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困惑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困惑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困惑

篇1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结合自己多年从教过程中的生物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以及如何开展好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

一、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困惑及成因

1.实验器材严重缺乏,设施设备不足。农村初中学校实验条件差,设备严重缺乏,没有生物实验室,有的学校只有一个理化生的综合器材保管室。保管室里的生物实验器材和教学挂图早已残破不堪,而且是使用新教材以前的,数量还有限,这极不适应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利用仅有的器材做不了几个实验,若要所有学生动手进行实验,那就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有时连教师的演示实验都做不了,有的器材放在讲桌上只能让学生看而不能摸,任课教师实在是难以正常开展实验课教学。

2.教师的认识水平滞后导致工作不到位。现行初中生物教材只在七、八年级开设生物课,学校、家长和学生都把它当成了“豆芽课”,搭给一些非专业老师,长期得不到重视。同时由于生物实验课准备起来相当麻烦,农村初中又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和实验员,就连专业老师都怕费时耗力,更何况那些非专业的老师,因此把“做实验”改为“讲实验”或用放录像代替演示实验,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3.农村初中的学生缺乏实验操作的经历。农村初中的学生,在学校缺乏实验器材的情况下,平时很少见到实验用的器材,一进入实验室,兴奋,好奇十足,教师难以驾驭,因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按要求进行操作。如在《显微镜的使用》一节中,有的把目镜、物镜当玩具,有的把聚光镜当作放大镜,有的把粗准焦螺旋随意拧上拧下弄坏不少标本玻片,有的把任意的物体直接放在载物台上观察,也有的感到无所适从而在那里东张西望。这种情况下,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水平怎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得到提升,因此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的改革非常必要。

二、改善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对策

1.加大对农村初中生物实验器材的合理配置,改善实验教学环境。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特别是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更应加大实验经费的投入,设置独立的生物实验室,淘汰废旧落后的实验器材,配齐配足适合新教材内容的实验器材及药品,给生物实验课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2.教师要灵活教学,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提高教学效果。在农村初中实验条件差、设备缺乏的前提下,使实验教学出现空白,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改进并安排一定的实验。要充分挖掘农村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随时可以观察到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习性。根据这些优势条件,可以适当完成课本中安排的实验。如观察蜜蜂采蜜和酿蜜的过程、蝌蚪――青蛙的生长过程、向日葵的向阳性等等。

3.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实验课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一,采用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五官,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有效激发求知欲望,主动去探究知识。如教学“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一节时,使用多媒体、挂图等动画演示模拟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

一、初中生物和高中生物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从本质上而言,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和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是学科体系的问题,与生物教材的设计体系、课程的安排体系、考试体系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初中阶段而言,中考根本没有生物,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不参与中考的学科,学生绝对不可能认真去学习;绝大部分初级中学的生物课程在八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完全结束了,必须等到升入高中再学习生物知识,因为一年的间隔时间,加之中考对生物的放弃,学生掌握的生物知识很不牢固,从而导致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学习生物时,很多初中时期已经学过的生物知识已完全淡忘,必须重新学习;中途一年的间隔让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难度系数增大很多,很多生物知识在初中时期学生接触得非常少,或者完全没有学过,可是到了高中阶段就直接提高一个难度系数,如此一来就让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缺乏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初高中生物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一)调整教学程序,预防学习进程的“间隔”现象

从教育学角度而言,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在学习某个知识体系时,中途出现间隔,然后再去学习,就很难回忆起之前已学过的知识了。因此,不管中考是否有生物科目,都要在九年级开设生物课程,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进程中保持连贯性,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的生物知识。

另外,不管是初中生物教学,还是高中生物教学,都必须注重对第二课堂的开设,尤其是初中生物教学必须注重此点。譬如,在初中生物教学进程中,可带学生进入大自然去观察各种动植物,让学生亲身感受各种不同植物的形态和独特功能,如让学生亲自观察一年生草本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观察有限花序植物和无限花序植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观察经常日照植物与非日照植物之间的差异等,让学生这样近距离观察植物,能够让学生对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并且还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以前所学生物知识的理解,第二课堂的开设能让初中生物课程与高中生物课程有效联系起来。

(二)让生物知识的教学更为流畅

学习任何课程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跨度过大的知识学习对任何学生而言都是相当困难的。可是目前我国初中生物教学和高中生物教学就存在这个弊端,在这种情况下生物教师在教学时应将初中生物知识和高中生物知识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进行教学,不能单纯地将初中生物教学视为一个整体,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准日益提升,高中生的数量和大学生的数量将会大幅提升,生物教师的眼光一定要放得更长远些,要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必须形成这样的教学理念:“根据初中生的具体情况,将初中生物课程视为高中生物课程的基础”,如此一来就能让初高中生物知识的教学过渡得更加平滑。与此同时,初中生物教师还应充分了解哪些生物知识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没有开设,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又进一步加深了,针对这部分生物知识,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讲解,以免学生到了高中后无法适应高中生物的教学。对于高中生物教师而言,在教学之前必须深入调查学生哪些知识在初中阶段没有学,却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加深了,对于这些生物知识,高中生物教师必须着眼于最基础的知识点,坚持从易到难的教学原则,这样一来就能让初高中生物教学有效的衔接起来。

(三)不断提升初高中生物教师的专业素养

实质上,初高中生物教学是否能够有效衔接,与生物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试想,如果初中生物教师对高中生物课程不了解,高中生物教师对初中生物课程不了解,那么初高中生物教学是无法有机衔接的。因此,要想让初高中生物教学有效联系起来,就必须加强对初高中生物教师的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让初中生物教师参加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培训,让他们深入了解高中生物课程的结构;第二、在高中生物课程的培训中必须融入初中生物课程改革培训和初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有机衔接的方法,让高中生物教师能深入了解初中生物课程以及衔接初高中生物内容的教学方法;第三、初高中生物教师的培训必须成为一种制度。让初中生物教师参与高中生物课程培训和高中生物教师参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培训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机制,如此一来就能有效提升初高中生物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而促进初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衔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学与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机衔接,需要从多层面进行努力,这其中既与初高中生物教材的设计、生物课程的设置有关,又与教学理念、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关。因此,在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中,只有全面引进新课改理念,才能促进初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篇3

从初中生物的学科属性来看,实验是初中生物的学科基础,也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生物学科的课程教学要求,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调研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主要途径。因此,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与提升学生素质的科学方法。

一、初中生物实验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

第一,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内容。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实际操作的教学过程。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创新,因此,实验教学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生物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

第二,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方法。因为实验能够通过直接的操作和直观的现象来展示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很好地解释生物现象的内涵所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形成条理性的总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教学内容,也会更加能够掌握生物学习的规律。例如,教师在讲授水中生物的相关教学内容时,因为学生难以用肉眼进行观察分析,所以学生会存在困惑和疑问。因此,教师要组织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利用显微镜来观察水中生物,这能够给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和感受,从而更加容易掌握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等知识内容。

(二)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动力,尤其是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生物实验能够带给学生较大的乐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于之前的生物教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不仅如此,实验教学还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这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显微镜的使用是实验教学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其他生物实验的重要基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是富有乐趣和挑战性的,也具备一定的难度,显微镜的使用的学习过程相对复杂,要求学生能够按照规范来进行操作,并且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因此,在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严格地遵循取镜、安放、对光、观察以及收镜来进行操作,从而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为以后的生物实验操作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操作行为,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对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加以纠正,同时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操作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

第二,能够加强学生观察以及操作能力的提升。在开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要准确地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传达,及时向同学介绍实验的操作要领,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在实验中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

第三,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积极地转变自身的教学角色,主拥爻晌教学的引导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操作空间,同时要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科学策略

(一)规范实验演示环节

实验演示是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进行生物教学的有效手段。实验演示能够直接地展示生物理论知识,让学生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同时,这也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学生学习实验操作规范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时必须要重视自身的规范性。因此,针对实验演示的具体操作来看,教师要重点注意把握这些问题:实验演示的内容要结合相应的教训内容;突出学生的观察和感知力的培养;要强调实验演示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在具体的演示操作时,要结合相应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具体而言,优化和规范实验演示教学的策略包括:第一,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实验的重点与难点,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同时,还要对实验的重点进行反复演示,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第二,初中生物教师自身的实验操作要规范。在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操作规范,清楚正确地演示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认识和掌握,并且要主动地讲解相关的操作要领。

(二)拓展课外实验,提高科学素养

生物教学并非完全依靠教材,也需要适当地拓展课外的内容,因此,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还需要主动地获取适当的课外实验内容,充分地利用周边的资源,组织开展富有趣味的课外实验,可以包括下面几种形式:

篇4

(一)缺少预习意识

预习是一个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探索,是帮助学生意识到学习上的困惑和问题的最佳途径。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学科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对预习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预习的清晰轮廓和概念,使学生在预习时草草了事。这就导致学生在预习时的自学能力很差,在上课听讲时对新课的知识点都还十分陌生。这就需要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解的每一句话,而学生很难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导致学生在听课时一知半解,课堂效率低下,学习效果大打则扣。[1]

(二)教学死板单一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进行相关的教学时,不注重对课堂模式的改善和创新,而是选择所谓“高效”、实则循规蹈矩的模式进行讲解。这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过于依赖教师,不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学习和探索。学生的学习变得机械化,不懂得灵活变通。这样的恶性循坏形成,学生就逐渐对学习生物知识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三)理论和实践结合少

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教师将生物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是必要的。但是,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大多数教师都没有注重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的生物知识死板僵硬,思维固化,一遇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需要开放性思维思考的问题时,就十分迷茫。这就导致学生对生物学习缺乏灵活性,学习的知识死板而流于表面。

二、小组合作背景下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合作预习,提高效率

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模式下的引导式预习,来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提高学生的预习意识。这种预习方式,可让学生在预习中形成组员之间相互监督,共同进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学生在上课时,可以结合自己的重难点,进行选择听课。这可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生态系统》一课的预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每一个小组都建立自己的一个微信群小组合作背景下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阿热依吐尓逊拜克(新疆巩留县阿尕尓森镇阿克塔木寄宿学校新疆自治区巩留县835400)聊。学生可以先通过自主预习教师提前发放的导学案,预习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和知识难点。[2]比如:如何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区别?生态系统的组成是什么?怎么认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等等。之后,学生可以在群中分享总结自己的预习效果,如预习了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中有哪些点是自己不懂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根据组员之间的总结,再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学习小组就能总结出整个组的学习情况和困惑点,第二天上交到教师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课堂着重点的调整,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

(二)合作引导,综合提升

教师在小组成员中,可分配学习较好的优等生和基础较薄弱的差等生,形成“师徒”帮扶关系。[3]优等生抽出时间来帮助基础薄弱的同学进行基础夯实,引导差等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可以大大地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每个月末,教师可制作一份差等生进步榜,评估出进步最快的前三名学生,让“师徒”均可获得奖励。教师这样做,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学习能力;还可提升班级的整体水平,使课堂效率快速提升;更能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打造出优质的课堂教学。

(三)合作实验,理实结合

篇5

我们知道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他们在学习的过程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容易产生困惑。这就需要我们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做好引导,让学生通过体悟获掌握知识、丰富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在体验中体悟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才会更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下面,笔者根据多年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经验,谈谈体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仅供参考。

1 情感教学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情感教学能显著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运用情感教学,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1科学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要遵循科学的原则,也就是说情感教学应该具有逻辑性与应答呼应。情感教学的内容要符合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目标。

1.2引导与鼓励的原则

运用情感教学,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精神饱满,对学生充满耐心与爱心。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引导与鼓励为主,切忌对学生进行批评与责罚,使得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情感教学是建立在师生的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 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2.1 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初中生正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我们应该住初中生的这个特点,用学生容易接受、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开展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生物知识,领悟生物中的现象,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笔者在教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节课时,课堂伊始,我便利用多媒体放映了关于生物种类减少和濒临灭绝的宣传片。同学们一下子便被宣传片给吸引了,他们认真的看着宣传片。当看到宣传片中,动物被人类大量的、无情的宰杀时,我能明显的感受到同学们心中充满了悲愤之情。接着,我让同学们就“如何保护动物”这个话题展开谈论,同学们积极的参与了课堂的讨论,课堂氛围极为活跃。我相信,通过这次情感上的共鸣,同学们一定会更加的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2.2以情励人,让学生感受生命体的伟大

体悟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同学们通过相应的教学情境,犹如身临其境,使得教学的效果真实,从而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质疑。这样做,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加开放性、自主性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其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悟生物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体悟中,激发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从而主动的去思考、去探究。

例如,笔者在教授《生物的特性》这节课时,在课堂上我利用多煤体播放了虫、鸟、蝴蝶、鱼的画面,让学生感受生命,珍视生命。在课堂上,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同学们纷纷讨论着都说要珍视生命,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生命也值得我们去关爱,课堂氛围极为活跃。

在课堂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了不同的教学情境,不但激发了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教学环境中,体悟了生命体的伟大。 2.3在实践中感受生物知识,实现以情导行

让学生参与教学,亲身的去实践与体验,这是体悟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实践活动的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要学习的内容,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升华,激发生物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笔者在教授《青春期》这节课时,就让学生自己进行了一项实践调查的活动,具体的要求如下:

(1)活动要求:青春期的我们,生理与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调查班上的同学,有多少同学与自己的父母发生了争执,听不进父母的劝导。

(2)活动目标:这次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实践,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正确对待青春期,多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一味的抵制父母与父母发生争执,是不成熟的表现。

(3)活动反馈:让学生在课堂上,谈谈自己与父母发生争执的看法以及用怎样的方式,更好的与父母进行沟通与交流。

篇6

一、在实验中观察,培养观察能力

生物科学知识来源于实践,也是为生活服务的科学。生物知识也是科学家通过观察生物现象,并不断进行实验,使生物知识得以不断积累与丰富的。科学家对生物问题的疑惑也是通过实验法加以验证最后得以解决的。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物现象的观察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是实验教学法实施的关键。如在执教“种子的发芽条件”相关知识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让学生准备三颗玉米种子,用线把三粒种子绑在木条的不同位置,分别放在三个杯中,通过加水分别让玉米种子处于淹没、半淹没和未淹没三种状态。然后将其放置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观察,看种子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变化情况,最后让学生总结归纳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通过实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观察热情,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以及综合性分析,不仅掌握了学习的知识点,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二、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更真切的观察生物现象,在生物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初中学生具有比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在实验中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通过实验将枯燥的生物知识有趣化,抽象的生物知识直观化,让学生自己动手获取知识。如在进行细胞观察实验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获取洋葱表皮细胞的方法,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学生在观察中可以提出问题和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对学生实验活动进行全面观察、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实验。在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饶有趣味的探究、交流,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由于教师为学生实验探究初创设了足够的空间,学生掌握了实验探究的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三、边学习边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动力

初中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在生物教学中遇到的疑难与困惑可以随时通过实验来解决,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引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去获取知识,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趣味与实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乐于参与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索生物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探索“湿生虫生活环境”相关内容时,教师布置学生通过课外实验进行观察总结,学生们到室外去,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确了实验目的,到大自然中寻找湿生虫,观察湿生虫的生活特点,了解湿生虫的生活环境。这种观察可能占用课堂教学时间,但却给学生以真切的感受,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师要在实后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反思、归纳与总结,把实验过程的相关知识充分挖掘出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教师必须改革传统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将生物教学融合于现实生活当中,在生物实验中融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生物教学效率,通过生活化教学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例如,在学习“植物呼吸的作用”相关知识时,教师改变教材实验条件,改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保鲜”实验,让学生分组探究,让学生交流各组的水果保鲜方法。并对每组学生的保鲜实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总结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和水果保鲜的最佳条件。再如,植物的向光性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当人们迷路时,可以利用植物的向光性来辨别方向。教师可以利用实验让学生验证植物的向光性,让学生将牵牛花籽种在小小的花盆里,发芽后将花盆放在一个|盒里,花盆向鞋盒的一边靠。并用硬纸板做一个隔离,下边留下一点空隙,在另一侧的上方开一个小孔。把盒盖扣上以后在阳台上放置一个星期左右,牵牛花就会从小孔中探出来。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来对此现象进行解释,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实验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等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实验教学法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探究动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一、创新教学导入,让学生满怀兴趣进入课堂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步骤,教学导入的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导入设计,想方设法创新教学导入方式,力争在上课的第一时间就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一是增强导入内容趣味法。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整合,如将一些生物科学故事、奇闻异事等作为导入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立刻就产生兴趣。

二是采用表演性方式进行导入。可以采用音乐导入、游戏导入等方式,这些丰富多彩的导入法,能够增强教学导入的新颖性,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就能迅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寻根问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巧妙地创设悬念,让学生在好奇心的催化下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如在教学生物进化论的有关知识时,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创设这样的问题:“你知道人类的祖先是谁吗?人究竟是如何而来的呢?”这样的问题刚提出来,很多学生就快速地进入了思考状态,不少学生之间纷纷讨论起来,学生的探究兴趣一下就被调到起来了。

二、引入生活元素,让学生感到生物的实用性

生物学科与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物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掘生活中的生物教学资源。

一是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出发,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在引入生活教学资源时,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合,尽可能地引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元素。让学生通过学习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分析和解答生活中的生物问题,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其创造性,提高学生应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在教学有关植物时,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生活中熟知的植物种类、名称等,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相关的植物现象进行分析。有的植物现象是比较复杂的,学生依靠当前仅有的生物知识,是无法准确合理解决出来的。作为教师,在此时,应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当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知识后,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揭开这些生物之谜。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暂时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学好生物科学、长大后立志用生物科学知识造福社会的美好愿望。

二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对自己或家人的饮食卫生进行分析,发现不足,从而想出更好的办法予以解决。譬如,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可以要求学生给自己或家人制作一天或一周的菜谱。或是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生物环保知识,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对当地的生活环境进行保护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给当地的社区或政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三是注重与学生自身情况的联系。讲授知识时,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教学身体器官及生理卫生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对比着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生理知识,对自身的身体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将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和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如比如讲无氧呼吸时,引入泡菜、酿酒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人的呼吸有关知识时,可以将人潜水时的呼吸问题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用所学的呼吸知识,对潜水现象进行分析,最后运用呼吸知识来探讨如何增强潜水能力和做好潜水安全防护的相关问题。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实用价值。

三、立足学生兴趣爱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是合理应用多媒体,增强教学吸引力。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感,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导入中,应该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在教学“社会行为”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大象、猴、狼、蜜蜂等动物群居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这样能够极大的增强教学手段的生动性,可以最大可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生物课堂学习的状态。

二是根据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的情况,开展学习竞赛活动。例如开展生物实验、标本制作、调研小论文等竞赛。竞赛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有利于发挥出最大潜能。同时,学生在竞赛中能够体验到进步的喜悦,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鞭策自己不断地进行奋力赶超。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生物教学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主阵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是搞好初中生物教学的第一要务。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校及教师都应该高度重视生物教学的重要性。作为生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合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想方设法的探寻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创新教学导入,让学生满怀兴趣进入课堂,引入生活元素,让学生感到生物的实用性,立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增强初中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能激活初中生物教学的一池春水。

参考文献:

篇8

一、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弊端

1.教师没有充分接受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体制改革,要求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增设更多的实验操作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然而,受到旧式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初中生物教师还没有做到领会新课程体系的改革精神,没有掌握以实验操作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仍旧沿用着单方讲授的方法来教学。这就容易人为分离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讲解“细胞内部的结构”一课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利用显微镜等设施,来观察洋葱等物质的表皮细胞,这样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关于“细胞”的生动形象。如果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不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只是单纯讲解细胞的构成,那么就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师生之间欠缺有效沟通

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被限制在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上。除此之外,师生之间没有更深层次的沟通。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就很难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也就做不到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学习“自然界中的生物链”一课时,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疑问:生物链是没有尽头的吗?自然界中的细菌也能参加到生物链中去吗?如果教师不注意倾听学生的疑问,那么课堂效果就会打折扣,学生也就很难真正理解生物链的含义。

二、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1.教师要认真备课,准备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案

教师要熟练掌握生物教学重点,以课程改革的目标为指向,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实际需求,设计出形式丰富、内涵多样的教学计划。

例如,在讲授“生物圈内部生物的相互作用”一课之前,教师可以搜索一些与自然界生物圈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在上课时为学生放映。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充分重视生物实验环节,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将多种授课方式融合起来,带领学生进行多样的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动手和观察的过程中深化理解。教师不要将自己的授课行为限定在书本的范围内,而是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例如,要想让学生透彻理解植物的内部组织,教师就要指导学生亲自观察某些植物的表皮组织、营养组织等。如果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挂图,或者让学生观看教科书上的图片,那么学生就难以对植物的组织形成深刻印象。

3.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

学生只有在对所学知识非常感兴趣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一步探求知识。因此,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需求的基础上,从多种角度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卸掉思想包袱,轻松探索生物知识。教师可以适当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小组讨论和其他互动环节,使学生能够自由发表对知识点的看法,鼓励学生质疑书本知识,并倡导自主学习的精神。

例如,生态平衡一节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关系紧密。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生态平衡的实例,使得学生体会到生物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产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强烈兴趣。

初中课程体系改革,客观上要求教师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求精神,并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初中生物教学,一项系统性和灵活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具有特殊的培养目标。要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生物实验的开展,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求知的能力。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设计方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充满热情、愉快高效地吸收知识。

参考文献:

篇9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的创新与改革,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思路。只要是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能更大限度地让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都是成功的方式。

一、引言

初中生物课程,是一门不断地发展的实验性学科,且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生物课程开设的目的不是去培养生物学家或者生物科学的人才,而是旨在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科学的感情。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初中生物课程的地位总是不及传统的语文、数学,再加之一些学校硬件条件的制约,导致生物课程在很多初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兴趣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本文旨在通过多措并举的深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与丰富教学实践,构建适合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体系,提高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的主要思路

1.推进开放式教学,创新教学思路。

开放式教学就是废止传统的“封闭式”的学习指导,代之以差异的、动态的、开放的学习指导。教学目标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动态的、开放的。这相对传统教学中满堂灌、注入式的方法,严重束缚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的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进步。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是由课程本身决定的,因为生物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更新速度快、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需要以开放的理念对待。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资源的开放、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作业的开放、评价的开放等五个方面。比如学习绿色植物相关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开放式教学进行,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类型绿色植物的异同,比如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的异同;草本和木本植物之间的异同;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之间各器官的区别等,通过亲自观察,加强印象;在环境的污染与保护的教学中,把学生带到校外,让学生自己调查研究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给人类的影响,在学生能真正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后制定环保措施等,加深理解;考核方式也可以采取开放式,把考场挪到大自然之中,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科研的素养、科研的态度等方面的考核来衡量学生成绩。

2.逐步实现分层教学,注重学生差异。

以往我们的教学都是讲究公平,不论学生知识背景、智商高低、情感因素等差别,一律实行统一的教学模式,其实这种方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班里几十名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小学校,受过的教育差别以及自身的智力发育、潜力倾向各不相同,这种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所以,只要学生已经尽力,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这种教学效果就是最好的,因为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分层教学,这种根据学生知识体系、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的方式,是对学生差异的最大化尊重,而且能让学生树立自信,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比如把班里学生根据生物成绩分成A、B、C、D四级,或者把整个年级的若干个班按学生具体成绩重新分小班组合上课。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教学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原则,即: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分层、课后作业分层、考核评价分层等几方面。

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端正学习态度。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作为课堂秩序的第一责任人,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我们会发现,很多年之后,某位老师曾经说过的一个观点或者一些特殊的动作,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记得。甚至,以后的一些兴趣与价值观的取向,都明显地受到之前某位老师的引导。所以,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思路的创新,还是要从教师自身的行为开始,要改变以往课堂支配者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己的学识,而且好学习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与学生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教师要不断地完善与学生相处的方法,通过自身严谨的教学风格和和蔼可亲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尤其对于生物这种课程,很多需要的是一种对科学的探究态度,所以我们要给学生灌输一种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科研精神,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有一个正确而且积极的态度。

三、多媒体对初中生物创新的影响

今天,多媒体的应用在生物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进化等方面知识的学科。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培养自信心,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热情。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最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创造潜能拥有自信。拥有自信才能有积极的态度和不懈努力的精神去探索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为此,每当学生感到困惑、遇到挫折而产生动摇的时候,作为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让他们找回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再尝试一下,你一定行。”当然学生提出的观点不可能都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意义,但对于其个人来说都是新的。我们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树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篇10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景

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生物学科,因而在学习中需要熟悉整个学习过程,为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这门课程,教师需在教学中给学生导入熟悉的事物,让学生能进入到全新的感知世界内,这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场景的必要前提。为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有良好认知,教师要求学生将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就能从生活情境逐步过渡到生物学习,这不但有利于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类事物,也会增强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处于生活化的情境学习中,要将生活中的发展规律、现象和生物学科知识进行密切联系,这将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有良好认知。与此同时,通过学习生物知识,解释生物现象,学生对生物有更好的了解,也就能对生物有更多的探知欲望。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的时,教师为让学生对生物遗传和变异有更好的理解,可以在教学初期引入中国的一句俗语: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然后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遗传现象,比如两只白猫能生出两只黑猫,两个父母皮肤比较白,但是却能生出一个黑皮肤的孩子,让学生了解这些现象都是受到生物学知识的影响,也是生物基因变异的一种类型。教师在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引用较为常见的生活事物,因而需要解释生物学的各类知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场景,使学生运用现实的形象理解知识的抽象,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初中生物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适度的添加相生物现象让生物课程更为形象,之后借助生物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类现象,让教学内容更为贴近实际生活,满足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要求,初中学生在学习中能感悟、领悟和经历生物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体验生物知识的过程,了解如何用生物知识解释现实生活的种种现象,学生看到知识学生的实用性,就会对知识有深入的认知和了解,也能真正的探究知识本质,更能进一步探寻自然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不同之处。如,我们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这课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人们为何喜欢在大树下面乘凉,并能利用生物学知识给学生详细的解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散发部分水汽然后收到雾化影响,就会不断的吸收周边热量,所以夏天在树下纳凉会感觉很凉爽,学生通过这个知识点了解到夏天在树下纳凉凉快的原因一方面是树枝遮住阳光,另外一方面是树本身会吸收周边热量。教师为让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提升,就要运用生活中的生物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但学生在学习初期不知道应从哪个方面思考问题。因而,初中生物教师应需重视生物课外活动,尽量让课外活动趋向生活化,更要引导学生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知识融合在一起,做好融汇贯通,这样生物知识就能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使教学活动更为科学。除此之外,教师也要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展开实际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相关的生物知识。比如,教师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拓展学习层面,寻找生活中能运用生物的知识点和知识内容,如学生将食品保存看成是学习的内容,教师在上课之初让学生先进行预习,然后搜集家中食品保存的方法和保存过程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翻阅资料,也可以询问父母搜寻保存方法,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父母一到共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掌握观察现象,也能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上课之前,教师可借助自由发言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搜寻处出来的结果分享给其他同学,并引导学生用现有的生物知识解释提出的问题。课堂以外,生物教师也需利用现有知识引导学生做食品保鲜的相关实验。借助于课外实践,学生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存储方法对同一类食物进程存储,也可以通过观察各类不同的食物保存效果选择高效合理的保存方法。基于此,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设不但能拉近生物学科与实际生活间的距离,也能更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布置生活化练习和作业

给初中学生布置练习和作业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也是通过练习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探究转化过程中的遗漏部分,然后进行二次巩固,达到强化知识点的目的。为让学生喜爱练习和作业,也可以在此过程中融入更多的实际生活内容,让初中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满足学习实践要求。通过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练习和作业,能将学生从枯燥的书面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能更多的参与生活实践,进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和动手能力,并让学生对学习有更多的尝试,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敢于实践,并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困境,力争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我们在学习课文《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这课内容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布置有关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类相关题目,可以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实际考察,将各个小组不同的研究成果综合在一起,全班同学统一讨论,然后形成完整的调查后提交报告。

四、结语

总之,生物知识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极为密切,初中生物教师不但要重视生活化生物教学方式的运用模式,更要通过各类方式让学生合理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并将这些知识都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和生产中,造福于人。除此之外,通过生物知识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能引导当代初中学生树立健康的生物学习理念。

作者:唐素萍 单位:广西贺州市实验中学

篇11

一、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要有效地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能把学生视为知识信息的简单接收体,而应使实验教学成为“发现教学”的窗口,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会自行选用仪器,确定实验步骤或设计简单的实验装置等。如在做“观察根毛、根尖的结构”实验时,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培养的小麦幼根交结在一起,不利于观察。我就引导学生,根据种子萌发的条件和根生长的特性,改进实验方法,得到整齐的幼根和容易观察的根毛。

二、用探究实验代替验证实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现是预期性和参与性。表现在学习上是有目的地学习,有选择性地学习,能独立地学习,并在学习上能够进行自我调控。

长期以来,初中生物实验都是在课堂上讲理论,再到实验室里去验证理论,即为验证式实验。鉴于此,我为了在初中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将验证式实验变为探究实验。所谓探究实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并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进而归纳出科学结论的实验教学形式。这种形式是实验在前,概念的形成、规律和原理的认识在后,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先有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有必要设计出一些可行的探究性实验。如“探究种子的成分”的实验。关于种子是否含有水的问题,我先让学生进行预测,然后让学生取一些晒干的小麦种子,装进干燥的试管里,放在火上均匀加热然后烘烤试管底部。接着提问:“试管内壁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检验了关于种子是否含有水分的哪一种预测?”在探索实验过程中,学习气氛非常活跃,一环扣一环的问题使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他们通过观察分析,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验证性实验因受到材料、仪器、时间等多种因素限制,学生创造力得不到发挥。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可对一些实验进行改进,作一些探索性实验,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明白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并非唯一。例如在《观察叶片的结果》的实验中,徒手切片只是要求练习,不论成功与否都以观察永久切片为主,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自己亲自做成的切片。如果让学生按照课本中徒手切片的方法来进行操作,方法是比较简单,但成功率较低。在做此实验前,教师先有目的地发两份有关徒手切片的其它方法的资料,让他们进行练习,并进行比较,明确要求必须用自己所选定的方法做成效果明显的叶的横切片。学生在课前经过了若干次的试验,最终的结果是所有的学生将三种方法都试验过了,在实验课上90%以上的学生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成效果明显的叶的横切面切片。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自己努力改进实验方法,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攻克难关,从而有效地培养了探究和创新精神。

四、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教学的前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师生角色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调动各种教学资源,营造一种浓厚的创新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如果小鱼活动频繁就会影响实验的进行,我就启发学生,如何使小鱼处于昏迷状态。其中有一个学生由人醉酒得到启示,想出这样一个办法:先用湿纱布包裹小鱼,然后用镊子把蘸足白酒的小棉球送入鱼口中,5分钟后,鱼就会安静下来,这样就有利于观察。由此可见,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在创造性活动中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

总之,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循序渐进地去培养。创新教育是学校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够为国家培养出一批适应时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篇12

当下,教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是教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大基础教学方法之一,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通过分组教学和组内合作形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教学方法,对其进行教学应用的研究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小组合作教学对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

1.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与常规的教学方法相比,小M合作教学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问题的探究,能够较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除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锻炼以外,小组合作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其能够将所思所想运用精准的语言加以表述。

3.丰富了实验教学的手段

长期以来,受到实验教学资源的限制和实验组织方式不当的影响,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成为教学难点所在,通过对小组合作教学的应用,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利用,减轻对实验组织的要求,实现对实验教学活动的促进。

二、小组合作教学的基本要求

1.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

小组成员之间存在优势和劣势的互补性,可以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实现学习的“取长补短”,获得共同的进步。这是小组合作的基本要求,是学习合作的基础所在。

2.个人的积极学习

无论何种教学方式,个体的学习都是基础,小组合作教学也不例外,合作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自学,通过对问题的自主思考和学习,提出自身学习中产生的困惑,进而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如果无法保证学生个体的积极学习,将导致合作学习成为空谈。

3.高效的沟通技能

与常规的教学形式相比,学生能够通过组内交流的形式获取到知识,这需要借助高效的沟通实现,如果学生的沟通能力不强,难以将问题准确的表达出来,导致词不达意的情况出现。因此,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沟通指导,确保学生能准确表达内心的想法。

4.合理的评价体系

就初中生而言,个体意识强烈,渴望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所以,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使其感受到荣誉和鼓励,进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学习中,形成有效的学习激励。

三、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的具体策略

1.合理的学生分组

分组是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基础,如果分组不当,组员之间存在诸多矛盾或相互之间无法实现优势互补将导致分组合作教学失去开展基础,沦为教师炫耀教学方法的手段,难以真正发挥教学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分组应该从老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考虑。一般来说,教学的初始阶段,老师对学生不够熟悉,可以采取学生自由组合的形式进行分组,老师设定每组的人员数量和职务,由学生自由选择。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老师对学生有所了解,学生也对分组合作教学有所认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确保分组的合理性和组员的优势互补。之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组员进行组间调整和组内的职务更换,确保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获得能力的提升。

2.选择合适的实验问题

实验问题既是实验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学生进行探究的主要方向,应该保证问题与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验水平的相契合。具体来说,首先是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选择合适的实验问题,应该保证问题与教材的关联性,是教材的延伸、深化或再现;其次是确保实验的难度与学生的整体水平相统一,如果过于困难,将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过于简单,则会使得学生丧失挑战性。此外,还应该考虑实验问题与小组合作教学的适应性问题,并非所有的生物实验都能通过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实现,应该进行仔细的甄选,选择合适的实验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教学。

3.实验问题的设计

就当前的初中生而言,受到自身知识体系和受教育模式的限制,实验问题的设计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放任学生自主设计,将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老师应该通过情景教学,问题导入等形式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使其掌握实验问题设计的技巧和思路,从而设计出符合要求,能够解决或验证生物学问题的实验方案。诸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这一问题,问题相对空洞,学生缺乏具体的认识,因而实验设计的难度较大。此时,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给予学生一定的提升,揭示自然界中的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形成具象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蚯蚓,土壤等实验材料,由其进行验证性实验设计,学生对相关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实验设计自然较为合理,取得满意的实验教学效果。

4.引导学生的组内讨论

小组合作教学的优势在于团队力量的发挥。在实验的过程中和实验结束后的结果讨论环节,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组内的讨论和组间的辩论,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实验结论的理解和记忆。当然,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对讨论方向的引导和约束,确保方向的正确性,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老师应该给予集中解答,个别问题则采取单独辅导手段,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实现因材施教。

5.健全小组合作教学的评价机制

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从老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首先是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应该秉承公正、客观的原则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全面性,能够客观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其次是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以鼓励评价为主,对于学生的进步给予恰当的鼓励,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老师的关注,进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小组合作教学应用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思维拓展都极为较为积极的意义,应该获得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给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亚飞.初中生物实验课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2(12):22.

篇13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的主要思路

1.推进开放式教学,创新教学思路

开放式教学就是废止传统的“封闭式”的学习指导,代之以差异的、动态的、开放的学习指导。教学目标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动态的、开放的。这相对传统教学中满堂灌、注入式的方法,严重束缚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的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进步。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是由课程本身决定的,因为生物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更新速度快、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需要以开放的理念对待。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资源的开放、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作业的开放、评价的开放等五个方面。比如学习绿色植物相关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开放式教学进行,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类型绿色植物的异同,比如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的异同;草本和木本植物之间的异同;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之间各器官的区别等,通过亲自观察,加强印象;在环境的污染与保护的教学中,把学生带到校外,让学生自己调查研究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给人类的影响,在学生能真正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后制定环保措施等,加深理解;考核方式也可以采取开放式,把考场挪到大自然之中,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科研的素养、科研的态度等方面的考核来衡量学生成绩。

2.逐步实现分层教学,注重学生差异

以往我们的教学都是讲究公平,不论学生知识背景、智商高低、情感因素等差别,一律实行统一的教学模式,其实这种方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班里几十名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小学校,受过的教育差别以及自身的智力发育、潜力倾向各不相同,这种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所以,只要学生已经尽力,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这种教学效果就是最好的,因为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分层教学,这种根据学生知识体系、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的方式,是对学生差异的最大化尊重,而且能让学生树立自信,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比如把班里学生根据生物成绩分成A、B、C、D四级,或者把整个年级的若干个班按学生具体成绩重新分小班组合上课。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教学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原则,即: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分层、课后作业分层、考核评价分层等几方面。

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端正学习态度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作为课堂秩序的第一责任人,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我们会发现,很多年之后,某位老师曾经说过的一个观点或者一些特殊的动作,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记得。甚至,以后的一些兴趣与价值观的取向,都明显地受到之前某位老师的引导。所以,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思路的创新,还是要从教师自身的行为开始,要改变以往课堂支配者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己的学识,而且好学习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与学生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教师要不断地完善与学生相处的方法,通过自身严谨的教学风格和和蔼可亲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尤其对于生物这种课程,很多需要的是一种对科学的探究态度,所以我们要给学生灌输一种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科研精神,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有一个正确而且积极的态度。

二、多媒体对初中生物创新的影响

今天,多媒体的应用在生物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进化等方面知识的学科。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培养自信心,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热情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最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创造潜能拥有自信。拥有自信才能有积极的态度和不懈努力的精神去探索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为此,每当学生感到困惑、遇到挫折而产生动摇的时候,作为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让他们找回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再尝试一下,你一定行。”当然学生提出的观点不可能都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意义,但对于其个人来说都是新的。我们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树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培养学生顽强的创新思维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