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不同行业的商业模式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KMV模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一、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日益完善,金融产品日趋复杂并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风险暴露成倍增长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贷款占银行总资产的绝大比重,因此信用风险也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截至2013年3月末,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达到524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9%。
本文意在比较分析我国不同规模的上市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状况,进而研究导致它们面临不同信用风险状况的原因,从而提出建议。在同一时间段对上述银行进行横向比较的同时,笔者还将根据时间对各银行进行纵向比较,特别研究次贷危机前后,各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的变化。
二、研究假设
H1:三家银行的违约距离自2007年开始逐年减小,理论违约概率逐年增大;
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由于次级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关闭,股市震荡,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中国金融市场虽然相较美国、欧盟、日本等受影响较小,但仍受到了很大冲击,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增加,因此,笔者猜想三家银行违约距离会减小,而违约概率会增大。
H2:三家银行中,中国建设银行违约距离最小,理论违约概率最大;
由于中国建设银行为国有控股银行,虽上市前很多不良资产已剥离,但其未剥离的不良资产比例仍大于招商银行与北京银行,再考虑到其存贷比率较其他两家银行低,因此,笔者猜想建设银行的违约距离较其他两家银行小,而违约概率较大。
三、研究方法
(1)估算企业的资产价值及波动性
根据上市商业银行股权价值的期权特征,利用Black一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由股权价值和股权价值波动率倒推出上市商业银行资产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率。
四、数据来源与分析
本文选择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北京银行三家上市商业银行代表三种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进行案例分析。所使用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包含这三家银行2006年至2012年每日股票收盘价、每股净资产、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股本数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6至2012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由上图清晰可见,三家银行的违约距离均在逐年递减,违约风险逐年增大,同时,中国建设银行的违约距离要明显小于另外两家银行,其平均违约距离为5.9595年,招商银行次之,平均违约距离为6.5185,而北京银行违约距离最大,平均为6.6405,说明中国建设银行违约风险暴露最大,招商银行居中,北京银行最小。中国建设银行的违约距离下降速度也要明显快于另外两家银行,违约风险增长速度更快。违约概率均在逐年上升,中国建设银行的上升速度明显快于另外两家银行,而且违约概率也为另外两家银行的100倍左右。
五、结论
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及北京银行的信用风险自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都在增加,其中中国建设银行的信用风险暴露最高,这可能与其不良资产高、存贷比降低、非利息收入减少,核心资本充足率降低有关。同时,也有中国建设银行中间业务较弱,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的可能性。数据分析结果与之前研究假设一致,说明KMV模型较好地反应了银行当前的信用状况。
篇2
商业模式创新作为提升企业战略性竞争优势的直接途径,是企业应当具备的关键能力,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下,商业模式创新不仅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更为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保障。而石化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其商业模式创新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
商业模式不同于盈利模式,它既包含价值的创造,还包括价值的获取等内容,早期对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更多的关注于企业产品、营销等内容,现阶段已延伸到战略层次,即关注消费者需求、市场细分以及战略目标等内容。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增强其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而商业模式创新既可以视作提升企业服务质量提高客户价值的过程,还可以视作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创新过程,其中,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包括业务系统、盈利模式、企业价值以及自由现金流结构等。一般而言,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主要以增加客户价值为目的,通常涉及到多个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同时变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商业模式的创新能为企业开辟新的盈利领域,并在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延续企业的盈利能力。毋庸置疑,商业模式创新必将是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决胜的关键。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
企业一般不会自发地选择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主要原因在于,商业模式创新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与时间,也并非所有的商业模式创新都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一定外力或内力的驱动下,企业才会选择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而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技术、市场需求、行业竞争等。
(一)生产技术驱动
网络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商业模式这一概念,因此早期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行业上,互联网技术自然成为了早期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了技术驱动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对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的重要意义。生产技术的转变在提高企业产品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从而转变企业的商业模式,扩大企业的盈利空间。从宏观的角度而言,驱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生产技术可以划分为被大多数行业采用的基础技术以及只适应于特定行业的专业技术;从微观的角度而言,驱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生产技术则包括行业内普遍采用的基础技术以及企业单独使用的专利技术。由大多行业或同行大多企业使用的基础技术推动的商业模式创新通常能大幅拉动国家整体经济的增长,具体到行业而言,考虑到不同行业对同一种基础技术的依赖程度不同,因此同一种基础技术推动的商业模式创新对不同行业带来的效益存在较大差异。由特定行业使用的专业技术或特定企业使用的专利技术推动的商业模式创新在最初阶段往往只会为这些行业或企业创造新的效益,并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但考虑到技术外溢以及专利技术边界的模糊性,此类商业模式创新同样能为其它行业或企业创造收益。
(二)市场需求驱动
伴随着时间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需求也将呈现深层次、多元化的变化,这种变化并不一定都具备可见性,唯有挖掘这些隐藏的市场需求,企业才能不断地成长。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在更好的为客户提品与服务的同时,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企业无需利用新的技术,只需为消费者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即可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这种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通常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与导向,以满足消费者被忽略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显现成效,就长期而言,企业需要将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两股动力结合起来,才能更彻底地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三)行业竞争驱动
行业竞争是迫使企业寻求创新机会的最大推动力,相关研究表明,企业的压力往往来自于技术以及经营方式的改变,当这种压力积累到某一临界状态时,企业便会产生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需求。商业模式创新作为提高行业或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受到行业竞争的驱动毋庸置疑,然而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由此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存在明显差异,部分企业更倾向于依靠企业自身的经济技术实力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进而带动行业发展,另一部分企业则更倾向于与关联产业进行合作创新,在分散风险、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行业竞争力,而这通常与企业自身的实力与管理层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
事实上,单纯地依靠技术而忽略市场需求,抑或是单纯地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忽略技术升级的商业模式创新都无法为企业盈利空间的持续性扩大提供保障,在竞争中寻求商机是新时期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于2012年1月申请破产保护的柯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柯达曾是20世纪70年代全球影像业的霸主,于1976年发明了全球第一架数码相机,拥有数千项专利技术,却因在行业竞相发展数码产品之际执着于胶片产品,忽略市场对数码产品的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方向,在数十年内彻底失去了其在影像业的优势地位,直至破产。商业模式创新既依赖于包括技术创新在内的内在动力的推动,又依赖于包括市场需求、行业竞争等在内的外力的驱动,还需要以切实可行的实施途径为保障。
石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施途径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顺利实施需要以恰当的创新途径为前提,从商业模式要素的角度而言,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是探求改变商业模式要素关系的途径。在现实中,不同的企业、创新程度等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其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差异,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根据企业的创新程度对其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特征进行了归类,具体如表1所示。
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企业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因此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选择也可以从价值链的视角来解释。以石化企业为例,石化资源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一方面,石化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石化资源的开采与使用等环节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国家政策对石化企业的约束力度较大。与此同时,我国石化企业主要以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为主体,石化企业的总数量较少且普遍规模较大,国家对各企业的分工也各不相同,鉴于此,石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石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应以完善其产业链为核心,并综合加强人力资本、推进组织变革。石化产业的价值链主要由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以及顾客价值链四个部分组成,根据波特的定义,企业的价值链涵盖了所有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因素与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企业的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等,另外,企业价值链还包括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组织结构等内容。从价值链的角度而言,石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包括供应源、技术、渠道、营销模式等内容的创新,而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可大致划分为四种,即纵向或横向一体化延长价值链、拆分价值链、价值链延长与分拆结合以及价值链上活动的创新,换而言之,石化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是其价值活动的整合。但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选择与路径规划过程存在较浓的主观色彩,高级管理层的决策直接关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败,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在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持续性地对创新工作进行调整与改进。
对策建议
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普遍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而造成这些隐患因素的可预见性与可控性普遍不高,结合石化企业来看,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变化、行业发展速度、人才支撑强度等方面,加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与较长的周期,因此在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市场变化、注重外界环境变化并加大企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一)重视同业市场变化
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的进程中要对市场变化予以充分重视,这种变化既包括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又包括竞争对手商业模式的变化,考虑到我国石化产业的特殊性,竞争对手商业模式的变化对企业自身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更为突出。企业需要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商业模式创新,石化企业作为行业密集型行业,其勘探、开采以及运输等过程都与技术紧密相关,由于石化企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其知识技术具备较强的外溢性,因此在与其竞争的同时寻求合作机会,从竞争对手的商业模式变化中探求可能被企业自身忽略的市场变化,重视竞争对手商业模式,尤其是核心技术的变化,鼓励知识技术外溢,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确保企业有足够的技术支持,以保持石化企业自身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力。
(二)注重外界环境变化
企业所处的经济、社会、法律等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为了确保商业模式的转型成功,石化企业必须频繁地在外界环境的变化中寻求提高企业价值的机会。考虑到石化企业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在某些情况下,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所面对的政策经济环境会存在一定的敌对性,这意味着石化企业不仅面临着来自于同行的竞争压力,其自身原有的竞争优势也存在消失的可能。换言之,在敌对的环境下,石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不仅不会提高自身效益,反而会为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石化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之际需要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较为准确的预判,把握创新时机。
(三)加大企业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支撑力度对企业的整个商业模式创新过程都有极大的影响,尤其对技术密集型的石化企业而言,人才在其整个商业模式创新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决定了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时点、创新途径以及创新进程;另一方面,企业科研人员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进程与效果,决定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因此,石化企业不仅要加大对管理层洞察力的培养,使企业能准确把握经济市场走向,提高商业模式转型效率,还需要提高管理层心智的开放度,这种开放的心智要求企业高管勇于对消费者公开企业的关键知识技术,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服务的信任度与忠诚度,稳定并扩大企业的消费群。另外,石化企业还需要探求与其它科研机构以及高校的交流合作机会,提高企业的科研水平以及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Venkatraman,N, and Henderson, J C. Four vectors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Value capture in a network era[A]. From strategy to execution: Turning accelerated global change into opportunity, Berlin: Springer, 2008
2.杨嵘,郭黎星.介观层面中国石化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2(1)
篇3
CSO Business Model and Its System Dynamics Simulation
DAI Ming, CHEN Luojun
(School of Economics,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system dynamics to simulate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CSO business model, and analyzes relationship among the factors. The result shows that, customization demand is the basical reason for it arise and development, and R&D input rate determines its position in the relevant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Key words: customization; systemintegration; outsourcing; business model; system dynamics
自1993年启动“热情拥抱”(Warmly Embrace)计划以来,IBM公司通过剥离电脑主机业务、外包公司全部广告业务,卖掉对公司没有商务价值的技术,再将PC业务整体转让给中国联想公司,使其业务集中于服务 (IT顾问、系统整合、外包、教育和培训、融资、维修)和中间软件开发(系统管理、应用和交易服务、合作和信息服务、数据库),成功地从生产主导型企业蜕变为服务主导型企业,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同样,2000年以来,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先将生产部、计划部、采购部、进出口部、认证部、外协合作部、发货部、仓储部等部门合并,接着取消外包制造、组装、包装、发货和物流等非核心业务,仅保留市场和研发两项核心业务,成为一个没有生产车间、没有库存的全球最大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后的华为连续推出业界领先的系统解决方案,并在西班牙、摩洛哥、阿联酋等多个国家拿到外包大单。无独有偶,世界五百强企业Gdf Suez、Novartis、Cisco Systems、Ingram Micro、Schlumberger、Accenture以及中国的中兴通汛、怡亚通等都通过相似的转型或升级成为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上述企业提供的产品不尽相同,但其商业模式均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其运营主体属于高端服务企业,产品是根据客户个性需求定制的系统解决方案,而系统解决方案的制作部分或全权由外包商负责,本文将这种基于“客制化/Customization―系统集成/System-Imtegration―外包/Outsourcing”的作业模式称之为“CSO商业模式”[1](类似表达形式参见产业组织的SCP范式:结构Structure-行为/Conduct-绩效Performance[2])。
从IBM和中国华为等企业的影响力、业绩(2011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Gdf Suez位居第38位、IBM位居第52位、华为位居第352位)可以看出,CSO商业模式集高端性、前沿性与成长性于一体呈引领未来之势。然而,从总体上看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发展尚不尽人意,如全球每年数万亿美元的外包项目中,中国企业所占份额不过7%。在全球每年数千亿美元(2010年约2310亿)的IT服务外包市场中,中国仅占858%的份额,而印度占3199%。基于此,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CSO商业模式进行仿真,分析该商业模式的运作机理及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而为我国企业赢得外包大单占领国际市场提供指导和借鉴。
1CSO商业模式的基本结构
商业模式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3~6]。本文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如何向市场提品或服务并实现盈利的方法与路径,包括其构成主体和主体间的产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等要素的流通方式和和途径。
11CSO商业模式的要素构成
CSO商业模式的主体由CSO业者、需求者和分包商等3个要素构成,主体之间通过产品/服务、信息和现金的交流和互动,需求者获得客制化的系统解决方案、CSO业者和模块化供应商获得资金收益(如图1)。CSO业者既是承包方也是业务发包方,通过转型或升级后专注于系统集成能力建设以谋取外包大单,产品的生产以模块化形式部分或全部由供应商提供,在对各部分集成后最终为客户提供客制化服务。CSO产品的需求者包括企业、政府以及事业单位等,他们通过非核心业务集成外包获得系统解决方案以弥补分工带来的无序与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模块化供应商通过与 CSO业者建立长期供求关系,专注于为大型客户提供模块化产品,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而长期合作关系也降低了双方交易成本。
12CSO商业模式的特征
CSO商业模式是集成和分工的结合体,相对于传统企业,其集成体现在对顾客需求的集成,以及对分包商生产的各部分的再集成。CSO商业模式存在的前提是顾客需求的复杂性和可分解性,对这种复杂系统需求的满足是其存在的根本。系统集成是CSO高端商务模式的核心,系统解决方案是纽带,系统集成产品的实现与否依赖于CSO业者对整个价值链的把握。CSO商业模式的基本运营流程为:客户需求产生并将需求信息传达于CSO业者,CSO业者分析客户需求并结合客户所处的内外环境、客户资源状况等,即时为客户设计合适的客制化系统解决方案。此过程中,客户积极参与方案设计过程,不断发掘需求、修正设计方案。当系统解决设计方案获得客户的满意之后,CSO业者将系统解决方案各部分的生产以模块化形式交由分包商生产,最终完成分包商的产成品装配,客户需求产品得以实现。
CSO商业模式具有以下特征:系统解决方案是不折不扣的“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的“知识套餐”;CSO商业模式处处体现“集”,以集成理论为基础、以集成价值链为手段、以集成顾客需求和资源为前提以及以集成外包商产品为实现途径;以信息网络技术平台为基础,将不同地区的合作伙伴连接起来,使所有成员共享顾客;CSO商业模式中各主体是具有不同核心竞争力的合作伙伴,他们基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集成在一起,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强强联合,达到互利共享的目的;CSO是动态开放的网络组织,其商业模式打破了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的层次和界限,组织结构由传统金字塔结构变为网状组织结构,由静态刚性结构变为动态柔性结构。
2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由Forrester创立的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因其在处理高度非线性、多变量、多重反馈问题方面的优势[7],被广泛应用于政策模拟[8]、需求预测[9]、可持续发展[10]以及商业运行[11,12]等,与静态分析相比,系统动力学更强调联系、发展与运用[13]。因此,系统动力学模型非常适合于分析商业模式。本文从CSO商业模式的基本结构出发,绘制该商业模式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图和流程图,进而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对变量适当控制和调整,研究影响CSO商业模式的关键因素,从而阐明其运行机制。
21系统边界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前提是确定模型边界。CSO商业模式包括CSO业者、客制化产品/服务需求者和模块化产品供应商等主体,主体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系统。根据系统分解原理,将CSO商业模式系统划分为CSO业者、客制化产品/服务需求者和模块化产品供应商等3个子系统。(1)CSO业者子系统。CSO业者处于整个商业模式的核心,一方面,通过非核心业务分包和研发投入提升专业化系统集成能力以提高行业竞争力,进而增加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通过系统集成专长为客户提供客制化解决方案和产品运营更新升级服务以获得收入。(2)客制化产品/服务需求者子系统。系统解决方案具有的系统化、个性化特点等使企业、政府以及事业单位等需求者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并提升竞争力。(3)模块化产品供应商子系统。CSO业者通过与模块化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增加供应商收入的同时为自身产品开发提供了一个长期、稳定的需求源。3个子系统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相互连接和影响。
22因果关系
根据CSO商业模式的系统边界,以CSO业者与下游客制化需求者和上游模块化供应商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主线,建立CSO商业模式的因果关系图(如图2),其中包括4条反馈回路。
反馈回路一:系统解决方案需求需求者竞争力同行仿效系统解决方案需求;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需求者在有限资源条件下,为了聚焦核心业务和提升核心能力,寻求非核心业务外包的供给源,形成对系统解决方案及其客制化服务的需求;随着需求者“聚核”效果的显现及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行必争相仿效进而促使整个市场对系统解决方案需求的增加。
反馈回路二:系统解决方案需求CSO业者收入研发投入系统集成专长系统解决方案需求;顺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及时转型的CSO业者;通过向市场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而增加了营业收入和利润,进一步增加研发等投入、更好地发展其系统集成专长进而谋取外包大单,这又会吸引其他企业走上转型之路,从而为市场提供更多的系统解决方案。
反馈回路三:系统解决方案需求升级和维护CSO业者收入基础设施、研发等投入系统集成能力系统解决方案需求;由于作为“知识套餐”的客制化系统解决方案的复杂性、高端性和专业性,随着需求的变化、新知识的产生和新技术的应用,其终身运营维护和升级也成为CSO业者的一项后续性业务、稳定性营收来源。
反馈回路四:业务分包专业化能力协作关系业务分包;CSO业者谋取外包大单后需对外采购订货或将业务分包以获得部分或全部模块化产品/服务,供货商和分包商聚焦于其专长,精通业务和技术,提升其专业化生产能力和效率,同时增强与CSO业者的战略协作关系,反过来又有利于从CSO业者处获取更多的订单或分包。
23系统流程
根据CSO商业模式因果图,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细化,其影响关系表示成系统流程图(如图3)。选取市场需求、协作关系、系统集成能力、市场占有率和需求者竞争力作为积累变量,各积累变量对应的速率变量分别为市场需求增加、协作关系增强、系统集成能力增加、市场占有率增加和市场占有率降低、需求者竞争力增加,其余为辅助变量。3实证分析
31计算机仿真
本文以华为公司为例,模型的时间单位为年,时间间隔DT=025,仿真开始时间为2009年,终止时间为2021年,时间长度13年,其中2009~2011年为样本期,2012~2021年为预测期。模型分析中,以2009~2011年华为公司、其上下游企业以及IT外包行业的数据为基础,根据CSO商业模型中各要素间的关系,得出变量和参数值。对于累积变量,市场占有率初值为华为2009年销售收入占全球IT服务外包的比例。市场需求初始值为Gartner报告中2009年全球IT外包总数4322亿美元。系统集成能力为华为公司2009年对外承包业务占全球IT外包业务总量的比值。协作关系初值为2009年分包商获得的分包业务占CSO业者销售收入比值。需求者竞争力初值假设为02,其余各变量和参数值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计算得出。确定各变量之间的表达式后,运用Vensim_PLE软件对CSO商务模式进行仿真。
321量钢一致性检验
模型中所有指标涉及的金额按当年平均汇率转换成亿美元,由于模拟时间较短且属于企业微观数据,没有对其进行价格处理。涉及到无量纲变量的通过比值处理,并控制在有效取值范围内。
322有效性检验
现实的商业模式十分复杂,模拟只是对现实系统的抽象和近似,模型结果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仿真和分析质量的高低。表2是2011年市场需求、CSO业者收入、市场占有率和系统集成能力4个系统输出变量仿真结果与实际值的比较。由表2可知,4项主要指标的系统输出值和实际值误差均在5%以内,考虑到商业模式系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此预测精度满足实验的设计要求,即模型通过了有效性检验。
上述检验结果说明,本文所建模型能够在较大程度反映华为实际运行情况。以华为为例可进一步分析CSO商业模式的运行机制,探讨其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企业进行商业模式转型和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33结果分析
CSO商业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是市场需求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竞争加剧,非核心业务或部门越来越成为企业、政府和事业单位的“负担”,而且每个需求者对其非核心业务或部门的要求存在差别。随着科技的发展,IBM、Accenture和华为等系统集成商有能力为客户提供系统化、客制化的解决方案,而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又为系统集成产品/服务的供应扫清了障碍,因此CSO商业模式受到市场需求、CSO业者以及CSO业者与模块化供应商协作关系的影响。
个性化需求是CSO商业模式产生的根本原因,其源于客制化产品需求增长、通信和网络技术进步以及部分先行者成功后的同行仿效。仿真结果表明,客制化产品需求增长是市场需求的主要动力,同行仿效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而通信和网络技术进步的主要作用是缩短供求双方的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从图4中客制化产品需求增长率变化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可见,市场需求与客制化产品需求增长率之间基本呈正向线性关系,当客制化产品需求增长率为2%时,未来十年IT服务外包行业市场需求年均增长率为65%,与Gartner测预的425%增长率接近,说明市场需求的空间较大。
CSO业者的核心优势在于通过系统集成能力谋取外包大单,系统集成能力的关键是技术创新,从而使自身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在同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技术创新由研发投入决定,本文假设研发投入与系统集成能力呈正向关系,而不考虑研发不确定性带来的研发无效率情况。图5表示华为研发投入与系统集成能力的关系,前期其系统集成能力变化不明显,主要是由于研发投入具有一定的时滞性,而且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越高,其系统集成能力上升到越快,但是当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低于5%时,其系统集成能力将出现下降趋势,主要由于研发投入的降低将失去市场竞争优势,市场份额降低与上游模块化供应商的关系也不断弱化。
华为获得的业务量不仅与自身系统集成能力有关,还取决于市场同行的竞争力。同行竞争力越强,其市场占有率越低。从模型可知,同行业者的竞争力与市场需求和研发投入有关,在市场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同行业者研发投入越高,华为的市场占有率越低。以当前华为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76%)为例,当同行业研发投入比例低于15%时,其市场占有率将上升;当同行业研发投入比例高于15%时,其市场占有率呈下降趋势(如图6)。可见,抢占市场份额的关键是企业的创新能力。
4结束语
商业模式系统的变化往往是从某一方面或者某一因素开始的,当其发生改变时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关注和思考,从而找出变化的根源进而研究其发展趋势。CSO商业模式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某一个因素的变动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变化,甚至关系到全局的成败,市场个性化需求增加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研发投入决定该企业在其所处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潜力,CSO业者主导产品是为不同客户量身打造的系统解决方案,其核心竞争力源于广义系统集成能力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品牌营销能力。我国越来越多企业自称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但真正拥有高科技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较少,从我国对外承包业务的结构可略见一斑。2011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前50家企业中,大部分是建筑、电力、机械等基础工程类企业,除华为之外的IT外包业务完成量仅仅占到了外包工程总量的32%,高新技术的外包工程明显不足。因此,推广CSO业商模式、加大企业研发创新投入从而走出国门是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代明,牛昕.CSO基于客制化、系统集成与外包的商业范式[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2-24.
[2]Bain J S. Industrial Organization[M].Wiley, New York,1959.
[3]Timmers P. 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J]. Electronic Markets, 1993,8(2).
[4]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70-79.
[5]Wind J, Pangeawamy A. Customerization: The Next Revolution in Mass Customization[J].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2000,15(1):13-32.
[6]Morrisa M, Schindehutteb M,Allenc J. 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Toward a Unified O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5(58):726-735.
[7]Forrester J W. Industrial Dynamics[M]. MIT Press:Cambridge, MA,1961.
[8]Naill R F. A System Dnamics Model for Mational Energy Policy Panning [J].System Dynamics Review, 1992(1):1-19.
[9]谭玲玲.电力行业煤炭需求系统动力学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7):55-63.
[10]蔡琳.系统动力学中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篇4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其立法目的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比较普遍的认识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未为规范对象创设像专利权、商标权之类的独占权,它通过禁止性条款和一般条款规范竞争行为,保护相关法益。该法所保护的法益,通常情况尚未上升至法定权利的层面,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非法定性,需要通过个案因素判断。当然,该法也必然是经营者施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努力应得的合法利益的保障。
商业模式本身一般不受法律保护
商业模式本身并非法律概念,而是微观经济学和管理学上的概念,并为后者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一个企业所选择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描述该企业产品、服务、客户市场及业务流程等要素,反映该企业组织运营、创收盈利的方式。比如肯德基,这家主要通过出售炸鸡等食品的快餐连锁企业,为迎合中国本土市场需求,调整其原有商业模式,采用更侧重休闲风格的模式经营。
就经济学角度而言,自由市场欢迎经营者在相同或不同的商业模式下充分竞争,从而达到市场的供需平衡和资源的最优配置。每一个置身于市场中的经营者,也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接受同行业竞争。诸如同为影视公司的中影集团、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都会积极努力拍出好电影提供给观众,这在传统行业早已是不言而喻的共识。因此,单纯就商业模式而言,其通常情况下不受法律的垄断性保护,此结论意味着即使有经营者首先采用某种商业模式,也不能阻止后来者采用相同模式经营。好比淘宝将“双十一”宣传推广成每年最大的在线购物节,京东、亚马逊等网站也趁此开展“双十一”促销,虽然对淘宝的销售机会及收益有所分流,但淘宝对此不具有可受法律保护的权益,无权要求其他电商网站禁止开展“双十一”促销活动。
当然,也有人提出独特的商业模式可以申请商业方法专利保护。若是有商业模式能被成功授予专利,其受专利法保护也是自然。但根据我国专利法相关规定,可专利的对象为技术方案或设计,授予专利的实质性条件为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且不论我国对待商业方法专利原本就非常谨慎,专利授权率非常低,现实中被授予商业方法专利的大多需要与计算机软件等相关技术相结合,商业模式要被解释为商业方法也是比较有难度的。
正当商业模式产生的商业利益受法律保护
商业模式本身虽不受法律保护,但正当商业模式产生的商业利益受法律保护。何为正当商业模式?笔者认为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应视为正当的商业模式。市场经济中,经营者是应然的平等主体,任何经营者有权按自主意愿开展经营活动,获取商业利益。即使对消费者而言,有些商业模式存在明显不足,这也应由该模式经营者主动进行完善改进。若是该经营者不愿积极改进,最终导致其被用户抛弃,失去市场,那也是经营者自愿承受的竞争代价。在此过程中,其他经营者无权对之“越俎代庖”。
以360免费杀毒软件和卡巴斯基收费杀毒软件打比方,若是360免费杀毒软件推出后,卡巴斯基收费杀毒市场萎缩,但卡巴斯基仍坚定地执行原有的收费模式经营,难道不可以?当然可以。某浏览器经营者认为自己不能“坐视不管”,就能直接“上手”替卡巴斯基改成免费模式吗?显然不能。选择何种模式经营是经营者完全的自利,卡巴斯基可以根据其与竞争对手产品情况进行判断,是采用收费模式继续经营还是跟随转型成免费模式。即使在免费杀毒软件占据市场主流的情况下,少数用户仍愿意为收费杀毒软件付费,收费杀毒软件对此所获利益也是正当合法,这是无可指责的。
正当商业模式产生的商业利益受法律保护,他人无权侵害。正如最高院3Q判决中提到的腾讯提供的“免费平台与广告或增值服务相结合的商业模式是本案争议发生时,互联网行业惯常的经营方式……这种商业模式并不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原则精神和禁止性规定”,腾讯公司“以此谋求商业利益的行为应受保护,他人不得以不正当干扰方式损害其正当权益。”
商业模式不应受其他竞争者破坏
经营者有权就其选择的商业模式开展经营活动,商业模式的完整性是获得商业利益的充分保障,他人无权破坏商业模式的完整性。这涉及稳定的市场秩序和安全的竞争环境,好比物权绝对性,是毋庸置疑的。若是有人认为肯德基提供餐食外带不利于环境卫生而阻止肯德基的这项业务,或是认为必胜客提供的食物热量过高不利于小朋友身体健康而“帮助”其修改食谱,这显然是离谱的。对此问题需要注意的有两点:
一是同行业竞争者之间,A经营者以优于或替代B经营者的商业模式经营,不属于破坏B商业模式的行为。由于A经营者并未对B经营者的商业模式采取直接措施,该行为虽然满足破坏他人商业模式的效果,但应属于市场竞争中经消费者选择而产生的优胜劣汰结果,法律不应干涉。典型的例子为360免费杀毒软件问世后,卡巴斯基等收费杀毒软件市场迅速萎缩,最终不得不面临退出市场或被迫提供免费杀毒软件的结果。这种原有商业模式的破坏结果发生在其他经营者提供更优或替代性方案的情形下,对于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并未产生影响,属于技术革新或经营创新带来的消费者福利,法律对此予以鼓励。
二是跨行业竞争者之间,不得破坏他人商业模式的完整性。最高院在3Q不正当竞争案判决中认定构成不正当竞争的事实之一就是“扣扣保镖运行后对QQ软件进行深度干预……会改变QQ软件原有的运行方式,破坏了该软件运行的完整性。”
之所以关注跨业竞争者之间的关系,是因为这在传统行业并不多见,甚至有保守观点认为非同业竞争者不存在竞争关系。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细分市场因互联网思维的带动日益发达,不同行业之间业务交叉、关联的情形越来越普遍,跨业竞争日趋便利。通常而言,经营者主要关注自己的本业经营,若发现其他行业经营者在经营中存在无法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等各种问题,其有动力为增加自身业务用户量和用户认知度,而深度干预甚至破坏其他竞争者的商业模式,猎豹浏览器过滤优酷网视频广告案即为典型案例。正是看到了优酷网可观的用户访问量,以及用户对优酷网视频广告过多、过长、无法跳过等的抱怨,猎豹浏览器经营者为了增强自身产品的吸引力和用户量,才开发并宣传过滤优酷网视频广告功能的浏览器。
篇5
工业4.0时代正在到来
从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1923年引进分工劳作的流水线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直至利用电子和IT系统升级自动化生产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历次工业革命都催生了代表性的新产品与新型生产方式,从根本上重新盘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环节,甚至能够改变国家间力量对比,由此推动国内与国际竞争态势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2014年,德国工业4.0平台对工业4.0概念的价值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所有参与价值创造的相关实体形成网络,获得随时从数据中创造最大价值流的能力,从而实现所有相关信息的实时共享。以此为基础,通过人、物和系统的连接,实现企业价值网络的动态建立、实时优化和自组织,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成本、效率和能耗进行优化。”
在工业4.0时代中,信息物理系统(CPS)是一切价值创造相关活动的基础。CPS将传统生产技术与新型IT技术二者有机结合,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生产设备以及交互界面的集成网络沟通现实世界与信息世界。具体而言,配备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工厂中每个生产环节都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可以自动化完成生产线操作,具有卓越的机器学习能力;同时利用生产环境的即时监控,提前排除潜在问题,进行预测性维护。整个生产流程更加灵活、富有弹性,甚至可以根据客户的定制化需求进行即时调整。
信息物理系统将打破所有生产环节的数据壁垒,通过人、机器和整个系统的互联,创造前所未有的价值增值,并一举带动经济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划时展。我们认为,工业4.0可能将是一场可与前三次工业革命比肩的颠覆性技术革新,将以数字化引领全球范围内经济变革的浪潮。
商业模式创新
工业4.0时代的数字化变革也必然要求商业模式的相应创新。企业的工业4.0战略规划需要依托具体商业模式才能落到实处。工业4.0时代中,用户集成、数据分析与综合三大趋势颠覆了传统商业领域价值创造与盈利模式的条件:产品与服务规划设计,生产、销售与盈利方式,如何在业务领域中发挥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是技术、服务还是资本?……这些都是创新商业模式过程中亟待回答的问题。
此外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工业4.0中商业模式转型的动力不仅来自于企业内部,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即便是成功的商业模式也需要不断地转型升级,与外部影响因素的变化保持同步并从中获益。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模式的模仿不仅存在于同行业内,不同行业间商业模式的成功原则也可以互通。
以吉列公司的商业模式为例,19世纪末,可替换剃须刀市场已经相对稳定,很多厂商持有专利,占据优势地位。吉列公司以低于成本价的剃须刀架迅速打开市场,锁定客户。吉列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同时将配套剃须刀片这种价格相对低廉的消耗品小幅提价,利用剃须刀片用户高频度购买行为带来的利润抵消刀架的收入损失,并进一步获得盈利。
惠普的“打印机+配套油墨”、雀巢的“咖啡机+咖啡胶囊”都从吉列这种组合定价的经典商业模式取经,在各自的领域内获得了成功。
工业4.0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容
工业4.0对商业模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七大方面:
灵活性/大规模定制
大规模,要求的是标准化,传统工业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定制,要求的是个性化,这是工业4.0时代提出的新需求。大规模化和定制化,本身是矛盾的。工业4.0将二者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在产品的计划、模拟,甚至是实际生产过程中提高灵活性,实时满足客户需求,进行动态产品规划;同时也将利用现今的生产技术和集成系统大幅提高生产力,并在全程智能监控之下,有效实现各个生产环节的无缝对接,缩短生产任务的转化时间。
直接客户关系
客户可以同企业就生产和产品信息进行直接交流,客户的反馈数据录入智能工厂的信息物理系统,直接规避中间环节,使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去人力化
工业4.0与历次工业革命一脉相承,都是利用更加先进的工具逐步解放人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工业4.0并不是单纯以机器人取代人力,而是在智能工厂中利用集成现代智能机器人、传感器、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的技术突破推动人机协同,实现智能生产,进一步降低制造业对劳动力的依赖与人力成本的比例。
资产周转率提高
信息物理系统的预测性维护的功能使设备正常运行的时间大大延长,进而降低了因为设备检修和故障造成停机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工业4.0产品的定制化程度高,库存量将得到严格控制,货物周转效率大幅提升。
分布式/地区化
工业4.0不依靠规模效应获得效益,而是通过分散智能工厂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效率和灵活性,配合直接客户关系快速重新规划更加符合客户需求的生产流程。
快速迭代推出新产品
3D打印、新材料、机器人和自动汽车等新型技术与设备的广泛使用将大幅提高智能工厂的生产力。与此同时,信息物理系统一方面收集客户与产品本身的大数据并加以分析,一方面对产品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式创新。各种虚拟工具在指导人们使用新产品、提高新产品的用户接受度与满意度的同时,更推动新一轮的大数据处理和产品优化的过程。
能力的变化
人机交互更加简单友好,直接提高了工人学习新技术的速度和质量。自动机器人的应用也使日常运营需要的劳动力减少。
工业4.0的发展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客户群、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等关键因素的完善还要克服诸多困难。
篇6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直被中外学者所关注。早在21世纪初,Zott和Amit[1]、Pohle和Chapman[2]、Johnson[3]等学者就以各种研究成果的方式证明了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新来源。Chesbrough H和Rosenbloom R S[4]指出商业模式是技术到产出的必经之路;Magretta J[5]认为商业模式可以将企业各个环节的活动系统地整为一体。总之,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绩效。国内学者也对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行为进行研究:王翔、李东、张晓玲[6]就以中国有色金属上市公司为例给出了商业模式对企业间绩效差异的驱动分析。Henning Kagermann、WeiYing Zhang、Hubert Osterle(孔翰宁、张维迎、奥赫贝)[7]也在专著中提出了商业模式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创新驱动力。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商业模式如何对企业绩效产生作用、产生哪些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变得愈加重要起来。本文就是以创业板上市的新材料企业的数据作为分析基础,给出这些企业的企业绩效与其商业模式之间的影响关系。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收集
本文从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中选取了47家新材料企业作为样本对象。为了能衡量公司在同行业所处的水平,将不能用于同行业之间进行比较的公司予以剔除。通过巨灵金融数据库(用于比较企业的绩效水平)采集新材料企业的财务数据,客观地反映企业在3年中的经营状况和绩效。
2.2 变量定义及分析方法
商业模式变量是本文研究的自变量,属类型变量。为了增强商业模式分类的商业模式要素上的创新,把新材料企业商业模式分为五大类:技术型、产品型、升级型、市场型、区域型。创业板新材料上市公司的商业模式按照这个分类得出表1。笔者把企业绩效和价值变量定为变量,属数值变量。对于企业绩效和价值,国内外尚未形成一致的、普遍适用的衡量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综合考虑数据可获得性等因素选取适当的指标。我们认为,考察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绩效和价值的作用,必须建立全面的业绩评价体系,以完整考察商业模式对不同效的差异化影响,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综合考虑偿债能力、人力效率、营运效率、盈利能力、成长性、现金流能力和市场价值7个方面,每个方面选择两种及以上变量,同时为让市场价值尽可能反映企业价值,市场价值选取PE值和PB值来测量。
说明:表2变量数据中,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为上市公司2011年营业收入或净利润与2009年数据比值的平方根;2011PE值为上市公司2012年1月至11月股市成交均价除以2011年每股净利润;2012PE值为上市公司2012年1月至11月股市成交均价除以2012年预测每股净利润,2012年预测每股净利润取最近3个月内券商机构对该上市公司2012年每股净利润的预测平均值;PB值为企业2012年市值与企业2011年净资产的比值。其余数据均来自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
方差分析:为探讨不同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运用F值与临界值比较,来验证造成均值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显著性。One-Way ANOVA是检验单因素在不同组别的均值是否具有显著差异的一种典型方法(卢纹岱,2006)。
其模型可表示为:Yij=μ+ai+ξij,i=1,2,…,k。
其中,k为因素的组数,j=1,2,…,n表示样本的编号。
对采用5种商业模式的企业选取不同的绩效指标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得到组间组内方差及最终Sig.值,判断商业模式对各种绩效差异的影响水平,结果如表3所示。
说明:第一,对原始数据分析,我们观察到科恒股份的存货周转率显著高于同类商业模式下的其他新材料企业。科恒股份在2009―2011年的存货余额逐年增加,主要是由于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所致。其中,2011年年末存货余额增幅较大则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升,使得存货在数量降低的情况下,存货余额出现大幅增长。故我们统一采用47家新材料企业2010年的存货周转率。
第二,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我们观察到PE值2011、PE值2012E指标的Sig.值比较大主要是因为由于行业剧烈变化,技术更新等原因。而当升科技2011年亏损,2011年处于亏损状态,故表2是我们剔除当升科技这家企业后得到的结果。剔除当升科技的数据后,其他指标的Sig.值没有太多变化,但是PE值2011和PE值2012E指标的Sig.值大幅度降低,由0.668和0.759降低为0.955和0.101,PE值2012E指标的Sig.值已经接近0.05,说明商业模式对于二级市场PE值是具备一定影响的。但考虑到国瓷材料等12家新材料企业是2012年才上市发行股票,应该采用2013年的股价和每股净利润数据比较合适,更加真实地反映商业模式对于二级市场PE值的影响力度大小。另外,股价受宏观经济、行业周期波动、投资者信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更大,我们比较倾向于用PB值来描述企业的市场价值,也可以看出商业模式对企业PB值的影响非常显著。
3 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总结
第一,对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影响的显著性最强。执行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间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率、净利率、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净利润年均增长率6个绩效指标的Sig.值都是0.000,远远小于0.05,均有显著差异。
第二,对现金流能力的影响很强。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每股现金流量净额、销售现金比率绩效指标的Sig.值分别为0.000、0.024、0.002、0.000,远小于0.05,均有显著差异。
第三,对人均盈利能力有一定的影响。执行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间人均净利润绩效指标的Sig.值为0.027,比0.05略小,存在一定差异。
第四,对偿债能力的影响非常弱。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间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绩效指标的Sig.值分别为0.087、0.179,比0.05稍大,均有一些较小差异。
第五,对营运能力的影响比较弱。执行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间只有存货周转率绩效指标的Sig.值分别为0.004,比0.05小,均有显著差异。
第六,对企业市场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间PE值2012E、PB值绩效指标的Sig.值分别为0.101、0.000,说明PB值更能反映不同商业模式新材料企业市场价值的显著差异。
4 结 论
商业模式分类一直是商业模式研究的基础性问题,目前国内外还未取得共识,由于对“商业模式”的定义与结构的不同,导致商业模式分类标准和指标选择的差异,最终导致分类结果纷繁多样,难以分辨优劣。既有研究大多关注基于互联网的新创企业,对其他经济领域企业的商业模式的分类研究较少,理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受到很大限制。本文以较具代表性的创业板新材料上市公司为样本,提出一个以技术创新程度和商业模式创新程度为基础的,平衡且量化的商业模式分类体系,基于大样本全面考证商业模式类型变量对各类绩效产生的差异影响。
参考文献:
[1]Zott C,Amit R.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Business Model Design: Evidence from Emerging Growth Public Firms[R].Fontainebleau,France: INSEAD Working Paper Series 43,2002.
[2]Pohle G,Chapman M.IBMs Global CEO Report 2006: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Matters[J].Strategy and Leadership,2006,34(34).
[3]Johnson M W,Christensen C M,Kagermann H.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8,86(12).
[4]Chesbrough H,Rosenbloom R S.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Firms[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2,11(3):529-555.
篇7
社交化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的创新发展。教学组织从以班级授课制走向分散式、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单一灌输式、一刀切式,变为互动式、翻转式、项目案例式;学习环境则由原来的课堂、学校、定点、定时,转变为全社会、全网络、随时、随地;以云端环境为依托,实现了家校互联、资源互通、师生互动、生生互助。
社交网络的产生改变了企业与消费者的供需关系、产品理念及行业界限等一系列工业化生产的传统法则,催化出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逐步推动着企业组织的重塑和商品市场的变革。
篇8
21世纪以来,作为一种新的创新形态,商业模式创新也开始受到战略、创业、创新等领域学者的关注,已经成为了商业模式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彼得?德鲁克曾指出,当今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Chesbrough(2010)也认为,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创造的价值并不低于技术创新所能创造的价值。考虑到商业模式创新对当今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诸多学者从不同理论视角出发来探讨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即驱动力研究(例如,McGrath,2010)。然而,目前在驱动力方面的研究却呈现出碎片化、个性化的特点,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多样,来自于不同技术支撑、不同行业的创新特点各不相同,研究学者对该类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因此,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之下,以互联网企业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该类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则十分必要且重要。 二、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
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普及以来,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成立于2010年4月的小米公司,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迅速成为了手机行业中的佼佼者。而这种商业模式所展现出的颠覆性与可持续性也深深影响了手机行业的传统商业逻辑。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曾说,小米公司是在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小米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互联网商业模式;2011年初,腾讯公司推出“微信”,这样一款支持快速发送文字、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赢得了5.49亿多用户的青睐(截止2015年3月)。“微信”的出现,使传统运营商的短信、彩信等业务利润直线下滑,它动摇了传统运营商的根基,使其不得不寻求新的利润来源;2013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推出了“余额宝”产品,截止2015年12月,余额宝用户数已突破2.6亿,余额宝规模已经突破6 207亿元人民币,据数据供应商Upper统计,这一规模已经让余额宝跃升为全球第四大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的出现使银行的借贷成本迅速飙升,银行业面临严峻挑战。这些实践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例,进一步引发了学术界对该类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的研究。
1. 外在驱动力。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外在驱动力主要源于环境的动态性,具体可从机会的推动和竞争的逼迫两个视角进行分析(Aspara et al.,2011;Ghezzi et al.,2015)。
在机会推动的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在机会的推动下形成,并与创业、反复的试错过程以及探索性活动密切相关(Chesbrough,2010),其驱动力主要来自新技术(Yovanof & Hazapis,2008;Wilemstein,Valk & Meeus,2007)、新市场需求(Aspara et al.,2010)、政策导向、新企业合作伙伴的推动(Gerasymenko et al.,2015):
(1)技术推动:由于商业模式与网络经济的兴起相伴而生,因此诸多早期学者例如Timmers(1998),Amit和Zott(2001)认为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随后Kodama(2004),Yovanof和Hazapis(2008)也表明在IT领域,美国、欧洲和日本相关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受到了产业模块化等技术变化的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帮助企业更大程度的获得了技术变化所带来的收益;Willemstein,Valk和Meeus(2007)也证实了生物制药企业内部技术的提升是推动其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之一。在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时代,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力量。技术创新孕育了新的技术,在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新的商业模式得以形成。技术创新所带来的诸多价值规律的颠覆性变化为商业模式提供了肥沃发展的土壤,提高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效率。例如,基于自动完成文本框、翻译、提供方向和交通等十大搜索技术创新,谷歌创造了以“免费”吸引“消费”的商业模式创新神话,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该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体现了技术对于该类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作用。
(2)需求拉动:随着商业模式创新实践的不断发展,学者逐渐认识到有些互联网企业商业商业创新的成功并非依靠先进的技术,而是在对顾客需求的充分了解和满足的基础上实现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于是有学者开始从市场需求拉动的角度探讨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这一问题。学者Tse(2012)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并非源于技术发明本身,而是源于对顾客需求的洞察、对价值主张的重新定义,并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商业创新,顾客价值主张是它的源头和出发点;Aspara等(2010)指出,商业模式创新是由主动性市场导向即通过发掘顾客潜在需求来吸引新顾客、创建新市场所驱动的;Lindgardt(2009)研究发现,在网络经济下,对于那些处在经济倒退环境下的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创新的重点就在于迎合消费者需求;黄飞(2013)则指出互联网消费环境下,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来自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至关重要。Facebook以社会关系网络平台为基础,以参与社交的消费者需求为立足点,开发出了吸引和留住客户的广告营销商业模式,在互联网企业中独树一帜;在对读者实际需求的了解和把握基础上,Amazon利用Kindle将电子书出版业进行整合,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传统出版业繁琐的流程,减少了对各类资源的占用,创造了网络书店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
(3)竞争逼迫: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危急的经营压力也迫使互联网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竞争逼迫视角认为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来源于竞争环境的动态性,其驱动力主要来自新进入者的威胁、生产成本的提高,甚至是替代者的出现(Demil & Lecocq,2010)。曾萍和宋轶波(2014)认为企业的竞争已由原先基于产品、技术和品牌的竞争转向了商业模式的竞争。Venkatraman和Henderson(2008)在深入研究压力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方式基础上,发现技术、经营方式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压力,当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达到临界点时,就会使企业产生商业模式创新的需要;Sosna(2010)研究波特的五力模型,认为企业外部竞争力发生变化会导致现有的商业模式失去动力而要进行改革。在如今的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张敬来和孟宪忠(2009)基于本土的B2C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研究,认为制度环境差异、消费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加剧是推动我国本土B2C电子商务企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参考因素。以互联网电商平台为例,淘宝、京东、1号店依靠互联网提供各种商品;世纪佳缘、有缘网依靠互联网提供相亲服务……可以看出,在不同行业提供相似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数不胜数,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如何在众多生产同质性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中脱颖而出则成为了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竞争逼迫下,在确保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下,商业模式创新则提供了一条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除以上技术、需求和竞争的影响外,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也受到政府政策等因素的驱动。例如,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开创了P2P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创新,将互联网、金融和新三板这三个当下最火热的板块结合,为投资者带来稳健的投资回报。
2. 内在驱动力。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则主要包括个人和组织两方面。在个人层面,企业高管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解,特别是所具备的企业家精神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Khanagha et al.,2014);在组织层面,企业内在的运用、重构资源、开展探索性学习与利用性学习而进行的组织学习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尤为重要(Andries et al.,2013)。
篇9
“万亿规模”物联网产业
中国物联网产业在信息化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工信部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在2011年距离期望的“万亿规模产业”还有一定距离,但已经超过2300亿元。2013年6月在北京开幕的第十一届中国(北京)RFID与物联网国际峰会上通报数据显示,伴随着市场的扩张,主要的设备市场也快速发展。2012年,中国物联网产业中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RFID产业市场规模达236.6亿元,年增长31.7%,位居世界第三。其中智能IC卡发卡总量已近90亿张,M2M终端数已超过2100万,年均增长超过80%。
而据中国信息产业商会的预计,在2013年中国传感器设备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中国物联网RFID产业市场规模将比2012年增长35%左右,达到320亿元左右。不仅如此,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热点崛起,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相关产品价格迅速下降,这也带来了物联网硬件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普及。同时,工信部和财政部表示,用以支持物联网发展的专项资金已经到位,2013年投入的专项资金将超5亿元,较2012年有所增长。而在政策与市场的协同推动下,业内人士预计未来10年内物联网会大规模普及,其产业规模比互联网大30倍。
而就在与物联网基础建设相关的设备制造企业,包括传感设备制造企业,网络核心设备制造企业,还包括家电等一批传统制造企业处于盈利上升通道过程中时,更多的业内人士已经开始关注到物联网所产生的海量数据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存储能力巨大的云计算中心的不断投入使用,物联网所产生的大数据的存储和在线处理已经成为可能。而要真正将物联网涉及的大数据转化为“真金白银”,就需要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思维,而这也成为考验相关领域企业家本领的关键。
如何理解物联网背后的大数据
物联网所带来的大数据正在引起越来越多IT巨头的注意。就在物联网的概念还在被人们炒作的时候,物联网背后的大数据已经引起了全球领先的IT企业的集体注意力,其潜在的价值也正在被逐渐挖掘。就在这几年,IBM、微软、SAP、谷歌等IT企业不仅在全球部署了多个数据中心,还纷纷花费巨资收购专攻数据管理和分析方面的软件企业。分析其动机也不难发现,由于这些来源于物联网的大数据来自于多种终端,比如移动通信终端、智能电表、汽车和工业机器等,所以其可能影响的领域不可小觑。
行家看得明白,物联网产业链的核心是以“数据”驱动为主的产业,并不是元器件和设备的生产所驱动的。物联网的核心并不在感知层和网络层,而是在应用层。如果能将物物相连所产生的庞大数据智能化的处理、分析,将生成商业模式各异的多种应用,而这些应用正是物联网最核心的商业价值所在。
上海嵌入式系统研究所副所长、华师大软件学院嵌入式系统系主任陈章龙教授认为,物联网产业链近七成的产值将产生于后台的数据处理环节。中科院院士邬贺铨也指出,中国物联网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物联网产业目前可以带动一些元器件和设备的生产,但实际上物联网产业更像是服务业,间接效益远远大于直接效益。
不过,处理物联网背后的大数据并不容易,物联网中的大数据和互联网数据有很大不同。物联网大数据包括社交网络数据和传感器感知数据,即使其中的社交网络数据相当多的可被处理的非结构化数据,比如新闻、微博等,但是物联网传感器所采集的各种碎片化数据在目前却属于不能被处理的非结构化数据。
IBM中国研究院沈晓卫则指出了物联网中大数据的采集以及分析所面临的挑战。他说,物联网中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在目前尽管是可能做到的,但还面临着边缘计算、中间件支持和物联网的运营管理平台建设三大挑战。如在物联网的边缘计算过程中,如何管理大规模具有边远计算功能系统涉及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在物联网的中间件的设计中,如何对利用物联网中间件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与管理涉及到海量采集信息的大规模筛选;而物联网的运营管理平台的建设则因为物联网自身的复杂IT架构问题管理起来难度非常大。
而要处理非结构化数据所带来的上述问题,一种新的思路是用商业模式的创新来促进相应技术的进步。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安民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根据实际经验,物联网不仅仅是单一的物联网技术,还涉及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有效融合。物联网的普及将城市引入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关注大数据的应用需求,从技术、业务、商业模式等方面提前做好应对。”
而业界研究人员则从物联网行业的特点来说明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独特之处。目前形成的观点主要认为物联网涉及多个行业,而每个行业的数据有不同的结构特点,所以就会产生出多个相异的商业模式;此外,物联网真正的商业价值基础在于数据分析,所以未来物联网产业理应会出现更加细分的数据处理公司类型。例如,有从事数据收集、数据分类、数据处理的公司,而从事软件应用集成和商业运作的公司也将随着产业链的完善而逐步分化。
开启物联网大数据市场
当前中国物联网应用刚刚起步。记者对物联网产业一线的参与主体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比较活跃的参与主体包括传感器厂商、RFID标签厂商、电信运营商和一些系统集成商。目前已经建成的物联网系统主要应用于移动支付、远程测量、环境监控等方面。另外在物品追溯和企业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应用较多,智能电网、医疗健康、汽车通信等服务也已开始探索。
而在开启物联网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电信运营商在其中扮演起龙头带动的作用。比如进入2013年夏季以来,中国移动在一些地区开始推广手机支付,只需将普通SIM卡更换为RFID-SIM卡,将手机从接收器上轻轻一扫,就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购物以及获得详细的费用清单。
另外中国电信也开始推介自己的全球眼远程监控的物联网应用系统。比如在上海推出了公交卡手机,通过刷手机即可实现公交车票支付。而从2013年7月10日起,昆明公交公司与电信公司正式推出翼支付手机刷卡乘坐昆明公交车业务。刷手机和刷普通公交IC卡一样,乘公交时可以享受首次 乘车9折优惠和一个小时内换乘1元公交车免费,换乘2元及2元以上公交车减半的优惠。而中国联通河北分公司则与河北中行共同推出的联名信用卡,其手机就可以在贴有银联“闪付”标识的POS机上,实现1000元以下的非接快速支付,该手机支付卡是以河北中行的银联卡为金融支付载体,将银行卡与联通手机SIM卡合二为一,可直接安装在手机SIM卡座中,赋予手机移动通讯、小额支付、空中圈存、一卡通身份识别等功能。
而之所以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分外努力,除了运营商在运营方面可聚合芯片、硬件、应用等各环节大量的有实力的合作伙伴以外,还在于物联网在电信终端的广泛应用可以推进电信互联网产业链的有效整合。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中的示范作用甚至可帮助电信运营商将业务拓展为系统方案解决商,为介入各种增值业务积累实战经验。
不过,如果以大数据的观点来看待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商业模式,则可以看到另外一片天地:电信运营商如果将更多的移动终端作为数据信息采集设备加以应用,则适应了目前物联网“跨界”的需求趋势。如果这种数据能得到运营商规模化、快速化、跨领域化的应用,那么电信运营商获取的商业回报则可能参与到物联网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并且还可能使运营商掌握越来越多的商业信息。这些信息作为一种信息驱动力则可能推动建立一种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
不过,到目前为止,这种商业模式还不是很明晰。由于物联网在城市安全、金融投资、交通出行、安全生产、医疗健康等方面存在切实的需求,特别是得物联网在这些领域迅速的发展,一些新的思维已经让人看到了曙光。
比如日本最大运营商NTT DoCoMo提出运营商应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物联网数据向金融、电子商务、物联网等周边产业扩张。DoCoMo目前正在利用很详细的个人信息情报来发展8个领域,即金融及结算业务、多媒体业务、商业服务、医疗与健康服务、物联网、集成与平台化业务、环保服务、安全安保服务,而不仅仅是提供移动通信服务。比如DoCoMo现在和欧姆龙成立了一家名为DoCoMo healthcare的合资公司,DoCoMo利用掌握了的个人情报信息将健康营养物的信息发送给用户,从而全面支撑这个用户的生活。
而英国对冲基金Derwent Capital Markets则是从网络数据中发现了机会。这家基金公司花费4000万美元首次建立了基于社交网络的对冲基金。该基金通过对Twitter的数据内容来感知市场情绪,从而进行投资。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也在2012年公布了一项通过对Twitter消息进行分析从而预测股票涨跌的研究报告。
IBM软件集团与欧洲一家汽车厂商合作,在汽车上都会安装智能芯片以捕捉汽车内部状况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的处理分析。由此产生了两种新的商业模式产业,其一是这些数据能够提供基于客户体验的增值服务,而不是传统的只有一次性出卖车辆的收益;其二是这些数据经过精准分析,然后将这些加工后数据卖给下游厂商生产零部件,可以对他们下一代产品的开发积累第一手的资料。
而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倪明选教授则指出,智慧医疗是物联网结合大数据最可能突破的关口。他指出,智慧医疗是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新型解决方案。智慧医疗可在睡眠监护、医疗设备管理、医院工作流程管理、基于历史医疗数据挖掘的辅助诊断等领域中广泛应用。比如在远程监护平台方面,患者可利用多种便携设备进行数据的采集,这个过程可以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而远程监护平台能够自动采集多项生命体征数据,自动将数据上传至医院控制中心,实时分析数据并预警,并由医生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比如在心血管疾病患者、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患者的监护上,通过医疗物联网技术,可为高危人群提供不间断监护与发病预警。
而由这些案例就可以发现,物联网数据的应用特别需要商业模式的升级来真正建立一个多方共赢的大环境。而要实现多方共赢,就必须让物联网真正成为一种商业的驱动力,让产业链内更多的企业参与物联网建设。
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在这个商业迅速信息化、社交化、移动化的时代,大数据必然会成为大部分行业用户商业价值实现的最佳捷径。物联网大数据可以提供从商业支撑到商业决策的各种行业信息,因此未来物联网大数据的商业魅力是无穷的。不过物联网大数据产业要获得健康有序的发展,肯定不能仅停留在概念上,还需要政策和市场的完善以及产品的不断创新。
比如在物联网的规模化推广的过程中,目前中国就面临着缺乏国家统一标准或行业标准指引,以及标准发展滞后于应用发展的困境。目前RFID标准在全球呈“三足鼎立”局面,差别不大却各不兼容。中国虽有最大的RFID应用市场,但是还没有RFID国家标准。
篇10
再来谈创新。社会创新企业的两个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走与传统企业不同的道路。第一,要解决社会问题,并不是仅仅投入资金就可以的,还需要找到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方法。而社会问题的起因以及发展过程又非常多元化和复杂,这就要求社会创新企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办法去处理。长此以往,社会创新企业往往能够比一般的企业更深入了解其服务对象的需求,并选择更具想象力,打破常规思维的方式去经营。
篇11
3.聚焦无线网络和Free WiFi的融合。在美国有些虚拟运营商采用了将无线网络和FREE WiFi融合发展的商业模式,通过WiFi网络来补充现有的传统运营商的网络,从而弥补虚商网络覆盖的不足。
4.聚焦数字内容。在拉美,西班牙公司Tuenti经常被认为是西班牙的Facebook, 2014年Tuenti被西班牙电信收购成为了一家电信公司的子品牌。它的数据业务大多都是预付费的数据包。
5.聚焦数字交易和金融服务。在中国,电子商务巨人阿里巴巴已经实施了它的虚拟运营商服务―阿里通信,其主要目标客户是在淘宝和天猫上注册的用户。
篇12
在亚布力论坛谈及对于公司未来的空间和动力,段海飞则提升到了对整个行业未来的一种考虑,他的目标是影响世界。
“用技术和积淀,把中国餐饮推向世界,实现跟世界的对接,这是我的目标。我们尽快实现上市,就是为了在比较高的平台上来发展我们这个产业。”
“吴地人家”的成功运作与飞跃发展引来了无数人的惊叹,但在段海飞的事业旅程里,它并不是全部。
“我从事的行业很多,最先创业是从景观设计开始,因为我的父亲所从事的工作与园林有关。”从连续荣获中国地产峰会“全国十佳园林景观设计机构”荣誉称号的巨岩景观营造工程,到弘扬吴地文化、吴地美食为中心和主题的吴地人家大酒店;从结合北派建筑的豪放与江南的婉约于一体的东山古镇中式别墅“吴地雅舍”,到正在筹划成立过程中的装饰公司和贸易公司……五个不同行业的涉及都打上了“吴地”的文化符号,齐头并进。
说起这五行之说,还是段海飞的得意之作,他将隶属公司的五个不同行业同时与“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相吻合,从而形成一条文化经济产业链,每个产业都包含着“天地人”的元素,呈现出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
商业头脑下深深的人文精神和国学情怀,就是被称为“段公子”的段海飞身上最与众不同的印记。
篇13
北京利尔董事长赵继增率领他的团队在耐火材料行业正纵横驰骋。
不创新,勿宁死
创业前,赵继增曾是中国冶金工业部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这个身份后来不知不觉影响着他的企业。
尽管在技术研发上,北京利尔有它独特的人才优势和创新优势,但是在市场拓展方面,却是一路荆棘。据赵继增回忆,在2004年之前,公司的多个环节都处于救火的状态。生产和市场不能很好地衔接起来,又不懂如何服务客户,结果造成企业的年销售额一直在1亿左右徘徊。当所有人都认为公司已进入死胡同时,赵继增倔强地相信一定能走出一条新路子。
2004年初,赵继增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花80多万元请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对北京利尔进行彻底诊断,要找出影响公司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一决定立即遭到公司内部很多人的反对,但最终赵继增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经咨询公司诊断,赵继增恍然大悟:虽然公司很多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但公司并不是一个学习型企业;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市场拉动型企业,而不是市场引导型企业;公司的商业模式和企业规模不相匹配,没有形成核心商业模式;公司的机构设置不清晰、制度建设不系统,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明确;公司的管理可以说是杂乱无章……
在管理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北京利尔在原始粗放的状态下,一次制定并运行了内控、流程、采购、财务、生产、质量、市场、营销等各方面的制度共53项,这让公司很多人都极为不适应。“研究院的管理和企业的管理是格格不入的,发挥不了企业的优势,不能将产、供、销、人、财、物的能量凝聚在一起,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当然,北京利尔的优势也很明显,最突出的是技术人才优势,技术人员占到总人数的30%—40%。本科以上学历的有200多人,硕士、博士研究生多达四五十人,就连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之一米塔尔参观后也叹为观止。
但是如何把技术优势变成创新优势?创新是全面的,不光是技术,还有文化理念、管理、市场营销模式等。比如在技术创新上,之前北京利尔提供的都是单项服务,而不知市场实际需要的是集成化的服务。再如,在商业模式上,之前北京利尔销售产品是论吨或者论件卖,一吨卖多少钱,或者一件卖多少钱,这样就无法将技术优势传递到客户那里,也无法给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依托人才优势,北京利尔在国内率先提出由“产品制造商”向“整体承包商”转变,由“产品价值”向“服务价值”延伸的战略思想,率先创造了“全程在线服务”的整体承包经营模式,真正实现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量身定做服务,帮助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的服务理念。这一招果真很灵。在服务首钢这个大客户的时候,二炼钢原来用的是硅质绝热板,这种材料会对钢水造成污染,北京利尔在国内最先开发的镁质喷涂料具有使用寿命长、净化钢水等优点,但施工工艺和装备国内还是空白。北京利尔改变策略,从提供设备到提供施工服务,从小试到大试,再到工业试验,一直到全面推开,并对客户进行贴心的现场施工维护服务,从而打开了新产品的市场。
首钢打开了一个缺口,接下来,北京利尔和行业内的宝钢、鞍钢、荣钢、沙钢、本钢、包钢等50多家一流钢铁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并在德国、乌克兰、印尼等国家建立了海外营销机构。北京利尔也由此确立了“全程在线服务”的整体承包核心商业模式。如今,北京利尔75%—80%的销售收入是由此商业模式创造的。
不仅如此,整体承包全程在线服务的商业模式也被广大同行争相效仿。
从卖产品到卖服务
在对客户的服务中,北京利尔又独辟蹊径,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巧打组合拳。
比如钢铁连铸过程中的中间包是一种钢水分流装置,钢厂对中间包的要求首先是必须稳定,其次是不能给钢水的质量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还不能有任何的质量波动性。这实际上就是要求耐火材料的质量必须满足钢厂的稳定实用、安全可靠的要求,而且现场还必须有良好的维护。如果中间包漏了,立刻会导致整个钢厂停产,少说几个小时,多则一两天,造成的损失之大可想而知,“我们的产品是自主研发的,从设计到现场施工,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现场施工维护全是公司自己的员工,全程控制能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赵继增对公司的服务大为赞赏,“为了做好服务,我们的员工会参加客户的班前会和调度会,甚至值班会。比如十一、五一和春节放假,我们的职工全天候值班,保障客户现场生产设备的顺行”。
正是凭借这种贴心的服务,北京利尔不仅巩固了老市场,也很容易拓展新市场。客户将最初的一个包变成两个包,一个工段变成两个工段,最后变成全程服务。2012年,北京利尔被行业内多家客户评为“最信任的合作伙伴”、“双优供应商”等。
北京利尔的服务模式还有利于双方共同开发和综合成本的降低。赵继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常一个中间包使用20炉,通过北京利尔的维护,能延长10炉,按1炉1000元计算,同行拿2万元,北京利尔可以拿到3万元。砌一个钢包,通常要用40吨砖,而北京利尔用38吨砖就可以做到。“这并非偷工减料,而是我们知道不同部位对材料的要求不一样,有的要耐侵蚀,有的要耐冲刷。”
2010年4月23日,在创立9年后,北京利尔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赵继增还记得当初做出的承诺:到2015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就目前的发展来看,2013年公司就能实现15亿元的目标。到2015年,我们的目标是20亿元,2020年是30亿元。”