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语言技巧与人际关系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Apo E基因位于人类第19号染色体长臂l3区2带(19q132)上,长3.7 kb,包含4个外显子,3个内含子。其cDNA长为1.163 kb,基因的最初产物为含31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被一个含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裂解后,变成由299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蛋白〔2〕。ApoE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在人体各组织细胞中都有表达,但在脑、肾、脾组织和巨嗜细胞中都有高表达〔3〕。Apo E基因有三种等位基因型:ε2,ε3和ε4,构成6种不同的基因型:3种纯合型(ε2/ε2、ε3/ε3、ε4/ε4)和三种杂合型(ε3/ε4、ε2/ε3、ε2/ε4)。根据其表型,分为E2基因型(ε2/2、ε3/2);E3基因型(ε3/ε3);E4基因型(ε4/3、ε4/2、ε4/4)。纯合子ε3/3作为ApoE3。E3是ApoE的野生型,各基因型频率因不同的种族和地区存在差异。在一般人群中,E2约占8%,E3约占78%,E4占14%〔4〕。 E2和E4基因型和E3相比,112和158位氨基酸残基(Cys/Arg)相互取代。突变的结果,E3和E4基因型比E2基因型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亲和力高100倍〔1〕。
AopE是一种胆固醇转运蛋白,其对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形成和维持它们的稳定极为重要。血浆中胆固醇水平主要是靠Apo E蛋白和LDLR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的,由于Apo E2基因型对LDLR亲和力很低,因此,从血液到肝脏转运的LDL和CM的速率很低,诱导LDLR上调,最终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降低而甘油三酯升高;而在Apo E4基因型中,血浆中的LDL和CM清除速度快,导致LDLR下调出现胆固醇升高而甘油三酯降低。而在Apo E3基因型中,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介于E4基因型和E3基因型之间〔5〕。
2 Apo E基因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美国心脏病协会估计,因心脏病死亡的患者数量,占全球总死亡数量的29%,而且随着许多国家老龄化人口的增加,该比例还在继续上升。在北美,65岁以上老人40%死于心血管疾病,一些风险因素,如高胆固醇,可能是动脉硬化、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而Apo E基因的多态性在调节血浆胆固醇水平中起重要的作用,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子靶标〔6〕。
1975年,Utermann等人的早期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Apo E基因的多态性和Ⅲ型家族性高脂血症有关〔7〕,随后,发现,ε2基因型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而ε4基因型和高胆固醇血症相关。血液中高甘油三酯和高胆固醇都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致病因素。而且,在回顾性调查中发现,无论是青少年儿童还是中老年人血浆总胆固醇水平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依下列顺序递增:ε2/ε2,ε2/ε3,ε2/ε4,ε3/ε3,ε3/ε4,ε4/ε4〔8〕。
3 ApoE基因和老年痴呆的关系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萎缩,并伴有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βAP)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以及老年斑(senileplaque,SP)的形成。该病具有家族发病倾向,但也有普通人群的散发病病例。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或逆转疾病进展的治疗药物。
Apo E蛋白是在大脑中合成的主要载脂蛋白,也是在脑脊液中发现的脂蛋白的成分之一。1991年,Namba等人发现,在βAP沉积和神经原纤维中,可以检测到Apo E蛋白成分,进一步研究证实Apo E蛋白能够和βAP形成前沉积样颗粒〔9〕。随后,Strittmater等人在研究家族性老年痴呆症病例时发现,该家族中含有很高频率Apo E的ε4等位基因。其出现的频率为0.5,大大高于普通人群频率(0.16)〔10〕。另外,在非家族性病例中,Apo E的ε4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也高于普通人群,为0.4。该结果提示Apo E的ε4等位基因可能和老年痴呆症存在关联〔11〕。因此,Apo E的ε4等位基因是老年性痴呆发病的高危因素。其可能原因是ApoE的ε4等位基因与βAP具有异常结合的能力,从而影响其有效的清除,导致βAP沉积异常积聚〔12〕。
4 Apo E基因敲除小鼠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高胆固醇血症导致动脉硬化引发的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老年性疾病。在发现Apo E基因和心血管疾病的关联之前,因为没有一种动物模型来验证潜在的预防干预手段和评价治疗性药物的效果,研究人员只能进行回顾性的统计,研究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因素和讨论一些诊疗的可能性。而统计学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1992年,Piedrahita和zhang等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小鼠胚胎细胞中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把Apo E基因从小鼠胚胎细胞的基因组中剔除掉。这样,发育的小鼠中就不表达Apo E蛋白。他们把这种小鼠称为ApoE基因敲除小鼠(ApoEKO mice,或ApoE/ mice)〔13〕。研究发现,当用高脂饲料喂养Apo E基因敲除小鼠时,小鼠老化进程很快,皮肤上出现肥胖条纹,皮下出现纤维瘤,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而且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等。另外,其巨噬细胞、T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生理反应和人类心血管疾病中的反应极为相似。因此,一方面,证实了Apo E基因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发现和建立了一种心血管疾病研究的动物模型。研究人员可以用Apo E基因敲除小鼠评价一些潜在的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疗效和行为干预的效果。
5 Apo E基因敲除小鼠在老年痴呆研究中的应用
1997年,Masliah等人的研究发现,Apo E基因和记忆相关,Apo E基因敲除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可能是在Apo E基因敲除小鼠中,乙酰胆碱类物质供给不足造成的,接着把不同的Apo E基因型再引入Apo E基因敲除小鼠,结果发现Apo E基因ε3和ε4等位基因能够增强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但ε4等位基因与βAP具有异常结合的能力,容易导致βAP沉积异常积聚。这样反过来导致了老年痴呆的高发性。因此,Apo E基因ε3型可能作为基因治疗老年痴呆的一种手段〔14〕。
另外,HafeziMoghadam等人研究发现,在Apo E基因敲除小鼠中,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很容易被破坏,其通透性是普通小鼠的3.7倍。导致一些非必需小分子化合物进入大脑,造成大脑功能的部分紊乱,这可能是老年痴呆发病的原因之一〔15〕。
6 Apo E基因敲除小鼠在其他老年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除了表现出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外,Apo E基因敲除小鼠还呈现出许多老龄化特征:如毛囊丢失、毛发褪色、生精细胞和生精小管退化、寿命缩短(高脂饲料饲喂7个月后极度老化,出现驼背、皮下肥胖、皮下肿瘤、肌肉萎缩、运动功能丧失等)〔16,17〕。因此,它也是研究老年性疾病较好的动物模型。除此之外,Apo E基因敲除小鼠还是研究糖尿病的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当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和普通饲料饲喂Apo E基因敲除小鼠时,小鼠出现Ⅰ型糖尿病的症状:高血糖和胰岛素缺乏症;而当用高脂饲料饲喂ApoE基因敲除小鼠时,小鼠表现为Ⅱ型糖尿病的症状:高血糖和高胰岛素症。因此,ApoE基因敲除小鼠还是抗糖尿病药物筛选的动物模型之一〔18~20〕。
7 结 语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po E基因在人类中老年疾病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规模人群的调查中发现,Apo E基因的多态性和多种人类衰老性疾病的病程发展密切相关。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Apo E基因的多态性可以作为诊断这些疾病的一个分子靶标,来参考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和发展的时间进程。研究Apo E基因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它和其他基因的关系,将有助于了解生命过程中基因和疾病的关系。Apo E基因敲除小鼠的出现,使研究人类衰老性疾病具有了可评估的动物模型,它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研究Apo E基因的功能,同时,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药物筛选的平台。但是,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特别是人类衰老,是多种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po E基因在其中的作用,可能是极小的一部分。人类衰老的过程是多种蛋白和基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因此,除了研究Apo E基因,还必须考虑和研究其他基因才能了解人类衰老相关发病机制。同时,由于小鼠和人体的差异性,以及单个基因的去除并不能代表自然的衰老过程,Apo E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只是一个非常局限的研究衰老性疾病的模型,还需要结合其他动物模型以及相关实验,才能使研究结果更趋于准确。
参考文献
1 Siest G,Pillot T,RegisBailly A,et al.Apolipoprotein E: an important gene and protein to follow in laboratory medicine〔J〕.Clin Chem,1995;41(81):106886.
2 Hatters DM,PetersLibeu CA,Weisgraber KH,et al.Apolipoprotein E structure:insights into function〔J〕.Trends Biochem Sci,2006;31(8):44554.
3 Mahley RW.Apolipoprotein E: cholesterol transport protein with expanding role in cell biology〔J〕.Science,1988;240(4852):62230.
4 Hubacek JA,Adamkova V,Skodova Z.Rare variant of apolipoprotein E(Arg136Ser) in two normolipidemic inpiduals〔J〕.Physiol Res,2005;54(6):5735.
5 Hayashi T,Kamada H,Jin G,et al.Different expression of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and ApoE between young adult and old rat brains after ischemia〔J〕.Neurol Res,2006;28(8):8225.
6 Minihane AM,JofreMonseny L,OlanoMartin E,et al.Apo E genotype,cardiovascular risk and responsiveness to dietary fat manipulation〔J〕. Proc Nutr Soc,2007;66(2):18397.
7 Utermann G,Jaeschke M,Menzel J.Familial hyperlipoproteinemia type III:deficiency of a specific apolipoprotein (apo EIII) in the verylowdensitylipoproteins〔J〕.FEBS Lett,1975;56(2):3525.
8 Bennet AM,Di Angelantonio E,Wensley F,et al.Association of apolipoprotein E genotypes with lipid levels and coronary risk〔J〕.JAMA,2007;298(11):130011.
9 Namba Y,Tomonaga M,Kawasaki H,et al.Apolipoprotein E immunoreactivity in cerebral amyloid deposits and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kuru plaque amyloid in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J〕. Brain Res,1991;541(1):1636.
10 Strittmatter WJ,Saunders AM,Schmechel D,et al.Apolipoprotein E: highavidity binding to betaamyloid and increased frequency of type 4 allele in lateonset familial Alzheimer disease〔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3;90(5):197781.
11 Saunders AM,Strittmatter WJ,Schmechel D,et al.Association of apolipoprotein E allele epsilon 4 with lateonset familial and 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J〕.Neurology,1993;43(8):146772.
12 Bertram L,McQueen MB,Mullin K,et al.Systematic metaanalyses of Alzheimer disease genetic association studies:the Alzgenedetabase〔J〕. Nat Genet,2007;39(1):1723.
13 Piedrahita JA,Zhang SH,Hagaman JR,et al.Generation of mice carrying a mutant apolipoprotein E gene inactivated by gene targeting in embryonic stem cells〔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2;89(10):44715.
14 Masliah E,Samuel W,Veinbergs I,et al.Neurodegeneration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poEdeficient mice is ameliorated by infusion of recombinant apoE〔J〕.Brain Res,1997;751(12):30714.
15 HafeziMoghadam A,Thomas KL,Wagner DD.ApoE deficiency leads to a progressive agedependent bloodbrain barrier leakage〔J〕.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2007;292(4):125662.
16 Moghadasian MH,McManus BM,Nguyen LB,et al.Pathophysiology of apolipoprotein E deficiency in mice: relevance to apo Erelated disorders in humans〔J〕.FASEB J,2001;15(14):262330.
17 Ang LS,Cruz RP,Hendel A,et al.Apolipoprotein E,an important player in longevity and agerelated diseases〔J〕.Exp Gerontol,2008;43(7):61522.
篇2
(一)首先,称呼得体
称呼反映出人们之间心理关系的密切程度。恰当得体的称呼,诗人能获得一种心理满足,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良好的心理气氛;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愤怒,使交往受阻或中断。
(二)其次,说话注意礼貌
(1)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清楚、生动、准确、有感染力、逻辑性强,少用土语和方言,切记平平淡淡,滥用辞藻、含含糊糊、干巴枯燥。
(2)语言、语调、语速要恰当,要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采取相应的语音、语调和语速。
(3)讲玩笑要注意对象、场合、分寸,以免笑话讲得不得体,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4)适度地赞美对方: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赞美自己的优点。如果我们能够发掘对方的优点,进行赞美,他会很乐意与你多交往,真诚的赞美往往能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5)避免争论:青年大学生喜欢争论,但争论往往是在乎不服输、面红耳赤、不愉快;这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三)最后,学会交谈艺术
交谈是人类语言表达活动中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它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沟通信息,联络感情,以至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交谈对话的主要方式有:
(1)商讨式交谈。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主体常常通过与交往对象的相互讨论,共同协商,以求得在某些问题的一致意见,达成某种程度的合作与协议。
(2)说服式交谈。人际交往中的说服式交谈对话,是交往的一方完成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对另一方进行劝阻与说服。
(3)静听式交谈。这类交谈对话有时是在上级对下级征求意见时发生,目的是倾听下级对某些问题的反应。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表现在对话的一方把握不住对方的思路,通过静听争取时间,理清头绪,变被动交谈为主动交谈。完成这类交谈对话,要注意倾听,情绪要和对方的情绪保持和谐,特别要注意不要曲解人意。
(4)闲谈式交谈。这是交往中常见的交谈对话方式。它没有什么明确的宗旨和专一的目的。如散步中的交谈对话,探亲访友中的交谈对话和邻里聊天等等。这类交谈对话具有随意性和广泛性的特别,骑着联络感情的作用。这种交谈,应该平等相诚以待,交谈对话要健康,不可违反原则地乱讲。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不好的交谈对话方式,应当引以为戒:一是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扰乱人家的思路,二是不要因为自己注意力不集中,迫使他人再次重复谈过的话题。三十不要连珠炮般地连续发文,以致于他人难以应付,四是不要对他人的提问漫不经心,言谈空洞。无是不要随便解释某种现象,轻率地下断语,借以表现自己是内行。六是不要当别人对某话题感到兴趣时,你却不耐烦,立即转移话题等等。
二、非言语技巧
为了能达到增进人际关系的目的,在人际交往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最主要的非言语交往技巧。
三、服饰技巧
人的服饰也起着传播信息和人际沟通的作用。为了有助于增进人脉关系,在与人交往时,必须注意自己的服饰:服饰要整洁美观,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合,同时要照顾所在群体的习惯。
四、目光技巧
目光接触,是人际间最能传神的非言语交往,人们总是凭借别人的眼神来了解其思想感情,并以眼神来传递思想感情。
五、体式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人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回眸一顾盼,都能体现特定的态度,表现特定的态度,表现特定的含义。
六、声调技巧
篇3
常听到有同学讲:"那人性格好,懂得多,所以喜欢同他交流",的确,一个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或具有某些特长的人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欣赏他的品格、才能,因而愿意与之接近,成为朋友。所以,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更友好、更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施展自己的才华,表现自己的特长,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华不断提高。人们喜欢真诚、热情、友好的人,讨厌虚伪、自私、冷酷的人。对个性品质一般评价最高的是真诚,评价最低的是虚伪。在我国大学生中选择朋友,首先考虑的是个性品质,愿与成熟、热情、坦率、思想活跃、有责任感的人多交往。另外,人际交往在心理上总是以彼此满意或不满意、喜欢或厌恶等情绪反映为特征的。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须注意情感的相悦性。一般说来,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对真诚评价自己的人具有好感。自己一旦受到某人赏识、喜爱,得到好的评价,就会由于受到称赞而使自尊心得到满足,对此人产生心理上的接近和好感,因而也就减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际冲突,达到情感相悦,为良好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心理条件。真诚地赞美他人,他人反过来会对你抱有好感。有些人常常太注意自己,不能发现别人的可贵之处,如果你能仔细观察,多注意别人,就会发现任何人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并且肯定和表扬别人的长处,此举将会给自身带来益处。
(3)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以诚相待。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的复杂性导致个性的丰富性,这必然引起个体之间冲突的加剧,要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具备宽宏豁达的心理品质,就必须多为别人着想,做到以诚相待。
在生活中,我们与朝夕相处的同学有了误会,受到别人不公正的对待、不为人接纳时,你一定会为之焦虑和烦恼,也一定会影响你的学习、生活及社交关系。怎么办呢?大吵大闹?干脆绝交?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办法,这样只能使自己在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且影响以后的交往。相反,如果我们做到宽宏豁达,也许就会心平气和些,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会体会他人的心情和感受,误会、委屈就常常会烟消云散,别人也将欣然接受你。常言道:"大度集群朋"。做一个宽宏豁达的人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中一定要注重这种品质的培养,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在我们的同学中,他们或开朗、或深沉;或含蓄,或坦率;或豁达、或慎重,其个性是丰富多彩汗差万别的。因此,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会做个有心人,善于体察别人的心境,主动关心他人,采取不同的方式使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温暖。以同宿舍的室友为例,他们间的交往频繁,因接触多、机会多、交往最易,但也因接触多、摩擦多、矛盾多、交往也最难。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观察,尽量满足他人的需要,如经常打水、扫地,为生病或有事的同学打饭、补习功课等。而现在的大学生交往中,普遍存在一种"以我为中心"的交往倾向。很多人只强调他人对自己应该承认、理解、接受和尊重,却忽视对等地去理解和尊重他人;只注意自己目的实现,却无视他人的利益和要求等等。在这种倾向支配下,他们常常不顾场合和对方心情,一味由自己的性子去交往,致使在交往中出现尴尬的局面。试想一个人处于心理低潮时,你却在他面前宣告自己成就,结果又会怎样?!所以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只有将心比心,以诚换诚,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
诚实守信是一个基本的做人准则。在我们大学生的交往中,如果友人欺骗你,你的自尊心就会被伤害,你也许就无法像以往那样去信任他。同样,我们也应该以诚实、真挚的态度对待他人,去获得对方的信任和理解。它显示了一个人的自尊和它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可以使人在交往中获得他人的信任,进而把那些具有相同优秀品质的人吸引到自己的身边,建立无需伪装自己的轻松、愉快的社交圈。 交友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虚伪不可能永远地隐瞒,一旦被对方发现,就是对友谊的最大伤害。因而,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宽宏豁达,要体谅他人,要处处以诚相待,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朋友,才能与人更加友好的相处。
(4)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
交往中的技巧犹如人际关系的剂,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很多存在人际关系障碍的同学都是由于沟通技巧的缺乏所造成的。很多同学都说,他们在与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交往时能表现得很自如,但与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往往很被动、拘谨、畏缩,不知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很多同学由于缺乏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技巧,往往容易对人际交往失去兴趣,并造成在人际交往的场合被动、孤立的境地,而且容易因不能恰当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如果意识到自己在社交和人际交往方面缺乏必要的技巧,应采取主动的、积极的方式,去逐步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问题,而不应一味的回避。 事实上,社交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如增强人际吸引力、幽默、巧妙批评、语言艺术等等。对大学生来说,在树立了人际交往的勇气和信心之后,在人际交往中要掌握的技巧主要是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和正确运用语言艺术。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包括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热情助人,尊重理解,宽宏豁达等等。语言艺术的运用包括准确表达,有效倾听,文明礼貌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提 高交往艺术,取得较好的交往效果。此外,在正式交际场合,大学生还要注意服饰整洁,举止文明得体,坐、立、行姿势雅观,不要不分对象乱开玩笑,避免拍肩拉手等动作。当然,也不能在人前畏畏缩缩,谨小慎微。应信心十足,精神抖擞,又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总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树立自信,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逐渐走向交往成功,走向人生成功。
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倘若搞不好人际关系,将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及心理健康有不良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人的性格、秉赋、生活背景及目的等等的不同而产生的思想上的一定隔阂,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倘若在工作或生活中和所有的人都合不来,那就不正常了,需要作自我调整并加以改变。
人依据其年龄、性别、职业、职位、所处环境等情况而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在与人接触时,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行为规范,所以在和不同的人相处时,有不同的要求和技巧。
首先,要处处替他人着想,切忌自我中心。要搞好同事关系,就要学会从其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善于作出适当的自我牺牲。 要做好一项工作,经常要与别人合作,在取得成绩之后,要求共同分享,切忌处处表现自己,将大家的成果占为己有。提供给他人机会、帮助其实现生活目标,对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替他人着想还表现在当他人遭到困难、挫折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双向互利的。您给别人的种种关心和帮助,当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回报。
其次,要胸襟豁达、善于接受别人及自己。要不失时机的给别人以表扬。但须注意的是要掌握分寸,不要一味夸张,从而使人产生一种虚伪的感觉,失去别人对您的信任。
篇4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肢体动作或表情等表达方法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大学生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都离不开与他人之间的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其人生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友情,也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命运,同时还关系到校园的和谐稳定。因此,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意义
“一个人的如果成功,他的专业技术只占15%,而85%要靠他的待人处事与人际关系交往能力。”,世界著名的人际关系学与心理学家戴尔・卡耐说。由此可见,良好的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成才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正常、健康的心理发展,也是其坚持良好个性,拥有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此外,通过良好的人际交往,大学生可以发泄不良情绪及压抑的情感,减少焦虑、不安和抑郁,从而使的心情舒畅,心态积极乐观,益于个人身心健康。
(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学间、师生间相互帮助与鼓励,交流学习心得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对开阔视野、启迪思维、逐步提高学生的理想层次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还能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三)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实现深度的自我认识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交往中,大学生在逐步认识他人的过程中,来反思自己,进一步认识自我;同时还可以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作为参考来完善自我,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活动,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
(四)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发展
人际交往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各种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复杂的网络关系以及人们在其中所扮演的不同社会角色,社会就不能称其为社会,也无发展而谈。大学生相当一部分的生活经验与社会信息的获取都是在交往过程中得到的。因此,良好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其生活的一部分,贯穿其生命的始终;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起点,是其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生存需要;更是使大学生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化个体的必要条件。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当代大学生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压力时,如何正确有效的认识和处理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就目前状况来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却存在着一些对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健康心理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的不良倾向与问题。这些不良倾向与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圈子较小问题
经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的活动圈子较小。一方面,他们基本上都是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活动的,与本宿舍成员之间的交流较为频繁,而与同班其他宿舍成员之间的交流则较小,这一问题在女生之间表现的更为明显;另一方面,男女生之间缺乏交流,同班同学之间到毕业时也没有说上几句话的大有人在,更遑论与其他班级、系、院、学校之间的交流了。
(二)以自我为中心问题
当代大学生大都是95后的独生子女,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父母的溺爱,亲人的百般呵护,形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出发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人和事,对别人总是会有过高的期望,要求过于严格,相反对自我要求则非常低。因而,他们在与朋友、同学、老师相处的过程中,经常会以一种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去要求别人却很少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致于在交往过程中缺乏与人合作和换位思考的观念,常常会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作为出发点,毫不顾忌别人的感受,正是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给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造成了不可窥视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难以真正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环境。
(三)大学生情感问题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一种喜欢与讨厌倾向。它不仅仅对大学生交往中的行为有促进作用,相反还会抑制交往的行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障碍表现在羞怯、猜疑、恐惧、孤僻、自卑、嫉妒、情绪自控能力差与狭隘等方面。例如:过于羞怯的大学生在交往活动中,遇到不熟悉的人就“愣”住了;或是左躲右藏,不敢现身;或是一言不发,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或是手足无措,语无伦次,无法正常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都很容易给别人造成误解,影响正常社交;而嫉妒心强的大学生则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在与同学交往时缺乏诚意,甚至会指责、打击报复、中伤他人,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破裂。
(四)功利化问题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只注重人际交往的物质实惠。他们在与别人交往时,只关心其对自己有没有利益,能不能使自己获得好处,把他人作为自己达到一定目的、满足私欲的工具。甚至个别大学生把功利主义作为人际交往的指导思想,形成只交对自己有用的人,无用的不交,对自己用处大的要深交,用处小的浅交等不正确的交往观念。
(五)能力问题
社交经验积累不足。在半社会化的大学校园中部分大学生缺乏足够的社交经验,不能把握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的技巧和策略,常常以一种模式与人交往,想关心人却不知如何去做,想表现自己又不知道如何表现,进而造成和别人交往失利和受挫。
言语表达能力不够丰富。语言是社交中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交往与沟通最重要的工具。成功的语言表达常常是指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与不同的背景环境,同时懂得视场合讲话。相同的一句话依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会对他人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有的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经常表现出词不达意,话不得体。本想表示友好,但是说话却是硬梆梆的让别人听的不舒服;本想夸赞别人,却奈何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势必影响会正常与良好交往。
(六)虚拟网络问题
运用网络进行交往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发展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它在扩大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与对象的同时,也容易使大学生忽视现实的人际关系,从而使其表现出逃避现实的心理现象。大学生一旦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受挫,就往往会转向虚拟社会寻求安慰和满足,淡漠面对现实人际交往环境,从而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以致于他们更加沉溺于网络,脱离现实,最终形成退缩、孤僻、自我封闭的性格,影响正常的社会交往。
四、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际关系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来缓解或消除这些问题,使大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而且可以完善自己的大学生活,具体可分为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
(一)个人层面
1. 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存在人际交往困扰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社会实践的锻炼、缺乏艰苦生活的经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以及个性不够成熟。通过参加学校各种社团组织的活动和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活动中积累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体会人际交往中的方法与技巧,通过处理形形的交往问题掌握处理和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能力。
2. 拥有良好的心态。大学生不仅要有交往意识,而且要有良好的交往心态。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要学会与人交往,在交往中要实现平等待人、关心他人、诚实守信、、互助互利且需拥有包容及理解之心,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同、减少与他人间的摩擦。同时在人际交往中还要避免先入为主、小农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妒忌别人以及与人发生冲突等状况的出现,这样才有可能与周围的人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 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认识他人。人要有自知之明,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及与人交往时,首先要对自己进行准确、科学的自我认识与评价,找准自己位置,既不能自负傲慢,也不能看轻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控制、调适和完善自我,才能自我发展,进而正确、友善地对待他人。
4. 积极主动与人交往。在与人交往时要尽可能的做主动的一方,例如见到他人时要积极主动的与人打招呼、问候等。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件习以为常的小事,但大多数人却常常因为内向、不爱说话等原因而不好意思去做,或认为别人不给我打招呼,我为什么要主动去和别人打招呼的心态而丧失了许多的交往机会。因此,在与人交往时要尽可能的做主动的一方,这样会使他人觉得你平易近人或易于相处而乐意与你交往;反之,如果你总是希望别人主动和你交往,别人则会认为你盛气凌人、妄自尊大而使你错失与他人交往的机会。
5. 宽容他人,降低对别人的期望。要求我们尊重差异、懂得包容对方的缺点、谅解对方的无意过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告诉我们过分挑剔与指责别人,别人肯定不乐意与你做朋友。往往将人际关系推向破裂的边缘,大多数是因为缺乏宽容意识。此外,在与他人交往时,对等他人的期望不要太高,不要期望所有人都能成为你知心朋友,人活一世能得一知己足矣。
6. 注重人际交往技巧,掌握人际交往艺术。要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交往方法、技巧与艺术,这些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来提高的。当人无法正确表达其所想表达的意思而弄巧成拙,明明是想帮助别人却适得其反,明明是想要和别人交往却惹人厌烦,进而直接影响到自己的人际关系,这都是由于不懂得交往方法、技巧与艺术以及交往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的。因此,大学生要学会有目的地锻炼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巧。语言是人际交往的工具,大学生必须要加强语言尤其是交际语言的学习,使自己能够根据交往的目的、对象、场合及交往形式,采用适合的语言来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看法。
(二)学校层面
1. 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交往环境。学校要提倡文明、诚实守信做人,以致创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大环境,促使同学之间关系和谐融洽;学生社团和班级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作用,主动帮助不爱参加活动、性格内向的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爱,逐渐引导其形成思想开放、积极乐观、人格健全的个人品质。
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第二课堂、陶冶情操,而且能够成为大学生之间正常人际交往的桥梁。高校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而增加大学生的交往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使他们在生活、学习、娱乐中建立正常良好的人际关系。班主任应鼓励学生建立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良好品质,进而实现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开设人际关系方面的选修课或心理咨询机构,消除学生的人际交往屏障。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关于人际交往方面的讲座、培训、选修课等,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判断和认识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克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促进大学生健康的成长与成才。如果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困难不能得到及时正确引导,时间久了越积越多容易发展成心理疾病。因此,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安排心理辅导老师对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碰到问题进行帮助与指点,及时化解矛盾,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
(三)社会层面
1. 社会应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大学生在良好的社会人际交往环境中不知不觉的被引导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人际交往观,使其能够正确的认识与理解人际关系,克服消极的影响。社会公众的行为表现在一定程度内影响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观念,优良的公众行为表现会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反之,则会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消极影响。
2.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特殊影响。大学生离开父母求学在外,但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并未结束。父母是在外求学学子的避风港,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有着特殊的影响。因此,父母应经常打电话给孩子,多多关注他们的在校情况,在孩子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
五、结语
大学生的正常生活与自我发展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良好、健康的人际关系。但是大学生正处于一种心里不成熟、不稳定、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期,可是大学生们心理正常发展、保持个性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前提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其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希望通过本文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解决问题的建议,进一步使大学生能够认识与理解人际交往,掌握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伟,王琳.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因素及解决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72-73.
[2] 郑锐华.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1(3):88-89.
[3] 刘秀萍,万燕.树立公共关系观念,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J].科技信息,2008,(1):213-214.
[4] 仇文华.浅谈高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及改善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0,(2):95-96.
[5] 吕倩.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现状及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1-20.
[6] 李芹燕.地方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研究――以重庆文理学院为样本[D].重庆:西南大学,2008:1-15.
[7] 张瑾,张剑.大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的介入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55-56.
[8] 高秀梅,昌晓莉.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9,(4):34-37
[9] 范方.论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J].邵阳学院学报,2004,3(3):108-110.
[10] 李岩.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心理障碍分析[J].理论导刊,2006, (11):94-96
[11] 高颖.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研究[D].辽宁:辽宁大学, 2012:1-22.
篇5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总是生活在群体中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人寻求更好的生存空间的关键所在。对于每个人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有利于学业顺利完成,更有利于人格的完善和灵魂的升华。然而,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并不理想。人际交往的不如意已然成为困扰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现代社会这个复杂生活环境里,研究人际交往中存在的缺陷,分析困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因,并寻求克服这些困境的途径对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新生之间人际关系不和谐
1.1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导致学生心理失衡。有人会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有的学生上了并非自己所愿的大学。导致他们对学校一切的不满。
1.2对新环境不适应。新生离开了熟悉的家乡,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校园环境,难免会产生孤独感和寂寞感;另一方面,同学大多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处世风格。特长爱好也千差万别,因此在交住中,难免会产生些许矛盾和冲突。
2.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
由于父母对独生子女的关心体贴过度,导致子女对父母、家庭的依赖性大。长辈的娇生惯养使得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以自我为中心。一旦进入异地高校,远离父母,他们的各种缺陷就会暴露出来,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
3.贫困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
每个大学里都存在贫困生,他们往往因自己家境贫困而自卑、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心理上缺乏信心,行为上采取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贫困大学生经济上的不独立、拮据和消费需求之间产生的尖锐矛盾也成为他们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障碍。
4.长期虚拟网络交往导致实际交往能力下降
一些整日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和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给大学生人际关系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热衷于这种行为的学生在现实世界反应退化,甚至无法与人正常交往。
5.人际交往技巧缺乏
在缺少人际交往实践锻炼的情况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自然不很理想。经常表现为:
5.1语言缺陷。在大学校园里,有的同学说话夹枪带棒,敲敲打打;有的出语尖酸刻薄,言外有意;冷言冷语,冷嘲热讽。这些言辞必然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融洽。
5.2交际礼仪缺乏。今天的大学生在礼仪知识方面极度缺乏,许多学生跟老师说话语气不够尊重,同学间的交流更是火药味十足。这种礼仪上的不考究使许多同学第一次交往就成了最后的交往。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指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难以与别人和谐相处或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沟通,个体为此感到苦恼,常体验到负性情绪,产生人际关系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1.主观原因
1.1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或最初印象,是指交往中首次获得的信息对以后所给对象的评价或印象产生的影响,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先入为主”。
1.2近因效应:指在交往中所获得的信息或印象对以前给对象的评价或印象产生的影响。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1.3刻板效应:笼统地把个体划分为固定、概括的类型来加以认识的现象,即为刻板印象。这种效应在人们生活中广泛存在,例如北方人豪爽粗犷、南方人精明仔细等。
1.4投射效应:人际关系中的投射效应,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
2.客观原因
首先是环境和角色的变化。大学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大多数新生面临着适应环境和角色转换的迫切要求。多数学生不适应这个转变导致了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其次,是经济因素。也就是上面所说的贫困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三、应对策略
1.正确地认识自己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我。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大学生必须要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并找准自己的定位。其次,在自己所处的环境里,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使自己能够较好地融入进去。
2.优化自己的性格
外向的性格有利于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具有心理障碍的人大多数是因为内向、孤僻造成的。所以,较内向的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学会主动与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使自己的性格逐渐活泼开朗起来。
3.提高人际交际的技巧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大学生要学习理解人际交往的理论和技巧,并运用到实际交往中。学会塑造自己,学会倾听,注意表达,关怀他人。
4.包容和互相尊重
我们在现实中经常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不能理解别人。但当你换位思考时,就会了解别人的所言所行,获得许多从未有过的理解,便会觉得心理上的距离缩短了。
参考文献
[1]杜运伟.大学生不和谐人际关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2]吴琦.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及教育对策.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余琳.大学生心理健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篇6
飞行员在成为机长之后,在必要的情况下要以机长的身份对乘客舱内发生的纠纷进行必要的调解,这需要飞行大学生在兼顾飞行的同时培养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善于察言观色、解读他人的情绪、分析能力等。总的来说,这些能力都是人际交往能力。
从心理上讲,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个人都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因此,在社会交往中,就更重视自己的自我表现,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希望别人能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据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对于真心接纳我们,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更愿意同他交往并建立和维持关系。
飞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越强,越容易让人接受他并接受他的意见,做出的判断和决策更有说服力、影响力,即使自己的判断有一定的偏差,大多也会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来改善自己的言语和行为,让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强会帮助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与各方面人沟通的过程中更顺利的完成需要达到的目标,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青年期的大学生尤其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为迫切。如若一个飞行大学生交际能力较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总是无法得到他人的支持和重视,交往过程受挫,直接影响学生的交往信心。尤其在飞行学习过程中交往受挫,很大可能飞行技术也得不到肯定,无法通过人际交往与自己的教员沟通自己的问题所在,解决实际的问题,飞行技术无法达到飞行标准,自信心不断下降,更加不愿意与人交际,孤立自己。人类的精神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起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的剥夺或缺失,必然出现种种异常的心理,心理健康水平会逐渐降低,可能出现心理障碍,最终可能导致停飞。如果在学习飞行技术毕业后进入公司,也可能由于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无法处理飞行过程中飞机机舱内乘务员以及乘客等出现的应急问题,可能激化乘客对航空公司的矛盾,从而导致航空公司或者乘客的经济损失或者精神损失,后果都是不可估量的。
篇7
1.和谐人际关系的内涵
从哲学意义上讲,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在处理人与人互动关系中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和”者,协调、相应、和谐也。“同”与“和”是一对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同”为相同、相等、相合。“不同”即“异”,意为差异。“同”不能容“异”,而“和”不但能容“异”,而且必须有“异”,才能称其为“和”。
从我国文化的渊源来看,“和”一直贯穿于我国文化的发展历史中,“和”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中,还体现在人与人、人与自身之中。道家以“君子之交淡若水”。“淡若水”即人与人之交往复归于“道”,讲究自然无为,不强调自我意见或需求,世俗间是是非非的计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乃至消失。墨家以“兼爱”为核心,提出只有个人先如同爱自己一样毫无差异的爱他人,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爱和尊重,形成相互的爱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孔子以“仁”为思想指导、“礼”为行为准则指引人们追求“和”之状态,以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孔子的“和”思想不仅指导着我国古代人与人之间关系,同时也渗透在现代人际关系理论之中。
2.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内涵
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表达,就是一个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文化等这些社会的构成因素来研究。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存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和这个社会相联接,通过行为和心理方面的影响而建立起各种人际交往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界定为:“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是指平等的大学生主体在人际交往中坚持诚实互信,团结友爱的原则,能够、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合作共赢,促进大学生成才和身心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现状
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理论冲击下,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因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指学生个人自身存在的问题;客观因素主要是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认知偏差,既自我不能准确定位,也不能正确认识对方;在大学形成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圈,人际交往趋于复杂化,同学之间矛盾日益彰显;通过网络进行交往时人的行为和真实身份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也就没有面对面交流时产生的压力和责任,这样可以使人们更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增加了人际交往的隐匿性和放纵性。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世俗化,缺乏正当的义利观念;二是学生个人孤芳自赏,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三是学生间缺乏诚实守信意识,导致人际关系有广度没深度;四是个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很难达到人际交往共赢状态;五是贫困学生陷于人际交往尴尬境界,导致人际关系分化。
三、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加强学习政治理论课、社会科学课、哲学课、军事理论课,通过理论学习,提高相关课程的教育质量,把枯燥的理论联系实际,让大学生充分认识祖国的国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良好传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激发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崇高的理想与信念,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人民是最可亲可爱的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三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及道德追求。
2.掌握与人沟通技能,开设大学生人际关系课程与讲座
学校为大学生基本礼仪的学习和训练提供课程保障,要开设《人际关系》课程、讲座。改变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认知偏差,既自我能准确定位,也能正确认识对方。改善与人交往能力不足的尴尬境界,促进大学生之间能深度的交流与沟通。
3.积极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通过学校、社团、班级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搭建各种人际关系交往平台,充分调动大学生人际 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增加大学生人际交往和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从而培养团结互助,顾大局、共赢互利的团队意识。
4.加强网络舆情监控,搭建网络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新渠道
要指导大学生协调好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关系。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利用网络的人是真实、活生生的,这就要求整个社会的人要做到慎独,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严守国家法律法规,努力构建文明网络,利用网络渠道,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利用网络的隐匿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便利,开设网络心理咨询、网络校园贴吧、微博、微信等,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
四、处理好大学生的各种人际关系
1.在学校期间,要处理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生与模拟患者之间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深刻的、久远的、广泛的影响,不仅仅是校园里课堂上有限的知识传授,更多的可能还是教师无处不在的、无形的但十分强有力的内在人格和精神。毫无疑问,无论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形式或载体来影响学生,它都要求教师要与学生保持最密切的交往,形成紧密的人际关系。所以,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要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同学之间包括学生个体之间的关系、班级内的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同学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的主体,它既要受成人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又具有学生自身的年龄特征。来自不同的地方,在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与同学朝夕相处,有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思想水平不一样,会有些行为矛盾和心理冲突,这是就需要我们互相谦让、宽容、宽以待人,处理问题上,。在实验实训时,应引导学生把模型人当作真正的患者,学生在任何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都应根据不同的患者,使用注意恰当语言运用与非语言行为,如表情、眼神等来表达对患者的关爱。这种与模拟人之间的交流不仅有利于改善医学类学生之间人际关系,增强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能力,也为学生日后实习打下基础。
2.在实习期间,要处理好医院带教老师与实习生之间、实习生之间、实习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临床实习是医学类向实际工作岗位过渡的关键阶段,是学生积累经验的开端。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可以了解专业知识在临床上的应用,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为病人解决问题,较熟练地掌握专业理论及操作技能。实习生要清楚自己在实习阶段既是学生又是医生助手的角色,由于带教老师要忙于医院事物,要主动与带教老师沟通。实习生之间包括本校的、其他学校的、还有进修生等,要团结、相互帮助、合作。既可以完成工作上的任务,也可以在其他人身上学到不同的东西。实习生与患者维持时间较短,加之现实中医患关系的紧张状况,很难让病人与其家属在较短的时间内实习生产生一种信任的态度。实际上,实习生与患者沟通时不积极,语言表达不准确,学生角色没转换到医护角色,使之双方关系不融合。要主动进行医患沟通和交流,积极进行换位思考,同情和爱护病人、主动为其分忧,积极帮助病人解决问题,为以后就业在现实岗位工作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283.
[2]高全宝,范文俊.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理性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27(1):47-49.
篇8
[keywords] medical inter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ommunication
医学实习生从学校进入临床,面临着要处理医疗环境下的各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交往建立起的心理上的联系,它反映的是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以及相互吸引力与排拒的心理状态。本文所研究的医学实习生人际关系是指实习生在医院与病人、医生以及同学交往过程中所建立的各种联系纽带。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学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因此,关注医学实习生的人际关系现状是很有必要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6 级临床、口腔、麻醉、护理、影像、检验专业共190 名实习生,其中,男生53 人,女生124 人;临床专业30 人,口腔专业39 人,麻醉专业23 人,护理专业48 人、影像18 人、检验19 人。
1.2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实习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为辅。共发放问卷190 份,收回有效问卷177 份,回收率93.15%。
2 结果统计
2.1 医学实习生与病人的人际关系现状
表1 中通过对实习生与每个病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调查显示,他们倾向于每天与每个病人交流6~10分钟,人数占总人数的49.2%;与病人沟通超过10 分钟的实习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8.8%,居次;与病人交流在1~5 分钟内的实习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2%,居后。通过对实习生每天与多少病人交流的调查显示,每天与3 个及以上的病人交流的实习生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6.5%;每天与1~2个病人交流的实习生人数居次,占人数的41.2%;也有少数实习生在一天里没与一个病人进行过交流,占总人数的2.3%。表1 还显示,实习生在与病人进行交流时,感到不自然、紧张、气氛不融洽的人数均在总人数的20~25.5%。
2.2 医学实习生与同学的人际关系现状
表2 显示,有29.9%的实习生会过分地羡慕或嫉妒同学;有25.4%的实习生与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会感到孤寂或失落;有6.8%的实习生在与同寝室的同学相处会感到不融洽。
2.3 医学实习生与医护人员的人际关系现状
表3 显示,实习生在医院遇到困难时,74%的同学会请求医护人员的指导;剩下的实习生要么完全依赖医院的老师,要么总是试图独立去解决困难。在另外的两个调查项目中,有27.7%的实习生讨厌某医护人员或感到被医护人员讨厌,有5.6%的实习生在与医护人员相处时感到不融洽。
3 原因分析
通过上表所示,在与病人、医护人员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方面,虽然大多数实习生处理得较好,但也有27.7%以下的同学感到与病人、医护人员、同学之间相处不融洽。笔者认为出现此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的沟通不够。在与病人的交往方面,实习生和病人的关系维持时间较短,加之现实中医患关系的紧状况,很难让病人和其家属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实习生产生一种信任的态度。另外,有的实习生在与病人沟通时不积极,语言表达不清楚,学生角色没有转换到医生角色,这些因素导致双方人际关系不够融洽。在实习生和医护人员的交往方面,有的医护人员没有明白自己在实习生面前是老师或前辈,他们的言行会影响着实习生的成长,他们的言行不得体,会引起实习生的反感。
同样,有的实习生也没明白自我在实习阶段应该充当既是学生又是医生辅助的角色。在学校学生只需要等着老师讲解就行,在医院由于医护人员要忙于医院的事务,这就需要实习生主动地与老师沟通,没有积极地沟通,双方就容易造成隔阂。在实习生和同学的交往方面,由于性格、生活经历不同,处在同一个环境下就要求实习生必须有容纳、沟通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就会导致心理失衡、人际关系失调。
4 对策研究
4.1 在学校人文课程里面纳入沟通教育并引起学生的重视[1]
医学生的专业课程比较繁重,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对人文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弱。因此,即使有的人文课程里面纳入了沟通教育,学生也不一定重视。所以要引起学生对沟通教育的重视,鼓励其把学到的理论用到实际交往中去,如结合临床实习需要,将人际沟通的平等尊重、真诚守信、互助互利、宽容等原则运用到与医生、病人和同学交往中去。[2] 无论在见习、实习还是课堂中,给学提供一个一定时间内模拟沟通的平台,使其在这样的平台中得到沟通训练。
4.2 实习生应加强语言表达的自我学习
希波克拉底说:医生有三样法宝,语言、药和手术刀。语言对于医生而言很重要是因为医生在与病人沟通时离不开语言的准确表达。其实,只要与人沟通,都离不开语言。实习生应加强语言表达的自我学习,以虚心学习的态度,不断地积累丰富内涵。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医护人员对病人是如何进行语言表达的来学习,也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多读书、看报、多与别人交流等方式去总结语言表达的技巧。
4.3 主动、虚心地向带习老师请教
实习生要处理好人际关系离不开带教老师的指导。无论是专业知识、人际交流技能,还是目前的医疗形势、人的心理调整等方面,都需要那些有着熟练经验的带教老师的认真指导。[3]带教老师对实习生有指导的责任,他们也希望增强实习生的能力,只是对于他们指导学生的态度和精力,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因此,实习生不要以带习老师忙或其它原因没有关注到自己而放弃对自我的锻炼,而是更要积极地、虚心地向带习老师请教,提高自己的医学技术,正确地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篇9
选择2010年~2011年在本科实习的62名护生为调查对象,女生54名,男生8名,年龄19~23岁。其中本科生27名,大专生35名;独生子女36名,非独生子女26名。均已完成基础医学及专业课程学习,进入临床实习。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际吸引力和沟通技巧,人际吸引力主要包括仪表、个性品质、相悦、接近、互补、相似吸引;交往技巧主要包括优化形象、展示才智、涵养个性、主动交往、由衷赞美、善于倾听、关心所需。问卷由教师发放,护生匿名填写,当场回收。1.3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反映护生对该项内容的认同度。
2讨论
2.1提高人际吸引力是职业的需要
表1表明:仪表吸引是护生自认为最缺的人际吸引力,以下依次是个性品质吸引、相悦吸引、接近吸引、互补吸引、相似吸引,这些人际吸引力的不足是导致人格魅力下降,影响人际交往效果的主要原因。表2结果显示:91.6%的高护生认为良好的“第一印象”是相互间进一步交往的基础。因此,培养和完善人际吸引力十分必要。人际吸引的第一阶段是“好感”,人们偏爱拥有美丽外表的人,即交往过程中意味着一种心理现象,对于那些与自己外表、风度相类似的人,比较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要教育护生在职业规范的范围内注意自己的仪表、举止和言谈,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好感”是一种暂时的肯定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只外在美的吸引作用由内在美替代。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最能够长久地被人们喜爱的还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才能。所谓“宁为贤者仆,不为愚者师”是人们相信才华出众的人会对自己更有裨益[2]。有人曾提出职业护理人员具备的5个“C”,其中之一是能力(Competence)[3]。护理人员在护理事业中,如果真想正确认识、理解和帮助他人,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科学知识,还要拥有判断力、技术、精力、经验,以及对职业责任的要求做出敏锐反应的技能,从而应对职业需要。
2.2加强护生内在素质及能力的培养
表2结果显示:72.6%的护生认为外貌、仪表是人的外在素质,它一般在人际交往的初期对人际交往作用明显。个性品质、能力是人的内在素质,它们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持久、稳定、深刻。66.1%的高护生认为个性品质是人们选择朋友的首要因素,吸引朋友的个性品质有:真诚、宽容、自信、幽默等[4]。而部分护生才能缺乏、品质欠佳。才能不但直接决定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也决定人际吸引的强弱。才华、能力出众的人总比一般人更有见解、更有办法、更有力量,有可能给他人更多建议、更多启迪、更多帮助。在其它条件相当时,一个人越有能力、才华,人们就越尊重、钦佩、仰慕他。护生尤其崇拜和羡慕有真才实学的人,“名人效应”“追星现象”便是这一心理的直接反映。“腹有诗书气自华”,充分挖潜、培养特长,使自己在学业、才艺、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出类拔萃、卓尔不群,是提高自身人际吸引力的重要方法。
2.3提高护生沟通技巧
表2结果显示:40.3%的护生缺乏主动交往的能力,38.7%的护生缺乏相互赞美等情感交流,24.2%的护生不善于倾听。所谓沟通能力是一种后天培养的能力,亲密的人际关系形成以后,相互之间如果不再沟通交往,也会产生陌生感、疏离感,密切的人际关系也会趋向淡化,即“日亲日近,日疏日远”。而护理工作离不开人际间的交往与沟通,护生在实习过程中与患者、家属、带教老师、医生及一同实习的同学接触最多。护患间帮人际关系的建立、健康资料的收集及实施、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互帮互助的同学友谊、医护间默契的配合等无一不需通过良好的沟通。有研究表明,医院实习中的人际冲突已成为护生的主要心理应激源之一,严重影响护生群体身心健康及护理工作质量。本次调查结果提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有待改善。临床教学应重视提高对实习期间高护生人际沟通知识、技能的学习,加强教育,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沟通技巧的提高需要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培养、训练,相关知识、技巧的掌握是良好沟通能力的基础。
2.4提高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者非语言系统相互之间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协调行为的互动过程。它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人类本质属性的表现。人需要与其他人在一起[5]。人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6]。学习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增强人际吸引力,是每个人生命成长中的必修课。现代社会最鲜明的特征是开放性,扩大开放、增进交往已经成为历史潮流,较强的人际能力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人际交往困惑与矛盾恰恰是护生在临床实习时反映较多的问题,目前,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障碍是影响护生心理与行为健康的三大问题之一,仅次于学业问题。帮助护生减少人际困惑、障碍,积累人际经验,提高交往技能,增强人际吸引力,是当前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而人际沟通能力作为一种职业实现手段,在护理工作中的要求将会愈来愈高,国内调查显示,临床护理对护理本科生素质需求前4位中人际沟通能力位居其一[5]。
篇10
卡内基理工学院分析了10000个人的记录后得出结论:15%的成功者是由于技术熟练、头脑聪慧和工作能力强;85%的成功者是由于个性因素,由于具有成功地与人交往的能力。反之,在生活中失败的人,90%是因为不善于与人展开有效交往而导致的;阿尔波特·维哥姆博士在自己的联合报业专栏“探索你的心理”中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4000名失业的人中,只有10%,即400人是因为他们不能干这种工作,90%,或者说3600人,是因为他们还不曾发展自己与人成功相处的良好品质;哈佛大学职业指导局研究了几千名被解雇的男女工人,发现了这样一个比例数:每有一个因不能完成工作而失业的人,就有两个因不能成功地与人交往而失业的人。 以上的三组数据都足以证明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打交道,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你的职务是什么,你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完了85%左右的行程,而在取得自己的幸福方面,已经有了99%的把握。
2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通过本人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以及和大量大学生交流,了解到影响人际交往因素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表层因素。主要是由空间距离、交往频率和个人的仪表风度所决定的。科学研究证明,来往密切的爱人、一起打麻将的麻友之间的关系要比有血缘关系但相隔千里的亲戚交往的还要密切。
深层因素。人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也直接影响人际交往能力。在性格特点上相似或互补同样受其影响。“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句话能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
3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1.平等交往。平等,主要指交往双方态度上的平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如果一方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发号施令、颐指气使,那么他很快便会遭到孤立。大学生往往个性很强,互不服输,这种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绝不能高人一头,因同学之间在出身、家庭、经历、长相等方面的客观差异而对人“另眼相看。”
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就要正确估价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优点而盛气凌人,也不要只见自身弱点而盲目自卑,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更不能“看人下菜碟”。
2.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并期望在各种场合中得到尊重。尊重能够引发人的信任、坦诚等情感,缩短交往的心理距离。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自尊心都较强,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的原则,不损伤他人的名誉和人格,承认或肯定他人的能力与成绩。否则,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坚持尊重的原则,必须注意在态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学,平等待人,讲究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开恶作剧式的玩笑,不乱给同学取绰号,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
3.真诚待人。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坚持真诚的原则,必须做到热情关心、真心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对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诚恳批评。对人、对事实事求是,对不同的观点能直陈己见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做到肝胆相照、赤诚待人、襟怀坦白。
4.互助互利原则。人际关系以能否满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如果交往双方的心理需要都能获得满足,其关系才会继续发展。因此,交往双方要本着互助互利原则。互助,就是当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给对方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脑力的,也可以是体力的。坚持互助互利原则,就要破除极端个人主义,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同时,又要善于求助别人。别人帮助你克服了困难,他也会感到愉快,这也可以进一步沟通双方的情感交流。
5.讲究信用。信用是成功的伙伴,是无形的资本,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信用原则要求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说真话,言必行,行必果。答应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难,也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办到。如果经再三努力而没有实现,则应诚恳说明原因,不能有“凑合”、“对付”的思想。守信用者能交真朋友、好朋友;不守信用者只能交一时的朋友或终将被抛弃。
坚持信用原则,要做到有约按时到,借物按时还,不乱猜疑,不轻易许诺、信口开河,让人家空欢喜。
6.宽容大度。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大学生个性较强,接触密切,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他骂,你不骂。只要我们胸怀宽广,发火的人一定也会自觉无趣。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
4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意义
1.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之间的群体凝聚力和学习效率。有人统计,不良的情绪使脑力工作者的学习效率降低70%。
2.人际关系影响个体的个性发展。研究表明,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个体具有以下益处:给个体以稳定感和归属感,使个体提高宽容和理解的能力;给个体以学习社交技巧的机会,使个体获得社交的经验;给个体以培养社会洞察力的机会,发展对集体的忠诚心。
3.人际关系影响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期处于恶劣的人际环境中会导致各种身心疾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偏头痛和溃疡病等等。
5 人际交往的技巧
在听取了国内外大师将人际交往与沟通,翻阅的大量人际交往书籍之后,认为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修炼自己良好的个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积极和自信。
2.遵循“三A”原则。在英文字母中,A是老大,所以人们都想得A,在人际交往中,有一个3A法则。美国学者布吉林提出3A法则:接受(accept)、重视(appreciate)、赞美(admire)。要成为受欢迎的人,就必须甚于向交往对象表达善良、尊重、友善之意。
3.尽可能满足他人自尊的需要。比如,记住别人的名字和一些私人信息;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对别人真诚地感兴趣,做一个好的听众。西方有一句俗语:“上帝给人两只耳朵一张嘴,很明显,就是有意要我们多听少说。”
6 结束语
卡耐基讲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
篇11
对于大学生来讲,能够获取就业信息便是成功就业的首要条件。人际关系良好的学生朋友多,各类信息的流通性强,为成功就业提供了信息保障。而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人际圈小,不能主动获取就业信息,只能通过公告或通知来接收就业信息,这将导致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窄,就业的信息少,机会也因此较少。
(二) 缺乏自信
对自己有自信的学生能够跟随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再就业过程中努力挖掘自身优势,展现自我,把握好的工作,积极应聘理想工作。而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因为缺乏自信,总是感觉自己不如人,对自我要求降低,选择没有挑战或竞争力小的岗位,对要求高的企业不敢应聘,放弃很多优秀的就业机会。
(三) 表达能力弱
人际关系良好的大学生社会交际也十分广泛,结交的朋友众多,不同朋友的不同性格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在应聘时能够张弛有度的表达自己。对于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由于社会交往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弱,不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在面试时出现紧张、拘谨,表达不清,条理不顺等,给应聘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非常容易丧失上岗机会[1]。
(四) 交往能力差
人际关系良好的大学生能够在上岗后短时间内融入到新环境中,与新同事能够迅速打好关系。而人际交往障碍的同学,在应聘的新岗位中,由于自身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不强等原因,容易被同事看作“懦弱、退缩、不善言辞”,在试用期间无法与新同事顺利交往,因而在试用期内便可能会被解聘。
二、 人际交往障碍的心理分析
(一) 自信心缺乏
自信心缺乏,导致大学生没有良好的自我认知,而自信的学生能够在无形中表现出自我肯定、自我相信。自信心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缺乏自信心的大学生在应聘工作时,往往会出现自卑心理。例如,面试了几个用人单位后,仍然无法顺利就业,则对自我抱有否定态度,更加不愿意与人交往。
自信心缺乏的学生在交流中通常都是被动的角色,不会主动与人交流,而对于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来讲,主动与人交流是走出校园的第一步,这明显阻碍了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另外,自信心缺乏的学生在心理开放程度上较低,这容易导致学生在与人交谈时紧张,或者不敢表达自我,对方也不愿意与这样的人交流,因此,获取的信息少,影响人际关系[2]。
(二) 人际交往观念不正确
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通常是大学生对人际交往观念不正确。大学生所接触的人都是校园环境中的人与人的关系,没有真确理解“朋友”与“人际”的关系,认为志同道合的同学才能共同交往。而一旦发现对方身上有缺点、毛病,则会对其特别失望,从而对人际交往失去信心。另外,一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通常掺杂利益关系,认为好的人际交往便是一种商品交换,这种观念容易让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显得斤斤计较、功利性强,无法交到真正的朋友,也影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开展。
三、 团体心理辅导帮助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的目标
(一) 提升自信心
加强自我认知,帮助人际交往障碍的同学认知“自我”,以及自我形成的因素,对自我进行全面的了解,形成鲜明的自我个性,明确适合自我的就业岗位及要求。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学习自我肯定的方法,通过自我暗示获得自信,让人际交往障碍学生得到积极的自我体验,产生成就感,获得自信心[3]。
(二) 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团体心理辅导能够让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认识到自我交往模式,在与其他人相比较,认识到自我交往的不足,之后,改变人际交往的观念,对“朋友”和“人际”关系更好的区分,养成关心别人、关注别人的习惯。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让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能够理解倾听、表达、交往技巧等,提升自身的倾听、表达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轻松应对,获得更多的自信心。
四、 团体心理辅导帮助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的方案
(一) 自信心提升的具体方案
1.认知自我。自我认知分为公开、盲目、隐秘和未知四个领域。团体心理辅导教师需要通过这四个领域对学生进行考核,将人际交往障碍学生利用自我反思和反馈认真填写表格,并与大家分享[4]。分享后,教师针对“盲目自我”和“无意识自我”的学生加强教育,其他学生将会快速发现自身优点与缺点,提高自身自信心,并将缺点改进。
2.探讨自信心形成因素。教师通过家庭图表的方式将家庭成员的信息、关系等表示出来,学生对自己的家庭图表进行阐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信心与家庭氛围有无关系?父母在学生就业方面给予的压力?对于以往的错误或失败,现在应该做什么?
(二) 人际能力提升的具体方案
篇12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在人们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称为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把人们相互作用的结构划分为三种成分,即行为的、情绪的和认识的成分。行动成分包括活动、行动的结果,活动和举止的作风,表情、手势、机体动作以及言语。情绪成分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情绪状态,各种心理状态之间的冲突、情绪的敏感性,对自己、他人和工作满意感的评价态度。认识成分包括与认识有关的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具有协同性、等同性等特点。
二、高校学生干部人际关系存在问题
学生干部作为高校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因其身份双重性,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不良倾向。
(一) 学生干部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小团体利益
作为90后的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带着社会的一种利益也进入了校园。在校园里特别是学生会里为了是自己的想法、利益得到最大的实现,不惜拉帮结派,形成小团体。作为个人主义扩大化的小团体主义思想、行为制约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破坏着学生会生活中的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冲击着大学的公平与正义,对大学集体主义教育也是一大障碍,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二) 学生干部人际交往存在利益化倾向
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交换思想腐蚀了一些人的心灵,出现诸多如金钱酒桌办事等不良社会现象。90后在信息时代成为大学主角,有极强的信息敏感性,很容易受到各种社会现象的影响,把不良风气带入校园。一些学生干部依仗所谓的“特权”,要处处有面子,要别人恭维,甚至还要手下人请吃饭,你帮我一个忙或者给点好处才能让你加入某个组织参与某项活动,谁给我有好处我就给谁利益。这种功利化的做法容易引起普通学生的不满,人际关系必然陷入僵局。
(三)学生干部人际交往脱离集体倾向
学生干部特别是学生会学生干部要配合学生管理老师协助承担工作,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以及其他信息沟通工作占据了学生干部大量时间,参与班级、宿舍活动时间相对较少。90后学生普遍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和大局观不强,很多学生干部本身也不重视班级同学沟通、不参与班级事务的,和班级同学人际关系疏远。由此造成部分学生干部脱离集体,被孤立的现象,班级诸如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评选民意支持率非常低。这种情况造成学生干部困惑,也加大了干群矛盾,不利和谐人际关系构建。
三、 学生干部人际关系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自己学校的调查和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调查,结合我院的思政部的调查问卷对学生干部的人际关系进行分析。
(一)学生干部自身优势
学生干部在校园里忙于各种活动组织、信息传达,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生干部自身劣势
现在学生多为90后,进入学校之前,基本上都是父母在为自己安排生活,自己意识强,在生活中,没有团体意识,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官僚化倾向,不是为学生服务,而是更多地指挥做事。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其次,学生干部没有摆正关系,作为干部应该是为大家服务的。
四、学生干部人际关系调整
(一)健全学生干部的管理制度
某些学生干部,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虽不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却严重破坏了学生干部的形象,在同学们中产生了不好的影响,经常这样会导致学生干部在同学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下降, 其他学生干部也可能因此失去工作热情和兴趣, 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思想受挫, 服务质量降低。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学生干部管理制度, 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干部的质量。
(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特别是普及如何与人交往、沟通的知识和技巧。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对于真心接纳我们、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更愿意同他交往并建立和维持关系。懂得了这些道理,大学生就会清楚怎样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定期对学生干部培训,提升工作水平和人际交往技巧
学生干部为高校建设和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学校应该积极促进学生干部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学校各部门应该利用掌握的资源优势,建立学生干部培训机制,定期邀请学校教授、社会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经验丰富的学工管理工作人员、心理咨询专家等专业人士,对学生干部从管理常识、工作方法、心理自我调适、社交知识和技巧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学生干部自我认知能力和人际交往的技巧,改善学生干部不恰当的工作方法,使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结束语
大学校园一直被认为是一片净土,当我们仔细来关注这个群体的时候才发现问题,对于校园学生干部这个特殊的群体,既要合理的配置,积极的引导,有效地开展活动,同时还要关注这个群体的成长,只有现在关注了,采取了有效地方法来进行引导,对于我们的工作是如虎添翼,对于他们的将来是鹏程万里。
篇13
1.大学生适应能力的现状
大学生从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的校园进入关系错综复杂的职场,一时难以适应。环境变换,观念、思维也应随之转变。有的大学生面临新环境中的种种问题,表现出对学生角色的依恋,由此引发种种不适应,如:理想与现实矛盾引起的迷惘;期望与实际违逆导致的失望;所学与所用脱节造成的动摇;打击和挫折造成的悲观;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引起的烦恼;竞争压力导致的焦虑等。
2.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在角色转变中可能一时“水土不服”,但不能始终不“入乡随俗”。要么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要么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但改变社会既定的“游戏规则”或要别人为你而改变,几乎不可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适应环境要做到:①调身先调心。环境对人的影响首先是心理,然后延伸到意志和行为。良好的心态及心理调控能力是适应环境的前提。②寻求精神援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观念,如儒家的“安贫乐道”,道家的“知足不辱”,佛家的“恕、忍”等,都能给人以精神扶持。③提高认知能力。认知是对人性和社会本质的领悟。在遭遇不平不顺时,不恼恨社会,不抱怨生活,不怪罪他人,而是正确评估自己,总结人生经验。提升认知能力须向书本和生活学习,向生活的贤者学习。④加强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职场竞争的重要能力。在本行业领域要敢为人先,勇于动手,善于创新。⑤培养学习能力。现代社会知识淘汰更新快,不学习就要落伍。职场靠自学,学习途径与方法要考虑单位实际,因地制宜。⑥锻炼独立生活能力。不规律的生活会给工作造成困扰。要学会过日子,让生活规律有序。⑦提高忍耐承受能力。对待工作中的艰难困苦靠的是忍耐和坚持。抗挫折能力只能在磨练中逐步加强。
二、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用人单位最重视的职场能力。它是能在单位内、外建立起广泛人脉关系并能妥善处理好的能力。人在职场,三分做事,七分做人,处理好人际关系是立足职场的根基。
1.人际交往能力的内涵
人际交往能力是一种需要多种能力支持的复合能力,主要有人格力、理解力、注意力、观察力、洞悉力、感受力、想象力、表达力、表现力、合作力、记忆力等。理解是对他人思想行为的理解体谅。注意和观察是对他人表情行为的留意和细心。洞悉和感受是对他人内心活动的洞察和感知,能做到换位思考。表达是说话的准确得体。表现是人际交往的风度举止。合作是在团队中的与人配合。记忆是记住交往对象的相关信息。
2.人际交往能力的意义
①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美国卡内基工业大学对1万名成功者的分析证实:15%是由于专业熟和能力强,85%是凭借良好交际能力。
②身心健康的基本标准。世卫组织公布的21世纪健康新标准中,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三良”:良好个性,良好处世能力,良好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许多心理疾病与人际交往有关,引起心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好能带来好心境、好心情。
③个体完善的最好手段。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长期生活在和谐人际关系中的人,人格个性会得到健康发展。个体成长的基本心理需要有:有人支持的安全感、有人共商的归属感、有人关心的幸福感等。
④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人际交往是获取信息最直接及时的途径。通过交往可以可获取工作、思想、经验多方面的信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萧伯纳说过,你我彼此交换思想,你我就有了两种甚至多种思想。所谓“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
3.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现代人格品质中的主要方面有:①真诚。真诚的魅力在于它让人获得安全感、被接纳感、被信任感。②尊重。获得尊重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人格尊重最重要。要自觉维护他人尊严。态度傲、语言冲、探人密、揭人短等是尊重的大敌。③诚信。诚信在国人心中有崇高的道德地位。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孟子讲:“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现代社会,诚信是企业和个人的立足之本。一些企业如三鹿、博士伦等的教训昭示世人:践踏诚信可能得利一时,但终将自食恶果。④热情。热情是一种高素质情感,是个体对他人友好而发自内心的激情。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一位教育家把热情称为“内心的神”。⑤大度。人各有志,人各有好,人各有癖,人无完人。要能容忍别人的缺点毛病,原谅别人的失误失礼。
现代结交艺术的要素有:①以对方为中心。与人相识,先要了解对方,谈对方擅长的内容、感兴趣的话题、想知道的东西。②安心做听众。善结交不仅靠会说,更要善于倾听。表现自己是人的欲望,要把机会让给别人。一位哲人说,上帝给人两只耳朵,一张嘴,显然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③用心去赞美。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生命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人内心深处都希望听到称赞,这是人的信心与希望所在。赞与被赞是双赢,最大的赢家是赞者。④关照心灵需求。交往中了解重于评价,即重视了解对方心理需求、情绪变化和行为背后的隐衷;少评价他人人品、性格和行为好坏。过分考察对方容易对人产生误解和偏见。⑤培养亲和力。亲和力是一种让人感觉到亲切温和的吸引力。那种“见面熟”很让人温馨愉快。“见面熟”需要“主动亲”:主动微笑,微笑是无需说明的善意;主动打第一声招呼;主动自我介绍……良好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会影响到日后别人对你的看法。表示诚善比展示才华更重要。
三、自我表达能力
自我表达能力是个体通过自我展示而获得他人接纳、支持的能力。张仪、苏秦凭借超强的自我表达能力“合纵连横”,左右了春秋的天下局势;魏征因说了那番巧妙的自我辩解而活命。现代社会交往频繁,无论单位内的与人沟通、工作建议,还是单位外的业务联系、商务谈判,无不需要良好口才。自我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
1.自我表达能力的构成要素
自我表达能力的必备条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展示自我的勇气、丰富的知识贮备、灵活机变的技巧、流畅说话的基本功、应付突变的机智、改善气氛的幽默等。核心是勇气、知识和技巧。①美国某大学的一项统计表明:97%的学生认为公开演说与核武器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两件事。而我国大学生与陌生人交谈时紧张者超过50%。勇气不立将丧失自我表达机会。②交谈中吸引对方要靠知识。知识丰富,厚积薄发,显示的是气质和修为;知识贫乏,口若悬河,暴露的是无知和浅薄。③技巧对交谈成功有重要影响。看似不可能的事居然办成,探囊取物的事也会搞砸,都在于说话的技巧。话得体,赢得好感,博得同情,获得谅解;话失言,引起反感,激起恼怒。
2.自我表达基本功与基本原则
(1)基本功
口头语言。①朗读。锻炼语调、语速的自然合度和口齿伶俐。②背诵。锻炼口才和记忆力。③描述。描述所见,锻炼组织驾御语言能力。④辩论。锻炼洞察、说服、表述、快速反应能力。⑤演讲。命题演讲锻炼对外来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即兴演讲锻炼对内存知识的迅速调集能力。
肢体语言。心理学研究表明,肢体语言比口头语言更真实反映人的心态。①眼睛。交谈中50%~60%的时间注视对方眼睛,这是表示尊重。②头。交谈中不要东张西望。要时常颔首,表示会意、理解、赞同、欣赏。③脸。面部要多微笑,不良情绪别挂到脸上。④手。不要抓耳挠腮,更不能指点对方身体。
(2)基本原则
谈话的基本要求有:姿势自然合度;表情真诚友善;语气亲切温和,敬语对人、谦言对己。①听大于说。静心聆听他人说法或倾诉。倾听能使自己了解别人,主动和从容思考,能聪明地提问和明智地回答。交谈中不能打断别人;自己被打断时不宜争抢,等人说完后再接着说。②平等重于尊卑。人的职位、学识等可能不同,但人格必须平等。讲话不能居高临下、教诲指点甚至发号施令。别让自己“无所不知”,别当对方“一无所知”。③肯定多于否定。对别人的看法见解,要专注于可取处,留心“闪光点”,及时表示同意、肯定、赞美、钦佩。为显示己能,寻找对方漏洞瑕疵,予以批驳,其实适得其反。④说服别人不如说服自己。交谈可能话不投机,结症在于人的观念、性格、习惯、作风很难相融,这也是人际矛盾的根源。观念、个性是难以改变的。看法可以不苟同,但必须尊重别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