸、旋)从小到大;时间: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每日l~2次;速度宜缓慢,手法轻柔,循序渐进同时配合按摩。
b.主动运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锻练。因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是保持关节软骨面生理功能的基本因素,是预防关节面发生退行性变的有效方法。
运动内容:上、下肢各关节:按照生理活动范围,鼓励病人积极活动,作产L操;手关节:用力握拳和充分伸展手指;足关节:踝用力背屈,足趾伸屈活动。并经常保持手的精细动作的训练,如书写、用筷子进餐等动作
4.口腔护理与预防呼吸道感染
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防御功能减低或减退,易发生吸入性、坠积性肺炎。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主要途径。
口腔护理中,要注意到刷牙与漱口的关系。对于卧床的病人,有时漱口比刷牙显得更重要。因此,要求卧床的病人在就餐后(或喝牛奶、饮料后)一定要漱口;病重或吞咽有困难的病人(中风、脑瘫、口腔内肿瘤术后)等,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自己不能漱口的病人,可在就餐后用饮水的方法代替漱口,必要时社区护土需亲自做或指导家属做口腔护理。漱口的方法是,含一口(大约10ml)温开水用水冲洗牙齿上下及口腔的左右。漱口之后是刷牙,清洁牙齿面上和牙缝内的残留物。刷牙后仍需漱口,目的是将齿面、缝内刷出的残留物通过漱口,清出口腔(彻底清洁牙刷后,牙刷要向上放置保持干燥)。漱口,刷牙漱口后应饮一到二口温水,以冲洗咽喉部,其目的是将该部位的细菌总数的数显减少,是将细菌稀释后吞咽至胃内由胃酸杀灭。夜间排尿后最好也能饮一到两口温开水,易感儿童及老人外出活动时间过久,回家后也应先漱口,再饮l~2口水,目的同上。如遇疾病限制饮水的病人,可利用全日饮水总量控制,分多次、少量饮水,达到清洁口腔、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5.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对于瘫痪或床上活动困难的病人,要定时翻身和有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次。计划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付以表格让执行者记录,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夜间翻身可根据家属或照顾者睡眠习惯,安排翻身时间,如家属晚11点睡觉,可在睡前给病人翻身,晨2点前家中谁起夜,由起夜者再为病人翻身一次,5点前给病人翻身一次至天亮。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再让病人饮温开水l~2口,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作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褥疮。
对于在床上能活动的病人,视病情和耐受情况制定和指导自行翻身的护理计划。计划要切合实际,训练要循序渐进。方法;白天利用晨起、早中晚饭前、午睡前后、夜间睡前的排尿时间进行翻身。夜间叶根据睡眠习惯和排尿次数增加1~2次。
6.大小便失禁病人的护理对策
篇8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3年6月至2013年10月,有86例卧床发生便秘的病人。其中男性46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为37-72岁,平均年龄为52.3岁;下肢骨折21例,骨盆骨折3例,股骨粗隆骨折16例,股骨颈骨折26例,其它骨折20例;住院时间为3-24天,平均住院日数为13.2天。所有患者均无习惯性便秘或胃肠道疾病。
1.2方法分析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等护理措施,改善患者便秘症状。2结果
86例患者中,三天内自解大便的患者为57例,第四天自解大便的患者为16例,12例患者灌肠后大便,1例患者7天后才大便。所有患者无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3原因分析
便秘是骨科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对骨科卧床病人来说,便秘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3.1生活习惯改变对于骨折的病人来说,由于以前多采用蹲姿,利用重力和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而卧床后必须在床上使用便盆,对卧床姿势不适应,而容易导致便秘。有的病人由于病房人多,自己不能入厕,只能在陪床人陪伴的情况下床上大便,感觉不方便,从而导致心理上惧怕排便而无法正常的进行排便。
3.2骨科疾病的影响骨折病人卧床时间较长,尤其是颈腰椎骨折病人,下肢骨折的病人,还有一些老年病人,因为患者长期卧床,活动量较前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慢而影响正常排便。同时,由于手术的影响,病人吃的东西不多,食物中的纤维素和水分不足,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动,缺乏运动性刺激以推动粪便的运动,病人有便意时,家属或医护人员没能及时帮助,患者的排便冲动消失,就不容易排便。
3.3饮食习惯改变对于骨科卧床病人来说,饮食摄入量也会较前减少,饮食过于精细少渣,缺乏一些粗纤维的食物,而纤维食物的缺乏会让大便体积减小,粘滞度增加,在肠内运动缓慢,水分过量被吸收而导致便秘。还有一些病人家属为使病人早日康复,给予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粪便在肠道内移动缓慢,大便干燥,形成硬便,腹部可触及硬块,自诉在直肠部有饱胀感或下坠感,排便费力。[1]
3.4精神因素骨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是很大的伤害,有的病人正值壮年,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但是由于车祸等意外事故造成病人形体变化,功能障碍,加之手术后常用常剧烈疼痛,失血很多,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障碍。很多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害怕机体功能恢复不好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还有一些病人不能积极配合治疗,不努力锻炼,自己失去信心,日常生活活动不愿独立,而是让护士或家人为其做各种生活琐事,依赖心理特别强而造成便秘。4护理
4.1饮食护理对于骨科卧床的患者来说,通过饮食调节来防止大便秘结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首先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只有饮食量足,才能刺激肠蠕动,促进患者的排便。骨科患者每日三餐,早饭要吃饱,要给予大量的饮水,使肠道得到充足的水分可利于肠内容物的通过。还要多吃粗纤维素的食物和蔬菜与水果。水果中的香蕉可预防骨科卧床病人发生便秘,其效果非常良好,病人在保证正常进食的情况下食用香蕉,排便基本能保持原有规律,且大便较软,不费力,病人自我感觉舒适。[2]还要补充高蛋白质的食物(如瘦牛肉、瘦猪肉、蛋白粉、酸奶等
4.2加强床上训练对于骨科手术后卧床的患者,患肢制动外,其余肢体应做相应的主动锻炼,病人坐在床上,两手在身体后侧扶床支住身体,腰部向上挺起,臀部离开床,然后再还原,反复做10次以锻炼腹肌,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减少腹部脂肪,还可促使大便通畅。同时可应用生物反馈治疗仪,生物反馈训练是借助先进的仪器,通过学习和训练,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能建立操作性条件化反射,从而改变其功能状况。它是利用现代电子仪器生物反馈仪将心理生理有关的某些生物学信息加以处理,以光和声的形式显示给受试者,使受试者在这种“照镜子”的过程中,“看到”或“听到”自己生理活动的变化,可训练患者在排便时松弛盆底肌肉,使排便时腹肌、盆底肌群活动协调,而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便秘的目的。
4.3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对于骨科病人来说,可以使用按摩腹部的办法来促进排便。具体做法是患者去枕仰卧位,用双手食、中、无名指重叠在腹部,依肠走行方向,由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作环形按摩,也就是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的顺时针方向循环按摩,每分钟20至25次,每次5min,每日2次。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有便意时不要忽视,及时排便。排便的环境和姿势尽量方便,免得抑制便意、破坏排便习惯。
4.4加强心理护理,保持乐观情绪我们要给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让患者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另外,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减轻患者疼痛,配合患者做床上功能锻炼,鼓励病人家属能陪着他,关心他,尊重他,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建立患者疾病恢复的信心。
4.5使用缓泻药物对于3天未排便的病人,可服用一些缓泻药物。临床常用番泻叶3-9g浸泡于100-200ml沸水中,代茶饮用,一般老年体弱者服用100ml左右,体质较好可服150-200ml,约在服药后4-10h开始排便,可排便2-5次。还可以应用开塞露、矿物油或液状石蜡等,可以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如果粪便硬结,停滞在直肠内近口处或患者年老体弱者,可使用清洁灌肠的方法以利于排便。5小结
篇9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8例病人中,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17岁~74岁。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腰痛及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痛或合并下肢感觉异常并肌肉萎缩[1]。
1.2结果病人入院后经做充分的术前各项准备后,送手术室在局麻下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术后经消炎对症治疗,做好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38例病人均治愈出院,住院天数4天一15天,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腰腿疼痛伴下肢感觉异常,多数患者反复疼痛时间有1年一30年不等,并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反复门诊检查及治疗或理疗效果不佳。要接受手术的治疗身心负担较重,出现消极、矛盾、恐惧的心理。虽然对手术治疗寄予希望,但又担心手术效果,因此,我们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方法,手术中的配合,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介绍相同病例经手术治愈的病人现身说法,增强其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及配合护理。
2.2床上大小便及滚式翻身训练一般人不习惯卧床大小便,术前训练卧床大小便,为术后卧床大小便培养良好习惯,避免术后因不习惯卧床大小便而引起便秘和尿潴留;指导患者滚式翻身,以防止术后因翻身不当造成痛苦或损伤。
2.3术前准备
2.3.1术前全面了解病人血、尿、粪三大常规,生化五项。心肺功能及出凝血时间、血型;术前一天常规做好皮肤准备,普鲁卡因皮试,交叉配血及术前禁食等。
2.3.2术前行X线定位,明确手术部位,使切口小,出血少,减少影响脊柱稳定性,为术后能早期下床活动奠下基础。
2.3.3术日晨按医嘱用药及上手术室前排空膀胱。
3术后护理
3.1护理术后卧硬板床3天~5天,以减轻纤维环周围软组织出血、水肿,术后最初4小时~6小时以仰卧为宜,以压迫止血,以仰卧与侧卧交替,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翻身时作滚动式翻身,保持脊柱平直,勿屈曲、扭转腰部。
3.2密切观察病情
3.2.1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期测T.P.R.BP,注意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伤口敷料有无脱落,伤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伤口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瓶,注意保持通畅,避免引流管松脱或扭曲,翻身时注意勿牵拉过紧,妥善固定引流管,每日晨更换引流瓶,并注意无菌操作,准确记录引流量。引流管一般24小时拔除[2]。
3.2并发症观察并发症为椎间盘炎、神经根损伤、腰椎小关节功能紊乱、马尾神经损伤。术后按医嘱正确应用地塞米松5mg-15mgiv,减轻神经根水肿。倾听病人主诉,注意观察腰痛及肢体感觉及运动恢复情况,观察有无大小便障碍情况,本组一例病人术后仍诉腰部及双下肢酸痛难忍,经绝对卧床休息、消炎止痛、营养神经治疗后症状缓解。
3.3饮食指导病人手术后开始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逐渐过渡进食高钙、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增加营养、促进康复。术后患者需卧床,活动减少,易发生便秘,鼓励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粗纤维丰富的食物,多饮开水,保持大便通畅。
篇10
1病情观察
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应遵循“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护理原则。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发病诱因及经过,发病特点,以便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胸痹发病急,变化快,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律、尿量及排便情况。若发现患者有胸痛、咳嗽、气喘、心率失常、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等症状,则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采取抢救措施。
2护理
2.1情志护理
胸痹病人常存在心前区疼痛及胸闷等症状,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多有焦虑、自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中医学认为七情通于五脏,太过或不及均可成为致病因素,精神内守则真气从之,邪不可干.若心怀慕恋,志结忧惶,则病从内生而致阴阳失调,经络阻塞。所以,护理人员应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注意从病人的语言、表情及行为中探查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另外,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语言应和蔼,对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以取得病人的信任[2]。最后应充分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病人讲解相关知识,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
2.2临症护理
本病因发病急剧、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若不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易发生意外,故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痛,气短等症状,严密观察神志、面色、汗液皮肤温度湿度、T、P、R、BP等变化,特别注意观察病人的心律、心率、脉象、舌象、尿量与大便情况的变化,并且作好记录,加强巡视,做到早发现异常,早期诊断,预防意外,抢救生命[3]。输液时要严密观察输液速度,以每分钟30~40滴为宜;护理上配合医生合理使用各种用药,注意用药途径要合理,配伍要合理,有些药物还应注意温度,注意避光;出现胸间痛时要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因为劳则耗气,劳伤心脾,胸痹之患,气脾已伤,再行劳倦,复伤心脾则加重病情。胸痹患者均是气血运行不畅,吸氧则增加心气功能,推动气血运行,减少脉络瘀滞,故给予高流量持续吸氧,以每分钟4~6 L为准则,增加氧浓度,增加心肌供氧。
2.3饮食护理
祖国医学很早就提出“三分治疗,七分调理”,调理不外饮食、情志、起居等方面,而胸痹病人的饮食护理就更为重要。因为有许多病人经过治疗病情好转,但因饮食不节或由于饮食不节而引起的大便秘结,常诱发猝死。所以病人的合理饮食,对本病的转归和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胸痹属现代医学“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等的范筹。胸痹病人一般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宜,忌食辛辣、生冷及油腻的食物,忌过饱,忌暴饮暴食,应多食青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之饮食,以防便秘。因为过饱及便秘用力可诱发猝死。如已形成便秘者,可以给蜂蜜、香蕉等以润肠通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4生活护理
患者病房要温度适中,空气新鲜,环境安静。患者应卧床休息,谢绝探视,戒烟戒酒。进食、洗漱、大小便、翻身均需医护人员协助。如无并发症不宜卧床过久,第1周绝对卧床,第2周可在床上坐起,第3周可下床在室内活动,第4周逐步增加活动量,勿过劳。胸痛常由于体力劳动或其他过早过量不适当的活动增加心肌需氧量而诱发,所以一定要适当休息,不要过劳,防止胸痛发作。不要感受风寒,阴寒凝滞型胸痛,常因复感寒邪而诱发,寒邪内侵,常可使血管痉挛加重,诱发胸痛。
3 讨论
对患者的护理不仅包括对症、饮食等客观方面的护理,也包括对患者主观的护理关怀,在胸痹患者的护理中,情志护理其实应该占主要部分,因为内在的心情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所以在对胸痹患者的护理中应该内外兼顾,既对其进行心理上的鼓励、关怀等心理护理,在胸痹的症状、患者的饮食、生活等方面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护理,这样才能让患者以最快的速度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许粉年.胸痹病人护理中的三倡三忌[J] .江苏中医药, 2003, 24(12): 46.
篇11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达,各种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被充分运用到妇产科的医疗过程中来。针对我国女性的生理特征和体质的差异,妇产科产妇生产前后的护理以及得到了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怎样让生产前的产妇得到生活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安抚以及怎样的护理工作能够让生产后的病人身体得到更快的康复,一直都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着重探讨的问题。
1 产前护理
1.1 正常待产护理 对妇产科待产病人的护理中要格外注重病人的饮食营养和生活作息规律问题。首先要加强对待产妇营养的摄入,对日常生活护理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其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教会病人自测脉搏,授与病人在头晕时的自我处理措施、督促其进行有氧活动,以及提醒病人睡前的排尿。待产护理的工作内容除了在生活上和医学常识上进行人为指导,对待产妇的心理安抚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护理人员应该通过医学和生活常识为待产妇的疑虑和担心进行解除,同时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其信心。另外,应该向待产妇介绍分娩过程和其他卫生护理知识,让待产妇做好分娩前的心理准备。
1.2 妊娠剧吐的护理 在产前妊娠期产妇剧吐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十分耐心负责,让家属一起配合,共同对产妇进行照顾。妊娠期产妇出现剧吐时,要让家属注意少让病人受到刺激,让其多做深呼吸抑制呕吐。呕吐后需要对病人进行口腔清洁,对病人衣物穿着要宽松舒适。这个时间段不能让病人吃油炸等食物,保持饮食的清淡,也尽可能给病人吃一些病人喜爱而对病情无影响的食物。在饮食完毕之后,病人需要先保持坐卧一段时间,切忌进食完毕就马上卧床休息。在这期间的护理中,病人保持心情的舒畅和愉悦往往是最重要的,只有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配合才能让护理的效果达到最佳。
1.3 胎膜早破的护理 产前护理中,一些病人会出现胎膜早破的现象。对于这些病人除了要对其羊水的状况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以外,对胎儿要进行胎心的检测和脐带方面的观察,同时也要加强对病人整体状况的巡视,防止病人的不时之需。对待这类病人,护理人员应该帮助其做好日常的进食和大小便,强调病人对会阴的清洁,保持病人的输液通畅。在这种情况下也往往免不了对病人进行鼓励,让病人维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2 产后护理
2.1 产后病人标准护理 在妇产科对于产后病人的标准护理措施和方案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病情和状况定制属于该病人的特殊的护理方案。在产后病人的临床护理中,由于产后并入必须卧床静养24小时,在这过程中必须保证环境的舒适和安静,同时需要对病人家属进行沟通,让陪同家属一起协助产妇对婴儿进行哺乳。很多产妇在产后都有很多疑虑和不安的情绪,妇产科产后病人的临床护理中要试着和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病人的不安情绪来源,进行安抚,让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情绪进行产后康复。
除此之外,对于产后病人的康复护理,专业的护理人员应该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随时进行掌握。在产后1小时内,需要对病人的各种身体状况进行监护。产后2小时内,观察病人的呼吸和血压情况是否正常。对病人阴道流血进行观察和分析,向病人及其家属强调好各种注意事项,防止在护理过程中因为病人及其家属医学常识的缺乏而导致产后护理上的差错,对病人造成不利影响。
2.2 哺乳期的护理 众所周知,给宝宝进行母乳喂养不但有利于提高宝宝身体免疫力,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和智商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而很多哺乳期妈妈对母乳喂养有着例如担心变形等忧虑,另外一部分目前在怀孕前就有发育不良等症状。如何在母乳喂养的同时又保护好自己的,是当今哺乳期妈妈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哺乳期可以适当的湿毛巾热敷,对起到一个刺激的作用,有利于排乳。而在哺乳时,尽可能地将乳晕部分也一同放入宝宝口中。这样的作法可以避免宝宝在吸吮时对的牵扯力,防止变形。喂奶结束前应该让宝宝自己将吐出来,防止因为哺乳期妈妈对的用力不当使受伤。同时,在哺乳期的妈妈还应该在哺乳时注意让宝宝多吸吮病侧,这有利于乳腺小结等病情的好转。另外,学会正确挤奶、选择适宜的胸罩进行穿戴以及经常对进行锻炼等措施也是哺乳期对的护理中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魏庆云.剖宫产术后早期食用蓖麻油煎蛋的临床观察[D].第三军医大学,2006.
[2] 张丽萍.妇科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20):69-71.
篇12
患者,男性,70岁,干部,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18天,左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红1天收治入院。病人18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头晕。头颅CT提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量约7毫升。在我院神经内科给予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促进脑水肿吸收治疗后病情稳定。1天前感到左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红,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稍差,问答切题,言语含糊,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毫米,对光反应灵敏。左下肢肢体肿胀,疼痛;皮肤发红,皮肤温度明显高于对侧。左侧肢体肌力Ⅱ~Ⅲ级,肌张力稍高,腱反射(+),巴宾斯基症(+),右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各种反射均正常。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既往有脑出血病史。已治愈,未留有后遗症。入院后做左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提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施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术后给予华法林钠抗凝治疗,奥扎格雷钠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治疗,头孢吡肟预防感染,并进行左侧肢体的功能锻炼。十天后左下肢肿胀,疼痛消失;皮肤颜色,温度同于对侧。左下肢肢体肌力Ⅲ――Ⅳ级,肌张力稍高,腱反射(+),巴宾斯基症(+)。病情稳定出院。2个月复诊,病人可独立行走,入厕等日常生活活动。左侧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巴宾斯基症(+)。
血栓形成后的护理对策
2一般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疾病在治疗上出现矛盾,病人担心再次发生脑出血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加重,导致情绪低落,紧张,焦虑。焦虑及抑郁评分显示病人有轻度焦虑及抑郁症。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顺利实施心理护理的关键,通过有经验的责任护士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加强心理疏导,安慰鼓励病人。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减轻病人的思想负担。耐心的向病人讲解疾病知识,使病人了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减轻和控制症状的方法。使病人逐渐接受事实,缓解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病人脑出血处于恢复期,合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以,我们设专人24h陪护,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前,病人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使患肢处于功能位,将左下肢抬高于心脏平面20~30。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病人取舒适卧位,可按摩活动左下肢并将日常用品放置在病人易取之处。
2.3防止血栓栓塞的方法。注意患肢保暖;禁止按摩患肢,以预防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按时翻身,每2h一次,预防发生褥疮;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
2.4病情变化的判断。每日测量并记录双下肢同一部位的周经,并与以前的测量值比较,判断疗效。每4h观察一次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水肿情况及指端动脉搏动情况并记录。若患肢周径不断增加,说明静脉回流受阻。若患肢皮肤颜色加深,温度升高,说明出现感染。若病人出现烦躁、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咳痰带血、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即让病人平卧,避免做深呼吸、咳嗽和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急性呼吸窘迫者给予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若病人出现突然头痛、呕吐、偏瘫、食欲、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异常情况,立即绝对卧床休息,急诊做头颅CT检查,以确诊是否有新的出血发生。应及时通知医生,积极处理。
2.5皮肤的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无皱折、无碎屑、无污渍;保持皮肤清洁,及时修剪指甲,防止搔抓造成皮肤破溃;采集血标本时,应严禁在患侧股静脉采集;静脉输液时,尽量避免在患肢输液。
3抗凝治疗的护理
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每日定时检查血小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以调节药物剂量。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意识、瞳孔、血压等,每1h巡视病人一次,同时还要注意牙龈及皮肤粘膜、注射部位的出血情况。如有出血情况,应及时处理。
4康复功能锻炼
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有赖于大脑高级神经中枢与肢体之间神经通道的促通,这种通道的建立只有对肢体进行不断有效的刺激才能完成〔1〕。因此,应早期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制动期内,保持左侧肢体的功能位,是保证肢体功能顺利康复的前提。滤器植入后,康复护理应以主动运动为主。主要包括床上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上肢及手功能的训练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嘱其穿合脚,防滑的平底布鞋,衣裤不能过长或过大,穿衣时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衣时相反。活动时动作缓慢,以防引起外伤。
康复训练中要严密观察病人有无不适,同时要保持平衡的心态。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对病人功能锻炼中的微小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练习不易过度,每天3~4次,每次15~20 分钟,要适当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根据病人的恢复情况,幅度和次数逐渐增加。
5出院指导
告诉病人注意平时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营养和日常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避免情绪激动,注意预防感冒。遵医嘱严格服药和门诊随诊。继续加强肢体康复的功能锻炼,避免外伤,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多进食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多纤维的食物,绝对戒烟、戒酒。如出现异常情况,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以及下肢肿胀,应及时就诊。
6讨论
本例病人年龄大、应用大量脱水剂、肢体瘫痪及长期卧床均是引起DVT的重要诱因。我们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及血栓形成后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有效的防治DVT,从而预防肺栓塞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120-0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系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不断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减少DVT发病率,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2007年神经外科700例病人中出现深静脉血栓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40~75岁。其中7例脑外伤,4例脑出血,2例右侧额颞部脑损伤硬膜下血肿,2例重型颅脑损伤。
1.2 临床表现
病人临床症状主要有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皮肤温度升高,广泛性浅静脉怒张曲张,活动后肢体胀痛,皮肤色素沉着、淤血性溃疡等,B超显示股静脉和(或)静脉内径增宽,血流信号显示不明显。
1.3 临床护理
1.3.1 心理护理 ①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安慰病人,鼓励其说出心中的感受,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②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稳、准、轻、快,以增加病人的信赖,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③教给病人使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疼痛,积极配合治疗。
1.3.2 生活护理用樟脑酒精或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每天2~3次,做好晨、晚间护理,使病人肌肤清爽、舒适。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影响的下肢静脉血回流。
1.3.3 预防性护理 对肢体瘫痪及手术后绝对卧床病人,应积极预防其发病率,具体措施如下:①卧床期间定时变换,鼓励病人深呼吸并咳嗽;②定时做下肢的主动和被动运动;③尽早下床活动;④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保护足背静脉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1.3.4 确诊后的处理 ①急性期嘱病人卧床休息,并使上半身抬高15°,下肢抬高25°,膝关节屈曲15°。这种能使髂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缓解肿胀疼痛[2]。②尽可能采用患肢远端浅静脉给药,使药物直接达到血栓部位,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③严禁按摩患肢,防止栓子脱落。④预防并发症如肺、心、脑等重要脏器栓塞。
2结果
15例病人中1例发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病人治疗8~15 d后肢体肿胀明显减轻。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在颅脑损伤病人虽是不常见的并发症,但颅脑损伤病人存在DVT发生的多种危险因素,目前它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其根本原因与目前认识不足,护理针对性及预见性不强有关。笔者总结了神经外科病人发生DVT的三大因素主要包括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和静脉内膜损伤,且好发于下肢。首先,手术可引起血小板反应性的改变,具有强烈抗凝作用的蛋白质减少,造成血液的高凝状态,加上神经外科病人大剂量脱水药及激素的使用,也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液浓度增加,使血液更容易在血管内凝聚形成血栓。其次,深静脉血栓最易发生在各种疾病的卧床病人,尤其是瘫痪病人的肢体,这与肢体肌肉泵血功能下降有关。第三,深静脉置管造成血管壁的损伤,加上静脉注射刺激性药物,也易造成内膜损伤,从而激活凝血过程,诱发血栓形成[3]。手术病人术中、术后输血及术后脱水治疗可导致血细胞地容一过性增高,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合并心肺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龄等因素,也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主动关心病人的生活和心理需要,严密观察病情[4],提前预防,减少发病,积极治疗,提高再通率,避免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在我科治疗和护理后的病人大部分能够再通,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不会有太大影响,关键是需要病人及家属的大力配合,及医护人员的精心、耐心、专心,这样就会大大减少临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石国燕,赵红梅,李小敏.5例妊娠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