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造成的伤害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温室效应造成的伤害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温室效应造成的伤害

篇1

一、主要的环境污染

当今世界环境污染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最显著的有以下几个

(一)二氧化碳排放所造成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新形势下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据了解,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增加1倍,那么全球的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5~4.5℃。据科学家预测,随着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大量的增加,到2100年,全球的气温将上升2~5℃。而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增强,将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有的科学家认为,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两极冰雪将会部分融化,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使沿海的一些国家和城市被海水淹没。另外,随着气温升高,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也会发生变化,除此之外。气候的变化还会引起一些疾病的蔓延,危害人体的健康等。因此二氧化碳排放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成为当前形势下环境议论的焦点。

(二)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人类在创造财富,发展工业的同时,却也在破坏着环境。臭氧层被破坏就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是人类活动致使大气层严重污染的结果。臭氧层遭到破坏之后,会使照射到地面上的太阳紫外线增多,将会严重损害地面上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并危害到海洋生物的生存。此外,还会使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异变,能够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如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增多。据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就会增加2%。在80年代,科学家曾观测到南极上空的臭氧在每年的9~10月会急剧减少,导致各种海洋生物的灭绝,1985年公布的测量结果也表明,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浓度大大减少,臭氧层“空洞”已扩大。1987年,科学家们又发现北极上空也出现了臭氧层“空洞”。种种调查表明,臭氧层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亟待得到解决。

(三)酸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酸雨业已成为了当前形势下又一重大环境问题之一。酸雨的形成主要是来自工厂、汽车、飞机等燃烧和石油、天然气,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和氮等有害物质所物造成的。酸雨的危害性很大,如果降落在河湖,将会致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和繁殖乃至大量死亡;如果酸雨降落在土壤中,也将会使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或森林生长并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此外,酸雨还能够蚀建筑物、桥梁、铁轨等,就连保存了不知多少个世纪的文物古迹、碑刻石雕等也会被酸雨腐蚀得斑驳脱落、满目疮痍。由此可见,酸雨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巨大危害,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

(四)固体废物所造成的污染。固体废物所造成的污染又是工业化发展所遗留下来的一个重大问题之一。固体废物的堆放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主要有:1.占用土地资源,损伤地表。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矿业尾矿、煤矸石、工业废渣等侵蚀了大量土地,直接地影响到了农业的生产,妨碍了城市环境卫生,并且对植被造成严重的损害,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2.将会污染土壤、水体、大气。堆放在地面的固体废物以及渗出物会改变土壤的成分和结构,同时有毒的固体废物还会杀伤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降低土壤肥力,破坏植被生长。3.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固体废物中所含的有毒物质和病原体,除了以大气、水体、土壤为媒介进行传播外,还会通过多种有害生物为媒介传播疾病,比如传播鼠疫等。

二、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环境形势,如何对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对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控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与治理当前面临的各种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各国所关注的焦点。

(一)防止或减缓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和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一种保温效应。对产生温室效应有重要影响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氯氟烃以及水气等。众所周知,温度一般较室外温度高,不散热,对室内具有保温效用,如今的地球与地球上的大气层就像是室内外。一般而言,要想防止或者减缓温室效应,就必须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03%左右,具体做法:1. 大力推行植树造林活动,使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2. 控制工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3. 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比如春季的植树造林、夏季升高空调温度、节约用电、每人少开一天车等活动就是防止或减缓温室效应的具体措施和行动。

(二)控制酸雨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是全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占国土面积资源的30%。酸雨的危害是众所周知,它能让森林面积减少,导致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我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按近十年的平均采伐和毁坏森林的速度,到5055年将失去全部森林。同时,酸雨能够对水质的污染和对人体皮肤的造成损害,将人类的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对于酸雨,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减少其危害:1.控制工厂和汽车尾气二氧化硫的排放量;2.发展新型能源;3. 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来限制管理企业工厂的环境破坏行为,令其做好环保措施。

篇2

安全是高压线,但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都很差,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在他们中间时有发生,危害自己和他人甚至累及家庭。所以对青少年的保护要教会他们如何避免伤害,学会自救和救人,避免有意或无意犯罪。使学生自我约束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以后走上社会进行安全生产打下基础,并真正懂得以法律规范来规范自己的思想、知道自己的行为,起到预防、减少甚至杜绝违法犯罪的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中涉及易燃、易爆、腐蚀性的物质很多;涉及大气污染、臭氧层的破坏、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金属的腐蚀和防锈;涉及到生活中食品的营养和安全、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工业盐和酒精生活中禁用等等。这些教学内容与生活法制密切相关,紧密相连。在对这些物质的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其性质更要教会学生在生产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贮存、运输这些物品。熟悉易燃物、易爆物、剧毒性物品的常见标识。严禁就地排放易燃易爆物料及化学危险品等。在化学教学中设置具体实例情景进行法制教学更容易系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例如在学习浓硫酸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时,讲述了浓硫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不慎被洒上浓硫酸不能先用水冲洗而要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稀释浓硫酸时要用正确的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事故,使身体受到损害。讲到它的强腐蚀性,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犯罪分子,利用浓硫酸泼人面孔,打击报复伤害别人,之中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事权益,是违法犯罪行为。并向学生说明不仅用浓硫酸泼人是违法犯纪行为,而且携带爆炸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有毒物品、压缩气体等乘车、船、飞机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要知道基本的安全法律常识,以免不小心造成无意伤害,触犯法律,害人误己,遗憾终生。

在学习燃烧和灭火时,结合焦作2011年10月27日0时36分隶属于河南煤化焦煤集团的九里山矿发生的矿难:该矿16采区16031上风道掘进工作面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件,造成零点班刚接班进入掘进工作面区域的18名矿工全部遇难。以及白庄新村天然气泄漏引发爆炸造成的严重后果,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无论是生活还是生产中都要严格操作,杜绝安全隐患,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作为领导者抓安全更应从“严”上下功夫,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实行制度,落实规章更要法制观念淡薄,安全意识不强,最终一定导致血的代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从而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后果及应当承担的责任,对法律产生敬畏。

在学到温室效应时,通过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温室效应的成因,温室效应已经导致的后果和可能导致的后果资料,在全班交流之后,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切实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亟待解决的紧迫性。这时他们就会纷纷发言说出他们针对温室效应想出的解决方法,这样的具体方法不是大而空的理论,而是生活中的具体做法,小到节约每一双筷子,每一张纸,甚至是随手关灯时离开多久关灯好等等。使许多同学认识到平时的好多习惯并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也为他们以后做好"低碳生活"提供了具体的目标,使他们能切实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热点问题。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教学中结合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引起空气污染、酸雨,导致建筑物桥梁雕塑的损坏、壤酸化、臭氧层破坏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温室效应等,进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宣传。从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规范学生行为,废弃液不能随便倒入下水道中。因为化学废液情况复杂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含有重金属离子有的是易挥发的有毒液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中经处理后再排放否则会造成水质污染事件及更大的危害。

化学教学活动中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法制教育常常不是独立呈现,而是以具体的化学知识、技能、注意点为载体,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正反面案例,如报纸、期刊、网络等各类媒体关于瓦斯爆炸,化工厂危险品泄漏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将法律知识有机融合在教学中,因势利导,与学生行为规范相结合、与安全生产相结合、与科学人生观相结合、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从而提高法制意识和水平。总之,科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帮助他们形成道德责任感和义务感,知法,守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作为化学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意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高科学素质。具有战略眼光遵纪守法的促进社和谐发展的尖端人才。为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与成两位数增长的经济相伴随的是对环境的毁灭性破坏。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工业污染、水污染及以土地荒漠化都是与市场的慷慨赠与相伴而来的一些主要危害。每年,我国大城市由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患病人数大幅增加。随着科学技术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供暖、通风、空调为代表的建筑能耗日益增加。在发达国家,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30~40,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1.7,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气候变化,这一比例正在不断攀升,而一切都对全球变暖起着消极的作用。而与此同时,由于在制冷空调领域中大量采用CFC,从而导致臭氧层破坏并造成温室效应。可以说,如何与自然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今暖通空调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2、CFC对环境的影响

所谓CFC(chloroflurocarbons),即氯氟烃类物质,也就是人们常提及的氟里昂。由于其化学性能的稳定,近百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空调、制冷行业的保温与传热。当随着人们知识的日益丰富,人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CFC的大量使用与排放,对自然造成力极大的伤害。CFC的排放会造成臭氧层的破坏(所谓臭氧层是指在大气平流层距地20km处,地球上80的臭氧集中于此,形成一低浓度的臭氧层,它吸收了太阳光中99的高强度紫外线,使地球成为适宜人类生存的空间),而此前后的一系列研究也表明了上述观点:1969年,美国宇航局首次发现大气臭氧呈下降趋势;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发现南极上空臭氧空洞面积几乎相当于美国国土总面积,臭氧浓度约下降40;1987年北极联合考察队也发现CFC浓度高于预计50倍,并发现臭氧空洞;同时,我国的研究表明,华南和东北臭氧浓度下降约3,西北出现臭氧空洞。这一切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研究同时表明,臭氧浓度每下降1,紫外线强度将增加2.紫外线强度的增加,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使人体免疫力下降,体内蛋白质及DNA受破坏,是皮肤癌及白内障增加。同时它还影响海洋生物、植物的生长生存:紫外线的过量照射引起海洋生物死亡将破坏自然界的食物链。此外,CFC在生产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能量消耗及CO2引起温室效应,紫外线的增加还会加剧高分子化合物的产生。

3、建筑能耗对环境的影响

近一万年中,地球大气平均温度仅升高不到2℃,但最近的两百年中,全球的平均温度却上升了1.6℃。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到2030年或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5至4.5℃,是过去的5至10倍。据统计,建筑能耗占各类总能耗的30以上,因此,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节约自然资源,减缓全球变暖方面,建筑节能职责重大。我国建筑能耗是相同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2至3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建设系统资源节约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节能便成为我国实现与自然和谐发展、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以暖通空调为主的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建筑节能就具有保护地球环境更深层次的意义。

据估算,我国一栋20000m2的使用热泵空调的办公楼,其温室气体排放量达700t/a,而日本仅为390t/a,我国的建筑用能水平不高(例如上海的人均用电量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室内环境的标准也不高(例如办公楼内照明标准仅100-200xl,而日本则在500xl以上),在这样的前提下,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却几乎是日本的一倍。则只能说明我国的能源转换效率低下,建筑节能技术落后,这些都急需改进。

4、观点与对策

篇4

姓名:

摘要:

目前,困扰世界全球性大气污染的问题主要是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破坏。这种污染所造成的伤害已经没有了国界的限制,足以威胁人类能否在地球上继续居住下去,其后果十分严峻,已成为与世界各国都有切身利害关系的问题,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共用一个大气圈,全球性大气污染所带来的灾害是全球性的,危及到每一个人的,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综合治理全球性大气污染需要各国政府协调一致的行动,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联合国1989年把“警惕全球变暖”作为6月5日全世界环境日主题,以唤起社会各界环境污染的关注和全世界人民对自己的生存环境的危机感与责任感。

关键词:大气污染

现状

综合治理

国际协议

法律政策

一、全球大气污染的现状

目前,困扰世界全球性大气污染的问题主要是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破坏。这种污染所造成的伤害已经没有了国界的限制,足以威胁人类能否在地球上继续居住下去,其后果十分严峻,已成为与世界各国都有切身利害关系的问题,引起了普遍的关注。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国协调一致的行动。联合国1989年把“警惕全球变暖”作为6月5日全世界环境日主题,以唤起社会各界环境污染的关注和全世界人民对自己的生存环境的危机感与责任感。

全球性大气污染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系列问题。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某些化学物质如CO2、CH4、N2O、CFC(氟氯烷烃)引起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近百年来,全球地面平均气温增加了0.3—0.6℃。地球变暖引起海平面的上升,当前世界大洋温度正以每年0.1℃的速度上升,全球海平面在过去百年里上升了14.4cm,我国沿海的海平面也平均上升了11.5cm,海平面的上升将严重威胁低地势岛屿和沿海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财产安全。

氟氯烷烃、N2O、CH4等不仅能产生温室效应,而且还能与平流层的臭氧发生作用,导致臭氧层的消耗。研究结果表明,平流层臭氧浓度减少1%,紫外线辐射量将增加2%,皮肤癌发病率将增加3%,白内障发病率将增加0.2—1.6%,因此,臭氧层的消耗,已经造成了对人体的伤害,并使农作物减产,使森林、自然生物圈生成及海洋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的影响,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的健康与安全。

人为造成的各种温室气体对全球的温室效应所起作用的比例不同,其中CO2的作用占55%,CFC占4%,CH4占5%,N2O占6%,因此,CO2的增加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而造成的,换成燃料碳每年约为50亿吨。其次是由于森林的采伐、烧毁,用作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大约为10亿—16亿吨/年。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大片森林被毁,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能力大大减少。此外,近年科学家发现北冰洋沿岸冻土在秋季也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由化石燃烧而排放的二氧化碳中,80%是发达国家生产的,而由森林破坏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甲烷的发生源有家畜肠胃内发酵,田地、沼泽等潮湿地带,天然气泄漏等。大气中的N2O的主要发生源是土壤。在NH4+、NO3-等氮供应源充分的情况下,可以从潮湿的土壤中产生N2O。海洋中也同样存在着脱氮现象。人为发生源主要是肥料,据有关研究结果,化肥使用时,在很短时间内就有近1/3的氮肥脱氮进入大气中,其中约有5-20%变为N2O;燃烧树木,农作物残根和矿物,以及平流层超音速飞机的飞行也会产生N2O。

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大气中某些化合物浓度增加,使平流层臭氧的产生、消失过程失去平衡,这些化合物中主要的是氟氯烷烃、哈龙、四氯化碳和甲基氯仿等,它们是人类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扩散出来的,如制冷装置的冷冻剂,烟雾喷射剂、制造塑料的溶剂、泡沫发生剂、精密仪器和电子器件的清洗剂等。它们在低层大气中都不活泼而转入平流层后,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使它们分解出了氯原子,从而破坏臭氧层。

二、全球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及对策

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共用一个大气圈,全球性大气污染所带来的灾害是全球性的,危及到每一个人的,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综合治理全球性大气污染需要各国政府协调一致的行动,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努力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并为此作出贡献,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1、制定并履行国际协议,严格控制全球性大气污染气体的排放。

(1)越界大气污染

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给大气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契机。1979年欧洲国家通过协商缔结《远程跨界大气污染公约》(Convention

on

Long

Range

Trans-boundary

Air

Polloution,LRTAP),该公约的宗旨是保护人类及环境免受大气污染的影响,并促进国际合作。

(2)全球气候变化

控制全球变暖就必须要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控制CO2的含量。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特别是CO2的增加,是发达国家近年来工业化积累的结果,就是在当前发达国家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者。占世界人口不到24%的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能源的75%,他们向大气排放的CO2的人均排放量比发展中国家的相对量更高。以美国为例,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5%不到,CO2排放量却占世界的24%,而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统计,他们的人口占世界的76%,而CO2的排放量还不到世界的28%。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是工业化国家所造成的CO2增加的受害者,发达国家对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负有不可推卸的完全义务和责任。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社会开始注意全球气候变化问题。1997年12月,防止全球变暖京都会议通过了“京都宣言”签订《京都议定书》,宣言中指定CO2等6种气体是造成地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宣言中规定在2012年实现整体削弱1990年废气排放标准的5.2%,并要求发展中国家自主承担削减废气排放量义务。议定书第12条还规定了“清洁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1992年6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里约热内卢签订。我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国之一,我国支持通过一项符合公约的议定书,但反对向发展中国家增加任何新的义务。尽管我国到2000年人均CO2排放量不到1989年世界人均水平(1.2吨/人)的一半,不及工业区化国家人均水平(3.3吨/人)的1/6,但仍努力履行义务。我国已开展了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分析及对策的研究,大力节能,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对CO2吸收能力;大力回收工业C02废气,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臭氧层

198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经过5年条约谈判,在1985年3月22日在维也纳达成《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7年通过《蒙特利尔议定书》,1990年修订的《消耗臭氧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把CFC及哈龙等6类几十种都列为限控物质,在进行这样的限定后,预计到2050年,北极臭氧减少速率将低于现在,而到2100年后,南极臭氧空洞将消失。

2、综合治理措施及途径。

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量,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效率与节能,这是控制C02排放的主要措施,也是目前控制CO2排放量的最经济可行的办法。为了减轻温室效应可以在不同矿物燃料之间进行比较来作出选择,产生相同能量,燃烧天然气排出的二氧化碳为燃煤的60%,为燃油的80%,我国西气东送工程将对全球性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发挥积极作用。

除去温室气体,人们已经设计出控制二氧化碳进人大气层的几种方案,其中之一是把发电厂排出的二氧化碳转化成可以运走的碳酸盐,用船运到海洋中,这一方案技术上可行,但代价极高,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要除去二氧化碳以外的温室气体似乎不够现实,因为它们是从许多小发生源发出的。

开发利用新能源。采用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替代能源,最重要的替代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核裂变与核聚变能。从减少CO2排放量的角度而言,核能可能是理想的能源,并且是目前最可能成为取代化石燃料而大规模使用的主要能源。氢能是通过光解水的方法获得的,利用水分解的H2作能源,氢燃烧后重新生成水,对环境完全没有污染。目前有关地能的获得与利用,虽处于研究阶段,但将其作为一种大规模清洁能源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在地球上大批植树造林,充分利用森林及绿色植被对温室效应的调节作用。扩大生物链中的碳量,增加C循环,使大量碳不能转化为CO2进人大气中;适应气候变化,培育出适宜气候变化的农作物新品种等等,种种措施都能减缓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三、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依然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煤烟型污染。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一直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如下:

1.

二氧化硫。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随之带来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急剧上升。在各类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不断扩大,现已扩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遍及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上海、安徽、山东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华中酸雨区比较严重的中心区域为长沙、衡阳和赣州,西南为宜宾、南充和重庆,华东为厦门、宁波和南京。目前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酸雨临界值的地区已占全国面积的30%左右。

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地方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所以烟尘排放量一般是国家大型电厂的5-10倍。曾经在上海参观过的铜加工厂的大型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也达到了99%以上,它虽然是一种传统的除尘方式,但由于效率高,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还是获得了很广泛的应用。还有象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也是应该深入研究和针对各种场合大力推广的新型除尘设备。

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机动车数量增长速率更是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四、我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及对策

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涉及面比较广,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必须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该地区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作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控制污染的最佳方案。

工业生产区应设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工厂区与城市生活区之间,要有一定间隔距离,并植树造林、绿化、减轻污染危害。对已有污染重,资源浪费,治理无望的企业要实行关、停、并、转、迁等措施。

(2)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73%,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因此,如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及二次能源,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还应重视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所谓清洁能源的利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对此,当前应首先推广型煤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以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我国能源的平均利用率仅30%,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潜力很大。我国有20余万台锅炉,年耗煤2亿多吨,因此,合理选择锅炉,对低效锅炉的改造、更新、提高锅炉的热效率,能够有效地降低燃煤对大气的污染。

(3)区域集中供热

分散于千家万户的燃煤炉灶,市内密集的矮小烟囱是烟尘的主要污染源。发展区域性集中供暧供热,设立规模较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用以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是消除烟尘的有效措施。这样还具有以下各项效益:①提高热能利用率;②便于采用高效率的除尘器;③采用高烟囱排放;④减少燃料的运输量。

(4)植树选林、绿化环境

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植物有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植物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茂密的丛林能够降低风速,使气流挟带的大颗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某些树种的树叶还分泌粘液,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树叶经雨水淋洗后,又能够恢复吸附、阻拦尘埃的作用,使空气得到净化。

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因而树林有调节空气成分的功能,一般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够消耗约1t的二氧化碳,释放出0.75t的氧气。以成年人考虑,每天需吸入0.75kg的氧气,排出0.9kg的二氧化碳,这样,每人平均有10m2面积的森林,就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

有一些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有毒成分,如1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kg二氧化碳。

有一些林木,在其生长过程中能够挥发出柠檬油、肉桂油等多种杀菌物质。有人作到分析测定,在百货大楼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细菌数达400万个,林区则仅仅有55个,这样,林区与百货大楼空气中的含菌量相差7万多倍。

2、我国对大气污染的法律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第六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建设配套设施,可以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新建的所采煤炭属于高硫份、高灰份的煤矿,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的;

(二)排放含有硫化物气体的石油炼制、合成氨生产、煤气和燃煤焦化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的企业,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配套脱硫装置或者未采取其他脱硫措施的。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向大气排放粉尘、恶臭气体或者其他含有有毒物质气体的;

(二)未经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向大气排放转炉气、电石气、电炉法黄磷尾气、有机烃类尾气的;

(三)未采取密闭措施或者其他防护措施,运输、装卸或者贮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的;

(四)城市饮食服务业的经营者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致使排放的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篇5

1森林培育和生态建设的概念

1.1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由于关乎人们日常的生活水平,所以对于其建设必须要有一定的水平,通过利用各种措施,实现生态环境的建设,利用生态系统以及水土保持、农林业发展等现代化手段,对于脆弱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工作。增加对于森林苗木的种植,有效地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1.2森林培育

森林培育主要是对于林区苗木种植的管理手段,通过选择种植地和苗木树,有效地进行种植和栽培,通过现代化技术合理地观测和调控树木生长,控制森林种植的整个环节。

2生态环境建设所面临的现状

2.1水土流失问题

由于树木被砍伐严重,在植被覆盖率很低的地方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我国的生态环境中水土流失就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由于各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环境不相同,对于水土流失的影响比较大,并且还在日益增长。

2.2土地荒漠化问题

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部分地区都存在土地荒漠化的问题,这也是生态环境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典型案例,荒漠化的土地没有充分的水源和土质,植物存活率很低,随着荒漠化的扩大严重影响了环境,并且还容易伴随沙尘天气的产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2.3耕地资源降低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耕地,耕地的资源在不断减少,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也影响了耕地质量,阻碍了我国农业发展,使我国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生态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困扰。

2.4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

随着人们不断地砍伐和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大减少了全球绿地面积,没有全面认识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带来的危害,严重损害了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也在人们的肆意开采中不断减少。

3森林培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

3.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不断地加强植树造林计划来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这对于保护森林的水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树木根茎的生长,可以有效地降低雨雪或者暴雨洪水现象对于土地的冲击力度,增强水分的保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2防风固沙,遏制土地荒漠化

通过荒漠地区的树木种植形成森林状态,可以有效降低风速的力度,改变风向,有效地阻止风沙对于土地的伤害,利用树叶对于风沙中砂砾的阻挡,降低对于大气的污染和人类的影响。通过逐渐转变,将荒漠地变成可以种植的农业用地。

3.3防灾减灾,确保农业稳产高产

森林的培育可以有效地确保树木的成活率,根据实际的地区需要种植绿地,可以有效地缓解地区周边的温度,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并且随着苗木的大量种植可以有效地增加森林中空气的湿度,调节气候,起到防旱防涝的效果,有助于周边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和产量。

3.4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全球现在正在不断地生成温室效应,这对于人类的危害很大,林木的种植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2,释放O2,随着CO2的减少,温室效应也相应得到改善。目前人们对于森林的保护和种植越来越关注,已经在不断地加强绿地区域的建设,扩大森林的覆盖率,根据资料显示,全球的生态环境通过植树造林的深入已不断地优化,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

4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对于人类的生活环境影响很大,为了实现现代化的森林建设就需要加强对于森林的培育养护工作。通过森林培育净化空气质量,减少水土的流失,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更舒适、更健康、更安全的自然环境。所以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确保森林苗木的成活率,直接关系着生态环境改善的质量。我们需要结合现代化的发展,设计合理的森林培育计划,确保计划的顺利开展实施,不断地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嗨,大家好,我就是人尽皆知的臭氧层,我现在自我介绍一下:我平流层中距地面22-27千米高度范围内大气的臭氧含量最大,形成了我“臭氧层”。我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辐射的伤害。

你们人类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无论是履行自然还是发展经济,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但是与此同时,因为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注意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现在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沦为沙漠,2000万公顷森林在消失,平均一小时有一种物种在灭绝。这样就造成了我被破坏,也由于这样,温室效应在加剧,使用权地球气温不断升高,南极冰冠开始溶化,海洋平面将不断升高,世界上许多沿海城市,岛屿和大量土地将被海水吞没。这一系列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甚至也威胁着你们的生存,所以爱护环境,必须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臭氧洞”是我身体上空洞的简称。是你们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烷烃,一氧化碳等废气上升到高空与臭氧反应所致。在南极和北极上空一发现大的臭氧洞。出现臭氧洞后,紫外线回过量射到地表,危害人体健康,也会导致气候异常,影响生态平衡,这也是为什么夏天这样热的原因了。

同学们,你们是地球的小主人,从小就要有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了我和你们大家的生存:爱护花草树木,爱护鸟类和其它小动物等等。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们的地球用有一片轻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

篇7

二00八年五月十二日,大自然又一次向我们展现了它永恒的威力。

四川汶川发生了地震,震级高达里氏八级,瞬间五百六十万瞳楼房因声倒下,二千三百多万幢楼房受损坏,把花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等部分城镇瞬间给夷成了平地。地震威力相当于五千六百多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力量,震中心烈度高达十一度,震源不过十公里,地震的破坏地区非常广泛,犹如一块巨石落入水中,掀起一层层波纹扩散出很远。四川从二00八年九月二十日起共发生了几百将近几千起地震,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光汶川大地震就死了一万多人,伤了二万六千二百零六人,六万多人音信全无。许许多多的确人流离失所,现场状态惨不忍睹,地震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灾难和痛苦、悲伤。

不过地震是可以预防的,虽然地震不能被人为的随便控制,但是我们可以知道它是什么时候来,通过动物异常可以知道地震什么时候来,还可以能过地下水知道,如果出现冒泡、发浑、变味等,就代表大地震要来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发现有情况必须通知居民,减少人员伤亡。

虽然在强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是渺小而无力的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大自然这头“猛兽”一定能被我们驯服。

全国防灾减灾日观后感2

当地震突如其来时,如果我们能够采取正确科学的逃生及自救方法,那么就会把人员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为强化学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救互助能力,按照教育局统一要求,遂平瞿阳二小积极制定预案,并全力部署做好充分准备,于5月11日下午开展了逃生自救演练活动。本次活动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分钟课桌下防震演习活动及地震后的疏散演练。县公安局莲花湖有关领导受邀前来观看。

首先,由县公安局莲花湖派出所李警官给我校全体师生讲解校园暴力事件的安全防范的常识,李警官结合生活实际和生动事例,从有关安全知识,讲到面对安全事故出现的时候如何及时进行自护自救等,并亲自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安全教育课

之后开始逃生自救安全演练,有四年级五个班的学生及六年级四个班的学生——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的学习,忽然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学校铃声)同学们迅速拿起课本抱头,钻到课桌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最后一排靠里的同学面向墙,蹲在墙角处。一分钟后,信号员发出“地震解除”信号(哨声):老师告知学生,地震已过,现在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在教师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不着急、不慌乱,纷纷用书本遮捂头部,有序、快速地跑出教室,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到事先指定的地点,成功进行了安全撤离。

通过这次防灾减灾的活动,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一切行动听从指挥和团结互助的品德。

全国防灾减灾日观后感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里氏8.0级的大地震袭击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仅仅几秒钟的时间,也就在这一瞬间,汶川周边地区变成了废墟。有多少人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有多少人离开了人世,又有多少人变成了残疾人……这场大地震震撼了全国人民,给四川人民心中留下难于挥去的阴影。

根据有关人员统计,在地震发生时,真正由于灾难本身造成的伤害并不大,那又是什么使这么多人遇难呢?原来,真正的“杀手”是惊慌。惊慌使得许多人只会随别人行动,而不能冷静地思考。由于逃身的本能驱使,使得人们不是仓皇跳楼,就是相互拥挤踩踏而死,或是在楼房垮塌前没有及时躲避到相对安全的地方……

地震是不可预测的,如果人类能够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震级和地区,如果我们学会了自救,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生命消失。我们不甘心,虽然我们不可以预测地震的到来,但我们却可以用防震知识武装自己,来准确地防止和减少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那么,当地震灾难降临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灾难是人们预测不到的,只能靠我们自己来防止和地震造成的伤害,与其惊慌或者呆呆地等待救援,还不如全力自救。

全国防灾减灾日观后感4

同学们,你们想过吗?灾难有哪些?在遇到灾难时应该怎么做?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讲吧。

灾难有地震、火灾、车祸、水灾等。有些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有的是自然灾难,自然灾难是可以预防的。

你们记得吗?德汇商贸城就是因为失火造成的。为了不发生火灾,我们应该不玩火,要把家长抽完的烟头踩灭,不然会酿成大灾。

5.12大地震,使四川的小朋友受了灾。虽然地震不是我们想不发生就不发生的,但是我国已实施“抗震安居”工程。为我们买了一份“保险”。下面我来给你们讲讲地震时的“三不要’’:不要慌张,不要乱跑,不要不听指挥。

在发生水灾的时候,要镇定,听救援人员的指挥,不要乱跑,也不要为了金钱,不肯离去。生命是第一呀!

我们还可以预防旱灾。旱灾是由人类破坏臭氧层造成的。我们只要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其实这些小事,都可以预防旱灾。

同学们,不要以为这些小事没什么,其实只要一不注意,一场灾难又要来临。只要知道在危险场合应该做什么,只要提前知道这些常识,你就一定能化险为夷.

全国防灾减灾日观后感5

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远在古代,人们没有防范意识,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本文将告诉大家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防震减灾,保护自己,保护家园。

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地震发生了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还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的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人员指挥撤离现场。在商场发生了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品。如果在公共汽车内,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

其他自然灾害不像地震一样不可避免,有时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酸雨,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因为人们的工厂排放出的废气,(硫化物)飘到空中,一下雨,便和雨一起下来,就成了酸雨。酸雨会导致湖水变酸,鱼虾类死亡;森林渐渐衰老;农田变贫瘠;一旦滴到文物古迹,珍贵字画上,马上会被腐蚀烂……可见,酸雨对人们的危害有多大!

温室效应就是指大气层中有气体吸收红外线,导致气温升高的一种效应。它的危害也不小,会导致很多人丧失生命,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子。温室效应会使人得哮喘病等肺病,还会引发许多疾病,如脑炎、高烧。并会造成干旱、洪水,粮食减少,许许多多地方财物损失重大。

还有许多自然灾害,其中有许多是人类自己的“杰作”。所以,咱们要有这方面的知识,不要自己害了自己。

不止自然灾害,还有人造灾害。如火灾、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都是人类自己砍伐树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所以,我倡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1、保护森林,种植树木,保护水土。

2、工厂不要排放太多废气,多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

3、要保护臭氧层,汽车不要排放废气。

4、小心用火,不乱丢烟头。

5、要多学防震、防灾方面的知识,有防范意识。

6、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如果先做好了这几点,会减少灾害的发生,或者一旦灾难发生时会挽回不少人的生命。

篇8

特别是枝干比较茂盛的,树木的根系大小一般与其枝干茂密程度有关。就是这些发达的根系能有效抓住土层,防止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黄土高原上植被太少。此外,绿地就像一个巨大的水坝积蓄地下水,就有关数据表明每亩绿地平均就可比土地多蓄水20立方米左右,试想一下如果是几千几万亩的话就相当于大坝了。(五)是氧气的制造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人们维持生命所需的氧气,再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掉,这对缓解温室效应有很大帮助。

(二)隐蔽作用,有些建筑物有些部

分比较不美观,所以需要种一些植物遮蔽一下,常见的有玉兰、冬青、枸骨等。此外,现在造园林的目的也不只限于前面所讲的了,也是为了美的享受。从古代开始我国造园艺术就十分的高超,特别是历代江南私家园林,级然植物比重不大,但它仍然是园林景致构成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像北京的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还有苏州园林等比较大的宫苑宅邸,其中最多的还是植物和自然山水,建筑物只浓缩在某个角落里,整体看起来是在森林里建了个建筑。其中的植物都是互相搭配的,在每个季节都会有相应的植物绽放,所以一年四季都很美。

篇9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今天很奇怪,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有一只新桶.在几翻打听中,才知道这只桶是村委会给每户家庭装垃圾的.在我村,差不多每户人家隔壁都有一条小河,几年前,这些小河的水都清澈见底,所以村里的小孩很喜欢在小河里游泳,嬉戏.但是近几年,小河旁边的村民为了贪图方便,把生活废品,污水等都投进小河.现在小河的水由清澈变成了乌黑.河面上飘浮了大量的垃圾,还发出阵阵的臭味.望着小河,它似乎在叹息,因为以前它是多么的惹人喜爱,现在村民看见它就讨厌,这还不都是人为所造成的后果吗?

村委会的人员经过调查,知道情况后,发动了”洁净环境靠大家”的活动,村委会免费给每户一个垃圾桶,生活废品放到垃圾桶.每天有专人负责倒掉,还规定凡丢垃圾到小河的人,每人每次罚款50元.这个活动得到了很多村民的支持.现在小河虽然不能回复原貌,但是垃圾的确减小了.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万物之本,它孕育着,滋润着大地上的一切生命.人们都说,水越洗越脏.其实,水本是最清洁的,它无私地给别人带来洁净,自己变得越来越污.可是人们还没有注意到.有的工厂甚至将未经处理的污水垃圾排到江河,使水质变坏,导致鱼虾也死亡.

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不只这些,人们的生活富裕了,汽车增多,所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也增多,不仅造成地球温室效应,还造成臭氧层空洞,而且空气也越来越混浊,.臭氧越小,患皮肤癌的人数也增加.此外紫外线辐射还大大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人们也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大量地砍伐树木,在耕地上建起高楼大厦,滥掘矿产资源,使每年大约有5万---7万平方千米土地变成沙漠.

人类蛮横地破坏自然,当然要为自己的得为负责,而且大自然不会放过人类.2003年,非典的侵略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它无情地夺走了几百人的性命,也使全球几千人染病,它使人们处在害怕与无助中.经历了非典这段时期,人类真的应该自我反省,应该携手清洁环境,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把纯净的空气,纯净的水,一起还给大自然吧!

篇10

一、大气污染物

1.颗粒物

各种化学过程的结果,也可形成颗粒物

矿物燃料中的微量金属组分,在燃烧过程中可转化为金属氧化物留存于灰分中,其中细小的粒子,可随排气进入大气。还有种类繁多的含有机组分的气溶胶,其中一些因具有致癌或致畸而受到特别注意如多环芳烃,杂环化合物等。

2.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有H2S、802、S03硫酸酸雾及硫酸盐的气溶胶等。

(1)}t2S主要来源于自然源,如有机物的腐化及硫酸盐的微生物还原作用。进入大气中}t2S很快被氧化成802。H2S+02一S02+}t20

(2)802主要来自燃料的燃烧和冶金工业的烟气。$02在大气中可被氧化成S03。S02、S03及所生成的硫酸和硫酸盐,除本身的腐蚀性及毒素外,还可与环境中的其它污染物相互影响,产生更为严重的污染事件。

S02是具有窒息性臭味气体,对人类及其它生物均有危害性。802进入血液,能使坏酶的活动,损害人的肝脏。

3.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重要的氮化物有N20、NO、。N02、NH3、N03‘、NOz和铵盐。

N20是无色的有毒气体,是自然界的微生物活动的产物,NO、N02是大气污染气体。

4.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有CO和C02。

二、综合性大气污染现象

1.汽车尾气

汽车是近代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随着汽车数量的激增,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有CO,NOx,S02,ttC,颗粒物和臭氧等。

CO是汽油燃烧不完全的产物,其数量占尾气成分的首位。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高温下存在的2CO+02 2C02的平衡,使得CO存在于所有实际燃烧器的尾气之中。CO无色、无臭、无味,当被吸入人体后,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其亲合力比02约大200~300倍,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CO浓度低时会使人慢性中毒,浓度高时则会导致窒息死亡。

氮的氧化物种类很多,但在大气中有危害作用的,主要是NO和N02,习惯上将这两种化合物以NOx表示,称为氮氧化物。NOx主要是在气缸点火的高温瞬间由空气中的氮与氧化合成的。。NOx对人体有危害,它进入人体后,开始是掣呼吸器官,然后逐渐侵入肺部,与细胞液中水分结合成亚硝酸和硝酸后产生强烈的刺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N02的毒性高于NO,N02气体呈红棕色,有特殊刺激臭味。NOx既有害于人体健康,还会腐蚀建筑物,并能导致形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被列为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

大气中的烃类污染物的定义并不严格,它是指各种烃类及其衍生

物,品种极多,一般以HC表示(此处HC主要是指油箱及油器的逸散

和滴漏的燃料油和部分因燃烧不完全而生成的多种烃类衍生物成分极其复杂,其中有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以及这些烃类的含氧衍生物

(如醛、酮等),不仅成分种类多,且组成变化也大。烃类污染物对自

然办的危害,主要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还诱发产生光化学烟雾。

2.光化学烟雾

大气中的烃类和氮氧化物(NO。)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瓜,衍生种种污染物,由这些物质赞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1)向大所中排放NO。和HC,NO。吸收阳光的能量后驱动HC发生反应。

(2)吸收的日光使NO。光解。

(3)NO。经光化学作用生成“氧化剂”,氧化剂指的03、O、过氧化物和激发态的02。

(4)由HC氧化生成多种产物,其中有烟雾和刺激眼睛的物质如醛类、酮类等。

(5)污染物消散。

3.酸雨

大气中的化学物质随降雨到达地面后会对地表的物质平衡产生各种影响。降雨的酸化程度通常用pH值表示,pH什就是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II=-lg[H+]。

正常雨水偏酸性,pH值约为6~7,这是由于大气中的C02溶于雨中,形成部分电离的碳酸:

C02(g)+I-120一 }t2C03一 H+*tC03。

雨水的微弱酸性可使土壤的养分溶解,供生物吸收,这是有利于人类环境的。酸雨通常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是大气污染现象之一。首先用酸雨这个名词的人是英国化学家史密斯。

酸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主要是由废气中的So。和NO。造成的。汽油和柴油都含硫化合物,燃烧时排放出S02,金属硫化物矿在冶炼过程也要释放出大量S02。这些S02通过气相或液相的氧化反应产生硫酸,其化学瓜过程可表示为气相反应:2S02+02型 2803

S03+I-120==}{2804

- 液相相应:S02+H20 一 }t2S03- 2I 12S03+02一}:12804

大气中的烟尘、03等都是瓜的催化剂,03还是氧化剂。

燃烧过程产生的.NO和空气中的02化合为N02,N02遇水则生成硝酸和亚硝酸,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2NO+02—2N02

2N02+H20一I-IN03+HN02

酸雨对环境有多方面的危害:使水域和土壤酸化,损害农作物和林木生长,危害渔业生产(pH值小于4.8,鱼类就会消失);腐蚀建筑物、工厂设备和文化古迹,也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酸雨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此外,酸雨可随风飘移而降落到几千公里以外,导致大范围的公害。

4.温室效应加剧

燃料在燃烧过程一定会产生C0。和H:0,产生的C0。可溶解在雨水、江河、湖泊和海洋里,也可以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等。产生的和去除的C0。之间达到平衡,使大气中C0。的浓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C0。分子可以产生分子偶极矩发生改变的振动,故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这种现象被为“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加剧导致全球变暖,会对气候、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等多方面带来影响。地球表面温度升高会使更多的冰雪融化,反射回宇宙的阳光减少,极地更加变明,海平面慢慢上升,降雨量也会发生变化。

这会使草原以及对水敏感的物种出现播种、开花、结果等生长周期变化,变暖的气候条件有利病菌、霉菌和有毒物质的生长,导致食物受污染或变质。因此,气候变暖将引起全球疾病的流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篇11

2、CFC对环境的影响

所谓CFC(chloroflurocarbons),即氯氟烃类物质,也就是人们常提及的氟里昂。由于其化学性能的稳定,近百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空调、制冷行业的保温与传热。当随着人们知识的日益丰富,人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CFC的大量使用与排放,对自然造成力极大的伤害。1974年,美国加州大学的Molina和Rouland教授首先提出,CFC的排放会造成臭氧层的破坏(所谓臭氧层是指在大气平流层距地20km处,地球上80的臭氧集中于此,形成一低浓度的臭氧层,它吸收了太阳光中99的高强度紫外线,使地球成为适宜人类生存的空间),而此前后的一系列研究也表明了上述观点:1969年,美国宇航局首次发现大气臭氧呈下降趋势;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发现南极上空臭氧空洞面积几乎相当于美国国土总面积,臭氧浓度约下降40;1987年北极联合考察队也发现CFC浓度高于预计50倍,并发现臭氧空洞;同时,我国的研究表明,华南和东北臭氧浓度下降约3,西北出现臭氧空洞。这一切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研究同时表明,臭氧浓度每下降1,紫外线强度将增加2.紫外线强度的增加,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使人体免疫力下降,体内蛋白质及DNA受破坏,是皮肤癌及白内障增加。同时它还影响海洋生物、植物的生长生存:紫外线的过量照射引起海洋生物死亡将破坏自然界的食物链。此外,CFC在生产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能量消耗及CO2引起温室效应,紫外线的增加还会加剧高分子化合物的产生。

3、观点与对策

当前世界面临的巨大环境挑战亟待解决,暖通空调制冷行业也不例外。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为了拯救人类的家园,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3次大会通过艰苦的谈判,终于在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议定书规定了各缔约方到2010年所承担的包括CO2在内的6种温室气体的减排量。尽管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但作为占地球村居民总数1/5的大国,保护人类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它同样关系到我们将留给子孙后代一片怎样的天空。作为暖通空调行业,我们当前应做的就是制定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建筑节能标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政府也正是这样做的,2001年,我国出台了自己的建筑节能标准,各省建筑节能标准也陆续出台。

在CFC问题上,国际上有识之士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85年9月,维也纳会议首次就CFC问题发表了维也纳公约;1987年9月,联合国外长会议达成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1989年9月,发表了保护臭氧层的赫尔辛基宣言,并提出发展中国家问题;1991年6月,中国首次参加了内罗毕会议,修正了蒙特利尔协定;1992年12月,在哥本哈根会议上,HCFC列入了受控范围。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发达国家,1995年底发达国家CFC已被禁用,发展中国家也将在2005禁用。就近期来说,暖通空调行业主要以CFC的回收和再利用为主,在其基础上尽量减少CFC的排放;就长远而言,则应积极寻找替代工质。

3、结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与成两位数增长的经济相伴随的是对环境的毁灭性破坏。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工业污染、水污染及以土地荒漠化都是与市场的慷慨赠与相伴而来的一些主要危害。每年,我国大城市由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患病人数大幅增加。“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有专家认为,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比2005年增加10~20,因此,在各行各业中,环境保护,与自然界协调发展已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暖通空调制冷行业,必须树立起一种跨时空的全新道德观以约束我们的行动,在考虑到我们需求的同时,决不能对子孙后代满足他们需要的可能性构成危害。从一定意义上说,协调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来说,应当本着事实就是的态度,努力解决好建筑能耗及CFC方面的问题,为自己和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张功耀,曹志平。科学技术哲学教程。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

[2]沈维道,郑佩芝,蒋淡安。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龙惟定。试论建筑节能的新观念。暖通空调,1999,29(1)。

[4]孙明芳,钟史明。综合环境规划(IRP)和需求方管理(DSM)技术简介。能源研究与利用,1997,(2)。

[5]张祉佑。制冷原理与设备。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6]汪训昌。从全球气候变暖角度评替代工质HCFC12.暖通空调,1998,28(6)。

篇12

不仅如此,更多无节制的对大自然的索取和破坏更是给大自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愈来愈多的环境危害应该受到人们的关注。难道不应该还给大自然原来的安宁吗?是大自然赋予了你们今天的一切,是大自然给了你们幸福的家园呀!

篇13

1.建筑设计的生态效益观的重要意义

生态建筑简称ECO,是把建筑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让巨大的人口生活在里面,减少大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破坏,让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建筑中平衡稳定的进行。具有生态效益的建筑,协调了人类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建筑与普通建筑不同,生态建筑减少了资源的耗用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目前,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生态建筑成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生态建筑具有完善建筑使用功能的作用,是我国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有效途径。另外,生态建筑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人们常常在意短期的利益而忽视长期投资而产生的利益,生态建筑需要前期大量的投资,后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乃至全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效应,生态建筑可以推动环境文明和经济建设的共同进步。所以,必须重视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设观。

2.发展生态建筑面临的问题

2.1对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不足

我国处于发展中阶段,对生态建筑的认识相比西方一些国家还不全面。许多人对生态建设有很大的误解。近些年来虽然许多人提出发展生态建设,发表了不少关于生态建设的论文,但是都是只停留在表面,对生态建设的概念缺乏全面认识。有些人认为只要在建筑物旁边多种一些花草树木就算是生态建筑,有些人认为只要在室内装饰一些花花草草就是生态建筑,这些对生态建筑的概念的理解和做法都只是片面的,不全面的,殊不知生态建筑的核心是减少因建筑物的建设对地球造成的伤害。因此,发展生态建设需要遵循节地、节能、节约资源和原材料、减少废弃物、无毒、重复使用和循环使用这几点。

2.2生态建设的实践做得不够多

我国提出生态建设是近几年的事,相比西方国家提出的较晚,因此在生态建设实践方面做得不够多,缺乏实践经验。但在我国的古代就已经有一些类似的与大自然相结合的建筑,例如留存至今的黄土高原的窑洞。现在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现有的科技水水平上将生态建设做得更好。虽然我国许多的建筑师都纷纷尝试进行生态建设,也颇有成效,但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其原因大多是因为人们不重视生态建设,对生态建筑的探索和实践方面都做得很少,缺乏建设生态建筑的经验。

2.3缺乏对生态技术的认知

针对生态建筑的技术运用,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些人认为生态建筑应该运用普通技术,一些人认为生态建筑应该运用高科技技术。普通技术则是对生态建筑进行大量投资,减少对地球资源的破坏;高科技技术则是运用高新技术,例如开发新的建筑材料来减少对地球资源的伤害。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故应更多的运用普通技术,但在生态建筑建设上,许多方面不是普通技术科技实现的,但是我国现有的建筑师对高新技术的了解都不足,不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建筑师们只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和创新高新技术,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发展生态建筑的对策

3.1加大生态建筑的宣传力度和全民教育

首先,我国想要发展生态建筑,必须让全国人民都意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对全民进行生态教育,不仅是对建筑师,对管理者、投资者也要加大教育力度,只有让这些人认识到建筑的生态效益,才能更好地发展生态建筑。国以民为本,人民是这个国家的主要支柱,要想发展生态建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让全国人民都同意这一观念,使生态建筑的的理论深入人心,所以国家应该增大生态建筑的宣传力度,让人们看到它能带给我们的好处,这样发展生态建筑也就容易得多了。

3.2鼓励相关部门大量尝试

建立一些鼓励政策,让相关部门可以积极去尝试生态建设,在大量的生态建筑设计中获取经验,这也不乏是一个好办法。例如,一些西方国家给相关部门提供大部分资金并给员工们福利,让他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态建筑的建设中;一些国家让人们亲身体验生态建筑带来的优越感,鼓励开发建设更多的生态建筑;还有一些发达国家希望通过政府的带头作用,可以鼓励更多的部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只有通过这样大量的摸索探求,才能在实践中获取经验。我国可以借鉴西方的这些办法,从而推进生态建筑的发展进程,保护生态文明。

3.3发展生态建筑的科研工作

尽管这两年我国的科技水平提高的很快,生态建筑的科研技术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是缺乏的,我们可以增加与国外科研人士的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发展我国的生态建筑科研工作。另外,许多的发达国家已经对本国的生态建筑进行评估研究,增添了生态建筑在实践和理论上的内容,已经有了关于生态建筑材料的专利。我国跟发达国家相比,生态建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形成对生态建筑的网状脉络,形成全面的建筑系统,所以我国应该尽快完成对生态建筑的评估研究,更迅速地发展我国的生态建筑科研工作,为建筑师们建设生态建筑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4.结语

对于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失衡的今天,发展生态建筑已成为迫不容缓的大事,了解生态建筑的原则,理解生态建筑的概念,发展无毒、节能的建筑材料,建设具有生态效益的建筑,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减少一些压力,同时也是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生存环境。生态建筑的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走可持续道路的重要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