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工业工程的意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业工程的意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业工程的意识

篇1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在IE的实际运用中,树立IE意识比掌握IE技术和方法更为重要。IE涉及知识范围广、方法多,且发展很快,新的方法不断创造出来。因此,对于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方法与技术(如作业测定、方法研究等)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掌握IE本质,树立IE意识,学会运用IE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以不变(IE实质)应万变(各种具体事物),从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当的知识和技术处理问题。基于此,以下在对IE意识的概念及其内容进行界定和分析的基础上,就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学生IE意识的培育问题进行探讨。

1 IE意识的概念及内涵

“意识”是人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又对物质世界有积极的反作用。所谓IE意识就是IE实践的产物,是对IE应用有指导作用的思想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IE意识,首先必须了解IE意识的内涵,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1)成本和效率意识。IE追求最佳整体效益,即以提高总生产率为目标,因此,必须树立成本和效率意识。一切的工作都要从大处着眼,从总目标出发;从小处着手,力求节约,杜绝浪费,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方法去完成。

(2)问题和改革意识。IE追求合理性,使各生产要素达到有效地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它包括从操作方法、生产流程直至组织管理各项业务及各个系统的合理化。工业工程师有一个基本信念,即做任何工作都会找到更好的方法,改善无止境。为使工作方法更趋合理,就要坚持改善、改善、再改善。因此,必须树立问题和改革意识,不断地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原因,如何改善问题,勇于创新。

(3)工作简化和标准化意识。工业工程追求高效与优质统一。工业工程学科自产生以来,推行工作简化(Simplification)、专门化(Specialization)和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即所谓“3S”,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起到重要作用。尽管现代企业面对变化多端和竞争激烈的市场需求,必须经常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以多品种、小批量为主要生产方式,但是,工作简化和标准化依然是保证高效率和优质生产的基本条件。每次生产技术改进的成果都以标准化形式确定下来并加以贯彻是IE的重要手法。在日渐完善的同时,更新标准,使生产向更高一层次的水平去发展。

(4)全局和整体意识。现代IE追求系统整体优化、生产要素和子系统效率的提高,必须从全局和整体需要出发,针对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IE方法,并注重应用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各个要素和局部优化必须与全局协调,为系统的总目标和整体优化服务。

(5)以人为中心的意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人是主要的要素,其它要素都要通过人的参与才能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生产系统的设计、管理、革新和发展,使每个人都关心和参与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2 IE意识的形成策略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以及工业工程专业的工程与管理属性,就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IE意识的培育提出以下几点策略[2~3]。

2.1 课堂渗透法

课堂渗透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课堂这一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IE意识的一种教育方法。用此方法时应遵循突出重点内容,挖掘教育因素,理论联系实际,遵循学生认识发展与心理发展顺序的原则。一般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讲授。学生在学校期间,有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渡过,课堂是他们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要培养学生的IE意识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从生产生活中收集大量的相关音视频、动画、新闻、故事等素材,如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栏目中众多发明人的事迹及其作品等,将这些素材结合多媒体技术以不同方式展现给学生,向学生全面分析其利弊得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频繁得到刺激,从而在直观感受中得到IE意识的熏陶和培养。

(2)讨论。讨论能使教学气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工业工程的专业课程中许多内容适合结合案例分析法、问题解决法等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动作经济原则和生产线的平衡等,这些内容均可以向学生提供案例或提出问题,通过分组讨论、专题讨论或专题辩论等组织形式,由学生进行分析、解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巩固所学基本知识,IE意识也得到有效培养。

2.2 环境塑造法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对其中的个体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条件。校园环境及其周边社会环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对学生IE意识的形成起着滋养、激发、导向和支持作用。学校及其周边组织是由人、财、物、信息、能源和制度等生产要素组成的集成系统,在这些系统中必然存在不经济、不合理的问题,而工业工程研究的就是各类系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因此,充分利用富有特征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活动,不仅能培养其IE意识,而且能够解决学校苦于没有实习基地的问题或能够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组建兴趣小组或学生IE小组对校园内的食堂、银行、医院的排队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或优化,对办公室的布置、校园及其公交线路进行优化,对校外汽车站、公交车场、大型超市、大型饮食娱乐场所和医院的人流、物流、设施布置情况及其质量水平运用IE知识进行考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评价出最优可行方案。这类活动,在校园内只要得到相关领导的支持就能够以低成本获得高效益,在校外可由学校组织或通过学生自发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等形式进行,从而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巩固、加深IE知识,树立、提高IE意识。

2.3 实验实习校正法

充分利用实验室、校办产业和社会实践环节对学生的IE意识进行强化、检验和校正。采取“亲眼目睹”和“亲身实践”相结合进行,前者是学生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如开放实验、课程设计、组织学生参观不同企业、工场认知实习等,强调亲见和亲历,具有具体、直观、生动、真实的特征,重在知。后者是学生直接参与生产改善过程,真刀真枪的深人社会、直接面对生产实际,通过对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考察、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临场经验,重在行。这两种形式虽然重点不同,但目标基本一致,能够激发学生创新的责任感、危机感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对学生IE意识的形成、强化和优化都有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机械工程在国外已被广泛地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与社会效益,如福特汽车在应用机械工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流水线生产方式,大大加速了欧美各国的机械化进程。丰田汽车公司在传统IE的基础上提出了日本式的机械工程――丰田生产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国内外竞争环境的变化,国内企业也逐渐意识到机械工程的重要性,部分企业开始重视并应用机械工程的相关技术。

可见,十几年间机械工程在国内取得了越来越大的认可,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高校在机械工程教学中过于强调其技术与方法,忽视了改善意识的培养与训练,而改善意识是从事机械工程相关行业人员必备的思维基础,所以培养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改善意识与思维应是IE教育体系不可忽视的环节与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指出改善意识与思维在机械工程中的重要地位,给出了如何培养学生改善意识与思维的相关途径与思路。

一、机械工程的学科特色

1.1 机械工程学科的综合性。

机械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作为综合叉学科它融合了管理科学、机械工程、企业管理、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1.2 强调系统性改善。

机械工程强调改善,强调消除浪费,从这个角度讲,有人称机械工程为企业赚钱的工具,所以无论是传统的机械工程技术还是机械工程的最新发展形式――精益生产,都提倡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进行改善。可以说,改善是机械工程的灵魂与精髓,但值得注意的是机械工程所倡导的改善是系统性的、需要从全局进行通盘考虑,所以机械工程追求的是整体优化,追求人与机器的协调、技术与经济的统一、效率与效益的平衡,最终实现“1+1>2”的改善效果。

1.3 机械工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福特流水线生产取代传统手工生产,到融合批量生产低成本与手工生产高质量的精益生产,再到IE+IT的企业增效模式,等等,无不体现着机械工程随时展、随社会需要不断成熟、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发展轨迹。

二、提升改善意识的途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改善意识培养与改善能力培训在机械工程体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所以在机械工程的教学,IE教育者应积极努力争取机会培养学生的改善意识与能力,以便为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参与改善活动提供源动力。本文认为培养学生的改善意识与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完善课程体系 。

目前,IE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关于基础知识与机械工程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课程已经设置的比较全面,相应的改善技术与方法已占较大比重,但改善意识与能力培训方面的课程很少涉及,所以必须加入和完善改善意识及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以培养学生改善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改善思维。

2.2 丰富教学形式。

根据IE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应进一步加强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传统的课程多以讲授为主,但机械工程是一门实践与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案例教学应是不可或缺的形式。通过案例分析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学生的改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认识到机械工程知识的价值;

此外,实践教学也是重要的环节。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就应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实体企业,在企业生产现场应用自己的课堂知识,在实践中体验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生命力。

2.3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已经得到全国高校尤其是工科高校的普遍认同,其对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一方面,学校应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能为学生提供有保障的实习环境与实践基地,以方面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企业具体生产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有意识地去解决工厂中存在的问题。

另一方面,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师也应该积极投身到工厂实践中,与企业合作,争取企业的相关课题,进而通过项目的开展实现教师自身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并通过积极带动学生参与相关课题,实现学生改善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三、安工大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改善能力培养实践

近几年,安徽机械大学在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改善能力与意识的培养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 以创造学为突破点培养学生的改善思维。

根据制定新教学计划,创造学试点班学生陆续学习了《创造能力开发与培训》、《创造学》、《发明与专利》、《创造工程学》、《发明案例分析》等课程。为了保证改善意识培养的质量,安工大管工学院在冷教授的带领下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如在学生中开展“每日一设想、每两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每人每年一项专利”的“四个一”活动。几年间,安工大的学生已取得各项专利400余项。

3.2 积极拓展实习基地。

篇3

一、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料具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建筑工程使用的材料种类繁多,用处广泛,为了保证在施工中更好的对其进行利用,就一定要对材料进行统一有序的管理。不过,很多建筑工地没有按照材料的具体性质进行分类,而是随意堆积在一起,这样做大大降低了材料的使用功能。此外,对机械和工具不注意保护,使用后不进行保养,最终会导致机械器具的寿命降低,增加施工成本。

(二)管理目标不明确

目前,很多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均存在着管理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施工管理目标的设置不科学、不合理;第二,缺乏严谨的施工计划;第三,没有按照合同的严格规定进行执行;第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不规范;第五,工程的管理过于形式化;第六,现场施工管理缺乏系统性,经验不足。以上的种种问题都限制了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进度和效率的保证。

(三)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加强

由于受到管理体制的影响,有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低,技术水平不过关。某些管理人员即便具有很好的技术能力,但是缺乏对施工现场的综合管理能力,工程进度和资本无法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施工工地也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否则建筑工地施工的质量就会受到管理人员素质问题的制约。

(四)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施工现场的管理不仅仅包括材料、建造、资料、技术和员工,最重要的一点是资金的管理。施工现场是建筑行业最消耗金钱的部分,也是材料种类最多、人员最复杂、最容易浪费资本的地方。很多施工现场的员工不重视材料的合理使用,专挑大的材质,造成剩余很多余料,还有的员工甚至把材料偷运出去进行买卖,从中牟利。有些负责人员没有及时履行自己的职责,把好施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从施工开始到结束,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流失。某些管理者也没有起到带头作用,随意浪费资金,甚至中饱私囊,从中获利,导致了原料浪费现象严重,大量资金得不到规范的使用。

(五)施工安全的管理问题

安全是一切工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尤其对于建筑这一危险性高,容易发生事故的行业,就一定要做好安全管理,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近年来,施工现场的事故问题频发,许多施工单位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不重视安全防范工作,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施工安全根本得不到保证。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减少或消除不安全行为,做好防护措施是必然会之举。另外,还可以在现场悬挂“安全第一”的标语横幅,使施工人员时刻保持警惕。施工单位还要做好详细的安全管理目标,并且把它贯穿于施工过程的始终,做好技术工作,加强监督,培养大家的安全意识。

二、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对企业的意义

(一)有利于完善管理体制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管理体制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随着市场经济逐步深入到建筑领域,业主对建筑施工质量要求的提高,迫使施工方一定要完善管理,建立起现代管理体系。在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首先要全面推行责任制,确保每个项目对应相应的负责人,做到出现问题及时查找,完善管理体系的建立。其次,应该加强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使项目经理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在现场做到实事求是、顾全大局,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施工企业的一条龙、有秩序管理,从而促进企业管理体制的升级。

(二)能够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建筑工程现场的人员复杂,材料种类繁多,既有进行施工作业的底层工作者,又有进行监督管理的高层人员。据观察了解到,很多施工现场都会出现员工不把工地的材料看做自己的所有物,随意浪费,甚至有人趁领导不注意的时候私自偷运变卖,这都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另外,施工现场需要的资金众多,不仅包括工作人员和农民工的日结工资,还包括每天的工作餐费、水费等等,很多部门人员或者管理者,不注视资金的利用效率,常常中饱私囊。为此,加强企业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从上至下的一整套管理体系,可以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实现优化配置,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此外,还能够减少浪费现象,把每一块材料都用到实处,提高物资的利用效率,保证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有利于企业较少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

施工安全管理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事故频发,工作人员的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证,为此,有关部门一定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办法,明确各自的职责,将安全生产落实到位,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此外,还要深入的施工第一线,了解建筑工人的安全保障情况,避免事故的发生。管理人员要对施工者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推行安全责任制,始终将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在施工现场配合相关人员做好安全防范,加强监督检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避免建筑建设中有偷工减料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工程项目施工顺利进行。

(四)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素质管理

积极向上的心理能够保证良好的工作态度,高素质的合格员工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竣工。通过营造良好的施工氛围,可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心情舒畅度。在工程的各项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员工,使他们主动认识管理的重要性,自觉落实行动,提高工作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项目,包含很多环节,因此,为了保证其顺利施工,一定要加强现场施工的科学化、规范化,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深入到建筑施工第一线,从而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和资金的利用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工艺类课程是冶金工程专业的一类很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冶金工程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冶金工程素质为目的的一类课程,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并重。长期以来,其传统的考试方式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闭卷考试,以笔试来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考试方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应该通过考试方式的改革,打破传统的“一卷定终身”的考试格局,推动冶金工程专业工艺类课程整个教学环节的改革。

1 传统考试方式的弊端

冶金工艺类课程往往会涉及到很多专业基础课和相关专业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还会有一系列冶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理论不断涌现。在这类课程教授与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在所选教科书的基础上再阅读大量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和书籍,才能做到对冶金工程的真正掌握和理解。然而传统的考试内容仅仅局限于所指定的教科书,考试重点较为雷同,考试题型相对固定(名词解释、简单题、问答题),学生知识面难以扩展,容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门课程只读一本教科书,无法真正掌握所学的课程。

传统的考试方式仅仅采用闭卷笔试,它只注重了笔试答题的技能和对对所教授理论知识的熟记,而忽略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无法检验和衡量学生应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涉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考试方式将在冶金工艺类课程教学过程中产生重视理论轻视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的错误导向。

传统的考试方式“一卷定终身”,只用最后的考试成绩评定教与学的质量与效果,没有其它的辅助考核方式。因此,一些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考试前突出背重点、押考题,蒙混过关,更不要说积极进行课外学习了。

2 考试改革思路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于这一宗旨,冶金工程专业工艺类课程考试方式改革的思路为[1]:从重视理论考试转向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并重,从重知识考核转向知识与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并重。

3 主要改革的方法

3.1 将平时成绩纳入期末课程成绩的评定

冶金工程专业工艺类课程通常在第七、八两个学期开课,而这个时候的学生通常忙于准备考研和找工作,因此,部分学生存在上课不认真听讲、旷课、缺课等问题。为了保证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实行不定期、不定时的抽查点名,将出勤率和上课表现纳入平时成绩部分。

在多媒体教学的今天,学生做课堂笔记的越来越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名言正好验证了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并将课堂笔记在期终考试结束的时候与考试试卷一起交与老师,也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将平时成绩纳入期末课程成绩的评定,占期末课程成绩的20%。这种过程性的考核方式使期末考试成绩部分地贯穿到工艺课教学的每一节课中,促进了学习风气的好转。

3.2 降低闭卷考试在期末课程成绩中的比重

对于工艺类课程的理论部分仍然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试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所指定的教科书,内容覆盖面进一步宽广化,题目类型多样化,既有传统的名词解释、简答题和问答题,又有一定数量的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还在试卷中设计了一定量的综合型题目。闭卷考试成绩只占期末课程成绩的50%,改变了过去“一卷定终身”的考试格局。

3.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

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也是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冶金工程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一个升华过程。目前,冶金工程专业的实验平台建设滞后,实验教学模式落后,实习基地数量较少,实践考核方式落后,导致学生忽视实践过程环节,而仅注重编写实践报告。为此,科学建设实验平台,最大程度地对学生开放实验平台;充分发挥冶金行业办学的优势,与地方钢铁企业建立密切的、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稳定并扩大实习基地的数量,形成稳定的实践基地。在实践过程中改变过去以班级为单位的方式,实行4~6个同学为一个小组的模式,不同分工、相互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一个实践环节。实践结束后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份完整的、内容充实的实践报告。

实践教学成绩由实践表现、岗位口试、实践日记和实践报告四部分成绩组成。实践表现主要考查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迟到、早退和实践的认真程度,占实践教学成绩的20%。岗位口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应知应会,占实践教学成绩的20%。实践日记要求学生记录实践操作过程,记录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其占实践教学成绩的25%。实践报告要求用文字、图标、数据形式对实践教学进行描述和表达,考查学生对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冶金工艺过程的理解、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对问题语言文字表达的能量,占实践教学成绩的35%。实践教学成绩纳入期末课程成绩的评定,占期末课程成绩的30%。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强化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冶金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意识和专业素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冶金工程专业工艺类课程的考试方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通过建立多样化的、全方位的考试方式,改变过去单纯的笔试、闭卷考试的方式,以知识、能力、素质考核并重为原则,重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施理论+能力+过程的考试模式。这不仅能够科学地考查学生对所学冶金工艺类课程和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贾俐俐,孔凡新.工艺类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2,2(4):66-68.

篇5

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在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或者说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按成本的经济性质,工程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指施工过程中,耗费构成的工程实体,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其它直接费用;间接成本指企业内部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管理人员的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固定资产修理费,还有水电费、保险费等。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二、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成本控制认识上存在误区。工程成本控制是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控制,需要所有的施工人员参与,绝非像有的人所认为的那样,成本控制是财务人员的事情,和其他人员无关。如果成本控制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情,就会使导致工程技术人员只注重工程的技术问题,采购人员只关心设备、材料的采购问题,虽然这看起来分工明确,但如果他们都不关心工程的成本,就会为了将自己的工作干得最好,而通过增加工程成本的途径来提高自己工作的质量。从决策上来说,每个职能部门工作达到最优,对于企业来说未必是最优的。企业是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2.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体系不够完善。现在工程项目一般都是项目经理负责制,施工企业一般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成立项目小组,由项目小组定期向企业回报工程的实施情况,权力下放了,但没有明确和权利对应的责任。对于项目小组,有的项目经理根本就没有将成本控制提上日程,因为成本控制所带来的效益是企业的,而工程项目由于将成本控制而带来的质量问题是属于自己的。有的项目经理把成本控制作为可有可无的部分,直接将其作为任务交给财务人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从项目全局进行成本的控制。

3.忽视了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质量成本”是指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保证质量往往会增加成本,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由于在人们的意识里,质量的提高必然是以增加成本为代价,项目经理为了免于承担质量责任,往往就片面地强调质量,不进行成本的控制,这就降低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的项目经理片面强调工程的成本控制,致使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还给企业带来了名誉上的损失。

4.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施工企业除了要明确项目经理的权力和责任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罚分明,是促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动力,也是实施低成本战略的重要武器。当前施工企业在员工的绩效考核方面,尤其是成本控制的绩效考核方面,很少有明确的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使成本控制做不到实处。

5.对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管理,尤其是对材料的管理。工程项目中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有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企业对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管理,导致材料的浪费和窝工现象,这大大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成本。

6.缺少索赔的意识,致使施工企业每年在官司上赔了很多钱。由于工程项目涉及的合同项目很多,就很容易产生违约行为。施工企业如果缺乏索赔的意识,就不能有效地进行索赔和反索赔的工作。

三、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

1.强化成本控制理念,完善成本控制体系。首先施工企业应该明确项目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等责任和相应的奖励措施,奖罚分明,提高项目经理和项目组人员的积极性。其次项目经理应该领导项目小组制定工程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对项目小组的成员进行培训,强化成本控制的理念,建立适合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岗位责任制,规定项目小组成员在核算中的作用、地位和所负的责任及考核奖励的办法,还要对工程成本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找出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工作中的不足,并使之与项目组人员绩效挂钩,进行奖罚,制定项目组内部的奖罚措施,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2.明确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

合同控制: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工程项目变更实行有效控制。工程的施工一般都是以施工图纸和相关承包合同为依据。项目经理应该根据合同要求的工程项目、质量、进度等指标,详细地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制定计划成本的基础。对合同中的暂定项目和存在变更的分项工程,要进行严格审核,及时申报。

材料控制:施工项目的工程材料费一般要占工程总成本的60%左右,显然材料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头戏。材料控制主要靠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采用精益的管理原则,合理堆放现场材料,减少二次搬运;对材料的领取做好管理工作,杜绝材料的浪费。材料控制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1)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施工人员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2)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用量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3)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材料价格的控制包括:(1)对材料的采购价格进行控制。企业应通过市场调研或者通过咨询机构,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选择较低的材料采购价格;(2)对材料采购时的运费进行控制。要合理地组织运输,材料采购进行价格比较时要把运输费用考虑在内。在材料价格相同时,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3)要合理地确定进货的批次和批量,还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确定经济批量。

篇6

 

会计信息化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会计模式,引发了企业会计模式的巨大变革。会计信息化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对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确保会计信息及时性、准确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管理者经营决策的科学化,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即全面运用网络通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对企业所有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应用等处理,通过建立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经营管理及经济运行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会计业务处理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共享化,并可实时、快速地提供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对企业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未来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会计信息化的意义。会计信息化将计算机、通信等先进信息技术融入到会计学科之中,并与传统会计工作模式相结合,使其在会计业务核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会计信息化简化了传统手工作业流程,使会计工作免受领导干预,同时又承担了诸多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大为减少;其二,会计信息化将有关会计业务的所有数据集成于数据库,实现了实时获取、处理、报告信息,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对共享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其三,会计信息化系统对会计信息实施全方位动态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水平;其四,会计信息系统是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系统,实现了处理会计信息的多元化和智能化,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二、工程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路径 

施工企业具有其特殊性,它是集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房修装饰及设备安装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就目前情况来看,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虽然在财务管理等方面应用了软件系统,但是无法将这些独立的业务单元系统相整合,使得信息数据不能在各个部门之间共享。并且这些系统的扩展性较差,只能处理本业务单位的工作事项,不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集成、全面的决策信息。所以,工程施工企业应努力实现会计信息化,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篇7

1、工程造价在投标过程中的控制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市场经济逐渐完善,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现代市场经济以竞争为主,这就要求建筑工程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现代建筑施工企业把握住市场发展的方向,抓住机会,站在市场的角度上提升自身的效益;同时也要加强企业的施工管理,提升效益。

招投标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 必然手段,但是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要想改善投标过程中的不足,除了相关部门做好管理外,同时也要加强标书的编制,使其成为制胜的砝码。要想写出一份满意的标书需要对招标的文件烂熟于心,认真研究,同时对相关的材料也有一定的把握,在进行编排过程中要仔细认真,避免遗漏。当预算结果出来后,要根据正确的格式进行排版,然后定出一个合理的标价,尽量靠近标底,尽量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而在招标过程中,经济标是非常重要的,在投标的企业标底大抵相同的情况下,技术标与企业综合得分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是否中标,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平时注重施工管理,严把质量关,做优秀工程,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

2、工程造价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措施

2.1 施工过程中造价管理的重要作用

造价管理在施工阶段中有重要的作用,是施工企业内部在工程合同的价格控制下依法得到合理利润而开展的管理活动,是施工管理的核心。传统的施工企业忽略造价管理,在完成既定目标的前提下,造成资源浪费,人工费率较低,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2 实施手段

在施工过程中,充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图纸的设计思想,自身的施工水平以及施工设备等因素,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这是工程实施的主要纲领。因为,中标价格较低或设计概算先天不足等原因,这就要求施工必须合理组织施工,节约成本,向管理要效益。施工管理中现场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必须注意其与施工技术人员的密切配合,加强了解,以经营管理为核心,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从施工实际情况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2.2.1 技术人员过于重视施工

从施工现状来看,技术人员过于重视施工,对于工程量的增加没有与业主及时联系,这为结算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对于签证等也过于草率,现场人员不熟悉相关信息,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间接增加了企业成本。

2.2.2 材料的预定与实际不符

材料经费占工程造价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材料采购人员严格按照图纸的设计来采购材料,不可盲目或者根据以往经验采用材料,这样极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为工程结算带来难度。

2.2.3 合理采用机械施工

机械施工要根据具体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合理组织施工,避免人员浪费。

2.3 加强施工人员的法律意识

索赔在建筑工程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其必须建立在合同的基础上,根据合同的条款对相关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加强员工合作意识,按照合同执行义务,组织生产,维护员工合法利益。

可以将工程索赔分为费用与工期索赔两种,其中费用索赔所占的比例较大,而工期索赔主要是针对业主的,而费用索赔则涉及众多,其中主要包括:因发包人原因,造成工程停建、缓建,因甲供材料、设备、资金、技术资料等未能按期到达致使施工单位停窝工的,应向甲方进行停窝工损失补偿;由于出现设计变更等因素导致建设项目出现不必要的变化,除了合同规定外,否则出现损失应该由甲方赔偿;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价格上涨,设备更新费用等导致造价提高同样由甲方负责赔偿。

对此,索赔人员必须做好索赔记录,便于后期工作中提出索赔时有证可依,严格按照合同施工,避免出现反索赔的现象。总而言之,要注意做好合作,在施工中注意细节,节约成本,提升效益。

3、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

3.1 以项目为中心,分层管理

要将工程项目分为不同的等级,采用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方式尽心核算,而工程成本则主要由各项费用组成,将各项费用落实到位,进行责任考核,注重与质量、安全、工期相挂钩,建立有效地管理约束机制。

3.2 做好成本核算

在建设工程正式开工前,要根据设计的图纸做好工程预算,严格分析各项支出,一些费用有必要的化可以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禁止调整,成为固定支出,尽量减少材料费的支出,实行招投标计划,有效地控制成本,实行成本控制。

3.3 成本核算

完成建筑工程施工后要进行成本的核算,这是最后一关,尽量调整可调的差价,在竣工总价的基础上进行成本分析,做好成本资料分析,为日后的工程提供一定的依据。

4、结语

工程造价贯穿于施工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其涉及面广,时间较长,是一项复杂且具体的工作,其综合性较强,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必须注意密切的配合,加强全体员工的合作精神,为公司的经济利益做好控制工作,促进企业的发展。

篇8

1、工程量的争议。一是工程清单数量的问题,在工程施工中,工程量与施工图纸中的量不可能非常准确一致,实际发生的数量超出原投标数量,对于数量上的这种差异,应遵循实际发生原则,依据现场监理、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的复核后进行计量结算。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工程量清单中没有单独报价,在设计图纸中没有此项设计施工要求,而且在其他单价中也没有包含此项工程的工作内容,但是在施工中发生的。有一种情况是工程量清单中没有单独报价,在设计图纸中有此项设计施工要求,而且在其他单价中也没有包含此项工程的工作内容。一种是在清单和设计图纸中都没有,而是由建设单位下令要求增加的工程量,争议较多的是合同外增加的工程量,有时也存在合同内增加较大的工程项目。

2、计量结算价格的争议。对于合同工程量清单中的价格一般的情况下是没有争议的,但最近一些地方投资机构委托审计中也对合同单价提出核减动议。主要争议是对合同中没有价格的项目在重新定价上,表现在变更索赔的项目的价格确定方面。

二、 审计核减与财务制度的冲突

1、收入确认原则。只要其收入可以可靠计量就确认其收入,在已经计量的工程量必然成为施工企业的收入进行确认,作为施工企业财务来讲就可以确认为收入,这点在会计准则——建造合同中明确说明。而审计核减是在确认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审计核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法进行准确预计,建设单位的审计核减是在竣工通车后很长时间进行的,审计核减是施工企业的账务处理跨年度调减项目收入,必然会形成年度利润虚增,项目整体效益不实,给施工企业很大的经营风险。

有的地方建设单位在投标文件的专用条款中增加了施工过程的审计,如“在监理初审、建设单位审核后,报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再进行正常支付”,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这种审计基本上没有执行,只是建设单位审核后就进行了支付,审计工作到竣工通车后一并进行。在施工过程中的审计,对施工企业的成本利润影响不大,一是在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可以进行及时调整,二是对施工企业的项目整体核算不构成影响。最为重要的是要在施工结束、竣工通车后很长时间进行的审计,这种事后审计对施工企业的成本利润影响很大,一是竣工结算完成后,除与建设单位有债权关系外,与外协队伍、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债权债务均已清理完毕,项目的实际成本也归集核算完成,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的成本决算也就基本结束,施工企业的成本利润也随之确定。竣工审计的核减就会出现对施工企业项目的收入减少,加大了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

2、具体情况解释难、资金周转难。工程结束后,现场监理已经撤场,施工企业的项目人员已经调离原来的项目,工程收尾时只有少量的工作人员留在原来的项目,建设单位的最终结算在通车的一两年后才能结束,而审计也是在最终结算完成后进行。所以,对于当时的情况,特别是工程变更的具体情况很难解释清楚,审计人员对原工程实际施工情况了解不足,有时造成正常的结算也给予审计核减。一个工程项目在没有接受审计的情况下,建设单位是不予支付工程尾款的,我国相关部委也有类似规定,建设单位审计的滞后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很大资金压力,同时增加了资金成本,所以,有些施工企业为了急于收回资金,放弃了对不合理审计核减的申辩。

3、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的损失。审计核减的金额少则几十万元,多则达到上百万元,在计量结算后,此项税金就缴纳完成,而审计核减已经计量结算后的工程款就会使施工企业多缴纳核减部分的税金,这部分税金是无法退回的。

三、对建设单位审计的建议

1、正确对待施工企业的地位,合法保护其权益。

2、要合理解决审计与法律以及审计与地方法规、专用条款之间的矛盾。其工程结算审核结果可作为双方结算的法律依据。所以,应当在法律法规上解决好审计的范围、内容、方法的合法性。

3、要对工程造价的审计做出合理规定。工程造价的审计直接影响施工企业利益,价格是否合理应当及时准确界定。工程造价审计应当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应当安排在工程竣工之后,而应当在建设单位批复后,计量结算之前进行,只要完成计量工作,就应视作合同双方正常履行合同。对竣工项目的审计应当在竣工通车后一定时间内完成,超出时间就视作对计量结算的认可。这样规定有利于及时准确进行审计。

篇9

一、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效益,首先应建立健全的质量体系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过程,就是一个建立健全质量体系的过程,建立一个完善有效可靠、科学的质量体系。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企业的员工都认识到:建筑市场是我们企业生存的空间,质量是企业能否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壮大,就要建立不断满足顾客要求,能不断适合建筑市场变化的质量体系。把国家质量管理规范标准与国际质量标准相联系,与国际接轨。切实做到从建筑产品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从提高产品实物质量上狠下功夫,确定专业部门具体实施质量体系的监督和审核。

二、提高工程质量,确保企业效益,要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

任何产品的形成都要经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生产程序,建筑工程质量就形成于每一个细小的过程中,因此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是质量与效益得以实现的必经之路。

1、全过程管理、重点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单位,工程项目作为成本中心,是管理工程的落脚点,因此在项目开工前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其中质量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是对项目进行质量策划和生产程序的具体安排,它不仅在企业的内部达到沟通,而且为业主提供了明确的信任。

2、实行目标化管理

目标管理工作应用系统和控制理论的思想,对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综合性的管理方法,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能力方面计划达到的一组具体要求,它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质量第一、服务周到、业主满意,不断地将最优的建筑安装工程产品回报给业主,奉献给社会的质量方针和一次交验合格100%的质量目标。我们建筑企业在质量上的追求,体现了企业对顾客在产品质量上的承诺,它不仅是我们企业全体员工的奋斗目标,也是规范员工质量行为的准则,确定总目标采用既合理又简单的方法分解为具体定性的或定量的目标,督促企业有关部门有关人员落实到位,责任到人。顺利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质量、安全等指标。为了实现目标,将质量创优确定一项必得指标,在工程开工之初,就根据项目的特点,下达创优计划,确保每项工程在任何一个过程都注重质量的提高,减少杜绝因质量而返工现场,提高工程优良率,达到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3、监督检查施工质量,实行建筑奖罚制度

达到质量管理有成效,督促质量目标有效落实到位。上道施工输出质量是下道施工输入质量的入口,坚持以检验标准为龙头,以技术标准为基础,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即时整改到位,严把质量关,一要把好原材料进场,二要把好过程控制,三要把好计量检测。通过每个环节质量的预防和控制,将问题解决在工程质量形成以前,这是对实物质量进行的检查。另外,还要制定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定期质量体系审核,督促企业内各部门遵从质量体系要求把工作质量做好,所以在实物质量和工作质量上进行双把关。为了确保质量监督与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效,还得健全质量奖罚制度,工程质量达到何种程度给予多少奖励,工程没有达到何种质量标准,又要给予多少罚款。奖罚按企业内部规定执行,不设指标限制。

4、利用科技成果,提高生产力

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不可能总在源头获得利润,施工企业必须出些新招数,吸引顾客,提高顾客的欲望。为提高企业的效益,在加强企业管理的同时,积极开发和利用科技成果,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加强科学的成本控制,使科学转化为生产力,为创高质量的工程产品奠定基础。

三、工程质量、企业效益应以管理创新为依托

改革开放,深化质量效益发展道路,充分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实行管理层和劳务层分离,促使各专业人员在企业内部流通起来,增添了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这不仅达到高效率和为人才利用,也为人才的迅速成长提高了较好环境。

同时我们应认识到劳务人员是现场的第一线人,他们操作水平的高低,思想波动的情况都会体现在工作中,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劳务素质的提高,技术水平的培训,是我们不断关心实施的大事。要求各类作业人员都要持证上岗,特别是一些特种作业人员。我们每个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才能提高工程质量和增加企业效益。

四、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效益,应以顾客为中心,树立建筑企业形象

篇10

1. 施工前

要结合施工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自身的机械设备、施工经验、管理水平和技术规范验收标准,编制一套切实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该施工方案是工程实施的行动纲领。因为,中标价格较低或设计概算先天不足等原因,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合理组织施工,节约成本,力求在管理中出效益。

2. 施工过程中

现场经营管理预算人员必须与施工技术人员,材料机械人员密切结合、互相了解,以经营管理为核心,以节约成本为目的。目前,施工企业在这方面往往存在欠缺,经营技术严重脱节,材料、机械各自为政,势必造成成本的大量流失及浪费。如:

第一、现场技术人员只顾施工,对于施工中的工程项目或工程量增减未能与业主及时办理变更委托手续,或手续模糊等,都给结算带来很多麻烦。对于分包队伍,现场技术签证过于草率,不熟悉定额内容,将造成人工费的流失。

第二、材料人员定货数量一定要根据技术人员提供的图纸量略加损耗来控制,避免浪费。定货单价要及时反映到经营部门,以便经营部门能够调整预算价差。对于特殊材料价格严重超出概算的要有业主部门认可,否则,将为结算带来不便。

第三、机械部门在机械台班安排上,要考虑现场工作量情况合理组织实施。

造价管理是施工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企业内部在工程合同的价格控制下依法得到合理利润而开展的管理活动,是施工管理的核心。现代施工企业区别于计划经济下的施工企业的管理主要在于

“造价管理”,以往的施工企业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势必造成材料的大量浪费,工人的施工效率较低。

二、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基础工作薄弱,预算编制存在问题

预算编制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现场调查不深入,成本分析缺乏可靠基础。出于成本的考虑,报价人员往往没有深入、详细地踏勘现场,对于设计方案能否进行优化以节约成本心中无数,对地方资源可利用程度把握不准,料源、料价调查结果缺乏准确性,编制报价时不做对比分析而直接套用信息价,以致成本分析缺乏可靠基础,使得决策者心中无数,直接为以后工程造价失控埋下伏笔。

2. 缺乏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定额

现行工程预算定额尽管在不断补充和完善,但还跟不上价格变化与建筑材料更新换代的需求。而不少企业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定额体系,其原因在于:由于建立企业定额是一项涉及专业面广、人员素质要求高、投入大、周期长的系统工程,很多企业有“畏难”心理,致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停滞不前,成为企业造价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3. 造价人员素质偏低

高素质的工程造价咨询从业人员是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健康发展,与国内外同行开展竞争并能取胜的保证。新时代的工程造价人员应是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法律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人才。我国目前从业人员原有的专业知识水平远远不能适应建筑大市场发展的需要,更不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环境。

4. 市场竞争不规范

这几年来,在政策宏观调控下,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逐渐压缩,而从事建筑施工的队伍却有增无减。供求关系的失衡使得本已激烈的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一些施工企业为争得施工任务不得不面对难以接受的招标条件,如压价承包、垫资施工、压缩工期、肢解发包、指定分包等。面对这些不规范的市场交易,施工企业只有拼老本,保眼前。长此下去,企业缺少更新改造的后劲,冲击了正常的工程造价管理,而现行的政策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这样也就更加助长了建筑市场竞争中的不规范行为。

5. 工程前期造价管理薄弱

目前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在工程建造阶段,只重视工程的承包价格,建造过程中的变更造价及结算造价,而对于工程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造价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工程投资估算不足,在资金不落实的情况下急于上项目,编制虚假的施工概预算,搞钓鱼工程。也有些工程在投资估算中未考虑动态的调整因素,造成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的问题不能按时完工。这些情况由于放松了前期的工程造价管理,使得工程上马后即资金短缺,投资不足,造成工程干干停停的现象,既加大了浪费,也给工程结算带来了困难。

6. 业主行为的不规范

现阶段我国投资体制还不完善,责任机制还不健全,负责工程发包和工程款支配的业主方和工程建设的效益缺乏直接的利益关系和约束机制。特别是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使得业主在建筑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业主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的行为是否规范。某些业主方的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在建设工程中不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不严格履行合同条约,随意压缩工期、压低造价。由此可见建筑市场治乱的首要着眼点,就是要规范业主的行为。

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 欠缺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缺乏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和相互沟通,工程监理单位往往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与进度管理,很少介入投资决策分析。在施工招投标阶段估价不准,使得工程在实施阶段,或者由于资金短缺,或者成本管理不严,导致投资管理失控。边设计边施工,经常出现施工单位等图纸的现象,导致工程不能按期完成,贷款利息不断增加,原本紧缺的资金在恶性循环里运行,给企业、金融机构和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 企业定额的编制没有普遍化

工程款的支付往往是以定额为依据,定额消耗量又以几年前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的统计为基础。不同水平的承包商依据同一定额编制不同工程的价格,无法区别承包单位在不同地点、不同工程上的价格差异。这种静态、滞后的取定方法,难以实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实物法预算编制,很难体现技术进步给降低工程造价带来的好处,并且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要求。

3. 现行投资控制中,占重要地位的合同管理还未完全规范和法制化

第一、合同条款不够严密,实施过程中合同双方对合同条款的理解不一,合同双方在解决争议的同时已影响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第二、对合同的法律性认识不足,有法不依。

4.造价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全方位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

我国现有的工程造价顾问或咨询公司,其主要业务大多是依靠定额进行工程预、结算的审核。其人员往往只具有从事概预算工作的资格,因此在推行造价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不适应现代造价管理的要求。具体表现为:

第一、专业技术素质较低,不能独立果断地处理复杂的工程技术经济问题,投资预控能力差,大量的工作仍停留在事后处理阶段;

第二、缺乏组织协调工程项目各主体间关系的能力;

第三、缺乏经济和法律知识,处理索赔能力差,尤其是缺乏对国

际工程管理中的FIDIC合同条件的理解。

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这种专业水平显然不能满足现代化工程造价管理的要求。如果不尽快提高其业务管理水平,我国建筑企业失去的不仅是国外建筑市场,甚至还可能因建筑业的全球化使得我国国内建筑市场也将由国外建筑商所占领。

四、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建议

1.做好工程量的统计工作

工程量的统计,是造价管理中一项最基本的工作,统计人员应熟悉施工现场的情况和概预算方面的知识,招标书中的工作内容、标准,合同签订的工作内容、标准,掌握一些施工常识,不错算、漏算工程项目,与预算人员密切配合,善于发现可以进行索赔的因素,如实做好统计报量工作。

2.做好工程实施中的索赔工作

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熟悉招标书中规定和合同文本之规定,善于抓住索赔机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常见的索赔有;延误工期索赔,变更索赔,赶工索赔,不可抗力索赔等。承包商不一定期望每一个索赔均获成功,但不应放弃任何一个索赔机会。同时要注意索赔的程序和有关资料的整理,以作为日后索赔工作的有力证据。

3.建立良好的造价管理系统

造价管理部门在承包商内部应处于造价管理的核心地位,其它各部门应与其密切配合,材料采购清单及发票复印件、工程变更、技术交底、施工方案、生产计划安排等资料都应递交造价管理部门。然后由该部门的预算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定期进行核算,当发现预算用量与实际用量有较大出入时,应分析是预算原因还是施工管理的原因,并相应采取补救措施。当存在投标中不可预见的特殊原因时,应结合合同有关规定及时合理地提出索赔方案。

4.技术和经济相结合

经济与技术,虽是两个不同范畴的学科,但在工程施工中,两者结合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施工企业的技术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建设工期上,这是无可非议的,说明重视社会效益的一面。但同时必须注重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经济效益,严重亏损,面临生存的危险,那么我们的技术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技术是手段,经济是目的,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达到良好经济效益是我们每个企业的目的。技术与经济,两者相辅相成,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有不良后果。例如:我们制定的一项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如果为了抢工期,不惜代价地投人大量人力物力,虽然抢出了信誉,却造成了亏损;如果为了保质量,不惜代价地提高建筑标准,虽然保证了质量,却使工程费用大大超出了工程合同造价。反之,如果我们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在考虑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同时,也考虑到严格控制工程合同造价,厉行节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那么,我们就有雄厚的资金购买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从而更有能力使工程的工期和质量得到可靠的保证。因此,技术方案与经济管理的结合,对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5.重视施工的签证,积极组织索赔

在施工过程就要重视施工签证,积极组织索赔工作的开展,到工程结算时才能有理有据地进行总索赔。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签证,善于收集各种有利工自己的证据,如设计变更、赶工、不可抗力、招标文件或合同规定以外的工程均要让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进行及时的签证工作。并及时提出索赔方案,以力求在结算时总体索赔成功,并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否则,会出现与建设单位、设计等单位的推诿扯皮现象。从而影响自己的声誉和经济效益。

签证内容如下:

第一、有经验的承包商不可预见的恶劣的自然条件和非承包商人为障碍。

第二、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中的书面变更通知书。

第三、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原因造成施工中断和工效降低。如:甲方供料不及时,资金不到位、图纸不到位等引起的索赔。

6.采取积极的措施,减少或杜绝工程款的拖欠

因为现在的市场是买方市场,所以有好多施工单位没有饭吃,有些建设单位或叫业主就抓住施工单位的这种急于承揽施工任务的心理,把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转移到施工企业,所以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注意业主的资金到位情况,而且签订并严格执行合同中的约定投入和收工程款的“同时率”的原则。这样,才不至于出现使施工企业大量垫资,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将施工企业拖垮的悲惨局面。

参考文献:

[1] 胡同涛,王书贞,刘献忠. 工程造价管理存在问题及处理措施 [J]. 科技信息,2009,(29):896

[2] 崔思楠,王璐洋:浅谈工程造价管理重要性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6) .

[3] 刘从区:试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J]. 科技促进发展,2008, (07) .

篇11

企业在获取招投标信息的同时,应组织各职能部门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在对投资方的资信、财力及履约情况,工程性质;工程概况、工程施工条件、投资额、投资资金到位率、工程付款、工程风险等情况分析后,确定是否参与投标。一旦确定参与工程投标后,必须重点把握的方面:(1)在获得招标文件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学习、研究、理解招标文件,弄清招标范围和要求,组织人员勘察现场,从中找出问题及疑问,向招标方征询。在答疑会中,向招标方征询问题应有选择性,对于确实有影响造价或较模糊的及概念有歧义的,可向招标方提出。对于有些可能成为索赔依据的或其他对造价影响偏差小的,可不问。(2)编标人员应认真学习熟练掌握《计价规范》和政策法规。编标时应一丝不苟,充分满足招标文件中的各项要求。对于有些图纸不全的,需凭经验估算的,应征询有丰富现场施工经验的人员,实事求是,不准高估冒估;也不许低于成本价。同时应准确、合理应用报价依据和定额,编标程序一定要根据招标文件要求,不得擅自改动。(3)根据工程量清单和图纸等招标文件,编标小组得出预算结果后,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最后确定标价。确定投标报价主要根据招标文件的评标办法定价,同时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模糊测定其他单位的报价;根据招标文件揣摩发包人的心理等,应充分应用不同的投标策略和投标技巧,考虑企业自身实际利益,确定最终报价。最终报价一定要在合理范围内略低,增大中标概率。

投标书中技术标和商务标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在编制标书过程中,重视商务标报价合理的同时,也应对主要工程的关键施工技术方案,组织最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方案讨论和论证,以保证技术标的优势。同时,企业的资质及业绩状况在技术标中也占一定的分数,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争取优质工程,在综合竞争中形成良性循环。

2 施工合同的签定及执行过程中造价管理

2.1 施工合同

合同的签定:合同是双方履行义务的重要的书面依据,也是解决双方争议的最重要的依据;合同是造价控制的依据。因此,合同的管理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施工企业在订立各类合同之前,一定要加强合同条款的事先审查,保证合同订立的合法性、全面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做到事前监督、防患于未然。在合同签定前,对合同文件是否齐全;程序是否合法;条款内容是否完整全面、公平合理;定义是否清楚、准确;风险是否合理分担等要进行全面审查。以免企业在以后的合同执行中被动、吃亏。施工企业在签定施工合同时应着重重视以下条款:工程承包范围、合同文件的组成及解释顺序、合同双方的义务及费用支付、工期及质量、合同价款的结算调整、工程款的支付等。

施工合同是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的主要依据。在合同签定后,合同的交底是履行好合同的关键工作之一。过去有些施工单位常有施工和造价管理人员不了解合同的内容,造成合同管理和造价、施工管理的脱节,不利于造价的有效控制。因此,合同交底必须做到全面、全员、全过程交底,使工程管理的每个人都掌握合同的精神,以合同办事。同时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包括双方交涉、往来的书面文件,原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中未包括的新增工程项目的签证等,以预防在结算时产生合同纠纷。

2.2 施工现场的工程造价管理

施工过程中,现场经营管理预算人员必须与施工技术人员,材料机械人员密切结合,互相了解,以经营管理为核心,以节约成本为目的。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施工管理人员要及时与现场工程师或监理办理变更签证手续,为日后的竣工结算做好铺垫。在对分包队伍的管理中,现场技术签证、人工签证要谨慎,以免造成人工费的流失。在材料管理方面:材料人员定货数量一定要根据技术人员提供的备料单来控制,避免浪费。定货单价要及时反映到经营部门,以便经营部门能够调整预算价差。对于特殊材料价格严重超出概算的要有业主认可,否则,将为结算带来不便。机械部门在机械台班安排上,要考虑现场工作量情况合理组织实施。施工中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加强索赔意识及熟悉索赔程序。工程索赔就是施工企业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根据合同法律、法规及惯例,对应发包人的过错造成的损失,要求给予补偿的行为。搞好索赔管理是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护自身正当利益,减少损失降低风险,增加企业效益的有效措施。

工程索赔分为费用索赔、工期索赔。其中,费用索赔是重点。工期索赔只是要求业主方对施工方工期的合理顺延,这只能使施工单位工期得到补偿,但是,由此造成的费用损失只能通过费用索赔来实现。实际施工过程中,费用索赔主要有:(1)因发包人原因,造成工程停建、缓建,因甲供材料、设备、资金、技术资料等未能按期到达致使施工单位停窝工的,应向甲方进行停窝工损失补偿;(2)因变更设计等原因造成建设项目变化等原因,除非合同另有规定,否则,由此引起的损失应向甲方索赔等等。

3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措施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施工项目是否盈利。因此,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应渗透到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及施工管理措施中。建议的成本控制方法:(1)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以项目为中心,分层管理,分级核算的承包和核算体系。建立成本责任制,从工、料、机人手,进行责任考核,并与质量、安全、工期指标挂钩,充分应用激励约束机制。(2)作好成本核算,工程开工前,按施工图作好成本预算,分析出人工、材料、机械的含量,并与中标预算作好对比。制定人、材、机的成本目标,若人工费为清包,可一次包死,不再调整,此项支出为固定值。材料费节省的前提必须实行材料招标,实行质优价廉,以投标材料价为限额,特殊材料高于投标价的可平衡于其他低价材料。实行有目的的控制成本。(3)工程竣工后,进行成本核算。作好竣工结算,按照合同调整可调的价差,在竣工总价的基础上,进行成本分析,做好竣工成本分析资料,为今后的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篇12

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是随着国家对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力发展而来的,这是政府职能从微观活动的直接控制和管理转变为政府宏观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社会中介机构能做的事就应该放手让社会中介机构来做,政府要创造好的政策环境,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同时也要督促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按有关法规办事。

1 目前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现状

目前,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在拓展造价咨询业务范围、加强执业人员素质培训、完善执业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进步明显。

1.1 咨询服务从原来单一的实施阶段咨询服务向全过程造价控制服务方向发展。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业务范围从原有的从事工程建设概算、预算、结算、标底编制等单一的被动服务,逐步扩大到提供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方案比选、优化设计、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服务;从原有的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等少数几个专业,逐步扩大至公路工程、铁路工程、航空工程、核工业工程、新能源工程等20多个专业。

1.2 企业注重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专职专业人员逐年递增,对注册造价工程师、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的需求进一步加大,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良好现象,职工队伍进一步得到稳定。一些企业每月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对业务校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组织专业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开展专题学习,对专业人员特别是年轻专业人员执业水平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有些企业积极引进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专业人才,为拓展业务范围和提升业务质量奠定了基础;部分企业对本企业报考造价工程师的人员建立激励制度,对提高注册造价工程师实际到岗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1.3 一些企业设立了专门负责执业质量审核的内部机构,严格落实成果文件审核把关制度,部分企业将造价咨询业务资料归档与经济效益挂钩,对促进成果文件档案管理的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2 目前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存在问题

虽然目前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我们仍要清醒地看到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仍存在不少问题。

2.1 企业执业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部分企业在归档资料中缺少现场签证、现场踏勘记录、会议纪要、计算底稿等必要的计价资料,导致部分成果文件计价依据缺失或不完整;少数企业不注重收集委托方确定或调整计价原则的书面资料,不在咨询报告中阐述应保留的执业意见,承担了不应承担的执业风险。

2.2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收费标准执行不到位。不少企业的咨询服务收费普遍低于现行收费标准的80%,除少数项目为企业间相互降价竞争外,多数为招商引资、政府工程等项目强行压级压价所致。

2.3 执业质量控制措施执行不到位。部分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组织机构设置不健全,部门分工和岗位职责不明确,少数注册造价师签字盖章不规范,咨询成果质量控制没有落实到位或简化“三级复核制”,有的甚至流于形式,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混乱,未按规定建立企业及执业人员的信用档案。

2.4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制度缺失。企业对人才队伍建设还不够重视,技术力量薄弱,后备人才稀缺,虽然企业有人才培养制度,但激励办法及措施不到位。造价专业技术人员持证上岗率偏低,特别是有些单位的造价工程师,虽然办理了注册手续,但实际不能到岗工作,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和咨询成果质量的控制。另外,日常管理中发现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流动过快,企业栓心留人机制不健全,阻碍企业长足发展。

3 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

3.1 进一步完善行业自律建设,加强咨询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咨询企业信用评价工作,积极引导企业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倡导企业文化建设,让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一步扩大诚信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咨询市场环境。

3.2 对工程造价咨询行业进行公开招标,对服务收费低于成本价的企业清除出工程造价咨询市场,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部门对于招商引资、政府工程等项目法人违法压价行为进行查处,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制环境。只有政府、行业、企业各方按制度来办事按规则来办事,才能保证整个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可持续地健康成长。

3.3 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日常管理工作。对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各企业应对照检查评分办法和日常管理要求狠抓整改落实。对于人才管理和人才培养,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建议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定向招聘等形式储备人才,解决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建议通过交流学习、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执业能力。

3.4 加强学习,针对性地组织业务座谈会、技术交流会、专题学习班等各层面的业务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整个行业质量控制管理水平。

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是建设工程承发包计价的首要关键环节,编制质量对于保证招标有效性,减少结算纠纷,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作用至关重要。随着以清单法为代表的工程造价计价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知识、新规定层出不穷,各中介机构只有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特别是加强清单计价知识的学习培训,努力提高业务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竞争激烈、矛盾多发的咨询市场。

学习培训要针对工程造价专业性强、知识面广的特点,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分析专业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准、层次,采取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的学习方式,以清单计价规范、各类计价依据和计价规定、业务指导规程、实际案例等为重点,力求务实高效。积极参加行业组织的各类培训和质量检查,取长补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技术素质。各咨询企业之间要深化交流、互相提高,向文明服务、执业规范的企业进行借鉴、学习;规范自身行为,不断增强责任感,确保咨询业务成果质量,共同促进行业整体工作质量的提高。

3.5 进一步提高政府相关部门为行业、企业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目前工程造价咨询人员短缺,尤其是一线的造价技术人员持证上岗率偏低。经过多次调研,很多企业反映政府相关部门要更好地为基层企业服务。比如,建筑施工类六大员考试,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一般一年可以考两次,但造价员考试一般每年就只有一次,(北京、广东一年两次,福建省一次是建筑类专业学生考试,一次全省统考)。但像江苏这样的建筑大省,规定却只有两年才考一次,导致不少工程造价咨询专业技术人员只能到其他省去考试。建议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修改一下有关文件规定,为企业多考虑,更好地为工程造价咨询专业技术人员服务。

4 结束语

目前,住建部《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其中第十三条(使用国有资金投资的建设工程应当执行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有关主管部门的工程计价依据,按照国家清单计价规范编制工程量清单。国家鼓励建设单位推行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和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交通运输、水利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对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工程质量检测、招标、造价咨询等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状况、违法违规情况等予以采集和记录,逐步建立统一的诚信记录查询系统。对于政府投资工程和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建设工程,诚信记录应当作为选择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工程质量检测、招标、造价咨询等有关单位的依据)都明确了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责任,第二十七条同时也明确了相应的违法现象的处罚规定。

我们可以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制度逐步出台和到位,政府、行业、企业各司其职,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会越来越规范,其中的问题会逐渐解决,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会更快更好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住建部.《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篇13

2.沼气工程。沼气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利用沼气,可以节省煤气、秸秆、电的使用,可以用来做饭发电,大大的节省了农民家庭的开支。通过对动物粪便的发酵,代替化肥,从而能够使土壤的营養成分得到改善,沼气工程需要的原资源很广泛也很普遍,比如秸秆、树叶、枯草、动物粪便等,都可以做沼气工程的发酵原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

二、沼气工程对生态农业带来的效益 

通过沼气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让许多能源都实现了二次利用,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再循环,动物粪便通过发酵,杀灭了粪便中的细菌,减少疾病的发病率,农村的卫生得到了提高,要使生态农业均衡持续发展,必须将沼气工程利用起来,沼气工程减少对农业环境的二次污染,促进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友好相处,可以增大经济效益,例如用沼气做饭,可以节省煤气电气的花销;用沼渣喂猪,减少了饲料的费用;沼液还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避免了使用化肥对土地造成的危害,沼气工程的展开,可以提高农民对卫生的认知,让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有效的加强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改善了农村的卫生条件,对传染病的预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减少难闻臭的气味,苍蝇小虫等害虫不断减少,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沼气工程是加快社会主义信从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对农业生态系统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沼气工程可以减少农民在生活上一些开销,例如一个养猪专业户,猪的尿液和粪便为沼气池提供了原材料,但沼气池的沼气让农民使用,农作物对化肥和农药的需要,可以通过沼气池解决,使农业成产的成本显著下降,在果园里养鸡,鸡可以吃果园里的种子,和落在地上的果实,这样不但解决了果树不受害虫的影响,也提供了鸡的饲料,从而实现无公害果园的发展。沼气工程实现了能源多次利用彼此循环,也对创新新能源做出了重要贡献。 

沼气工程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沼气工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生活污水、动物粪便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人们对沼气工程的认识得到了提高,从而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农村的经济水平也在逐渐变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真正的做到节能减排,促进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普及生态文明,增强人们对环保的意识,促进农村精神文明的发展,这些基础都有利于沼气工程在农村的发展,能够使沼气工程的工作很好的在农村展开。完善沼气工程的建设,扩大沼气工程在生态农业中的所占比例,提高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回到家乡创业,提高科技含量,加大工作力度,发展沼气工程,生态农业与原来的农业进行比较,不但产量也得到了提高,而且农民对种子化肥和农药的成本也在减少。 

沼气工程实现了能源生态和能源环保,农民生活中的废物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我们要利用好可再生能源,保护好不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而利用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沼气工程的在生态农业中的实施起到了很大作用。1.解决了农村生活能源多样化,提高了农民生活环境质量,使农村的环境更加清洁。2.促进了农村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带来了极大地经济效益。3.农作物无公害,绿色环保高产高效,实现农业生产无害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在销量上也有显著的增多。推动农业生产结构,沼气工程是必不可少的流程,沼气工程可以对废物充分利用,变废为宝,实现物尽所值。改善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沼气工程是必要夜歌必要的环节。 

三、结语 

沼气工程对农业生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带来了很大效益,因此要更加注重沼气工程在生态农业的实施,加强对沼气工程的技术创新以及广泛的应用,从而可以促使沼气工程更好更快的发展,调动农民的积极主动性,让沼气工程在生态农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蕾蕾.基于沼气工程的生态农业工程模式及其效益分析.科技与创新[J].2014(1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